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精选19篇)
1.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 篇一
分散控制系统,即以多个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过程控制采集站。分散控制系统之所以能够广泛应用在我国的火电厂自动化控制中,主要得益于分散控制系统较为成熟的应用经验和运行业绩。人们对分散控制系统的特性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并且逐渐接受和认可。火电厂对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有利于火电厂的单元机组热工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能够适应如今电力需求连年增大的发展需要。
1分散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1)分散控制系统的起源。DSC应用试点最早出现在美国,1985年的时候,那时选用的是网厅电厂300MW机组,这就是分散系统控制的开端。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分散控制系统在不断地改进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熟经验,更是推陈出新,打破了DSC的应用只局限在锅炉和汽轮机的热工监视的局面,相关供应商掌握了愈加成熟和系统的经验和技术。经过充分的实践经验证明,分散控制系统是可行并且科学的。我国通过对DCS的不断改进,最终也达到了国际的DCS水平,在火电厂得到广泛应用。2)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散控制系统的实际运用价值比较高,功能相对分散、数据可共享、可靠性较高等优点让其在与其他控制技术相比之下有明显优势,被电厂和变电厂所广泛接受。我国火电厂使用过的DCS数以百计,至今,使用过的DCS可大概分成3类:多功能控制器型、可编程序控制器基础型、PC机总线基础型。我们也不排除今后可能产生其他分散控制系统,比如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控制系统,或者以电厂信息监控管理为基础的控制系统,这也将进一步扩大DCS应用的功能。3)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分散控制系统目前有两个功能性的扩展,现场总线技术的出现,就是其在纵向扩展上面的体现。开放性、数字化、多借点是现场总线的几个显著特点。为避免只靠电缆单一传输的弊端,现场总线技术还可以帮助现场的设备实现在运行中的数字量信息交换,达到双方的共享和控制。现有的现场仪表模拟技术弊端日益凸显,主要是速度慢、精准度低、成本高,不仅不能准确监控,而且浪费大量的物资,得不偿失,在此时,现场总线技术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并且现场仪表的模拟技术与计算机控制的数字技术不符,还可能会出现使用问题,而现场总线技术则能有效改善这方面的问题,但现场总线技术发展还不够稳定成熟,还需进一步的改进和推广。
2分散控制系统特点
1)高可靠性。分散控制系统是建立在分散结构的理念上的,这能够对系统的可靠性形成一个保障。分散结构不仅包含系统功能的分散,还包含地理位置的分散。采用分散结构的分散控制系统可以分散系统的危险性。如果一个设备的某一个部分发生了故障,并不会对该设备的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并且运用分散控制系统还可以对关键设备进行冗余配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系统的运行的可靠性。在DCS系统中,也不乏一些旧有的模块化、标准化的软件,也帮助系统的可靠性形成一道屏障。2)监视性能好。分散控制系统能够运用高智能操作站来监视和操作过程现场,并且分散控制系统的人际交互界面比较友好,操作员完全可以进行直观观测,监控性能较好。3)扩展性能好。分散控制系统在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递阶数据通信网络,可以实现通信的`分层化。分散控制系统的系统构成灵活,硬件高度集成化,设备接口模块化、标准化,这都给分散控制系统提供了较好的扩展性能。4)编程容易。分散控制系统采用控制图形界面和功能码控制组态来编程的,这样可以自动生成执行文件。这种编程方法对用户的编程能力要求不高,用户只需要掌握填表、作图等进行组态的方法就能编程,并且这种编程应用程序的质量还是比较可靠地。5)系统维护方便。分散控制系统的微处理器具有自诊断功能,应用程序在执行的时候还可以同时运行自侦段程序,扫描硬件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现象时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对出现异常的部位和异常性质作出提示,并且系统维护的时间比较短,模件是可带电插拔、接插结构,磨剑种类少,维护较简便。
2.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 篇二
1 分散控制系统设计及特点分析
1.1 系统设计
分散控制系统是一类全新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很好地融入了“四C”技术, 即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显示技术[2]。分散控制系统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加以应用, 进而将各个地区的计算机有效连接起来, 在充分遵循分散控制、集中管理以及信息共享原则的基础上, 使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得到有效强化。基于整体层面分析, 分散控制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 具备可扩展、安全性高以及易维护等优势。
1.2 系统特点
结合分散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 可知分散控制系统具备的特点诸多。总结起来,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1) 具备可扩展性。由于分散控制系统一般情况下所应用的是递阶数据通信网络, 因此能够有效实现通信分层化。系统在构造方面具备较高的灵活性, 同时设备接口标准程度高, 并具备模块化特点, 因此具备很好的可扩展性。
(2) 可监视、可编程性能好。一方面, 分散控制系统对高智能操作员站加以应用, 能够实现全程动态监视;同时具备人际交互界面, 具备良好的直观观测功能, 因此从整体而言分散控制系统的可监视性能优良。另一方面, 由于分散控制系统具备控制图形界面, 同时具备功能码控制组态, 所以能够自动将执行文件生成[3]。总体而言, 分散控制系统的编程功能强大, 易被用户接受。
(3) 可靠性高。分散控制系统属于分散结构, 这样便能够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对于分散结构来说, 体现在两方面的分散:其一为系统功能分散;其二为地理位置分散。上述两种分散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分散系统的危险程度, 在部分子设备产生故障的状况下, 使其他设备不会受到影响。同时, 在主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 后备系统可代替工作, 从而使系统处于正常、安全运行状态。
(4) 易编程。在编程方面, 所使用的是具备两方面控制功能的组态:其一为图形界面控制组态;其二为功能码控制组态。对于一些执行文件, 能够以自动的方式生成。并且, 在对用户的编程技术能力方面, 其要求比较低。一般情况下, 用户只需要对填表与作图等组态方法加以掌握便可, 并且在应用程序质量方面具备可靠性及安全性的优势。
(5) 便于维护。对于分散控制系统的微处理器来说, 具备自诊断功能, 能够完成硬件运动状态的扫描工作, 在出现异常状况时, 能够第一时间发出警报, 通过分析、判断故障的原因及性质, 进而及时解决故障。
2 分散控制系统在发电厂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探究
为了使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在其中应用分散控制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总结起来, 将分散控制系统应用在发电厂电气自动化当中, 需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2.1 具体划分方面
一般情况下, 对发电厂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划分, 主要划分为两部分:单元机组为一部分, 电厂网控为第二部分。基于机炉一体化控制设计原则角度分析, 那么单元机组电气化与全厂网控均在DSC范围内。将分层分布分散全微机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当中, 能够使各机组之间实现有效连接, 从而实现分散控制以及集中管理。以某发电企业为例, 在DCS设计中融入了机组电气及电厂网孔, 实现了中央控制室的集中控制。在控制检测方面由网控自动化控制系统万, 这样便使得系统处于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还能够有效控制网控自动化控制系统自身潜在的问题。总之, 将分散控制系统应用于发电厂电气自动化当中, 为了使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可将发电厂电气自动化设备划分为两部分。
2.2 实时通信网络应用方面
在分散控制系统当中, 实时通信网络属于核心部分, 该部分能够将操作员站、过程控制但愿以及历史数据站等节点有效连接起来, 从而使组态信息以及实时数据的传递更加高效及可靠。对A网总线结构及B网总线结构加以应用, 同时将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 并使用以太网进行管理, 则能够使网络通信速率得到有效提升[4]。另外, 全部人机接口站有效组成通信网络C网, 结合IP通信协议的基础上, 使电厂管理信息以及各类文件数据之间的传输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整体层面而言, 将分散控制系统中的实时通信网络加以应用, 能够使实时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得到有效提升, 进而使实时通信网络的负荷率得到有效降低。
2.3 数据共享及供电方式
分散控制系统与网控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在用户的OPU上显示, 从而很好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在供电方式方面, 主要对2太单元机组加以应用, 在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实现供电, 并且还能够实现电源之间的切换。在某1台机组出现故障的情况下, 网控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处于正常运行状态[5]。并且, 基于分散控制系统当中融入电厂网孔系统, 能够使火电厂的控制一体化得到有效实现, 在火电厂控制系统结构得到有效完善及优化的基础上, 便能够使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得到有效保障。这样, 便能够使后期维护更加容易、方便。从总体来说, 分散控制系统在发电厂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价值非常高, 相关工作人员需对此充分重视。
2.4 系统特点及运行
对于分散控制系统来说, 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1分控场控制站、1个扩展继电器柜、1个端子柜以及2个操作员站, 上述各构成部分共同组成了NCS。在连接方面, 对A网、B网控制总线加以应用, 从而使DCS控制系统有效生成, 进而使网孔的独立性特点得到有效保证。由于软件属于开放性操作系统, 能够凭借信息网, 即C网使2台单元机组DCS和IP通信斜体实现有效连接。当此工程单元机组ECS与网控NCS调试完毕以后, 进一步则完成相应的运行。根据该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显示: (1) 系统监视回路指示正确, 在运行方面没有异常状况存在;对于控制电器设备, 在操作方面具备很好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并且在逻辑闭锁功能方面不存在异常状况, 使运行的精确度及投入率得到了充分有效的保障[6]。 (2) 电厂网孔电器设备控制操作正常, 监视单元机组操作正常, 并且在运行状态方面与相关要求充分符合。 (3) 将电厂网孔系统融入DCS中能够使火电厂的控制一体化有效实现, 进而使电厂控制系统结构更加优化。总之, 在系统优化、机组运行稳定等方面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的情况下, 能够使此项工程实行的有效性及科学性得到有效提升, 最终使系统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3 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 认识到分散控制系统具备多方面的特点, 主要体现为可扩展性好、具备可监视功能、具备可编程功能、可靠性高以及易维护等。在具体应用过程中, 需合理划分单元机组与电厂网控, 同时合理应用实时通信网络, 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等。由于分散控制系统在发电厂电气自动化中应用, 能够使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以此相关工作人员需对此充分重视起来, 合理、科学地应用分散控制系统, 进一步为发电厂技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在分析分散控制系统设计及特点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分散控制系统在发电厂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以期为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凭据。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自动化,分散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中对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J].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5, 20:152-153.
[2]杨风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中对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3, 05:73-74.
[3]蒋存峰.探讨发电厂电气分散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J].科技资讯, 2014, 29:96.
[4]杨璐.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16:184.
[5]涂勇梅.电气自动化分散控制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分析[J].技术与市场, 2015, 07:34-35.
3.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分析 篇三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
中图书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106-02
从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历程来看,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在我国发展已有50余年的历史。虽然其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短,但是以前在电力系统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综合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不过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电气自动化逐渐突显出的巨大的应用优势,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已开始步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在电气自动化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中,其优势具体表现为广泛的适用性以及宽阔的专业性。在我国大力建设电网以及电力系统良好的发展趋势影响下电气自动化开始蓬勃发展。
1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建国初始,由于受当时经济实力及科技水平的限制,电气自动化在我国并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腾飞、科学技术的改革创新,我国电气自动化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IEC61131的颁布、OPC技术的出现以及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使电子自动化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有了极大的发展。
1.1 电气自动化系统维护简易
从当前电气自动化的系统构成来看,还是以Windows NT、Internet Explore为主要的技术支撑,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技术形成了标准的操作规范和执行语言,建立了标准的平台。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操作界面也日趋完善,使其更易于被企事业单位接受,从而使其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并且也极大的方便了自动化系统的维护。
1.2 分布式控制应用
分布式控制系统又称为分散控制系统,其由多台计算机分别控制生产过程中多个控制回路,同时又可集中获取数据、集中管理和集中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 。由于在电气自动化系统要实现对各个运行组成部分的有效调控和管理,而且还要处理好线路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关系,因此分布式控制系统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1.3 IEC 61131标准使编程接口标准化
在IEC61131标准颁布以前,由于各个生产厂商执行的标准不同,导致电气自动化系统元器件市场较为混乱,可能各种元器件的型号、使用功能甚至定义方式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这样就使设备不能很好的组合应用和进行统一管理。而在IEC61131标准出现后,使得各种元器件可以更好的组合应用,提升了其使用的效率。
2 电气自动化技术新发展
2.1 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加快了电力电子元件更新换代的速度,因此变换器电路也随之变化。由于普通晶闸管有交流变频的特点,因此以前在使用普通晶闸管时,电力系统中直流电路的运行总是处在交-直-交交替变换的状态。然而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其中PWM变换器逐渐取代了普通晶闸管,从而使电力系统的功率因素有了显著的提升以及有效的解决了电动机在低频区出现的转矩脉动现象,但是也随之带来了较大的震动噪音。
一段时期内,这一问题困扰着大量相关的技术人员,直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Divan教授研发出直流环逆变器,才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直流环逆变器实现了电子器件功能的灵活转换,使其能在零电流或者是零电压的条件下进行转换,并且它完全消除了开关损耗。因此使系统运行成本得以降低,同时也减小了逆变器尺寸,有效的提升了逆变器的集成化程度。
2.2 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在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了以晶闸管为代表的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这种半控型器件标志着自动化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逐渐的出现一系列的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典型的代表是:GTO、GTR、MOSTEFT,这些电子器件的出现标志着电力电子器件进入第二代。而IGBT的出现则是电力电子器件跨入了第三代。由于这些电子器件的额定电流、电压以及开关时间不同,所以它们的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GTO(Gate-Turn-Off Thyristor)是可关断晶闸管的简称,又称门控晶闸管。其主要特点为:当门极加负向触发信号时晶闸管能自行关断;但由于其关断的增益较低,所以GTO的主要缺陷是:需要一个大功率的关断驱动电路。
GTR(Giant Transistor)是电力晶体管的简称,其是一种双极型大功率高反压晶体管,由于其功率非常大,所以它又被称作为巨型晶体管。由于其过流能力较低、热容量小,而且安全工作区以及二次击穿现象受到外界影响较大,所以根据不同的特性需要配备相应的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
P-MOSTEFT是电力场效应晶体管的简称,其是用栅极电压来控制漏极电流,它的显著特点是驱动电路简单,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工作频率高。但是其电流容量小,耐压低,通态电压会随着额定电压的增加而急剧的增加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简称,其是由BJT(双极型三极管)和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IGBT作为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的典型代表,其综合了GTR的低导通压降和MOSFET的高输入阻抗两方面的优点。GTR饱和压降低,载流密度大,但驱动电流较大;MOSFET驱动功率很小,开关速度快,但导通压降大,载流密度小。IGBT综合了以上两种器件的优点,从而使驱动功率小而饱和压降低。
2.3 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矢量控制实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和控制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矢量,根据磁场定向原理分别对异步电动机的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异步电动机转矩的目的。
2.4 智能保护与综合自动化技术
根据电气自动化的需要,我国从事该方向的研究人员加大了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理论的研究力度,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理论应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中,例如:人工智能、综合自动控制理论、模糊理论、自适应理论以及网络通信、微机技术等。从而使新型保护装置进入了智能化时代,也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我国科技工作者结合我国实情对自动化系统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其中研制的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我国35~500kV的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
2.5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
在软件仿真方面,研究人员则对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以及电力系统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且还引进了加拿大TEQSIM公司研发的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从而建成了我国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能力的实验室。这套仿真系统可以模拟进行电力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稳态和暂态实验,为科学研究提供大量的试验数据,同时其还可以与多种不同的控制装置构成闭环系统,从而可以对新装置进行测试,为智能保护、灵活输电系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
2.6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部分组成。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其主要是利用电力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与电力设备相结合, 并采用配电网递归虚拟流算法进行潮流计算以及应用现代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负荷预测。
2.7 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根据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研究人员开始了将模糊逻辑、专家系统以及进化理论等应用到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运行分析以及系统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从而使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逐步实现智能化成为可能。
3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电气自动化开始散发出巨大的活力,并为其带来了广阔的前景,电气自动化不仅可以与新兴的科技成果相结合应用于科技创新的实践中,而且还可以运用于工业生产。另外,伴随我国电网的大力建设,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虽然电气自动化在我国已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我国的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起步却相对较晚,因此在某些技术方面与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在电气自动化应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而且需要根据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自主研发出更适用于我国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4 结 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电子技术也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了电气自动化应用的普遍化,也使其越来越广泛并深入的应用于电力系统之中。这些都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及管理方式有了极大地改变,各种新技术、新理论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也促进了各专业知识、技术的融合和渗透,而这些反过来又推动着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力系统的科技含量将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张俊.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
[2] 董小震.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J].科技风,2011,(13).
4.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 篇四
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气系统中的应用不仅为我国电力系统在运行中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率性等,因此扩大电气自动化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促进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已经是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要求。电气自动化相关技术可以适用于电力系统项目从设计、规划到测试、检测与维护等环节,通过技术相互间配合应用,不仅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要求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分开管理所造成的成本,对提升电力系统整体管理水平及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3000kvar 投入容量的方式运行时,电容支路发生并联谐振的频率在 2.76Hz-2.78Hz 之间 ,其发生串联谐振的频率为2.88Hz;而经过电容器支路的谐波电流若小于2.65Hz 或大于2.88Hz 则被抑制,若处于 2.65Hz-2.88Hz 之间则会被放大。由于在该段母线背景谐波的测试中,其数据并未处于谐振与放大范围,因此该电抗器损坏并不是由谐波造成。
一、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其基于传统技术的落后性反应出今后发展方向,如电流控制技术的应用、变换器的高频化发展、全控型电子开关技术的应用等。如传统电力系统存在电路整体控制力不强,而今后将会逐渐普及全控型电子开关技术,该技术将会极大方便电力系统的电路管理与控制。目前,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以及其它领域都具有积极作用。电力系统作为一种庞大的、复杂、庞大的电力工程,应用人工智能、集成等自动化技术将实现信息记录传输的高效化,简化系统监控程序,实现信息的透明化,便于检修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必要的处理。而对于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致力于技术的革新和创新,以促进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1) PLC 技术的应用
PLC 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产物,通过 PLC 技术可以自动编程、信息记录及运算电力系统工作中的各个部分指令,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低能耗状态,并大大提高其运行的灵活度。而电力系统运行中应用 PLC 技术的主要表现如下:PLC 技术可以利用控制电力系统中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实施的模拟闭环控制有效调节电力系统各个环路工作; PLC 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电力系统有效且顺利完成信息数据的各个环节工作,主要包括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分析、信息的整合、信息的转换及信息的传递。从而达到柔性操作智能控制效果;应用 PLC 技术控制电力系统开关量,利用 PLC技术控制输入、输出信号的断开与通电,有利于实现各项生产工作高效化、自动化生产;在电力系统顺序控制工作中的应用。通过 PLC 技术控制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单独模块信息,从而有效促进电力系统中相关工作协调性及有序性。
(2)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对于电力系统发生的问题或故障,以往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处理,也就是采用人工方式检查与排除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及设备的故障。如某个区域内发生停电,则需要工作人员将该区域内的电路全部切断或阻断掉所有的电流,随后对每个环节及每条线路进行排查工作,这种传统的处理方法过于耗费人力和时间,同时会影响到发生故障区域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而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通过自动化技术替换传统处理方式,有利于直观反应出具体故障位置及其情况,同时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问题或故障进行自动化诊断,并自动进行全面的分析,最终进行实时处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人工费用成本与劳动力,提高故障处理效率,有利于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故障区域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生产所受到的影响。
(3)电网技术的应用
在计算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作为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构成要件的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同样得到不断提升与发展,同时促进电网技术一体化和电网调度自动化的进步与发展,还进一步提高数字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高度。电网自动调度因其工作范围较为广泛,使得其的应用范围相应扩大,而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形成电网类型及其特点差异化。将自动化技术及其相应设备装置应用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当中,有利于统一管理与预测各个设备运行数据、参数及信号等,从而达到有效的控制效果。
(4)自动化仿真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同时得到相应的发展,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混合实时仿真环境能力实验室的建立,通过仿真系统模拟电力系统于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稳态实验和暂态实验,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较为丰富的仿真试验数据。另外,还可以和不同的控制装置形成闭环系统,进行新装置的测试,有利于提高新装置性能测试的准确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对其控制的有效性,进而向智能保护、灵活输电系统等的研究实验创造有力的实验条件。
三、结束语
5.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 篇五
摘要:社会生产的提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电力作为最主要的能源,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更是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电力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只有全面创新工作,强化技术导向,通过电力电气自动化改善,才能全面提高电能质量,进一步促进电力系统高效运行。基于此,文章主要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概况进行简析,重点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核心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措施与方法,全面提升电力运行能力。
6.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 篇六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以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为代表的相关技术发展速度迅猛异常,直接推动了相关的产业革命,从整体上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结构。除此之外,使得一些大型企业的设备更加自主化、智能化,提高了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了企业运营的经济效率,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空间。而且,间接的激发了整体经济的经济活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从民生角度来及看,对于百姓创收、提高生活水平有莫大的好处。而且,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活跃有助于实现电气自动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推动科技的发展起到反推力的作用。随着实践生活对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将逐渐趋向于无人化、通用化以及完善化。这使得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不仅不会受到环境等外来因素的影响,也不会在内部出现程序等问题,最终实现无人化生产,实现真正意义上自动化生产。总而言之,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最大程度上的将人从劳作中解救出来。纵观人类的生产发展史,在对于工具的使用方面一直在进步,而今天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成就是无数先人志士历经万千种实验、总结的结果。作为后人的我们,我们要吸取先人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实现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改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业以及其他经济行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简介进行开篇,依次对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对于该产业的发展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7.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 篇七
1 电气工程以及电气自动化
1.1 概念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门学科。例如:电子通信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 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2 自动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内容
(1)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 具有系统结构和控制过程简单的优点, 但抗扰能力差、控制精度低, 用于对控制性能要求较低的场合。
(2)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不但有顺向作用, 而且还能显示被控量对控制过程的影响。闭环控制系统是利用给定值与反馈量的偏差来实现控制作用的, 它能减小或消除作用, 防止产生震荡设置不能正常工作。
(3) 复合控制反馈控制通常在系统的被控量发生变化后才做出相应调节和控制的, 受控对象难以及时实现被控量。复合控制能够形成快速有效的反馈控制, 对被控量对控制过程不产生影响。
2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电气工程的影响
2.1 提高了电气工程的可靠性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复杂性和自动化程度要依赖可靠性指标的高低。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具体策略, 主要是要在运行设备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控制, 利用正确的方法对元器件以对其可靠性进行检验。为了确保系统操作维护方便, 需要选择相应的经过长期检验来适应电气工程中现场的不同环境, 保证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在测验的过程中, 需要通过气候防护、防护等方式使得电气自动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提高电气工程设备的可靠性, 并对评价设备可靠性的指标进行编制, 然后进行真实的评估。在此基础上研究产品设备真实的性能能够进行准确的反应役计参数, 在满足产品技术的基本条件后应在最大程度对其经济的合理化加以考虑, 对需要的环境应力和外力影响做出尽量的测试, 确保生产成本的有效降低。
2.2 实现了产品试验方法的先进性
电气自动化挖制水平是我国电子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测试过程主要是指在产品生产上必不可少的, 目的就是考核那些已经失效电能质量、工作效率、劳动生产率的设备, 可以在出厂之前通过改进完善使产品变得有效。测试过程要求按照规范操作, 熟练把握控制技术, 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但是由于电气工程的机器故障具有多样性、随机性等特点, 时间的变化对保证试验方法的失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2.3 增强了系统的适用性
电气工程自动化通过利用微型计算机完成自动记录, 根据当前设施运行趋势收集运行过程中的不同时间和环境状况, 进行统计分析来实现全程自动控制, 同时也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
3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3.1 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确保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行业的整体提升, 弥补电气工程的早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缺陷,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电气工程的发展。智能化中融入了计算机的新型高科技, 依靠数据改变自行调节, 实现电气工程无人控制的自动化控制目标。智能化控制器具有处理不同数完成某些高危险、高难度工作的能力。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 智能化技术正逐渐被应用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工作当中,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对电气工程的要求提出科学的处理对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智能化控制技术为电气工程的快速、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此外, 它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设计进行了优化。
3.2 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的自动化
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一般采取分层分布结构, 它可以直接接受热电厂的各种信号, 并对企业设备的运行参数和状态进行实时显示, 达到直接监控的目的, 自动生成生产过程的检测、联锁保护与控制等方面的功能。
3.3 变电站配电自动化应用
变电站中自动化技术通过计算机硬件系统, 不断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的自动化系统, 通过操作监视的图像化、智能化, 实现了事故和设备故障的自动记录, 促进电气工程正逐渐向着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
4 结语
总之, 电力设备对重要运行参数实行实时监测, 监视设备故障的可能性, 按照比例关系把高电压降低到标准值。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 发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功能, 促进了电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一方面降低了系统造价, 另一方面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设计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用和发展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雪芳.探讨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广东科技, 2012 (13) :48-56.
[2]唐杰, 牟佳媛.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01) :63.
[3]楚力.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 2012 (09) :38-53.
[4]梁苏友.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J].科技向导, 2011 (21) :182.
8.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电力系统;计算机技术 ;PLC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R18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68-02
1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中用电等重要环节以及输电、发电、配电、变电环节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撑,这样就会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同时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计算机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所形成针对整个全局进行智能控制的技术,也就是智能电网技术,是一个最具典型性的技术,涵盖了配电、输变电和用户以及调度、发电的各个环节。其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稳定控制系统等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技术的系统中,同时一样的还有诸如调度柔性交流输电以及自动化系统等。目前这种数字化电网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智能电网的雏形,实际上也为我国建设智能电网做着准备工作。智能电网中较为典型的有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很多依托计算机的技术,需要具备实时性、双向性、可靠性的特征,需要先进的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而且该系统也是完全依托计算机技术而存在的,同时具有信息管理系统。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可以说,变电站的自动化的实现又是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的,要实现电力生产的现代化,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环节就是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变电站依赖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化,在实现的过程中计算机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二次设备也随之实现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完全是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变电站实现自动化,实现计算机屏幕化以及运行管理和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另外两个组成部分是操纵以及监视,变电站的整体自动化才得以实现,正是如此多的组成部分实现了计算机的自动化管理。为了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变电站以及与之相关的输配电线路必不可少。变电站自动化的实现,不仅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了满足变电站的运行操作任务。
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应用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将电网调度自动化分为五级,其中各级电网的自动化调度都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不开的,从高到低分别是:国家电网、大区、省级、地区以及县级调度。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些装置在计算机系统的连结下形成一个自动化的电网调度系统,将整个的结合起来。其他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工作站、服务器、变电站终端设备、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场、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计算机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作用不仅要实现对电网运行安全分析的监控,还要实现实时数据的采集,更要实现电力系统的电力负荷预测以及状态估计等功能。因此种种这些,都是通过电力系统专用广域网连结的测量控制以及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等装置。
2电力系统自动化中PLC技术的应用
PLC是计算机技术与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其存储器采用了可编程序以实现在其内部存储进行控制、运算、记录等操作指令。该技术是为了在工业环境下使用而设计的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该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解决了传统控制系统内可靠性低、接线复杂、灵活性较差以及耗能高等缺点。
PLC技术的数据处理 PLC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具有排序、查表、数学运算、数据转换、数据传送以及位操作等功能。这些数据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可以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也或将它们打印制表。数据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也可以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
PLC技术的闭环过程控制
并过程控制是指对压力、温度、流量等连续变化的模拟量的闭环控制,PLC通过模拟量I/O模块对模拟量进行闭环PID控制,并且实现数字量与模拟量之间的D/A、A/D转换。可使用专用的PID模块,也可用PID子程序来实现。
PLC技术的开关量控制 火力发电系统内的辅助系统的工艺流程的控制多为顺序控制和开关量控制两种。用许多行业也应用到PLC进行开关量控制,如机床电气控制、电机控制以及电梯运行控制、汽车装配线和啤酒灌装生产线等。PLC技术的输出和输入信号都是通/断的开关信号。工业控制中应用最多的控制是开关量的逻辑控制。控制的输出、输入点数均可通过扩展实现,从十几个到成千上万个点,不受限制。
9.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 篇九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开发和研究,电气工程的人工智能化管理控制时代也逐步地来临。在很多国内外一流电力供应企业中均实现或部分实现了对电气系统运用智能技术的自动化控制,这一跨越式的发展弥补了长期以来电气系统单靠人工管控和维护的工作缺陷,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未来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电气系统;自动化;人工智能;实践
中图分类号:TU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17—148—2
引言
电力的运用加速了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文明进程,当前电力工程系统的可靠稳定性不仅与人们便捷、舒适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到各实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能够有序地进行。为此,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淘汰落后的人工控制系统从而实现电气工程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控制,不仅是社会发展与科学进步的结果,也是维护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电气系统稳定性可靠性需求的必然选择。
1人工智能与电气系统
所谓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发源于计算机科学发展和进步,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中属于比较“时尚”的字眼。而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结果也是时下比较“时尚”的:模拟人的反应与逻辑思路,并在部分区域超越人的思维逻辑,在完成给定指令的同时能够自主处理各种异常复杂的情况。而且,它最大的好处是能够避免出现人由于情绪、精神、外在环境等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误判断、误动作、误反应。因而在当前很多行业领域,特别是技术难度高、风险性较大的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很多地方取得了极为不错的效果。而对于事故后果较为严重,社会依赖程度较高的电气工程系统而言,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似乎是个自然而然的结果。事实上,国内外的众多技术人员在电气系统人工智能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诸多的成就。如智能电气设备的出现、智能电力工程控制系统的出现以及电气系统异常情况智能诊断等多种形式的智能化使得电气工程系统在自动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实现了电气工程技术的一大飞跃,同时也是未来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人工智能在电气系统的实践运用
以下就几个电气工程智能控制系统使用实践进行介绍。
2·1AVC系统
所谓AVC系统,是我国根据国外优秀电力系统智能技术实践经验和自身发展国情,通过综合利用经济压差无功潮流计算技术与先进无功动态补偿装置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化电力系统无功电压参数控制系统,简称AVC。AVC系统通过利用遥测、遥信技术将预先设置在各主要电力配送点的实时监控数据收集到核心数据处理系统,对各节点的各项电力参数进行即时的计算,通过该节点电力参数的偏差、偏差范围在系统的分析中找出偏差的原因以及偏差纠正方案(主要方案内容包括主变分接开关调节、电容器投切、系统无功功率补偿等),并通过在线无功功率补偿等控制以实现偏差纠正方案,由此保证该节点处电压参数的稳定。而本系统在进行该项实时控制的要点是预先确定各节点的电压参数的约束条件,即作为确定该节点电力参数是否产生偏差的标准,该标准随节点的不同而不同。因而对于AVC系统而言,预先设置(在更智能化的.系统中可以实现根据其他电力参数进行即时的更新)电力参数的约束条件的可靠性就成为整套控制系统运行的关键控制点。AVC系统不需要或极少需要人为的参与,具备较高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而且作为闭环控制回路调节及时,能够保证输配电电力系统的系统稳定性与系统安全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目前国内电力系统送配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国内某电厂在电压控制中采用了AVC系统,具体的实践简单介绍如下:
2·1.1系统结构该电厂AVC系统是基于送配电系统设施运行的辅助控制系统,其主要结构由调度中心主站、AVC子站、执行终端机构成,各结构间利用以太网等构成星状网络,采用DCS闭合回路控制系统。
2·1.2所采用的主要控制方案当系统中高压母线电压参数高/低于系统给定参数值时,控制减少/增加发电机的无功功率;给每台发电机组设定各自高低极值,控制机组在极值允许范围内调节,否则禁止一切调节活动;在系统出现电压波动异常时,闭锁各机组独自的调节功能,防止出现交叉干扰。这样的AVC系统的使用使得电厂对于电力系统中各主要节点的电压参数进行了实时的自动监测和控制,改变了以往制动响应远滞后于参数异常的格局,增强了电力系统整个供配电的可靠稳定性,而且极大地减少了人工的操作量和处理量,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人为失误所带来的风险。
2·2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
在广泛采用新时期各项前沿技术成果的综合智能控制系统,在控制过程中涉及到了计算机技术、硬件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电力故障诊断与排查技术等多重技术。因而它相较于社会上一般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而言具有反应更快、灵敏度更高、兼容性更强、数据处理更快、异常诊断排查能力更强的特点。它的自诊断能力,进一步增强了该系统在电气工程系统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因而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成为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改造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主要控制系统之一。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在工作中其数据处理中心具有不同的模块用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主要包括智能诊断模块、误操作联锁制动模块、电网供配电智能调控模块等。
2·2.1智能诊断模块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和AVC系统类似,在工作时通过从各个数据监控点采集的数据收集,通过封闭式局域网或加密开放式无线网络可靠传输到系统数据处理中心,系统后台通过对各个反馈节点的数据进行分析,辨识各节点数据信息或查找系统运行中各节点处存在的异常,从而确定适应的故障排除工作制动方案,而进行异常数据分析与处理的主要工作就在智能诊断模块中进行。
2·2.2误操作联锁制动模块对于跟社会各方面紧密接触的供配电系统而言,其系统运行中存在有大量的不可预知因素影响到系统运行的正常与可靠。特别是在城镇乡村居民动力/照明用电中,常会由于大量的人员误操作而导致电气火灾、触电等事故。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对各个模块单元的即时数据(主要包括瞬时电压、即时电流、电力负荷波动等)传输分析该节点处是否存在异常变化,从而在最短时间范围内确定合适的控制动作方案,以节点处各动作元件按指令动作从而完成对该局部区域内电力系统的紧急联锁制动。
2·2.3电网供配电智能调控模块对于当前社会电力供应,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存在着电力供应相对不足的困境,特别是用电负荷较高时间段,电网供配电电力平衡供应就成为了一大难题,而综合智能自动控制系统的智能调控模块可以使得电力供应实现时间、区域上的最大合理化,在保障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合理的实现电力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实现地区供电的相对平衡。
3结语
因而,人工智能下的电气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升给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除此之外,各种人工智能自动化电气设备的大量涌现也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电气工程格局,使得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系统的自动化道路的推进方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电气工程系统自动化程度会空前的高,电气工程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和稳定性也会得到极大提升。
参考文献
[1]莫家宁。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06)。
[2]曹玉臣。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05)。
[3]闫海东,程世伟。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
10.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探索论文 篇十
1.1仿真测试。依靠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操作人员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一次仿真模拟测试,并通过这一测试过程,对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不但可以获取大量的实时信息,还可以将传统测试方法中的能源浪费问题进行解决,为电力系统运行、电力设备维护等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从而方便企业制定出合理的下一步生产计划。
1.2故障排查。电力系统包含很多复杂的结构和设备,属于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由此便增加了整个系统的故障隐患,如果电力系统真的出现故障情况,将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区域陷入停电状态。为此,人们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引入到电力系统中,为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保障。另外,一旦有故障出现,计算机系统便会在短时间之内找到故障低点并制定出故障解决方案,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这种技术方式的加入,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因此受到了各个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
11.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应用;趋势
0.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电量的需求和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以电力带动的控制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多线路电力系统的控制需要,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相对于传统电力系统控制技术来说在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均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例如可降低工人的劳动量、减少操作时间,并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确控制,因此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等等,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1.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介绍
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1仿真技术
通过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对电力系统装置数据的采集,并输入到计算机内置软件中,利用系统模型可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的仿真模拟,因此在对电力系统运行进行实验研究时,可以不必使系统真正运转,而通过仿真技术即可完成对某装置的测试,而且有利于对电力系统进行动态监控。
1.2智能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使得电力系统中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如网络通信技术和微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的应用,极大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情况的全天候监控,一旦系统中某处出现异常,传感器监测到后即可将信号在第一时间通过通信网络传递给管理人员,以便及时找到异常所在,并制定应对措施,因此对于增加电力系统运行的可控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3电网技术
电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电网技术一体化及其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而电网技术的一体化加强了电力系统中配电模型及高级软件等技术的发展,同时提高了数字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发展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调度自动化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因为电网调度自动化囊括了从国家、省市及地方等的调度,而在这些复杂的区域中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控制。电力系统的各部分装置,如变电站、工作站、服务器等都由计算机操作,无论是数据的管理,还是电力的预测都与计算机控制相关。
1.4人工智能技术
电力系统中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完成对故障的自动诊断和分析,甚至可以通过控制完成某些操作,在传统的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这些工作只能由人来完成,工作量大,且工作效率低下,而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完全模拟人的智力特点,实现电力系统的人工智能化。例如某区域电网出现线路故障,传统的电网管理需要首先将与该区域相关的电网线路掐断,然后人工排查和处理故障,工作量较大,且由于停电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去困扰,而人工智能技术是将本行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输入到系统中,通过系统模拟人脑的功能,一旦出现电网故障,即可通过系统完成对故障位置的确定和原因的分析,自动给出处置方案,甚至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来消除部分故障,极大解放了人力,为电力系统无人化管理提供了思路。
1.5多项技术的集成
在传统电力系统中,电力管理、电网维护、安全监控等功能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来管理,实际工作中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因此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电气自动化技术可将多项技术集成起来,使原本多个部门分别完成的工作集成在一个统一的系统内,使提高各部分的协调能力,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可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高效服务,极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技术竞争力。
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1全控型电子开关技术的应用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用于电力控制的开关最常见的依然是半控型晶闸管,控制灵活性不高,不能对整个电路实现良好控制,而全控型电子开关具有电流密度大、控制灵活等优点,而且由于全控型电子开关的加入使得整个电路结构变得简单,有利于对电路的检测、维修,并且由于全控型电子开关的应用,整个电路中的各项功能都被集中到了一起,有利于电力系统的整体管理,因此应当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一个方向。
2.2变换器电路高频化
当前变换器电路在开关过程中消耗较大,而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预计未来变换器电路将逐渐由低频化向着高频化的方向发展,可有效降低低频区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
2.3通用变电器将被普遍采用
当前最常使用的变电器是不具备跳闸功能的,在功率为400kVA以下的条件下,如果使用一种通用性较强的变电器,将使整个电力系统的操作变得简单起来,无论是计算机网络的总体控制,还是各线路数据的管理、控制、处理等阶段与传统使用的变电器相比较都要更容易操作,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趋势日益深化的今天,这种通用性的变电器将被广泛采用。
2.4电流控制技术的发展
加强电流控制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流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技术的核心是将定子電流的磁场分开,并通过控制磁场的方式来实现对电流的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手段直接、便于管理和控制的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电流动态控制方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广泛的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使得复杂的电力系统在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变得简单,应当看到,虽然我国在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距离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应当加强与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交流,汲取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少走弯路,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服务。 [科]
【参考文献】
[1]李爱民.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7):131.
[2]赵战强.浅谈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4):120-122.
12.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 篇十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日俱增。目前,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变配电站集中监控、继电保护和远程调度管理部分。我国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 近年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 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展开研究迫在眉睫, 我们必须在结合本国实情的基础上, 研究和开发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电气自动化综合技术化系统。
1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方向
目前我国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开展的研究, 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1.1 对电力系统智能保护和综合自动化技术开展的研究
我国对智能保护和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原理展开了大量研究, 将先进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理论、自适应理论、微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引入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保护装置中, 使得保护装置更加智能化, 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经过多年努力所研制成功的分层式综合自动化装置, 突破了传统装置所受的限制, 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电站, 极大地拓宽了综合自动化装置的应用范围。
1.2 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开展的研究
我国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主要表现在配网模型、中低压网络数字、信息配网一体化、高级应用软件等方面的突破。其中, 高级应用软件将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和输电网的理论算法结合在一起, 使用最新的国际标准公共信息模型, 利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对潮流进行计算, 利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对负荷进行预测, 极大地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能够提高载波接收的灵敏度, 解决了载波在配电网使用中的路由和衰减等难题, 提高了信号的处理速度和准确度。
1.3 对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的研究
我国对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主要体现在将模糊逻辑、专家系统和进化理论等先进理论运用到电力系统及其设备的故障分析、运行分析、规划设计等方面, 确保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并能及时诊断各种故障信息, 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提高了电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4 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技术开展的研究
我国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技术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重点研究了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和负荷动态特性建模, 同时将国外先进的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引入到国内, 构建了基于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不但能够对电力系统的暂态和稳态进行试验, 而且能够联合多种控制装置, 形成闭环系统, 从而确保科研人员能够完成对新装置的测试实验。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设计思想
2.1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选型原则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选型原则, 主要从远程调度和自动化系统监控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电力系统的保护装置一般优先选用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选型接线比较简单, 通常以常规继电保护装置为主, 选用性能可靠且价格合理的智能化开关。
2.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设计原则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设计原则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电气主接线方式按照原设计来执行, 要将采用监控系统后所增加的设备种类和数量 (如电力监控器、电量变送器等的数量) 在单线系统图的设备型号说明中加以标注;
(2) 凡是需要利用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远程遥控操作的开关, 一定要使用具备远程分闸和合闸功能的智能开关, 从而确保远程遥控操作功能得以实现;
(3) 运行状态需要进入计算机监控状态的开关, 通常需要使用一对独立的常开接点引入计算机监控系统, 此外, 低压自动开关还需多选用一对常开辅助接点;
(4) 对继电保护进行设计时, 供电系统应该优先考虑使用变压保护和综合电气自动化技术。
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趋势
我国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 未来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多。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趋势, 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3.1 国际标准的大规模推广和使用
近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有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厂家众多, 导致这些设备的信息共享和相互操作间存在诸多障碍。为满足不同厂家所生产设备的兼容性, 电子工业协会制订了IEC 61850标准, 作为站端与站间进行通信的标准, 从而实现站内的无缝通信。我国要大力推广和使用IEC 61850标准, 并基于此标准开发出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相关产品。
3.2 将测量、保护和控制工作融合为一体
长期以来, 受电力行业专业分工、人员配置和运行机制的影响, 我国电气自动化系统主要通过站内监控采集相关数据、单独进行保护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虽然能对事故进行清晰的分析和处理, 但是增加了工作量, 降低了 (下转第111页) 设备的利用率。为了减少设备的重复配置率和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事故的处理效率, 必须将测量、保护和控制工作融合在电气自动化综合系统中。
3.3 以太网技术的使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 加之电网系统越来越复杂化, 其涉及的数据和信息也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 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所需要采集和传输的数据日益庞大, 对通讯的实时性和传输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太网具有传输数据量大、传输数据快的优势, 能够满足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需求, 因此, 以太网在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必然会有更多的应用。
4 结语
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使得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 同时也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在控制策略上更加智能化、协调化、适应化和区域化;在理论上更多地使用现代控制理论;在控制手段上更加重视对远程通信、微机和电力电子器件的使用;在分析设计上更多地使用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复杂问题。
摘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方向、设计思想和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分析,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娜, 李涵霖.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探索[J].科技与企业, 2011 (7)
[2]潘小丽.综述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4)
[3]罗宇杰.浅谈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 2007 (10)
13.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节能技术论文 篇十三
一、减少电能在线路上的传输损耗
电力系统在线路的传输过程中会消耗一部分的电能,消耗的这一部分电能是由线路上存在的电阻所引起的,如果要减少电能在线路上的传输损耗只能降低导线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电阻,而导线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电阻是与导线的电流密度以及导线的长度成正比,与导线的横截面积成反比的[2]。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降低导线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电阻:(1)选取电流密度较小的导线;(2)缩短导线的长度;导线在布线时尽量保持直线的状态,避免出现弯曲的部分,这样可以缩短导线的长度从而达到减小电阻的目的,降低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3)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电能在线路上的传输消耗。
二.无功补偿
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的无功功率,这样不仅对整个传输线路造成了损耗,也降低了整个电网的电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电能的质量以及经济运行产生了影响。而对于使用者来说,无功功率直接表现在功率因数方面,当功率因数达不到供电部门所规定的数值时,使用者就要缴纳相应的罚款,这样不仅增加了使用者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效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无功补偿设备来平衡无功功率,最大限度的缩减无功功率的损耗,提高功率因数,保证电能质量,从而达到稳定电压的目的[3]。使用无功补偿设备时,有以下几点要求:(1)在利用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时,电容器容量要根据配电电压的整体容量、负荷能力、平衡度、自然功率以及功率因数等数据的计算来确定。如果在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必要的谐波,就要利用电抗器的串联来清除电力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谐波。(2)为了避免投切振荡、过补偿以及无功倒送的现象出现,在一些相关参数的选择方面最好选择无功功率。(3)传统电容器的分担形式与投切开关的形式大多数都是利用等容量分组和循环投切的方式,后来经过不断的改革,开始利用等比例分配、按级投切等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达到我们理想中的效果。因此,通过不断的创新,利用模糊投切的方式,这种投切方式的适应面极广,且效果显着,能最大限度的达到我们理想中的补偿效果。
三.滤波器
整个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气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多,会产生大量的谐波电流,当这些谐波电流产生的电压与正常电压相遇后就会产生电压畸变,从而导致电网连接的电气设备发出误动作。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避免谐波的出现,而目前避免谐波出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使用有源滤波器。而有源滤波器有以下的特征,例如:反应快,具备良好的动态性能,在无功补偿设备的辅助下可以避免谐波的出现,使功率因数能够达到规定的数值;三项补偿的谐波电流在有源滤波器的前提下可以同时清除 3-50 次的谐波;有源滤波器采用的是并联的运行模式,这样的运行模式可以扩大功率范围。利用有源滤波器清除滤波时,在进行误动作操作之前进行阻止,这样会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促使无功补偿设备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它的作用,从而实现节能。
四.其他形式的节能
电气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除了利用上述的节能技术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节能方式也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5],例如:利用高效光源来节约电能,在大多数的家庭中照明所消耗的电能在总电能的消耗中占了很大一部分,也就是说,选择发光率高、显色性能优秀的高效光源是每个家庭的不二的选择,既节省了电的使用量,也达到节能的目的。
五、结束语
14.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 篇十四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应用;发展方向
近几年由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中逐步扩散起来,比如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电气工程行业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其他行业的发展,所以对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实时话题。
一、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1.1 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应用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自动监控体系取代以往人工监视的模式,利用网络将整个体统中的调度中心、变电站、工作站连接使其能够自动完成调度功能。电网调度实现自动化首先需要调度中心有一个连接所有设备的计算机,该计算机还需配置可连接所有设备的网络,中心服务器以及大屏显示器和高效率的工作团队。通过对专属局域网的控制实现电网调度过程的自动化,并可以实现自发电厂到用户终端的有效连接。由此可以看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对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实时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已有数据对电力负荷进行预测,以此基础上进行调度,实现发电控制环节的自动化。需要指出的是,电气工程应对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处理和监控,并根据已获取的信息对电网运行和安全状况进行有效调动,满足当前用户需求。
1.2 变电站的自动化应用
传统的变电站是通过人工操作,从监控到最后信息的反馈均需要人工完成,设备都是电磁装,数据的收集、整理、记录都要通过人来实现,并没有实现对变电站的全局性直接监视。现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取代了以往电话人工操作及控制技术,并实现了对变电站监控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实现了变电站运行水平及其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其借助于全微机设备来替代之前的电磁装置,因而实现了操作及监视等过程的屏幕化,数据进行传输时应尽可能采用计算机电缆方式来进行电力信号电缆的取代,并实现了运行及管理过程的自动化。
1.3 发电厂测控系统的自动化应用
对于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而言,其实际应用时常采用的.是分层分布的结构,利用以太网、远行工作站、数据高速通讯网以及过程控制单元等实现分散测控的目的。其中过程控制单元可直接在生产过程进行应用,并可对设备运行状态及其相关参数进行实时性的显示、打印及信号的输出,并由此进行执行机构的驱动,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检测、联锁性保护及其控制。对于工作站而言,其主要包括了工程师及运行员两种工作站,主要负责提供人机接口。由过程控制单元向运行员工作站进行信息的发送,同时接受由工作站发送来的指令。工程师工作主要负责为工程师进行设置、诊断及维护方式的提供。
二、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设计理念
2.1 集中监控式设计理念
一般而言,电气工程中的运行及其维护过程十分简洁,对控制站方面的要求也较低,所以在系统的设计方面相对就比较容易。再加上,电气工程主要是将各种功能纷纷集中于相同的处理器中进行工作处理,所以对于处理器而言任务较为繁重,因而其处理速度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当电气设备受到监控时,由于监控对象的大幅度增加,主机的冗余将会大幅度降低,进而导致电缆数量的不断加大,以及投资的显著增加;此外,较长距离的电缆也会给系统的可靠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集中化监控式设计理念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
2.2 远程监控式设计理念
对于远程监控式设计理念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比如灵活、可靠性,所以在电气工程应用中较少使用电缆,节省了安装费用和材料的开支。但因电气工程中各现场总线通讯速度较慢,且通讯信息量较大,因而远程监控式仅仅适合用于系统监控相对较小的电气工程中,并不适合进行全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立。
2.3 现场总线监控式设计理念
当下,较常见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包括现场总线以及以太网等相关网络技术,使用现场总线监控式设计理念可使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更具针对性,比如对各种间隔进行采用使用不同功能进行,以便以间隔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行设计。此方式和远程监控式相比较的话,即涵盖了远程监控方式的优点,又可以减少设备的隔离、模拟量以及端子柜等方面的量,因此,此方式是电气工程中应用最多也最好的一种理念,并成为电气自动化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三、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3.1 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发展。一般而言,一次设备同二次设备的安装相距需要达到几十米甚至可达几百米之远,两者之间的连接常借助于大电流对电缆及强信号电力电缆的控制来实现的。但电力一次设备的智能化与此状况有着较大程度的不同,在对一次设备进行设计布局时,经常需要借助于二次设备的功能时间来实现,这样做的好处是大量节约了控制电缆及电力信号电缆量。
3.2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的实现。发电机、短路器及变压器等的一次设备常常需要对其中某个重要参数进行无间断检测,这就要求在对设备进行在线运行状态监视的同时,还要对其某些参数的重要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以便对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进行判断,以便延长其保养周期,也为今后设备状态的检修提供保障。
3.3光电式电力互感器的发展。电力互感器最大的作用是遵循一定比例将输电线上的大电流和高电压降低到允许的标准值范围,但在这个过程中电力互感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1)其在电压等级相对较高的时候难以实现绝缘;(2)输出信号是不能与危机化计量直接进行连接的;(3)由于自身信号动态变化范围小,导致饱和状态下信号发生畸变情况可能性增大。再加上光电式电力互感器输出信号有限、电磁绝缘性较差等技术不足,未来光电式电力互感器有待解决的难度颇多,这些难题也将会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四、总结
电气工程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提升相关设备的有效性,可以实现整个工程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效率化,可以使电气工程的数据采集、电网调度更加高效便捷,可以满足目前经济环境下的刚性需求,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规律。
15.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篇十五
关键词: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
1详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在目前的建筑中通过应用电气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其中电气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控制回路, 控制回路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
1.1自动控制功能
在建筑系统中通过应用电气一体化装置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其中在整个系统中的控制回路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故障, 提高对电气设备的自动控制效率。
1.2监视功能
通过应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监视功能, 通过对系统的监视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的设备故障, 从而提高电气设备的工作效率。
1.3保护功能
自动控制系统还可以提高对电气设备的保护功能, 通过系统的监测可以发现信号的变化, 提高对电路系统的保护, 提高对系统设备故障的维修速度。
1.4测量功能
电气一体化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还可以起到对电气设备的测量功能, 通过测量可以了解系统中设备的工作状态, 从而可以保证整个系统能够安全工作。
2不同角度分析电气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优点
通过对目前建筑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电气一体化装置在建筑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设备工作的安全性, 在电气一体化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对系统的监测、测量和保护功能, 这样就可以在整个系统中不需要人工进行管理, 通过系统进行远程监控来保证系统的安全工作。
2.1集中式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电气自动化在建筑中的应用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集成化管理来实现控制系统的集中式设计, 从而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监控安全性。
2.2分布式设计
在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中还可以采取分步式设计, 这样就可以结合系统中的设备, 提高设备之间的相互通讯功能,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的监测可以及时对故障进行报警, 这样就可以保证系统高效工作。
2.3简单可靠
在以往的建筑系统中使用继电器来实现对整个设备的监控, 但是这种方式在采取分布设计和集中设计时比较麻烦, 通过使用电器一体化自动控制可以使系统控制更加简单。
2.4具有可扩展性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自动化控制可以提高整个电气系统的扩展性, 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来进行扩展, 从而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2.5兼容性较好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通过集中设计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兼容性, 这样就不需要对以前的设备进行更换, 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同时还可以提高系统中硬件和软件的相互工作。
3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3.1在智能化方面的实践
在建筑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地工作, 通过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装置可以很好地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能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建筑中的电力装置智能化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为我国电力装置的智能化发展营造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条件。
3.2在变电站配电的实践
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是配电站的电路设计, 通过对这个环节进行智能化控制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站的工作效率, 同时还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 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的一些故障, 极大地提高了整个配电系统的工作效率。
3.3在电厂分散测控系统的实践
配电站中的电力是由电厂直接传输过来的, 因此对电厂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电气自动化装置的应用可以在电厂中完成对各个环节的监测与控制,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系统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 通过信息反馈环节来给工作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高效地完成故障设备的维修,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电厂对电力分配与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4预测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4.1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气自动化在建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中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和使用, 因为电气一体化中对各个设备的技术参数要求是非常高的, 只有相关的专业人员才可以完成对系统的检测与安装, 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 这对企业对人才的挑选和提拔都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 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提高对专业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这对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十分重要。
4.2安全化发展趋势
在电气自动化在建筑中的应用最重要的是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只有确保系统的安全性才能体现出电气装置的应用价值, 衡量电气自动化装置的安全性主要是从硬件的工作误差和软件的工作效率进行考虑, 只有软件和硬件的相互配合才能不断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4.3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不同的电气设备对电气参数的要求是不同的, 通过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可以促进整个电气系统的标准化发展, 这样还可以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而提高了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市场上的应用效率, 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5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发现, 在现代建筑中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可以提高对整个系统的监测、测量和保护功能, 这样可以把系统中的故障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到工作人员, 然后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对系统中故障的维修效率。但是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中还要结合整个系统中的现状进行考虑, 通过采取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电气系统的科学性, 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电气自动化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冯丽菊.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J].民营科技, 2014, 10:61.
[2]唐静.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J].电子世界, 2014, 03:87-88.
16.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 篇十六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工作经验,针对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变换器电路、交流调速控制、通用变频器、单片机、集成电路及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几方面论述了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变换器;系统
0前言
电气自动化专业在我国最早开设于5O年代,名称为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专业调整,但由于其专业面宽,适用性厂,一直到现在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本科专业设置目录,它属于工科电气信息类。新名称为电气二程及其自动化或自动化。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沟迅猛发展,原有的电力传动(电子拖动)控制的概念已经不能充分概抓现代生产自动化系流中承担第一线任务的全部控制设备。而且,电力拖动控制已经走出工厂,在交通、农场、办公室以及家用电器等领域获得了广泛运用。它的研究对象已经发展为运动控制系统,下面仅对有关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作一些介绍。
1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5O年代末出现的晶闸管标志着运动控制的新纪元。它是第一代电子电力器件,在我国至今仍广泛用于直流和交流传动控制系统。随着交流变频技术的兴起,相继出现了全控式器件—— GTR、GTO、P—MOSEFT等。这是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由于目前所能生产的电流/电压定额和开关时间的不同,各种器件各有其应用范围。
GTR的二次击穿现象以及其安全工作区受各项参数影响而变化和热容量小、过流能力低等问题,使得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根据不同的特性设计出合适的保护电路和驱动电路上,这也使得电路比较复杂,难以掌握。
GT0是一种用门极可关断的高压器件,它的主要缺点是关断增益低,一般为4~5,这就需要一个十分庞大的关断驱动电路,且它的通态压降比普通晶闸管高,约为2~4.5V,开通di/dt和关断dv/dt也是限制GTO推广运用的另一原因,前者约为500A/u s,后者约为500V/u s,这就需要一个庞大的吸收电路。
由于GTR、GT0 等双极性全控性器件必须要有较大的控制电流,因而使门极控制电路非常庞大,从而促进厂新一代具有高输入阻抗的M0S结构电力半导体器件的一切。功率MOSFET是一种电压驱动器件,基本上不要求稳定的驱动电流,驱动电路只需要在器件开通时提供容性充电电流,而关断时提供放电电流即可,因此驱动电路很简单。它的开关时间很快,安全工作区十分稳定,但是P—MOSFET的通态电压降随着额定电压的增加而成倍增大,这就给制造高压P—MOSFET造成了很大困难。
IGBT是P—MOSFET工艺技术基础上的产物,它兼有MOSFET高输入阻抗、高速特性和GTR大电流密度特性的混合器件。其开关速度比P—MOSFET低,但比GTR快 其通态电压降与GTR相拟约为1.5~3.5V,比P—MOSFET小得多,其关断存储时间和电流I、降时间为别为O.2~O.4 u s和O.2~1.5 s,因而有较高的工作频率,它具有宽而稳定的安个工作区,较高的效率,驱动电路简单等优点。
M0S控制晶闸管(MCT)是一種在它的单胞内集成了MOSFET的品闸管,利用M0S门来控制品闸管的开通和关断,具有晶闸管的低通态电压降,但其工作电流密度远高IGBT和GTR,在理论上可制成几千伏的阻断电压和几十千赫的开关频率,且其关断增益极高。
lGBT和MGT这一类复合型电力电子器件可以称为第三代器件。在器件的复合化的同时,模块即把变换器的双臂、半桥乃至全桥组合在一起大规模生产的器件也已进入实用。在模块化和复合化思路的基础上,其发展便是功率集成电路PIC(Power,Integrated Circute),在PIC中,不仅主回路的器件,而月驱动电路、过压过流保护、电流检测甚至温度自动控制等作用都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可以算作第四代电力电子器件。
2 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更新,由它组成的变换器电路也必然要换代。应用普通晶闸管时,直流传功的变换器主要是相控整流,而交流变频动则是交一直一交变频器。当电力电子器件人第二代后,更多早采用PW M 变换器了、采用PW M 方式后,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少了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解决了电动机在低频区的转矩脉动问题。
但是PW M 逆变器中的电压、电流的谐波分量产生的转矩脉动作用在定转子上,使电机绕组产生振动而发出噪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方法是提高开关频率,使之超过人耳能感受的范围,但是电力电子器件在高电压大电流的情况下导通或关断,开关损耗很大。开关损耗的存在限制了逆变器工作频率的提高。
1986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Divan教授提出谐振式直流环逆变器。传统的逆变器是挂在稳定的直流母线上,电力电子器件是在高电压下进行转换的“硬开关“,其开关损耗较大,限制了开关在频率上的提高。而谐夺式直流环逆变器是把逆变器挂在高频振荡过零的谐振路上,使电力电子器件在零电压或零电流下转换,即工作在所谓的“软开关”状态下,从而使开关损耗降低到零。这样,可以使逆器尺寸减少,降低成本,还可能在较高功率上使逆变器集成化。因此,谐振式直流逆变器电路极有发展前途。
3 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仿照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式,把定子电流的磁场分量和转矩分量解祸开来,分别加以控制。这种解藕,实际上是把异步电动机的物理模型设法等效地变换成类似于直流电动机的模式,这种等效变换是借助于坐标变换完成的。它需要检测转子磁链的方向,且其性能易受转子参数,特别是转子回路时间常数的影响。加上矢量旋转变换的复杂性,使得实际的控制效果难于达到分析的结果。
大致来说,直接转矩控制,用空间矢量的分析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计算与控制电流电动机的转矩。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借助于离散的两点式调节(Band—Band控制)产生PwM 信号,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最佳控制,以获得转矩的高动态性能。它省掉了复杂的矢量变换与电动数学模型的简化处理,大大减少了矢量控制中控制性能参数易受参数变化影响的问题,没有通常的PW M 信号发生器,其控制思想新颖,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手段直接,信号处理物理概念明确,转矩响应迅速,限制在一拍之内,且无超调,是一种具有高静动态性能的新型交流调速方法。
4 通用变频器开始大量投入实用
一般把系列化、批员化、占市场量最大的中小功率如400KVA以下的变频器称为通用变频器。从产品来看,第一代是普通功能型U/F控制型,多彩用16位CPU,第二代为高功能型U/F型,采用32位DSP,或双16位CPU进行控制,采用了磁通补偿器、转差补偿器和电流限制拄制器. 具有挖上机和“无跳闸”能力,也称为“无跳闸变频器”。这类变频器目前占市场份额最大、第三代为高动态性能矢量控制型。它采用全数字控制,可通过软件实现参数自动设定,实现变结构控制和自适应控制,可选择U/F左频率开环控制、无速度传感器矢幼控制和有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实现了闭环控制的自优化。从技术发展看,电力半导体器件有GT0、GTR、IGBT,但以后两种为主,尤以IGBT为发展趋势:支频器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操作性即所谓的RAS(Reliabiliry,Availability,Servicebility)功能也由于采用单片机控制动技术而得以提高。
5 单片机、集成电路及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
以MCS一51代表的8位机虽然仍占主导地位 但功能简单,指令集短小,可靠性高,保密性高,适于大批量生产的PIC系列单片机及GM$97C(二系列单片机等正在推广,而且单片机的应用范围已开始扩展至智能仪器仪表或不太复杂的工业控制场合以充分发挥单片机的优势另外,单片机的开发手段也更加丰富,除用汇编语言外,更多地是采用模塊化的C语言、PL/M 语言。
在集成电路方面,需要重点说明的是集成模拟乘法器和集成锁相环路及集成时基电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运用很广。在电机控制方面,还有专用于产生PWM 控制信号的HEF4752、TL494、SLE4520和MA81 8等应用也相当广泛。
在逻辑电路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用专用芯片(ASIC)进行逻辑设计。ASIC(Appilca—tion Specificl,Int egrated Circuit中有编程逻辑阵列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o PLD现有四种类型的器件:PR0M、FPLA、PAL、GAL。GAL是PAL了的第二代产品,它可以在线电擦洗,与TTL兼容,有较高的响应速度,有可编程的保密位等优点。这些特点使得GAL在降低系统造价,减少产品体积和功耗,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及简化系统设计,增强应用的保密性方面有广阔的发展产景,特别适合新产品研制及DMA控制和高速图表处理,其上述交流的控制最终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完成。
6 结束语
17.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篇十七
在对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严格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采用集成系统来增加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在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设计标准进行,还要对国外先进的经验进行借鉴和参考,增加设计时的科技投入,从而确保设计的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
2.2 设计的流程
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的尊重客户的需求,通过各种方式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记录、分析,然后设计人员需要深入的对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出不同的设计方案,通过各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2.3 设计的要点
在进行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时,需要对其配电中心、中央监控室、传感器的布置进行充分的考虑,确保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该选择在系统负荷中心较近的位置进行配电中心的调协,而中央监控室则宜选择在相对干燥的地方,而且要避开噪音大的地方。
而为了方便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需求,则需要将现场监控器设置在相对集中的位置上,通常情况下以靠近传感器的地方为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布线的距离,降低成本,而且更便于对系统进行管理。
而传感器通常会选择模拟输出或是数字输出的方式,选择时要尽量选取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强的传感器,如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而且为了避免发生断电的情况,则需要准备备用的电源,从而确保设备能够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2.3.1 采用集中监控的方式
在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时,可以采用集中监控的方式,这就使设备的维护工作更为简单,且采用集中监控的方式使设计流程更为简单。
使用集中监控的方式使所有设备都处于同一监控系统下,从而使所有的电气设备得到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确保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同时,集中监控的方式也缩短了电缆的距离,使得整个系统的运行较为稳定。
此外,操作人员应按照设计的流程进行操作,以免操作失误影响设备的运转,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2.3.2 采用远程监控模式
目前,远程监控方式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监控中,这种监控方式的成本较低,且数据传输的方式较为便利。
但远程监控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其通讯速度较慢以及与电气的通讯量无法匹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控的效果,使设备的运行情况得不到有效的监控。
因此,远程监控方式不适合对大型设备进行监控,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发挥监控的.作用,应着力于提高建筑电气自动化的控制水平。
2.3.3 现场总线监控模式
现场总线监督模式在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运用越来越普遍。
目前,我国的现场总线监控模式主要采用的系统为PLC和CPU,且各个装置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紧密,为了提高建筑电气自动化的控制水平应采用中央控制器对装置进行信息采集。
这样能有效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且使各个元件之间不受影响,这也是现场总线监控模式的优势所在。
18.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 篇十八
1.1 在开关控制的应用。
目前在工业自动化的带领下, 电气设备开始逐渐被引入到工厂生产作业中, 由于可以大规模的节约成本, 大批量的工厂开始用全控型的电力开关设备取代半控型的晶闸管, 而且随着交流变频技术的发展, GTO、GTR等全控电力电子器件相继出现并投入市场中使用。
1.2 在变电站系统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系统的使用主要是指用谐振式变换器取代低频变换器及PWM高频变换器。众所周知以往传统的变电站主要采用低频交换系统, 这种电路变换速度慢、功率低, 所以逐渐被功率因素高、变换速度快的高频变换器所取代。但这种电路功率的提高、变速速度的加快也带来了巨大的噪音, 以及大电压下电子器件经常出现的断路和损耗等现象的频发。因此, 现在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始转而用零电压或零电流情况下进行转变的谐振式变换器取代以上两种电路系统, 这项技术的使用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日趋成熟稳定。
1.3 在电网控制的应用。
电力系统中的电网控制主要指专用广域网的联网控制系统,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网控制中的主要应用现在包括发电厂控制、传输线路的控制和终端设备的控制。比如, 对电力系统工作状态下实时数据收集、系统运行状态下全程的监控、线路运行及安全检测等工作均属于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电网控制中的应用。显而易见, 现在我国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颇为广泛, 从简单的开关控制到全方位的监控控制, 这些都代表着电气自动化在我国电力行业的应用现状是十分乐观的。
2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具体技术应用
2.1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 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成为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力, 两者相融合可以更好地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推广, 增强其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目前, 我国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体现的有: (1) 计算机技术支撑下的智能电网技术的使用, 智能电网体系可以是说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最为标志性的应用, 覆盖了电力系统中的供变电、输配电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2) 对电网调动的自动化使用, 计算机技术控制整个电网的调动, 尤其是通过对不同级别电网的控制使用, 将国家各个区域的电网设备整合为一体, 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 (3) 对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的使用, 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极大地提高了变电站的信息集成效率, 帮助电力系统实现全部环节的信息化建设。
2.2 PLC技术的应用。
根据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的定义, PLC技术是一种数字式电子系统, 是专门为工业环境应用设计的, 它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技术应用的重要体现。它的主要职能是帮助电力系统实现各部分指令的自动编程和信息记录、计算等工作状态, 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低耗能性。PLC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主要包括: (1) 顺序控制方面。一般而言, 电力系统内的主要辅助系统的工艺流程控制多为顺序控制和开关量控制两种。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重视度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降低损耗和提高效益有着更严格要求, 现在多数企业采用PLC控制系统辅助电力工作, 极大地可降低了资源损耗和废物排放量, 有效地提升生产效益。 (2) 开关量控制方面。开关量的控制是工业控制中应用最多的控制。通过PLC对输入和输出信号的通、断控制, 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提高生产环节的效益。 (3) PLC还可以通过控制电力系统的温度、压力或流量等实施连续的模拟闭环控制, 可以有效地调节整个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
2.3 监控技术的应用。
现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在监控技术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远程性监控、集中式监控和现场监控三个方面, 电气自动化在远程监控中的使用可以提升电气工业的运行模式、节约成本;在集中式监控中可以有效地简化操作, 使各设施之间不再互相影响, 提高监控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在现场监控环节中, 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系统的安全指数。
3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未来发展前景
3.1 相关行业实现技术创新。
由现在经济发展形势来看, 要想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应用, 就必须要提高其技术水平, 加大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技术创新, 尤其是一些核心技术环节的改进, 可以极大程度的完善电气自动化相关机制。所以, 未来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是创造电气自动化的全面发展和稳定环境的必经之路。
3.2 综合技术实现国家标准。
根据电气自动化目前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 未来电气自动化的综合技术一定会朝向国际标准的方向发展, 并最大程度的实现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就目前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现状来看,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呈现出大规模普及应用的趋势, 比如IED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国际上专门出台了规范其应用的标准, 以更好地促进其使用和推广。而我国相关机构和学术研究者为了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有更好地发展, 也正在努力推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向国际标准靠拢。
3.3 保护、控制、测量实现三位一体。
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相关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处于比较独立的状态, 在未来有必要实现其在专业分工、人员配置和运行机制上的一体化发展, 推动电气自动化系统在保护、控制和测量工作的有效结合, 促进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更广泛应用。具体而言, 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保护工作实现故障信息的采集, 再通过控制工作和测量工作提高检测信息的准确度, 缩小测量范围, 实现整个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因此, 未来电气自动化综合技术在保护、控制、测量实现三位一体, 可以有效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提升, 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有着全新的要求, 所以电气自动化技术要不断的革新、发展, 相关工作者要保有创新意识, 吸收以往经验和教训, 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以促进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周莉.PLC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学之友, 2011 (1) .
[2]谢禄江.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分析[J].企业科技开发, 2012 (11) .
[3]王孔怀.论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J].广东科技, 2012 (7) .
[4]吴胜义.刍议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3) .
[5]任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浅谈[J].科技传播, 2012 (6) .
19.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 篇十九
关键词:电力系统 电气自动化技术 火力发电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098-01
对于国内的发电技术来讲,其火力发电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分支。近年来,人们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融进火力发电中并进行应用越来越关注,火力发电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电气自动化利用其特殊的网络信息化有效的融进火力发电中,快速地提高了自动化发电的相关操作及效率,以及火力发电自动化运作水平。
1 电气自动化技术特性
1.1 提升发电效率
近些年,社会各界进步迅速,人们更是持续的提升着自身经济生活水平,并且对于生活用电的相关需求及要求更是有了极大的提升,这就对相关的发电厂发电量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由于电厂的早期相关发电设备影响着其发电效率,导致其不能较好地提升生产效率。现阶段,电气自动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火力发电体系中,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发电厂的发电效率,也能够有效的为人们提供充足高质量的电量使用。
1.2 发电成本降低
石油与煤是火力发电厂最关键的原料,火力发电站以往均是应用较为滞后的发电技术,并且将相关的原材料不能实现充分燃烧,更不能积极地发挥出原材料的真正价值与意义。这就在无形中提升了发电厂的发电成本。
2 火力发电体系融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2.1 可行性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创新,火力发电厂对应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对于相关数据的采集,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为火力发电提供合理有效的新技术发展思路。火力发电体系中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相关的交流电进行采样及测量、监控,与此同时,还能够在新计算机技术的协作之下和工业的输电间电网展开创新性以及性能的革新。
2.2 必要性
火力发电厂以往所运用的火力发电技术中各个体系和集散控制间的对应数据的传输量是有限的,再加上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能全方位的进行观察对应参数信息变化,这也就造成了相关的电力操作人员所操作的对应内容不轻松且不能及时地发现其运行装置体系中所存在的某些问题,以至于不能掌控故障的出现。不过,对于电气自动化体系火力发电来讲,相关的电力设备自动化水平会明显的提升,在相关的火力发电通讯网络上所传送的对应数据信号也会显著地增加多倍。自动化体系能够在信息多样化以及设备应用上来呈现最优化的配置。对于电力操作的相关人员来讲,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相关操作难度及发现设备事故难度。
3 电气自动化在火力发电体系中的应用
如图1所示,电气自动化在火力发电体系全厂控制结构图。
3.1 炉机组一体化
在火力发电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火力发电厂的对应机、炉以及电各运作体系一体化的总体目标。这样总体体系的相关数据及运作信息就依靠机、电以及炉这个一体化的体系来进行运作监控与汇总分析。这样一体化就合理地实现了火力电机组所具有的潜力,也合理地缩减了控制层的相关规模,也简化了发电体系所对应的监控体系,所以,这也很好地降低了发电生产成本。
3.2 设备自动化检测
火力发电厂以往所使用的体系控制及对应保护只是限于电力运行体系超出其所设定的限定额之后才进行预警以及跳闸来对其进行保护。对于现行的新型电气自动化技术来讲,其合理地实现了经过对应计算机技术来检测及控制总体电力运作体系,对相关的电力发电体系展开控制及诊断,并提前通知其火力发电设备可能会出现的安全性隐患以及系统性故障,可以对相关的设备安全隐患以及运作故障尽早的发现并处理,这样能够合理地避免掉可能发生的故障以及电厂的效益损失。对应的设备自动化检测就会在很大地程度上进行预防设备故障,进而有效的切断了系统运行故障的出现。
3.3 电力保护运用
火力发电厂的安全最主要的条件就是电力保护,也就是对相关的生产可持续积极维持。日常生产过程中的火电厂出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或者说在严重时不能启动电力体系。电气自动化技术及单片技术的合理结合可以有效促进设备间形成一定的联锁保护反映,若是在检测到对应体系存在异常情况,就会自动进行电源切断,并且对异常设备进行中断,以便于避免相关的电压超载损坏对应电力设备。
4 结语
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共同组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讲,其有着不可比拟的自身优势。因此,火力发电体系中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现代化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对于火力发电体系来讲是最为关键的,其合理有效地提升了电厂生产效益及效率,并还提升了火电厂的电气体系运作、控制以及管理等自动化,这充分地运用了现代化先进计算机技术来对其进行操作及管理火力发电的总体相关任务。
参考文献
[1]姚程福.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4(4):169.
[2]赵杨,丁宝峰,杜翠女,等.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J].硅谷,2011(3):93-94.
【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推荐阅读:
国内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方式论文08-30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09-11
电力系统自动化习题08-18
电力系统自动化教案10-29
电力系统自动化完整版07-13
电力系统自动化复习题12-10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11-1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报告-列车控制06-15
风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08-24
电力系统自动化毕业生自荐信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