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

2024-07-08

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精选16篇)

1.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 篇一

写景文章的阅读

写景,就是把看到的自然景象或一个地方的景观描绘出来。一般写景文章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游记,是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二类是对生活中所见到的大自然现象的描绘;第三类是写人们生活中所处的环境或景物。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在阅读中采用恰当的方法,就会获得深入阅读的良好效果。

我们该怎样阅读写景文章呢?

一、明确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对理解全文的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写景文章常见的顺序有:空间顺序、观察顺序、时间顺序、景物类别等。如《三味书屋》一课的第二段是按空间顺序写的: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学生的书桌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长城》一课是按观察顺序写的。“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是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时间变化规律来写的。《迷人的张家界》一课是按景物类别来写的:先写了张家界神奇的群峰,又写了张家界美丽的溪流。

二、理清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两种:总分结构、移位换景结构。前者简洁明了容易掌握。移位换景结构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的,这时文中一般有明显的提示语,告诉我们作者位置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层次。如《参观人民大会堂》,就是以空间的变换顺序安排层次的。作者运用了如下提示段落的词句: 登上台阶,一抬头就望见正门上那个庄严的国徽,红底镶金,闪闪发光、进了大门就是中央大厅。穿过大厅,走进了大礼堂。从大礼堂出来,我们又上楼去参观北面的宴会厅。我们又参观了几个会议厅。走出大门的时候……

通过上述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空间的变换,是随着作者立足点的移动而变换的,即,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大门。运用这种顺序记叙,脉络分明、层次清楚地表现出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景象。

三、体会思想感情。

写景文章中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世界。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如《白杨》一课,作者描绘的是大戈壁滩和生长在那里的白杨树,实际上是借白杨树的特点赞美那些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这是阅读写景文章时应把握的重点。

(郭业 荐)

2.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 篇二

其实小学课文大多语言浅显, 学生一读就懂, 而有些老师非要逐字、逐句、逐段分析, 最后反而把学生搞糊涂了。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 由于学生受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限制, 不可能理解得那么全面、那么深刻、那么到位,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经验的丰富, 他会逐渐明白的。就好像我们读一本书, 过一段时间再去读, 就会有新的体会一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忽视了文章表达方法的领会。那一篇篇课文就是学生作文的范文, 我们应很好地利用, 使学生在读中学写, 读写结合,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阅读课,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领会以下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

一如何拟题

一篇作文的题目要新颖, 要有吸引力, 而大部分学生不会拟题, 作文题目没有新意, 没有个性, 如果我们教完课文后,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拟这个题目, 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拟题, 和作者的比较一下, 哪个更好。经常这样, 学生的拟题能力定会提高。如在教完苏教版第九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 我问学生为什么题目不是“昆虫学家法布尔”?有的学生说:“从‘装满’、‘昆虫’两词, 可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的学生说:“读了书上的课题, 我就想知道是谁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都装满了哪些昆虫?他为什么要捉这些昆虫?这个题目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说:“课文主要写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着迷的事, 如果把题目换成‘昆虫学家法布尔’, 文章就不能只写小时候的事, 还应写写他的其他事。”学生通过比较, 体会到了作者的拟题之妙。

二如何开头结尾

大部分学生作文不会开头, 常常为写一个开头而绞尽脑汁, 花费时间;有些学生则不会结尾, 出现“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课文时,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开头结尾之法。学习课本中写人的文章、写事的文章、写景的文章是如何开头结尾等等。经常这样, 对学生写好开头结尾是大有帮助的。

三如何描写、说明

我常用对比法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之生动。如 (1) 换词法比较。“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否可以换成“到”、“过”等。学生通过比较, 觉得“绿”字有生命力, 让人仿佛看到了满眼绿色的江南。 (2) 换位比较:A.“我爱你啊, 中国。” (《我爱你啊, 中国》) B.中国, 我爱你啊。学生通过比较, 觉得原句表达的爱国之情更强烈。 (3) 省词比较。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狐假虎威》) B.狐狸……馋得流口水。通过省词后与原句比较, 让学生们品味出一个“直”字活现了狐狸的馋相。 (4) 添词比较。A.支队长一声令下:“上!” (《大江保卫战》) B.支队长一声令下:“同志们, 快上啊!”通过添词后与原句比较, 让学生深切地感悟出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和刻不容缓, 添加任何话都是多余的。 (5) 比较法, 体会句子的形象生动。如A.阳光普照大地, 泗水河边桃红柳绿, 草色青青, 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 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孔子游春》) B.泗水河边桃花开了, 柳树发芽了, 小草也发芽了, 风轻轻地吹着。通过与原句比较, 学生觉得原句语言优美, 描写得形象生动。又如《秦兵马俑》第二自然段通过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说明了兵马俑规模之大。这些说明方法应引导学生体会, 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把事物的某一特点介绍清楚。

四如何组织材料, 安排结构

有些课文的写作顺序、文章结构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如《烟台的海》一文, 课文结构是先总起, 再分述, 最后总结。在分述时又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如《黄果树瀑布》一文, 课文为总分结构, 先总后分, 在具体分述时, 按游踪的先后, 先声后形, 先远后近, 先景后感, 条理清楚, 脉络分明, 我在教完课文后, 常让学生列出课文的写作提纲, 经常这样做, 学生作文时就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 胡子眉毛一把抓了, 写的作文自然有条有理。

五学习过渡照应

如《秦兵马俑》第一部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 第二部分写兵马俑类型众多, 形象鲜明, 中间用“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 形象鲜明”来连接。我让学生说说如果少了这句话行不行。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出如果少了, 上下文就不衔接了, 就不通了, 从而使学生明白作文时要注意过渡, 过渡可用词、可用句等。又如《白鹭》一文, 开头写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结尾写到“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我告诉学生, 这叫首尾呼应, 这样写使文章结构完整, 能加深读者的印象, 并要求学生作文时运用。

3.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 篇三

关键词:阅读方法 小说 故事 传记 事物说明文 科普文

一、提高阅读方法的必要

古人云:“体不辨,则入于邪陋。” 不知辨体,就有盲目学习,就会走弯路。如果我们能够判断出文章的类别,就能根据各类文章的性质,在阅读时着重掌握和记住某些关键的内容。这样既抓住了学习点,又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在若干细节及无关全局的问题上做不必要的纠缠。

二、文章的分类及阅读方法

本文主要对小说和故事类文章、传记、新闻报导、事物说明文及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进行详细探索。

(一)小说和故事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小说和故事类文章情节性较强,阅读这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记叙文的特点进行阅读,就能使他们很容易抓住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章。对于此类文章,教师应指导学生先找出文章的几大要素: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情节及最后结局。搞清楚这些,文章的大意就一目了然了,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大意之后,其他的细节问题再通过阅读文章就可以解决了。例如,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Book2 Unit2中的The story of atlanta 就是一个故事。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只要按照上述方法来阅读,理解起来就会很容易。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主要人物是Atlanta and Hippomenes。 Atlanta是一位美麗的希腊公主,很多王公贵族都想娶这位美丽的公主Atlanta为妻。Atlanta擅长于跑步但不能参加奥运会,于是她懊恼地许下一个诺言:只有比她跑得快的男人才能娶她。很多人都因为跑不过她而被杀,有一个叫Hippomenes的人也想娶Atlanta,但怕跑不过Atlanta被杀掉,于是祈求the Greek Goddess of Love 帮助,the Greek Goddess of Love 给了他三个金苹果,最终Hippomenes获胜,娶了Atlanta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如果说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找出文章的这几大要素,理解内文就简单多了。若再让学生根据这几要素复述一遍课文的话,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二)传记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传记主要是叙述主人公的主要特征, 学习这类文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抓住年代或时间的主线来理解文章。例如,在学习 Book9 Unit1 The road is always for you 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上与Ashrita Furman相关的这几个时间。

over last 25 years___________    recently _______________as a child___________as a teenager_____________at the age of 16________________

in the early 1970s____________   in 1978________________ in 1979 _______________

按照这个线索学生便能很快找到相关的事件,对Ashrita Furman也有了充分的理解。通过上述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快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帮助他们记忆文章中的一些细节,还可以减轻他们复述课文的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年代和发生的事件复述课文),同时能使学生学到传记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三)新闻报导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新闻报导类的文章往往是一人一事地介绍,比故事、传记要简单,但也离不开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另外,新闻报导特别强调时间性、准确性,因此要搞清时间、地点和数字。人物、时间、地点及事件往往在文章的开头就告诉读者,所以这类文章比其他文章更容易把握主题。

(四)事物说明文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事物说明文是解说实体事物的形状、结构、性质、特征等的说明文。事物说明文都有一个(或多个)明确的被说明对象以及与被说明对象有关的主题。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引用等。例如,在讲述 Book6 Unit5 The lake of heaven时,就用来一系列数字来介绍the lake of heaven,比如,700、2000、2194及200。如果学生了解了这些数字的含义,对于the lake of heaven的海拔和深度就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说明文还常用事例来说明事物,通过例子我们可以对抽象的事物有了一个“形”的概念。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务必要吃透这些例子,然后在理解上才能上升到质变。再如,Book6 Unit2 POEMS中介绍了几种英文诗体,有nusery rhymes,cinquain,Haiku和Tang poems等。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太虚幻了,但是通过作者所给的例子,学生对这几种诗体的理解就比较透彻了。

(五)科普文的阅读方法

科普说明文是语言比较平实、非文艺性的介绍知识、普及科学的说明文。科普文章的题材分为一般科技类、生命科学类两部分。科普类文章在我们的教材上并不常见,却是高考英语的常考题材,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具体说来科普文有以下几大特点。其一,文章中词汇的意义不带感情色彩,具有单一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其二,句子结构较复杂,语法分析较困难,惯用长句。其三,常使用被动语态,尤其是一些惯用被动句式。所以这类文章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能在阅读中体现学生获取信息和深层次理解能力。一般由导语(introductions)、背景(background)、主体(main body)和结尾(ends)四部分构成。

在考试中这类阅读理解材料一般不给标题,而要学生选择标题。导语一般位于整篇文章的首段,背景交待一个事实的起因,主体则对导语概括的事实进行详细叙述,这一部分命题往往最多,因此,阅读时,我们要把这部分作为重点。结尾往往是中心思想的概括,并与导语相呼应,试卷的命题者常在此设计一道推理判断题。在进行推理判断时,学生一定要以阅读材料所提供的科学事实为依据,而且所得出的结论要符合基本的科普常识。

三、结语

在阅读教学中,不同文章的阅读指导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使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大大提高。但是有的文章不好分类,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改进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虹.高中生英语阅读时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研究,2007(5).

[2]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鲁芬芬.高中英语阅读课教法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1).

4.小学写景类文章阅读 篇四

写景文及其种类:写景文就是描绘景物的文章,大概分为三类①描写大自然②描写人文景观③游记(索溪峪)

怎样阅读写景的文章呢?

了解顺序,抓住特点,体会感情

第一是了解顺序,了解景物的写作顺序。不同类型的写景文章,有不同的顺序。“游记”就是按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写景;描写大自然景观,一般是按观察顺序。。了解顺序,还包括写景文章的结构与层次。许多写景作文都是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

第二是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是写景文的重点,是我们必须了解的。

5.写人文章的阅读方法 篇五

------北京智慧田教育

一般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分析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 心。阅读时可以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二)、读懂人物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文章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动作同样能反映人物的个性。在阅读文章时要细细地品味,并感悟其特别的地方。

(四)、分析人物的心理。人物的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活动。对人的心理上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好,人物品质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注意侧面烘托描写的作用。

1.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2、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3、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接着应该做:

1、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弄清文章中记叙的事情,共写了几件事,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3、分清文章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的描写。

6.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 篇六

什么是略读技巧

GRE阅读的略读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以极快的速度阅读文章,寻找字面上或事实上的主要信息和少量的阐述信息。

2. 可以跳过某个部分或某些部分不读。

3. 理解水平可以稍低一些,但也不能太低。

如何在GRE阅读中使用略读技巧

1. 要利用文章结构上的各种常见细节,如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对文章进行预测略读(preview skimming)。预测略读要了解作者的思路、文章方式(模式),以便把握大意,有关的细节及其相互关系。

2. 以一般阅读速度(200~250wpm)阅读GRE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

3. 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抓住主题句就掌握了段落大意,然后略去细节不读,以求得略读速度,这一点是GRE快速阅读技巧要抓住的最重要的一点。

4. 注意转折词和序列词。转折词如however,moreover,in addition等;序列词如firstly,secondly等。

略读是实用的GRE快速阅读技巧,通过略读大家可以既节省时间又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这个技巧的掌握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希望各位同学在平时的备考练习中就学会使用这种技巧,并应用到考试中。如此一来,就能更好地理解GRE阅读文章,留出足够时间研究题目并保证正确率。

GRE阅读影响成绩的要素

在阅读时颠倒阅读重点

在把握GRE文章时首先应读出其逻辑层次,其中包括套路,各段段意,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主题句。其次,需注意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语言现象,如GRE强转折,强因果和强对比等词所在的句子。同时在看文章时对一些重要的细节要记住它们大致的位置。最后在做题的时候对一些与题目相关的细节进行仔细的研读。

盲目求快而忽略了文章中主要的信息

有些考生片面理解了G式阅读中的快速阅读,认为快速阅读仅仅指的就是提高单位时间内容阅读单词的数量,所以在阅读实践中盲目提速。导致文章中重要的主干内容被忽略。

在阅读时缩手缩脚,不敢舍弃

有的考生在备考时也基本认同了快速阅读方法的合理性,可在实际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还是缩手缩脚,不敢快速阅读一些细节。

GRE阅读:不同解题攻略

现象解释型首先给出一种自然或社会现象,通常很古怪,接着对现象进行解释,解释手段有引用理论、实验验证、举例证明、分层说明以及过程描述等。最后还可能有对解释理论的态度,态度的类型分为支持、反对、无态度(客观公正)以及无明确态度,如果文中解决了问题,可以将之认为作者持正面态度。

结论解释型首先是判断句,然后做出转折。写作方法有:

(a)首句正/负评价,后面的相反评价是结论。

(b)判断句后加情境背景。

(c) 先叙述别人的观点, 最后才是作者的评价(结论)。

问题解决型首先出现设问句,接着给出解决方法。写作方法有:

(a)若有多种解决方案, 注意新老解决方案的区别。

(b)写出解决的原则和手段。

(c)用试验证明解决。

(d)引用原理解决。

掌握了GRE阅读的套路,接下来就是如何提升其阅读速度问题,阅读习惯的培养相当重要,阅读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出声朗读,也不可以不出声在脑子里面朗读,因为眼睛拍摄文字把它传向大脑的速度远远大于嘴巴逐字逐句念给大脑的速度,人的大脑可以直接用字形图像来理解含义,而用字音再理解反而会多一道程序。也不能单单对一个词进行死抠,要知道阅读考的是句子和文章。

7.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 篇七

一、如何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文章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任何局部的分析都须服从于整体, 从属于整体。在现代文的阅读训练过程中, 要始终树立整体意识, 从宏观上把握全文。人所共知, 科学地阅读文章, 要避循“整体阅读―局部阅读―整体阅读”的规律。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就是通读全文, 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粗略的了解和把握就可以了, 不必为文中的个别问题而刨根问底、纠缠不放。比如, 阅读记叙文, 只需知道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说明文, 只需知道说明的对象和主要特征, 大致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阅读议论文, 只需知道作者针对什么问题, 发表了怎样的观点和看法。第二个阶段就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 认真、深人地分析文章的细节, 含英咀华, 对文章的主旨、感情基调、写作手法、结构特征等方面有更深的认识,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 从而对全文作出准确的总结。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可以用如下方法。

1.根据写作背景, 弄清写作意图。作者写文章总是“情动于中, 而发之于外”。所以, 要认真分析文章内容和当时背景的关系, 体味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情动而辞发”, 而语言又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式特点、所描绘画面的特征, 都能显示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喜怒哀乐、积极消极、压抑伤痛、萧条冷漠等。

3.弄清结构层次, 归纳文章主旨。可以按照不同的文体结构、布局特点, 分析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层次, 概括出文章大意, 提炼和归纳文章主旨。

4.结合标题, 揣摩中心。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标题往往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或限定论说范围。抓住文章标题分析、揣摩中心思想, 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如议论文《谈骨气》, 就是论述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有骨气, 说明文《苏州园林》, 就是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特征。

二、如何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思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可根据文章的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来把握线索, 理清文章脉络;以写事为主的, 可根据时间、地点、事件发展的过程, 来理清文章思路。说明文可根据常见的说明顺序 (时间、空间、逻辑) 来理清文章思路。议论文可根据三段论式结构人手, 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划分层次是准确理解思路和文章的重要手段, 分析层次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 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 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总体。此概念也可借用到语言材料的分析上。所谓层次分析, 就是对句或段的分类合并, 把几个基本意思一致的句或段合并在一起。要做到正确分类合并, 其前提就是要概括好各个句或段。分类合并, 有时是一次的, 有时还需要多次进行。

(二) 把握句子之间的关系

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与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相似, 可以借助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来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划分出段落内部的层次。分析时, 要抓关键句和关键词。 (1) 关键句:过渡句、前后照应的语句、文段起始句、反复出现的语句。 (2) 关键词:段内起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词语, 像“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表分类、递进的“还”;表总结性的“因此”“总之”“由此看来”;表强调的“尤其”“特别”等。此方法适合语段内部的分析。另外, 也应注意标点符号, 特别是分号, 有区分层次的作用;表达方式的转换处往往是层次的切换处。

(三) 依据体裁特点划分层次

1. 记叙文。

(1)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划分。 (2) 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划分。这要抓住表示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来划分出不同的阶段, 再划分出段落层次。 (3) 按地点、空间的转换来划分。 (4) 按叙述内容的角度变换来划分。 (5) 按作者思想认识和情感的变化来划分。 (6) 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来划分。 (7) 按文章结构特点来划分。

2. 说明文。

(1) 如果文章以时间顺序为主, 就以时间为序划分。 (2) 如果以空间顺序为主, 就以空间为序划分。

(3) 如果是程序顺序, 就以程序为序划分。 (4) 如果是按事物的种类、特征、功用分门别类说明的, 就以类别为序划分。 (5) 如果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由表及里、或由浅人深、或由简单至复杂, 就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为序划分。 (6) 如果是说明抽象事理的, 就以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划分。

3. 议论文。

主要根据其结构来划分。 (1) 如果文章是并列式结构, 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对文章就作横的划分。 (2) 如果文章是递进式结构, 各层意思之间是层层深入的关系, 对文章就作纵的剖析。 (3) 如果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 那么“总”是一部分, “分”是一部分。这种结构的文章, 其具体形式为: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其中分说的部分一般都采用并列式, 这里只谈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层次划分的方法, 还有其他一些文体, 比如小说、叙事散文乃至戏剧, 我们可以把它当作特殊的记叙文来处理, 也就迎刃而解了。而说理性散文就可以结合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知识来分析。

8.写景类文章教学初探 篇八

关键词:写景;特点;顺序;美

语文教师都要求在明确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不同类型的文章,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有侧重点的。写景类文章,在教学中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欣赏景物的美或者是景物自身的特点上。所以在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品读景物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上。

一、抓住写景文章的特点进行教学

写景的文章在教学的时候,要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了解景物特点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年级上册三篇写景的文章分别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读完《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给人的感觉是美的。《北大荒的秋天》分别从天空、小河、原野这三方面来形容北大荒的美,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原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这句话来写的。接着我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读一读,并且说一说美在哪里。整个教学始终围绕着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上。而《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拉萨天空的“蓝”,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始终抓住拉萨天空的“蓝”展开教学。只是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拉萨天空的蓝。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拉萨天空的“蓝”。

二、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展开教学

(一)整体感悟景物的特点

在教学第二课时,设计的环节是多种多样的。而我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整体感悟景物的特点。就比如《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我在复习导入的时候,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提出了“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交流之后,顺势在多媒体上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出北大荒秋天的特点:“美”。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整体感悟西湖的美,我便出示一些西湖美景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西湖的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对西湖的印象,从而整体感悟西湖的美。而《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更需要图片、视频和音乐的渲染,因为我们班的学生都是生活在城镇上,这里工厂很多,根本看不到很蓝的天空,所以在教学《拉萨的天空》的时候,我出示了一段拉萨天空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仿佛跟随着他们的脚步,一起来到了西藏,去感受拉萨天空的“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情景交融,学生自然而然会表达出拉萨天空的“蓝”。

(二)明确描写的景物

既然是写景物的文章,所以在学习这类文章的时候,必定要明确这篇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对于这些景物进行品读感悟。就比如《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写了三处景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三处景物。整体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课文中从哪些景物可以看出北大荒秋天很美呢?于是学生就会去了解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最终找到了天空、小河、原野这三处景物。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这篇课文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不像《北大荒的秋天》一样分成三小节来写。所以在寻找《西湖》这篇课文的景物时,要引导学生一个个小节地寻找。经过查找,学生找到了第二小节描写的西湖的山,西湖的湖,第三小节描写的西湖的堤和西湖的岛,第四小节描写的月光下的西湖。

(三)了解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

在了解了景物特点之后,在具体感悟景物美的时候要了解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四小节的时候,抛出一个问题:感受了小河的清澈见底之后,让我们放眼远眺,来到北大荒的原野上去瞧一瞧。从“放眼远眺”这个词语让学生了解作者是从近处往远处看的。整个教学环节思路十分清晰。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己去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体现“由辅到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抓住“放眼远眺”“湖的南北西”来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四周到中间的。

(四)让学生读句子,展开想象,展现具体的、生动的景物,从而感受景物的特点

写景的文章主要是描写景物,虽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景物的特点,但是过多的图片和视频会降低学生学习写景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重点让学生品读句子,根据句子展开想象,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感受景物的特点。就比如说《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第二小节重点是描写天空很美。为了让学生感受天空的美,就要引导学生品读第二小节的句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银灰”“橘黄”“血红”“绛紫”这四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让学生根据美术课上对颜色的了解,在脑子里想象这四种颜色,让学生边想象边感受颜色的美丽,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说说天空中的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由于是学生自己喜欢的颜色,所以在学生的脑海里想象到的流云显得格外美丽。这些美丽的颜色组合在一起,作者说是“就像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这是作者想象的,让学生也来想象一下,这些美丽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像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把天空的美体会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写景的文章文字十分优美,如果仔细地教,似乎每句话都可以仔细地教,但是要在这些重点中抓住更重要的进行教学。了解作者观察的顺序、观察的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

9.写景文章的好开头 篇九

1、夏姑娘走了,大地上到处洋溢着秋的气息。

2、我爱乡村四季美丽的景色,我也爱富有情调的乡村生活,但我更爱乡村那夏天的夜晚。

3、春来了,春天带着草绿、带着花红、带着莺歌、带着燕舞来了......4、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灰蒙蒙的天变得深蓝而透明,凛冽的寒风变得柔和而清新,枯黄的大地变得葱绿„„

5、春姑娘穿一身绿色的衣裙,踏一辆绿色的车,摇一路绿色的铃来了„„

6、春孩子一蹦一跳地追着冬爷爷去了。夏姐姐便微笑着姗姗走来。她身上穿着绿色长裙,美极了。但最迷人的,还是她手中那条长长的、雪白的纱巾一一天上飘荡的白云。

7、秋风又悄悄地起,秋雨又轻轻地落,爱秋的人又投入了秋的怀抱,抒写秋天壮美的诗篇。

8、秋天,虽不像百花盛开的春天,也不像绿树成荫的夏天,但它用诱人的秋色和金黄的果实吸引着我们。

9、秋夜,秋天的演奏家们登台表演了。它们在秋天的原野上、在草丛里、在墙角边,开始了它们动听的演奏。

10、当冬姑娘来到海南时,她带来的不是冰天雪地,而是一片充满温暖、秀丽的景色。

11、有的人怕过冬天,一提到冬天,就不由得缩成一团,直打冷战。似乎冬天就是大冰窑,随时都有使他掉进去的危险。然而,我却喜爱冬天,要为冬天唱一支赞歌。

12、远处传来一片鸡啼之声,此起彼伏,一唱百和,恰似一首清新的晨曲,正在迎接黎明的到来。

13、黄昏来临了,晚霞像火焰一般地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

14、傍晚,我打开窗户,抬头望天,只见天空中美丽的云彩薄得像一层轻纱,美得像一幅风景画。仔细一看,它们又像一群动物正在动呢„„

15、徐徐的晚风载着一股浓浓的情思,又送来了一个温融融的夜。

16、早晨,门外“啪、啪”地响着,是谁来敲门了?起来一开门,呀,是调皮的春风来了。

10.优秀的写景文章:江碧鸟逾白 篇十

水好,鱼虾就多;鱼虾多,水鸟亦多。翠鸟、鱼鹰、白鹭寻常可见,多藏在河畔树荫里,看准了目标便一个俯冲,虽有失手,但喂饱肚皮不是难事。除了这三样,其他水鸟也不少,最多则是迷扎子。

迷扎子也被称为迷鸡子,可能缘于其形状与鸡有些类似。整体而言迷扎子没鸭子显肥,也不如鸭子笨拙,这两点确实与鸡更接近。直到网络时代降临,度娘才告诉我迷扎子果然是鸡的一种,学名黑水鸡。

它们裹一身黑炭似的黑,唯有翅膀与尾部稍有几绺白羽作为点缀;它们不像其他水鸟多在岸边树丛,而是终日在水中,从不近人,远远地看去难见白,只余下黑乎乎一团。

但迷鸡子没有鸡冠,也不见鸭子一般的扁嘴,倒是有朱红的喙,尖端似乎还上了一层鹅黄的漆;迷扎子全身中,喙可说是它们最妍丽的亮点。

迷扎子不喜群集,很少看到三只以上共同行动,而且浮出水面的时间往往要比扎在水里的时间短,浮上来好像只是为了喘上一口气。清水河不宽,涨水的时候不到两百米,水小一百米左右。水大,它们五六下就潜到了对岸,水小,则只需三两下就够了。不过,它们轻易不会抵岸,至少也要与岸保持好几米的距离。

迷扎子浮在水面,随水的荡漾起伏,给人一份悠闲与轻盈,却多半不能持久;要么忽然猛地扎下去,要么突然贴着水面飞。这些小精灵不知为何总生活在惊恐与奔波中?是清水河里鱼虾不多吗?当年应该不存在着食物的短缺,很有可能是河边人烟稠密,孩子们又喜欢用泥巴往河里扔它们,久而久之便让它们没了安全感。

周作人先生当年特地为迷扎子写过一篇文字,题目叫《水葫芦的浮巢》。他当时也不知道究竟该怎样称呼它们,只是觉得它们仿佛葫芦般整天在水里浮沉,才给它们起了这么一个形象而生动的名字。他还很幸运地见到过迷扎子的“浮巢”,而我虽与迷扎子做了好些年邻居,却从没看见它们的巢究竟筑在哪里,只能将周先生原文抄录:“这水鸟的巢乃是浮巢。巢是造在河里芦苇或蒲草的近根处,可是造得很宽缓很巧妙,所以水涨时它是会随着上浮,水退时也就跟着退了下去。无论何时它总在水中央浮着。在这圆的巢里生蛋,随后孵化了,变成可爱的小雏鸟,张着嘴啼叫道:‘咕噜,咕噜,咕噜!’”

后来清水河逐渐变得名不副实,农药化肥不断累积,终于让河水变得无法食用,不得不家家户户打井,井越打越深,水的味道却越来越差;更要命的是,十几年前清水河被承包养珍珠,不光水不能喝,连路过都只能掩鼻而过,那真是一股钻心的腥臭。

各种水鸟销声匿迹,迷扎子自然也看不到了;这种鸟个体虽小,却对环境要求很高,估计早就被这腥臭熏得逃之夭夭了吧。

某年我到湖北咸宁公干,城内有条河,不宽,只与我们这边的沟渠差不多,里面居然有许许多多的迷扎子。它们不怎么怕人,三五只聚在一起互相用喙梳理着羽毛,有的可能是情侣,成双成对、同浮同沉,好不亲昵、好不痴迷。

我不禁想起老家的清水河,以及清水河中载沉载浮的迷扎子。好在后来珍珠养殖终于退出,清水河经过六七年休养生息,水质才开始慢慢好转,鱼虾多起来,各种水鸟又开始在河畔翔集。最让我惊喜的是,迷扎子又回来了,不知这十多年间它们在哪里漂泊。

某天,我一个人坐在岳母家的水码头,看翠鸟,看鱼鹰,看白鹭,看迷扎子。迷扎子有五六只,这边小屁股一撅,尾羽竖起,并不时摆动,突然间,‘咕咚’,没了;不一会儿那边又冒上来,小脑袋一甩,仿佛要溅你一身水花。一会儿躲进水里,一会儿浮出水面,它们仿佛在跟我捉迷藏,又仿佛彼此比潜水。然而它们却总不肯呆在一起,仿佛各有属于自己的小小辖区。当然它们也会有疲倦的时候,或者浮在水面理理自己黑不溜秋的羽毛,或者张开翅膀紧贴着河面扇动几下。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冯骥才《珍珠鸟》里那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假如我能与迷扎子保持适当的距离,它们是不是会与我靠得更近一点呢?

11.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 篇十一

学生只有自己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才能自觉自愿并事半功倍地进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 我总结了读书的六步阅读法。 (1) 拿到一篇课文, 要求学生初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如果不认识的字, 要通过查字典读准。 (2) 再读课文, 能够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并要求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概括课文大意。 (3) 查资料、问老师、问同学, 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三读课文, 能够理清课文层次, 知道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 如何写的。 (4) 细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抓住重点段落, 深入思考, 读中感悟。 (5) 结合课后的问题, 带着问题读课文, 理解课后的问题。 (6) 拓展延伸。查找跟课文有关的资料, 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最后有感情地读课文, 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会学生学会阅读非常重要。

一如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 必须明白什么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的主要内容即作者为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让人知道这篇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所在。“主要”意味着不是全部内容的简单集合, 而是要经过提炼, 删减非主要的、简化繁杂的内容。

2. 掌握“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步骤、方法

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我的发现”, 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做了这样的提示:“弄清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 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 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学会划分意义段, 会提取各段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明白“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 不等于各段主要内容的简单相加, 而是需要总揽全篇文章, 根据主题抓住主要内容, 删去相同和次要的内容, 做到详略得当, 突出重点, 还要注意适当使用过渡句或关联词语, 使“连起来”的句子通顺。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文体、结构不同的课文, 概括主要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1. 课题拓展法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 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 一般都提示了课文内容的重点。分析好课题, 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帮助。命题方式离不了人、事、景、物以及时间、地点等因素, 题目与文章内容都有某种内在联系。从审题入手, 对题目的内涵进行拓展, 补充一些相关因素, 就能迅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文章中寻找需要补充的相关内容时, 要紧扣题目。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 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 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 使表达更加完整, 更加全面。

以人名命名的文章, 主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以物命名的文章, 主要看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以地点或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 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景的课文则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还可以从题目入手, 针对课题质疑, 由文章题目想, 然后再带着问题读课文, 最后把这几个问题串联起来就能很准确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2. 抓重点句法

所谓重点句, 是可以高度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可以揭示文章中心的点睛传神之笔。有的可能是一篇 (一段) 文章的起始句, 或者是结束句, 有的则可能是文章的过渡句, 抓住这些重点句子, 也就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中心句, 一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如说明文, 可以抓住每部分的中心句, 然后加以整理, 便是主要内容了。

抓关键句, 相当一部分文章, 如果逐段仔细读, 就会发现总有那么一个句子, 能够表达出这一段的大部分意思, 如此串联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过渡句 (段) , 有些课文在段落、层次的衔接转换处, 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段) , 使全文成为一个珠联璧合的整体。抓住了过渡句 (段) , 也就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还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 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这些概括性的语句, 稍加改动, 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3. 抓重点要素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 凡是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 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等基本要素。在概括主要内容时, 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 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 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即先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按顺序连接起来, 再加上一些关联词, 整理形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有时不需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说得很详细, 只需平实、简练地说出是什么事就可以了。

4. 重点突出法

12.小学写景文文章 篇十二

山村田野

今天是星期日,我们全家到灵谷峰春游,看那早晨的阳光下美丽的山村田野。从密密层叠的树叶中间透射下来,地上闪烁着粼粼的光斑,一阵阵清风吹来,光斑随着树叶摇曳,仿佛是小朋友在跳舞。

那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抬头可看见一座座山峰好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绿衣仙女,手拉着手站在那里,笑着向我们致意。中央高出云霄的主峰就是灵谷峰,盘山处处可以看见火红火红的杜鹃花。那梯田上,一片片金黄的油菜更引人注目,好像用金砖盖起的塔身,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发光,并且放出阵阵花香,引来了成千上万的蜜蜂忙忙碌碌,还有花蝴蝶也在那翩翩起舞。还有那一片低畦的田里,却是绿油油的紫云英,开着万紫千红的小花朵,虽然没有杜鹃那么美丽,但花朵是那样密集纯朴,真是紫花绿叶,也会使我们流连忘返。再听那小溪潺潺流水,从山上倾流而下,直奔小湖,椭圆的湖泊,清澈如镜的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波光粼粼,就像一潭诱人的清香美酒,那湖边的水草上蜻蜓点水,美丽极了。

山村更是忙成一片闹春耕,看那边平坦的田野轰隆隆的铁牛东奔西窜,哗啦啦一片肥沃的土地翻开,太阳照在那美丽的姑娘身上,红朴朴的脸上显得她十分愉快。还有那打着赤脚,卷起裤子的老人家,一手扶犁,一手牵牛扬鞭,嘴里吆喝驱赶黄牛翻田犁地,热热闹闹的田间闹春图,给人们心中留下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景象。

呀!美丽的山村田野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眷恋这美丽的仙境小山村,这里使我流连忘返。

我爱大自然

大自然,一张千变万化的脸。时而高兴,时而忧愁;时而欢喜,时而愤怒。

春天,大自然给自己换上了新装。绿绿的草原是她美丽的衣裳,红红的花儿是它美丽的发夹,那淡淡的云雾是大自然喜爱的披风。有了它,大自然显得神秘了,显得模糊了。但不仅仅是模糊,模糊中更带有一丝娇艳。鸟儿停在树上,唱着欢快的歌,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丝生机。人们躺在大地的怀抱里,看着这美丽的景色,不禁陶醉在其中

夏天,大自然慢慢变得急噪起来。不断地向大地吐着热气。房子,树木,人们都沉浸在这个世界里,花儿不再微笑,鸟儿不再歌唱,人们不再陶醉,只有知了在不厌其烦地叫着秋天,大自然被画上了金色的一笔。花儿不再像春天那样争奇斗艳,树木也不再生机勃勃,而是慢慢的衰老。直到无数片叶子漫天飞舞为止。在这之后,稻田里开始变得忙碌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农民伯伯为今年的丰收而感到喜悦

冬天,大自然穿上了洁白的棉袄,大地白花花的一片。大人们都躲在大衣里,把头缩得短短的。而小孩们,则在雪地里追逐打闹,嬉戏玩耍。植物都在厚厚的被子里沉睡着,睡得那样的香甜,似乎没有醒来的意思,动物们也各自躲进自己的洞里。在这个冬天里,没有往日的热闹,但更多的是向往,向往春天那美丽的景色,向往春天那生机勃勃的样子,向往鸟儿那甜美的歌声,向往

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各是一幅美丽的画,它们代表着各种意思,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感觉得到其中的含义。

正是因为这样,使我更爱一年的四个季节,更爱五彩斑斓的大自然。

美丽的校园

我的学校是湛江市第八小学,那里环境优雅,景色美丽,是个学习的好地方。不信!我带你去看看。

来到八小门口,可以看见到校门左右两边的公告栏,公告栏里公示了八小学生的获奖情况,其中许多都是国家级的奖项。所以,我们八小不愧为名校。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方形的旗台,在高高的旗杆顶端有一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每当我面对五星红旗时,我都会暗自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国争光。

旗台的前面是操场。操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几棵老榕树。老榕树像几位老人,疼我们,爱我们。每当炎热的夏日到来时,我们便跑到树下,老人们用自己宽大的手臂来为我们遮挡烈日,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每当下雨时,许多没带雨伞的同学便跑到树下,老榕树们便撑开它们的绿伞,为同学遮风挡雨。老榕树给了我们很多好处,我们十分喜欢它们。

操场的右边是教学楼。教学楼里灯光明亮,从教室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老师带领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吸取知识的营养。在这里,老师用辛勤的汗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了。为学校赢得了一次次荣誉,给八小增光添彩。

教学楼的对面是舞台,每到节日时,同学们就在上面载歌载舞,表演许多精彩的节目。舞台左边是科学楼,上面设有舞蹈室、图书室、电脑室同学们最喜欢电脑室。因为电脑室的电脑能把我们带到外面的世界里,开阔我们的视野。

瞧!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学校,学习环境很美,人的心灵更美。我爱我的学校。

金秋时节

有人喜欢繁花似锦的春天,有人喜欢骄阳似火的夏天,还有人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而我却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

秋天是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人间,她用轻飘的衣袖拂去太阳的炎热,她用宽大的长袍挡住冬天的严寒。她双手捧起沉甸甸的果实撒向人间。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在树林中,树上的一片片叶子,有些微微泛黄,它们在等待着自己从母亲的枝上掉落。瞧!那有棵枫树,从它的身上坠落下许多像火一样的枫叶。看!那里有一块地,上面有一条金黄色的地毯,走近一看,原来那里是金黄的落叶铺成的地,微风吹来,泛起层层涟漪,别提有多美了!

在果园里,人们正忙着收水果,那一个个又红又大的石榴笑开了嘴;那一个个柿子黄澄澄的;那一个个金灿灿的香蕉香味扑鼻;还有那一个个又大又黄的芒果挂在枝头等待着在田间,稻谷笑弯了腰,高粱向我点头。农民伯伯正在收稻谷,他们嘴边挂着一丝丝幸福的微笑。哇!那有金黄的菊花。菊花是秋天开放的。有菊花的地方,是最美丽的地方。那些菊花向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想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走在菊花丛中,吸着菊花淡淡的清香,那是一种美的享受,人走在菊花丛中显得格外精神。

在这个硕果累累的季节,它给了我以美得享受;给了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给了金色的菊花开放的机会,让它尽情的绽放;给了树叶离开母树的机会。啊!多美好的秋天。西昌市第二小学六年级 曹李型琬

秋姑娘来了

如果说百花争艳的春天令人陶醉,那么果实累累的秋天则更附有魅力。

金秋十月,树上那稀稀拉拉的叶子干的像旱烟一样。秋风蹦蹦跳跳地驰骋过田野,田野立即变成了金色的海洋。远远的,我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一阵飒爽的风吹过,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起来了。我静静地躺在桂树下,闻着花香,酣甜地睡在了秋风的怀抱下。朦朦胧胧地睁开眼睛,咦?那是什么?好似金色的蝴蹀,好似闪耀的亮片,好似金色的银色的彩带,缠绵地飘呀飘,飘下来。

一眼望去,炫目的黄色把我停留在夏天五彩缤纷的眼睛给刺痛了。虽然,这秋天有些凄凉,肃杀的秋风会带来寒冬。但是,丰收的秋天也给农民带来了喜悦的心情。所以,我怨秋天,也爱秋天。

秋天的颜色没有春天的绚丽,没有夏天的耀眼,也没有冬天那样洁白。但是,金黄是秋天独有的特色,失去了它,秋天将会平淡无味。而拥有了它,秋天会更加显眼、更加成熟。晚秋,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平静的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着,婉如大海泛起的微波。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

秋雨,绵绵地下着。远处的房屋、树木显得更加朦胧。天空像一扇下雨的窗户,形成了一串串雨帘,把我的烦恼、忧愁全部冲洗地干干净净,让我在秋天那织得透明发亮的网中尽情欢乐吧!

秋天,充满魅力的秋天,我爱你!

13.写景文章 篇十三

下了车,撑着伞,我们来到了中山公园的大门。匾上写着四个龙飞凤舞的字:中山公园。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我眺望着周围,没发现几个人,四周一片寂静。平常的中山公园人山人海,喧闹极了。但今天,中山公园特别安静,人也寥寥无几。

走到湖边,我被湖旁的一排垂柳吸引了。碧绿的秀发,芬芳的香气,笔直的身体,连树上的虫眼儿都变得可爱起来,成了她灵动迷人的大眼睛。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真是这样的,一点不假。本来就惹人怜爱的的柳树姑娘,经过雨的洗刷就像出水芙蓉一般——清纯脱俗。她还在毛毛细雨中甩动自己翠绿的秀发,婀娜多姿的扭动着腰肢。雨一点都没有影响她的兴致,反而越跳越欢,越跳越起劲儿了。平时的`垂柳都是很文静的,但今天,我却见识了她的几番妩媚。

我们还去坐了不一样的摩天轮。在摩天轮上,我的心情却很忐忑。我很奇怪:这不是我一直向往的娱乐项目吗?为什么我会有恐惧的感觉呢。没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摩天轮在逐渐升高,我的心也越升越高,越跳越快,仿佛快要跳出来一样。我的手死死地抓住把手,把手已经被我抓出了指印,可我还浑然不知。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我们来到了摩天轮的最高点。雨不停地飘进来,我的裙子已经湿了大半。可我觉得这样更多了几分诗情画意,可以令我微微安心。我想:既然已经来了,就不要留下遗憾,好歹也看一眼吧!我硬着头皮,俯身往下看了一眼。还真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抬头仰视天空,天空离我是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我的心情慢慢明朗起来。建筑物大小各异,本来就很美丽。但刚刚下过雨,天空起了雾。又给这份美丽蒙上了面纱,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

14.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 篇十四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

(一)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交往, 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教与学的双边关系, 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对实现教学目的至关重要。课前教师要深入学生,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感悟能力, 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 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诚挚的爱, 由衷的爱护和帮助, 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

(二)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努力创设思维情境, 师生、生生互动, 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要在讲授中, 真正成为学生的引领者。

(三) 让学生在群体语言环境中增强记忆效果。

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群体语言环境, 让学生在熟知的情境中学习, 更能使学生终生难忘。

(四) 开展阅读活动, 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阅读是形成语感的基础。可以采取“限时法”, 要求学生做到阅读最快速、最大声、最清晰。还要帮助他们克服有碍阅读的不良习惯, 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受性。

二、确定课型特点, 正确选择输入方式

阅读教学首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 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采用阅读的输入方式, 而不是听的输入方式。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 能有效运用某种阅读策略, 对文本中的有效信息进行解码, 理解相关信息, 通过大脑进行编码, 提取有效信息。在这一过程中, 逐步掌握阅读技巧, 不断提高阅读速度, 快速获取和处理信息, 在其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同时, 使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得到培养和增强。因此, 阅读应以快速阅读为主, 快速阅读是用眼睛和大脑直接获取文字信息并理解地阅读。

三、阅读材料的选择原则

(一) 时效性。

在把握趣味性原则的同时, 还要注意一点, 即时效性, 也就是所选材料最好是最近发生的事情。人人都有好奇心, 初中学生对一些新闻事件充满好奇, 对一些新闻事件的背景同样好奇。因此, 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些时髦的话题或新闻, 就会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完成语言的输入,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 趣味性。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 它使人对某些事物, 优先给予注意, 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 不管文章多么有用, 但读起来味同嚼蜡, 那么取得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而一篇使人感兴趣的阅读能让人兴奋, 保持激情读完整篇文章, 这时, 读者是在快乐中阅读, 是在享受阅读的快乐。所以, 教师一定要选择有趣味性的材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若学习者对阅读学习材料产生兴趣, 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多样性。

每个人的兴趣都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一味地选择同一类型的文章, 如故事, 长此以往, 学生会对此失去兴趣, 因为读同一种类型的文章, 容易使脑神经疲倦, 而且有些文章只要读开头, 学生就可推测出结果, 往往使学生觉得阅读理解没有挑战性。阅读选材中, 有如此多类型的文章可供选择, 如此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 我们可以利用阅读给学生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四、巧妙设疑, 深度理解文本

语篇需要从两个方面关注:意义方面和语言本身。具体的认知内容包括:主要观点、内容主线 (细节信息) 、寻找段落主题句、归纳段落大意、引入相关知识、篇章结构。阅读教学特别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挖掘阅读材料中蕴含的丰富内容, 在理解语篇意义的基础上, 进一步关注语言学习和对篇章结构的分析、把握。由于阅读理解是以阅读的方式对文本的解读, 每个读者都会基于自身的经验和判断提出见解, 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 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文本。

五、教师需要做的工作

(一) 英语教师对讲英语的人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必须有充分了解, 否则, 就不能将英语这幅完整的画卷完全展示给学生, 便不会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 几乎每篇文章都会涉及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所以我们必须加深对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二) 虽然汉语和英语有许多不同之处, 但人类有许多东西是共通的。“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师唯有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德育才具有说服力。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 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六、重视阅读策略, 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从一定程度上说, 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一系列阅读策略和方法的阅读学习过程。研究表明, 掌握和熟练运用阅读策略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课程标准提出, 要“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15.二年级写景文章 篇十五

春姑娘是位小画家。她手里捧着画板,握着画笔,兴致勃勃地赶来了。她拿起画笔,“刷刷刷”挥了几下,把小鸭子刷黄了,把正在河边梳妆打扮的柳条涂绿了,把刚刚从土里探出来的小草染成了嫩绿嫩绿的。

花儿们笑着舞着开放了!她给李子花抹上一片纯洁的白色,送给紫玉兰花高雅的紫色,又把桃花姐姐抹成了火红的朝霞,给郁金香涂成五光十色......

小画家继续画呀画呀,小燕子看到大自然处处生机勃勃,就赶紧带着剪刀似的尾巴从南方飞了回来。小朋友在明媚的阳光下欢快地奔跑着、嬉笑着……

16.写景状物的文章范文 篇十六

听说了多种版本“望梅止渴”的故事,但它们解说的都是同样一个道理,听见“酸梅”,人们的嘴里就冒酸水儿!其实何止酸梅,如果我说醋,如果我说野酸枣„„我想大家的口中,肯定都会发生一定的反映,酸,是这类事物共同的特征!

抓特征,是各种作文中都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写景状物文,第二个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使用“我”。

恰当的使用“我”(作者或者其他主人公),在写景状物文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写景状物文是记叙文的一种,它与带有明显客观色彩的说明文是不同的。所以,写景状物文与记事文、写人文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点:带有鲜明的主观性!要表现这一主观性,最简洁而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我”来介入,就是使用“我”来应对。

应该讲,在写景状物文之中,“我”左右逢源,可以起到绝妙的艺术效果。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我们知道的《荔枝蜜》一文,写蜜蜂的勤劳,最后“我”在梦中“变成了一只小蜜蜂”;《白杨礼赞》最后“我赞美白杨树”等等,无不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写景状物文还需要注意的其它一些问题:

第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写景状物文的材料与中心同样必须要保持一致。材料与中心,是鱼与水的关系。第二个问题是,写作写景状物文,同样要求材料的有机搭配。材料与材料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材料,在一篇文章中,很可能并非只代表一个材料,它是与其它材料共同配合表现文章中心的。因此我们必须强调:材料搭配,在写作写景状物文的时候,也必须作为我们行动的必要准则之一。

第三点,是写景状物文的材料需要具体化处理。具体,是文章的灵魂,当然也同样是写景状物文的灵魂。文章中如果没有了具体,文章会在我们眼前消失。

最后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写作写景状物文,也同样需要注意过渡与连缀。如果说写景状物文可以被视为是一座座的房子,这“一座座房子”的砖,不仅同样需要水泥的勾连,而且也需要勾连得牢固。过渡,对于写景状物文,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写好写景状物文,千万不能忙中出错,忘记过渡这样一件事。如何写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从而产生把这美景记叙下来的欲望。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这就是写景的文章。

练习写写景的文章,能提高我们随机观察的能力,同时,对我们的描写,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通过练习写景,就能有意识地把自己所写的事,所写的人放在特定的景物之中,就会使我们的材料更加典型,我们的事例更加感人,我们感情的表达就会更加充分,如何写好写景的文章呢?

(一)要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去写。

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才能写出此景与彼景的不同之外,抓住特点就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从而使所写的景物有特色,使景物的特点突出。

例如: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就紧紧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特点;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就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所写的景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要尽量多地抓住能表现特点的具体事物。

写景就要把所写的景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只抓住景物的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只是给读者以模模糊糊的感觉,必了使画面变得清晰、就要紧紧抓住能表现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所抓的表现特点的具体事物越多,特点就越明显,越突出。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了突出春的美丽和充满活力的特点,抓住了能表现这些特点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及人们的活动,使我们感受到春的美和活力,使春的特点具体而突出。

(三)安排好写景的顺序。

既然写了这么多能表现景物特点的事物,那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就有一个顺序问题,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可用的顺序很多,例如时间顺序,方位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总之,不管采用什么顺序,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顺序,二是要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特点;三是由符合景物的自然规律,这样,写出的景物才能真实。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所以这样安排顺序,是完全按春的生长顺序安排的,所以先写春草,是因为它是春的使者,第一个报告春的到来;而随后随着景物的顺序,春色越来越浓,春意更加盎然,后我们看了文章就看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过程,觉得是如此的真实,可信。

(四)要对所写的表现景物特点的事物进行具体描写。

只把景物摆在那里,并不能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更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所以,要对所写的事物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这样,才能使读者的眼前再现出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很好地表达是作者的感情,例如,朱自清先生在描写春草时,细致地描写了春草的情态——“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春草的质地——“嫩嫩的”;春草的色泽——“绿绿的”;春草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样,就把春草的美和勃勃生机很好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不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就很难达到这一目的。在描写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有时,单纯地描写要写的事物给人的感觉还是不具体,对感情的表达还觉欠充分,此时还可以描写其它看似与所描写景物无关的其它事物,这就叫侧面描写,例如,在写春草时,作者还写了孩子们在草地的嬉戏。通过这些活蹦乱跳的孩子的活动,更表现出春草的活力和可爱,这就是侧面描写的作用。另外,在描写事物时,有的事物由于种种原因,很难下笔去做具体的描写,例如写春风,这春风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东西,如何下手呢?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的感官。这样,也能把较为抽象的事物写具体,例如在写春风时,作者就抓住了触觉、听觉、和嗅觉这些感官,把无形的春风的轻柔、芳香、和悦的特点写具体了。

(五)要在描写中注意变换描写的角度,使描写主体化。

在描写时,不要平铺直叙的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景物也给读者主体化之感。例如,我们可以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可以把近景描写和远景描写相结合,使景物更有深度;可以把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描写相结合,做到景中有人,人在美景中,使景物更有活力和生活气息。

(六)注意表达自己的感情。

写景不只是为写景,写景最终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感情,把感情注入于所写的景物之中,才使所写的景物做到情景交融,才能更好地感染读者,写景中,表达感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借描写表达感情;借联想表达感情;借议论表达感情和直接表达感情的诸多方法,我们可以不断的学习,灵活的运用。

总之,写好景物是写作的基本功,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勤于动笔,掌握方法,不断学习,就一定能用我们的笔,记叙下多彩的大自然景色,培养我们更加高尚的情操。练习:

(1)写一处景物,注意抓住事物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2)古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相信你对夕阳的感受和古人一定不完全相同,你一定会面对夕阳的美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那么,请你认真观察夕阳,抓住夕阳的特点,描绘出夕阳的美景,同时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以景写情

一、说明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放眼望去,哪里不能定格为含蕴无限情思的永恒风景?只要拥有慧心与巧思。

◎「以景写情」主要的目的在抒情;书写时,景的文字分量应该比较重。

◎ 定位——抒情文。大多作品透过记叙来抒情,记叙类型通常以记人、叙事、写景、咏物为主要内容,而所有的情感都可以通过这四个重点来表达:因人而抒情,如朱自清〈背影〉;借事而抒情,如白先勇〈树犹如此〉;即景而抒情,如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托物而抒情,如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如何写景

1.选择景物:视野中的景物(悬想的虚景亦可),包括主体及周遭等,经过取择之后,加以描写其动态、静态之姿。取择的标准,自然是能不能突显情思或文章主旨。

2.写景的方法:(1)单一:特定的时空,如春天的樱花树下、夜晚的操场、雨后的校园一隅

(2)变化:

时间——景同,时间不同(一天的早晚、一年的四季)的变化 空间——远近、内外、上下等不同视野的转换,或散列式写法 3.写景的层次:(1)叙述——只说明眼前有何景物

(2)形容——能描写出事物的外在形貌、颜色等

(3)深写——具体而深入地刻画景物,并融合了作者的感受 4.写景的技巧:(1)摹写——除了视觉,同时综合运用其它的感官印象

(2)譬喻

(3)转化——尤其是拟人 Ps.再仔细赏读朱自清〈荷塘月色〉,应能有领悟。◎景与情结合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以景勾联情思: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二、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三、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四、寓情于景中: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五、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情圆缺、如草的更行更 景作文指导(荐)仔细观察一处秋天的景色(如田野、公园、校园等),然后抓住特点,写一个片断,要按一定顺序写,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1.弄清题意不迷路

我们先看题目要求:一处秋天的景色。首先,这篇文章属于描写景色的文章,要求描写秋天的景色。其次,描写秋天的景色应该通过对具有秋天特点的景物进行观察描写,表达对秋天的喜爱或赞美之情。最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描写的景物给文章命题。

2.拓展思路选材新

一说到秋天的景物,大家马上就会想到蓝天、白云、秋风、落叶。秋天的景物,可不止这些呀,到校园、公园、农村、山野,去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吧。只要用心去观察,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田野:田野里玉米成熟了,高粱红了,金黄的谷子弯了腰„„果园里,红通通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玛瑙般的葡萄,小灯笼似的柿子、桔子,还有咧嘴的石榴、红红的大枣„„秋天成为丰收的季节,就请你用心感受它的成熟美吧。

公园:在城镇,公园是我们欣赏秋色的地方。有盛开的各色菊花,串红,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叶,其它的树木、花草也跟春夏季节不同了。就连常青的松柏树也会挂着有趣的果实,或许还有许多你平时不太注意的植物也结了许多你没有留心过的果实,尽情的去发现它们独特的美丽吧。

总之,只要是能表现秋天特点的景物都是这次写作选材的范围。但是首先要考虑面积不要太大,景物不要过多。要选取最能突出反映秋天特点的景物进行具体观察。

3.抓住特点细观察

(1)多感官观察。景点选好之后,要细观察。观察时,要调动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不但要用眼睛看,还要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用脑想一想。只有这样全方位的感受,写起作文来才能具体,生动,言之有物。

(2)要抓住特点。自然界的景物是千奇百怪,千变万化的。不同的景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就有不同的特点。秋天和春、夏、冬必然不同,所以在观察时,一定要抓住秋天特有的景色。另外,即使是在同一季节里,不同景物的形状、颜色、姿态等也各不相同。只有抓准景物特点,写出的文章才生动、形象。

(3)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描写景物要有一定的顺序感,层次感,不能胡乱堆砌,杂乱无章。本次习作是写“一处”景物,你可确定一个观察点,根据观察的顺序下笔:可以是由上到下的顺序,前后左右的顺序,东南西北的顺序,由远及近的顺序„„也可以根据观察路线进行记叙,先看到的,又看到的,最后看到的。恰当地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或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把上下文连接起来,也会使你的习作有一定的顺序。

4.动静比拟写生动 选择好要写的景物,注意了观察的顺序,还要生动的描写。这要求我们不但抓住景物的样子、颜色的特点来写,还要注意写出它们在不同环境的姿态美。与此同时要尽量用比拟的方法表现出来,这样的描写才会生动。

写景,主要是突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此景与他景的不同,向读者描绘出一幅独具特色的风景画。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呢?

首先要注意观察。在确定观察对象以后,要进行长时间、全面、深入地观察,既要观察它的整体,又要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察它的静态(颜色、姿态等),也要观察它的动态(生长过程、四季变化、刮风下雨等);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力求形象、生动、明晰、特点显著。还要与其他景物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比较,把握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征。

另外,写景要选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有的先写全貌,再写部分,有的从上到下,有的由内而外,有的自远及近„„总之,要有一个基点,确定观察的顺序。

再有,写景作文离不开抒情,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绝没有单纯为写景而写景的文章。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只有渗透了作者真实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使写景和抒情相结合呢?

首先应寻找适合自己表达感情的景物,一个风景点的景物是丰富多彩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它们全写进去,使文章非常芜杂,不知所云。应该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造反能寓情的景物来写。同时,作者应有丰富的联想,采用多种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描绘的景物形象化,带有人的特点、人的感情,这样就能做到文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有机的融为一

写景作文重于景。写景的内容很广,如春夏秋冬,山川河流,海洋湖泊,亭台楼阁,田园村庄„„都可以说是你周围的景物。

2.写出景物的特点。写景也要做到写什么像什么,写自然景物山川河流,竹林小景都要仔细观察。要注意季节和地域。如秋天,北方树木的叶纷纷落下,一片金黄。而南方仍是一片青绿。又如写“雨”,不同季节的雨也不同,春雨濛濛,如烟如雾,如牛毛似花针;夏雨来得快停得也快。雨前闪电雷鸣,乌云滚滚,瓢泼般下来;秋雨则绵绵,一下就是几天,给人缠绵之感觉。

3.写景要有静有动,自然界的景物无时无刻在变化着。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其实每种景物都是在动态和静态的交替中存在着。即便是一种景物,也有动和静的状态。如万里长城,有巍然不动的城墙,又有在长城上游览的人流。作者称作“人的巨龙”。如果我们在一处景物描写中,既注意到动又注意到静,这样,景物的两种状态就会互相对比,互相映衬,使人感到动的更加生动,静的更加优美、持重。4.写景作文也要注入情感。写景作文要避免为写而写。要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没有情感的景就不能吸引读者。从作文训练的角度说,如果我们对所描绘的景物有深厚的感情,就会凝神注视,侧耳倾听,所留下的印象必定清晰、细致、深刻。否则,效果相反。

5、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将景物形象化,具体化。

例文夕阳美景

夕阳西下,大地沐浴在余辉的彩霞中,人们三三两两地在街道上漫步,晚风徐徐地拂送来一阵阵花木夹杂的幽香,使人心旷神怡,更觉夕阳无限好。

一抹殷红色的夕阳照在西山上,湛蓝湛蓝的天空浮动着大块大块的白色云朵,它们在夕阳的辉映下呈现出火焰一般的嫣红,倘若你仔细地看,你会看见那云絮在空中飘动,就像置身于轻纱般的美梦似的,会使你远离烦恼的困扰。

池鱼归渊,炊烟唤子,客旅兼程。夕阳吻地的轻响,划分了白天与黑夜。于是投林的倦鸟,也便如诗人焚烧的诗稿,载着夕阳的殷殷血焰归去了„„

一阵清爽的夜风扑面而来,仿佛一切烦恼与疲惫都置之度外了,身体的每一根紧张的神经也渐渐舒缓了;风儿吹皱的河面,泛起了层层涟漪,折射着殷红的霞光,像撒下一河红色的玛瑙,熠熠生辉;远处的小竹林闪着绿幽幽的光,在微风中轻轻摇响竹叶,风儿吹动树叶那飒飒作响的声音,像唱着一首动听的歌;高空的风,恣 6

意地追逐着、戏弄着,撕扯着云朵。

再往下看,一条小河—小北江,竹子的色调和晚霞的红晕,使小北江又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气氛,而竹子那风度翩翩的倩影和晚霞那瑰丽似锦的光芒,又使小北江在人们心目中倍增亲切;几条小渔船归航了,在河面划开了一道波光粼粼的水纹。

小鸟时而在半空中飞过,时而能听见喜鹊那清脆悦耳的鸣叫,这时,我才从黄昏的梦中苏醒过来。

太阳落山了,燃烧着的晚霞也渐渐暗淡下来了。

转眼间,西天的最后一抹晚霞已经融进冥冥的暮色之中,天色逐渐暗下来了,四周的群山,呈现出青黛色的轮廓,暮色渐浓,大地一片混沌迷茫。

这宛如一首交响曲的尾音,优美极了,但却渐渐地归于岑寂、无声,引起人们心中无穷的感喟,给校园的黄昏铺上一层感人肺腑的诗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它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它成熟的风韵;“人间重晚情”更衬出了它的宁静„„

渐渐的,渐渐的,夜幕降临了,我的脑海中还浮现着那醉人的黄昏,那美丽而令人心驰神往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视线、我的精神、我的思想„„全都被这美得难以形容的“黄昏图”所沉浸了,我陷入了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中,不能自拔。

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静静地离开了这黄昏的边界„„

一花一世界——写景类作文指导

大自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在他神奇画笔的描绘下,雨雪云雾,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向人们展示着一种美,使人们触景生情,或赞扬、或感叹,并想用语言文字将这美景及瞬间的感情记录下来,这便是写景作文的内在动力。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怎样才能把景物写出特色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世界上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同样是山,但山与山的形态不同;同样是水,而水与水的姿态各异。如,南方的山与北方的山、冬天的山与夏天的山,江河的水与小溪的水各有特色。即使是同一时间的同一景物,因观察的人、观察角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观感,这就是苏轼笔下所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不管如何,任何景物自有其自身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指此一景物不同于其他景物的独特的个性。把景物独特的形象通过叙述、描绘再现出来,尽可能使读者对你所描绘的景物有亲临其境之感。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二、调动感官,把景物写活。

感受景物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音响、气味、姿态、质地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听,用鼻闻,7

用手摸,多方面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既观其形与色,又听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从而描写出景物的特点。朱自清的《春》正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知春天,敏锐地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特点,从而把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描写得细腻精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的样子;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四、意在笔先,注意情景交融。

上一篇:高三数学教研工作总结下一篇:如何制定酒店营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