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区分上下(数学)(6篇)
1.科学活动:区分上下(数学) 篇一
《幼儿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区分上下》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巩固幼儿对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概念。
2.在操作中了解以客体为中心的上下概念,并能用上下方位词回答问题,发展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黑猫警长和老鼠图片若干。
3.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游戏小朋友,你们听过黑猫警长的故事吗?你们喜欢谁?那今天老师来当黑猫警长,小朋友们都是白猫警士。好了,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等下要去森林里转一转,看看有什么新任务。但是在出任务之前啊我们要先锻炼一下身体。
二、听指令做动作幼儿根据教师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白猫警察们立正,小手在上面,小手在下面;眼睛看上面,眼睛看下面;一只小手指上面一只小手指下面。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1.森林里有许多的动物,看看都有谁?(幼儿自由回答。)小鸟在哪里?还有谁在树上? 那小朋友再看看小狗在哪里?还有谁在树下呢? 小结:小猴、小鸟、小松鼠它们都在树上,小狗、小猪、小猫咪它们都在树下。
2.我们又来到了小河边,看看都有谁?(幼儿自由回答。)小熊在哪里?谁在桥下?
四、在情境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1.“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兔妈妈打来的电话,说它们家有老鼠偷吃粮食,老鼠很狡猾,藏在兔妈妈家的各个地方,我们先侦察一下敌情。记住:大家轻轻地走过去仔细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回来向我报告你们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
2.白猫警士进入创设的情境中,侦察后坐回椅子向警长报告敌情。(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提问:你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幼儿自由回答。)如:桌子下面(上面)有老鼠。沙发下面(上面)有老鼠。椅子下面(上面)有老鼠。柜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3.黑猫警长:"竟然有那么多老鼠在捣乱,情况十万火急,白猫警士们,我们快去抓老鼠吧!(所有白猫警士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每位白猫警士抓住一只老鼠后回到座位上向警长报告,游戏在音乐背景下活动。
4.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告诉我是在什么地方抓到老鼠的?(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如:我在桌子上抓到一只老鼠。我在椅子下抓到一只老鼠。我在窗台上抓到一只老鼠。(幼儿回答过程中出示图片共同看图验证是否正确)小结:我的白猫警士都很能干,都抓到了老鼠。
五、结束活动。
现在我们把老鼠都关进这个盒子里,不要让它们跑到出来。好了我们的任务顺利完成了,白猫警察们让我们回去庆祝胜利吧!
教学反思:
整节活动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利用课间教育幼儿非常感兴趣,也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整个活动利用游戏贯穿始终,使孩子在感受黑猫警长这个故事中认识了上下,一环扣一环,完成了活动目标。
幼儿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区分上下》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300字。
2.《区分上下》教案 篇二
《指南》中数学领域认知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明确指出: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小班幼儿年龄段为3-4岁,对小动物和各种玩具都非常感兴趣,抓住这一特征,我会以这些东西为教具,以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让幼儿区分出物体所在上下的位置关系。
活动目标:
1、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感知上下位置关系。
2、学习用“××在××的上面,××在××的下面”的句式表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重点:
能够以客体为中心,感知物体所在上下的位置关系。
活动难点:
让幼儿尝试用一句完整的话“××在××的上面,××在××的下面”来表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准备:
图片及玩具若干,白板,桌子,椅子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二)出示毛绒玩具小鸭、小狗,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三)游戏:躲猫猫(四)活动结束活动延伸
活动反思:
3.大班数学活动:《区分左右》 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2、幼儿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3、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操作卡、小动物卡片、玩具小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左手右手操入场。
2、猜谜语
二、区分身体的左右
1、学习区分两只手的左右
T:每个人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请在你们的右手的手背上贴个小爱心,说一说右手能帮我们做什么?请你们举起右手转一转,摆一摆,摸摸耳朵,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棒。
T:是不是所有的事情右手一只手都可以完成?左手可以帮右手做什么?请举起你的左手转一转………
T:我们跟着音乐来找一找我们身体的“左”、“右”
2、区分身体其他部位的左右
T:我们的身体除了手可以分左右,还有哪些部位可以左右?
T:我们一起来跟着指令做动作,伸左手、伸右手、伸左脚、右脚、左拍拍、右拍拍、小朋友手拉手向左走、向右走、向左跳、向右跳。
T: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分一分我们身体的左右
三、为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建了一座新房子,所有的小动物都要搬新家,小猴子最聪明,它最先找到了它的家,其它小动物找不到自己的家,请小朋友帮帮它们好吗?(幼儿在老师的提示下为每一个小动物找家)最后一个小动幼儿猜一猜它家的密码是什么?
四、游戏找宝藏
规则:说出寻找的路线,往左走几步,往右走几步或往上走几步。
五、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会了区分左右,那我们回教室里找一找,教室里你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4.科学活动:区分上下(数学) 篇四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自然数中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方位感知序数,初步感知序数的可变性。
活动准备:大雁卡片,教学动画,幼儿操作色卡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
1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丢沙包的游戏。
游戏玩法:
教师将事先在地上画好方格,让幼儿将沙包投在任意方格内,再说一说沙包的具体位置。
2 教师出示故事动画,看完动画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大雁在什么季节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南方飞回了北方?”
“一共飞回了几只大雁?第十只大雁说了什么?”
二,集体活动:
教师出示10只大雁的卡片,引导幼儿辨别基数与序数。
教师:“今天大雁也到我们班做客了!”
1教师引导幼儿从左边开始辨别序数。
教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从左边开始数第三只大雁是哪一只?”
“第四只大雁是哪一只,请小朋友们指出来。”
2.教师引导幼儿从右边开始辨别序数。
教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从右边开始数第八只大雁是哪一只?”
“第六只大雁是哪一只。”
3.教师引导幼儿感知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教师:请小朋友拿第五只大雁给老师,
请小朋友拿五只大雁给老师
请小朋友说一说,五只和第五只一样吗?五只多,还是第五只多?
4.教师引导幼儿排队当大雁宝宝,教师是大雁妈妈,请大雁宝宝听妈妈的口令找妈妈。妈妈随机请幼儿找妈妈,并区分序数和基数。
三.操作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将色卡进行纵向排列,并说一说有几张色卡,从上或者从下数各种颜色的分别是排在第几。
课后反思:
首先是通过“投沙包”的游戏导入活动,初步让幼儿产生对序数的兴趣。我请了两组幼儿投掷沙包,第一组幼儿听清了我的要求,第二组幼儿在玩游戏之前我没有再强调游戏要求。以至于幼儿没有将沙包投到方格里,这就需要老师要为每一组幼儿说清玩法,以更好的使幼儿配合老师的课堂效率。
中班的幼儿对于左和右的方位感还不是很明确,这就需要老师在引导幼儿区分左右时要以幼儿为主。在这方面我疏忽了孩子的认知能力。以至于在后面的环节中寻找序数时幼儿把左右混淆了,在处理细节中我作的还不是很完善。
还有在幼儿感知基数与序数时幼儿对“5个”和“第5个”谁多谁少分不清,我就设计了大雁宝宝找妈妈的游戏环节。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序数和基数的不同,直观又简单的方法让幼儿明白了是序数多还是基数多的道理,使目标也达到了。
5.科学活动:区分上下(数学) 篇五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活动内容:
一、给泥土石头洗澡
1.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二、做泥团
1.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三、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1.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6.小班科学区分泥土和石头教案 篇六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活动内容:
一、给泥土石头洗澡
1.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区分。
二、做泥团1.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三、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1.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区分(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老师和幼儿一起区分(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科学活动:区分上下(数学)】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活动策划科学活动02-02
中班科学活动风07-26
科学实践活动案例08-07
中班科学活动:《叠加》09-18
大班科学室活动10-11
中班科学活动: 沙11-24
亲子科学活动方案12-21
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 各种各样的糖果11-29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活动方案10-22
大班幼儿科学活动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