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手工彩泥教学计划

2024-06-18

幼儿手工彩泥教学计划(精选7篇)

1.幼儿手工彩泥教学计划 篇一

中班美术课教案《创意彩泥》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体验创作的乐趣,学习团、压、捏、切、剪等彩泥创作基本技巧,提高造型能力,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美术课《创意彩泥》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团、压、捏、切、剪等彩泥创作基本技巧,提高造型能力。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使用彩泥活动基本工具的经验,会做一些基础造型。

2.材料准备:

幼儿用品:塑料盘、湿毛巾、各色泥块、刀具、作品盒。

教师用品:彩泥示范作品、成品效果图、神奇妙口袋。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预示活动的开始。

2.出示神奇妙口袋,请幼儿猜一猜,今天将要制作什么。

二、观察讨论从神奇妙口袋中拿出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特征。教师和幼儿共同以儿歌形式做简短总结。

小结:物品哪一部分最大、最重要,我们就从哪一部分开始做。做完主体部分,再做零部件。

三、引领创作

1.出示彩泥作品效果图,教师讲解制作步骤,使幼儿对彩泥制作的流程有初步的印象。

2.按照每一步骤,根据需求,按比例分配手中的彩泥。

3.重点讲述新技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操作工具。

4.幼儿跟随教师完成主体部分,零件部分幼儿可以根据成品效果图自己操作。

四、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幼儿把完成的部件放在盘中,用湿毛巾盖好。

2.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克服胆怯心理。

4.发挥想象,做出有新意的造型。

5.提倡同伴间的合作,相互帮助。

五、交流分享

1.展示幼儿作品,小朋友可以玩耍,用它来讲故事和做游戏。

2.作品保存起来做教室和家里的装饰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结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幼儿诵读彩泥主题儿歌。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本文扩展阅读:彩泥--少年儿童用来制作创意造型的一种益智玩具,但工艺和材质上比橡皮泥要提高不少,柔软而不粘手。彩泥干了以后加适量的水可以恢复柔软,具备环保效果,适合用来捏创意作品。

2.幼儿手工彩泥教学计划 篇二

一、针对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来制定教学内容

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深厚的人文资源, 民间手工艺术形式丰富多彩, 如印染、刺绣、剪纸、泥塑、糖人、风筝、纸扎、漆画、漆艺、年画、木雕、竹雕、木偶、刻砖、刻砚、竹器、丝毯、扎染、玩具、草编、布艺、编织、彩塑、戏曲脸谱、紫砂陶器等。民间手工艺术是资源丰富的艺术宝库, 为我们手工制作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教师应认识到幼儿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的任务不是培养艺术大师, 而是培养能胜任幼师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针对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要求, 我们应以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来制定幼儿教育专业手工制作的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内容要从趣味性强、简单易学、对材料工具要求不高且易出效果、儿童熟悉的简单又容易制作的题材入手, 还要考虑到造型和表现形式, 符合儿童的制作能力和条件, 且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开发儿童的大脑。如剪纸、编织、泥塑、剪贴画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以后的工作相关联, 学生们也会特别认真地去学习, 这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以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学生以此教学内容上的手工工艺为主要学习内容, 然后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 引导学生去挖掘和整理当地的民间手工制作, 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赋予其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利用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手工制作, 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二、着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培养能胜任幼师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手工制作艺术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手、眼、脑协调的活动, 通过对人的生理刺激, 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活动, 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1) 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实践中掌握手工制作技能。学习手工制作的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学生只有在亲自操作时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因此, 要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得多、示范得多的现象,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可以采取让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 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让每小组成员自己定好小组长, 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作品, 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上摸索、领悟, 在实践中掌握手工制作技能, 提高动手能力。

(2) 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幻灯片、投影仪等多种多媒体技术步入课堂, 比起传统的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 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 而且提高了手工制作课程的教学效率, 扩大了课程的知识容量, 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具体, 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手工制作方法与技巧, 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法, 提高了学生学习手工制作的积极性与兴趣, 更有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 学生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欣赏到许多优秀的手工工艺品, 提高了审美能力与设计能力。

(3) 开展实践活动, 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的目的是用, 学用有机结合的教学, 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能有机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主动性。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活动。 (1) 组建手工兴趣小组, 定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在平时, 兴趣小组可以对班级、宿舍、学校有关活动区域进行布置、装饰, 也可以帮助邻近的幼儿园进行环境布置等;在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教师节等节日, 兴趣小组可以做些以这些节日为题材的剪纸、刺绣、纸版画、雕刻、红灯笼、五彩花、彩球等手工艺品。通过这些实践活动, 学生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在互教互学中丰富了手工制作知识, 锻炼了综合能力。且这些活动既能活跃气氛, 又联系实际, 把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学校和社会中, 学生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 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思想意识, 进一步提高了手工制作教学的意义。 (2) 定期开展手工技能竞赛, 举办手工作品成果展览等活动, 让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组织师生观摩, 学校统一进行评比, 形成学习手工制作的风气, 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 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学用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使他们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学。

总之, 教师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中, 应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 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总结经验, 有所创新, 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要通过手工制作教学,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培养善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且心灵手巧, 能够胜任幼教事业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手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手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幼儿手工彩泥教学计划 篇三

活动目标:

让幼儿通过制作脸谱锻炼动手能力,巩固对人体五官的认识,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了解、认识过人的五官。物质准备:有关京剧脸谱的PPT,幼儿人手一份绘有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五官图像和椭圆形的白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播放有关京剧脸谱图片的PPT,然后提问:“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提示:“这是唱戏时演员画的脸谱。”接着一边介绍,一边继续展示有关京剧脸谱的PPT。

二、联系生活经验

老师提问:“你们看过脸谱后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呢?”拿出事先画好的脸谱贴在黑板上,介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做的脸谱,它和PPT上的脸谱不太一样,却和小朋友长得有点像。”引导幼儿相互观察自己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分别长在脸的什么位置、与脸谱有何共同之处。

三、操作

老师拿出五官图像和椭圆形白纸,提示幼儿:“这张椭圆形白纸像人脸吗?但这张脸上什么也没有,请你们把五官图像上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和耳朵撕下来,粘在椭圆形的脸上好吗?”老师边说边做示范,再请幼儿操作,自己巡回指导。

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很多幼儿的动作精细化程度不高,出现了把五官图像撕烂的状况。于是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了剪刀,请他们把五官图像剪下来,再贴到椭圆形白纸上。

四、展示

老师把幼儿制作好的脸谱放在教室外的展览墙上,请家长观赏。

案例2:“种葡萄”

活动目标: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请幼儿以看看、说说的形式初步了解制作葡萄的不同方式。请幼儿用喜欢的方式表现葡萄,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与分享的喜悦。

活动准备:

《小猴子种葡萄》的动画视频、有关制作葡萄不同方法的PPT、葡萄架、画纸、蜡笔、皱纹纸、胶棒、颜料、饮料瓶盖、棉签、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猜一猜,它是谁呢?”播放动画视频《小猴子种葡萄》。然后提问:“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幼儿:“葡萄。”老师:“对,是动画片中一串串又圆又好吃的紫葡萄,那最后他种出葡萄没有?”幼儿说:“没有。”老师:“你们看,小猴子又浇水又施肥,还是没有种出葡萄来,我们一起帮帮他吧。”幼儿高兴地同意了。

二、介绍操作材料、方法

老师:“我给你们准备了画纸、蜡笔、皱纹纸、胶棒、颜料、瓶盖、棉签、即时贴等材料,现在我们来看几种制作葡萄的方式吧。一会儿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式来制作葡萄,做好后可以把葡萄挂在葡萄架上。”老师播放各种制作葡萄方法的PPT,有用手指、棉签蘸颜料画葡萄的,还有用皱纹纸、即时贴制作葡萄的……

三、操作

幼儿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制作葡萄。在操作过程中,一开始多数幼儿选择用棉签、皱纹纸、即时贴等材料来制作,只有两个幼儿用瓶盖在纸上印出圆形的葡萄来。这时老师拿起其中一个幼儿的作品说:“你们看这个小朋友多棒,他用瓶盖画出了又大又圆的葡萄,我们来表扬一下他。”于是,其他的幼儿也开始用瓶盖画葡萄了。

四、展示

老师把幼儿做好的作品粘贴在葡萄架上,总结:“这就是今天小朋友们种出来的葡萄,你们都很聪明,用不同的方法种出了各种各样的葡萄。接下来请小朋友们观赏一下自己的作品吧。”

这是两节非常典型的手工课,老师按照传统手工课程“导入—幼儿操作—总结”的流程开展活动,下面我们来结合实例分析一下:

一、优点

1.导入部分激发幼儿兴趣

每个活动的导入环节对教学效果都起着关键作用。在案例1中,老师从幼儿熟悉的戏剧脸谱出发,请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手工制作。在案例2中,老师以事先设问的方式请幼儿带着问题看动画片,既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也为活动的开展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这两位老师还都使用了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教学内容简单生动,衔接新旧经验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老师需要明确的是,幼儿的手工教学活动并不是培养他们参加某项比赛的竞技能力,而是要普遍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老师应尽可能选择简单有趣的活动内容。在这两个案例中,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结合了中班幼儿之前学过的知识,易于操作,难易适中,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材料丰富多样,为幼儿提供创作空间

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相对丰富的操作经验。在有丰富操作材料的基础上,再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便能把头脑中的想法在手工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中案例2的老师在确定了主题后,为幼儿提供了相对丰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操作中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问题

1.目标表述与教学实际不符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教学活动效果的标准。在案例2中,老师预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请幼儿以看看、说说的形式初步了解制作葡萄的不同方式”,但在活动中老师以展示课件、自己描述的方式代替了幼儿的自由讨论;第二个教学目标是“请幼儿用喜欢的方式表现葡萄,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其中“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表现”也没有实现,在活动中大多数幼儿模仿了课件中展示的方法来进行操作,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

2.老师主导性过强,忽视了幼儿自主性

手工课的操作环节应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但在这两个案例中,幼儿的操作过程基本是在老师的要求和控制下进行的,老师的主导性过强,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幼儿的自主性。

案例1中的老师为幼儿提供的五官图,是按人五官的位置画好的,对幼儿来说缺乏挑战性,他们只要简单地进行“复制”“粘贴”即可;老师也没有考虑到幼儿已能较熟练地使用工具的实际情况,在操作中只是单纯地让幼儿用手撕,为幼儿提供的选择权、发展空间较小,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发挥,影响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案例2中,老师虽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却在幼儿创作前播放了有关葡萄制作方法的课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发挥想象力,使他们本应充满创意的操作变成了单纯的模仿。

3.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了解

幼儿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为使教学活动的开展符合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老师应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在案例1中,老师在进行教学前没有结合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情况,考虑到用手撕纸的难度高于使用剪刀,所以没有为幼儿事先提供可供选择的操作工具。

4.教学活动缺少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在系统地收集相关教学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它可以帮助师生发现自身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对活动和自身发展情况有更客观、清楚的认识,产生进一步学习、进步的愿望。但在这两个案例中,老师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缺乏评价,只是简单地把幼儿作品收集起来进行展示,不仅不利于幼儿了解自身的发展水平,也不利于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建议

1.加强老师手工创作技能的培训

手工课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助于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老师应加强手工创作技能的培训,掌握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操作能力,从而提高自己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能力和对幼儿的指导水平。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的学习和反思,只接受培训但没有实践和反思等于纸上谈兵,对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助不大。

2.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手工活动中,老师应该是材料的提供者、随时给予幼儿帮助的朋友,引导、促进、监督幼儿手工操作活动的开展,为幼儿留下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不过多地限制幼儿。《纲要》中也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应该是与教育活动并行的一个过程,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和监督的作用,是课程成败的关键环节。任何一个活动的开展都直接指向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也是老师进行师幼互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在手工课中最常用的是观察评价法,老师与幼儿亲密接触,直接观察其言行,进而有针对性地跟据幼儿手工活动的发展情况和特点进行评价。

(2)做好观察记录。及时记录下幼儿较为突出的表现和活动中有教育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些记录把握幼儿的认知、发展的情况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活动,促进教育活动的日益完善。

(3)对幼儿表现做出及时的反馈。对幼儿的评价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好不好”等笼统化的语言,这样会使幼儿失去学习手工的兴趣。应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生动地评价,重视幼儿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4.幼儿手工彩泥教学计划 篇四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修订草稿)

课 程 名 称:幼儿园儿手工制作 课 程 类 别:专 业 核 心 课 制 定 时 间:2015年8月30日

成都电中教学教务科制

幼儿园手工制作课程教学计划

一、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选修课。手工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它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不断丰富和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本课程重点在学习纸材的平面与立体制作系列等,以及各种材质或废旧物品的再利用而创作的作品。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提高审美情趣,深化对创意、造型、色彩与选材等问题的理解与运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工作的计划性、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二、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2.1理论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手工艺术了解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手工艺术的内容和基本原理,了解手工艺术的主要流派,手工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表现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手工艺术的目的及意义。指导学生掌握手工艺术的基本制作过程和规律;让学生全面了解手工艺术的基本功能,审美功能合和实用功能。2.2实践要求:

使学生理解手工艺术的概念,了解手工艺术的构成,了解手工艺术的的特征以及手工艺术的规律,为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具体综合运用手工艺术规律的教学和创作奠定一定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手工艺术的的表现技法,使学生掌握手工艺术创作中的多种表现方法,把握手工艺术语言的艺术性、多样性、趣味性、丰富性。

2.3学生学习要求: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手工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和重要性,掌握手工艺术造型中的艺术性原则。通过反复训练和强化训练加深学生对手工艺术的技法表现力,熟练掌握手工艺术的知识理论和实操技能。掌握结构的概念,建立结构思维来表现手工艺术的空间。2.4教师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掌握手工艺术的基本制作过程和规律;让学生全面了解手工艺术的基本功能,审美功能合和实用功能。课堂训练中以短期作业为主,实践

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实践操作又熟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全面提高对手工艺术的认知水平和表现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课程概述(2学时)

1.明确手工学习的意义与工具材料的准备 2.手工的大体分类

3、代表作品赏析

(二)纸艺篇(8学时)

1、概述

2、纸工艺的基本技法

3、常用折纸技法

4、剪纸的技法与创作

5、染纸的技法与创作

6、纸浮雕

7、多面体

8、立方造型结构组织

9、几何形化具象造型与整纸切折造型

(三)雕塑篇(2学时)

1.泥雕(陶泥、橡皮泥)2.木雕 3.牙雕 4.石雕(影雕)5.核雕 6.漆雕 7.沙雕 8.冰雕 9.肥皂雕

10.红萝卜、白萝卜雕刻

(四)、珠串篇(2学时)

1、手链

2、项链

3、戒指

4、挂链

5、其它装饰挂件

(五)、布艺篇(2学时)

6、香包

7、钱包

8、手机包

9、钥匙包

10、手提包

11、杯垫

12、布艺画

13、布娃娃

14、其它

(六)、绣艺篇(2学时)

1.珠绣 2.十字绣 3.丝带绣

4.传统刺绣(苏绣、蜀绣、湘绣等)5.欧式刺绣

(七)、编织篇(2学时)

1.围巾、手套、帽子编织 2.钩针、毛衣编织 3.梭编 4.蕾丝编织 5.凤眼梭编

6.中国结

(八)彩绘篇(4学时)

1.彩绘瓶子 2.彩绘杯子 3.彩绘罐子 4.彩绘葫芦 5.彩绘石 6.彩绘盘子 7.彩绘勺子 8.彩绘扇子

9. 彩绘脸谱

10、彩绘T恤

(九)综艺篇(8学时)1.丝网花 2.豆贴画 3.染纸画 4.树皮画 5.堆沙画 6.建筑模型 7.瓶盖粘贴画 8.钮扣粘贴画 9.围棋粘贴手工 10.树叶拼贴画 11.可乐罐创意手工

12.纸杯创意手工 13.铅笔组合创意手工 14.洗涤用品创意手工

四、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手工工艺》/郑健 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

2、参考书目:

《美术 综合—探索》 河海大学出版社 《彩色纸艺》 海天出版社 《立体构成》 浙江美术出版社

《应用美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应用美术》 余乐孝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用美术基础》 李学英等编著

天津美术出版社

五、实践要求:

手工制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学科教学中除了对中外最新的手工制作技巧的学习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凡创意能力,在实践中熟悉各种材料的特性以及具备能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巧妙组合,提高材料的表现力。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在课内外对手工制作的本质、语言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为今后的手工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六、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

本课程拟以课内示范和课内专题训练为主,教学中的专题训练结合理论阐述并联系课内外作品进行互动性的探究和分析,并努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向学生传授手工制作的技巧与方法等。同时要求学生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取手工材料并利用创意理念在课内外进行手工的制作,通过教学和指导帮助学生系统手工制作的技能技巧。

(一)教学重点:纸工艺的基本技法

常用折纸技法 剪纸的技法与创作 纸浮雕 几何形化具象造型与整纸切折造型 布艺画 彩绘类手工 豆贴画 废旧材料的创造与再利用

(二)教学难点:纸工艺的技能技法 装饰的手法 废旧材料的创造与再利用

(三)教学方法提示:

1、讲究图文结合、讨论、设疑、示范教学相结合,专题训练与理论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多渠道来获得多方面知识,并在这过程中生成学习策略,学会学习和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

2、讲究语言的生动性、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内容的针对性、师生的互动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2、及时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反馈。

3、针对专业特点合理安排一些课外考察学习,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本学科学习时间为一学期,每周2学时,期末考查。

5.幼儿手工彩泥教学计划 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示用正方形着小狗,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折纸示意图和教师的.示范讲解,借助图示和相互学习从而掌握狗头的折法。

3、喜欢折纸活动体验折纸活动的兴趣活动重点:看懂示意图。

活动难点:看着示意图进行折纸。

活动准备:正方形纸人手一张,图纸示意图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方式导入

1、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粽子头,梅花脚,屁股挂把弯镰刀,黑白灰黄花皮袄,坐着反比站着高。((幼儿回答)师:谜底就是它——狗。(出示纸着狗头)

2、你们想学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种新的折纸方法,请小朋友看步骤图来折

二、带领幼儿看步骤图折纸

1、请幼儿看动画图示,让幼儿仔细观察第一步,请幼儿讲述。(正方形变成 “倒三角形”)。

2、幼儿看第二、第三步骤图,请幼儿说一说,并请三名幼儿上台将第一、二、三步骤折出来。(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讲解改正)

3、观看第四、第五步骤示意图,请幼儿讲解并示范折。

三、出示第一至第五示意图,请幼儿回忆并排好。

1、老师把折纸的每一步都画成了图画,请你将他们按照顺序排好。

2、再次观看动画。

四、幼儿练习,师个别指导给每张桌子上提供一套示意图,请幼儿相互学习折狗。

五、评价幼儿能在实物步骤图的引导下,折出完整的狗头。注意边和边整齐、折线平整。

延伸:

6.提高幼儿手工活动质量的有效方法 篇六

一、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幼儿积累手工制作素材

1.引导幼儿欣赏各种优秀作品 ,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这是手工教学活动的开端,其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丰富知识经验,让其能反映在作品中。

2.收集各种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尝试手工制作。教师要收集一些空瓶、空罐、纸箱、纸盒等废弃材料, 投放到美工区,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并让幼儿接触和摆弄它们。幼儿在自由探索中会逐渐发现材料的物理特性和表现特性,并会通过想象尝试塑造作品,从而培养幼儿进行制作和创作的兴趣。

3.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获取创作灵感。手工创作的材料多种多样,可以是身边的废弃物,也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取,如树叶、花、石头、贝壳、泥土等。教师应带领幼儿走出教室,投身到大自然中去,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还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多提供丰富的范例,开拓幼儿的思维。丰富多彩的范例,可使幼儿充分感受美,积累感性经验,并从中受到启发。此外, 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各种成品、半成品范例,也有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制作。

5.将各种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可选择学科交叉中相关联的知识点, 引导幼儿把不同的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以训练幼儿的新奇想象力,帮助幼儿积累创作素材。

二、 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幼儿加深对物体形状的 记忆

教师可以让幼儿多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学一学,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使幼儿对塑造的物品有深刻的体会、感悟和了解,帮助幼儿丰富表象。如, 在指导幼儿制作动物造型时, 教师可通过立体模型或多媒体演示供幼儿观察动物的形状, 启发幼儿思考:这个动物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怎样的?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等等。同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帮助幼儿加深对动物形体的记忆。

三、帮助幼儿提高手工制作技能

1.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例如,培养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剪出图形、学会基本的折纸技巧、粘贴简单的泥塑技能,等等。幼儿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技能技巧,才能运用简单的形体自己拼装和创造。在综合性的造型活动中, 幼儿除了要学习这些基本技能外,还需学习切割、连接、装饰等技能,以此培养幼儿对材料性质的形体直觉能力及对空间的认识能力。

2.给幼儿多提供练习的机会 ,训练幼儿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教师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 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连接与协调。

四、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制作

1.明确目标。在成人的手工活动中,其目标是很明确的,但幼儿不同。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幼儿将制作目标明朗化, 引导幼儿紧扣目标进行构思、创作。

2.设计构思。幼儿明确了目标以后,他们的手工制作就进入了构思阶段。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对想制作物品的造型、色彩、装饰、成品效果等各构成 因素进行全面思考与设计。

3.动手操作。在幼儿进行制作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递增的原则,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7.谈谈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指导 篇七

中图分类号:F407.89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22-02

摘 要 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空间的、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 幼儿;手工制作活动;指导方法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美感为目标,以幼儿绘画、手工为主的活动。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1 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时常见的几种问题

1.1 在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手工。幼儿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一样,也是有益于幼儿手脑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玩泥土是幼儿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的替代物,它卫生、无毒,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幼儿也喜欢进行动手动恼的撕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教幼儿制作玩具不仅是一项经济、实惠的活动,而且通过自制玩具可培养幼儿综合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1.2 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相互矛盾。由于对新的教育观念有不同的理解,还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弱化,出现了不敢教、不指导的放任自流现象。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关键是怎样辨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1.3 评价方法不当,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手工作品。最典型地表现在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惟一标准。幼儿作品里的每一块材料,形状,色彩都充满了幼儿独特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像力。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评价幼儿的作品,“你今天捏的小猪真像,”“你怎么跟老师粘的不一样呢?”如果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孩子手中的泥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孩子不能亲自感受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去了体验成功的快乐,丧失创作的积极性。

2 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

2.1 意图阶段的指导。幼儿 手工制作活动 指导方法 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性,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纸条、碎片,听到了撕纸发出的声音。

使幼儿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意图明朗化。

2.2 构思阶段的指导。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的构思与成人有显著区别。一般说来,早期的幼儿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借形造像”。首先,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幼儿表象的积累还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的方式来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其次,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应把最具有表现力的一些材料提供给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最后是引导幼儿多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幼儿对于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途径来获得。

2.3 制作阶段的指导。幼儿的制作与成人制作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的操作受其生理发育的影响,不如成人那么灵活、精确。因而制作的手工作品显得粗糙,不整齐、不平滑。在活动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训练。

2.3.1 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的使用方法。

2.3.2 提供练习的机会,训练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联系与协调。

2.3.3 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增加绘画的内容,可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上一篇:电大政府经济学考试下一篇:承包人实施计划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