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立特殊教育学校(精选14篇)
1.青岛公立特殊教育学校 篇一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加拿大纳奈莫公立教育局(Nanaimo-Ladysmith School District)是一所公立大学,它共有七所中学,全校共有7000名学生,包涵约180名国际学生,就读于不同分校。提供8-12年级课程,大部分学校还提供密集式英语课程,学生可依照兴趣选择合适的学校,如艺术、音乐、科学等不同领域。
下辖学校
莱德史密斯中学
学校概况:莱德史密斯中学位于拥有7000人的莱德史密斯镇,距纳奈莫15分钟车程。1998年扩建后,学校增添了一座两层体育馆,一个可进行舞台表演的多功能厅,一座新图书馆,并可提供烹饪服务。由于来自小镇,该校拥有当地居民鼎力支持。该校戏剧系实力雄厚,学生近年来曾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比赛中获奖。
非母语英语教学:可提供非母语英语教学辅导
科技专长:电器、计算机模拟、信息技术
外语教学:法语
艺术专长:印刷、摄影、视觉艺术、表演、导演与编剧、舞美、影视、舞台音乐、乐队
纳奈莫-莱德史密斯学校的优势
英语教学环境
与加拿大学生共同学习和交友的机会
所有中学都拥有国际学生教育顾问
如有需要,可提供大量非母语英语教学辅导
一年四次向家长提供学生成绩单
在纳奈莫-莱德史密斯获得的高中文凭可保证学生进入全球国际知名大学。
锡达中学
学校概况:锡达中学距纳奈莫约10公里,周围半为农场,有城市公交到达。学校建成于2000年,是整个学校区最新的一所中学。学校的位置使其拥有友好的团体精神。学校在体育方面十分活跃,富有成绩,并拥有许多俱乐部和其他各类活动。
非母语英语教学:不提供
科技专长:视听课程,计算机模拟, 商务科技
外语教学: 法语、德语
艺术专长:音乐、戏剧、录像制作、音乐剧
多佛湾中学
学校概况:互联网留学360介绍,多佛湾中学建于1992年,是纳奈莫最新的一所中学。学校在计算机、生物、化学、物理和欧洲历史等学科名列前茅。学校还拥有烹饪课专用厨房、机动车车间等特别教学设施,以及优秀的音乐剧课程。
非母语英语教学:只有辅导课
科技专长:计算机排版、信息处理、计算机模拟
外语教学:法语、德语、西班牙语
艺术专长:发声及即兴表演,服装设计和手工,摄影
约翰.巴斯比中学
学校概况:约翰.巴斯比中学1998年整修后,拥有了一座烹饪课专用厨房,一座两层楼的体育馆以及数个计算机房。该校足球队是近年来的全省冠军。
非母语英语教学:可提供强化非母语英语教学
科技专长:数字化艺术和计算机模拟,管理创新,计算机排版
外语教学:海岸沙利希语, 法语、日语
艺术专长:导演和编剧,音乐剧,合唱,媒体学,舞蹈,视觉艺术
纳奈莫区中学
学校概况:纳奈莫区中学经2001年整修后,可为包括机动车、应用商务科技、互联网等课程提供获得大专文凭所需的基础设施。学校附设社区游泳池,并拥有冲浪和滑梯等设备。纳市学校区的田径场也设在该校。
非母语教学:可提供强化非母语教学
科技专长:两维和三维视觉艺术、计算机排版、信息技术
外语教学:法语、西班牙语
团、爵士乐
威灵顿中学
艺术专长:纺织及雕刻、三维视觉艺术、高级视觉艺术、其他艺术课程、舞美、导演和编剧、合唱、乐
学校概况:威灵顿中学经2001年整修后,新添一座设备先进的教学楼,一座双层体育馆和一个音效和录音棚。该校特别设有时装设计、金属雕刻和户外教育等课程。
非母语英语教学: 可提供强化非母语英语教学
科技专长:影视制作、三维计算机模拟、绘图
外语教学:法语、日语
艺术专长:音乐剧、作曲、爵士乐、摄影、金属雕刻
伍德兰兹中学
学校概况:伍德兰兹中学是纳奈莫最小的中学,因此学校家庭氛围浓厚。学校艺术课程实力雄厚,爵士乐队屡次获奖,校内体育活动丰富。该校还是学校区太平洋足球学校的所在地。
非母语英语教学:可提供强化非母语英语教学
科技专长:计算机模拟、网页设计、年鉴出版
外语教学:法语、德语、日语
艺术专长:音乐剧、合唱、乐队、爵士乐、制陶、摄影、视觉艺术
2.青岛公立特殊教育学校 篇二
关键词:公立学校,转制,利益驱动,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公共产品的民营化、市场化成为当前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教育的市场化、民营化问题也日益成为理论界所关注的焦点。市场机制的引入打破了传统上完全由政府垄断提供教育产品与服务的状况,教育的供给机制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公立学校的“转制”成为教育领域内一种新的现象。所谓“公立学校”是针对学校的经营形态(或称经营方式)而言的,当前我国学校的经营方式根据经营主体的不同大体可以划分为“国有国营”、“私立私营”、“国有民营”三种形式。而公立学校“转制”就是指公立学校通过转换机制引入市场机制,解决优质教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从而产生的供需之间的矛盾问题,“转制”的公立学校形成以资产公有、日常经费自筹、办学自主为特征的办学体制。“转制”后的公立学校在不改变所有制形态的前提下采取民办学校的运行方式,从而实现了出资主体与经营主体的“两权分离”。本文侧重对我国公立学校“转制”的背景、动因以及管理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我国公立学校“转制”的背景
公立学校“转制”是在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3世界教育报告》中指出,“80年代世界朝着某种形式的市场经济转变,并采取措施控制公共开支的增长,没有几种教育制度完全不受这种全球变化的影响”。受这种市场经济转变的影响,公立学校改制现象最先出现于美国。美国从80年代就开始在教育领域通过推行凭单制(或称学券、教育券)、特许学校等一系列方式使公立学校“私营化”。而我国的教育体制的变革也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并行发展的。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深化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改革。受发达国家教育改革运动的影响以及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在不断探寻建立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公立学校改革的实验中,短期时间内就集中地创造出了一系列不同的市场化运作形式,不同程度地把公共教育与市场结合起来。这其中之一就包括公立学校的市场化运作,“转制”后的公立学校日益显现出市场化、民营化的特点。
二、我国公立学校“转制”的动因
公立学校“转制”前接受国家给予的稳定的财政拨款,而“转制”后期要面临“自负盈亏”的风险,但是仍有许多学校自愿“转制”。据统计,1997年上海只有“转制”学校23所,到2000年已经发展到了65所。这些公立学校“转制”的动因何在呢?
公立学校“转制”的动因,大体上有外部和内部两种驱动因素。从外部来看,我国的公立学校“转制”是与民办教育的发展分不开的。目前我国的民办教育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民办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到2000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54294个,在学人数已突破639万人,比1996年分别增加了86%和108%。同时民办教育的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出现了一些规模和影响较大和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民办学校。西安和北京的个别民办高校人数已突破2万人,全国有颁发国家认可的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已经达到80余所。而国家在政策措施上也逐渐向民办教育倾斜,从1999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2002年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都体现出国家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从内部来看,公立学校“转制”的原因较为复杂,一部分是基础较好的公立学校希望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另一部分是难以生存的公立学校希望通过“转制”能给其带来新的生机。由于民办学校拥有更大的收费、人事、招生等方面的自主权,公立学校拥有良好的办学基础和社会生源。公立学校正是想通过走“转制”的中间道路,借助民办学校已有的更大的自主权和运行机制来扩大竞争优势。而由于当前民办学校与公立学校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部分“转制”后的公立学校具有公办、民办学校的“双重身份”,既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又拥有对国有资产的控制权。某些“转制”的公立学校正是利用这种“双重身份”获取双重利益。
不论是外部还是内部因素的作用,公立学校“转制”行为都是受到一定利益的驱使所致。而资本的逐利性和教育的公益性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这一矛盾是解决教育与市场关系的要害,所以政府应当对公立学校的“转制”问题进行合理的政策指导与制度规范。
三、我国公立学校“转制”的管理
我国公立学校的“转制”现象的出现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当前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对“转制”后的公办学校的管理。而目前理论界对公立学校“转制”问题所进行的专门研究还很少,政府在对待公立学校“转制”问题上的态度也比较模糊,从而致使公立学校的“转制”现象成为一个无人过问的“真空地带”。由于缺少相应的规范,所以“转制”后的公办学校的管理局面较为混乱,如各种不规范的公办转制学校挤占了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经营不善的公办转制学校的变相营利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等。由于公立学校“转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所以应从实际出发,既要加强国家对公立学校“转制”的宏观指导,又要保证市场对公立学校“转制”的有效运行。
对公立学校“转制”的管理应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进行。从外部管理来看,公立学校的“转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有效补充,对于打破我国公立学校“一统天下”的局面,提高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应当创设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公平竞争与合作互利的多元化发展的社会环境。而从经营方式来看,“转制”后的公办学校属于民营教育的一种形式,所以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应当对公办学校“转制”做出详细的法律规定,特别是对公立学校“转制”的产权制度、税收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教育中介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要做出明确的规定。从内部管理来看,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和董事会制度。由于我国公立学校“转制”的情况较为复杂,而与“转制”后公办学校有关的各项制度还不健全,所以对要求实行法人办学和校董事会制度还很难一概而论。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目前我国公立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由校长代表国家实行对学校各项事务的管理,所以说具有实行法人办学和校董事会的良好基础,可以考虑在不同程度上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和董事会制度。
总之,公立学校“转制”的发展前景应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当充分发挥公立学校“转制”的优势,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与法规,积累和借鉴各种公立学校“转制”成功管理的先进经验,并总结和吸取一些学校“转制”失败的教训,从而使我国公立学校的“转制”向着积极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劳凯声.重构公共教育体制:别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3世界教育报告[N].2.
[3]张民选.转制学校:实事、成因与前景[A].丁刚.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1辑)[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简述加拿大公立学校义务教育 篇三
笔者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接触了大量本地的教师、学生、社区工作者、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局工作人员,并且笔者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是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学生在高中的经历,因此,对加拿大教育体系有着多方位的了解。由于加拿大一共有十个省三个区域,各个省都有自己的教育部,教育体系也稍有不同,笔者以安大略省(以下简称安省)为例,对加拿大公立义务教育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加拿大义务教育和中国义务教育体制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介绍了加拿大12年公立学校义务教育(以下简称公立义务教育)的基本架构,以及一些与中国义务教育存在不同的地方,以供有意研究加拿大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学者和希望将来出国留学的学生及其家长参考。
基本制度:12年免费义务教育
加拿大实行12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子女都可享受免费教育,此外拥有合法签证的非加拿大公民或非永久居民的子女也可以享受免费教育,例如拥有工作签证或者留学人员的子女等。唯一与公民和永久居民不同的是,后者需要每年在指定时间到当地教育部门证明自己仍然拥有合法留在加拿大的签证,以证明自己子女可以继续留在加拿大接受免费义务教育。12年义务教育期间,父母基本不需要缴纳任何教育费用,但在参加学校或者教育局开设的课外项目时需要缴纳少量费用,例如母语课程、象棋等。有的学校每学年会组织外出旅游活动,费用也由父母自行支付。
加拿大12年公立义务教育中,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即6-2-4体制。安省大概有4000多所公立小学,850所初中、高中。小学称Junior Public School,初中为Senior Public School,高中为Collegiate。部分学校含有小学和初中,称作Junior and Senior Public School。在此类学校读书的学生可以从小学一直读到初中(八年级)毕业。有些学校仅设小学部,六年级毕业后则需要转到设有初中部的学校。安省高中部从九年级至十二年级。
加拿大公立义务教育采取就近入学原则,即根据学生居住小区就近入学。学校对学生家庭在小区是租房还是买房没有要求,父母或者监护人只需出示居住证明即可入学,例如带有居住地址的银行对账单、租房证明或水电账单等。有的学校因为要求入学的学生比较多,学校则希望家长出示3个月以上的含有居住地址的账单,而大部分学校只要求1个月前的账单。公立学校没有入学考试,按照学生的年龄分配年级。对于刚从其他国家来的学生,学校会要求出示注射免疫針证明。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如果英语程度不够,小学、初中的学校大部分都设有特别的英语课程(ESL),以帮助学生尽快克服语言障碍,而高中有的学校就没有开设特殊英语课程。就读特别英语课程(ESL)期间,学生可以跟同学一起上其他的课程,如数学、科学、音乐等。
课程类别: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加拿大是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的双语国家。加拿大的学校大致分为英语为主、法语为主和宗教类学校。在英语为主的省份,学校都开设有法语为第二语言的课程。安省作为英语为主流语言的省份之一,大部分学校的教学都以英语为主,法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课程开设。但是,在安省有425所只用法语教学的中小学,此类法语学校对于学生的招收与英语学校不同。为了保护法语的文化和语言,只有在魁北克法语区居住过相当一段时间,或者父母一方来自法语地区(国家)的学生才能就读该类学校。对于不满足以上两项条件的孩子,家长需要向学校的一个专门委员会提出申请,经过学校评估申请者家庭是否能够保持传统法语文化和语言后才决定是否录取。宗教类学校以某种宗教为主,将宗教活动融入日常教学中。这类学校原则上要求学生和教职人员都信仰该类宗教,但是也招收和聘用少量不信仰的学生和老师。
加拿大公立义务教育没有一个全国的标准,各个省都有自己的教育部,设定自己的教育政策。虽然每个省都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但是没有统一规定教材。安省教育局列了一些建议阅读书目供学校、各科目教师和家长选择。同时,各个省对高中毕业要求也不尽相同。以安大略省为例,高中毕业生需要完成18个必选学分,12分选修课学分,40小时社区义工服务,以及通过省级统一的十年级数学和英语考试。
由于加拿大长期实行的移民政策,加拿大成为一个种族多元化的国家。据2001年加拿大国家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加拿大有超过100种语言在使用,每5个加拿大人中有1个是在加拿大以外的国家出生的人。因此,即使在同一座城市,例如多伦多,因为各个社区的社会经济、文化、语言背景差异,学生群体也会非常不同,导致各个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学校文化截然不同。有的社区可能大多数是非洲索马里难民,有的社区是东欧移民,有的社区为东亚移民,也有的社区是英国早期移民为主等。如此迥异的社会经济、文化、语言背景导致学校必须在日常教学、课程选用和测试上各有偏重。有的学校教学重点倾向于帮助学生学会基本技能,辅助学生毕业以后有基本的阅读、写作等技能。有些学校因为坐落在富裕的中产阶级社区,学校倾向于辅助学生成为领导者和创新者。于是,大多数中国移民登陆以后,为了孩子教育和未来发展需要,会选择一些中产社区购房以保证孩子进入理想学校,实现家长的教育目标。
加拿大的公立义务教育除了提供为大多数学生设计的普通教学课程以外,也有一些特别的教学课程给不同的学生:特殊教育(含天才课程和学习障碍课程)以及特长班课程。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包含了两类:一个是针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另一个是针对智力过人的学生。由于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提供特殊教育课程,因此,无论是有学习障碍还是智力过人的学生,都要通过专门人员测试证实之后,根据学生家庭住址安排就近入学。特长班课程一般从高中九年级开始,为一些希望进入大学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做准备。要加入此类课程的学生需要参加特别的甄选考试,主要考试科目为数学、科学和英语。
加拿大的高中主要分两个类别:学术类和职业类。学术类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可以上大学,而职业类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有的高中只设学术类,有的高中只设职业类,而部分高中两个类别都有。学术类除了一般的常见课程以外,少量学校还设有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或者大学预修课程AP(Advanced Placement),或者一些专门为大学某专业设置的课程,例如为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课程TOPS(Talented Offerings in the Programmes of Sciences,科学资优课程)等。通常IB课程和这些专门课程需要申请者在八年级或九年级即将毕业时参加专门的筛选考试,考试项目为数学、科学和英语,此类考试竞争非常激烈。
教育特色: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
与中国相比,加拿大的公立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 教师资源分配。相对于加拿大的私立学校而言,公立学校的教师只有持有相关资质证书才能上岗教书。没有相关证书,即使有更高学历也不能上岗教书。例如,获得博士学位的人也不一定能做幼儿园教师,如果想要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人需要拥有相关的资格证明。与国内每位教师只教一门课程相比,加拿大的教师往往一个人兼任几门课程。例如,一位数学教师可能兼任体育教师,法语教师也是历史教师等。教师被教育局录取后按需分配到所需学校,这与中国相比,加拿大教育局对教师资源分配、校长轮换以及学校项目运作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加拿大的公立学校几乎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考试。以安省为例,除了三年级、六年级和十年级各有一次省级数学、英语统一考试(EQAO)以外,平时的成绩都是以教师形成性评价为主,没有所谓的期中或期末考试。由于此类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在学校的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合作精神等),因此会出现有的学生在一所学校一直都是高分,可是转入另一所学校后反而成为一般的学生。于是,有的家长宁愿孩子留在一所一般学校,得到比较好的教师评价,因为这样更能进入理想的大学。
2 社区、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加拿大的每所学校都有一個或几个由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负责与学校沟通和监督学校教学活动。家长委员会设有会长、副会长和秘书。委员会定期开会,并欢迎所有的家长都参加。学校校长等领导和教师也会被要求参加该会议,听取家长意见,必要时做出一定的解释和协商。会议涉及的内容广泛,但主要以学校教育和学生为主,例如学生作业问题、班级调整、学校的外出郊游计划等。家长委员会需要定期向每位学生家长通报会议内容和相关协商结果。有的学校因为部分年级学生人数不足,设置混合班,把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设成一个班上课。对于混合班制,家长看法不一。曾经有一所学校尝试三个年级混合班制,该计划被家长强烈抗议而终止。
家长委员会还经常在学校和社区组织义卖募捐活动,为学校活动筹款。例如,安省大部分学校在六、七年级时会组织一次魁北克旅游,有的低收入家庭无法承受这个费用,于是家长委员会组织一些义卖募捐活动为需要的学生筹款。学校跟家长和社区互动频繁。学校的场所也常常无偿借给社区做一些社区讲座和活动,例如社区义工借学校场所为家长开设紧急救助课程等。
3 家庭作业。加拿大公立学校不主张布置太多家庭作业,而加拿大父母对学生家庭作业也是态度迥异。同时,各个省份对不同年级学生家庭作业量有一定的要求。安省学生平均每天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大约是40分钟,有的省份学生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大约是33分钟。由于有些家庭安排有大量课外体育活动,家长很不希望学校布置太多家庭作业。因此,大部分的学校在高中以前很少布置家庭作业,寒暑假和法定假日学生几乎没有家庭作业。
4 家长会。加拿大每学期有一次家长会。在开家长会之前,学生的成绩报告单已经由孩子带回家。在安省,成绩报告单的写法和用词,教育局有严格的规定,教师也受过专门的训练,以保证成绩报告单的一致性和公平性。很多移民家长因为不熟悉西方文化和英语的表达习惯,不能读出成绩报告单中委婉提出的孩子需要进步的空间,误认为教师只是在一味表扬自己孩子。
4.公立学校教师聘用合同 篇四
甲方:
乙方:
为建立劳动关系,明确权利和义务,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原则下,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聘用岗位
乙方自愿来民办学校任教,并同意按学校要求,担任 岗位工作;
二、聘用合同期限
本合同为有固定期限的聘用合同,合同期XX年,合同期从XX年X月X日起至XX年X月X日止。合同执行完毕,经双方协商,可续签合同。
三、工作岗位职责要求
乙方应遵守学校制定的管理制度,完成受聘岗位规定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同时享有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
学校依据有关规定对乙方进行奖励和处分。
四、工作岗位纪律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甲方的各种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
2、除政策因素外,乙方受聘期间未经甲方批准不得回到原单位或其它单位工作。乙方在聘期内要求脱离工作岗位的,必须先经甲方同意,并与甲方解除聘用合同,甲方可根据规定给予办理有关辞职手续。
3、甲方应切实加强单位内部的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制度,做到职权清楚、责任明确、考核严格、奖惩分明。
五、工资待遇
1、乙方被聘用后,按县委、政府的政策,由甲方或财政发放与现有身份同等的财政工资和津补贴,各种政策性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按原渠道不变。
2、乙方在桂冠学校任教期间“在教师资格认定、业务进修、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科研立项、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均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统一管理”。
3、甲方积极为乙方争取政策,提高福利待遇,并配合乙方搞好教师资格认定、业务进修、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科研立项、职业技能鉴定等相关工作。
六、合同变更和终止条件
1、聘用合同确需变更的,双方应协商一致,按原签订程序变更合同。
2、聘用合同期满,因政策性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甲乙双方约定的合同终止条件出现,聘用合同即行终止。经双方同意,可续签聘用合同。
3、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可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1)聘期内严重不履行合同的。
(2)一学期考核不合格的。
(3)一个教学年度内不能完成合同约定的工作任务的。
(4)严重失职、渎职或违法违纪的。
(5)未经学校批准参加各类脱产学习、培训,或虽经批准,但规定的学习期满后延期不归的。
(6)擅自离岗的。
4、合同终止后,甲方把工作关系退回县教育局,乙方按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回原学校或同级同类学校工作。
七、违约责任
1、乙方如无正当理由违约,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的年度考评直接定为“不合格”,且停发乙方全部工资。
2、甲方无正当理由解除聘用合同的,也要给予乙方相应的补偿。聘期结束后,根据甲方的工作需要和乙方的意愿确定是否续聘。
八、其它事项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双方平等协商解决。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法人代表:
5.青岛金榜学校高考复读 篇五
12年又一次踏进高考考场,这一次多了几分自信和从容,还能记得去年上考场时紧张的夜里都没有休息好,三天考试两天是在失眠中度过,今年明显要轻松自如的多,因为我已经准备得很充足了,相信加上更好的高考应战策略我会取得理想的佳绩,这么多关心我的人比我还紧张今年的高考,让我也觉得多了一份压力,但是整个考试过程进行的还算顺利,我没有出现考场过度紧张当然适度的紧张是有利于考场超常发挥的,这一切都要得益于在青岛金榜学校的老师辛勤谆谆教诲。金榜学校的老师帮着我走出了阴雨绵绵的一个夏天,那个夏天我还一直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如今我如从前一样活泼开朗,神采奕奕。
第一次到金榜学校是来试听的,我是学理科的,第一节课听的是语文,我们语文老师是山师毕业的,很稳重的一个老师,到现在我还记得他讲的是现代文阅读,因为是试听课,老师讲得很仔细,很生动,够丰富,还充分运用网络语言与流行语言,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至今印象深刻。还有我的数学老师,也是资深教师一名,还记得他最擅长给我们讲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因而学好函数对于整个高三课程至关重要,数学老师的函数讲解完后,我犹如醍醐灌顶,拨开云雾见见青天之感,其实一切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函数的可考点也是有限的,只要掌握好可考点认你做百八十道题也是易如反掌。我最喜欢学的是生物,虽然不是主科单身就是对生物充满也好奇感,正是这份好奇感激发着我不断地探讨新问题,发现新的问题。所以现在我报考志愿的时候也是报的生物专业,希望将来在这一方面有所建树,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候也是听取了这里专业老师的建议,选择了一所好的大学里的好的生物专业,这不论是对于将来考研还是就业都是有益的。想一想去年戏剧性的一年,什么结果都可能在那一瞬间粉墨登场。如今一切都将改写。学校教学环境也很舒适,整个空旷的大厅,教师和宿舍内都有空调,并且有专门的人员打扫卫生。充足的体育活动场地能使我们劳逸结合,充分舒缓学习压力。学校周边环境应该是安静和安全的,周边环境过于杂乱或繁华对学生学习、生活不利,也不安全。这里位于市劳动局内,食堂与宿舍绝对可以保证安全。
6.青岛华德福学校招聘简章 篇六
岗位要求:
1、为人诚信可靠,认真负责,富有爱心、耐心;
2、熟悉初中英语教材,熟练把握重点、难点、考点;
3、较强的沟通能力,提高学生成绩,有教学经验优先。
我们将提供最优的薪资待遇,最优的培训体系!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发至学校信箱。审核通过,我们会统一安排面试。
公司名称:青岛华德福文理培训学校
公司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6号乙青大科技园
青岛市中山路10号发达商厦
电话:0532—85953887***
邮箱:qdhuadefu@163.com
青岛华德福文理培训学校以“做中国最有效果的教育”为使命,将业务定位于:围绕中小学生成绩提高的课外辅导业务及围绕中小学生素质提升的营训业务。中、高考目标辅导是华德福的核心业务,面向中小学的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是华德福的优势业务。
青岛华德福文理培训学校由国内资深教育工作者和归国教育专家组成管理团队,在多年的发展中,华德福的教育与教育部、CCTV中学生频道、青岛教育局、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人大附中、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国教育报、中学生杂志、等教育主管和教研机构建立了互动合作关系,为华德福学校构建最优势的教育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青岛公立特殊教育学校 篇七
数据显示, 在GCSEs考试方面, 私立学校学生5门课程获得A*分数的人数是综合中学的10倍。这说明尽管自1997年起教育经费飙升了50%, 但在工党执政期间, 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的差距却没有丝毫减少。
保守党的影子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 (Michael Gove) 表示:“目前的教育体制是不公平的。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在私立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 住最好地段的房子。但是相比之下, 那些最贫困的学生却不得不选择最差的学校。”
位于东苏塞克斯 (East Sussex) 的布莱顿私立中学 (Brighton College) 的校长理查德·凯恩斯 (Richard Cairns) 说:“尽管工党政府额外花费了数十亿英镑在缩小教育差距上, 综合中学仍然让许多聪明的孩子感到很失望。人们将取得5门C或以上分数的学生比例作为评价校长的标准, 因此, 校长们也没有帮助那些最具潜力的学生取得A和A*的动力。”
保守党的数据显示, 2003年至2007年在GCSEs中取得至少5个A*的学生人数, 在综合中学, 2003年这一人数为8, 416, 占综合中学总人数的1.6%, 2007年增至2.2%;但是在私立学校, 2003年这一比例为16.8%, 2007年则为20.5%。这表明, 在4年中, 两类学校学生的差距从15.2%扩大到了18.3%。
8.青岛公立特殊教育学校 篇八
摘要: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私立高等学校能够发展成为世界顶级的高校,一方面是其先进的办学理念的引导,另一方面是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截止2013年年末,美国和日本两个发达国家对私立高校的投资政策已经历经了150多年和40多年,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政府投资体制,为我国非公立高校政府投资体制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美国 日本私立高等学校 政府投资政策
1 美国私立高等学校政府投资政策分析
美国作为私立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高校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源于两个重要的保障。第一个保障是政府投资私立高校的立法、规章制度的保障;第二个保障是多元化筹资机制和政府多形式的财政资助保障。
美国政府对私立高校的资助由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分担,资助经费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少数来源于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接下来对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政策分别分析。
1.1 联邦政府对私立高校的投资政策
联邦政府制定的高等教育政策具有直接性和普遍性,没有公立和私立的区分,也没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区分,并且资助不通过各州政府,而是直接面向各资助机构或直接给予学生个人。联邦政府的直接资助方式是对学生资助和科研资助,间接方式是通过税收减免方式来实现。
1.1.1 对学生的投资政策
美国私立高校水准越高,要缴纳的学费就越高,所以联邦政府采取高补助的方式,联邦政府用于教育的资金,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学生的奖助贷学金。并且不分公立和私立、不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都可以获得政府资助。
奖学金主要有三大奖学金计划,一是“罗伯特伯德荣誉奖学金计划”,二是“全国科学基金会奖学金计划”,三是“保尔道格拉斯师范教育奖学金计划。这三类被称为“不以经济需要为本的资助”[1]。
助学金有佩尔助学金,是美国最大的助学金项目,占美国资助总额的20%左右。它只是向低收入家庭提供一个解决学费问题的基础,并不能解决困难家庭的全部问题,通常接受此项资助的学生还需要其他的资助方式。
贷款有联邦帕金斯贷款,其资助对象是家庭经济状况最困难的学生;联邦斯坦福贷款,是美国最大的大学生资助项目。其资助对象相对宽泛,有经济资助需要的学生均可申请;学生家长贷学金,普遍面对子女在高校就读,并有良好银行信贷记录的家长;联邦直接贷款,其资金直接来源是联邦政府,借贷人是联邦教育部,每年联邦政府拨款给部分大学,学生从大学获得贷学金,毕业后直接归还给联邦教育部[2]。
1.1.2 科研投资政策
联邦政府通过与高校签订科研合同或直接拨款方式来资助高校。私立高校可以从联邦政府的资助项目中获近40%的份額主要用于科研经费。但是并不是所有私立高校都平等获得科研经费,联邦政府对科研的资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联邦政府的科研经费按照“卓越质量原则”进行资助[4]。科研拨款主要集中在少数具有科研能力的研究型大学。
1.1.3 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私立高校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
其他形式的投资政策:提供一些基建费或低息贷款用于校园建设资助;设立特别专项资金,用于教学设备和科研设备资助;免税和允许发行免税债券政策。
1.2 州政府对私立高校的投资政策
州政府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公立高校,对私立高校投资不多,但是对本州内私立高校制定了详细的投资计划,从而对其施加了很大的影响。各州根据本州内学校的数量和质量,对本州内的私立高校投资形式和资助金额各有不同。州政府对美国私立高等学校的资助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对学校直接的资助;另一种是通过对学生提供资助而间接地资助私立高等学校。
州政府对学生的资助,制定了比较完备的资助政策,包括建立资助机构、制定资助项目和方案。近年来,州政府越来越重视对本州高校的科研投资,利用高校科研技术资源来解决本州的实际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和民用问题。
2 日本私立高等学校政府投资政策分析
目前,私立高等教育在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私立高等教育占到整个高等教育比重超过70%,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同时日本政府重视高等教育,在私立高校各项收入中政府各项援助占到17%,走出了一条经济和高等教育同步发展的道路。
对日本私立高等学校政府投资政策分为直接投资政策和间接投资政策两方面来分析。
2.1 直接投资政策
关于资金的投资,日本政府不直接把资金分配给各高校,而是把投资款项按计划划拨给日本私学振兴财团,各个私立高校再向财团进行申请。
2.2 间接投资政策
间接投资政策是体现在金融信贷优惠和税收政策优惠。
2.2.1 金融信贷优惠
政府把国家拨款和财政金融投资资金都转拨付给日本私立高校振兴财团和地方团体,由这些中介机构金融团体机构再向各私立高校发放长期低息贷款,支持私立高校完善教学科研设备和设施,维修、新建校舍。
2.2.2 税收优惠政策
学校法人在经营非营利性事业时,免征法人税、事业税;免征继承税、赠与税和印花税。学校法人在经营营利性事业时,享受减税待遇,由37.5%的税率减为27%的税率。同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税率。
3 美、日私立高等学校政府投资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3.1 构建健全的政府投资私立高等学校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私立高校发展来看,能够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国建立健全了法律法规支持体系。尤其是明确了细化了政府投资私立高校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保证了政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私立高校。因此,为了实现我国非公立高校投资增长和公平竞争,调动政府、社会、高校的积极性,必须完善我国非公立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支持体系。
3.2 构建具有完备性、可操作性和职责明确的政府投资私立高等学校政策
从美国和日本制定的政府投资私立高等学校的政策来看,政策并不仅仅具有指导性还具有可操作性。我国中央政府对非公立高校的投资政策应像美国联邦政府对私立高校的投资政策那样趋于直接性和普惠性,平等的惠及每个学生和老师,不管是私立还是公立,都一视同仁。
对学生的资助政策:对学生奖助贷的资助采取中央财政直接拨付的方式,在教育经费支出中,一半以上金额列入学生资助专款,直接划拨到高校,不通过地方政府。政府在现有国家励志奖学金与国家奖学金两大基本奖学金外,还可以尝试构建专项奖学金政策,即针对特定类别而设定。
对教师的补助政策:我国非公立高校教师的工资普遍都是靠学生收取的学费来获得的,可见资金有限,所以普遍工资不高。鉴于当前非公立高校经济力量有限的条件下,政府财政应该承担职工收入不足的部分,以单位补助金乘以教师数量得出教职工基本补助金额划拨给各非公立高校,为了体现出重实效的激励分配原则,采取补助金浮动分发的政策,确保民办高校在岗教师实际年收入与本地区公办同级教师实际年收入相当;提高社会保障“五险一金”的水平,政府可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部分返还。
对科研的资助政策:政府设立科研资金。科研资金不能平均分配给各高校,而是要根据高校的科研能力不同和科研类别采取不同级别的资金配给。
税收优惠政策:此税收政策不以高校是否要求合理回报作为区别对待的标准,对要求合理回报和不要求合理回报的高校平等对待,不能有歧视政策。
地方政府对私立高校的投资政策在平等的基础上,要体现出竞争性和具体性。这个根据各地方高校特点来设定。
参考文献:
[1]王全林.美国多元混合型大学生资助模式及其启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9.青岛公立特殊教育学校 篇九
随着教育体制的变化,办学模式也随之变化,民办学校、股份制学校不断涌现,使公立学校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那么,公立学校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呢?校长老师们纷纷支招。
重视人文环境创建快乐校园
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人才的竞争,是学生的竞争。公立学校要提高竞争力,校长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办学理念,重视学校的人文环境建设,努力构建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让教师工作得快乐,让学生学习、生活得快乐。
近年来,教师弃“公”奔“私”的“出走”现象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析其原因,除个别教师是为金钱所诱惑外,多数教师是因为觉得在公立学校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体现自身的价值,感到精神压抑,前途渺茫,工作和生活缺少快乐感。因此,作为公立学校的校长,首先应该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在改变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上做文章。比较私立学校而言,公立学校在人文环境建设上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首先,公立学校直接背靠的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这是任何私立学校都不具备的坚强后盾。因此,公立学校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条件,在制度建设上体现对教师的关怀。比如建立起科学的教师培训制度和业务激励机制,为教师搭建起提升自我、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再如,在评先选优、职称晋级和干部选拔提升时,要充分体现出公平公正和民主的原则,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其次,公立学校不像私立学校那样以市场经营为目的,学校与教师之间也不是纯粹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公立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因此,学校要以民主建设为基础建立起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大家庭。当教师参与管理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自然就会把学校的荣辱与发展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会把学校当成实现自己理想和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这样,老师们努力工作并快乐着,有谁还会想到“出走”呢?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当前,不论在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处于厌学状态。面对升学压力,学校和老师给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习目的的单一性,使得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生活单调乏味。尤其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是感觉不到学校生活应有的吸引力,有的甚至想方设法要逃离学校。因此,公办学校要提高竞争力,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建立起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让学校名副其实地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那么,公立学校该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呢?首先要在师生关系上进行改革,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求教者”而不是“被教者”,视为“求学者”而不是“受学者”;教师要从爱学生,为学生服务做起,在与学生情感互动的条件下建立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育人环境。二是以长远发展为目标,建立起全面的、宽松的学生评价机制。古代教育家王安定说,“凡长育人才者,教之以宽,待之以久,然后化成而俗美”。因此学校要逐步改变那种以纸笔测试为主的、短期的、片面的评价方式,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而且不论小成还是大成,都不“急于求成”。同时还要摒弃那些刚性的、武断的评价方式,代之以宽松的、鼓励式的评价方式,以“宽”“柔”为宗旨,体现学校教育“养”和“育”的本质。如此,师生关系和谐了,教育环境宽松了,学生自然会乐学而不疲。总之,公立学校只要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走内涵发展的路子,让校园充满人文气息,让师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充满快乐,就一样会走在时代的前列。
增强三种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从我们本地的情况来看,吸引学生到民办学校就读的主要原因是其强有力的办学质量。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虽然跟许多因素有关,但我认为在这诸多因素中,关系最大的要数教师
队伍的质量。公办学校要在当前大环境下提高竞争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增强教师的三种意识,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增强教师的危机意识
每一个调入民办学校的教师都给自己堵死了退路,要么让自己的工作走向辉煌,要么面临淘汰下岗。在这种生存环境下,所有的教师都会努力工作,为自己在学校争得一席之地。但公办学校的教师就不一样了,虽然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实行好几年,但撩开人事制度改革这层面纱,你会发现,公办学校实质上还是变相的大锅饭——各校虽然制定了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和与之相配套的考核制度,但实际上走过场的多,严格执行的少。
要加强公办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竞争能力,首先要增强教师的危机感。要严格岗位考核,实行全员聘任制。要有一套严格的岗位管理考核制度,以约束和管理师资队伍。在考核中,要真正实行“优胜劣汰”,将考核变成教师进步与提高的阶段检验,形成竞争上岗的机制。大庆人讲: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种压力和危机感正是一种动力,迫使人们去掉惰性,去拼搏进取。相信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一定会增强责任感,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教育缺什么》一文中指出,中国教育缺服务意识。他还指出:民办学校的产生,对公办学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他说:“教育的服务意识,要从每一个老师到他的课堂,每一个校长到他的教师,每一个教育行政部门到他们的学校,彼此都要强化。这个强化的历程,才能真正让人感受到温暖,才能真正地让我们的教育受欢迎。”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去除“师道尊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我们明确指出了教育的服务功能,所以服务是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让教师怀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想,想方设法为每一位学生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地为学生的幸福成长营造乐园。
三、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
团队是一种力量。一个人的思想力量或许微不足道,而一个群体的思想就能汇集共同的智慧,产生长远的群体影响力。要办好一所学校,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是至关重要的。明智的校长一定会注重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并让每一位教师在团队中成长,并享受成长的快乐。
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首先要让每一个教师感受团队在自己成长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在集体备课、一课三议、一课三上、校际交流等活动中,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帮助每一位教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还要让每一位教师融入团队中: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的交流活动,善于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策划,让自己的智慧融入集体之中。
一个具有危机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的教师,一定是具有极强发展潜能的教师。一个学校拥有了一批这样的教师,就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校,一定能稳稳地站立于教育发展的大潮中!
困境中求生存弱势中寻发展
学校教育自汉以来,就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类。官学就是今天的公立学校。纵观公立学校的发展史,就是集优越于一身,闪耀着诱人的光环,让众人心向往之。然而,时至今日,公立学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其中最难的就是农村中小学。这些学校经费严重短缺,优秀教师外流,教师年龄严重老化,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低下,教学质量每况愈下,生源急剧减少„„
农村中小学的出路在哪里?我从自身经历认为,有国家均衡发展的教育大环境,我们要
充满信心。就目前而言,我们要在困境中求生存,在弱势中寻发展。
选一位好校长,能让农村中小学的脊梁挺起来。一位好校长要练就一身“手眼通天”之功,能协调各方关系,争取乡镇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对教育的支持。同时,一位好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带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培养一批优秀教师,能让师资力量强大起来。乡镇政府要从本乡镇教育发展的高度出发,逐年有计划分学科地接收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使其在三五年内成为本乡镇的教学骨干和能手。同时,学校要加大对原有教师的培训力度,狠抓校本研究工作。尤其对有上进心的教师,学校要关注他们的成长,给他们创造各种学习机会,让本镇的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完善教学硬件设备,能让农村课堂活跃起来。农村中小学“老三室”利用率不高,“新三室”教学设备又陈旧过时,远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除了争取上级部门的投入外,就要自力更生,节省额外开资,逐年更新一些教学设备,缩短与城里学校在教学资源上的差距。在充实教学设备的同时,不要忽视教师的新技术培训,才能让教学设备真正做到物有所用。
提高教师待遇,能让农村教师自豪起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是国家政策的问题,学校无力左右,但学校要在经济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多为教师搞些福利,这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让教师感觉到在这个学校是幸福和自豪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每天满怀激情上课,学校到处洋溢着春光,散发着希望。
作为农村中小学,虽然暂时面临困境,处于弱势,但有国家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将来定会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在教育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提高学校竞争力从留“心”做起
随着民办教育的兴起,各地私立、半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并不断地壮大起来,并凭借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以及严格的教学管理吸引了诸多家长的眼球,进而发展到民办教育生源的急剧抬升和许多公立学校中的“名师”改投“门派”,使得部分公立学校陷入了一定的尴尬境地。
究其原因,学生、家长看重的无非是私立、半私立学校推出的“分数至上”,教师看重的是民办学校的丰厚工资和福利待遇。也就是说,公立学校无论在教学硬件的更新上,还是在教师工资待遇上,都无法和私立、半私立学校相提并论,更不敢对外大肆鼓吹“唯分数独尊”。面对如此不利的对比条件和环境,公立学校应该怎么扭转这种局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呢?笔者认为,要提高公立学校的竞争力,就要从留住教师的心做起。只有留住了教师的心,才能加强教师队伍的向心力,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留下良好的社会口碑,才能留住和吸引更多的生源。
要留住教师的心,就要进行情感投资。人都是有感情的,当情感投资和金钱诱惑发生冲突时,情感投资往往更能留住教师的心。所以,作为学校领导,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中,要时刻关注教师的情感需要,力求做到“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主动果断地去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只有教师真正感受到学校领导的关爱,才会发自内心地“以校为家”,才会不求金钱上的回报,只求工作上的付出和奉献。
要留住教师的心,还要给教师减负。有的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只是一味地强调扣分,而从不谈及任何鼓励,这样换来的必将是教师更加厌教和学生们的更加厌学。我们总是强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意识,那么,我们学校领导为什么不尝试着改变对教师的管理理念呢?要为老师们减负,就要毫不手软地砍掉那些束缚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条条框框。只有使教师真正从重负中解脱出来,他们才会有时间去搞教研,抓教学。只有使教师们处于受鼓励和表扬的氛围中,他们才会心情更加舒畅,心理上更加主动求上进,才会使教师的工作情绪由“要我教”变为“我要教”,从而激发和提
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公立学校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妨先从留住教师的心做起。提高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 我认为,提高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是提高公立学校竞争力的关键之关键。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曾写过一本书,书名是《学生第二——把你的教师放在第一位》。读罢文章,我深深地为作者远大的目光所折服。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只有被别人充分尊重和认可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尊重别人;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只有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发自内心地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把教师放在第一位,也就提高了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当然,学校的服务中心还是学生,如果学生的成绩上不去,学校就失去了竞争力;如果学生的安全没有保障,学校就会面临危机;如果学生的学习生活枯燥乏味,学校就没有了活力„„但学生的中心地位是靠教师来实现的。当学校把教师的一切后顾之忧都解决了的时候(包括家庭问题、待遇问题、孩子入学问题、住房问题、个人工作被认可等),也就是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每位教师都会感觉到:在这所学校工作,真的很幸福!这样,教师才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为了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去努力工作。
试想,一个教师,如果因为学校的制度不公平而气愤,他肯定在课堂上露不出笑容,不能耐心地去给学生讲解,不能心平气和地回答学生的疑问,反而会把胸中的闷气发泄到学生身上。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校在竞争中事事被动,处处落后。
10.公立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篇十
关键词:公立学校;改革;发展
一、研究背景
(一)私立学校对公立学校的冲击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民收入大幅提高,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迁,而不同的利益群体对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就导致了私立学校的兴起。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一定程度上,私立学校在办学起点、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对学生个性培养方面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满足那些对孩子教育要求高且有实力的家长的需求。近些年,不同规模的私立学校竞相兴起,使学生的择校机会增大,而且使公立、私立学校的对比更加明显,这就导致了公立学校在生源上的一些流失,对公立学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公立学校在改革中显现出来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也没有停止过改革的步伐。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教育更趋向于市场化、民营化方向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部分公立学校进行了转制改革,出现了“公办民助”、和“校中校”等多种形式。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结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致使现在一些公立学校私有化过程比较混乱,公私关系问题不明,造成了“公立不公”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
二、公立学校的价值分析
(一)公立学校的公益性
公立学校是维持教育公益性的有力保障。总的来说,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中的人,也就是说,教育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教育通过向人们传递知识经验,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使个体不断社会化,从而维系社会的发展。从实质上说,教育并不是以谋求经济利益为出发点的活动,而应该是以促进人和社会发展为目的的活动,这也就决定了教育首先应该考虑其公益性的问题。公立学校一般由政府财政拨款办学,学费较低甚至在免费,并且保障公民基本的受教育权。公立学校的公益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机会均等。公立学校以机会均等为原则,对所有社会公民都开放。虽然公立学校入学也会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并不会受阶级、种族、性别和贫富等方面的限制,而是坚持入学机会均等,这就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2)国家保障教育经费。公立学校也是国家的事业,国家每年都会有专门的经费来维持和促进学校的发展,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并且会不断改善学校的环境,这就保障了教育的稳定性。(3)对教学质量的保障。由于公立学校是非营利性的机构,所以并不会完全按照投入一产出的模式和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而是传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普遍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公立学校的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不同功能的公立学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连续有效的系统,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连贯性。
(二)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价值比较
对于公、私立学校的比较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价值层面去探讨,也就是从学校对社会和个人发展两方面的作用来考虑。从社会层面来说,公立学校承担的责任要大于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属于社会公共事业,公益性是其本质特征,所以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是面向公众的,且一般都是免费或学费较低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庭的负担,也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而私立学校大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学费相对较高,尤其是一些名气比较高的私立学校都是以“贵族学校”的形式存在,尽管可以提供一些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可是同样只是满足了富人的需求而把穷人阻挡在外。从个人发展层面来说,公立学校有国家的强大支撑,有教育经费的保障,一般比私立学校规模大,受市场因素干扰较少,公立学校作为一个连贯且稳定的系统而存在,会保障学生所受教育的稳定性,而且整个公立学校系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组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会使学生的整个教育更加有效:而私立学校一般靠个人或企业投资,这就决定了它的不稳定性,而且私立学校受市场影响较大,所以对于课程设置、教师聘用和生源方面变动较大,并不能完全确保学校的长期运行。而且虽然一些私立学校拥有先进的办学条件,有优秀的师资力量而且可以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这样可能会使学校的教学成绩高于普通学校,可是我们并不能忽视私立学校的办学起点高这一关键因素,所以它并不是一种平均的教育结果,这就使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难以衡量。
三、公立学校的发展建议
对于公立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学术界一直也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劳凯声教授把这些建议总结为两种思路,一种是公法学的改革思路,一种是民商法学的改革思路。公法学的改革思路主要是从强调教育公益性方面出发,认为我国的教育主要是靠国家财政经费支撑,教育主要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而民商法学的改革思路主要是从市场机制出发,认为应该从现代企业制度中寻求借鉴。不过,我们应该知道,单纯从某一思路出发可能会走向偏激的道路,不管是过分的强调教育的公共作用,还是过分的推崇市场机制,都不可能满足当今时代教育的要求,我们应该试图寻求一种将这两种思路有机结合的方案。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坚持公立学校的公益性,又不能使办学过于死板。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公立学校的改革首先应该坚持其公益性,同时可以引进资本,多元办学。公益性是公立学校的本质属性,因为公立学校是面向所有社会成员的,不论阶级、不论穷富,这也就充分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同时通过培养人才来促进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而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单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纯粹教育公有现象已不复存在,一些企业和个人也开始参与教育,不过对于公立学校来说,吸收各方面的资本、实现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办学倒也不失为公立学校改革的一条途径。
11.青岛公立特殊教育学校 篇十一
学校基本情况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职业学校是青岛市教育局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省教学示范学校、省教学科研示范学校、市文明标兵单位、市首批办学模式改革示范学校、市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优秀等级学校、青岛市数字智慧校园建设评估达标学校。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学校创建了以校园网、学分制网、 校园值班及课堂常规信息管理模块、 在线题库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以学校服务器为载体的数字化校园,实现了数字智慧校园交流平台。学校所有教室均安装了班班通、电子白板,教师办公计算机人手1机,学生用计算机生机比例为4:1,满足了全校师生的学习需要。 计算机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并具有屏幕广播、多频道教学、屏幕监视、遥控辅导等基本功能。学校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相互补充,满足了学校全体师生的教学需求。学校配备标准化录播教室1间, 还配备了有一定数量的智能终端设备的阅览室,并应用于教学。2015年初学校一卡通系统开始试运行。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信息化能力的提高,大力提倡“走出去、请进来” 的理念,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媒体等应用专题培训。 学校利用网络平台推进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研究。在教学中教师能熟练运用班班通设备,并有效使用电子白板,实现了课堂数字化、信息化。 教师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备课,并能够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学生能够熟练利用网络个人空间进行备课、学习和实训,学生能够进行个人网络交流、 在线选课以及评教评学,师生使用效果好。在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一名教师获得二等奖。网络平台的建设,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学生学习成绩的快速提高,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12.青岛新联星艺术设计学校简介范文 篇十二
青岛新联星艺术设计学校借鉴了国外成功的职业培训经验,将教育重点放在了学员操控实际项目能力的培养上。根据学员不同的职业取向,设置了不同的电脑图像教学内容和培训方案。培训中心的师资队伍由旅欧的著名画家和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的高级设计师组成,这些来自第一线的专家级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将大量实际项目的制作及操控经验传授给学员。通过青岛新联星培训中心的职业教育培训,学员可以迅速获得就业技能,顺利实现高质量就业。
青岛新联星艺术设计学校的教学模式,是山东省第一家高技能的设计培训院校。入学签订就业合同,毕业后保证学员就业。
学校以“求真务实,学以致用”为宗旨,向专业化、规模化、课程尖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为实现提高中国设计师的水平而不懈努力。
金牌就业
根据国家目前实行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安置,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我校与全国企业强强联合,建立了友好企业信息库,目前已与众多家企业达成长期稳定的用人协议。并建立了毕业生跟踪服务信息库,为每个学生都建立了电子档案,学生毕业后免费跟踪服务三年,学生入校即与家长签订《入学就业安置协议书》,保障学生毕业后安置就业,安置就业单位均签定劳动合同,按国家规定办理各种保险,学校跟踪服务三年,确保学生就业。
13.青岛公立特殊教育学校 篇十三
关键词:西南联大,高水平公立高等学校,办学经验
一、西南联大的历史发展
1937年抗日战争打响, 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为躲避战事, 先是迁至湖南长沙, 又在1938年4月西迁至昆明, 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6年解散为止, 在八年战争状态下创造出极大的教育成就。据统计, 从1938年至1946年, 毕业生中有1000多人先后成为国内外诸多领域知名度颇高的院士、高级教授和研究人员、高级工程师、高级记者、诗人、作家、总经理、高级法官和政府高级官员[1]。
在严酷的战争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下, 经历了“教育界的长征”, 为什么西南联合大学能够在逆境中发展, 培养出如此多的优秀人才, 创造出如此多的文化成果, 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正如对西南联大研究了十几年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史学教授约翰·依色雷尔说的那样, “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学, 在最艰苦的条件下, 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 培养了最优秀的人才, 最值得人们研究”[2]。研究西南联合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 对当今我国高水平公立高等学校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二、西南联大的成功办学经验
罗海鸥、刘志文在《提升联合办学水平的三条纽带》一文中提出, 维系一所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应该有资源、制度和精神三条纽带, 其中资源包含人力和物力[3]。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西南联合大学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
(一) 资源层面。
1. 一流的校长与教师
彼时,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的校长分别是蒋梦麟、梅贻琦和张伯苓。蒋梦麟就读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的时候, 师从教育大师杜威, 主张发展学生个性;张伯苓一手创办南开系列学校, 重美育、体育和公能教育, 毕生都奉献给了南开;梅贻琦是首批庚子赔款的留学生, 巧合的是, 他正是张伯苓创办的南开中学的第一期学生。这三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校长, 无论在教育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给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 同时他们高尚的人格也影响了一代学生。
梅贻琦有这样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 非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因此, 在主持联大校务期间, 他十分注重教师的任用。据统计, 西南联大179位教授中, 97位留美, 38位留欧陆, 18位留英, 3位留日, 23位未留学[4]。朱自清、闻一多、钱钟书、陈寅恪、冯友兰、刘文典等“大家”都曾经任教于西南联大。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犹水也, 师生犹鱼也, 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 小鱼尾随, 是从游也。从游既久, 其濡染观摩之效, 自不求而至, 不为而成。”正如梅贻琦先生话中所说, 西南联大有这样优秀的老师给学生做模范, 学生怎么会学不好呢?
2. 物质的匮乏
抗日战争年代, 物质匮乏、战火纷飞, 许多卷宗都在战乱中丢失或损毁。北大、清华和南开的师生不远万里到昆明, 只为了躲开战事前线, 老师专心做学问和育人, 学生专心学习。这一路上的艰难险阻想必是如今的我们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但是,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 师生们还是携带了许多书籍, 在战乱年代保留了一批珍贵的学术成果。
西南联大初建, 下无寸土、上无片瓦, 只能借助昆明现有学校的校址。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参观西南联大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西南联大物质生活不得了, 极其艰苦, 但是精神生活, 了不得!”[5]西南联大的师生经常受日军的空袭, 校舍由于经常遭受空袭而损毁, 导致课程被迫中止, 很多人甚至认为学校无法按时复课, 但是在梅贻琦先生的要求和带领下, 迅速修复损毁校舍, 并寻找备用校舍, 在最短时间内令学校重回正常秩序, 不得不令人敬佩。
(二) 制度层面。
1. 民主制度和教授治校
联大根据三校合组的实际情况及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大学组织法》规定, 联大不设校长, 由三校校长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和秘书长杨振声组成常务委员会, 梅贻琦任常委会主席[6]。梅贻琦认为教授与校长相比, 校长固然重要, 但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椅子、凳子的人, 最重要的是教授。因此, 西南联大确立了以教授为代表的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学校各级管理部门都由教授担任要职, 陈立夫担任教育部长时, 多次想从校外委派专职的国民党职业政客担任西南联大的训导主任, 均被联大以教授治校是三校的一贯传统必须予以尊重为由而婉拒[7]。
校务委员会制度充分考虑了三所高校的需求, 避免了一些矛盾和冲突, 教授治校更是在战火中给了这些大师们最充分的尊重和敬意, 让他们更热爱学校, 投身于学校发展。拒绝政府的插手, 防止被政治左右, 更是实现了蔡元培先生的愿望, 让师生有了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2. 学术自由
西南联大学术自由的理念既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中, 又体现在教授身上。一二·一惨案发生后, 联大校友会发布告全国同胞书, 其中写道:“联大师生要不惜牺牲争取民主。”[8]
学术自由令西南联大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得以问世。如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 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论》, 冯友兰的《新理学》等。据统计, 八年来西南联大出版、编印各类教材、参考书、著作共150部, 其中被采用为部定教材的有25部。在1941~1945年间, 获教育部学术奖一、二等奖的占总数的40%以上, 涵盖文理法工各科[9]。
西南联大的学术自由精神和教授治校是分不开的, 正因为西南联大这么一批有学术自由精神的教授, 而学校又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自由和权力, 使他们有了为学术自由而据理力争的坚强后盾, 更进一步促进学术自由地发展。
3. 通才教育
西南联大将“通才教育”贯彻到教学实践的基本思路是:大学的首要任务不仅给学生以专门技术知识或职业训练, 而应给学生广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方面的综合基本知识[10]。联大的通才教育体现在课程安排上。联大的必修课大都开在一二年级, 到三四年级绝大多数课程都是选修课, 选修课的比重较大, 一般占到总学分的60%以上[11]。这种“先通后专”的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后期专业课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又不放松专业方面的培养, 因此才能培养出一位位全面发展的专才。
(三) 精神层面———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
战火纷飞的年代, 面对外来侵略者, 每一个中国人都怀揣着一颗赤诚的心, 西南联大的师生亦是这样。昆明虽然不是战火的前线, 也经常被空袭搅得不得安宁。为了人身安全着想, 同时也因为校舍短缺, 西南联大许多教授住在离教学处很远的地方。学生的生活十分艰苦, 有学生回忆, 一间大教室里住几十个人, 下雨的时候没有一处不在漏水。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西南联大的师生就是这么坚持了下来。试问, 如果不是抱着一颗热切的爱国之心, 不是有着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这样的苦难又有谁能熬得过去呢?虽然西南联大的师生在那个年代没有直接拿起枪杆走到战争的前线, 却一直用他们的热血、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在后方声援, 在战争后为祖国建设带来了丰富的人才和资源。
三、对我国高水平公立高等学校的建设的启示
(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校长的作用。
西南联大的师资是有目共睹的, 令如今我国大部分大学都难以望其项背。我国大学并不是没有认识到师资的重要性, 事实上, 各大高校都在重金招聘名师。但是高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过于看重教师的文凭、职称, 令很多有才之士求职无门, 而一些教师进入高校以后, 迫于学校压力, 又疲于应付一系列职称评选, 发表学术成果, 虽然也许对科研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却令教师无力专注教课, 学生自然无法获得老师的真传。因此,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不是简单地招聘有学识的教师, 更重要的是应该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 高校要重视科研, 但是不能忘了教学之本。
西南联大名师多, 流派却不尽相同。如今我国若想建立高水平的公立高等学校, 就要像西南联大那样兼容并包, 允许教师有自己的学术信仰, 不同流派之间互相切磋, 自由论辩, 营造自由良好的学术氛围。
目前, 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校长在高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大学校长多是政府任命, 这是暂时无法改变的制度和事实。因此, 校长不能只关注“政绩”, 而应该潜心于“治学”, 校长要多听师生的意见, 多为师生考虑, 深入学校大群体中。
(二) 自由民主的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 高校从教师到学生再到管理人员, 数量庞大, 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 学校陷入无序状态, 便不能保证日常教学与科研活动。在大学里, 教师和学生毕竟是主体, 因此教学管理活动应当以他们为中心, 让师生有发言权, 而不仅是行政领导“一言堂”。西南联大的委员会制度和教授治校, 体现了校内管理的自由和民主。若要建设高水平的公立高等学校, 就不能过分压制师生的权力, 如果让教师和学生都丧失了活力, 高校如何能够永葆活力呢?
无论大学如何发展, 学术活动都应该是大学的中心任务, 学术的发展需要自由民主的氛围, 这样师生才能潜心于学问。同时, 只培养技工类专业人才是职业学校所做之事, 高水平大学培养的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间的自由交流与沟通能进一步促进学科之间及专业内部的知识交流, 促进本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从而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因此, 高水平大学需要“学术自由”和“通才教育”。
(三) 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构建。
西南联大处于抗日战争时期, 那时最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 而如今高水平大学仅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社会, 办大学就是办文化。文化的传承、创新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之道[1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主要体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这三个大方面上。值得注意的是, 校园精神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口号, 应该融入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融入学校每一个人心中。在苦难中、逆境中, 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文化支撑, 使人们越挫越勇、激流勇进。因此,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我国高水平公立高等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罗能勤, 朱继洲.西南联大的办学经验对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借鉴意义.江苏高教, 2002 (5) , 111.
[2]肖玮萍.试析西南联大对当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交通高教研究, 2002 (4) , 9.
[3]罗海鸥, 刘志文.提升联合办学水平的三条纽带——西南联大的成功经验与启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2) , 87.
[4]文胜利.从西南联大的办学经验看我国的一流大学建设.现代大学教育, 2006 (5) , 96-97.
[5]阿忆.凤凰卫视系列节目《北大缤纷一百年》.《国立西南联大》 (上) .
[6]王飞.论西南联大的组织特征.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4) , 16.
[7]吴秀文.西南联大的管理特色及其启示.现代教育科学, 2006, 45—46.
[8][9]江渝, 李杰.从思想自由到学术自由——西南联大的大学之道.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8 (12) , 289.
[10]江渝.“通才教育”:西南联大成功经验探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10 (2) , 253.
[11]文胜利.从西南联大的办学经验看我国的一流大学建设.现代大学教育, 2006 (5) , 96-97.
14.青岛公立特殊教育学校 篇十四
【关键词】公立中职学校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我国公立中职学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校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也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坚实保障。自2008年国家实施职教攻坚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大力推进和快速发展,中职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学条件方面的投入持续大幅度增加,固定资产总值和教学仪器设备总量呈跳跃式发展,学校用地、校舍和仪器设备、图书均大幅度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中职学校固定资产已占资产总额的80%左右。如我市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职教攻坚,经费投入由2008年的5000多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5亿多元,校园面积由2008年的78万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1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2008年的26万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66万平方米,设备总价值由2008年的6000多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亿多元,图书册数由2008年的100万册增加到2010年的130多万册,生均达到44册,在校生由2008年的10846人增加到了50518人,实现了中职与普高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2011年至2015年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实施期间,我市财政每年筹措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不低于2000万元,更是全面提升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但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管理混乱、资产使用效率低甚至资产流失等方面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因此,加强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保证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节约资金,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效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只顾盲目投入,忽视管理固定资产的风气,部分中职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必要管理意识,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外部形象,轻内部资产管理”“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争取资金的积极性高,而一旦变为资产,认为东西已经是自己单位的了,思想马上就松懈了,忽略了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管理机构不统一,权责不明,疏于管理
当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实行的是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如后勤管理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设备部门管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核算等。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来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和监督。从表面上看,上述这些部门都在管理,实际上却没有一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统筹负责。由于管理形式多为条块分割,且为多头管理,加之部门间常常缺少沟通和协调,导致中职学校对相关部门资产的管理使用缺乏监督、检查和控制,权责不明晰,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混乱。
(三)财实不符,家底不清,资产流失
由于管理存在问题,有的学校的固定资产存在账存与实存不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职学校在固定资产核算上是款已全部付清后才能验收入账,而实际操作中有许多特殊的情況,如预付部分贷款购买设备、基建项目已竣工但建设资金需分几年付清,这就造成设备和房屋已使用多年而长期不办理入账手续的现象;二是对于报废、破损、外调、变价处理的固定资产不按程序审批,徒有账目,而实物早已不存在;三是部门之间分分合合,或部门之间相互调用,不按正规程序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出现盘点时实物在教务、账目在后勤的局面;四是保管人员更换时交接手续不完善,交接时只注重点数,交账目,而不注重物品的好坏,造成资产流失和账目不清。
(四)资产重复购置,资源不能共享,利用率不高
在中职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中,除了少数大型仪器设备实行共用外,绝大部分固定资产都属于各部门所有,由各部门各自管理,各自为政,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固定资产各为其用,其他部门在借用时大费周折甚至无权使用。学校固定资产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闲置浪费或资产利用率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固定资产的贬值。如这几年多部门争相购买的电脑、投影、摄像机等数码类产品,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不少产品使用率并不高,甚至长期闲置,这样无疑会使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加大,造成固定资产的极大浪费。
(五)资产管理手段滞后,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对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的监管,各归口管理部门有各自的账,校产账、图书账、设备账、财务账等,各行其是;二是缺乏动态管理,管理手段仅仅停留在记账上,对物的变动、人的变动,没有动态的实时信息可供查询;三是在安排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上不予以重视,大多安排年龄较大、身体健康较差、综合能力不太强、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员,这些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工作效率低,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时代的工具,管理起来难度较大。
二、加强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意识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职学校领导要改变以往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的片面性,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学科建设的物质基础,扭转“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不良倾向,彻底摆脱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既要保证资产的完整好用,又要研究探索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固定资产的投资提供依据,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体师生的资产意识。
(二)改善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职责
中职学校要依据国家规定及本校实际,建立一个专业、高效、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对全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检查、调度、维修等,彻底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资产管理部门人员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并且要将制度落实到位,责任分明。学校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校长、分管校长、固定资产管理专门机构、各科室负责人和固定资产专兼职管理员等若干层次的责任制。一级管理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监督管理机制。
(三)抓好日常管理,做好资产清查,组织资产管理评估
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上下配合,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认真做好对账工作,包括账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核对,资产管理部门与各使用部门的对账;二是做好资产清查工作,采用“以账对物、以物查账、见物就点、见账就清”的方法,使资产清查真正起到摸清家底,促进工作的目的;三是组织资产评估,对资产管理起到促管、促改的作用,评估指标体系要贯彻国家对中职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并依据学校的实际来制定,评估形式可以采取自评和学校复评相结合,评估结论作为单位年终评奖的重要依据。
(四)完善固定资产增添和采购制度
固定资产的采购,要根据勤俭办学的方针,从需求出发,立足实际,精打细算,坚决避免铺张浪费和随意购置。增添固定资产必须按照学校发展规模、专业设置、科研方向进行全面规划。固定资产采购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采购制度,对一般资产的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大型的仪器设备还要采用采购论证制度,杜绝盲目采购。对资产的使用情况、使用效率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固定资产需要更新改造时,哪些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需要淘汰,做到心中有数。盘活现有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和闲置。
(五)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更新管理手段
一是资产管理部门与各使用部门要互相沟通,协调一致。账务部门设置总账和二级分类明细账,资产管理部门除了设置与账务部门对应的总账和明细账外,还应该按使用部门设置分类分户明细账,并指导有关资产使用部门按规定设置分类分户明细账。二是学校要创造机会,让管理人员参加国家相关政策及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培训,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理论素质和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三是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掌握并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改进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跨越式发展,提高管理效率,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青岛公立特殊教育学校】推荐阅读:
公立学校的财务管理09-04
美国公立中小学远程教育现状如何07-09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意见09-14
公立医院实施方案10-09
公立医院年度工作总结07-01
怎么申请德国的公立大学07-21
上海公立幼儿园收费08-30
美国公立高中留学的误区11-16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07-05
美国纽约最好的公立高中有哪些?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