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实习报告

2024-09-28

热工实习报告(9篇)

1.热工小组检修总结 篇一

随着各分厂的陆续开车,仪电检修工作已近尾声。在这近20天的工作中,仪电员工积极响应仪电处领导号召,早出晚归,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检修任务。结合热电分厂检修工作特总结如下:

根据乙醇公司的停产检修计划,作为乙醇公司的火车头,热电厂完全停产仅24小时,那些必要的仪电设备务必在这24小时得以检修和维护。面对如此短暂的停产检修时间,热工小组早早做好了与时间赛跑的准备,在停产检修前按照处领导的部署,结合公司停产检修计划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停产检修计划,计划具体到每一个需要检修的仪电设备的检修时间、人员安排及相关的安全设施。15日这天,小组成员从早上7点至第二天上午10点连续奋战27小时,相继完成了:去股份电动调节阀拆修、安装、调试;给煤机工作电源改造;热网部分6台电动阀拆线、接线、调试等工作。为第二天热电厂顺利点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检修过程中,继续发扬仪电员工不怕苦、不怕累、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言传身教,以老带新,传承着仪电人一直以来延续的传、帮、带、比、学、赶、超的处室文化,圆满地完成了此次热电检修任务。在检修期间相继完成了:

1)、3#、4#给煤机检查校验;

2)、2#炉各取压口、取压管道疏通维护;

3)、2#炉所有PS调节阀检查、调试;

4)、1#炉、2#炉所有罗托克调节阀9V电池更换、检查、校验;

5)、2#炉一次、二次风机现场仪表检查维护;2#炉3#、4#引风机现场仪表检查维护;

6)、2#炉新更换集汽集箱紧急放空电动阀、循环汽包紧急放水电动阀、2#汽机来汽电动阀接线、调试;

7)、1#、2#除氧器PS调节阀检查、校验,更换1#除氧器进蒸汽ps调节阀伺服放大板;

8)、汽机热网部分电动阀电动装置保养、维护、调试。

9)、停机汽机现场仪表检查、维护;

10)、1#炉、2#炉、汽机部分现场仪表穿管维护;

11)、2#炉密相区6支热电偶更换;

12)、由于3#汽机在开机不久后跳机,检查3#机505、203、CPC、24V电源、速度传感器、外围线路等,相继更换203、24v电源、去505二支速度传感器。

在对现场仪表穿管维护过程,相继发现处理了:2#炉主给水罗托克调节阀380V电源线由于高温烘烤而发生粘连、2#炉流化风PS调节阀信号线由于外力导致破损、2#汽机来汽电动阀行程控制机构由于高温烘烤而导致元件散架等安全隐患。

检修已接近尾声,总结工作同时,又存在以下问题:热电现场仪表设备工作日久,出现老化现象,需逐步更换;在对现场表

维护过程中,一些穿线管软连接部分、管径大的挠性管破损,因无合适材料而无法更换,下一步需想办法解决;对一些关键设备,知识掌握得不够,在以后工作中有待加强。

热工小组

2.热工基础课程总结 篇二

摘要:本文就热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总结。第一:说明这门课程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二:简单总结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知识框架体系;第三:从个人角度论述一下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及意见。

关键词:热力学

传热学

循环

正文:自然界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大部分能源是以热能的形式或者转换为热能的形式予以利用。因此,人们从自然界获得的的能源主要是热能。为了更好地直接利用热能,必须研究热量的传递规律。热工基础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目的

热的利用方式主要有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前者如利用热能加热、蒸煮、冶炼、供暖等直接用热量为人们服务。后者如通过个证热机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供生产和生活使用。

能量的转换和传递是能量利用中的核心问题,而热工基础正是基于实际应用而用来研究能量传递和转换的科学。

传热学就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的学科,为了更好地间接利用热能,必须研究热能和其他能量形式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工程热力学就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及方法的学科。由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共同构成的热工学理论基础就是主要研究热能在工程上有效利用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作为一门基于实际应用而产生的学科,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实际的应用中,这样一来,就要加强对典型的热工设备的学习和掌握。

1.2研究方法

热力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宏观研究方法和微观研究方法。宏观研究方法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基本定律为基础,针对具体问题采用抽象、概括、理想化简化处理的方法,抽出共性,突出本质。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通过推理得出可靠和普遍适用的公式,解决热力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微观研究方法是从物质的微观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方法,将宏观物理量解释为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从而解释热现象的本质。

传热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是依据基本定律对热传递现象进行分析,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用数学分析方法求解;对于难以用理论分析法求解的问题,可采用数值计算和计算机求解;对于复杂的传热学问题无法用上述两种方法求解时,必须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是传热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主要章节内容总结 2.1基本概念(热力学基础知识)

热力系统:根据某种研究目的认为地划定的研究对象。按照热力系统和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情况进行分类。常用的热力系统有开口系统、闭口系统、绝热系统和孤立系统。

工质:实现能量转换的媒介物质。如水蒸气,液态水,空气等都是常用的工质 热力系统某一瞬间呈现的宏观物理状态称为热力学状态。用于描述工质所处状态的宏观物理量称为状态参量。基本状态参量有压力、温度和比体积。

平衡态具有确定的状态参数。准静态过程是实际过程进行的足够缓慢的极限情况。实现准静态过程的条件是推动过程进行的不平衡势差无限小。

可逆过程与准静态过程的差别就在于无耗散损失。一个可逆过程必须同时是准静态过程,但准静态过程不一定可逆。

2.2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阐述了能量间相互转换的数量关系。本质是能量在转换过程中守恒,但依赖于物质的形态变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闭口系统的能量方程是:QUW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稳流系时的能量关系式即为稳流系能量方程。其表达式也有以下几种形式,它们的使用条件也不同:(1)qhwt或QHWt(适用条件:任意工质、任何过程)(2)qh-vdp或QH1Vdp(适用条件:任意工质、可逆过程)(3)qcpT-vdp或QmcpT-1Vdp(适用条件: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2.3理想气体的性质与热力性质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基本形式为PV=nRT 气体常数Rg是随工质而异的常数,工质一定,其值是一个确定的常数,摩尔气体常数是与工质无关的常数。

22二者的关系为:Rg=R/M 理想气体的比热容有真实比热容、平均比热容、平均比热容直线关系式及定值比热容。可根据精度要求选用。

理想气体混合物仍具有理想气体的一切特性,利用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成分可以求解折合气体常数和折合摩尔质量。

在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部分主要讨论了4个典型基本过程,即定容过程、定压过程、定温过程、定熵过程以及具有一般意义的多变过程。前4种过程中总有一个状态参数保持不变;对于多变过程,则过程中所有的状态参数都在变。关于过程方程,应记住基本方程pvnconst,可认为理想气体在可逆过程中都遵循该关系式。多变指数n的取值范围为从0之间的任一实数,所以该过程方程适用于所有的可逆过程。而4种基本热力过程则是所有可逆多变过程中的几个特例,根据过程特点分别为定容过程:n=±∞,定压过程:n=0,定温过程:n=1,定熵过程:n=,所以4种基本热力过程的过程方程不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推出。

用来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的设备称为压气机。活塞式压气机绝热压缩耗功最多,定温压缩最少,多变压缩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应尽量减少压缩过程中的多变参数,使压缩过程更接近于定温过程。但实际的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是不可避免的,余隙容积的存在,虽然对理论耗功没有影响,但使容积效率随压力比增大而减少。为了避免单级压缩因增压比大而影响容积效率,常采用多级压缩级间冷却的方法。

2.4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典型的说法是克劳修斯的说法和开尔文的说法。虽然两者在表述上不同,但实质是相同的,具有等效性。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卡诺定理

ηt≤ηtc , ε≤εc , ε'≤εc'

(2)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

δQ∮Tr≤0

(3)由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推出

(4)熵方程

SδQdS≥Tr= dSf

QTrSgSfSg

(5)孤立系熵增原理

SisoSg≥0

熵是非常重要的状态参数,由可逆过程熵的定义式,得可逆过程熵变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SQT

上式可用于任意物质熵变的计算。但针对不同的工质,在结合该种工质热力性质的条件下,所推出的熵变计算公式不同。

2.5实际气体的性质及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实际气体由于距液态较近,构成气体的微观粒子间的作用力不容忽略,因而不能作为理想气体处理。

实际气体偏离理想气体的程度,通常采用压缩因子或压缩系数Z表示,Z=pv/RgT,Z是状态函数,Z值与1偏离越远,越表明这时的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越大。Z值的大小取决于气体种类、温度及压力。

目前研究实际气体热力性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利用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状态方程种类繁多,其中范德瓦尔方程最具代表意义。目前随着状态方程精度的提高,这种方法获得相当精确的结果。但状态方程往往也很复杂,因而难以通过解析法求解。通常可利用状态方程做成图表形式,以供查看。

(2)依据对比态原理,利用压缩因子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的结果进行修正,这种方法突出的优点在于通用性好,适用于任何气体。由于对比态只是一个近似的原理,因而这种方法计算结果精度不高,但在气体热力性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这种方法较为简便,而且一般能够满足工程中的精度要求。

对于简单可压缩系,热力学中的状态参数主要有两个独立变量。依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其参数的特性,导出了适用于任何工质的熵,热力学能和焓的一般关系式。同时提出了亥姆赫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其物理含义分别是:亥姆赫兹函数表示可逆过程外界对系统所做的膨胀功;吉布斯函数表示可逆定温过程中系统对外所做的技术功。

2.6 水蒸气和湿空气

水蒸气由液态水经汽化产生,它离液态较近;湿空气是指含有水蒸气的空气。这两种气体其性质较为复杂,因而不能作为理想气体来处理。

工业和生活中所用的水蒸气通常是在定压条件下对水加热产生的,水蒸气在定压情况下的产生过程表示在P-V图和T-S图,可概括为:一点(临界点)、两线(饱和水线和饱和蒸汽线)、三区(未饱和水区、湿蒸汽区和过热蒸汽区)及五态(未饱和水、饱和水、湿蒸气、干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由于水蒸气复杂的热力性质,工程计算中通常采用一种简易方法,即利用水蒸气的热力性质图、表来确定其状态并进行热力过程的功量、热量的计算。

湿空气是一种由氮气、氧气等气体和水蒸气所组成的一种混合气体,其热力性质可通过一系列的概念来描述,如水蒸气的分压力、饱和压力、相对湿度、含湿量、比焓等。工业中存在两种典型的湿空气热力过程分别是冷却去湿过程和加热吸湿过程,有时可能是几种热力过程的结合。湿空气的热力计算通常也采用图表的简易算法,最常用的水蒸气热力性质图是h-d图。

2.7动力装置循环

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称为热机。根据循环介质不同热机主要分为两种形式:蒸汽动力装置和气体动力装置。

实际循环都是复杂的不可逆的,为使分析简化,通常将实际循环抽象概括成可逆的理论循环,通过理论循环分析,找出影响循环效率的因素,从而获得提高热效率的有效措施。

郎肯循环是基本的蒸气动力循环,通过理论循环的热力学分析,得出提高循环的热效率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改变循环初参数,即提高蒸气的初压、初温及降低乏汽压力;二是改变循环的方式,即采用回热、再热循环及热电联产。前者在改变参数的同时受到设备投资、运行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因此实际中通常两种途径配合采用。

活塞式内燃机循环和燃气轮机是典型的两种气体动力循环,前者根据工质不同可分为煤气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根据循环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混合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和定容加热循环。

通过柴油机的理论循环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循环的压缩比、定容增压比及降低定压预账比均可提高循环的热效率。燃气轮机也是一种以空气和燃气为工质的动力装置,通过理论循环分析可知,循环的热效率取决于循环增压比,而且随循环增压比的增大而提高,与循环增温比无关。

2.8 制冷循环

制冷循环是一种不完全逆向卡诺循环,它通过消耗机械能或外界驱动热源实现了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的传递,是一种重要的热力循环。

评价制冷循环的性能指标主要是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制冷系数表示循环获得的制冷量与所消耗的代价之比,热力完善度表示实际制冷循环接近于可逆卡诺循环的程度。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依靠相变潜热来制冷,单位质量制冷剂的制冷量较大,因而应用最为广泛。吸收式制冷由于不消耗电能,以热能来驱动,故在电力紧张而余热丰富的场合尤为适用。

热电制冷循环是一种利用温差热电效应的制冷方式,突出优点在于无污染、无噪音,但其效率低,故一般用于小容量小体积的场合。

热泵循环也是逆向循环,其不同于制冷循环之处在于热泵循环的目的在于向高温热源释放能量。由于热泵装置的供暖系数永远大于1,故在节能方面优于其他供热方式。但热泵循环的上限温度为被加热物体的温度,下限温度为环境温度,因而它的应用会受到一定限制。

2.9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在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 物体表面之间,由于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热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时温度不同的流体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或者说由于物体自身的温度)而使物体向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热辐射相对于导热和对流具有以下特点:

(1)热辐射总是伴随着热能与辐射能这两种能量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

(2)热辐射不需要中介,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物体间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是双向的。

2.10导热

在某一时刻t,物体内所有各点的温度分布称为温度在t时刻的温度场

在温度场中,温度沿法线方向的温度变化率(偏导数)称为温度梯度。

对于物性参数不随方向变化的各向同性物体,傅里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qgratdntn

在直角坐标系中,导热微分方程式的一般表达式为

t2t2t2t2ccy2z2x

它建立了导热过程中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导热微分方程和单值性条件一起构成了具体导热过程完整的数学描述。

热阻,是根据热量传递规律与电学中欧姆定律的类比得出的,“热流相当于电流,温差相当于电位差,热阻相当于电阻。根据电阻串、并联的原理,应用热阻网络图能够使计算多层物体及复合体的导热问题变得简单。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热阻网络分析只适用于无内热源、定壁温的一维稳态导热问题,对于其他一维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及多维导热问题均不适用。

在非稳态导热问题中,物体内的温度场不仅随空间变化,而且还是时间的函数,求解方法有集总参数法、数值解法、分析解法或诺谟图法等。集总参数法是本章非稳态导热问题的重点,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只有满足Bi≤0.1或BiV≤0.1M条件的非稳态导热问题,才可以用集总参数法求解;

(2)一般情况下,Bi≠BiV(只有无限大平壁相等);(3)如果用Bi作为判别条件,定型尺寸L为从绝热面到对流换热表面的垂直距离(两面换热的无限大平壁:壁厚的一半;单面换热的无限大平壁:整个壁厚;无限长圆柱体和球:半径);

(4)如果用BiV作为判别条件,定型尺寸L=V/A;

exp(BiVFoV)(5)如果用式0计算温度场,注意

BiV和FoV中L=V/A。

计算从0到时刻通过物体传热表面传递的总热量Qτ 用以下公式

Q0Φd0hAd0hAhA0expcVd

cVhAhA01exphAcV cV01exphAcV2.11对流换热

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已经在前面介绍,这里不再重复。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很多而又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运动的状态,流体的性质及换热面的形状、位置尺寸等方面。

对流换热系数α集中反映了放热过程中的一切复杂因素,能反应对流换热的程度,但它不能简化对流换热问题的计算。

相似原理是一种能使试验布置及实验数据综合处理的理论,主要有三个核心内容。

一是物理现象相似的性质;凡是彼此相似的现象,它们的同名相似准则必定相等。这解决了实验中测量什么量的问题。二是相似准则间的关系,物理现象中的物理量不是单个起作用的,而是由其组成的准则起作用,它解决了实验数据如何整理的问题。

三是判断相似的条件:凡同类现象,如单值条件相似,且同名准则相等,则准则必定相似,它解决了实际工程如何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能否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2.12 辐射换热

物体对外界辐射来的热量具有吸收、反射和透射的能力。分别用吸收比、反射比和透射比反映物体相应能力的大小。黑体(α=1)、白体(ρ=1)和透明体(τ=1)都是假想的理想物体。

辐射力E: —单位时间内、单位辐射面积向其上半球空间所发射的全波长的辐射能总量(能流密度)有效辐射J:单位时间离开单位表面的总辐射能。包括自身辐射的能量和反射辐射能量。

角系数: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中落到表面2上的能量与表面1发出的总辐射能的比值称为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记为X1, 2。同理也可定义表面2对表面1的角系数X2, 1。

在两个漫灰表面温度均匀、发射率均匀、反射率均匀、投射辐射也均匀的条件下,角系数为一个纯几何参数,它仅与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和位置有关。

角系数具有相对性(又称互换性);完整性和分解性。

角系数可利用角系数定义直接判断,也可用积分法、查曲线图、或代数法(利用角系数特性和已知角系数求解)等方式获得,要求重点掌握利用角系数定义直接判断、查曲线图和代数法。

热阻网络图:画辐射换热热阻网络图(热路图)的原则:对于黑体,表面热阻为0,对于灰体,表面热阻>0;任意两表面间辐射换热都有空间热阻。所以两黑体辐射换热热阻网络图只有一个空间热阻;两灰体辐射换热热阻网络图各有一个表面热阻,还有一个空间热阻(如图11.16);一个黑体和一个灰体辐射换热热阻网络图有一个空间热阻,另在灰体表面还有一个表面热阻。

遮热板:在两辐射表面之间放置黑度很小的薄板来遮挡辐射热,称为遮热板。未加遮热板时,两个物体间的辐射热阻为两个表面辐射热阻和一个空间辐射热阻。加了遮热板后,在不考虑遮热板导热热阻的情况下,将增加两个表面辐射热阻和一个空间辐射热阻(遮热板本身的导热热阻忽略不计)。因此总的辐射热阻增加,物体间的辐射传热量减少。这就是遮热板的工作原理。如果遮热板表面的性质与原辐射物体表面的性质相同,则在两块大平行平板间插入n块发射率相同的遮热板(薄金属板)时的辐射传热热流量为无遮热板时辐射传热热流量的1/(n1)。规律:遮热板黑度越小,表面热阻越大,遮热效果越好。

2.13 传热过程与换热器

实现冷热流体间热量交换的设备称为换热器,流体在换热器中所进行的传热过程往往是导热、对流、辐射换热3种方式共同作用的复合传热过程。

处理这类复合传热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热阻分析方法,并从中找出主导换热方式。然后把次要的换热方式归纳到主导传热方式中加以考虑,或者忽略不计。

换热器种类繁多,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混合式、蓄热式及间壁式,其中间壁式应用最为广泛。

换热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对数平均温差法和效能传热单元数法,它们既可以用于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也可以用于换热器的校验计算。

考虑到对数平均温差法用于校验时需要复杂的试算过程,相比之下,效能传热单元数法显得更为方便。心得体会

通过对热工基础的学习,并与之前物理学专业课程相比较,发现一些既相通又相异的互相联系的方法和思想,这些方法和思想对于我从理科向工科的观念转变大有裨益。

第一:两者学科构建目的不同。物理学专业课程侧重在对整个物理学科整体框架的理解和构建,讲究的是理论的完整性,细节排布的紧密性,公式定理推导的严密性。是为以后从事与物理相关的工作打基础,面面俱到但不深入。有时为了引出一个定理,要做长篇的冗长的理论推导,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因而对我们的数学功底,逻辑思维及性格都有很高的要求。

热工基础侧重于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更看重知识整体的宏观性,并不特别在意那些在工程中作用甚微的环节,所以有的时候公式定理的推导给出并不是很连贯,要不就是由某些基础学科的结论直接给出,要不就是由实际的经验给出一些参数,至于其深层的物理原理,则不是热工基础课程要研究的内容。其典型代表就是以Bi数、Fo数、Gr数、j因子、Nu数、Pr数、Re数、St数为代表的相似准则数在传热学中对流传热中的提出和应用。我们在实际的应用中只要知其然,有时未必用知其所以然。

热工基础源于物理学,是其在工程中的综合应用,一门课程包括了力学、热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等课程内容。而门类界限不是那么清晰,是根据应用需要而展开的。比如在传热学的章节中,既有类似于牛顿力学得出的热传导的傅里叶定律,也有用量子力学等推导得出的热辐射规律。还有牛顿流体概念的提出,更是牛顿力学的相似利用,或者说本质就是牛顿力学,只不过是换上了传热学实用的外衣,焕发了第二春。

至于说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解决热传导问题时的应用。更是将自然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守恒律在工程中的完美应用。还有熵、火用、火无这三个典型概念的提出及应用分析,集直观性,精辟性,实用性于一身,其他如技术功、过程功更是如此。都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大大地增加了其实用性。

第二:两者学科思想不同。整个物理学课程学下来,见证了一部恢宏壮丽的物理学史,每一部分都是那么的紧凑,来不得半点马虎,尤其是理论模型的建立和认识,更是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智慧和心血,反过来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

热工基础课程是因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而建立的,重在其用。故而就不如前者那么显得完美,感觉像拼凑在一起的。至于说理论模型更是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有时未必真实,但是在应用上有与生俱来的优势,正是哲学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完美诠释。

根据能量和质量的流动对系统的分类过程中,现实中系统不能简单的归于某种情况(严格的说闭口系、开口系、绝热系、孤立系是不存在的),只是根据实际过程中的弛豫时间,取其主要效果归于某个系统模型,然后用模型检验实际系统,再进行适当修正。再比如热力过程中的可逆过程,循环过程中的卡诺循环等等都是类似的情况。既是在工程应用中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对实际问题进行简化,然后进行适当修正。

然而正是根据这些定义中的理想,应用中的趋近模型和过程,制造或改进了各种动力循环装置,在现实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大地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第三:两者在计算方面的要求不同。物理学课程重在公式的推导,以加强对整个学科的理解。推导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是字母形式的变量,而不是具体数值。简而言之,没有太多的涉及到具体数值的计算。最典型的就是理论力学里面问题的推导,基本上自始至终都是字母,很少涉及具体数值,有的也是为数不多的物理学常数。

而热工基础大部分计算都是以数值的直接带入计算为主,因为实际中的应用太复杂,对我们直接进行数值计算的细心程度要求很高。另外,由于实际应用的复杂,如何在复杂的应用中抓住主要的环节,进行模型的简化和近似,也是计算能力的一部分。整体而言,热工基础对于我们的计算能力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如各种气体在各种条件下的比热容等各种性质参数,都是根据实际测量得出的,而在计算中直接带入。还有各种物质的热力学性质也是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有的只是前人在实验基础上得出的具体近似值。还有一类是以坐标图的形式给出的。一句话,大部分的参数都要带入具体数据,算出最后所要求解的数值才有其在工程上的意义。

第四:两者用到的辅助工具不同。因为物理学课程的基础性,全面性,对我们而言,基本上一支笔一张纸,运用传统的学习方式就能将其掌握。当然还要进行一些实验的操作和学习。

而热工基础就不同了,由于实际应用的复杂,传统的一支笔一张纸已经不能满足了,必须借助计算机等大型计算工具进行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另外还要借助一些软件进行必要的模拟和计算。如热传导问题的数值解法,单相对流传热中的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就要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计算。这样的例子在工程中甚为常见。

归根结底,我们学这些知识最终都要用于实际。所以我们不光要掌握书本上的原理,还要熟悉实际应用中的相关设备。如本课程涉及到的各种动力循环设备,不能只为了学而学,要为了用而学。做一个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善于动手,熟知各种设备内部构造的全面发展的工程型人才。

【参考文献】

热工基础(电力热力设备运行专业)唐莉萍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热工基础(大机械系列)于秋红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热工学基础(建筑设备类)余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传热学 杨世铭 陶文栓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工程热力学 沈维道 童钧耕

3.热工检修规程 篇三

第一篇、热工岗位责任制

第一章、热工与其他车间相关设备的划分

第二章、热工人员岗位责任制

第一节、班长

第二节、设备主检人

第二篇、热工设备启停操作规程

第一章、热工电源停送

第二章、热工仪表启停

第三章、自动保护系统投入解除 第三篇、热工工作基本制度

第一章、定期维护检查制度

第一节、自动保护系统维护检修

第二节、压力差压系统维护检修

第三节、温度系统维护检修

第四节、分散控制系统控制柜

第二章、质量验收制度

第三章、缺陷管理制度

第四章、自动调节系统投入运行质量指标

第五章、备品备件及材料的管理制度

第六章、控制系统维护指导

第七章、UPS维护指导

第一篇、热工岗位职责

第一章、热工与其他车间相关设备划分

1、压力、差压及其他测量仪表,以一次取样门为界,一次取样门以前的取样设备及管路由

设备及管路所在车间负责,一次取样门后由热工负责,如接到热工设备上去的只有一个阀门,则与一次门同。

2、流量表用节流装置(孔板、喷嘴及环室)。由主设备车间负责装卸,检修及更换衬垫,热工负责设计和质量、检查、新装环室,法兰由热工设计,有车间安排加工或外协。

3、氧量装置,取样装置及以后设备属热工。

4、温度取样:凡承压部件上安装的热电偶、热电阻和水银温度计的底座及保护管,由主设

备车间负责拆卸,热工负责检查和备品。高压保护管,玻璃杆温度计(包括带金属壳温度计)属设备所在车间。

5、执行器后的第一整杆为界,此调整杆属热工。被操纵的风门、阀门及风门连接的第一个

拐臂,均属主设备车间。

6、汽机主汽门,机械转速表,发讯元件的装卸属汽机车间负责接线,校验与维修属热工。

7、电调阀的调试工作,由阀门所在车间和热工共同进行,密切配合所在车间提供阀门开、闭终点位置,热工负责调整开关机构。

8、发电机测温系统以发电机端子为界,端子后由热工负责,端子排的引线,测温元件由热

工电气共同安装,热工负责校验。

9、主辅机设备上使用的就地压力表,热工负责拆卸、维修、校验。

10、由400V的热工电源、电动阀门柜电源、UPS电源、电缆属电气,电气值班人员负

责停送电。

11、控制室模拟上热工设备(表计、开关等)监视器应由运行人员负责监视,检查运行

情况。热工负责维护。

12、热工设备的机械零位,报警值的整定,电源停送,设备缺陷处理等,非特殊情况下

其他班组人员不得自行处理,而应及时通知热工人员。

13、DCS系统及PLC控制系统,所有电气设备的控制状态的信号接入与引出以机柜的端子排为界。机柜内部到端子排由热工负责。端子排以外由电气负责。

第二章热工人员岗位责任制

第一节班长

1、班长必须每日巡回检查现场,查看有关运行记录及缺陷,及时组织缺陷消除工作。

2、依靠群众,经常听取设备主人的意见群策群力。

3、要亲自组织和参加班内重点工作,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重点项目按计划完成。

4、要经常检查本班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以身作则。

5、要每天组织召开班前回,每周组织召开一次班委会及班务会,在上述会议上,要对本班

人员的政治思想,生产计划,安全情况,劳动纪律,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好人好事。

6、搞好班组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班组人员工作能力,主持并检查班组人员的工作。

7、要全面掌握各机组电源系统各有关班组的热力测点系统和自动保护系统,并熟悉所有设

备的检修规程,提高技术水平。

第三节、设备负责人(主捡)

1、设备负责人根据班内安排,在机组启动中应到现场检查电源,仪表保护自动等投入情况

是否符合有关规程要求。

2、积极参加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企业管理,不断提出合理建议。第二篇热工设备起停操作规程

第一章热工电源停送

1、热工电源柜、各分路电源,各仪表电源及UPS电源、汽机保护电源,在接到厂有关部门通知开机准备后,由各班组设备负责人主检所管辖设备电源检查送电。

2、热工仪表系统各级电源,在计划、小修时,可根据检修需要,由检修人员停、送电。在机组处于检修情况下。一般不停电,如检修需要停电在检修完后,即将电源送上。

3、运行中仪表设备申请停电检修时,按工作联系制度规定执行,运行人员通知需要消缺设备的停电检修,不办理工作票手续,但停电时,要与监盘人联系,对于与自动保护有关的设备停电检修,需先由运行人员或热工人员切除有关保护系统后,方可停电。电源开关切除后,需用验电笔测试,工作完后,恢复原来运行情况。

4、电源开关设备损坏后,应立即处理修复,除特殊情况下不可随意接线或借用其他开关电源,更不准用导线将开关短路。

5、在运行中,开关保险断或单极自动开关。自动跳闸,又未发现异常现象,可在跟换一只或重合一次。若保险仍继续熔断或自动跳闸,必须检查原因处理后,方可送电。

6、设备主检人,应经常检查开关的标志是否完好,标志丢失或不清楚的就立即补上写清,每天检查一次,在停送电时,要看清楚电源标志,在电源标志不清,又不熟悉情况下不可送电。

7、热工人员必须熟悉热工电源系统及开关所在位置。

第二章热工仪表启停

1、仪表有关电源启停,按第一章热工电源停送电规程有关条文办理。

2、差压变送器的启动操作:

(1)检查一次门是否打开。

(2)检查平衡门是否打开,正、负压门是否关闭。

(3)检查二次门接头的泄露等。

(4)检查变送器电源、零件是否正常。

(5)①、开负压门,②变送器排汽,(特别是低差压变送器)③关平衡门,在此项操作中,必须注意观察输出电流的变化不应超出4mA

(6)开正压门。操作完后,再检查输出电流。

3、差压变送器的停用,关正压门,开平衡门,关负压门,停电源。

4、差压变送器排污

(1)汽压在0.5Mpa时,可进行排污,汽压大于1Mpa后,不可排污。

(2)排污前,关正负压门,开平衡门。

(3)排污门打开后,待热水排除以后,即可关闭排污门。如不畅通,待管子冷却后再第二次排污。肆

(4)如与管子冻结或堵塞时,不可将排污门全开,排污门开后开后,工作人员不可远离,以便一旦畅通后关闭。

(5)排污后,待管子冷却后,才将表计投入。

5、压力变送器启动操作

(1)二次门关闭,接头放松若干圈,检查零位,不会零时应作检查调整,带正迁移的应符合迁移后的零位。

(2)上紧接头,打开二次门,同时观察输出电流的变化,(不应有以最大摆到负值的现象)。6、压力变送器的停用,关闭二次门,停电。

7、压力变送器排污,关闭二次门,其他同第四条(1)(2)(3)(4)(5)有关规定。8、大、小修后,在机组启动中各压力、差压变送器启动投入顺序;

(1)除氧器上水时,除氧器给水有关表计启动,并检查所有其他变送器排污门是否关紧,压力变送器可启动投入。

(2)锅炉上水时,将给水流量变送器及电接点水位表启动投入。

(3)汽机盘车前,将汽机油系统等表计启动投入。

(4)锅炉上完水后,将汽包各水位差压计启动投入。

(5)其他变送器均在汽包压力0.3~0.5Mpa时完成排污,并启动投入。

(6)机组达到额定参数后,水位变送器进行迁移调整。

9、机组因事故或缺陷临修而停机时,变送器各管均不放水,仍保持投入状态,机组再次启动,在锅炉点火升压的检查所有变送器应在投入状态,对停机过程中,因检修需要,变送器表管过水的,按第八条有关规定执行。

10、在运行中检修

(1)凡需关闭一次门检修的,应执行工作票制度。

(2)凡属于压力,保护有关的表计需检修时应执行工作票制度,并通知有关班组将有关自动、保护报警解除,待检修完后在通知有关班组恢复自动保护(报警)。

(3)在运行中发现排污门漏,应关闭一次门,进行排污至无压力时。在进行检修。检修后2小时左右再将表计启动投入,一次门不严时,留待停机后处理。

4.热工车间工作总结 篇四

2009年在不知不觉中又结束了。回顾走过的这一年,我们的成绩是可喜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缺点,下面我将做一总结,并且把2010年的工作也介绍一下。

一、2009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在新年开始的时候,我们主要工作就是维护三机四炉,以及4#机组的扩建工作。

1、合理制定热工专业的定期检查工作,经过前期处理缺陷的经验积累,我们逐步合理化的完善每个月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的工作。包括:

(1)每月上旬进行给煤机和输煤电子皮带秤的校验,很好地保证了上煤量的准确性,并且设专人完成此项工作,有利于对设备熟悉和业务熟练,提高了校验的精度。

(2)对经常出现的6KV电机线圈温度接线松动问题,每月进行接线紧固,杜绝因温度非正常波动而导致设备停运的现象。

(3)输煤系统环境差,每月中旬对就地控制柜和接线盒进行清扫,防止设备出现污闪。

(4)因锅炉火检结焦严重,粉火检常出现检测不到火焰故障,我们定期对锅炉粉火检系统进行清焦

(5)考虑到汽机瓦振探头处常有油污,为防止瓦振误动作易造成停机的重大事故,我们将瓦振探头处的卫生清理和接线紧固纳入定期工作。

2、加大日常设备巡检力度,强化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心,对现场重要设备每日巡检到位,如DCS电子设备间、热工电子间、ETS盘柜、TSI盘柜、锅炉汽包小室等重要地点和设备每日必查,建立设备巡检记录,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到随时掌握,尽早处理,以防发生大的设备事故。

3、严格执行公司缺陷处理的规定,认真做好日常的设备缺陷处理工作,对出现的问题组织人员尽快处理,以防发生设备缺陷扩大化影响机组运行的情况,并对发生的缺陷进行详细分析,对类似的设备早检查、早预防,力保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4、#1机组小修、#2机组大修工作顺利完成。按照公司和部室的计划,大修期间热工班按照先前计划实施的热控专业大修项目处理#1机组缺陷32项,完成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100%。并且积极响应集团提出的节能降耗的精神,对维修的设备进行了分类。能修理好的就修理,比如压力表、温度计,都修复后在次投入运行。能通过替换一部分元件后正常工作的,就只买元件而达到在次利用。比如电动执行器、变送器等等。而#2机组大修项目有17大项、134小项。期间完成技改项目10项,包括锅炉加装工业水变送器、#1机#2高加就地液位计更换等,校验现场测温元件169支,校验压力变送器及压力开关153支。并在大修期间,对2#机调门进行了技术改造,由原来的顺序进汽方式调整为对角进汽方式,这样使转子受热更均匀,既节约了用汽量,又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对循环泵房进行改造,上了一套DCS柜,实现了无人值班。加大了保护功能,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并且更换高低压胀差探头、各瓦内的温度元件和 轴向位移探头。致使运行人员能更好观察到汽轮机运行参数,确保机组的稳定运行

5、从8月中旬开始,车间全体人员在主任的统一领导下,都投入到4#机组的建设中,根据厂里下达的年底开机的命令,我们及时制定出合理的工程进度表。把人员分成三组,一组进行加工制作件,一组在DCS室而另一组跑现场开测点。其中锅炉侧共有905个测点,另带微油点火系统96个测点。而汽机侧823个测点,在加循环泵房70个点。由于这台机组对于我们来说什么都是新的,所以好多设备的安装都是边看图纸边施工。从敷设电缆到安装设备在到接线、调试,都是井然有序。虽然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在车间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及在其他车间的配合下,按时完成了4#机组的安装任务。

6、班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每周的安全活动定期学习公司下发的安全方面的文件和制度,各个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对前一周的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对一些违章情况进行纠正。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录像学习,提高安全意识。每周一晚上学习期间按照预定的学习计划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专人进行检查,不能按时完成的进行考核,对学习成果较好的进行奖励。同时学习公司随时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部分还做了记录。

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安全上:虽然班组成员安全工作的规范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习惯性违章现象仍然存在,班组人员在工作中求快不重视安全的现象仍然存在,安全意识仍待加强。

2、技术技能素质和工作经验有待提高。以#1机除氧器上水调门为例,我们过分相信厂家技术人员,在调试时虽会同运行人员多次进行验收但均未察觉异常,在正常投运后调门依旧有卡涩现象。技能的提高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我们要以更加认真和负责的态度来弥补我们经验的不足。3、3月份,因#3机推力轴承温度大于75℃就地温度表故障,#3机动作跳机。对这些重要保护设备应加大巡检和维护力度,充分考虑日常的危险点和事故的隐蔽性,力保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4、在4#机组扩建工程上也存在不少缺点,包括所开测点不够准确,所敷设的压力表管没有做到横平竖直,这些缺点我们保证在下个机组一定会克服掉,把工作提前做到前面。

三、在2010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1、安全是第一位的,车间将遵循公司文件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具体上,进一步强化车间人员 的安全责任意识,对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情况建立班组安全档案,并由违规责任人出具书面检查,定期汇总、分析、考评,以班组为单位加大考核力度,确保班组成员人身不出现轻伤与障碍。

2、加强后一步生产设备的巡检与维护,对所辖设备分工到人,全面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对下列设备进行重点检查:曾经出现过缺陷的设备;处在高温高压下工作的设备;、操作频繁或者不灵活的设备;带缺陷运行的设备;参与设备保护和联锁的设备;

3、根据热工专业所辖设备,在后期的安全例会和安全活动中,带领班组成员加强对热工设备危险点的学习和重点维护,并熟悉对重要缺陷的的紧急处理步骤。类似于:(1)服务器故障(2)汽机振动参数跳变(3)火检探头及冷却风机(4)各配电柜及控制柜电源工作异常等,并加强对DCS部分各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服务器及各主控单元工况的巡视和检查,对误发过的设备动作信号注意监视。确保#

1、#

2、3#机组的正常运行。

4、对出现的比较重大的情况和缺陷做出事故预想,定期汇总,在班组成员之间讨论,早准备、早防范。在运行过程中加强设备巡视,对不正常运行的设备尤其是带缺陷运行设备进行密切检查并做详细记录。确保主体设备不发生停运事故。

5、加大业务技能的培训力度。具体方法上,定期组织“缺陷讨论会”,“业务技能训练”,“理论知识学习”和“安全活动”。并且积极配合公司和部室做好下半年的技术大比武工作。

6、增强效益意识和成本意识,节能降耗,提高创新理念。在技改方案的制定、物资采购计划的提报方面严谨论证,避免随意性,倡导修旧利废,严控检修成本。

7.做好明年5#机、#6锅炉安装、脱硫新建的配合工作,合理安排人员,早准备、早筹划。避免出现4#机组存在的毛病。

5.热工仪表复习提纲 篇五

1、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的基本方法及测量仪表的品质指标(精度、变差、灵敏度、分辨率等)。

2、测量仪表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什么是不确定度,引入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分析有何意义。

4、目前常见的温标有哪些?了解各种常见温度计的组成及基本结构。

5、什么是热电效应、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6、掌握热电偶的相关性质,特别是中间导体定律及中间温度定律。

7、了解热电偶的分类,知道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常见方法及原理。

8、了解热电阻测温的原理、分类、性质和特点。

9、了解热电阻的接线方式,为什么要采用三线制接线?

10、了解常见非接触式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11、什么是压力,表压力、绝对压力、负压力(真空度)之间有何关系?知道常见压力单位的换算关系。

12、常用的压力检测弹性元件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压力计的选择和安装需要注意什么?

13、了解压缩式真空计、热电偶式真空计、热电阻式真空计的工作原理。

14、流量的定义及单位,流量计的分类。标准节流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形式各有什么不同?安装节流装置应注意什么问题?

15、电磁式流量计、容积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原理。16理。、浮力式液位计、压差式液位计电容式液位计的测量原

17、显示仪表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各种显示仪表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18、电子电位差计原理、自动平衡电桥的原理是什么?

19、何谓数字显示仪表的三要素?三要素的相互关系如何?

20、过程自动控制的组成,自动控制系统图形符号(方框图)。自动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品质指标(主要)有哪些?

21、被控对象过程的特性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不同?

6.热工检测与控制简历 篇六

性 别

民 族

身 高

186cm

出生年月

1985年11月

政治面貌

团员

毕业学校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所学专业

热工检测与控制

职 称

技术员

现所在地

朔州

工作年限

2

手 机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

你的联系电话

工作经验

2007-2009 山西电力建设二公司热控工程处

2007.07-2007.11 在运城发电厂2*60万机主仪表锅炉侧调试.

2007.11-2008.10 在大同塔山发电厂2*60万机主仪表汽机侧安装,调试.

2008.10-2008.12 在陕西蒲城发电厂2*60万超临界机主仪表汽机侧调试(包括空冷岛).

2008.12-2009. 在平朔煤矸石发电厂2*30万机主仪表锅炉侧调试.(调试包括电,气动

阀门的安装调试,仪表的校验,PLC程控,DCSD线路校对)

技能水平

电工作业特种操作证 证号:36000120054210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工中级技能 证号:0514010000407532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试验工中级技能 证号:0614001069402345

热工程控保护工中级技能证号:0714001069401019

培训经历

1992-1998 山阴七小

1998-2001 山阴岱岳乡二中

2001-2004 山阴一中

2004-2007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自我评价

求职意向

7.《热工测量及仪表》读书心得 篇七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设备管理中数据管理也将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提到设备数据,就必然拥有测量数据配套的测量仪表。锅炉作为我厂重要的设备之一,锅炉的运行数据也将是我们锅炉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了解锅炉数据的测量原理并管理好这些仪表,本月读了《热工测量及仪表》,下面就将学习心得分享如下。

热工测量是指压力、温度等热力状态参数的测量,通常还包括一些与热力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参数测量,如测量流量、液位、振动、位移、转速和烟气成分等。例如在我厂锅炉运行中,热工参数的测量主要可反映锅炉的运行工况,为司炉工提供操作依据,同时也为锅炉的自动操作系统准确及时地提供信号,是锅炉经济、稳定运行。

提到测量,测量准确度就是测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测量准确度差的话,测量的参数就没有价值,所以测量准确度对于测量过程非常重要。我厂10、11月份在箱床水循环改造中,大量使用了PT100的测温探头,但在使用用后发现了一个问题:探头测量的水温与真实值相差了2-8度(按照国家要求一般为2度以内),这导致箱床的水温控制效果完全失效。对此,质量科计量人员对所有的水温探头进行了校对,生产技术科则联系了探头设备厂家到现场进行核对并要求进行了更换。

热工测量最常见的是温度测量。温度测量方分为接触法和非接触法两大类,接触法中有膨胀式测温、压力式测温、热电阻测温、热敏电阻测温、热电偶测温和光纤测温;非接触式测温中有激光测温、亮度测温、比色测温、红外测温、光纤辐射测温。下面我就结合我厂的温度测量仪表谈谈其测温原理。白酒车间使用的酒精温度计及以前使用的水银温度计都是利用玻璃温包里面的液体(酒精或者水银)在不同温度的影响下膨胀到不同的体积(体现成高度),然后对应不同的温度;双金属温度计是利用其探头部分的感温金属元件在不同温度下膨胀弯曲变形,使其相连的指针随着旋转到不同的温度刻度上;箱床的测温探头等是利用导体电阻PT100(铂金属制成)受热后的温度特性制成的测温工具;锅炉的炉膛测温探头就是利用热电偶将炉膛的温度转变成电动势信号而制成的测温工具;红外测温仪是通过接收物体本身辐射的红外线能量来测量其表面温度。

8.热工班技能培训计划 篇八

热工班现有成员三人,其中仪表检修工技师一人,初级以下二人。培训内容:

1、每月进行一次技术讲课。

2、每月进行一次生产知识考问讲解。

3、每三个月针对本月所学考问讲解,进行一次生产知识考试。技术讲课内容:一般热工仪表工作原理图、电气接线图的识绘图知识。2 电工学、电子学、热工测量仪表的一般知识。

3常用热工仪表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检修、调校和故障处理的方法。热工仪表测量元器件的安全使用条件及质量要求。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原理及外界因素对仪表指示值的影响。6 动圈指示表及电子记录仪改刻度的原理。控制电缆、表管、导线敷设及台盘配线的工艺要求与施工方法。8 本工种所属试验设备、仪器、工具的基本原理及维修、使用知识。与本工种有关的热力设备及系统的一般知识。

9.热工仪表字母含义 篇九

A:分析 C:电导率 D:密度 F:流量 H:手动 L:物位 M:水分或湿度 P:压力、真空 Q:数量或件数R:核辐射 S:速度、频率 T:温度 W:重量、力 Z:位置

2、母位号在仪表位号中作为后继字母的含义?

A:报警 C:控制 E:检测元件G:视镜、观察 H:高I:指示灯(低)M:中间R:记录或打印S:开关、联锁

(例如:PI:压力表PS:压力开关)

上一篇:会计学大作业下一篇:新编教育学考试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