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展安全风险预控总结(精选11篇)
1.煤矿开展安全风险预控总结 篇一
安全风险预控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进一步规范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以预防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风险预控管理
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程序,以全面辨识煤矿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并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煤矿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
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2、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3、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2)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
(3)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4)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采掘系统、机电运输系统、“一通三防”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4、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5、发生事故(包括未遂)、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二、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各煤矿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5)各煤矿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危险源监测
煤矿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四、风险预警
各煤矿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五、风险控制
各煤矿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3)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3)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六、信息与沟通
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煤矿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七、风险财政管理
各煤矿应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2)对单位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
(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4)有煤矿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
八、工余安全健康管理
各煤矿应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余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工余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
(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余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2)组织员工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
(3)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第三章保障管理
各煤矿应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
各煤矿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
(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煤矿最高管理者承担。
煤矿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
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二、制度保障
1、各煤矿应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2、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
(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三、安全文化保障
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煤矿的各项管理。
第四章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一、人员准入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1)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二、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各煤矿应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
(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三、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煤矿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四、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各煤矿应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1)结合煤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
(2)涵盖影响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
(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五、员工培训教育
各煤矿应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师资、教材、资金、场所、设施等);
(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
(4)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5)每年末对上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12)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
(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14)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六、员工行为监督
各煤矿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七、员工档案
各煤矿应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第五章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一、采掘管理
各煤矿应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下列要求:
(1)采掘设计要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并保证采掘关系正常;
(2)采煤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采掘工作面巷道布置、断面和煤柱留设尺寸的设计应考虑潜在的风险;
(3)作业规程的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应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等要制定专项措施;
(5)支护设计应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各类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6)对采掘工作面顶板实施监测,并阶段性做出趋势分析和判断;
(7)确保生产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二、地测管理
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并确保: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
(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更新及时;
(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防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三、防治水管理
各煤矿应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组织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计划,制定“探、防、堵、截、排”的综合防治措施;(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
(6)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四、供用电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必须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段;
(2)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矿井立井提升人员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设备相关保护应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一般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
(5)大型设备检修要制定专项措施;
(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确保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确保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五、运输提升管理
各煤矿应建立并保持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设施、保护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主要指:打滑、温度、烟雾、堆煤、防跑偏、急停、拉线、速度、断带、防纵撕、逆止、自动洒水、电气闭锁、欠压、过电流、过卷、过速、限速、松绳、防坠、一坡三挡、指示器失效、满仓及“信、集、闭系统”等保护。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
(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库、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
(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
(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2.煤矿开展安全风险预控总结 篇二
1 煤矿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方式
煤矿中安全生产管理以风险预控管理理论为基础, 是一种过程化的管理方式, 该管理模式按照煤矿不同的特点, 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进行实时的调整。管理体系的运行方式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即煤矿的生产运行过程中, 能够对职工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能够对生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不稳定因素的基本来源;煤矿企业生产管理过程当中, 造成安全事故的起因即危险源, 危险源在煤矿企业的建设、生产、改造等环节中均存在。因此, 在煤矿企业的风险预控管理中, 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是最主要的内容。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时, 要对煤矿的特点进行全面的考虑, 同时做好危险源的分类工作, 并且参照危险源的特点, 依靠人力资源、机械设备等因素的支持对危险源进行检测[1]。
1.2 安全风险的评估
完成风险源的辨别工作后, 就需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相关的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的可发生性及会造成的损失进行评定, 并对风险的等级进行划分。考虑到管理对象及风险等级, 可将管理的措施及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编制, 进而完成风险管理的规划。煤矿企业需将编制完成的管理规划向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上报, 之后由各科室的管理人员及现场的操作人员对管理规划进行改进、补充及完善, 以双向反馈、审核、修改的方式对管理规划进行查缺补漏。需注意的是在实际的生产运行过程中, 一些生产活动会根据实际情况出现变化, 因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等工作均需要根据实际生产状况进行实时调整, 以此保证管理工作呈现螺旋上升趋势, 并将PDCA管理模式很好地体现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2]。
1.3 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完成危险源识别的工作之后, 就能很好的确定管理对象, 之后根据管理对象和的特征, 对相关的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进行规划, 以此对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消除, 进而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制定管理标准的过程当中, 需以国家及煤矿行业的相关安全生产标准为基础, 根据不同煤矿的特定制定不同的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不能一概而论, 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以满足煤矿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需求。
2 煤矿中风险预控管理模式的实施要素
2.1 提升设备水平, 淘汰落后的采煤方式
煤矿企业需对传统的采煤方式进行改革更新, 积极推广高档普采、轻型综采等先进采煤方式, 尽量选择安全性及可靠性均较高的设备来进行煤矿的采集和生产, 以此为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落实责任制度, 优化组织结构
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的组织结构均存在一定的缺陷, 并且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因此, 监管部门需对煤矿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 强化组织结构建设及监管, 建立健全煤矿企业的运输、采集、挖掘等部门, 同时配置相关的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 有效落实责任制度, 以此为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3]。
2.3 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均存在安全教育及岗位培训不到位的情况, 相关的监督部门需对煤矿企业的生产及经营过程予以充分的考虑, 构建科学、合理且符合煤矿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员工培训体系, 有效落实企业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 以此有针对性的避免煤矿生产运行过程中不安全行为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积极利用网络技术, 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
煤矿企业的信息平台建设可以加入产量的计量系统、安全监测及监控系统、员工定位系统等具有针对性的先进信息系统, 以此实现信息间的查询、调用、支持, 进而提升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的管理效率。
3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 煤矿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方法和新理念。煤矿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具有提前预防、整体治理、层级管理、综合提升等优势和特点。煤矿企业需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在实施该管理体系时需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安全风险的评估、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等各项工作, 同时, 提升设备水平, 淘汰落后的采煤方式, 落实责任制度, 优化组织结构, 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积极利用网络技术, 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 以此对煤矿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从根源上消除煤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确保煤矿生产长久、安全的运行。
参考文献
[1]马改焕, 刘广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的运用[J].中国公共安全, 2014, 6 (9) :138.
[2]杨勇.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模式的研究[J].煤矿开采, 2012, 12 (6) :86.
3.煤矿开展安全风险预控总结 篇三
为了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将我矿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地方政府要求,切实推进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AQ/T1093- (以下简称“安全预控体系”)建设,提升我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方案。
第一阶段(体系建设准备)
本阶段主要任务:统一领导班子和干部思想,明确体系建设整体思路,全员参与。
1、审定体系建设方案。
2、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体系建设管理办公室和各专业工作组,明确各小组人员及工作进展程度。
1)成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总经理
常务副组长:安全副总
成员: 各部门负责人
2)领导小组下设风险预控办公室
风险预控办公室主任:安检部部长
成员:各专业工作组人员
3)成立体系编写小组
组长:
成员:各专业工作组人员
3、工作计划:
在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组织编写工作。明确《风险预控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目标》。预计15个工作日完成。
第二阶段(识别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特性)
本阶段主要任务:识别煤矿内所有危险源,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1、体系建设启动动员
进行体系建设动员,对工作进行总体部署;下发岗位危险源辨识表;
2、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根据每人每班填写的人、机、环、管的危险源。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编写小组人员及时收集资料,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分级、分类,造册制表进行管控,明确职责。
3、危险源调整与完善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危险源调整与完善。
4、危险源规范与初审
由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对危险源辨识结果进行规范和初步审核。
5、危险源审核
各专业工作组对危险源辨识结果进行审核。
根据员工填写的危险源辨识表,由区队风险预控小组成员进行审核。
6、工作计划
在常务副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手册》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组织编写工作。预计60个工作日完成。
第三阶段(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措施)
本阶段主要任务:挖掘和构建本矿安全文化建设,对员工日常不安全行为进行总结、分析、管理。
1、安全文化宣传
1)编制印发《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手册以左则沟煤矿普通员工为阅读对象,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的文字阐释煤矿安全思想和基本内涵。手册印发后,通过班前会在全矿员工中组织了学习,对广大员工了解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在主管以上干部中进行培训。
3)制作了宣传牌板。
4)制作岗位危险源辨识与管控措施卡片。实地考察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应用情况和运行效果,进一步消除广大干部的思想疑虑,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经过这几个方面的宣传和培训,让风险预控管理理论为干部所熟悉,安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员工所认可。
2、编制《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
通过对采煤、掘进、运输、机电、一通三防及其他类对员工可能出现的主要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划分,以及按照不安全行为发生的行为痕迹、频次、风险等级重要指标进行划分,让员工在有意和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之前,经过学习培训,掌握和了解规程措施条款,熟悉岗位操作标准,明知道怎样做才符合规定。对于自身对不安全行为的价值认识上存有差距,在侥幸、麻痹等错误心理驱动下而做出的行为选择,明知故犯行为得以矫正。
3、编制《标志标识管理手册》、《工余安健环手册》。
4、工作计划
在常务副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标志标识管理手册》、《工余安健环手册》的组织编写工作。预计30个工作日完成。
第四阶段(制度建设及完善)
本阶段主要任务:在危险源管控的微观系统的基础上,形成危险源管控的宏观保障制度和运行机制。
1、制度制定与修订
对现有制度进行符合性检查、修订,补充制定新制度。 。
2、制度修改与完善
对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
3、制度规范与初审
煤矿主要负责人对制度进行规范和初步审核。
4、制度审核
各专业工作组进行制度审核。
5、工作计划
在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度建设及完善,形成《安全管理制度汇编》。预计7个工作日完成。
第五阶段(体系文件初稿审核与完善 )
1、根据体系规范,对编制的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风险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标准和措施》、《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标志标识管理手册》、《工余安健环手册》体系文件初稿,初步形成体系框架。
2、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听取体系建设管理办公室和各专业工作组的阶段工作汇报,对体系内审指标体系、体系文件进行审核,对遗漏和不当之处进行修改完善。
3、工作计划
4.煤矿开展安全风险预控总结 篇四
第一条为推进《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Q/SHJ 1002-2014)的有效实施,保障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全面落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安全发展,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神华集团公司所属井工生产和基建煤矿及为井工生产煤矿专业化服务的开拓准备单位(以下简称井工煤矿)。
第三条各子(分)公司于每年12月底前上报下一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达标规划和实施方案。第四条神华集团公司依据《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试行)》,每年至少对各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组织一次考核评级。
各子(分)公司参照《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试行)》,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对所属井工煤矿的考核标准,每季度至少全面考核评级一次。第五条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等级分为四级。等级标准如下:
(一)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一级单位:考核内,综合得分在90分(含)以上,且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基建矿井自井筒开工之日起计)。
(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二级单位:考核内,综合得分在80分(含)以上,且实现安全生产500天以上。
(三)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三级单位:考核内,综合得分在70分(含)以上。
(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四级单位:考核内,综合得分在60分(含)以上。第六条考核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为不达标单位:
(一)事故死亡人数累计达2人(含)以上的;
(二)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危及安全生产,被省级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或神华集团公司责令停产整顿两次(含)以上的;
(三)发生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含)以上事故的;
(四)瞒报、迟报、漏报死亡事故的;
(五)未能按神华集团公司总体要求建立并运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第七条综合得分计算方法
(一)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采用神华集团公司考核与子(分)公司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比。
(二)综合考核评分实行百分制,计算公式如下: S=S1×X1+K×S2×X2 S —井工煤矿考核综合得分
S1 —神华集团公司对井工煤矿考核得分 S2 —子(分)公司对井工煤矿考核平均得分
X1 —神华集团公司对井工煤矿考核得分所占百分比 X2 —子(分)公司对井工煤矿考核平均得分所占百分比
K —修正系数,神华集团公司对子(分)公司考核平均得分的修正值。其计算公式为: 注:1.2015年 X1为50%,X2为50%,以后视执行情况调整。
2.修正系数K取值范围为0.8-1.2之间,超出范围时以神华集团公司考核分数为准。3.S1按照《神华集团公司井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试行)》评分说明执行。第八条出现以下情况对各考核的井工煤矿综合得分进行扣分(加分):
(一)发生主要责任死亡事故的,死亡一人扣30分;发生非主要责任死亡事故的,死亡一人扣15分。
注:非主要责任指多方共同承担责任、承担管理责任、次要责任、一定责任等死亡事故。
(二)发生重伤事故的,重伤一人次扣5分。
(三)每发生一起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非伤亡事故,扣5分;每发生一起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事故,扣10分。
(四)发生火灾、水灾、爆炸、冲击地压和机电等非伤亡事故,造成矿井局部停产的,每发生一起扣5分;造成全矿井停产的,每发生一起扣10分。
(五)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危及安全生产,被省级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或神华集团公司责令停产整顿的矿井,停产一次扣5分。
(六)对于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未在计划整改期限内完成整改的,每一条扣2分。
(七)达到瓦斯抽采基本指标要求的,若瓦斯抽采总量实际完成量比计划量每增加1%,加0.2分(最多加3分),反之相应扣分(最多扣3分)。
(八)对于体系运行有重大创新并经实践检验具有推广价值或提出建设性意见被神华集团公司采纳的,根据神华集团公司评价结果,给予1~3分加分。第九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十条本办法解释权属神华集团公司安全监察局。
5.煤矿开展安全风险预控总结 篇五
(试 行)
第一条 为深入开展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13‟1号)等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所有合法生产的井工煤矿,新建、技改(包括重组整合)井工煤矿参照执行。
第三条 考核评级标准执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分方法(试行)”。第四条 申报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煤矿的基本条件: 1.证照齐全有效。
2.参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分的煤矿不应存在以下情况:(1)生产矿井没有2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采煤工作面没有2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道,另一个通到进风巷道);
(2)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3)存在超层越界开采等现象;
(4)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5)煤矿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6)通风系统不独立、不完善、不可靠;(7)瓦斯超限作业;
(8)矿井未建立安全监控系统,或者安全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9)未按照规定建立瓦斯抽采系统,或瓦斯抽采不达标;
二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分80分及以上,且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及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上平均水平,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防治水(地质测量、防治水和冲击地压三部分得分之和)的单项考核得分率均不低于80%,其他专业的单项考核得分率均不低于70%。
三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分70分及以上,且百万吨死亡率低于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上平均水平。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防治水(地质测量、防治水和冲击地压三部分得分之和)的单项考核得分率均不低于70%,其他专业的单项考核得分率均不低于60%。
第六条 评分方法:
按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分方法(试行)”直接对照五级指标进行检查,根据五级指标检查情况,采用自下而上逐级评分的方法计算总分。具体打分步骤及方法为:
(一)计算四级指标得分:
四级指标得分为四级指标下所有五级指标得分之和。
(二)计算三级指标得分:
式中:
F ——三级指标所包含四级指标考核得分; n ——三级指标包含四级指标考核数量; M3——三级指标设计分值;
N ——三级指标所包含四级指标缺项分值之和; S ——三级指标得分。注:
6.煤矿开展安全风险预控总结 篇六
关键词:煤矿企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管理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风险危险源, 分析每一个工序, 发现形成危险源的原因, 然后选择相应的策略去避免事故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这一管理观念已经在煤炭安全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方面能够提高煤炭安全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还能够使煤炭企业提高效益。鉴于此, 非常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探讨做好风险预控管理的策略, 以为煤矿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1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内涵及风险控制特点
1.1 概念内涵
所谓煤矿安全预控管理, 即在煤矿运作时, 在发生安全事故以前.对将会发生的安全事故加以识别、研究, 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危险源, 按照评价结果来管理控制危险源, 确保煤矿生产处于正常状态, 从而减小安全事故的危害。大体上包括以下三点:首先, 全员参与, 即一切和安全相关的单位、个人均主动投身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当中, 为打造一个良好的安全预控管理环境提供保障;第二, 全程性, 即不管煤炭生产经营的哪一个步骤, 均需实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 以确保该工作能够贯穿始终;最后, 全方位性, 即优化配置人力、物力、财力, 确保各种资源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1.2 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的特点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过程中应当坚持某些基本原则, 这样才可以充分确保该体系真正有效。具体而言:第一, 预先性, 即事故出现前就建立起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主要目的是预防安全事故, 最大限度地减小损失;第二, 系统性, 因煤矿企业运作属于非常繁琐的系统工程, 通常包含诸多子系统, 构建体系过程中, 通常应当进行全面思考, 以确保做好对人、机、环、管全方位的预控管理;最后, 动态性, 因危险源伴随工程的实施而不断改变, 监控的时候, 应当随时进行, 要是发现有异常情况, 则应尽快加以整改。
1.3 运行流程
首先, 收集风险管理信息, 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类, 为今后进行风险管理打下基础;其次, 根据所搜集的风险信息, 进行评估, 确定它的等级;再次, 在评估的前提下, 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确定科学的方法;第四, 严格落实风险管理方案, 充分确保其贯穿于所有的环节之中;最后, 监督风险管理工作并不断进行改善, 纠正存在的疏漏之处。
2 当前煤矿矿井管理风险的种类
2.1 水灾事故风险
水灾是煤矿运作时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在水文地质状况相对繁琐的地带, 其透水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煤矿安全生产秩序, 对煤矿科学开发、职工安全、收益等方面的保障, 均存在非常不利的影响。
2.2 瓦斯事故风险
煤矿缺乏足够的安全设备、相关管理工作不当、有关技术不合理会导致瓦斯事故发生, 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损失。这一方面导致本来的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将会对施工人员造成很大的伤害。
2.3 火灾、爆炸事故风险
因煤矿生产对象具有易燃性的特点, 要是施工时操作不当, 非常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同时, 一些施工现场有可能发生煤尘爆炸, 就安全管理而言, 这属于潜在的危险源。
3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做好风险预控管理的策略
3.1 提高风险预控管理意识
要使煤矿企业所有职工都具有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意识, 逐渐构建并完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这样就能够提高预控管理质量。第一, 对于煤矿管理者, 应当不断提高风险预控管理意识, 学习风险防范相关知识, 从思想层面为制定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提供保障。第二, 面向所有施工人员, 做好安全风险控制宣传与教育工作, 进一步完善相关培训体系。大部分施工人员为农民工, 他们的认识水平相对有限, 风险控制意识比较薄弱, 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很难形成良好的风险预控管理意识。第三,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引入风险预控管理, 通过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 使全员的安全预控管理意识逐渐提升, 为构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做好铺垫。
3.2 进一步完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首先, 组建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制定小组, 具体由风险预控管理专家、负责施工的人员、煤矿领导几部分构成, 尤其是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状况、工程性质。在此基础上, 制定系统全面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方案, 从而在制度层面为体系的构建打下基础。其次, 推行岗位责任制, 通过这种方式加强风险预控管理, 确保把职权细分到每一个员工, 要是发现其中存在问题, 则应当尽快要求有关负责人加以改进, 确保该项工作具有权威性。再次, 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 使管理工作和绩效、待遇福利挂钩, 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 使他们主动投身于企业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之中。最后, 注重安全隐患检查机制的形成, 确保在搜集风险信息时, 不存在任何疏漏之处, 充分确保该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3.3 努力培育风险预控管理人才
煤矿企业风险预控管理工作具有相对较强的专业性, 同时工作繁重, 责任非常重大, 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这样就应当把握好下列几点:第一, 制定科学的风险预控管理人才选聘机制, 确保录用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 同时满足煤炭企业的工程需求;其次, 高度重视新人的岗前培训工作, 通过多个实践案例, 向他们介绍实践中常见的风险, 使他们逐渐养成风险识别能力, 确保他们可以尽快胜任该项工作;再次, 把风险预控管理归进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之中, 对那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 为他们提供升迁、加薪等机会, 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后, 注重培训体系建设, 由于在不同情况下, 风险预控管理的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就需要结合各种情况的案例, 使员工不断发现自己在该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发现有效的方法去改正自己的不足, 最终能够不同提升员工的预控管理能力。
4 结语
7.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 篇七
风险预控管理办公室在集团领导的要求下,重点了解各煤矿单位体系建设的进度和开展情况,坚持日常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相结合,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及纠偏,探讨体系建设的方法和步骤,同时与各单位体系建设人员进行交流,对体系建设滞后单位进行督促。通过不断查找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推广好的经验、方法,采用示范带动的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风险预控管理办公室通过对试点单位和其他单位的督导和探讨,现将在督导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建议和要求归纳如下,以便体系建设单位汲取和借鉴:
一.矿级领导和中层领导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1)矿级领导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对体系建设作用和用途不理解,不知道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对此工作开展不积极;
(2)中层领导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不知道体系建设的基本知识,想开展但不知道从何入手,更不能指导职工;
(3)有等待、观望、临时思想,认为是搞形式主义,可有可无,应付对待等;
(4)战线领导不重视,没有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所分管战线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不知也不过问,给体系建设带来消极负面影响。
二.三级培训没有落实;无培训计划,无培训效果考核;矿级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有的培训不到位,笼统培训无针对性,干部不理解,职工不清楚,工作无法开展。体系建设期间应让职工知道的:
(1)什么是危险源?什么是隐患?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危险源辨识?什么是隐患排查?
(3)怎样去辨识危险源,从哪些方面去辨识危险源?(4)危险源的风险怎样准确描述?(5)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6)科队级领导及风险小组人员还应掌握危险源分类、整理、补充、完善;以及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并能指导本单位职工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范围确定不准,前期准备不充分,基础工作调查统计不认真,缺失相关单元及元素;
(1)单元划分要全面、准确,战线(专业)、区队(劳动组织)、班组(工作空间);
(2)工作场所、活动区域(包括井上和井下);(3)所辖设备、设施、材料物质、工具及器具;(4)工艺流程、职业健康、环境因素、危险场所;(5)工作任务及工序;(6)岗位、工种、所有员工;
(7)对矿井还有生产系统、生产工艺流程等。
四.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不结合基础调查统计进行,随心所欲,危险源辨识五化把门;
(1)全员危险源辨识没有结合员工自己的岗位、工种、工作及工序、操作的设备、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所处的环境;
(2)没有结合“人、机、环、管”四个方面;(3)没有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4)没有考虑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5)没有统计本单位及其他相关的事故案例,无法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和找出导致事故的危险源;
(6)没有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而是以班组或找几个人在一起商议填卡;
(7)班组、区队汇总时,缺失内容没有得到补充和完善。五.区队干部及职工对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有应付差事的思想,不管全面与否,准确与否,交了完事,不能保证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准确及全面;
(1)干部职工没有学明白,不明白怎么做(也是培训问题);(2)危险源辨识不认真,填辨识卡应付3—5条;(3)没有让职工有充分时间去讨论和探讨,没有充分去认真思考;
(4)危险源辨识卡填的是隐患而非危险源;
(5)危险源辨识卡填写相互抄袭,一人填完全组抄,没有真实反映职工对岗位及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认识,交完就忘;
(6)个别管理人员让技术员或职工代填,给职工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该单位工作被动、滞后。
六.基础调查统计中,概念模糊、张冠李戴、相互交叉、条理不清;
(1)工作任务中划分的工序与工作任务不对应;(2)一项工作任务的工序划分顺序颠倒;
(3)条理不清,让你看不明白那道工序与哪项工作任务相对应,像记流水账式的。
七.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概念模糊,交叉使用;
(1)措施中有标准,标准中有措施;(管理标准是一种标尺,是把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措施是指达到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2)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没有对应管理对象;
(3)管理对象不同,但出现管理标准和管理对象却一样。八.矿未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考核奖惩机制,不能调动全矿干部职工对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重视,好坏一个样,工作无法开展;
(1)预控办的同志督办不力,不及时下基层去区队督导和指导,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使基层做无用功,而影响进度;
(2)矿级对区、队、科室及相关人员的没有考核和责任追究;(3)区队、科室对职工没有考核及追究。
(4)风险预控办公室人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不清。
九.不结合本单位实际,比葫芦画瓢抄袭神华宁煤资料,一味追求进度,而忽视基础工作和实际效果,最后形成“两张皮”,无法向职工贯彻和实施,写非所干。
十.注重了井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而忽视了地面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
(1)地面办公场所、工厂、材料库;(2)交通运输;
(3)两堂一舍,地面环境;
(4)地面灌浆站及偏远地点,特别是人员不常去,而人员又少,易被忽略的地方和工作;
(5)地面供电、通讯线路,高空作业及悬空设施等。十一.忽视了员工档案建立的全面性;(1)所有在岗员工档案不齐全;(2)档案信息不完整,缺内容;
(3)没对档案分析,未确定重点管控对象;(4)没有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员工信息外泄。
十二.文件、资料汇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条例、规范等)方面;
(1)没有层次、主次不分;
(2)胡乱收集,有用没用,适合不适合的都收集;(3)不适合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应保留有用的。十三.与其他试点单位沟通交流少,没有汲取先进工作方法
和经验,只闭门工作,多走了弯路,影响了进度和质量;
(1)矿与矿之间缺乏交流和相互学习;(安全矿长不带队去学习交流,效果欠佳)
(2)矿内部战线之间,队与队之间缺乏交流和相互学习;战线领导未组织战线专业会议,没督促体系建设工作;
(3)不能自以为是,要知山外有山;
(4)交流沟通前,要自查不足和差距,带着问题去交流、学习,才能提高,然后全面了解。
十四.战线对所辖区、队体系建设不指导,放任行事,对专业内容、基层上报资料审核不认真;
(1)汇总不认真,不细致,没有分类、分级、归类;(2)汇总后没有按程序去进行补充、完善和纠错;(3)没有组织战线、区队两级风险小组成员审核,而是由内审员一人完成;
要求:各专业战线是初稿、审稿的完成者,也是最终定稿完成者,并由战线领导、参与人员签字,对终审稿负责。
十五.可试点先行,重点带动,完善体系,全面运行;有的单位人多、面广、战线长,基层单位多,可找出试点单位先行,探索经验,掌握方法,正确引导,其他单位跟进;但存在后续单位多,工作量大,体系建设任务后翘;但是,只要试点单位做好,后续单位少走弯路,也会迎头赶上;“时间服从质量”,但不是无限期推后,各单位应制定详细、切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
和计划安排,并有科学的考核,认真落实,稳步推进。
十六.理清各部门职责,做到“干什么写什么”,“写你要干的,干你所写的”;
(1)危险源辨识目的是让每个职工真正了解自己的岗位有多少危险源,每个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是什么,并熟记,变不知为先知;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最终达到所有危险源是可控的,采取措施、达到标准,杜绝危险源处于失控状态,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3)避免单位部门之间管理交叉,任务重叠,考核重复,政出多门,文件打架等。
十七.“时间服从质量”,但不是没有时间要求;
(1)各单位(含基层区队)要根据自己的计划,逐月、逐周去落实,结合实际开展工作;
(2)按照省政府、集团公司的要求,按时间节点抓落实;(3)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遵循:边培训,边创建,边运行,边完善;
(4)省政府、集团公司将按照要求进行考核,奖惩兑现。十八.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放在:(1)全员分层次(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有针对性培训;
(2)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尽可能力求全面、完
善、准确、术语标准;
(3)风险管理对象提取,风险管理标准和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4)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
(5)其他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逐步进行,逐步完善。十九.省政府、集团公司要求所有工业企业全面建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时间是2015年以前。这就要求集团公司所有单位必须全面开展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不是可建不可建的问题,而是必须建成体系、结合本单位实际去建体系并常态运行。
二十.基本知识: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
@危险源辨识:是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或:危险源可能导致的损失、伤害或其他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估: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风险预控:指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分为:事先控制措施、接触控制措施、事后控制措施)。
@不安全行为:指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3)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以风险预控为核心;(按风险预控管理流程,顺序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对象确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和控制);
@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 @以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为基础; @以PDCA循环方法为运行模式;
@依靠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体系有效运行。
领导重视,培训全面;思路清晰,方案可行;方法适宜,试点先行;切合实际,按标实施;保障有力,全面推进;体系建设,按期完成;抓手选准,考评到位;反复贯标,注重实效;全员学习,素质提高;落实现场,安全可靠。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办公室
张永灿
***
8.煤矿开展安全风险预控总结 篇八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通知》,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矿生产现场的事故风险等级除了和一些固定的实体类危险源有关外,还和各种组合复杂的危险态紧密相关。而且,实体类危险源的安全性提高潜力不大或需要较长时间和投入,通过监控危险态改善工作场所安全状况更直接、有效。为了实现我矿风险预警管理,需要推广我矿风险预警管理模式。同时,由于事故风险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实现风险的动态、系统和全面的预警和预防。事故风险管理的核心和目的是实现风险的防范,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为我矿生产风险防范提供即时、有效的信息保障,也是风险预警机制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将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编制的防控措施和体系,以及建立的人工管理型报警和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结合风险预警模式达到“风险动态预警、适时监控;管理有效、控制有方”的现代安全预防型管理目标。
以安全管理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我矿贯彻当前国家我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围绕“事故防范在于落实预防在先”这一中心,落实我矿安全管理的主题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摸清我矿安全生产中村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我矿风险控制,有效促进我矿的隐患整改,切实推进我矿建立和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为进一步规范我矿安全管理工作、实现我矿对风险的超前预控,以预防我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我矿安全生产事故,特成立安全风险预控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成 员:副总 技术员 区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检科,由安全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业务工作。
三、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我矿一般事故,防范较大事故,杜绝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四、体系和制度
(一)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各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5)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危险源监测
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不间断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
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三)风险预警
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四)风险控制
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要求;
(3)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五)信息与沟通
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我矿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六)风险财政管理
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2)对单位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4)有我矿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
(七)工余安全健康管理
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余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工余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
(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余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2)组织员工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3)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五、保障管理
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我矿最高管理者承担。
我矿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二)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2、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
(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三)安全文化保障
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我矿的各项管理。
六、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内容
(一)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1、人员准入管理
我矿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1)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2、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我矿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4、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1)结合我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2)涵盖影响我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培训教育
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
(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
(4)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5)每年末对上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12)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
(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14)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6、员工行为监督
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
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七、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一)通风管理
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矿井和工作面必须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火严重矿井的采区等,要设专用回风巷;
(2)风机、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井上下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通风巷道保证有足够的断面并保证不失修;
(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规程》要求;(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扇通风要符合《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7)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8)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
(二)瓦斯管理
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
(1)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2)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
(3)严格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实行群防群治;
2、强化瓦斯检测
(1)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2)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鉴定;(3)相关入井人员按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4)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帐三对口;
(5)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程序进行交接班;
(6)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及检查次数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7)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制订瓦斯隐患处理措施
(1)有瓦斯积聚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2)排放瓦斯前必须先确认回风系统的人员已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并已设置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
(3)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
(4)临时停风地点,要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警示标志;(5)长期停风区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封闭。
4、采取瓦斯隔爆措施
(1)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棚;
(2)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置辅助隔爆水棚;
(3)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5、建立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瓦斯抽放系统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和AQ1027-2006标准,并按周期对抽放系统进行测定,确保系统参数合理、运行有效;
(2)地面抽采与地下抽采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应综合采取投产前的预抽采、采动层抽采、边开采边抽采、老空区抽采等措施;
(3)凡是应当抽采的煤层,都必须最大限度地抽采;(4)矿井生产计划与瓦斯抽采达标煤量相匹配,采掘生产活动应始终在抽采达标区域内进行;
(5)掌握瓦斯基础参数,吨煤瓦斯含量、煤层的瓦斯压力、矿井和工作面瓦斯抽采率、采煤工作面回采前的瓦斯含量,达到《AQ1027-2006规定》的标准(残余瓦斯含量低于6m3/吨,及瓦斯压力低于0.6MP)。
(三)防突管理
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应建立并保持防突控制程
序,通过采取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及安全防护措施等综合防治突出措施,有效控制突出风险。
对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治突出煤层突出的设计。
防突管理应确保:
1、突出矿井必须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以确定煤层和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2、不同突出危险性的煤层或工作面,应有针对性的防治突出措施;
(1)对于有突出危险煤层,应采取开采保护层或预抽煤层瓦斯等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应优先选择开采保护层防治突出措施;不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突出煤层,应采用措施预抽煤层瓦斯,确保突出危险区域煤层掘进工作面在预抽钻孔的掩护下进行作业。
(2)突出危险工作面应采取防治突出措施;
(3)无突出危险工作面进行采掘作业时,可不采取防治突出措施,但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编制设计,采取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3、实施防治突出措施后,应进行效果检验并确保措施有效,防突措施无效时必须采取防治突出的补充措施;
4、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取震动爆破、远距离爆破、避难硐室、反向风门、压风自救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
(四)防治水管理
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
六字方针,组织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计划,制定“探、防、堵、截、排”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6)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五)防尘管理
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并满足:
1、矿井下列巷道应设置防尘洒水管道:(1)主要进风大巷;(2)主要回风大巷;(3)主要运输巷;
(4)带式运输机斜井与平巷、盘区进、回风巷;(5)采掘工作面所属各巷道;(6)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7)转载点;
2、所有水幕灵敏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在下列地点应设置净化水幕:
(1)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于30m);
(2)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200m范围内);
(3)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4)运输顺槽的转载点、溜煤眼上口及破碎机处;
(5)采区、盘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
(6)主要进风大巷、主要回风大巷;
3、下列设备应设置喷雾装置或者除尘器,并确保喷雾装置和除
尘器正常使用:
(1)采煤机;(2)液压支架;
(3)综掘机、连采机、掘锚机;
4、防尘基础管理完善
(1)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
(2)按规定的周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3)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4)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六)防灭火管理
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并确保:
1、防灭火设计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2、新建矿井、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每年对煤层最短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3、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4、防灭火基础管理符合下列规定:
(1)有防灭火管理制度、矿井防灭火系统图;(2)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3)有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帐、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
(4)有井上、下防火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
(5)有黄泥灌浆、均压、注氮等防灭火技术措施。
(七)监测监控管理
各我矿应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可
实现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置要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作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必须按期调校,其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要准确,监控中心能适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迫使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八)采掘管理
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下列要求:
(1)采掘设计要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并保证采掘关系正常;(2)采煤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采掘工作面巷道布置、断面和煤柱留设尺寸的设计应考虑潜在的风险;
(3)作业规程的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应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X水区、过空巷等要制定专项措施;
(5)支护设计应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各类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6)对采掘工作面顶板实施监测,并阶段性做出趋势分析和判断;
(7)确保生产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九)爆破管理
我矿应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的钥匙由放炮员随身携带;(4)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5)爆破前按照《我矿安全规程》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爆破材料按照爆破作业说明书的内容选取,按照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十)地测管理
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并确保: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我矿测量规程》的要求,更新及时;
(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防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十一)供用电管理
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必须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段;
(2)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矿井立井提升人员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设备相关保护应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一般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
(5)大型设备检修要制定专项措施;(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确保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确保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十二)运输提升管理
建立并保持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设施、保护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主要指:打滑、温度、烟雾、堆煤、防跑偏、急停、拉线、速度、断带、防纵撕、逆止、自动洒水、电气闭锁、欠压、过电流、过卷、过速、限速、松绳、防坠、一坡三挡、指示器失效、满仓及“信、集、闭系统”等保护。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库、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
(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十三)压气、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
1、我矿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并确保:(1)压气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2)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修,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3)新安装和检修后进行打压试验;
(4)输送管路设施布置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的规定;(5)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
2、压力容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2)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3)压力容器有出厂检验合格证;(4)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帐;(5)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
(6)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并与《GB7144-86气瓶颜色标记》相一致;
(7)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防倒装置;
(8)气瓶有防震胶圈、安全帽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
八、其他综合管理
规范我矿准入、应急与事故、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作业、起重作业、标识标志、施工单位等方面管理,使我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覆盖我矿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和全方位。
(一)证照管理
(1)我矿施工设计符合国家现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及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定和要求;
(2)初步设计为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的设计。(3)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4)确保我矿安全、环保设施严格遵守“三同时”原则;(5)确保施工建设单位具备施工建设资质;(6)保证质量合格,有国家相关部门验收记录。
(7)保证我矿有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质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证件。
(二)应急与事故管理
制订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1、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
(1)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3)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
(4)确保我矿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6)确保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我矿企业应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我矿企业,应指定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
(7)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8)每一班组至少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要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9)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10)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置急救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11)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12)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13)井下设置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置位置有明显的标识;
(14)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2、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
(三)消防管理
建立并保持消防管理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1、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
(1)依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编制本单位的《灭火器配置标准》,现场配置与标准相符;
(2)消防器材放置处有反光功能的标志牌,放置位置不得它用;(3)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4)消火栓的设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5)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
(6)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7)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8)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9)消防设施维护、检验期间需配备相应替换器材;(10)有《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制度》;
(11)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2、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
(1)制定《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2)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
(3)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消防管理条理》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
3、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
(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2)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3)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
(四)职业健康管理
建立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1、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煤尘、烟尘等)满足健康要求;
(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洗浴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4)有为我矿提供及时服务的医疗机构,设置能满足员工日常健康检查和紧急救护需要。
2、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
(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置;
(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
(五)环境保护管理
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我矿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1)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2)规范我矿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置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置,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3)严格落实我矿废气或粉尘物质监测和控制措施;(4)对我矿污水排放和净化进行监测,确保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地面集中处理,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5)确保我矿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6)对我矿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
(7)规范我矿放射性设施管理,废弃放射性物质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六)手工工具管理
有手工工具完好标准、使用规程和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1)有手工工具检查清单;
(2)自制手工工具、非标制作的手工工具要预先制定标准,并经批准;
(3)不使用时,要将工具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工具箱(包、袋、套)或库内,利刃工具有专门的护套;
(4)集体手工工具由专人管理;
(5)有手工工具使用管理台帐,损坏的工具应及时更换;(6)在高架平台使用手工工具时,手工工具必须加装固定的手腕带;
(7)用于井下作业的手工工具,应考虑防爆要求;(8)对气动工具使用前进行风险评估;
(9)有使用的气动工具的登记台帐、管理办法和定期检查记录。
(七)计量器具管理
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台帐,并确保:
(1)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和检定,并有记录;(2)计量器具维护及时和保养记录齐全;
(3)计量器具存储在适宜环境下,做到防水、防火、防锈、防变质(现场)、防损坏。
(八)登高作业管理
建立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2)高架作业平台的设计、制作和安装符合《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的要求;
(3)梯子的制作和安装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4)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5)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帐》;
(6)固定梯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移动式爬梯、脚手架除使用前要检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
(7)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九)起重作业管理
建立起重管理制度和《起重设备操作规程》,并符合下列要求:(1)新购或维修的所有起吊机具均经检验,有出厂合格证;(2)所有起吊机具均应编号,建档登记;(3)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4)所有起吊机具上均标明了最大起重载荷;(5)吊钩安全闩应完好;
(6)定期对起重设备及吊具按《起重机具和吊具完好标准》进行检查;
(7)起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8)高空起重作业时,安全通道畅通,无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9)固定起重作业场所张贴了起重指挥手势示意图。
(十)标识标志管理
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
(2)井巷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置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5)噪音超标区、有毒有害区域、危险区域及受污染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6)所有工业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置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和井下巷道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
理,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十一)施工单位管理
1、我矿应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规范施工单位准入,预防施工单位生产事故,并应:
(1)制订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办法;
(2)在选择和确定施工单位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
(3)要求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
(4)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5)确保施工单位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6)确保施工单位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
(7)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8)每年至少对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2、我矿应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1)对施工单位进场人员、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
(2)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3)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4)确保施工单位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
九、检查、审核与评审
(一)检查
1、制定反映我矿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
(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2)结合我矿自身特点;
(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1)系统、全面;
(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3、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二)审核
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我矿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
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企业外部。
(三)管理评审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2)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
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十、工作要求
1、全矿所有职工要认清目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2、领导小组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制定方案,明确风险预警的目的,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我矿安全生产。
3、牢固树立“煤矿事故是可防可控”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排查(自检自查、回返复查、阶段检查、日常检查等)。
4、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按照专业进行梳理、认真思考,形成定期的安全状态分析制度。
5、每月召开一次针对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有可能诱发事故的大隐患专题会议,做到提前风险预警、消除事故隐患。
附:我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统流程图
9.煤矿开展安全风险预控总结 篇九
关键词:煤矿企业生产安全,企业安全风险,煤矿企业安全风险预控
多年以来,我国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在造成员工伤亡的同时,企业的财产也遭受巨大的损失,并造成不良的社会以及国际影响。 本文在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系统中引入可拓学理论, 解决煤矿企业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采用可拓思维模式,利用可拓学的共轭分析方法和拓展分析方法, 建立起生产安全风险预控可拓体系,期望达到延长安全周期的目标。
一、可拓学基本原理
以物Am为对象,Im为特征,Am关于Im的量值Wm构成有序三元组
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称为物元。 Am,Im,Wm三者称为物元M的三要素,其中Im,Wm构成的二元组(Im, Wm)称为物的特征元。 一物可以具有多个特征,类似地可以得到多维物元,例如n维物元如下定义:
当参数Am,,Wm随着时间变化时, 该物元即成为参变量物元。 现实中有些问题是含有参变量的物元,对于这样的问题,一般要对其进行简化处理。
二、风险预控模型
基于可拓学拓展分析法, 将煤矿企业生产安全影响因素分为:人、机器设备、环境、管理、文化。 煤矿企业对当前各个影响因素的风险状态进行预先估计评价,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
Bruce Hebblewhite[1]将风险定义为:风险=事件概率×事件结果。 事件结果也就是事件发生后的损失量。 这种对风险描述过于简单, 限于个体事件的风险。 风险函数模型描述如公式(1)所示:
其中h为危险,p为危险发生的概率,l为危险发生导致的损失,R为风险。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对人、机器设备、环境、管理和文化五个要素的有效控制,可以降低风险以及损失;而这五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存在耦合关系, 因此风险函数是一个多元非线性函数,即风险函数可以重构为:
R=f (h, p, l, c), c=(i, j, x, y, z)(2)
其中c表示五个因素之间的耦合函数关系,危险h和概率p大小与风险预控效果有直接的关系, 当风险预控措施有效执行时,概率p理论上应处于较低水平,危险h包含的危险因素较少;否则,情况相反。 R是一个无法通过求导法计算其全局最小值的函数,即最小的煤矿企业生产安全风险无法直接计算得到。
三、风险预控评价体系构建
通过上述对函数模型R分析可知,可引入可拓学的方法,将问题转化求解。 通过对各个影响因素的可拓分析,建立起二级风险预控评价体系,SI={SI1,SI2,SI3,SI4,SI5},SI1,SI2,SI3,SI4,SI5分别代表人、 机器、设备、环境、管理和文化五个因素。
各个因素又可以分为具体的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评价指标应符合上层指标注重宏观统筹管理,下层指标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 保证指标整体的正确性和合理性[2]。 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二级指标生理状况(三级指标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直觉五项指标因素)、心理状态(包括急躁心理、省事心理、侥幸心理、盲动心理、麻痹心理和逆反心理六项指标因素)、知识与技术素质,以及自我约束能力有密切关系。 机器设备因素包括安全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产学研结合模式、 安全核心技术研究、 装备和设施的优化配置、人机工程应用要求。 只有在机器设备仪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机器设备才能准确地监测相应数据,才能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综合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作业环境。 社会的需求对煤矿生产起到拉动作用, 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对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的影响效果同样不可忽略, 社会环境的下级指标包括经济发展、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管理水平和人本理念。 自然环境包括围岩岩性因素、地质赋存因素、开采深度因素、围岩含水性因素、煤层瓦斯含量因素、煤层自然发火因素、煤尘爆炸性因素。 作业环境包括环境支护因素、通风因素、空间因素、温度因素、湿度因素、光度因素、环境噪声因素、环境粉尘因素、环境气体成分因素。 管理因素包括安全管理者、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安全风险预控和安全信息化。 文化因素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态文化和行为文化,注重对煤矿企业文化氛围的塑造。
四、计算步骤
(一)确定指标经典域和节域
根据可拓理论,首先确定指标的经典域和节域。例如第k个评价物元为Mk(k=1,2,… ,r),其评价对象SI的各项指标Ci(i=1,2,… ,n)量值分别为xki,如公式(3)所示。 SI第j(j=1,2,…,m)个状态时各个指标的经典域为Vji,如式(4)所示。 所谓经典域就是该评价对象下指标量值取值范围, 其经典域的选择一般根据专家意见和德尔菲法确定; 所谓节域就是在所有评价对象内指标量值的最广泛的取值范围,节域Pi的确定一般采用经典域的并集计算。
(二)计算关联度函数
对于第k个物元的关联度[3]计算采用公式(5)计算,其中ρ(xi,Vji) 表示点与区间的距离, 可以采用公式(6)计算,其中a,b分别代表区间Vji的左右两个端点值;D(xi, Vji, Pi) 表示点x关于区间Vji和P组成区间套的位值。 Vji和Pi分别代表可拓物元的经典域和节域。
公式(7)中g1表示条件ρ(xki,Pi)≠ρ(xki, Vji)且xki不属于Vji;g2表示条件ρ(xki,Pi)≠ρ(xki,Vji)且xki属于Vji;g3表示条件ρ(xki, Pi)=ρ(xki, Vji)。
(三)各个指标权重的确定
对于一级二级评价指标, 采用AHP法计算其相应的权重。 此处略去AHP具体计算过程,确定后的权重记为:α=(α1, α2,…, αn)。
(四)计算综合关联度函数
对计算完的关联度函数矩阵按照公式(8)进行规范化计算后,根据公式(9)进行综合关联度计算,即完成评价体系计算。
五、风险预控评价实例计算
本文以神华集团神东矿区上湾煤矿和小柳塔煤矿为例,取得所需要的采样数据进行一级指标评价。R1,R2,R3,R4,R5是建立起的经典域,P为节域,都是根据问卷调查取得的数据,S,T为观察周期内不同的两个待评价物元,S代表小柳塔煤矿风险预控状态,T代表上湾煤矿风险预控状态。
采用AHP方法分别确定各层权重后, 可得到二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体系的权重分别为:α=(0.0594,0.0405, 0.0702, 0.0999, 0.0384, 0.0336, 0.0288,0.0192, 0.0400, 0.0675, 0.0405, 0.0420, 0.0529,0.0805, 0.0690, 0.0506, 0.0494, 0.0247, 0.0323,0.0646)。
根据公式(5)-(7)计算出物元S和T的关联度矩阵分别为KS,KT,将关联度矩阵规范化[4]后得到KS’ 和KT’,再根据公式(9)分别得到综合关联度CS、CT以及各个二级指标的综合关联度。
由此可以看出,CT的负值越偏离零点较CS多,表明上湾煤矿比小柳塔煤矿风险预控状态好, 小柳塔煤矿和上湾煤矿整体安全等级分别处于三级和五级,小柳塔煤矿需要改进方面相对较多,上湾煤矿状态较好,需要改进之处较少。
从单个指标因素对比可以发现, 上湾煤矿在人员方面较小柳塔预控管理状况好,高出一个等级;在机器设备方面, 两个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状态相差无几;在环境和管理风险预控管理方面,两煤矿处于同一级别,但小柳塔管控更加到位;在文化因素方面,上湾煤矿风险预控等级高出一级, 预控管理水平更胜一筹。
六、结论
本文在风险函数基础上, 提出了煤矿企业生产安全预控模型,并对人、机器设备、环境、管理和文化各个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 构建了煤矿企业生产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确定各个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物元, 基于可拓学理论, 对各个指标权重进行了计算,确定各级指标的影响程度。
10.煤矿开展安全风险预控总结 篇十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白日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沈焦安发[2011]129号文件精神。清水二井煤矿开展了以强化现场管理、系统排查隐患、并从根本上加以治理的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干部队伍对“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认识,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加强了解决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能力,促进了我矿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保障了我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有关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为加强对“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领导,矿成立了以矿长、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副总为成员的“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
二、认真开展了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工作。矿工会、宣传部认真开展了宣传工作,从矿门口到井口,采用横幅、条幅、板报和标语进行宣传本次活动的目标和重点,各单位利用班前会进行了组织发动。结合2011年12月11日公司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以及我矿所确定的阶段性安全防范重点,在现场加强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
1、加强现场跟班。矿成立了南二06#工作面综采设备安装期间的现场跟班领导小组。跟班从2011年12月12日正式开始,每个班次由2名副总以上领导带班,另有4名科室人员参加。
2、安监处组织各职能科室,对井下各生产区域进行了加密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并制定了各小班安全管理人员分片排查检查 1
规定。
3、加强一通三防工作,矿制定了两节期间,以及为保障南二05#面顺利回撤的工作面15条防火措施。
4、机电专业制定了详细的设备提运装车安全技术措施,确保了安全提运。
三、为使“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开展的科学有序,全矿设立五个排查组,各组在第二阶段进行了加密排查。一通三防专业共排查4次,查出隐患问题11个,均已制定措施完成整改。机电运输专业共排查4次,查出隐患问题13个,均已制定措施完成整改。采掘修专业共排查6次,查出隐患问题45个,已全部整改完。地面消防安保组排查4次,查出问题5个,已整改。
四、“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期间,我矿解决了三项直接影响安全的较大问题。一是集中翻修了南二四台皮带道140米严重失修巷道,解决了因该段巷道断面小,影响进出材料车问题。二是对-510回风道进行了系统拉底共计160米,增大了通风断面,保障了南二采区的通风系统的安全。三是在春节之前,通过全矿干部职工的努力,抢在春节前将南二05#面回撤完成,避免了跨回收有可能导致自然发火问题发生。
五、通过“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开展,我矿井上下生产生活系统的安全保障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生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各级干部安全防范意识得到了增强。
以上是清水二井煤矿“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11.煤矿开展安全风险预控总结 篇十一
榆林市市安监局 局长 刘振怀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是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监管机制、监管手段的创新和发展 ,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风险预控管理转变 ,由政府为主的行政执法检查向企业为主的日常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控管理转变 ,由治标的物的不安全因素排查向治本的人的风险预控转变 ,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把握防控事故的主动权 ,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充分认识开展安全风险预控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安全风险预控评估是贯彻落实中省安全生产方政策的重要举措。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发展,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011年,国务院颁布下发了《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2013年,省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三基工作的意见》(陕政发 „ 2013‟ 10号)中也明确要求:要在全省企业中“大力推广陕西煤化集团黄陵一号矿和王村煤矿精细化管理经验,建立定期安全风险评估分析制度,加强企业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风险监控的动态监控,提高标准化达标水平”。国务院和省政府两个《意见》中都对企业开展这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在全市各企业普遍开展安全风险预控评估就是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有关政策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必须采取的措施。
(二)开展安全风险预控评估是促进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虽然保持基本稳定,但是,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高发的局势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较大事故时有发生,一般事故屡禁不止。特别是当前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正处在跨越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企业
发展迅猛,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尚未完全建立,引发事故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安全生产管理面临较多的问题。从客观上看,一是化工生产装臵和储存设施呈大型化、集约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后果严重,影响范围大;二是新型煤化工、精细化工迅猛发展,其投资主体呈现煤矿企业、电力企业以及民营资本的介入等多元化发展趋势,安全管理和技术专业人才缺乏。从主观上看,一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二是隐患排查整改没有形成闭环,存在“一直检查、不断整改、总是反复”的问题;三是大多数企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推动、参加政府会议、按要求整治”的被动方式。这一系列的问题随时都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只有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消除隐患,化解风险,减少事故,从而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三)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预评估是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安全风险预控评估是一种基于超前预防和本质管理理念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重视安全管理对象固有安全能力的保持和提升,着眼于提升企业事故预防能力建设,强调对事故的根源控制和超前预防。管理的目标就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通过开展持续、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和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 , 做到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 ,使企业的安全管理由经验管理提升为风险管理 ,提前发现和消除引发事故的因素 ,从而杜绝事故 ,实现企业本质安全。这一管理体系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监管机制、监管手段的创新和发展 ,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风险预控管理转变 ,由政府为主的行政执法检查向企业为主的日常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控管理转变 ,由治标的物的不安全因素排查向治本的人的风险预控转变。因此,企业只有引进和采用这种管理方法,才能把握防控事故的主动权,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有效化解风险,防范事故,实现长治久安。
二、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全面开展预控评估工作
安全风险预控评估着眼于安全生产管理中“人、机、环、管”四大要素,是依照法规、制度、标准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制定各类防范措施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安全管理中最为先进的管理模式。为推行这一管理模式,国家安监总局于 2011年 7月专门制定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_2011),同年 8月份又下发了《关于学习贯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煤矿开始实施。《规范》在煤炭生产企业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效果。此后,一些其他行业的中央企业也将这一管理办法引进企业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适用于煤矿,也适应于所有企业的安全管理。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在全市各个行业全面推广。
(一)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企业安全风险预控评估是一项自成体系的管理方式,其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要素管理、综合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等内容。具体实施起来,工作量大面广,技术性很强。各企业在推广过程中首先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吃透《规范》的实质,结合实际,对企业生产系统要素进行合理划分,参照《规范》逐项制定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管理体系,用以指导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认真做好风险源辨识评估。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源辨识和评估是做好风险预控的关键环节。各企业要在制定方案的基础上,组织专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方法从“人、机、环、管”等各个方面对企业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在辨识的基础上,实行风险评估。通过评估,确定风险管理对象,并对风险实行分级分类,并按照全面性、可操作性、全过程性的原则,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按照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控制措施,加强监控。同时,对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新设备、设施、工艺和技术应用前或者有重大改变时,要进行持续风险评估。要认真组织开展全员安全评估。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是一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职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措施的制定。在生产过程中,要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风险评估、班后和作业后评估。以便随时发现风险、化解风险、总结经验教训,推动风险管理实现持续改进。
(三)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完备的制度既是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也是巩固预控管理成果的重要保障。各企业在风险源辨识和评估的基础上,要针对评估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预控评估责任制、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且要加强职工全员培训,确保各项制度能够真正贯彻到全体员工,用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确保风险预控管理取得实效。
(四)加强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加强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是实行风险预控管理及其重要的环节。企业在实施风险预控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要求,根据岗位、工段、工种、工艺划分生产要素,从“人、机、环、管”各个方面辨识风险,开展风险评估。要通过制订详实的岗位危险源安全风险辨析和控制表,明确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分析的原则、范围、方法和内容,对职工从事的岗位、生产工艺和装臵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客观全面地辨析。特别要对设备故障和人为误操作等不可控状态下带来的连锁反应进行分析。要以车间为单位,全面查找制度、设备、工艺、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周边环境和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列出危险源和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要在辨析的基础上,分析评价现有的工艺可靠性、自动化控制水平、事故预防措施、应急处臵能力和操作规程的可靠性,找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定消除隐患、控制风险的方法,调整和更新安全管理制度,补充和
完善操作规程。在评估中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落实整改,做到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五)加强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即在生产过程中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往往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实施风险预控管理必须高度重视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工作。各企业必须牢牢把握准入管理、不安全行为分类、岗位规范操作、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落实、培训教育五个重要环节,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管理。特别要加强岗位规范操作和培训教育。要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安全管理职责、安全行为标准逐一进行明确,并制定和落实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要切实加强培训教育。每年至少组织对员工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发现员工有不安全行为之后,要及时组织开展针对性矫正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安全风险预控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开展安全风险预控评估工作是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全面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的重要手段,国家和省上对这项工作都十分重视。
各级安监部门和企业必须充分认识风险预控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评估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也是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人,要高度重视,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提供组织保障,要亲自参与安排部署,各企业都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抽调不同层次、具有相关技术知识的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专门负责评估体系、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评估工作全过程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并要制定一名负责人专门负责组织实施。要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技术保障、资金保障、安全文化保障、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保障、生产要素管理保障等各种保障机制,要突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估管理;要
搞好风险评估知识培训,企业要通过聘请专家现场授课、为员工教程序、教方法,确保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要把风险预控评估工作与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企业风险预控管理提供智力支持;要着力应用好安全标准化创建的成果,为企业风险预控管理提供基础支撑;积极推行安全风险和隐患报告奖励制度,为风险管理提供政策支持。
【煤矿开展安全风险预控总结】推荐阅读: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题库07-21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探讨论文08-05
朱家店煤矿关于集中开展09-13
综治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总结06-09
煤矿重大风险管控措施11-05
煤矿个人安全反思总结06-13
煤矿车辆安全培训总结09-27
非煤矿山风险管控方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