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基础教育(精选12篇)
1.中学基础教育 篇一
中学生德育论文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时期,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的初高中学生,正由儿童向成人过渡。他们思想单纯,爱好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可塑性大。但由于中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
众所周知,中学德育即狭义的认为中学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地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一、中学生的德育现状令人深思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青少年抢劫案件令人触目惊心。例如,网上披露某校一学生由于在考试中5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砍伤,某学校学生为在网吧上网,没有钱就抢劫等等。
2.厌学学生日益扩大
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3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3.思想严重腐蚀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商品经济、西方各种思潮和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以致言行上有些“出格”了,甚至出现部分学生生存观念发生改变,缺乏精神支柱,思想空虚,品德下降。
4.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尤其近些年出现“富二、三代”
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脏话臭话随口流露,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
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
现在的中学生只知享受,不思进取: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知爱幼,不知敬老:只知爱己,不知爱国。缺乏民族自尊心,仁爱之心者比比皆是。
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另外,是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部分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眼不见为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美其名曰:“此乃新形势下的生存之道”。长此以往,思想品德教育形势显得十分严峻。
二、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1.从学校的整体改革入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首先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全局。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从整体上深化教育的改革。使教育从传统的应试模式转到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轨道上来。改变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始终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首要任务,坚持进行教育改革,形成整体的育人环境,增强德育的实施。
其次应从教师做起,“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现在,很多教师总认为把教学质量搞上去就行了“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诸多问题不关心,所以应提倡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校要不定期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内容,做到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并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研究,从而加强学校思想教育。第三,德育除了专门的思想政治课外,还应在其它学科中加以渗透。针对学科特点,政治课教学一定要结合当前形式,要在教育教学中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知识传授的同时,顺便启发他们学习的必要性与目的,从理论的角度帮助学生弄懂一些道理。
2.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德育网络
中学要优化德育工作环境。要加强协调,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逐步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机制。具体地说,要抓好三个方面:一要优化学校主环境,二要改善家庭小环境,三要净化社会大环境。其次是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职能作用。这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促进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的根本途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工作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切工作的核心,一位学生的德育的优劣可能会关系到他一生的命运。不重视德育的教育是没有远见的教育,也是危险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德育工作,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3.转变德育观念,更新德育内容
中学德育首先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念,摒弃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针对学生情况,分层次地确定德育的内容和整体规划。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中学阶段各年级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学校德育工作还要把创新意识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在德育整体教育上有所突破。在教育思想上体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渗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现主环节。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环境
首先要抓校园文化建设,这是心理的隐形教育,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体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其次要抓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师应成为心理医生,要有比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掌握理论武器。平时,教师要多与学生亲密接触,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近学生的心灵,解除师生间的心
理屏障。总之,教师应以良好的形象,细致地疏导工作消除学生眼中的“信任危机一,真正成为学生信赖的好朋友。
德育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学校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以“三个面向”的要求为指针,以创建一流教育为总体目标,以正确处理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为指导原则,把德育研究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国家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2.中学基础教育 篇二
人文教育主要指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 即通过人类在认识自我、解决物我关系的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意识形态, 使人具有感悟人生, 自觉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自觉地提升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及其知识能力的教育。人文教育内容的主要价值问题, 其实质是人性的教育。它要求人们要正确处理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充分理解人生的意义, 并把对人生意义的升华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可见, 人文教育是相对自然学科教育而言的。
科学教育是以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会科学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 把握科学本质, 养成科学精神, 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 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 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良社会文化的教育。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 在科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学物理在科学教育中因其重要的基础性而有着深远的意义。
简而言之, 科学教育重在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而人文教育则关注人的道德培育和精神教育, 二者各有侧重。但从本质上讲, 科学与人文本来是有机结合、无法严格分割的知识整体。所以, 在经济社会, 科学教育融入人文教育, 反映了社会发展对科学与人文交汇结合的需求。
二、物理教育为什么要融入人文教育
众所周知, 古代的人文科学比较发达, 自然科学尚未形成独立的科学系统, 因而古代教育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就不难理解了。到了近代, 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迅速发展, 推动了几次史无前例的工业革命, 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步伐, 同时也推动了学科的进一步分化和分工。于是, 教育业逐步倾向于专业化,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离出现端倪。毫无疑问, 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物质富裕, 自然灾害对于人类的威胁不再像以前那样巨大。可想而知,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技术的发明与创造, 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也带来了人口和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正是因为自然科学对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显现出无比的重要性, 使得各国更加重视自然学科而轻视人文学科。
科学是以物为对象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 人文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人文精神强调人的本质, 注重人的存在和发展, 关注人的权利、价值和人类的命运。其中, 人的本质是理解的基点。正是科学教育忽略了对于人的关怀, 所以才导致了今天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而人文教育正是以对人的关怀为中心的, 所以我们目前的科学教育应该与人文教育进行融合, 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人与物、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物理教育应该努力吸收人文教育的知识与精神, 并以人为出发点和归结点。在这种理念下, 我们的中学物理教育也应该朝着融合人文教育的方向发展。
三、中学物理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价值
不难理解, 物理教育中的科学主义不在于过分重视科学及其意义和功能, 而在于狭隘地强调了科学的功利性价值, 从而忽略了科学的人文价值。换言之, 只强调了科学技术的辉煌成果, 而并未对其危害性加以深入探究和有效规避;只注重渲染物理学家对物理知识体系的贡献, 而忽略他们对社会与人类命运的关怀不周等。举世瞩目的1986年4月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和2011年3月日本特大地震后的福岛核辐射造成的危害, 无不说明科学进步也伴随着灾难。如果不加匡正, 这种科学教育会让学生因已拥有物理学应用给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感性认识, 不断助长他们只从功利性认识物理学的自然倾向, 而会逐渐削弱物理学的人文教育价值。
事实上, 中学物理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如物理学思想和方法对人类精神境界的深远影响, 物理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真精神, 人们对事物理性的怀疑和批判, 科学研究中的集体协作精神和平等开放精神, 科学家崇尚正义追求高尚的情操等, 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价值。
四、中学物理教育融入人文教育的要素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基础。教师是学生灵魂的雕塑者, 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导师。因此, 教师本人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是不可替代的, 其言行往往是学生效仿的模范, 这是一切书本知识无法比拟的。有了这个基础, 才有进行人文教育的基础。
教学与生活联系是关键。物理学起源于生活实践, 而现行的中学物理教育却忽略了这一基点, 使教学基于物理模型, 成了抽象的表述且远离现实生活。这样的教育, 学生当然没有学习热情。为此, 中学物理教学着实要抓住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这一关键, 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物理知识价值的同时, 真正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物理学的终极目的。
突出教学主体是基本要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营造情境, 建立起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自由辩论,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要求教师鼓励学生间相互协作, 尊重不同意见, 培养合作精神。
找准美育价值的切入点。事实上, 中学物理中的美育无处不在。物理中的美是一种内在的美, 具有简洁、对称、统一的特点。但是, 物理中的美因其不具备显性, 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深入挖掘, 并找准切入点实施美育。如力学中力的平衡、电磁学中的电磁感应等, 都蕴涵着美。
渗透物理学史不可忽视。教师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物理学史的适宜渗透, 教育学生深切感受物理探索的艰辛与曲折, 了解相关物理知识的发展历史, 体会物理学家的独立和创新精神等人文要素。
(通渭县第二中学)
摘要:随着中学教育对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视, 自然科学如何渗透人文教育这一问题, 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中学物理教育应该怎样融入人文教育?本文从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的内涵及关系, 物理教育为什么要融入人文教育, 中学物理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价值, 中学物理教育融入人文教育的要素等四方面进行了阐述。
3.中学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渗透 篇三
关键词人文教育 化学教育 学生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现行的新课程教材中已将化学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渗透在各章节中,举例来说,每章节都安排了一至两篇的阅读材料,其中有很多具有人文教育因素,最常见的就是化学与交通、化学与通讯、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以及化学与其它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尽情领略化学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一)化学知识体系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思想。
许多化学原理、定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如元素周期律体现出的量变到质变规律;化学平衡理论反应出的对立统一规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透露出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等。
(二)化学是一门具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学科。
美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美学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点,提高美感欣赏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品格和崇高的道德风尚。教学过程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形成技能和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过程,也是有效实施美育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审美施教,挖掘化学的潜在审美功效,便能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愉悦心境,实现愉快学习,活跃学生思维,实现智力开发,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相反,教学如果缺乏美感,体现不出学科中蕴涵的美,就会黯然失色。化学之美不仅表现在化学现象中,还体现在化学规律中。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学史教育,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一)选择求真务实的化学史实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
如1828年德国的维勒首次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使人们信奉百年之久的“生命力论”受到冲击,当维勒将成果报告给他的老师、化学界“最高法庭”贝采里乌斯时,却受到了老师的极力反对,但维勒用古希腊大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千古名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道出了他对真理的挚爱和虔诚,他以大量事实证明了自己理论的准确性,并将“生命力论”扫出了历史舞台。
(二)选择团结协作的化学史实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如世界上首例人工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是我国中科院生化研究所、北大化学系及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几十位化学家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的成果。他们于1959年开始工作、1965年9月终于实现了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壮举。纵观诺贝尔化学奖百年获奖历史,合作授奖的比例越来越高。当代科学前沿的重大课题,小至粒子大到浩瀚宇宙,复杂至生物基因重组,都愈来愈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问题,跨国界的科学共同体的通力合作将成为攻克科学尖端的时代趋势。
(三)选择治学严谨的化学史实进行科学创新教育。
如化学家雷利、巴拉尔如果不对研究中的一点异常现象产生大胆怀疑,就不可能发现元素氩和溴。作为其“反面教材”,如大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就是由于粗心,没有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已观察到的异常,才使他们与发现元素溴和钒失之交臂。这些史实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必须要求观察细致、治学严谨。这也是创新的前提。
(四)选择科学家敬业献身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留美8年,在国难当头之时,为发展祖国化工事业,放弃了国外优厚待遇,毅然选择回国,通过自己深入研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使食盐的利用率达到98%,并将索尔维制碱技术公诸于众,造福全人类。这一举动,震动了世界科坛,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化学史实是无数科学家在从事科学活动中代代承传、不断丰富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启迪后人不断实践创新的标范和动力。重视化学史的教育,不仅在于了解化学发展中的具体史实和历史变迁过程,更重要的是融会和继承前辈化学家的科学精神,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在化学实验中融入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具有其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化学发展史上,无论是波义尔在广泛实验基础上提出元素的定义,还是拉瓦锡以自己的实验否定了燃素说,可以说所有的化学成就都离不开实验。而学生对实验也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实验中渗透人文精神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进行演示实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演示来说明化学性质和反应。另一方面,尽可能多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实验。比如,探究性实验、小组合作实验等,这些实验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更容易激发兴趣,也更容易激活他们的思维。在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验中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这种理念的具备是独立人格的人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具有人文精神的人的重要一点。
4.中学基础教育 篇四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目前拥有初中三个年级16个班,师生900余人。学校在区教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创人民满意教育,办人民满意学校。特别是在收费方面,我校严格执行文件规定,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一、学校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重视情况。
学校收费涉及到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稳定大局,我们学校高度重视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学校成立了规范教育收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每期开学之前召开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专题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在开学阶段,将鄂价费相关文件精神,0收费政策及其它与学校相关的惠民政策在师生中广泛宣传,使每个教师都明确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内容,让每个学生及家长明确收费项目的标准,制定了治理乱收费的制度和措施。学校把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作为行风建设、创人民满意学校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为此,学校与全体教职工签订了《严家坳中学教师教育收费承诺书》。
二、执行学杂费、书本费政策情况
我校将教育收费作为一项重要的校务公开内容长期公开于校务公开栏内,并公开了举报电话,使学校收费进一步公开化、规范化、制度化。现执行的是鄂价费相关文件规定的0收费政策,即免交学杂费,书本费。
三、其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情况
在各种服务性收费中,学校坚持收费前宣传、公示,收费中严把标准、程序,未发生强制性收费和学校教师从中谋取利益行为。
根据相关规定,学校严格执行收费标准,2010年春,我校代收抄本费生平10元。我校禁止教师诱导或暗示学生订阅教学辅助材料、课外读物等资料,对教学辅助材料严格控制。根据县教育局的相关文件规定,各年级各学科每学期只能预订一份省教研室编写的与教材配套的《课堂作业》作为教辅资料;《课堂作业》的发行,实行市场化运作,教师在学生中宣传,学生提前一学期预约,当学期在安大校园超市刷卡购买。
学生校平险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采取学生家长自愿投保,学校不强制学生参加保险。保险费由保险部门派人收取。
在推行国家“学生奶计划”工作时,我们坚决按规范程序操作,即宣传—,预约征订—业务员来校收取费用—学校组织发放。
在收费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收费实行明码标价,项目公开,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无自行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范围的收费行为。收费前,除了公示外,我们还以给学生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将收费项目、标准告知家长,让学生家长在回执上签字。
四、学校经费管理使用情况
学校在经费管理使用上,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校长一支笔审签制度和教代会民主理财制度。各项经费都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校财局管。各类款项坚决做到专款专用,绝不移做他用。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不开设各种类型的特长班、兴趣班,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实行勤俭办校,厉行节约,把有限的经费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乱发奖金、补贴、津贴、实物,没有用公款组织教师旅游现象。
学校教师工资由县级统发,财政部门按时足额拨付公用经费,未出现截留、挪用、挤占、平调教育经费和“搭车收费”现象。
以上是我校规范教育收费工作自查情况的真实反馈,我校继续坚持收费公示制,走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发展之路。
5.中学生物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篇五
摘 要: 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当代社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国年轻一代能否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本研究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及成效,根据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生物课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方法,从而让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以后的生物学习中得心应手,走上社会后也可以成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育 创造力 培养方法
创造力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吉尔福特在1950年《论创造力》的演说词中指出,创造力是“一种最高级的能力,是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1]。古今中外,国家及各级教育者都非常重视创造力的培养。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我国教育事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目标。社会的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陈至立在《知识经济、创新体系与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中谈到:“知识经济发展强调劳动者必须具有较全面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2]在如今竞争愈演激烈的社会中,教育者不能再仅仅教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将学到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新问题。要想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中学阶段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发育逐渐成熟,对外界事物具有好奇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发明创造的潜能。当前对中学生创造力的已在多学科中进行,但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进行培养的研究较少。生物教学内容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是对学生进行创造力培养的很好素材。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中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及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在生物课堂上进行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为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1.中学生创造力的一般特征
林崇德(1999)认为与儿童的创造力相比,中学生的创造力有如下特点:(1)中学生的创造力不再带有虚幻的、超脱现实的色彩,而更多地带有现实性,更多的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情境激发的;(2)中学生的创造力带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有意性,能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解决新问题;(3)中学生的创造力更成熟[3]。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结构特点不同,因而在不同学科中进行创造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也不相同。例如: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可以从人文、情感、听说写等方面进行培养,在政治方面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理解能力,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进行。生物科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研究生命的起源在于进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发现自然奥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中学生物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现状
生物学与生命息息相关,改革后的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能够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生命的美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我动手能力,以及勤于思考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并没有得到重视。因为生物在初中是副科,不参加中考,课时比其他课的课时少,有些学校为了抓升学率,就把生物课的时间给了其他课,这导致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上课时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知识的传授上,并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不会考虑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在缺乏主动性的情况下,不能把知识熟练掌握升华,更不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目前中学生物课堂比较单一,老师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甚至出现“满堂灌”的情形,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听老师讲从来都不动大脑思考问题,考试的时候就把老师认为是重点的内容背下来应付考试,本来学生有想法或是有创造性也被扼杀。具体教学方式有以下几种。
轰炸式:老师生物教学中不组织学生合作式学习,也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新现象的发现及探究性实验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是老师为了赶进度,不尊重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将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真的听懂和理解知识。课后也不能及时听到学生的信息反馈,教师也不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视为容器而不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接受主体,这样学生的创造力被活生生地浇灭了。
训斥式:有个别教师把自身的上位放在学生位子之上,以教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学,完成教学内容,不考虑学生的心情更不会考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挫伤了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压迫式:中学生压力比较大,他们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要学的科目增多,学习任务也越来越严重,他们对初中的生活不习惯,认为生物课不重要,于是上课的时候就睡觉。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会考,把考试重点画出来,让学生背,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考试的任务而学习生物。这些现象造成教师错过了对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3.中学生物学科及学生特点
生物课是自然学科的基础学科,它涉及面广,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及生物工程等多个专业,涉及制药业、医疗业、环保业、农业等多方面问题,是对整个自然生命进行探究的学科,让学生掌握生命的奥秘,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对生命产生了好奇心学生才会开动思维探讨生命。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属于儿童―少年期,心理从幼稚向成熟过渡[3]。一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二是独立性和依赖性等的特征、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的特征”[4]。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不同发展阶段特征错综复杂性,导致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初中生心理的发展的动摇性和可塑性很大,同时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其后续的身心发展[5]。
4.中学生物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方法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开展创造性教学,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中所含的创造性因素,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性个性,培养创造精神。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这就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策略。根据学科及学生特点,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加强中学生物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4.1更新教师观念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6],老师是主体,而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只是起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而不是要老师强迫式地学习,开动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思考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老师不能只是满堂灌,而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师可以拿出时间和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这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4.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进行创造力培养,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寻根究底;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良好思维品质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学生应该多开动大脑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而不是老师说什么就什么,要多想想,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自然界中的生物之谜很多,教师可利用各种生物现象进行设疑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如讲植物的叶时介绍“植物为什么吃荤?”;讲鱼类动物时,提问为什么鱼类会“死不瞑目”、“鱼鳃真的是苦的吗?”;讲解两栖动物时,介绍“青蛙的舌头为什么长在口腔的前端?”“青蛙为什么只能看到运动物体而不能看到静止物体?”等等,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4.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尤其是在实验课上,有目的地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如在讲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中各种细胞器的制作时,教师就可以进行有效指导,从多方面考虑选取适合的材料,比如经济、环境、材料的易获取、稳固的效果,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选用橡皮泥或浅蓝色的彩色纸片,还可以建议他们两种材料都做,看那种材料做出来的效果好,进而选择出最适合的材料。如选择彩色纸片可以用剪刀把彩纸剪成小纸条,对小纸条折叠成内质网的形状,把折叠好的彩纸用固体胶固定好,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可以用红豆种子代替,这样我们的内质网就做好了,同时对学生提问,对内质网知识点掌握不全的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愉快地完成细胞器的制作,同时培养了动手能力。
4.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通过学生亲自触摸、观察、实验,使感官协同作用,手脑并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程度大大提高。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组织生物兴趣小组。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探究。由学生自由合作动脑设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及变化,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总结得出自己的实验结论。实验分析较好的鼓励学生写成创新小文章进行投稿,当学生尝试到成功的愉悦后,会更努力地学习和研究。
4.5树立平等宽容的师生观
树立平等宽容的师生观,有利于形成师生和学生之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智力活动情景;激发智力和非智力创造因子出现最佳活动状态――表现出勇于探索、质疑问难、大胆求异的精神状态;出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直觉敏感、产生灵感的智力状态。现代师生观认为: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人格上师生应该是平等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更重要的是在人格上得到了尊重,心理上得到了满足,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和学生心灵的交流,用个人丰富的生活经验、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热爱生活之情[7]。
总之,在新课改倡导下的新型教学活动中,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6.中学安全教育计划 篇六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财产安全检查,根据《河南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市学校安全及综治工作意见》,我校以宣传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为主线,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共创平安校园”。根据工作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由治安室、政教处、教务处、后勤处、团委、年级组、体育组、卫生室、食堂、实验室、图书室、信息组、门卫保安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网络体系。校长为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主管副校长为学校安全直接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安全责任人,班主任、任课教师为学生安全直接责任人,学校安全教育要人人参与,不留空档。安全教育计划具体实施由政教处负责。
二、安全教育工作重点:
1、加大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宣传力度,强化安全工作法律意识。如《教育法》、《教师法》、《消防法》、《食品卫生法》、教育部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摘要)》、《未成年人保护法》、《河南省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及处理条例》、《学校安全工作条例》、《学校周边治安环境整治管理规定》等等。
2、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加强安全常识宣传教育,开展安全演练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及逃生能力。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用电安全教育;实验、实习及社会实践安全教育;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劳动及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其他方面的安全教育。
三、安全教育具体措施:
1、加强开学初的安全教育。加强对新生的安全教育,也加强对老生的安全教育,因为老生更容易放松自己对安全的重视,更容易在新学期特别是长假后忘记了学校的安全制度,开学第一周,各班利用周会,专门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对学生开展诸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并在开学典礼上由校长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
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常规教育。每个星期,每班必须开展一次安全主题教育,并做好备课记录;学校平时充分利用升旗活动、学科渗透、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观看警示片、宣传片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学生自查存在安全隐患的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防患于未然。
3、充分利用“安全日”、“安全月”等进行安全专题系列教育。3月、9月为“交通安全月”,4月、11月为“消防安全月”,5月、10月为“法制安全月”。
4、学校放长假或暑、寒假时都举行一次大型的安全教育活动。
5、做好大型集体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工作。在全校性或全年级性的集体活动时,要提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确保学生在活动中不发生意外。
6、加强师生外出活动教育。师生外出活动,必须按规定做好安全教育及安全措施,并上报校治安室及校长室审查方可。
7、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教育和引导学生不参与有害身心健康的电子游戏及黄赌毒等活动,要教育学生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的通知》的要求,规范上网。做到:明确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为普及网络知识、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
能自觉抵制色情、赌博、愚昧、迷信等内容;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每日8时至21时外,不上网吧;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网吧的也要由其监护人陪伴,否则不准进入。
8、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绝不允许因教育教学行为不规范,而发生安全事故。
9、加强对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严格禁止学生骑机动车上学,骑电瓶车时必须要控制车速;在校园内严禁骑车,教师的机动车在校园内必须减速慢行。
10、加强饮食卫生安全教育。认真贯彻“健康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教育学生不购学校周边摊贩食品,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强化三餐管理。
11、加强对传染病预防的宣传。建立公共卫生领导小组,加强校园环境卫生,广泛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坚持疫情报告制度,关爱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师生身体素质,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
12、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做好消防安全培训及消防逃生演练活动。
13、加强学校安全队伍建设。加强安全管理员的管理和教育,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安全管理员要经常组织开展、积极参与学校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对学校有关活动的安全问题实施监督、指导。
14、加强安全管理,及时做安全反馈教育工作。对学校和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时时注意,日日检查:查设施安全,看校园的设施是否有安全隐患,特别是学生集中活动的教室等场所的安全状况(如:查门窗、玻璃是否牢固、楼梯、栏杆等);查学生活动安全,检查学生在活动时间的安全情况,预防学生追逐打闹、攀爬栏杆等;查暴力伤害隐患,留意学生间的矛盾动态,及时发现和阻止学生间的打架斗殴,尤其要注意陌生人进入校园活动。
15、构建安全教育的“社会、家庭、学校”网络。要教育学生家长做好监护工作,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能力,通过告家长书、手机短信、家访、家长学校等,使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家庭,共同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建立校园治安室,与社会各部门加强联系,构建安全教育的“社会、家庭、学校”网络。
16、认真执行上报制度。发现事故一定要及时上报,安全无小事,绝对不能认为这是小事,我自己能够处理,而不上报。
附: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各处室主任、各班班主任
中学
7.也谈中学写字教育 篇七
在小学, 教师和家长相对还是比较重视书法教育的, 小学写字课的开展也是比较普遍的。但在中学, 情况就不容乐观了。
1.学校对中学写字教育缺乏重视
近年来, 各学校推行素质教育, 喊声一片, 但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主要还是放在文化课上。特别是写字课, 被大多数中学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学校安排课表时, 将写字课作为搭配课, 主要采取“填”的办法, 哪位教师课时不足就搭给他。课程任务较紧时, 立即取消。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 也不利于教师全面地掌握学科教学。
2.中学生个人对练字的认识不够
中学生梦寐以求的是升上重点高中, 考入名牌大学。在平时的练习、考试中, 讲求的是做题的量和速度, 所以存在着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书写不规范、错字别字随处可见等状况。长此以往, 积重难返。同时, 由于电脑、手机普及应用, 学生本身忽视写字练习, 甚至毫无学习写字的动机、需要和兴趣。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3.家庭教育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如今的家长重视智育, 导致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偏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部分家长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意识到孩子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他们尽自己所能, 在自己孩子幼儿阶段就教孩子写字, 但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 久而久之让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书写习惯, 也让孩子失去了兴趣。二是家庭教育的片面性。部分家长认为写好字没有多大意义, 中考高考要的是分数, 所以对自己孩子写字的好坏抱无所谓的态度, 这也成为中学写字教学滞后的原因之一。
写字教育的现状摆在我们面前, 是不是只有小学才有必要开展写字教育, 到了中学, 就可以任其发展了呢?其实不然, 在中学开展写字教育有其必然性。在中学里如何更好地开展写字教育呢?
1.兴趣是学习的前提, 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当学生对写字感兴趣时, 他才能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投入, 不觉得练字是一种负担。在写字教学中, 教师一方面要使教学内容新颖有趣, 以激发学生的偶发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来学生持久而深刻地稳定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样的。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利用其特有的声、光、图等交叉、综合运用,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欣赏古今名家名帖及观看名家表演录像, 讲些书家学书的轶事或适当引入音乐来诱发学书情境。遇到结体难度大的字可让学生先摹后临,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仪当场示范, 展示用笔和结体规律, 让学生一目了然。教学形式的灵活多变, 改革了一堂课一练到底的模式, 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 而不致感到疲乏厌倦。但这种兴趣的持久性与稳固性都不容乐观。所以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习写字一定要有顽强的意志。正所谓求学不轻松, 轻松学无成。
2.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学生正确的临帖方法应该是三到:眼到、手到、心到。对于眼到, 要教会学生学会读贴, 对字帖中的字的用笔、结构、章法要详细审视, 既要在静态上把握笔画形态, 又要在动态上理解点画间的呼应关系。对于手到, 学生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把每个字写到位, 可引导学生先拆分笔画练写, 后组合练写。通过一段时间的眼到、手到的练习, 学生可以很自然的把读帖时看到的笔锋、结构记在心里, 同时把书写过程中的提按顿挫也牢牢记住, 看到一个字, 心里会很自然的去分析每一个笔画的形状、写法, 这个字的结构、特点、主笔以及类似的字的书写等等。
总之, 中学写字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中学写字教育中, 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良好的自信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让学生在学习中, 循序渐进, 不断提高。只有这样, 我们的写字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我们的学生才能写出一手流畅、美观的硬笔字,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
8.中学历史教育 篇八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48-01
一、明确历史情感教育的目标
首先,确立情感目标的认知内容。历史情感目标根据历史知识对激发学生不同情感体验的作用可划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爱国主义情感、审美感四大类。根据这种分类,教师在深入研究每个章节每个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情感的内涵,制订出教学情感目标的具体内容。
其次,确定学生情感目标内化的水平层次。情感目标指的是对认知内容的体验所达到的内化等级,即是经过内心体验到形成行为规范的连续变化过程。
二、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任务
要想弄清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任务,我们必须首先弄清中学历史教学是属于历史研究的范围还是历史运用的范围。历史研究是历史学家穷究历史发展变化,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的过程。“历史学是历史学家在对人类以往的历史进行系统化整理的基础上,对历史的本质、历史的意义所作出的一种理论解释和精神体验。……历史学使我们不是简单地只生活在我们自己的时代、自己的国度里,而是生活在一个更为广阔更为漫长的‘历史学时空里,从而得以同过去以往时代、同所有地域的人进行交流对话,汲取全人类的智慧与经验,把自己短暂局促的个体生命融入到世界历史的无限进程中去,获得对自我的超越和升华。”可见,历史学家们的工作是繁杂的、细致的、目的明确的。对中学生而言,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运用历史。这种历史的运用包含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规律;对学生及整个社会进行宣传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信息,包括背景、经验等。中学生是要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为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为将来认识和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积累足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而不是要求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就去寻找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对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思考
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使人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发展自己。人在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都是综合性的,单靠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难以解决。近年来教育和课程的综合化趋势正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反映。历史与许多边缘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历史再现了这些学科的发展轨迹。在教学实践中挖掘这种联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如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相关的哲学、政治、经济和法律知识;现实的政治都有历史渊源,学习历史不忘关注现实,能很自然地与政治时事联系起来。我们说历史教育的意义不仅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那是因为历史教育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和进步。史学所研究的虽然是过去的人类生活,但时间是永恒连续、前后相继的,过去、现在、未来都统一于时间的向度上,因而史学思维模式在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几乎被完整地加以运用。史学思维模式是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所以离开了历史教育,就等于离开了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没有了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就难以谈及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的可持续性。四、历史教育如何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
通过上面对人文教育科学内涵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区别并不体现在学科的划分。属于自然科学的学科如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甚至建筑学和环境科学等同样可以具有人文主义的内涵;同样,人文学科也可以具有科学性,历史学就是这样一门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学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根本区别在于思维方式和认识事物方式的不同。科学体现的是人类的工具理性,人文则体现价值理性;科学求真,人文向善;科学训练思辨,人文涵育情感;科学辨析因果,力图解释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联系,人文则评价得失成败,致力于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科学强调是非对错,人文注重好坏善恶;科学着眼于人类生活的外部环境,而人文关心的则是人的精神世界。从目前我国各种层次的历史教育来看,显然更加侧重于科学性,而不是人文性。但是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获得的更多的是科学思维的训练,而不是人文精神的涵养。同时,由于“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评价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之成为各级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对学生进行历史考试和对教师的历史教学进行评估的惟一标准和主要内容。在这种评价体系的引导下,人性良知、人格尊严、伦理道德和公民义务等等人文要义被无情地从历史教学内容中剔除出去,从而使得历史教育越来越难以负担人文教育的重任。如何才能使历史教育真正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呢?笔者以为,以下几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改革历史教学内容。目前历史课教学内容的主旨在于说明历史发展的“规律”,而“规律”本身归属科学性的范畴。其实,对于人类生存具有永恒意义,体现着超越时代、民族和阶级的绝对价值的精神、人物和事件也应该纳入历史教学的内容,甚至成为主要内容。
第二,对历史现象及人物进行评价时应当加上道德维度,既要承认它推动或阻碍历史进步的客观作用,也要分析其心理、动机和机制,看到它对于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影响,认识它在道义上的是非善恶。
9.中学高级教育叙事 篇九
一、倾心教育,为人师表
自任教以来,我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最神圣的态度去对待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我的最爱,帮助学生成长是我的使命,提高自身素质是我的追求,历练师德修养是我的准则。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把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具体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落实到对学生的培养和为教育事业所做的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在我人生的词典上,最大的欢乐是,“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在我教育的信条上,最执著的格言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我人生的境界里,最高的追求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二、精心施教,与时俱进
十七年的教学生涯,我一直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潜心研究教材、教法,精心上好每一堂课。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我逐渐适应了教育教学的新形势,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三个方面的转变: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由传统教学手段向现代教学手段转变,由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我在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如“课前小演讲”、“语文知识竞赛”“即兴赋诗”“看谁背得快”“查谬纠错”等,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扩大了学生知识面。
为提高教学效率,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借鉴、运用各地各校同行的先进教学经验。任职以来,我先后探索和运用了“读讲议练环式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了解—理解—见解三步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所任教的班级语文科成绩连续五年超过本市同类学校,语文科毕业会考合格率达到100%。在2005—2006学期末联考中,我所教班级的语文平均分居六校之首,班级总成绩学年第一。2007年我所带的高中学生参加当年高考,在我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科代表陈路同学以普通文科班学生的身份打了一个学年最高分134分,比小尖子班的语文第一名还多一分。
近年来针对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而高考又偏重能力考查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具体说来,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为基础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读背合作探究过程尝试学习,并尽量用自己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顺利工作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我具体采取以下四步:
第一步:读读听听,自学探究;第二步:圈圈画画,合作探究;第三步:说说议议,实践探究。第四步:讲讲背背,引申探究。
开展语文课堂探究式模式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促进了我的成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更新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几点经验:要善于指导和激励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探究学习环境;精心创设情境,在一线课堂中以趣味性为依托,贯穿实效性原则;进行语文课堂探究式教学,必须利用课外的教育资源,联系生活关注现实,创设人文情境,着力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去阅读经典名篇、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漫长与厚重、探究人文精神的内涵,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趣。
这种教学模式给我带来丰厚的回报:我所任教的班级,经过一年的训练,无论是小考还是高考,从不落后,永远胜出同类学校;学生博闻强识,爱好广泛,落落大方。受到老师和家长的交口称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些年我总结经验,发挥特长,并将我总结的经验不断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进入到“总结——提高——再总结——再提高”的良性循环阶段,这使我在学校脱颖而出,多次承担校、市级公开课教学任务:2005年10月,我在学校课外阅读指导大赛中,《棋王》一课获校壹等奖;2006年11月参加“哈尔滨市普通高中推进新课程实施教学大赛”,《登高》一课获教学设计壹等奖;同月,代表我校参加“哈尔滨市普通高中推进新课程实施教学大赛”,我的《故都的秋》一课获综合贰等奖;2007年4月凭借《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获五常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称号;2008年6月在校内代表高一语文备课组出新教材示范课,我的《雷雨》一课获新教材示范壹等奖。
除此之外,我还把这些经验撰写成论文自励、励人。我撰写的论文《关于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一点看法》在2003年论文评审中被评为市贰等奖;2006年撰写的《诗化语文》一文获校壹等论文,并报送哈尔滨市作为校新课程下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科研课题的阶段性验收成果;2008年我代表学校参加了市里组织的高一新教材交流,成为大会主要发言人。
这些实践和总结使我的个人素质有了质的飞跃。在2008年我参加了哈尔滨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选拔赛,从笔试到赛课,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哈尔滨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光荣称号。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职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尤其在面对教育改革的趋势下,我们不但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还要与时俱进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使自己由一名称职的教师向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迈进。
三宽严结合科学管理
十七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担任了十年班主任工作。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我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大声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尤其是后进生,不但要以爱为出发点,而且要尊重他们,赏识他们,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充分保护他们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我当高二文科普通班的班任时,面对的都是所谓的后进生,我就在班级后墙上贴一副对联:
上联是“寒窗寒雨心未寒”,下联是“高考高中志更高”,横批“锲而不舍”。我对他们说:“这副对联既概括了现状又憧憬了未来,同时指出由此及彼必须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同学们,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听了我的话,学生们情绪高涨,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正确的评价与定位。
我不但注重对全体学生赏识与激励,而且对个别学生我经常提醒自己要拿着放大镜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当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和忧虑;当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和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和感激。” 对个别学生,只要他们有微小的进步我都表现出欣赏的态度,大事褒扬,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并且把这种评价传递给科任老师和家长。记得我班祖浩键同学在月考中只前进了一名,我给他的家长发短信:“您的孩子在月考中有进步,让我们共同鼓励他吧!”不但学生非常高兴,而且家长也很感动。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还热情地为班级服务为老师分忧,在校运动会中作出突出贡献,2005年还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件事让我认识到:既然我们能倾其所有传授我们的知识,为什么还吝啬赞美的语言与爱心呢?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一改以往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的做法,让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即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建立了班务日志制度,班务日志制度是一种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对班级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和记录的制度,它对于优化班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学生集体意识淡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现状,小小的一份班务日志和适当的辅助手段却能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自律意识以及道德评价能力,对于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我还实行班干部轮岗制、德育量化考核制,这样,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性来管理班级,转变后进生的活动自然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增强主人意识的同时也就增加了自控意识,促进了班级风气的优化,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另外我还充分利用班会、团会、个别谈心、家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信念理想教育,心理健康辅导,使之轻松应对高考。
我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好,后进生转化率高,每学年都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2007年和2008年还被评为优秀团支部。我本人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校优秀德育工作者,2007年获得哈尔滨市优秀教师奖励,同年又被评为哈尔滨市师德先进个人。
我的经验论著《密切师生关系,促进班级管理》《做个快乐的天使》在全校推广,《正确的教育方法可四两拨千斤》获校壹等班主任经验交流论文奖,并作为“十一”五科研课题的阶段性结题成果获五常市壹等奖,并上报到哈市,正在审批中。
十年的班主任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爱应是公正的、无私的,而不是溺爱、宠爱;教师的严应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是以人为本的,而不是铁面无私的。只有严爱结合,才能长善救失。教师的管理应是科学的、民主的,而不是压制的、命令的。只有科学的管理,学生才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身教胜于言教,只有首先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才能“亲
其师、信其道、效其行”。
四、潜心钻研,完善自我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钻研教材教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我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新教材培训,新理念通识培训,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业务能力,并积极撰写论文。我的论文《新课程改革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一文,在2005年经教育部规划课题《农村基础教育功能拓展的对策研究》总课题组专家评审,被评为国家优秀科学研究成果贰等奖;2008年科研论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在哈尔滨市教育学会普通高中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壹届学术年会上,被评为壹等优秀科研论文。
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潮流,我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已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2003年底参加哈市计算机中级班培训并取得了中级资格。教学实践中,我着力加强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在哈尔滨市2007教学软件评比中,我的《故都的秋》一课的课件荣获贰等奖。
语文教师传承的是民族文化,播撒的是世界思想,他是古今文化传播的桥梁、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因而不断更新知识,开阔眼界,了解当下,睥睨千秋就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我常常要抓紧点滴时间攻读文学作品,听读时事新闻,总结写作风格,品评文章优劣。多年来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在“2008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黑龙江省赛区荣获高中组一等奖。
任现职以来,我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在带领科组老师认真落实各项常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我组织科组老师开展了“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合词”、“材料作文如何审题”、“谈议论文的论证方法”、“高三语文老师的最后叮咛”“记叙文中的叙述和描写”等多项卓有成效的专题教研活动,发挥语文组的集体智慧编写了校本教材《2003-2007年高考试题分析及2008年应考方略》,积极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使科组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言传身教,提高新人
我还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传帮带”活动,大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一方面经常在教研活动中帮助她们分析教材、处理重难点,探讨疑难问题,就教学科研的方法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结构和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语言和课内外练习的设计等教学的艺术性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加强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开展切实的“传帮带”活动,这些青年教师在业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赞美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理论诠释我的价值。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怀着对教师职业和莘莘学子的热爱,我愿竭百年才智,沥一生心血,把教师职业和民族大业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成长和国家发展融合在一起。教育无小事,今后我将更积极地投身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型的名教师。
10.中学安全教育内容 篇十
1.禁止到池塘边、河里、溪里游泳,避免发生溺水身亡的事故。
2.不骑自行车到学校来,学校附近车辆、行人比较多,路窄车多且快,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技术较差,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3.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过期或“三无”的食品,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4.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晚上未经老师.家长同意不得在外过夜。
5.课间活动要有秩序,不要乱跑乱跳.爬高爬低,不在教室里互相追逐,不拿粉笔玩。更不能动手动脚打架。或者大声喧哗。
6.严禁学生玩火、玩电、玩水、玩火炮,购买管制刀具,仿真枪来玩,一旦发现同学玩弹弓,射击器应及时向老师报告。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来校,违者一律没收。
7.不吸烟.喝酒,交友要慎重,特别要远离毒品,严防白色粉末的侵蚀。
8.严禁上公路玩耍,横穿公路要一看、二慢、三通过。
9.要从小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乱花钱,要吃卫生食品,不吃零食。
10.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不打架不骂人。
11.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要注意安全,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使用,特别是较高的器材如单双杆,不要往上爬。
12.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勤洗澡、洗头,不留指甲,以防生病。
13.注意用电用火安全,在使用煤气时应注意保持寅良好的通风,使用完之后应随手关好煤气开关,以防煤气中毒。不要随意乱开电器设备。手湿的话不要去拔插头。
14.秋天天气变化大,应随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防止生病。雨天路滑,来学校的路上要注意安全,注意带好好雨具。
15.上下楼梯要有序,一律靠右行,禁止推挤和从扶梯上滑下。
16.不赌博、不吸烟、不喝酒、不玩火,不到营业性歌舞厅、卡拉OK厅、录像室、网吧等未成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不参与打架斗欧等违法行为。
17.要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要轻信他人的花言巧语,不随意跟他人外出游玩,防止被绑架拐骗;外出要征得家长同意,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过夜。
18.学生必须到学校指定的就餐点就餐,禁止在校外就餐。
19.学生在放学后应立即离校回家,未经学校、老师的同意,学生不得擅自在校滞留、嬉戏玩耍。
学生代表签字:
11.中学基础教育 篇十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在20世纪中出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目的,它更多地把人的发展和完美规定为教育目的,如人的自尊和心理健康,人的才能和兴趣的培养,人的创造性表现等等。进入21世纪,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基础教育中越来越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学历史教育在人才素质教育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使历史教育在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素质提高等方面起更大的作用,作为人文学科的中学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努力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质。目前基础教育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也正全面展开,改变过去偏重于强调历史为政治服务,承认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是当务之急。中学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极其丰富,它不仅指对人文知识的掌握,更主要指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人文精神。中学历史教育要求学生能对自身及生存环境有起码的认识,不仅要关怀自我实现,并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能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东风指引下,作为中学教师必须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时刻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下几方面可供参考:
一、深刻理解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充分挖掘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素材
学习历史同时是深入探讨其他学科的基础。历史学科本身就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学、艺术、教育、宗教、民族等方面的知识,以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容为背景。历史学科同其他学科有着错综交叉、相辅相成的关系。搞好学校历史教育,能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分析问题时就有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扎实的知识基础,能增强判断力、理解力和思维的深刻性。
历史学所具有的独特的既往性、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在人格教育方面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素材:中国历史上屈原的孜孜以求、张骞的不畏艰险、文天祥的大义凛然、孙中山的百折不挠、毛泽东的大智大勇、邓小平的创新改革;国外历史上布鲁诺、伽利略的追求真理、勇于献身,哥伦布、麦哲伦克服困难、敢于探索等等。他们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质,无不散发着迷人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各种优秀品质的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身的人文素质。
二、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营建开放式课堂,探索出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探索出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强调在课堂中建立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富有才华的创造性。如在讲述《罗斯福新政》一课时,学生们自行设计、自编自演,先是模拟美国大选——罗斯福战胜胡佛的场景。学生们搜集了丰富的资料,所扮演的罗斯福和胡佛惟妙惟肖。大选获胜后,学生们又设计了第二个场景,部分学生组成罗斯福总统的智囊团成员,积极出谋划策推行新政;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新政做出自己的评价。学生一幕幕演绎各个场景,教师客串主持,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每一幕表演后小结,寥寥数语,画龙点睛。最后教师辅导学生质疑解惑,发展学生创新思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法西斯的批判增强了学生对民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鼓励学生学习罗斯福总统身残志坚的精神。
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成功的愉悦感转化为创造的原动力。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正面引导,经常鼓励、赞扬学生,会增添学生的自信心;反之,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不相信自己。在历史教学中,要尽一切所能启发学生大胆发问、假设,为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乐于探求新知识。
三、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
人类进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历史教育就是要在历史和现实、中国和世界、课堂和课外之间建立起桥梁,让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人类的发展;就是要营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争鸣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评价模式,开创素质教育评价的新模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历史,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历史上的每一个转折时期,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成功与失败并存,21世纪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中国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如果没有良好的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就无法把握机遇,走向成功。在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中,及时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四、努力提高历史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
近年来,中学历史教科书改动较大,史学观点更新较快,对历史教师同样有“与时俱进”的要求。历史教师所担负的使命是早日使历史教学走出“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怪圈,真正成为提高素质、启动思路、展望未来的教学相长的生动课程。历史几乎涉及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因此历史教师应当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同时还应具备教育理论修养,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大胆处理教材,根据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会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感知历史,体验历史情景,从而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培养人文素质。
通过历史教育让学生启迪心智,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塑造人格,这是历史教学的永恒追求。当今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时代呼唤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这种人不仅应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质,而且应饱含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现代社会的人应该具备的素养,是国民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教育中人文学科核心之一的历史学科,理应为这一崇高使命服务,努力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学生,真正使学生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12.论中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 篇十二
体验主体是在教学活动这个过程中建立的, 教师是一堂课的设计者。所以, 作为主体的学生应首先体验教师的语言, 进入教师设计的程序。这里要说的是教师的设计不是“教学性”的而是“建构性”的, 语言不是“定义式”而是“启发式”的, 教师的工作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认知支架”, 让学生在这个支架内自由、有效地活动。
(一) 解读体验
“语文”中的“语”强调的是一种言语能力、朗读是自古以来学习文学的至法, “读书百遍, 其意自见”, 有感情、有方法地诵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 产生舒缓或激昂的心灵感应, 和书中的情节、故事产生共鸣。加强对文本的渗透, 教师应根据平仄、押韵、对偶等语言、语音知识对学生进行“美读”指导。
(二) 引导展开自由想象, 进入美的画面
在教学时,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激发学生的自由想象力, 积极地感受形象。文学本身就是最自由的领域, 是情感本体的家园, 情感本体的象征。这样的特性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想象空间。想象就是在过去感知的经验上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改造、构建具有个性特点的新事物的这样一个心理过程。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 它具有强大的创造力量
1. 想象具体之景
例如教学陶渊明《桃花源记》, 对桃花源之景的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由丰富的想象, 由学生描述学生心目中的桃花源形象。学生的想象空间得以拓展, 加深了对文章的情感交融, 也有助于学生对《桃花源记》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做进一步的剖析。
2. 想象未尽之意
冰心《小桔灯》结尾部分写着:12年过去了, 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吧, 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作者在这里实际上是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教师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对小姑娘一家进行想象, 表达对小姑娘一家的美好祝福。这样, 既对文章的主题作进一步升华, 又能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环境下通过思维的拓展从而理性地看待问题。
二、认识主体
学生在语文鉴赏活动中通常会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 品味一首诗歌、感受一篇小说为其中的思想情感、人物命运所打动, 触动自己的内心时, 但就是不能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写出来。“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成为许多学生的“通病”。这种进得去、出不来是对学生的认识主体培养不力, 对学生外部能力培养不力。体验朦胧、随意、缺乏针对性。
在主体认识的培养阶段, 教师是要有针对性地分析讲授课文内容。因为, 中学生个体的体验不可能尽善尽美, 甚至还有相当大的偏差。教师的引导要在宏观的指导下进行。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人文性强调的是个人的情绪体验, 道德情操熏陶;工具性强调的是个人的知识应用、实践能力, 二者不可偏废。教学中在体验基础上必须使学生形成完善的认识主体,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让语文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便利、带来光彩。如何培养学生的认识主体, 建议可运用以下策略。
(一) 开展批判性的对话使学生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加以反思, 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清晰地看待问题
这种对话可采用“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的模式, 原则上以师生对话为主。教师在对话中要尊重学生的见解, 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不使用一票否定的语言, 抓住关键点对不同知识水平、性格爱好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启迪他们进行批判反思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 重视个性评价导向, 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的快速发育期, 对外界事物通常会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点, 个性是他们进行思考的动力, 是创新的源泉。千篇一律的作文题扼杀学生个性作文。学生许多个性化的见解应该得以表达出来, 同时教师应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共同分享表达的快乐, 尊重学生的个性应像尊重知识产权一样。
最后教师应自始自终地坚持发展的观念。学生的主体性始终处在体验→认识→新体验→新认识……这样一个循环的路线上, 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应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中心、是主动的求知者, 进而发展和完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要求教师要多储备知识, 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 认真研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掌握现代教育的新特点, 完善教育实践。
摘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语文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主体性建构, 其实质就是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中心、是主动的求知者, 进而发展和完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
【中学基础教育】推荐阅读:
曹湾中学基础课程改革工作报告10-22
探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09-17
中学生命教育09-24
中学教育随想06-13
中学寒假安全教育06-13
美国中学教育06-26
中学道德教育08-27
中学放学安全教育10-13
中学培训教育10-30
中学教学教育日记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