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2024-10-16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9篇)

1.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一

初三物理阶段性教学反思

王振

开学两个月以来,在工作中遇到了种种困难问题。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我逐渐熟悉自己的工作,也逐步进入了良好的工作状态。现做如下总结:

自己感觉工作中成功的地方不是很多。但是在级部主任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使我的工作有了一些成功之处。首先,新分教师公开课的成功结束,就要感谢孙翠霞、王山以及李慧老师,使得我的公开课能够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新课标的思想,发挥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其次,自己在实验室的运用和管理上,由于王山老师的帮助,使得我能更快的熟悉实验室的使用规定,让我的实验教学更加顺利。再次,在我担任八年级七班班主任的这两个月中,我也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班主任的劳累,在管理班级问题上虽然不是完美的,但总体来说是顺利的,出现了几个问题,但在主任和王腾飞等老师的帮助下都能顺利的解决。天域苍穹 http:///read_1730/ 我的不足之处也由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自己在课堂上不能严格要求学生。可能这是所有新教师的通病,针对这个问题,我多次找自己的原因,但最后还是失败,可能自己性格所致,无法强加于学生。但是课堂上如果不严格要求,课堂上的纪律就很难保证,纪律不能保证的话,学生上课的效果就不好。其次,我的书写也不好,学生阶段就没有练好字,导致现在工作了,自己的书写还是问题。再次由于担任班主任,工作比较繁忙,琐碎的事情比较多,致使很多事情会遗忘,不能及时的完成。心怀鬼胎黑岩 http:///read_7411/ 针对2011年9月28日的月考,我的分析如下,物理成绩虽然平均分在70分,但是由于教师的严格成不不同,致使不同的班级,成绩的平均分相差比较大。针对自己担任班主任的七班,物理成绩也没有“班主任”效应的出现。

最后针对我的各种问题,自己制定了如下的措施: 首先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意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游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标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由于新教材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展开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况,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其次,我觉得加强自我培训、提高自我素质也很有必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有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即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技能。

第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的。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最后,切实落实桓台县生本课堂“12345”工程:

一、树立“1个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二、抓住“2个转变”,变老师灌输式的教学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为学懂、会学,掌握学习方法。

三、强调“3个突出”突出学生主体,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探究,通过4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四、落实“4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学充满智慧挑战;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勃勃生机。

五、构建“5个环节”通过前置性作业,做好课前预习和学习前置;4人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展示是手段,重在交流;教师引导点拨,教师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高效点拨、评价;检测巩固。

希望这次总结,能够让我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也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缺点。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重点的进行工作,有重点的进行教学。

2.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二

一、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认识自己的途径就是反思和实践。而教学活动水平的提高就是教学活动反思。可以说,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为:

1. 明确教学亮点, 可以作为以后教学参考。

历史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存在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而对历史教学活动反思的作用之一就是找出历史教学活动的成功做法, 将其记录下来, 可以作为后续优化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的参考依据。

2. 找出教学不足之处。

在完善的教学设计也存在不足之处。但将历史教学不足之处找出, 则可以为纠正和弥补教学错误提供依据。因为中学历史教学活动存在缺陷, 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不利于提高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但中学历史教学反思则可以准确的、有效的找出历史教学的不足。这可以使历史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正视教学缺陷, 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弥补和矫正教学不足, 为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创造条件。

3. 创新教学方法。

在开展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 将能够迸发出“智慧火花”, 提出有价值的想法和做法, 利用其融入到教学方法中, 则可以创新教学方法, 促进历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对历史教学活动予以反思是必要的, 可以将学生提出的想法和做法记录下来, 以便于“智慧火花”融入到教学方法中。

二、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

1. 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反思中学历史教学, 主要是对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予以了解, 根据上学期教学总结, 明确本学期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为高质高效的落实历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可以说, 教学前反思历史教学是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活动的定位, 为后续规范、合理的落实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中学历史教学前反思的内容是:首先, 明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分析教材, 合理规划历史教学方案。为了确保所开展的历史教学活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应当按照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对本学期的历史教材予以分析, 了解本学期需要教授的历史知识。再根据上学期教学总结, 对学生历史成绩、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予以了解, 从而合理规划历史教学方案, 为后续有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其次, 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历史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采用适合的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历史教学活动, 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性、趣味性、引导性, 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对于教学活动的选用, 则参考学生实际情况和历史教学方案, 合理选用, 促使教学方法的引用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融入教学活动, 积极参与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2. 教学中反思。

在我国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当下, 学生作为课程主体, 应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努力学习历史知识, 为使自身清晰明了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创造条件。实现这一目的, 这要求历史教师做好每一节历史课程的教学活动反思, 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 提高教学质量。中学历史教学中反思的具体内容是: (1) 课前反思。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反思, 并不单单是在课后进行教学活动反思, 历史课堂教学前反思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课堂教学前进行反思可以对反思以往教学此方面内容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摆脱固定教学框架, 将情感、价值观、知识、能力等融入到课程中, 为高质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创造条件。 (2)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就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所进行的分析总结。可以说, 历史课堂教学后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有成功和失败之处, 如若不在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 则会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给遗忘, 那么教学不足将不会被教师所重视, 这不利于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 在课后历史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应当将教学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学生的见解、教学方法运用效果等方面予以详细的记录, 为优化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

3. 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教学活动结束后, 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活动开展整体情况进行反思, 做好总结性的记录, 为创新和优化中学历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教学后反思的具体做法则是, 根据新课标要求, 系统的、全面的、详细的分析本学期开展的历史课堂教学, 确定历史教学方式的长处和缺乏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为下学期更好的开展中学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

结束语

在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当下, 不断提高教学活动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更好的教授和培养学生, 为了促使学生良好发展创造条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反思教学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可以使历史教学不断优化和创新, 更好的教授学生, 使学生历史知识水平提高。所以, 对教学活动反思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康琼.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04) :10-11.

[2]庄素芬.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反思[J].广东教育, 2005 (09) :20.

[3]杨淑红.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关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 (下) [C].2007.

[4]林科丽.做好教学反思, 增强地理教学的有效性[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

3.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中学生 体质现状 对比 反思

前言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人的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增长和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更是终生体育的奠定时期。但是由于社会、学校、家庭、教师、个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的体质状况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旨在了解铜陵县二中初中与高中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增进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对策,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切实提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因此,本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铜陵县第二中学初中部全体学生和高中部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中学生健康体质测试要求,对这些学生进行立定跳远,50米跑,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耐久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测试,获取相关信息。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005年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近三十年来,总体上,中国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常见病患病率持续下降。但是,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明显下降趋势,肺功能持续降低,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①。

2010年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

2015年《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称,800米、1000米耐力测试,大学生整体成绩不如中学生,有的大学生跑到一半就发生晕厥等状况。

(2)交流讨论法

向经常从事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老师请教,对数据进行界定,确定相关指标。与初中与高中学校的老师进行交流,咨询学生平时体育课上的表现,并做出比较。

(3)实践测试法

由于本次测试的基数过大,且学生体质测试项目过多,所以采用随堂测试。测试采取现场测试现场记录的形式。对测试数据进行检验性的筛选与鉴别。最后通过汇总上报得出相应的结果。

二、结果与分析

1.国家体质健康标准

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对中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做出了严格和细致的划分,本次测试的成绩将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划分层次。

2.初中男女生测试结果

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测试的三个年级中,学生的测试合格率上升明显,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质呈现出是递增趋势,学生的体质是越来越好。

3.高中男女生测试结果

测试的三个年级中的结果表现出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质呈现出是递减趋势,学生的体质是越来越差。

4.初中生与高中生测试结果比较

通过测试数据显示出高中生的体质明显低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体质,随着学生年龄、身高的增长,学生的体型也发生变化,可是学生的肥胖率、近视率也呈上升曲线,而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却呈下降曲线。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初中阶段学生与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质健康呈现出不同方向的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升学考试的需求等因素致使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好,呈递增趋势发展。而高中阶段的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和高考分值中不将体育分数计算在内等因素导致了高中阶段的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呈现出递减趋势发展。

(2)初中阶段学生与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质健康程度存在巨大差异

初中阶段的学生合格达标率高,其中良好以上程度的比重占到一半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而高中阶段的学生,体质健康合格达标率虽然也相对较好,但是基本上都在合格线上徘徊,良好以上程度的比重很低。

2.建议

(1)提高体育在中学各学段的地位,提高重视度

体育是由多种项目组合而成的,不能考试考什么,我们就学什么。长期下去容易引起学生体质的偏差,体育课应该按照规定的教学计划,定期定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2)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3)增加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

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依据学生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健康知识为手段,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等多种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

(4)加强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为体育教师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增加体育老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应加强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性的学习,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释】

①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研究组.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阶段性教学反思 篇四

虽然我初次进行生物教学,至今,我认为掌握教材是必须的。但教材也只是承载知识的一个工具,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而我们教师也只能作为引导着,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生物这门课程是实验居多,但因条件有限,不可能带领学生完成实验。在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实验的视频来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如家蚕的养殖过程,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等等。通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思维导图等方法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

真正的上好一节生物课还是很困难。实践性和科学性是生物这门学科的标志性特点,而这恰恰是初中生物所匮乏的,而我作为一个老师,这恰恰是我需要给学生弥补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目的.导学法”,通过一系列简单的目标,可操作的目标中间插入多媒体的教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动脑思考,才能为将来打下夯实的基础。

不知不觉来到平乡滏阳中学已经接近三个月了,在这里的时光会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虽然一开始教的不是我的专业,但是经过这三个月的时间,我所获得是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正是我作为在校大学生所匮乏的。只有真正上了课堂,才能体会教师这个职业。只有站上了讲台,真正的讲一堂课,才能了解到这个职业的精髓,才能感受到教师不是岗位,而是令人尊敬的伟大的职业。我始终坚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的终极追求目标。几个月来,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这份工作中去,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怀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我已经基本能够胜任本年级的教学工作。虽然在教育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里,我只是学了一点皮毛。教学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是从教之路是漫长的,我会以更充沛的精力,更旺盛的斗志,坚定不移地走好,走稳每一步。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22期平乡分队平乡滏阳中学 化学 郭萌

5.二年级语文阶段性教学反思 篇五

《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是属于第三单元的文章,第三单元的文章都是围绕着“爱祖国”这个专题写的,《我们成功了》反应了我国在新世纪之初重大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通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让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所以在教本课之前,我对北京申奥的北京作了介绍,让学生理解北京申奥成功的重大意义,同时还给学生观看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的人们激动场面的录像片段。并且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假如当时你就在人群中,你会高呼什么?有什么表现?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增强民族自信心。当我出示“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6.三阶段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篇六

小官庄镇中心初中苏桂先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任何一堂数学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留有不同程度的遗憾。而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本学期我校推行了“三阶段”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前置性学习阶段、课堂生成性学习阶段、课后补偿性学习阶段)。通过一学期的实践,笔者以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几种意识的加强,相信只要有不懈的努力,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数学课程改革也一定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预习意识的加强

自主学习作为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因而自主学习不能停留在学习技能技巧的掌握及知识的学习上,更应关注学生对自身内在的了解与改进,包括学生的自我认识,内部动机的激发及元认知的发展。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在知识、技能上自我提高,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习惯和能力,又要指导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发现;既要立足于当前的学习,又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预习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途径。对学生的预习行为规范的培养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反映了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因此,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一开始就“抢跑”领先,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习变为主动,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加以指导,精心编制前置性学习指导,合理设置问题串,帮助学生完成预习任务。

二、应用意识的加强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学生的应用意识淡薄。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缺少了“应用味”。绝大多数都是凑好数据编好题型直接塞给学生的。学生做了千百道应用题,还是只会按类型解题,不懂得怎么应用。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又不知道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怎样获得数据。绝大多数学生只在考试时感觉到数学有用,而走出教室,离开考场,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积极倡导应用意识,根据教育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目的地培养一种应用数学的欲望和意识,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强调,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句话就是:学有用的数学。

三、创新意识的加强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欲望和信念,其核心是自我批判的意识,不受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勇于立新。创造性的设计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主要包括:(1)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例如,对教材内容的解构与重组;对概念、命题赋予不同的现实模型和不同的数学模型;

对例题、习题的改造与扩充等,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2)教学模式构建的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教学模式,更应该注意综合一些教学模式,创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3)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4)教育技术的创新。主要是多媒体的合理组合,课件制作更富创意等。

四、主体意识的加强

“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必须倡导鲜明的主题意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而不仅仅是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而要关注学生在45分钟里的变化和发展。

五、效率意识和训练意识的加强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收获,教师就必须具有效率意识。另一方面,学数学离不开解题。特别是对数学的基础知识,不仅要求要形成一定的技能,还要在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这些离开必要的训练是不行的。所以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有训练意识。

六、反思意识的加强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景的能力。反思意识是教师自觉产生对自己的活动目的、活动计划、活动策略、活动过程及活动评价的反思欲望和信念。反思不是单纯的事后行为,还包括事前和过程中的反思。首先,要对教学目的进行反思。数学知识的建构、数学技能的形成、数学能力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体验等,都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多个教学目的,有的是主要目的,有的是次要目的;有的是直接目的,有的是间接目的,设计时要统筹把握。其次,要对数学程序的设计及教学策略的选择进行反思。反思知识展示的顺序是否合理;选择的教学策略是否恰当;例题与习题的搭配是否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采用的媒体是否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教学程序。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教学策略等等。第三,教学实施后的反思。主要是对教学效果及评价的反思。如何改进教学设计的反思。

七、合作意识的加强

实施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是应该有学生积极参与的,不断有新见解、新思维孕育产生的生机勃勃的教育,而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建了独立学习和相互研讨的平台,在合作学习中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开动创造思维,使认识升华。

首先,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氛围。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如果要大量开发人的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办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教师应发扬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

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的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7.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七

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知识,初中美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2. 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的作用

美术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教学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对美进行赏析,它是感觉与理解相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想要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品评,提高学生对美丽事物的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3.1 教师转变观念

受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并不重视美术类的学科。如果想要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把美术类的学科与文化课等同起来,树立一种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的阅历尚浅,对于事物的理解远没有成年人透彻,多半是通过直觉与想象综合考虑,随着知识面的扩大,技巧的提高,逐渐理解,然后进行创作。所以美术教学是一个基础,通过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对学生要求太高,应该多多地鼓励学生,观察学生画作中表达的感情,发掘新颖的绘画作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对于教学不能有主次之分,重视对美术的教学。美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与许多其他的学科都有关联,而且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它,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进行授课时多与其他学科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比如可以在讲授色彩的知识时延伸一些印刷上的色彩常识或者是色调照片中的园林知识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教导学生。

3.2 多欣赏优秀作品

社会在不断发展,不断地出现许多的新鲜事物,美术作品也不例外,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美术课是学校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欣赏美术作品。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的美,通过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对比,辨别出美与丑。初中教学都会安排美术教学,教师可以针对美术课本上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美术课的学时允许的话,教师就可以从课外找一些优秀的画作让学生欣赏,不要让学生觉得欣赏作品是一项任务,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出一幅作品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学校定期举办一些学生的作品展,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注重开放性教学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注意的是不能过于关注专业知识,要把美术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审美能力。教师也可以开设一些课外的欣赏课程,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进行写生或者开展一些其他形式的活动,通过对大自然中美丽事物的欣赏,了解人类对于自然的改造,体会劳动的美好。《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时期汴梁的繁荣景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是一幅非常宏伟的作品,共分为三部分,开头部分描写的是郊野的风景,中间部分描述的是汴河两岸的贸易场景,最后一段则是对繁华的市区街道的描写。我们的教材选取的是中间部分,充分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通过对这幅作品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勤劳朴素之美、和平之美。

3.4 注意课后的拓展

课后的拓展其实是对美术课程的一个延伸,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辅助的作用。课后的拓展或者定期开展一些活动等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上课前五分钟,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展示的内容不限,绘画、戏曲、电影、美食、园林等都可以。因为教材上的信息不够充足,很难满足学生实际的需要。通过课后拓展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与美术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在每次上课前的五分钟,都让学生展示自己了解到的内容,长此下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与欣赏。

3.5 强化交流合作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尝试着去进行改变,针对学生的水平找出最合适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查询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对课程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学生在进行课程的准备过程中,不仅仅学到知识,而且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课上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水平。此外,在美术教学课堂上也要善用比较技巧,这种方法对于美术欣赏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不同的绘画品种及不同风格的作品,我们很难描述清楚。但是如果把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就很容易区分出来。由此可见,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不要孤立地欣赏一个作品,而应与其他作品相联系,进行对比。如可将若干个作品的某些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比如作品的历史背景、绘画风格等。通过不同作品的对比,找出相同的地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 结语

初中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的审美感向,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完善与创新,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摘要: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本文旨在对初中美术教学进行分析,阐述美术教学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作用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8.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索

近年来,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成为了初中学生最难掌握的内容,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中,将语文读写一体化不断推上了教育的舞台,其目的就是改善学生学习语文的阅读和写作的现状,实现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的突破。要知道,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使初中语文教学向着繁荣的道路上发展,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以下就是对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分析:

一、我国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的现状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和写作,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将其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受着传统观念的影响,将学生的升学率作为教学的重点,提高学生应试教育成绩对学校来说至关重要,这种情况下,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加注重做练习题,严重忽视了语文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就是听说读写,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同时,将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切实地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重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知道,丰富的阅读材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写作灵感,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发散出来,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此外,初中语文实施读写一体化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并且能实现语文学科陶冶的功能。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一体化势在必行[1]。

三、提高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措施

1.优化阅读教学课堂

首先,教师要注重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讲解,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将课文作为范文向学生们讲解关于文章的布局以及思想感情的表达,让学生在教材中就可以了解写作方式,积累写作素材,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向写作能力的转化。此外,教师还要正确的引导学生阅读,在阅读前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而回答出问题,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文章分几个阶段对“春”进行描写?最后又是用了哪些手法来颂春的?这种有针对性的阅读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注重研究课文,将阅读的经验转化成写作,这样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

2.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来加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的写作知识应用到写作中,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再次,就朱自清的《春》来说,在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朱自清笔下的春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感情,写一篇自己眼中的春,这种仿写训练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课文的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优化教学课堂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实现“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将读写一体化贯彻落实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写后读,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找一些与作文相关联的命题让学生读,然后从中总结,之后再进行写作。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写出读后感,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还能提高教学效率[3]。

4.提高学生创新写作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阅读开始,做到融会贯通,将阅读经验充分发挥到写作中,其次,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多阅读课外的文章,可以是经典著作,也可以是杂志等,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教师应该将读写一体化教学方式落实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使语文教学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立新.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7):48-48.

[2]梁云堂,王立丰.浅论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的教学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2):10-12.

9.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九

新目标英语(GO FOR IT)在苍南大地上的教学,已是第三个年头了。有幸成为首轮尝试者,转眼间,本学期已是执教九年级英语了。根据这两年来的新目标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我深深感觉到七年级英语开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对学生初中三年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想就此方面谈几点自己的反思与回顾:

一、兴趣维持

记得听过一位老师的讲座,里面有一个理念我印象深刻:七年级新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非常之大。事实确实如此,我们可以从课堂中新生们跟读单词的洪亮声音中得以体会。那么我们老师所面临的,就不再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问题,而是如何想方设法的维持学生们这种高昂的兴趣了。

赞美与鼓励,是维持学生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学习英语的一个不错的方法。给学生持续的成功体验,以激发他们继续大声的朗读下一个新单词,积极的参与下一次新的对话与句型操练。

二、大声朗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让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养成大声朗读,敢于开口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教学中,我最害怕不开口的学生。我认为只要他(她)开口读、说英语了,那么他(她)这一生学习英语都将不再存在任何的障碍了。所以在开学最初的几个星期阶段,很有必要经常提醒全班学生,一定要开口出声且大声的朗读英语。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羞于开口的学生,则要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致力于先张口,再出声,最后大声朗读。

由此,早自修就显得很重要。一天之计在于晨,这句名言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我强烈建议英语老师在七年级开学阶段,早自修下班勤快些,等到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到了九年级,早自修的教室里依然能传来书声琅琅,那将是很不错的一种感觉。

三、书写规范

英文书写的端正与规范,也是开学阶段必须要抓好的。从新生入学第一次在英语四线格上落笔写英文字母或单词,就有必要郑重宣布:任何一位学生都必须书写端正,否则将会受到惩罚。吓唬之余,在最初阶段还不妨特意抓几位敢“顶风作案”的学生(如果有的话),以惩一儆百;同时对书写端正的任何一个学生都给予鼓励。也许我们会惊奇的发现,那些中文汉字写的歪歪扭扭的学生,英文却完全可以写的非常端正,俨然一个优秀生的卷面一般。在后期进行英文写作评分时,依然贯彻字迹端正者得高分,否则从重扣分的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狠抓整治,相信班级内会形成一个端正书写的良好氛围了。

四、单词教学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初中三年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是和学生的单词量完全成正比的。新目标英语这套教材的单词量大是众所周知的。为了让学生从识记单词拼写这个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我想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向全班学生讲述正确的识记单词拼写的方法,同时帮助其摒弃他们在小学阶段可能业已形成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坚决要求学生依据单词发音来识记单词的拼写。所以在单词教学方面,我一般遵循三步走的顺序。1.利用早自修跟读,让学生先学会读单词,做到看到单词,读音能够脱口而出。2.在每天的早自修跟读的时候,可以自己报中文解释,学生读出英文单词;在课堂句型操练中,进一步巩固单词的读音和中文意思的联合掌握和运用。3.最后才要求学生开始识记单词的拼写。事实上,此时由于学生对很多单词的过目率非常的高,他们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单元里为数不少的新单词的拼写了。

此外,在新目标英语教材的starters和前几个单元部分,我想最好能坚持每天渗透“直拼法”拼写规则,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利用单词读音来识记单词拼写的习惯。(虽然做到这一点非常难,一个班级大概只有30%的学生能快速理解并掌握这个方法,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坚持沿袭死记硬背的方法。这甚至和学生小学阶段的汉语拼音基础有很大的联系)

在开学阶段,对单词识记的听写检查方面,我们最好是能因生而异,区别对待。我们既要让所有学生认识到单词拼写识记的重要性以及单词拼写不过关的严重后果,同时我们也要避免一小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单词听写不过关,而产生对英语的畏学、厌学心理。

五、音标出现

不同的英语老师对音标的出现时机看法不同。我想只要适合班级学生特点和自己教学风格的,都是可行的。尽管如此,我个人认为在七年级下学期或八年级上学期再逐步渗透音标教学,可能更为合理。因为经过七年级上学期的英语学习之后,每个学生各自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与方式,随后我们增加音标的教学,以促进他们进一步自学英语的效果,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了。

并且一个班级中,肯定有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他们对字母掌握都是似懂非懂,如果我们在七年级开学阶段马上引入音标,我想无疑大大的加重了这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负担,这同样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畏难心理,甚至放弃英语学习。

此外,音标教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音标自学单词,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渗透教学,在一段时期内逐渐地让学生认识大部分的音标,逐步的掌握利用音标拼读大部分单词;而不要急着在两、三节课里专门进行音标教学。相信学生在之后的英语学习中,会越来越熟练的运用音标自学单词的。

六、课堂模式

英语课堂上的同桌对话模式,我想应该一直被提倡。因此,在七年级开学阶段的座位编排上,尽量取得班主任的支持,以两人一桌为好。否则,那些独自一人一桌的学生可能会在英语课堂中被边缘化,从而失去了在英语课上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和兴趣,最终导致自我放弃。

在教学过程编排上,也尽量多的编排对话操练,以争取让学生有尽量多的机会展示,尤其是每个单元的SectionA(包括SectionB的前半部分)句型,更是有必要以两人或四人一组等模式充分操练。而此时,教材后面的听力材料则完全可以作为早自修朗读内容,其中个别超纲单词,不妨也加以解释,以作为扩展学生单词量的一个辅助手段。

七、课件制作

如今利用网络资源共享,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教案设计、课件素材、课本录音、教材图片甚至完整的flash或video等教学资料。即使如此,我认为依然不应该全部照搬挪用,而应该利用所获得的教学资源进行二次整理与加工,使之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班级学生学习特点。

同时,针对自己的课堂模式及教学程序,我们还可以专门为自己制作一个课件模板,这将为我们日常烦琐的课件制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八、后进生控制与转化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是令我们英语老师最头痛的。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即使在小学毕业生中,就已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两极分化了。为此,在七年级开学阶段,根据初步的观察、调查与测试,尽快掌握班级中英语学习后进生的情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心,持续地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积极帮助他们重树学好英语的信心,在课堂设计上更多的向后进生倾斜,并努力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总之,采取一切措施控制并缩小班级内英语学习后进生的数量,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10.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

二、给学生出示明确、完整的答案。有些问题即便有学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老师还是应该把完整的答案投放给所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把标尺。

11.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情感策略

一、情感态度的定义及其概述

新课标对于情感态度的定义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态度,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智力升华,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灵活且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同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最优化,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帮助学生克服的那些不利于学习的消极情感因素,更要帮助学生培养并形成有利于学习的积极情感态度。

二、英语教学中情感策略的理论基础

1.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

“情感过滤假说”是由Dulay和Burt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旨在解释情感因素怎样影响外语学习的过程。他们将情感过滤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因素来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他学习中所得到的综合信息输人的一种情感障碍。”这里的情感障碍是指学习者由于某些心理因素引起的对二语或外语学习的阻力。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有了大量合适的输人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

2.人本主义的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传统初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缺失的表现

1.“重知轻情”,情感教育处于从属地位

传统课程目标比较单一,主要注重强调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

重知识记忆。因而大多数教师比较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而情感的渗入非常少。

2.情感教育为德育所替代,情感教育变得“形式化”

情感教育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被称为德育,就是只学生在思想品德或者思想政治课中所受到的教育。因此,很多学校开设了品德或政治课就认为自己学校在情感教育方面做得很好了,这就使得情感教育变得形式化了。这样做是因为学校和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德育有很大的不同,情感教育可以渗透到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里,让学生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教育。

3.情感教育简单化

在传统教育中,很多老师认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是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殊不知,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而大部分的教师都做到了学生的“良师”而做不到学生的“益友”。要做益友,就需要老师真正的了解学生们的想法,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照顾他们的情绪、理解他们的冲动、站在朋友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四、对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建议

(1)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教师要和学生们一起徜徉在英语知识的海洋中,让学习英语成为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苦学累学。教师要做到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情绪状况。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不要怕犯错,在英语课堂中,能够尽量用英语发言。

(2)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恰当的方法妥善处理,让学生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这样才能不让学生产生挫败感,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下进行英语学习。

(3)课外活动要有助于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语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和塑造性格。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多组织一些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诗朗诵、英语歌曲比赛等等。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外语教学专家H.S Chuman 认为,“情感与性格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发动机。”英语是一门外语,英语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无处不在,可以专门进行显性的教学,更多则是隐性的教学。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鑫.对培养英语学习中情感态度的几点体会[J].陕西教育(高教).2008

[2]龚由志.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与外语教学活动探讨[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莫建军.把情感注入英语课堂教学中[J].学生之友(初中版)上.2010

12.初中阶段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篇十二

那么, 如何引领学生学习鲁迅的作品呢?

一、引领学生读懂文本: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文本所在的特定写作背景。只有联系作者的心境或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 带领学生了解产生文字的社会背景, 我们的教学才能深入浅出, 实现文本、师生、学生与作者精神的沟通, 这便是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知其人, 二是论其世。“知其人”就是了解作者的生活遭遇和思想经历, 借此把握文章的思想倾向;“论其世”就是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 从而把握作品流露的思想感情和时代意义。对于一切作品的分析都离不开历史环境。不管什么样的作品, 要分析出深刻性, 光以今天眼光去观察是不行的, 必须放到作品的历史背景中, 还原到它的那种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 鲁迅的作品更重视时代背景, 因为鲁迅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时代, 国家内忧外患, 民族危机存亡, 鲁迅为了拯救国民,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终其一生献给了新文学。学生之所以不爱学鲁迅的作品, 往往就是对那个时代感到陌生, 他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 对民族曾经的苦难知之甚少。因此, 我在教鲁迅作品时, 引领学生先查找作品的时代背景。如教《故乡》时, 学生了解本文写于辛亥革命之后, 辛亥革命赶跑了一个皇帝, 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 境况日益恶化, 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 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 十分悲愤, 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经历为题材, 写了这篇小说。小说中的闰土就是其中一个受害者。教《雪》时 , 有的学生找到了《野草》, 它写于1924年9月到1926年月, 当时鲁迅正处于人生探索彷徨苦闷的时期, 作品表现了他在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精神、追求精神和牺牲精神。《雪》中滋润美艳至极的江南的雪, 色彩斑斓, 生意盎然的江南雪景, 闪闪生光的雪罗汉, 寄予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而在凛冽的天宇下蓬勃奋飞、灿灿生光、旋转而且升腾的朔方的雪, 也反映了作者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奋力搏斗的精神和品格。了解了作品的时代背景, 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就成功了一半, 这更有利于教师教学, 有利于学生与大师进行心灵交流。

二、引领学生读透文本:抓住关键词语

作品的分析是从语言文字开始的, 甚至可以说是从词语开始的。对语言意思的深入分析, 先要了解同样的语词存在两种不同语义范畴, 一方面是科学语言、工具语言, 讲究的是语义的准确和规范, 另一方面是文学语言、文本中的语言, 语义往往超越词典规范, 带着非常强烈的、个人的、临时的感情色彩。文学语言、文本语言的语义离不开特殊的语境, 表现的是作者或者人物瞬时的感情, 不像字典语义那样是共同的、长期适用的, 而是在变化万千的语境中被个性化的。正是这种个性化语言的运用, 它承载了个人精神, 但这个“人”又不是一般的、抽象的人, 而是个别的、特殊的人, 是在具体语境中的人。分析鲁迅作品就要指导学生重视语言, 体会个性化语言。

如《风筝》中的“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惊异和悲哀是关键词, 为什么惊异?为什么悲哀?我先提出这两个问题, 指导学生抓住这两个词深究。结果学生很快就能举手回答, 有的学生说因为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早春二月, 而北京却是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 杨柳发青, 山桃吐蕾, 而北京, 灰黑色的秃树枝杈于晴朗的天空中, 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 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那一幕, 而且那一幕永远无法补过。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开头“乐园”这两个字, 在字典里就是指快乐的地方。按原来语义, 乐园令人想到美好的地方, 至少是风景极其精彩的地方。如果是一个荒弃的园子, 只有一些野草, 把它当做乐园就会给人以用词不当的感觉。鲁迅在开头第一段强调说百草园不过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里却是我的乐园。这里对乐园的特殊理解和运用透露了一个孩子的童心, 离开了孩子天真的心灵是不能得以解释的。这里的乐园具有双重含义, 一重和字典里的含义有关, 肯定是美好的场所, 但是, 同时还有另外一重含义, 那就是让读者进入童年回忆的境界, 和作者分享美好的童趣。

三、引领学生读深文本:找词语的矛盾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许多学生在此处会提出疑问, “似乎”和“确凿”两词的意思是相矛盾的, 为什么能够放在一起呢?难道连鲁迅这样的文学大师也会犯语法错误吗? 既然有矛盾性, 就有可分析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里包含双重意思: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 已隔了七、八年, 印象已经淡薄, 所以用“似乎”, 说明回忆起来不一定十分准确。但百草园在那时鲁迅心目中, 它的确带来无限趣味, 那里有生机勃勃的景物, 如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有长妈妈给“我”讲神奇的美女蛇的故事; 有雪地里捕鸟的游戏。这一切都是那么真切和历历在目, 所以用“确凿”是不矛盾的。又如《孔乙己》也有这样的句子, 小说的结局对孔乙己做了这样的交代:“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为什么“大约”和“的确”能够放在一起? 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这个问题。关于孔乙己的死, 小说做了暗示, 从中秋前两三天那次被丁举人“打了大半夜, 再打折了腿”之后, 人们以为经过了残暴的拷打, 孔乙已是活不了了, 他穷困潦倒、无亲无故, 这样的推测是合乎逻辑的。“大约”也表示了“我”对孔乙己死的推测和大家一样。“的确”表示推测结果, 孔乙己是个贪杯之人, 如果没有死, 一定会来酒店的。从孔乙己的社会地位和他与酒店的关系来看, “我”判断孔乙己“的确”死了是有根据的, 但又始终未得到确定的消息, 所以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样的句子, 意味深长, 由此切入, 较容易引导学生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以及造成这个悲剧的社会根源, 从而对吃人的封建社会制度产生愤恨的感情, 进而揭示小说的主题。

此外, 鲁迅作品中反语手法的运用也是一大特点。在鲁迅作品的语言中, 有很多反语手法, 从而达到幽默、讽刺的效果。如《藤野先生》中的“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原意是“漂亮”的意思。鲁迅来到樱花烂漫的东京, 本来是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的, 但看到清国留学生以盘辫为荣, 整天浑浑噩噩, 精心装扮自己, 把头发梳得很光亮, 还在上面抹油, 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写出了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 这里是正话反说, 意思是写清国留学生的丑陋, 从而表现鲁迅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对这些不学无术的留学生的痛恨。这样的语言在鲁迅作品中还有很多, 都是极富个性特点的。

鲁迅作品应该怎么教?相信不同教师有不同教法, 这是一个研究不完的话题, 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 能让更多学生喜欢鲁迅的作品, 让他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摘要:初中阶段的鲁迅作品历来是教学难点, 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他的作品在中国新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引领学生读懂、读透、读深鲁迅作品?作者介绍了心得体会。

关键词:初中阶段,鲁迅作品,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 2000.

[3]教师教学用书.七至九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13.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三

段性教学反思

池西一小

宿春杰

我们四、五年级承担的研究课题是《提高“潜能生”学习成绩的策略研究》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工作以取得初步研究效果。为更好的总结经验,把这项研究工作做得更好,现将开题以来教育教学做一阶段反思。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实施经过

新课程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学生为本,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个体差异,既要认清学生实际发展的潜能,又要正视学生现实存在的某些缺陷和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失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乐观公正的态度善待每一个学生,鼓舞每一个学生,并能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品质,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开学以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始终贯穿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特别关注我们的研究对象,从学习生活上都对他们特别关注,使他们时刻感受到温暖。如我们第一单元学习的是“大数的认识”我们对学困生降低学习要求,让他们从基本的“数位顺序表”入手,通过扎实地掌握数位顺序表,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他们不仅读数、写数能力提高了,就是解决稍复杂的问题也敢于去尝试了。在第一次月考中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习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特别注重对他们实践操作教学锻炼,通过让他们亲身实践和动手操作,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如画线段、直线、射线,量角、画角„„通过让他们参与实践活动,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经过潜心研究学困生转化策略,我们还发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因素对儿童学习的影响作用,我们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教育不当而产生的学习困难学生,我们非常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提高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现实理解,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理论。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最大程度地提高及格率,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1、从每个学困生问卷调查表明,造成学习困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智力因素(基础知识薄弱)占60%;(2)学习技能占20%(3)环境影响占20% 从这点来看,主要在课堂上要提高学困生的听课效率。

2、从学困生转化调查表看:

我们做到了对每一个学困生作总体情况分析(分析学习成绩水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兴趣、背景、纪律等),然后再对相应学困生采取具体辅导措施。真正对学困生有了进一步了解。

3、为每个学困生制定目标表:

在我们的帮助下,每个学困生制定自己合理的成绩目标。并在目标驱动下,能勇于接受挑战,争取更好的成绩。

4、积极召开“关爱学困生”主题班队会:

每个数学课题研究教师都召开了以 “关爱学困生”为主题的班队会。班队会使学困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体学生达成共识:不能鄙视学困生、要鼓励和帮助学困生、努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5、展开对学困生阶段成绩跟踪:

每名学困生都有一张阶段跟踪表,我们对学生的每次成绩(单元)测试都进行跟踪并进行分析(进步或落后的原因、养成习惯的培养)。分析后,对学生能够查找到学习薄弱的环节,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转化学困生。

6、创新了工作方法,提高了教师帮困能力。

为加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力度,除了以上所采取的方法外,我们创新工作方法,还向数学教师提出了学困生转化“六个一”的要求:每周教师找学困生谈一次心;数学教师给学困生提供一次表现机会;每周发现并表扬学困生的一个优点;几乎每天都与学困生家长联系一次(现在微信群的现代化通讯大大方便了我们与家长、学生的教学沟通),通报学困生进步情况;每月教会学困生一个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利用“数算盒子”坚持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率。

7、提高了自身的课题研究水平

通过积极努力,我和课题组的五位教师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本领,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近几个月时间里,几位教师承担了部分公开课任务,均获得了好评。

三、问题思考

1、学困生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通过努力,我们可以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但我们无法左右社会对学困生的影响。从目前看来,家庭、社会对学困生的负面影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有的家长对孩子听之任之,完全放手扔给学习不管,有的家长把孩子放到学校只是让我为其看护,学习完全不在意;对于这些我们也是非常无奈的。如何让家庭、社会发挥其应有的正面教育作用,这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14.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阶段总结 篇十四

-----------马学海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形成积极主动的、轻松活跃的、气氛和谐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增进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树立科学价值观。因此,进行探究式教学既要把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又要把科学探究作为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抓住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能力培养要求,把探究式教学落到实处。

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要求,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科学探究分为七个要素,并对每一个要素提出了探究能力的要求。这七个探究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中,其难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科学探究的学习应该像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那样,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特别是在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应该从简单的探究活动入手,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安排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各个击破,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对于第一章声现象,由于学生才开始接触到物理,其探究活动应该从最简单的环节开始,如第一节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其探究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观察、思考、总结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让学生经历简单的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这个环节,在第四节探究噪声的污染和防治的途径进,其探究的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调查搜集和处理有关信息,创新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主要让学生经历搜集证据和评估这两个环节。

二.注重拓展教学空间,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课程中很多探究由于器材和课时的限制,很难保证其深度、广度,必须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其它教学资源,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将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课内探究为学生提供范例,课外探究使学生有一个模仿的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用来探究一切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对于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和能力都将取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途经,广泛获取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物理学生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紧密和广泛的联系,教师不可能将这些信息有限的时间内塞给学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是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进行阅读;二是在选取教学内容时,结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选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现代科技新成就、新成果,尽可能采用图片、摄影、多媒体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三是鼓励学生自己以多种途经获取广泛的信息,例如可以将课外阅读、资料查询、观察记录、调查访问等作为课后作业的一个重要部分,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和处理信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和评价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成果。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本校和本地的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优势,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去领会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去发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善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器材,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既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消除科学的神秘感;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场地和条件。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积极开展小发明和小创造活动,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积极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激发灵感,大胆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几年来,我市小发明、小创造科技成果达几千件。三.积极开展教学评价改革,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全面实施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对于教学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研究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同时,加大了教学评价改革的力度,力争用评价改革来促进和推动探究式教学的全面实施。

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我们在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的表现和能力进行评价时,首先树立了以下评价观念:一是注重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二是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的评价,不赞成以书面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式;三是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对结果的评价。2.确定科学的评价原则和内容

我们在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时遵循了下列原则:一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二是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三是重视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四是重视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其中最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一一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由于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探究的全过程,所以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等都是评价的主要内容。

3.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评价内容的需要,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内容是多元和综合的,那么对应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也应注重多样化,尤其强调过程性评价。实践证明只有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纸笔测试、观察法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全面、有效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综合应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建立学生记录卡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将课程与教学同评价整合起来,贯彻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探究性活动的资料来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

(2)表现性评价。所谓表现性评价,它不是以评价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为目的,而是以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包括现场调查、撰写研究论文、现场探究设计等等,其形式、内容和时间可以灵活多样,用表现性评价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习惯等。

(3)学生自我评价法。由于对探究能力的评价强调的是发展与引发学生的反思,所以,学生个体应该是评价的中心对象,是主要的评价者。而集体评价、教师、家长、社会等其它的评价主要是为了评价“自我评价”正确与否。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通过经常性自评,就能不断校准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快、更好的实现目标。学生自评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另外学生接受各方面的评价,特别是更容易接受同学或协作者的评价,引起其反思,起到促进作用,起到学生能够更公正地看待自己的作用。

总之,就本质上说,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形成性而非终结性评价,所以评价的内容重点应放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在学生生活中和走向社会后也能有所启示和适用的共同方面。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的理解,对探究本质的把握等等,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应将各种评价综合、整理,形成一个相对的总结评价。

四、实验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意识增强,如有的同学能探究设计家庭合适的提水设备;有的同学能自行设计、改进自家的炉灶,以提高热效率节约燃料等。特别是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课外实践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15.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五

文[1]给出了下面的问题:已知数列{an} 满足an=3n-2n(n∈N*),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

从文中可以看出:不仅学生认为数学归纳法不行,而且教师也认为数学归纳法不行,理由是当n=k+1时,利用归纳假设可得,下面就无法继续了.此外,教师还通过教学追问、利用反思生成得出数学归纳法失灵的原因在于不等号右边是与正整数n无关的常数,这直接导致证明n=k+1成立时无法借力于上一步的结论.

这个问题用数 学归纳法 证明真的 不行吗?

这类教学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又该怎样解决呢?

2分析问题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的灵活性较差,求异思维不足,同时在解题教学和解题反思中,对思维的整性体认识不足;其次,在探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没有真正掌握推导过程的本质及其所 蕴含的数学 思想方法;最后,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教师只教会了数学归纳法的形式,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变通,创造条件利用归纳假设.

3解决问题

我认为在探究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要让学生经历下面的3个阶段,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3.1化归与转化阶段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根据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把求和问题转化为下面的简单问题.

对于等差数列,启发学生 转化为Sn= na1+(1+2+3+…+n-1)d,此时问题转化为求Tn=1+2+3+…+n-1.它就是人们常见的高斯求和问题.对于等比数列,启发学生转化为Sn=a1(1+q+q2+ … +qn-1), 此时问题转化 为求Tn=1+q+q2+ … + qn-1.

这样转化,培养了学生的化归意识,突出了求和的本质.

3.2探索与尝试阶段

对于求Tn=1+2+3+…+n-1,可以采用逐项相加的方法(高斯的小伙伴使用的方法),当然它只适用于项数较少的情况,不具有一般性.在启发和讨论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逐步想到配对求和,此时2Tn=n(n-1),其实质是化和为积.当然也可以先从特殊的高斯求和入手,再推广到一般的等差数列.它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和风格设计,可能适用的对象不同,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对于求Tn=1+q+q2+…+qn-1,在引导学生观察表达式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消项,化多项为少项,此时学生可能想到等式两边同乘以q,错位相减.如果学生实在想不到,在经过探索与尝试后,直接告知也未尝不可.它也比不经过思考,直接告知结果或者直接看书得到结果要好得多.当然,如果学生是直接看书得到求和的方法,此时,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要在等式同乘以q,其作用是什么?让学生经过 思考、提炼总结,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使学生从自发转为自觉.

从整体考虑,还有下面的求法:

一方面

另一方面

联立解得

我们不妨称之为整体递推法.

评注1)用整体递推法还可以解决等差数列{an}和等比数列{bn}的乘积构成的复合数列{anbn}的求和问题.

记,因为

an+1bn+1=(an+d)bnq=qanbn+dqbn, 所以

又 Sn+1=Sn+an+1bn+1,联立解得

这充分说明它是通性通法.

2)对于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还可以介绍下面裂项求和的方法.因为

当q≠1时,

它和错位相减法的本质相同,都是从局部入手,根据结构特征进行消项.不同的是裂项求和的方法更隐晦,学生不易想到.这两种方法,不适合在新授课时讲解,可以在数列求和的复习课中,作为思考题交给学生.通过它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这也是教师理解教学能力的体现.

3.3总结提炼形成能力阶段

数列的求和,本质是消项,化多为少,数列的裂项求和尤其明显.等差数列求和过程中使用的颠倒相加法是根据表达式的结构特征,化和为积.此外,从形的角度看,公式可以看成是利用中心对称,将三角形对称补形为平行四边形;公式可以看成 是利用中心对称,将梯形对称补形为平行四边形 (苏教版教材中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安排正有此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两种推导方法,分别是从整体和局部入手.其中的错位相减法,是根据等式的结构特征,从局部入手; 整体递推法则是从整体入手,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借助分解 与组合、算两次的 思想方法.经过总结提炼,将数与形,分解与组合,整体与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 的数学素 养.我们知道,启发思维重于诱导结果,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而现在的教学,往往是告知结果,反复训练.通过强化训练,学生可以做一些常规题, 在各种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和数学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如果在推导求和公式时能够让学生经历这样的3个阶段,体验数学的 认知过程,掌握问题 的本质,就不会出现文[1]中的尴尬情况.

在学生真正理解整体递推法、放缩法和数学归纳法的前提下,可以给出原问题的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不等式显然成立.

(2)假设n=k时不等式成立,即

则当n=k+1时,因为

3n+1-2n+1>3(3n-2n),an+1>3an>0, 所以

即当n=k+1时,不等式成立.

综上,对一切正整数n,原不等式成立.

4教学思考

为了避免和减少以上教学现象的发生,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要在三个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他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否 “深入浅出”的关键.其中能否“深入”取决于教师的数学水平;能否“浅出”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学生的理解.在三个理解中,理解数学尤其重要,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 基础和关键.下面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予以说明:

4.1厘清“是什么”

在求和之前,首先弄清楚它是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根据定义和通项公式分别有:

它是求和的前提.

4.2追问“为什么”

在问题转化为Tn=1+2+3+…+n-1和Tn=1+q+q2+…+qn-1后,追问转化体现了什么思想方法,作用是什么;在学生想到将等式Tn=1+q+q2+…+qn-1两边同乘以q时,追问其作用是什么,怎样想到的;在得到Tn+1=Tn+qn,Tn+1=1+qTn,Tn(1-q) =1-qn后,追问这个过程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方法.

4.3挖掘思想方法

16.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六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引言: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不仅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方面有一定的规范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阶段,初中思想政治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需要以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根本,积极找寻思想政治教学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一直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导致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新理念格格不入,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展开。具体表现在:有些教师在讲解思想政治理论及理念时头头是道,但是如果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又会参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影响了教学质量;还有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以及理论理解不深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会有全新的突破。比如说,一些教师为了积极贯彻新课改的理念,进一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创新意识,但是,教师却将启发理解为问答,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向学生提问,学生的回答往往都是“是”与“不是”、“对”或者“不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毫无收获,还无形当中增加了学正的自满心理,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由此可见,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会严重影响新课改的发展方向。

2.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设备依然没有太大转变,教师仍然选用教科书、黑板与粉笔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更加直接与生动的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甚至让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课堂中所需要掌握的内容,再加上教师没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演示教学内容,最终影响了课堂中的教学质量。因此,单一的教学手段,会在一定程度中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教学方法守旧

自从新课程的标准实施以来,绝大多数的初中政治教师都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完善与改革。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教学方法依然占主要位置。教师在传授课本内容时采用以往的固定模式,让学生按照规定条框进行大量背诵,这种守旧、呆板的教学模式让思想政治课程严重的脱离社会的实际发展。有很多教师虽然把自主与合作的教学方法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中,但是经过实践验证,这种教学方式在公开教学中比较适用。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1.正确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转变教育观念,并在理论中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获取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得到最终的转变。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过程中,首先,要培养自己“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中要以人为中心,并关注人的个性以及相关差异;其次,教师要有整体评价的观念,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等方面,既要注重结果又要注重过程,使二者在评价中真正达到和谐统一;再次,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有创造性的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

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各种科技成果在实际生活中也频频出现,对于学校来讲,在培养社会人才的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真正在课堂中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说,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政治与教育题材的短片,让书本中的抽象理论更加具体化与形象化,这种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3.改革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政治课以往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枯燥乏味,大多数的教师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近几年,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改革,使这种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转变,同时,国家也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说在《课改纲要》中就明确要求教师需要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往思想政治课中单一的教学方法,极大的削减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全面解决这一问题,下面介绍两种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组讨论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这些内容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进行分析就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因此,教师在运用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学习信息的能力,还可以使师生之间形成合作的氛围,进而分析并解决问题。

(2)活动教学法。教育体制改革后,对于新课程的标准更加注重实践性的发展。而实践性往往就是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活动进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带动学生的思想观念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思想政治课中,教师也要注重活动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

结语: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思想政治课程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初中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革并完善课堂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活力,从而使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杰锋.“问题—情景为线索”政治課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0(05)

[2]刘彬.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13)

17.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七

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专家的经验并根据本人的实践,我认为做好“识字与写字”教学必须抓好课前预习、课堂讲练、课后作业三个环节,这样对于增强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效,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课前预习到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先仔细默读课文,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记出来,然后查字典注音释义。对所查的字,要求找出若干个音同字,形近字予以仔细辨析,对那些较难写的字词,必须工整地抄写几遍。课前预习能够充分发扬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同一课的字词,学生的基础不同,面临的难易度也不同,由每个学生自己找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加以解决,这样避免了教师主观圈点生字词所可能带来的盲目性,因而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为防止预习环节流于形式,坚持做到持之以恒,课课预习,次次必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力促养成习惯,取得成效。

二、课堂讲练到位:课堂是字词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宝贵的机会,用足用好,求实求真。识字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形式主义做法,要使学生印象深刻,学有所获,教师首先一定要认真备好课,对课文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生字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努力从音形义几个方面做好分析指导。课堂上还应留下足够的时间,讲练结合,鼓励和启发学生勤动脑、动口、动手。另外,使学生掌握一点文字的常识,以知其“所以然”,也很有必要。如就识字的方法而言,可对字进行结构分析、音同音近比较、形似区分等。为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正确率,我从以下让学生进行辨析:(1)读准字音,以音辩形。如“蜕化”的“蜕”读“tuì”,“脱俗”的“脱”读“tuó”,读准字音,就可区别它们。(2)记准字形,把握细微。如,戊,戌,戍,己,巳,已等。(3)弄清字义,以义辩形。“燥”,缺少水份:干燥,燥热。“躁”,性急,不冷静:烦躁,急躁,戒骄戒躁。“瞻”与“赡”:“瞻”字从目,与看有关系,“赡”从贝,与钱财有关系,了解这两个字的区别,就不会将“瞻仰”写成“赡养”。(4)还有些字可根据语法特点,判定用字。如在一些成语中,“貌合神离”中的“合”“离”相对,不能写“和”;“大智若愚”中的“智”“愚”相对,不能写成“志”。(5)另一些字词,词性不同,读音也有别。比如“数”,作名词读shù(数目),作动词读shǔ(数一数),作副词读shuò(数见不鲜)。

18.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八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已过半。经过这次期中阶段检测,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字词教学比较扎实。虽然字词这块知识点很多,看拼音写词语,近反义词,多音字,形近字比较等,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主要是知识点的难度不大,学生比较容易记住,能较好的巩固与掌握。在分析中,我们也发现好些不足的地方,其中问题最大的地方就是阅读与作文教学,两者比较阅读教学问题大于作文教学。阅读知识点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学起来不像字词那么轻松省力了。从试卷来看,卷子上检测的知识已趋向于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对“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均衡发展。这次考试中阅读与写作上的失分尤为凸出。造成学生的阅读知识学起来困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是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与阅读知识所要求的理解能力不统一。

三年级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还是很浅显的,首先:细腻不够。主要体现在近义词的比较运用上。比如,前几个单元检测卷中,给予学生一组意思很接近的近义词语“讨厌、麻烦”,“经历、经过”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进行选词填空,学生就弄不清楚这些近义词语之间的细微区别,做起来找不到感觉,错误率非常高。又如,在学习了“五颜六色”这个词语,让学生学习用“五光十色”造句,好多学生都用“五光十色”这个词语介绍公园里的花朵上了。这说明他们对“五光十色”个词语理解得没有到位,仅仅停留在颜色多的感悟上,所以,与“五颜六色”这个词语混淆了,其实我们知道“五光十色”不仅仅是颜色多,还有光泽。这些细微的差别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关注,要让学生联系语境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特别是对一些近意词语的细微差别仔细辨别与比较,引领学生思维思考得尽可能仔细一些,细腻一些。

第二:条理性不够。一是表现在阅读题中写句训练,这是一种理解与表达的综合训练,有时是要求拓展写一两句话,有时是想象写一两话,我们发现学生写出来的句子质量不高,有的漏字漏词,读不通顺;,有的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无从下手;还有的思考方向是正确的,但句子表达不清楚。所以,看到这样的题目,有些学生已经有心理压力,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操作时有时态度也不端正,不愿意仔细思考,胡乱写几句了事。这个问题,我们将结合课文进行多样种小练笔训练。像对课文中的铁罐说几句话,夸夸文中的陶罐等等,续写《风筝》等,让学生学会按照要求写话,写具体完整、生动。二是:排列错乱的句子。三年级的排列句子训练已经上升到一个高度,每句话的开头不再有明显的标志,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每一句话,然后从内容上进行逻辑推理,寻找出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每次考到这种题型时,学生失分率都较高,而且一错最少也有两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很弱,平时我也经常有针对性地找这方面的练习让学生强化训练,但还是感觉问题很大。错的这部分学生,在订正的时候,虽然老师分析过了,但还需要老师的帮忙才能正确理解,一个人做不出来的。所以,怎么样帮助学生跨过这个门槛,我们也想听听老师们有什么好建议。让学生能在这方面学得好一点。

第三: 审题不够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不会读题目,不知道题目的要求是什么,有的学生读题不够认真,题目没有读完,只看见几个词语就动笔做了。特别是有些题目是很有埋伏的,学生的答题情况几更糟了。记得一次检测中,有这样一个阅读练习:要求学生画出具体写庭院特点的句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个题目很简单,就画了这一篇文章的总起句。包括我自己在批阅卷子的时候,一开始也疏忽了,也觉得应该画文章的总起句,其实,这样做是错的,因为题目是要求找出具体描写庭院特点的句子,里面有“具体”这个词语,所以不应该画总起句,而应该到深入到文章里面去发现,画出具体描写庭院特点的句子,这样的句子有好几句,不是只有一句话。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引领学生学会阅读题目,学习对题目进行咬文嚼字的阅读,让学生学习带着谨慎和研究的心情读题目,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

以上这些薄弱方面都是我今后的教学中要克服的,克服了这些弱项,弱项就能成为教学的增长点,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增长空间。所以,我准备在课堂上,利用课文、以及作业本上的一些阅读短文作引子,训练学生的对字词的理解与感悟,也训练学生对段落逻辑关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一些专项训练题目,让学生的思维能细腻一些,条理一些,全面一些,深入一些。

关于作文这一块,对于我们老师、家长、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除了努力写好每一次单元作文,多一些灵活有趣的小练笔,让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有进步外,在家长会上,我也重点与他们交流了这方面的问题。我对他们说,现在的孩子通过课外书、电视、电脑等方面积累的知识确实比较多,所以我发现让他们写一些编童话故事、写一些想像类的,大部分学生没有问题,有些孩子变得是头头是道。但如果让他们写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事情,由于缺乏实际的经验,体会,就很难写好了。比如写一个游戏大部分学生除了:老鹰捉小鸡,捉迷藏,就觉得没什么好写了。也难怪他们,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平时玩的游戏是少之又少。我对家长说,如果平时注重让孩子在家里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那既会培养他们从小独立自主的习惯,还有助于学习,有助于写作文呢。关键还是家校结合,尽量让孩子多一些切身体会,让家长有空多跟孩子聊聊天,多带他们参加一些户外活动等等。作为我们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尽量多开展一些活动。对困难学生更多一点关注,多鼓励,多帮助,多指导,让他们学会写作文。

对于学困生,有的理解上有困难,有的学习习惯不好,也有的态度不端正,不爱学习。这些学生都是我们今后重点关注的对象。我们想:效率在课堂,课堂的一分钟强于课后的五分钟。在课堂上,要多关注他们,让他们多发言,认真听讲,提高他们的听讲效率,对他们的作业多辅导,多一点形式,提高他们的作业效益。对于这部分学生,还要从心理上,给予更多良好的暗示,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对学习有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班级想搞一些 针对他们的竞赛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有机会在班级里获得一些荣誉,使他们能努力学习。

对于中等学生,他们往前跨一步就是优秀学生了,他们的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而且这部分学生中,有一大部分还是很聪明的,可以学得好,可能是贪玩,也可能主观不努力。所以,对这部分学生我还要多展开研究,分析他们的学习增长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争取把他们开发成为优秀学生。

对于优秀学生,我们也要时刻关注,让他们保持良好的状态,借助这些学生身上良好的学习风气来塑造班级良好的学风,在班级里营造一个良好学习氛围,使班级的学习风气能更好一些。

19.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九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阅读,体验式,方法,多媒体

不容否认,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技能和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阅读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部分, 学生不愿意学, 教师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 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新课标的背景下, 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语文阅读教学观念, 不断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热情,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 经过多年的教学, 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 对于新时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合理构建有着深刻的感悟, 在此表述, 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体验式阅读方式的合理开展

新时期, 初中阶段语文阅读学科教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我们更加注重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合理开展。首先, 应该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中, 阅读主要是一种强制性教学,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再加上我国的教育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师对学习成绩的要求远高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所以导致其在教育过程中忽略学生体验的重要性, 呆板无趣的课堂氛围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为了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该营造一种更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样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进来, 表达心里的真实想法, 教师就可以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在感悟过程中形成自己思考方法, 提高语文素养。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在初中语文课本中, 课文类型多种多样, 为广大的初中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教师要根据每一篇文章的特点, 要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其相对应的方法中充分表现出课文的背景及内容特点, 要与其他课文区别开来。其次, 由于不同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有不同,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并允许学生对具体问题有不同的理解, 还要鼓励学生要在体验阅读过程中, 在基于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达到个性化体验式教学的目的。体验式阅读方式的合理开展有助于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合理开展。

二、阅读方法的合理指导

方法, 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 磨刀不误砍柴工, 方法显得格外重要。其实,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三者之间的交流, 作为主体的学生, 由于年龄的差异, 其生理、心理、语言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为明显的不同, 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 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又要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 据此来选择与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才能促进优质阅读合理开展。在阅读过程中, 语文阅读要紧扣文章中心。凡是被选入教材中的课文, 都是一些经典文章, 立意深刻, 中心明确。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 师生都应从作者的心理出发, 揣摩作者的用意, 最终体验作者的情感。同时, 语文阅读要注意联系上下文、首尾呼应。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 要特别留意文章中的过渡性语句与段落, 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分析, 以便把握该句的意思, 理解其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积极更新理念,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 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多种思维碰撞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 生成新的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有的是教材上没有的。为此, 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 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关注生活, 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的习惯。从而真正的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育教学。

三、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利用

新时期,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发展, 尤其是文化教育方面, 无论是在教学硬件设施还是方式方法的创新上, 都有了改善和进步。那么我们就要充分地利用起这些有利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多媒体手段以生动逼真的画面和动听悦耳的音效, 使静态抽象的初中语文阅读直观化、形象化, 推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积极推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让多媒体在语文课堂绽放, 彰显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精彩与魅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电脑及投影技术多给学生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文章, 另外也可以把学生写的读后感之类的文章用投影放给班里的同学一起欣赏, 这样会对全班的学生起到激励的效果。因此, 教师可以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多媒体系统拥有的庞大信息资源和丰富学习资源, 以多媒体手段打破教学时空, 拓展自己的课外阅读平台, 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自主化阅读环境, 实现阅读视野的最大化扩展。为此,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认识, 发挥自身优势, 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从而真正地促进优质阅读教学的合理开展。

上一篇:小一班亲子运动项目(推小车)下一篇:领导力5个层次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