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含答案)(精选10篇)
1.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含答案) 篇一
单元过关检测(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年来,某省不断推进“参与式预算”改革,即由基层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对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民主恳谈,从而使民众实现了预算审查监督的实质性参与。这种做法
()A.保证了人大代表和公民平等地行使权利 B.体现了人民群众通过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 C.说明人大和政府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D.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践
解析
材料中重点强调了“从而使民众实现了预算审查监督的实质性参与”,这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践,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大代表和公民平等地行使权利,A项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人民群众的监督权是法律赋予的;在我国,人大与政府的关系是政府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因此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C项说法错误。答案
D 2.以下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的职权的有
()①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②执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③通过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 ④听取审议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报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并不能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是行政机关政府,而不是人大,故排除①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代替全国人大行使决定权、监督权,通过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体现决定权,听取审议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报告体现监督权,故③④入选。答案
C 3.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调整生育政策的决议》,要求各地及时修改相关地方法规后,全国已有十多个省份正式实施“单独两孩”新政。此外,有十余省份推出了实施该政策的时间表。这表明在我国
()A.国家组成单位享有很大的自治权
B.地方政权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
C.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力 D.地方政府的权力是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解析
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很好的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材料中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后,各地陆续出台政策,体现了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力,选C项。A项不符合我国现实;B项和D项与题意不符。答案
C 4.在2014年两会期间,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户籍制度改革在推动
B.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解析
人大代表的产生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方式,A项错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B项错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项错误。答案
C 8.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过程中,全国人大两次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还召开多个座谈会,专门听取相关部门、消费者、经营者和专家的意见,许多具体建议被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吸纳。这样做
()①是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生动实践 ②说明全国人大健全各项制度,打造立法政府 ③有利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扩大公民政治自由 ④说明全国人大在立法活动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在该法修订过程中,全国人大两次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样做是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生动实践,说明全国人大在立法活动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项立法政府的观点错误,③项扩大公民政治自由的观点错误,公民政治自由不能随意扩大。答案
D 9.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①某村召开村民大会,村民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
②某乡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③某市市长在该市人民代表大会上作述职报告 ④某市市委决定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范围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的关系来看,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故②正确;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来看,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要对其负责,受其监督,故③正确;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来看,地方要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作用。村民选举村委会主任是村民自治的体现,属于基层民主自治,①与题意不符;④是党内民主选举范围的扩大,与题意不符。答案
C 10.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搞西方的三权分立,不搞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和两院制。这是因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决定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③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④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C.强化人民政治责任
D.扩大人民政治权利
解析
这种转变体现了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重视人民主体地位。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表述错误,舍去。答案
A 15.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②③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①毛泽东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形成的,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案
D 16.自古以来,治国在政,为政在人。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习近平同志近来也表示,“打铁还须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上述观点表明
()①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②党要与时俱进地提高执政能力
③党要把民主执政作为基本执政方式 ④党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③说法错误;“打铁还须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强调的是提高党的自身素质,与时俱进的提高执政能力;“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强调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表率,①②说法正确;④与题意不符。答案
A 17.稳定是幸福的基石。要实现社会真正稳定,特别需要党和政府的“理性、包容和自信”,这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诸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更加和谐。为此
()①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得谋求任何特权
②各级党委要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坚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③公民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行使好法律赋予的各项民主权利
④政府机关要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增强服务意识,自觉接受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要实现社会真正稳定,特别需要党和政府的“理性、包容和自信”,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机关要增强服务意识,自觉接受监督,故题肢①④正确;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政党;题肢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答案
B 18.每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与全国政协委员汇集北京,共商国是。人大与人民政协的共同特点是
()
A.政协委员有政协提案权和审议人大议案权 B.“一府两院”要对政协负责,受它监督 C.政协委员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D.人民政协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解析
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故D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政协委员无权审议人大议案。B错误,“一府两院”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C项错误,政协不是国家机关,因而政协委员不是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答案
D 22.2014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认为,要采取特殊措施支持南疆发展,加大以贫困群体为重点的民生改善力度。采取特殊措施支持南疆发展是基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发展经济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落实我国的宗教政策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和社会主义本质 D.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消除民族发展的差别
解析
会议认为,要采取特殊措施支持南疆发展,加大以贫困群体为重点的民生改善力度。采取特殊措施支持南疆发展是基于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和社会主义本质。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民族发展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材料与宗教无关。答案
C 23.2014年5月底,习近平和李克强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对南疆发展,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实行特殊政策,打破常规,特事特办;要采取各项特殊政策,加大扶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力度,促进南疆加快发展。这表明
()①各地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灵活处理民族问题 ②党和政府不断健全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我国党和政府务实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④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政府不是执政而是行政。④错误,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对南疆发展,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实行特殊政策,加大扶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力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和健全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③符合题意。答案
C 24.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身着不同的服饰,怀揣各自的信仰,来自中国五大宗教团体的政协委员们以“出世”的身份参与“入世”的政治,传递中国一亿多宗教信众的声音。这表明
()①我国信教群众的政治权利得到尊重和实现 ②我国宗教界人士拥有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权
装夺取政权转向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性的转变中,能不能避免因为革命胜利而骄傲自满,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好新中国,是肩负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共产党人面临的新的严峻大考。
65年过去了,经过建设时期的艰苦探索、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曾经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呈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1)试问在中国共产党“赶考”的接力路上,考官是谁?请阐明其理由。
(2)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知识,分析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应如何让考官们点个“赞”。
解析
(1)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共产党的考官是广大人民群众。考生还要回答其原因。考生从国家性质和我党的性质与宗旨等方面回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
(2)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国家通过这些制度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的地位。考生从这四个制度分析即可。
答案
(1)考官是人民。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有把每次考试结果向人民公示,让人民检验,在人民监督中不断提高答题的水平,才能不断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调动群众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积极推进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团结各族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
28.材料一
习近平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三个必然要求”深刻阐明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深入搞好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材料二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国家把方针政策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在西藏,信教者家中几乎都有小经堂和佛龛,处处可见从事宗教活动的信息和悬挂着的经幡。宗教的各种活动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尊重。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全力维护西藏和谐稳定。
(1)结合材料一,从我国的政党制度的角度,谈谈你对“三个必然要求”的理解。(2)请运用民族、宗教相关知识,分析国家是如何构建西藏和谐社会的。
解析
(1)该设问属于限定性题目,要明确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内容,结合“三个必然要求”,找到相对应的知识点作答即可。要点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
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②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③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2.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含答案) 篇二
1.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3)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更加残暴。秦二世为巩固帝位,凶残地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杀文武大臣。他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并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
2.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公元前2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在他们的号召下,大家热烈响应,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2)经过:起义军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影响: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就灭亡了。
3.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含答案) 篇三
蜀光中学高二语文组
一、选择题(36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登载 刊载 转载 载誉归来 ....
B.遂心 遂愿 未遂 半身不遂 ....C.靡丽 靡靡 靡然 靡日不思 ....D.乘船 乘势 乘务 千乘之国 ....
()
答案:C(均读mǐ;A中的“载誉归来”中的“载”读“zài”;B项中的“半身不遂”中的“遂”读“suí”;D项中的“千乘”的“乘”读“shèng”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沮丧 狙击 鸠占鹊巢 饮鸩止渴 B.喁喁 城隅 美人之怡 心旷神怡 C.徇私 洵然 惮精竭虑 箪食壶浆 D.啜泣 辍学 毁家抒难 自出机杼
()
答案:A(“美人之怡”的“怡”应是“贻”;“惮精竭虑”的“惮”应是“殚”;“毁家抒难”的“抒”应是“纾”)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枉用相存(存在).③与府吏要(要求).⑤何意致(招致)不厚 .⑦肇(开始)锡余以嘉名 .A.①③④⑦
B.②④⑥⑦
②渠(他)会永无缘 .
④便言多令(美好)才 .⑥皇览揆(揣度)余初度兮 .⑧将(将要)子无怒 .C.①④⑤⑧
D.②③⑥⑧
()()
答案:B(①“枉”意为“问候”③“要”意为“约定”⑧“将”意为“愿、请”)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③昔三后之纯粹兮 ..⑤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⑦府吏见丁宁 ..A.①③④⑥ B.②④⑥⑧
②恐美人之迟暮 ..
④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 ..⑥秦以区区之地 ..
⑧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C.②③⑦⑧
D.①②④⑤
答案:D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③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⑤来吾道夫先路也 A.①③ B.②⑤
②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④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C.④⑥ D.③⑤
()
答案:A
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执己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答案:B(各执己见: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二三其德:二三:有时二有时三,经常改变。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白头偕老: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信誓旦旦: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B、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C、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D、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答案:B
8.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静言思之
言既遂矣
B、徒留无所施
留待作遗施 .... C、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D、终老不复取
还必相迎取 ....答案:A
9.下列加点词语中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便可白公姥
B、我有亲父兄 C、逼迫兼弟兄
D、我有亲父母 ........答案:B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代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又被称为“六义”。B.《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诗、书、礼、易、乐。
C.《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D.《孔雀东南飞》与北朝《木兰辞》被称作“乐府双璧”。是保存下来的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答案:D(A、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B、“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C、抒情诗。)11.选出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
A.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可以回绝来做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谈吧。
B.爱而不见:她那般可爱,却不见她来。
C.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流年似水我好像赶不上啊,只怕年岁不等我啊。D.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遥指九天叫它给我作证,全都是为你君王的缘故。答案:B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确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确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答案: A(B 动宾搭配不当,“增加”与“免疫力”搭配不当,应为“提高免疫力”。另外“中风发作”不属于“疾病”,应删掉“发作”。C 动宾搭配不当,“承担”与“栏目主持”搭配不当,可改“承 2 担”为“担任”。D 句式杂糅,“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看出两个问题”和“这一现象反映出两个问题”杂糅,择其一表达即可。)
二、阅读下面一首汉乐府,完成13----16题。(12分)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行重行行 重:又 B.道路阻且长 阻:艰险 C.衣带日已缓 缓:宽松 D.游子不顾返 顾:回头 1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正确理解是()A.胡马仍依靠北方的朔风,越鸟仍筑巢于南方的树枝。B.胡马南来后仍依恋北风,越鸟北飞后仍筑巢于南向的树枝。C.胡马南来后依靠北风,越鸟仍在南向的树枝上筑巢。
D.胡马仍然依恋北方的朔风,越鸟仍然依恋南方的树枝。15.选出对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A.“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行行”重叠,是为了加重语气。“生别离”指的是活生生的分开,这两句追叙初别的苦况。
B.“相去万余里”、“道路阻且长”、“相去日已远”等语句,反复说明了一个相近的意思。这种回环复沓的手法是由《诗经》一唱三叹、重章叠句的形式变化出来的。C.“浮云蔽白日”中的“浮云”是比喻使游子不想回家的因素。“岁月忽已晚”是暗示自己的年华已逝。D.“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结尾两句,强作宽慰,由前面对亲人的关切、对身世的悲哀、对现实社会的怨恨之情转入到振作精神面对生活。
16.选出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
A.这首诗,虽是文人创作,却富有民间歌谣的风格。它吸收了古乐府的长处,具有和婉铺陈的特点。B.这是一首抒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诗。
C.诗的中间十三句,由路远会难的痛苦处境,叙写相思极深的离别情绪。
D.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愁苦地思念长期远行异乡而不能回家团聚的丈夫,曲折地反映了东汉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
(13、D回家。
14、B是当时习用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
15、D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16、A“它吸收了古乐府的长处,具有和婉铺陈的特点。”无此证据)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7-19题。(8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请分析李煜《虞美人》词中“春花秋月”、“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改”的含义。(6分)
春花秋月:
往事: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改:
2、为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人称道?(2分)
(1、“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物,但作为失国之君的李煜无心欣赏,讨厌它的无尽无休。“往事”是指昔 日尊贵的帝王生活。“故国”是指已灭亡的南唐。“雕栏玉砌”指代旧日的宫殿,用宫殿概括一切繁华美丽的东西。“朱颜改”语含双关,概括一切过往的人事,兼喻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2、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四、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15分)
大德丁未。浙东大侵。戊申,复无麦,民相枕死。宣尉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①长孺察其有干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脱欢察怒曰:②“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脱欢察虽怒,不敢问。
﹡ 宣尉同知:元代官名。
(《元史·胡长孺传》
20、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浙东大侵 侵犯 .B、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 嘱托 .C、阅月再至 过了 .D、诚不及以闻 实在 .
21、下列加点字与例句中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A、乃入见。问:“何以战?” .B、以沛公言报项王 .C、余船以次俱进 .D、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
22、下面全都表现胡长孺机智的一项()
①悉散于民 ② 阅月再至 ③ 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 ④ 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 ⑤ 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⑥然官书具在,可征也。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译文:大德年间,浙东闹大饥荒,老百姓饿死的人层层叠叠。宣慰同知脱欢察奉命赈灾,从富裕户敛钱一百五十万补给灾民,来到宁海县时,把余下的钱二十五万托胡长孺收藏好,自己便转往别处去了。胡长孺看出脱欢察企图贪污那笔钱,便把钱全都散发给了灾民。一个月后,脱欢察返回来了,向他索取那笔钱,胡长孺把救灾案卷交给他说:“钱都在这里了。” 脱欢察大怒说:“你的胆子有山那么大呀!是谁命你干的,敢于如此的放肆!” 胡长孺说:“老百姓一天没饭吃,一定有饿死的人,实在来不及向你上报;不过,公文(或救济账目)都在,可以证明(查证)。” 脱欢察虽然恼怒,但又不敢再责问。)
(答案:A荒年;B;B)
23、翻译画线的两句话(6分)①
②(① 胡长孺觉察他有吞没这些钱的用意,就全部分给了老百姓。
② 你的胆子好像山那么大吗!你从哪儿得到命令,敢如此肆无忌惮!)
五、默写下列诗句。(19分)
(1),靡有朝矣。(2),依依墟里烟。
(3)羁鸟恋旧林。(4),天下归心。
(5),脉脉不得语。(6)生人作死别,?,千万不复全。(7),二情同依依。(8)汩余若将不及兮。
(9)爱而不见。(10),老大徒伤悲。
(11)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3),来吾道夫先路也。(14),美人之贻。(15)君当作磐石,,磐石无转移。
六、语言表达及提高(10分)
1、将下列句子整合成以“《诗经》和《离骚》”为主语的单句。可增删个别字句。(5分)
①《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②《诗经》以四言诗为主。③《诗经》富于写实精神,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④《离骚》抒写理想,抒发爱国热情。⑤《离骚》富于浪漫气息,开创我国古代诗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⑥《离骚》句式比较灵活。答 :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爱情” 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知道“QQ”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阿Q”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1)请仿照上文,在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句子。答:
(2)请对此社会现象作出简要点评。答:
(四、语言运用及提高
1、以四言诗为主、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的《诗经》和句式比较灵活、抒写理想、抒发爱国热情、富于浪漫气息的《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1)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景冈山”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人越来越少;
知道麦当劳的人越来越多,知道杨白劳的人越来越少;
知道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陆游的人越来越少;
知道“四大天王”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四大发明”的人越来越少;
知道梅艳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梅兰芳的越来越少了(2分)(类似均可)
4.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含答案) 篇四
1、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主观映像,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2、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题所作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3、斯金纳认为,学习的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4、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5、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6、加涅认为,如果想要保持信息,就得采取复述策略。
7、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
8、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来看,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9、加涅在《学习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10、加涅早期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次结构。
11、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智慧技
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
12、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三类。
13、斯金纳认为,操作性动作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制约。
14、斯金纳认为,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
15、回避条件作用和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16、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17、完形-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18、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19、巴普洛夫提出经典型条件反射论,基本规律有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20、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是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21、意义学习,其主管条件是学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22、桑代克尝试-错误说是建立在小猫“迷箱”实验基础上的。
23、斯金纳认为行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24、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5、完形-顿悟学说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6、奥苏伯尔认为,影
响接收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27、学说是最早的一个认知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8、在教育心理学的认知领域里有很大影响的学习理论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29、奥苏伯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为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因此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因此可以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30、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关系,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31、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32、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33、回避条件作用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34、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35、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不同。
36、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37、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38、完形-顿悟学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39、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40、教师在教授概念时常常以定义的形式直接向学生呈现概念,这是一种接受学习。
41、关于学习的分类,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先后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42、连接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过程。
43、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认为这种联接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44、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45、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46、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而是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在一起。
47、学习的信息加工
模式说明,学习是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一系列事件构成的。
48、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建构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49、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50、接受学习是师的指导下使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5.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含答案) 篇五
一、单选题。
1.“78”中的“8”表示8个()。
A.一
B.十
C.百
2.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A.54<45
B.25>52
C.56<65
3.59比46()。
A.多得多
B.多一些
C.一样多
4.个位上是2的两位数是()
A.2
B.20
C.32
5.在60和70之间,且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数是()。
A.55
B.66
C.77
D.88
二、判断题。
1.39里面有3个十和9个一。
()
2.十位是1,个位是7,这个数是97。
()
3.100由10个10组成。
()
4.三十六写作36。
()
5.五个五个地数,35前面的数是30。
()
三、填空题。
1.最小的一位数是________,最大的一位数是________,最小的两位数是________,最大的两位数是________,最小的三位数是________。
2.69前面的一个数是________,后面的一个数是________。和99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3.59添上1是________个十,也就是________;比90小1的数是________。
4.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5,这个数是________,它后面的第3个数是________。
5.选择合适的数填在框里。
十位上是4的数
单数
比50大的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圈一圈,数一数,记下来。
(1)圈一圈。
(2)一共有________朵。
7.用
3张卡片能组成________个不同的两位数,最大的是________。
8.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笫一位是8,第二位是4,这个数读作________.9.在横线上填上“>”‘<’’或“=”。
100________99
23________27
70________69
67________76
50________41
10+9________19
44________66
53________35
四、连线题。
1.找朋友。
2.小动物喜欢吃什么?连一连。
五、解答题。
1.用
表示10,用
表示1,在比30小的数下面画“√”。
2.玩具飞机60元,玩具汽车的价钱比玩具飞机便宜一些,玩具汽车可能要多少元?
在数字下面画“√”。
73元
57元
22元
3.画一画。
(1)53
(2)40
(3)27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A
2.C
3.B
4.C
5.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填空题
1.0;9;10;99;100
2.68;70;98;100
3.6;60;89
4.53;56
5.48,45,49;45,49,83;76,64,83
6.(1)
;(2)52
7.6;73
8.48
9.>;<;>;<;>;=;<;>
四、连线题
1.2.五、解答题
1.2.57元比60元便宜一些
答:玩具汽车可能要57元。
3.(1)
(2)
6.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含答案) 篇六
走进化学世界(含详细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从化学角度分析,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量取9.0mL液体
3.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下列自然灾害,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印尼海啸 B.汶川地震 C.艾雅法拉火山喷发 D.纽约桑迪飓风
4.下列生活事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
A.功夫深,铁杵成针 B.佳节到,焰火缤纷 C.春天来,冰雪消融 D.美酒开,满屋飘香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有淡蓝色火焰,生成水
C.块状石灰石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持续产生大量气泡
D.在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加稀醋酸: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6.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7.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制成冰雕 B.海水晒盐 C.纸张燃烧 D.石蜡熔化
8.下列过程中,主要依靠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A.发射火箭 B.水车汲水灌溉 C.太阳能供热 D.风力发电
9.硝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易溶于水,易潮解而结块,受热易分解,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贮存或使用硝酸铵时正确的是
A.露天敞口贮存 B.在阴凉处密封贮存 C.结块时用铁锤砸碎 D.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10.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空气液化 B.葡萄酿酒 C.光合作用 D.煤油燃烧
二、多选题
11.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下列假设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A.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1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检查气密性
1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吸取少量液体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加热液体药品
14.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
A.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B.误服重金属中毒,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缓解。
C.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应在漏斗内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小明用PH试纸测得某Na2CO3
溶液的PH为10.6
E.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再装药品
三、填空题
15.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蜡烛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2s后取出来,可以看到________部分最先变黑,说明________.
16.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出现,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时溶液会________,将锌粒放入稀盐酸中会出现________,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出现________ .
17.在通常情况下,二硫化碳(cs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一种大气污染物和一种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二硫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 ;碳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 ;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二硫化碳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CS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18.由活性炭制成的冰箱除味剂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 作用.本炭使集气瓶中红标色的二氧化氮消失的变化是________ 变化.
19.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3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1)
①关闭活塞K,给木炭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待木炭冷却后,打开活塞K,通入氧气。
③点燃酒精灯,给木炭加热。
①木炭不燃烧。
②木炭不燃烧。
③木炭燃烧。
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
(2)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稀硫酸注入小试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
(3)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水注入人字形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0.央视3.15晚会曝光黄金行业乱象,所谓的千足金,很多都没达标,而是添加了另一种元素,叫做“铱”.铱在化学元素周期表当中与黄金紧挨着,它的密度与黄金非常地相似,但它的价格是黄金的五到十分之一.有的厂家就把这个铱掺杂到黄金当中,做成首饰来卖给消费者,铱是银白色金属,硬而脆.密度22.42克/立方厘米.熔点2410±40℃,沸点4130℃.铱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极高.
以上叙述中体现铱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
体现铱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四、计算题
21.已知:①温度、压强恒定时,相同体积的气体,如O2、N2或O2和N2混合气体中的O2分子数、N2的分子数、O2和N2的分子总数相同.
②On的氧化性强于O2,能和松节油反应(无气体生成),而O2不能.O2经过静电放电装置,体积略有缩小,可推知其中的分子数减少,则O2经静电放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O2(n个O2分子)=2On(2个On分子)测定On组成的实验:一定温度、压强下,把含有O2和On的气体均分成两份.一份和松节油反应,气体体积缩小a
mL;对另一份加热,使On完全分解为O2,恢复到原温度、压强时,气体体积增加了mL,求n的值.
五、解答题
22.写出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
23.为什么蜡烛燃烧为什么即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24.洋澜湖位于鄂州市城区中间,素有“吴都眼睛”之称.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湖水被严重污染,给原本明亮的眼睛蒙上阴影.对外有损鄂州市形象,对内严重影响周边市民的生活质量.下面列出了一道研究性学习课题:
洋澜湖水污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该课题作为你的课题,请简要列出你的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
六、综合题
25.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空格:
(1)用洒格灯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要先________再对准有药品部位加热.
(2)制取气体时,都要先________,再放入药品开始反应.
(3)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______,再点燃.
(4)加热液体时,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大约________处,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者他人,以免________.
26.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1)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下列________(填序号)量筒.①20mL
②50mL
③10mL和5mL
(2)某同学量取食盐水,读数时量筒放平在桌上且面对刻度线,当视线仰视时读数为38mL,其正确的体积数应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8mL.
27.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用二氧化氯消毒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高浓度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粘膜的损伤。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所以只有依靠现场制备。工业上用稍潮湿的氯酸钾(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所以制备和运输成本很高,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________等方面内容。
(2)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
(3)请将制备二氧化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写完全:
2KClO3
+
2H2C2O4
2ClO2↑+
2CO2↑
+
K2C2O4
+
________
(4)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A.“炉火”即发生了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指的是是水的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
C.“蜡炬成灰”,蜡烛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粉身碎骨”是指坚硬的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粉末状的熟石灰,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2.【答案】C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解析】【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0mL量筒量取9.0ml液体,误差太大,量取9.0mL液体,要用1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使用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3.【答案】C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海啸、飓风、地震都是物理变化,而火山喷发则伴随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答案】B
【解析】A、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焰火缤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铁杵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美酒开,满屋飘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A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有淡蓝色火焰,应生成水,生成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块状石灰石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刚开始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在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加稀醋酸,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注意火星与火焰不同;根据氢气燃烧的现象分析;根据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分析;在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注意结论与现象的不同。
6.【答案】A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解析】【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与桌面呈45度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要用药匙或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7.【答案】C
【解析】【解答】A、冰制成冰雕,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海水晒盐,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纸张燃烧,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石蜡熔化,仅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8.【答案】A
【解析】A、发射火箭的过程中火箭发动机中的燃料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车汲水灌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太阳能供热的过程中太阳能转化成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风力发电的过程中风能转化成电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9.【答案】B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硝酸铵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碱性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A、因为硝酸铵易溶于水,易潮解而结块,所以不能露天敞口贮存.
B、因为硝酸铵易溶于水,易潮解而结块,受热易分解,所以应该在阴凉处密封贮存.
C、因为硝酸铵在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所以结块时不能用铁锤砸碎.
D、硝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与显碱性的物质混合时能反应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所以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空气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葡萄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氧气和有机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煤油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二、多选题
11.【答案】A,C
【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反应物中没有硫元素,不会生成硫酸,所以不可探究该反应可能生成硫酸,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可猜测产生的气体可能为氢气,故B正确;
C、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不可能只是氧化镁,故C错误;
D、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猜测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故D正确.
故选:AC.
【分析】根据进行科学探究时,要有合理的理论依据,不能凭空猜测,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生成物中含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不可能只是氧化镁,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进行分析.
12.【答案】AC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故该实验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该实验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容器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该实验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烧瓶或试管的外壁,如果观察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把手拿开,过一会儿,水沿导管上升,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好,装置不漏气,故该实验操作正确.
故选AC.
【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13.【答案】BCD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解析】【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注意要把胶头滴管内的空气排尽后,再吸取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为防止试管炸裂,先进行预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CD.
【分析】A、根据提到过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A,C,D,F
【解析】【解答】A、配制硫酸溶液时,不可先在量筒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不可作为反应容器使用,A符合题意;
B、误服重金属中毒,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缓解,重金属有毒,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可以缓解病情,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不应在漏斗内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免弄破滤纸,C符合题意;
D、小明用PH试纸不可测得某Na2CO3
溶液的PH为10.6,pH从0到14,故D错误;
E、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再装药品,D不符合题意;
F、不可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于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左盘的纸上称量,用于玻璃器皿,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符合题意;
G、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用完后不洗涤就可直接插入原滴瓶,滴瓶滴管不应洗,G不符合题意;
H、沉淀、过滤不能除去钙镁离子,无法降低水的硬度,H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F。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实验室实验用品以及注意事项,需要掌握常见实验的操作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填空题
15.【答案】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温度最高
【解析】【解答】解:蜡烛火焰分三层,按从内到外的顺序依次为:焰心、内焰、外焰,外焰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外焰温度最高,a最先碳化.
答案: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温度最高.
【分析】蜡烛的火焰结构与酒精灯火焰的结构相似;燃烧中最先碳化的部分是燃烧最充分的部分.
16.【答案】变红色;大量的气泡;生成蓝色沉淀
【解析】【解答】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时溶液会变红色,将锌粒放入稀盐酸中会出现大量气泡,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出现生成蓝色沉淀,故答案为:变红色;大量的气泡;生成蓝色沉淀;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17.【答案】(通常情况下)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3:16;CS2+3O2CO2+2SO2;﹣2
【解析】【解答】解:(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都是二硫化碳的物理性质;碳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32×2)=3:16,故填:(通常情况下)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3:16;
(2)反应物是二硫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用观察法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S2+3O2CO2+2SO2;CS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二硫化碳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故填:CS2+3O2CO2+2SO2;﹣2.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以求元素的化合价.
18.【答案】吸附;物理
【解析】【解答】活性炭、木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具有吸附性的物质吸附其它物质时,没有其它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吸附;物理.
【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活性炭与木炭相似,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
19.【答案】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小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外壁干燥的试纸无变化,润湿的试纸由紫色变为红色,且下层试纸先变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饱和石灰水和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解析】【解答】(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稀硫酸注入小试管中。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遇到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是紫色石蕊试液便红色。可见到小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外壁干燥的试纸无变化,润湿的试纸由紫色变为红色,且下层试纸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3)将水放入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中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故饱和石灰水和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0.【答案】铱是银白色金属,硬而脆,密度22.42克/立方厘米,熔点2410±40℃,沸点4130℃;铱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极高
【解析】【解答】解:由题目的信息可知,铱的物理性质的是:铱是银白色金属,硬而脆,密度22.42克/立方厘米.熔点2410±40℃,沸点4130℃;铱的化学性质的是: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极高;故答案为:铱是银白色金属,硬而脆,密度22.42克/立方厘米,熔点2410±40℃,沸点4130℃;铱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极高.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由题目的信息可知,铱的物理性质的是:铱是银白色金属,硬而脆,密度22.42克/立方厘米.熔点2410±40℃,沸点4130℃;铱的化学性质的是: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极高.
四、计算题
21.【答案】【解答】解:和松节油反应,体积缩小a
mL,即为参加反应的On的体积.
加热使On完全分解为O2,发生的反应为:
On=n
O2
由实验结果a和a/2可知,若a=2,则由a/2推知n=3,On即O3
.
故答案为:n=3.
【解析】【分析】根据O2经静电放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推出体积增加量,再结合On完全分解为O2的分子个数的变化进行分析.
五、解答题
22.【答案】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析】【解答】解:由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得出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主要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故答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哪些分析.
23.【答案】解:蜡烛在受热时首先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24.【答案】解:计划:(1)确定调查内容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实地观察等方法).(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测试(3)数据分析,撰写报告.
方法:(1)调查法(如:去环保部门查阅资料等).(2)实测法(如:选点取水进行实验测试)
【解析】【解答】解: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1)提出问题(2)做出猜想和假设(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数据(6)反思和评价,[点拨:注意建立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1)提出问题(2)做出猜想和假设(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数据(6)反思和评价
六、综合题
25.【答案】(1)预热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检验气体的纯度
(4);液体喷出伤人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解:(1)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应该先要预热,然后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以防炸裂试管,注意要外焰加热;(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为了防止装置漏气,收集不到制取的气体,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否则可能发生爆炸;(4)加热液体时,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大约
处,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者他人,以免液体喷出伤人.
故答案是:(1)预热;(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检验气体的纯度;(4)
;液体喷出伤人.
【分析】(1)给试管内的物品加热时,要先预热,以防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破裂;(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就收集不到制取的气体;凡是制取气体的装置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进行分析;(4)根据实验室给试管内液体药品加热的正确操作方法分析.
26.【答案】(1)①
(2)大于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
【解析】【解答】解:(1)量取液体时选取比量取的液体大,且最接近的,所以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20mL量筒;故选①;(2)为了不造成误差,选择量筒量程时应选择比所量液体稍大的量程;量筒读数的正确方法应该是:先把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偏小,会使量得的液体体积大于读数;而俯视读数偏大,会使量得的液体体积小于读数,所以当视线仰视时读数为38mL,其正确的体积数应大于38mL.故答案为:(1)①;大于.
【分析】(1)根据量筒的选取方法考虑;(2)根据仰视和俯视读数偏大还是偏小考虑.
27.【答案】(1)用途
(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腐蚀性、不稳定性等
(3)2H2O
(4)洒水
【解析】【解答】(1)由资料可知,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化学性质。根据资料可知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能与水反应,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K:2,Cl:2,O:14,H:4,C:4,反应后K:2,Cl:2,O:12,H:0,C:4,故还生成了2个水分子
;(4)二氧化氯易溶于水,故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最简单的紧急处理方法是喷水吸收。
7.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含答案) 篇七
达标检测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声母:w
n
y
f
zh
d
c
b
韵母:ou
ui
u
iu
ɑo
e
ei
i
ü
ie
üe
ɑi
整体认读音节:ye
zhi
si
yue
ci
ri
二、yüè()
yún(√)
wéi
jīn(√)
weí
jīn()
wéng
zi()
yuè(√)
áng
d
yǘn(iū)
wén
zi(√)
三、chǒu
nüè
óng
r
òu
k
u
ān
j
ü
ān
四、xiǎo
ɡǒu
sōnɡ
shǔ
wū
ɡuī
xióng
māo
liǔ
shù
lún
chuán
tài
yáng
fēng
zheng
五、③
⑤
⑥
①
②
④
六、1.水里游的:lónɡ
xiā
jīn
yú
hǎi
tún
2.地上爬的:mǎ
yǐ
wú
ɡōnɡ
mǎnɡ
shé
3.天上飞的:hú
dié
qīnɡ
tínɡ
xiǎo
niǎo
lǎoyīnɡ七、八、shù
yè
tónɡ
xué
dà
qiáo
kǒnɡ
què
hónɡ
huā
jīn
yú
九、1.xī
guā
bō
luó
2.xiǎo
gǒu
mì
fēng
3.dí
zi
gāng
qín
十、1.xióng
māo
ài
chī
zhú
zi。
2.xiǎo
huá
zhèng
zài
sǎo
dì。
十一、1.③
②
①
2.略。
2.tiào
shéng
3.zuò
cāo
十二、1.tī
zú
qiú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卷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基础达标卷
一、1.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2.前鼻韵母:en
in
ün
un
后鼻韵母:onɡ
enɡ
inɡ
ɑnɡ
整体认读音节:yun
yin
yuɑn
yinɡ
3.iū
uì
jué
ǜn
chuán
quān
m
u
4.xi
iáo
ínɡ
uǒ
iǔ
sh
q
iú
ié
z
c
éi
二、1.lán
tiān
bái
yún
cǎo
yuán
sēn
lín
xiǎo
qiáo
yóu
yǒnɡ
2.miàn
bāo,√
shuǐ
ɡuǒ,√
yǔ
sǎn,√
shuǐ
hú,√
lā
jī
dài,√
3.示例:上车
火车
开车
田野
田地
农田
三、C
A
B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卷3
汉语拼音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主题训练卷
汉语拼音
一、1.声母:r
zh
ɡ
ch
韵母:er
ei
üe
onɡ
整体认读音节:yu
yue
ye
shi
2.ri
chi
si
ying
ye
yun
wu
3.奶√
草√
是√
走√
4.hú
dié
kǒnɡ
què
dà
xiànɡ
shī
zi
wū
ɡuī
lǎo
hǔ
zú
qiú
shù
yè
二、bái
yún
xiǎo
niǎo
yú
ér
ní
tǔ
huā
duǒ
zǔ
ɡuó
三、1.(1)
(2)
iǎo
chuān
duo
qiào
xiào
(3)
jiàn
zhī
tiáo
zhānɡ
ɡēn
2.(1)wǒ
hé
ɡē
ɡe
wán
qiāo
qiāo
bǎn.(2)xiǎo
pénɡ
you
zài
cǎo
dì
shànɡ
fànɡ
fēnɡ
zhenɡ.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卷4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卷
一、1.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2.声母:r
zh
g
ch
韵母:er
ei
üe
ong
整体认读音节:yu
yue
ye
shi
3.tiào
shéng
xiǎo
dāo
nǎi
niú
xiǎo
gǒu
4.g
ui
y
ou
h
u
o
二、1.(1)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2)ɑn
en
in
un
ün
(3)ɑng
eng
ing
ong
2.涂蓝色的音节有:wu
zi
ye
chi
ri
yue
3.yè√
yǒng√
chē√
xiě√
shuǐ√
pīng√
4.三、1.2.(1)×
(2)√
3.②
4.jiàn
zhī
tiáo
zhāng
gēn
四、1.2.①
3.示例:快快乐乐
开开心心
4.ou
五、略。
六、1.wǒ
hé
mèi
mei
zài
dǎ
pīng
pang
qiú.2.liǎnɡ
ɡè
xiǎo
péng
you
zài
cǎo
dì
shàng
fàng
fēng
zheng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卷
姓名
总分
一.mò
xiě
zhěng
tǐ
rèn
dú
yīn
jié
默
写整体认读音节
个
。(16
分)
二
默写韵母
个(24
分)
三.xuǎn
yīn
jié
zǔ
cí
选音节组词。(14
分)
dú(sū
shū)
(dà
bà)shù
zǔ(guó
gó)
dà
dào)mǎ
qì(chē
cē)
xià(lái
nái)
yá(cǐ
chǐ)
zhí(xiàn
xàn)
四.看图填写声母(6
分)
í
uā
ū
ē
uō
ī
五.kàn
tú
xuǎn
yīn
jié
tián
kònɡ
看
图
选
音
节
填
空。(12
分)
wà
zi
shì
zi
gē
zi
sī
guā
kù
zi
bō
luó
()
()
()
()
()
()
zhǎo
chū
zhènɡ
què
de
dú
yīn
xuǎn
cuò
de
xuǎn
六、找
出
正
确的读
音
选“√”,错的选“×”。(8
分)
dú
yīn
jié
zī
zhū()
jǘ
huā()
zhī
chū()
jú
hā()
zǔ
jù
zi
七、读
音
节,组
句子。(20
分)
jiā
mù
tī
yǒu
wǒ
xiǎo
yā
shì
jiā
de
zhè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第三单元
8.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含答案) 篇八
(一)生活与消费
一、选择题
1.数字货币是一种价值的数据表现形式,通过数据交易并发挥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及价值存储的功能。2017年8月18日,央行货币金银局王信、郭冬生在第16期的《中国金融》杂志发表了题为《去现金化的现状及思考》指出,加快研发法定数字货币,减少实物现金使用。推出数字货币将会()①有效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 ②降低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 ③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④会改变货币流通量,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选C 推出数字货币将会提高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但不会改变货币流通量,排除②④;①③是推出数字货币的优点,故答案选C项。
2.2017年6月7日,艾瑞对外发布了2017年一季度中国有关网络信息经济数据显示: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1.26万亿元,相比2016年,行业规模同比增长29.7%,成为世界最大的网购市场。网购的交易方式主要有第三方支付和货到付款两种,在这两种交易方式中,货币执行的职能主要是()A.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解析:选C 第三方支付体现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货到付款体现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3.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转账结算在人们的消费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网银、支付宝等工具成为转账消费的重要媒介。相比现金结算,这种非现金结算方式更加便捷。下列对非现金结算方式表述正确的是()①网上注册支付宝,绑定网银——网上下单付款至支付宝——确认收货后支付宝转入卖家账户
②携带有效证件到银行办理信用卡(可透支)——银行直接发卡给申办者——持卡人在银行指定场所消费
③办理活期储蓄的个人到银行开立支票存款账户——储户在储蓄金额范围内签发支票——银行在有效期内付款给持票人
④办理外汇账户——将人民币兑换成外汇存入账户——境外使用外汇账户消费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对于支付宝的支付方式,其程序是网上注册支付宝,绑定银行卡,然后网上下单付款至支付宝,最后确认收货后支付宝转入卖家账户,①正确;④正确,如果通过外汇转账,需要办理外汇账户,然后兑换外汇,到境外后使用外汇账户;②错误,办理信用卡需要一定的审核期限,不是直接发卡的;③错误,支票有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所以银行可能是支付现金给持票人,也可能是转账给持票人。故选C项。
4.假设某国2017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是8 000万亿元,且价格与价值相符,2018年该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货币发行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2018年该国可能出现的经济现象有()①社会总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②通货膨胀 ③出口低迷,内需增长乏力 ④物价基本稳定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因此2018年该国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根据题意可知,2018年该国货币发行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因此经济总体上保持稳定,故选①④。
5.2016年11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88 5,较上一个交易日下跌53个基点,连续五个交易日下跌。不考虑其他因素,此现象对中国的积极影响是()①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扩大商品进口 ②有利于扩大出口,缓解我国经济下行压力 ③刺激我国更多的投资者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④进口成本增加为我国本土企业发展带来机会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表明美元对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不考虑其他因素,用美元表示的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会降低,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出口,②符合题意;同时,用人民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会提高,会增加进口成本,进而为我国本土企业发展带来机会,①排除,④符合题意;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不考虑其他因素,我国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的人民币成本会增加,③不选。
6.“茅台酒越存越浓、越存越值钱”已是海内外消费者共同认同的事实,即“按年论价”。据此分析,茅台酒的价格是由()A.茅台酒的生产价值决定的 B.茅台酒的质量高低决定的
C.茅台酒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D.茅台酒的存放时间决定的
解析:选A 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茅台酒的价格是由生产茅台酒的价值决定的,故A项入选;茅台酒的质量属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它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故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故排除;D项表述错误,故排除。
7.如图中A1和A2为某商品的供给曲线(P为价格,Q为数量),假设该商品需求曲线A3不变,当该商品供给曲线从A2左移到A1时,市场可能出现的情况有()①该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②该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③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④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减少
A.①②
C.③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 在商品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供给曲线左移,意味着商品供给量减少,会导致该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8.根据价格传导规律,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者。下列符合这一传导规律的是()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②农产品供给减少 ③居民消费资料价格上涨 ④农业比较收益下降
A.④→②→③→①
C.①→④→②→③
B.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解析:选C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会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比较收益下降,进而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产品供给减少,供给减少又会导致居民消费资料价格上涨,故选C项。
9.小王刚刚参加工作,想买一套总价60万元的住房,他和家人商量了两套方案。方案一:举全家之力一次性付款,可得到房价1%的优惠;方案二:先交首付50%,其余款项办理按揭,期限为10年,总计大约需要缴纳18万元利息。对这两套方案的评价合理的是()①方案一既可以得到优惠又无需支付利息,是一种较为实惠的选择 ②方案一比方案二节省了18万元,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③方案二比方案一多支付了18.6万元,但增强了家庭10年间的消费能力 ④方案二虽然多支付了18.6万元利息,但分散在10年的时间中,压力不会太大
A.①④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 两个方案各有利弊,对于年轻人来说,一次性付款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②说法太绝对;多支付了18.6万元利息,对年轻人来说压力还是比较大,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B项。
10.据统计,一定时期居民贷款消费量往往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一般情况下,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居民贷款消费量增长也快;反之,经济缓增时期,居民贷款消费量会出现大幅降低。这是因为()A.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着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B.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居民消费影响经济发展 C.居民贷款消费只适应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D.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解析:选A “一般情况下,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居民贷款消费量增长也快;反之,经济缓增时期,居民贷款消费量会出现大幅降低”说明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着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状况对收入预期的影响,而非消费对经济的反作用,排除;C项中的“只适应”说法错误,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排除。
11.奶粉、洗发水、食用油、豆制品、快餐……众多日用品轮番涨价,让已经习惯了手机一年一换的“80后”逐渐意识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沉重。“券生族”“拼拼族”等被冠以统一的“抠抠族”名号,在互联网上迅速走红。这表明()①价格是影响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抠抠族”是一种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观念
③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被人们所接受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为一种时尚 A.②③
C.①②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排除①;“抠抠族”是在物价上涨前提下,一种求实心理的体现,②正确;“抠抠族”主要立足自身收入实际,③正确;材料并不能表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为时尚,排除④,故选A项。
12.按照通常的观点,分享经济一般由第三方创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供应者从闲置的资源使用权的让渡中获得额外的收益,消费者则以合理的价格满足需求。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分享经济()①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激发社会活力 ②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将代替传统经济模式 ③能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满足个性消费需求 ④借助互联网优势,实现了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通过材料中对分享经济的描述可以看出,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分享经济能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满足个性消费需求,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激发社会活力,①③符合题意;②中的代替传统经济模式是错误的,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近年来,国内汽车产能增长大于市场需求增长,单位生产成本降低,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每年呈约15%的下降趋势,“降价潮”席卷全国。降价风潮并不局限于中低档轿车,几乎所有品牌的轿车都卷入“价格大战”中,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材料二 尽管汽车价格一再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却开始选择电动轿车。微型电动轿车制造成本低廉,预计售价3万~5万,使用成本仅为百公里3元左右。微型电动轿车虽然不能彰显身份,也受时速、续航里程的限制,但对于广大富裕起来的中等收入人群,特别是对城市中短途出行的人群来说是比较合适的,而且电动轿车是一种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说明电动轿车为什么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解析:第(1)问,关于价格下降的原因,从材料看涉及生产成本降低,价格下降;产能大于市场需求,即供大于求,使价格下降;竞争引起价格大战,导致价格下降。第(2)问,材料中“对于广大富裕起来的中等收入人群……比较合适”,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电动轿车售价及使用成本比汽车低,说明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反映了消费行为受求实心理的影响。“电动轿车是一种绿色环保交通工具”体现出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答案:(1)①价值决定价格。随着汽车行业的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汽车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因而价格降低。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目前汽车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③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汽车厂商降价以求更多的市场份额。
(2)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日益富裕是购买电动轿车的主要原因。②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电动轿车价格低廉使得电动轿车日益受到青睐。③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求实心理使得人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经济实惠的电动轿车。④电动轿车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人们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需要。
14.材料一 2017年8月18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5.3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入境旅游人数6 95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4%;出境旅游人数6 20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1%。旅游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材料二 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游客不考虑自身
经济实力,盲目出游并跟风购物;在旅游过程中,一些游客在文物上乱刻、乱画,在旅游景点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屡遭诟病。
(1)结合材料一,运用消费的知识,分析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及其意义。(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就文明旅游、理智消费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以旅游消费为载体,考查消费的有关知识。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和消费的反作用方面分析原因,说明意义。第(2)问,可针对材料中提到的旅游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正确的消费原则,对游客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原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加,从而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增长。
意义: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旅游消费的增长,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旅游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带动我国相关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旅游消费的增长有利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9.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含答案) 篇九
(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选择题
1.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 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 材料旨在强调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的必要性,①④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问题,②不选;③的观点违背了我国的文化政策。答案为D项。
2.电视真人秀节目越来越热,已经成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的一个重要节目类型,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的收视选择。但也有些节目收视率虽高但缺少价值引领,有的甚至传播错误价值观或流于低俗,引起舆论批评。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文化的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 要注意题干中要求“消费者”怎么做,③属于国家行为,排除;个性新潮文化未必是健康有益的,不选②;面对“娱乐化”“低俗化”的文化消费倾向,消费者必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①④正确,故选D项。
3.刘云山在陕西调研时强调,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这说明,加强文化建设必须()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②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③发展文化产业,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
④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这体现了①②;发展文化产业满足的是大众的文化权益,而不仅仅是娱
乐化需求,③排除;④与题意不符。
4.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走这条道路()①要以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为宏伟目标
②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汲取世界各国文化成果
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④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A.①③
C.②④
B.③④ D.①②
解析:选B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①说法错误;②中“汲取世界各国文化成果”说法错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③④说法正确。
5.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把三个倡导”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安排。其意义在于()①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要 ②引领社会思潮,消除文化差异 ③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④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④指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入选;①不符合题意;②中“消除文化差异”说法错误。
6.据专家预测,2018年前,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超过北美,2023年前将达到北美票房收入的2倍左右,我国电影产业前景广阔。发展电影产业,促进电影市场的全面繁荣()①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②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③必将大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④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③④
C.②③
B.①② D.①④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发展文化产业的问题。发展电影产业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①符合题意;发展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②错误;发展电影产业,促进电影市场的全面繁荣,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
综合国力的提高,④正确;③说法太绝对,排除。故答案选D项。
7.新的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这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亲民化、优质化、个性化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应该()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发展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扶持流行文化
③把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①④符合题意;落后文化需要被改造或剔除,流行文化既有健康向上的部分,也有腐朽落后的部分,②说法错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③说法错误。
8.山东省泰安市积极推动文化惠民,在全市探索实施“泰山幸福E家园”网络文化惠民工程,市政府依托泰安市重点新闻网站——中华泰山网,为全市各村居民免费开设“泰山幸福E家园”网站。这一工程的实施有利于()①保障农民更好地享有基本文化权益 ②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③培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民 ④取缔农村腐朽落后的文化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②不符合题意,免费开设“泰山幸福E家园”网站不会直接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④错误,对于农村落后文化应加以改造或剔除,对腐朽文化应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
9.某市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宗旨,扎实有效、持续不断地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得到千万市民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极大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提升了城市形象。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①把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作为工作重心 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③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共建共享 ④把城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
A.②③
C.②④
B.①③ D.①④
解析:选A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是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实践活动,最终还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错误。
10.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探讨会中,某同学以“‘阳光、辛勤、感恩’来表达深圳人民为树立美好的价值指引、凝聚不竭的前行动力”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
断正确的是()①事例通过提升全民基本素养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主题 ②事例反映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符合主题 ③事例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主题 ④事例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来推动文化创新,符合主题
A.①③
C.②④
B.③④ D.①②
解析:选A 某同学以“‘阳光、辛勤、感恩’来表达深圳人民为树立美好的价值指引、凝聚不竭的前行动力”的事例来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创新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应排除②④;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项。
11.育人成才,是社会对整个教育体系的期待。判断大学生是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这是因为()A.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B.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必须违法犯罪,危害社会
C.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D.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明辨是非,做出理性的行为选择
解析:选C “判断大学生是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强调的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题意不符;B项说法绝对。
12.一次弯腰,捡起了散落在地铁里的碎西瓜;一次托举,挽回了坠楼男孩的生命;一个决定,两位老人将唯一的住房变卖,捐资助学……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感,呵护着这座城市的柔软、温馨和正能量。这启示我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①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③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材料旨在强调生活中的点滴均会传递正能量,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落实在行动中,②④正确,答案为D项;①③与题目中心不符,且不属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二、非选择题
13.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展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丰硕成果,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推荐出的322名候选人,2017年7月22日起在中央主要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进行集中公示宣传。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
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共同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
从首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至今,这一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的活动已开展10年,评选活动的参与者越来越多,评选活动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全国道德模范已成为展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成就的闪亮标杆。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谈谈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
解析:本题要求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说明国家高度重视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的原因。可从培育“四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及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阐述。
答案:①我国重视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培育“四有”公民。②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宣传道德模范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保证了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重视道德模范的评选,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④评选道德模范,有利于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古人说:“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眼底有诗书”、“胸中存道理”,安徽绩溪章氏家族八百多年来一直遵循《章氏家训》。《章氏家训》最核心的内容是耕读和勤俭,最核心的思想在于教育子孙后代知书达礼以修身立命,遵守规矩为家族争光。近现代,绩溪章氏更是涌现出众多的杰出英才,有“五四”时期才华横溢的进步作家章衣萍,有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章基嘉,有曾任安徽省图书馆馆长的章安翔,他们无一例外都践行着章氏家训的教诲。今天,在绩溪城乡章姓聚居地,“家训”影响根深蒂固、润物无声,知书达礼、崇文重教、孝老爱亲、邻里和谐已蔚然成风。
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1)结合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说明弘扬良好家风的价值所在。
(2)结合材料,就培育优良家风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字。
解析:本题第(1)问为意义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说明弘扬良好家风的价值所在,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可作如下分析:首先,弘扬良好家风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弘扬良好家风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最后,弘扬良好家风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2)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主题鲜明、朗朗上口且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答案:(1)①弘扬良好家风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弘扬良好家风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③弘扬良好家风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0.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含答案) 篇十
运动和力
测评卷-教科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解决橡皮筋小车动力不足的问题,可用()的方法。
A.车轴涂抹润滑油减少摩擦力
B.增加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C.增加橡皮筋的数量
D.在轮子上增加花纹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B.用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C.不拦住小车,运动的小车会永远运动下去
3.下列物体不是靠反冲力前进的是()。
A.B.C.4.用橡皮筋作动力,驱动小车运动,要让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可以()。
A.减少橡皮筋缠绕圈数
B.增加橡皮筋缠绕圈数
C.增加小车重量
5.下面物体不具有弹力的是()。
A.拉伸的弹簧
B.木头
C.拉满的弓箭
二.填空题(共5题,共22分)
1.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
2.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背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总要落回地面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等,这些运动都是受到自身()的作用。
3.弹簧测力计的单位是以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位科学家就是()。
4.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是明确问题、()、实施方案和()。
5.骑车时刹车是用将滚动变滑动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的。当自行车正常前进时,车轮和地面之间是属于滚动摩擦,摩擦力较(),当处于刹车状态时,车轮和地面之间属于滑动摩擦,摩擦力()。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氢气球会往天上飞,说明它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2.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的方向无关。()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4.汽车行驶得越快,产生的能量越强。()
5.用橡皮槌使劲儿敲击塑料钉时,橡皮槌不具有能量。()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
1.连线题。
足球守门员戴手套
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
增大摩擦力
跑步穿的钉鞋
举重运动员在手上抹镁粉
减小摩擦力
移动重物时在重物下垫滚木
五.简答题(共4题,共23分)
1.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存在能量。
2.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中,为什么一开始是个一个地增
加垫圈,到后来却是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
3.请你列举生活中人们利用弹力的例子。(至少写3个)
4.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力的设计有哪些?减小摩擦力的设计有哪些?
六.综合题(共2题,共24分)
1.小明同学想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他做了如下实验,请帮他完成实验活动记录吧!
(1)问题:小车的运动与什么因素有关?
(2)实验仪器:秒表、尺子,小车、()。
(3)假设: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
(4)不变的条件:小车的重量,()。
(5)需要改变的条件:()。
(6)实验设计与记录。
(7)可得出的结论:()。
2.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1)设计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时需要考虑哪些?
①()。
②()。
③()。
(2)我预测需要2个垫圈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垫圈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小车的运动速度就越()。
(3)下表是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实验记录。
我发现:同一辆小车,绳上挂的重物越(),小车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B
5.B
二.填空题
1.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
2.重力;重力
3.牛顿
4.制订方案;评估与改进
5.小;大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生活中运动的物体存在动能,流动的水具有动能,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有化学能等。
2.开始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是为了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后来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是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3.弹簧、弓箭、健身球、跳板、蹦床、撑杆等。
4.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力的地方有:车把的花纹、轮胎的花纹;减小摩擦力的地方有:链条要滴润滑油、脚路板的轴承。
六.综合题
1.钩码;路面粗糙光滑度;拉力的大小(钩码的个数);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运动得越快。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含答案)】推荐阅读:
第4单元复习提纲11-17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单元检测(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Word版含答案07-21
经济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08-29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01-12
第三单元《相逢是首歌》复习学案01-27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复习试卷10-15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09-04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11-20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