党员意识存在的问题(精选10篇)
1.党员意识存在的问题 篇一
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种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存在的问
题及努力方向)
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种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念信念归根到底是一个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问题,是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党 章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共产党员的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共产党员的信念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共产党员的远大理想在现阶段的集中体现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决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信念的方向和基础,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决定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方法和程度。
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根治“软骨病”,补足精神之“钙”。
二、何为“四种意识”?
要做一名合格党员,就应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政治意识是根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政治上 的清醒坚定,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坚定不移跟党走。大局意识是关键,要强化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好大局和局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努力做到 担当尽责。核心意识是保障,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维护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看齐意识是基础,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 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三、本人存在的问题
面对当今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作风问题,我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模糊了,觉得共产主义是很遥远的事情,对党的最高理想能否实现缺乏信心,甚至觉得谈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会被别人笑。刚入党时,觉得能入党是一件很光荣、很崇高的事情,更觉得肩上多了一种责任,那时我立志要当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现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觉得自己毫无建树,我有时会问自己,我算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吗?
四、努力方向
1.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要全 面、辩证地看问题,要承认反腐败形势很严峻,反腐败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同时坚信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从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和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 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以及我周围的人生活越来越好,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我们的最高理想一定会实现。
2.认真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精神,给自己“补钙”,进 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坚定理想信 念,增强“四种意识”,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根植于灵魂深处,贯穿到本职工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 持高度一致。
2.党员意识存在的问题 篇二
一、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安排, 并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 先后开展了“党员双评教育”、特色理论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法制知识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通过开展这些教育活动, 统一了广大党员的思想, 转变了思想观念, 凝聚了组织, 更好地发挥了共产党员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但我们还必须看到, 基层党员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 受“负面”影响。在我们实际工作中、确实有少数的党员、干部不能以身作则, 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遇到困难就躲, 见到好处就来, 生活上不检点, 工作上不务实, 这对我们的党组织“负面”影响极大, 给党员的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第二, 教育内容空洞, 党员教育内容单一。基层党员教育工作不是从实际出发, 不是从我们的生产经营落点出发, 而是照本宣科、照章念“经”, 应付差使, 讲一些脱离实际的套话和大道理。比如, 在上党课时, 主讲人不理解、不掌握, 而是照报纸或杂志读一遍或抄一遍, 就算上了党课, 使大家听了非常厌倦, 枯燥无味, 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 没有实际意义。另外, 党员教育出现忽冷忽热的局面。上面喊一喊, 下面抓一抓;没有形成制度, 即使形成制度后, 也不执行, 应付了事。在教育过程中, 不看党员文化层次, 年龄结构和职业, 一律上大课, 有些领导者认为党课教育就是上课。
第三, 有一少部分党员, 组织上入党, 但在思想和行动上没有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党性观念淡薄, 遇到一些问题后, 对党的信念宗旨发生了动摇。例如:工作上拈轻怕重, 思想上甘居落后, 不求进取, 有些党员甚至不如普通老百姓。
第四, 近些年来, 党员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党员队伍逐步走向年轻化, 文化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其次是由于新成分的增加, 来源经历不同, 一部分人对党的历史、光荣传统、作风建设缺乏了解, 艰苦奋斗精神差, 这样就往往追求物质享受。
二、原因分析
从主观上看, 主要是人们的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现在有些同志特别是领导同志对基础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认为抓生产管理, 抓物质管理才是硬指标, 抓经济效益才是硬中之硬, 而党员教育是软指标, 抓不抓都行。从客观上看, 主要是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目前, 经济利益已成为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的主要因素, 再加上社会各种复杂的不良现象影响, 这就更进一步在客观上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部分人的思想上追求的是金钱和物质利益, 他们认为, “金钱和物质是最重要的, 其他都是次要的东西, 只要有钱, 就拥有一切, ”也有人说, “现在都啥年月了, 还搞什么思想政治教育”,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劳民伤财”、形式主义。因此, 在我们思想认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客观因素的影响, 所以, 致使一些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至此, 党员没有真正在新形势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解决党员教育存在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党员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其关系到党组织先进性、纯洁性, 更关系到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特别是主要领导, 认真抓, 亲自抓, 精心组织, 认真落实, 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第一, 要加强正面引导, 才能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 思想上的认识才是行动的先导, 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就产生什么样的行动。首先, 要想自觉的抓好基层党员的教育工作, 必须提高党员思想上的认识, 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基层党员政治教育是加强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又是我们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 只要各党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才能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 为企业的振兴和长远发展做贡献, 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使精神向物质转化, 这才是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 在企业转换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大家普遍关心是物质和金钱, 这是无可争议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 看问题都要一分为二的去看, 只有“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才能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第二, 开展好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促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学习教育过程中, 首先, 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把基层党员教育工作作为系统工程来抓, 必须对基层党员队伍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掌握, 比如, 每名党员的家庭状况、文化结构、年龄情况、职业等。其次, 对党员开展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开展的“创先争优”, 我是“一面旗帜”, 七一党员表彰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思想素质。再次, 根据我们的生产经营实际状况, 及时充实调整学习教育内容, 并要与时俱进采用多种教育载体, 既保证党员教育的严肃性, 又达到灵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 还要处理好基层党员教育与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 既要统筹兼顾, 又要全面安排。
3.党员意识存在的问题 篇三
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问题与对策
切实做好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当前,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探索出了许多新思路,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新时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较为普遍的是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相对薄弱,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较为严重,这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
1.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存在入党教育“前紧后松”的现象,重入党前培养考察,轻入党后教育监督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重点往往放在发展新党员上,忽视了对已发展党员的后续教育和培养。很多党支部在发展党员问题上能够按照组织要求,通过推优、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入党联系人的培养考察、定期上交思想汇报等,从而考察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但是学生党员转正后,就不再重视对其继续培养教育,忽略了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一般只在特殊纪念日、上级党委新的理论、精神出台时,才要求学生党员学习、开展活动等,很少有党的理论学习等系统培训和相应的制度保障措施,缺乏学生党员日常表现、日常理论学习的监督体制,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缺乏有目的性和有计划性的指导教育体制。在一些学生党员中,出现了“入党前拼命,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入党后思想上不再上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随之不再成为其追求标准了,致使学生党员缺乏政治理论知识、政治修养的提高,造成有些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观念淡化、政治素质下降。
1.2大学生党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指导力量薄弱,对加强党员后续教育的指导力量不够
目前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日常教育工作,主要由院系的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牵头,辅导员负责,有些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不明,工作量大,负责的具体日常事务多,没能够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学生党建工作上分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在发展学生党员时,能够做到入党前各环节控制把关,而在入党后的后续教育上往往无暇顾及。另外大部分辅导员比较年轻,阅历浅,有的辅导员所学专业非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对党的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无法给学生党员进行深入指导。学生党员在自我教育方面又缺乏一定的自我教育的能力,不能及时更新最新理论成果的知识储备,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党的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法与学生专业学习直接挂上钩,因此学生党员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不高,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上就很难进一步提高。
1.3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没能够充分发挥教育党员的应有作用
组织生活的有效实施能确保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学生组织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影响着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开展组织生活总体上是有序的、规范的,但也普遍存在着组织生活形势单一、内容枯燥、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够等弊端,难以适应现阶段高校党建工作的需求。首先表现在组织生活的出勤率不高。由于学生党员利用课余时间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担任各级各类的学生干部,有的还要兼职,学生党员的课余时间排得很满,党组织要进行组织生活时,很多学生党员就会因为与某些事情冲突,而无法参加组织生活,导致组织生活出勤率不高,使得学生党员无法接受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
一些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不够重视,认为只是一种形式主义,对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没有太大帮助,采取应付的态度。而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主要是在组织生活中,学生党员学习更多的是通过听取报告、学习文件、传达精神、召开讨论会等形式上的教育,存在着学习内容和方式陈旧与党员对学习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的矛盾。学生党员迫切希望组织生活能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能切实改进,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注入新的活力。
3.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对策
3.1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能与时俱进
学生党员,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培养考察的时间相对较短,波动性较大,入党后容易产生“松一口气”的思想,如不抓紧党员的继续教育,一些党员便会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抓好低年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是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在思想教育的内容上可有所侧重,对非毕业班党员侧重于明确党员义务,如何在学生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的同学共同进步;对毕业班党员,则结合毕业教育,鼓励他们继续考研深造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求他们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追求的关系,服从组织安排,并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提出希望等。
3.2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是做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力保障。高校可以通过选拔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学生党建工作的党员教师和党员政工干部承担大学生党建工作,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党建工作队伍。同时要在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党员、高年级学生党员中,选拔配备兼职学生党支部书记,形成一支专兼职紧密结合的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更好地推动高校学生党务工作的发展。
3.3加强组织生活制度建设,丰富组织生活内容,确保组织生活能有效地对党员进行后续教育
组织生活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它能够保证组织生活的常态化,也能提高组织生活的有效性。新时期的大学生自主意识强,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也强,学生党员更是如此。学生党员渴望成为组织生活的主人,因此在制定组织生活制度时,可以通过学生党员大会,一起讨论商议,建立健全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包括请假制度,实施制度,从而做到“制度一起共建,制度人人知晓,人人遵守制度”。其次,有关如何制定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建立一定的制度。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应该考虑学生党员的实际需求和意见,做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这样,组织生活才能增强对学生党员的吸引力。
在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对党员进行再教育时,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将几种教育方法整合起来,以达到再教育的目的。比如将社会实践和专题讨论相结合,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比较感兴趣,那么可以多鼓励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并在社会实践后根据他们在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发现的新情况,可以组织一次专题讨论,使学生党员在专题讨论中将实践得来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另外,高校学生党员自学能力强,有较强主动学习的欲望,那么可以将政治学习与理论研讨结合起来,在每学期制定几个理论学习专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搜集资料、整理素材,用理论研讨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尊重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使政治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我们要充分了解并掌握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党员进行再教育,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元媛.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问题研究[J]党史文苑.2010.06
[2] 邱晓玫.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中的挑战与变革[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01
4.发展党员存在的问题 篇四
一、存在困难问题
1、入党积极分子源头不足。党员最集中的党政机关,由于各种原因,新进年青人很少愿意入党;农村的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很少有被发展为党员的。
2、党员发展不合理。经济落后的村发展党员工作进度缓慢,极个别村甚至多年没有发展新党员,已影响到了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的改选和调整,影响到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女性对入党存有偏见,不愿入党,所以在申请入党的青年和发展党员中,农村支部和党员对发展女同志入党存在世俗偏见,错误地认为女党员起不了多大作用。
3、农村党组织认识不到位。在农村,有些党支部的负责人不能从党的事业出发,对发展青年人入党心怀疑虑,总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部分支部发展党员无计划、无目标,放任自流,未能主动去做好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而是坐等群众自然成熟后来敲党组织的大门。
4、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差,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党支部的凝聚力。有的党员政治素质不高,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缺少学习和教育,思想跟不上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党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缺乏辩别是非能力。有的党员意识淡薄,思想滑坡,抱着“风吹墙头草”的错误态度,村子遇到事情,随波逐流,没有发挥带头作用。有的党员入党只是为了以后拿老党员定补金,不履行党员的义务。这些现象扭曲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使一些群众对加入党组织产生失望和困惑。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1、抓好培养,搞好源头队伍建设。一要“掘源”,打破传统的用人观念,树立看人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的观点。二要“培源”,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做好培养教育工作。在拓宽发展渠道,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工作中变“坐门等客”为“出门迎客”。三要“清源”,突出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跟踪教育与培养管理,做好衔接工作。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台帐,坚持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汇报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保持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
2、围绕目标,优化发展党员结构。各级党组织要围绕发展党员工作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任务,制订发展党员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对新发展党员的结构分布及相关比例的宏观控制,坚持有计划地发展党员。在农村,开展农村乡土人才递进培养活动,坚持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乡土人才培养成党员,注重在村级后备干部、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回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在机关、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注重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人员入党的比例,发展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不低于发展总数的80%。
3、转变思想,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教育党员树立为民 2 思想。通过深入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弄清保位子只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保苗子则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以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消除狭隘心理,丢掉私心杂念,要出以公心、实事求是,热情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4、树立典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员表率意识,保持党的先进性。各基层组织要教育和引导党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讲政治、顾大局、当先锋、作贡献。着力引导党员亮出身份,作出表率,用无声的行动激励人、引导人、凝聚人,使党的先进性得到充分发挥。
5、围绕核心,加强基层支部建设。首先,要建设一个好的支部班子,选取好的支部书记,并注意搞好班子自身建设,形成一个团结协调,讲政治、讲党性的优秀核心,在班子内部,要确定专人负责发展党员工作,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支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上级党委要搞好党支部成员的教育和提高。有计划、分期分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支部成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素质。要因情制宜,分类指导,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水平。从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规范做法上对党支部加以指导,逐步提高党支部的业务能力,提高发展工作效率。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基层组织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
5.党员在品德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 篇五
官德缺失之痛,在撕扯着公众敏感神经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执政党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勇气和智慧。现实警示我们,当前重视领导干部官德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更加紧迫,务必不能有丝毫的轻视和放松。(一)官德缺失的特征
纵观近期所查处的一些贪腐大案,归纳它们有四大特征。一是“以权谋私”。公与私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官员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公与私的问题又集中表现在如何运用手中权力方面,如果能够用权为公,就能实实在在地为国家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为社会谋发展。如果是用权为私,就必然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不顾廉耻,失德违规,最终陷入犯罪的泥潭。二是“弄虚作假”。实事求是是官员道德的基本要求,对大多数没有做到实事求是的官员来说,不是“不能”,而是“不愿”。道理很简单,如果实事求是,以权谋私的目的就不能达到了。所以,一些官员为了升迁,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专干“显山露水”、“表面风光”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漠不关心;有的官员为了名利双收,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三是“作风霸道”。以掌权者自居,官气熏天,唯我独尊,使人望而生畏;办事主观武断,既不依靠集体领导,更不依靠广大群众,常常是我行我素。四是“腐化堕落”。人都有七情六欲,要过体面的生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欲望是一柄双刃剑,驾驭不好,就会把人送进地狱。有的官员之所以在权、钱、色等的诱惑下坠马,究其根源无不是为欲所困、为欲所牵、为欲所害,尤其是色欲。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腐败的干部60%以上跟包“二奶”有关,被查处贪官中95%有情妇。这说明,财和色是官员思想防御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二)官德缺失的根本原因
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滑坡,官德缺失,原因是多样的。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大环境影响官德建设。首先,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一些富人的优裕生活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由此产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其次,个别官员的作风不好,也直接影响了整个官德建设。如果腐败官员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必将对清廉官员产生巨大伤害,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再次,我国民众的现代公民意识缺位也是官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道德是靠舆论来维系的,这需要民众具有现代公民意识。而我国民众臣民意识残余较多,“官本位”意识还比较严重,民众的政治参与不论从热情还是从广度来说都还比较低,对于涉及不到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态度比较冷淡,这使得我们的官德建设缺乏坚实的舆论基础。
二是干部道德建设存在认识误区。我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长期以来重教育轻体制机制约,干部道德建设过分依赖人性而忽视理性,过分依赖道德而忽视制度,过分依赖自律而忽视他律。在干部道德建设中过分强调“内事省”、“慎独”、“独善其身”,这使我们的一些领导者抓起廉政建设来,套路依旧。抓学习,强调提高自觉性;抓修养,强调自警、自省、自励;抓典型,强调见贤思齐;抓民主生活会,强调开展自我批评、自查自纠等等。不能说,这些工作不必要、不重要,但效果如何,大家心知肚明。据官方传媒多次披露,在暴露出的大案要案中,百分之九十几是群众和知情人举报的。这就是说,多数的腐败问题,既不是罪犯本人经过自我学习教育、良心发现而自己讲出来的,也不是在民主生活会上自查自纠出来的。这表明,片面依赖干部道德自律的老路走不通。三是体制机制上的缺失为一些官员道德失范开启了方便之门。首先,缺乏完备的制度设计。西方制度建设的前提假设是人性本恶,因为人性本恶,所以在政治权力的配置上设计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以防止权力的滥用。而我国传统的政治前提假设乃是人性本善,所以我国传统社会中重人治,而缺乏法治,缺乏完备的制度设计。我国官员在运用权力的时候,更多的是靠道德良心制约自己的行为,缺少严格的制度规制人们的行为。在这种只靠“应该”,而缺乏“必须”的状况下,在金钱、权力、美色等各种诱惑下,某些官员的道德失范就从可能变成了现实。其次,现有制度落实不力。组织监管、纪检监管、群众监管、法规制度监管等监管渠道的关系不顺,导致“都监都不监,都管都不管,出事才来管”的被动局面,尤其对干部的“德”方面监管不力。虽然制定了很多文件、办法,但真正落实的不多。正是由于监督规定过宽过软,甚至“缺位”,操作上重教育轻处罚,重政治处罚轻经济处罚,对“八小时外”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导致一些人产生业余时间是自己的,谁也管不了的模糊认识和行动上“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侥幸心理,从而“八小时之外”失范的人越来越多,成蔓延趋势。再次,官员道德评价机制不完善。良好的道德评价机制能够使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得到肯定,受到社会舆论的赞扬。使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承担舆论压力,付出代价。我国现在没有健全的官德评价机制,虽说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但长期以来,“德”作为软实力,一直是党委和组织部门考察中的难点和弱点,有时甚至处于盲区。致使许多道德品质很好、很有才干和政绩的优秀干部得不到应有的晋升、重用和物质奖励,而一些道德品质很坏,造成一些恶劣影响的干部却能凭借其不讲道德的“优势”,不择手段地跑官要官,窃居高位和要职,得到非分的荣誉和待遇。四是部分党员干部不求自律。一些领导干部由于不讲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等道德规范作为不切实际的东西加以否定;对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信仰缺失;在对待权力的态度上,不是奉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而是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肆进行权钱交易;在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上,借口“大气候不好”,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开脱;在形象问题上,形式主义严重,拜金主义和霸权思想让他们时刻不忘作威作福。从而导致了某些“吏无吏德”、“官无官责”的消极现象,成为名利、地位、金钱、美色的俘虏,严重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并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6.党员意识存在的问题 篇六
22种具体表现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群众反映的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分析。调研中,共发放调查问卷13.5万份,回收有效问卷13.44万份;召开座谈会99个、1199人参加;个别访谈296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老同志。从调研掌握情况看,当前干部队伍作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具体有22种表现。
一、形式主义的表现(6种)
形式主义的要害是,知行不
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问卷调查显示,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形式主义”排在第一位,达43.7%。
1、学风不正,学用脱节。有的领导干部忽视理论武装,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学了也是为应付场面,蜻蜒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学而不思、学而不信,学而不用、学而不行。有的学用严重脱节,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还是老一套,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无心也无力在实践中认真运用,碰到具体问题无所适从,遇到突发事件束手无策。
2、文山会海,空话套话。有的抓工作只靠开会发文件,会议过多过长,“会议干部”越来越多。有的领导讲话不在琢磨事上下功夫,专在琢磨词上下功夫,故弄玄虚、故作高深,把简单 问题复杂化。有的地方和单位文件、简报“满天飞”,没有实质内容,只注重形式和数量,成了华而不实的“党八股”。
3、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虚报浮夸,不说实情、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有的明知报上来的是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也听之任之,甚至通过挖空心思造假来粉饰太平。有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不顾客观条件提过高目标,还层层加码,逼得下面造假应付。有的做戏做秀不做事,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把口号当成绩,把准备做的说成已经做了,把布置的说成落实的。
4、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有的下基层习惯于“被调研”,走的路线、看的点、见的人、听的话都是事先安排的。有的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镜头、露露脸,身下心不下、隔靴搔痒,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说是“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有的调研先入为主、主观臆想,只听自己想听的,只看自己想看的。有的名为调研、实为扰民,一日调研、三日观光。
5、不切实际,不求实效。有的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不认真领会中央精神,不了解基层实际,不研究情况、不解决问题。有的追求轰动效应,哗众取宠,挖空心思编造“新思踣”、杜撰“新经验”,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把安排领导出场讲话、组织发新闻、上电视作为头等大事,最后工作却不了了之。有的该开的会开了、该走的程序走了,但不该提的干部照样提、不合理的决策照样实施。有的搞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把开了多少会、下去多少次、建了多少联系点折算成分值,进行所谓的“量化考核”。有的热衷于抓“典型”、做“盆景”,点上热闹、面上冷清。有的抓工作不讲实效,不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工作汇报或 年终总结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仪式一场接着一场,总结一份接着一份,评奖一个接着一个,最后都是“客里空”。
6、落实不力,工作疲沓。有的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会开了、文件发了,事情就没有人再管了,几年过去了实际状况没有什么变化,会议和文件就是工作成效和成果。有的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前任栽桃后任栽杏,思路年年变、口号时时新。有的抓落实搞“上下一般粗”,基层难落实、难见效。有的“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甚至搞移花接木。有的抓工作始终慢半拍,不催不办、不推不动,办起事来也拖拖拉拉。
二、官僚主义的表现(6种)
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在线调查干部作风问题,选择”官僚主义盛行”的排在第二位。
1、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有的公仆意识淡薄、群众感情淡漠,在机关颐指气使,下基层架子很大,不关心群众,对群众的疾苦和诉求麻木不仁,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关注,不愿深入困难艰苦地区,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不愿同基层和普通群众打交道,怕给自己添麻烦。有的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
六、横眉竖目。有的官气十足、独断专行,老子天下第一,一切都要自己说了算,拒绝批评帮助,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有的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不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甚至把群众看成“刁民”,把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当作“恩赐”,把同群众的关系由“鱼水关系”搞成“蛙水关系”、“油水关系”,甚至搞成“水火关系”。
2、跑官要官,任人唯亲。有的“走上不走下、跑富不跑穷”,亲领导、疏群众,傍大款、找靠山。有的敢找、敢送、敢拍,拉 关系、走门路、建小圈子,个别人甚至到了寡廉鲜耻的地步。有的以官谋私,看圈子、看票子、看门子。有的任人唯亲,大搞裙带之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那些有本事真干事没“关系”的干部却得不到提拔重用。
3、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有的不讲大局、不顾长远,不重视基础性工作,而是急于出政绩,热衷于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有的不顾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后遗症。有的围着领导转,定政策、抓工作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有的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新台阶”。
4、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有的对待上级部署囫囵吞枣、断章取义,执行上级决定照本宣科、等因奉此,或者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以前怎么做就怎么做,别人怎么做就怎么做,完全不顾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有的工作上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得过且过。有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在位不在岗、在岗不尽责,见到荣誉抢着要,碰到难题往外推,遇到矛盾绕着走。有的奉行“好人主义”,回避矛盾、是非不分,只栽花不栽刺,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和自我表扬,貌似批评、实则表扬。有的不敢抓、不敢管,碍于情面、怕丢选票,上捧下拉、左右逢源,甚至对出了问题的干部包庇纵容、姑息迁就。
5、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有的把公共利益部门化,把部门权力个人化。有的搞权力寻租,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当座右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的窗口单位工作人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收查扣罚”,甚至不给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
6、表里不一,纪律松懈。有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视规 定为无物,使制度形同虚设。有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实用主义,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有的言行不一,合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有的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口无遮拦、毫无顾忌。
三、享乐主义的表现(5种)
享乐主义的要害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问卷调查反映的突出问题中.“精神懈怠”、“信仰缺失”排在第三、四位,达34.2%和32.5%。
1、思想空虚,精神颓废。有的革命意志消沉、理想信念动摇,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享乐安逸才是“现实”。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缺乏高尚情操和健康精神生活,迷恋于求神拜佛。有的追求物质享受,情趣低俗,玩物丧志,身心颓废。有的对金钱顶礼膜拜,谁有钱为谁服务,谁给钱给谁服务,成了大款老板的“办事员”。
2、庸懒松散,不思进取。有的开口谈享受、闭口要回报,拈轻怕重,安于现状,不愿吃苦出力,满足于现有学识和见解,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立新目标,缺乏新动力,“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有的心思不在工作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浑浑噩噩混日子。
3、迷恋特权,弄权贪腐。有的把“岗位”等同于“地位”,小到吃喝招待、大到用车住房,以及配备秘书,都搞特殊化。有的官商相互勾结,以权易钱,收受贿赂,甚至形成“腐败利益共同体”。有的从权易权,利用手中权力为子女上学、就业、升迁打招呼、递条子,谋取私利。
4、计较待遇,追名逐利。有的斤斤计较个人待遇,整日围 着票子、车子、房子、位子转,工作多做一点就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就觉得委屈。有的对超出规定的生活待遇安之若素,还总嫌不够。有的热衷自我形象包装,不去真读书而是混文凭,动不动搞个硕士博士、客座教授。有的追求“出镜率”,迷恋闪光灯,钟情大会场。
5、玩心太重,生活腐化。有的上班时间打游戏、看电影、炒股票。有的晚上加点班就喊累,但玩牌、打麻将却通宵达旦。有的兜里揣着价值不菲的会员卡、消费卡,在高档会馆里乐不思蜀,在高级运动场所流连忘返,在名山秀水间朝歌夜弦,在异国风情中醉生梦死,甚至到境外赌博场所挥金如土。有的借接待之名、行玩乐之实,沉湎花天酒地,热衷灯红酒绿,纵情声色犬马,常常醉醺醺、昏沉沉、轻飘飘。有的把奢华当风光,穿几万元的衣服,系几万元的皮带,戴几十万元的手表,抽上千元一包的烟,喝上万元一瓶的酒,品上百万元一筒的茶。有的作风不检点,甚至道德败坏、生活放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四、奢靡之风的表现(5种)
奢靡之风的要害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在线调查干部作风问题,选择“贪图奢侈享受,经费居高不下”的居第一位。
1、讲究排场,铺张浪费。有的讲排场比阔气,喜欢比迎送的场面、比接待的规格、比招待的档次,上级来人搞层层陪同,出行前呼后拥、警车开道,人成群、车成队,迎到高速口、送到地界外。有的公务接待严重超标,住高档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甚至还搞洗浴、桑拿、唱歌、打牌一条龙活动,临走还要“意思意思”,送土特产、给纪念品、赠购物卡。有的借工作关系增进“友谊”,经常相互宴请、互通有无,今天我请你,明天你请我,以各种名义拉拉扯扯。
2、大兴土木,违规建设。有的修建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甚至占地上百亩、耗资几个亿,搞得富丽堂皇,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的办公用房越建越大,办公楼建筑面积严重超标,办公室大量闲置。有的豪华装修办公用房,配置高档办公用品。
3、节庆泛滥,赛事成灾。有的地方热衷于造节办节,神话传说、历史人文、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俊男俏女等都列入节庆范围。有的地方举办明星云集的大型文艺晚会,光明星出场费就上百万。有的地方赛事泛滥成灾,赛事规模、场馆建设和接待成本不断膨胀,动辄花费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多少亿元。有的地方热衷举办名目繁多却又没有实质内容的论坛、研讨会,请“专家”、邀“大腕”,吃喝玩拿不顶事,拍拍屁股就走人。
4、违规配车,多头占房。有的看到别人换了新车、住了新房,马上就比着干。有的违反规定配备、购买、更换小汽车,排量越大越好,装饰越豪华越好,甚至两三年换一辆。有的一个人配备好几辆车,轿车、越野车样样都有。有的违规占用住房,分了新房、不退旧房,为官一地、占房一套,有的自己分了房,家属还违规占房。有的离职多年,不腾退办公用房。
7.党员意识存在的问题 篇七
一、学生干部的角色意识现状及问题
“角色”一词最初源于戏剧, 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20到30年代, 美国芝加哥学派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所谓角色, 是指主体被一定社会规定了的身份行为模式, 而角色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认知和理解, 并自觉扮演的心理行为[1]。
角色是环境的产物, 是社会地位的动态表现。在社会中, 如果主体把握得不好, 就会出现角色失调, 具体表现为角色错位、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等现象。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 其角色意识强弱, 关系到他们能否在意识观念、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日常言行等方面起到示范与带头作用。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意识仍存在不足,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角色模糊。
角色模糊也称为角色不清, 指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 对一个给定的角色的期待或规定缺乏明确的理解和认识, 对角色的行为规范不清楚, 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2]。如, 学生干部是否对其服务角色、模范角色、桥梁角色、学生角色、专家角色、管理角色等角色进行认知;是否知道扮演的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及怎么做。个体在角色不清时往往会产生应激与不满足感。当学生干部处于角色不清状态时就容易出现本末倒置、忽视学业的危险, 久而久之可能会产生焦虑和冲突感。
2. 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 由于不能胜任, 造成不合适宜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角色冲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2]。
(1) 角色间冲突。角色间冲突是指一个人所担任的不同角色之间发生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空间时间上的冲突[2]。比如, 学生干部作为一个学生, 他肩负着学习的任务;作为干部, 他承担着学生工作的压力;作为学长, 他承担着关爱学弟学妹朋友的责任等。这样不可避免地就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了矛盾。二是行为模式内容上的冲突。比如, 一个人改变了旧角色, 担任了新角色, 并且新的角色与旧角色有性质区别时, 也会产生新旧角色的冲突。例如, 部分学生对于升入高一级学府、面对新工作的不适应就是一个例证。此外, 角色间冲突也往往转化为角色内冲突, 通过内冲突的形式表现和完成。
(2) 角色内冲突。角色内冲突, 是指同一个角色, 由于社会上人们对于他的期望与要求的不一致, 或者角色承担者对这个角色的理解的不一致, 而在角色承担者内心产生的一种矛盾与冲突[2]。角色内冲突往往是由角色自身所包含的矛盾造成的。学生干部产生角色冲突是由于不能同时满足众多角色伙伴的期待而引起的。学生干部的角色期待不仅来自同学和老师, 而且来自于自我期望。他们一方面要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 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这些活动可能又得不到同学的认可和理解, 于是在迎合老师和同学之间产生左右为难。另一方面, 策划课外活动的同时占用大量学习时间, 所以不得不熬夜奋战, 感到身心疲惫。
3. 角色中断。
指个体在不同场合、不同阶段, 相继具有两种不同角色时, 不能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 不能及时地达到角色的行为规范, 从而产生前后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出现矛盾的现象[2]。如新的学生干部因之前没有对相应的职位做充分的认识, 上任之后常常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主观能动性不强。又如, 一个普通同学突然被提拔为一个班级或部门的负责人, 以前是听命于人, 现在要指挥别人, 开始很不适应, 有些无所适从。
4. 角色失败。
角色失败, 又称“角色崩溃”, 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角色扮演不能顺利进行到底, 以至于不得不中途停止;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 但已是困难重重, 无法解决所面临的困境[2]。角色失败是在社会角色扮演中发生的极为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之一。其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形, 一是角色承担者不得不中途退出, 如部分学生干部因工作开展不了, 不得不辞职或被辞退, 或者一些干部多门功课不及格而被迫放弃学生工作。二是尽管没有退出角色, 但其表现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角色失败往往不是好事, 经常使个体遭受打击。
可见, 学生干部的角色失调或者角色意识不清楚, 会造成各种各样的不良后果,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现象的产生呢?
二、高校学生干部角色失调的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干部角色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外在因素的影响, 又有内在因素的影响;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 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1. 学校对学生干部角色意识培养乏力。
由于在校期间干部培训时间较短、学生管理工作人手紧缺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高校对于学生成为干部后的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完全跟上学生干部培养教育形势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重使用轻培养、重选拔轻管理、重工作轻研究, 其原因在于学校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足, 缺乏服务意识, 观念上仍然仅仅将学生视作管理教育的对象, 将学生干部视作管理学生的工具和手段, 缺乏必要的理论研究[3]。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 没有科学的方法作前提, 没有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特点、规律、目标、任务等的系统认识, 使得许多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临时性”和“应急性”, 也难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
2. 学生自身忽视对角色定位的全面认识。
部分学生在任职期间把自身的角色简单地认知为“监管者”, 在同学面前摆架子, 装腔作势, 优越感过多而自律性不强, 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不能以干部身份带动广大同学开展工作;有的简单地认为自身是“服务者”, 从而认为普通同学就是“上帝”, 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要求都尽量满足, 最后所有工作一人承担, 俨然成为大家的“仆人”;有的干部简单认为是“沟通者”, 只承担上传下达、下传上达的角色, 将贯彻执行的职责推到他人身上, 不能有效开展工作。有更甚者, 干脆以“工作者”标榜自己, 忽视自己的主要职责———学习。如此种种, 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认识到学生干部首先还是学生角色, 其次才是管理角色、服务角色、沟通角色、协调角色、模范等多种角色的综合体。
3. 社会错误思想观念和不良风气的影响。
学生干部的角色意识和角色定位或多或少会受到社会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 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糟粕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错误思潮也会对学生干部的角色内涵产生某些消极影响。市场经济引发的务实观念和自我中心主义倾向也会使学生干部的角色意识中掺杂更多的功利成分, 而使他们的道德行为出现脱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学生干部出现角色差距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加强高校学生干部角色意识的对策思考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 当学生干部出现以上这些问题时, 我们决不能忽视。作为骨干, 高校学生干部首先应进行角色认知与角色定位, 方能明确自身的角色行为, 取得学生工作和个人素质提升的客观效果。想要发挥学生干部示范带头作用, 增强学生干部角色意识, 必须充分注意并认真对待这个过程。
1. 重视理论学习, 帮助角色认知。
从字面上理解, 角色的认知似乎并不难。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这个位置的职责范围是什么;这个位置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和目标是什么;这个位置对角色的各种知识技能要求是什么:这个位置和其他人、其它组织的分界点在哪里, 这些都是角色认知的最基本内容。然而, 在实际的工作中, 学生干部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 还没有弄清这些问题就开始着手工作, 从而影响工作的效果。对于角色认知不清或认知不正确的学生干部, 首先要帮助他们了解和矫正角色认知, 并尽可能强化他们对角色的认同和内化, 只有经过内化的角色行为才是稳定、持续的, 而内化的必要条件是理性认知的反复强化。因此, 对大学生干部要切实加强理论教育和系统的培训, 提高他们相应的理论水平和素质, 帮助他们深刻地认知相应的角色。
2. 结合自身特点, 进行角色定位。
每一个学生干部都必须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定位, 角色定位是基础, 也是工作的切入点。只有学生干部明确自己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才能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 才能减少角色冲突、角色不清等现象, 做到角色适应。学生干部需要认清自己是谁, 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去干。学生干部首先扮演的是学生角色, 然后才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角色, 老师和同学的服务者角色, 是自己工作领域、专业学习、日常行为或者道德体系中的标兵角色, 成为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内的专家角色及管理角色。其次, 应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其实, 在学生干部这个“角色丛”里的伙伴关系主要就是老师和同学关系;承担的责任一个是作为学生的职责, 另一个是教师和同学服务者的职责。最后, 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及怎么干。
3.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角色行为。
角色是角色主体依据社会环境和社会期望进行扮演的行为模式, 角色主体自身的素质、知识、经验、能力等, 是实现角色行为模式的重要因素。学生干部在道德修养、性格特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 要让他们实现相应的角色功能, 达到既定的角色行为模式, 就必须加强高校的制度建设, 规范其角色行为。一是针对学生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 制定和完善符合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实际的干部任前的培训考核制度体系;二是建立各干部岗位的岗位职责制度, 明确各岗位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三是制定干部目标管理制度,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四是实行巡察制度, 聘请数名高年级已退干部或相关老师担任巡察员, 督查干部团结协作、为民服务、制度执行、工作绩效、勤政廉政等情况, 巡察结果作为绩效考核、评先评优、干部任用以及责任追究的依据;五是实行述职报告评议制。要求干部每期进行述职, 接受现场评议, 找出不足并限期整改。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2]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常雅娟.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与角色定位[J].教育评论与向导, 2009, (15) :197.
[4]石清丽.高等学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J].发展, 2006, (12) :123-124.
8.党员意识存在的问题 篇八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党员;党员教育;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高等院校是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沿阵地,学生党员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我党未来的前进方向,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的方法扎实推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和教育机制。
一、存在的问题
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凝聚党员、关爱党员、关心党员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把党员后续培养和教育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但是在实践中也总结发现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以下从目前的问题入手,逐个进行详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理论知识学习不够系统
在很多高校中,往往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成为预备党员之后,缺乏系统化的培训。导致有的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党的理论学习重视不足,价值取向发生了转变,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屈从于个人现实利益,丧失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
(二)党支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加强党员教育的关键点是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完善党支部管理制度。有的高校往往对基层党支部建设党员教育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对党员队伍的日常管理缺乏执行力,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落实党员队伍党内生活。对于党内工作缺乏计划性和自主性,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和党课教育工作开展的少导致党员队伍结构涣散,执行力层层递减。
(三)党内外宣传工作不到位
充分做好党内宣传工作是鼓舞士气,建设有凝聚力有亲和力学生党员队伍的重要措施,有的高校在党内宣传工作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宣传工作做不到实处,没能够充分深入到基层。宣传内容不全面,对党的文件精神没有及时传达到党员个人,党员没有担当起积极宣传党的重要思想的责任,导致党内外宣传工作不到位。
二、 对策研究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建立考核体系
在高校中开展理论知识的强化学习,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对其进行培训。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课程,每一学期初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进行公布和宣传,邀请专业老师进行党史党情教育,通过研讨会、辩论赛等形式增加理论学习的趣味性,学期末对理论学习情况进行检验评比,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完善支部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
基层党支部的管理建设应该做好三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规定支部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定期召开,党课教育每月一次,党员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支部不定期的经常向党委请示汇报工作。二是党课教育制度。支部书记定期为党员上党课,强化党员意识,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精神文明、学科建设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活动考勤制度。建立“考勤簿”记录支部活动情况,党员参加组织活动记录,并定期公布出席情况。通过以上三方面完善党支部的制度建设,使得支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全面开展党内外宣传,深入基层宣讲
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工作对于学生党员队伍整体士气的提升和整体素质的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党内涌现出的典型模范党员和党组织,需要及时进行挖掘并对先进事迹宣传,在高校内部营造出一种人人创新争优的氛围。另外通过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支部评比活动,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活力。对先进党员和先进党支部进行宣传和基层宣讲,也会带动更多优秀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党旗下聚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对于我党不断地发展壮大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制度建立
针对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存在的问题,亟需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宣传制度和考核制度。从制度层面上对党员培养进行规范化的制定和管理。
(一)培训制度
完善的培训机制是不断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和党的理论知识水平的重要方法。培训制度的建立需要从预备正式党员的日常理论学习方面入手。结合当前的时政背景和党中央的最新文件精神,定期开展文件解读和重要精神宣讲会。完善的培训制度对于学生党员的综合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宣传制度
高校之中的宣传工作对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共产党艰苦朴素、攻坚克难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要做好党内宣传工作,需要充分挖掘学生党员中的优秀典型事例,并进行深入报道;另一方面要在党员队伍内部做好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宣传和弘扬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正能量,将宣传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在高校之中营造出良好的人文氛围。
(三)考核制度
为切实推进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保障每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党员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在每学年末进行各基层党支部述职和党员思想汇报,由党委委员点评并现场组织评分,评选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支部。对表现较差的党支部和党员进行一对一的重点帮扶,通过完善的考核制度,对其进行考核,促进党内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总论
在高校中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必须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制度建立进行初探。希望能够完善党员教育制度,使得党员教育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和制度化,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晖,聂捷勇.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南昌高专学报,2005,(3):11-12.
[2] 曹文军. 关于提升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2,(10):37-38.
[3] 曲云进.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 江苏大学学报,2005,27(2):69-73.
9.党员意识存在的问题 篇九
来源:中共科左中旗委组织部 作者:白双月 时间:2007-9-3
在改革不断深入、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全旗广大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基本情况,探寻消除制约因素的措施和方法,更好地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最近,对全旗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党员队伍的基本现状及特点
全旗农村党员共计17360人,占全旗党员总数的76.8 %。从年龄分析,全旗农村党员,35岁以下的党员4367人,占25.2 %;36至45岁4084人,占23.5 %;46至54岁3650人,占21 %;55岁至59岁1824人,占10.15%;60岁以上3435人,占19.78%。从文化程度分析,这些党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0276人,占59.82%;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5723人,占33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361人,占7.8 %。从行业分布情况分析,全旗农村党员中,行政村党员12381名,占71.3 %;机关党员1488人,占8.6 %;离退休党员2248名,占12.9 %。以上数据显示,全旗农村党员队伍中,中青年党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行政村党员占较大比例,依然是农村党员队伍的主体。同时,60岁以上的党员数量在增加,学历比例在增长,农村党员从业状况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农村党员队伍正在随着农村改革的发展不断变化。
全旗广大农村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走在农村改革的前列,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全旗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全旗各项改革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力量。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又有了新变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一是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领域正不断拓宽。随着农村改革的步伐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旗广大农村党员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不仅是全旗经济发展的一种体现,更是改革和社会进步对共产党员提出的新要求。农村党员积极调整就业观念,寻找新的就业渠道,不再局限于为集体做贡献的狭隘思想。搞承包,干个体,外出打工,为私企老板工作已不再是遮遮掩掩的事情,许多党员还成了发家致富的能手,成为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带头人。
二是农村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形式不断更新和完善。“党员志愿者”、“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户”、“党员家庭”、“党员示范户”等是近几年党员教育管理当中探索出的农村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非常有效的实践形式。这些形式比较好地解决了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和抓手问题,既肯定了农村党员勤劳致富所取得成果,同时又为他们更好地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造了条件。
三是农村党员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当中发挥作用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实践中广大农村党员积极参加村级民主建设,参加村级事务的管理,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团结、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力,依法履行公民义务,切实保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四是主体意识的明显增强已经成为激励农村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重要因素。这些年,我们加强党内民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事实上都是在不断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激发农村党员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主体意识,使广大农村党员增强了自律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有效克服盲从、跟风现象,使农村基层组织的思路更开阔,措施更完善,工作成效更显著。
五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发挥作用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更加突出。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创造条件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战斗力、凝聚力强的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得好,党组织在群众当中的威信就高。反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党组织的影响力就会降低,核心领导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近几年不断强化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积极推行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引导党员参加为民,便民服务,不断提高了党员觉悟,锻炼了队伍,同时也为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组织保证、思想保证供应和人才支持。
二、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在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全旗党员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体现了“三个代表”。但是,农村个别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甚至不能发挥作用的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番点:
一是个别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党员意识淡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把自已等同于一般群众,缺乏发挥作用的勇气和动力。
二是个别党员思想认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知道如何发挥作用。
三是个别党员不但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反而带头违反党组织的决定,与党组织离心离德,阳奉阴违,拉帮结派,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四是极个别党员自律意识不强,受腐朽思想影响,崇尚拜金主义,信奉利己主义,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走上了背离根本宗旨,背离人民利益的道路。
产生上述这些问题原因很多,有党员自身主观方面的原因,同时又受客观因素的影响,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员平均年龄偏大,党员文化素质偏低,造成一些地方的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片面性、局限性。调查发现,全旗杆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党员的比例达到了30.3%,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的比例不足25.2%。农村党员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59.2%,青年党员,尤其是高素质青年党员比较少。这与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旗委提出的“两超两翻”目标任务不相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村,长期不发展党员,忽视对青年人才的教育培训,影响了年轻人追求进步的积极性。一方面,支部老党员受年龄、文化以及观念的影响,既不能身先士卒,带头发展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又不能高瞻远瞩,当好基层组织的助手和参谋,老党员自身所具有的一些威望和经验又得不到重视,在发挥模范作用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多地当起了“举手党员”。另一方面,一些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党员,文化科学知识学习不够,思想认识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动力,“扒堆守业”有一套,加快发展没办法。平均年龄大,文化水平低,不仅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同时更影响了基层党组织了战斗力、凝聚力,制约了当兵地的全面发展。
二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缺乏有效的引导。应当肯定的是,全旗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新鲜经验,对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应当看到,党员管理工作同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存在一定的反差,还存在很多不适应。首先是观念不适应,对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论和思想准备,粗放管理,忽视对个性的研究,创新意识不足。其次是从严的力度不适应,管理上存在畏难情绪,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或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三是管理的方式不适应。党员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不能从本镇、本村的实际出发,用旧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新形势下党员思想变化、从业结构、生活方式的研究思考不够,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重复、单调,影响了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本单位外出务工党员、从事个体经济的党员、到私营企业务工的党员以及社区内在职党员还没有比较好的管理办法,“口袋”党员、“挂名”党员依然在很大范围内存在。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薄弱,降低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一些基层党组织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在选拔基层支部的带头人,往往又偏重于对发展经济能力的考核,忽视了对他们抓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培养,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深度,停留在表面文章。我们的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谈经济发展思想清晰,头头是道,一说到党的建设就支支吾吾、不知所云。个别基层党组织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表面文章,抓不抓无所谓。面对党员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基层党员干部主动谈心的少、听之任之的多,个别教育的少、普遍教育的多。党员的思想不能够很好地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不能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不能与支部同心同德,共谋发展,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自觉性不断降低,在一些涉及到村级发展的重大问题,不能形成一致意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四是民主评议工作流于形式、对不合格党员处置不力,影响了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正是由于我们坚持标准,把好入口,严格评议党员,疏通出口,全旗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才不断增加,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够成为党员的自觉行动。但是,个别基层党组织的党员评议工作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深入开展,往往是轻描淡写的自我批评多、诚心诚意的相互批评少。特别是在评议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对不合格党员的认定缺乏统一的标准,把纪律处分等同于组织处理,没有违法乱纪就认为是合格党员,标准过宽,使一些本来不合格的党员蒙混过关。不合格党员长期滞留党内不但侵害了党的健康肌体,而且对那些合格党员、优秀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打击。
三、具体措施与方法
一是强化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增强基层党员的先进性意识。解决好党员队伍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消除制约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制约因素,关键在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核心是增强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必须要不断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思想,增强党员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先进性意识。要进一步拓宽农村党员的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昂扬锐气,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努力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激发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动力,切实保证农村党员在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的大局中始终走在前列,真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二是强化党员分类管理,丰富管理方法,提高党员管理水平.
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员的管理工作,逐步探索新时期党员管理的新方法。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除了党员自身因素外,关键是基层组织能否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应充分考虑目前全区农村党员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上的差异,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分类指导。对那些镇、村现担任一定职务的干部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对离退休回村的退休党员,要求他们树立爱家乡、爱人民的观念,当好支部的助手和参谋;对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勇于创新、勇于奉献的观念,当好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对那些在村内从事一般性生产劳动的在职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全局和长远的观念,当好爱岗敬业的榜样;对那些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要求他们树立离土不离乡的观念,当好先进信息的传递者;对本村的老党员,要求他们树立扶上马、送一程的观念,当好支部的坚强后盾。要继续坚持“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志愿者”、“党员家庭”、“党员联系户”等有效形式,创造发挥模范作用的有利条件,积极引导党员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上发挥模范作用。
三是加强监督考核,完善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不断丰富考核的方式方法,推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公示制度,把党员至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加民主评议的透明度,提高考核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逐步完善党员发挥作用的评价标准,加强对农村党员参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考核,提高农村党员贯彻党组织决定,主动作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同时,不断强化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外出务工党员以及无职党员的监督考核,既要保护好党员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又要引导他们关心村里的发展,积极参加村政建设,努力消除党员管理的“空白点”。
四是严把入口,疏通出口,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纯洁党的队伍,增强党员发挥作用的合力.
必须严格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敞开大门,把农村先进分子吸纳到党内来,同时注意发展农村青年农民入党。在培养积极分子过程中,要开拓视野,注意从长期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致富能人、个体私营者返乡务农的大中专案生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逐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疏通出口,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要进一步明确不合格党员的标准,研究确定处置不合格党员的程序,坚决把那些思想上已经退党、不符合党员标准、不愿意发挥模范作用的人“请出去”。
10.中学生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篇十
中学生在自我控制上开始有了明显的自觉性、主动性,逐渐以社会标准,家人期待,他人印象为参考。另一方面自我控制的独立性增强了,常表现为力图摆脱家庭和学校的约束,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总之随着生理和心理发生的巨大变化,自我体验开始变得细腻、敏感、深刻。具体表现为:
1.独立与依附心理,希望自己的言行不再受成人约束,但心理上依赖成人。
2.交往的需求和内心的封闭,渴求别人理解自己,但又不轻信别人,把心灵内的秘密隐藏起来,不暴露给别人。
3.自我否定出现,对现实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不能充分肯定自己的价值,处处与己为敌,形成自卑人格。
4.对现实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盲目自大。这类学生或是常以幻想的我、理想的我代替现实的我,做白日梦,或是自不量力,爱慕虚荣,敏感,易产生心理障碍。同时,个别中学生随自尊意识的增强,易受伤害,易在心灵深处产生不良情绪体验。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辅导的要点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虽然正在接近成熟,但他们的认识还不平衡,对事物的认识也并不很深刻。因此,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辅导和训练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改进自我评价的方法,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增强自我完善的意识,提高自我设计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使每个人都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辅导的要点在于:
1.积极自我概念形成。在正确认识、客观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增强自信心,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了解自我完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增强自我完善的自觉性。
2.提高自我设计能力。了解目标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选择目标的原则和方法,学会为自己选择正确的理想目标,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提高自我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水平。
3.自我调控能力的增强。了解自我调控的意义,掌握自我调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实现目标,执行计划的自觉性与坚持性水平。
短文
谈自信
无论我们怎样强调意志的力量,仍难免会在连续的打击之下,变得怀疑,变得没有自信,失去了热情和勇气。我始终认为:“没有比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更残忍的事了。”一个人是要靠着自信,才能快乐地生存下去的。
通常有两种情形,最为打击一个人的自信:
一种是“事实上”的;我们从事一件工作,屡试屡败,因而对自己的能力发生了怀疑。一种是“心理上”的;这种心理上的失去信心,多半是由于别人在有意无意之间给我们的打击。当一个人在热心地做着某一件事的时候,他旁边的人不但不鼓励他,却反而嘲笑他,讽刺他,像施用催眠术一样的不断的在他耳边嘀咕,说:“你一定弄不好。”“你看你是不是弄砸了?”“我早就说你不行,我看你还是放手算了吧!何必不自量力?„„”这种心理战术,会使一个本来充满自信的人,逐渐动摇,失去了他原来的信念。这种情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会时常遭遇到的,因此,如果我们不知道随时提醒自己,让自己千万努力,由这可怕的失败者的巫术中逃出来的话,我们就会陷于沉沦和万劫不复的噩运。肯鼓励别人,劝导别人,使别人积极向上的人,不是没有。如果我们幸而遇上这种朋友,那将会帮助我们加快成功的速度。但如果我们没有碰到这种朋友,我们也不要气馁,更不可失去自信。我们应该明白,那种阻力是一定会存在的。正像童话中的孩子要拿到仙丹仙果,一定会在中途遭逢许多危险和困难一样。这些危险、困难,就是对我们意志的坚强程度的一种考验。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让自己以最大地努力渡过这许多关口。这些关口就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你
如果能不失去自信而渡过它们,你就是成功的。
你千万要明白,这些难关的背后都躲着一些幸灾乐祸的小丑,他们如果看见你不敢往前走了,就会在后面得意洋洋地嘲笑你。但如果他们看见你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不为所动的勇毅克服了这道关口,就可能不但不敢再来嘲笑,却反而来为你鼓掌助兴,正像世间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一样。
至于说,究竟怎样才可以克服这种使我们突然失去信心的难关,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停止做你原来想做的事。尽量不理会那些是你认为你不能做成功的疑虑,勇往直前,拚着失败也要去做做看,其结果往往并不会真的失败。这样慢慢地自然会由事实纠正你心理上的疑点,把你由恐惧、犹豫中解救出来。医治没有自信、怀疑、恐惧的对症之药,只有三个字:“试试看!”
【党员意识存在的问题】推荐阅读:
增强党员意识教育07-31
党员干部树立红线意识10-20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是增强党员意识10-03
加强党性修养 强化党员意识10-07
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六种意识11-09
意识形态工作存在差距06-30
数学问题意识10-25
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09-30
对学生问题意识教学反思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