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自由主义毛泽东

2024-06-12

反对自由主义毛泽东(精选14篇)

1.反对自由主义毛泽东 篇一

读“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有感

何为自由主义?我通过字面意思的查找知道自由主义是强调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主张人活动和发展完全自由,包括自身态度消极、自由放任,无组织,无纪律,不关心他人的痛痒,不和危害人民利益的现象作斗争。作为刚参加工作的我,在这时学到了毛泽东所写《反对自由主义》一文,读后深有感触,也为我以后工作指引了方向,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此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作为企业员工应该做到坦白、忠诚、老实、积极,把企业利益、集体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坚决同危害企业和集体利益的作反对。我认为只有企业发展了,我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明确提出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在思想上为我敲响了警钟。

结合自身情况,发现以往也的确存在一些自由涣散的表现,在学生时期遇到一些不对的事,确实是作出轻描谈写的举动,没有作出彻底解决;在一些错误的问题虽然争辩但不能更好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学习和生活上计划性不强,有时还会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得过且过的态度,致使学习和生活走了很多弯路。以前并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后果,现在认识到结果,最好的解决措施就是认真的反思,努力的加以改正,做一个明智的识时务者,一定不把这些不良习气带到以后的工作中去,要让我的工作自始保持良好的作风。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工作之中,常说的基本要求是要起到一种模范带头作用,要始终与上级保持一致;在这里我要明确告诉自己:工作中要增强自己的纪律观念,我认识到遵守纪律是每个党员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一定要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生活作风严谨,用纪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摒弃

自私自利的思想,识大体,顾大局,以企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工作中,始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是非,及时改正缺点和不足。任何错误绝不姑息迁就自己。要有计划的学习,以便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对于领导布置的任务及时完成,在有困难的任务,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绝不拖拉应付;对遇到推诿扯皮的事情要及时制止。面对亲朋好友的事情也是工作方法中的一大任务,作为我来说会用一视同仁的心态来对待,绝不会违反原则工作。遇到有损同事工作积极性的行为,要有力度的及时制止,以便同事们能够齐心协力,团结奋进。

反对自由主义要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我要利用“反对自由主义”这把武器,促使我以高昂的热情,以履行职责的态度,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实现我良好的愿望。为企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010年10月13日

2.反对自由主义毛泽东 篇二

好人主义, 不同地位的人, 怀有不同目的;不同性格的人, 表现各不相同。身处领导地位的人, 犯好人主义的表现有:不求百姓拍手, 只求上级点头, 对下级护着, 对上级捧着;同事之间, 自我批评摆情况, 相互批评提希望;你不批评我, 我不批评你。在腐败面前当好人, 在问题面前装糊涂, 等等。

芸芸众生的好人主义表现就五花八门了, 一些上进心不太强的人, 则是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明哲保身, 我行我素;划小圈子, 熟人、老乡、朋友结成小团伙, 遇事网开一面, 互相包庇, 装聋作哑, 歌功颂德, 曲意逢迎;还有的是不分青红皂白, 惟头头之命是从;为人处世, 少说话, 慢开口, 遇到问题躲着走;打人别打脸, 说人别掐短;种花受益, 种荆棘扎脚……

好人主义, 不是好“主义”, 而是有多害而无一益的主义。第一, 它破坏党的生活的原则性。党的原则性要求我们要旗帜鲜明, 立场坚定, 是非清楚, 黑白分明;而好人主义却不讲原则, 不分是非, 混淆黑白, 万事和稀泥;第二, 好人主义是党的健康肌体腐蚀剂。党要肌体健康, 始终保持蒸蒸日上、朝气蓬勃的状态, 就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 而好人主义却抛弃了这个武器, 大家表面一团和气, 实际上不正当行为和不正之风暗中泛滥成灾。第三, 好人主义是腐败现象的避风港、防空洞, 腐败行为无人监督, 无人揭发, 任其逍遥法外, 这就是好人主义造成的危害。一言以蔽之, 好人主义实际上就是“害人主义”。

产生好人主义的原因有二, 一是客观原因。一个单位的领导独断专行, 搞一言堂, 好大喜功, 听不得反对意见, 甚至对提意见的人打击报复, 这个单位没有正常的民主氛围, 民主集中的原则落实得不好, 好人主义就会成灾。第二是主观原因。好人主义的思想根源就是个人主义, 遇事只想个人得失, 把个人利益视为处事的最高原则, 这种人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在困难面前是懦夫, 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叛徒。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曾提出, 要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 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实效性, 坚决反对党内生活的庸俗化, 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 这是我们进一步搞好党的建设、搞好干部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

3.俄国的自由主义反对派 篇三

普希金曾说过,在俄罗斯,唯一的自由派在政府里。历史上,俄国社会结构并不存在一个与自由主义相对应的成分,如自主的商人阶层。说自由主义只是一个抽象概念似乎并不为过,很大程度上,它是特定时期国家的铁腕政策的产物,就像在斯托雷平时期那样。十月革命之前,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自由主义宪政实验,但它同时面对着来自左翼的革命和右翼的反革命,无力在帝俄的废墟上建立秩序。

叶利钦总统任期内是俄罗斯自由派的黄金时代,那也是涅姆佐夫们的最好时间。但他们显然把事情搞砸了,大多数俄国人对这一时期的集体记忆,是无政府主义的混乱、无耻的寡头掠夺和民族羞辱。俄罗斯政治学家米格拉尼扬分析了自由派的病理:自由主义精英在政治上处于少数派地位,但他们在新政权,也就是叶利钦总统的小圈子里,在大众传媒中,拥有强大的力量。自由主义少数派自封为国家的代言人,企图把一个狭隘小集团的意识形态提升为全民族意识形态的高度,并把它强加给社会。有关俄罗斯文明较之西方存在历史性缺陷的简单想法,构成了这一自由主义的历史哲学基础。于是,就需要彻底改造俄罗斯的文明模式和文化习俗,以完成这场宏伟的改革。自由派坚持认为,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实现向西方文明母体的回归,而历史上俄罗斯脱离这一文明母体,只是由于错误的选择(接受东正教)和各种悲剧性事件(蒙古入侵)的巧合。毫不奇怪,作为民族精神的载体和集体意志体现的国家,成为自由主义议程的首要攻击对象。自由派全盘消解国家在俄国和苏联历史上所起的关键作用,梦想建立一个最小国家,而这一最小国家,充其量不过是作为经济、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调节者和规范者的全能市场的附庸而已。这种反国家的自由主义给俄罗斯带来了极严重的后果。

总的图景是,自由派竭尽全力去破坏历史形成的俄罗斯国家,却又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总统这一国家的人格化身之上。自由派虽然思想上贫乏,但却不乏良好的政治嗅觉。在激进改革面临越来越大的反弹,自由主义的革命潜力日趋耗尽时,他们转而求助于具有本国精神特色的家长制权威主义,集结在叶利钦周围,主张铁腕。

在叶利钦执政的后半期,也就是从1996年总统大选结束之后起,自由派开始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要么国家彻底丧失行动能力,变成金融政治帮派的玩物,要么击败他们,收回被他们僭据的功能。这次朝着增强政府职能目标迈进的正是自由派。1997年春天,丘拜斯和涅姆佐夫开始了带有国家统制色彩的第二次自由主义革命(第一次是在1992年,由盖达尔负责推进)。在扩大国家职能这一问题上,他们与金融政治集团发生严重冲突。到此时,自由派不得不向产生它们的畸形体制宣战,而后者的力量强大得多。正是在这一时期,涅姆佐夫将自己所面临的敌人称之为“寡头”,这一称呼很快流行开来。

1998年的8月危机终结了这一不对等的拉锯。金融危机极大地削弱了金融政治集团的力量,也导致自由派一并出局。叶利钦总统任期的最后阶段,先后出任总理的是普里马科夫和普京(斯捷帕森的任命是个插曲和烟幕弹),前者通常被认为是左派,而此时的普京则尚未表现出有何种意识形态归属。

自由派的悲剧是,他们浪费了历史性的机会,与叶利钦时期的畸形体制一同被人民所抛弃。在新的普京时代,他们无所适从,条件反射式地抨击任何一种形式的国家集权。实际上,他们所叹惋的叶利钦时代的民主,只是个幻象。在寡头所控制的大众媒体中,国家权威瓦解和丧失被描述成民主。寡头所界定的民主,不过是他们能方便地接近权力中心,最大化其利益。自由派可悲地与一小撮寡头连带在一起。当普京制服寡头,消除这一潜在的权力中心之后,自由派政党也随即失去了金融赞助人,暴露出悬浮在社会之上的脆弱性。

当然,自由派也并非全无希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转型,一个可称之为俄罗斯资产阶级的新生力量出现了。在自由主义所倡导的政治分权、司法独立等一整套制度和价值下,这一阶层的利益能得到最好的保护。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利益所在,自由主义事业终于在俄国生根了。但类似控制一个政府的好事,再也不可能重复了。普京体制也吸收了一些自由派经济学家,如前财政部长库德林、现任副总理祖科夫等,但他们主要是作为财经技术官僚发挥作用,并无法对总的政策进程施加影响。

2011年和2012年是俄国政治的危机年份,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上演了惊险的职位轮转。这期间,俄国爆发大规模街头抗议,反对派运动一时高涨,自由主义反对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戏仿马克思的一个说法,一切历史都是精英斗争的历史:统治精英如果团结一致,就不可能被底层所颠覆,而当精英陷入分裂时,反对派就有了一线机会。正如一些人所说,抗议运动得以发生,仅仅因为它从体制内部得到了一部分政治精英的支持。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职位轮换在俄罗斯政治史上并无先例。这一“并行统治”不可避免地在最高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和紧张,伴随着总统权力从梅德韦杰夫回归普京,精英内部产生了分裂。那些更倾向于梅德韦杰夫所隐约代表的现代化和自由化色彩的,以及认为自己在梅德韦杰夫治下能有更好未来的精英,试图阻止普京回归。

这本质上是个精英更替问题。在成熟的选举民主政体下,选举是一个有效的选拔和轮替机制,选举结果决定着去留和升迁。而在选举不占多大分量的时候,精英更替问题就棘手得多。这就是俄国的情形。对此,通常的解决办法是设立闲职,目的只在于防止出局的老人们加入街头的反对派。而在梅德韦杰夫时期,这一精妙的平衡被打破了。

这或许是反对派和体制内的一部分精英联手颠覆普京体制的一个好机会。但声势浩大的反对派抗议或许能挫败通常类型的腐败的独裁政体,却不适用于普京体系。原因是,普京享有民众支持,是一个克里斯玛型的领袖,高踞于日益官僚化的政府和政党体系之上。

如何认识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政体?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双元国家:同时存在着一套基于规范和制度的宪政体系,以及一个独裁性质的专断国家。米格拉尼扬则认为,普京政权最好被描述为一个选举式的民主政体,外加一个作为舵手的克里斯玛型领袖。马克斯·韦伯曾分析过这一政体的动力机制:在人民和领袖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领袖拥有巨大的民众动员能力,并在民众支持下,控制整个官僚体系。实践中,这一体系容易蜕变为官僚威权。而三种内在的冲突有助于保持体系的发展和自我调适:政治家与官僚,官僚领域和政治领域(行政机构和立法机构),以及领袖与政治体系之间。在缺乏这些张力的情况下,体系即陷入僵化和停滞。

在当代俄国,政治家和官僚之间的冲突已经消除,官僚取代了政治家。克里姆林宫基本控制着立法机构,行政分支与立法分支的冲突也不复存在。幸运的是,在领袖和反对派之间,仍存在着冲突。

从这个角度,一个良性的自由主义反对派有利于俄国政治的健康发展,避免其走向僵化。人们注意到,普京从其谋求第三任期开始,日益强调某种基于俄罗斯历史和文明共同体的保守主义价值观。在外交和安全领域,也开始逐渐显露出与美国主导的后冷战秩序分离乃至对抗的迹象——乌克兰危机强化了这一转向。有理由相信,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轮转过程中的精英分裂和重组,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一变化,更趋保守和强硬的精英群体现在集结在普京周围,赋予其力量,也向其施加压力。在俄罗斯的政治发展中,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平衡而非主导性力量,永远有其价值。

4.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 篇四

毛强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始终对官僚主义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并将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他反复强调官僚主义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灰尘”和“污毒”,是搞特权、脱离群众、贪污腐化等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治党治国治军必须常抓不懈和切实解决的大问题,并提出和实施了克服官僚主义的具体措施。

官僚主义的两种主要形式

基于对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对官僚主义的存在和蔓延深恶痛绝。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首次使用“官僚主义者”一词,同年10月,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批评政府人员的弊端时,第一条就是“官僚主义,摆架子,不喜接近群众。群众有人走到政府里去问他们的事情时,政府办事人欢喜呢,答他们一两句,不欢喜呢,理也不理,还要说他们‘吵乱子’”。1933年8月,他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中更是指出:“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经济建设工作同样来不得官僚主义。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各种官僚主义现象,都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指出,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和领导上的老爷主义,是官僚主义的两种主要形式,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政治病症。

工作上的形式主义,突出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仅仅满足于工作任务的一般号召,不注重和不善于在作了一般号召之后,紧接着进行个别的具体的指导,因而“使自己的号召停止在嘴上、纸上或会议上,而变为官僚主义的领导”。1960年3月30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更是明确地指出,反对官僚主义,必须克服“五多五少”:“会议多,联系群众少;文件、表报多,经验总结少;人们蹲在机关多,认真调查研究少;事务多,学习少;一般号召多,细致地组织工作少。”由此不难看出,形式主义迎合、助长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捧出”“逼出”形式主义。二者如影相随,甚至可以说形式主义就是官僚主义的一种,破除官僚主义就要反对工作上的形式主义。

领导上的老爷主义,突出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仅不关心群众疾苦,反而摆架子、摆资格,妄自尊大。他们自以为了不起,有事不跟群众商量,“不注重和不善于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而欢喜主观主义地自作聪明地发表许多意见,因而使自己的意见变成不切实际的空论”。毛泽东还指出,老爷主义与命令主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面上是在积极发动群众,实际上是用少数人包办及强迫群众服从的办法,代替群众自觉的与有组织的斗争,即用非群众路线代替群众路线”。如果不破除这些行为,党的群众路线就无从贯彻,党的群众基础也无法巩固。官僚主义的实质是脱离群众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石,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官僚主义的实质就是脱离群众,丢弃了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违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问题。所以,避免和克服官僚主义,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肃清官本位思想,明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真正摆正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党员干部必须打掉官风,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在人民中出现。毛泽东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交真心、讲实话、求真知、道真相、解难题,使人感到人们互相间的关系确实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给他的。共产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如果认为人民群众不讲道理,只能压服,不能说服,这样的人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1956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更是语重心长地告诫与会者:“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

党员干部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出发,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因此,每位共产党员的第一位工作就是要勤勤恳恳地研究人民中间的生产生活问题,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去解决这些问题,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从主客观两方面反对官僚主义

如何避免和克服官僚主义作风,毛泽东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思考。他认为,这既需要改造主观世界,加强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也需要完善客观条件,建立健全执政党监督体系和领导干部管理考核制度。

加强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是克服官僚主义的首要前提。毛泽东认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反对官僚主义也不例外,需要不断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克服封建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从根本上铲除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此外,要经常以整风精神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干部和一般党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克服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改善党和人民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工作任务,有的放矢,治病救人。

强化人民监督权,是克服官僚主义的关键环节。只有让人民充分行使监督的权利,党员干部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才能真正实现让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人是会变化的,革命者也会发生变化。没有群众监督和揭露,他们可能进行贪污、盗窃。做投机生意,脱离群众”。为此,他强调必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使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面接受群众监督。为了使人民监督落到实处,他提出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社员代表大会制,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等群众参加管理形式,同时还要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监督作用。此外,他认为人民来信来访是人民监督的一种形式,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因此,必须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

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是克服官僚主义的重要手段。新闻媒体以其监督权力的及时性、广泛性、公开性,在社会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新中国成立不久,在毛泽东的建议下,中共中央就作出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强调人民群众在报刊上公开地批评党员干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党的干部在报刊上作关于这些缺点和错误的自我批评,非常必要。后来,他还对新闻出版界代表说,群众来信可以在报刊上登一些出来,“一点不登恐怕不大好,那样业务部门会犯官僚主义,不去改进工作”。

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是克服官僚主义的有效措施。毛泽东认为,党员干部要学会领导工作的正确方法,尤其是把官僚主义习气的老爷架子、官架子收起来,靠解决问题正确吃饭。比如,党员干部进行工作要采用一般号召和个别具体指导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两种基本方法;有效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将走马看花和下马看花两种方法相结合,要自己下去或者是请下面的人上来。他更是多次强调检查工作的重要性,“领导上抓得紧,检查严,对于完成任务是有决定作用的。”

完善党员干部管理考核制度,是克服官僚主义的根本途径。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此,毛泽东分析指出:“人是生活在制度之中,同样是那些人,实行这种制度,人们就不积极,实行另外一种制度,人们就积极起来了”,可见人是服制度不服人的,解决制度问题比解决思想问题更重要,更带有根本性质。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的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消除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

5.反对自由主义 篇五

在革命抗战年代,针对当时散漫的自由主义倾向,毛泽东发表了这篇文章,对自由主义的表现、性质、危害、产生的根源和反对自由主义的重大意义等都作出了极其深刻的分析和论述。文章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主要表现,指出了自由主义的严重危害。

《反对自由主义》这篇文章虽写在革命抗战年代,但对我们当今的工作仍有许多指导意义。在爱康,我们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让大家围绕一个核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共同关注企业的发展和命运,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上至下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势头,这,就是抵制自由主义,消除自由主义的有效措施。不过,在公司也时而发现有些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只关心自己岗位的事,或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对于不正确的议论不能坚持原则地争辩到底,使不正确的议论得不到正确的澄清,生产方法得不到改进,工作的计划性不强,致使个别工作未能按计划完成,班组的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平时,在办理各种工作时,他们首先想的不是纪律和制度,而是“他们是谁?办与不办这个手续对我会有什么影响?”于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优亲厚友、见利忘义在工作上统统表现出来,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把个人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所谓自由主义,就是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人生观。自由主义是非常危险的。他们在工作中敷衍了事,必然会影响我们整体工作的进度,影响工作的大局;在工作上照顾了某些人,必然是想那些人的身上谋取私利,导致自由主义进一步的恶性循环;而见利忘义则是为了一己之利忘记了原则。自由主义会导致我们的工作停滞不前,甚至崩溃。

6.反对自由主义心得 篇六

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强烈的集体观念和敬业、奉献精神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则。为了不让学校这块纯净的沃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我们自觉地学习了毛主席的《反对自由主义》。

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了哪些是自由主义的表现及自由主义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巨大危害,决心在生活、工作中以《反对自由主义》为行为准则,时时刻刻鞭策自己,并勇于同自由主义现象作斗争,决不给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只要集体照顾,不要组织纪律的人以任何空间和市场”。树新风、立正气、讲奉献,上下一致,创建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坚强集体。

只有反对自由主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分清是非、统一思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团结和统一,带领人民群众完成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空气不那么浓了。有的奉行好人主义,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有的把人与人的关系商品化,彼此投桃报李;有的患得患失,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在有的地方,民主生活会往往成了工作汇报会、评功摆好会。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单位和少数人身上,但危害极大。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自由主义,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发现问题,及早提醒,及时纠正。

7.反对自由主义毛泽东 篇七

哈耶克出生于1899年,逝世于1992年。在这一段时间里,世界经历了社会主义兴起、发展和挫折的过程,社会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内起伏跌宕;欧美国家曾在经济危机后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但20世纪70年代后又转向了新自由主义;二战后东西阵营强烈对抗。可以说,这是哈耶克生存的时代背景,也是其反对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

世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产生了古典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但由于资本主义的剥削造成了人类社会严重的不平等,一部分思想家开始思考一种既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又能给全体人类带来平等的经济运行方式,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就应运而生。其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作了最为深刻的分析,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认为资本家通过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而占有了剩余价值;而资本家之所以能剥削工人的条件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另外,在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条件下,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合理,生产相对过剩,加上资源配置的盲目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马克思提出了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联合劳动、有计划的生产、进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社会阶级之间的经济对立越来越严重,欧洲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广泛传播。俄国是欧洲相对落后的国家,但俄国的社会主义却走在世界前列。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列宁按照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原则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列宁很快发现了许多问题,于是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可是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很快提出了新的经济模式———“苏联模式”:生产资料公有、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国家统一安排生产、实行按劳分配。这种高度集中的苏联经济模式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积极效果,而且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显示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由于苏联的成功,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青睐,二战后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然而,苏联的这种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对于非常时期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其长期的有效性,尤其是取消商品经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也使社会主义经济失去活力。另外,苏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应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在经济和政治的多重原因下,苏联社会主义最终走向失败。苏联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极权主义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与哈耶克经济、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理论原则也格格不入,促使哈耶克一生都极力反对社会主义。可以说,集权体制的社会主义苏联的存在成了哈耶克反对社会主义最为重要的社会原因之一。

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德国最终走向了极端民族主义的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一种宣扬依靠资产阶级实行社会改良,以达到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流行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半期的法、德两国。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拉萨尔认为,“在国家的帮助下建立工人生产合作社”是建立社会主义“最理想”、“最合理”、“最简单”的方法,当时许多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宣传国家社会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的民族自尊和国家利益受到打击,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希特勒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建立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而来,各种矛盾突出,当时的魏玛共和国领导人无能为力,希特勒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希特勒上台以后,实行所谓的国家社会主义,推行一种“统制型”经济政策,并进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这种政策对应付经济危机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因而“得到了公众对其政策的广泛支持”[1]14。在德国民族复仇主义和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因素影响下,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走向极端,发展成了法西斯主义。1938年德国占领了哈耶克的祖国奥地利。哈耶克对法西斯主义极为痛恨。与一般人认为社会主义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必然联系不同,哈耶克认为,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都采取经济上的统制政策和政治上的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兴起是早先的社会主义倾向的反应”和“结果”[2]12。从而,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发展成法西斯主义成了哈耶克反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重要根源。

20世纪30年代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证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已经趋于破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曾对拯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哈耶克认为其类似于社会主义实行国家干预,违反自由主义原则,必然构成通往极权主义的“奴役之路”。因此,一直反对这种政策,并摇旗呐喊自己的新自由主义理论。由于西方国家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70年代初期,美英等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重返自由主义路线,并开始奉行“新自由主义”原则,哈耶克作为新自由主义的奠基人和不懈的旗手受到西方政府的重视,他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更被奉为圭臬。1974年哈耶克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正由于其理论受到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视,哈耶克更加坚定了其新自由主义理念,也更加坚定了其反社会主义的信念。

苏联和英美西方国家为了反法西斯主义的共同的需要,曾经进行紧密的合作,然而在二战结束以后不久,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存在明显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前者主张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后者主张政治上的集权模式、经济上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前者认为社会主义违反自由主义原则,后者认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只是资本家的自由,而社会主义的自由是全人类的自由。因此,两种意识形态互相敌视。这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又与各自的国家民族利益结合在一起,使这两大阵营的对立愈发显得势不两立。哈耶克这位铁杆的反社会主义理论家的主张,无疑是“西方反对东方的一门重炮”,因此,哈耶克反社会主义的声音一直得到西方阵营的重视。1991年哈耶克获颁美国总统自由勋章。这是哈耶克之所以能反对社会主义的又一个重要的社会根源。

二、哈耶克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背景

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哈耶克会是为数不多的反对社会主义的先锋,这与其自身所接触和掌握的理论、知识有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学知识,二是自由主义经济政治理论。

年轻时的哈耶克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大学时他用一半的时间学习经济学,另一半的时间学习心理学,他甚至曾写了一篇《何为心智》的心理学论文,并在30年之后将此文整理成《感觉秩序》一书出版。关于心理学知识对其社会政治经济研究的影响已有许多的学者做出了肯定的结论。譬如,甘布尔曾指出,许多评论家认为“哈耶克基本知识论和方法论立场并没有真正脱离他在《感觉的秩序》一书中的阐述”[3]36。斯蒂文·赫维茨也认为“哈耶克在自己的理论心理学著作———《感觉秩序》中提出的对人的心智的看法,是理解他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的关键所在,他把某种理论心理学视角平行地应用于这两门学科”[4]206。哈耶克自己也曾谈到心理学对其社会研究的影响:“我先是在20年代、后来又在40年代两度获得的对心理学的洞见,可能是我做出的最令人激动的研究,也塑造了我本人的思想”,这些洞见对“除了在具体的几门学科中给了我很大教益外,也给了我科学的方法论方面的教益。我论述复杂现象的理论著作,得益于心理学研究的与经济学研究的一样多”[5]153。哈耶克的心理学理论认为,心智是人类所感知的东西进行分类的工具,世界是没有秩序的,世界之所以井然有序是因为心智所做的就是对感觉进行排序———也就是感觉秩序。但人类永远不可能完全理解人类的心智,人类也不可能明确地把握所有的知识,因而理性主义认为所谓人类社会是可以设计的想法也是错误的。在此理论基础上,哈耶克认为源自于理性主义的计划经济理论也是一种错误。而在哈耶克生存的年代,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的,计划经济几乎就是社会主义的代名词。哈耶克从心理学出发反对理性主义及计划经济,再进一步反对社会主义,可见心理学知识是其反对社会主义的重要知识背景。

对奥地利经济自由主义的继承,构成了哈耶克反对社会主义最直接的理论背景。

哈耶克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学,并于1921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但大学里哈耶克对经济学很感兴趣,这可能不得不归功于奥地利学派对他的影响。奥地利学派的鼻祖是门格尔,其代表作是《国民经济学原理》和《社会科学方法的探讨》两书,其中提出了别具一格的“主观价值”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这种理论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及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截然不同。奥地利学派在政治上坚持自由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庞巴维克、维塞尔、米塞斯等人继承并发展了门格尔的理论,也一向反对马克思主义。这些人对哈耶克的影响很深,哈耶克把自己看成是“维塞尔的嫡传弟子”,说维塞尔最初对其影响最大,并说阅读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对我发挥决定性影响”,并说“影响我的不仅仅是《原理》,还有《社会科学方法的探讨》”[5]284。

奥地利学派中对哈耶克影响最大的当属米塞斯,用他自己的话讲,米塞斯“代表的就是庞巴威克的传统”,“我从他的学说中可能受益最大”[6]18。而米塞斯是奥地利学派中反对社会主义最为彻底的一位。米塞斯继承了奥地利学派的传统,并形成了自己的货币与波动理论。在思想上,米塞斯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强调私有制,政府不干预经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特权。米塞斯从自由主义出发进而反对社会主义。1920年,米塞斯发表《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核算》一文,挑起对社会主义的论战。该文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生产资料的买卖,生产资料没有市场价格,不可能对生产成本进行精确核算,而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有资源的合理核算,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国家不可能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后不久,米塞斯又相继出版了《社会主义经济学和社会学分析》和《自由主义》两部著作。两书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弊端,认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收入不取决于其贡献,因而效率低下;由于社会主义不存在资本市场,也不存在资本家,企业不可能以追求利益最大化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国有企业的上级部门很难对工作业绩作出客观公允的判断,所以也就很难提高效率[7]。米塞斯的反社会主义思想对哈耶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哈耶克年轻时并不反对社会主义,甚至可以说是个温和的社会主义者,但米塞斯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和社会学分析》出版以后彻底改变了他对社会主义的看法。他说:“社会主义许诺会满足我们对一个更合理、更公正的世界的期望。就在这时候,这本书问世了。我们的希望被击碎了。《社会主义》告诉我们,我们所期望的改革完全是搞错了方向。”[8]50此后,哈耶克也加入了批驳社会主义的行列,他以自己更深刻的理论对社会主义进行批驳。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正因为他继承并且深化了奥地利学派尤其是米塞斯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以他比别人更加坚定地反对社会主义。

三、结论

综上所述,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与之相应的极权主义的弊端,德国由国家社会主义走向法西斯主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新自由主义理论在西方国家干预政策失效后受到重视,哈耶克在反社会主义阵营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是哈耶克一生反对社会主义和一生能反对社会主义的重要社会原因。从心理学理论———感觉秩序出发,认为理性主义的计划经济不可能实现,追随奥地利学派名师,继承和发展他们的政治经济学自由主义理论,彻底改变了自身先前对社会主义的看法,这是哈耶克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知识根源。

摘要:哈耶克是新自由主义的旗手,一生反对社会主义。学术界往往从哈耶克理论的本身去探讨其反对社会主义的原因,事实上哈耶克反对社会主义有其社会背景和知识根源,前者主要是苏德经济政治制度的弊端和凯恩斯主义失效后西方对新自由主义的重视,后者主要是哈耶克自身接触和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及自由主义政治经济理论。

关键词:哈耶克,反社会主义,时代背景,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树贵.比较经济体制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安德鲁·甘布尔.自由的铁笼[M].王晓东,朱之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拉齐恩·萨丽,等.哈耶克与古典自由主义[M].秋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5]“Nobel Prize-Winning Economist Friedrich A.von Hayek”,Oral History Program[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1983).

[6]Knowledge,Evolution,and society[M](.London:Adam Smith Institute,1983)

[7]张旭坤.西方经济思想史18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8.反对安全领域的“军国主义”思想 篇八

目前,全球的互聯网产业环境,包括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共同面对一个新的未知领域,在这里,新的游戏规则正在制订,新的用户行为方式正在产生。

以腾讯最核心的QQ在线和它的消息量为例,在很早以前便已有超过一半的流量是来自手机终端。社交平台QQ空间的图片的每天上传数字现已超过2亿张,高峰期超过3.6亿张,其中有53%的照片来自手机终端。而新一代基于智能手机的及时通讯产品“微信”推出后,仅仅14个月,今年3月其注册用户便已超过1亿,我相信在这半年,到今年9月用户数量将有望增至2亿。

种种迹象都表明,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PC互联网现已经进入了平台区,不管是从流量还是从使用市场来说,其在未来的表现都可能会远远少于移动互联网。我认为,所有的产业上下游,所有的从业者都应该勇敢地去接受这个变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也出现了新特点。过去,PC互联网的入口是少数的互联网寡头,包括像搜索引擎或者客户端工具的流量入口。但如今,随着APP Store产业体系被引入到移动互联网,行业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形势,很多小的,甚至一个人的公司的产品,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间爆红。

这样的模式其实是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同时,这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用户安装了某个APP,如果在5秒、10秒的使用时间内感觉无法掌握,就会把产品抛弃。但如果在1分钟之内,他认为这对他的生活、工作效率或者娱乐方面很具价值,就会迅速传播给身边的朋友,甚至通过移动社交网络发布出去。瞬间,产品在APP Store的排名就会快速向前,继而引发更大量的下载。现在,很多APP的火爆期往往只有3天到1个星期,而决胜期可能在1个月之内。如果产品的后期面按照老思路做,肯定是死路一条,必然要想新的创新路子,才有可能成功。这就意味着,“产品为王”年代的转折点似乎来临了。

另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其社交本地化的特点是非常突出的。手机终端与电脑终端不同,前者能随时随地,抛开地域限制与人实现关联,而且它拥有丰富的地理位置信息,由此一个新的机遇诞生了:OT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目前,研究数据显示对ALBS(Autocar Location Before Succor,基于手机定位的汽车救援服务)调用高达7亿次。ALBS是将LBS(位置基本服务)应用于汽车的道路救援。7亿,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OTO模式也带动了新的产品:二维码,这是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通过摄像头拍摄二维码,手机终端可以将现实与它后端蕴藏的丰富的网络资讯相结合。未来,我们希望能通过增强产品“扫二维码”的功能,在用户中普及这个行为。现在的网上“扫墓”已经有了新的释义:扫描墓碑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墓碑主人过去的生平介绍。这都是OTO的典型应用。

最后是有关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隐私保护。智能手机和传统的终端最大的区别是可以下载软件,而下载程序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最近一项报告表明,抽查安全系统有7个流行的应用商店App Store,300余款应用有58%存在泄露隐私行为。这里有的是正常行为,但是用户无从辨别哪些个人信息会被滥用。因此,我坚持认为安全领域,尤其是手机安全领域不是一两家企业的事情,而是所有行业,甚至所有开发者都应该共同参与的事情。

在这个领域里,我们更欢迎有序的竞争。我至今仍坚决反对假借用户之名,利用安全借口进行用户难以辨别的信息搜索。可能说得夸张一点,我反对军国主义思想,如果有人打响的是网络上的卢沟桥事变,必然会演变成网络上的南京大屠杀。为此,我们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安全防护大家庭,共同为移动互联网传播发展保驾护航,我们希望能够让安全回归安全,我们希望所有业界厂商和运营商一起,能够共同合作,大家一起来探讨移动互联网新一代专业安全解决方案的未来。

最后,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坐下来,共同讨论如何使竞争有序化,如何长治久安的办法,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才是我们企业长久共存的基础。

马化腾

9.读反对自由主义有感 篇九

阅读了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感触颇深。里面的许多例子放到现代来讲都还有是有现实意义的(还有这种现象存在)。何为自由主义,毛泽东列举的十一种。发觉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多多少少有自由主义的影子,下面从切身实际讲讲。“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这是第一种。”如上所说,在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面前,如果他们做了错误的事。于熟人或同乡来说一般不会指出起错误,大多采取放任状态,怕说出来影响关。于知心朋友则不忍说。于长辈我们会觉得不够资历不够资格去指出错误。于是获“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或“轻描淡写地说一顿”,结果导致的后果轻则伤害自身,重则伤害“我”或集体的利益。例如有的父母一味的溺爱自己的孩子,一直任其下去会轻则伤害身边的人,重则也许会危害到社会。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这真的是一种很消极处世态度。自己或多或少都有这样过,对于一些看不惯或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面对的事情,采取回避和漠然的态度。很阿Q的方式啊。。。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比如,遇到抢劫货这偷盗,一般人都会为了不被打击报复而选择漠视,甚至习以为常。见义勇为之类的事有些人甚至不齿,这真的很令人寒心啊。我曾经就大声叱呵过一个企图偷盗的小偷,对方做贼心虚,见势不对就溜了,事后我也没遭到所谓的打击报复。现在的很多事被媒体渲染的有点夸张,好像全世界都是这样。毛泽东的这一个归类就讲的很对,这种现象不要太普遍,所以说这一条现在还真的是很具有“现实意义”。“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这是第四种。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这是第五种。”我觉得这两个有共同点,都是有不顾大局整体的利益。要说工作,就生活和学习中就有,把个人私怨带到学习生活中,不过团体,不够团结,就像班级里这次提出春游,一开始每个人都不愿服从。这样的自由主义的归纳,我觉得更符合一般人对自由主义的理解。

10.读《反对自由主义》有感 篇十

“自由”一词的表面含义是不受限制和约束。初次对自由一词有过深刻体会是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从那时开始,“自由”在我的脑海里便是一个圣神而美好的东西,我也曾经想象为了自由,我会牺牲些什么。但我不能理解,为了自由,有人竟然可以抛弃生命、抛弃爱情,自由有那么重要吗?

当我读了毛主席写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后,我才渐渐发现,毛泽东笔下的“自由主义”并不是我所谓的“自由”,而是“自私”、“散漫”、“以自我为中心”。从中,我也感悟到了很多。

《反对自由主义》写于1937年9月,最初载于1942年4月10日延安《解放日报》。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毛泽东著作选读》(新编本)。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救国的中流砥柱,既要领导全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艰苦搏斗,又要同抗日阵营里的国民党顽固派、投降派斗争,斗争极其复杂。要肩负这样的历史使命,必须有一个团结统一具有坚强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而我们党长期处在分散的农村游击环境,党员中大多数来自农民小生产者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因而带来了许多自私自利,散漫的自由主义倾向,这对保持党的高度统一团结完成艰巨的历史使命妨碍极大。为批判和肃清这种错误倾向,毛泽东发表了这篇文章,对自由主义的表现、性质、危害、产生的根源和反对自由主义的重大意义等都作出了极其深刻的分析和论述。

文章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主要表现;指出了自由主义的严重

危害,说它是革命集体组织中的一种“腐蚀剂”,它“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文章还分析了自由主义的来源,指出它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文章最后还号召全体党员和革命同志起来反对自由主义。这篇文章后来成为延安“整风运动”和历次党内教育的重要学习文献,成为从思想上建设党的锐利武器和党员党性修养的座右铭。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思考了很多,也感悟到了很多。自由主义的种种表现,可以总结为“不说实话,不做实事”。让我懂得,如果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是会犯严重错误的。文章中列出了十一种自由主义的表现,所有这些表现,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和自我反省,有哪些问题是我们自身存在的;有哪些问题是我们身边的某些同学存在的;有哪些问题是我们的老师存在的;有哪些问题是我们所在的班集体急需解决的。我们必须一条一条加以对照,并且采取一系列的手段予以修正。我作为一个党员也要严于律己,时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知错就改,虚心请教同学和老师,不骄不躁。

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文章中指出: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我发现,班集体在每一次重大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自由主义对执行有着巨大的阻力和破坏力。它妨碍了决策的有效贯彻,削弱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根本上影响了团体竞争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培养合作能力和

团队意识。只有很好的和别人合作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能是集体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要以集体利益为主,必要时放弃个人利益。

同时,自由主义也是素质低下的具体表现。在胡锦涛书记大力倡导提高全民素质的今天,反对自由主义更加显得具有现实意义。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国民,集体需要高素质的个人,只有素质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由主义的泛滥。学习,是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健康的培训和学习,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社会道德修养。

反对自由主义,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意识,要把自己的得失看得淡一些,要把团队的目标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消灭自由主义是一个长期坚持、持续艰巨的任务,通过每个人真诚、不懈的努力,自由主义必将萎缩和消沉。但,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一丝一毫的松懈,都会使我们前功尽弃。

我认为反对自由主义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就要真诚、讲信用,绝对不能说谎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勇敢的提出对方的错误,并以关心的口吻激励他下次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或许当时同学很生气但他下次不犯错的时候就会感激你。有问题就当面提出来,不要背后嚼舌根,那样不但不利于同学之间的交往,反而加深了两人的仇气。反对自由主义就是要团结身边的人向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如果一个集体不

团结,那么这个集体肯定是落后的、腐朽的。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其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们从属与各个小集体,只要上级领导下达某个命令,下级必须执行,前提情况是这个命令必须是对的,必须是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因此,作为我们的领导人要以身作则,考虑问题要周全,处理问题要公道,不能搞关系,不能贪污受贿,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人。现实情况中有很多违背道德的事情,比如领导为了升官就对上级领导拍马屁、给好处,这样对其他同志是很不公平的,不但不利于领导阶层队伍的团结,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对集体和个人都十分有害。领导要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原则,凡事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考虑,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不能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该为人民群众说话的时候就及时反馈自己的意见,不要害怕说错话,凡是为人民群众考虑的领导都是好领导。领导阶层内部团结了,我们整个国家才能更团结。

读完《反对自由主义》,我学到的不仅是那些原则上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对人处事的那种豁达的态度。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经验,更是主席的一种态度,对人对事,对待学习,主席都一贯谦虚谨慎,有着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伟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继续发扬主席的这种学者风范。我发现,仅凭这一条“反对自由主义”就能避免很多错误的发生。比如说,老师经常强调要培养自己的情商,因为“影响一个人的成功20%是他的IQ,80%是他的EQ。”要培养情商首先得自信,其次就是要搞好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情商最基础的要素就是诚实,对自己诚实,对领导诚实,对社会诚实,这些正是毛主席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提到的。情商实际上就是指对情绪的察觉和应用,察觉自己的情绪,善用别人的情绪,这样在交往过程中就能少犯错,让别人喜欢和你交往。

11.反对自由主义毛泽东 篇十一

关键词:反对本本主义;群众路线;调查研究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同志为反对当时红军中出现的教条主义、共产国际的“瞎指挥”和党内盛行的“左”倾思想而写的文章。当时,党内一些领导人把共产国际的指导当成圣旨,不顾革命的实际情况,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使中国革命遭受很大的损失。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强调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路线,为我们党走出困境提供了思想指导和方法。而这一理论和方法对于当前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群众路线与调查研究的关系

调查研究是一种群众工作方法,通过深入群众了解客观实际,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一手感性材料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群众路线就是通过调查研究等途径收集民意、汇集民智,再将分散的民意进行分析综合,制定出符合群众利益的方针政策,再将制定出来的方针政策放到实践中检验,如此循环,与时俱进。二者相辅相成,目标一致。

“要搞好调查研究,就要真正联系群众。”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搞好调查研究的关键在于依靠人民,解决人民的问题。解决问题,要有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来自于正确的调查结论。只有深入群众调查,才能获得可靠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拍脑袋”式的决策不但脱离实际,还可能事与愿违。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不同地方、不同群体的利益和问题都不一样。只有走进基层,接触不同层面的群众,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愿望,才能掌握一手信息,把握问题实质,找到解决矛盾的思路和突破口。毛泽东同志说过:“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②因此,做好调查研究绝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

没有调查研究,党的群众路线就会失去保障,就会走“偏路”。调查研究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应该把它当作与人民群众做朋友、交心的过程。老百姓通过党员干部下基层做调查,可以直接反应自己或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困难,提供个人的看法和意见。只有党和群众之间没有隔阂,亲切像一家人,才能真正地无话不说、共同出谋划策解决问题。这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而其本质就是要重视党的作风问题。做调查研究,重在亲历亲为,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看书面报告就当作走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说:“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③到基层做调查研究,不能摆架子,否则人民群众就不愿跟你说真话。只有端正的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才能真正获得百姓的拥护和帮助,才能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党员干部没有忧患意识,工作懈怠,渐渐地忘记党的群众路线,也忽视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一些党员干部高高在上,却忘了民能载舟,亦能覆舟。

1、不注重调查研究工作

当前,我们很多党员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报告文件就认为自己走群众路线了;要不就是关起门来想当然的做起研究和制定政策;要不就是坐在车里,到处看看就认为是下基层了;要不就是下基层调研了,但什么也没准备,只是到群众中去随便听一听,看一看,转一转,调查研究仅仅只是走过场,交任务。党员干部要解决群众的问题而不注重调查研究工作,结果只能是了解一些表面现象,也就无法制定出科学的决策,最终还是无法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毛泽东同志说:“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④

2、党员干部“四风”问题

新时期,我们党存在严重的四风问题,损害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集中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学习、开会和调查等工作只注重表面工作和形象工程,不注重知与行的统一。好做样子,严重脱离实际。当前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还出现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为高高在上不愿意下基层帮助老百姓办事情,对群众的诉求漠不关心,害怕担责任,选人用人喜欢“讲关系”,利用权利寻私。享乐主义表现为精神懈怠,现在党员干部工作办公条件好,工作办事有公务车接送,但是干劲反而小了。公务接待铺张浪费,大手大脚,不注重成本只讲究享受。奢靡之风表现为追求奢侈品,追求场面,喜欢攀比,爱面子,腐化堕落。四风问题使得党群关系越来越紧张。

3、信息时代,践行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

信息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为我党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了更多的途径,调查研究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人民群众路线也与时俱进的走上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这无疑是一种进步,是一种工作方式的创新。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真伪难辨。我们很多党员干部思维固化,网络执政意识薄弱,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或者网络不良舆论不知所措,有时候甚至忽视它,使得党和政府在后期处理工作上难度加大。有些地方政府只是跟风,响应政府的号召,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微博帐号等,但是网站页面不注重交互设计、有的网站栏目空置或者内容长期不更新、微博等公众帐号长期不回复等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只会适得其反。还有些政府人员坐在办公室敲打着键盘,以为走“网上群众路线”,就可以以“键对键”的方式取代“面对面”的方式。殊不知,网上的群众路线是线下群众路线的重要补充,而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党

群众路线和调查工作执行得好不好与党员干部有着直接的关系。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曾经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⑤因此必须改变党员干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问题。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解决群众中最突出的问题。当前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一定要落实到实处,坚持到底,以防反弹,推动“服务型”政党的建设工作。

nlc202309041627

2、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

民心相背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党员干部要把党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通过经常下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关心的问题,加深党群关系。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老师和家人,要将人民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时刻记挂百姓的诉求。对于问题凸显的地方再进行深入调研,以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做为工作的动力。“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6]面对信息时代,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党员干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升信息素养,增强网络执政的能力。通过网络收集民意,最终通过线下在实践中落实和解决,走出特色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群众路线。

3、群众路线与调查研究实现制度化

很多党员干部容易忽视调查研究的作用是因为没有正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工作态度懒散,怕麻烦。所以,通过将群众路线与调查研究制度化,使党员干部工作有程序可依据,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工作的执行力。要求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之前要先通过调查研究再做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预防会议或者调查研究表面上搞得热热闹闹,实际上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通过制度化,增强群众观念,把调查研究做为改变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要使制度发挥效用还在于落实到实处,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规定领导干部每年定期进行基层调研,并对矛盾问题和群众反应最激烈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制定出可行的方针政策;再通过相关监察部门对调研过程进行监督,与此同时,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这样才会形成长效机制,使得群众路线工作良性发展。

注释

①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51。

②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81。

③毛泽东.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6—17。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0。

⑤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4]毛泽东.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2.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 篇十二

一、以实事求是为灵魂

实事求是贯穿于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始终。他将这一方法灵活的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最集中的表现在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批判上。

在20世纪30年代党内盛行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而早在1930年, 毛泽东就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 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 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这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早表述。正是因为毛泽东提出的这一基本原则, 才为后来结束“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 毛泽东进一步号召全党从实际出发正确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 毛泽东分析了党内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在对国内和国外的现状研究中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 从主观愿望出发。其次是对中国的历史不了解也不认真研究。最后谈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时, 只会片面的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 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 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在这篇文章中, 他还对事实求是进行了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全党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 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 找观点, 找方法的。这种态度, 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毛泽东通过整风运动巩固了党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

二、以国情为度

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始终以中国的国情为基本依据。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创造性的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依据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首先, 在中国, 农民占绝大多数, 革命的力量源泉在农村。农村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阵地。其次, 中国的反动派控制着近代工商业城市,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农村是反革命势力较薄弱的地方, 革命可以从较薄弱的农村首先开始首先胜利。再次, 中国城乡和资本主义的城乡问题有性质上的区别。在资本主义国家, 城市统治着乡村, 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城市无法完全统治乡村, 广大的人力物力在乡村。最后, 由于地方性的农业经济, 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加上帝国主义的统治。使中国的统治集团不统一, 为中国革命首先在农村胜利提供了机遇。

新中国成立后存在五种经济成分, 以此为据, 在改造过程中区别对待。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 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 实行和平赎买, 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 同时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 引导个体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采取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的办法。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以民为本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844年,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 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3]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唯物主义历史观。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 曾经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堡垒政策明确地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 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4]1941年3月17日, 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中明确提出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1945年4月24日, 他在《论联合政府》中又进一步提出了“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这些论断都表明毛泽东对人民历史作用的深刻认识。

正是因为这种认识, 才使得他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首先实现了与人的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装共产党人、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和广大的人民群众。使他们在落后的社会境况中掌握了先进的思想武器。

列宁曾经指出, 社会主义理论不会在无产阶级中间自发产生, 必须通过理论灌输, 才能实现无产阶级乃至更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主义的科学把握。因此必须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集中的理论学习。延安整风运动就是实现集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并实现其与人结合的典范。

四、以独特的语言为外在形式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功力深厚的语言大师。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 他把深奥、枯燥的理论与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相结合。用形象风趣的语言创造出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他的著作处处散发着哲学的光辉, 字字闪烁着语言的魅力。

当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疑问时, 毛泽东只用了“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八个字一下子就消除了人们的悲观情绪。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中,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 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 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既通俗易懂又言简意赅。

他还把从古代历史、文学中吸收的成语、典故、熟语和格言警句加以提炼改造, 并赋予新的内涵。如“愚公移山”、“实事求是”、“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以其人之道, 还制其人之身”、“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钦差大臣满天飞”、“东风压倒西风”等等。这些词经过毛泽东的点石成金的引用、化用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也为人们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特点无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还是实践中都是密不可分的, 在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也是水乳交融的。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 带领中国人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 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4]《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

[2]《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 , 人民出版社, 1991年。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卷) , 人民出版社, 1972年。

[5]《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 , 人民出版社, 1991年。

[6]宋镜明、吴向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6年。

[7]李海星:《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处———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诠释》,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

13.反对自由主义学习心得 篇十三

《反对自由主义》是毛主席1937年9月写下的。重温这篇不朽之作,认识到自由主义是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是腐朽庸俗的作风,使团体的某些组织和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读了这篇文章认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有利于我在工作中克服自由主义,从而对现在的工作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文章深刻分析了自由主义的表现、危害、来源和性质,指出: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的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自由主义集体的危害是“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自由主义的思想根源自私自利性的,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公司的利益放地第二位。影响公司思想贯彻及执行力。反对自由主义,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使忠诚、坦白、正直、积极的公司人员团结起来,使那部分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人改变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自由主义在自己身上的表现

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文章中将自由主义的表现,列出十一种。结合自身情况,针对文章中列出的十一种自由主义的表现:发现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自由主义的表现:1、看到一些不对的事,有时只轻描淡写地说一句,不作彻底解决。2、不正确的问题虽然争辩,但不能坚持原则到底。3、工作的计划性不强,致使有些工作未能按计划完成。

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就像腐蚀剂,不仅影响我们自身的形象,也影响队伍的整体水平。通过此次学习我的感触很深。这篇文章对自由主义问题分析的十分透彻。通过此次公司组织的先进性教育,在思想上为我敲响了警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会深刻的反思,努力的加以改正。公司正面引导大家树立正气,同时组织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同志之间互相找不足,但不扣帽子,不打板子。要将我们干部及员工身上的优、缺点找出来,鼓励、鞭策,自我促进,自我提高。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让每一位干部及员工真正象毛主席说的那样:“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14.《反对自由主义》发言稿 篇十四

大家好,今天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学习《反对自由主义》这篇文章的心得体会。学习反对自由主义,首先就要问什么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潮之一,它强调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主张个人活动和发展完全自由,实现企业主的自由竞争,提出“自由和财产是公民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而我们所反对的自由主义,专指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内的自由主义。其特定含义为: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和平。表现为自由放任,无组织、无纪律,不关心群众痛痒,不和危害人民利益的现象作斗争,反而采取调和和宽容的态度。我认为认清这一点非常有必要。

毛主席的《反对自由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由主义的各种主要表现;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分析了自由主义的根源和极大危害;提出了克服自由主义的方法措施。接下来我们就具体地分析一下这十一种“自由主义”的表现形式。

一、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这种自由主义表面上保持了团结,实质上助长了不正确的言行,走向宗派主义,小团体主义,不利于革命队伍的团结,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对集体和个人都十分有害。尤其是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为了盲目地积累所谓的人脉,对朋友同学的错误听之任之,生怕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会怀恨在心,这是非常有害的。

二、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这种行为发展下去,只会使大家成为不从实际出发,无组织无纪律的无政府主义者。严重影响团队的团结,造成同学间的矛盾对立,削弱团队的战斗力。

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种情况在我们大学生中也极为普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就不去关心,对党和人民利益漠不关心,做滥好人。这种自由主义发展下去,会走向极端的自私自利。

四、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我们80后、90后这一代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西方个人主义的渐染,或者家庭的溺爱,老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服从集体安排,缺乏奉献精神,这对社会,对我们自己都是有害的。

五、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尤其是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都讲脸面,有了矛盾也不故意表露,却专门以公报私。当然,这种行为的后果大家也是非常清楚的。组织涣散,自取灭亡。

六、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这种表现大家可能觉得比较遥远,但是相信大家都遭遇过一些在政治上不正确的言论吧,我们没必要打报告,但却也有义务去解释,去纠正。

七、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一个共产党员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这种表现,说到底就是忘记了要发挥党员的先进性。

八、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个又回到了第二条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共产党员的身份。

九、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反省,当代大学生比较喜欢迷茫,一迷茫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整日浑浑噩噩,在虚拟世界里麻醉自己,白白浪费大学的大好时光。

十、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这种骄傲情绪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我们要切记不可眼高手低,必须脚踏实地。

十一、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这种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惰性所造成的,没有实际行动的决心就是花架子。所以,现在很多大学生大道理说的很溜,自己做的确实一塌糊涂。

其实,这十一种自由主义的表现归根到一点,便是将个人利益摆在了集体利益的前面。如何克服自由主义呢?毛主席给出了这样的良方: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而放到今天,我认为可以以两点概括:一是在思想上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二是在制度上加强纪律建设。

目前呢,在我们当代大学生中,自由主义可谓是横行校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周书记要求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经常在学校的山水BBS上混迹的同学应该知道,在这学期开学的时候,BBS就挂出了一个通知,是关于加强BBS上言论管理方面的。一些在政治思想上不成熟的同学,在BBS这样一个相互交流的虚拟平台上,肆意传播不正确或者危害性较大的言论,结果惊动了江夏区公安局,所以现在BBS的登录时间都进行了限制。这种自由主义对我们学校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我们作为党员一定要以身作则,倡导积极向上的言论。如何解决校园中的“自由主义”问题呢?又得回到我之前讲的两点:一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二要加强纪律建设。

上一篇:对照四风十种表现下一篇:洛碛中心校文明标兵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