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启示的散文

2024-12-05

生活启示的散文(精选16篇)

1.生活启示的散文 篇一

生活像秋天的风,从身边呼呼刮过,从指尖轻轻绕过,从眼前匆匆掠过,带来苦恼,带来甜美,也带来繁星般的琐事。转眼到四年级,摘下一颗秋风携着的金色苹果,轻轻旋转,在阳光下依然灼灼生辉,令我深思。

那年,我刚满九岁,只是一个三年级的顽童,充满活力。暑假的一天,爸爸陪我去爬山。来到山脚下,我背着小包快步向上爬去。一路上,我又蹦又跳,把爸爸远远地甩在后面。小鸟欢唱着为我送行,小花绽放着笑脸,小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对我点头哈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停下脚步,望着慢吞吞的爸爸,乐,得意扬扬地说:“哈,‘骑蜗牛追美女’的网名一点儿也没错。等我到山顶再和你玩会儿追迷藏也不错!接着又独自跑起来。

山越来越陡,路越来越险,我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一下就坐在石阶上,眼睁睁地看着爸爸小跑地向我追来,我却无力再跑,我心里不禁暗暗惊奇爸爸的体力怎么那么好。这时,爸爸已跑到我身边,打趣地问:“怎么啦!王梦岩也会有今天?”“山高,爬不上!”我一脸不满地向爸爸抱怨道。不料,爸爸一改刚才的嬉皮笑脸,严肃地说:“不行,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淌不过的河,万事都要坚持不懈!”说着,一把抓过我的手,指指屹立在山顶上的鳌柱塔,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要爬到那儿!”一边说,一边带我向山顶爬上去,每每我停下脚步时,爸爸总会给我讲名人战胜困难的故事,为我打气。

好不容易爬到山顶,我眺望远方,回想爸爸说的话,是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凡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如果半途而废就会一事无成,学习不也正是这样的吗?在学习中没有什么学不会的,只要我们勤学多问,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爬山事虽小,却让我深思,更给我生活的启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生活启示的散文 篇二

而我们会悲哀地发现, 在应试的重压下, 在我们教师功利性的指导下, 在学生自身由于种种原因而放弃体会和思考的前提下, 学生的文章呈现出了一些问题:材料有, 但多是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 是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多用材料, 很少有自己的真实体会;人云亦云, 缺少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观点;文章思路混乱, 不知所云……

针对浙江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想以丰子恺先生的散文为例, 尝试着提出几点对学生切实可行的写作启示。

一.俯拾皆素材

丰子恺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 散文家。对于他的文章, 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评价是“他取材的题材, 原并不是什么有实用或深奥的东西, 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 就有一种风韵, 殊不可思议”。从谷崎润一郎的评价中可以总结先生散文取材的特点:细微琐碎。

我们可以欣赏先生散文的一些题目, 《我的母亲》《怀李叔同先生》《春》《杨柳》 《白鹅》《吃瓜子》《陋巷》《清明》 《读书》《东京某晚的事》, 不难发现, 先生散文的取材大多细微琐碎, 喜欢写身边的人、事和物, 有一些甚至是常人根本不会注意或不屑去写的小事, 比如《吃瓜子》《白鹅》, 这样的材料是很难入高中生的法眼的。但是丰先生写了, 并且写出了一种风韵, 一种情味, 而读者读了也觉得亲切自然, 很能引起共鸣。其实, 不仅丰先生如此, 许多散文家也多以日常生活小事作为写作素材的, 现代的像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等人, 当代的如林清玄、刘墉、毕淑敏等都是如此。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基础等级的内容标准为: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感情真挚的基础是材料真实或者材料让写作者有感觉。综观丰先生的文章多是如此。而留意一些学生的作文, 有的由于缺乏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体会而为文造情, 去引用那些很难让人内心有所触动的或被人用滥了的题材;有的为了片面追求立意的高深新颖, 去引用那些大而空的题材。种种这些, 都是由于学生平时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失却了一颗鲜活敏感的心。所以,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用心人, 注重观察身边的人、事、物, 并有所思考。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写一些随笔, 题材、字数、文体都不受限制, 但有一点要求:必须是自己的所历所感, 选出好的文章在班中朗读。由于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 所以往往能引起作为同龄人的同学的共鸣。

二.一花一世界

高考作文如果做到了选材真实和体会真实, 并且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学生就能拿到作文的基准分了, 但是要使作文得一个比较高的分数, 就要朝着发展等级努力。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的要求是深刻、丰富、有文采与创新。那么, 如何使自己的文章变得深刻而丰富呢?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发散思维, 以写作对象为中心, 朝四面八方“胡思乱想”, 以觅求更多更新的信息, 得出某个结论, 找出立意深刻的最佳角度。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是深刻和丰富兼具的。丰子恺曾用一首诗来总结自己的散文创作:“泥龙竹马眼前情, 琐屑平凡总不论。最喜小中能见大, 还求弦外有余音。”小中能见大, 弦外有余音, 说的就是丰富和深刻。综观丰先生的一些散文, 它们往往能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折射出重要的生活哲理或暗示现实社会的某些问题。下面来欣赏一些具体的例子。

比如《梧桐树》, 作者由对邻居家普普通通的几棵梧桐树一年四季光景的描写, 延伸出一个生活和艺术的哲理: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艺术是不能被占有的。再如《车厢社会》, 通过自己坐车的几段经历, 描写了车厢中乘客的众生相, 从而把车厢和人世间联系起来, 表现了人世间的种种怪现状。另外, 如《吃瓜子》一文, 文章具体描写了吃瓜子时繁杂的动作和技巧, 最后指出:看到满地的瓜子壳, 便可想见中国人在“格, 呸”、“的, 的”的声音中消磨去的时间, 每年统计起来为数一定可惊, 将来此道发展起来, 恐怕是全中国可消灭在“格, 呸”、“的, 的”的声音中呢!说明“消闲亡国”的大道理。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生活之于每个人, 平淡无奇多, 惊险跌宕少。但如果仔细观察, 并且深入思考, 平淡的生活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无穷的理趣。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是需要培养的。高二的时候, 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具体的做法是学生写的内容, 必须包含一定的哲理或隐含现实社会的某些问题, 也就是说要学会延伸。写作时可以采用一事多议、多事一议的写法进行评析;另外, 采用小组评论时事热点的形式, 在一开学就给学生分好组, 利用早自修时间, 让他们就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评论, 每个小组成员各有分工, 因为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 做课件、写评论、配音乐, 效果非常好。经过一年的训练, 许多学生养成了关注热点, 关注生活, 从细微的事件中发掘出生活的内涵的写作习惯。

三.文贵有风骨

何为“风骨”?古人大致有两种理解:顽强的风度;个性和艺术感染力。由此看来, 风骨既可以指人品也可以指文品。

文品即人品。从文本中我们可以窥见作者的人格、个性、思想以及生活经历等。读丰子恺先生的文章, 能时时感受到先生作为宗师和巨匠丰富与博大的心灵, 长者与慈父纯洁和善良的人品, 这样的文品与人品折射出来的风度就是风骨, 也就是先生之所以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尊重和喜爱的最主要原因。

下面我们可以结合先生的作品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意义美来进一步感受先生散文之“气”, 并进一步领略先生的卓绝风度。

他的作品既有对儿童率真的赞美和对成人虚伪的否定;也有对亲人师友的描述、对民众疾苦的关注与同情;既有对旧式教育管理制度、社会丑恶现象的抨击;也有对趣味生活的赞赏和对美好品德的歌颂;另外还有对宇宙人生问题的思考。这些作品都体现了这样一种生命意识:对生命的高度关怀, 对生命本身的关心和对生命本质的逼近。

总之, 在丰先生的散文中, 我们既能感受到作为独立的个体所拥有的“自我”“小我”的爱与愤, 喜与忧, 也能感受到作为社会一分子的“大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这种佛儒共融的风格, 也恰恰能折射出先生所具有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传统文化人格。而我们学生的作文总是有太多 的小我, 小情感, 小体会, 小经验, 小故事, 缺少“自我”和“大我”, 也缺少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 缺少了文章应有之气, 之风骨。

四.结语

3.生活的启示 篇三

我们常会从生活中获得启示,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

【习作指导】

老师:同学们,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生活是一本读不完也读不够的书,善于读这本书的人,就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敞开心扉,把自己生活中的启示与大家一起分享、感悟吧!

小丫:好呀!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在是太多了,有趣的、欢乐的、令人感动的、令人惭愧的……一桩桩、一幕幕,都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和启示。

老师:是吗?赶快说给大家听听!

小丫:有一次,我经受不住街头烧烤的羊肉串那股香味的诱惑,偷偷地买上一串吃得津津有味,结果上吐下泻,在医院里一住就是两个星期。这件事让我明白了贪吃是要付出代价的。

老师:是呀!仅仅是贪图一时之快,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的确应该引以为戒。毛豆,你曾经从生活中获得哪些启示呢?能跟大家说说吗?

毛豆:六岁时,妈妈送我去学钢琴,我觉得练习基本功太简单,就缠着老师教我弹乐曲,结果弹得一塌糊涂。这件事让我得到了一点启示: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重视基本功,不要急于求成。正如俗话所说的“欲速则不达”呀!

小丫:……

老师:看来你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一件件日常小事都让你们深受启发。其实,生活包罗万象,除了一件具体的事情,还有哪些方面能够让我们得到深刻的启示,打开你们记忆的闸门,想一想吧!

小丫: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一次活动……

毛豆:一堂课、一本好书、一张照片……

老师:是的,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一本好书……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给我们带来启示,成为我们人生道路的一盏指明灯。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把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写下来吧!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习作呢?

毛豆:我觉得写一件事的启示应该先交代清楚事情的发生及经过,再写出从中得到的启示以及这一启示带给自己的影响。

小丫:我觉得写一句话的启示应该先说清楚这是句什么话,以及自己是怎么结识这句话的,然后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一件事来写这句话带给自己的帮助和影响。

毛豆:我觉得写一幅漫画的启示应该先要简要地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再根据漫画主题意思,联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最后写自己从这幅画中得到的启示。

小丫:在具体习作中,我们还要注意围绕中心选材,并抓住重点进行描写,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老师:看来,这篇文章该怎么写,你们已经心中有数了,那么,你们打算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呢?

毛豆:可以像本单元的课文《钓鱼的启示》那样用“( )的启示”为题,或者像《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用含义深刻的句子来命题,我觉得都不错。

小丫:我觉得可以直接用“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为题,

4.风的启示散文 篇四

柔柔的春风,像个迷人可爱的小姑娘,总爱轻吻我们的面颊;而冬风却俨然是位威武凌人的斗士,蔑视一切弱者和懦夫;秋风是名办事果断的干将;而夏日里的微风更像一位姗姗来迟的使者

风具有多面性,人们很少能真正认识它。有的人常常为暖暖的春风所陶醉,吟着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构想着驾一叶之扁舟的梦境,却冷不丁被一阵突来的狂风给掀翻了船而在冬天狂冷的北风面前,又有多少人低下了他们高贵的头畏缩成团?

风,这位大自然无私的使者,总在考验着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同时我们也能从风的身上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风的.多变教会我们不可为一时的安逸而满足,要有准备,迎接各种逆境的挑战;寒风的凛冽教会我们要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更应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无论是微风还是狂风,不管是顺境或是逆境,我们都应该意志坚定地掌握好自己的航向,向成功的彼岸驶去。

风的不同侧面流露出了不同的气质,我们也该有一些风的办事风格。我们要像冬风那样勇敢无畏,勇于开拓;我们应像秋风那样随事冷静,并善于除去事物表面的浮尘,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更应像春风一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学习,真诚待人;而夏日的微风的善解人意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风不是完美的,因为世界上本无完美。风最大的缺点就是它不能自控。我们人类却能,因为我们有意识。所以,当我们看到某些被风毁坏的物品时,更应提醒自己,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决不能造出人类的龙卷风。

风是自然界中的独行者,人类是万物之灵,人类当然比风更出色。我们要敢于在狂风中微笑,看一看那些向狂风低头的事物,我们会觉得自己的伟岸;我们更可像一缕清风,纵横驰骋!

【鉴赏要点】

本文描写了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同时作者将其与人对照,比较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希望人吸收借鉴其优点,克服缺点。

【思考与探索】

1、不同季节中风的特点是什么?

春风柔和、可爱、美丽;冬风像一个勇敢的斗士;秋风办事雷厉风行;夏风温暖和煦。

2、风对我们的启示有哪些?(至少找到3点)

⑴风的多变教会我们不可以为一时的安逸而满足,要有饱满的斗志。

⑵学习风的无私精神。

⑶我们要有风一样的性格,如:雷厉风行。

3、风与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不同点:我们人类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风不能自控。

5.课外散文大自然的启示 篇五

教案(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赏析文字优美的文学作品,体会写景的生动含情。

2、学会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体会运用细腻语言描写的好处。

3、感受作者从自然中体会人生的寓意,学习作者这种克服困难,振作精神,努力奔向前程,开创美好人生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同上1、2

教学难点:同上3

教法学法: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美好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注意过细雨绵绵的春日,小草偷偷的钻出泥土,柳条儿冒出新芽;细雨绵绵的春日,微风细雨,燕子斜飞,带来无穷无尽的生机。大自然总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悄发生变化,自然界需要我们仔细观察,才能获得有益的启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板书课题《大自然的启示》],松下幸之助(1894-1989),日本著名的松下电器集团的创始人,他以一百元投资起家,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在企业界他以独有的用人管理方式著称,他提倡人们从广阔的自然界吸取有益的启示,从而提升人生的意义。《大自然的启示》便是他的代表作。

二、整体感知文章

文章语言优美,抒情性强,富有哲理,需要我们在深情的朗读中体会它的美来。(我们班同学在老师心目有很好的印象,我相信同学们能够 1

有感情地读好文章的。)首先我们来熟悉文章,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思考:这篇文章在我们的面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用一句话概括。点评朗读以表扬为主。

明确:文章在我们的面前展现了一幅春日,春雨淅淅沥沥,绿叶、小花、小鸟经历风雨洗礼的画面。(可以让学生讨论,答案不求统一,此处试着启发:什么时间,什么景物,怎样状态。)

我们请我们班朗读最好的同学来帮读课文1-8段,并给他配上肖邦的旋律优美钢琴曲《月光》,其他同学则在钢琴和这位同学的朗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文中描绘的美好的景色,使自己进入其中。

美丽的景色使人欲醉,可以说美文如诗。

三、局部细节探究

1、在这么美的八段文字中作者重点向我们那些景物?

明确:绿叶,小白花,小鸟。

2、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在风雨中的变化的?这些景物的变化又给作者以怎样的感受?在文中划出重点词句。

明确:①经历风雨的磨练和洗礼:绿叶迅速变化,长得更加饱满,更加鲜绿;小小白花静静地承受风吹雨打,它的根稳固纠结于土地,仍然坚毅的绽放,花瓣愈加洁白;那小鸟身躯弱小,鼓动着翅膀朝天空飞去,敞开喉咙,啁啾的叫着。

②作者先是惊讶自然界的迅速变化,再是对绿叶、小白花、小鸟经..

历风雨的磨练和洗礼依然茁壮成长的欣喜,接着回顾人类的度日方式,..

对小花小鸟与大自然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由衷地赞美。..

雨要下就下吧,风要吹就吹吧。不管风吹雨打它们没有退缩,勇敢面对,而且更加得充满茁壮的生命力。

3、停下来想想我们人类吧!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节奏,迅速加快,人们生活稳定,追求享受,道路平坦,经不起考验,受不起挫折,2与这绿叶、小花、小鸟相比,我们人类是不是过于安逸而散失了勇于面对人生风雨的勇气呢?我们人类又从这绿叶、小花、小鸟那里获得些什么启示呢?

明确:我们人生要像这绿叶、小花、小鸟一样与那大自然相辅相成和谐的步调,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更加坚毅的绽放。全班一起再次有感情的朗读1-8段,细细体会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更加坚毅的绽放,面对风吹雨打,我自稳坐钓鱼台。

4、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

明确: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

5、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齐读9-15段,试用第五册语文书中所学的八个字来概括我们的人生态度?(试着启发:面对人生中的欢喜,我们该怎么样?面对人生中的悲戚我们该怎么样?有生会答“不已物喜,不以己悲”,要予以肯定。)

学生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6、齐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永远有着我们的希望。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

四、课堂总结、3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绿叶、小白花、小鸟经历风雨的磨练和洗礼,绿叶更加鲜绿;小小白花仍然坚毅的绽放,花瓣愈加洁白;小鸟身躯弱小,依然鼓动着翅膀飞向天空,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细腻变化需要人们仔细的观察,大自然所揭示的道理需要我们深刻地反省。

人生的变化,也有如流云。变幻莫测的人生际遇,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才能克服困难,振作精神,努力奔向前程,开创美好人生。

我相信我们每位同学,也都会像作者一样,呼唤人生中的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面对人生风雨,勇于挑战自我。让我们大家再一次一起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后作业

1、找找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

2、根据这节课所学,我们知道自然的变化,都会给我们以启示,试学习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风雨》,思考它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附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

松下幸之助

更加鲜绿绿叶惊讶

愈加洁白小白花欣喜

朝天空飞去小鸟赞美

不断变化流云得意淡然

经历崇山峻岭

6.生活启示小学作文:打地基的启示 篇六

最近工人叔叔在给楼房打地基。他们打地基的时候,先要把地面往下挖五六米,再用钢筋加混凝土一层一层的叠起来。我觉得很奇怪就回家问爸爸:“工人叔叔为什么要把地基建的这么牢固啊?”爸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是一座楼房的重要保障,如果一栋楼房的地基打不好,那么一遇到大风、大雨、地震等恶劣天气,这栋楼房就会出现事故。所以,盖楼一定要把地基打好。”

听完爸爸的话,我陷入了沉思:地基打不好,房子自然不牢固。学习不也是这样吗?学习也需要打好基础,坚持不懈方能取得好成绩。

现在,有的同学抱着小学的知识不重要,到了初中再好好学习也不晚的思想。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小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何谈将来初中、高中能学好呢?

通过工人叔叔打地基我得到了一个启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完成,别妄想一步能登天,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作者介绍:

刘明睿同学,聪明好学,善于观察,电脑技术高超,对他的写作很有帮助,成为小记者后,写作热情高涨。

点评:小作者从工人叔叔打地基的过程中受到了启示,从而联想到学习也应该这样牢牢地打好基础,非常贴切,有说服力。

作者:山东省潍坊市胜利东小学六年级一班 刘明睿

7.生活启示的散文 篇七

一、善于观察,感悟生活“貌美”

陶行知说过:“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所谓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习作是建立在儿童对生活的不断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的,需要学生运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去观察、去发现、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活教育结构,进而产生高于观察和思考层面的作品。每一个个体从一出生便开始观察和体验生活的种种“美貌”,而这种与生俱来的观察品性正是小学生应当延续和长传的重要品质,是帮助他们提升习作水平,增强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先导”,应当受到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例如,在教学习作《推荐雏鹰奖章获得者》这一课时,只有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认真且用心地观察身边的人和物,才能在习作时拥有一手良好的素材,将生活的各种“美貌”流淌在自己的笔下,也才懂得如何正确地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基本特征。也只有学生拥有一颗善于观察生活的心,才能学会运用独特的方式,如采访、传记等来写作,也才能发现身边人物所拥有的闪光点,真正实现生活与教育的交融。

二、情境创设,再现生活“容颜”

夸美纽斯曾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要以直观还原和再现知识的形式, 表征知识所指向的客观存在,包括知识所反映的实际事物以及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习作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文字符号来表达生动而又美丽的生活场景,但如果学生不能将自己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与这些僵硬的文字符号联系起来,那将是一种愚蒙的无用功。因此,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在此给了我们珍贵的启示,即我们可以通过连结知识,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再现生活的“容颜”,让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情境当中,不仅能够观察,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思考和从事有意义学习的动机, 焕发出习作的美好灵感。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习作一》教学,本课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写作手法,围绕一两个事例,描写一位老师。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内容,学习描写老师的正确表现手法。但如果要触发学生心中的猛烈情感,帮助学生激活更多的写作灵感,教师还应当引领学生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当中去寻找,如“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的成长都包含着老师的心血,现在老师想创造一个平台,让同学们选择一位老师,说说自己对老师的心里话”,这样创设情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还能帮助学生通过再现生活情境,快速找到写作的素材。

三、走出课堂,体验生活真情

“生活即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走“教学做合一”的路子。单纯的观察和思考只是记忆中的抽象东西,很多情况下无法将即时的情感完全发挥出来,而生活情境的创设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并非一劳永逸的东西。指导小学生写作最为关键的还在于让学生真正地走出课堂, 归依生活,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当中自由畅想,让写作灵感在学生的脑海中自由驰骋。教师只需充当一个生活的导师,与学生一起,在共同体验生活“真情”中,完成有益且具有创造性的习作教学。例如,在教学《二月八,看巧云》时,教师可以借着春游的机会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春天云彩的变化情况,让学生集体感受春天朝霞和晚霞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并要求学生及时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自己的所闻所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的方式, 来探讨“如果让你来介绍春天云彩的变化特点,你将如何介绍呢”,从而引导学生在现场学会描写云彩的正确手法,如描写的时间顺序等。另外,教师可以结合综合探究课程,选择以实践探究的方式来组织学生深入生活,收集写作素材,让学生在经历观察、记录、分析、思考、总结和归纳等过程后,形成一份探究材料,再引导学生根据这份材料,运用正确的写作手法将它表现出来。

8.生活中的启示 篇八

我们常会从生活中获得启示,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曾经给你以启发?有哪句警句格言对你的启发最大?

【习作指导】

老师:同学们,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相信你一定也曾经从这本书中读懂了很多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启示,好吗?

小丫:好呀!在我与同学产生误会时,生活告诉我:友情需要信任。信任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是解开一切误会的关键。在我学习滞后时,生活告诉我:学习需要勤奋。任何人做任何事都离不开勤奋,勤能补拙,勤是通往成功的阶梯。这许许多多的启示,我早就想把它写下来了。

老师:是呀!小事情中经常蕴藏着大智慧,大道理。毛豆,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毛豆:有呀!有一天,我一个人漫步在公园里,听到一位坐在河边独钓的老人告诉他的朋友,他整整钓了一天,只钓到了一条小鱼。他把小鱼重新放回了小河里,心情十分高兴。我很纳闷,老人看了看我,笑道:“我不在乎钓的鱼是大是小,我只在乎能否钓到一天的快乐!”从那时起,我改变了,我认识到收获固然重要,然而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快乐”的回报。

老师:老人的一句话,让你深受教育。看来,你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其实,生活包罗万象,一件事、一句话、一幅漫画也能够引发我们的思考。那么,这三个话题,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小丫:我觉得不论是写一件事的启示、一句话的启示还是一幅画的启示,都要做到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要先想清楚这篇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老师:有道理。如果是写一件事的启示,在写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什么?

毛豆:如果是写一件事的启示,可先把事情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再写出从中得到的启示以及这一启示带给自己的影响。

老师:那如果是写一句名言警句的启示呢?

毛豆:那就要先说清楚这句名言是什么,然后重点联系生活中的一件事,写一写这句话带给自己的帮助和影响。

老师:你能结合具体事例来说说吗?

毛豆:行呀!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应用题时,百思不得其解。我刚想要放弃,妈妈告诉我:“你不是常说,你老师总是告诉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吗?再想想,老妈陪你,我相信你能行。”听了妈妈的话,我对自己说:“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要勇敢地去面对,才会获得成功。”于是,我埋头苦想,三十多分钟过去了,我终于把它算了出来。

老师:以自己切身的事例来谈,更让人信服。那如果是写书上的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又该怎样写呢?

小丫:如果是写漫画,就要先写清楚图上画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启示,再写清楚这幅画带给你的启示及对你的生活有了什么样的影响。

老师:有了写作的思路,我们怎样才能把它变成能让人读得有滋有味的文章呢?

毛豆:首先要注意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特别是与文章中心联系最紧密的内容,要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小丫:这次要求写的是生活中的启示,所以在写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重点语句来揭示文章的中心启示。

老师:写好后还要注意什么?

小丫:写好后,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给文章拟个题目。

老师:是的,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拟一个好题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我们可以怎样给文章拟题呢?

小丫:我想可以直接以得到的启示为题,如《阳光总在风雨后》、《文明,只差一步》……

毛豆:我觉得也可以用《XXX的启示》为题或者是直接用具体的事例为题,如《钓鱼的启示》《一幅漫画的启示》《太姥山之旅》……

9.生活体会作文:生活中的启示 篇九

一天我的一个同学找我去骑自行车,还说要和我比赛,我想:他之前就没我快,我这次肯定势在必得。于是我爽快地答应了他。可他要和我比慢车,我想:我听说过比快车,可还没听说过比慢车。但我又一想:他连快车都比不过我,就更别说慢车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可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一慢下来就摔了个大跟头,而他呢,又慢又稳地到达了终点,他的轮子比我大的多,还比慢,真不知道他下了多少功夫。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左腿蹬一下,右腿再蹬下,慢慢的不就慢下来了吗?于是我采取了这个办法,果真赢了。

又有一天,哥哥的一个同学去找哥哥比赛游泳,哥哥的游泳技术可高超了,一定可以战胜他的那个同学。没想到他竟然要比谁慢,哥哥一慢下来就像石头一样沉底了,差点喝了一大口水,我想:这不就和我那次和同学比慢车一样吗,可以换一种思维想一下。我没过多长时间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游泳的方法里最慢的是蛙泳同,再加上哥哥高超的技术一定能赢。我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哥哥,哥哥听了我的话,说:“妙!妙!可真是个好办法!”哥哥听了我的话用蛙泳,真的赢了。

10.生活启示的散文 篇十

我像一只鱼儿在水里快活的游来游去。突然,我看见了一只水母,我感紧叫爸爸给我防水摄像机,拍了几张照。

晚上,我回到旅馆,叫爸爸给我手机。于是,我就上网查了一下,这是灯塔水母。我猜测它应该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吧!我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第二天,我早早的就起来了。我趁着爸爸、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又拿了爸爸的手机,接着查了起来。我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灯塔水母会长生不老。

我的头脑浮现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科学家们不从灯塔水母身上,发明长生不老的药呢?”这个问题我迷惑不解。

可是,我大脑中又浮现了一些答案,“难道是科学家没有发现吗?”“难道科学家不想长生不老吗?”我继续想着……

我想,动植物是我们的老师,海洋生物也是我们的老师。只有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教师点评:文章来源于生活,虽然语言不是特别优美,但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真实!

作者:全南县实验小学四年级 黄翔云

11.“生活化识字”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篇十一

一、“生活即教育”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当今社会呼唤开放的教育,呼唤汉字教学向生活、向社会的回归,因而“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皆识字”。学生识字的载体不应当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识字的源泉活水。

(一)社会焦点:让社会生活牵手识字学习的过程。

社会焦点是最贴近的生活,语文教学与社会焦点的结合,是“生活化”识字教学最常用,也是最好用的一种拓展方式。一位实验教师在教学《我叫“神舟号”》一课的时候,正是“神舟六号”发射升空的日子,她便紧紧抓住这宝贵的教育契机,利用语文课让学生观看“神六”发射的实况转播,阅读和“神六”发射有关的新闻报道。课后,还有些学生利用网络,走进了他们喜欢的宇宙天地,用自己的眼睛去查找资料,探寻神秘宇宙的奥秘。在这样应时而生的识字活动中,孩子们怀揣着一份浓浓的学习兴趣和迫切的求知需要,他们的学习不仅有质量,更有希冀。试想,此时学习着的学生,肯定是幸福着,自豪着,梦想着自己乘坐着我们国家自主研制的宇宙飞船进入宇宙探索,这样的识字学习自然是互动的,幸福的。

(二)家用系列:让识字学习伴随着家庭生活的点滴。

家是每个孩子的避风港、安乐窝,同时也是他们除学校以外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在生活化识字教育实践者的眼里,家庭生活的一切用品除了发挥起自身的功能以外,还可以成为孩子识字之路上的重要友伴。家用电器的产品说明、油盐酱醋的品名介绍、爱吃的零食包装、洗漱用品的特点功用等,组织学生们留心生活,开展主题性的识字活动,剪剪贴贴、抄抄写写、读读说说,师生们共同拾起的不仅是家庭生活中的细碎点滴,更是将生活的情趣与文化融入课堂,是在多彩生活背景下的知识习得,是透过生活这扇窗,引导孩子们看到的博大的语文世界。

(三)假日资源:让每个节日的欢乐中留有语文的痕迹。

广阔的社会,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的节日、假日同样是学生连接生活和识字的有效载体。德育教育注重节假日资源,生活化识字教学一样离不开节假日资源。欢乐春节,有新年贺词的写作,春联的收集和诵读;植树节,有对春天的美丽描摹,有对花花草草的快乐吟诵;儿童节,是孩子们的天堂,从各种报纸上的新闻广告到贺卡中的真诚祝语,我们的语文学习在这里活学活用;重阳节,登高诗、敬老诗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样,每当一个假期结束,就会有一份沉甸甸的“成长收获”,这收获中同样承载着语文学习的收获,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颇有成就感。

二、“教学做合一”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陶行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课外活动中游戏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对游戏总是乐此不疲的。“生活化识字”教学实践便重在引导学生们在愉快轻松的游戏活动中认识一些字词,寓教于乐,这也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识字愿望的好办法。例如:

(一)主题识字活动

围绕一个主题定期开展识字活动,主题的内容从儿童生活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可以由教师来确定,也可以是同学们商讨决定。如刚入学的儿童,互相认识姓名很重要,就以“认姓名”为主题开展识字活动;学生们大都喜欢看动画片,对卡通人物津津乐道,于是,“说说我喜欢的卡通”这一主题就确立了;学生学过《识字五》之后,对猜谜语很感兴趣,因此以猜谜语为主题的“智力加油站”就在孩子们的兴致勃勃中应运而生了……

(二)识字剪贴本

学生自己制作的识字剪贴本就像吃自助餐,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使他们渐渐喜欢上了识字。翻开他们的识字剪贴本,你会发现这些本子就像一个“汉字超市”,他们在剪、画、贴、读中与生活对话,与汉字交友。

这些识字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舞台。这样,主动识字就不再是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成为了学生乐此不疲的游戏。

【学生们打造的个性识字剪贴本】

(三)争当阅读星

在课外阅读中识字,这是一种轻松有效的识字方法,而且对于识字而言,阅读也是最终的归宿。所谓“争当阅读星”就是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注意圈画、积累不认识的字,并通过请教别人、猜一猜、查字典等方法识记生字。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和生字见面,对一个个生字从陌生到熟悉,最后达到识字的目的。教师会在每个月的月末举行阅读比赛,向学生提供三篇课外阅读材料,请学生朗读,再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评出当月的“阅读星”。一次次的评星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阅读识字的热情。

三、“小先生制”

“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陶行知

12.杨贤江论体育生活习惯的当代启示 篇十二

一、良好体育生活习惯的内涵

杨贤江说:“我们青年所应该养成的好习惯,依我看来,可以有下列几点(举其最要紧的)。”

再,杨贤江在文中表述为良好习惯。依笔者理解,在“大体育”视域下其十条内容皆与体育教育教学、青年学生成人成才直接相关,即冠以“体育生活习惯”之名分述。而且列举的行为举要又十分简洁和切实可行,为此,吾人力求保留原义。

杨贤江良好习惯的条目列举如下[1]604:

1.留心自己健康的习惯。(1)早操。(2)课外运动。(3)户外游戏或工作。(4)早眠早起。(5)清洁。(6)读书时、吃饭时,遵守卫生规则。

2.保持优良姿势的习惯。(1)头必正。(2)发必短。(3)胸必挺。(4)背必直。(5)衣必整。

3.游戏的习惯。因为游戏(音乐、艺术、戏剧、诙谐、运动等)的习惯,我国人没有正当养成:或者终日忙碌,无暇游戏;或者不务正业,做有害的“娱乐”。我们为丰富生趣,为消除疲劳、增进活力,必须看重游戏、实行游戏。游戏时要用着全副精神,同做别种工作一样。这种功夫,非有练习不能做到。但做到以后,对于做事效率却大能增进。罗斯福的特性之一,为能集中精力于游戏……所以我们对于游戏,不可再以旧人物“玩物丧志”的眼光去看待,关于这方面,将来当更作文来讨论。

4.读书的习惯。(1)爱读有价值的书。(2)除教科书外,要利用别种书籍,如日报、杂志等,以补助学业。(3)能很容易地很充分地利用参考书。(4)能善于利用学校图书馆及公众图书馆。(5)能用自己的能力判断书中所陈述,并能选其要点,做成大纲,以便应用。

5.勇敢的习惯。(1)肯说老实话。(2)承认过失,不怕改正。(3)做事有恒,不怕失败。(4)受了不正当的攻击不畏缩。(5)良心上认为应做的事情,要不畏艰难地去做。(6)不称心和没人称扬的工作,也尽力去做。

6.负责的习惯。(1)不能实践的事,不允许人家。(2)允许人家的事情要践约。(3)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论大小,都要检点一下,看是不是妥当。

7.有效律的习惯。(1)自己规定时间,使作业和室外的动作适度。(2)人品服装都整洁。(3)器具用品都放在适宜的地位。(4)努力不使预定的作业有间断。

8.自信的习惯。(1)自己常取能战胜的态度。(2)自信不为任何种不正当的势力所屈服(如肉欲、金钱、虚荣)。(3)自己能力所及,自己尽力做。(4)说话不羞涩,有堂皇的气概。

9.协作的习惯。(1)能参与团体的事业。(2)能按时出席。(3)能发表自己的意见。(4)能做领袖。(5)能服从。

10.不断修养的习惯。(1)常能反省。(2)能听从朋友的忠告。(3)保持长育的理想。(4)能虚心。(5)有锐敏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我们把上述十条习惯的行为要求简单综述,从体育视角看,健康习惯、姿势习惯、游戏习惯、勇敢习惯等直接与体育行为相关;负责习惯、规律习惯、自信习惯协作习惯、休养习惯等直接或间接与体育品性、体育人格、体育心理相关;而读书习惯与掌握体育知识和培育体育潜能恰巧相关。从人的全面发展而言,这其中包含德、智、体、美、群各个方面的内容。如果我们再放大为文化学视阈,十大习惯涵盖文化特质中的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的四方面要素。因此,杨贤江总结的良好习惯十要事,虽然经历近百年的洗礼和检验,依然可以穿越时空,常学常新、常用常新,显示出百年不倒的理论魅力。

二、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坏习惯的阻断

杨贤江以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原理为基础,分析习惯在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效果,他又从动作和意识两方面作以说明:从动作方面看,它可以使人动作准确,动作速,力不枉费;从意识方面看,可以使人意识成分减少(不需注意),自信力强(动作准确),不觉疲惫(力不枉费)。世间事物大多有两极即正效应和负效应,作为习惯,也有两极,即良好习惯和坏的习惯。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良好习惯,而又能适时“破坏”他们的坏习惯呢?杨贤江在文中也对此作出了较详细和确切的论述。

1.怎样培育良好习惯?杨贤江认为习惯形成有其自身规律,称之谓习惯成就律。他把心理学家所提供的“要件”组合起来,叫作鼓动律、注意律、持续律、练习律和效果律[1]602。(1)鼓动律(Law of Impetus)。聚精会神,抗拒诱惑。在开始就具有一种倾尽所能的强固决心与热诚,有个极大的原动力,使阻止和破坏它的诱惑不致发生。即使有任何困难依然坚持下去,庶几可由勉强而成自然矣。(2)注意律(Law of Attention)。注意反复练习。要成就习惯,必须由反复练习可以成立神经通路入手。但只有练习而无注意,还是无效。必须当反复一种动作时,常常“念兹在兹”,并能明白这种动作的重要性而呼唤起兴趣和兴味,又设法加增变化使注意可以持久。(3)持续律(Law of Constancy)。不允许有例外。非新习惯稳固建立于实际的生活中,千万不可有一个例外发现。假若有了,便足以破坏已有成就的功效。所以“一气呵成”,不允间断,实为重要。(4)练习律(Law of Exercise)。捉住一个机会去实行。已经定好的一种志向,要养成某种习惯,则必须提供最先可能的机会或自行创造所需的机会去实行。这些机会,或是自己的情绪,或是他人的影响,皆有利用的必要。西谚所谓“打铁须趁火热时”,便是这个意思。若单是记些格言,立些主意,而不能利用机会或创造机会,则不会有好习惯的造成。(5)效果律(Law of Effect)。有快感的反应结果。对于某种刺激的反应结果,如其能发生快感,则感应间的通路容易成立,就是习惯容易形成。若其伴随而生结果,只有苦恼,毫无快意和惬意,则在遇到那种刺激,不容易发生反应反而抵触,这种习惯便无法造成。

除了上述五项习惯成就律外,他还必须附加两个条件:一是要“扣好第一个扣子”。最初所养成的习惯必须是良好的和有益的,倘若始基不良,不但改正为难,且足为入世后生活的阻碍。二是同时不应造成多数同样或同质的习惯。这是因为造成习惯时要专心,要热诚,要没有间断。若是种类繁杂,就难免要分心费时费力。所以,一时只应注意一种,等这种正确的习惯已经形成,然后再转移其他习惯,以免产生习惯冲突,出现习惯养成过程的负效应。

2.怎样阻断坏的习惯?若是已经有了坏习惯该怎么办呢?杨贤江认为当时青年的不良习惯包括有:吸烟、饮酒、打牌、说谎、不清洁、不守时、体弱、不运动等等,“那没有别的话,只有及早破坏”。他又列出具体的“破坏”方法,主要有以下四项[1]603:(1)立刻断行。一旦起念要改掉某种恶习,就要立刻实行。倘有“以待来年”的存心,便永远不能除去。也有人主张“渐减法”,如何戒酒,以逐日减少杯数为法。但这样犹豫因循,决难有戒绝的日子。(2)杜绝诱惑。阻隔恶习时,若仍有诱起那种恶习的物质存在,就难以成功。所以在恶习尚未完全除去以前,务必竭力地规避诱惑。如戒烟,就不见烟草;戒毒,阻断毒品和不见毒友。或者转移注意,以他物他活动替代,如以运动缓解精神压力。(3)不许有例外。戒酒的人,若存有“星期日或逢宴会不妨破例”的念头,则其饮酒癖万万不会除去。既然戒酒,便当滴酒不沾。有了一日例外,足使多年苦心归于水泡。(4)自我暗示。这是战胜诱惑的最良手段。当破除恶习时,予自己以能战胜恶习的暗示,又对朋友宣言要战胜恶习,或者以能战胜恶习为自豪。果能保持这种态度,既有自律又借助他律,则战胜诱惑就不难了。

同时,杨贤江还认为,从生理上讲,伴随年龄增长,神经元间的联络变得困难。所以,人到中年以后,要养成新习惯,革除旧习惯就不容易了。恰在青年时代,最富于长育的能力、流动的性质,实最适宜造成好习惯,阻止旧习惯。于是,他热切呼吁:“故我辈青年,应当不辜负这个机会啊!”[1]604

三、杨贤江“习惯论”的体育启示

杨贤江被誉为我国青年运动的先驱、我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他特别注意青年学生的习惯养成问题,此外还有《中学生几种不良习惯》《青年的大敌》等著述,引导青年学生查找问题,革旧立新,弃恶扬善,养成习惯。他指出当时青年大敌是:顽固头恼,时髦朋友,颓唐习气,厌世思想[2]881。杨贤江倡导的“良好习惯”,直接或间接地与我们的体育运动相关联,再加之他对体育的系列论述,其洞察力和穿透力尤为彰显。时至今日,我们的青少年有哪些恶习或不良习惯呢?除了“历史的”,还有“现代的”。那么,杨贤江培育青少年体育生活习惯的论述或思想,为我们今天的人才培养和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什么借鉴呢?笔者试图跳出体育学视阈,以文化学视野对培养青少年体育生活习惯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从物质文化看,珍惜培育体育生活习惯的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有什么用?无用之用亦大用。名著不温不火传千古,时文风行热闹兴几日?历史需要沉淀,经过历史检验的文化遗产才更具其生命力与价值。可惜,我们今天的人太急功近利了,没有多少人冷静和理性地思考这些问题,而这又恰恰是人类社会无法规避的历史和现实课题。在我们的体育文化遗产中,除了杨贤江的《好习惯怎样造成》外,尚有若干名篇,如《体育之四大要素》[3]284《莫忘了体育》《青年对于体育的自觉》[4]841《青年与游戏》《养心与强身》等,均可为当下的学校体育教育与克服当前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开出良方、引以为鉴。还有蔡元培的《体育为修己之本》、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蒋湘青的《体育究竟是什么》、吴蕴瑞的《功利主义及文化主义与体育》、董守义的《提倡体育的原动力》、方万邦的《我国现行体育之十大问题》等等,这些经典体育范文,无不从不同视角在回应着体育是什么,体育为了什么,体育能干点什么和怎样养成青少年学生乃至国人的体育生活习惯问题。如果我们盲无目标地一味前行,倒不如回眸一下,寻觅体育发展的原点并及时调整好坐标,再制定前行的方案;把历史、今天和未来的三点连成一条线,回头看昨天,静思想今天,抬头望明天。这样既有历史感、时代感并有未来感和前瞻性,不会因失去过去而成为无源之水,不会因失去当下而无的放矢,也不会因不明未来而迷失方向。正如杨贤江在《莫忘了体育》的结束语所言:我以为中国青年对于体育应有的目标是:体格强壮、忍耐劳苦、精神充足、办事敏捷,并能使人感到愉快而有奋发敢为的气概[5]67。

2.从精神文化看,注重培育体育生活习惯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对一个群体或文化的身份认同感;又或者是指个人受其所属的群体或文化影响,而对该群体或文化产生的认同感。我们这里特指从事体育事业或体育运动这个群体对培育体育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与其价值的认同感。美国作家杰克·霍吉撰写的《习惯的力量》,他认为“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原来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也可以说习惯是联络行为和命运中间的那个“加号”[6]2。他还认为,习惯就是一点一滴的无数重复的行为动作而养成的,好习惯与坏习惯均是如此,只是方向和结果不同而已。养成习惯的关键是要马上行为起来,“捉住第一个机会去实行”,这是“行动者和空想者的根本区别”。他希望培养出人们的良好习惯,把个体的命运之舟推向成功的彼岸。这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养成青少年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培育体育生活习惯这个论题,同样也要引起业内和全社会的文化认同感。特别是在思想意识中重视养成良好习惯的认同感,体育习惯人生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必须高度重视且贯穿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决定人生成败的奠基性问题。毛泽东早在《体育之研究》中就强调:“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7]182并孕育培养体育习惯的要求:“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有两人于此,其于运动也,一人时作时辍,一人到底不懈,则效不效必有分也。”“运动而有恒,第一能生兴味”;“第二能生快乐”。而杨贤江则专题撰文论及培育良好体育生活习惯,可谓不谋而合!

今日体育工作者,在研读体育名人名篇和汲取精神营养的同时,在认识上、思想上、意识上充分理解其旨意,并在其行为和行动上,结合当前体育工作的实际与特点,高度重视培育青少年良好体育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对此有统一的文化认同感,切实付诸实践。

3.从制度文化看,构建培育体育生活习惯的文化制度。养成青少年体育生活习惯之话题,是个小切口大文章,牵涉到制度层面的各个方面,也可谓是个系统工程。

首先,顶层设计制度框架。在体育制度设计方面,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对体育工作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列入中央深化改革规划和项目之中。其次,学校领导至关重要。张伯苓说过,“不懂体育的人不能当校长”,说明校长的体育意识和行为尤为重要。唐文治任南洋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前身)校长,规定每天下午4:30时,图书馆、教室全部关门,把学生引向操场进行户外运动,促使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使该校在当时的各类体育竞技中成绩突出,誉满海内外。再次,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运动规则。体育生活习惯是在行动中养成,以制度或规则来规范人的行为至关重要。杨贤江提出的体育习惯十要素,就是落实规则和养成习惯的举措与路途。其四,规范体育教师的行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培育学生体育习惯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视作个体工作的天职,笔者曾经撰文提出“培养体育习惯是体育教师的天职”。其五,制定学生运动锻炼的评价制度。近期有学者提出“动商”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人的运动天赋和运动潜能,是与智商、情商共同构成人类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最基本素质。动商既可与智商一样与生俱来,也可与情商一样后天培养。以制度的约束力或规范性,激发青少年学生天生爱“动”的习性,以行之有效方式方法引导启发其体育生活兴趣,形成一种运动自觉和运动自醒,达其自我激励和自我塑造,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乐此不疲,持之以恒,以养成一种动商品性和体育习惯。

4.从行为文化看,营造培育体育生活习惯的生活方式。行为是先导,实践出真知。培育青少年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也同样如此。在此,我们可以参照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拓展思路。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笔者为什么把“体育习惯”采名为“体育生活习惯”?旨趣就在这里。我们应该把体育运动与人的日常生活合二为一,把体育融入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嵌入青少年一代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把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融入生活,实现体教融合,才有利于把体育运动贯穿于人的行为和生活中,以行为落实体育的目标和任务,以适当的制度作为保障,才有可能在青少年身上培育出良好的体育习惯,以此影响和辐射至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乃至人生的价值取向。

杨贤江在论述中曾提出体育的四大要素,即体格、体质、体力和气力,并对四要素作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他提出:“我国本有‘文武兼备’的一句话,我希望现代的教育者和学生诸君都来考虑考虑。”[2]284有了“文武兼备”的人才目标,就要贯彻落实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以行动和行为予以求证与回应。他在《青年对于体育的自觉》中专门论及“青年的体育生活”,提出五点主张:(1)主张一种自然的运动法。(2)主张我们应有最低限度的生活能力及应用体力。(3)主张把自己的姿势先弄得端正。(4)主张要以规律的生活完成体育的训练,要以快乐的精神扶植体育的根。(5)主张青年们应懂得体育运动的意义,使能在健全的人生观上面发生出效力来。再加之《好习惯怎样养成》中列举的十要素,他倡导从日常行为和生活中培养体育自觉,认真落实于个人的行为行动中去,贯彻于生活的各个侧面,养成好的体育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综其所述,本文着重介绍了杨贤江推崇的良好体育习惯的十大要素,对怎样形成好习惯与怎样阻止坏习惯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培养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的意义进行了简要表述,解决为什么立题的问题。基于“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培育和养成青少年一代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是解决“体质下降”等相关问题的一个抓手,力求找到着力点,使学校体育达到牵一发而拨千钧之功效;使青少年能够阻断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发挥体育在育人过程中的正能量和更大效能。时下,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主导的相关实验和有关活动,就是培养体育生活习惯的有力证明和有效注脚,随着时间推移其功效会进一步放大和彰显。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今天怎样从杨贤江的相关思想和系列论述中吸收有益借鉴,养成年轻一代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是全社会应该关注而不能忽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贤江.好习惯怎样造成·杨贤江全集(第一卷)[M].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2]杨贤江.青年的大敌·杨贤江全集(第一卷)[M].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3]杨贤江.体育之四大要素·杨贤江全集(第一卷)[M].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4]杨贤江.青年对于体育之自觉·杨贤江全集(第一卷)[M].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5]杨贤江.莫忘了体育·杨贤江全集(第二卷)[M].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6]Jack D.Hodge.The Power of Habit.吴溪译:习惯的力量[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

13.生活带来的启示 篇十三

今天,我在中央一台看到这样一条手机报道:一个曾是家财万贯的人,因为迷上了吸毒,害的家破人亡。万般无奈之下,他的妈妈与姐姐只能一次次把他送到戒毒所,但是,他屡戒屡犯,后来他自己竟有了自杀的念头,幸亏他的妈妈及时赶到,才把他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最后,他终于戒毒成功了,因为他的那颗“铁石心肠”的心被他妈妈的泪水与家人们的亲情感动了。

说到家财万贯,应该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有钱是否做了有意义的事呢?像手机里说的那样?拿钱去吸毒,这是极不应该的,现在,我国的`许多工人因为文化水平低,有的家里有一个人已经下岗了,而有的家庭却夫妻双双下岗,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如果我有很多的钱,我则会办一个工厂,帮助那些下岗了的叔叔阿姨们恢复往日的欢笑,这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呀!

不过,光有家财万贯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家人的关心与爱护。我的家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我的家庭却十分和睦,尽管我的爸爸经常在外地工作不在家。有一次,爸爸在山东测井,离家较远,而且那次在那呆的时间也比较长,爸爸用手机特地打了一个长途电话来,询问我最近的学习情况怎么样?最近几次单元测试考的怎么样?还有一次,正值我十岁生日,爸爸前些天还在外地测井,但是,他想到过几天—7月13日就是我十岁的大生日,爸爸通过努力,把测井的时间提前了几天,特地赶回来给我过生日,乐得我甭提有多高兴了!

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给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14.生活的启示 篇十四

一个阳光灿烂,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爸爸去空气新鲜,风景如画的西溪湿地去垂钓。说起垂钓,我可是“经验”丰富,有生以来,钓到过一条2斤的鱼和4条小鱼。

我娴熟地拿起鱼竿,把钓线绑在了精致的鱼竿上……一切准备就绪,我吃力地拿起鱼竿,使劲全身的力量把钓线抛了出去,就随便坐在地上,耐心地等待鱼上钩,等啊……等啊……忽然鱼漂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估计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嗖地一声站了起来,再迅速地把鱼竿绑在我的手上,怕是个大家伙把我昂贵的鱼竿拖走了,说完,鱼竿便剧烈地抖动了起来,随着时间飞快的流逝,抖动越来越小,而我的手也越来越酸,人与鱼两物就这样僵持着,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愿失败……

这时,我突然间想到一条鱼都有这样强大的毅力,何况我们人类呢?社会中有许多人为了谋求名利,而犯下滔天罪行,这是为什么呢?鱼有这样的毅力,人没有么?

15.生活启示的散文 篇十五

素质教育的号角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打响, 数以万计的学生。不论是小学生、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无一不经受着素质教育的洗礼。繁重的课业压力, 读不完的书, 写不完的课余作业, 越来越重的书包已经压的孩童无法喘息, 还有堆砌的如山高的书本没有读完[1]。走在路上随处可见的拉杆式书包, 高考完漫天飘舞的卷子, 这一幕幕都不时的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谁来解救祖国的花朵, 孩子们美好的明天在哪里?事实证明, 素质教育推行后的结果与我们当初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是不相符的。那么, 推行的实际效果和预估的目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2]。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述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集合了古今中外教育大家的思想精华。从古追溯, 王阳明,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哲学思想“心即理”, 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探索, 他将内心的修养的升华作为教育的根本, 提出三心, 即;“存心”“尽心”“明心”等观点。他认为知、情、意、行中的知和行是密不可分的。他认为, 知是行之根本。提出“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杜威在世界教育史上做出的贡献是极其深远的, 他提出的“教育及生活”“学校及社会”的教育思想一直被各国的教育工作者沿袭着。陶行知借鉴了杜威的教育理念, 认为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之中, 将生活融入到教育, 将学校比喻成社会是有极大的教育意义的[3]。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 生活存在于教育之中, 在生活中实施教育才更为有效。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教育随生活的改变而改变, 当我们的时代进步了, 我们的教育知识, 教育内容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 增添新的内容, 删除陈旧的知识。教育与生活是相辅相成, 相互影响的, 存在着辩证关系。教育影响着生活, 生活反作用于教育。陶行知所提出的社会即学校相当于生活及教育的现实版或者说衍生版[4]。真正的将社会融入学校, 将学校看成是一个小型的社会, 根据社会的现实需求来办教育办学校。教学做合一即为教法、学法、行动准则三者达成一致。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一) 生活教育引导创造性的教学理念———解放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思想带给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 不仅仅是身体上的, 同时也包括精神上的。培养创造性的前提是思想自由、空间自由、时间自由。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想法, 给予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摒弃传统的镇压式的教学方法[5]。聆听学生的新生,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将生活融入教育, 将教育的痕迹慢慢削弱。在探索和实践中获得新知。

(二) 生活教育引导学生思想回归—本真

陶行知所提倡的生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生活融入教育, 以生活的需求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将学校融入社会, 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式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使教育融入大众的生活, 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教育。摒弃读死书, 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开辟以学生文本, 人本主义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思想回归, 从现实出发去思考问题, 从生活出发去解决问题。解放被禁锢的思想, 鼓励思考、鼓励创造。满足学生的需求, 培养新世纪的人才。以人为本, 促进人本化教育理念的推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湖北:华中师范学院出版社, 1984.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 生活教育之性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250.

[3]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6.108.

[4]陶行知教育论文著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164.

16.散文,是最接近我们生活的文体 篇十六

这种不一样,使我从另外一个角度,从一个常写诗的角度来谈散文。

第一是文体。散文其实是最难写、最难掌握的一个文体。鲍尔吉·原野刚才说,新文学百年没写出好东西来。那么客观来说,中国的散文传统,从古文到今天,古代当官必先写文字,所以,中国人对文字的感觉是非常精到的,很注意的。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了诗歌,出现了小说,小说可以用情节、用人物去掩盖文字上的差缺,诗歌可以用激情来掩盖它的文字。比如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有首诗是这样写的:“我是一个天狗,我把日咬吃了,我把月咬吃了,我把我咬吃了,我在我的神经上跑啊!”你把他的话连起来看基本上是一个疯子的话,但它是诗歌,它把我们几千年的愤懑,一下子喊出来了。所以,诗歌可以掩盖文字。

但是散文这个很讲究的,后来我仔细研究,发现散文是最接近、最深入我们生活的。人创造了一个由文字、数字和符号组成的世界,这个虚拟世界是一个环形的链条,我们利用文字、数字和符号,把我们对于世界的全部认识都融入到这个链条里面。这个链条中间就是散文,它是最接近生活的一种文体,记录我们的生活,记录我们的情感。中段往右发展,把真实换成虚构,虚构出一个故事来,叫小说;虚构出一个场景来,叫戏曲。把散文情感这部分放大,放大到掩盖了事实,就叫作诗歌、抒情。再往右发展,已经用话说不够了,还要配上音乐,一半是文字、是诗,一半是符号、是五线谱,就叫歌曲。这还不够,再往右发展,要说的话全部都没有了,变成神曲了,“呀呀呦呦”这么叫了,然后钢琴弹的全是符号,都数字化了,纯粹是一个情感世界。另一方面,从中段往左边发展要把情感抽掉,叫作公文体系,叫作不徇私情,叫作秉公办事。什么叫秉公办事呢,就是办事时要把情感拿掉的,所以政府工作报告、请示、求职书,这些文章的变化是把情感抽掉了,情感抽掉还觉得啰唆,这个领导讲的和那个领导讲的不一样,我们还要把它格式化,叫作条例,就连个人色彩都没有了。比条例厉害的是法律,更加抽象,抽象得干巴巴的,谁来了拿尺子这么一量,好人坏人就分出来了。再往左发展,叫作定理、公式,水的分子式,就是字母和数字的简单组合。我发现理性的世界是不断地抽掉情感,抽掉个体,逐渐从文字走向数字。链条向右发展到极致的时候,是数字;向左发展到极致的时候,也是数字。极左极右都是数字,连到一起是个数字化的世界,这是我们人类创造的一个虚拟的环。散文,它带着你的体温,带着你的情感,它直接表述着你的生活,因此我说它处在我们人类创造的符号链条的中段。它接近我们的生活,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写,每个人都觉得这个东西很简单,但我们一定要知道它的重要性。

第二是形式。散文这个形式很多人都在写,为什么有写得好的、有写得差的呢?其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定义、不同的规范想把散文给圈住。比方说,有一段时间余秋雨很热,我们就称散文是大散文;张爱玲很热,我们就说散文是美文体。有的时候,我们觉得散文没有边了,需要有一种记叙、抒情的规范散文。大前年《散文选刊》杂志社给我颁了个奖,叫“青年小札”,当时我就是用微信体写那个最短的散文,给《中国艺术报》写了两版,他们觉得挺好玩,我就觉得散文确实也有好玩的。最近,我在网上看到特别好的表扬湖南人的散文,网络上叫《老子不给你们湖南人说话了》,我觉得这段文章写得太好了,散文体太好了。

一高僧问一湖南人院野一根鱼竿和一筐鱼袁你选哪个钥冶

回答院野我要一筐鱼遥冶

高僧摇头笑道院野施主肤浅了袁授人以鱼袁不如授人以渔袁这个道理你懂吗钥鱼你吃完就没了袁鱼竿你可以钓很多鱼袁可以用一辈子浴冶

湖南人淡定且不屑地补充说院野我要一筐鱼之后把它卖了袁可以买几根鱼竿和一副麻将遥然后把鱼竿租给别人袁收租金袁再约到他们一边钓鱼一边打麻将袁麻将可以收台费噎噎冶

高僧院野阿弥陀佛袁老子不想和你们湖南人说话遥冶

我觉得这个散文写得很好,有人物、有性格,然而这一个太玄了,散文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写得好一点儿呢?我发现这里面有一段写得挺好的,叫《扶不扶》,批评当官的骂人不带脏字———

中心广场见一大爷摔倒了袁我过去问院野大爷袁我一个月工资1800袁能扶您起来不钥冶

大爷院野小伙子袁你走吧袁我再等等袁看看碰得到3000以上个么遥冶

我院野好嘞袁谢谢大爷浴冶天气虽冷袁大爷的话却是暖暖的袁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噎噎

晚上下班后袁我发现老大爷还在那袁就问他院野大爷袁你这摔了一天也没开张啊钥冶

大爷说院野小伙子袁你拉大爷起来吧袁我不讹你袁我准备离开湖南这个鸟地方袁这地方工资太低了浴冶

第三是真实。我觉得散文真是能够无孔不入,关键要有智慧、有情感,如果没有你真情的投入,这样的文章是写不好的。散文是从政府工作报告到求爱信之间的一个广泛的文体,关键在于有没有真正能打动人的情感。《出师表》不是政府工作报告吗,求爱信过去大家不是都写嘛,我觉得这个真实情感的投入是必须能打动人的。在散文写作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含量,这种含量不是你一般的抒情,而是你真实情感的投入,是真的自己写的,再读一遍都会被打动的这种文章。散文就像书法一样,字会写,但字要写得好、写成书法家,很难。真实,是散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最近几年有一个概念说,散文是可以虚构的,把虚构散文作为一个创新,但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学和范围学问题,包括写作中的一个概念,它必须有三个真———真人、真事、真情,因为读者看到你的散文的时候,他首先会觉得这是你真正遇到的事情,这是你真正看到的事情,他是把散文当真了才去读的。它和小说不一样,小说就是给你讲个故事,你别当真。一说散文,我告诉你一件事,真的,标志很重要,标上散文和标上小说它是不一样的,因此,散文从本质上它是非虚构写作,它是属于非虚构的范畴。诗歌也是非虚构写作,诗歌非常重要的是真情投入,它必须以真情来打动你。至于它的想象力,至于它虚构的那个画面,诗歌是可以允许的,但其中真情这个因素是有的,或者你写散文真人真事,你可以给它换个名,但这个事情可能是真的,在这个真实性上是有争议的,但就我的观念来认为,如果散文把真人、真事、真情丢掉以后,它和小说怎么区别开来?

所以,真情投入是散文非常重要的一点。但是这中间呢,矫揉造作是散文的致命弱点,借此自我表扬,因为人们要求散文是真实的,结果人们一读那东西是假的,这不行。而小说家不是,小说家编得越离奇,越觉得自己有才华,这个是有很大区别的。真实,是散文一个很重要的压砖石,这个东西一摇摆了,就觉得这个人是花架子,觉得这个人是胡吹爆料。

第四是语言。散文是最靠语言功夫的文体。比如我听一首钢琴曲很感动,发誓以后一定要当一个钢琴家;姚明打球打得很好,进入NBA了,一下挣了几个亿,我发誓一定要打好篮球。但我很快就会反应过来:“因为我压根就不会弹钢琴,我没那么大的个儿,就不会一下子成为钢琴家,成为姚明。”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作家恰恰是读了一篇散文后,赶快回去,马上就想当个作家。你的文字功底到哪一步?散文是在所有文学样式中间,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包括其他的,最讲究文字功夫的一个文体,所以也是很难的一个文体。开始读鲍尔吉·原野的散文的时候,我以为是一个很柔媚的人写的,白马王子似的,写的感情那么细腻,掰碎了,揉碎了,多情善感,认识鲍尔吉·原野后很失望,怎么长得这么五大三粗,跟他的文字不一样啊,后来我突然找到一个让我心宽的词语,这不就叫作侠骨柔肠吗?我就给他打上一个符号。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知名的散文家,不管你的文字好坏,哪怕磕磕绊绊,能让主编从一堆文章中看出来,你就成功了,你就有了辨识度,就像衣服一样,一看就知道是真名牌还是假名牌。辨识度是一个散文家、一个作家最重要的一个阶梯。为什么要这么讲呢,因为散文是有温度的文字,归根到底,它是最讲究功底的文字。因此,一个散文家走向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文字有了辨识度。这是散文很厉害的一点,因为中国从古到今的散文家,他们让我们记住的无非就是一件事———他的文字的表述有了辨识度,这个辨识度和老师讲的语法修饰、我们经常讲的好散文是不一样的,你在合乎所有规范的条件下,创造了一个把你生命和你演说习惯的某一个符号打进了文字中间,插进了一个变异的基因,那你就很牛了,你想把它抠掉都抠不掉了。除了样式,现在有很多散文大家,都觉得他写得很好。比方说余秋雨,大家觉得他的这个样式很好。创造了一个散文样式很容易,但创造了一种辨识度是不容易的。作为一个散文家,你一定要明白你在干什么,你不是说在一生中间要写出一个好人物,创造人物是小说家的事情;你也不是说要写出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故事是小说家或戏剧家的事情;也不是要抒发某一种感情,这个时代的感情代言人是诗人。你最终通过你的人物,通过你的情节,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有辨识度的有体温的叙述方法,那就行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大家一定要努力的。

但是,我们长期接受一种统一的思想:我们要过一种好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写一个好的文章,我们要有一个好的文体———最后,大家再往一起靠拢。你就忘记了一个散文家应该做的事情,这恰恰是我们历来所有优秀散文家毕其一生完成的一件事情,哪怕是一个小的辨识度的成功,一个有辨识度的作家的出现,如果这样的作家多了,我们的语言不就丰富了吗?我们的文学样式不就更丰富了吗?放在文化的长河中间,我们用中国文字表现我们生活、体现我们情感的方式不就丰富了吗?诗歌也是这样的,我们诗歌最早是四言,然后变成五言,后来有了律诗,有了长短句,有了元曲。你看,几千年来诗人的努力是什么?不就是把四言变成五言花了几百年,然后五言到律诗,再变成长短句,从长短句后还可以上台演唱,成了元曲,成了自由体。一小段一个进步,一种文学新样式的确立,就让很多伟大的作家、伟大的诗人定格在文学史上,他们都是毕其功力在文字中间加入了他生命的符号。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散文的重要性?记得到德国做文学交流时,德国作家夸了余华半天后,还要加一段,给余华先生提个建议,说将来你的书在德国出版的时候,希望能加一个小小的词典,叫《余华性文字注解》,他说余华写性的东西太多,他们德国不懂这么多。这是个批评,但余华把人物写活了,所以尽管有的翻译家觉得小说里性描写的内容太多了,这个东西他们翻译起来很麻烦,但他们知道这种文字不能掩盖余华创造的人物,余华让一个人物活起来了。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各自有最本分的工作,而散文家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中国文学语言的进步,对文学语言创作出一种新的表述方法,或带上一种新的味道。在这一点上,张爱玲是有她自己的辨识度很强的文字的,比方说汪曾祺、余秋雨,可能他们写的东西我们现在看着没有味道了,但他的辨识度仍然是我们写作的无法企及的,所以说这就叫功夫。

第五是细节。我们经常读散文,有时候觉得一篇散文没有毛病,文笔也通顺,也有情节,也有人物,但是为什么感觉不够味?就是没有提供一个全新的、别人没有说过的而又能够打动别人的细节,就像我们创造一个东西一样,逐渐有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意识,我们现在实际上写一篇文章,我们不是光把这件事情说了。把心里话说了,是一个进入社会的人都需要完成的工作,你可以写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犯了罪你可以喊冤,把自己的冤枉喊出来。而散文家除了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还应在文章中间提供别人所没有提供的东西,一定要有细节。比如我们说一篇文章太假,它并不假,只是说得太空泛而已,他没有把这个人的细节充分地说出来,比方说我们说朱自清的《背影》,讲他父亲笨拙地跨过那个栏杆,就那么一个细节,让我们终身不能忘记一个笨拙的老人跨过栏杆的样子。年轻的时候我也爱吹牛,我说我串联的时候,走了四千七百里路,走了四个半月,他们都不相信,后来我就跟他们讲那个细节,我说你们知道我们怎么走的吗?我们都是晚上三点钟到四点钟的时候开始走路。他们说怎么会这样呢?那次我们高中四位同学起得很早,我们发现鸡叫之前比较冷,另外周围也很安静,我们走得很快,互相也要壮胆,等到天亮了,等走到一个地方吃早饭了,突然有一个欣喜地发现———今天的路程已经走过去一半了,如释重负啊!然后吃完早饭,走到中午一点钟最热的时候休息。就这一个法宝,让我们能够坚持四个半月。当我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一个人说:“你讲的这个细节,我相信你说的是真的。”所以,细节非常重要。

第六是人物。很多朋友写一个人的时候,想把这个人方方面面都写到,这样呢,他就和小说家打架了,散文恰恰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写到。小说家的人物是写一个他的故事,怎么来怎么去,而散文家写一个人物,是肖像,就是我一下盯住一个人,哦,他是这样的,把他的肖像给画出来,你用一两个细节把他最让人记住的肖像画出来,就成功了。我写人物的散文不多,但有一个散文别人记住了。我写了一个我工厂里面的保卫干事,姓康,跟我年龄一样大,就是一个小转业军人,原来是部队里面的领导干部的儿子,调到当地当保卫干事,我就说他两件处理的事情,这就表现了在“文革”那个糊涂年代怎么把糊涂事办好。第一个事情就是工厂里面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复员军人,一部分是“十一大”代表们家属的孩子,工厂里面的矛盾很大,特别是恋爱中间的纠纷。有一次,一位小姑娘告状,说一位复员军人强奸她了,这就是个大案子了,康干事就说记录姓名,然后让她详细地讲过程。早上怎么样,第一次怎么样,第二次怎么样,因为这要讲过程嘛,记录得我都烦了,因为不好听,记他干嘛,又哭又说又讲,讲了两个多钟头,我记了七八篇了,我看那个小姑娘哭得也没劲了,这个康干事叫她签字,签完字说了一句话:“回去吧,不跟人家好了,也别告人家强奸犯嘛,哪有强奸了七八次的?”把小姑娘打发回去了。我当时就问:“康干事你说灵不灵啊?”他说:“哪有强奸七八次的?”———这叫一个“糊涂案子糊涂结”。

第二个,我们那里有个矿站,矿站发生一起命案,真是大案。那个女生呢,是两个人住一间房子,后来谈恋爱谈崩了,男的就像恐怖主义一样,把矿站的雷管全绑在身上,然后抽着烟去找那女的谈判去了。谈到下半夜还不走,房子里面另外一个女的蒙着被子就睡,说烦死人了,他们俩还谈,谈到后面可能谈恼了,那小伙子把雷管一点,两个人一抱,咣,炸了。那个躺被窝里的女孩是我们重点审查的对象,去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说我就听见这么一声响,怎么就炸了?房子里面就一个证人,她就是说不清楚,然后两家都在那哭,那个尸体呢,都不知道哪一个是哪一个的了。这怎么办呢?开会,给两家人谈,第一,叫作意外事故;第二,不算工伤,算意外。算工伤要上报,说不清楚,算意外。这女方不干,说是男的强暴。康干事就说,你说男的强暴,你也不能再判他一次死刑,你女儿还落了个坏名声,就说意外,大家都平安。讨论半天,就说发生了意外事故,然后两个男的女的还葬在一个墓里面,两家一起去上坟。这一件命案,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了结了。但是后来我一想,不这么了还能怎么办呢?在那个年代,那么多同事里,我就记住了康干事的这两个糊涂案子。后来这两个小文章,很多人还说写得挺生动的,就是两个细节把时代的那个糊涂,和时代的那个混乱,给记录下来了。所以,我们写散文,不要企图在一篇散文里面给一个人写总结,不要把一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展示,你能展示这个事情和其他事不一样的独特的那个点,你就成功了。

上一篇:带着梦想上路阅读答案下一篇:理想国第四卷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