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贸区发展

2024-10-22

中国的自贸区发展(精选8篇)

1.中国的自贸区发展 篇一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稳步扩大开放领域,不断加大合作力度,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边投资、经济技术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展望未来,随着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和2010年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之后,双方不断推进自贸区建设,于2004年11月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1月签署《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8月签署《投资协议》。在自贸区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一)关税水平不断降低,货物贸易发展迅速

自2002年双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额已经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2007年双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比计划中的2010年提前三年实现目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开始双边贸易增长速度放慢,但当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仍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其中,中国出口1141.4亿美元,进口1169.7亿美元。2009年,双边贸易虽然下降,但也达到2130.1亿美元,减少7.9%,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降幅低6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063亿美元,减少7%;中国自东盟进口1067.1亿美元,减少8.8%。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也成为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东盟双方在自贸协定框架下大幅降低和取消关税为促进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05年7月,《协议》开始实施,中国按照规定削减了3408种产品的关税,对东盟的平均进口关税由9.9%降至8.1%。2007年1月,中国进行第二次降税,降低了5375种产品的关税,对东盟的平均关税进一步下降为5.8%。2009年1月1日,中国进行第三次降税,降税后实施协定税率的税目数约为6750个,平均关税降至2.4%,当年中国关税总水平仍为9.8%。与此同时,东盟各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自贸区实施降税后,双方企业减少了关税支出、降低了经营成本,并且增强了国际竞争力。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自东盟进口受惠货物61亿美元,为企业优惠税款32亿元人民币。同时,中国企业申领了18.4万份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向东盟出口价值51亿美元的受惠货物。

(二)服务贸易稳步开放

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宣布相互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并于2007年7月1日生效。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承诺的基础上,向东盟国家做出开放市场的承诺。东盟各国也做出了开放承诺。近年来,中国、东盟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呈上升趋势。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进出口总额为23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4%,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7.7%。其中,中国对东盟服务贸易出口104亿美元,增长31.5%,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1%。中国自东盟服务贸易进口129.6亿美元,增长29.6%,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8.2%。中国对东盟逆差25.6亿美元。目前,东盟是中国服务贸易五大贸易伙伴之一,是中国第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仅次于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欧盟和日本。东盟在海运、航运、金融服务、建筑工程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对华合作已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业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领域,东盟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市场。

(三)相互投资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东盟国家对华投资项目3.2286万项,合同外资金额1119亿美元,实际投入520.1亿美元,占我国吸引外资的6.08%。2003-2008年,东盟对华实际投资金额从29.3亿美元增至56.4亿美元,平均增速达31.1%。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东盟对华投资增速仍达到了24.4%,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越南,增幅达83.6%。东盟对华投资主要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五国,投资领域包括房地产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宾馆、饭店、住宅、金融、零售、石油化工、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等行业。

同时,中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对东盟的投资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3-2008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由1.19亿美元增至24.84亿美元,增长了近20倍,平均增速331.2%。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增幅仍达156.1%,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印尼、越南、缅甸、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老挝等国,投资领域分布较广,涉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金融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等领域。

(四)经济技术合作进展顺利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目前东盟国家已经成为中国海外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和劳务市场。截至2008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签订承包劳务合同总额达692.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29.3亿美元。新加坡、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是中国在东盟国家开展承包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

(五)次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

在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框架下,中国还通过积极推进大湄公河(GMS)和泛北部湾等次区域经济合作,改善次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次区域内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谋求与东盟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与共同发展。2008年3月,中国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共同通过了《2008年至2012年GMS发展万象行动计划》,六国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快一体化建设,争取在交通、能源、电信、农业、环境、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这九大领域取得进展。

2007年11月,在第十一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成立联合专家组,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开展可行性研究”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了东盟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经成立了联合专家组并通过了联合专家组行动计划,《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编制之中。

(六)各省市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

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关系的不断加深,国内各省市积极抓住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发展机遇,纷纷与东盟各国开展合作。2008年初,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山东、海南、广东等在其《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中均提及要“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同年,湖北省、广东省和陕西省还先后与东盟秘书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推进与东盟的经贸关系正受到国内越来越多省市和地区的重视。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传统欧美市场出口受到冲击,在此情况下,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也为各省市稳定外贸出口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前10个月,云南与东盟实现贸易额24.3亿美元,增长5.3%,占云南外贸总额的41%;广西与东盟实现贸易额35.8亿美元,增长4.8%,占广西外贸总额的34.3%,其中出口25.3亿美元,增长10%;广东对东盟贸易额达到494.4亿美元,其中出口209.9亿美元,增长4.4%。

二、中国—东盟自贸区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中国与东盟的开放合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正从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衰退,呈现缓慢复苏的态势,同时贸易保护势力还在不断抬头。从地区环境来看,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自由贸易区(FTA)成为各国现实的选择。从中国和东盟各自的情况来看,东盟正在稳步推进一体化进程,中国也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未来双方还将全面推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大幅下滑,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主要经济体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并加强了相互协调,取得了很大成效,使世界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势头。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2009年12月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如果目前的刺激经济政策得以持续,世界经济将在2010年缓慢复苏,实现2.4%的低速增长。世界经济的企稳回升将为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提供一个总体向好的外部环境。但也应注意当前危机的威胁仍未解除,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有待于各国的努力,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国消费模式的调整,还将持续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未来,中国与东盟更需要携手合作,进一步开放市场,不断提升经贸合作水平,以减轻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二)贸易保护将不断抬头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出口下滑,国内失业率增加,贸易竞争不断加剧,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强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为促进本国经济尽早复苏,一些国家还会继续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来促进出口和保护国内产业发展,贸易保护势力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抬头,并成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复苏的威胁。

贸易依存度较高的东盟国家和中国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国之一,尤其是中国,自金融危机以来,遭遇的反补贴、反倾销立案明显增多。2008年全球35%的反倾销案件、70%的反补贴案件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2009年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总金额约为102亿美元。以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油井管等产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欧盟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为期五年的正式反倾销税为例,不仅给中国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处于上下游产业链的东盟国家带来了损失。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以来的一年多里,坚持贸易自由化,共同抵制贸易保护,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未来,中国与东盟还将继续站在同一立场,反对发达国家发起的贸易保护措施,并以实际行动表明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决心。

(三)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亚洲各国的现实选择

由于历史和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但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有了新的发展。当前,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区内各国的现实选择。东盟分别和中、日、韩、印度签订了FTA,韩国和新加坡、东盟整体以及印度签订了FTA,日本和东盟整体及东盟中的七国签订了经济伙伴协定(EPA),中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东盟整体、巴基斯坦和新加坡签署了FTA,在亚洲地区已经形成了交错分布的FTA网络。未来,各国还会继续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亚洲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环境正向积极的方向发展,FTA网络将会更加发达和完善,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这将为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区建设提供更加积极而良好的区域合作外部环境。

但另一方面,这也给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东盟与日、韩、印度及澳新FTA的签订,使得各国在东盟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因与东盟签订FTA所拥有的优势正在不断削弱。其次,各国争先与东盟推进FTA,令东盟有了更多的谈判资本。未来,中国扩大对东盟的自贸区建设将面临着日、韩、印度、澳新乃至美欧的竞争压力。

(四)东盟经济持续好转和一体化进程的稳步推进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东盟各国,尤其是对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对欧美市场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冲击,但受益于各国出台的各项经济刺激政策,东盟经济正在持续好转。据亚行2009年12月15日发布的《亚洲经济监测》预测,东盟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0.6%,明年将增长4.5%。2009年3月,东盟签署了《关于东盟共同体路线图的差安华欣宣言》(2009—2015年),把经济共同体的实现期限从2020年提前到2015年,这将进一步加速东盟一体化进程。未来,东盟将全面落实《货物贸易协定》、《服务贸易框架协定》和《全面投资协定》,不断消除和降低贸易投资壁垒,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推进共同市场建设,促进东盟的持续稳定与增长,这将为其与中国的自贸区建设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基础环境。

(五)中国将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在面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采取了积极的经济刺激措施,成功实现了经济的企稳回升,由2008年下半年的急速下滑扭转为2009年以来的逐季回升。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达7.7%。但当前世界经济复苏道路曲折漫长,欧美国家高消费、低储蓄的模式正在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势头还在不断加剧,我国长期以来依靠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也面临巨大挑战。尽管2008年我国进出口实现了正增长,但与2007年相比增速明显回落,2009年进出口开始回落,降幅达13.9%。同时,国内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努力,也使得我国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依靠加大物质资源投入发展经济的模式也将难以持续。未来,中国将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推动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

金融危机以来,东盟国家从中国的扩大内需政策和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分享了许多利益,中国许多地区也通过拓展同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减缓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平稳增长,不仅将为自贸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国内环境,而且还将为东盟国家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六)中国与东盟将全面深化战略伙伴关系

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2006年,双方发表了《致力于加强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08年年末,中国向东盟派驻大使,进一步增强了与东盟的沟通渠道,推动了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继续朝前迈进。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未来中国还将继续坚持走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东盟作为中国的近邻,在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中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未来中国还将与东盟全面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进双方之间的政治互信,加深在政治、安全、社会、文化、科技、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务实合作。

三、对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展望

当前,世界经济正从国际金融危机的低潮中走出,中国与东盟长期依赖的传统出口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中国与东盟国家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强本区域内各领域合作,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金融稳定健康发展。可以预计,未来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区建设还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具有新的发展特点。

(一)自贸区全面建成。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之间实现超过90%的产品零关税,与东盟四个新成员也将在2015年实现90%零关税的目标。建成后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拥有19亿人口、近6万亿美元经济总规模和4万多亿美元贸易总额的世界人口最多、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建成后,将极大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增加就业人口,带动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增强本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可以预计,未来双边货物贸易仍有继续回升的空间,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将进一步加深,双方经贸关系还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就货物贸易领域而言,2010年中国与东盟六个老成员国之间的正常商品关税已经降为零,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降至0.1%,东盟六个老成员对中国的平均关税降至0.6%。到2015年,中国与东盟四个新成员国90%商品的关税也将降为零。同时,双方还将不断加强在非关税壁垒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推进贸易便利化。未来,关税降低对双边贸易的扩大效应还将继续显现,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消除也将进一步促进贸易的增长。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减少了7.9%,但仍然可以乐观地预计,未来双边贸易还将止跌回升,具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与潜力。

就服务贸易领域来看,中国已经与东盟各国开放了第一批服务贸易领域,目前正在就第二批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展开谈判。未来,中国服务行业将在与东盟国家的竞争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正面效应还将不断凸现,服务业自由化给中国和东盟带来的经济收益将远远大于货物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收益。当前中国与东盟之间服务贸易的保护水平明显要比货物贸易更高,且双方在服务贸易上的互补性更强,实现贸易自由化后,贸易创造效应将会更加明显。而且服务贸易需要进行资本和劳动的移动,从而带来的外溢效应也会进一步扩大。

就投资与经济技术合作领域来看,尽管短期内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和合作增速将有所放缓,但是从长期看,自贸区的建成将带来一个更加便利广阔的区域性市场,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和经济合作还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2009年4月,中国还提出设立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一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以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同年8月,双方签署了《投资协议》。可以预计,未来随着《投资协议》的实施和区域内贸易合作的稳步推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相互投资还将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还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从整体推进走向全面合作,合作关系更加灵活务实

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将从整体推进逐步向全面合作的方向发展,合作层次明显增多,合作关系也将更加灵活务实。在与东盟整体建设自贸区的同时,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合作、中国各省市与东盟整体以及东盟各国的合作都将不断深入发展,并成为推动中国扩大对东盟开放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未来,中国将根据东盟十国的不同特点,灵活发展与东盟各国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以进一步加深与东盟各个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2008年,在中国一东盟自贸协定框架下,中国与新加坡单独达成自贸协定,决定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力度。未来中国还可能考虑与部分东盟国家在自愿的情况下商订自由化程度更高的双边经济合作协定,以进一步推进提升与东盟单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水平。

同时,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中国各省市与东盟的深入合作还将揭开新的一页。广西、云南、重庆、四川、山东、海南、广东等都将继续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与东盟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务实合作。中国各地区与东盟各国的多层次合作,将有利于中国进一步紧密与东盟的经贸联系,挖掘对东盟的合作潜力,与其形成更多的共同利益,并营造更加稳固和谐的周边环境。

(三)次区域合作蓬勃发展,成为新亮点

在自贸区的框架下,未来中国还将通过积极推进大湄公河、泛北部湾合作,并参与东盟东部增长区等次区域经济合作,改善次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次区域内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谋求与东盟尤其是其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与共同发展。

未来,中国与GMS合作成员国在交通、能源、电信、农业、环境、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贸易便利化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将积极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启动一批优先合作项目,以海上合作为纽带,促进区域内各国港口与物流领域的合作,提高通关便利化程度,建成一个富有活力的海洋运输通道和沿海经济带。未来,GMS和泛北合作将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新亮点,为推动中国扩大对东盟的开放合作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同时,中国还将以东盟东部增长区发展伙伴国的身份,积极参与到东部增长区的合作中,落实已经签订的《框架合作协议》,与成员国在农林渔业、资源开发、交通、旅游、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将不断深入发展。

(四)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双方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推进开放与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未来,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领域还将不断拓展,合作水平也将不断深入。

例如,农业领域曾是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推进的“试验田”,通过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中国与东盟在农业领域率先进行开放与合作,为自贸区的顺利推进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农业合作层次还有待提升,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比较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未来,通过农业技术合作与交流、“走出去”对东盟投资、人力资源合作等方式,中国还将积极与东盟推进农业合作,中国与东盟在农业领域的开放合作将具有很大潜力。

在金融领域,虽然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但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自贸区的推进,中国和东盟在跨境人民币结算、货币互换、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准入等领域的合作水平还将不断提升。

在基础设施领域,随着中国对东盟投资的不断增长和次区域合作的不断加深,未来在此领域的合作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双方在此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不仅将改善区域贸易投资环境,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开放与合作,还将为东盟经济一体化和各国经济增长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中国与东盟在能源、环保、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合作也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成为中国扩大对东盟开放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

2.中国的自贸区发展 篇二

既然是机遇与挑战共存, 那就先谈机遇再谈挑战。

一、多重机遇扑面而来

首先, 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和企业“走出去”。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玉主、广西社科院副院长古小松等专家认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 东盟国家的投资政策环境将更加规范和透明, 有利于“走出去”的我国企业与东盟国家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同时, 也有利于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长期以来, 中国的工业产品对东盟市场出口, 一直受到进口国的关税贸易壁垒的限制, 许多在东盟市场热销的产品由于进口国故意提高进口关税, 对来自中国的产品进行数量的限制和种类、级别的控制, 把相当一部分中国产品档在了国门之外, 例如, 中国产的摩托车、摩托车发动机、电视机、空调机、微型汽车等, 一直在越南市场畅销, 但由于重税加许可证配额管理, 使之不能发挥与日、韩产品同等市场竞争的优势, 人为地削弱和限制了我们产品出口到越南市场。同样, 农产品, 包括鸡蛋, 北方水果, 农药, 化肥和种子等也都由于进口国的特别关税限制, 无法按照市场需求量销售到越南市场。可以肯定, 自贸区的建成, 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关税贸易壁垒问题, 但至少可以减轻和不再加大此障碍, 或者, 再发生此类问题, 我们也比较容易讨个公道的说法。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 中国自东盟进口的产品中, 将有93%的产品实现零关税, 同样, 大部分中国出口的产品也相应享受零关税。这种互利的关税原则, 不仅意味着双方都要打开大门, 而选择什么商品和有多少商品进入各自的大门, 就要看市场的选择和消费者的需求了。

此前, 部分广西企业家在东盟国家进行投资, 由于缺乏具体条例规范执行, 经常遭遇贸易歧视、投资障碍, 不能享受相等的投资保护。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 中国企业在同东盟国家投资遭遇阻力和不法侵害时, 可以通过政府之间的投资保护协议进行具体磋商与应对, 可大大减少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商的投资信心。另一方面, 自由贸易区建成后, 我国的电信产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的关税将逐步减少乃至取消, 这对广西企业产品扩大在东盟国家的出口份额和提升出口产品的档次将更为有利。同时, 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农业经贸合作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促进广西口岸中国农产品和农资产品的对越出口。

自贸区建成以后, 我们广西面对的还不仅是产品出口市场, 更重要的是劳务市场和产业转移市场, 以及以此为跳板的第三市场。具体的说, 由于我们目前出口主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消耗性产业, 西方发达国家经常对我国的这类产品实行配额限制或者其他非关税贸易壁垒, 产生众多的贸易摩擦。同时, 随着我国劳动成本的不断提高, 加上这类产品转移到我国西部后, 包括广西区域, 其物流成本也大大增加。出口这类产品已经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自由贸易区建成后, 我国能够以较低成本将一些低层次而一些欠发达的东盟国家又需要的产业转移出去, 在境外投资办加工厂, 这不但可以降低成本, 保住我们的产品竞争优势, 同时又可以避开产地限制和许可证、配额管理限制, 在国际区域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二、服务贸易发展将快于货物贸易

近几年来, 中国先后与东盟国家分别签订了《货物贸易协议》, 《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 俗称为“三大黄金协议”。这些协议的签订和生效显然对双边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是一种双向、有利的促进和保护。东盟自贸区建成后, 服务贸易将会有比较出色的表现。长期以来广西对东盟, 特别是对越南的贸易活动, 都主要集中在货物贸易的范畴, 服务贸易开展的并不好, 其中的原因很多, 但都不乏存在着货物贸易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贸易商势单力薄的状况。大家都明白, 今日的东盟市场, 特别是越南市场, 早已和十年前广西热火朝天搞“边贸”的情景大不一样了。靠着轻工产品、医药产品和其他一些劳动密集型和价格便宜型产品创越南市场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相反, 越南市场的服务贸易产品倒是中国, 特别是广西所具有的竞争、占领和改造优势。如广西的跨境物流运输服务, 广西产品的境外定牌加工服务, 广西的医学、医疗服务, 广西建筑的境外工程建设服务, 以及港口码头施工与管理, 英语与汉语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 跨境旅游服务和农业新技术、采矿新技术设备与投资服务, 电讯与移动通讯服务, 国际会展服务等, 都有我们广西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 关键就看我们如何开发和投入了。

事实上, 据我们了解, 目前越南市场已经开始出现比较有规模的服务贸易发展需求, 如采用国际招标方式修建电站项目, 采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进行国际招标采购和管理建设城市供水项目, 港口和矿山的建设改造项目的联合开发, 文化体育项目的联合办学、联合培训等。在货物贸易的项目中, 也开始初试国际上流行的品牌代理制和专卖制, 其保险、物流、银行、航空票务、会展服务, 高速公路建设, 民用住宅发展等领域都开始逐步向外资开放。可以说, 越南已经具备服务贸易发展和投入的市场准入基本条件。剩下的事情就看我们广西企、事业和相关行业是否自身完成准备, 开拓和挤进这个新兴市场。

服务贸易的发展和投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一个服务总项目, 一个项目下的不同分项目工程, 一个服务贸易项目的连锁经营活动等, 都会涉及到若干个不同的投资商和承办商, 在国内要求有几个不同的行业, 不同专业, 不同性质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人员参与, 这绝不是“单打独挑”式的单纯单一货物贸易行为。服务贸易更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协调, 否则是很难成功的。可以说, 我们现在国内政府部门所推崇的所谓“政府不可作为”市场经济理论是不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发展和运作的。

三、充分做好迎接机遇与挑战的准备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沈世顺认为, 虽然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签订了《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 但是这些协议具体落实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和考验。根据我们和东盟组织国家, 特别是与越南多年的贸易经济合作经验, 我们相信在大门打开后的初期阶段, 很可能挑战会大于机遇, 挫折会经常多于成功。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东盟国家有可能利用非关税壁垒保护其自身产业。和多数东盟国家相比, 我国产业体系齐全, 企业实力不断壮大。自贸区建成后, 中国生产加工的产品将对东盟国家造成冲击。王玉主据此认为, 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的《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能否顺利执行还是未知数, 不排除东盟国家在降税的同时增加非关税壁垒的可能。特别是零关税的自贸区政策中, 还有“敏感商品”除外的特别条款和豁免。具体到哪些是所谓“敏感商品”, 东盟组织和中国政府双方都还没有明确规定, 故暂时无法名列。

二是企业对自贸区的认识以及相关政策的使用还有待增强。2009年8月中国与东盟签署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鼓励和促进中国与东盟间的投资流动, 并为投资提供保护。“但是目前的现状是政府推得快, 企业跟不上来, 达不到预期效果。”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光辉说。“由于不同省份对自贸区的政策理解不同, 政府该如何对企业进行培训, 对各地而言也是难题。”

三是依然存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所可能受到的一些政治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包括领土纠纷、经济水平不同步问题, 汇率问题和某些大国插手干预和干扰问题, 如最近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扮演的角色以及对越南的军事拉拢等手段, 都有可能会干扰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进程。

应对挑战的八点建议:

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目前面临的系列挑战, 笔者认为在应对挑战方面有以下九点建议可以马上实施或准备实施:

1.在经贸交流和政府管理上应采取更加经济和灵活的管理措施。2009年6月11日, 老挝、越南、泰国三国依据GMS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跨境运输协定启动了东西经济走廊过境运输便利化协定, 三国允许每年总数为1500辆的运输车自由过境, 对过境货物实行“一站式”海关检查, 加快了出入境人员和货物的查验速度。此举应该为中国所借鉴。在货物出入境管理上必须实行特殊的管理改革, 海关简化通关管理, 明显缩短通关时间和试行新的通关程序, 通过口岸控制和管理的改革, 有效降低贸易和交易成本, 使双方都感觉到自贸区的便利和体验到其经济效益性。

2.努力提高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量, 放宽对东盟欠发达国家的贸易限制。广西东盟专家古小松认为, 东盟国家与我国的贸易量占我国的总贸易量比重不是很大, 因此, 要想法设法提高双方贸易量。我们认为, 目前阶段提高贸易量的有效手段就是扩大进口。对于我国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可尽量放开进口, 除国家规定的特殊配额商品外, 不要设立太多的限制, 包括数量限制和品质限制, 特别是许可证限制。广西要根据自贸区的情况争取国家的特殊政策。

3.在与东盟组织合作的同时, 也要重视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合作。对于广西来说, 与东盟得经济合作必须跳出仅与越南经合作的最初模式, 要将“东盟十国”作为一个整体而进行的合作, 同时对待东盟不同的国家, 要采取有所侧重的政策。广西要特别加强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泰国的合作争取在大宗商品的进口上, 对上述国家有所突破。

4.进一步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 搭建好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平台。广西还要进一步扩大东盟博览会的层次和规模, 主要是扩大博览会的境外招展和境内宣传的力度, 争取要让东盟国家的主要进出口商和主要生产商都能参加该会。广西可筹建中国-东盟资讯中心, 让此中心成为中国-东盟中心工作机构的对外咨询服务窗口, 为东盟商界提供多语言、多渠道、多手段的信息查询、处理平台。东盟博览会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真正办成广交会式的商品交易会, 而不是仅为市民参观服务的“大庙会”。

5.大力推进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应以中越“两廊一圈”建设和GMS合作为出发点, 推进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南宁-曼谷经济走廊和昆明-曼谷经济走廊建设, 重点推动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发展建设。特别是以公路交通运输建设的提升改进为龙头, 带动投资、贸易、物流、旅游的便利化合作。

6.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体系作用, 深化与东盟的合作。要充分发挥钦州保税港区拆拼箱、即时退税等政策优势, 为西南、中南、华南向世界发达地区出口和东盟国家走进中国市场提供一个便捷、低成本的平台。同时依托公路、铁路以及航空运输的优势, 在南宁建设更大的物流保税区, 吧保税物流和加工生产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南宁作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枢纽作用, 形成中国-东盟保税物流集散中心。

7.积极鼓励中国企业去东盟国家投资。土木工程承包和基础建设承包是中国的强项, 也是广西的强项。印支半岛国家特别是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基础设施还很落后, 电站电厂、高速公路、港口码头、航空机场等亟待建设。建设这种大型工程大多是利用国际资金, 项目必须向国际招标, 因此我们广西的工程企业就必须要具有熟悉和掌握工程国际招标的程序和能力。除“硬件”条件好之外还要“软件”水平发达。由于这些国家没有建火电厂和高速公路的经验, 更缺乏这些工程所需要的设备和设备制造能力, 广西企业“走出去”到东盟国家搞工程承包, 同时还能够带动我国的建筑机械和工程机械设备的出口。

8.加大宣传力度, 让广西人及时了解相关的自贸区优惠政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 使得中国和东盟国家企业获得更多进入对方市场的机遇, 可以更充分地享受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带来的好处。但这些政策和好处在被人掌握和使用之前还有一个宣传和了解阶段。否则, 就不能促成经济贸易实务。例如现在使用的东盟进出口贸易原产地证书, 有多少企业知道申请和办理以及使用的好处?广西企业应当全面、准确地掌握各种政策优惠, 保障自己的利益, 避免错失本应享受到的关税优惠待遇。

四、经贸企业的行动方向

应对零关税下的自贸区建设和发展步伐, 广西的经贸企业界首先占有地理上的近邻优势和二十年的往来的传统优势, 显然是大有作为的。经贸企业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新政策, 抓住机遇, 做出以下的行动选择:

1.迅速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加大中国和广西产品对该市场的覆盖率和占有率。

说起东盟市场, 以前广西人最为熟悉和了解的就是越南市场, 包括消费和投资两个市场。对于消费市场, 回顾十几年广西对越贸易的历史, 广西产品在越南早就遭遇了“滑铁卢”大败。越南商人从凭祥边境口岸抢购“漓泉”啤酒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以我们目前广西轻纺、电子、机械、装备水平和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再想重回越南市场是不现实的。我们不得不在大门再次打开之后瞄准东盟自贸区的其他国家市场, 并改变我们的产品投放档次和销售策略, 如柬埔寨、老挝、缅甸和印尼等次发达国家。在产品销售策略上, 决不能再次使用二十年前的边贸土政策, 搞全民边贸, 倾销假冒伪劣产品和卖出去不管的销售方式。

2.改变销售策略, 适应东盟市场的新要求。

广西人和广西产品进入东盟自贸区, 必须要精心组织, 认真调查, 以“先培育、后占领、再扩大”为主要营销策略, 甚至可以放弃暂时的利润, 专心潜伏, 等待和培育时机。这就要求广西商贸企业界和政府主管部门做好准备, 统一部署。例如, 选择资质良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组织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合资公司, 输出产品销售渠道和机构本地化, 银行长期出口信用支持和风险防控, 组建广西本地企业和外省企业的研发、生产、物流、销售、售后服务的一条龙联合体。如果不采取全新的政策和策略, 没有政府、银行、企业和人力资源的共同支持优势, 广西的企业和产品想再次进入东盟自贸区是非常困难的。

3.组建新的大型对东盟国有外贸企业, 建立旗舰销售队伍。

这里特别提议, 面对东盟自贸区的大市场开发和扩展, 组建国有的大型复合型外贸企业不但是可行而是必须的了。靠个体户和小企业的单打独斗, 显然是徒劳和无助的。广西产品进入东盟自贸区必须要选准突破口, 不可以仅凭对方的一时需求和暂时的市场短缺来判断实施对方自由选择, 而是要结合广西的强项和优势产业, 进行引导和培育。换句话说, 不是你需要什么, 我们就供应什么, 而是我们需要你购买什么, 就在那里培育你们的消费市场。

五、政府主管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广西地方政府来说, 引导和组织企业界迅速利用零关税下的自贸区政策, 用足、用好现行的贸易、海关、商检、结算、投资、口岸等一系列政策, 促进东盟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我们建议:

1.务实地研究东盟市场, 及时的发布相关的市场信息, 加强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政府合作协议、协定和双边条款的签订、执行和协调, 如尽快与越南达成投资保护协定的签订, 与越南和中国比邻的省份签订人员往来出入境管理特殊协定等, 促进广西与东盟各国的人员和信息交流、交换。

2.在广西区内设立东盟经贸关系促进和管理的政府职能部门, 如东盟经贸管理促进局, 统一协调与东盟的各项业务。该局必须有权有才, 有真正懂经贸业务和精通东盟语言的专业人才组成机构, 代表政府行使职权。特别强调的是, 政府领导必须纠正“政府不能干预市场经济”的错误思想, 大胆的协调和指导东盟经济贸易的业务。

3.负责制定和出台有关东盟自贸区配套的相关政策, 从根本上发挥政府的指导和应该起到的作用。如关于广西对越贸易出口人民币结算的退税问题, 至今还没有出台可靠的法规和政策。对越贸易人员往来的互免签证问题, 出入境货

物的简易清关和商检抽检制度问题, 自贸区内货物流通减免营业税和免许可证问题等, 都是应该早日解决的促商工作要点。

4.对应用国际招投标的东盟建设项目, 政府应该协调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投标组, 并为项目招、投标提供指定的融资或履约担保, 确保项目能够落在中国方手中。

5.协调运输和口岸管理部门以及所有公共管理和服务部门, 减少收费项目和降低收费标准, 严格控制新增收费项目, 为东盟自贸区运转提供低成本的起步阶段。

总而言之, 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是来自不易的, 无论自贸区有什么样的政治背景和发展方向, 无论后人如何对她评价和认识, 作为现在的各界广西人, 作为本届的广西各级政府的官员, 都应该全力以赴, 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大于挑战的良机, 既着眼于现在, 更放眼于未来, 像抓地方GDP一样, 把东盟自贸区的经济贸易合作发展抓上去, 也不枉费广西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特征。

参考文献

[1]古小松.泛北部湾合作发展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王玉主.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与东盟贸易.南洋问题研究, 2006, (4) .

[3]肖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物流发展的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 (6) .

[4]徐若恃, 杨磊.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机遇培育广西产业竞争优势.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07) .

3.中国的自贸区发展 篇三

关键词:中国;老挝;自贸区

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各方面因素促成的。首先是外生的推力,即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发展呈现出新趋势,新一轮贸易的自由化侧重于服务贸易和跨境投资并重,陈旧的WTO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将日益边缘化,而具有更高标准的以TISA(多边服务业协定)、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为代表新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更具立竿见影效果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将引领全球贸易新规则。其次是内生的动力,即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最后是倒逼机制,加快推动各方凝聚改革共识。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已被理论界普遍认可,其主要肩负着四项重大使命,包含贸易、投资、金融、行政管理四大领域。

贸易的自由化。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升级。其一是在传统贸易业务的进一步开放,实现货物自由进口、储存、再出口和区内加工制造。其二是伴随着贸易的发展,拓宽和发展上海在相关领域的地位。比如,自贸区提出将发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国际枢纽港的联动作用,发展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济等产业,将上海建立成一个国际航运中心。此外,自贸区内有望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开展能源产品、工业原料和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一旦上海建成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将有助于上海作为自由贸易港的繁荣。

投资的自由化,上海自贸区内将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和准入前国民待遇。所谓负面清单,即"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对应的是政府的放权。此外,对外资的国民待遇将延伸至准入前,意味着在自贸区内的投资(包括"走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向)大部分会实行备案制。自贸区内外资投资不再依赖当前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来进行行政控制,并可能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等限制。而区内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可能会取消目前必须由相关部委(如发改委、商务部)核准的制度,并鼓励成立对外投资基金,在对外投资方面提供更大的便利。

金融的自由化。相比目前国际上其它自由贸易区(如香港)的建设,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差距可能是最大的,而金融方面的滞后会给自贸区的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总体而言,区内金融改革有助于克服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金融短板,也有助于为中国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而从长期看,自贸区有可能会建设成为中国境内的一个离岸金融中心。

行政管理、法律方面的改革。自贸区内最核心的改革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通过减少政府审批和打破垄断,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也可防范目前体制中与政府审批权和其它权力对应的设租、寻租现象。在法律方面,人大通过了未来三年自贸区暂时调整实施"外资三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在改革上也是个重要的尝试。

二、老挝经济社会以及贸易的发展

老挝在1997年7月23日成为东盟成员国,并于1998年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老挝一直在积极追赶东盟老成员国的发展进度,在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拓展出口市场,扩大国际合作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为迎接2015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老挝的经济发展以全面开放的姿态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从1998开始到2008年依照东盟自由贸易区共同执行具有约束性优惠关税税率协议(CEPT),老挝的关税税率已降低至0-5%,到2015年将降低到0%。2012年东盟区域内流通的老挝商品税率低于5%的有9110种,约占全部商品的95.31%。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四个东盟新成员国家列入优惠关税目录的商品关税税率降低的时间将可延长到2018年,届时老挝将初步完成商品目录草案及进行政府审批。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消除各种非关税措施(NTM)壁垒。目前相关工作组正在制定详细的工作规划,计划于2013-2015年组织实施,争取在2018年东盟新成员国关税降税最后期限前完成所有工作。

除了东盟外老挝还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签订了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协议。自组织实施削减东盟自贸区协定进口关税税率计划以来,东盟成员国间贸易、服务、投资进一步增长,特别是老挝的出口逐年增长。

在投资领域,老挝在1998年加入了东盟投资区协议(AIA)。东盟于2012年3月29通过全面强制实施投资协议的决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扩展投资、保护投资、促进投资、为投资提供便利,特别是在种植业、农业、渔业、矿产及上述相关服务业领域。这个协议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消除东盟内部投资的障碍,使得东盟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展开竞争。加入东盟投资区协议的成员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老挝吸引外资的金额逐年增长,特别是在矿产、酒店及服务业等领域。

服务业领域合作也是东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领域,自1997年老挝参加东盟服务业自由开放谈判以来,截至目前已进行了8轮谈判。根据建设东盟经济共同体(AEC)的目标,老挝已开放了180个服务业自由化领域中的89个领域,预计2015年将扩大开放至128个领域。

老挝政府积极发展经济,拓展对外贸易,大力吸引外资,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争取国际援助,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在国际舞台上,老挝越来越自信地展示自我,成功举办第9届亚欧首脑会、获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现了老挝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决心和信心。2012财年,老挝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势头,本币升值及2011年底泰国北部洪灾等因素对老挝进出口带来较大影响,但由于矿产品、电力及农产品等保持较大幅度出口增速,完成了出口16.96亿美元的既定目标。

据老挝工贸部统计,2012财年中老双边贸易额为5.17亿美元,同比增长63.1%。中国为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市场及第四大出口市场。其中,老挝对中国出口0.71亿美元,同比增长9.2%,主要商品有矿产品及矿石0.25亿美元、农产品和畜牧产品0.21亿美元、木材及制成品0.17亿美元;老挝自中国进口4.46亿美元,同比增长77.0%。主要商品有投资项下进口商品2.61亿美元、一般商品(电子和通讯产品、建材、日用品、工业用品等)1.26亿美元、政府管控商品(汽车及零配件等)0.32亿美元。另据中方统计,2012年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额为1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其中,中国对老挝出口9.37亿美元,同比增长96.8%;中国自老挝进口7.91亿美元,同比下降4.1%。中与老双边贸易额、中对老出口额增速均居对东盟首位。

2013年是落实老挝党"九大"精神重要的一年,也是"七五"规划实施过半、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受欧债危机蔓延及世界多国灾害频发的影响,当前世界经济缓慢恢复,2012-2013财年头6个月,老挝政府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举办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为契机,多交友、谋发展,政治上保持稳定,社会安宁,经济上保持快速增长。

三、结论

鉴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以及其在改革方面的探路,不管是其抓住了机遇,还是存在更多的挑战,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而老挝现阶段虽然在不断探索,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必要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道路,从而不断创新改革,更好的融入国际的舞台。

4.中国的自贸区发展 篇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就展全面反映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自贸区的建设过程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在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也有利于东盟在国际事务上提高地位、发挥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区域市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为区域内各国人民谋求福利。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积极作用。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组织学生参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成就展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深对广西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的认识,更深刻地领略到广西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东盟贸易新成就的风采,提升我们爱国爱广西的思想境界,促进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观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成就展。活动主题

领略中国东盟成就风采,增强爱党爱国思想情怀 活动时间

2010年11月2日下午

活动内容

11月2日下午,我们响应党的号召,在院党支部的组织下,来到了位于琅东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成就展。

经过40多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位于青山脚下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博物馆在青山和翠木的依畔下,显得格外的突出。博物馆的造型是以一面树立的铜鼓为主,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艺术气息,远远望去显得气势恢宏。进入民族博物馆,首先参观的是民俗文化园,在里面我们欣赏到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图片,侗族程阳风雨桥、龙胜吊角楼等名胜也在其中;然后我们参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成就展览,展厅以图文,音视频等形式展出前六届东盟博览会的概况和成就,而且还以六个不同主题设置了往届东盟博会会的模型,让我们更加直观的看到东盟博览会的成果。展厅所展示的内容分为三个主题,一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内容,包括有自贸区建成的历史,自贸区经济建设成果,自贸贸区建设大事纪图文展示;二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成效内容。包括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现场模型展示;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发展历程图片及影视资料展示,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对促进自贸区发展的经贸成果展示;三是东盟艺术展厅,里面陈列了国内和东盟各国艺术家创作的关于民族文化的艺术作品,其中还有中国和东盟小朋友创作的艺术作品,这就预示着中国和东盟各国积极发展文化交流和睦邻友好的关系。

参观完这些展厅,我的内心受到很大的鼓舞。我觉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成就展充分体现出了广西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新成就,通过参观建设成就展更坚定了我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学好专业知识,为广西改革开放尤其是北部湾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5.中国的自贸区发展 篇五

2、证书中所申请的产品限于《中智自贸区协定》项下智利海关给予关税优惠的产品。

3、产品必须符合中国—智利自贸区原产地规,直运规则。经香港、澳门转运的货物,必须向香港、澳门中国检验有限公司申请办理“未再加工证明”。

4、申请FORM F证书时,必须提交《中国—智利自贸区原产地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申请书》、FORM F证书、商业发票等其他证明文件。

5、经香港、澳门转口至智利的货物,在获得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后,申请人可持上述证书及有关单证,向香港、澳门中国检验有限公司申请办理“未再加工证明”。

6、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采用规定的统一格式格式F(FORM F),用英文填制。其填制要求见证书正本背面所列的填制说明。

7、中国—智利自贸区原产地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申请书统一使用普惠制原产地证申请书。

8、收费标准和FORM A证书相同。

9、证书右上角的标题栏应填写企业的注册号,并在注册号后加英文字母“F”//证书序号。例如:ZW985F/06/0001。

10、证书第10栏中所指的进口国HS编码填写我国现采用的国际协调统一的六位HS编码。

11、证书第13栏中的发票价值应填写FOB价值。

12、证书第15栏加盖FORM A签证印章,证书正本和两份副本均需加盖签证印章。

13、证书第15栏的还需用英文加填签证机构的名称、地址、电话、传真应是在智利海关备案的直属检验检疫局。

14、FORM F证书应在出货前30天内或出货后30天内申请办理,该期限以外的证书不予签发。证书第14栏的申请日期与第15栏的签证日期应是实际的办证日期。出货后签发的证书无需加盖后发印章。

15、按照签证操作程序第43条的规定,2006年8月1日至9月30日从中国启运在途中的、或在智利海关仓库或保税区内暂存的货物,可享受关税优惠,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可自10月1日起4个月内对上述货物补发原产地证书。申请企业必须提供提单、出口报关单方可办理。

16、证书有效期自签发之日起一年内有效。

17、不足600美圆的货物可以免于办理FORM F证书,只凭出口商的发票声明即可办理清关手续。

6.中国的自贸区发展 篇六

级研讨班

[培训费用]:1680元/人,3000元/两人(含以上)(含培训教材、午餐、茶歇、讲义等);

[培训时间]: 2014年6月13日天津

[培训对象]: 企业国际贸易部门、物流部门、海外营销部门、报关企业、外贸公司总经理、国际采购、贸易公司等以及涉外进出口业务的相关人士。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削弱保税加工、扩大保税仓储、鼓励海外投资、增设跨境保税区、建立“境内关外”的经济自由区

[课程背景]:

中国新批复12个地方自贸区包括天津,天津自贸区将突破上海自贸区境内关外的“围网”模式,突出天津在金融投资、贸易服务区方面的功能。天津自贸区将成为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在试点内容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将是重要内容。如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把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彻底改变过来。

1、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和外贸企业发展攻略;

2、如何利用6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上海自贸区,改变货物“香港一日游”,及时核销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及时享受出口退税;

3、如何利用上海自贸区参与有限资源竞争,抓住新的投资机遇和利润增长点;

4、如何在自贸区内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

5、如何利用海关对自贸区货物特殊监管模式规避通关风险,流程及操作;

6、如何应对海关对自贸区货物、企业的“三查”(保税核查、稽查、侦查)。

[课程内容]:

第 一节、海关对于自贸区进出口货物及活动相关人的监管路径

一、关境的概念与分类

二、合法跨越关境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我国在2014-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时期的外贸发展攻略

一、国家外贸经济发展战略

二、2014年我国外贸经济发展举措

三、削弱保税加工,我们不再成为全球低端产品的加工车间

四、扩大保税仓储,对于重点战略物资进行全球“掠夺”式保护、储存,参与强国之间的竞争

第三节、6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与作用

一、6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虚拟关境)功能简介

二、作用之一—— 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转移制造业区域,改变商品原产地,通过第三方出口,对那些施行贸易制裁的国家进行“渗透”。

(一)建立“两国一区”的边境贸易经济合作区域(以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为例)意义

(二)建立“两国一区”的边境贸易经济合作区域的作用

(三)“两国一区”的边境贸易经济合作区域的发展前景

三、作用之二 ——利用6大海关特殊监管区(虚拟关境)的优惠政策,削弱保税加工,扩大保税仓储,建立内陆“无水保税港”、建立“自由贸易港”、对于重点战略物资进行全球“掠夺”式保护、储存,参与强国之间的竞争。

四、作用之三 ——利用6大海关特殊监管区(虚拟关境)的优惠政策,正确选择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规避“香港一日游”。

(一)进出口货物“香港一日游”的含义

(二)我国关境分类

(三)变“香港一日游”为“区内一日游”,可以有效地规避深加工结转的关务风险。

(四)变“香港一日游”为“区内一日游”,可以将国产料件转变成为“进口料件”(国货复进口),充分享受出口退税和保税加工的优惠政策。

(五)变“香港一日游”为“区内一日游”,解决加工贸易企业手册余料量太大,无法核销的难题。

(六)变“香港一日游”为“区内一日游”,解决来料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征税手续烦琐问题。

五、作用之四 ——利用利用6大海关特殊监管区(虚拟关境)的优惠政策,正确选择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时享受出口退税。

(一)出口加工区出口退税规定

(二)一般保税区出口退税规定

(三)综合保税区出口退税规定

(四)保税物流港区出口退税规定

(五)保税物流园区出口退税规定

(六)跨境保税区出口退税规定

第四节、中国(天津)自由贸易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一、外贸发展攻略之一 —— 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提高国货的品质,建立自己的品牌,不打无谓的价格战。

(二)政府必须有所作为,采取制裁与反制裁、报复与反报复行为,应对挑战。

二、外贸发展攻略之二 ——走出国门,发展境外投资。

(一)发展资金资助标准

(二)外汇政策

(三)企业模式政策

三、外贸发展攻略之三 ——建立“境内关外”自由贸易区

(一)试验区域及意义

(二)主要任务

(三)具体措施(目前为18项措施)

附件: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

第五节、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模式

一、海关监管模式

二、区内企业国外进口货物入区流程(先入区、后报关)

三、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进口税收政策

四、许可证、件管理

五、检验检疫管理

六、天津自贸区进入到“仓储式”跨境电子商务时代

(一)“跨境通”催化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爆发

(二)上海自贸区“跨境通”

(三)支持政策

(四)政策业务创新

第六节、境外投资通关技巧

一、对外承包工程通关技巧

二、出料加工通关技巧

三、货样、广告品进出口通关技巧

四、无代价抵偿货物

五、进出境修理货物

[专家讲师]:赵 宏 老师

西安世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培训师

海关业务培训专家、通关实务专家、商品归类实务专家

海关总署《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编委

中国海关出版社、《中国海关》杂志特约撰稿人

舶联(北京)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海关事务高级法律顾问

海关风险管理始创人

进出口企业内训、报关员资格考试资深培训人士。全国经其

培训人员达9万余名。

其在海关主要从事对进出口货物监管、综合、调查、情报、海关政策法规研究及对北京关区的报关企业和报关员的管理、培训及考核工作。

多年来,应海关总署机关服务局培训学校、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口岸协会、北京电子口岸、浙江电子口岸、南京电子口岸、河北创业创新协会、国际货代协会、清华继续教育学院等单位之邀,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哈尔滨、长春、沈阳、广州、昆明、南京、西安、杭州、珠海、厦门、青岛、塘沽、二连浩特、日照、京唐港等地区为报关员资格考试培训面授及远程授课;为进出口企业进行海关通关业务培训、咨询及法律服务;为北京市朝阳区、二连浩特市、苏州市、河北廊坊市、京唐港等市政府、企业进行境外投资方案及招商策划;新

7.中国的自贸区发展 篇七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人才,战略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

国际服务贸易 (以下简称服务贸易) 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 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为服务输出, 购买服务的一方为服务输入。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服务贸易分为4种形式, 即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按服务部门分类办法《服务贸易总协定》又把服务贸易分为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教育、环境、金融、与健康相关的服务、旅游和旅行相关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及其它等12大类。

二、服务贸易开展近况

据商务部统计, 2009年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2, 868亿美元, 其中出口1, 286亿美元, 进口1, 582亿美元, 贸易逆差296亿美元, 按区域划分:东部地区占88%, 其中前三位的上海占总额26%, 北京占总额22.5%, 广东占总额15%;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共占7%;西部12省市自治区共占5%。2010年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 624亿美元, 其中出口1, 702亿美元, 进口1, 922亿美元, 贸易逆差220亿美元, 2010年我国服务出口和进口分别居世界第四位、第三位。2009年云南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6.52亿美元, 其中出口12.15亿美元, 进口4.36亿美元, 当年顺差7.74亿美元, 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全国排名第19位。2010年云南省的服务贸易情况尚未公布。

云南服务贸易有以下主要特点:

1. 增长较快, 但起步晚, 基础差, 规模小, 竞争力不强, 与国

内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缺乏本土知名品牌, 文化、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品牌建设有待加强。

2. 区域发展不平衡。

地区发展不平衡, 主要集中在服务业资源相对发达的昆明、红河等地区, 昆明市服务贸易进出口大约占全省总数的70%左右。行业发展不平衡, 丽江、迪庆、德宏等经济较为落后地区, 由于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旅游业服务贸易进出口发达, 但其他行业较弱。

3. 档次低, 结构不合理。

传统服务贸易出口占主体地位, 重点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旅游、运输、建筑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三项之和占全省服务贸易的比重达80%以上, 而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保险、通讯、中介、计算机服务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不到10%, 服务贸易整体水平较落后。

4. 人才缺乏。

人才跨境服务是最直接的服务贸易出口, 但云南服务贸易中的“自然人移动”多为对外承包工程带动的劳务输出, 档次低, 创造的附加值低。特别是专业技术领域高素质、外向型人才缺乏, 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动漫产业缺乏专业的创作团队, 出版业缺乏外向型的经营人才和专业代理机构, 法律行业缺乏涉外律师, 无法保障境外云南企业的合法利益, 航空运输业的飞行队伍有待稳定和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云南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

良好的国际、国内及区域环境为云南国际服务贸易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1. 国际环境

科学技术持续进步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 服务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并呈现出远远超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从产值和就业人数看, 都已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65%以上, 发展中国家一般也在30%左右, 服务业的较快发展使世界经济与贸易呈现新的发展态势。

世界服务贸易高速发展是国际分工深化、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结果,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 世界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发展, 1970年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仅710亿美元, 1980年猛增至3650亿美元, 1994年WTO《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 签署以后, 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大大提高, 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逐渐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 1996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增长到12, 600亿美元, 2002年是15, 400美元, 2006年27, 100亿美元, 2010年达到36, 639亿美元, 比1970年增长了近52倍, 明显高于同期世界货物贸易出口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出口在整个世界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0世纪80年代的1/7逐步增加到目前的近1/4, 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末将与货物贸易的比重大体持平, 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重心将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 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2. 国内环境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 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从制造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的战略抉择, 在新时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国务院制订了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政策措施, 商务部制订了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为推进全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步骤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发展服务贸易是实现云南省三大战略目标、发展开放型经济、顺应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重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趋势、提高云南省服务业规模和层次、有效拉动市场内需, 扩大各类劳动力就业的需要, 省委省政府积极重视服务贸易发展, 白恩培书记指示云南省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 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要以生物和旅游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要大力发展物流、商贸等服务业, 在发展卫生、教育、文化等行业的公益事业部分外, 也要做好产业化发展工作;秦光荣省长还提出云南省要发展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

3. 区域环境

2002年11月, 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2004年1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签署。2007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签署, 7月1日开始实施。《服务贸易协议》为中国与东盟开展服务贸易提供制度性保障, 有利于深化和加强双方服务部门的合作, 推动双方服务业的发展。双方逐步减少服务业的准入限制, 扩大服务部门的市场开放, 对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增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协议》规定, 中国在WTO承诺的基础上, 在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服务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 向东盟国家做出了新的市场开放承诺, 具体包括进一步开放上述服务领域, 允许对方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 放宽设立公司的股比限制等内容。东盟各国也在其WTO承诺基础上做出了新的开放承诺。中国东盟双方2009年8月又就《投资协议》达成一致。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主要谈判任务, 也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相互的服务贸易投资。

2010年1月1日《货物贸易协议》全面实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 一个90%以上的产品实现零关税, 人口达20亿人, GDP总量达6万亿, 贸易总额达到4.5万亿元的“跨国大市场”形成, 云南作为中国西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中国参与东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基地, 应抓住机遇, 制定战略,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带动云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四、人才对云南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早在美国留学时期才能就显示出来, 1950年他争取回归祖国时, 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 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钱学森因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 历经5年才回到祖国。朝鲜战争爆发时, 美国全国陆军总兵力约为59.1万人, 共10个作战师, 也就是说, 钱学森抵得上美国当时一半的陆军武装力量, 可见人才力量的巨大。

毋庸置疑邓小平的论断, 没有人会低估钱学森的突出贡献, 人才之于科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人力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农业经济主要靠土地, 工业经济主要靠技术, 服务经济主要靠人力、智力资本, 人才是稀缺商品, 尤其是现代服务业, 作为人力资本密集型的产业, 对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农、牧、渔、矿业和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是在传统“第三产业”的基础上,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而形成和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 包括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新兴服务业, 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采用现代管理理念经营的传统服务业, 如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网络教育、法律服务、现代医疗保健、数字文化、会展服务、现代物流等, 现代服务业、服务贸易是云南服务业、服务贸易的软肋, 大好机遇下要实现云南服务业、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 急需具有前沿理念与国际一流水准, 熟知国际规则的领军人才, 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之外, 云南还迫切需要传统服务贸易各部门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艺术人才、翻译人才、贸易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以翻译人才为例, 近年来, 昆明市每年对东南亚、南亚小语种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达600人以上, 其中, 越南语、老挝语、印度语、印尼语、柬埔寨语等的需求量最大, 但目前昆明市乃至云南省开办小语种教育教学的机构, 每年仅能培养的各小语种人才不超过200人/种, 小语种人才缺口很大。

五、加快形成云南服务贸易人才资源优势的战略构想和基本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 提出加快形成云南服务贸易人才资源优势的战略构想和基本措施。

1. 战略构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力进行制度创新, 积极实施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 逐步加大教育投入, 优化服务贸易人才发展环境, 尽快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才资源市场化运作新机制, 大量培养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 抓住大好机遇为实现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云南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 基本措施

(1) 政府主管部门

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主张, 按要素集聚论的指导, 优秀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级要素极易流动, 土地、自然资源等低级要素的流动不充分甚至不能流动, 要素流动的这种结构性偏向导致要素集聚的结构性偏向, 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逐步建成、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的大好机遇、力争将本市建成服务贸易高级要素优秀人才的集聚地。为此, 需要:

(1) 提高思想认识,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 抓紧制定应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云南服务贸易人才发展战略规划,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3) 加大综合改革力度, 扫除服务贸易人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4) 增加服务贸易人才发展投入, 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5) 重视服务贸易人才信息化工作, 充分发挥市场和中介的社会化服务作用。

(2) 教育系统

(1) 服务贸易相关专业的学校教育应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需求为导向, 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同时, 加大教师直接服务社会的力度, 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先当学生, 再当参谋。

(2) 突破传统的按专业办学的束缚, 培养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适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和双边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3) 尝试开设国际服务贸易专业。

(3) 企业层面

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和日趋激烈的竞争, 云南服务贸易企业必须建立激励机制, 挖掘人才潜力, 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吸引留住人才、建设企业文化凝聚人才、建立开放管理机制盘活人才;进行精神激励, 建立激励平台, 探索适合本企业的人才发展工程;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奖励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落实必要的保障措施, 保障企业人才的合法待遇, 解决其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商务厅.以服务贸易为抓手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J].云南商务, 2008, 2

[2]云南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处.云南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综述[EB/OL].[2009-06-22].云南省商务厅

[3]李小平.迈向现代服务强国的领军人才开发战略[EB/OL].[2008-10-08]. (上海人事) 21世纪人才网http://www.21cnhr.gov.cn/rcyj/detail.jsp?lmCode=A0701&viewID=5920

[4]王会艳.金融危机下新疆非公经济人才发展战略研究[J].当代经济, 2009, 7

8.中国的自贸区发展 篇八

制度创新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2013年9月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被寄予厚望。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主要任务第一项的正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一年后的11月14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此前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普华永道、上海财大、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及上海投资公司5家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自贸区运行一年情况的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总体评价为,自贸区一年来各项试点任务滚动实施,法制建设的引领作用显现,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创新意态功能涌现,区域经济运行整体良好。企业对自贸区制度创新和政策措施的综合满意度较高。

此前的2014年9月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艾宝俊表示,自贸试验区推进四大制度创新,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平稳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基本确立,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

无疑,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制度创新最大“亮点”。在探索负面清单管理之前,中国对包括外商在内的投资行为,采取事前审批的制度。此方式被称为“正面清单”管理。根据这种模式,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需经商务部、发改委、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审核盖章后方能具备法律效力。根据投资规模的不同,审批部门或是国家级,或是地方级。以上海为例,经2010年行政审批权下放之后,3亿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资项目可由上海市级部门审批,以上则需报批国家有关部门。

2013年9月30日,上海自贸区公布了中国首个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共涉及到1067项国民经济小类中的190项。在2013版负面清单的基础上,2014年6月30日的第二版负面清单又进一步缩减到了139项,调整率达26.8%。

负面清单的一再缩减,最为直接的成果是新注册企业和有经营实绩企业均快速增加,外商投资企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29日,自贸区注册企业总数已达11516家,其中挂牌以来新注册企业6423家,较挂牌前一年增加7.2倍。一周年来,有进出口经营实绩的区内企业由3574家增至3980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802家,合计进出口6113.2亿元,占自贸区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由挂牌前一年的80%提升至81.8%;民营企业进出口800.1亿元,微增0.1%,国有企业进出口561.7亿元,下降6.7%。

这一年来,上海自贸区已经在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等6个领域18个行业,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资料显示,目前总体方案明确的服务业23项开放措施均可实施,已有259个具体项目落地,并且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措施。2014年,国务院又批准了新一轮31项扩大开放措施,也已具备正式落地的条件。其中,14年后终获解禁并登陆中国市场的游戏机,是上海自贸区产业对外开放的一个标杆性案例。 2014年9月29日,微软和百视通 XboxOne游戏机开始销售。“如果没有自贸区,没有负面清单对于行业准入的进一步开放,这个项目肯定是没法做的。许多行业都有类似的案例或需求。”安永税务与商务咨询合伙人刘书尧说。

但是,各界明显对于负面清单的缩减抱予了更大的期望。上海对外经济大学的评估报告中就提到,目前负面清单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规则之间在涵盖范围、部分措施内容、清单开列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按照世贸组织标准,自贸区服务贸易开放的部门覆盖率达到83.33%。对此,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艾宝俊认为,负面清单瘦身改版,可能有人觉得还是改得不过瘾,其实最重要的是制度框架确立,这好比是打开了一扇门,会逐步推开的。

的确,禁止做什么比允许做什么更难。2014年9月18日,上海自贸区用3张桌面向李克强总理展示负面清单管理的探索:绿色桌面堆满改革前限制措施的186份文件,蓝色桌面摆着被调整的151份文件,橙色桌面上是目前留存的35份文件。李克强总理指着空出大半的橙色桌面说,要继续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

上海自贸区2015版的负面清单到底该怎么缩?有业内人士指出,上海自贸区2014版的负面清单中,针对服务业的特别管理措施占比只有一半,另外一半针对的是制造业、建筑业等。很有可能,针对制造业、建筑业等非服务业领域的扩大开放,就被提上2015版清单的议事日程。对此,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这样表示,“清单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缩短。负面清单开始的时候缩短相对容易,越往后缩短越难,到一定时候,缩短不是主要的,而是列入负面清单管理的程序、办法、制度,特别是透明度要进一步增加。”

除了负面清单带来的改变,自贸区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监管方式等方面实施众多创新举措,取得重要突破,对全国范围的改革开放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从去年10月1日起,上海自贸区企业注册实行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等新举措,最终目标是在准入阶段减少乃至取消前置审批。自贸区的无纸化一口受理流程、境外投资备案证明、年报信息公示系统、驻区管理部门信息共享平台……以外资新设备案为例,投资者通过自贸区“并联办事系统”,在4个工作日内就可同步办妥备案证明、营业执照、企业代码和税务登记。而此前,一般项目的承诺是29个工作日。

在自贸区挂牌一年来,上海自贸区新设企业注册资本总计近3500亿元人民币,挂牌企业一万多家,还吸引了众多上市公司入驻。上汽集团、外高桥、上海机场等公司均以各种形式参与上海自贸区或直接受益于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发展。

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方面,上海已逐步形成“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的贸易监管制度架构,陆续推出了“先入区、后报关”,“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AEO)制度”,“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60项监管新措施。目前,上海自贸区关于贸易便利化的海关监管措施,如海关允许边报关边卸货等,已经由自贸区推及整个长三角地区,自贸区施行的报备制、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等,更是已经由自贸区向全国推广。贸易便利化直接带来的好处是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7475.3亿元人民币,比上一个年度周期增长6.5%,货物入区通关时间平均缩短2至3天,平均节约物流成本10%左右,货物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比区外分别减少41.3%和36.8%。

转变监管,不等于放弃监管

2014年9月23日,上海市工商局公布了上海自贸区首批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在这份包括了1467家企业的“黑名单”当中,原因多为没有履行年报公示的义务。由于自贸区内备案制的实施,自贸区对注册企业并不设置门槛,而是以“宽进”为主。企业靠不靠谱,上网就能一探究竟,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成立“社会参与委员会”,引入社会力量,是上海自贸区探索市场监管新模式的又一次尝试。眼下,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开始参与到上海自贸区的市场监督中来,第三方检验机构已为自贸区进出口商品检验出具鉴定报告,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在区内开展业务。而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设立了自贸区仲裁院,发布了兼容国际通行规则与国内仲裁法的自贸区仲裁规则;利用自贸区仲裁规则的开放性,将国际航空仲裁引入中国的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也应运而生。

可以说,目前上海自贸区已经形成了包括安全审查制度、反垄断审查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在内的6大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强对市场主体“宽进”之后的过程监督和后续管理,为推进经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探索。

金改

人民币跨境使用最热步子最大

在更受关注的金融改革领域,这一年来,上海自贸区在外币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外汇改革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建设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自贸区内的金融制度改革与创新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近3000家具有金融属性的机构入驻上海自贸区,占新设企业的四分之一,其中持牌金融机构达94家。

今年3月、7月、10月,上海自贸区连续发布了三批27个金融改革案例,包括自贸区外币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自贸区企业资金管理创新、自贸区对外直接投资创新、自贸区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上海黄金交易中心国际板正式启动、居家费用跨境人民币支付、股权质押跨境并购融资、保险公司设立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机构等。

此外,上海自贸区在国内率先建成一批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市场。今年9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正式启动,黄金国际板依托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优势,以人民币计价交易,进行黄金保税交割,并推出了“上海金”品牌,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黄金市场发展。“上海金”的突破在于会员国际化,自贸区内及境外国际和知名商业银行、专业投资机构及黄金精炼企业均可参与;交易资金国际化,在自由贸易账户框架下参与人民币报价的黄金等贵金属交易,实现离岸资金与在岸资金的融合;定价国际化,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金”人民币黄金定价机制和实物交割标准;储运和交割国际化。同时,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也已在区内注册成立。此外,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也计划在上海自贸区内新设或增设交易场所,上海保险交易所也在积极筹划中。

一年多来,“一行三会”已经发布了51条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意见和措施,以及13个细则文件。而其中,自由贸易(FT)账户为基础的金融服务创新体系无疑是自贸区金融服务的灵魂。简单理解,对境内企业来说,拥有自由贸易账户基本就是拥有了一个可以和境外资金自由汇兑的账户。而对境外企业来说,则意味着它们可以按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获得相关金融服务。

2014年5月22日,央行同时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风险审慎管理细则》,开启了FT账户时代的来临。6月,首批5家银行经央行上海总部验收,实现了开立自由贸易账户功能,自贸区分账核算体系正式落地。

按照规定,机构可开立的FT账户有三种,包括区内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E)、境外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N)、同业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U)。而金融机构为个人开立的自由贸易账户也分为两类,包括区内个人自由贸易账户(FTI)、区内境外个人自由贸易账户(FTF)。不过,境内区外的企业和个人不能开立自由贸易账户。这意味着,所有符合条件的区内主体和境外机构可在上海市已通过系统接入验收的金融机构开设并使用自由贸易账户。有了FT账户,自贸区内企业可以从海外银行获得资金,也可以较为便捷地实现资金汇兑和汇出。

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10月底,已有10家中资商业银行接入央行有关监测管理系统,共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约6000个;有66家企业参加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试点,资金池收支总额499亿元;发生人民币境外借款103笔,共计190亿元。

不少银行的自贸区分支行客户量和存款量都实现较快增长,其中跨境业务更是成为主要增长点。汇丰银行常务副行长何舜华认为,FT账户的细则落实,体现在境外国际贸易当中,机构、企业可持有人民币、结算,有助于推动人民币被纳入跨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以及资产组合当中,大方向上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事实上,自贸金改中又以跨境人民币使相关业务增长最为显著,政策成效也最为突出。

上一篇:2023年创建平安校园的申报理由下一篇:2010报检员考试章节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