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实验报告(精选8篇)
1.动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篇一
绪论
1, 以下对实验动物描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B 健康无病的在实验室内人工饲养的动物 C 遗传背景明确,微生物控制严格,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D 标准化的小型实验用动物,饲养在屏障系统中 动物属于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2, 以下 属于标准化实验动物
A 普通级 Begel 犬 B BALB/C 小鼠 C SPF 级大鼠 D 无菌裸鼠 3,我国的实验动物工作是在 年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的? A 1949 年 B 1978 年 C 1994 年 D 2002 年 4,第一个《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是 颁布的? A 1978 年 B 1988 年 C 1994 年 D 2002 年 5,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是
A 实验动物工作的指南 B 全国范围内实验动物工作统一的技术要求 C 实验动物工作的法规性文件 D 实验动物强制性执行的标准
6,2002 年新的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有
A 4 项强制性标准,27 项推荐标准 B 7 项强制性标准,71 项推荐性标准 C 12 项强制性标准,71 项推荐性标准 D 7 项强制性标准,27 项推荐性标准
8,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商业性经营以及实验动物相关产品生产,供应的单位和个人,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 A 《实验动物供应许可证》 B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C 《实验动物经营许可证》 D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9,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研,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者载体生产产品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 A 《实验动物供应许可证》 B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C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D 《实验动物经营许可证》.10,实验动物种子应当
A 长期封闭保种 B 保持连续近交 20 代以上 C 来源于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或国家认可的种源单位 D 来源于净化后的无菌动物
11,按照《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同一间实验室内
A 可以最多同时进行同一个课题项目中的同一级别的两种动物实验 B 可以同时进行多种动物实验 C 不得同时进行不同品种,不同等级或者互有干扰的动物实验 D 不得同时进行大型和小型动物的实验 12,申报科研课题,鉴定科研成果,进行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载体生产产品,应当把 作为基 本条件.A 使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B 具有适应本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C 实验的重复性和科学性 D 应用合格实验动物和使用相应等级的动物实验环境 13, 全国的实验动物工作归 主管..A 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B 科学技术部 C 卫生部 D 经济发展改革委员会 14,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第 29 条规定:“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对实验动物.” A 必须爱护,不得戏弄或虐待 B 必须保证其有充足的饮水和食物 C 必须保证其有表达天性的自由 D 必须减少对其的伤害
.15, 取得的动物实验结果无效,科研项目不得鉴定,评奖,生产的产品不得出售 A 使用不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B 应用不合格的实验动物或者在不合格的实验环境设施内 C 没有合格的动物实验设施 D 没有取得动物实验资格许可证 16,动物实验的局限性表现在
A 动物实验结果可以为临床试验提供一个简单的结果外推.B 动物应急反应造成的动物实验结果的不可靠性.C 人和动物在解剖,组织,免疫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点.D 动物个品种,品系间对各种实验反应存在共同点.17,Jakson Lab 的 Little 于 1909 年采用近亲交配方式培育出了第一近交系.A DBA B CBA C C3H D BALB/c 18,实验动物按遗传学分类为
A 相同基因类型,不同基因类型,中间基因类型动物 B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 C 同源突变系,同源导入系,分离近交系,重组近交系 D 遗传限定动物,免疫缺陷动物,转基因动物 19,在 中,首先全面系统提出了 3R 理论.A
.24,从事实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供应,出售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时
.A 应当提供质量合格证,并有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B 合格证应当标明实验动物或者相关产品的确切名称,级别,规格,数量, C 合格证应当标明质量检测情况,供应单位,日期,许可证号 D 应无偿提供符合要求的运输包装材料.25,运输实验动物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A 使用符合实验动物质量标准,等级要求的运输工具和笼器具, 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及健康要求 B 不同品种,品系的实验动物不得混合装运.C 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不得混合装运.D 运输过程中,应保证实验动物没有应激反应.26, 不需要办理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A 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学研究的单位和个人 B 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者载体生产产品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C 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运输的单位和个人.D 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实验的单位和个人 27,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加强实验动物管理, A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操作规程 B 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C 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技术等级考核,达到岗位要求.D 对于未培训或考核未通过者可以从事短期动物实验工作.28,善待动物不仅仅是考虑动物的福利,也是因为受虐待的动物.A 会反抗而伤害人 B 会反抗而伤害动物自己 C 会反抗而伤害人和动物 D 精神的变化,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动物实验技术
1,动物实验时,外购的动物需要经过 天的适应性观察
A 1 天即可 B 立即可以做实验 C 3-7 天 D 约需 10 天以上 2,下面哪种药物常用于动物的静脉麻醉
A 氯仿 B 戊巴比妥钠 C 普鲁卡因 D 利多卡因 3,下面关于灌胃给药的描述哪种是错误的
A 是指借助器械将药物直接灌入动物胃内的方法 B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控制给药剂量 C 灌胃针头用普通
注射器针头即可 D 如果操作不当容易使动物损伤或死亡 4,下面哪种染色剂为黄色
A 2%硝酸银溶液 B 0.5%的中性品红 C 煤焦油的酒精溶液 D 3%-5%的苦味酸溶液 5,下面关于兔子抓取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
A 家兔两耳较长,可直接抓取 B 可直接拖拉家兔的四肢 C 用手抓住家兔的腰部直接提起 D 右手抓住家兔颈部皮肤,左手托起兔子的臀部.6,实验动物局麻时常采用的药物有
A 1%硫贲妥钠 B 2%戊巴比妥钠 C 盐酸氯胺酮 D 1%盐酸普鲁卡因 7,小鼠灌胃一次能耐受的最大容量是 A 0.9ml B 0.5ml C 0.3ml D 1.5ml 8,比格犬的静脉滴注首选部位: B.耳缘静脉 C.后肢小隐静脉 A.前臂内侧皮下静脉 9,大小鼠最常用的反复多次采血方法: A 眼眶静脉丛 B 尾静脉采血 C 断头取血 D 心脏 10,豚鼠的最大安全采血量 A 1ml B 2ml C 5ml D 10ml 11,动物实验要求每天给药时间一致这是因为.A 考虑人的生活习惯 B 考虑动物生理上的节律性变化 C 方便管理 D 药物配制需要
环境与营养考试题
1,一种会引起动物心跳,呼吸次数及血压增加,血糖值出现明显不同,白细胞数,免疫机能变化,大鼠出现高 血压,心脏肥大的环境因素是
A.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2, 一种会引起动物的姿式, 摄食量, 饮水量, 母性行为, 心跳.呼吸, 新陈代谢等出现相应改变的环境因素是
B.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3,一种对动物的散热率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C.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4,能控制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的环境因素是 D.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5,与体热的发散有关的环境因素是 A.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6,一种引起呼吸器官粘膜异常,发生流泪,咳嗽,粘膜发炎,肺水肿和肺炎且是动物室中臭气物质主要来源的 环境因素是 B.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7,一种引起动物群体增重慢,饲料报酬低,肠内异常菌丛增加,并导致传染病的发生率增加,动物寿命缩短的 环境因素是 C.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8,能形成气溶胶,不仅刺激动物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载体,人类变态反应的变应元的环 境因素是 D.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9,光照对动物的生殖影响很大,其关键在于每日光照的 D.A 光通量 B 波长 C 强度 D 明暗周期
10,动物饲养室中的空气含有大量的粉尘,它们悬浮在空气中,这种浮游的粉尘微粒与空气的组合称之为 B.它 能引起人的变态反应和导致疾病的传播.A 气流 B 气溶胶 C 乱流 D 层流
11,光照对动物的生殖影响很大,其关键在于每日光照的 D.A 光通量 B 波长 C 强度 D 明暗周期
12,动物实验可用 R=(A+B+C)*D+E 公式表示,其中 R 表示在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总反应而 D 表示 C.A 动物种间的共同反应 B 动物的品种品系特有反应 C 环境因素 D 实验误差
13,屏障环境饲育室应安装低效,中效,高效三级过滤器,三级过滤器的位臵分别是 B.A 低效在机房,中,高效位于饲养室 B 低,中效在机房,高效位于饲养室 C 中,高效在机房,低效位于饲养室 D 高效在机房,低,中效位于饲养室 14,根据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监测标准,屏障环境空气洁净度指标是 C.A 100 级 B 1000 级 C 1 万级 D 10 万级 15,一种可臵于开放式实验动物饲育室,配有空气过滤装臵和送风设备,空气净化等级达到 10000 级,适合于 清洁级大,小鼠作实验的饲养设备,称之为 C.A平板式鼠架 B 悬挂式鼠架 C 独立通风换气笼具 IVC D 隔离器 16,一种可臵于开放式实验动物饲育室,配有空气过滤装臵和送风设备,空气净化等级达到 100 级,器内外完 全隔断,适合于无菌级动物繁殖的设备,称之为 D.A平板式鼠架 B 悬挂式鼠架 C 洁净层流架 D 隔离器 17,为了防止 SPF 级动物饲料营养成份遭受破坏损失,最理想有效的消毒方式是 D.A 紫外灯照射 B 烤箱烘烤 C 高压锅高温高压 D 60Co 辐照 18,需要以某种方式特别补充维生素 C 的实验动物是 A.A 豚鼠 B 大鼠 C 犬 D猴 5 2,1959 年 Russell 和 Bruch 提出动物的基因型受 , 提出动物的基因型受 影响而决定其表现性 A 发育环境(胚胎期和哺乳期)B 周围环境 发育环境(胚胎期和哺乳期)C 邻近环境 D 实验场所环境 3,实验动物的外环境主要是指.A 实验动物饲育场所外的周围环境.B 实验动物活动空间以外的环境.C 与实验动物有关的环境以外的周围环境.D 实验动物饲育和实验场所外的周围环境 4,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A 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生物因素 B 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营养因素 C 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营养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因素 D 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营养因素,生物因素 5,动物的临界温度是指.A 体温失去恒常性而开始下降或上升时的环境温度.B 开始导致动物死亡的环境温度.C 动物基础代谢最少时的环境温度.D 导致动物产生应急反应的环境温度.6,温度应激引起生物体反应的时间与生物体反应量之间的关系是.A 首先出现器质性变化,接着产生内分泌调节,最后出现神经性调节.B 首先出现内分泌调节,接着产生神经性调节,最后出现器质性变化.C 首先出现神经性调节,接着产生内分泌调节,最后出现器质性变化.D 首先出现神经性调节,接着产生器质性变化,最后出现内分泌调节.7,环境温度对动物生殖机能影响的错误表述是.A 环境温度过高,常导致哺乳类实验动物性周期推迟.B 温度过高,雄性动物睾丸萎缩,产生精子能力下降.C 温度过高,雌性动物性周期紊乱,泌乳能力下降,妊娠率降低.D 高温可使胎儿的初生重下降,离乳率和成活率降低.8,环境温度对动物实验反应 加书签
实验动物考试题库
性的影响表现在.A 在 10℃-30℃气温环境下,小鼠的呼吸数,发热量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呈直线上升.B 卵白蛋白引起变态反应所致小鼠的过敏性休克的死亡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少.C 药物的 LD50 随环境温度而变化.D 观察麻醉期间的心跳数和呼吸数,均在低温环境下不变.9,湿度过高对动物的影响,下述叙述错误的是.A 大,小鼠过敏性休克的死亡率随湿度增加而明显下降.B 在温度为 21℃,发现鼻腔内的细菌数,湿度在 25~30%时数量最小,85-90%时最多.C 动物室空气中的细菌数与氨气浓度在湿度高的情况下增高.D 小鼠的仙台病毒在高湿环境下发病率高 10,风速的大小对实验动物的影响表现在.A 湿度 40%的环境下,固定小鼠的体温,在高温环境下随风速的增加而明显地下降.B 在 22±1℃的温度条件下,无毛小鼠在有铺垫物的塑料笼饲养组的摄食量在风速为 67cm/s 的条件下,比 无风状态要增加 26%,而金属网笼饲养组在风速为 67cm/s 的条件下增加了 36%.C 实验动物其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一般均与人相近,气流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也较大.D 风速增大对食量没有太大影响.11,在双走廊 SPF 设施中空气流动方向是 ,确保病原微生物不至于侵入动物室内.A 从饲育观察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正压 B
跳至底部
从清洁走廊,污物走廊,饲育观察室,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负压 C 从清洁走廊,饲育观察室,污物走廊,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正压 6 D 从清洁走廊,饲育观察室,污物走廊,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负压 12,负压环境标准换气次数的测定与 无关.A 送风口平均风速 B 有效横截面积 C 环境温度 D 室内容积 13,光照对动物的影响除 之外,与下列次级因素均有关系.,光照对动物的影响除 之外,与下列次级因素均有关系.A 光照强度 B 明暗交替时间 C 动物视网膜的近表层细胞 D 光线的波长.14,下述表述有错误的是 , A 杆状体细胞感觉光线的明暗,锥状体细胞感觉颜色.B 鸟类的锥状体细胞占优势,啮齿类是杆状体细胞占优势.C 啮齿类容易受强光的损害,对色彩的辨别能力差.D 绵羊,猪,狗,猫也与啮齿类一样对颜色无辨别能力.16,用于饲养清洁级和 SPF 级动物的“传统的屏障系统”中的无菌概念大致 A 空气经高中低效过滤;饲料,饮水,垫料灭菌;动物笼具灭菌;人更衣或洗澡后穿无菌衣帽和带无菌手 套操作 B 空气经高中效过滤;饲料,饮水,垫料灭菌;动物笼具灭菌;人更衣或洗澡后穿无菌衣帽和带无菌手套 操作 C 空气经高中低效过滤;饲料,饮水灭菌;动物笼具灭菌;人更衣或洗澡后穿无菌衣帽和带无菌手套操作.D 空气经高中低效过滤;饲料,垫料灭菌;动物笼具灭菌;人更衣或洗澡后穿无菌衣帽和带无菌手套操作.17,在传统的屏障系统空气压差流向是 A 依次是饲养间,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 B 依次是清洁储藏室,饲养间,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 C 依次是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饲养间,次清洁走道 D 依次是清洁走道,饲养间,次清洁走道,清洁储藏室 18,在传统的屏障系统中,人的流向是 A 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风淋室,饲养间,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缓冲间(气闸)B 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风淋室,清洁储藏室,饲养间,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缓冲间(气闸)C 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风淋室,饲养间,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缓冲间(气闸)D 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风淋室,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饲养间,次清洁走道,缓冲间(气闸)24,下列动物中体内缺乏葡萄糖内酯氧化酶,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 C,必须从饲料中补充的动物是 A 小鼠 B 大鼠 C 豚鼠 D 地鼠.41,大多数实验动物所需的氨基酸为 A 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 B 精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 C 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色氨酸,亮氨酸 D 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丙氨酸 42,一种维持神经和肌肉组织的正常功能,参与正常血液凝固的微量元素是 A 钙 B 钠 C 铁 D 碘 43,一种维持实验动物体内环境稳定的必要原素,维持酸碱平衡,保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调节心脏肌肉活 动的必须物质是.A 钙 B 钠 C 铁 D 碘 44,一种与体内红血球构成有关,如缺乏时,动物即会出现贫血症的微量元素是 A 钙 B 钠 C 铁 D 碘 45,一种作为甲状腺素的主要成份,如缺乏时,则会产生甲状腺肥大的微量元素是 A 钙 B 钠 C 铁 D 碘 46,一种细胞增殖生长,维持上皮的正常状态和视网膜功能的重要物质.缺乏导致实验动物生长不良,对疾病易 感,神经系统,上皮退化,眼疾,胃肠活动失常,失掉生殖能力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D C 维生素 E D 维生素 K 47,一种参与调节钙,磷代谢,促成骨的生产和骨组织的矿质化.缺乏时,将降低对钙,磷的吸收利用能力,发 7 生佝楼病,软骨病等症状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D C 维生素 E D 维生素 K 48,一种与生殖,泌乳有关,缺乏后可引起动物不育症.多含于种子的胚芽中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D C 维生素 E D 维生素 K 49,一种血液凝固的必须因子,缺乏时血液凝固缓漫,出血过多的维生素是上.D 维生素 K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D C 维生素 E 50,在氨基酸利用上,一般以 氨基酸能被吸收并重新合成蛋白质.A L型 B D型 C M型 D K型 51,必需氨基酸是指 的氨基酸 A 在某种动物体内不能快速,足量合成以满足该种动物
需要 B 在某种动物体内能够由其它氨基酸相互转化 C 在某种动物体内不能快速,足量合成以满足该种动物需要,必须从饲料中获得 D 在某种动物体内由于缺乏而限制其它氨基酸利用效率 52,氨基酸组成平衡是指.A 与动物机体蛋白质氨基酸构成接近.B 各种氨基酸能够被充分利用.C 氨基酸各组分比例相等.D 必需氨基酸能够被充分利用的比例.53,植物性饲料如粮谷,油籽饼粕中容易缺乏 A 赖氨酸 B 精氨酸 C 组氨酸 D 酪氨酸 54,脂肪可促进 的吸收和利用.B 维生素 A C 氨基酸 D 微量元素 A 维生素 B2 55,缺乏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可引起.A 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 B 大鼠心肌炎 C 生长停滞 D 肠道腹泻 不易利用,可引起肠道过度发发酵和腹泻.56,猫狗对 A 粗纤维 B 脂肪酸 C 生淀粉 D 无机盐 57,饲料中的最适钙磷比例为.A 1.3:1 B 2:1 C 3:1 D 4:1 58,饲料中含 氯化钠,对大多数实验动物的生长,繁殖,哺乳是必需的.A 0.5% B 1% C 3% D 5% 59,一般饲料中容易缺乏的维生素是 ,因此在饲料配方中添加最多.A VitC B VitE C VitD D VitA 60, 饲料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小鼠的日增重和断奶成活率, 蛋白质即可满足昆明小鼠妊娠和哺乳 阶段的蛋白质需要.A 10%;14% B 14%;16% C 14%;18% D 18%;20% 61, 品系需要高蛋白高脂肪, 品系要求低蛋白饲料.A DBA;C3H B DBA;C3H C C57BL;DBA D C57BL;C3H 62,小鼠的 需要量比大鼠高.A 蛋白质 B 生物素 C VitA D 镁 63,生长期(16 周龄)以后, 蛋白质即可满足成年大鼠的维持需要.A 7%-10% B 18%-20% C 16%-18% D 5%-7% 64,大鼠对 利用效率最高.A 大豆蛋白 B 酪蛋白 C 面筋蛋白 D 粗蛋白 65,饲料中锌和锰的含量同时降低,还将使大鼠的.A 生殖机能下降 B 呈缺铁性贫血 C 肝/体比值升高 D 肾上腺发育迟缓 的粗蛋白和 的能量使豚鼠增重最快.66, A 16%;12MJ/kg B 8%;10MJ/kg C 10%;24MJ/kg D 20%;8MJ/kg 8 67,如果采用酪蛋白作为单一的蛋白质来源,不补充氨基酸,则日粮蛋白质必须要达 时,才能保证豚鼠 生长最快.B 35% C 20% D 40% A 18% 68,豚鼠属草食性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强,日粮中要求含 的粗纤维 C 12-14% D 18-20% A 3-4% B 8-10% 69,每 100 克体重每日需要维生素 C 可满足豚鼠生长发育需要 A 0.5-1.0mg B 0.1-0.3mg C 1.5-2.0mg D 2.0-3.0mg 70,在必需氨基酸中对兔特别重要, 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A 赖氨酸 B 蛋氨酸 C 胱氨酸 D 精氨酸 71, 在初生时有很大的铁储备,因而不易发生贫血.A 家兔 B 大鼠 C 小鼠 D 豚鼠 72,以下对苜蓿干草描述正确的是.A 粗纤维含量为 50%-60% B 粗蛋白质含量为 10%-20% C 钙和胡萝卜素含量较少 D 晒干的干草维生素 D2 损失较大 73,对脱水蔬菜的描述正确的是.A 损失成份较多,缺乏维生素 D2,在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占 20%-30% B 损失成份较多,缺乏维生素 D2,在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占 50%-60% C 基本上保留原有成份,但缺乏维生素 D2,在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占 20%-30% D 基本上保留原有成份.但缺乏维生素 D2,在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占 50%-60%.74,对禾本科籽实类饲料的营养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A 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B 钙,磷比例不平衡.钙的含量在 0.1%以上,而磷的含量较少 C 维生素含量均匀.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 B1 和维生素 E D 一切籽实中均缺乏维生素 D 和胡萝卜素 75,豆科籽实类饲料的营养特性包括.①精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等含量均多于禾本科籽实.②粗脂肪含量高.③矿物质,维 生素含量与禾本科籽实相似.④含有抗胰蛋白酶,产生甲状腺肿的物质,皂素和血凝集素等,影响动物消化 和生理过程.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④.76,对动物性饲料的营养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A 动物性饲料中粗蛋白含量高,一般都在 40%~80% B 鱼粉中富含维生素 B,还含有维生素 D3 及维生素 A C 钙与磷的比例适当,能被动物充分吸收利用.D 一般在日粮中加入 20%~30%的动物性饲料,可使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大为提高..77,糠麸类饲料 A 日粮中可占 10%-20%.B 粗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均低于豆料与禾本科籽实.C 钙,磷比例平衡,麸皮中还含有较多的镁盐.D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D,K,E.犬 ,猴
1,国际上通用的实验用犬是 A 京巴犬.B 毕格犬.C 民养犬.D 北京犬 2,下列哺乳动物中属于食草类动物,且其全价饲料必须含有 11%以上的粗纤维的动物是 A兔 B狗 C猫 D猴 3,在哺乳动物中卵细胞最大,在卵裂阶段最容易在体内培养,适合胚胎移植的动物是 A 大鼠 B 兔 C 豚鼠 D猴 4, 有产后发情的特性.A 家兔,猫,骆驼 B 家兔,大鼠,小鼠 C 犬,家兔,大鼠 D 猴,猫,骆驼 5,我国使用的实验猴,主要是猕猴属中的 A 恒河猴 B 熊猴 C 断尾猴 D 台湾岩猴 6,广泛用于内分泌摘除,消化生理,消化道和腺瘘如食道瘘,肠瘘,唾液腺瘘的动物是 A兔 B狗 C猫 D猴 7,实验猴常用于的实验与研究是 A 药品的热原实验 B 新药临床使用前的毒性试验与外科实验 C 帕金森综合症,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检定 D 青霉素敏感性实验 8,具有发达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肠道很短,雄性动物有一块阴茎骨的动物是 B狗 C猫 D猴 A兔 9,犬常用于的实验与研究是 A 药品的热原实验 B 新药临床使用前的毒性试验与外科实验 C 生殖生理和避孕药的研究 D 艾滋病病毒,SARS 病毒的研究 10,不会呕吐的动物是 ,所以不宜作为呕吐实验的使用对象.A 兔,大鼠,犬 B 大鼠,猫,小型猪 C 兔,猫,犬 D 兔,大鼠,马属动物 11,下列关于犬的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A 智力发达,记忆力强,感情丰富.B 犬的汗腺很不发达,散热主要靠加速呼吸频率,舌伸出口外喘式呼吸.C 视网膜上无黄斑,即无最清楚的视觉点,因此视觉较差.犬还是红绿色盲.D 味觉,嗅觉和听觉灵敏.嗅觉能力超过人的 1200 倍,听觉比人灵敏 16 倍.12,具有颊囊,可用来贮存食物的动物是.A 猕猴,地鼠 B 狗,家兔 C 地鼠,猫 D 猕猴,家兔 1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 C,维生素 C 必须来源于饲料中的动物是.A 猕猴,地鼠 B 猕猴,豚鼠 C 地鼠,豚鼠 D 猕猴,家兔 14,下列动物中适宜作呕吐反应实验的动物是 A 狗 B 兔 C 豚鼠 D 大鼠 15,下列动物中呕吐反应敏感,适宜作呕吐实验的动物是.A 犬 B 兔 C 豚鼠 D 大鼠 16,下列动物中呕吐反应敏感,适宜作呕吐实验的动物是 A.A 猴 B 兔 C 豚鼠 D 大鼠 17,繁殖学研究应考虑各种动物繁殖周期.春秋二季,季节性单发情的动物是 A A 狗 B 猫 C 小鼠 D 恒河猴 18,繁殖学研究应考虑各种动物繁殖周期.全年有月经周期的动物是 D A 狗 B 猫 C 小鼠 D 恒河猴 19,一种视力很差,视角小,看不清正面景物,且红绿色盲的动物是 B 狗 C 猫 D 猴 A 兔 20,一种具有发达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肠道很短,有一块阴茎骨的动物是 10 A 兔 B 狗 C 猫 D 猴 21,一种在心血管外科,脑外科,断肢再植,器官和组织移植等实验外科上广泛使用的动物是 A 兔 B 狗 C 猫 D 猴 22,一种大脑皮层定位实验.条件反射实验中广泛使用的动物是 A 兔 B 狗 C 猫 D 猴 23,一种广泛用于内分泌摘除,消化生理,消化道和腺瘘如食道瘘,肠瘘,唾液腺瘘的动物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动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篇二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 以动物生物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 紧密结合区域性的地方特色, 对原来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进行了优化整合, 减少了单一的解剖观察实验, 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将实验内容改革分为基础实验、自选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部分。
基础实验为必选实验, 是以在进化上有重要地位门类的代表动物形态观察和内部解剖实验为主。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精选、优化重组经典的验证性实验, 将传统单一的解剖实验组合成比较解剖实验[3], 或将内容相对较少的两个实验合并为一个实验而构成。如将“蛔虫的解剖”和“环毛蚓的解剖”两个实验整合为假体腔动物和真体腔动物的比较研究, 通过实验学生对假体腔动物和真体腔动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动物的进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 又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另外, 基础实验还包括了将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基础生理等内容相组合的综合性实验。基础实验要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巩固掌握的同时, 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物学实验技术, 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绘图技术、动物的采血方法、处死方法、解剖技术等。其中综合性实验更是对多种实验技能和实验材料的综合应用。如鱼的系列实验中, 将鱼的外形观察、年轮观察、尾静脉采血、内部解剖与观察等实验组合起来, 学生通过一个实验材料完成了多个实验内容, 掌握了多种实验技能。基础实验既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 也加强了多种基本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选性实验为开放性试验。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让学生从更多的教师那里获取知识, 并让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每位教师要从自己最近完成的科研项目中选一部分内容出一个实验小课题作为自选性实验, 如不同品级白蚁性腺发育的比较研究等。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1个实验, 选择同一实验的学生可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从实验器具的准备、试剂的配置、实验的操作, 直至完成实验报告皆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并且实验方法允许学生改进。
设计性实验为开放性实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命题, 学生根据实验的内容及难易程度自行组建实验小组, 查阅相关资料, 并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 根据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自主设计实验研究方案, 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指导教师要从学生所设计实验方案的探究性、创新性, 再到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验执行的可行性等方面对实验方案进行审核[4]。审核通过后, 学生可自主开展实验。在实验过程中, 从实验的准备到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跟自选性实验一样由学生独立完成, 对于实验报告要求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撰写。最后要求学生将论文制作成PPT形式, 进行实验论文答辩。
由于自选性实验可以根据教师的科研发展随机调整, 而学生设计性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其创造性, 因此, 整个实验内容正确地处理了基础性与前沿性、创新性的关系, 做到了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改进实验教学方式与手段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启发式的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实验教学方式以教为主, 上实验课时教师首先从实验的目的、内容到具体操作步骤给学生讲一遍, 然后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机械地、被动地学习, 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 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具体做法首先是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的教学, 教师设计一些问题, 靠问题吸引学生兴趣, 促使学生通过思考来寻找答案, 这样学生会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找问题答案[5]。例如:在对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实验前, 针对它们生活的环境不同, 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特点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对虾和棉蝗是水生还是陆生?它们的附肢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呼吸器官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通过对动物外形和内部结构的比较解剖研究给出问题的答案。启发式的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其次, 对于基础实验, 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的教学当中去, 如在眼虫、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这个实验中, 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利用周末采集眼虫和草履虫, 然后在室内自己进行培养和观察并进一步进行草履虫的应激性等实验。由于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全程参与, 所以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对于自选性和设计性实验, 由于采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 并且从选题、实验的准备到最后完成实验乃至实验报告的书写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 所以其实已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的完美体现。
2.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学生在实验室自主进行实验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在动物生物学理论课进入中期时, 安排学生准备自选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自主选题、文献资料的查询、实验方案的确定等工作。基础实验完成后, 学生就会进入自选性实验和设计性试验阶段。由于这两部分实验所需时间比较长, 按正常安排的学时是完成不了的, 所以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根据这个情况对这两部分实验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 要求动物学实验室连续开放两周, 学生根据自己的空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随时进实验室进行实验。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以及研究和创新能力[6]。
3.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开展实验教学
为了提高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 我们引入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近年来实验课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起到良好的效果。今年又将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应用在实验教学中, 比如在低等动物形态结构观察实验中, 教师将动物装片和切片放在数码显微镜下, 其图像可以传输到教师计算机上, 通过点击教师示范, 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清晰地看到示范的内容, 同时学生也能通过网络系统将自己显微镜下的图像发送到教师的计算机上, 还可以通过语言系统进行互动交流, 使教师通过自己的计算机就能迅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又如解剖实验, 带有解说的解剖实验的操作过程的视频也可以通过数码显微互动平台示范给学生, 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过程, 避免了现场进行实物解剖演示距离远的学生看不清的现象。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活跃了实验课堂气氛, 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
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改后,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让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 要求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实验教学当中去。目前, 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有一支优秀而稳定的教师队伍, 他们直接承担着动物生物学及与之相关的课程,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安排上, 我们进行了具体的工作划分:基础实验由4位教师每人承担3-4个实验;自选性实验由4位教师各设计1个实验;设计性实验则由4位教师分组承担指导工作。
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前由于只重视理论教学, 实验成绩在课程成绩中仅占10%, 实验的考核也主要根据实验报告确定, 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验的水平。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对实验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我们将实验成绩在课程成绩所占的比例提高到30%。实验成绩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60%, 设计性实验20%, 期末考试20%。平时成绩由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组成, 其中主要是对实验操作的考核。设计性实验成绩由所有指导教师根据实验论文答辩情况进行评分, 包括选题的创新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实验过程的真实性以及结果分析的科学性[3]来确定。期末考试以随机抽题现场操作和回答的方式进行, 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提高了实验成绩在课程总成绩所占的比例, 实验考核方式更加合理, 激发了学生在实验课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优化适应现代生物学科发展的实验内容, 形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通过对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等一系列的逐步改革、完善和实践, 经对比发现近几届学生对实验兴趣、自主实验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基本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成为改革最大的受益者, 同时也为其他实验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生金.面向21世纪高校实验室改革和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和探索, 1998, 17 (4) :5-8.
[2]龚双姣, 姜业芳, 刘世彪.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 2006, (3) :104-107.
[3]黄诗笺.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2) :20-22.
[4]高良才, 袁崇刚.生理学自主设计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和探索, 2008, 27 (11) :82-84.
[5]陈郡, 卢丽, 田素娟.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与考核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南方医学教育, 2011, (3) :20-21.
3.动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篇三
关键词:高中生物、动物实验、教学、作用
生物和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中生不但要从书本上了解生物医学的知识,也要实际动手操作,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兴趣。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动物实验是学生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动物实验,可以加深对动物器官结构功能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加强动物实验内容对培养学生巩固、综合、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十分有益。
一、利用动物实验加强学生对动物的了解
高中生应该了解实验动物不同于家养或野生的动物。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动物试验是以实验动物为材料,采用各种方法在实验动物身上做试验,研究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反应、表现及发生、发展规律和有关技术问题。实验动物作为人类的替身,可以用来验证一个又一个的生命科学真理,例如探索生命现象,开发新药等。高中生应该了解没有实验动物的巨大贡献,人类对于生命的理解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一程度。目前发达国家都相继颁发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法规或规范,已实现了实验动物生产的标准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并且形成了完整的实验动物教育、科研、生产管理与应用体系。我国也出台了实验动物的管理法规。我们应该为实验动物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干净通风的饲养房间,柔软舒适的垫料,供给充足的专门配制的食物和清洁的水,控制动物的密度,提供动物玩耍的物品,正常的昼夜变化频率。按时打扫饲养动物的房间,更换笼中的垫料。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开展了以替代、减少、优化的运动。实验动物的福利还体现在在实验中减少动物的痛苦,进行有损伤的操作前要进行麻醉,处死实验动物时要快,减少其痛苦。
二、利用动物实验培养学生对动物器官结构功能的认识
对于高中生来说,没有条件进行尸体解剖来了解人体的结构,用动物进行替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例如,要了解人体或其它哺乳动物内部结构,我们可以用解剖大鼠来学习这些知识。用生理盐水和戊巴比妥钠粉剂配制成1%戊巴比妥钠,按4ml/kg对大鼠腹腔注射麻醉,麻藥起效后将大鼠用橡皮筋和大头针固定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剪剪开大鼠的皮肤、肌肉和腹膜,进入腹腔,用棉签拨开观察胃肠肝胰脾等器官结构和位置。通过这样的解剖学习,学生们可以对人体器官结构和位置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学和医学的兴趣。在研究动物器官功能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蟾蜍来初步认识生物大脑和脊髓的作用。用大头针从蟾蜍头与身体的结合部向大脑方向插入,左右移动破坏大脑,发现蟾蜍肢体变得僵硬,对刺激无反应。然后用大头针向脊柱中插入,破坏脊髓,发现蟾蜍肢体变得瘫软。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蟾蜍观察心脏跳动,用剪刀剪开蟾蜍胸部和腹部的皮肤肌肉,进而剪开胸骨,观察蟾蜍心脏跳动情况,然后把心脏周围血管剪断,游离心脏,放入纯净水中,发现心脏跳动逐渐减弱。同样把一颗蟾蜍心脏放入自来水中,心脏跳动的时间明显延长。这些动物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考生物学现象背后的道理。另外,现在网络发达,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学习在实验中感兴趣的问题。
三、开展综合实验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
为了克服动物实验教学不连贯性的缺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建立了一些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具有一定创新研究性的综合性开放实验。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当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研意识。在课程后期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查阅资料,查找实验方法,以解决自己的未知为目的,设计实验,实验设计中要求涉及所学过的各种实验操作,如细菌分离培养、染色、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等基本的实验操作。初步方案完成后指导老师根据实验室条件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等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学生再进行修改。实验方案确定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这段时间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并为学生配备所需的实验材料、试剂、培养基和仪器等,以满足实验需要。实验完成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写作,并将论文制作成幻灯片,班级内部进行交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我们课题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头至尾参与整个课题过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实验过程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且通过学生实验的尝试,科研课题可得到一定的初试,为教师课题的后继工作打下基础。其次开放性实验室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技能,改变传统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原理、单纯掌握操作技术,以及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情况,充实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尽早地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给学生一个尽早接触专业领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的机会。
4.中医大实验动物学重点要点 篇四
实验动物的三大特点: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人工控制;用于科学实验
实验用动物:一切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观赏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实验用动物是指所有用于动物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而实验动物是为研究的需要而培育的。确定是否是实验动物,要经过一系列检测,如微生物和遗传基因等,经专家鉴定才能称其为实验动物.动物实验是为科研、教学、药品检定等目的,对动物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的问题。即如何使动物实验合理化、规范化。简而言之,实验动物科学就是关于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的科学。3R 原则:减少;替代;优化
研究热点:基因治疗;异种器官移植;基因工程动物研究;3R研究 实验动物是现代医学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
AEIR要素:在生命科学领域里进行实验研究有四个支撑条件,即AEIR要素。即A:实验动物;E:仪器设备;I:情报信息;R:化学试剂
自然分类的方法:即根据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态和地理分布等方面作为分类的标准。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它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一群特性相似的个体总称。
实验动物现在一般按下列两种方法进行分类:按遗传学控制分类;按微生物学控制分类 品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即定向培育,并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群体,其特性能较稳定地遗传。
品系: 指来源明确,并采用某种交配方法繁殖,而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可用于不同实验目的的动物群体。
按遗传学控制分类,实际上是根据基因的纯合程度来分,实验动物可分为: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
近交:血统和亲缘关系相近两个体间的交配,针对某一性状来说指基因型相同或相近的两个体之间的交配。
近交效应:使基因纯合;产生近交衰退
在实验动物的育种中,多采用全同胞兄妹交配的形式。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亚系:残余杂合性;突变;遗传污染
3、近交系的特征:①基因纯合性 ②同基因性③表现型的均一性 ④遗传稳定性⑤可辨识性⑥个体性⑦国际分布⑧背景资料的可查性
近交系小鼠(除地鼠以外)国际命名法是近交系动物命名的基本参照法。
封闭群动物: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
杂交群:两个近交品系动物之间进行有计划交配所获得的第一代动物。系统杂交动物(F1动物)杂种F1代动物不是一个品系或品种
命名:其杂交动物的雌性亲代名称在前,雄性亲代名称居后,二者间以大写英文字母“X”相连表示杂交。
鼠痘病毒:鼠痘是由鼠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急性引起大批动物死亡。亚急性或慢性使患鼠肢尾肿胀,发炎和坏疽脱落,呈“缺肢”畸形。实验动物常见细菌感染对实验的干扰:引起人兽共患病的细菌;动物致病菌;条件致病菌 按对微生物控制的净化程度,国际上把实验动物分为:无菌动物;悉生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动物);普通动物
实验动物在我国分四级: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清洁动物;普通动物 无菌动物:以无菌技术获得,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检测技术,不能从动物体表及体内检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无”: 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以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检测技术不能检测出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菌”: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 “非一过性无菌”:不是用抗生素来得到的一过性的无菌,而是以无菌技术获得的。
在1895年Nuttall等人经剖腹产,用牛奶饲喂获得了无菌豚鼠,无菌动物的培育和使用是实验动物科学的第二次重大进展。
广义的悉生动物包括无菌动物,悉生动物、SPF动物。狭义的仅指悉生动物。
悉生动物:通常是指在无菌动物的基础上,经人工植入已知菌的动物,又称为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从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原体,而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研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动物。或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悉生动物与SPF动物的异同:
相同点:体内都无病原微生物,但都带有非致病的其它微生物种类。
不同点:悉生:带哪些微生物是清楚明了的。SPF:只清楚体内排除了哪些微生物,真正体内带有微生物的情况是不清楚的。
普通动物:是微生物控制标准最低的动物。对实验结果的反应性较差
按微生物学控制标准,即根据微生物的净化程度及携带的寄生虫状况,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 一级,普通级动物;二级,清洁级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四级,无菌动物。卫生部级课题及研究生毕业论文等科学实验必须应用清洁级以上的实验动物”。
环境控制: 是研究饲养条件对实验动物的健康和质量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研究改善饲养条件的措施。
饲养条件:饲养过程、饲养管理、饲养环境
环境因素的分类:
1、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等
2、物理因素:照明、噪音、粉尘等。
3、化学因素:空气(O2和CO2)、臭气(NH3、H2S)和各种有害气体(SO2、NO2)
4、居住因素:房舍、饲养笼具、垫料、喂食器和饮水器,内环境等。
5、生物因素:微生物、动物密度、人、动物之间
实验动物设施的基地选择要求如下: 应避开自然疫源地; 宜环境安静;宜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距离公共场所和居住建筑应间距应不少于 20m。
根据实验动物的微生物控制程度和空气净化程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开放系统
1、动物饲育室的建筑:
(1)墙壁:要求光洁平滑、无裂口、耐腐蚀、耐洗涤剂的洗刷,不宜将水管、风管或其他线路裸露在墙上,不易清理。
(2)地板:地面宜采用水磨石,平整而不滑,耐水,耐磨,耐腐蚀,防潮。地面最好不设门槛。
(3)天花板:耐水耐腐蚀,其结构应力求简洁平滑。如同墙面,不应在天花板下出现明管。(4)窗:除了采用自然通风的开放系统外,最好不设可开启的窗户,可采用双层玻璃作窗户
(5)门: 饲养室的开门方向与室内通风情况相适应,室内为正压的门要往里开,室内为负压的门要向外开,门边上要有密封条,门上方应有玻璃做窥视窗,下方设有金属板。门要有防野鼠进入装置,门的规格大小应考虑室内最大物品的进出方便,最小不能低于0.9米宽、2米高,普通动物房应设有纱门。
(6)走廊:在清洁级以上的动物室最好设双走廊,即清洁走廊和污染走廊。
1、动物设施中建筑物的布局应根据以下几个原则而定:a、有利于防治疾病的传播和相互的感染b、便于工作、实验人员的操作c、清洁物品、污染物品运送的路线应分开,人员、物品、动物空气要单向移动。
1.营养:指的是一个过程,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整个过程。
2.营养控制:通过研究营养素对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揭示养分与生命间定性、定量规律。3.营养素: 即营养成分,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活动、生产产品的物质。
4.饲料:指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或有利于营养物质代谢的所有物质。营养素的功能:
结构物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能源:脂肪、蛋白质
代谢调节物:矿物质、脂肪酸 附属功能:形成产品(蛋、奶)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20种)组成的一类数量庞大的物质的总称。蛋白质是动物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营养物质。
蛋白质生理作用 :1.是构成机体器官、组织、细胞的基本材料2.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3.是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4.可供能和转化为糖和脂肪
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和速度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从外界食物(饲料)中摄取的氨基酸。有10种: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可以自身合成或由其它氨基酸转化而得到,不一定非从食物直接摄取不可。包括: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等
脂肪生理作用 :1.是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2.是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储能的最好形式3.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4.具有保温、保护脏器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生理作用 :1.无氮浸出物(1)供能与储能(2)机体某些细胞的重要成分(3)形成产品:奶、蛋 2.粗纤维(1)填充胃肠道,使动物有饱食感。(2)促进胃肠发育、蠕动和粪便排泄。(3)供给能量(指草食动物-盲肠)
矿物质生理作用 :1.构成动物组织的重要成分:2.维持正常的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肌肉的兴奋性3.构成酶的辅基、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和参与酶的激活 维生素生理作用 :1.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 2.营养作用
水的生理作用 :1.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营养物质2.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作用3.具有润滑作用4.有助于保持细胞和动物体格的形状
小鼠:耳耸立呈半圆形,有平衡、散热等功能 ;食道内壁有一层厚的角质化鳞状上皮。不耐饥饿。肠道短小。盲肠不发达;有胆囊;胰腺分散在十二指肠、胃底及脾门处。下颌骨形态不同品系有差异,可以进行遗传学检测。脾脏有明显的造血功能。大动物(如狗、猴)则无造血功能,只有贮血功能。骨髓为红骨髓,无黄骨髓,终生造血。腭或咽部无扁桃体。雌:无宫外孕,乳腺癌可发生在颈、背部。雄:睾丸大,共2个。不适宜做慢支炎模型及去痰平喘药的疗效实验。
生理功能及行为习性:1.体型小、易于饲养管理和实验操作 2.性成熟早、繁殖力强(18个月以上属于老年小鼠)3.昼伏夜动、喜黑暗(采食、交配均在夜晚进行,镇静试验、壮阳试验在晚上进行。)4.喜群居、雄鼠好斗,体臭传情(“理发师”。雄鼠具有分泌醋酸氨臭气的特性)5.性情温顺、胆小怕惊6.适应性差7.多种毛色,便于遗传学研究8.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对多种病原体和毒素具有易感性,对致癌物敏感,自发肿瘤多。
BALB/c小鼠主要特性:①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但对乳腺肿瘤病毒敏感;②易患慢性肺炎。③对放射线甚为敏感。⑤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鼠心脏有病变,雌雄性小鼠均有动脉硬化。⑥对鼠伤寒沙门菌补体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
C57BL 主要特性:①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化学物质难以诱发乳腺和卵巢肿瘤。②对放射物质耐受力强。③对结核杆菌敏感。氨基甲乙酯处理后尾静脉注射引起肺部结核 C3H主要特性: ①乳腺癌发病率高,6~10月龄雌性小鼠乳腺癌自然发生率达85%~100%,乳腺癌通过乳汁而不是胎盘途径传播。14月龄雌性小鼠肝癌发生率为85%。③仔鼠下痢症感染率高。④对狂犬病病毒敏感。⑤雄性小鼠对氨气、氯仿、松节油等甚为敏感,病死率高。
DBA/2:①雌性小鼠乳腺肿瘤发生率,繁殖鼠(经产母鼠)为66%,处女鼠为3%。②听源性癫痫发作,35日龄小鼠为100%,55日龄后为5%。③雄性小鼠接触氯仿和乙二醇的氧化物,以及维生素K缺乏时,病死率高。
大鼠:在口腔充满食物时,仍可进行呼吸。大鼠不会呕吐,不能做催吐实验(狗、猫、猴等动物呕吐反应敏感,则宜选用)。适于肝外科实验研究。无胆囊(鸽、鹿、马、驴、象等动物没有胆囊)不能做胆功能观察。不具备胆囊浓缩胆汁和储存胆汁的功能,适宜作胆管插管模型,不耐饥饿。胰腺与脂肪组织的区别 是:胰腺颜色较暗,质地较坚硬。适宜作支气管肺泡灌洗。易做去垂体模型。无扁桃体。
生理功能与行为习性:
1、繁殖快,全年多发情动物。
2、喜啃咬、昼伏夜动。
3、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发达,应激反应灵敏,行为表现多样,情绪敏感,对炎症敏感,眼角膜无血管。(适于作去肾上腺模型和炎症模型,适宜于制作去垂体模型。)
4、视觉、嗅觉较灵敏,适宜做条件反射实验,对许多药物易产生耐药性。(一般开放饲养的大鼠主要死因为呼吸道疾病。)
5、营养缺乏敏感,易产生营养缺乏症。
6、汗腺极不发达,心电图中无S-T段,但其他部分稳定,重复性好。(适宜于直接描记血压,进行降压药及心血管疾病研究,汗腺仅仅分布在爪垫上,尾是散热器官,室温过高时常借助分泌大量唾液调节体温)
7、大鼠血压和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但对强心甙的作用较猫敏感性低671倍。
8、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门齿较长,激怒、袭击捕捉时易咬手,对环境适应性强。大鼠的常用品种、品系:
近交系:F344/N、Lou/CN(大鼠回盲部免疫细胞瘤)
突变系:SHR/oal、癫痫大鼠(可用于癫痫病的实验研究)、裸大鼠
封闭群:Wistar大鼠、SD大鼠(多用于营养实验;可作为更年期实验模型,以研究更年期综合征)
大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药理毒理研究1.药效学研究:新药筛选:抗高血压药物的筛选等。雌激素能终止大鼠和小鼠的早期妊娠但不能终止人的妊娠。(2)心血管系统药物的评价:常用作研究心血管药物的药理和调压作用的动物模型。(3)抗炎药物的筛选和评价 :常用以筛选抗关节炎药和中医痹证的评价。足跖浮肿法 2.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
(二)肿瘤研究:大鼠可用于自发性和诱发性肿瘤模型的研究。
(三)微生物、寄生虫的研究
(四)营养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五)行为学研究的应用:
1、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
2、药物依赖性研究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研究
(六)老年病学研究
豚鼠生理功能与行为习性:
1、生殖慢、发育快(豚鼠属于晚成性动物:母鼠怀孕期较长平均68天(60-75天),脑的发育在胚胎期42—45d就已经成熟,出生后就发育完善,(这一点有利于部腹取胎后无菌豚鼠和SPF豚鼠的人工哺育)。出生后就能活动,有牙齿,有被毛,眼可张开,4小时后就能行走和吃软料,2-3天豚鼠就可以一边吃乳,一边吃青饲料,生长发育快。)
2、草食动物:不能合成维生素C3、喜群居,胆小易惊:容易出现脱毛、皮肤损伤和皮炎。
4、豚鼠对青霉素、四环素族、土霉素等药物敏感,易引起变态反应。豚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药物研究
1、药效学实验:用豚鼠来研究镇咳药物。是研究抗生素如青霉素的专门动物;作过敏反应的研究,豚鼠是首选动物,最好用白色豚鼠。
(二)、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豚鼠对结核杆菌具有高度感受性
(三)免疫研究中的应用(速发型过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四)、耳科研究中的应用:听觉耳动反射
(五)、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家兔的生物学特征:回盲部膨大形成一圆小囊,盲肠末端有较长的蚓突,为一免疫器官.对儿茶酚胺类和其它药物反应敏感,颈部有减压神经独立分支,电刺激减压神经对心脏的影响首选家兔。家兔属于刺激性排卵类型动物,兔无明显发情期,雌兔卵巢内一次能成熟许多卵子,但这些卵子并不排出,只有经雄兔的交配刺激后隔10~12小时才能排出。这种现象叫刺激性排卵。哺乳动物中家兔和猫都属于这种类型
能够准确掌握其排卵怀孕的时间,可预测胚胎发育,用于计划生育研究。家兔常用品种品系:日本大耳白兔,新西兰白兔,青紫兰兔,中国白免
家兔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发热动物模型(首选家兔)以及解热和检查热原的实验研究,(大鼠、小鼠体温调节不稳定,不宜选用。)兔是研究胆固醇代谢及冠心病最早使用的动物,是复制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首选动物。生命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要求:
一、动物个体间的均一性
二、动物遗传的稳定性
三、动物的易获得性: 果蝇、小鼠易得 选择的原则:
一、选择与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代谢特点、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
选用小型猪作烧烫伤实验研究是较理想的实验动物;犬、猴适合建立龋齿模型。小型猪是制作中医病理舌苔动物模型最理想的实验动物。金鱼被用来研究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药物依赖性试验常选猴(最适宜),妇科方面可用猴做实验。神经反射弧实验蛙为首选的实验动物。可利用家兔进行针灸穴位实质的探讨。犬适合做药理学、营养学、外科学、毒理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研究。小型猪常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皮肤病、营养代谢等方面的研究。大鼠适于做应激性胃溃疡等实验。药物代谢的研究最适宜的动物为猴,其次为犬、大鼠。猕猴、豚鼠适宜于做Vc合成代谢的研究。仔猪适宜做营养学和婴儿食谱的研究。SHR大鼠是筛选抗高血压药物的良好动物模型。肥胖症小鼠常用于肥胖症的研究。糖尿病小鼠常用于糖尿病的研究。TA2小鼠常用于乳腺癌的研究。家猪是一种很好的子宫囊肿模型。猫是研究弓形虫的一个很好的实验动物。
二、选择解剖特点、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
观察电刺激减压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时应选用家兔。家兔不需要人工呼吸;青紫蓝兔适用于淋巴结内注射药物或通电进行免疫功能的研究。兔不适于做甲状旁腺摘除实验,但宜做甲状腺摘除后研究甲状旁腺功能的实验。而犬的甲状旁腺位置比较固定,常选用犬作甲状旁腺摘除实验。家兔常用于角膜瘢痕和角膜移植的研究。新西兰兔是很好的青光眼模型;雄鸡适宜做雄性激素的研究。地鼠适于作免疫学、肿瘤学和微循环功能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小鼠没有扁桃体,因此不能做扁桃体炎的模型。大鼠没有胆囊,因而不能做胆囊功能的实验研究。大鼠的肝脏再生能力很强,切除60%-70%肝叶仍可再生,很适合做肝外科实验的研究。猫的循环系统发达,故循环系统药物研究首选猫。家犬的汗腺不发达,不宜作发汗实验;其胰腺小,适宜作胰腺摘除术。家犬胃小容易作胃导管手术,便于进行胃肠道生理学的研究。猕猴气管腺数量较多,选用它作慢性支气管炎或祛痰平喘药的研究较合适。不宜选用大鼠、小鼠和豚鼠。可选用成年雌兔或雌猫来诱发排卵进行避孕药和胚胎发育的研究。大、小鼠适宜做卵巢功能的测定,是计划生育、避孕、抗生育、抗着床研究的合适动物。大鼠对营养缺乏比较敏感,是研究营养学的首选动物。家犬是红绿色盲,因此不能以红绿色作为条件刺激物来进行条件反射实验。某些研究高级神经活动的实验可选择家犬作为实验动物。Beagle犬最适用于毒理学、药理学和生理学研究用,比如用于长期毒性实验。大鼠和小鼠的心电图没有S-T段,这在给大鼠作心电图时应加以注意。
三、选择某些品种、品系对实验出现特殊反应的实验动物
家兔常用于解热实验和致热源检查的研究。相反,大、小鼠体温调节不稳定,就不宜选用。鸽子、家犬、猴和猫适于作呕吐实验。家兔、豚鼠等草食动物呕吐反应不敏感,小鼠和大鼠无呕吐反射,镇吐实验就不宜选用。大鼠适于做应激反应和内分泌实验。大鼠可用于降压药的研究。大鼠适合于各种关节炎和中医痹证的研究。家兔、鸡、鸽和猴适于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小鼠、大鼠和犬就不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因此不宜选用。金黄地鼠和豚鼠对各型钩端螺旋体都很敏感,小鼠、大鼠等实验动物对钩端螺旋体一般不大敏感。豚鼠适于作平喘实验、过敏试验和抗组胺药物的研究。豚鼠适于做听觉方面的实验研究。豚鼠对青霉素很敏感。吗啡对大鼠、犬、兔、猴和人主要表现为中枢抑制,对猫表现为中枢兴奋。5-羟色胺对人主要是升压作用,对猫和大鼠则主要是降压作用。普鲁卡因局部注射时,对于人产生局部麻醉作用,对马产生中枢兴奋作用。雌激素能终止大鼠和小鼠的早期妊娠,但不能终止人的妊娠。
四、选择人兽共患病实验动物或人类疾病模型的动物
1、选择人兽共患病实验动物
猴是人类痢疾和结核理想的模型。豚鼠、C57BL小鼠可用作结核病的动物模型。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的研究可选用大鼠和小鼠。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宜选用大鼠。沙门氏菌病宜选用豚鼠、大鼠、小鼠、兔、猴。
2、选择人类疾病模型的动物
选择人类疾病模型的动物;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五、选择遗传稳定、背景明确、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六、选择与实验要求一致的动物规格
1、年龄、体重
2、性别
5.动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篇五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书
根据《动物防疫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管理办法》和《福建省农业厅办公室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两会期间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闽农厅办
[2011]48号)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要求,特签订本责任书。
一、乙方应制定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本部门是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落实兽医实验室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并接受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乙方应健全和完善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处置有力、有序、有效。
三、乙方应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管、病原分离、实验室操作等生物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以及操作规程,建立健全消毒处理、自身防护和安全卫生等安全保障制度,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乙方应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学习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农业部《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等规范的学习培训,熟练掌握相应标准和要求。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从事实验室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考核工作,努力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
实践操作水平,有效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乙方应严格遵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严禁未经审批违法从事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或疑似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或擅自改变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范围。
六、如违反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由乙方负责。
七、本责任书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莆田市秀屿区农业局乙方:莆田市秀屿区动物疫病
6.动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篇六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其安全关系到师生员工的人身健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实验室的建设规模和装备水平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复杂,出现了许多实验室安全问题。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为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相关人员和公众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而采取的包括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物理、生物防护设施和设备,建立规范的微生物操作技术和方法的综合措施„。因此,构建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迫在眉睫。目前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
1.1 生物安全防范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健全在校的大学生渴望在实验室培养自己的操作能力,然而却没有接受到系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对所从事的实验缺乏安全意识及防护技能。尤其是大
一、大二刚开始进入实验室的学生,生物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无菌观念不强,对潜在的隐患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常常不按照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一些实验教师管理意识淡漠,粗枝大叶,不进行正常的维护工作,对实验产生的垃圾不正当处理而直接外弃,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增加了被感染和交叉感染的概率。此外,实验室也缺少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例如对实验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生物安全知识的普及,外来工作人员的管理等。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无论实验室硬件设施如何高级,都难以保障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近年来出现的实验室感染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1.2 实验室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高校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主要用于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该类实验室以实验教学为主要目的,同一实验室内交替进行多种实验项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划分不明,部分学生实验室缺少相应的防护设备及生物废弃物的处理装置等,仅限于做实验而已。实验室内设备拥挤,一些需要分开放置的仪器设备不能分开摆放。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实验室布局不够合理,容易形成交叉感染,存在着生物安全隐患。1.3 人员流动性强
近些年来,随着辽宁医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因用房紧张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承担全校畜牧兽医学院、高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医疗学院的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和动植物检疫3个专业的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强,学生往往是结束一个实验室的课程后,就要进入另一实验室进行其他的实验项目,而病原微生物随着人员的携带和气溶胶的流动,会在不同实验室之间传播,增加了与易感人群接触并引发感染的可能。1.4 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措施不完善动物医学实验室在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的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尽管近几年学校对实验室的废弃物加强了监管,但仍存在不少隐患。比如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实验动物排泄物的消毒处理、解剖后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的回收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欠缺。不正确的处理方法,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外泄,引发生物安全事件。2 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在学校内部应明确突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实验室安全思想,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力Ⅱ强安全教育,从思想上意识到生物实验的风险性。
首先,在学校层面上,应定期进行有关安全法规和安全制度的培训,使实验室安全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培训对象应包括各级领导干部、教师、实验人员和全体学生,培训内容应全面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L3 J、《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消毒技术规范》、实验室安全规章等相关文件,使广大师生树立明确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其次,从实验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每门实验课程的第一堂实验课应被明确告知该实验室潜在生物危害,同时介绍与本课程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及个人防护措施,并进行示例和示范。在每次实验教学中,都要强调并随时提示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高操作的规范性,以避免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风险。
2.2 改善实验室布局,建立标准化实验室
合理的实验室布局和安全的仪器设备是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保证实验教学安全的基本条件 J。为避免因学生流动而造成不同实验室之间的交叉污染,应打破按专业划分实验室的传统做法,从生物安全的角度考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实验室功能将动物医学实验室整合为几个实验教学平台,严格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区和区之间设置隔离或缓冲。按实验项目的类型,将显微观察类、分析类、动物解剖类、外科手术类、动物饲养及感染类等实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实验教学平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学生流动而造成的实验室之间的污染,大大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学校应加大投资力度,更新或改造实验室,建立标准化实验室。作为一个标准化实验室,不仅要求具有完善的实验操作系统设备,而且更应具有生物安全及防护设施等。为实验室配备生物安全柜、培养箱、通风过滤系统、高压蒸气灭菌器以及防护消毒等设施 j,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转与否关系到实验室的安全。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当发现仪器损坏或故障时,要迅速进行修理或更新,以保证实验室防护措施良好,避免不应有的风险发生。2.3 加强管理,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3.1 实验室无菌操作规程加强生物安全知识学习,使师生充分认识每个实验项目中所涉及的实验材料、实验动物的潜在生物危害,明确安全隐患的来源。实验操作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禁止大声喧哗、打闹,并严格遵守实验室无菌操作规范,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实验污染物要放入指定容器,学生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时,应用已准备好的消毒水洗手。
2.3.2 消毒制度实验室的消毒措施分日常预防性消毒和实验后的紧急消毒。日常应坚持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实验室、走廊的全面喷洒消毒,实验室配备紫外灯,在一天的实验课结束、人员离开实验室后进行照射杀菌30 min。每一次实验课结束后应立即对实验台面、桌面、地面等做一次彻底的清理和消毒。用过的器具应采用消毒液浸泡或高压灭菌两种方法进行消毒。学生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洗手,然后再离开实验室。
2.3.3 应急预案 由于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常常是隐形的,从来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在加强管理并将风险降到最低的同时,高校还应建立各种暴露和风险后的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应急预案的制定有利于提高实验室人员和广大师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在发生生物危害时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和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另外,应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要求,制定相应的疫情上报制度,并及时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
2.4 加强实验动物的检疫和实验废弃物的管理
7.动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篇七
咬合创伤常由于牙齿的异常接触, 咀嚼功能紊乱和医源性原因导致的咬合干扰等产生[3]。目前许多研究结果表明, 咬合创伤可对口颌系统产生各种生物学影响, 主要表现为对牙髓组织、牙周组织、牙槽骨、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甚至中枢神经系统[4]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就咬合创伤对口颌系统生物学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1 研究方法
使用MEDLINE/Pub Med数据库, 查阅1965~2012年间关于咬合创伤对口颌系统生物学影响的相关文献或摘要。搜索的主题词包括“咬合创伤”, “生物学”, “口颌系统”或“咬合创伤”分别与“牙髓”、“牙周炎”、“牙槽骨”、“咀嚼肌”、“颞下颌关节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和“中枢神经系统”组合。收录的摘要主要包括Cochrane综述, 系统综述, Meta分析, 概括性的文献综述, 并参考了一些现行教科书中包括咬合创伤概述的内容。本综述不包括咬合创伤对种植体或修复体影响的内容。最终纳入70篇文献, 将这些文献分类、评估和整理数据, 最后作出结论。
2 结果
筛选出的70篇文献共分为5类:分别为咬合创伤对牙髓组织, 牙周组织、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2.1 咬合创伤动物模型
咬合创伤动物模型已被用于研究咬合创伤对口颌系统的影响。在不同的咬合创伤动物模型中采用不同的实验设计, 如实验用小型猪、猕猴、比格犬、家兔和大鼠等[5,6,7,8,9]用于建立咬合创伤的动物模型, 在上颌磨牙上粘接锻造冠、铸造嵌体或正畸方丝等方法以抬高咬合, 造成对颌磨牙的咬合创伤。
2.2 对牙髓组织的生物学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 咬合创伤对牙髓组织有影响[10,11,12]。为研究在咬合创伤期间牙髓和牙周组织的关系, Kvinnsland等[10]通过对44只大鼠牙周和牙髓组织的组织学观察, 发现牙髓组织的破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而牙周组织则似乎能适应这些变化。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证实牙周组织中有类似的变化。该结果为咬合创伤导致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机制和病理特点提供了实验依据[10]。用荧光显微镜可视化观察、半定量分析幼鼠施以咬合创伤的上、下颌磨牙牙髓和牙周膜血流量, 结果表明:咬合创伤早期阶段实验侧牙周膜和牙髓的血流量升高, 而且, 与对照组相比, 双侧颌骨的血流量升高, 表明单侧咬合创伤导致大鼠磨牙牙髓的总血流量升高[11]。
咬合创伤导致牙髓和牙周膜中含P物质 (substance P, SP) 的纤维明显增多, 这会导致神经源性炎症的发生[12]。P物质诱导的炎性介质可通过白介素1和前列素E2[5,13]的作用调控骨和细胞外基质改建。这可解释与咬合创伤有关的疼痛、牙周膜的增宽, 以及牙体和牙槽骨的吸收[14,15]。另有学者以单侧升高大鼠第一磨牙咬合面的方法建立实验性创伤牙合, 结果发现:牙周和牙髓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 和SP阳性神经形态受到明显影响。而且, 咬合创伤所致牙髓内包含CGRP和SP细胞轴突的形态改变比牙周组织更显著[16]。然而去除大鼠磨牙咬合创伤后15 d[17], CGRP和SP免疫反应阳性的冠髓与正常组相似。这可能是咬合创伤导致牙髓和根尖周组织炎性反应的机制。
2.3 对牙周组织的生物学影响
2.3.1 对牙周膜的生物学影响
关于咬合的作用及咬合与牙周病的关系近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18,19,20,21,22], 主要研究集中于过大的咬合力是否会对牙周膜产生咬合创伤。在动物研究中, 大量关于咬合创伤的早期研究结果表明, 咬合创伤可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牙周袋的形成和牙周附着组织丧失[19,20]。一个特别的调查发现, 细菌性牙菌斑决定牙周上皮附着丧失和相关骨缺损的位置及其严重程度[21]。有学者指出, 在无炎症存在的情况下, 停止施加过大的咬合力可能会逆转咬合创伤引起的骨改建[22]。还有学者提出了基于激惹区 (边缘龈、邻间隙龈、牙龈和越隔纤维) 和协同破坏区 (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越隔纤维和牙槽嵴纤维) 的联合破坏理论, 认为, 牙菌斑诱导的牙龈炎症仅局限于激惹区, 咬合力量或咬合创伤影响协同破坏区, 但是不造成牙龈炎症, 然而, 咬合创伤和牙菌斑诱导的炎症联合作用可破坏牙周组织, 导致炎症通路的改变和角形骨缺损及骨下袋的形成[23]。部分研究者支持协同破坏理论, 并提出牙周膜的局部炎症可能主要是由牙周细菌产生, 机械力可能会促进局部炎症的发生[24]。
许多细胞因子会参与牙周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诱导成年大鼠机械刺激痛和热痛觉敏感度增加, 在神经细胞分化、成熟和生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效应主要是通过高亲和力的神经受体酪氨酸激酶A (tyrosine kinase A, Trk A) 介导。有学者研究显示:在咬合创伤诱导的犬牙周组织中, NGF和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25]。核因子κB配体受体激动剂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 RANKL) 是破骨细胞分化、激活和生存的一个重要因子。一些学者研究了在有无咬合创伤存在的情况下, 脂多糖诱导大鼠牙周组织中的炎症表现, 发现大鼠牙周膜内皮细胞、炎症细胞以及牙周膜细胞表达RANKL, 参与了炎症性骨吸收, 而咬合创伤则加重了这一效应。这表明这些细胞上RANKL的表达与咬合创伤诱导的破骨细胞增加有着密切关系[26]。已知骨桥蛋白可在机械负载下产生并且能诱导破骨细胞迁移到骨吸收区域。体外研究表明RANKL能诱导破骨细胞内骨桥蛋白的合成并使得破骨细胞成熟, 然而, 破骨细胞中RANKL的分布和骨桥蛋白的产生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27]。
2.3.2 对牙槽骨的生物学影响
当牙周炎存在时, 咬合创伤是加速炎症性牙槽骨吸收的一个局部因素[28,29], 这可以是牙周膜不可逆的协同破坏表现, 也可以仅仅是牙周膜的功能性适应的一个反映[23]。有学者证实, 在施加实验性咬合创伤后, 骨吸收和骨形成发生了序列性变化。雌激素缺乏和尼古丁都能促进咬合创伤产生的骨吸收, 表现为全面的骨量减少[30,31]。也有学者评估了糖尿病对伴有或不伴有实验性牙周炎的大鼠咬合创伤后牙齿根分叉区域骨质反应的影响, 并得出结论:糖尿病可促进咬合相关牙周炎所导致的骨丧失[32]。Frost等[33]报道了骨细胞对于不同加载水平的反应。应力过大可能会导致骨细胞吸收活动增强, 因此, 从细胞生物力学的观点来看, 假设咬合应力超出骨的生理限制, 可能会产生足以引起骨吸收的骨应变[34]。牙齿松动度增加, 可能是牙周膜对咬合力的适应性改变, 在无炎症时这可能不是病理性的。牙齿虽然松动, 但仍能依靠结缔组织附着来维持。牙齿松动加重则是病理体征[35]。对进展性牙周炎, 咬合力产生的过大动度可能会加快附着丧失。有学者证实了实验性咬合创伤后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序列变化, 他们发现, 牙周膜内外三维方向的张应力和压应力特异性分布受牙表面咬合力状况的影响。对因咬合加载条件不同而产生的应力大小、性质、方向和分布位置变化等特性的研究, 将加深我们对健康和病患牙周膜生物学反应的理解[36]。
2.4 对咀嚼肌的生物学影响
有研究者探索了咬合创伤与咀嚼肌疼痛的关系, 通过在大鼠上颌磨牙上粘接牙冠, 分别抬高咬合0.2、0.4、0.6 mm, 1个月后定量测量双侧颞肌和咬肌伤害感受阈值。结果表明:咬合干扰的高度与咀嚼肌痛觉敏感之间存在刺激-反应关系。去除咬合干扰6 d后, 咀嚼肌的机械痛觉敏感仍然存在[37]。
Nishide等[38]研究了单侧升高咬合后大鼠咬肌的组织学改变。将8只成年Wistar大鼠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单侧上颌磨牙咬合板升高咬合, 4周后, 对前部深层咬肌取材, 作琥珀酸脱氢酶、苏木精伊红和肌原纤维ATP酶染色。结果显示:局部组织学变化包括肌纤维间炎性细胞浸润、肌细胞可见中央核等病理表现, 实验组大鼠大部分肌纤维保持完整。此外, 实验组肌纤维面积大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表明, 牙合干扰可造成咬肌的组织学改变, 这可能与抬高大鼠单侧咬合从而使咀嚼运动时咬肌能量水平降低有关。许多研究者也发现, 脑干中枢神经元敏化可能在咬合创伤导致的咀嚼肌疼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9]。为评估实验性单侧错牙合对双侧咬肌的机械性痛觉致敏的影响, 有学者在大鼠模型上分别诱导急性和慢性创伤牙合。在渐进性错牙合组, 双侧咬肌3~9 d痛觉致敏, 7 d达峰值。然而, 在急性创伤牙合组, 同侧咬肌5~7 d表现出痛觉致敏, 2 d达峰值。这表明咬合创伤可能会导致咬肌痛觉致敏, 而且在急性和慢性咬合创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40]。咬合特征会影响咀嚼肌电信号[41], 这种咀嚼肌活动的改变是否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 的发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2.5 对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学影响
关于咬合和TMD的关系至今未有定论。许多研究证明, 咬合与TMD存在一定的关联[3,42]。有部分研究表明, 异常咬合与TMD的关系甚微或无关[43,44], 但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咬合改变是TMD的诱发因素[9,45,46,47]。有报道指出, 咬合创伤可以导致家兔TMJ组织的退行性改变, 例如髁突软骨表层结构破损, 软骨层不同程度的软骨细胞变性、坏死;滑膜内膜细胞变性, 胞质内可见大量波形蛋白中间纤维 (intermediate filaments, IFs) ;内膜下层出现类“蚓状小体”结构。这表明咬合创伤确实可以导致颞下颌关节的退行性改变, 从而支持咬合因素为TMD致病因素之一的观点[9]。有报道指出, 在关节软骨细胞、脊柱椎间盘以及骨关节炎或软骨软化症的细胞中, 存在着大量的IFs[48,49]。人们相信, 细胞对于机械压力环境的改变是通过整合素和中间纤维调节的, 而这些都是TMJ退行性变滑膜内衬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细胞膜上常可见到[50]。并且“蚓状小体”实际上是弹性纤维的集合, 只是它的数量和形式都是异常的。这种情况暗示压力下弹性组织变性, 这种改变将会导致患关节病的关节面生物力完整性丧失[51], 另据报道, 工作侧咬合干扰对工作侧髁突运动会产生快速而显著的影响[52], 然而, 也有一些研究者并不认为咬合因素是导致TMD的众多致病因素之一[53,54]。Naito等[55]研究了实验性咬合垂直距离 (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 OVD) 升高对大鼠TMJ机械力感受器的影响。60只13周龄的雄性患白化病的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OVD抬高组, OVD组大鼠上、下颌磨牙之间粘接树脂, 抬高咬合2.0 mm。结果表明成年大鼠TMJ机械力感受器完全可以适应咬合垂直距离的变化, 来自TMJ的机械力感受器参与了下颌骨垂直位置的调节。在这项研究中, 对照组大鼠和长期接受抬高咬合垂直距离的大鼠颞下颌关节机械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没有显著差异。然而, 大鼠与人类的TMJ具有不同的特征, 例如, 大鼠的单侧髁突切除会减少该侧下颌骨的生长量, 致使下颌骨向该侧偏斜[56], 但是可以通过一些装置消除这种下颌骨生长减少以及下颌侧方偏移的效应, 并可见有促进髁突再生的情况[56], 而这些结果并不一定适用于人类的髁突[57]。因此上述结论用于阐述人体时需要谨慎。
2.6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学影响
过去几个世纪里, 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咬合创伤对口颌面组织的影响。然而, 关于咬合创伤对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尚少。部分研究显示咬合创伤对神经系统大约一半的初级感觉神经元的敏化和传导存在一定的影响[58,59]。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咬合创伤可增加初级感觉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性递质和中枢神经末梢传导物质的释放。初级感觉神经元的致敏可能是咬合创伤导致慢性口颌面痛的原因之一[58,59]。也有研究表明咬合干扰与咀嚼肌疼痛密切相关, 中枢敏化机制涉及咬合干扰诱导的机械性痛觉敏化[37]。
NGF是产生炎症过敏的重要介质[60], 外周NGF表达上调有助于激发初级传入信息, 并增加外周神经肽的表达[61]。由伤害性机械刺激诱发的牙周和牙髓感觉信息主要传入三叉神经节内。NGF通过细胞因子样功能与高亲和性的NGF受体酪氨酸激酶 (Trk A) 结合。NGF可上调三叉神经节内CGRP和前速激肽原A (pre-protachykinin-A, PPTA) 等物质的表达, 促进一些与伤害性刺激相关物质基因的释放, 使口颌面区域的初级传入末端兴奋[62]。我们的研究证明, 单侧咬合创伤可影响整个磨牙区的神经反射活动、上调NGF和Trk 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表明NGF在咬合创伤导致的口颌面痛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25]。
有研究表明, 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伤害性刺激的调节, 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还证明, 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脊髓伤害性感受及其敏化过程[6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作为中间丝蛋白的一种, 已被广泛用于监测星形胶质细胞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以产生和释放炎性细胞因子 (TNF, IL-1, IL-6) 和神经活性物质 (白三烯, 兴奋性氨基酸) , 这些物质一起调节伤害性刺激的传导[64]。有研究者通过免疫组化和大鼠伤害性行为评估方法, 检测臂旁核的星形胶质细胞是否参与了咬合创伤的调节, 结果显示:同侧和对侧臂旁核GFAP的表达在磨牙咬合改变后4 h上调, 在24 h达到峰值, 然后逐渐下降[65]。咬合创伤激活的臂旁核星形胶质细胞在咬合改变8 h内细胞体积增大和增厚, 而且神经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 (FCA, 氟代柠檬酸) 可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 并明显减弱疼痛超敏反应的进展。有结果表明, 咬合创伤激活了位于脑桥臂旁核的GFAP-免疫反应阳性星形胶质细胞, 这些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伤害性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传输和调控。然而, 尽管臂旁核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咬合后的痛觉过敏, 但仍不能排除其它部位星形胶质细胞也参与这种调控[65]。
已有的研究显示, 咬合不协调可以产生慢性压力, 导致与海马形态改变有关的学习能力缺陷, 例如, 神经元变性、GFAP阳性细胞增加等[66,67]。此外, 与同龄对照组小鼠相比, 咬合抬高的老年实验组小鼠海马乙酰胆碱释放减少, 内侧核胆碱乙酰基转移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减少[68]。这表明, 咬合抬高的老年SAMP8小鼠随着年龄增高, 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下降, 从而导致学习能力障碍。淀粉样蛋白-b沉积和脑区的神经毒性有关, 如海马在阿尔茨海默氏病中发挥重要的致病作用[69]。而且, 咬合不协调导致的心理压力, 通过糖皮质激素信号能够可逆性地诱导大鼠海马区表达淀粉样蛋白-β40和42。
此外, 咬合/颞下颌关节状态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 它可以对神经内分泌如血液成分、疾病因素、眼、耳的平衡等产生一定的影响[70]。因此, 应在正常自然的状态下建立咬合关系, 进一步的研究有待证实。
3 讨论
许多研究表明, 咬合创伤对口颌系统可能会产生各种有害的生物学影响, 它能导致牙髓、牙周组织、咀嚼肌, 颞下颌关节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疼痛物质的变化, 这可能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敏化有关。然而, 咬合创伤对于口颌系统的确切作用仍然不清楚, 现今, 咬合创伤对于牙髓、牙周组织、牙槽骨、颞下颌关节及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传导通路的作用存有争议, 有些问题尚未解决。
然而, 动物研究的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人类, 在动物研究中可控制的许多因素在人类研究中无法控制, 在人类和动物疾病及其治疗方法上尚存在着许多易混淆的因素。所以目前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没有可比性。
临床医生在决定是否以调牙合作为治疗咬合创伤的一种方法时, 应该评估涉及患者舒适性和功能的临床因素, 而不是单纯将调牙合作为治疗咬合创伤导致口颌系统疾病的一种必要方式。咬合创伤的治疗例如调牙合备受争议, 因此需要相当谨慎。然而, 针对咬合创伤的治疗应作为口颌系统疾病整体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包含在疾病的综合治疗规划之中。
4 结论
本文综述了动物口颌系统中咬合创伤起的生物学作用, 尽管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咬合创伤对牙髓、牙周、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但是咬合创伤及其动态影响具有广泛争议。而且, 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可能与不同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纳入标准不同等有关, 还需要开展进一步深入的相关研究来验证分析。
摘要:从动物实验研究角度总结咬合创伤对口颌系统的生物学影响。目前, 关于咬合创伤和口颌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 通过使用Medline数据库, 查阅19652012年间300余篇摘要和70余篇论著及其引文, 也参照了现行教材, 未包括咬合创伤对种植体或修复体的影响, 最终纳入70篇文献, 包括咬合创伤对牙髓组织、牙周组织、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五大类文献。研究结果表明, 咬合创伤可对口颌系统产生各种有害的生物学影响, 能产生疼痛物质的改变, 这可能与外周及中枢神经元敏化有关。然而, 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分歧, 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来验证分析。
8.动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篇八
关键词:动物学实验室 环境污染 防治 高校
动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类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的种类组成、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与遗传、分类等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个门、纲代表动物的内部结构解剖、标本制作等技能。因此,动物学实验室就是学生主要的实习于操作的基地。故为了有效保障动物学实验室师生的身体健康,就必須高度重视实验室的目前环境质量,提高相应的预防污染措施。
1.动物学实验室污染源的特点
(1)污染物的来源的多元化。动物学实验室污染源的种类复杂,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并且这些污染的来源多元化,有的来源于实验动物、实验化学试剂等,故防治难度较大。
(2)易导致二次污染。由于动物学实验室使用频度较高,一些实验材料的后续清洁工作,易导致二次污染的发生。如,废水的排放、化学试剂废液的排放、动物的尿液、粪便、血液、呕吐物等的清洗,都极易引起环境的二次污染。
(3)个别污染源毒性较高。由于动物学实验中,要应用一定量的化学试剂,其中部分试剂具有较高的毒性,如氰化物、生物碱等。故在使用中,一定在保证实验师生的人身安全。
(4)个别污染源传染性强较高。在做部分动物病毒实验时,会有一些易传染的实验环节,故应确保实验过程中有防护措施和应急办法。
2.动物学实验室污染源的种类及来源
(1)生物性污染源
动物学实验室的生物性污染源,主要是由于在开设实验课时,需要各种活体动物,以及各种培养液等所引发。在实验过程中,各种活体动物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尿液、粪便、血液、呕吐物等,而各种培养液在实验中也会有部分挥发、溅撒等现象发生。
(2)化学性污染源
动物学实验室的化学性污染源,主要是由于在开设实验课时,需要的各种化学试剂所造成。如,在进行标本认识实验时,大量的标本动物是使用福尔马林来浸泡,其会挥发出大量的笨等有毒物质;在解剖两栖动物时,会使用乙醚来进行实验操作,而乙醚也是易挥发并对人体有毒的物质。
(3)物理性污染源
动物学实验室的物理性污染源,主要是由于在开设实验课时,需要使用各种电器设备所造成。如,在微波加热设备、电磁炉、超声波等仪器在工作时,均会发出高频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伤害。
(4)其它污染源
动物学实验室的其它污染源,主要是由于在开设实验课时,一些动物的嘶叫声、仪器设备的轰鸣声所引起的环境噪声;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旧物品,如:纱布、玻璃器皿、吸水纸等。这些污染物,通常会引起实验室环境的二次污染。
3.动物学实验室污染的防治对策
(1)建立、健全实验室防污染的设施
由于实验室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工作环境,因此在设计、建立实验室时,就应规划和完善各种防污染设施。如,给实验室安装环境污染报警设备,时时显示实验室小区域空间的空气质量,增强警示作用;给实验室安装有效的通风换气设备,从而保证在使用实验室时的空气安全;给实验室安装专用的污水过滤排放设备,防治出现二次污染等。
(2)建立、健全实验室防污染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除了要有相应的防污染的设施意外,还应建立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从而,可以保证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遵守规章制度,认真操作各种仪器。这样,才能真正的使防污染设施发挥作用,使实验师生免于受到环境污染。
(3)加强实验室防污染安全教育和监督
有意识加强与实验室使用相关师生的防污染安全防范意识,也是提高实验室防污染的有效措施。如,相关主管单位可定期开展实验室防污染安全宣传活动,制作相应展板,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实验室管理的法律、法规,让师生掌握有毒物品的危害性以及如何有效防范的方法,同时也要让广大师生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个人的防护技巧。
4.结束语
高等院校动物学实验室,是生物类师生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创造一个安全、洁净、清新的教学环境,将对师生的身体健康,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大有益处。因此,我们要在实验室的初期建设时,积极规划防污措施;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要全面管理、责任落实的防污、治污,并不断的跟新技术和设备,确保整个实验室的安全、清洁。
参考文献:
[1]余华. 对实验室污染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 中国环境管理工作干部学院学报, 2005,(1) : 58-60.
[2]李鸿飞,王伏玲.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全过程管理工作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155-157.
[3]李守玲. 浅议高等学校实验室中的环境污染[J].中国环境管理,2001, 8(4):42-43.
[4]徐静年. 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高教装备,2005(5):35-37.
[5]徐静华, 苏建茹, 郭奋. 高校实验室污染不容忽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22( 11) : 130- 132.
[6]刘熙同. 加强安全管理, 促进实验室发展[J] .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 19( 3) : 79-81.
[7]舒麒麟, 郎烨, 闫广辉. 高校实验室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 J] . 陕西环境, 2002, 10( 5) : 27-28.
基金项目:野生动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301)
通讯作者:刘艳华(1979-), 女, 内蒙古赤峰人, 农学博士。
【动物生物学实验报告】推荐阅读:
动物学实验报告格式06-25
动物学试题与答案06-14
动物生物化学电子教案08-23
川大动物学真题考博07-06
《陆地生活的动物》生物教学反思09-19
中学生物实验报告08-14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07-17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报告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