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结题申请书

2024-09-18

课题研究结题申请书(精选15篇)

1.课题研究结题申请书 篇一

课题结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探究 课题负责人:马志军

所属学校: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穆家小学 课题研究时间:2011年12月——2013年12月

课题组成员:马志军、薛成国、孟凡柱、孙慧、王显中 王亚云

穆家小学教科研小组于2011年9月向吉林省责任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了《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探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两年的努力,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至2013年12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国家责任教育课题研究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申请结题验收。

课题的研究过程:

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分为三个阶段开展了研究。第一阶段:研究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11、9---2011、11)即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主要进行了,选题论证,制定方案,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分析成因,设计研究重点及措施。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1、12---2013、12)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运行操作,修订计划,统计分析,收集积累资料。进行个案分析,制定阶段计划,操作方法验证,中期成果汇报和鉴定。

第三阶段:深化提高阶段(2013、12---2013、12)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思,总结成果并加以推广,加大覆盖面。1 结合实际,查验效果,并进行成果汇报展。汇总各种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汇编成果专辑,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自查会,申请课题验收。

取得的成果:(一)物化性成果

1.小学生责任意识与行为培养目标及内容; 2.小学生责任意识与行为习惯测试表;

3.《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探究》结题报告;

4.《故事》《名言》集锦、《我的成长》学生日记及活动案例集。

(二)经验性成果

1.积累了教科研的经验,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2.找到了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探究的新方法、新途径。4.获得了“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探究”的经验。

(三)实效性成果

1.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建立了新的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探究方式。

2.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已经初步形成。此致。

敬礼!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穆家中心小学教科研领导小组

2013年12月20日

2.课题研究结题申请书 篇二

课题组组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导师蒋鸣和教授作结题报告。

现场结题鉴定会专家组成员包括: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李天顺,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处长蔡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曾天山教授,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王民,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馆长尤学贵, 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主任杨晓健, 辽宁省电化教育馆馆长李兆君, 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分社社长吴欣。

此外与会嘉宾包括: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 中央电化教育馆学校教育技术研究部副主任黄天元, 淄博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景春, 沈阳市电化教育馆馆长黄艳, 淄博市电化教育馆馆长李光良, 副馆长王迎军, 原北京市教育学院孟雁君老师, 以及英特尔、戴尔、联想等公司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央电化教育馆学校教育技术研究部陈庆贵主任主持。

3.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篇三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教育形势的发展我们认为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究其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由于农村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过多包办孩子的一切,减少了孩子为达到自己相应的自理能力所必须进行的学习、实践及体验的机会。

其次,学校教育中一味回避、抵制或阻止各种社会变革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凭着老师良好的愿望,在校内建立一个纯净的“理想空间”。结果学生在“真空世界”所获得的道德认识与现实世界挂不上钩,于是学生出现了双重人格。

再次,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偏差,“偏”在对书本知识的灌输上,“重”在知识型单一人才的培养上。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目的和意义

(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2)抓好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

少年儿童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3)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普遍的学生状况来说,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造成的原因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我们德育工作调子很高,但脱离学生实际;有的教育活动只重形式,不求实效;还有我们对养成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等。

2.研究内容:

对少年儿童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是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的。在做人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做事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在学习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1.研究过程

自2006年9月立项以来,我们分以下几个阶段,开展研究工作。

(1)研究的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2月)

①强化课题组织管理,成立了由校长挂帅、分管副校长主持,吸收优秀教师、教学骨干参加的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和步骤,研究负责人推进落实。

②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把我校学生培养成在做人方面是有爱心的人,在做事方面是有规则意识的人,在学习方面是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利用调查问卷对5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状,写出调查报告以便更好地推进课题研究的进展。

(2)研究的实践阶段(2007年3月~2008年2月)

①注重实效,探索机制。根据《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分解各年级段养成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建立小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系列制度;制定小学生一日常规(重在学习行为);构建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评价体系。

②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共同局面。学校开展了“争当文明学生”评比,每月的文明学生评比,先由家长对其子女进行评定,评定其子女在家是否是好孩子。

③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加强与校外机构的联系,带领学生参观部队,通过军操表演、内务整理等,给学生心灵以震撼,在东螺厂参观中感受到规则意识、诚信教育,在陶瓷学院参观,感受了学习的气氛等。同时学校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文明学生评比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3)研究的总结阶段

在这一阶段,课题组从两个方面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其间,先后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资料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归纳和提炼,形成了自身特色的结题相关资料。

2.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实践法: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考评和达标的评比为手段,在全校进一步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

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组拟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

调查法:本课题组调查了一些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文献研究法:本课题组对有关理论做了综合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良好效果

1.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首先每个学生在做人方面有真心、负责任、明礼诚信、乐观豁达。其次在做事方面,能“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还有在学习方面,做到“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

2.学校的整体形象得以提升。学校以课题实验为龙头,带动全校整体工作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提升了学校在社会的整体形象。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

存在问题:1.社会环境对学生的道德判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是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学生的道德判断。

2.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些家长不注重子女的养成教育。

今后设想: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更好地开展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我们思索最多的是如何在学校工作中将养成教育与我们平时的教学、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作者单位:江西省浮梁县湘湖镇中心小学)

4.课题结题申请书 篇四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

所属学校:三台县立新镇中心小学校

课题研究时间:2009年8月——2012年8月

课题主研人员: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我校语文课题组于2009年8月申请了“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三年来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12年8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申请结题验收。

一、课题的研究过程。

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本实验分3个阶段进行本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9年8月~2010年8月)子课题组课题申报、设计课题实验方案、前期调查研究、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会、学习相关理论,做好学习笔记;研究实践阶段(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邀请专家指导、组织教师培训、实施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总结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撰写《结题报告》、举行成果展示、召开结题自查会、申请课题验收。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课题申报成功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领导和管理。首先,针对农村学校特点和教师们课题研究方面的局限性,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培训。引导教师通过搜集资料、网上学习、撰写教学随笔等形式在理论上学透并领悟,找出本校在此领域里的差距和优势。其次,立足课堂,创新教育模式,研发课内外整合阅读的切入点,设计汇报流程,逐步形成了课前搜集、课上互动评价交流、课外拓展延伸、各种读书实践活动相互结合的课内外阅读模式,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第三,组织教师定期开展课题研讨会,组织外出学习,积极参加县里的诸如“青年教师赛课”“教研杯论文评选”等活动,调动课题组教师的主动性。第四、形成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做好各种案头工作,尤其是观察记录和案例评析,尽量抓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有价值和典型的事例,进行深入思考,寻找理论依据进行评析,避免了课题研究的盲目性。

三、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课题组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为使计划的实施更加有效,实行课题研究目标到人、定期研讨、查找问题、积极整改的研究思路。学校课题组定期研究课题工作,并深入课堂进行深入的研讨,确保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同时,将课题研究向纵向和横向发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互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努力实践研究“课堂快乐阅读教学法”,使学生快乐学习,善于学习,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加强第二课堂的开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与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互结合,与适合学生写作的刊物研发相互结合,创新实践学生课外阅读作业,实现生活中的语文和语文中的生活。

四、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

(一)课题组组织编纂了《百草园》。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自行组织编纂了《百草园》,开辟了“童话天地”栏目,让学生欣赏到古今中外一些名家的经典童话故事;开辟了“名著欣赏”栏目,用名著中的经典故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开辟了“小小作家”栏目,发表学生的一些优秀习作,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开辟“趣味语文知识”栏目,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接受知识……

《百草园》的编写,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找到了师生阅读兴趣的结合点,激发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有效阅读。

(二)成果概述。

我校开展的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是基于当前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存在一些“现状”进行的研究。课题组从农村学生实际出发,在学习、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的基础上扎实、有效的进行课题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次阅读教学的研究立足于学生终身学习为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训练,爱书,学会读书,发展思维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共同分享乐趣的习惯。

1、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教学特点的阅读教学新模式。

“阅读理解能力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的基本能力”,《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这一定位,充分说明了我们在小学阶段应切实加强阅读教学,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加大学生的阅读数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以达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目的。通过三年的不断努力与研究,我们形成了“前奏曲:活动激趣,自主预习。”“主题曲:培养习惯,合作探究。”“升华曲:课外拓展,自主阅读。”的三步阅读法,做到了“课内激趣,课外拓展”,真正做到了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2、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题组从学校实际出发,让阅读有了自己的位臵:让阅读课进入课堂并坚持做到五个“每”,即:每周安排一课时作为阅读课;每个学生拥有自己的读书剪贴本或读书笔记本;每天在家读半小时以上书报;每月为学

生推荐一本好书;每学期参与学校、班级的读书、写作的评奖活动。使孩子们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读书成为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题组还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查阅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以认识、理解的字、词、句及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如有辅助资料应尽量参照、查阅、以加强理解。培养批注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也作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必要时还可用几个简单的词进行旁注。培养做读书卡片的习惯。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④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去解答。⑤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交流可以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可以触发出新思想的火花,交流心得可以领悟整体、体味局部,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课题组为学生创建了缤纷了阅读乐园:依托学校图书室,为各班建立了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了可读物,创建了一个好的阅读环境。

3、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效结合,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课题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读书会”活动,激发读的兴趣。高年级学生已能独立阅读课外书,让他们每天读半小时的课外书,家长签字。每周用一节语文课,召开“读书会”。要求:人人带上所读的书,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并评选出上台讲演最好的一位为下周“读书会”的会长,主持下周活动。通过介绍,不仅让大家知道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的名儿及简要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交流读书经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力及胆量。然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借书阅读,下周活动时间再归还,这不仅能激发每一个人读书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花较少的钱读较多的书。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爱护书籍,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以课文为范例,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教材中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个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作为学生每天阅读半小时课外书的任务。

结合电视读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均已拍成电视上演过。看完了画面美丽的电视,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四大名著有连环画,有儿童版本,还有自话文,读什么版本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一学期能读一部名著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再适当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讲讲这类故事,激发了他们的读书兴趣。

天天背诵古诗,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背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所以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背诵古诗,周一早自习互相检查。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看谁上台背得最多。

课题组通过这诸多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4、提高家长的阅读认知,带动亲子阅读的开展。

课题组将开展课外阅读把家庭阅读纳入其中,让家长也有了读书看报的习惯,转变了家长的阅读观念,为孩子与家长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形成了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课题组成员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给家长传递一些读书的信息,如告诉家长我们学校正在开展哪些读书活动,告诉家长班级中最近推荐读了什么

书,孩子阅读的情况如何,告诉家长哪些书可以购买给孩子,哪些书适合家长与孩子共读,告诉家长一些亲子阅读方面的方法。渐渐地,家长对孩子的阅读重视了起来,尝到了亲子阅读的甜头,有位家长说道:“亲子共读会带来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之中,在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彼此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信任。”

(三)成果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1、更好的探讨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使课外阅读的方式更加明确,课外阅读的评价更加多元。

2、克服“散乱”阅读,无的放失的弊病,建立写作中的“写”与“写作”和读写中的“读”与“写”并重的科学理念。

3、加强书本与生活相联系,让课外阅读融入生活。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阅读中体验生活,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它是对陈旧陈腐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屏弃,也是对自然主义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发展。

4、激发兴趣、指导写作、让学生体验成功。

课外阅读的落脚点最终落实到写作方面,经过三年的实验和探索,学生们课外课外阅读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高效”的转变。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开展读书比赛,创建图书角,开展实践活动等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提升。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查阅、搜集了大量资

料,同时撰写教学随笔,参加县、市各类比赛。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成为“学习型”、“反思型”、“科研型”的新型教师。

五、师生获奖情况。

xx:2010年2月所撰写的《农村小学生阅读三步曲》荣获绵阳市一等奖,国家一等奖;

Xxx:2010年2月所撰写的《让阅读走进学生生活》荣获绵阳市一等奖,国家一等奖;

xxx:在县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杯论文”和“阅读课题”论文评选中获一、二、三等奖。

xxx等80多名同学在县“读一本好书写作竞赛”中荣获等次奖;xxx等400多位同学在学校的“阅读知识竞赛”“作文竞赛”中荣获等次奖。课题研究是一个载体,结题报告不是课题的终结,它只是课题研究的一个过程。我们希望通过结题这个形式,来寻找到我们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以期待在以后的课题研究的成果运用推广过程中予以改进。此致 敬礼!

立新小学语文课题组

5.课题结题申请书 篇五

泰州市教科研领导小组:

姜堰市张甸初级中学于2009年6月申请立项了《突出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的泰州市规划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两年多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11年8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教科研领导小组提出结题申请。

课 题 名 称:突出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 实验研究学校:姜堰市张甸初级中学 课题总负责人(课题组长):王存富 课 题 副 组 长:高留章

课题组办公室主任:梅友成 张学文 课题组办公室副主任:李庆山

子 课 题 组 长:李庆山 沈竹青 张学文 孔令忠 杨庆云 李仁荣 于月兰

梅友成 陈网琴 陈庆生 单秀英 张永山 徐秀忠

课题研究时间:2009年6月——2011年8月 课题研究过程:

该项目研究历时两年多,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5—2010.5,准备阶段。

专家引领,理念先行。2009年6月,泰州市规划课题《突出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开题。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胡唐明、钱德春,姜堰市教育局教研室周庆林、李念民、曹沐斌、王书月、孟太、曹军以及特级教师许亚平等到学校进行指导,课题组还专门聘请姜堰市教育局教研室沙化中主任为常务顾问,总体规划,制定目标。根据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本课题组请专家到校培训指导;走出去,与先进教科研学校结对,学习外校先进的教科研经验;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发展需要,分析制约效益课堂的因素,制定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施方案——“五效一堂”,确定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负责人:王存富、高留章、梅友成。

第二阶段:2010.5—2011.5,项目研究实施阶段。

(1)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成立实验班级;典型示范,骨干带动,建立健全“五效一堂”的实践性实验机制;加强培训,力促成长,建立分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机制,制订提高各层次课堂效益规划(定向初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向其他科目、其他年级渗透、推广);发挥集体智慧,使“五效一堂”式集体备课日常化、常态化;正确引导,理论提升,加强新理念的学习,提升应对课改的能力。

(2)以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促师生成长,以创新研究促师生发展。

(3)重视教学实践基础上的反思。鼓励实验教师及时将教学所得诉诸笔端,在实践检验中形成论文。

(4)成功举行了首届教师博文比赛,建立骨干教师博客,实行教师论坛制度。为老师提供跨学科的交流平台。

负责人:王存富、高留章、李文贵、李伯双。第三阶段:2011.5—2011.8,项目研究总结阶段。

整理实验材料,形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进行问卷调查,反馈实验结果。召开课题结题会,聘请专家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审鉴定。

负责人:王存富、高留章、李庆山、梅友成。

(一)材料性成果

1、编印了《树人》《秋韵》等校本教研教材

2、编印了《“五效一堂”集体备课资料集》《“五效一堂”教学案集》等中期成果资料

3、编印了数期《突出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二)经验性成果

1、“五效一堂”课改要求。

2、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获得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规划。

3、取得了促进师生发展的系列经验。

3、获得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经验。

(三)实效性成果

1、提高了我校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建立起了新的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机制。

3、积累了编写校本教材的经验。

4、形成了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此致 敬礼!

姜堰市张甸初级中学

《突出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6.课题结题申请书(小编推荐) 篇六

课题名称: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田鹤田永贵孙立海

课题研究学校:龙江县景星镇中心学校

课题研究时间:2011年4月——2014年4月

课题组成员:蔺彩杰李秀荣姜丽艳周丽杰吕伟马丽

李彦泉李永志刘志辉高金娟杨君李秀珍

靳明慧张欣遇金辉王凤娟李岩郭玉洋

杨云峰刘广武赵丽波

龙江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龙江县景星镇中心学校于2011年4月向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请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三年的努力,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至2014年4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请结题验收。

课题的研究过程:

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分为五个阶段开展了研究。

第一阶段:申报课题(2011年4月-5月)

① 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课堂教学研究资料,分析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② 撰写《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③ 递交开题报告,申请课题立项。

第二阶段:基础研究(2011年6-7月)

① 分工落实,明确成员研究方向。

②组织研讨会、成果展示会等活动。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2011年9月-12月)

① 检查教师课题进展情况。

② 撰写课题开展中期检查报告。

第四阶段:深化研究(2012年3月-2013年7月)

① 对基础研究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

② 对优秀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应用与验证研究。

第五阶段:成果结题(2013年9月-2014年4月)

① 收集、整理课题结题报告。

②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③ 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申请结题验收。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我们制定了以上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根据研究人员的组成和各自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合作,研究周期适宜,应该能够完成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取得的成果:

1、编辑了《关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论文集》;

2、撰写了《教学经验交流》。

3、撰写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4、寻找到了解决课堂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和新途径。

5、初步取得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6、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7、建立起了新的课堂评价机制。

8、建立了新的学生评价方式。

此致。

敬礼!

龙江县景星镇中心学校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组

7.课题研究结题申请书 篇七

(一)研究背景,社会背景

在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调整培养目标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合格的劳动者,是事关国家前途的大事。传统的学科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教学关注的中心,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

(二)研究目的

将德育自觉地贯穿在学科教育中。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让学科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将教书与育人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校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具体希望达到的目标有:

1. 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价值观,职业教育的人才观,从而提高学校的德育质量。

2.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人才,提高本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 将以往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研究系统化,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新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模式。

(三)研究时间安排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启动时间为2014年4月。课题实验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学习准备阶段、研究实施阶段、研究成果总结阶段。结题时间为2016年5月。

1. 学习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校动员和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及学校德育工作目标、方案、学校各年级德育课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组织有关辅导讲座。

本阶段除上述讲座外,还将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学习资料,由各位课题组成员自学完成。

2. 研究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由各子课题小组实施课题研究,校课题组监控指导。拟完成如下任务(见下表)。

3. 研究成果总结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成果总结,并撰写研究论文,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学校课题组评定,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是古今中外共同认同的。我国古代就提出“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因而,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不仅承载着学生智育的培养,更肩负着学生德育的养成。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专业知识与德育渗透的自然结合,改变传统单一的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突破学科中心,实现学科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

根据各学科的学科特点,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不同的德育渗透点,采用不同的德育渗透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积极、深入、扎实的研究,探索适合学校德育发展的,易于操作、简便易行的新型德育管理模式,建立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

1. 完善各学科每章节德育教学的渗透点及内容。

2. 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3. 建立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为指导,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实验。

2. 实效性原则。

改变原有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构建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 全新性原则。根据时代的要求,赋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新的内容与内涵。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辅助使用案例分析、观察、经验总结、调查、比较等方法。研究过程中注意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不同的德育渗透点,注重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的训练,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激励、识别、排除、调节等方法。

四、课题研究成果

自该课题实施以来,我校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了研究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言行规范了,教师的师德水准提高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德育渗透的意识与能力。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确立教书先育人的思想。促进了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艺术的升华,真正使课题的研究实现了既教育了学生又教育了教师的“双向育人”功能。真正把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并使各科教学形成一定的德育合力,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巧用素材原则。就各学科教材而言,其中蕴含着许多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素材,这些素材有的是显性的,我们只需在原有基础上发挥就可展现出德育教育内容;有的是隐性的,这就需要学科教师在全面把握学科结构、深刻理解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深挖德育因素并巧妙地在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内容我们都应努力达到德育渗透技巧中提出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艺术。

2.自然渗透原则。就是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即在具体落实知、情、意、行的过程中不要硬灌输,给人强加的感觉;而应巧引导,给人以美的享受。并符合教师课堂教学的规律,符合学生接受新知的规律,符合学生认识提高的规律,符合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规律。努力实现德育渗透过程所提出的境界。

3.突出情感体验原则。一些学科教学中有许多丰富的饱含作者情感的课文,其情感性,其人文性,确实能使学生达到移情导行的目的。但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并不是仅让学生读读、练练、做做、说说就能实现的。学科教师应全力营造一种情境,要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情感,要让学生自己去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只有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真善美、反思对与错,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言行的德育渗透的目的。

4.结合学生实际原则。生活中学生是有差异的,年龄的差异、学习的差异、行为的差异、家庭环境的差异……所有这些给教师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但也给教师的提高带来了机会,给我们创新提供了素材。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体现德育渗透的意义和实现德育渗透的最高境界。

摘要:学校背景下的“机电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践研究”是在传统的学科教育德育渗透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和改革。过去,有些老师已经在教学中对这一工作进行了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的教师认为,人文学科更便于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机电专业教学,德育,实践

参考文献

[1]梁艳蓉.浅析机电专业课的德育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4).

[2]曹明,吴恒仲.高校学科德育渗透应注重五个“融入”[J].教育探索,2012(11).

[3]富伟丽.团体辅导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0.

8.初中英语听说课模研究结题报告 篇八

随着大连市EPU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结合《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广和普及,初中英语听说课的课堂千姿百态,同校老师间差异较大,课堂效率低等问题相应出现,对于高质量课堂的呼声就越来越高了。

本学期开学初,学校开展了“百师百课”教学课题研究活动。我受到启发,想趁此机会研究适合我校发展、适应我校学生学习的听说课模。三月初开始,我自己开始收集资料,确立了以力求创新,在高品质课堂的大前提下尽力开发亮点课堂。以听说课Module6 Unit1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National Stadium?》为研究课例,展开了教学研究,先后通过个人备课、集体研讨、集体备课、课前修改整合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反思修改、再次教学实践、再次反思修改等若干步骤完成了听说课模的建立。从教学效果来看,研究成果是喜人的。

二、具体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初中英语听说课模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是这样的:

Module6 Around town

Unit1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he National Stadium?

学生年级:初中一年级下

教学内容:外研版《英语》(新标准)Module6 Unit1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指路与问路”的各种表达方式,并能通过阅读地图标出路线及具体位置。“问路与指路”是贴近生活的话题,易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使用语言表达的意愿,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话题展开教学活动。

本模块中的听、说、读、写等活动都围绕指路、问路、地点和方位等展开,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体验(Experience)和运用(Use)语言的机会。

第一单元的课文修订后变动较大,虽然还是围绕在天安门广场进行问路与指路的话题,但是弱化了使学生产生为难情绪的专有名词,将它们改成了一些普通名词,突出了“问路与指路”的表达方式,也体现了教学中的“教新句型用简单词汇”这一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原则。我将围绕这一话题积极整合和拓展教学资源,设计丰富的活动,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发挥主体作用,以便提升其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重点内容是学习“问路与指路”的各种表达方式;本单元难点在于“问路与指路”的各种表达方式易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熟练使用turn,take,excuse me等动词和动词短语;street, bank, museum等名词;方位介词along, across, opposite等词汇。

2.语法目标

能够掌握指路和问路的功能句,并对一区域进行描述;注意地点和方位介词的准确使用。

3.技能目标

听力目标:能够听懂有关问路和指路的简短对话,并能用英语问路和指路。

说的目标:能够使用问路和指路的功能句描述路线和位置关系。

4.情感目标

乐于参与运用英语的实践活动,乐于了解著名景点及其文化,对家乡充满热爱。

(三)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师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教材提供的资源,外研通点读笔,OHP和PPT教学课件。

2.学生学习资源和工具

多媒体教室、教材、PPT教学课件。

*注:PPT教学课件中的听力录音材料及图片等内容均取自教师用书配套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 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且师生关系十分和谐。创设的教学情境符合实际生活,使得学习气氛较为宽松,学生心理上不压抑。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自尊心得到了维护。听说训练和语言知识的学习渐渐形成良性循环。

2.先后在本校和周边兄弟学校——滨海学校的不同班级讲授同一节听说课,在学情基本一致的两所学校中,课上学生都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在调动学生方面,这一听说课模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应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意愿,感知先行,应用在后,这中间充实的是知识和能力的学习过程,技能和方法的训练把关。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凸显出来,这些喜人的变化都是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理念的。

(二)教师方面

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达到运用得心应手的境界。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也更加切合实际,真正做到发现学生的问题,找到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听说课上大胆发言,上台展示语言学习成果,同伴之间合作互助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可实现在教师指导下,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为实现学生听说课主动发展的主观意愿提供了方法。

第二,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提高起学生课堂学习活动参与度与构建语言知识学习新模式。

第三,可以在重新整合教材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最大化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创新课模的过程中拓展高品质课堂的内涵。

四、存在的问题

1.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存在教师间差异,难以做到人人运用自如。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上还需探索。

3.如何更加合理、整合更多的课程资源,需要更多的同伴加入到这个听说课模的建设中来。一己之力始终不足以成就非凡的效果。

五、结语

在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中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说教学中,应着力探究听说课模建设,准确把握听说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探索和研究听说教學的理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文科,刘敬雯.大连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UPU英语教学模式[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9.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篇九

湟中县教育局教研室:

湟中二中英语组于2009年4月申请的《中学英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经教研室审定并立项为县级重点课题。三年来,课题组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形成了师生成长的共同体,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大课题引领、小课题渗透已经成为基本模式。现在,我校老师们参与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成为习惯,自发征订和学习有关课改的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已经遍及每个教师多达上千篇,逐步形成了学习型教师队伍;积极参与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卓有成效,其中1人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获得全国优秀园丁奖;1人获得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3人获得省级优质课一等奖,省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名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师德标兵23人,市级优质课获奖者达33人;区级荣誉称号获得者45人;张冬梅、邵宏、张玉华、李茹芳等10位教师先后执教全国观摩课;开发编印了22个学科的导学案,依托课题“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整合优质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院二基地”,即文学院、艺术院、科学院、健康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做到了人人有特长,科科有特色。随着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在逐步提高,学生也在教师的成长中受益很大:上千篇文章获奖或发表,出版了学生作品集第二辑《放飞梦想》,108名学生在省级以上活动中获奖,其中,2008级9班的李敏同学获得2009全国校园素质教育大赛金奖。此致

敬礼

湟中二中英语课题组

10.课题研究结题申请书 篇十

内容较多,要求复杂,为了能顺利规范结题,请各位课题主持、各学校和市县科研主管部门课题管理负责人耐心看完,认真理解,如有不明之处,请在此页留言咨询,我办第一时间在线解答。

请各位课题主持人严格按照以下流程申请结题、准备和提交结题材料,如有任何问题请在此页面按要求实名制留言咨询:

第一步:逐字逐句认真阅读我办预通知和此文要求,请各市县、学校转发我办预通知,并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进一步补充明确本单位递交材料、上报信息等各项具体细节和要求。收藏并经常访问省规划办网站:http://my.hersp.com/9036

第二步:根据需要下载相关表格:【课题相关表格模版汇总】立项、开题、结题、材料装订目录等,以前下载过的也请全部重新下载(立项申请表不用重新填写,用立项时我办盖章的原件),表格全部更新,请仔细阅读和理解每个表格里面的说明文字,看清楚填写要求,严格按要求填写。

第三步:按结题鉴定材料目录要求逐项准备结题材料。准备材料注意事项:

1、结题鉴定材料纸质稿和电子稿各提交一份(建议自己多做一份纸质留底)。

2、纸质材料按照课题结题鉴定材料装订目录格式进行装订成册(A4双面,左侧装订,特别注意材料顺序、活页单独放置)。

3、电子材料格式要求:所有文件都应是word文档格式(word文档中可插入少量必须要的图片,图片请压缩),按以下方式放置在一个文件夹中,特别注意统一规范文件夹和文件的命名格式,打包发送,打包后大小必须少于20M:

(1)每个课题建立一个结题鉴定材料总文件夹,文件夹命名格式(用:或+连接):结题材料汇总:课题编号+主持人姓名+课题分类+所在单位(可简称,下同)+课题名称(不要副标题,下同),例如:结题材料汇总:QJ1250012+张三+初中教育+海口一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

【课题分类

在此选择】

1、小学教育。

2、中学教育(初中或高中)。

3、高等教育。

4、职业教育(高职或中职教育)。

5、学前教育或特殊教育。

6、其他。

(2)文件夹中的每一个word文件按纸质材料顺序排列,文件名命名格式:序号-材料类型:课题编号+主持人姓名+课题分类+所在单位(可简称)+课题名称,例如:1-结题鉴定申请表:QJ1250012+张三+初中教育+海口一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

【 材料类型

在此选择】结题鉴定申请表、立项通知、立项申请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研究总报告、成果公报、问卷分析报告、学业成绩监测报告、调查问卷、教学设计、会议记录、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成果证明、研究论文、课题信息变更申请表等等,也可根据本人的课题结题材料类别自行命名材料类型。文件名前面的序号请按纸质材料装订顺序依次编号1-2-3-4-……

(3)图片、视频、PPT等其他多媒体材料(优秀课例录像也可用U盘形式提交):除了以上文字材料中需要少量的配图可以一并放在word文件中外,其他多媒体材料一律不能放入此文件夹中,否则文件夹内容太多,体积太大,不利于邮件发送。请将这些多媒体材料全部分门别类整理好上传到自己的课题研究博客或自己的好研博客或其他网络空间,然后建立一个word文件放入结题材料总文件夹中,命名为:其他多媒体佐证材料:课题编号+主持人姓名+课题分类+所在单位(可简称)+课题名称,然后将这些多媒体材料的网络链接按顺序放在此word文件中,并设置好链接,以便专家通过此文档打开链接查阅。例如(红色字体为说明文字):

1-课题研讨会照片(照片上传在博客中,此处设置链接到该文章)

2-课题优秀研究课视频(视频可上传在优酷中,此处设置链接到该视频)

3-课题开题PPT(PPT可上传在百度文库中,此处设置链接到该PPT)

……更多佐证材料都注意分门别类整理上传到网络空间,把链接按顺序放此word文件中。

材料准备必须符合以上顺序、格式、印刷、排版、装订、字数等要求,否则不

予结题。

准备材料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在此页下方留言咨询↓

第四步:纸质材料装订装盒后送达给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高校、职校、直属学校)或市县科研管理部门(中小学幼儿园),同时将电子材料打包发送给上述部门指定的邮箱(各单位转发预通知时告知的邮箱),并按他们的要求填写相应的课题信息表(以便各单位汇总)。同时请将课题主持人(如2人请选择1人,课题主持人必须用此身份证开户工商银行账号)的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1份(要求正反面,清晰)同时提交。身份证复印件用来发放课题成果奖励报税用。

温馨提示:省财政要求课题成果奖励需直接打入课题主持人工商银行账号,如您还没有工商银行账号请尽快开户,开户人姓名和提交的身份证复印件姓名和银行账号姓名三者必须一致。银行账户暂时不用提交,在第七步填写结题信息登记表时才提交。

以上步骤2015年4月10日前完成,课题主持人的工作到此步告一

段落!

以下步骤工作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高校、职校、直属学校)或市县科研管理部门(中小学幼儿园)2015年4月30日前完成:

第五步: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高校、职校、直属学校)或市县科研管理部门(中小学幼儿园)应组织专家严格审核课题主持人所递交的材料(含纸质材料和电子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则盖章签字(包括其他地方需要补盖章),不符合要求则返回修改或补充,限时重新提交审核。

审核的重点包括:

1、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特别是必备材料是否齐全(点击下载查阅:课题结题鉴定材料装订目录格式);

2、材料的顺序、格式、排版、装订、字数、大小等是否符合要求(点击下载查阅:课题结题鉴定材料装订目录格式);

3、课题研究是否真实有效开展,过程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查看课题研究博客和结题材料);

4、课题研究成果是否达到结题要求,成果的科学性、价值性、规范性等,是否有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5、材料中需要盖章或补充盖章的地方是否已经盖章或签字。【重要文件】琼教研[2012]5号: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第六步:汇总符合结题要求的课题材料(纸质和电子材料),填写汇总表(表中各项信息请各单位注意提前收集),纸质材料、课题主持人身份证复印件(按汇总表名单顺序排列好)统一递交到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204室,伍海云、王女、谢炜老师收;电子材料请统一放入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单位或市县名称结题材料汇总:共*项,比如:海口市结题材料汇总:共15项,打包后连同《2015年集中结题申请课题信息汇总表》电子版一起发送到省规划办邮箱:hnkt08@163.com,我办不接收个人递交纸质和电子结题材料。

第七步: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高校、职校、直属学校)或市县科研管理部门(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各种方式4月30日前正式公布审核通过并递交我办的课题结题名单(公布途径或网址请各单位在转发预通知时提前告知课题主持人),并告知审核通过的拟结题的课题主持人务必做好以下重要工作:

1、在2015年5月5日前到省规划办网站在线填写《2015年课题结题申请信息登记表》(此表非常重要,发放成果奖励、打印结题证书、课题评审等用),2、准备课题陈述PPT(10分钟内,PPT可在正式结题答辩前完成,PPT文件命名统一格式为:课题编号+主持人姓名+课题分类+所在单位(可简称)+课题名称,PPT大小控制在10M以内,尽量不要用链接,图片要压缩,PPT内容简洁,层次思路清晰,观点鲜明,PPT现场答辩时再提前拷贝到答辩现场电脑中即可,不用发送提交。);

《2015年课题结题申请信息登记》4月30日-5月5日开放填写,填写方法如下:

1、电脑在线填写请点击:http:///jq/4419744.aspx

2、手机填写: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开表格用手机填写。

11.中小学科研课题结题报告写作诊疗 篇十一

一、诊断

1.缺乏完整而严谨的结构

(1)结构残缺。中小学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写作者因各种原因而缺乏系统的科研写作训练,加之对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样例的结构缺乏解读,往往不清楚哪些是结题报告必须要呈现的,哪些是结题报告不需要呈现的。在结题报告中,发现有的报告里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却有了。例如,有的结题报告中应该有的“文献综述”“理论依据”等结构部分却没有,而有的结题报告中像“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不需要呈现的部分却还存在。一项研究是需要讲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而不研究“那个问题”;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顺利推进,这个问题是在课题研究方案论证即开题的时候就必须要予以解决的问题。既然课题研究都已经进入结题阶段了,当然就不需要再阐述课题研究可行不可行的问题了。

(2)结构混乱。有些写作者为了突出自己的文采和个性,往往忽视科研课题结题报告规范性的特征,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安排结构,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导致报告的结构混乱不堪。例如,有的结题报告采用并列式结构来写:踏上征途(实际上是问题的提出);征途航标(实际上写重新思考课题研究的内容);坚定前行(实际上写具体研究过程);征途回望(实际上写研究经验与收获)。虽然这种写法看似个性十足,内容看似都是围绕课题结题来写,但给人的感觉是不伦不类。“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什么”这一基本框架不是一目了然。作者一厢情愿的报告结构根本不符合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和规范。再如,有的课题研究本来不是验证某种假设(证实或证伪),而是主要阐述如何操作与实施的,但是在结题报告中却还出现了研究假设。这明显与课题研究的意图、实际以及报告的主体框架相冲突,显示出了结题报告结构上的混乱。

2.行文表述不规范

(1)题目表述不准确。教育科研属于科学研究,科研课题结题报告必须要体现出规范性的特点。不仅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要规范,研究结果的表述也要规范。在进行结题报告写作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或其他原因,写作者往往忽视对题目的审视与分析。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眼睛”,可以知道课题研究的意图、研究的目标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等。在题目表述的时候一定要规范、准确、严谨,避免语病和歧义、避免含糊不清,否则,容易让读者误解。例如,在“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题目表述中,到底是指高中学生(三年内)的学生生涯规划还是高中学生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这样的表述存在歧义,就容易让人误解,不知道到底指的是哪一个方面。只有通读全文后才知道,原来文题所指的是后者。像这样类似的不规范、不准确的表述在结题报告中是应该避免的。

(2)逻辑关系不顺畅。完整的结题报告应该是自成一体的,报告题目、各级标题和内容之间在逻辑上是照应、匹配的,能够做到文从字顺。在一些结题报告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逻辑不顺的问题。

首先,内容与题目缺乏照应。结题报告的整个内容都应该是紧密围绕题目来写的。逻辑结构的安排、材料的选择,都必须由题目来决定。所有的表述都必须要紧紧围绕题目来说清楚。但是,实际来看,有的报告从题目上看倒没什么问题,但是通篇读完之后就发现,很多内容偏离题目,处于一种游离状态。题目中需要回答清楚的几个问题并没有回答清楚,而一些看似相关实则关系不紧密的内容充斥了大量的篇幅,画蛇添足,反而削弱了主题。例如,在对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研究结题报告中,却加入了师德师风、教师团结协作能力明显提高等内容。从整个研究意图来看,这些内容相关性根本不高,完全可以省去。

其次,下一级标题与上一级标题不能照应。上一级标题和下一级标题之间往往是总与分的关系,下一级标题及其内容是为了说明或印证上一级标题,两者之间是说明与被说明、印证与被印证的关系。有的结题报告中,可以明显看出下级标题和上级标题之间不能照应。例如,上一级标题为“拟解决的问题”,下级标题则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很明显,两者之间相去甚远,根本不能构成相应的关联。

最后,文段内容与标题不能匹配。标题应该是文段内容的高度概括或浓缩,文段内容则是对标题的具体展开,要与标题相匹配。在一些结题报告中,文段的内容却与标题不匹配,给人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例如,有的报告在阐述课题研究操作性成果的时候,本来应该主要说明通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课题研究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或效益等,但是在具体的文段中大量介绍的却是如何研究、如何操作的内容,这使得文段的内容与标题不能匹配。

二、治疗

1.了解结题报告写作的特点和要求

科研课题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强调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是其突出的特点。结题报告写作,必须要了解和注意这些特点。例如,结题报告的规范性,从课题研究的设计、到研究的实施和过程,最后到课题研究结果的表述上都要规范。结题报告的规范性首先表现在格式的规范上。无论是从题目、正文到注释或参考文献,都必须要严格按照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规范格式来写,不能为了凸显个性而忽视了报告的规范性。其次表现在语言表达的规范上。科研报告不同于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它主要采用的是论证性或描述性的语言来进行科学论证或客观解释、描述,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语言应具有规范、客观、准确、清楚、简洁等特征。这些都是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其他文体写作的特点。

2.重视报告样例的分析与借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凡善于写作的人,都是经历了借鉴、模仿、独立创作的过程。不管什么样的结题报告,在形式、表述上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分析和借鉴别人的结题报告,也是帮助完善结题报告结构、学习规范表述的可行方法。通过对结题报告样例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一般来说,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结构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报告中要回答清楚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研究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如果是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就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研究的缘起或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依据、研究的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主要过程、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等。如果是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结构一般会包括:导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问题与讨论、结论等。此外,通过对结题报告样例的分析,还可以了解结题报告语言表述、逻辑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基于对结题报告样例的分析和借鉴,在写作的时候完全可以避免结构上的残缺或混乱、逻辑上的紊乱、表述上的不规范等问题。

3.重视写作后的通读和修改

结题报告完成后,首先需要进行通读,审视题目、二级标题与题目、三级标题与二级标题、内容与标题等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完整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发现其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通读的时候要注意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报告的整体结构,要关注报告的结构是否完整、主干是否突出、细枝末叶等部分是否完备;二是各部分的逻辑层次,要关注结题报告的内容和结题报告的题目是否照应、各个层级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理顺,具体内容和标题是否匹配,上级标题和下级标题之间是否构成了总分关系、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论证和被论证的关系等;三是语言的通顺,要关注报告语句是否做到文从字顺,是否简洁明了,是否准确表达出了要表达的意思。针对通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结构和内容不完整的,就需要及时补充;结构混乱或逻辑不顺的,就需要立刻调整;语言不规范的,就需要着手改进;堆积材料的,就需要总结、提炼。只有如此,结题报告才能把该讲的讲清楚、该说的说明白。

12.课题研究结题申请书 篇十二

关键词:快乐体育,小学,课堂教学

预期计划执行情况:制定研究实验计划, 以我校二年 (3) 班为实验班实施课题调研。结合实践进行理论研究, 先后发表了相关论文和录制了课堂实录。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占据主体地位, 学生是需要教育的客体, 只能被动的接受体育教育, 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泯灭了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快乐体育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均不相同, 教师只有满足和适应学生的需要, 因材施教, 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快乐体育在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强调教学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学法的时效性,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解灌输理论、学生机械重复的教法, 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锻炼。在教学组织上, 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题, 加强趣味性, 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环境的优化, 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引导学生增加体育意识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2 理论建构依据

(1) “终身体育”理论:《体育 (1-6年级) 课程标准》中将“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作为《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2) 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 倡导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进行建构性学习, 并要求赋予学习的个人主义。

3 研究的目标

传统体育课的四阶段教学法为:教师讲解→演示→指导→评价;学生倾听→观察→模仿→练习。

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的主要优点是:便于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治理和实践操作, 有利于教学大纲的实施,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使教学过程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忽视了使学生对于运动和其对体育乐趣进行初步体验的新鲜感。 (3) 学生“练”的规律统制了“学”的规律。 (4) 学习气氛轻易沉闷,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宜诱发,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不够活跃;教学效率不够高。

本研究对传统教学的不足进行大胆的改革, 推陈出新、激活课堂, 使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现代的教学模式为: (1) 教师:引出问题商榷答案→提供帮助讨论建议→说明原理, 制定标准→评估结果。 (2) 学生:独立获取信息→自主制定计划→实施快乐体育→评价活动结果。

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极力挖掘体育课堂的快乐因素, 让学习的主体——学生, 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 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真正实现快乐体育。

4 研究的基本内容

(1) 快乐的体育教材开发; (2) 快乐体育课堂教学实践。

5 课题研究的思路

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推进的课程结构, 融合了体育、心理、卫生保健、环境、安全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 关注学生的健康、卫生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 过去就是利用沙池, 学生排队练习, 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由于贯穿了游戏教学, 使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全体学生在操场上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 在练习中教师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 然后双脚向前跳, 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先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动一会儿, 接着教师又说:“做最好、距离最远, 谁最象小兔子。”这样, 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 最后再进行练习, 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 不觉得累和讨厌。

6 课题研究的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对体育技能学习兴趣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 获取相关信息, 并进行分析综合, 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我学习了张雅云的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时尚与休闲体育》, 学习了《如何使快乐体育走向终身体育》、《阳光运动快乐体育》等一系列有关快乐体育的文章。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 基于张雅云的体育与健康理论, 我们认识到快乐体育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 快乐体育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发展学生个性, 提高体育能力, 从而达到终身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 是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2) 调查研究法:对学生体育课最感兴趣的内容及喜欢怎样的体育课进行调查研究, 并加以分析综合, 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为了了解体育课的事实情况, 课题组成员设计了调查问卷, 分别对低、高年级每班随机抽取的1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的认真分析, 无论是低高哪个年级的学生, 均希望体育课能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来锻炼身心, 在快乐的氛围中培养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结合调查的成果, 课题组成员对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反思, 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事实依据。

(3) 经验总结法: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分析概括教育现象, 透过现象看本质, 挖掘分析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与资料, 不断地加以总结, 做到“点”、“面”结合。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 来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7 步骤及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阶段。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结题总结阶段。

8 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8.1 选择生活化的体育器材

根据生活化的体育器材的选择原则, 通过调查、实验、搜集、整理或重新创编, 共整理出了多种适合我们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运用生活化器材作为实验器材。体育器材的生活化,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具体的有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的物品, 如:书包、麻袋、衣服、鞋子、橡皮筋、布块等。

第二类:经过加工改造的传统体育器材和废弃物品, 如:矿泉水瓶、易拉罐、手榴弹、彩带等。

8.2 多种途径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

(1) 结合传统节日, 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传统节日是小朋友最喜欢过的节日, 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些节日。例如:每到端午节, 孩子们就会带蛋来到学校, 这样就可以组织他们开展斗蛋活动。游戏规则:将孩子们平均分成几组, 先在组内进行斗蛋。一人手拿一只蛋, 蛋头对蛋头, 蛋尾对蛋尾对碰, 蛋破了就下场, 并将自己的蛋献给赢的一方, 在组内赢的人继续与其他组赢的孩子进行对抗, 直至蛋王产生。这一游戏充满童真童趣, 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2) 运用童话故事, 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从小到大, 孩子们几乎都是听或看着童话故事长大的, 他们更愿意过童话般的生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将课的主题设计为一个童话故事, 让师生共同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践证明, 运用童话故事等情景中完成教学, 学生更愿意接受, 而且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例如:龟兔赛跑、狼来了等等。

体育教学的生活化改变了课堂教学内容竞技化, 脱离学生的生活, 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 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9 结论

(1)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研过程中, 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深刻领会其含义, 较好的把握了新课程理念, 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题实验中, 学校定期开展课题教研活动。

(3) 本研究项目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以“游戏、兴趣”为主线, 全面达成四个方面的学习, 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领域目标, 做到我参与、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即特色为:快乐课堂、快乐体育、快乐学习、健康人生。通过“友伴分组”、“兴趣分组”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游戏、大家一起“玩”等, 形散而神不散形式转变以往过于严密的兵操式的教科学家组织形式, 实现“激活内驱力”的目标, 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 在课题研究这2年时间里, 我们按原定计划与实施步骤顺利地进行着, 从实验效果来看, 达到预期目标。在快乐体育的课堂上, 学生在玩中学, 在快乐中练, 由于他们爱玩的的年龄特点, 如何把握“玩”的度, 达到体育技能训练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海丹.如何使快乐体育走向终身体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6 (5) .

13.结题申请书 篇十三

谯城区教科所:

谯城区 青云分校教师石晓梅、程素侠于2012年12月申请了“低年级朗读能力策略研究”的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半年多的不断努力和实践。2013年6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教科所提出结题申请。

课题名称:低年级朗读能力策略研究 所属学校:谯城区青云分校 课题负责人:石晓梅

课题研究时间:2012年12月---2013年6月 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属微型课题,研究周期较短,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2012年12月---2013年1月)我们首先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课题研究组织。2013年4月开题,我们根据有 课题研究经验的老师的指导和建议,对课题进行总体规划,同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明确了课题组成员的责任和任务,进行了课题内容的现状调查。

2、实施阶段

(2013年2月---2013年5月)

课题组成员严格按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首先对学生的朗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老师进行课堂观察,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改变教学策略。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总结了指导低年级学生有效朗读的策略。

3、总结阶段

(2013年6月)对学生的朗读现状进行调查,并与第一次调查问卷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取得的成效。对阶段成果进行总结、分类、提炼,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并将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实践中检验、完善、提高。收集、整理、装订研究资料,汇编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向教研课题管理部门申请结题。

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课堂观察,总结了低年级朗读教学指导的有效策略。

2、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本课题经过半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完成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效果,特申请结题。

2013年6月28日

14.结题申请书1 篇十四

邹城市教科研领导小组:

市兖矿第一小学于2014年3月申请了“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方式与效果的 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二年多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16年12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教科研领导小组提出结题申请。

课 题 名 称: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方式与效果的研究 所 属 学 校:市兖矿第一小学 课题负责人:张娜 课题小组组长:岳明

课题研究时间:2014年3月——2016年12月 课题研究过程:

教师的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该项目研究历时2年,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3月课题小组正式成立,并进行了人员工作分工,课题组成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学习国内外有关理论,获得理论支持,进行理论的更新与提升。

第二阶段:2014年4月----2015年9月课题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研究方案,包括设计问卷、设计材料投放计划表等。

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2月选择本园大班、中班、小班开展研究,分别填写区域材料投放问卷,分析问卷调查情况;获得了有益的经验。课题组成员一起,撰写《幼儿园各年龄段区域活动特点及设置对策》论文。完成了结题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等文字工作。

(一)材料性成果:

撰写了一些案例如:小班的植物角《爱的浇灌》、手工区《制作海底世界》、游戏《小球进洞》、益智区《汽车开来了》。中班的科学区《儿童门诊》、益智区《我爱吃什么》

大班的建构区《小建筑师》、插塑区《圣诞老人的马车》、美工区《制作猎枪》、废旧材料自制大班语言区域角活动案例、表演区《小小演奏家》。

论文--------《幼儿园各年龄段区域活动特点及设置对策》 论文--------《浅谈幼儿园区角材料的投放》

(二)经验性成果

1、教师组织区角活动时,更能遵循幼儿的身心发现规律和因地制宜的设置活动区。

2、教师会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指导游戏。

3、获得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经验。

(三)实效性成果

1、提高了我园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积累了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经验。

3、形成了良好的园本教研氛围。

此致

敬礼!

15.课题研究结题申请书 篇十五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红色文化进校园工程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六中全会精神, 以筑起灵魂的希望工程为目标, 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最终目的, 强化校内校外两大网络建设, 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认识, 把红色文化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 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培养学生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敢于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将来担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打下扎实的德育基础。从历史的视角来看,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屈辱的历史, 外国侵略者屡次踏入这块土地胡作非为, 特别是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无尽的苦难。但中国人民酷爱自己的家园, 奋起反抗, 在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进行8年的抗日战争, 终于赢得了胜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迅速, 学校硬件设施配备日趋完善。而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 现有高中学生近3000人。由于以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全面, 校园文化内容略显单调、枯燥, 且未彰显特色, 出现了只注重现代化的设施建设, 而看不到陶冶学生心智的人文环境的打造, 以至于出现“精神文化沙漠”现象。再加上学校周边的社会文化杂乱纷呈, 而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 可塑性大, 模仿性强, 辨析能力差, 很容易受外部一些不良环境的诱导和影响。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和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所谓德才兼备, 品德在先。不断深入地研究、挖掘、整理习水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德育因素, 并积极将它运用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实践中, 抓实习水本土红色文化德育因素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对学生优良品德形成的促进作用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为此, 我们根据科学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现代教育理论, 全面、系统地探讨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挖掘与运用习水本土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对学生优良品德的促进作用的策略。

三、国内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特色

(一)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红色文化热”的兴起, 德育视角下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程东旺在《红色文化与心灵洗礼——论“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与实现机制》中提到:为了有效实现“红色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 要“科学整合‘红色文化’资源, 建立‘红色文化’的传播机制, 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范式”。蔡红梅、龙迎伟认为:“红色文化”可以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在其《论“红色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就提出:“我们应该利用、挖掘和发展这种‘红色文化’, 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的理论。延安作为我国重要的红色根据地, 张诚也在《用延安精神培育四有新人》中提到:“党用延安精神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革命干部和建设人才, 现如今……仍然要求我们用延安精神把青年一代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程东旺、黄伟良在《“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中认为:“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 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 发扬‘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 为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二)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和特色

我们课题组通过认真研究, 认为上述研究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那就是上述研究主要围绕“红色文化”理论的提练, 缺乏对该理论具体实践操作的关注与运用的研究。同时, 我们也看到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 虽然我省、我县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但对其挖掘与运用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 核心概念界定

1.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文化形态,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过程中的文化现象,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习水红色文化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在革命战争年代给习水地区遗存下来的文物、遗迹、文献、传说及其所蕴含的独有的精神文化形态, 具有资源丰富性、独特性、真实性、直观性的特点。

3.习水红色文化中的德育因素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在革命战争年代给习水地区遗存下来的文物、遗迹、文献、传说及其所蕴含的独有的精神文化形态中所包含的环境、知识、思想、品德等, 有利于促进习水品德培养的、积极向上的成分。

正是习水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性、独特性、真实性、直观性的特点, 通过本课题组的收集、整合, 挖掘红色文化最核心的, 也具有现实意义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百折不挠、诚实守信、奋勇争先等精神, 并拟运用这些精神, 通过环境、知识、思想、课程四个层面, 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德育渗透, 达到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预期目的。

(二) 研究内容

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 习水五中2012级和2013级高一年级部分学生的品德现状、原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2) 利用习水县境内丰富、独特、真实、直观的红色文化资源, 并精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用以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 在环境层面创建了对学生优良品德有潜移默化和积极影响的特色育人环境。 (3) 收集、整理习水县丰富、独特、真实、直观的红色文化资源, 并编订成一套校本教材 (丛书) ———《红色文化润五中》, 丛书分为《红色文化润五中》、《四渡赤水出奇兵》 (连环画) 两册, 通过2012级和2013级高一学生选修这两册校本教材, 实现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 在知识层面丰富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 进而逐步实现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优良品德培养的预期目标。 (4) 利用课余时间或学生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习水境内的四渡赤水纪念馆、青岗坡战斗遗址、土城红军一条街、女红军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 在活动中慢慢实现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与德育渗透, 在思想层面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百折不挠、诚实守信、奋勇争先等思想品质。 (5) 通过编订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积极实施地方校本教程, 在课程层面实现了挖掘、开发、创建有习水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的目标。

2. 研究重点。

如何挖掘、整合、运用习水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德育因素, 有效实施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和德育渗透;如何不断创新德育途径, 通过多途径实施红色文化教育和德育渗透, 以达到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预期目标。

(三) 研究目标

1. 环境层面:

通过课题研究的推进, 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 逐步实现对学生的红色文化德育渗透, 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效果。

2. 知识层面:

通过《红色文化润五中》校本教材的实施, 加强对习水红色文化知识教育、渗透, 丰富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 促进优良品德的形成。

3. 思想层面:

通过课题研究、推进, 实施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和德育渗透, 实现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百折不挠、诚实守信、奋勇争先等思想品质。

4. 课程层面:

通过课题的研究、推进, 实现红色文化校本教材 (《红色文化润五中》) 的开发、运用, 创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预诊学生品德现状, 拟定总体计划及具体计划, 进行具体研究, 对计划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2.观察法:观察学生品德情况并收集、整理资料, 根据资料进行具体规划, 让小组成员分组观察, 分工合作。

3.经验总结法:分析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因素研究现状, 挖掘经典材料, 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 从而更加理性地进行本课题研究。

4.案例研究法:摘取典型的红色文化资源, 在教学及课题研究中进行横纵向比较。

(二) 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 (2012.05—2012.10) 。

(1) 拟定课题方案, 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 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及分工安排。 (2) 做好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制定研究方案, 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 邀请省教科院专家作理论指导。

2. 研究实施阶段 (2012.10—2014.02) 。

(1) 召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 (2) 请省教科院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 根据研究方案, 启动课题研究。 (4) 根据研究方案, 在教学实践和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中具体实施研究内容。 (5) 及时收集研究信息, 注意调控, 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注意资料的收集、保存。 (6) 定期召开研讨会, 总结、交流经验。

3. 总结阶段和结题阶段 (2014.03—2014.04) 。

(1) 根据资料撰写《习水县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与运用研究》结论性论文。 (2) 汇集材料,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 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 (3) 申请结题, 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4) 召开验收鉴定会, 申请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审验收。

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向永;课题组副组长:罗雪、汤军、袁欣梁、曾祥胜;课题组成员:缪荣焱、江通、张丹丹、胥升维、张裕、袁富碧、杨博。课题组下分四个小组。 (1) 问卷调查小组:负责人汤军、罗雪; (2) 校本教材编写小组:负责人向永、袁欣梁; (3) 校本教材实施小组:负责人袁欣梁、曾祥胜、张裕; (4) 课题论文、报告撰写小组:向永、曾祥胜、袁富碧。

七、课题保障条件

1.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课题申报、立项之前, 学校就成立了专门的红色文化课题———《习水县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与运用研究》课题组。

2.有较完善的制度保障。课题组制定严格的研究计划和检查汇报制度, 由学校统一执行、监督。

3.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保障, 良好的研究团队是课题研究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4.有充裕的经费保障。自课题立项起, 学校先后划拨23000.00元的专项经费, 用于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经费、支出。同时积极拓展渠道, 寻求相关单位的合作、支持。

5.本课题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和实践的可行性。

6.本课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邀请有关专家咨询, 课题设计目标明确, 理论依据充分, 可操作性强, 切合学校实际。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 阶段性研究成果

1.2012.05—2012.10: (1) 《习水五中学生品德现状问卷调查表》; (2) 《习水五中学生品德现状特征、成因及对策探析》 (论文) 。

2.2012.11—2013.06:《红色文化润五中》 (校本教材) 、《四渡赤水出奇兵》 (连环画) 。

3.2013.07—2013.12:《浅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以〈红色文化润五中〉教学实践中的感受为例》 (论文) 。

4.2013.07—2013.12:《红色文化育英才———习水五中“红色文化”课题实施后学生品德现状及原因分析》 (论文) 。

5.2014.01—2014.03:《习水“红色文化”个性研究》 (论文) 。

(二) 最终研究成果

1.2014.01—2014.02:《习水县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与运用研究》 (论文) 。

2.2014.02—2014.04:《〈习水县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与运用研究〉课题总报告》。

3.最终成果转化:用以指导新课改教学实践, 提高了学校德育实效, 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提升了校园文化特色, 创建了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主题校园;同时, 通过《红色文化润五中》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 创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创新了学校德育手段,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

(三) 总结性成果

1. 在环境层面:

通过对习水红色文化资源中德育因素的研究、挖掘、整理与运用, 逐步打造我校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 较好实现了对学生的红色文化德育渗透, 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效果。

2. 在知识层面:

通过对习水红色文化资源中德育因素的研究、挖掘, 整理、编辑了一套校本教材———《红色文化润五中》丛书。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知识教育、渗透, 丰富了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 更促进了优良品德的形成。

3. 在思想层面:

通过对习水红色文化资源中德育因素的研究、挖掘、整理、运用, 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和德育渗透, 实现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百折不挠、诚实守信、奋勇争先等优良的思想品质, 学生的品德缺陷得到一定修复, 有利于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4. 在课程层面:

通过对习水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的研究、挖掘、整理、编辑, 使我校的红色文化校本教材得以开发、运用, 创建了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九、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思考

1.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自课题研究开展以来, 得到省教科院、县教科局等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非常关心、大力支持, 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负责, 做了大量的工作, 出色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但是, 本课题在推进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有待在今后的课题再实践、再研究, 以及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1) 我校的课题研究才刚起步, 经验和水平有限, 课题研究还没有也无法在三个年级全面深入地展开。 (2)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 教育教学观念也没有彻底改变, 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 (3) 由于高中教育仍有应试教育的痕迹, 而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课题的推进。 (4) 由于影响学生品德的因素具有多样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对学生优良品德形成的积极影响力。

2.今后的思考: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时间虽然不是很长, 也没有很突出的成果, 但是, 培养了我们的研究能力和课题意识。在接下来的新一轮课题再实践、再研究中, 我们课题组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 切实转变观念,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学校的更多支持, 尽力排除其他影响学生品德提升的不利因素, 全力争取新一轮课题研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摘要:按照《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的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园文化软硬件建设, 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2012年5月2014年4月, 在省、市、县各级领导关心之下, 我校从实际出发, 向有关部门申报了省级重点教育科研课题——《习水县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与运用研究》。

关键词:习水县,红色文化,德育因素

参考文献

[1]李海波.论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和策略[J].江西师范大学网络出版, 2009.

上一篇:超市店长检讨书下一篇: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