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戏曲大舞台”作文

2024-08-24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戏曲大舞台”作文(共10篇)

1.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戏曲大舞台”作文 篇一

走近父亲的秦腔

父亲爱唱秦腔,常扮演老生的角色。每到新年,他总要在村里的戏台上唱上个三本五折,七天八晚。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秦腔是什么,然而就是喜欢听那有板有眼的调子,觉得如同那时常爱吃的酸杏一样有味。于是,每到新年,就盼秦腔;每到秦腔演出时,则看得废寝忘食,毫无倦意。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父亲对我痴迷秦腔的言行表示反对。他说什么“唱戏是下贱人的职业,学好了也无用处”啦,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啦。我听了似懂非懂,嘴里虽然答应着,心里却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然而我毕竟听从了父亲的话,被父亲送到了学校。日子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流过,秦腔的影子离我越来越远。父亲那宽厚结实的胸背遮住了我透视他心灵的眼睛,当我听他唱那一折折声情并茂的秦腔时,也体味不出他那复杂的思想感情。

人生如戏,转眼间已演了几折,当我戴着中学生校徽从无知逐渐走向成熟时,我才渐渐从心灵上走近父亲。虽然他的“唱戏是下贱人的职业”的观点带着浓厚的封建思想,虽然我对没能学唱味道醇厚、令人荡气回肠的.秦腔感到遗憾,但我还是很感激他。是父亲让我学到了知识,走近他的秦腔。那一声声时而悲壮,时而婉约,时而苍凉的调子无不代表着他的思想感情,也从侧面反映了世事盛衰、人生百味。秦腔已成为父亲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秦腔寄寓着他全部的情怀。高兴的时候,他会在火炕上一边品茶一边唱;忧闷的时候,他也会唱上几句。父亲的一些性格特点在唱戏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记得在台上演出时,别的演员都不愿演不光彩的角色,可父亲却很乐意,他认为演这些角色更有教育意义。有人说他太固执,他却笑道:“唱戏的,何必当真呢?”父亲也挺有责任感,同台演员在演出时卡了壳忘了台词,他就及时小声告诉对方。他说不能蒙混过关,让台下的观众笑话,有的观众不懂,可他们中也有行家哩。村里有个老阿婆,一生无依无靠,孤独凄惨,平日里就爱听秦腔,父亲知道这个情况后,一有空就去给她唱。每当秦腔从老阿婆的屋里传出时,村里就有人说:“听,××的戏瘾犯了又没处唱了。”可我知道,那一声声的秦腔寄托着父亲对老阿婆的安慰和同情,村里人哪知他的内心呢!

走近父亲,走近他的秦腔,我细细聆听着,我深深思考着。

相关阅读:关于京剧

京剧[1][2](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已有200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有“国剧”之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2.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戏曲大舞台”作文 篇二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调查学生对中国戏曲的了解程度。

2、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确定要了解鉴赏的剧种剧目。

3、和学生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

(二)学生准备

1、各组根据分配剧种具体分工查找资料,准备向其他小组介绍。

2、各组选择一出大家喜爱的戏或一个片段,分好角色,准备些道具,准备戏曲表演。

三、活动时间:课堂展示安排2课时。

四、活动步骤:

第一、导入: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剧种,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第二、戏曲名家介绍:

1、范瑞娟-----

女,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别名范竹山,1924年1月6日生于浙江省嵊县黄泽镇。1935年4月18日,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翌年春,随班到绍兴、宁波、沈家门、诸暨等地演出。1938年春节前,随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1941年夏初,在汇泉楼演出时,因竺素娥生病,她毛遂自荐救场成功,由此当上了头肩。40年代初,分别和邢竹琴、支兰芳、金香琴搭班。1943年下半年至1944年夏,与傅全香第一次合作,班底是“四季春”。1944年8月至1947年1月,与袁雪芬合作,投入了“新越剧”的改革。1945年,在演出《梁祝哀史?quot;山伯临终“一场中,与琴师周宝财的配合,创造了〔弦下腔〕。1946年5月在《祥林嫂》剧中扮演牛少爷。1947年袁雪芬因病暂离舞台,她邀傅全香第二次联袂,将剧团改名为东山越艺社。同年夏,和越剧十姐妹一起参加了联合义演《山河恋》。1948年,袁雪芬主演的《祥林嫂》首次被搬上银幕时,她在该剧中一饰两角,扮演牛少爷和祥林。1948年秋,与袁雪芬合作演出于大上海戏院,演出了田汉编剧的《珊瑚引》等剧目。1949年春,与傅全香重组东山越艺社。是年7月进了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结业后,先后主演了《李闯王》、《梁祝哀史》、《万户更新》等戏。1950年率团进京,演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祝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周扬等中央领导和首都不少文艺界的著名人士观看了演出,并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951年8月1日,加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任副团长,兼任上海越剧工会主席。参与组织越剧界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的义演工作。1951年被选为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政协特邀代表。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与傅全香、袁雪芬等合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获演员一等奖。1953年与袁雪芬合作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1956年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优秀影片奖“荣誉奖。1953年冬,与袁雪芬等演出了《西厢记》,饰张珙,参加1954年华东区戏曲会演,获演员一等奖。1954年夏,在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八届国际电影节期间,奉周总理电召赴日内瓦会见了世界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1955年赴民主德国、苏联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打金枝》。1960年,随上海越剧院一团调京成立北京越剧团。次年北京越剧团撤销,仍回归上海越剧院。排演了《忠王李秀成》、《绣襦记》等剧目。文化大革命后,重排浙江省嵊县黄泽镇并数次赴港献演。1988年赴美国芝加哥贝尔实验室讲学。1989年随出访团去美国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娃传》。同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1990年1月与吕瑞英、张桂凤等参加中华民族艺术代表团,携带《打金枝》等节目赴联邦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国演出。1991年,上海电视台为其杰作的片断拍摄成3集电视片《范瑞娟表演艺术》。1993年,在上海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片《沈园绝唱》中扮演陆游一角。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扮演了100多个角色。表演上稳健大方,质朴无华,具有男性气质的阳刚之美。擅演正直、敦厚、英武一类人物。唱腔在继承男班〔正调腔〕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马连良、高庆奎等名家的唱腔音调和润腔处理,形成音调宽厚响亮、咬字坚实稳重,行腔迂回流畅的特点,被称”范派"。1988年和1997年,上海电视台拍摄了展示范派艺术的电视片《范瑞娟表演艺术》和《余音袅袅绕梁来》各3集。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李娃传》中的郑元和、《打金枝》中的郭暧、《祥林嫂》中的贺老六。学生和传人有陈琦、邵文娟、史济华、韩婷婷、章瑞虹、江瑶、方雪雯、吴凤花和张志明、张惠忠、韩林根等。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2、京剧四大名旦的最后归宿 程砚秋 鞠躬尽瘁殉艺术

解放后,面对国内戏曲百花园的万紫千红,程砚秋也不甘人后地要为她增色添彩。1952年10月,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上,程砚秋献出了自己的成名作之一《三击掌》,获得了荣誉奖。1956年,他拍摄完成了《荒山泪》一片,尤表现了他艺术追求的决心和毅力。可惜,这是他最后的一次艺术创作。

1957年春天,不满足于仅是一个党的追随者的程砚秋,渴望成为这伟大行列中的一员,他正式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而国内的政治形势却一时突然出现了变化,院党组织暂时顾不及讨论,程砚秋就找党内联系人倾吐了自己的想法。当时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大赛即将拉开帷幕,程砚秋作为评委之一也将出席。这时正好周总理也在那里访问,这位联系人便建议他是否在那里寻总理面谈一下。程砚秋在莫斯科见到了周总理。实际上,周总理对他的想法也已知晓。所以,两人见面后总理便关切地问:“砚秋同志,你为什么还没入党呀”程砚秋答:“我最近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是缺点太多了。”谁料周总理却一连串地摆出了他的许多进步事例,又严肃地表示:“砚秋同志,如果你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愿做你的入党介绍人”。

回到北京,贺龙元帅知道后也托人捎来话,愿做他的第二入党介绍人。国庆节后的一天下午,总理办公室来电话,约程砚秋夫妇去总理中南海住所吃螃蟹,贺龙夫妇也到了。饭后,总理和贺龙在另一间屋里和他严肃地谈了对党认识、现在优缺点和今后奋斗目标等问题。总理说:“自1927年我介绍贺龙同志入党后,三十年来我是第一次介绍人入党。砚秋同志,任重道远,希望你永不停步,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程砚秋凝视着总理炯炯的目光,感到了党的温暖和期待。戏曲研究院党组织很快讨论通过了他的入党问题。

1958年新春伊始,文化部领导亲自约他谈话,把率中国艺术团到法国参加国际戏剧节的重任交给他。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戏剧艺术,程砚秋抓紧指导安排团员编排一些精彩剧目。这时,程砚秋时时感到身体倦乏。尽管他的心境极好,但晚间回家却常情不自禁长长吁气。当家人询问他是否有病,他又坚决地摇头否认。甚至已出现胸闷心慌、大汗淋漓的症状,他还不肯到医院去诊治。当他因病情突发昏倒被送进了北京医院抢救时大家才知他早已患了严重的心脏病。病情稍稳定,田汉等人来看望他,他焦急地要求出院。他说:“剧团要出国,我有多少事要做呀,我的岗位不是在医院”经大家劝慰,他才稍稍安心。不料方隔几天的1958年3月9日,他的心脏病又因突发性梗塞加剧,仅几分钟便夺去了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命,年仅五十五岁。

梅兰芳夙愿未了身先去

梅兰芳在旧中国已经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梅派”艺术以“少而约、静而动”的特点开创了京剧艺术高峰。梅兰芳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解放后,又追随时代的潮流,捧出他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极大尊敬。建国之初,他就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连续三届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9年11月,文化部邀请梅兰芳、俞振飞、言慧珠三位大师合作拍摄彩色戏曲片《游园惊梦》。梅兰芳在演杜丽娘时,吸收了昆曲的“水磨调”长处,以柔美婉转的唱腔和飘逸多彩的舞姿,表现了这位娴静貌美的古代才女对爱情的渴望。梅兰芳对这一角色表演得最成功之处,是抓住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它在国内文化艺术界引起了轰动,是梅兰芳在新中国攀登上的又一个艺术高峰。

1956年,中日邦交未正常化,他率中国访日京剧团在扶桑东邻掀起了第三次“梅浪潮”。在访日期间,日本著名演员和各界名流热情接待了梅兰芳一行。日本国会议员在两国无邦交的情况下,破例在议会大厦宴请了代表团。朝日新闻社对梅兰芳等每到一地都作了连续报道。当地侨胞对梅剧团的到来简直是如狂如痴。

前苏联也是梅兰芳早年留有美好记忆的国度。他在北京寓所书桌上的一尊列宁塑像,是当年从莫斯科携回,陪伴了他三十年。1957年是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中国组织了劳动者友好代表团参加盛大纪念活动,梅兰芳也是团员之一。他到莫斯科后又引起了一番轰动,代表团应邀去大戏院观摩歌剧,当东道主介绍来宾报到梅兰芳名字时,剧场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有人呼喊起“梅兰芳梅兰芳”的名字。1955年10月,他的女儿葆王月随楚图南率领的中国古典歌舞剧团到瑞典去演出,不料竟引发了中外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葆王月到斯德哥尔摩后,瑞典国王破例指名要她参加接见。原来国王三十年前还是王储时,曾与梅兰芳有过很深交往,他让葆王月代问梅兰芳好,并高度赞扬了中国京剧中的古典舞蹈艺术。1957年夏天,瑞典舞蹈协会主席海格尔受国际舞蹈协会委托,专程来北京授予梅兰芳一枚荣誉奖章。他是获得这一荣誉的第十四人。从1960年起,梅兰芳打算正式排演根据唐人传奇中的《柳毅传》改编的《龙女牧羊》,他和剧作者先后认真交谈了十余次,并对剧情到表演都作了仔细的研究和设计。但从这年入冬起,梅兰芳就因长年劳累感到身体不适。来年6、7月间,他终因难以撑持住进了医院,经医生诊断系突发性心脏病。8月8日,他病情突然加重,遽然去世。中国剧坛上的一颗巨星殒落了。这年他仅六十八岁。尚小云十年蒙难心力瘁 1966年5月,尚小云正在为编演革命现代京戏《秦岭长虹》和改进戏校教育奔走。想不到6月1日林彪、康生等人炮制的那篇大**宣言书《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出台,戏校就和全国一样像炸开了锅。大字报铺天盖地,“打砸抢”随处可见,尚小云被扣上了“资产阶级反动艺术权威”的帽子关押批斗。那些黑白颠倒、无中生有的罪名像脏水一般向他泼来。他几次被拉到西安闹市中心,被野蛮地挂牌游街。同时,他的家多次被抄,门被糊上了封条。夫人和儿子都受牵连同他一起关进“牛棚”,每人每月只给极少的生活费。最痛心的是他多年集藏的《九宫大成》、《集成曲谱》、《遏云阁》等大量关于戏曲、诗词、历史的古籍,都同其他财物一起被红卫兵抄走,顷刻之间荡然无存。尚小云痛苦到了极点他不知道眼下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回想平生,他一直是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唱戏,对新社会他几乎可以捧出一颗心来。但他坚信:共产党是最讲政策的,周总理最了解他们,终有一天他的问题会有公正的说法。1978年,继林彪自我爆炸,在周总理等斗争下,“左”的猖獗稍稍收敛,尚小云获得了“解放”,回到了自己的家。但八年的折磨,他坚持每日练功的雄健身体被摧残了,先是全身伤痛,继之左眼失明。总算请假获准,他于1974年秋和夫人到北京求医,原先的住房已被没收,只好挤住在女儿家里。一别十年,重来京华的秋思让他伤感。老舍、荀慧生等诸多老友都已惨遭厄运,长眠地下,他只得在心中默哀。女儿家中窄小不便,早年弟子吴素秋接待安顿了他,并给以种种温暖照顾,这使老人的心稍得宽慰。1975年春天,他从北京返回西安。那段时日,中国大地上空的阴云时笼时散,他的心情更为悒郁。

1976年春日的一天,尚小云在家中突感身体不适,家人送他往医院抢救,因系心脏病猝发,终于4月19日逝世。一代艺术大师就这样悄悄地殒落了。粉碎“四人帮”后,中央和陕西省委都先后为之发文平反昭雪。1980年10月30日,北京各界人士在八宝山为尚小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人们纷纷对他表示了怀念之情。他所创立的“尚派”艺术后继有人,仍为菊坛瑰宝。

荀慧生孤单告别人世间

建国之后,荀慧生出于对新中国戏曲事业的挚爱,在繁忙的演出活动之余,仍热心地传艺授徒,以求京剧艺术后继有人。为此,他除曾在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京剧院等处兼职授课外,还于各地演出时发现好苗子随时加以指点。他历年提携奖掖的优秀演员不计其数,有童芷苓、吴素秋、李玉茹、孙毓敏、宋长荣、刘长瑜等人。宋长荣于1961年拜他为师,可谓是关门弟子。荀慧生向他们授艺,几乎是逐句逐段讲戏,一招一式示范。但当你领会了他的启迪之后,才又发觉这些指教又全是从理解人物性格和把握全剧美感上下手的。为了积累艺术素养,他还要求弟子学习绘画、书法等艺术。由于他的倡导,中国戏校曾开设了练字学画课程,他专门讲授了戏理与画理相通的道理。1962年初冬,他到南京演戏,演出之余曾登门向傅抱石、钱松两位美术大师求教画艺。他们出于友情和敬重,坚持要和他合作,三人共同挥毫绘制了一幅金陵胜迹图。来年,傅抱石到京开会,荀慧生邀他到家中做客。席间他们交流各自艺术活动的心得,并再次合作了一幅青绿山水图。荀慧生经多年问艺求教,画艺确已达到了相当造诣,老舍、欧阳予倩、叶恭绰等人都很喜爱他的画作。1966年暮春,神州大地已呈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他歇艺剧坛三年之后,在家中精心绘制了一巨幅青碧山水图。画面上山峦起伏处江流环绕,蓝青碧水间桃红柳绿,这满幅的生机寄托着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恋。

但仅隔两三个月之后,先是田汉、周信芳等老友纷纷中箭落马。随后,他也在戏校大字报“榜上有名”,被呼之为“反动艺术权威”。但他还有一份自信,出身贫苦,从不与反动派交往,对毛主席、共产党是发自肺腑的热爱,故而不致于受到更大的冲击。因此,他还很虔诚地准备检查自己的艺术观点,但这一年的8月23日上午,他被带到北京孔庙的市京剧团时,顿感气氛的沉重。红卫兵在这里焚烧戏衣、唱本和书刊,他和一些老演员一个个被揿下头认罪。下午时分,想不到在市文联被批斗的老舍等人又被押送到这里,批斗立即升级了。他亲眼目睹老舍在遭凌辱时绝望的眼神,他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夜晚,他拖着伤残的身子回到家中,家中已一片狼藉。第二天,他又被勒令去劳动改造,终于倒在了城外沙河的大路旁。

此后,荀的心脏病严重发作了,但他不仅得不到治疗,而且还被勒令写“交待材料”。夜晚,他一个人孤凄地蜷缩在小黑屋里,家人都受牵连失去了自由,他还是苦苦地撑持着,相信党和人民会对他作出公正评价。

1968年12月26日,一代大师荀慧生病故北京,终年六十八岁,当时身旁没有一个亲人在场。

第三、剧种知识介绍:

京剧的行当: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杂剧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 叫作脚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末又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与副净。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和正旦。当时这些行当(脚色)的划分还不如现在的科学、细密,各种行当的涵意和表现形态,也和现在舞台上的行当,有很大的区别。等到明末清初,昆曲盛行的时候,行当的划分就日益细密精确,已经划分为12种脚色(行当),被称为江湖十二脚色:老生、正生(相当于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相当于闺门旦)、贴旦、老旦、大面(相当于净)、二面(相当于副净)、三面(相当于丑)、杂。这些脚色在艺术上都有独特的创造。不过对于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应该说是汉剧。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唯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当和元杂剧一样,还是末,而不是生。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了。

2、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唱腔方面,越剧改革有重大的突破。“新越剧”在实践中扩大了表现内容,原来较明快、跳跃的主腔〔四工腔〕已不能适应。1943年11月袁雪芬演《香妃》时,1945年1月范瑞娟演《梁祝哀史》时,都在琴师周宝财的合作下,分别创造出柔美哀怨的〔尺调腔〕和〔弦下腔〕。后来这两种曲调皆成为越剧的主腔,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各自的流派唱腔。表演方面,一是向话剧、电影学习真实、细致地刻划人物性格、心理活动的表演方法;二是向昆曲、京剧学习优美的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演员们以新角色的创造为基点融合二者之长,逐渐形成独特的写意与写实结合的风格。第四、欣赏:

1、越剧曲目简介《风雪雨樵》(图)《三月春潮》(图)《 十 一 郎 》(图)《典妻》(图)《古墓香魂》(图)《藏》(图)《寒情》(图)《西施断缆》(图)《荆钗记》(图)《重生缘》

宇宙锋

凤还巢

生死恨

文姬归汉

文姬归汉

第五:各小组展示事先分工合作完成的课件(关于剧种的剧目、唱腔、角色、服饰、脸谱知识以及精彩剧目片段的欣赏等),一学生演示,一学生解说。

第六:各小组粉墨登场,进行戏曲表演。第七:戏曲知识竞赛。

抢答题规则:在主持人报完题后说“开始”以后,才可以举手抢答,犯规取消回答本题资格。如答错,本组其他同学或其他小组同学可对本题继续抢答,但分值减半统计。

(各组作好抢答准备)

第一题:列举元代杂剧种中至少三位作家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题:列举至少三个革命现代京剧的剧目名称。

第三题: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谁?

第四题: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

第五题:请说出下列演员分别是哪一个剧种的代表演员——严凤英、袁雪芬、常香玉、梅葆玖。

第六题:京剧四大须生分别是谁?

第七题: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

第八题:京剧的前身是什么?它还吸收了哪些剧种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 最后公布竞赛结果 第八:作业:

(一)对中国戏曲艺术受到流行文化的极大冲击,正一步步走向衰落的现状,联系我们的家乡剧种——瓯剧,选择一讨论题,参考网上资料,完成一篇小论文。·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二)从以下话题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作文。

·介绍瓯剧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像,编写一个小故事。

·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有趣的经历,把它们写出来。

我这里假意儿懒睁杏眼 本应当随母亲镐京避难 耳边厢又听得初更鼓响 整归鞭行不尽天山万里 身归国兮儿莫知随

3.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戏曲大舞台”作文 篇三

蜗牛的粘液是乳白色的并且富有透明度。要是把这种粘液做成一种薄薄的玻璃,再添加一些透明水粉,就制成了神奇的“蜗牛玻璃”。

“蜗牛玻璃”有什么作用呢?虽然它很薄,但是它的配料里因为有蜗牛粘液,即使有人把足球踢到玻璃上,它也不会碎,甚至还能把球反弹回去。“蜗牛玻璃”不仅具有弹性,还可以防蚊虫。加工过了的“蜗牛玻璃”不再具有蜗牛粘液原来的属性,但是只要经过太阳暴晒就会发出特殊的香气,很容易就会把蚊虫招引过来使之吸附在玻璃上不能逃脱。人们也不用担心蚊虫会擦不掉,只要用水轻轻一抹就掉了。

这种玻璃还具有报警功能。它可以根据设置好的条件自动识别好人和坏人,因为它的制作材料中含有特殊的蜗牛粘液。我们可以在玻璃上安装“蜗眼”,遇到坏人时它就会启动报警功能,给我们更好的保护。

4.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戏曲大舞台”作文 篇四

这天,我回家晚了(周至文)

夕阳西下,天边的最后一抹晚霞消失在了夜幕中。放学的铃声响起了,我与往常一样和同伴们走在回家的路上。每当这时,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一事——这天,我回家晚了。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万老师给我安排了一个任务——放学后找到林思炎同学家的住处,并找个合适的时间进行一次“家访”。这本是一小事,然而一场惊心动魄的“追捕记”就这样悄然拉开了帷幕。本以为林思炎同学可以配合,可没想到,老师一说放学,他背起书包就跑,我带着万冰冰急忙跑到学校大门口去“拦截”他。终于,在人山人海中找到了林思炎。我们走到他面前请他带路,他却像见了鬼似的拔腿就跑,“冲”向北大街方向。当时天已经黑了,想要在穿着一样校服的人群中找到他,无异于大海捞针。我和万冰冰决定躲在路旁的花坛旁“守株待兔”。果然,不一会儿,林思炎没看见我们,放心大胆地走了下来,我们突然跳出来拉住他,他吓了一跳,用力挣脱我们,又开始飞奔,三两步就跨过马路,向西关大市场方向飞驰而去,我们再一次丢了目标。

正在我们一筹莫展时,我们在街边看见了林思炎的好朋友吴海涛同学,并向他询问了林思炎的去向。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走过去,终于在不远处看到了这个不安分的“小林同学”。我们悄悄地跟在他身后,眼看马上就可以抓住他了,偏在这时候,他回头撇了一眼,吓得一个激灵,又跑了起来。我顾不上万冰冰了,立即去追他。我当时心里想:想当年我可是学校的短跑冠军,追上他岂不是轻而易举?可是,现实没有我想象地那么美好,我拼尽全力也追不上他,林思炎越跑越快,似乎不知道累。当我累的筋疲力尽、气喘吁吁、停下来休息时,林思炎正站在前方的路口,得意洋洋地对我说:“你快回去吧!”这场“追捕记”终以失败告终。

我与万冰冰垂头丧气地一起往家走,我们两人心里都很疑惑:为什么林思炎要跑呢?他的那两小短腿怎么就能跑得这么快呢?回到了家,已经很晚了,妈妈正坐在沙发上,一脸严肃地说:“干什么去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是不是跑出去玩儿了?”我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详细地、一五一十地全都告诉了妈妈。妈妈突然改变了态度,满脸笑意地对我说:“这个故事真的太精彩了,你赶紧把它记录下来,以后还能多回味回味。”

5.七年级下第一单元 篇五

一、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口头复述故事情节,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3、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感受人物身上所散发的独特精神魅力。

5、掌握采访人物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二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童年的朋友》(1课时)《一面》(2课时)《我的老师》(2课时)《展示华夏文化魅力》(1课时)《赵 普》(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 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三、课文教学设想: 《童年的朋友》是高尔基以孩童的眼光和内心世界去观察外祖母的形象的。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外祖母变得和大猫一样的可爱,外祖母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打在了孩子幼小、纯真的内心世界里。外祖母亲切的语调,慈善的面容,对孩子平等、尊重的眼光,在作者的眼里,平凡的外祖母因此而变得伟大,从而对幼小的“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自学的方式,老师做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感受到外祖母的形象。文中几处肖像、神态描写教师都要做深刻的分析。

《一面》是以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年工人的角度,描写了“中国文学的脊梁”----鲁迅的平易近人的形象。在教学中,首先要点出环境的衬托作用,而环境既有自然环境,又有社会环境,学生把握不住社会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这一点老师应该给以适当的指导。其次,重点在于三次集中笔力对鲁迅肖像的刻画,而且写作的顺序的安排是由远到近的。最后,引导学生要学会提出疑问,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的老师》也是以孩子的角度观察老师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进行教学。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糖葫芦串”式文学,因此在学习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口头讲述发生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事,或者以扮演角色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表演中体会教师的形象,把握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线索。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属于人物传记类文学,可以把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结合起来,采取记者采访贝聿铭,贝聿铭介绍自己的成就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记者与贝聿铭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贝聿铭的拳拳的爱国之心。

《赵普》是采用人物特写式的镜头展示了赵普的两个生活片断,同样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补充人物之间的对话,异曲同工地感受赵普的忠臣形象。由于是文言文,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应解决的是文言字词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讲述赵普的故事,最后拓展到课外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深入把握赵普形象,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

十二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作者:浪彬| 时间:2005-5-31 19:04:4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12960

今后要继续以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教育不是搞转型产品,不是搞短平快的小企业的适应市场生存,教育更多地把古老的上一代逐渐积累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文化积淀传承给下一代人,它应该是很有规律的。通过检查,看到我们很多学生、老师、学校,已经培养了很多好习惯。

下一步,我们要以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

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在实验中学时我就要求老师讲课别超过20分钟。昨天发给大家的材料-江苏洋思中学,“只讲四分钟”,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我从1979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这样做就是要学生会预习。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浙江书生中学就特别强调这点。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学生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十二个习惯,不要求齐头并进,各学校要有自己的特点,让老师以教书为乐,让学生以学习为快乐。这快乐要建立在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只有师生都成了学习、教育的主人的时候,教书这份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乐园,才能使“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成为现实,使我们短暂的人生充满快乐。祝大家在尽到生存责任的同时,更多地享受到育人的快乐。

一个人从呀呀学语起,就开始与语文打交道了。每一个正常的人,只要他不聋、不哑、不瞎,语文就将陪伴他的一生。“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或者说语言文学。学好语文就是要学好语言、文字、文学,就要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我认为准备好以下几点会对同学们学好语文有帮助。

一.备工具书。

一个小学生从学会拼音,从开始识字起老师就教他查字典的方法,可以说,在人类的一切实用工具书中,字典和词典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了。每一个与语言、文字打交道的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人类这个无声的朋友,无声的老师。我们学习一辈子,就要同字典、词典打一辈子交道,一个人的知识再渊博,他也不可能认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他也不可能掌握每一个字、词的形、音、义。当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碰到障碍时怎么办?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向字典、词典请教。对于中学生来说,一本《新华字典》已不能满足需要了,最起码应该有一本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华词典》都可以。当然,学习语文方面的工具书还有很多,条件允许,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利用。

二.备古诗词。

东坡先生有言:“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国的诗歌艺术源远流长,江泽民曾说过:“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国家总督学柳斌早些年就讲过,素质教育就是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文素质乃是人的总体素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熟读优秀的古代诗文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优秀古诗文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心性形式、审美情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如果中小学生能沉浸其中心思口诵,含英咀华,对他们来说是无比快乐、幸福的事。这将会改变他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他们的人生底色,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让我们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读,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与陶渊明同采东篱,和龚自珍共挥吟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精辞华章潜移默化的熏染下,进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美妙境地。

三.备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包含着先哲们对人生的感悟、经验、态度,有好多千古传颂的名句,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多掌握一些名言、名句,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如《论语》中的许多名句不仅可以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还可以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交友的乐趣。宋朝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很能说明学习名言警句的重要性。近人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激励了莘莘学子为祖国而努力读书。保尔•柯察金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他的这段洋溢着革命豪情的名言,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四.备时文。

多读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美文,这样的文章时代性、文学性、人文性很强。读了这样的文章,你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你会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学会做人。如《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就是一篇主旨深邃、蕴含哲理、构思独特、语言亮丽的精美散文。他借物说理,颇有时代气息。帝王蛾敢于面对苦痛,拼尽全力冲破难关,从而出现了生命的奇迹——自由自在振翅高飞;而另一些蛾子在人的帮助下,轻易地走出牢笼,结果“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通过鲜明的对比,作者明确地告诉我们:“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启迪:安逸酿苦果,磨难铸辉煌。它启示我们:人生的旅途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风雨,在困厄的逆境中,就要像帝王蛾那样,奋力拼搏,自强不息,在千锤百炼中展现出辉煌的人生轨迹。读了这样的美文,你难道不为帝王蛾的精神所折服吗?

五.备生活。

生活是我们一切活动的源泉,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很难有一双聪慧的眼睛。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从生活中吸取营养,获取教益,丰富人生经验,增长阅历。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不会对自然界的草长莺飞、宇宙的星转斗移熟视无睹,才会珍爱身边的一切。生活经验的积累、沉淀、增加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会与理解,形成知识迁移,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语文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可以说,生活到那里,语文就到那里,“处处留心皆学问”。同学们,当你真正地融入生活时,你会发现语文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妙。

六.备积累。

马雅柯夫斯基说:“你要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的语言矿藏。”要学好语文,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是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语文知识的积累,主要是语言的积累和词汇的积累,多听、多写、多记这是丰富语言和词汇的重要的途径。哈佛女孩刘亦婷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刘亦婷的妈妈非常注意丰富孩子的语言和词汇,利用一切机会教孩子说话、认识事物,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和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对于中学生来说,做读书笔记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古训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阅读中动笔的重要。有的同学,书虽读了不少,令他心动的文章看过不少,优美的语句、新颖的论据也时时见到,可就是没有做读书笔记,看过的东西,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明代文学家张溥读书时有一个好习惯,凡好书妙文佳句,必手录七遍。现代社会,信息发达,更是为我们积累知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各种报刊杂志、新闻媒介、互联网上的信息扑天盖地而来,如何有效地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就需要我们做好读书笔记。

学习语文的方法很多,以上只是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学习语文需要注意的一些方法、习惯。我相信,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习惯,你的语文能力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略谈写人记叙文的写法

作者:山东兖矿集团鲍店煤矿学校 郭金燕 时间:2005-11-25 9:12:5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4808

记叙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叙述、描写人物、事件、景物来表达一定主题的文体。记叙文内容上来看,可分为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和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是把人作为主要记叙对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生活片段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反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等。

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它的写作步骤,是写好这类记叙文的关键:

第一,确定所要刻画的人物。在确定表现的人物时,要选择自己最熟悉、对自己影响大、和自己交往多的人;同时,还要搜集典型的事例能突出他某一方面的特征。这样写起来才易于把握人物形象,才能做到真实可信。例如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朝夕相处,写他熟悉的方面。这样文章才能充实,不空洞,才能使人物形象丰满,具体可感。

第二,精心选材,确立中心。“文章是灵魂,材料是血肉”,确定写作对象后,想一下此人的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事件当中,哪些事件你准备选用,对这些事件加以思考,从中找到这些事所反映的共性,这个共性恰是要通过所写的人物来表达的中心思想。确立了中心思想后,再从所选事例中精选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有些事例可能很新颖,对你的影响也大,但如果与你确立的中心关系不密切,不能支持中心,也一定要删去。

第三,恰当地安排详略。详略,指对所选材料安排时的处理。好的文章应该详略有致。在具体安排详略时,可以围绕中心,比较每个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最能突出中心的,要详写,次之较详,较略。这样安排结构,不但可使文章内容丰满,而且还会使中心思想更鲜明、更集中,更能恰当地表现人物形象。

第四,合理安排结构。材料的详略考虑好以后,就要合理地安排这些事例,找出最佳的排列顺序,以及考虑如何过渡、衔接等。从哪个角度入手,怎样收束全文,以什么为线索将材料串连起来等等。在此基础上,列一个提纲,使自己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觉,这样就可以下笔成文了。

最后是下笔成文和修改。根据提纲,书写时,一边写,一边在头脑中浮现出人物的形象与事件的经过。在写的过程中注意带着对人物的情感来回忆事件,边忆边写,力求一鼓作气,一气呵成。成文后还需要认真仔细地修改。在修改时先以读者的身份来默读全文,改正错别字、修改不通顺的语句和需要调整顺序的材料,力求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修改无误后,再清晰地誊写。

6.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戏曲作文 篇六

那戏子,定是素手柔荑纤细葱白,身着一袭青衫飘飘。轻抬手,掩朱唇;眸子若弯月点点氤氲,声似银铃,或是轻嗔,便有无限韵味。

有一支戏,曾经必然是这样的:那青袖女儿默然独立,一抹黛眉如烟,一汪清眸若水。袖儿飘飘,娇嗔间轻起腔,似悲似喜,像那杏花扑面,又若细雨淋漓。上演一出西厢记牡丹亭,将那人间世事演尽。那看戏的人,沉浸戏里;那演戏的人,如痴如醉……

关于戏的名字,必然曾经有一段这样的`故事:在《诗经》之前,在《楚辞》之前,在仓颉造字那时节,人们将歌舞吟唱融入到一个故事里。于是那故事,变得多情,多姿,多了一分韵味。水袖轻甩,红幕半掩,演绎一场悲欢离合,潸然泪下……

那时的人们苦苦思索,轻启唇齿,便予了它一个名字——戏曲。

优伶启嗓咿咿呀呀一曲别离相遇,婉转水袖间珑玲袖线轻挥而过,留下刹那间的芳华。一悲一喜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是柔如水,还是金戈铁马,将那戏台上一出又一出繁锦传奇演绎……

所有的戏,都交给看客去评述,去品味。所有的梨园子弟,都掩在华丽的红幕后,那戏台旁的千百颦笑与回眸,便储入彩袖飘飘,任它们再一一去回忆罢了。

7.四年级语文下第七单元教学小结 篇七

四年级语文下第七单元教学小结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课文中的人物,无论是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还是普通人、残疾人,他们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正因如此,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感受人物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那如何才能既要避免枯燥的说教,又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呢。在课堂中,我将大量时间给予了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围绕一些问题展开交流。如‚对于伽利略的这些做法,你是怎么看的呢?‛‚青年画家看鱼画鱼问什么让‘我’产生那么大的兴趣呢?‛……同时,对学生的交流加以引导,要让他们所感受到的不脱离课本,领悟到作者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表达方法,又具有自己的创造性。

但是,将说,将读迁移到写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单元的教学就是如此。学生在习作中并不能主动地运用文本中的一些表达方法,习作较之以往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看来,教学中做到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工作,使整组教材形成有机整体,仍然是我今后教学需要努力的方向。

8.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戏曲大舞台”作文 篇八

审核人:语文备课组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全卷满分100分(含卷面书写2分),共四大题,22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卷面分(2分)

二、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凛liè()的寒风中,三个精疲力竭、léi()弱的人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lǚ(),穿过茫茫无际的冰雪荒原。

2.古诗文填空。(8分)(每空1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①,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②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③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山际见来烟。(吴均《山中杂诗》)

⑤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⑥《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⑦,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3.名著阅读。(6分)(1)名著是美的。《繁星•春水》美在对母爱、童心的赞美;《______________》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智深美在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_______,美在(4分)(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童年》————高尔基————自传体小说 B.《昆虫记》———法布尔————科普著作

C.《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现代作家

D.《福罗拜家的星期天》————屠格涅夫————俄国作家

4.综合性学习。(6分)

(1)2012年,若你做一个小记者,准备采访滇池卫士张正祥。采访前,请根据下面的事迹简介,提出4个采访的问题。(所提问题要与张正祥的事迹有关)(4分)

张正祥今年61岁。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走了12万多公里。在过去的30多年里,张正祥花光了所有积蓄,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无法忍受,离他而去。他的小儿子也因被人恐吓而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张正祥自己更是经常遭到毒打。一次,一个矿主的保镖开着车撞向他,使他右眼失明。他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矿场、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他被评选为2009感动中国人物。①②

③④(2)用手机短信交流信息,便捷又时尚。短信的编写,要求语言简练,精美。如下面这条教师节短信:“您是一把伞,为我遮风蔽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永远敬爱的老师!”这不仅符合短信编写的要求,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心意。父亲节快到了,请你仿用这条短信的修辞手法(比喻),给你的爸爸拟写一条父亲节短信。(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伟大的悲剧(节选)(12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5.“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是指什么事?(2分)6.如何理解“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表现了斯科特怎样的感情?(3分)

7.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8.“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4分)

(二)前方遭遇塌方(13分)

肖复兴

①那一年秋天去九寨沟。路上,大家的情绪非常好,几乎一路都在唱歌,车厢里快成了音乐厅。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大轿子车,开车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成都小伙子,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

②黄昏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一时间,雨幕和暮色叠加在一起。像蝙蝠的翅膀一样压来。走着走着,车子忽然停了下来。我抬起头望望窗外,发现前面蜿蜒的山路上早已长蛇一

般停了好长一串的车子。下车一打听,才知道前面的路因为大雨的缘故塌方了,路面一下子变窄了,而且非常滑。刚才,一辆运木材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滚进了道旁的江里,一眨眼的工夫就淹没在湍急的漩涡中,连影子都找不着了;紧跟着,另一辆卡车也掉了下去,幸好被半山腰的树卡住,人们正在搭救司机。大家都担心起来,今晚还能不能到达九寨沟呀?

③终于,前面的车子一辆辆蜗牛一样移动起来。等我们开到事故发生的地点时,两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天彻底黑了下来,雨却没有停。车窗外,那辆卡车黑乎乎的,还卡在半山腰的树上。前面的路越发显得窄,大概只能够勉强过一辆车,又正好是一个拐弯,无形中增加了行车的难度。可怕的是靠近江边的一侧还有塌方,只要车轮稍稍打偏一点,车子就有可能一下子滑进江中。

④司机停住车,打开车门,回过头说:“大家都下车吧,先走过去,在前面等我。” ⑤满车的人都乖乖地下了车,撑起了雨伞,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只见司机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雨刷使劲地刷着,车灯明晃晃地照着,前面的雨水、山石和树木,阴森森的,格外渗人。

⑥车子在开动之前,我犹豫了一下,下车还是不下?„„咬咬牙,我就一屁股坐了下来。⑦司机回头叫我:“快下车!太危险!”

⑧我没下车,走到他的旁边坐下来。他看了看我,没再说话,只是伸出了手拉了拉我的手,他的手心里全是冷汗,我的手心也一样。

⑨车子又启动了。我看得很清楚,前面的路窄得像是鸡脖子,方向盘在他的手中不停地急剧旋转着,脚不时地踩着刹车闸,车子像受惊的甲壳虫,不是在走,简直是在爬,在蹦,一步步小心谨慎地在蠕动,稍有参差,就有可能出危险。尤其是过江边塌方的地段,司机把车紧紧地靠在山的一侧,车轮紧紧压在路边,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可恶的怀中。我的心都要蹦出嗓子眼儿,连看都不敢看它了,现在再想下车都来不及了,豁出去了吧!

⑩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过这危险一关的,只觉得车子颠簸了一下,然后是一个转弯,就飞快地加速,箭一般蹿出了好长一段路。就听他一连串地按响了喇叭,又听见地上一连串的欢呼声。

⑾我不知道以后我还敢不敢冒险再充这个大尾巴鹰了,当时是一个劲儿地后怕。那一晚大雨中的山道和江水,还有那辆轿子车和司机,实在是让我终身难忘。我不知道他后怕不后怕,在当时他的沉稳果断却是一车人所不具备的,一个人的性格可能会在平常琐碎的日子显现出来,一个人的品格却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危险的时刻更为凸现,那是一个人生命最鲜亮的底色。

⑿那天夜里到达九寨沟,半宿没睡安稳,总好像还在颠簸的车上一样。第二天晚上,为了给大家压惊,在诺日朗旁边举办了晚会,大家的歌声又此起彼伏。不知谁看见我们的那个司机坐在角落里默默听大家唱歌,就喊了起来,请他说什么也得唱一个。大家热烈鼓起掌来。他走到台前,倒也没推辞,只是说:“可以,但我得请一个人和我一起唱。”我没有想到,他请的是我。那一晚,我和他一起唱了一首《草原之夜》,同时也没有想到的是,他唱得真是非常好听。

9.第③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0.第⑥段中“„„”处省略了“我”的心理描写,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来。(3分)11.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3分)

12.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3分)

四、文言文阅读(20分)

(一)(11分)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而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13.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故.日月星辰移焉()(2)北.饮大泽()(3)地维.绝()(4)故水潦.尘埃归焉()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②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15.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3分)

(二)(9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1)居.家恒服布衣()(2)实.

勉我也。()17.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8.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9.“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的态度。(3分)

五、作文(30分)

20.门前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在慢慢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煤油灯成为古董,管道天然气进入厨房,电脑也挤进我们的生活,真诚和友谊被人们重新拾了起来,时尚的春风吹遍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了哪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9.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认识方程题 篇九

一、小机灵填一填:

1.比m的2倍少b的数用字母表示是。

2.四(2)班女生有a人,男生有b人,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人。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v千米,2小时行驶()千米,t小时行驶()千米;要行使s千米需要()小时。

4.长方形的长是a,宽是b,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5.比x的0.5倍多8的数等于18,用方程表示是()。

6.小明今年a岁,姐姐比他大2岁,姐姐今年()岁。

7.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这列火车()小时到达乙地。

8.郭强家养了n只羊,养的鸡是羊的3倍,养鸡( )只。

9.五年级有男生12人,女生10人,四年级比五年级总人数少x人,四年级有()人。

10.果园有苹果树x棵,桃树是苹果树的2倍,桃树有()棵。

二、火眼金睛判错对:

1.25+38÷X>27是方程。()

2.如果a+b=30,那么2a+b=60。()

3.35的x倍与35x相等。()

4.等式两边都除以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天平平衡说明天平两侧物体的质量相等。()

三、对号入座:

1.下面的`式子()是方程。

A.43+5x-8B.3x-2>0C.x-5×7=40

2.强强今年10岁,妈妈今年x岁,妈妈比强强大()岁。

A.10-xB.26C.x-10

3.如果a=b,那么()

A.a+b=0B.3a=3bC.3+a=3b

4.一个数比5的3倍多0.3,求这个数。列式或方程错误的是()。

A.x-5×3=0.3B.5×3+0.3C.5×3-0.3

5.三角形底边为a,高为h,面积是()

A.ahB.2ahC.ah÷2

四、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五、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7.

1.□+x=132.□-x=23

3.x×□=424.x÷□=3.5

六、列方程解答文字题。

1、比x多15的数是102,求x.

2、24除一个数的商是0.2,求这个数。

七、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1、煤场上午运来煤1.5吨,下午又运来了一些,一天共运来煤4.3吨,下午运来多少吨?

2、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57,中间的数是M,你能列方程求M的值吗?

3、一艘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4小时到达终点,已知两港之间的水路长128千米,这艘轮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同学们投篮比赛,小明投中了31个,比小丽的2倍少5个,小丽投中了多少个?夺冠平台(任选一题解答):

1.7只箱子中分别有1个、2个、4个、8个、16个、32个和64个苹果.并标有1、2、3、4、5、6、7号,现在要从这7只箱子中取出85个苹果,应该拿出哪几号箱子苹果?(注意:每只箱子里的苹果都不许只拿一部分)

10.二年级下第三单元知识盘点 篇十

我们的祖国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又可以称为华夏、神州、中华。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藏族、蒙古族、高山族、维吾尔族、傣族、水族、回族、壮族…… 我国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

多音字:

【曲】qū 弯曲、曲线 【乐】yuâ 音乐、器乐 【似】sì 似乎、红叶似火

qǔ 歌曲、乐曲 lâ 快乐、欢乐 shì 似的

【厦】shà 高楼大厦 【铺】pū 铺床、铺开(表示动作)【相】xiānɡ 相信、相互

xià 厦门 pù 床铺、店铺(表示名词)xiànɡ 相片、照相

形近字、同音字组词:

【结】结实、结果

【帜】旗帜、【诚】诚实、真诚

【国】国家、祖国 【洁】洁白、洁净

【织】纺织、织毛衣

【城】城市、长城

【图】图画、图书

【相】相机、相册

【杨】杨树、杨梅

【惊】惊讶、惊奇

【拥】拥抱、一拥而上 【象】大象、象牙

【扬】发扬、飘扬

【京】北京、南京

【涌】波涛汹涌 【申】申请、申办

【伸】伸手、伸出

近义词:

中心—中央、著名—有名、特别—非常、漂亮—美丽、相互—互相、欢乐—快乐、聚集—聚拢 反义词:

进—退、快—慢、买—卖、正—反、安全—危险、复杂—简单、洁白—漆黑、美丽—丑陋、宽阔—狭窄、欢乐—忧伤、【词语积累】:

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川流不息、名胜古迹、风景优美、高楼大厦、不约而同、尽情流淌、高高飘扬、银装素裹、大雪纷飞、鹅毛大雪、万里雪飘、粉妆玉砌、白雪皑皑

【描写雪的词语或诗句积累】:

银装素裹、大雪纷飞、鹅毛大雪、万里雪飘、粉妆玉砌、白雪皑皑、玉树琼枝、玉树琼枝、耀眼的雪花、洁白的雪花、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上一篇:雅思大作文环境保护下一篇:弟子规之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