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2024-06-25

《静夜思》小学古诗教学设计(共13篇)

1.《静夜思》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篇一

古诗《静夜思》教学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为学生们而教——古诗《静夜思》教学谈。”这就是说,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们究竟“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学生们的实情,才能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也才能找到适合这节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尝试设计了古诗教学的备课思路,下面就以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静夜思》为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由于当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学生们在入学前后,对于《静夜思》这样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的经典篇章,早已烂熟于心。如果课堂上教师仍然囿于常规,从头讲到尾,大部分学生们肯定会兴趣索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分层教学”法,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们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们,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最终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创新。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我确定《静夜思》一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释题,了解学情。

学生们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导入诗题后,我首先了解学情:小朋友们,听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学生们听过)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们有的知道作者、有的会读、有的已经会背)

正是在这种了解学生们“所知”的基础上,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为了尊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们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其次,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学生们交流时也分层次进行,先让低层次的学生们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为学生们而教——古诗《静夜思》教学谈》。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们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们自己评议。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们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们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为学生们头脑中的一种精神积淀。

另外,对于诗意的理解和朗读指导也不要牵强,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们的实践感悟,应该让学生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学生们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那么大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情下写了这首古诗。”可以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学生们在浓浓的思乡情中再次诵读这首古诗。

三、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课标中要求写字写笔画简单的字,不求多,贵在精。教师应指导学生们写好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本课共四个字,都是以前学过的。教师先让学生们认读,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但不要做过多的字形分析。然后由教师指导书写。范写在一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笔顺规则,但不要求学生们死记硬背。最后让学生们练写,练写上可体现弹性,给学生们自主选择的空间,没必要提出相同的要求(至少写2个)。写完后还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们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四、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为了巩固这节课的内容,我又设计了以下练习:

1、学生们领读生字,扩词。

2、游戏:小刺猬摘苹果。(开展背诵竞赛)

3、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不知道也没关系,不做过高要求,只要有积累的意识即可。)

4、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们,要求学生们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在作业安排上,我布置学生们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同时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们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这样既关注了学生们的个体发展,又培养了学生们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真正做到了为学生们而教!

2.《静夜思》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篇二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首妇孺皆知的五言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于是有人想出了如下图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的两组算式.

其中, 每个汉字代表0~9中的一个数字;相同的汉字表示相同的数;不同的汉字, 在每组算式中表示不同的数, 从两组算式说, 也可能表示同一个数.这是怎样的4个算式呢?有人借助计算机, 很快得出了答案.现在请你使用逻辑推理将此谜解开.

分析:先从 (2) 式中两个“头”字入手, “头”不能为7以上, 取5、6也不可 (想一想, 为什么) , 只能取4, ……

3.静夜思(组诗) 篇三

★静 物

一个中年男人,在每一个清晨,准时

出现在咖啡店,靠近窗子的矮桌面前

当他向着外面眺望,一座曾经灯火闪烁的桥

车子川流不息,河水远去,年复一年

来来往往的行人,有的行色匆匆

有的在低声争吵

中年男人低下头,手指翻过一页

摆在桌前的故事,慢慢向前延续

日子载着他的时光,让他

跟一个女人结婚,跟一个女人离婚

直到现在。在这个清晨

他跟往常一样,坐下来,等待一杯咖啡

冲开之后,慢慢冒出微苦的气息

时光,又将从一天开始,路过另一天

★春居图

那些窗帘,那些卧枕,那些香囊

在宣纸上星星点点。浓墨淡彩,渐干

残酒未消,浓睡未醒

纵然有槐花飘落,花荫里,短曲隐隐

谁在心神不宁

小径弯曲,半个身影,被柳枝遮住

鹅黄色,沾满了飞絮和一个人的别离

居然有人目光送了很远

山脚下是水,水尽头是天

骤然停下来的琵琶声

滴进狼毫的行程里,一路上芦花弥漫

回过神来的时候,微风吹起

一个女人慵懒地关上纱窗,宣纸卷起

★静夜思

在深夜,我独自站立。一支烟缓缓燃烧

它的微光,没有照亮什么,就连

我的手指,也是一片模糊。隔着窗帘

对面的楼层,每一扇窗子都熄灯了

那些人在他们的梦里,沉静地睡去

在深夜,我看不到远方。城市寂静成幽魂

漆黑的天空,也许游荡着鬼魂

他们奔跑,哭泣,嚎叫,不忘前世的恩怨

泪水和血渗进尘土,成为暗河里的浪花

打湿一个孤独者在无眠时刻的脚尖

凌晨三点,这是一个孤独的时刻

我没有惦记着昨天的忧伤,没有设想未来

我没有感怀某个人的离别,没有眺望家乡

喝干的茶杯,搁浅的残汁,平淡成此刻的心境

这样的夜,我可以开门出去

每一条路上,都没有人,出发的人还没有醒来

远方的人还没有抵达。凌晨三点,看不见的霜

笼罩着整个世界。太多的清冷,打湿了目光

★丧失的村庄

回到一个故事里,水流进了深夜

我看见滴落的星星,在寒霜里倾诉

它曾经热爱着那个村庄,深情满腔

当我离开,村庄关上了它的柴门

我在异乡的歌声与忧伤

从此没有存放的地方

那个长满了庄稼和虫声的乡村

在某个夜晚,对我说——

不要再回来了,这里己经没有一寸土地

可以接纳你的脚印和骨灰

我低下头来,强忍着一些泪意

从此背对着故乡,随意流浪

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一个故事

被我收藏在内心里,从此,这个故事

是我的驿站,也是我的殡仪馆

那里面,有我的爱情和哭声

也有我早己写好的墓志铭

★一厢情愿

你让我对这世界一往情深,只是

就连最后一个对我微笑的人,都已转身离开

那个身影,把整个空旷的世界,不动声色地

砸向我刚刚淌下泪水的脸

我曾经标榜过,自己胸怀一腔善良

用沐浴过佛经的手指,触摸

迎面而来的目光。一个人的离开

告诉我,阳光下的我,非其所爱

如果是我一厢情愿,把一滴水守成了大海

如果是我一厢情愿,让一朵花盛开在黑夜

你可以说,你将离开,只是你不能

把我当成起点,向着天边,越走越远

★半个梦想

你叫我在灰暗的天空,写下那个绝决的词

面对身后的路途。那些草,被风吹得摇摆不定

仿佛正在离开尘土和水,结束一种据守

我终于停下来,让笔离开墨,让词离开笔划

这样的停滞,让时间停下来,让脚步停下来

如果挥别,那个词将会显现,那些草

将会被风吹走,尚未成熟的种子

在花蕾里干枯成半个梦想

如果没有了爱,我会在尘世里活得很自在

没有了渴,我会在尘世里活得很惬意

它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伴随着我的心跳

遍布在身体里,在每一个角落,时隐时现

向左,或者向右,进退维谷

一些人站在不远处,向我招手,那么多的路径

泥沼,花香,曲折,凄苦,掌声

同时存在,无法辨别,半个梦想,被它们

鞭打得无处藏身

★我心依旧

生命还在进行着

一个声音,把所有力量集中在一处

面对着潮水一样的人和目光

质疑和冷,同时迸发出来

依然还要面对的路,正在延伸

依然还要开展的心,正在跳动

那么,坚持就显得特别有意义了

谁会告诉你一个一直坚持着的自己

谁会告诉你一个将被怀疑了的自己

看来只有自己清楚

我心依旧,在乎自己的内心吧

那里还流着一样的血

4.大班古诗教案:静夜思 篇四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卡农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道具制作、表演、节奏配乐等活动,体验合作表演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知识与能力的准备: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已经会吟诵《静夜思》这首诗歌;在美工课上幼儿练习画黑夜和月亮,并且会用纸来折帽子;给孩子播放古装片,使孩子了解古代人的着装。

材料准备:《静夜思》图片,音乐,纸,颜料,小乐器,古代服饰、配饰,幼儿用书第15页放大的图片,幼儿用书,小椅子等。

三、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静夜思》。

谈话:如果小朋友在小的时候离开爸爸妈妈到很远的地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通过看图片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教师:看了刚才的图画,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李白是怎样思念故乡的吗?

2、按节奏吟诵《静夜思》。

(1)教师朗诵《静夜思》,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床前”,幼儿接“明月光”,以此类推。

(5)幼儿完整地朗诵歌词。

3、尝试用卡农的方式吟诵、演唱古诗词。

教师请配班老师一起给幼儿做示范.幼儿做稳定拍配合。

a老师:“床前明月光。”

b老师:“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重复4遍)

分组进行卡农式吟诵练习.两名老师各带一组幼儿分声部教学。

尝试用卡农的方式演唱古诗词。

4、共同表演。

在活动室各角落设置绘画、道具、表演、配乐区。请幼儿自行选择到区域内根据古诗和音乐的意境进行绘画、制作和表演等活动。

5.静夜思古诗及翻译 篇五

明亮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静夜思》注释

静夜思:静静夜里,产生思绪。

疑:好像。

举头:抬头。

《静夜思》赏析

这首诗写是在寂静月夜思念家乡感受。

诗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错觉。一个独处他乡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疑”字,生动地表达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月光皎洁,又表达季节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孤寂凄凉之情。

诗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前句“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低头思故乡”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想象:那家乡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内容实在太丰富。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辞藻;它只是用叙述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人,大概都会有这样感觉吧:白天倒还罢,到夜深人静时候,思乡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而在诗中出现。这诗“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透过窗户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冷森森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一层白皑皑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太空是如此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

秋月是分外光明,然而它又是清冷。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一切,想到家里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月夜思乡图。

6.幼儿园古诗静夜思教案 篇六

1、通过欣赏古诗了解中秋节全家团圆的含义。

2、感受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古诗原文,动画

(认知准备)知道自己的家乡,并且初步了解故乡的含义。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感受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主题引入

·孩子们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

·你们知道这一天的月亮会有什么变化呢?

·中秋节大家要做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中秋节的月亮圆又圆,一家人都在一起赏月、吃饭、品尝美味的月饼,中秋节是阖家团圆(一家人团圆)的节日。

二、学习古诗: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可是有很多不在自己家乡工作的人,没办法回家和家人过中秋节,他们非常想念家乡,思念家人们。我们古代唐朝有一位著名诗人诗人李白,他就怀着这种心情写了一首古诗——《静夜思》,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出示古诗的动画视频)

提问:

·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动画里的那个人在干什么?

小结:古诗的名字叫《静夜思》,意思是诗人李白在安静的夜晚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再次欣赏古诗,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古诗的内容(重点)

小结:诗人李白看到自己的床前亮光光的。看起来好像是在地上结了一层霜。于是,他就抬头来看天上的月亮,发现今晚的月亮特别的圆,特别的亮。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和亲人,心里感到很难过。

三、幼儿吟诵古诗

·引导幼儿有感情的吟诵古诗,感受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难点)

7.《静夜思》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篇七

【关键词】译本 翻译原则 信 达 雅

一、李白诗作《静夜思》概述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于公元726年在当时非常繁华的扬州一个旅馆住宿时所做。该诗为一首五言绝句,韵律工整并且言简意赅。原诗全文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大体意思是一缕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投射到房间的床头前面,好像是地上下了一层薄薄的清霜。我抬起头来,仰望天空中明亮的月亮,在低头之时,开始思念我的故乡。作者通过简短的20字勾勒出了自己思念家乡的一幅凄婉的乡愁图。

二、李白诗作《静夜思》英文译本的优劣分析

1.《静夜思》英文译本的不同版本

译本1: 翁显良 译:

Nostalgia

A splash of white on my bedroom floor/ Hoar frost/ I raise my eyes to the moon, the same moon/ As scenes long past come to mind, my eyes fall again/ on the splash of white, and my heart aches for home

譯本2: Amy Lowell 译:

Night Thoughts

In front of my bed the moon light is very bright/ I wonder if that can be frost on the floor/ I lift up my head and look at the full moon, the dazzling moon/ I drop my head, and think of the home of old days.译本3:Witter Bynner 译:

In the Quiet Night

So bright agleam on the foot of my bed/ Could there have been a frost already/ Lifting my head to look, I found that it was moonlight/ Sinking back again, I thought suddenly of home.

译本4:W.J.Fletcher 译:

The Moon Shines

Everywhere/ Seeing the moon beams by my couch so bright/ I thought hoar frost had fallen from the night/ On the clear moon I gaze with lifted eyes/ Then hid them full of home’s sweet memories.

译本5: Huang Xinqu 译:

Thoughts on a Silent Night

A gleam of light streams down over my bed/ I wonder if it’s the frost on the ground/ Raising my eyes, I gaze at the bright moon/ Lowering my head, I miss my home town.

译本6: Herbert A.Giles 译:

Night Thoughts

I wake, and moon beams play around my bed/ Glittering like hoar-frost to my wandering eyes/ Up towards the glorious moon I raise my head/ Then lay me down; and thoughts of home arise.

译本7: 许渊冲译:

A Tranquil Night

A 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Bowing, in home sickness I’m drowned.

2.《静夜思》英文译本的比较分析

在翻译界,对于翻译的标准问题,不同的大师有不同的学说。中国的大规模翻译始于近代,谈到翻译的标准,被誉为翻译界的前辈的严复认为翻译应该遵守“信、达、雅”原则。所谓的“信”就是翻译的译文和原文之间具有信度,翻译的译文应该最大限度的和原文等值。所谓的“达”是指翻译的译文能够为译文读者所理解达到读者的内心。所谓的“雅”是指翻译的译文不仅仅能够让读者理解而且要能够让读者根据其自身的语言文化知识感受到美感。在翻译实践中,很多译者都在努力的遵循严复先生的翻译标准,但是能够同时兼顾“信、达、雅”三项标准的作品少之又少,可以称之为佳品。

根据严复先生的翻译标准,上述7个版本的翻译各有千秋。从题目上看,翁显良版直接把《静夜思》翻译成了乡愁,虽然主要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翻译中,但是夜晚安宁的气氛不见了,在信度方面有所欠缺;译本2和6采用了同样的名称,把夜和思翻译出来了,但是显得非常的呆板,在“雅”的方面没有做到。译本3、5、7在题目上不仅和原文忠实而且通顺,同时兼顾了“雅”,做得较好。译本4对于题目的翻译不够确切,堪称为败笔。在整首诗的内容的翻译上,所有的译者都堪称大师。但是,在语言风格上,只有译本7考虑了原文的韵律和节奏,在所有的英文译本中,笔者认为译本7真正忠实了严复先生的“信、达、雅”原则,是佳品中的佳品。

参考文献:

[1]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2]许渊冲.意美、音美、形美———如何译毛主席诗词[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79.

作者简介:

8.静夜思小学作文 篇八

不知何时起,我独爱上黑夜。清茗在夜色中娇柔地氤氲着月光,于是心情在飘渺间起舞,袅娜地羽翼成飞翔的魂灵,在漫无边际的暮色里游走。

褪去了白昼的燥热,心灵在夜色中冷静。沉淀了白日的浮华,灵魂在夜幕下思考。没有了周遭的喧哗,消失了尘世的纷杂,殆尽了面孔的冷漠。夜色在一片寂静中,开始了心灵的洗礼。

唯有在这寂寥的.夜里,天籁之音回荡在耳畔。你听鸟的梦呓,啾鸣低语,似有还无;你看花瓣绽开腰肢,舒展的清音滑落你的耳鼓。池塘里的一声蛙鸣惊扰了谁的清梦,那凉习习的晚风都在传递树叶的耳语。

唯有在这安宁的夜里,溶溶的月光下,粉荷宛立水中央,娇羞地临水而照。那等待许久的蝉破壳而出,用心灵辨别树的高度,开始了生命的第一次攀爬。

唯有这静默的夜,在幽蓝的夜幕下,凝眸明月,读懂了月的心思。那宛如在天际的一叶扁舟,若一缕淡淡的哀婉,掠过美人的眉宇,又如一声轻轻的叹息,泛起潭水不经意的涟漪。

千里的相思在月光下弥漫开来,是谁领悟了寒塘渡月影的灵秀,是谁参透了冷月葬花魂的清冷。

或许我不是喜欢寂寞,而是喜欢在寂寞中等待,等待一场花开,等待一场雨来。等待一湾新月,等待一缕花魂。

或许我的双眸无法穿透厚如浓幕的黑夜,梦却可以碎成繁星点缀银河。那么又是谁踏碎我瑰丽的清梦,让我的灵魂在蝉翼上独舞。

我也许会独自湖心泛舟,却不去惊醒那滩鸥鹭,我也许孑然月下舞剑,却不去惊扰那林外禅寺。我吐气做雾泪撒为雨,也许会凌波水起翩若惊鸿。海升明月的夜里,月光在海面铺成一脉光桥,我拾桥而上挥袖成云,我踏浪而行宛如游龙,回眸不语穿越时空。

去吧,寻一湾清泉——碧透,把心灵沉寂在那里;寻一处黑夜——静穆,把灵魂寄托在那里。

9.《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2、师谈话:从古至今,许多诗人都喜欢月亮,他们还把月亮写进了诗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你月亮的古诗—《静夜思》。(师板书课题:静夜思)

3、齐读课题,认识“夜、思”两个字,注意都是整体认读音节;指导“思”字的书写:上下结构,心字底略宽。师范写。引导学生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思念着什么。)(相机简单介绍作者李白:他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一生写了很多很多诗,在他的诗里,经常会出现月亮。)

4、师过渡:大诗人李白在这个安静的夜晚,究竟看到了什么,又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去看一看。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读录音,生认真听,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师出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正确,认一认。(2)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3)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古诗。

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相机正音:“床、光、望”是后鼻音,“疑”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准确。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和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一认,开火车读一读。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和词语卡片,用多种方式(开火车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强化学生的识字效果。三理解诗意,感悟诗境

1、学习1、2句。

(1)指名朗读第1句。结合课文插图想一想:这句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猜一猜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月亮?

(2)指名学生汇报:写的是有月亮的晚上。在作者睡觉的床前。(3)理解“疑”和“霜”的意思。(“疑”的意思是“好像”,“霜”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辅以多媒体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先同位互相说,再指名说一说。师适当指导:床前那一片明亮的月光,好像是地上铺着的一层白霜。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古诗。注意节奏和停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学习3、4句。

(1)师过渡:在这样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在干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读一读诗的三、四两行。

(2)指名学生朗读。理解“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思”在此处是“思念”的意思,“故乡”就是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明确:诗人抬起头,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了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

(4)师出示多媒体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拓展想象:诗人一个人身在外地,此刻,他会思念故乡的什么呢?生思考后与同位轻声交流。

(5)指名交流。(预设:诗人孤身在外,思念远在故乡的家人,思念小时候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思念家乡的小河、草地……)

(6)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孤单的时候会想些什么。(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两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师小结:是啊,作者孤身在外,内心寂寞,看到了天上的一轮明月,想到明月此时此刻也照着自己的家乡和家人,难以入睡,就写下了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一、适度拓展,激发兴趣

1、师过渡:大诗人李白很喜欢月亮,除了这首《静夜思》,他还写了很多与月亮有关的诗。

2、多媒体出示: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景:明月光,地上霜 静夜思

思念故乡和亲人

10.《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十

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四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上学期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三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能背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吗?(请三位同学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题目是《静夜思》(板书课题),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需要完成3个任务,能够认写生字,读诵古诗,并能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3、预期效果: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努力表现一定会很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的知识,迅速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认读生字

任务呈现:认读生字

自主学习:

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

展示交流:

1、大屏幕出示生字,说一说用什么样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2、带字入文,读古诗。

3、多次朗读,划分节奏。

4、小组根据节奏进行赛读。

5、男女生赛读。

6、拍手读。

7、尝试诵读。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如何记忆生字,增强主动学习的。其次,通过多次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读出节奏,熟读成诵。

任务二:正确书写生字

任务呈现:正确书写生字

自主学习:

1、出示生字

2、思考自己如何才能记住这个生字,想一想写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展示交流:

1、交流观察结果,并说明自己如何识记这些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

4、描红,仿写,口头组词。

5、展示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比较枯燥,而且这节课的识字比较大,所以通过与实物结合来增强识字趣味,不仅识了字还能了解其含义。

任务三:感受课文,诵读古诗

任务呈现:感受课文,诵读古诗

自主学习:

1、出示图片与古诗

2、思考图片上画了什么,这首古诗讲了什么。

展示交流:

1、交流观察结果。

2、看挂图说说“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

3、根据图片说说每一句的意思。

4、说说诗人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5、闭着眼睛边想象边诵读。

三、检测导结:

1、我会背

根据老师给的图片背诵古诗。

2、我会认

认一认下列词组。

3、我会写

11.《静夜思》教学反思 篇十一

《静夜思》是素有“诗仙”美称的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佳作,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在预设教学过程时,我本打算按照“初读古诗,感悟意境――朗读诗句,感悟诗韵――欣赏古诗,拓展延伸。”的思路进行教学,但我考虑再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感悟、理解与朗读、背诵,哪种方式更有效?非常矛盾。无意中,在阅读《教学之道――写给语文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书时,看到了一篇名为《素读经典》的文章,当时“素读”两个字吸引了我,什么是“素读”,对于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的我来说,带着好奇,快速浏览了一下,才明白“素读”就是古代私塾授课的读法,日本右脑开发专家七田真在《超右脑照相记忆法》的“第五章――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里这样论述:“‘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素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他还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

这段话给了我一启示:对于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确实是难点,一篇课文学完了,回头再让孩子们来读,生字词还是不认识,虽然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却很无效。对此我也很苦恼,怎样增加孩子的识字量呢?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素读”古诗,虽然不理解诗意,但随着“素读”量的增加,学生会不会在“素读”中,慢慢积累识字,这也许是解决识字这一难题的一种方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在上课时临时改变了预设的教学过程,带领学生一遍遍读诗,很快孩子们都能熟练背诵下来了,可能这首简短的小诗,有的学生在课前就已经背诵下来了。既然还有时间,我又给学生增加了一首小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对于这首诗,跟学生素读的时间要长一些,但也在课内完成了。学生不仅背过了充满思乡之情的《静夜思》,而且还额外积累了一首小诗,我觉得“素读”的效果还是挺明显的。在今后,我将尝试利用晨读、午检时间,带领学生“素读”经典古诗,扩大学生识字量。

12.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十二

庄河市向阳小学

朱敏

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到歌曲《静夜思》的思乡之情,体会古诗音律与歌曲旋律相结合的美感和古韵新声的表现魅力。

2.能正确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并能用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指挥大家演唱歌曲。

3.学生大胆自信地参与表现,能够用连贯的气息和优美动人的声音演唱歌曲《静夜思》;二声部合唱时,声音做到和谐统一。教学重、难点:

1.歌曲第二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连。2.二声部合唱时,声音做到和谐统一。教材分析:

《静夜思》这首歌曲为两段体,宫调式,四四拍,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舒缓的节奏,稍慢的速度,表现了思念家乡的情感。第一乐段有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情绪比较平稳,第三乐句虽然在节奏上是第二乐句的重复,但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重复,而是歌曲的高潮点,第一小节的八度大跳,把思乡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合唱形式,主要突出了第三乐句,使音乐显得更加丰满。教学过程:

一、伴随科尔文手势进行三度和声练习

学生在练习大跳音程时,先请学生注意听琴,老师弹奏音程后学生再开口演唱。设计意图:通过三度和声练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导入新课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聆听老师带来的这首乐曲。(学生谈听后感受。)师:这首乐曲叫做《思乡曲》,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当我们离开家乡时,总免不了要思念家乡的亲人,有许多艺术家都留下了思念家乡的艺术作品。在唐朝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表达了这种情感。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背诵一遍?

师:哪位同学可以尝试着伴随着音乐为大家朗诵一遍?

师:同学们朗诵得非常好,我国作曲家黎英海把这首诗谱写成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学习歌曲

1.欣赏《静夜思》,学生整体感受音乐。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2.聆听《静夜思》范唱。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2)这首歌曲的力度、节奏、速度是怎么样的? 带着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老师随着旋律单手划四四拍指挥手势。)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为合唱,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力度较弱、节奏比较舒展、速度较慢。

师: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首歌曲。3.《静夜思》歌曲学习。

(1)这是一首合唱歌曲,我们先来学唱第一声部。

要注意用连贯、较长的气息唱满全音符的时值;第二乐句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连;唱准第三乐句的八度音程;前倚音要唱得巧而连。(2)学唱第二声部。

注意听第二声部是在什么时候进入的?指导学生用连贯、较长的气息唱满全音符的时值。

(3)练习合唱。

① 学生在演唱第二声部时,要注意聆听这个声部的准确进入。

② 在合唱教学时,要求学生不仅唱好自己的声部,还要聆听另一声部的旋律,做到声部和谐统一。

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产生对抗的效果。

4.学习歌词。

(1)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加以指导。(3)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歌词。诵读歌词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5.学唱歌曲。

(1)聆听《静夜思》范唱,小声哼唱歌曲。

(2)老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老师的口形,随《静夜思》伴奏张口无声地学唱歌词。

(3)学生运用较长而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静夜思》。

(4)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6.歌曲处理。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指导学生用声断气连的方法唱好第二乐句的八分休止符,更好地表达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演唱倚音时,要用弱的声音演唱,不要太突出倚音。第三乐句的开始同第二乐句结束音是八度关系,演唱时力度要稍强,突出思乡的情感。歌曲的结尾要渐慢渐弱,表达了人们对自己的家乡久久难以忘怀。

7.聆听《静夜思》伴奏演唱歌曲。

教学要求:学生用柔和的声音、较弱的力度,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8.欣赏视频《静夜思》。9.学习四四拍指挥图示。

(1)教师在黑板上先画出已学过的四二拍指挥图示,让学生进行复习。

(2)教师画上四四拍的指挥图示,让学生观察四四拍同四二二拍在指挥图示上有什么不同?

(3)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4)最后,用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演唱歌曲。

13.《静夜思》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篇十三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6、静夜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认识一个偏旁:反文旁儿“攵”。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情感目标: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诗意。

四、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古代有很多古诗,很美丽的,我想大家一定背诵过今天呀,我们将学习一篇古诗,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静夜思》,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静夜思》是一首古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教学 教学

jìnɡ yè chuánɡ ɡuānɡ jǔ tóu wànɡ dī ɡù xiānɡ mù ěr mǐ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例如

(1)学习生字床:音节:三拼音节,偏旁:广字旁,结构:半包围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2)学习生字望: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王字旁。结构:上下结构,组词:学生说。

(3)学习生字故:音节:两拼音节,偏旁:反文旁儿“攵”认识偏旁反文旁儿“攵”。结构:左右结构,组词:学生说。

(4)学习生字乡:音节:三拼音节,结构:独体字,组词: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三)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

(四)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游戏:摘果子游戏

老师把生字卡片挂在一棵树上,学生认识哪一个,就把哪一个摘下来。

四、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2个偏旁

4、初读了课文.五、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背诵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3、晚上,去观察夜晚的天空,明天告诉老师你看见了什么。第二课时

教学 教学

一、复习检查。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

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

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

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或者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

1、了解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是盛唐时期的典型代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诗歌近千首,有“诗仙”的美名。他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

2、床前明月光。

床前有什么呀?(明亮的月光),井台前洒满明亮的月光。

3、疑是地上霜。

以为是地上的霜。你什么时候见过霜呀?(秋天)

4、举头望明月。

抬起头看见了天空上的明月。

5、低头思故乡

低下头思念自己的家乡。

7、老师总结: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四)朗读课文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学生自读

(五)表演朗读: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四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朗诵。

三、背诵课文

1、现在同学们自己试着背诵课文,一会老师找学生背诵。

2、找学生背诵课文。

教学 教学

四、课文拓展

欣赏一些关于李白月亮的古诗

1、《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五、我会说(课后练习)

1、把你看到的夜晚的天空说给同学听。

2、把看到的景色画下来。

六、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了课文,背诵了课文

六、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写字教学。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

指导写字,除继续巩固“撇、捺”的写法外,重点是练写“点”。要区分短“撇”和“点”。这四个字笔画不多,要注意笔画的位置,把字写匀称。教师可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一)指导书写汉字目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目”共5笔,第一笔:竖写左上下半格,稍稍靠近竖中线。第二笔横折钩与竖连接写到右上下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横写在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第五笔横写在左右下教学 教学

半格。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耳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耳”共6笔,第一笔横写在上左右半格,第二笔短竖写在左上下半格,离横中心线很近。第三笔长竖写在右上下格。靠近竖中线,第四笔横写在上格。第五笔横写在下格,都靠近横中线。第六笔一个长横写在下左右格。比第一笔横长。(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教学 教学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头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头”共5笔,第一笔点写在上左半格,靠近左横中线,第二笔点写在横中线上左侧。在第一个点下边。第三笔横写在左右下格稍靠两点,第四笔竖撇从竖中线向左下格撇出。第五笔长点写在右下格。(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四)指导书写汉字米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六”共6笔,第一笔点教学 教学

写在左上半格,第二笔小撇写在右上半格靠竖中线。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撇写在左下格。与竖相连。第六笔捺写在右下格,与竖相连。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看看谁最棒

老师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讲评,比一比谁最棒。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正确书写四个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笔顺,带拼音书写汉字,组词。

上一篇:道路工程设计内容下一篇:刑事代理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