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生会工作总结报告

2024-07-10

2010—2011学生会工作总结报告(精选12篇)

1.2010—2011学生会工作总结报告 篇一

全旗司法行政(综合治理)工作目标化管理

责 任 状

奈 曼 旗 司 法 局 二〇一一年四月

全旗司法行政(综合治理)工作目标化管理

司 法 局:

负 责 人:

责任单位: 责 任 人:

责 任 状

2011年司法行政工作目标化管理考核内容

一、考核内容及分值(总分700分)

(一)普法依法治理100分;

(二)基层基础200分;

(三)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100分;

(四)法律援助100分;

(五)政治工作100分;

(六)综合评价100分;

(七)加分因素

二、考核内容分解

(一)普法依法治理(100分)

1、全面启动“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召开动员会,做到党委政府有规划,人大有决议;(10分)

2、调整充实普法讲师团队伍,培训普法骨干,年内至少举办1次普法骨干培训班;(10分)

3、组织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参考率达到97%以上。按规定完成普法资料征订任务;(10分)

4、苏木镇、场、街道,嘎查村、社区分别设立1个固定的法制宣传栏;(10分)

5、创新普法形式,围绕“三项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开展重要法律法规专题宣传活动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10分)

6、认真开展法治示范单位、示范学校、示范企业、民主法治示范嘎查村、社区创建活动,每个苏木镇、场、街道要培树法治示范学校、企业典型各1个,民主法治示范嘎查村(社区)培树2个典型(要求每户有一本法律知识常用手册),力争30%以上嘎查村、社区达到创建标准;(30分)

7、“六五”普法档案资料分类合理,文字、影视图片等档案资料内容齐全,按要求装订,管理规范;(10分)

8、及时上报普法依法治理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及典型经验材料和信息,年内上报典型材料不少于4篇,信息不少于12条。(10分)

(二)基层基础(200分)

1、人民调解工作(140分)

(1)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深入基层开展《人民调解法》宣传活动,做到有资料,有影像,有安排,有部署。(20分)

(2)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认真做好人民调解员选任、聘任工作,依法调整、充实、规范人民调解员队伍,扩大人民调解的覆盖面,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员档案,依法对人民调解员进行指导和管理。(20分)

(3)要通过集中培训、个案指导、案例点评等方式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每所至少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训班2次,受训面要达100%。培训要有计划,有课件,有档案。(20分)

(4)认真开展“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做到有方案,有总结,选树本地区典型,形成典型材料。(10分)

(5)每月集中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组织经常性、专门性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每季度上报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30分)

(6)规范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按照“五有、四落实”的标准,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各类文书、报表和案卷。(20分)

(7)积极协调苏木镇(场、街道)落实人民调解组织及调解员办案补贴。(10分)

(8)探索建立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并充分发挥作用。(10分)

2、司法所建设工作(40分)

(1)巩固规范化司法所建设内容,各类表册齐全,填写完整各类档案装订规范,归类清晰,归档及时,并能反映司法所全面工作;(10分)

(2)及时报送司法所相关统计数据,不拖延、不漏报;(10分)(3)积极参加市、旗两级各类培训班;(5分)(4)年内上报基层工作信息12条以上。(15分)

3、法律服务工作(20分)

(1)积极开展法律服务活动,有方案,有具体措施及相关印证材料,法律咨询等相关薄册记录详实;(5分)

(2)认真完成法律服务工作者年检注册工作;(5分)(3)年内无投诉案件发生;(5分)

(4)开展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学习活动,有安排,有记录。(5分)

(三)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100分)

1、社区矫正(55分)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矫正对象与志愿者1:1的比例组建志愿者工作队伍,对志愿者每年培训2次,有签到薄、培训计划,并为其建立档案;(5分)

(2)每至少召开2次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2个以上实际问题,要有会议记录;(5分)

(3)认真开展一次社区服刑人员排查活动,有计划、有信息、有总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文字和电子档案;(5分)(4)完善社区服刑人员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各环节工作制度。社区服刑人员逐人建立监管帮教小组,明确帮教人,落实监督管控和帮助服务措施,无脱管漏管、无重新违法犯罪、无重大恶性案件发生,自觉接受检察机关监督;(5分)

(5)严格按社区矫正文书格式,健全工作簿册。对矫正对象矫正工作自接到执行通知之日起,为其建立个人档案,一人一档,建档率要达到100%。思想汇报由本人书写,内容真实、全面,管理规范;(10分)

(6)各类表格、矫正档案记录清楚,矫正人员参加集中教育学习和公益劳动要有签到薄、计划、总结;(5分)

(7)社区矫正工作计划、总结、信息、典型材料等上报及时。信息每年12条以上,每个司法所上报1-2个典型材料;(10分)(8)积极探索建立教育基地、过渡性公益劳动基地或劳动技能培

训基地,实地查看,有相关印证资料;(5分)

(9)加强与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衔接,完善社区服刑人员管理、考核、司法奖惩等机制,自觉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有具体措施、效果,有相关印证材料;(5分)

2、安置帮教(45 分)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安置帮教工作。(2分)(2)开展刑释解教人员调查摸底清查工作,底数清、情况明、掌握现实状态,组织查找下落不明人员、见档不见人人员和“三假”人员,查实率达到85%以上,有计划、信息、总结;(10分)(3)健全工作簿册,逐人建立帮教档案,做到记录清楚,内容准确,管理规范;(5分)

(4)完善刑释解教信息平台核实工作。对人员信息认真审核、及时核对,做到无一脱管、漏管现象。(3分)

(5)加强衔接管控,做好重点对象和一般对象的衔接工作,重点对象衔接率达到100%,一般对象衔接率达到85%;(2分)(6)落实帮教措施,帮教率达到96%,了解和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现状,要有回访记录。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每个司法所推出1-2个经验或典型;(3分)

(7)积极拓宽安置渠道,加强过渡性安置基地的建设,落实优惠政策,安置率达到85%,建设1个过渡性安置基地;(2分)(8)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低于 3%,脱管失控人员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分)

(9)使用全国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软件,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刑释解教人员电子档案,网上报表及时、准确;(5分)

(10)安置帮教工作计划、总结、信息、典型材料等上报及时。信息每年12期,每个司法所上报1-2个典型材料;(10分)

(四)法律援助(100分)

1、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网络村村通”活动,加强在城镇社区、村(嘎查)建立的法律援助联络站建设,配备工作人员、固定办公场所、悬挂统一标识、提高援助水平;(10分)

2、加强对本地区法律援助联络站的管理和培训,注重发挥联络站的作用,并举办法律援助联络人员培训班一期以上;(10分)

3、完成法律援助办案任务(街道司法所和六号农场司法所至少完成5件,其他各司法所、法律服务所至少完成10件);(30分)

4、法律援助案卷内容真实合法,材料齐全完整;(20分)

5、及时报送法律援助案卷;(10分)

6、加强信息交流工作,全年上报法律援助信息不少于3 篇;(10分)

7、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宣传工作,提高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10分)

(五)政治工作(100分)

1、思想政治工作(50分)

(1)开展以“读好书、求新知、提能力、促跨越”的学习活动,推进“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习惯的养成,将学习贯穿于全年工作中,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给合,每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50学时,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20分)

(2)开展经常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10分)

(3)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及活动,工作有计划、有总结;(10分)

(4)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及时上报典型材料;(10分)

2、基层党组织建设(50分)

(1)基层党组织健全,党员管理严格,党建工作得到加强、成效明显;(10分)

(2)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党员教育主题活动,措施得力,成效明显;(10分)

(3)争创“先进党支部”、“群众满意站办所”和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群众满意干警”活动,效果明显;(10分)

(4)开展政纪法纪警示教育活动,有活动记录和图片资料;(10分)

(5)按时报送党内统计报表;(10分)

(六)综合评价(100分)

1、严格执行装备登记管理制度,保证装备器材不丢失;(10分)

2、严格执行警务用车管理制度,明确所长负责制,加强警务用车管理,无违反《内蒙古自治区司法行政系统警车管理办法》规定现

象;(40分)

3、苏木镇(场、街道)党委政府对司法所整体工作的评价;(30分)

4、完成局机关交办的各项工作。(20分)

(七)加分因素

基层司法所各类信息统一向司法局办公室报送,由办公室统一编发。也可向报刊、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送。被国家级采用的每条加40分,被自治区级采用的每条加30分,被市级采用的每条加20分,被局机关采用的每条加10分。

集体或个人受到国家级表彰的分别加25分,受到自治区级表彰的分别加20分,受到市级表彰的分别加15分,受到旗级表彰的分别加10分,受到苏木镇级表彰的分别加5分。

2.2010—2011学生会工作总结报告 篇二

小组带领的伦理是: 无论之前的恋爱经验如何, 无论现有的情感交往模式如何, 在工作坊中, 只有相互的尊重和经验的分享, 没有谁对谁错, 只有工作者带领组员一起学习、共同建设的小组成果。工作坊的目的是在于启发组员们对于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在爱情中得到快乐或困难的时候, 能够想到找到能分享或解决困难的同伴和资源, 愉快或压力的分散有助于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人生观。所以在实际操作的工作坊中, 工作者期待组员在活动中真诚、自如地发言, 对他人观点抱有较大的兴趣, 在自由讨论中让各自的观点相互碰撞, 为的是组员更加客观地审视自己的爱情观、爱情角色、和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自我审视和他人分享之后, 能站在新的视角观察自我, 察觉自我观念想法, 能够意识到 “社会网络”在实际情感世界中的支持作用。

工作坊的长远目的是: 在工作坊结束之后, 每位组员在小组中的获得的经验和领悟, 都能为其以后的感情生活增加力量和反思, 获得快乐减少无助感, 在工作坊中能有的情绪体验, 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坚强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2 工作坊理论选择

“爱情支持网络”理论的借鉴是 “支持网络”的理论选择。在Alan Carr所著的 《积极心理学》, 丁丹译第二版的书中, 我们对爱情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做了一些梳理。有关浪漫爱情的理论有很多种 ( Sternberg & Weis, 2006) , 成人依恋理论重点讨论是孩童期与母亲等主要照顾者的相处模式, 因为婚恋关系也可以视为孩童时期依恋关系的延续。爱情双重理论认为亲密、激情和承诺与关系满意度之间存在相关, 在这三个变量上得分相近且有着相同主题爱情故事的伴侣, 对关系更满意。综合考虑, 在工作坊中选择 “社会支持网”理论, 把爱情这一变量放置其中, 进行讨论最为合适。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基本假设是: 人是无法自绝于社会的存在, 人类的生存需要他人的合作和协助, 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会出现不可预测的困境事件, 此时解决问题需要资源, 能够在资源网中获得更多支持的人, 问题解决的越快, 其心理压力也越小, 反之贫乏的资源网则会对解决问题起到阻碍作用, 并会由于和他人松散的社会联结而出现问题。因此, 个人的社会网络的建构的成熟与否对青少年, 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 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支持包括: 情绪支持、物质援助、获取信息、新的网络延伸发展等。

其次是增能理论, 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是: 每一个人都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感受到无力感是个人或群体的自我负性评价、过去负性经验、无效行动而形成的, 而能力并不是稀缺资源, 人们通过有效的互动, 能力、经验是可以获得提高和增强的, 从而可以解决个人困境、人际关系困境、社区互动的困境。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提高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协助他们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 协助他们了解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分享和运用的; 协助他们认识社会工作者是解决问题的伙伴, 而他们自己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协助他们明确无力感是可以改变的。

3 工作坊实践意义

女大学生这一群体有其自身特殊性。她们往往被家庭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特别是作为独生女的一代, 她们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是否出现了偏差, 对一个家庭、甚至社会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在几年的大学、研究生生活中, 她们脱离了高中学习模式的管制、家庭的监控, 去往比较远的新城市开始独自计划自己的新人生。关于 “爱情”, 由原来的不敢想、害怕责罚而被压抑的一些想法, 转变为比较自由的、可以自己掌控的实践。在构建崭新恋情的时候, 选择对象、交往方式和程度、如何在爱情中获得成长、能否得到亲友的支持, 等等方面都是女大学们必须面对却又时常困惑的“爱情议题”。在工作坊中, 通过对自身爱情观的自查和审视, 充实丰满自身的爱情支持网络的建构, 获得更有效的人生经验。

4 过程评估

工作者和组员间的认识过程: 工作者首先自我介绍, 之后介绍其他工作者的特点, 让组员互动交流找出隐藏其间的工作者、督导、志愿者。组员之间相互认识就运用了滚雪球游戏, 工作者的带头和结尾给予了组员最大程度的安全感, 在愉快的气氛中降低大家的阻抗心理, 为后续工作做良好的信任铺垫。在明确工作坊目的与主题的环节, 工作者积极询问组员的想法, 了解组员需求的同时, 在业务范围之内的问题作出了回应, 不在小组讨论范围之内的问题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澄清; 工作者简要阐明工作坊目的与主题之后, 组员也表达除了自己想要获得的提升目标。工作者与组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很好的体现了尊重和澄清的工作原则, 并且效果良好。使组员对工作者和其他成员产生信赖感。组员自由发言, 共同制定小组规范, 形成了遵循保密原则、真诚的小组规范。

本次工作坊的对象全部是女大学生, 建立小组之前彼此之间关系就比较亲密, 恋爱经历很少, 爱情心理年龄很小。所以工作者的原则就是不评判、不批评、使组员回答问题、反思、并且听取她人真诚回答中去思考, 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选择应该是什么, 除此之外工作坊最后还形成了小组经验: 勇敢、真诚和拼搏的生活态度, 积极接纳身边的正向、美好的社会支持。本次工作坊讨论集中、气氛愉悦, 对于工作者和组员们来说都是一次正向的社会体验, 心里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中级)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

3.2010—2011学生会工作总结报告 篇三

我们首先进行了“你最希望的班主任形象”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渴求的不是班主任的严厉和严格要求,而在于教师内在品格、学识和涵养等因素产生的情感影响力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情感教育是班主任凝聚班集体的必要方法,是影响一个班级学生向学力的重要因素。

考虑到课题组其他任务影响,除了原定的课题实验班级2个班级(1班和7班)以外,我们又随机抽取了剩下7个班级中的另外3个班级(分别为3班、9班、10班),组织了班主任参与试验:单独为这5个班级的班主任召开会议,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安排各种主题活动,使得这些实验班级的情感教育明显强于其他5个班级,平时以政教处和教务处的检查量化分为依据,每学期结束后以一学期中的成绩增长率为数据观察效果。

在这期间,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上主要进行的相应活动有:

第一,通过身边的真实故事进行情感教育。现实生活是富含情感教育的资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最为有力。例如,我校41级学生周春江患白血病,针对这一事情,我校发动了各种募捐活动。事后,通过学生写感想,让语文教师比较级部全部文章,语文教师在不知实验的情况下选出的“感受最深”文章中20篇,其中14篇来自实验班级;选出的“富有教育意义的”18篇文章中,有12篇来自实验班级。可见,通过现实的、身边的真实故事进行情感教育是非常关键的。

第二,通过文本材料进行班主任工作。我们利用后四个学期的寒暑假时间,对每次实验班都布置了“读一本名人传记”的作业,返校后班级内部交流,写收获。我们对政教处的纪律量化记录和教务处的学风督导小组的量化记录数据进行了分析:首先,以每个学期开学最初三个周的平均扣分作为数值来进行比较,每个实验班级的3、4两个学期平均数值都小于1、2两个学期的数值平均值;在第3、4、5、6学期,实验班的数值都少于对照班级的。

第三,亲情教育。从第二学期开始,我们利用学生在家的机会在实验班倡导“为父母洗一次脚”“为父母做一顿饭”“跟父母谈一次心”等活动,每2周一次。从第一次“为父母洗脚”活动开始,就得到了良好的反馈。通过以上活动,使得实验班级的班风更加优良,班级凝聚力增强,通过对比每个月班级量化总评也能够看出:每月第一名都是实验班级,所有月份中实验班级最差情况为第8名。以下为部分数据:

第四,爱国教育。爱国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部分。2008年结合汶川地震,实验班级观看了相关视频;2009年“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举行“我知道我的祖国”活动,在实验班级增加了学生演讲的活动,宣传成就,宣扬英雄。让学生从成就上知道时代的要求,从英雄身上获得学习激情。

通过以上的各种班主任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就预期到了实验的成功,除个别班级的个别科目,绝大多数数据是实验班级的学习成绩高于其他班级,见下表(粗体为实验班级):

我们同时统计了六个学期的政教处每月总评情况:实验班级中最多的24次进入前三名(1班),最少的16次进入前三名,而对照班级最多的仅11次。教务处学风督导检查情况:实验班级中最多的23次优秀(1班),最少的13次,而对照班级最多的为16次。

4.2010—2011学生会工作总结报告 篇四

在新学期里,我室将以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市普教室和县教育局工作思路为指针,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学校为宗旨,立足我县实际,紧紧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研究、教学指导与教学质量监控的工作职能,积极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狠抓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强化对毕业班教育教学的研究、服务和指导工作,努力提升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一、常规教研工作:

1、加强课堂教学的调研与指导。立足课堂,以初中毕业班为重点,组织教研员深入学校,融入课堂,开展听课调研活动,继续开展教研员与学科教师挂钩结对教研,侧重于对毕业班学科教师和年轻教师的听课指导,注重对教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师听评课、测试等教学常规的抽查和反馈,帮助学校和教师发现教学问题并及时解决,落实教学常规,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及时发现基层教育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2、搞好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各校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校本教研实施方案,以开展“五个一”活动为主线,围绕教学观摩研讨、说课评课、课改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等内容开展活动,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加强教研组建设,加强教研常规管理,认真组织每周一次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到“五落实”,即“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目标落实”,做好每次教研活动的记录。

3、以课题引领教学研究,攻坚克难,促进“校本教研主题化、课题化”实施。各学校要根据课改的基本理念,继续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全县课题研究总课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围绕学科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将课题研究与学科教研有机结合,提高学科教学研究的科技含量。每月组织课题研究实验研讨会,各课题组每学期撰写一篇阶段总结报告,课题结题要有研究报告或论文。教研员根据学科的特点,跟踪指导课题研究活动,不断培

养和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促进学校课改的实施。上学期我县有32个课题申报漳州市教育学会组织开展的首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其中一中23个、二中1个、南中7个、华丰中学1个),要求各相关学校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

4、充分利用教育局域网,发挥网络教研的作用。以华安教育信息网为平台,加强网络教研的研究,积极探索网络教研新模式,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教师学习课件制作,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激发教师利用远教设备的积极性,努力创建示范性强、效率高的新式课型,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搜集学科教学信息,加强进修学校网页教研栏目建设,为教师提供中考信息、试题、课件、教学研究等相关资料,实现信息互通,教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探索并初步建立信息环境下教学教研的有效模式,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网络教研中来,逐步实现教研工作的远程化和实时化。

5、健全三级教研网络制度,即县——片区——学校三级教研。以校本教研为切入点,以三个教研片区为依托,继续开展片区教研活动。要求各教研片区要制订好具体的活动计划,活动要做到主题鲜明、计划周密,有记录有总结。片区教研是校本教研的延伸和补充,片区教研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使片区内学校间教学互动、信息互通、资料互供、优势互补,在全县各中学及教研组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教研氛围,促进强、弱校之间互帮互助,努力提升薄弱校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片区教研活动安排由中心组教务处牵头制定,各片区在确定好活动时间、地点、课题、主讲人、活动负责人等内容后,在3月10日前把安排表报送到中学教研室。

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1、编写初中各年段各学科的期中考试卷。教研室严格按照《华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命题规程》组织教研员认真做好期中考试的命题工作,要求各学科教研员在命题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本着严格、科学、合理、适度原则,注重试题内容知识点的覆盖面、题目的数量、类型等,在稳中求新,把握好难度、信度和效度,确保命题质量。期中考试试卷上全部打上命题者的姓名,以示负责。做好期中考试卷质量跟踪反馈工作,要求各校教务处在期中考后

一周内组织各学科备课组认真填写《试题质量反馈表》,及时向教研室反馈各科命题情况,提出今后命题建议。各学科教研员针对一线教师对命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命题的质量。

2、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和期末考试的统评工作,及时统计并反馈期中、期末考试有关数据,从平均分率、优秀率、及格率、三率综合比、全科及格率、均差变化等指标,对各校各年级学科以及任课教师个人的成绩进行跟踪比较,为主管部门领导客观把握教学质量,为各校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使各校在横向比较中发现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配合局基教股做好2011届高三毕业班省质检考试试卷的领取、答题卡的运送、评卷教师的推选、成绩统计报送等工作。五月份做好初中毕业班市质检考试的组织、评卷、成绩统计、质量分析等工作。

三、毕业班工作

为了更好地学习市教育局关于今年中招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今年中考考试改革方向,加强2011届初中毕业班教学工作指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月中旬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参加漳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班学科会议,学习中考考试说明,研讨中考考试改革。3月下旬,教研室分学科组织召开华安县2011届初中毕业班及八年级地理、生物学科复习教学研讨会议,传达漳州市2011年各学科中考考试说明学习会议精神,对2010年中考进行质量分析,并对2011届毕业班复习教学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各校学科备课组长就学科的阶段复习安排和复习教学策略进行交流和研讨。加强毕业班教学指导,协助各校制定毕业班工作措施和教学复习计划,帮助教师制订教学进度指导意见,合理安排好新课和复习的时间,保证新课期间的教学质量。同时,下乡听课教研中,我们要结合市学科会议精神,指导毕业班教师的复习教学工作,使教师的教学能适应2011年我市中考方案的调整和中考复习的要求,加强调控,全力提高我县2011届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

四、其它工作

1、为了提高各学科的教学水平,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根据漳教研〔2011〕01号文件精神,决定开展漳州市2010—2011学年初中语文等七个学科竞赛(新华杯)活动。为了将活动普及到每一个优秀学生,各中学均要在2011年3月底前开展相应学科初赛活动,通过学科竞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由市教育局普教室组织的语文、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历史、政治等七个学科举行的比赛。各校要根据分配的名额,在3月30日前将参赛学生名单报送县中学教研室(邮箱hazxjy@163.com),每个学生只能报一个学科,不能兼报(具体见华安教育教育信息网上的通知)。

2、根据漳教办中[2010]86号文《关于举行全市普通中学“每校一卷”、“每师一题”试题研究评选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县教育局要求,各校要以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包括初二地理、生物)为单位成立学科命题小组,各学科要指定专门教师负责按照市局通知要求精心命制试题一卷。初中校按学科于2011年3月13日前分别上传至进修学校教研员邮箱,待学科教研员审核后方能上传至漳州课改网“试题评选”栏目。华安一中高中部试题于2011年4月10日前由学校统一上传。进修学校各学科教研员要命制初中毕业班模拟试卷一卷,并于2011年3月20日上传至漳州课改网“试题评选”栏目。中学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电子邮箱:数学陈财贵、李宝宗hazxjy@163.com 英语黄素菊hsj82875@126.com柯 炜kw7112@163.com 政治李小雅lxy5615@sina.com生物刘桂春liugc666@163.com 化学张庆华zqh188157@126.com语文赵志华 zzh321122@163.com 物理郑井盛zjs9988@163.com历史黄瑞珍hrz0456@163.com3、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初、高中学科竞赛比赛活动;

4、配合局基教股做好中学教学常规检查评比、二中“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一中“一级达标校”县级初评等工作。

5、组织初、高中学生参加漳州市中学生“党在我心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小论文评选活动。

2009~2010学年(下)中学教研室月份工作要点二、三月份:

1、上学期末市统考质量分析。

2、制定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期中考考试范围。

3、配合市普教室对已取得福建省中考命题教师资格的教师进行管理,推荐优秀教师参加2011年福建省中考命题教师资格培训。

4、组织教师、教研员参加全市普通中学“每校一卷”、“每师一题”试题研究评选活动。

5、下乡听课调研,指导毕业班复习教学工作。

6、初中期中考试命题制卷工作。

7、配合局基教股对一中“一级达标校”进行县级初评。

8、数学科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活动。

9、全县中学教导主任工作会议。

10、初中毕业班市、县学科会议

11、组织初、高中学生参加漳州市中学生“党在我心中”纪念中国共产

党成立九十周年小论文评选活动。

四月份:

1、初中期中考试及质量分析。

2、4月中旬配合教育局做好2011届高三毕业班省质检考试试卷的领取、答题卡的运送、评卷教师的推选、成绩统计报送等工作。

3、配合市普教室推荐骨干教师参加省中考命题省级培训。

4、配合普教股做好毕业班英语口语考试,理、化、生实验考试和信息技术考试等工作。

5、配合市普教室开展漳州市2010—2011学年初中语文、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七个学科竞赛活动。

6、片区教研活动。

7、配合局基教股对二中“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进行县级初评。

8、下乡听课调研,结对教研,指导毕业班教学工作。

五月份:

1、初中毕业班市质检考的组织和质量分析。

2、数学科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3、片区教研活动。

4、体、音、美学科劳动节青年节系列活动。

5、下乡听课调研,结对教研,指导毕业班复习备考。

6、配合局普教股做好毕业班体育考试工作。

7、配合局基教股开展中学教学常规检查评比。

六月份:

1、中考备考工作。

2、组织初中期末市统考和统评工作,做好期末考质量分析。

5.2010—2011学生会工作总结报告 篇五

一、丽江师专学生对学校党建评价的调查结果分析

1. 学生对丽江师专党建工作的总体评价。

从调查结果上来看, 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工作形式和效果是认可的, 但对增强工作形式多样性和创新性的要求较强烈。只有37.95%的学生认为当前学校党建工作在创新方面处思想解放和思想比较解放的状态, 60.87%学生认为目前学校在开展党的组织生活上主要存在内容肤浅、枯燥, 形式呆板、乏味、缺乏新意, 脱离工作和生活。

2. 对于党建内容, 学生对参与度比较高的活动比较积极, 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件或人物、对国家大事和实用性比较强的知识关注度比较高。

3. 在党建工作的形式方面, 学生对组织形式改革的迫切度较高, 高于丰富组织内容。

在回答“当前系党组织日常组织生活需要改善的方面”的问题中, 34.34%的学生选择“活跃组织生活的形式”, 28.28%的学生选择“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新兴的传播途径如党建网站、如果内容不新颖, 效果不会有明显改善。

4. 根据调查显示, 学生对当前系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方面的评价分歧较大, 有45.92%的学生认为发展质量较好, 发展速度适中或当加快;但也有17.35%的学生认为发展质量一般, 发展速度要减缓;有27.04%的学生认为发展质量较差, 应从严控制。由此可以看出, 部分系部或者部分党务工作者要加强和改进在发展党员方面的工作。

5. 在对党员管理方面的调查中发现, 学生对党组织采取情感沟通如征求意见活动、谈心谈话、关心爱护活动等认同度比较高。

6. 一半的学生对校共青团和班级团支部工作的评价基本上是认可的。

学生认为学校共青团工作对其个人成长成才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有20.36%, 认为有作用但效果不够明显的有37.13%。学生认为目前校团组织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工作方式方法有待提高、工作内容缺乏针对性。

二、学生对丽江师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的调查分析

1. 学生认为丽江师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基本是有效的, 其中学生最喜欢“时事政治教育”、“关注民生了解民情”的教育内容。

2. 学生对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谐社会理念、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等的评价总体上基本认可的, 选择“基本有效”和“非常有效”的比例都在57.67%-70.7%之间, 但对“培养责任感”“创新意识”的认可度较低。

3.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的调查中, 学生认可度最高的两个方式是“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过访谈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 学生很欢迎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实践活动, 选择实践活动“基本有效”和“非常有效”的平均比例达到77.28%。

5. 学生对在社团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感兴趣的内容依次是“就业创业的相关实务学习” (39.20%的学生选择) 、“与社团性质相近的文化活动” (23.12%的学生选择) 、法律知识的实务模拟 (20.10%的学生选择) 。

6.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是:26.67%的学生认为“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素养”、26.67%的学生认为“缺乏与实践的结合”、23.33%的学生认为“重视考试, 压抑个性发展”、20.83%的学生认为“枯燥乏味, 不感兴趣”。

7. 学生最喜欢的思政课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采用讨论、辩论、案例分析、情境设置等互动教学方式”。

学生希望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学到的内容是“把所学应用于实际, 看待问题更深入严谨”和“知道一些基本的政治知识”。

三、加强丽江师专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建议

通过对200问卷的分析总结来看, 丽江师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其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等。

1. 在党建工作方面, 学生对此整体还是比较认同的, 但是对党建活动进行创新的需求强烈。

(1) 建议创新党建活动的形式, 使之更多样化、现代化、人性化、民主化、参与性强、灵活性强。同时, 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 让学生党员既成为党支部工作的对象, 又成为党支部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 使学生党员在角色转换中, 既积极主动培养发展新党员、锻炼社会工作能力。

(2) 要丰富党建活动内容, 使之更加实用化、贴近生活、实践性强。

(3) 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树立一个良好的基层党组织的形象。从调查中, 我们了解到部分系部的党建工作没有得到学生认同, 这就需要学校党组织在总体目标设置、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考核机制方面更加健全和重视, 才能改善这一现象。

2.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 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1) 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就必须跟时代环境相结合、满足学生的需求, 加强实践教学。这次调查显示,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等参与程度高的方式的很受学生欢迎, 单项死板的灌输式教育认同度最低, 所以创新教育方式就要多多探索更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参与式环节、多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和条件等,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 在教学中增加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 贴近学生的实际。通过调查, 我们得知学生对有关“就业创业的实务性知识”和“时事政治”最感兴趣,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跟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教育、学生所学专业、社会热点问题等相结合, 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眼球, 利用这些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但是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高。因此, 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来提高教学效果, 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提高教学效果。

(1) 教学改革和创新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需求,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强调学生理想信念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体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

(2) 思政课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观念, 改变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要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 增强自身的知识和素养, 能准确捕捉到学生的思想困惑予以及时正确地疏导;

(4) 教师要培养自己的改革创新思维, 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发展的要求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促进学校的发展, 而不是被动的一成不变的进行工作。

参考文献

[1]唐红文.试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1) .

[2]罗兴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 2015.

[3]郑倩倩.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创新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9.

6.学生干部现状调查报告 篇六

【摘 要】学生干部在我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干部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 而且对学生大学时代的发展及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学生干部    管理     问题     原因      能力

我院对于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有着培养学生干部的特殊模式。为进一步全面了解学生干部的整体情况,提高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参与学院学生管理事务中的积极作用,特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开展了关于学生干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我院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现状和成因,并提出改进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概况

为了掌握在校学生干部的现状,我们以实证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共向大学生随机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288份,回收率达到了96%。

二、数据分析

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楷模。每年新生入学,都是学生干部队伍新老更替的时期。根据《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案》,学院各级学生干部是由推荐与自荐产生的。

调查问卷中设问“你竞选学生干部的理由是什么”,学生的选择包括锻炼自己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同学,广交朋友、扩大社交圈,为了方便获取一些利益,为了让自己的简历丰富些以后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选择这几项的学生占比依次为82.60%、66.00%、60.40%、13.50%、34.30%(如图1)。

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参加干部竞选的理由都是本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希望能够为更多的学生服务,同时也能锻炼自身素质和能力,扩大交际圈子,对自己的将来有很大的益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获得更高层次的锻炼。

每年进入学生干部队伍的学生很多,当然,由于各方面原因,并不是每一位学生干部都能在其岗位有所发展。调查显示,有70%的学生干部表示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另外30%则表示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为了了解学生干部的受尊重情况,在调查问卷“在组织内部与在广大同学中,你觉得自己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吗?”题目中,有32.99%的学生干部感到非常受尊重,44.10%感到较受尊重,22.22%感到一般,0.69%感到不受尊重。

当问到工作中最大的困难,36%的学生认为是“与同学的交流”,19%认为是“与老师的合作”,剩下的43%表示“没有困难”。

当学生干部开展工作遇到了困难时,除了寻求帮助之外,就需要他们自身努力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回答,学生们的答案主要包括传帮带、老师指导为主、自我锻炼、学习理论、反省总结。选择以上几项的学生占比依次为45.90%、33.70%、71.20%、31.90%、40.60%(如图2)。

图2

上图反映了一个比较良好的现象,为了提高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七成以上学生会以自我锻炼为主要解决方式,传帮带也是提升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调查中也问及“做学生干部对学习的影响”,40.63%的学生干部认为没影响,46.88%认为有一点影响,但问题不大,7.99%认为影响很大,力不从心,剩下的4.51%表示不知道。 基本上九成学生干部认为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但仍然有一小部分学生干部表示从事干部工作对学习影响非常大。

学生干部开展工作中难免会被人误解,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其中,73.26%的学生干部“能够主动解释清楚消除误会继续工作”,17.01%认为“事实上有时很难消除误解,只有默默忍受”,9.72%表示“心灰意冷,工作很难继续开展下去”, 这表明大部分同学的心理承受力较强,对待挫折的心态较好。

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不断遇到难题又不断化解,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学生们认为实际工作中在这些方面得到了锻炼:组织能力、思维方式、自信心、沟通交流及人际交往能力、执行能力。在不同方面选择的学生占比依次为67.40%、60.40%、57.30%、60.10%、42.70%(如图3)。

图3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事学生干部工作最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其次还能在思维方式、沟通交流及人际交往能力、执行能力、自信心、耐心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发展。

学生干部是团体工作,调查问及“请问实际工作中你和你的团队成员协调配合情况如何”,有52%表示“很好,我们总是保持协调一致”,35%认为“还行,有点小摩擦,但问题不大”,13%表示“不好,我们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很容易产生分歧”。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干部工作配合得很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干部受限于个人性格、处理问题的态度与能力等方面,与其他学生干部的配合有待提高。

对于问题“影响你工作积极性的原因是什么”的回答,主要有以下几种:虽然很好完成工作但并未得到肯定;自己的意见常常没有被接受;工作中常挨批评;和老师关系紧张;分配的工作与自己的能力不相适应;没有归宿感,总在孤军奋战;其他。认为以上几种原因会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学生占比依次为55.20%、38.10%、15.40%、11.50%、23.80%、10.80%、3.80%(如图4)。

图4

上图显示,最影响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原因是“虽然很好完成工作但并未得到肯定”,其次是“自己的意见常常没有被接受”和“分配的工作与自己的能力不相适应”;当然也还存在其他原因,如被批评、和老师关系紧张、没有归属感等。通过数据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干部希望自己的工作或者意见能够得到认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干部有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

为了方便以后开展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和建设工作,我们设问“你认为下列哪些方式能够提高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选择主要包括职位晋升、挑战性工作、培训机会、领导认可、和谐人际关系、 工作成就感。选择这些选项的学生占比依次为35.40%、55.20%、50.30%、47.60%、49.70%、39.90%(如图5)。

图5

从图中可以看出,挑战性工作与培训机会相对而言最能提高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谐人际关系、领导认可、工作成就感和职位晋升这几方面分别起着从高到低的作用。

关于问题“学生干部队伍内部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有1%的学生干部认为是不团结,39%认为是效益低下,34%认为是管理不得力,26%认为缺少骨干。而关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的回答,有社会风气、选拔不当、自身因素、培训不够、管理不到位等多种答案。

而关于与其他学生干部进行交流的方式,很大一部分学生干部比较认同文体活动和拓展训练,也有一部分认为座谈会和实际工作也是很好的交流方式。

三、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通过此次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工作,可以看出目前我院学生干部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干部队伍发展还不成熟。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其一,有一部分学生干部在其岗位并不能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其二,学生干部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干部对工作“创新”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三,学生干部团体的和谐程度有待提升。学生干部在参与学生工作的动机上比较理性,但是奉献精神仍待提高。

第二,学生干部成员由不同学系、班级学生组成,开展工作的时候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如,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时跟其他干事甚至个别部长关系处理不好、表现不出众、业务水平不高、两边兼职工作发生冲突、长期不得重用对工作失去信心等困难。

第三,学生干部普遍注重责任心和团队意识,对管理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管理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工作方法上还需要引入新的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四、总结

学生干部是大学校园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队伍,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学生干部直接与学生发生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各项群体活动,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参与学生干部工作,能够丰富见识,提升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也能扩大交际圈。同时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当学生干部有益于学习锻炼,提高自己。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了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第一,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与考核,确保学生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主要包括:健全制度,有章可循;充分信任,大胆放手;总结经验,赏罚严明;定期考核,加强指导;交流经验,扩大视野。

第二,有计划地组织培训,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例如,可以举办座谈会、听讲座、拓展训练、参观交流等形式的短期培训,并积极推荐优秀学生干部参加党校、团校培训。

第三,真诚关心爱护,适时支持肯定。对待学生干部要关心爱护,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鼓励在先,适时肯定。

7.2010—2011学生会工作总结报告 篇七

关键词:中职;英语;访谈

访谈背景

中职生在初中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不少同学甚至是门门挂“红灯”。到职校来了以后,他们对英语学习就彻底放松了,上课不听,作业不写。这样的英语课学生不想上,老师也不愿上。我们怎么办呢?进行课程改革是唯一出路。我们课程首先要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英语学习兴趣;其次内容要难度适中,新颖实用,贴近时代生活,有助于其就业能力提升。江苏省六合职业教育中心校于是成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高中文化课校本课程研究”课题组。笔者是子课题“英语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成员。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制定访谈提纲,到企业访谈并提交访谈报告。

访谈目的

通过这次访谈,我们要了解用人单位对我们中职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以及他们对我们英语教学的建议;了解我们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英语使用情况,以及他们对母校英语老师教学的建议,为我们英语校本课程研究提供一手资料,增强我们英语课程实用性。

访谈方式、时间和对象

方式:到我校学生实习的单位进行走访,根据访谈提纲与用人单位领导和实习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或单独交流。

时间:2008年10月8日。

对象:南京汉城电子有限公司、南京翰林泰科电子有限公司、南京金陵石化建安公司和南京新恒基工贸实业有限公司等四家用人单位领导6人(人事部经理3人和总经理3人),我校06级实习学生46人。

访谈结论汇总与分析

通过这次走访,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和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存在着以下几种认识:

1.中职学校里所学英语知识基本无用

用人单位和实习生自己认为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英语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基本没有用。学生认为他们基本上都在生产流水线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机械的操作,无需使用英语知识,但这并不是说公司里就没有使用英语的工作岗位,如报关、技术部、产品设计研发部等都有用到英语的时候,只是这些中职生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些岗位的要求。

2.英语基础能力及素养不足

用人单位反应,我们实习生在公司里遇到外方人员普遍不打招呼,不能体现一名合格员工的素养。经过调查他们发现这主要是我们实习生自信心不足,怕自己英语水平低,弄出笑话被人笑;有些学生是根本不会用英语与人打招呼,更别说平时与这些外方人员相处了。另外,在平时的材料填写时我们很多实习生中英文书写不规范,别人难以辨识,给人一种水平低、素质差的感觉。

3.自主学力不足,没有前瞻性眼光

在走访中,用人单位反映我们学生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的工作现状,不会想到将来他们的工作还会不断地调整,现在要为之做好准备。工作之余他们没有发现我们的实习生进行一些自我学习提高活动。上网、赌博、恋爱是他们工余的主要活动。为此我们也与实习生进行了沟通,他们承认事实确实如此。这主要是他们感觉学不进去,不想学。他们感到好不容易脱离了老师和父母的管教,要好好放松一下,还没有想到以后的事呢。

个人反思与建议

走访回来之后,笔者感触颇深。我们中职教育要再这样下去是没有希望的,必须要摆脱“学生不想学、老师没法教、用人单位不满意”的恶性循环。要开辟中职教育新天地,进行课程改革是唯一的出路。走访回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感悟很多。

1.英语教育教学应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中心

中职英语教育教学不再是以升学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他们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这一阶段英语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只有综合素养提高了,他们才有能力做好工作;才能更好地溶于企业文化之中;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工作技能,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工艺需求和企业的发展需求;才能与他人融洽相处,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

我们中职学生不仅文化基础薄弱,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上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人们常说“先做人,后立事。”品行好没有文化的人可以凭自己的诚实劳动吃饭,他们对社会有益无害;品行不好有文化的人那是“病才”,本事越大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危害越深。可见学会做人对一个人来说多么重要。这个观念在我们这次走访的企业老总心中地位是很深的。他们说,“我们用人先看学校对这个学生的评价如何。技术不行的来了我们可以培训,有师傅教;品行不好的学生我们一概不要,他们只会给企业带来麻烦,增加我们企业管理成本,也会影响到我们企业发展……”可见,综合素养高的学生是多么受企业的欢迎。

我们英语老师怎么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呢?

(1)发挥英语蕴含外来文化的优势,引导学生活得高尚,不能仅徒有其表,没有内涵。

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播放一些优秀的外语影片,如《音乐之声》《城市之光》和《泰坦尼克号》等。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英语课的趣味性,又能陶冶学生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引领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崇尚真善美,增加他们对美的感悟力和欣赏力。

(2)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拓展他们的视野。

西方国家也有着许多文化艺术瑰宝。我们可以介绍一些著名文学作品、绘画珍品和历史遗迹,如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英国作家勃朗特的《简爱》、意大利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等。这些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修养。

(3)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改进自己的不足,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中职生平时言谈举止中有许多不足之处,而且也不会体谅父母的艰辛和老师的苦心。他们认为自己享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全然没有一点感恩之心。我们英语老师平时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做他们的朋友,引领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2.加强市场调研,调整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有效性

中职学生两年后就要走上顶岗实习岗位,他们在校学习的知识将影响着他们对工作岗位需求的适应性,即是否能学以致用。文化课也要变革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岗位的需求。

目前我们中职文化课教学与学生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即教学脱离实际。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校学习的英语知识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中根本得不到运用,难怪学生平时不想学。因此加强企业调研,调整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艺术,增加教学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需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首先,文化课老师与学校科研部门和就业指导部门加强联系。经常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工作。了解企业的用人理念,了解企业对我们中职学生需求变化趋势和他们对中职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了解企业对我们学生工作能力、品行修养等方面的评价,了解我们学生的工作感受和他们对母校英语课教学工作的建议……根据调研信息来调整教材内容,充实些新的、实用的教学素材,编排出学生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目标,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文化课教师要和各专业部和教学管理部门加强联系,了解各专业的发展情况和它们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我们在开展专业英语教学的时候,要结合本校专业课的设置情况、学生自身现有水平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使用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要有时代气息、真实的语境和实际运用价值。

另外,当前职业学校开展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不能仅指向专业课老师,也应把文化课老师纳入培养范围,以帮助他们获得一些基础的专业技能证书。这既能提升文化课老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又能打通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不足,不能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这主要与我们平时只注重书本知识教学,不注重实际运用能力培养有关。在金陵建安公司,我们学生发现设备上很多标识都是英语,看不懂,感到束手无策。其实我们平时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没有为他们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好基础。我们在以后教学中应增加些实际场景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训练,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带到宾馆、旅游风景区以志愿者身份去实习以锻炼他们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专业的学生可到学校实习工厂或校企合作单位去实际感受机械设备上的英语标识和操作说明,锻炼他们动手能力。专业英语教学中可向学生大量展示他们将来可能接触到的机械图标和说明,训练他们借用工具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要突出职业学校的特色,实践要于书本理论知识学习相结合。

这次调研,我们文化课老师收获颇丰。我们看到了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即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特色为根本”为改革宗旨,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学生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4[R].(4):36-39.

[2]周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2004.

8.大学生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市场,调研

一、市场调研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中国的旅游人数在1994年到2007年间共增长了2.56倍,达1610万;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大。在旅游市场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中重要而又独立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求理想,这些因素促成了大学生的旅游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2000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000万人,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大学生旅游市场属于完全竞争的买方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大学生相对与其他群里而言,较少选择通过旅行社途径旅游。此次调查以杭州浙江大学为调查对象,目的在于:为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状况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为旅行社提供可行的建议,挖掘大学生潜在需求,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浙江大学本科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同时结合访谈法,内容涉及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旅游时间、旅游动机、旅游产品偏好、出游方式等。共面对面访谈1名做过浙江大学校园旅游代理学生、3名浙江大学韩国留学生和3名浙江大学本科生,其中包括3名女生和4名男生,涉及不同专业和年级,完成1份大学生旅游代理访谈报告和5份大学生旅游市场访谈报告。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共回收问卷236份,回收率达98.33%。其中有效问卷234份,占97.5%。在本次调查中,受访在校大学生男生125人,占样本总数的53.42%;女生人数109人,占样本总数的46.58%。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直接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

3、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为了更好地设计出一份比较完善的调查问卷,在正式发放问卷前我们对已设计完毕的问卷进行了预调查工作,希望通过得出的初步的信度与效度的分析来适当完善问卷。

为了对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我们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教学楼随机抽取10位同学,要求他们分两次填写同一份问卷,间隔时间为一周。根据问卷的填写结果,我们发现两次的填写结果几乎相同、误差很小,用克伦巴赫α信度系数法求得信度系数为0.9232,这反映了我们的原始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为了对问卷的效度进行分析,我们讨论了原始问卷中的问题能否全面地代表我们所研究的主题。考虑到我组题目设置中仅有少量满意度调查的试题,因此我们选择用逻辑分析法进行效度研究,即由研究者评判所选题项是否“看上去”符合测量的目的和要求。

经过分析,做以下几点调整:

(1)对于第6题,考虑选项的作用,游客尤为关注的要点很可能不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点,因此可改为“按重要性大小依次选择3个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这样可以充分了解游客对旅游的真正需求而不至于遗漏关键点。

(2)对于15题,我们的预调查中无人选择学习旅游,仅1人选了体育旅游,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被调查者对这些名词的含义不了解所造成的;所以对于这些专业性术语我们将其进行注解。

三、研究结果分析

1、旅游时间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每年至少出游一次的学生人数比例为93.32%,每月大约出游一次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0.07%。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旅游需求,出游频率较高。在停留时间方面,大学生在外停留两至三天的人数最多,占到44.64%,其他停留时间依次是一日游的占17.2%,四天至一周的占25.00%,停留一周以上的占12.50%。由此可推断,大学生中大部分人的停留时间都在四天以内,在访谈中很多学生也提到出于经济和学业因素的考虑,他们不愿意在外逗留时间太长,除非寒暑假和父母出游,选择的在外停留时间会在一周或一周以上。

2、旅游目的地与景观选择分析。

调查显示,对待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占样本总数42.69%的100人偏向于全国各地,选择省内的有69人,占样本总数的29.69%,选择市内的有36人,占样本总数的15.19%。对于旅游景观类型的选择上,大学生偏好于名山大川、园林景区、海滨沙滩等自然景观,在访谈过程中,探险与运动类项目也是大学生较感兴趣的。以上两方面说明,自然旅游资源在在校大学生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中应该占据重要地位。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表明大学生旅游已不再局限于市内,而拓宽到省内、全国游,反映出在校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与决策的变化趋势。

3、旅游动机与产品偏好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旅游动机主要集中在丰富人文知识,陶冶情操,包括享受自然风光,了解异地的历史古迹,体验异地民俗民风,开拓眼界等,其次是娱乐放松、希望结识新的朋友等。在旅游产品偏好上,问卷中将旅游景点划分成若干类型,让学生选择,从而看出他们的旅游偏好。被调查学生的选择依次是:传统旅游(46.12%)、学习旅游(22.56%)、探险旅游(10.23%)、生态旅游(8.33%)、体育旅游(7.11%)、其他(5.65%)。这一结果表明,对于大学生而言,还是偏好传统的观光游。在进一步的访谈中发现,学生对学习旅游、探险旅游十分感兴趣,这也符合大学生求知欲望强烈,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强,希望参加一些探险活动的特点。但是国内的关于学习旅游、探险旅游等旅游产品还做的不够完善,很多学生有过一次不满意的经历之后就不愿再购买。随着国内同类旅游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学习旅游和探险旅游偏好正在稳步上升。

4、旅游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价格有较高的敏感性,价格成为影响大学生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81.53%的学生认为外出旅游,首先会考虑的就是价格,其次依次是时间、安全、交通等。在住宿方面,61.21%的大学生选择卫生、安全,30.90%的大学生选择经济性,6.98%的学生表示环境舒适性也是考虑的范围之一,只有极少数的学生选择豪华、完善的配套设施。在饮食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对饮食的要求并不高,干净卫生、价格适中是前提,其次是味道。如果旅游目的地有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饮食,则是他们的首选。另外,大学生在旅游途中最喜欢购买的是名特优产品,以下依次为旅游纪念品、高新科技产品和化妆品等。在访谈中,学生对国内的购物产品都很不满意,认为产品单一化,很少有特色的产品,对旅游购物服务也不满意。

5、旅游方式分析。

在出游方式上,5 1.5 0%的学生选择自助游,2 5.2 2%的学生选择跟随班级或社团组织出游,10.3 1%的学生选择旅行社包价旅游。可见,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崇尚自由,自我意识较强,且时间充足,因此更喜欢灵活自主且经济实惠的自助游。大部分学生不喜欢随团旅游,一是因为受经济条件所限,二是因为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针对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旅游项目极少。在出游同伴的选择上,75.01%的学生选择与同学和朋友结伴而行,愿意跟随父母家人出游的学生占14.00%,愿意单独出游的8.31%。这说明大学生出游具有明显的群体性,更希望与同龄人沟通,并要求摆脱家长束缚,进行独立的社会活动。

6、旅游信息渠道分析。

旅游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对信息的依赖性较强,表现之一就是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需参考许多旅游信息,包括旅游景区和景点、旅行社、旅游人数、交通工具、餐饮、住宿、气象等相关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依次是:朋友推荐、电视、网络、报刊杂志、旅行社、其他。大学生认为获取旅游信息受朋友推荐的影响最大,因为这样的信息可靠,准确这说明口碑宣传是大学生获得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也决定了大学生会将电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另一渠道。但通过访谈可知,网络渠道仍存在旅游信息系统不完善,广告的虚假成分较多,信息的可信度不高等缺陷。

四、结论与建议

1、大学生旅游市场特征。

大学生旅游市场是旅游市场的一个特殊细分市场,它具有较明显的消费群体特征雷同的特点,这使企业在开发的过程中易于降低开发成本。但同时它还有着区别于其他旅游细分市场的特征:

(1)注重价格,讲究性价比,相对更加重视旅游经历。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价格较为敏感,81.53%的学生认为外出旅游,首先会考虑的就是价格,其次依次是时间、安全、交通等。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要求不高,讲究经济实惠,特别是吃、住方面只要得到基本满足即可。此外,大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更加重视旅游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调查显示,63.43%大学生旅游动机为丰富人文知识,陶冶情操;因此,体验型、学习型、探险性的旅游产品需要进一步开发。

(2)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以短期、自然风景类为主。根据调查结果,62.5%的大学生的外出旅游时间控制在四天以内,对于旅游景观类型的选择上,大学生偏好于名山大川、园林景区、海滨沙滩等自然景观。

(3)出游方式多以自组群体为主。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更喜欢灵活自主且经济实惠的自助游;同时,大学生出游具有明显的群体性,更希望与同龄人沟通,并要求摆脱家长束缚,进行独立的社会活动。

(4)大学生从众心理显著,信息传递迅速。大学生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著;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

2、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对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建议采取,现有市场-新产品的产品开发策略,采用差异化市场策略,推出多种信息产品和服务,并配以多种宣传促销手段。

(1)提升传统旅游附加值,结合电子商务,形成大学生旅游的新模式。大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运用有巨大的潜在需求,旅行社应针对大学生群体,推出电子商务模式提升服务的附加值。同时,提出“大学生体验旅游”的概念,如社团主题活动与旅游的结合、校际交友与旅游的结合、假期社会实践与旅游的结合、对热点就业城市的考察与旅游的结合等,以此为切入点,亮出独有的模式,吸引大学生群体的试用与体验,从而形成使用电子商务的新习惯。

(2)推出多种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推出多种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大学生旅游者的需要,这是从根本上有效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途径。基于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以下旅游产品值得关注:

修学旅游:许多大学生把闲暇时间作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时机,他们出游常常带着一定的学习目的。旅行社可设计一些学习目的较强、能增进社会实践经验和开拓眼界的修学旅游,如英语学习的夏令营、革命根据地的考察游、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采风游等等。

体育旅游:大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多数酷爱体育运动,可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具有健身和娱乐性的旅游活动,如滑雪、游泳、冲浪、沙滩排球、真人CS等。

探险旅游:大学生追求个性化,好奇心重,喜欢进行探险或令人惊心动魄的旅游活动。旅行社在安全有保障的条件下,可开展漂流、攀岩、探秘、户外野营等探险旅游活动,大学生可向旅行社租赁器材设备等。

生态旅游:新时代的大学生环保意识很强,许多高校还成立了环保社团。旅行社针对大学生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心态,设计生态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金平斌,郎富平.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杭州高校为例[J].旅游学刊,2004(4):19-22.

[2]、蒙睿,赵文丽,刘嘉纬.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J].旅游科学,2004(2):15-19.

9.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篇九

大学生群体, 一个看似轻松, 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 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 在不断警示我们, 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年, 由北师大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倡议, 十多所高校响应, 并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 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目的是呼吁大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并以此掀起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热潮。

目前, 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已经步入全面发展时期, 已有三分之一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他们开展了许多诸如心理沙龙、心理交流等活动来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一批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队伍正在逐渐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社会系统工程,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起来, 共同努力, 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0.我国农村中学生调查报告 篇十

中学生是个特殊群体,其身心发展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农村中学生群体基于其教育生活成长等境遇的复杂性,面临及需要处理的问题更多。本论文课题组以实地调查的方式力图再现我国农村中学生现貌,并就其影响因素作理论分析,以期对当前我国农村中学教育健康开展提供实践参照。

农村 中学生 现状 分析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1.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问卷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课题组编制,问卷形式以单选为主,附加少量多选题目,问卷范式设计没有区分初中卷与高中卷,在实际问卷调查活动中再加以区别。问卷共设计26道题。在调查内容方面按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师生关系、学习态度、社会关系等五个方面进行设计,具体涉及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学习观等。

2.调查方法

课题组走访与调查了全国一些有代表性的省份、县市,涉及到河南省、河北省等省份。为了确保信息的可靠性,让学生如实表达内心想法,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与制约,故调查问卷采用的是不记名方式,被调查的学生由各有关学校随机抽取,统一协调组织,班主任或者政治课老师具体现场操作,每位同学独立完成问卷,整个过程无提示无干扰,问卷完毕现场提交。问卷答卷率为100%,有效率为99%,有效问卷总数为997份,其中初中学生435份,高中学生562份,调查对象涉及初、高中一、二、三年级学生,各年级人数比例随年级增高略微递减,但差别不大,数据全面翔实可靠。

二、调查结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1.调查结果

(1)政治思想方面

多数农村中学生具有基本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念及取向,但基本的政治常识缺乏,对时事关注度不高。对“你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这一问题,表示“知道”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比例分别为4.2%和34.6%,表示“不太清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比例分别为83%和51.9%(见图1)。数据表明,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总体上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认识的主流是积极、乐观的。但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还有相当比例的农村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对此模棱两可,概念模糊,说明农村中学对此理念的灌输与引导还远远不够。农村中学生政治意识较强,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取向趋于理性,在回答“政治课教师或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经常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吗?”这一提问时,无论初中生抑或是高中生的回答都基本趋于理性与成熟,这凸显农村中学在对学生政治观教育方面下了功夫,且收效明显。69%的初中生回答是肯定的,高中生对此问题的回答也只有23.5%的同学持否定态度(见图2)。农村中学生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总体是健康、积极的,但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呈现出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特点不容忽视。

(2)道德品质方面

农村中学生对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道德品质的认同度较高。在对“你觉得自己具有哪些优良品质(可多选)?”这个回答中,25.7%的初中生对“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表示认可,认同“团结互助”的初中学生占比为27%,赞同“遵纪守法”占28.4%。而对“艰苦奋斗”这一优良品质持肯定态度的比重为18.4%。与此对应,高中学生对四种优良品质持肯定态度的比例依次为30.2%、34.2%、20.9%、14.7%(见图3)。这折射出农村学生对我国传统优良品质具有较高的认同度,而且认同度呈现均衡分布。优良品质对农村中学生的影响大多来自于社会外界的渲染,课堂教学的灌输,学生之间的耳濡目染等路径。其中大多数影响来自于学校与家庭,社会对此影响有限。当问及“你周围公认的可亲、可敬、可学的道德楷模多吗?”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不多”。这在初中学生中的比例为69.0%,高中学生的比重为71.2%,而回答“很多”或者“几乎没有”的占比较少,初中生这两项比例分别是24.1%与6.9%,而高中生占比则是23.1%与5.8%(见图4)。这一方面反映出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反映出农村中学生自我意识愈益增强,独立思考、明辨是非能力进一步提升。

图3农村中学生道德品质认同度对比

图4农村中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楷模人数差异性比较

(3)师生关系认知方面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农村中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在调查问卷中,在回答“师生关系中,你最侧重下列哪一种?”这个问题时,学生的答案几乎不谋而合,均认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交流关系”。这个比例在初中生中占到73.3%,高中生达到82%,这说明了农村中学对当下师生关系认知方面的不断成熟与进步,更加趋于理性与自主性,独立意识日趋增强。只有极个别学生对此问题持有不同观点,其中认为“教师对学生是家长式的管理”这一看法的,初中生比例为13.3%,高中生占比为2%。对问题的不同解读也反映出农村中学生群体对农村中学师生关系认知的多样化与丰富性(见表1)。对于教学方法的甄选,学生亦有自己的看法,主张“讨论探究式”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初中生比例为28.1%,高中生为48.1%,差别不明显,而持“无所谓”看法的学生,初中生为6.4%,高中学生为25.9%(见表2),这同样凸显学生希望师生处于平等互动关系。而对老师影响学生的因素的分析,就更加富有多样化与差异性,对于教师的“学识及授课”方式对其造成的影响一栏大多学生持中肯意见,初中生与高中生分别占比达到40.6%与39.6%。选择“说不清“的占比分别达到9.4%与7.6%(见表3)。答案的异彩纷呈折射出师生之间关系的微妙与多样性。学术界对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有着普遍共识,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扮演主体角色,这是不无道理的。

表1农村中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定位调查

表2农村中学生企盼的教学方法现状

表3教师对农村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差异

(4)学习态度方面

学习态度是一个心理认知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回答“你对现在的学习态度如何”时,农村中学生们随着年岁的增长呈现差异与多维性。对于初中生来说,认为“很有兴趣”、“比较有兴趣”的占了大多数,分别达到42.4%、51.5%;而对学习“感到很枯燥,不得不学”、“厌学,想辍学”就为数极少。而高中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认为学习“很有兴趣”、“比较有兴趣”的明显减少,比例分别是5.8%、48.1%;而“感到很枯燥,不得不学”、“厌学,想退学”的比重则明显增加,分别达到36.5%、9.6%(见图5)。同样,在对“你的作业本写完后”的处置问题进行解答时,农村中学低年级学生回答“依然整齐清洁”的比重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初中生比例是37.5%,而高中生比例是13.2%;回答“一般”的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占比都是最高的,分别是59.4%、79.2%;回答“较乱较脏”的学生人数明显减少,初中生与高中生的比例分别是3.1%与7.5%(见图6)。课题组认为,随着农村中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对社会认知愈来愈清晰与明朗化,尽管还不尽成熟,但却从自己的视角对学习、对社会等不同方面有了自己的态度。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许多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不断涌现,比如择校难问题、升学难问题、就业难问题等,无不缠绕着农村中学生的神经与心灵,“知识改变命运”在许多学生看来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故而随着年岁的增加,很多学生对学习愈来愈失去兴趣。这无疑考量着我国教育部门与教育工作者的神经,如何吸引学生群体自觉投入到学习之中,增加智慧,提升涵养,必将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与问题之一。

图5农村中学生学习态度旨趣调查

图6农村中学生作业完成后对作业本处置态度调查

(5)社会关系方面

农村中学生社会关系相对狭窄而单一,往往局限于家庭与学校。在问及“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主要通过哪种途径解决”的时候,回答是“好朋友及同学”的占绝大多数,初中生比例为39.4%,高中生比例达到68.2%,选择“教师”或者“参考书”的比重分别是21.2%、13.7%及15.2%、15.7%(见图7)。农村中学生在学校对老师的依赖度明显低于“好朋友及同学”这一群体,折射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有待加强,师生之间需要深化沟通、交流,隐含着当下中学教学体制师生地位实际上的不对等性。绝大多数同学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倾诉对象视作自己身边的好友及同学,反映其在诉求对象选择上的自主性与能动性,为师生建立相处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类似的情况也表现在对“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谋求解决路径”一问题的回答上,选择“好朋友及同学”作为他们依赖对象的比例初中生、高中生分别达到了40.0%、50.9%。“父母”、“教师”,这一比例初中、高中生分别是53.3%、41.8%及3.4%、3.6%。而选择“亲戚”这一求助对象的也很少,初中、高中生分别达到总数的3.3%、3.6%(见图8)。这说明:农村中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寻求帮助对象具有单线性,是出于一种本能的诉求。基于从小到大,他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关爱下成长起来,所以,同学们的倾诉对象应该是“父母”。但是事实上,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绝大多数农村中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实际困难时愈来愈寻求“好朋友及同学”作为求助对象,这在农村中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求助对象的变化表现出相似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元的,剖析其深层次的缘由,则是现在农村中学所形成的、似乎固化的教育教学体制与范式。他们的父母大多数外出务工常态化,隔代培养情况普遍化,生活、学习环境性等诱因直接影响农村中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2.影响因素分析

(1)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农村中学生温馨的港湾与归宿地,是他们排遣心理、学习压力的寓所。家庭对其身心养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根深蒂固的、一旦形成又极难改变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们对生活、社会等方面的认知往往是从父母那里开始的,父母对生活、社会等方面的认知水准与模式必将对孩子们日后身心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感染。基于农村中学生父母生活范式的独特性,即长期在外打工,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在大城市又居无定所,往往干着脏、累、差的工作。调查显示:当下农村地区孩子与父母两地分离者,初中生与高中生的比重分别为88.6%、73.2%;孩子随父母在外地学习生活的比例分别是11.4%、26.8%(见图9)。因此农村孩子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等老辈们照看。

图9农村家庭流动模式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

(2)学校的影响

学校是农村中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学校组织与开展的系统化的课堂教学,学生直接接收教师与学校氛围对其的影响,身心受到极大触动。这里有班主任对其日常的心理疏导,政治教师的思想启迪,其他课任教师的观念指引等等。样卷统计显示,师生之间的信任度与契合度还有待加强,对于“课堂上在老师的鼓励下,你会提问题吗?”的回答,无论农村初中生、高中生,大家选择“偶尔”的占到绝大多数,选择“从不”也为数不少,而“经常”向老师提问题的只是极少数。前者分别为50.0%、62.7%;中者分别是16.7%、25.5%;后者仅分别达到33.3%、11.8%(见图10)。教师与学生之间信任度不强,反映了当下农村中学教育加强师生互动关系方面的缺失与不足,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创造与革新精神。通过对思政课或品德课在农村中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程度调查可知:62.8%的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有兴趣,认为对自己成长有帮助,但有21.5%认为内容枯燥,10.6%认为除了考试没多少用,5.1%认为老师讲得不好说教太严重。高中生亦有类似的看法(见图11)。这说明了学校德育课程和各类相关活动对农村中学生身心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教学的有效性有待加强。

图10农村中学师生关系契合度对比

图11农村中学生心目中的思政课或品德课的重要性

程度调查

(3)社会的影响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社会是一个大染缸,社会是一个多种矛盾的集合体。对于每一个涉世不深的农村中学生而言,总是要在不经意间这样那样、或多或少地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以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自觉抵制状况调查为例,大多数同学在面对网络色情、暴力、反动等负面信息时,能自我抵制且态度明朗的,初中生占78.3%,高中生为83.8%;但也有部分同学受到充满好奇、学习减压、寻求刺激等心理的影响而无法自觉抵制这些来自网络的不良信息,初中生比例为21.7%;高中生为16.2%。可见,农村中学生对网络信息态度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但受游戏和色情诱惑的人数也不少。这仍需要相关部门与工作者加强对农村中学生网络信息的选择与甄别教育,遇到不良信息能做到自觉摒弃,并且说服别的同学或朋友去主动抵制这些对其身心发展不利的网络信息。

————————

[作者:朱坤(1973-),男,河南周口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在读博士;严春红(1975-),女,河北邯郸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在读博士。]

11.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篇十一

1 2009级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

(1) 仅有30%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 (其中很喜欢英语的只占总人数的7%, 喜欢的占23%) , 有63%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情感体验一般, 还有7%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学习英语。

(2) 英语在所有学科中, 按学生的喜爱程度, 排在第一的只占4%, 排在第二的仅占11%, 排在第三的占34%, 排在第四或以下的占51%。

(3) 喜欢做英语作业的学生只有22% (其中很喜欢的只有4%) , 而有65%的学生对做英语作业很勉强, 1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做英语作业。

(4) 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是“兴趣爱好”的仅占12%, 是因为“升学的压力”而学的达51%, 31%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是由于英语“有实用价值”, 6%的学生是由于“教师管得严”才学英语的。

2 2009级中职学生希望自主学习英语, 但基础不牢固, 缺乏自信心

调查中发现:在2009级英语课堂上, 学生中最喜欢“与同学讨论”的人数占41%, 最喜欢“口语课上上台表演”的人数占26%, 最喜欢“举手发言”和最喜欢“上台当小教师”的人数分别占15%和10%, 而最喜欢“听教师讲解”的人数仅占8%;最不喜欢“上台当小教师”的人数占36%, 最不喜欢“听教师讲解”的人数占30%, 最不喜欢“举手发言”的人数占28%。

这说明2009级中职学生希望在英语课堂上表现自我, 但又不愿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这种矛盾心理无疑减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功体验, 妨碍了他们在英语学习上的进步, 也降低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 影响2009级中职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因素各异, 有教师方面的原因, 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还有教材内容本身的原因

(1) 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中, 有59%是因为“学了有用”, 有13%是因为“基础好, 从小就喜欢”, 有9%是因为“教师讲得好”才喜欢, 有7%是因为觉得“英语易学”而对英语感兴趣, 还有12%有其他原因。这说明, 能否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了有用是影响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 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改进教学方法, 也会吸引一部分学生。

(2) 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中, 有39%是因为“基础不好, 从小就不喜欢”, 认为“英语太难”的学生占34%, 认为英语“学了没用”的学生占3%, 认为“教师教得不好”而不喜欢英语的学生只有7%, 还有17%的学生有其他原因。这说明, 真正认为英语不重要, 不想学的学生很少, 影响他们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小学、初中的英语基础没打好, 与现使用的教材衔接上产生断层, 觉得学英语有困难。

(3) 最受学生欢迎的英语教师是“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型的, 最喜欢这一类型教师的学生占51%, 其次是“耐心细致, 和蔼可亲”型, 占35%, 最喜欢“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的英语教师的学生占9%, 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英语教师仅受5%的学生喜爱。这说明, 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因素。

(4) 在调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是什么时, 46%的学生认为应该把英语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28%的学生认为是初中应该打好基础, 12%的学生认为应该更新教学方法, 10%的学生认为自己应该改进学习方法, 4%的学生认为应该融洽师生关系。由此可知, 许多学生觉得英语知识与实际生活有距离。所以, 课堂上教师更多地引导学生把英语知识糅合应用到各种考试和日常生活中, 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方法。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查结果启示我们应从以下3方面着手。

(1) 教学设计应着眼于创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在活动中展示才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认为:“把英语知识用于生活实践”是培养他们学习英语兴趣的关键。因此, 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另一方面, 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 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题材, 把生活问题变为英语知识技能应用的对象, 使学生认识到英语知识技能可以有效地服务于生活实际, 品尝到运用英语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2) 优化评价体系, 充分运用激励策略。把传统的教学评价从侧重甄别功能转向侧重发展, 以正面评价、赏识表扬等方法鼓励学生尽情地表现所知所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评定,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 进而完成自我实现。

(3)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植入各种学习策略,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 为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铺设技术性桥梁。

调查中许多学生觉得“基础不好, 英语难学”, 实际上其本质是“旧知识遗忘, 新知识失去基础叠加无所”。培养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 师生、生生之间平行交谈、平等沟通、真诚互动、民主协商, 形成“共生效应”, 就能收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忠德.中国英语教学的症结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0:13.

12.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状况调查报告 篇十二

摘 要 学习动力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状况,课题组就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与动机、学习兴趣与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业规划等进行了实情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从调动内在因素和改造外在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学习动力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011-03

当前,高职教育能否培养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体现了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而高职学生本身的学习动力状况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效果。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效果差已经成为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切实掌握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状况,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寻找有效途径,课题组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进行了实情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为确保问卷设计的科学性,课题组首先与20名高职学生进行非结构式访问,了解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状况,积累后续调查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状况调查问卷》。随后在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原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随机抽取了28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80份,收回269份,有效问卷255份。其中大一学生197人,大二学生47人,大三学生11人;男生164人,女生91人。

二、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中提及的学习动力是指促进学习主体积极进行学习活动的推动力量。

(一)学习目标与动机

1.多数高职学生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基本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少数学生目标模糊,缺乏学习主动性。

明确的学习目标是高职学生预期的学习效果,也是持久的学习动力的来源。调查显示,56.5%的学生有“很明确”或“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而43.5%的学生表示目标不是很明确或者没有目标,56.1%的学生完全或者一般能够做到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主动完成学习任务,43.9%的学生很少能做到或者完全不能做到。这两组数字基本吻合,表明过半数的高职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追求真才实学,但仍有近一半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缺乏认识和把握,难以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

2.高职学生学习目的多元化,现实性需求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问卷中所列的各项学习目的都占有一定比重,高职生的学习目的并非高度集中于某一项(12.9%的学生选择了“奉献社会,报效祖国”;但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高职生更倾向于现实的目的<39.2%的学生选择了“找一份好工作,实现自身发展”;一部分高职生有强大的学习的内驱力,但人数并不多;21.2%的学生选择了“对学习活动或专业内容感兴趣”)。这说明在多样性的物质世界中,在社会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高职学生的学习目的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总体而言,高职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社会属性,将自我的学习成才与国家、社会联系在一起,愿意回报社会。

(二)学习兴趣与态度

1.外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学生的专业选择,学习的兴趣驱动不足。

只有29.8%的高职学生出于兴趣而选择所学专业,33.7%的学生是因为父母或别人的意愿而选择专业,36.5%的学生是基于就业前景和其他原因而选择专业。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专业兴趣,但仍有46.3%的高职学生“不太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可以想见这部分学生很难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进而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

2.多数高职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少数学生呈现茫然无序的学习状态。

在平时上课的出勤情况方面,58.8%的学生很好,22.4%的学生中等,18.8%的学生较差。只有17.6%的学生经常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76.5%的学生仅仅是有时或偶尔利用学校相关资源。业余时间的利用情况也从侧面反映了高职学生的还不够积极,51.0%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术活动、社会兼职等实践学习,仅有12.5%的学生业余时间大多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相当一部分(34.5%)学生以休闲娱乐作为打发业余时间的主要方式。此项调查结果说明,90后乃至95后的高职学生从小接受多元信息的冲击和相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培养,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独到而未必成熟的见解,也有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三)学习方法与学业规划

1.大部分高职生沿袭了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尚未适应高职学习方式。

大学学习的自主性要求高职生必须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这是和中学学习的一个显著区别,大部分高职生显然还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从调查结果看,56.1%的学生仍然期待以老师讲解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其成因。如果高职生已经明确了大学阶段自学的重要性,他们就能在课堂学习和老师的具体要求之外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途径等,才能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动力。

2.大部分高职生对未来有一定规划,但具体执行情况有差异。

绝大多数的高职生都对未来有规划,但能将规划分解细化并且一步步实现的只有19.2%,35.7%的学生虽然有阶段性目标但却很少实现。这是执行的问题,与设置阶段性目标的技术有关,更与行动的动力相关。

(四)自我分析与环境评价

1.高职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动力方面的问题。

59.6%的高职学生觉得自卑,而只有15.3%的高职学生觉得自己有优势。39.2%的高职学生认识到学习动力不足是造成自己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2.多数高职学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管理制度并不满意。

62.7%的学生并不赞同读书无用论,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同读书本身,只是学生对学校的教学和学风管理制度并不满意(55.7%的学生觉得教学质量一般或者不满意,59.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学风管理制度没有明显效果或者没有效果),这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三、思考与建议

(一)调动高职生内在因素,激发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既包含个体自身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也包括外在的诱发和激励个体学习的力量。发展或者培养学习动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习主体“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 。因此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要从调动内在因素入手。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当今社会的经济体制、利益格局、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正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和变化,高职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许多高职生把个人成功、个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固然能成为学习动力的来源,但不够强劲和稳定,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一旦遇到曲折和挫败,就容易动摇或放弃。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才能绽放光彩。高职院校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生活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地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历史使命。只有这种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促使高职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引导高职生以职业生涯发展的眼光对待学习。很多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适应大学的管理制度和学习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标的真空——以往十余年的学习目标都是明确的,即升学,升学目标实现后学生往往会茫然无措,学习动力无以为继。根据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高职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是进行专门的职业训练、由一般性的职业选择转为特定目标的选择阶段。之前的学习都是为了这一阶段储备力量,升学不是终点,而是职业生涯的起点。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可以使学生确定符合实际的抱负水平,这可以为其注入持久的学习动力。在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高职学生可以通过科学的测试和指导发现自己的潜能,并且愿意通过努力去开发潜能。更重要的是高职学生一旦为自己规划了可操作的职业发展路径,他们会有兴趣、信心和动力去学习和进步。

3.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其内在动力。学习兴趣是力求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形成后会表现为极大的趋向性和选择性。求知欲是个体期望获得知识和探索真理的一种意向活动。人们在学习、生活实践中遇到未知的问题或难以解决的困难时,会产生探索新的知识领域或者扩大、加深已有的知识体系的认知倾向。上述情景反复发生,这种认知倾向就会转化为求知欲。高职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激发、引导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可以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促进学习动力

1.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提高高职生的社会认同感。这里特别指技术技能型劳动和劳动者。我国历来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社会普遍比较尊重脑力劳动者,而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往往不如人意。目前的高考录取批次也在暗示着高职学生对象不如本科学生。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下,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没有自信心,甚至觉得努力学习与否并不会影响自己的发展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特别强调,劳动者创造了历史,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如果全社会都能尊重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基层劳动者,高职学生会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这对培养其学习动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按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进行高职教育改革,满足学生成长需要。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并不满意,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乏味的课堂教学、单一的评价体系磨灭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更无从谈起。高职院校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学生自身成长的规律完善学生评价体系,让学生方方面面的进步和成绩都能够得到肯定,得到公正的评价;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态度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德修养,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3.打造崇尚学习、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多角度地培养学习动力。大学学习绝不仅仅指学习书本知识,还包括实习实训、课外实践、社团活动、人际交往等丰富的实践学习。这类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相得益彰,就高职院校而言,实践学习无论在时间分配还是在重要性上都更胜一筹。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很多高职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稍有欠缺,但在实验实训时却有不俗的表现。高职院校如果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展示各方面的才华提供平台,高职学生就能既在不同领域体验成功感,也可能在竞争中认识自身不足,进而产生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戴尔·H·申克著,韦小满等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SJB285)

上一篇:初二下册物理杠杆与滑轮名补教案下一篇:描写蓝天白云的诗歌及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