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术鉴赏论文

2024-10-23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12篇)

1.大学美术鉴赏论文 篇一

从《瑞鹤图》谈美术鉴赏的意义

经过这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想从一幅花鸟画——《瑞鹤图》简单谈一下美术鉴赏的意义。那么要谈美术鉴赏的意义,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

我们发现不同的美术门类在艺术形态和作品形式有很大的差异。所谓的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当我们观看一幅美术作品时,从中获得了信息和知识,得到了满足感,产生了审美想象,这就是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鉴,要明白作品的作者、年代和背景、门类、材料、手段(方法)、语言形式和内容;赏,要把获得的感受和个人的经验相结合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美术鉴赏就是鉴古今、平优略、定高下。鉴是手段,赏是目的。美术鉴赏者必须具备美术基本知识和识别美术类别和一般方法,同时鉴赏者创造性的参与才能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得到完善和升华。

了解了什么是美术鉴赏,下面就要说说美术鉴赏的意义。既然是鉴赏美术作品,那美术鉴赏的意义就首先是美术作品的意义。

而美术作品的意义又分为本身意义及延伸意义。其本身意义就是说我们看到一件美术作品时所获得的美感和愉悦感。拿《瑞鹤图》来说,此图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此幅一改常规花鸟画构图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此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无有同者。更为精彩之处,天空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顿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卷后为徽宗瘦金书题记及诗,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观其书风,健笔开张,挺劲爽利,侧峰如兰竹,媚丽之气溢出字里行间。看到此图后,我们为之一震。一片生机跃然纸上。我们在看图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这就是其本身意义。

那么什么是美术作品的延伸意义呢?就是通过了解作品的作者、年代和背景等知识来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还拿《瑞鹤图》来说。《瑞鹤图》作者宋徽宗赵佶,是北宋年间作品。《瑞鹤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是赵佶书画珍品中难得的诗、书、画具为上乘之作。赵佶绘画,注重写实,讲究画理法度。据载赵佶曾亲自挑选宫廷画师,设题画鹤。众生员少有中的者,皆因生员们虽画鹤姿态万千,竟无几人细查仙鹤踏石之足先左或右,直至徽宗钦点,方才彻悟。他还曾要求画师笔下花卉,能够表现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应具有的特定情态。自其登基后,陆续描写过各种奇花珍禽,并按题材编制成册,名为《宣和睿览册》,所载作品山水、人物、花鸟具佳,仅《瑞鹤图》就描绘了二十种鹤的不同姿态,均源于其对周遭事物的密切观察。追溯徽宗及其祖辈,似乎多偏好黄道之事,曾数次以此异景昭示天下以证祥瑞,如《六鹤图》等等。传世宋徽宗赵佶的画有两种,一种是“御笔画”,一种是“御题画”。“御笔画”出于赵佶的亲笔,“御题画”则由他人代笔作画,徽宗书题押款,由此宋徽宗名下之作数量虽多,其中尚有部分为代笔,而《瑞鹤图》独具清俊潇洒之格调,形神兼备,经学者考证属赵佶之“御笔画”。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但“祥瑞之兆”却难以挽回衰败的国运,此后第十五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宋朝军民纷纷起来抗击金兵,金人自知无力吞下这个腐朽然而却十分庞大的帝国,遂尽掠九十二府库160余年所积藏的金银财宝、书画珍玩等,连同徽、钦二帝及皇族、臣僚三千余人席卷北去,《瑞鹤图》遂散落民间,不知去向。600年后,《瑞鹤图》竟奇迹般现世,归藏清内府,倍受诸帝珍爱,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重编”、“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玺印,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之中。入清内府前,《瑞鹤图》曾经元胡行简、明项元汴、吴彦良等人递藏。1945年8月17日,溥仪随身携带数箱珍贵书画及珠宝玉器欲乘机逃往日本,途经沈阳时为人民解放军及苏军截获,此批重要文物随即被护送到东北银行代为保管,其中就包括《瑞鹤图》。1950年,劫后余生的《瑞鹤图》等一批清宫散佚书画入藏东北博物馆(即辽宁省博物馆)至今。“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瑞鹤图》见证了中国宋、元、明、清几代封建王朝的兴盛覆亡,历经了生死攸关世事沉浮的变幻沧桑,得以完整留传至今,实在是历史的珍宝,收藏的传奇。

仅仅通过一幅画,我们就了解到这么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我们的文化底蕴、艺术和文化素养得到极大提高。美术作品的延伸意义可见有多么大!

美术鉴赏的意义除了上面说的美术作品的意义,还有鉴赏这一过程的意义。鉴赏美的过程,有利于我们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有利于我们培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如上面我说的,美术鉴赏能使我们获得美感和愉悦感,美术鉴赏能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美术鉴赏对我们的性格、感情、认识、人生观、思想观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大学美术鉴赏论文 篇二

调查显示的大学生的基本美术鉴赏素质如下:

1. 高校公共美术鉴赏知识范围与技能学生掌握的较差

85%的学生认为美术就是绘画, 12%的学生可以说出三种以上的美术门类, 多数大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有局限性。95%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美术的基本语言, 更不了解什么是美术形式语言的基本法则, 也不能够用较为准确的美术语言来描述印象深刻的美术作品。

5%的学生可以说出来点、线、面、立体和体积等三种以上的美术基本语言。85%的学生学过一种以上的美术技能, 80%的学生是通过中小学的美术课上学习而来的, 40%的学生是在业余美术学习班学习的, 5%的学生是家长传授的, 6%的学生是自己参照美术书籍自学的。

85%的学生选择学校的美术课堂作为他们接触和了解美术作品最常见的渠道, 12%的学生选择了电视和网络作为他们接触美术作品最常见的渠道, 2%的学生选择了美术展览和美术类期刊杂志作为最常见的渠道, 1%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2. 对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了解状况极为有限

90%的学生选择了在中学美术课本见过秦兵马俑、清明上河图, 6%的学生选择了知道秦兵马俑、铜奔马、云岗石窟、韩熙载夜宴图等中国传统美术作品。86%的学生选择了知道两种以上的中国绘画门类, 12%的学生选择了知道一种中国绘画作品的类别、2%的学生选择了一种也不知道。78%的学生知道一种中国画的基本术语, 10%的学生知道两种中国画的美术术语, 5%的学生知道三种以上的中国画的美术术语。85%的学生可以说出一位中国古代画家的姓名, 35%的学生可以说出两位以上的中国古代画家的姓名, 15%的学生可以同时说出一个中国古代画家和他所出的朝代。

3. 渴望了解西方美术, 但了解的片面肤浅

95%的学生可以把油画和其他画种区分开来, 70%的学生可以区分出素描, 15%的学生可以区分出水粉画, 5%的学生可以区分出水彩画。对于西方美术家, 98%的学生选择了知道达芬奇、梵高、毕加索, 90%的学生知道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96%的学生选择在中学美术课本上见过达芬奇的作品, 99%的学生知道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 90%的学生知道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对于西方的美术流派, 95%的学生选择听说过美术的印象派, 3%的学生选择知道两种以上的西方美术流派。

4. 对现代美术作品的了解较差

80%的学生选择了对现代的美术作品有欣赏的兴趣。在回答为什么没有兴趣欣赏现代的美术作品时, 90%的学生选择了缺乏相关的鉴赏能力的训练, 8%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现代的美术作品。15%的学生可以说出一位现代美术家的名字。

5. 缺乏对世界美术的了解

58%的学生选择了在美术课本上见过其他国家的美术作品, 30%的学生选择除了美术课本以外在期刊杂志和电视网络上见过其他国家的美术作品。在选择认为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美术作品对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意义时, 90%的学生选择了鉴赏世界美术作品, 可以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6%的学生选择了可以欣赏更多的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 4%的学生选择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88%的学生选择了解和接触最多的美术作品依次是:中国书法、西方传统油画和中国传统绘画

6. 对有关美术与文化的认识不足

80%的学生认为作品的内容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 15%的学生认为作品的形式语言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 5%的学生认为作品的表现技法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78%的学生认为美术作品就是绘画作品, 12%的学生认为美术作品应该包括绘画、雕塑、设计。78%的学生选择当代美术作品内容脱离现实生活、展览宣传力度不够是许多当代美术作品不为更大多数人接受的主要原因。10%的学生选择的是印刷品太贵和接触的机会少

7. 大学生美术鉴赏的价值观基本正确

85%的学生选择希望通过美术鉴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8%的学生选择希望通过美术鉴赏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2%的学生选择是为了修学分, 5%的学生选择的是喜欢鉴赏美术作品。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美术鉴赏素质不高。在认为自己美术鉴赏素质不高的学生中, 有89%的学生认为造成不高的原因是学校的美术鉴赏课时少和缺乏美术鉴赏能力的系统训练。9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具备基本的美术鉴赏素质, 80%的学生认为美术鉴赏素质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意义。

在选择大学生喜欢的美术鉴赏教学授课方式时, 53%的学生认为应该采取观摩探究式, 35%的学生认为应该采取解说式, 12%的学生认为应该采取专题讲座形式。

可以看出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认识比较到位的, 但是基本美术鉴赏素质较差。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中小学时期没有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 相信随着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广, 随着社会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基本美术鉴赏素质会有质的飞跃。学生对我国传统美术作品的了解有限, 却对西方美术作品有较大的兴趣, 这应该引起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对本民族的优秀美术文化的传承应该是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大学生希望有和时代同步发展的美术鉴赏内容, 在美术鉴赏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制订时应是引发深思的一点。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美术鉴赏素质, 使他们能够真正地理解美术文化的丰富内涵, 进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是高校美术鉴赏课的更高目标。

摘要:在高校公共美术鉴赏实际教学中, 学生的基本美术鉴赏素质教学任务能否达到预期的关键, 并影响教育教学的成果, 所以针对大学生基本美术鉴赏素质水平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至关重要。

3.“美术鉴赏”教学小议 篇三

学生中经常有发一些网络上的图片给我看,问我怎么样。这些图片多是一些电脑制图,不提图片立意、构图、形象、色彩等细节,画面整体效果就十分不理想,但他们总是因为先受了打动,觉得好看才来问我的。

这让我想到一句老话:“意深者动深人,意浅者动浅人”。也许不大贴切,也非妄断人深浅,但道理大概是这样:正是因为没有见过真正好的作品,或者说接触和见识真正好的作品还不够多,导致对美术作品鉴赏方面的体验不够丰富,所以接触到在任一角度稍稍满足自身审美偏好的形式或内容就很“受用”,认为特别好。

我在美术鉴赏方面的建议从来都是“要看就看最好的”。这是提高眼界和欣赏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比如我们学绘画时候,要临摹写意花鸟作品,就应该直接临摹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哪怕从小品里选简单的入手,绝对比选择速成类出版物进行临摹的长远效果好。大师们的文化积淀,长期创作,各种情感和经验都透过笔头渗透到了作品的角角落落,从立意到构图、笔墨用线、敷彩设色等都见真功夫,临摹他们的作品,就像找到了这一方面最好的老师。当然在临摹绘画作品中渐渐可能会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而对于鉴赏方面则不必担心,眼界和欣赏水平当然是越广越高的好。

在拓宽眼界提高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的道路上,“介绍者”——教师、“鉴赏者”——学生须共同努力。

首先我们从鉴赏者角度出发,第一,重在积累,积淀。要先多见识人类审美经验中业已认可的经典美术作品,并清楚其之所以成为经典的缘由。跟从“最好的老师”积累下的审美经验是良好基础。其二,要多了解当代的艺术创作环境,多元的情感与风格,提炼真正符合时代的审美意识。其三,即是最“虚无缥缈”却至关重要的: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这有助于我们分辨出“真正的艺术作品”从而选“对”审美对象。

作为“搭建平台”将非美术专业学生们的眼光引向真正艺术殿堂的教师应在教学中首先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不论学什么都会事半功倍。

我们先要了解学生本身学习的专业及知识结构,对美术方面的认知水平,再调整和制定教学方案。这里我主要想谈谈普遍影响当代大学生注意力与兴趣的网络资源。现在的大学生早已适应了所谓“快图文化”,集中注意力比较需要直观刺激。教师上课时课件上再多详细的文字,教师本身再生动的讲解,都不及一张图片、一段视频更“吸睛”。与其抱怨不如顺应这样的变化,合理地筛选、整合与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这也正好切合我们在美术鉴赏课,甚至整个艺术鉴赏普及中的目的,要学生更多直观地见识到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原作真品是极难接触到的,最方便快捷的资源便是网络。

我在教学实践中将展现艺术作品创作过程的视频资料插入到课堂中效果很好,学生对艺术家实际创作中的“匠心独运”以及“精湛技艺”都惊叹不已。这样不仅了解了某项艺术门类,还能够了解艺术家本人的创作构思与制作过程和一部分创作背景,使学生鉴赏的角度不再局限于作品本身,懂得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不应流于表面,更要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并结合欣赏者自身的情感来进行。

我在筛选工艺美术方面的视频资料时发现相对来讲比较有深度而趣味化的资料多来源于国外,特别是日本制作的工作室录影或综艺节目质量相当高。而我国国内针对此类工艺的视频资料更多是类似科教风格的,没有人文内涵,甚至是为乡村致富的“农广天地”类型。社会大众对艺术的重视程度差别导致了这样的差异——日本可将工艺美术制作搬上作为大众娱乐功用的综艺节目荧屏,而国内连专业工作室的创作图像资料都很少有拍摄,大众接触不到。我们作为提供认识平台的教师,有责任将质量高的资料提供给学生,不但筛选海量的网络资源,还要深入到各专业高校、工作室收集大量直观资料,确保非专业的学生、大众,通过我们接触到的美术作品及相关内容是真正高水平的。

另外更起到潜移默化作用,更值得我们重视和利用的是网络文化衍生出的关于艺术的“新”文化资料。

我举近年比较典型的两个例子:“小顾聊绘画”与“民国画事”,两者都分别有新浪微博账号与微信公共账号,前者在网络上获得成功后还出版了图书。我关注它们是看到“小顾聊绘画”为西方一些不同时期的绘画大师虚拟出一个共同的微信群,“民国画事”则为民国时期国内绘画、文艺界的大师和名人虚拟了微信朋友圈,均用诙谐、调侃和一些时下流行的语言,结合图片将所有人物有机关联起来。前者将诸如梵高、莫奈、德迦、雷诺阿、克里姆特、卡拉瓦乔、毕加索等等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大师的性格、生活、绘画语言风格生动揭示在我们面前,最终甚至调侃了少年希特勒追求艺术道路未果的往事。后者则将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李叔同、溥心畬、潘玉良、刘海粟、吴湖帆、方绍麐、张大千等等民国时期书画界名流的生活轶事、师承关系、绘画风格以幽默风趣的图文形式展现出来。两者都令人耳目一新,我们这些从事美术专业相关教学工作的人,从未想过原来美术史还可以这样讲出来。对于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深度适中,形式更轻松活泼,语言更具时代感,显然比听单纯枯燥的美术史更有兴趣。我在课堂中引入了这些图文,学生会先被形式、语言吸引,经过我讲解相关专业知识之后,再看,笑声连连。对于这些资料,讲解是必要的,因为使用它们的目的就是引出相关知识,并且有些内容属作者为连贯上下杜撰,也要说明,以免学生断章取义或误解。

提起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是为了好的教学效果,为他们开阔眼界、积累积淀美术相关素养的前提。我们也不能一味以兴趣为中心将“前菜”当成了“主菜”。对传统的、当代的,各种来源的资料进行认真筛选,将真正的美术作品及文化普及给当代大学生是我们的责任。

4.大学美术鉴赏论文 篇四

姓名: 张

舟 贸 学 院 险 学

六7~8节 教 室 学号: 100306237 院系: 经 专业: 保

上课时间:周

地点:01B101 大学生美术鉴赏与个人修养提升探析

摘要:美术鉴赏教学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长期的鉴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去实现。

关键词:美术鉴赏;人文素养;融合。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进入21世纪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必须进一步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教育改革和发展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但中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普通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应高度重视,要加强文、史、哲、艺术理论的教育。为此,高等院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全面的素质培养和人文艺术精神的陶冶,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人文精神乃美术教育之灵魂,人文教育的最高目标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美术鉴赏课是高校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美术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人文精神的重要学科。人文与科技之间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极其重要的关系。高校美术鉴赏课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与和谐发展。

一、高校美术鉴赏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系 美术鉴赏课以一种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普通高校教育之中,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教育目标非常明确,即是一种素质教育。如果说其他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美的创造力。美术鉴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广泛地接触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态,了解不同时期的不同艺术流派及特色,感受文化艺术中不同的审美趣味,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及创造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根据美术教育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科内容多元化的特点,采用综合型的教学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鉴赏为主线的审美活动,实施“创造性地教与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美育中的人文精神内涵与价值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最终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体会人生道理和文化价值;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鼓励学生自己求知、自己探索、自己去澄清、判断价值,从探索和澄清中获得知识和成就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在人本主义教育内涵中,不仅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并且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

三、美术鉴赏课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舞台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文化。

5.大学美术鉴赏论文 篇五

第十三课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2.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小学二语文教学论文,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活动等.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2.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布置预习: 1.熟悉课文内容.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3-4分钟)1.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2.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作文教学改革与方法题)(二)欣赏(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7-8分钟)1.电脑平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屏幕显示图片: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3.屏幕显示图片: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4.屏幕显示图片 五代 董源《潇湘图》(水墨毕业论文的格式代表作)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青绿代表作)——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5.屏幕显示图片: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 清 石涛《淮扬洁秋图》 ——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6.欣赏小结:归纳板书 1.魏晋时期 萌芽 2.隋代时期 独立 3.唐宋时期 高峰 4.元明清时期 主流

(三)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0-15分钟)1.通过 设疑 讨论 解疑(教师课件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 刚才的浏览欣赏相信同学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了初

步的了解和感受,从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时你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电脑平台显示图片 :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元代 倪赞《六君子图》.3.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 1.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2.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提示意境概念)3.你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4.重点欣赏小结: 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细的观察画面,而且还能深入画的内涵,讲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主观感受.这段时期的山水画确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你看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欣赏我们家乡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局部(四)小组比赛(10-15分钟)1.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提示要点.2.小组成员根据提示共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同欣赏讨论,小组长执笔记录,教师巡堂组织并指导.教师总评

(五)课后总结与反馈

第十四课 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 教学目的

① 了解现代山水画对传统山水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② 了解现代山水画的艺术风貌及作品中体现的时代感情。

③ 了解公共环境中大型绘画作品为适应现代生活环境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所进行的探索。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 与第十三课古代山水画内容进行参照比较,讲解现代山水画在题材内容、绘画样式、意境的追求、表现手法上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② 通过作品的比较,分析当看云识天气 学案代部分代表性山水画家的不同风格特色,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艺术上的首创性。

③ 通过《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修改过程,理解艺术形式与时代生活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提问:传统山水画艺术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二、新课 江苏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 211400 那么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

1、感知作品

仔细观察李可染《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教师小结: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他以“可中泰化学公司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写生于大江南北,立足生活,借鉴传统,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他的山水、人物和牛等作品画风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出示黄宾虹作品讨论自学:提供背景资料 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道路,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独创风格三个阶段。

在师古人方面,他师长舍短,合众长为己有。他从明人入手,直追北宋,而以元人为归。黄宾虹师造化,以黄山为基点,向21课件中心周围扩展,一生旅行纪游画稿当以万计。他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厚,是他的山水画最显著的特点,也有简洁疏朗仅以墨线勾勒,或稍加淡墨渲染的减笔,即疏体。前者实中见空灵,后者虚中见雄逸。

3、鉴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

提出问题:这张画由何人作,妙在何处,猜猜它的尺寸

讨论指出:画的尺寸为9M*5.5M。傅抱石的绘画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初三物理脱。此画巧妙融合2位大画家迥异的画风。出现如此巨大的尺寸完全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钱松嵒《常熟田》

画家重视深入生活,先后十余次外出长途旅行写生。他热情洋溢地绘写现实,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他的作品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构图稳中求变,笔墨浑厚苍茫;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民族的传统特色融为一体。

三、课堂总结

四、课外拓展

借助网络了解张大千艺术经历。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

2、理解花鸟画画家“缘物寄情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3、了解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方法。

4、感受自然之美,体验花鸟画的乐趣。内容结构:

①、本课有:“画出荷花多样的美”、“胸有成竹”、“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部内容,从相同题材和不同题材展示花鸟画画家的作品。

②、以相同的题材,艺术家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寄托对花鸟的情感,表现自己对自然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1、本课以“画出荷花多样的美”为教学重点。

2、启发学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明确作品的社会寓意、艺术表现及画家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本课的教学设计格式重点。

3、花鸟画的表现方法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方法探究学习、问题讨论、创作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本课以设问的形式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江苏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 211400:

一、感知作品

1、感知作品,仔细观察《出水芙蓉》、《映日》、《荷塘》三幅作品。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播放背景音乐。◆ 展示作品: 《出水芙蓉》 《映日》 《荷塘》

二、分析作品 画出荷花多样的美

1、学生仔细观察比较作品:寻找理解作品的中心要素(作品表现的内容、表现形式、画家的思想)。(从学生自己的理解出发,用心去理解论文提纲格式作品。)

2、分析作品: 中国画花鸟作品:《出水芙蓉》、《映日》、《荷塘》。①、学生对作品中的要素产生问题并分组展开讨论。②、讨论分析作品的异同。③、分析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④、领会作品的内涵与创作理念。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可以是自己的见解,也可以是小组共同的观点。《出水芙蓉》: 是(南宋)吴炳的册页工笔画。

《映日》、《荷塘》写意花鸟,形象简练概括。笔墨生动有生机,赋予力量之美感。

1、引导学生仔细比较作品: ①、比较作品的题材。②、比较作品的表现形式。

③、比较画家对作品赋予的思想情感。

2、启发学生思考分析作品:

①、引导学学案导学展示激学生注意花鸟画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②、引导学生领会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情感。③、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3、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发表自己的见解。知识要点:

①、《出水芙蓉》:工笔画,画面构图饱满,形象单纯,但画家表现丰富。笔法精工,设色艳丽。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

②、《映日》:写意花鸟,构图奇崛,墨色浓重,线条强劲有力,具有力量美。③、《荷塘》:写意花鸟,线条色块交织,刚柔相济,虽是深秋却不显萧瑟,似乎是一首交响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胸有成竹

展示作品,学毕业论文的格式生分析、感受作品。

引导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北宋)文同《墨竹图》(明朝)徐渭《墨葡萄图》(清朝)郑燮《兰竹图》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学生分析、感受作品。学生分析鉴赏 齐白石《虾》。

三、体验作品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体验作品。体验水墨的乐趣

四、知识拓展:五代、宋、元时期花鸟画的发展特点。

五、学生小结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总结并进行总体评价。

六、课外延伸:查阅收集齐白石、郑燮的其他花鸟作品。第十六课 时代风采----中国油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中国油画的发展情况,了解著名油画的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教学重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点与难点: 重点:油画发展史

难点:重要油画作者与作品的介绍

教法选择:图文结合,穿插中国油画史的教学 学法选择:学生看图看文字分析教材内容 教学准备:视频仪 优秀油画作品 教学过程:

1.导入:利用视频仪放大当代优秀的油画作品。请学生欣赏,发表个人观点

设问:油画是由欧洲传入中国,中国现代油画如此精彩,它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

2.教者讲述中国油画发展史。

3.学生欣赏名家油画作品,谈体会。学生重点欣赏常书鸿《G夫人像》、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罗工柳的《地道战》、董希文的《开国大金榜学案答案典》、王式廊的《血衣》等。

4.和学生作一起讨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问题

讨论指出:以董希文为代表的许多画家坚持以现实生活内容为主题,描绘具体的有情节的题材,侧重严谨的形体塑造和写实的色彩,作品主题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较密切关系,形成很强的社会教育意义。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的一些画家,侧重吸收欧洲印象主义以后的诸种流派风格,主要通过丰富的色彩和自由的笔触表现对景物的主观感受,画面的艺术形式感较强,多呈流畅、轻松的意趣。20世纪40年代留学回国的油画初中音乐教案家中有的深入敦煌石窟等地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画出了吸收民族绘画造型和色彩特点的作品。5.小结:

6、鉴赏当代其他油画作品。

第十七课 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 教学目的

① 了解木刻与漫画两个既有传统渊源又是新兴的美术门类的特点和发展脉络。② 启发学生认识美术的社会作用,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 需向学生讲清楚:木刻是版画的一种,版画除木刻外,还有铜版、石版及丝网印刷等种类;漫画也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社会功能。

② 木刻、漫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论文命运动中曾经发挥过的战斗作用,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

③ 优秀的漫画、木刻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是通过高明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的,“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毛泽东)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徐悲鸿《奔马》、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七七”的号角》等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意义。

指出: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但在当时,以画笔为利尔化学股份武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运动的最多的是木刻家和漫画家

二、新课 江苏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 211400

1、提出问题讨论:木刻的特点、制作方法?漫画有哪些种类与特点? 讨论指出: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出现由鲁迅倡导,以进步美术青年为主力的木刻创作运动。中国古代木刻版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但这种版画都是刻工复刻画师的原稿,是一种复制木刻。这种木刻大约在14世纪初传到欧洲,到19世纪欧洲产生了创作木刻。创作木刻的特点是不模仿,不复制,刻者自己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完全由初中化学课件刻者自己创作,刻家就是画家

2、作品鉴赏:

木刻:你喜欢哪件作品?请3位同学发言。生:黄新波的《卖血后》

作品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反映人民疾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

教师小结:木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发挥过巨大战斗作用,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

漫画:漫画的本义是什么?和我们当今喜欢的漫画有什么不同?漫画有哪些著名艺术家,你喜欢谁的哪件作品?

华君武以漫画创作反对美帝国主义援助蒋介石打内战;《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旧中国流幼儿园教案网浪儿童的苦难生活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3、体验作品:引导学生临摹一件木刻或漫画作品

三、课堂小结 木刻和漫画创作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人民疾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成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活跃和最有战斗性的美术运动之一。

四、课外延伸

收集资料了解套色木刻创作方法。第十八课 美在民间—中 国 民 间 美 术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麽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民间美术的主要初中语文试卷分析种类的介绍:年画、刺绣、风筝、玩具、剪纸等民间美术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导入新课 江苏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 211400(1分钟)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板书中国民间美术)三 讲授新课 江苏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 211400(5分钟)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历史试卷分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 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女生: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那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 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教学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图片《一团和气》生看完后有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又有点象老妇的脸,身穿锦困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各气吉祥》卷,拎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成圆型,寓意“团圆”,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喹,生活幸福,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望。当然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的作品外,还有人说戏剧类,祈副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图片《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物理事物的一幅风俗画。(给学生放一下年画的习作过程)。2刺绣(8分钟)

师:看过了画,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刺绣又有那些了解呢? 生:四大名绣,江苏丽苏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的粤绣。

师:苏绣可是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就是上面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图片)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仿佛是一只真猫,另人赞不绝口。

3、风筝(4分钟)

风筝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民间美术了,看看北京的风筝,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4、玩具。(2分钟)

生:让学生回湖心亭看雪 学案忆儿时有哪些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各种玩具伴随长大的,我们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图片《泥狗》、《布老虎》、《泥老虎》。

5、编织(2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草,玉米皮边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料编织出精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且美观的工艺品。图片《竹编·背篓》、《竹编花瓶》、《三屉提蓝》、《食盒蓝》

6、剪纸(5分钟)

师:记的小时候过年我们都贴窗花,挂灯笼,给节日增加喜庆色彩(放剪纸录象让学生感受一下)

四小结(1分钟)(加背景音乐)

通过初二英语试卷分析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何感想(学生畅谈)

五、布置作业

6.美术鉴赏 - 副本 篇六

本学期选修了美术鉴赏这门课程,没想到要交一篇美术作品鉴赏的论文,但是以我现在我水平,鉴赏一幅美术作品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恰巧前几天看了一部唐伯虎的电影,因此,我的这篇论文是介绍唐伯虎所属的明代吴派名画家。

苏州地区在明代初年,继元代诸画家之后,产生了更多的山水画家,他们大多在技法上和风格上追随着元代的名画家。只有少数画家是追随马远、夏珪的作风的,如画《华山图》的王履和职业画师周臣。吴派的名称这时也还未成立,甚至沈周、文征明、唐寅等倾动天下的名画家出现以后,他们也不完全合乎后来所望“吴派”的标准。他们在继承董巨和元代诸家画风的同时,艺术上也深受马远、夏珪的水墨山水和赵伯驹、刘松年的青绿山水的影响。他们的长处并不拘于“南宗”绘画的范围。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长洲人。文征明,原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号衡山,长洲人。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吴县人。都是士大夫的身份,能诗善画,这是和浙派之为职业的画家很大的不同。他们本来有得取功名爵禄的条件。但却一生闲居,从事“诗画酒娱”的生活。文征明曾一度入京作官,最后得了不愉快的结果回来。唐寅中了解元,也没有得到腾达的机会。他们都是对于厕身明代中叶以后官僚政治的勾心斗角的腐朽生活中深深感到自己的无所作为,而怀着退避的心情,安于自己恬淡闲静的生活他们的善良的懦弱的生活感情,有别于同一时期另一些地主阶级的贪婪和残暴,并且在对比之下应该认为是高尚的;他们的山水画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们的美学观点,而都是为那一时代的历史条件所制约。他们的山水画和短诗,虽取材狭窄,但都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和真实的感受。沈、文、唐及其他成化嘉靖年间的“吴派”画家,人数已经很多。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主要的有二:一是在出身上大多为士大夫,一是在艺术上都重视画面的笔墨效果,所谓“气韵神采”,并追求着一种被认为风流蕴藉的风格。这一时期的以“吴派”为代表的文人画把艺术风格的表现当作绘画艺术的重要的目的,而相应地对于艺术反映生活的职能有一定程度的轻视。他们在用墨的干湿浓淡,运笔的轻重缓急等技术上获得很多经验。

他们艺术的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这首先表现在题材的狭窄。除了少量的花卉以外,一般地都是一些习见的山和树,取景角度和在绝大多数的作品中是互相重复、类似的。其次也表现在作品中体现的思想感情的贫乏,一贯地是重复前代山水画家和诗人已经发现的诗意和情调。这些感受虽可能是他们自己真正有的,然而不是完全新鲜的。他们的艺术思维的局限性也表现在艺术手段和方法的单调。景物的选取和构图技巧一直陷在传统范围中。但是,沈、文、唐等人的一些长处也有被他们以后的吴派画家所加以发扬的。例如为争取表达富有诗意的主题所作的努力和水墨花鸟画的创造。

沈、文、唐诸人的作品中都有意地阐明一定的主题,如下列一些常见的作品;文征明的《江南春图》,唐寅的《风木图》,周臣的《北溟图》都有一定的艺术效果。在这一方面尽了更大的努力的,例如文征明的侄子文伯仁和明末的一位画家李士达,都因为加强了笔墨的造型能力和善于运用传统的构图技巧而有新的成就,他们的成绩显著地代表着吴派山水画中现实的倾向。文伯仁的《四万图》为万壑松风、万竿烟雨、万顷晴波、万山风雪等四种情景,创造了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其他画家有些结构紧凑的小幅也有动人的效果。

7.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 篇七

上好美术鉴赏课既是教学内容的需求, 又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兴趣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 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学生上好鉴赏课呢?在实际工作中, 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备课充分, 教学手段丰富, 展示具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一) 备课充分, 课前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在欣赏课教学中, 教师的资料搜集工作是很重要的。现用的教材容量大, 但是相关的教辅资源相对比较缺乏。与教科书配套的资料只有一本教学参考用书, 就连书后提供的网址里面的教辅挂图也不多。教师上课只有一本教科书, 但备课却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和图片。

在这方面, 我主要采用了自己备课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借用网络资源主动搜集资料等手段。在自己备课方面, 我主要是将现有的教材内容整合, 开发教辅资源。美术课程分五个系列九个模块, 模块与模块之间既相独立也有联系, 将有联系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讲解, 互为补充, 既展示出了一个整体, 突出重点, 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可以将重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避免因为课时不够而造成蜻蜓点水式的讲解。

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方面, 我主要采用了课前布置任务, 让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预习工作, 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他们课上对老师讲解的内容就更容易理解了, 并能适时给予补充。

(二) 展示具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艺术是历史的产物, 每个时代的作品都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尤其是每件成功的作品都是受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的影响, 作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深刻的关联。选择能反映时代特色的有代表性的作品, 让学生在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去鉴赏作品, 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城墙、船只、酒肆、铺面等各种建筑, 展示了北宋末年繁荣发达的都市经济和多姿多彩的市民生活, 是千年前北宋城市景观的再现。这幅画既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国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构图, 感受到中国画特有的空间处理手法, 也让他们加深了对当时社会的认识。

二、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民主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 还能培养学生乐观、豁达、自信、坚强等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而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作为权威、知识的拥有者其主导地位过于突出, 教师教得口干舌燥, 学生的反应却是冷漠的, 师生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互动,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 在上课时教师一定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活跃、民主的氛围, 让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由、激动的状态下, 使灵性智慧得以启迪, 个性得以张扬, 天性得以自由舒展。

三、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鉴赏作品

(一) 通过模拟作者的活动体验作品的创作过程

美术鉴赏课大多重视对美术理论知识的探讨和讲解, 教学的主要手段就是欣赏。这样的教学手段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也容易觉得疲倦, 所以在课上适时展开一些活动, 对师生都是有益的。

如在教学《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讲到《西斯廷天顶画》这幅作品时, 我在给学生讲解了作品的内容、艺术性后, 学生的反应不是很强烈。如何才能打动学生, 让他们对该作品有深刻的理解, 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我想到米开朗基罗由于长期的高空仰面作画, 颈椎因此严重受损, 以至他后来看书看信时必须置于头顶。我觉得很有必要向学生们讲讲这位大师为艺术奉献的精神, 从而让学生产生共鸣。于是, 我让学生尝试仰头, 用手在空中书写, 模拟大师当年作画时候的场景, 学生们没有坚持多长时间就纷纷表示难受。我告诉他们大师为了做这福画, 4年坚持在18米高的脚手架上仰面作画, 其艰辛是可以想象的。从学生的目光中我知道, 短短几分钟的尝试使他们体会到了大师的毅力以及这幅作品的伟大。

(二)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鉴赏的评述活动中

8.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 篇八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美术教材;多媒体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学校都开设了美术鉴赏课程,高职美术欣赏课的开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会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然而,当前的美术欣赏课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表现在:

1.教材内容过于僵化,体系陈旧,对于美术常识和门类都只做了非常简单的介绍,然后简单带过了一些西方油画和中国国画的作品,知识面显得非常狭窄,而且内容也不够有新意,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非常明显。

2.教学方法呆板,而不够灵活,目前许多讲授美术鉴赏课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方式是非常单一和枯燥的。

3.教学的设施依然很落后。科技的进步速度是非常快的,教学中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多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多数高职学校的美术鉴赏课因学校的状况而决定了多媒体技术不能有效的使用。

4.学生的美术基础普遍较差。因为我国目前还是实行的应试教育,致使学生们很少接受到系统的正规的美术教育,大多学生对于美术教学的课程多半都是抱着轻视消遣的心情来的,这种轻视的态度对于美术的学习无疑是一种阻碍。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教师要选好紧跟高职时代的专业性教材,并做到不断更新

对于教材的选择与使用,教师应有绝对的话语权,选一些能跟上时代的教材对于高职的美术鉴赏课来说是尤其重要的,无论是传统的美术还是现代的美术,无论是平面作品还是立体作品在选择时都要兼顾,能使学生毕业后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二、将多媒体技术充分的运用到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美术鉴赏课在高职学校中占用的课时通常是比较少的,可是需要讲授的内容却是很多的,例如门类就包括了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和建筑等等,从时间上来说,也是横跨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从地域上来说更是涉及到世界各地。所以多媒体的大容量和强大的综合功能性就可以很好将这些内容结合起来,它可以同时以音乐、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将知识进行生动完整的传达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理解深度。当然,教师们也要加强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对于幻灯片等一些基本的影音软件也要熟练的使用,制作出具有吸引力的课件,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来得轻松有趣,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打开他们思想的闸门,加深对于美术鉴赏的理解。

三、教学实际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鉴赏氛围

在美术鉴赏课中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要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耐心阅读教材,大胆讨论发言,发表鉴赏演说等。

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鉴赏课上,我们不要以师者自居,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及时的表扬、鼓励学生发言,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鉴赏课的兴趣。

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鉴赏演说,成为一个个的美术鉴赏家

在美术鉴赏课堂上,学生普遍存在表达语言匮乏现象。面对艺术作品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力不从心,要么用“靓啊”,“好啊”“中意啊”等几个词语来涵盖各种复杂的感受。如对《溪山行旅图》的描述多数都说:前面一座山,后面一座山,中间有条瀑布;对此画的感受一个同学只能说一个词或少数几个词语:雄伟、高大、险峻、宁静、神秘等,较少有完整的回答。语言到此为止,只停留在简单的判断上,使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开展艰难。这样美术鉴赏便停留在浅表层面。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固然与语文水平、审美水平以及地方性口语习惯的困扰等因素有关,但是,如果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艺术理解的表达能力,是能够克服这一困难的。美术教师要善于从分析性语言如线条、明暗、色彩、空间、形状、比例、肌理、节奏、韵律等方面的词汇培养,鼓励他们主动地发表个性化理解的富有创造性的多角度的审美评价。

五、美术鉴赏课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提高对鉴赏课的认识,教师首先要对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另外在鉴赏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要心中有数。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佳。

(二)鉴赏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血衣》、《南昌起义》等,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鉴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

(三)鉴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鉴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

(四)鉴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五)鉴赏的时间不可过长,内容过多过滥,学生会厌倦,教师可以把欣赏教学穿插于平时教学之中,使欣赏与传授技能相结合。

9.美术鉴赏论文 篇九

———《清明上河图》

摘要:《清明上河图》乃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是北宋风俗画作品,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该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写了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关键词:

10.中外美术鉴赏论文 篇十

姓名: * * * 学号: ************** 院(系): ******************** 班级: ********************** 教学班: 美术鉴赏3班 任课老师: *****************

学习和欣赏中外美术鉴赏作品的心得体会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人文学科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它担负着社会功能的角色。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具备情节美、生活美、意境美,这些作品塑造出的典型形象从不同角度叙述着感人的情节,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感动、给人以思考,使人们从中得到美的启迪和感情的升华。

【关键词】 美术 欣赏 徐悲鸿 八骏图

【正文】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了美术鉴赏这门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和体会,我发现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表现形式多样,意义深刻悠远的艺术形式。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

我最喜欢的艺术家和作品是徐悲鸿以及他所创作的《八骏图》。徐悲鸿1919年赴法国留学,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八骏图上,八匹英姿勃勃的骏马飞奔向前,姿态各异,匹匹高大雄健、精神焕发。其中的一匹最具特色,它后腿蹬地,前蹄腾空而起,鬓毛迎风飘动,昂首尾,自由奔放。《八骏图》是徐悲鸿送给陈纳德将军的一幅巨作。那时陈纳德将军正从战场上凯旋归来,画上那昂首奋蹄的八匹骏马,映照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骏马奔腾似潮涌,一日千里独行空。驰骋疆场唯我狂,遨游神州立战功”。奔腾的骏马,显现的是气度,释放的力量,超越的是灵魂。徐悲鸿的《八骏图》体现的是飞扬的志气,中华的灵魂。

绘画美术与环境工程上的设计,看似两个毫不相干的领域,却又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联系绘画有助于环境工程师在设计诸如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布局灵感。当代对于污水处理厂等环境相关建筑已不再局限于它本身的价值,如今许多环境工程师已将美术融入于环境工程设计中。污水处理厂不再是单一的处理污水建筑,从高空俯瞰整体就是一件大型的艺术品,与其他建筑相得益彰,甚至更领风骚。这正是美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与结合。

通过学习美术鉴赏课,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学到了专业课理论知识以外的东西,我一直以来就很喜欢风景画,也喜欢在网上搜集一些认为有唯美意境的风景图,这门课培养了我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让我可以更加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美。更加坚定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参考文献】《中外美术鉴赏》

徐改,刘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08-01

《美术鉴赏》

李新平,成文光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11.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一、引言

美术鉴赏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它也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其他学科体系相比,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而且现阶段美术鉴赏和其他基础教学一样,存在着严重的重视基础而忽视其它教育功能的作用,与生活严重脱离,再加上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教师探索的地方。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二、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一)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美术鉴赏教育

社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当代文化环境下的高中生在他们的审美观念上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这表现在潜意识里,民族传统的审美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心理的深刻烙印。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适当的方法:

在文化情境中实施美术鉴赏。如在教学中强化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中的传统精神的能力。例如,可以从中国美术作品中的语言入手,引领学生结合中国书法来赏析绘画中的“线”的功力、情感、个性、格调,以及与中国书法的关系,还可以从传统审美观念对“意境”的追求出发,来赏析传统绘画中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道风与意境的关系??通过这些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术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也可以说在民族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

使用更多的教学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传统美术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首先,可以用鉴赏原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带学生进入美术馆、博物馆。其次,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系统,从声音、图像、视频等多角度刺激学生,使其接受更多的传统美术信息,提供更好的展示氛围。

(二)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美术鉴赏教学

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课程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寻找教学所需资源,还可以以网络为平台进行观点的交流。

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师生互动。在计算机与网络普及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单一性: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被动的接受。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电脑网络社会提倡的是人机互动,甚至是人与网络上的其他人的互动。

实施美术鉴赏教学的媒体手段获得了拓展。自从在多媒体教室上过美术鉴赏课后,学生们都反映希望多在那里上课。无疑,良好的教学设备是美术鉴赏学习的必要保证,学生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更美的审美体验。特别是网络教学兴起之后,学生们可以在网络教室里直接通过点击鼠标、敲动键盘来任意选择、放大美术作品,并在网络上实现与教师、同学交流鉴赏体会,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美术鉴赏教学更具有成效。

(三)利用 “百家论坛”在鉴赏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欣赏和鉴赏各种艺术作品,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艺术价值,形成自己宽容的开放性的审美心态。美术鉴赏中,学生的真实体验最为宝贵,我们应在理性的分析与理解作品价值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情感取向,因此,要敢于设置“百家论坛”,开展“百家”争“鸣”,倡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又富有个性特征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态度。例如:鉴赏《蒙娜丽莎》那永久的微笑,有人从微笑中看出他的庄重、娴雅;有人从表情中看到她的是神秘莫测,心事重重;有人看出她体验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乐观自信:悲观的人觉得她的微笑带点伤感;快乐的人觉得她的微笑中带有甜蜜。通过交流,让学生意识到作者巧妙的留下了一个空间,让观众用想象去填补,形成精神上的愉悦。

(四)利用比较教学方法增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侧重于比较学的鉴赏方法也是常用的鉴赏方法之一。可以是纵向的比较,也可以是横向的比较,可以是同类比较,也可以是异类作品之间的比较。在确定了比较的对象之后,可以选择各种方法进行具体鉴赏。例如,选择比较鉴赏的对象为:《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和《大公爵圣母》。《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这幅画显得比较呆板,完全看不到古希腊艺术引以为荣、古罗马时代固守不变的那种表现人物动作和表情的绝技。按文艺复兴时艺术家们的观点,这件作品缺乏“人性”的。而在中世纪时期的肖像画大都如此。如果把《大公爵圣母》这件作品同《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相比较,就会发现拉斐尔笔下的作品中洋溢着生命。圣母面部的造型和隐没在阴影中的方式,温柔的母亲怀抱着可爱的圣婴的和谐,充满着人间的温情,是那么的真实、可信。通过上述比较,可以清楚地了解中世纪绘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区别之所在。同时,这些方法也可以借用到中国美术的鉴赏上来。此外,在对中国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时,还可以依据中国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原则来进行解读。以此给予学生更多的审美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结束语

以上是我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提出的一些看法。目的是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沟通.从而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鉴赏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让我们携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易存国.中国审美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2.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篇十二

一、美术鉴赏的理论依据和教学目标

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组织学生围绕解决问题进行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 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要解决的问题是美术家如何运用美术语言传达不同的意图和情感, 重点是认识美术的语言及其运用。

在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主要形式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完成对话和认识性作业, 积极进行探索, 从而感知知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在鉴赏美术作品中设计的方法是:以解读图像作为鉴赏美术作品的切入点, 通过反复辨析美术作品的语言, 使学生在语言形态的引导下进入作品内容, 感知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 进而在活动情境中, 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同时, 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内容和鉴赏方法, 通过独立研究与小组讨论, 达成对问题的一致认识。之后, 教师安排作业, 供大家赏析, 让学生理解各类型美术作品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意韵。

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进入学习领域

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又相对完整的了解, 认识到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 这是美术鉴赏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学生初步了解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后, 能从大体上感受作品, 分清作品的类别, 展开想象, 对作品做出简单的评价。其优点是能按照鉴赏作品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去赏析作品;缺点是对作品的分析不够到位, 理解解不不够够准准确确。。从从存存在在的的问问题题我我们们可可以以看看出出, , 学学生生对对鉴鉴赏赏美美术术作作品品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认识不足, 还不能掌握美术的一般表现方法。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及要求后, 有了学习方向和思想准备, 进入了学习状态。

三、赏析作品, 教师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1. 挪威画家蒙克的油画作品《呐喊》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感受作者通过图像传递给观赏者的信息。接着, 用低沉的语调朗读一段蒙克对此作品创作灵感的一段描述:“我和两个朋友一道走着, 夕阳西沉, 天变得像血那样的红, 我忽然无精打采, 极度疲倦地停住了脚步, 站在那里。黝黑色的海峡和街道, 横着血与焰之舌。朋友继续走, 而我一个人留在那里, 因不安而颤抖着, 我感到自然伟大的喊叫。”读后教师提问:“这幅作品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学生发言:“恐怖的感觉, 强烈的不安。”“这种不安与恐怖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学生沉思片刻后回答说依靠美术的艺术语言, 主要是色彩。教师提问:“除了色彩还有其他的美术语言吗?如何看出色彩在这幅作品中发挥的作用?”学生分析后认为:那种阴森的血红色和浓重的蓝、绿色形成一个漩涡, 包围着画中处于极度痛苦的男子, 好像是呐喊的回声。画面中运用鲜明的色彩和奔放的线条使人感到刺激和不安。可以想象得出, 作者是要表达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和失望。“我们再来听听作者自己是怎样说的——‘我画这幅作品时, 把云画成如热血一般的红。色彩里迸出声音, 那就成为生命连作中的呐喊。’”教师小结并说明色彩语言的象征意义及其对人产生的心理作用。

2. 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根扎南国》

教师提问:《根扎南国》这幅作品, 吴冠中关注的主要是艺术的形式语言。在这幅作品中, 画家运用了哪些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可以从塑造大榕树的形象上来分析构成形式美的因素。学生观察、分析之后, 一致认为盘龙多姿的枝干是用线条和墨块 (即面) 表现的, 而郁葱繁茂的榕树叶是由不同形状的点和色彩组成, 画面清新、明快。画家注重美术的基本语言———点、线、面、色相结合, 创作出一幅具有鲜明艺术个性和强烈形式美感的作品。教师说明点、线、面、色就是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 任何美术种类的语言表达方式都是在这四个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形成和演化而来的。为了把语言元素组织和体现出来, 美术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表现手段:在西方绘画中就是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等, 在中国绘画中就是笔墨、章法、皴法等。它们作为美术语言特殊的表现手段, 也是美术作品艺术语言的一部分。

上一篇:实验室消毒措施下一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