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共5篇)(共5篇)
1.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 篇一
我国农业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农业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还存在许多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分析研究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对今后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2.1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及相关机制跟不上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我国分散式传统农业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农村人口大转移,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范围不断扩大,相关各部门制定的土地流转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各类市场主体纷纷涌入农业生产及相关产业,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农业生产,这为促进我国农业向大规模现代化迈进增添了活力,但也存在市场主体规模较小、缺少科技支撑、对农业生产及管理不熟悉、对市场风险抵抗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
2.2 缺乏引导和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作用的相应系统化政策或操作规章 一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农业推广投入的比例不对称,对成果创新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对成果转化推广的重视程度,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缺少长远规划或固定、持续的大投入;二是对农业成果中试放大与转化工作重视不够,许多成果存在区域适应性或生态因素限制,科研单位没有精力和经费开展中试放大,即使抓了中试放大工作也是规模不大、范围不广、时间不持久,导致成果示范带动作用强度不大、显示度不高、宣传效果不显著;三是大部分农业企业或经营主体,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抓成果转化或推广工作,只是以收购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为主;四是农业科技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目前国家设立的关于成果转化的项目实施期比较短。
2.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 篇二
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根据《农业科技成果鉴定办法 (试行) 》的明确规定, 再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文献, 农业科技成果其实就是农业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科技成果的获得需要通过调查、研究以及试验, 最后还要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能够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对研发出来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研究、开发应用, 以期形成新产品、新方法, 所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质就是将农业研究成果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现实的生产力, 最终使农业生产率提高, 农产品产量增加, 农产品品质提升。
我国每年都有很多农业科技成果研发成功, 但转化率却不高。2014年在全国科技成果中, 应用技术类的科技成果达到39218项, 其中农业科技成果仅占15.73%, 所占比重比较低。目前, 我国农业增长中41%是由科学技术带来的, 比20世纪70年代的27%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离预期目标50%还存在差距, 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如美国的80%, 日本的70%, 一些西欧国家的60%。
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科研经费少
我国农业科研经费来源途径单一, 主要是政府拨款, 数额少, 不能满足需求。我国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0.2%~0.5%, 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 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达到1%, 这说明我国农业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缺少科研必须的经费, 造成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难度比较大。
2.2 农业科技成果质量差
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高低可以通过其商品化程度来看, 现阶段我国多数农业科技成果质量不高。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质量不高的原因有:一是农业研究项目与社会实践脱节。很多农业科研人员缺少实地调研, 而是在实验室通过实验来获得数据资料, 从而研发出来的农业科技成果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实际应用价值不强。二是农业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论证、验收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项目的应用研究投入不足。
2.3 农民文化水平低
农民文化水平低, 技术素质普遍不高, 使用农业科技成果能力不强。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总体上还是比较低。根据调查, 中国农村初中文化程度占农村总人口的40.5%, 小学文化程度占36.2%, 文盲半文盲占13.5%。大多数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 吸收运用农业科研成果的能力差。农民文化素质的低下, 落后的思想观念, 导致大多数农民满足于现在的养种方式, 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并不关心, 更相信自己的生产实践经验, 造成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存在难度。
2.4 基层待遇低
目前, 我国基层科技人员待遇比较低, 难以吸引高学历优秀的人才。乡镇的农业技术人员中高素质人才不多, 还有一些是非专业人才, 造成农业推广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发展很多都处于小规模经营状态, 也不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素质不高和农业小规模经营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
2.5 农业的弱质性
在我国,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近年来, 虽然国家取消了农业上的各种税费, 还给农户种地补贴, 但是农业收益还是比较低。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 气候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是绝收;即使收成很好, 还可能会受到市场价格风险影响, 产量增加收益不一定增多。如果农户采用新型农业科技成果, 是否能带来效益的增加也是一个未知数, 即使收益增加, 增加的数额也不多, 而且新型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风险也比较大, 导致很多农户不想用, 这也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3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3.1 增加科研资金投入
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面对我国农业科研项目经费少, 不能满足需求的现状, 需要加大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金额。为了保证农业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可以建立农业科研专项资金, 加大农业科研经费供给额度, 为科研项目顺利进行提供最基本的资金保障。同时注重保护农业科技成果人的权益, 根据科技成果转化创造的经济效益的多少给其奖励, 激发他们继续进行研究的热情。对农业科技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管, 保证每一笔资金都用在该用的地方, 争取最低的成本, 创造出最多的经济效益。
3.2 提高农业人员素质
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要提高农民素质, 可以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教育培训的途径有:一是在农村继续完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都受教育;同时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二是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 在农村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 增强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三是加大宣传, 让农民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他们多介绍一些农民企业家的成功案例, 让农民群众意识到从事农业, 运用农业科技成果照样能够取得成功。
3.3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通过宣传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 这需要建立一支素质比较高的农技推广队伍。为了引进人才,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待遇提高, 工作环境条件改善, 这样使得他们会更尽心于农技推广, 从而更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二是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 吸引到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到基层工作, 使得基层农技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增强他们服务基层, 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
3.4 开展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
面对我国目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的现状, 我们可以开展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只有通过评估, 才能得出农业科技成果的公允价值, 更好地促进其转化。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方法有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采用成本法评估, 需要确定的基本要素有重置成本、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 从重置成本中扣除贬值, 就可以得出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本化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04.
3.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 篇三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 G275.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0-0461-02
收稿日期:2014-05-28
作者简介:肖芹(1981—),女,江苏东台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农业科技推广。Tel:(0514)85599000;E-mail:lengshuang1981@163.com。农业科技创新是解决当前和未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要使农业科技真正发挥作用和功效,最终取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目前还相对薄弱,虽然每年都有许多新的科技成果问世,但真正得到转化与推广的只有30%~40%。作为科技成果的存在形式和信息载体的农业科研档案如何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中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提高成果转化能力,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是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和重要任务。
1农业科技档案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意识淡薄
农业科技档案产生的主体是各类农业科研单位,农业科研单位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存在“重科研、轻推广”的思想,档案管理部门则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的现象,科研项目(课题)一旦结题验收结束,科研成果档案随之送入档案室保存,缺乏相应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科研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对参与成果转化和推广的认识不足。
1.2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陈旧
档案管理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相互独立,档案部门往往只是坐等科研部门送档案上门,只发挥了存储功能,并不追究科技档案内容是否齐全、准确,导致有些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质量不高,降低了科技档案信息的转化率。
1.3农业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够
档案部门本着“就档案管档案”单纯的业务观念,缺乏社会交流,有人查阅就提供档案,没有人查阅就存放库房,完全是自我封闭式被动服务管理,缺乏对科技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主动性,农业科技档案潜在的价值被埋没。
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相对缓慢,仍然以实体档案管理为主,数字化应用还停留在档案立卷目录的检索上,服务手段满足不了社会对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要求。
2农业科技档案要为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做好充分准备
2.1转变观念,重视科技档案对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的促进作用
我国制定的《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档案信息资源暂行办法》中指出:“科学技术档案是国家重要的科学技术信息资源,各有关单位、部门应切实做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加速科技信息交流,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服务,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服务。”也就是说,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保管档案,其重要功能还在于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在成果转化和推广过程中,科技档案是连接科研单位与被推广单位的重要纽带,保证科学技术顺利传输。农业科研单位一定要转变观念,强化科技成果与生产力相结合的意识,重视科研档案参与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充分开发和利用农业科技档案资源,为现代农业提供信息服务,让农业科技成果在现实生产中得以应用,让科技真正服务于农业。档案工作者也应转变观念,积极参与科研管理,以需求为导向,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深入挖掘,主动为研发者与生产者牵线搭桥,推动双方签订科技成果转让协议,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2加强科技档案管理,为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合理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基础,完整、准确、系统的科技档案是推广技术成果和技术转让的依据。科技档案管理基础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科技档案的利用效果。
2.2.1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的完整性结合农业科研工作的特点,建立和完善档案形成、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分类、编目保管、借阅、保密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每个环节不发生差错。同时建立科技档案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规程,切实有效提高科技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增强科研档案在成果转化中的利用效果。在制度建设方面,应依据科技档案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各单位实际,尽快在管理、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机制,使科技档案真正成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激励科技人员和档案人员积极参与成果转化工作,为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服务。
2.2.2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科技档案质量科研管理与档案管理相融合,把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科研管理中,建立项目管理和档案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以项目(课题)组为单位,在项目组成员中明确1名兼职档案人员管理在研项目形成的材料,当项目结题后由项目负责人审核确认后,统一送至档案部门保管。这样档案管理从项目(课题)立项开始就介入,并全程渗透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及时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使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化、日常化,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科技人员是否按规定对科研项目(课题)进行归档移交档案部门,将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强化科技人员档案意识,保证科研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nlc202309032306
2.3做好科技档案信息编研工作,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系统、精炼、实用的信息资源
科技档案的编研,是科技档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形式和手段[1]。农业科技档案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价值、情报价值,但长期存放于档案室“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何使其价值显现就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要重视对档案载体的管理,还要重视对档案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档案管理部门要关注现代农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充分挖掘档案中有价值的信息资源,针对利用者的需求对档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加工和深化,把原始、分散的信息加工成系统、实用的编研成果,这样的编研材料真正将资料性、研究性、服务性融为一体,如专题汇编、科技成果简介、技术指导手册等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利用范围广的新文献形式。编研成果有时可以作为知识产品,直接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用户可以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2.4开展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搭建有利于成果转化的信息服务平台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打通科技向经济转化通道的关键突破口。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创新提升服务效率,建立以档案信息收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2]。
2.4.1建立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积极组织开发适用于科研单位档案管理流程并具备信息存储、加工处理的软件,将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创建档案科技成果信息数据库,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2.4.2构建科技档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通过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的档案管理,搭建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共享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如科技档案信息发布、查询、检索、下载、在线专业咨询、中介服务等,满足用户全方位的科技档案信息需求,使管理与利用有机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转化和应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利用带来了更多安全隐患,要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保证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保密工作,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营造良好的法制坏境。在保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交流和科技成果推广,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3]。
3拓宽农业科技档案利用渠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3.1利用高质量的农业科技档案,直接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
例如,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种“苏禽青壳蛋鸡”,2006年通过江苏省新品种审定。档案部门按照工作规范要求,全面收集该品种培育过程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并立卷归档,及时完整,原始数据准确可靠。单位利用科技档案,将该新品种的培育技术转让给扬州翔龙禽业有限公司进行扩大生产,充分发挥科研、推广、生产的网络优势,因地制宜创新“公司+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提高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2举办专项技术培训
进行宣传和讲解,使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民了解该项科研成果的内容和方案,促进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例如,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发挥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优势,积极组织“送科技下乡”“挂县强农富民”等科技服务活动,仅2013年全年就组织参加各类科技服务活动60余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和科普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资料6 000余份,受益农民达10 000人次。科技推广人员及时向广大示范户宣传家禽生产行情及饲养、疫病防治等新技术,为示范户增产增收推波助力。档案室为其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档案资料,编写了技术教材,配合推广工作,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
3.3开展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
利用科技档案开展科技咨询、信息交流,举办以科技交流和成果转让为目的的陈列展览、市场交易会等。通过成果展览、科技市场交易会等形式,使农民和各级领导、科技推广人员了解、熟悉已有成果,根据各个部门、地区的实际,选择应用推广[4]。由江苏省科技厅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将品种、技术、成果信息等科技要素汇集到一起,以一种直观的商品形式呈现在农民面前,每走进一家超市就可以一站式获得生产所需的成果、技术、信息、产品以及服务。各科研单位积极参与配合,提供自己的科技成果成品以及科技档案资料。超市开办4年来,全省已有店面300多家,展示各类农业新成果、新技术达5万项,促成转化的新成果、新技术1 000余项,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与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推广。
3.4实现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
建立基于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信息共享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持续提供优质信息化服务。例如,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公益性研究服务专项“中国家禽业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利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项目“江苏禽病远程诊疗服务平台的建设”等,创建家禽信息数据库,利用强大的网络,以信息技术为媒介,构建交互式、智能化的家禽网络信息服务的应用平台,有效建立技术需求与技术支持之间、技术研
究与技术推广之间的联系互动,方便农业生产者在生产中及时获得技术服务。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档案在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中的参与、媒介和桥梁作用,需要档案工作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服务方式,并且对档案工作者自身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具备档案知识、农业科技专业知识、信息化技术的综合性人才,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深入挖掘科技档案的潜在价值,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步伐,为我国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靖. 加快科技档案商品化的途径[J]. 机电兵船档案,2012(6):27-28.
[2]王郁华. 论如何完善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J]. 兰台世界,2008(9):34.
[3]王东梅,于敏慧. 浅谈农业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J]. 黑龙江档案,2009(2):40.
[4]杨玉萍,贺连昌. 应使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J]. 档案学通讯,1996(1):23-24.
4.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 篇四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农业对于实现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至关重要。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要实现脱贫和城镇化就必须利用科技成果服务三农,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促进农业高速发展,使社会生产发生质的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财富成倍增加,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目前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生产力低下,农产品附加值低,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实现农产品加工的提质增效以及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5.乡镇工作中存在问题成因浅析 篇五
县委提出“强工、重农、兴旅、活商、建城、促乡”的发展战略,基层乡镇作为实现这一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正确解析和应对存在的问题,蓄势待发,这就需要我们对基层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凝集分析存在问题的睿智,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谋力。在全县上下奋力谋发展的进程中,基层工作还有以下问题不容忽视:
一、基层工作中不利现象和问题
(一)“法”在基层正确推进难,对基层工作特别是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法”的不正确运用,导致一些不稳定因素的产生。例如:根据村民自治的相关规定,集体土地征收后,“三费”的分配方案由村民大会决定,而村民在形成方案的过程中,往往是依照当地的一些习惯,如女儿的孩子入户娘家不给予分配等问题,这种明显不合法的方案因涉及大多数人的利益,当然能顺利的形成共识,而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享受分配的群众不停地纠缠政府;二是法定的事情缺乏执行机制,给基层工作带来阻力。例如:经一事一议通过了的公益事业决定,在执行过程中总存在部分群众不尽义务,形成负面的影响,使决定的公益事业推进困难。比如:在农村通达工程的推进过程中,除国家、政府补助的部分外,差额部分资金难筹措,尽管是村民代表大会形成了的决定,有的群众始终不尽义务又能把他怎样呢?三是有法不能依,形成尴尬局面。如前面说的应该参 1
加分配的孩子没有参加分配,在法院胜诉后,法院如何执行也是一个难题,最终往往是把问题交给地方政府,从而给地方政府形成新的工作压力和矛盾,也集聚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二)基层政府权责的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层工作的有序推进。表现在:一是政府职能琐碎。说我们是无限责任有限权力的政府一点也不离谱。在镇属范围内,鸡毛蒜皮的事可以说是面面俱到,稍存疏忽,就可能形成信访、上访问题,干部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怕出事,也不能出事!成天被一些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的问题,纠缠得脱不开身,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二是一些“大”政策不配套给基层工作带来新的压力。例如以前在不同岗位工作过的同志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可又不是我们乡镇甚至于县一级能够解决的,问题不是出现在基层却要把他稳定在基层。为保证稳而不乱,给全县一个安定的发展环境,消磨了基层干部很多精力。三是基层政府工作推进存在无奈性。在基层工作推进过程中,特别是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为求“稳”而往往使工作开展起来很被动,也存在潜在一些的问题和矛盾。
(三)部分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工作的强力推进。表现在:一是缺乏与时俱进的学习氛围。例如:由于乡镇条件的原因所配备的电脑有限,有的同志以此为借口不接触电脑,更有甚者还把不懂电脑作为一种资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积极的工作气氛。二是有抱“金饭碗”“铁岗位”的想法。存在反正我没有“追求”,工作干好干坏又能把我怎样呢?只要我不犯大错,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到时照领工资不误。
三是用辩证的方法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被动工作的时候多,主动工作的时候少,存在工作是领导的事的认识。四是宗旨、信念淡化。在物质致上的今天,有的干部认为奉献也是过去式,一些不良现象让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离,没有了激昂的工作热情。
(四)村社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工作责任感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推进。一是由于村组干部职位受综合因素的影响,所推选出的村组干部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谋发展的意识不强。二是有的两委班子不配合,各跳独脚,工作中不通气,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三是干部责任心不强,有和稀泥的现象。有的村社干部想着反正三年一选,怕得罪人后在选举中吃亏,工作中放不开手脚,抱着干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得过且过,更有甚者认为自己是选举产生的,工作中还讲条件。四是我们有的村组干部利己意识过重。为自己想得多,为群众想得少;大局意识淡簿,小集体利益过重。
(五)繁重的乡镇债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工作的发展。据了解,多数乡镇都是背着繁重的债务艰难地运转。而且由于政府因素而产生的债务让乡镇应对吃力。例如:以前村组干部垫支的农税问题等。
二、成因分析
(一)存在法不治众的问题。现在的群众都是“明白人”,知道社会发展进程中稳定的重要性,于是明知是不对的,但只要是大多数人同意的事情,少数人又能把我们怎样呢?把矛盾推给政府,让政府埋单吧。群众法制意识淡薄和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
让基层政府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二)政府职责在群众中还存在“万能性”。作为最基层政府,我们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但我们的政府毕竟不是“万能政府”,许多问题政府并没有办法也没有权利为群众彻底解决,比如“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历史遗留问题”等等,但一遇到这些情况,很多群众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要通过政府解决,在大多数群众眼里,政府就是万能的,群众对政府职责的夸大理解加重了基层政府的工作负担,而且处理结果往往也不能得到全部人满意。
(三)干部职工管理机制和容纳村社干部的机制不够完善。由于各种管理机制的不够完善,使一些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始终缺乏责任感和上进心,在影响乡镇工作开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而对直接面对群众的村干部,现有的容纳机制是很不完善的,繁杂的工作和经济发展中的待遇始终留不住人、留不住心。
(四)乡镇没有消化债务的能力。基层的多数负债都是由于时代的工作要求和政策的变动形成的,而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乡镇可用财力少,偿债空间十分有限,自身基本没有消化债务的能力,不仅影响了基层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经济发展。
三、就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整合部门力量,为“强工”战略保驾护航。长宁近几年来的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在工业强县的号角声中,初具规模的工业集中区振奋人心。各个项目的土地征收
工作在不断的进行。涉及到拆迁、安臵、土地费的分配和各种矛盾纠纷的协调不容忽视,相关政策的宣传更应深入人心。为确保项目工作的有序推进和地方稳定,应该整合全县各部门力量,各司其职,应对有序。例如在集体土地费的分配问题上,应该随时有权威工作人员及时解释,指导分配。
(二)不断完善政府职能,促进基层政府权责统一。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能动性和责任心,把各种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二是要争取执法部门对基层政府工作的支持配合力度,减轻乡镇社会稳定压力,让基层有时间和精力思事、干事。
(三)完善管理制度,激活干事氛围。要调动干部职工们的积极性,就应使他们有危机意识的存在。假如对一般干部的管理上形成交流制度,同时加强对干部考核执行力度,转变其“金饭碗”、“银职位”观念。同时明确奖励,以激励大家不断学习,认真工作,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于村组干部,要加强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同时还要加大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完善较为优惠的政策吸引能人充实到我们的村组干部队伍中,真正增强农村的致富综合能力。
【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推荐阅读: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08-14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19
论县级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10
农业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09-18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之我见的论文10-25
2023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1-19
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与借鉴11-02
浅议农业科研单位建设项目管理工作06-09
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专项指南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