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名著必读书目

2024-12-25

高中语文名著必读书目(共12篇)

1.高中语文名著必读书目 篇一

12部名著纳入考试范围

从高考《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在所有学科中变化最大的是语文,其中将《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6部经典作品纳入必考范围,有12部经典名著纳入考试必考范围。

对经典名著阅读的考查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其中,对中外文学经典名著的`考查内容细化为: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

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经典名著的考查内容细化为: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或表现手法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文化价值、时代意义的感悟和评价。对古代文化经典中名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

2.高中语文名著必读书目 篇二

一、以泛读打下坚实基础

要细读完八部名著, 时间不少, 仅《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就够许多学生头痛。指导名著阅读的第一个问题是———何时开始, 如何阅读? 答案是:从高一开始, 以泛读为基础。

如果把八部名著的阅读任务放到高三完成, 在时间紧迫压力巨大的情况下, 势必就陷入教师灌输、学生背诵的境地。这样既会违背课改的初衷, 又不能让学生领略到名著的魅力。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更别说是课外的名著阅读。因此, 名著阅读应该从高一抓起。具体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每次寒暑假, 或其他节假日, 或是平时完成作业之后, 有计划地进行消化阅读。这次的阅读应该是原著泛读。可以告诉学生, 只要先把名著当做小说来看就可以, 不要有太大压力, 不要时时想着要背记什么内容, 以免学生读得太累, 丧失阅读信心和兴趣———除非部分学生出于兴趣, 自愿背记。这次的原著泛读任务, 最迟在高二暑假结束前完成。

在泛读过程中可鼓励学生做部分摘抄, 将自己认为特别精彩的片段抄录下来。泛读结束后, 必须进行总结, 才不至于让将近两年的阅读流于形式。可以让学生针对每部名著的人物、主题、中心内容、重点情节等进行概括。概括可跟紧阅读的步子。例如, 高一寒假结束前阅读《堂吉诃德》、《家》, 那么寒假就做这两部作品的相关作业。这个概括作业是一个很好的总结训练。有的老师可能担心学生会查资料、抄资料, 概括并不是自己做的。其实这个关系不大, 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获取相关知识。查阅资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当然, 教师工作做得细致的, 还可以让学生边读边在原著上做些圈点批注, 保证这次泛读的真实性和质量。圈点批注法正是新课标十分倡导的一种阅读方法。圈点的内容应该是特别精彩的字、词、句、段,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旁边用三言两语进行简单评论。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 学生可以将问题写在书上, 然后进行生生交流或者师生探讨。碰到某些不一定要求高中生掌握的问题, 教师要参照高考考试大纲, 在导学时做到主次有别, 重点突出。《红楼梦》恐怕是学生最难懂的一部, 例如里面的判词分《正册、》《副册》、《又副册》等, 共三十六首。如果学生产生疑问, 主要讲解《正册》, 而《副册》或《又副册》的内容则应挑着讲、简单讲。部分学生会对《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等国外小说的情节和人物行为产生疑问, 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文化时代背景给予指导。

二、以精读为重点引导

泛读是名著阅读的基础工作, 它建构了学生名著知识的基本框架。只有框架是不够的, 在具体导学过程中, 必须结合精读进行, 做到点面结合, 有轮廓有细节。

以近几年福建高考为例, 结合新课程目标, 高三学生必须掌握考察范围内的文学名著的基本情节。这里的掌握包括能够判断选择题选项信息的正确与否, 以及复述相关故事情节。可是学生在这里就遇到了问题:

笼统的泛读不能让他们把握细节, 我就发现学生经常张冠李戴。例如把《三国演义》里孙策做的事情误认为是孙权所做;把《红楼梦》里的“三春” (迎春、探春、惜春) 混了。甚至会出现不同名著里面的内容混淆, 比如把《巴黎圣母院》里的卫队长弗比斯和《欧也妮·葛朗台》里欧也妮的表弟查理混起来, 因为两个人都是玩弄女子感情的花花公子。除了人物混淆外, 还会有情节和情节的混淆;除了张冠李戴外, 有时候学生在对情节人物完全没头绪时就胡编乱造。比如问到《家》里瑞珏难产时, 觉新在哪里, 有人就编造说在瑞珏身边帮她擦汗, 令人哭笑不得。

针对这些问题,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重点进行再阅读, 也即精读。按照新课标, 学生是“读”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方向, 这个方向必须由教师指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名著, 教师自身应该在文字鉴赏方面下一番工夫”[2]。从某种程度上说, 高中语文老师的文学名著导学工作量是相当大的。我们必须熟悉作品, 并且对作品有较好的理解和把握, 在此基础上居高临下地给予学生一些简明有效的点拨引导。说实话, 教师要在所有名著篇目的导读上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在这里我只能提出目标, 让我们共同努力。下面我以《红楼梦》导读为例, 谈谈做法。

我早已看过《红楼梦》电视剧, 阅读过原著, 大学期间也曾写过相关论文, 之后又零零星星地接触过相关评论。但是在给学生上《红楼梦》导读前, 我还做了以下工作:把电视剧从头看一遍;下载并观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相关讲座;把原著放在身边时时查照;上网查人物评点、内容概括等相关资料;参考《布衣精英》等相关复习书本。之后, 《红楼梦》的导读课我上了一周多 (实际上课时间是高二下, 结合选修名著课本) :先做内容简介, 以贾府兴衰和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为线索串讲。接下来是人物讲解, 主要是宝、黛、钗、凤和其他十二钗里的人物, 以及几个重要丫头。最后是重点情节分析, 如上“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 协理宁国 府”、“刘姥姥 三次进贾 府”、“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等。

在导读课中, 要特别注意师生互动, 否则很容易变成“故事课”。学生听入迷了, 但学习目标达不到。就如朱敦亮老师所说:阅读经典时“教师要创设课堂气氛来保护学生在阅读与鉴赏中的主体地位, 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 注重对话过程中的再生性和多元性……”[3]课前、课中的问题设置十分重要。上《红楼梦》内容简介时, 我让学生课前准备好, 上课时“脱书”复述, 不完整教师再补充。讲人物时, 让学生将相关情节先集中起来, 导读时进行讨论甚至辩论。例如讲到薛宝钗时, 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假如你们是贾宝玉, 你们愿意娶宝钗这样的女孩子做妻子吗? 为什么? ”学生便分开两个阵营, 分别从愿意和不愿意搜集资料和展开辩论。表示愿意的学生认为宝钗健康、美丽、大方, 为人处世很得体;表示不愿意的学生认为她心机太重, 不够纯真, 不是真正的善良, 娶这样的妻子有“危险”……双方各自举出事例为证。这样学生在辩论中既把握了小说情节, 又有个人思考, 避免了应试教育中教师“满堂灌”的弊病, 体现了新课标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

三、以表达为训练要求

从操作性原则来讲, 如何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成了一个重要命题。

如前所述:学生在泛读之后, 已经了解原著大体轮廓;在精读课上, 又加深了细节认识。为什么还有欠缺呢? 首先, 泛读的概括是粗略的, 比如全书内容简介、人物简介等。其次课堂精读学生主要做的是口头表达工作。在实际考试和习题训练中, 很多学生会告诉老师:“我们心里知道故事, 可就是写不出来! ”当考察的情节细化了之后, 我们发现学生的书面表述有问题———不够简练, 把握不了要点, 遗漏重要人物、时间、地点等。当然, 老师不能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和题海战术单纯以考试论英雄。但是能否清楚简要地复述某个情节, 却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 也是高中名著阅读的重要考察目标。

如何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呢?

第一, 把握情节复述的规律。情节复述就像记叙文, 抓住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了。记得在复述“堂吉诃德第二次出游经历”时, 一些学生会把最后的结果遗漏, 即堂吉诃德是被装进笼子里, 由神甫和理发师押送回家。如果学生心中有“六要素”, 就会想到, 出游的结果应该补出来。

第二, 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操作上, 名著导读需要一套较好的辅助资料。教辅资料里有一些单个的情节概括, 可以先让学生背诵, 然后小测。这是一种比较讨巧的方法。当学生有了一定积累之后, 再进行模仿训练, 将事半功倍。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导读, 还有很多方面可以深入探讨, 比如在浮躁的“读图时代”时代, 如何引导学生回归传统, 对“文字文化”感兴趣;如何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增加课堂容量和乐趣。

摘要:文学名著是高中语文的重要考察内容, 既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 又需要学生的课外延伸阅读, 只有在“导”和“学”相配合的原则下才能做好。因此, 与其说“名著教学”不如说“名著导学”。导学过程还需采用如下配合措施:开设语文阅读课和欣赏课 (如影视欣赏) 、成立读书兴趣小组、制订假期阅读计划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制订计划, 分步骤阅读, 使名著阅读能力和综合鉴赏能力得以提高呢?本文分“泛读”、“精读”和“表达训练”三个步骤为高中语文教师提出名著导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导学,泛读,精读,表达训练

参考文献

[1]王余.阅读经典的意义[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2001 (12) .

[2]杜宝珍.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名著[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3 (01) .

3.小学生必读中外名著书目 篇三

中国文学名著 :

1、《西游记》

2、《水浒传》

3、《三国演义》

4、《红楼梦》

5、《论语》

6、《朝花夕拾》

7、《骆驼祥子》

8、《繁星·春水》

9、《呐喊》

10、《女神》

11、《子夜》

12、《家》

13、《雷雨》

14、《围城》社会科学与艺术 :

1、《上下五千年》

2、《世界五千年》

3、《苏菲的世界》

4、《理想国》

5、《共产党宣言》

6、《法律的故事》

7、《漫话圣经》 世界文学名著精读(少年版)每套50册 :

1、《简•爱》

2、《呼啸山庄》

3、《傲慢与偏见》

4、《名利场 》

5、《爱玛》

6、《雾都孤儿》

7、《大卫•科波菲尔》

8、《鲁滨逊漂流记》

9、《格列佛游记》

10、《金银岛 》

11、《德伯家的苔丝》

12、《牛虻》

13、《蝴蝶梦》

14、《爱丽斯漫游奇遇记》

15、《红字》

16、《嘉丽妹妹》

17、《海狼》

18、《教父》

19、《飘》

20、《斯巴达克斯》

21、《爱的教育》

22、《堂吉诃德》

23、《变形记•审

判》

24、《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25、《汤姆•索亚历险记》

26、《高老头》

27、《欧叶妮•葛朗台》

28、《悲惨世界》

29、《巴黎圣母院》 30、《三个火枪手》

31、《基督山伯爵》

32、《茶花女》

33、《红与黑》

34、《包法利夫人》

35、《漂流朋友》

36、《娜娜》

37、《约翰•克里斯朵夫》

38、《神秘岛》

39、《海底两万里》 40、《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

41、《复活》

42、《安娜•卡列尼娜》

43、《父与子》

44、《童年》

45、《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46、《好兵帅克》

47、《吹牛大王历险记》

48、《少年维特之烦恼》

4.初中生必读十大名著课外阅读书目 篇四

作者:黛安娜·莫泽(美国)、雷·斯潘要贝格(美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它揭开被科学辉煌成就遮蔽了的真实历史,它展现的科学史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成功”和“失败”共同编织的历史。科学的旅程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所未有的优秀图书。

2.《寂静的春天》

作者:蕾切尔·卡森(美国)/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

3.《海底两万里》

作者:儒勒?凡尔纳(法国)/译林出版社

全书充满异国情调,如神话般色彩绚烂,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4.《昆虫记》

作者:亨利?法布尔(法国)/作家出版社

奇迹般的作品,出自奇迹般的人。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

5.《数学家的眼光》

作者:张景中(美国)/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不讲数学理论只讲数学思想,用日常生活中的浅显事例,向青少年普及数学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数学科普创作的一大飞跃。他的数学科普作品,不同于一般的科普读物,它不是简单的材料收集和整理,而是一个站在科学前沿的学者的真知灼见。

6.《火星编年史》

作者:雷·布拉德伯里(美国)/上海译文出版社

在陌生的红色土地上,他们遇到了“出轨”的火星女子和善妒的丈夫,精通心电感应和易容术的火星人,盛大狂欢中暗藏杀机的厄舍古堡,两个陌生人在扭曲时空中的灵异邂逅……

杨绛先生说:“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而中学阶段的阅读,是为了形成一个人关于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只有形成这样的习惯,你才会发现一个新的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

7.《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译林出版社

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中都是难得的;这种时刻往往只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某一分钟,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越时间。

8.《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作者:约翰·赫斯特(澳大利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为我们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以清晰、幽默、发人深省的笔调,杂以活泼的插图,叙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明。

9.《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

作者:肖恩·柯维(美国)/中国青年出版社

充满聪明的点子、伟大的格言和令人惊异的人生经验,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好书;对于青少年的父母、老师以及足以影响青少年的任何一位成年人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教育读本。

10.《傅雷家书》

作者:傅雷、朱佩馥、傅聪/译林出版社

5.高中生必读书目 篇五

1.《莎士比亚悲喜剧集》(英)莎士比亚 著,朱生豪 译

2.《曹禺经典戏剧选集》 曹禺 著

3.《培根随笔全集》(英)培根 著,蒲隆 译

4.《人间词话》 王国维 著

5.《论语今读》 李泽厚 著

6.《孟子译注》 杨伯峻,杨逢彬 译注

7.《老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注释

8.《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注释

9.《经典常谈》 朱自清 著

10.《中国史纲》 张荫麟 著

11.《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 著

12.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著

13.《谈美》 朱光潜 著

14.《美的历程》 李泽厚 著

15.《美学散步》 宗白华 著

16.《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傅庚生 著

17.《西方文学十五讲》 徐葆耕 著

18.《金蔷薇》(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著戴骢 译

19.《人类群星闪耀时》(奥)斯蒂芬·茨威格 著

20.《乡土中国》 费孝通 著

21.《中国人》 林语堂 著

22.《梓翁说园》 陈从周 著

23.《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傅雷 著

24.《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美)钱德拉塞卡 著 杨建邺,王晓明 译

25.《时间简史》(英)霍金 著

可以穿插名言:

生存或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

6.高中语文名著必读书目 篇六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教与学的进度

虽然名著考查的篇目是在教材内容之外, 老师们可以自主安排教与学的节奏,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自主带来的弊端,那就是无序,甚至出现名著专题是到总复习时才在老师的讲说和训练下匆促做些应试准备。名著学习成了师生沉重的负担,甚而让师生相看两厌。显然,这些做法背离了名著考查的初衷,完全是受功利化的需求驱动。因此,科学规划是文学名著有效教学的首要策略。根据学情及高中三年必修与选修系列的教学内容,可作如下规划:

二、自主阅读,梳理各部名著的情节要点

做好名著阅读的三年规划之后, 接下来要开展的就是如何在基础年段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读与练。这一过程的实施策略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持之以恒的阅读状态下,梳理出每部名著的情节要点。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阅读质量,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每周下定任务 , 阅读五个章节或五个回目 , 并用400字将每一章或每一节的内容概括写在作文本上。选择作文本的原因是作文本每页400格,好统计字数,另外可以将这个任务同时作为学生练字的任务,学生通过梳理情节,培养概括情节的能力,同时在整理书写中达到练字的目的。

2.教师针对性章节或回目内容地设计问题 , 并要求学生将这些问题及解答整理在作文本上,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情节,并学会依据问题,回答情节要点,培养应试能力。

3.每月进行一次50分的名著阅读小测或名著阅读交流课既能了解学生的阅读质量,又能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4.在指导学生如何描绘场景、人物心理 、动作等时 , 教师可以选取名著的一些精彩片断进行赏析指导。比如可以选取《家》或《红楼梦 》的片段。

三、探究设题,有效实现学与考的价值

这一活动的开展最好在第10学段, 因为学生在经过高一和高二两年的名著阅读梳理之后,对于七大名著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在完成第一轮的小说类阅读的专题复习后,学生大体了解了文学类阅读考查的能力要求及具体的考查点,有了以上这两种储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设题。惟其如此,设题才会有针对性,探究设题活动才会有价值。

那么,如何设题呢? 首先,要求学生针对情节内容以判断题的题型设题。教师指定一定量的情节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设题,比如“宝玉挨打”情节、“香菱学诗”情节等。学生为了设题就必须熟悉这些情节,搜索可以制题的关键点,比如人物、地点 、经典对白 及主要情 节等 ,再以判断 题的形式 呈现出来。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提供自己设置的判断题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作答,让学生在合作共享中强化对情节的识记。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个互动形式很受学生欢迎,不仅达到了熟记情节的应试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和兴趣。

其次,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情节内容以简述题的题型设题。设置简述题比设置判断题的难度会大一些, 它要求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教师指定情节中的主要故事, 而这些情节中的主要故事往往不止一个,比如“宝玉挨打”情节,可以设置的简述题应该有“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简述宝玉挨打的故事”和“简述宝玉挨打后钗黛探伤的故事”等;与此同时学生还要从微观上把握主要故事中的情节要点, 这样学生才能设置相对准确的答案,比如“钗黛探伤”这一故事的主要情节点有:1宝玉挨打后,宝钗首先来看宝玉。2她手托药丸交代袭人如何看护用药,并对宝玉流露出了感情:“……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3黛玉是在宝玉睡着的时候来看他的,宝玉醒来的时候,黛玉已哭得两眼红肿。4黛玉对宝玉说:“你可都改了吧。”5宝玉劝慰黛玉 ,让她放心 ,便为这些人死了他也情愿。

在学生交流简述题的设题答题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指导强调简述故事答题的三要素: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指导学生审题答题的严谨,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同时明确应试答题上的一些技巧。比如“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和“简述宝玉挨打的故事”在答题要点设置上的区别。应该说,探究简述题的设置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再次,要求学生针对情节内容以阅读简答题的题型设题。这个设题想法主要是基于这么一个思考: 通过将指定的情节作为文学类小说阅读的文本材料, 指导学生进行分析鉴赏和评价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类小说的阅读能力,与此同时可以让学生对经典名著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当然,由于这类题型设计的难度远远高于前面两种,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进行第三种题型的设题活动前, 必须先做好以下铺垫工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所设的题进行合理归类,比如在“宝玉挨打”这一情节中,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1) 贾政要打宝玉 , 情感几经变化 , 哭了多次 , 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贾政为什么哭?

(2)宝玉挨打后 ,宝钗黛玉先后来探伤 ,但两人的表现各有不同,请结合情节作简要分析。

(3)宝玉被父亲喝令“不许动”之后知道大事不妙 ,急着寻人找贾母报讯,结果盼到了一个耳聋的老婆子,于是有了一场有意思的对话,请简要分析一下这个情节的作用。

(4)“你放心。再别说这样的话。 便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情愿”这段话是宝玉挨打之后,黛玉前来探伤劝他“你从此可都改了吧”时说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5)“宝玉挨打”是《红楼梦 》中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精彩的情节, 作者在情节的安排和众多人物出场的设计上都很有特色,试做简要分析。

(6)照中国的传统 ,父亲教训子女甚或打几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像贾政那样想置儿子于死地的父亲却是罕见的。那么,贾政如此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试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应要引导学生明确问题(1)(2)考查的是鉴赏评价能力:形象分析点,(3)考查的是分析综合能力:结构点,(4)考查的既有形象分析又有探究能力:创作意图,(5)考查的是分析综合能力:艺术手法,(6)考查的既有分析综合能力:主题又有探究能力:创作意图等,问题的旨向明确,学生的答问才有针对性,设置的答案要点才会更准确、合理和科学。当然这一过程的生成性强,对教师的专业挑战很明显,老师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让这一活动更有效。

7.小学语文必读书目 篇七

《神话选读》《童话选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海底两万里》 《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

必读类

一、童话故事(46篇)

1.《格林童话》(20篇)

<1> 灰姑娘<2> 小红帽<3> 三种语言<4> 白雪公

主<5> 十二个猎人<6> 裁缝和鞋匠<7> 睡美人<8> 小鹿弟弟<9> 星星银币 <10> 三兄弟找幸福<11> 三只小鸟<12> 三件宝<13> 勇敢的王子 <14> 会唱歌的骨头<15> 圣母的孩子 <16> 金鸟<17> 布勒门的音乐家 <18> 百灵鸟 <19> 大拇指<20> 青蛙王子

2.《安徒生童话》(20篇)

<1> 丑小鸭<2> 野天鹅<3> 豌豆公主<4> 拇指姑娘<5> 皇帝的新装<6> 打火匣<7> 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8> 顽皮孩子<9> 两个旅伴<10> 幸运的套鞋<11> 坚定的锡兵<12> 夜莺

<13> 红舞鞋 <14> 海的女儿<15> 会飞的箱子<16> 白雪皇后<17> 老房子<18> 园丁和主人<19> 影子<20> 安琪儿

3.《天方夜谭》(6篇)

<1>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2> 渔翁的故事<3> 阿拉丁神灯的故事<4> 朱德尔的故事

<5> 辛巴达航海的故事<6> 阿里巴巴的故事

二、寓言故事(2本)

1.伊索寓言…….(希腊)伊索

2.克雷洛夫寓言……….(俄)克雷洛夫

三、神话故事(18篇)

1.盘古开天….(中国)2.上帝创世的故事……(希伯来)

3.女娲造人…(中国)4.上帝造人的故事……(希伯来)

5.梵天创世的故事…(印度)6.天神创世的故事……(日本)

7.女娲补天……….(中国)8.神农尝百草……(中国)

9.黄帝战蚩尤…….(中国)10.仓颉造字…….(中国)

11.共工怒触不周山…….(中国)12.大禹治水……….(中国)

13.牛郎织女……….(中国)14.钟馗捉鬼……….(中国)

15.后羿射日的故事…….(中国)16.嫦娥奔月…….(中国)

17.伏羲兄妹的故事……….(中国)

18.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希腊)

四、成语故事(100篇)

1.画龙点睛2.一叶障目3.天衣无缝4.世外桃源

5.对牛弹琴6.水中捞月7.画蛇添足8.百步穿杨

9.东施效颦10.螳臂当车11.朝三暮四12.一箭双雕

13.老马识途14.杀鸡吓猴15.此地无银三百两

16.骑驴找驴17.自相矛盾18.空中楼阁 19.黔驴技穷

20.返老还童21.对症下药22.熟能生巧 23.杞人忧天

24.按图索骥25.解铃还须系铃人 26.塞翁失马

27.杯弓蛇影28.狐假虎威29.鸿鹄之志 30.一举两得

31.为虎作伥32.叶公好龙33.望梅止渴 34.滥竽充数

35.三人成虎36.瓜熟蒂落37.瓜田李下 38.鹬蚌相争

39.夸父追日40.凿壁偷光41.沧海桑田 42.草船借剑

43.盲人摸象44.囫囵吞枣45.入木三分 46.见怪不怪47.程门立雪48.名落孙山49.两败俱伤 50.邯郸学步51.一鼓作气52.盲人瞎马53.愚公移山 54.一字千金55.悬梁刺股56.呆若木鸡57.疑邻盗斧 58.买椟还珠59.道听途说60.起死回生61.相煎太急 62.请君入瓮63.打草惊蛇64.闻鸡起舞65.一字之师 66.孺子可教67.三顾茅庐68.以讹传讹69.夜郎自大 70.瓮中捉鳖

71.毛遂自荐72.呕心沥血73.州官放火 74.胸有成竹75.金石为开76.游刃有余77.黄粱一梦78.梁上君子79.郑人买履80.感恩图报81.两袖清风 82.同舟共济83.余音绕梁84.围魏救赵85.江郎才尽 86.破釜沉身87.破镜重圆88.月下老人89.价值连城 90.精卫填海91.水滴石穿92.唇亡齿寒93.卧薪尝胆 94.班门弄斧95.皮之不存毛将焉附96.后生可畏97.讳疾忌医

98.危如累卵99.指鹿为马100.高山流水

五、科普读物(8本)(新世纪版)

1.十万个为什么(动物分册)

2.十万个为什么(植物分册)

3.十万个为什么(人体科学分册)

4.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分册)

5.十万个为什么(宇宙科学分册)

6.十万个为什么(环境科学分册)

7.十万个为什么(信息科学分册)

8.十万个为什么(数学分册)

六、中外小说(10本)

1.木偶奇遇记……(意大利)科罗狄

2.绿野仙踪………(美国)莱.弗.鲍姆

3.鲁滨逊漂流记………(英国)但.笛福

4.三毛流浪记……(中国)张乐平

5.海底二万里……(法国)儒勒.凡尔纳

6.爱的教育……(意大利)埃.德.阿米琪斯

7.汤姆叔叔的小屋……(美国)托斯夫人

8.西游记……(明)吴承恩

9.雾都孤儿………(英国)查尔斯.狄更斯

10.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

第一类:

西游记(少年版)西游记东周列国故事

雾都孤儿汤姆叔叔的小屋爱丽丝漫游奇遇记

克雷洛夫寓言格列佛游记伊索寓言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注音)小王子木偶奇遇记(精)

长袜子皮皮(精)海蒂(精)白比姆黑耳朵(精)

斯巴达克思寄小读者小思想家在行动(精)

神话传说寓言古诗

《发现科学》系列丛书(教师用书)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千家诗安徒生童话海底两万里

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八十天环游地球 一千零一夜好兵帅克希腊神话和传说 鲁滨逊漂流记苦儿流浪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小鹿班比(精)魔法师的帽子(精)比比扬奇遇记(精)骑鹅旅行记杜里特在猴子国(精)骑鹅旅行记(注音)成语故事童话小说

哆拉A梦快乐数学(适合低年级学生)动脑筋爷爷(三辑每辑8册)丁丁历险记世界五千年(上下册赠光盘)阿凡提的故事(注音)寓言故事(注音)神奇的科学魔方HAPPY数学

哆啦A梦手工系列数学与头脑相遇的地方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上下五千年(赠光盘)中华成语故事 上下五千年(彩图注音赠光盘)益智故事(注音)大不列颠智能训练科学小品

小灵通漫游未来十万个为什么(第一集8册)

十万个为什么(第二集8册)物理与头脑相遇的地方

第二类:世界文学名著精读(少年版)每套50册

1、简·爱

2、呼啸山庄

3、傲慢与偏见

4、名利场

5、爱玛

6、雾都孤儿

7、大卫·科波菲尔

8、鲁滨逊漂流记

9、格列佛游记

10、金银岛

11、德伯家的苔丝

12、牛虻

13、蝴蝶梦

14、爱丽司漫游奇遇记

15、红字

16、嘉丽妹妹

17、海狼

18、教父

19、飘20、斯巴达克斯

21、爱的教育

22、堂吉诃德

23、变形记·审判

24、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25、汤姆·索亚历险记

26、高老头

27、欧叶妮·葛朗台

28、悲惨世界

29、巴黎圣母院30、三个火枪手

31、基督山伯爵

32、茶花女

33、红与黑

34、包法利夫人

35、漂流朋友

36、娜娜

37、约翰·克里斯朵夫

38、神秘岛

39、海底两万里

40、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

41、复活

42、安娜·卡列尼娜

43、父与子

44、童年

45、钢铁是怎样练成的46、好兵帅克

47、吹牛大王历险记

48、少年维特之烦恼

49、戈拉50、百年孤独

三、现代散文(15篇)

1.白色山茶花……(台湾)席慕蓉2.匆匆……朱自清

3.春天吹着口哨……刘湛秋4.金色花…….(印度)泰戈尔

5.橡树…….(意)费拉里斯6.雨之歌…….(黎巴嫩)纪伯伦

7.信念……张歧8.白鹭………郭沫若

9.多彩的森林.……柴德森10.梨花…….….许地山

11.天窗……..茅盾12.明月夜……(台湾)席慕蓉

13.榕树……(印度)泰戈尔14.论求知……..(英)培根

8.高中必读书目《子夜》读后感 篇八

《子夜》是矛盾先生的一得意佳作,其始作于1931年10月,至1932年12月5日脱稿。本书创作于中国军阀割据、经济落后、思想纷争的时代,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发展道路之走向。本书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吴荪蒲,作为一民族资产阶级,如何从盛气凌人到日落西山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在彼时确实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其不但具有资产阶级的固有性质,同时也是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质。但是,人都是有私心的。书中以吴荪蒲一开始以一个财力雄厚的民族资产阶级自居,其办理缫丝厂、合作经营等,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也是作为重要的因素加以考虑的。但是,到后期,由于战乱的影响,吴荪蒲经营的许多事业都遭到了很大的打击,资产迅速减少。这时,其考虑的莫过于是自己的身家财产,忧国忧民的思绪荡然无存。

书中章节紧扣当时的社会事实现象,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当时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工人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军阀战乱对国家各个不同阶级的影响,以及革命事业燎原之火的燃烧。书中多处运用一妙手的写法,就是以不同人物为不同的阶级代表,呈现不同的阶级的发展态势。如,书中一开篇就描述了吴老太爷到上海的第一天就死于脑充血。这侧面的反映了吴老太爷与其《太上感应篇》所代表的封建思想,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是一种落后、腐朽的思想,在新的思想面前,其不堪一击。

另一方面,书中到最后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即,书中主人翁吴荪蒲在“战败”后何去何从的问题。其反映的是,在当时的背景下,民族资产阶级向和方向发展的问题。最后,吴荪蒲的决定是回到他的故乡,红军发展较快的地方。这表明了,在当时的局势下,民族资产阶级已经不能够依靠当时的政府,他们选择了共产党,他们选择了革命。

9.高中语文名著必读书目 篇九

在疯狂面前,理智显得是软弱无力的。很多人本是十分理性的,但在疯狂面前都选择了放弃,但罗辑没有。他本是一名哗众取宠的大学教授,却在联合国大会上被选为面壁者。顶着巨大的压力,运用自己的智慧,他终于悟出了黑暗森林理论,创建了黑暗森林威慑,用这种几乎是同归于尽的方法成功威慑住了三体入侵者,维护了人类的尊严,是地球避免受到三体人的侵占。之后又作为地球的“执剑人”保护地球五十一年,几乎是被奉为神灵,却在最后被控诉多年前队黑暗森林威慑进行的实验毁灭了一颗恒星,毁灭了一个文明。读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人类的自私自利才是使文明与世界的毁灭的最大原因……这是人类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

也许是背叛

当人们需要你时,人们众星捧月,你就是这个世界的救世主,被所有人追随,你本以为你会名垂青史。然而,一旦你没有了利用价值,抑或是你把事情搞砸了,辜负了所有人的期待……一夜之间,你就变成了千古罪人,背负骂名。

文明存在的意义

基于所有的文明,无论是存在的,还是已经消失了的……生存,是一个文明的第一需要,之后才是不断的扩张,发展。然而不断的发展需要的是文明的野心,“野心”是一个文明所需要的重要品质!如果只甘于现状,终会被别的文明打败,被残酷的宇宙的法则淘汰。不断进步、不择手段的进步是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

撒谎

三体人的思维是透明的,是完全裸露在空气中的。他们舍去了交流器官,而是直接用思维脑电波的形式来传递它们想传递的信息,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简单且直白地迅速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也必然避免不了思想沟通上的障碍,三体人不会撒谎,他们心里所想到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会清晰的像白纸黑字一样摊在对方的面前,但地球人常常是“表里不一”的。因此两者会有很大的“文化差异”。

五彩斑斓的蛇

“谎言就像蛇身上的花纹,越美,越迷惑人心,越可怕。

绝望中的女子

10.高中语文名著必读书目 篇十

2、高罗佩《大唐狄公案》,海南出版社。高罗佩是一个荷兰外交官,疯狂地迷恋东方文化。不过他可不像大山之类的只会唱唱歌、说说相声,他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能用汉语写做诗文,甚至对中国性文化、长臂猿都有研究,出过专著。《大唐狄公案》是他写的一系列关于狄仁杰的侦探小说,是西方中学生课外必读书,狄仁杰因此在西方家喻户晓,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不光侦探故事写的精彩,里面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东西,写得比中国人还地道呢,你看了就知道的。

3、金庸《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花城出版社。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童话般的幻想;作为一个男孩子,应该有对英雄气概的崇拜。金庸的书有中国最大的读者群,上至学者政客,下至贩夫走卒。书里有历史、有英雄、有爱情、有传统文化,更何况可读性强,恨不能一口气就读完。这样的书岂能不读?

4、房龙《地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地理课本很枯燥,可房龙《地理》却写得通俗而又有趣味,让你能看下去,这就是这本书的最大优点,也是他的所有书的优点。读完这本书,你会对世界地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5、房龙《人类的故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房龙关于世界历史和文明史的一本通俗读物,影响甚大。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房龙给了我们一双观看浓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的眼睛——理性、睿智而宽容。都说历史是枯燥的,看这本书,相信你不会有这种感觉。

6、余秋雨《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虽然我不喜欢余秋雨这个人,也不喜欢他的雕琢与堆砌,但我不得不承认,他的文章很有文化味儿,也得很好,很适合年轻人看。当然,当你书读得再多些,年龄再大些,你可能更喜欢周作人的文化散文。

7、辛丰年《乐迷闲话》,山东画报出版社。这个八旬老人不是音乐家,也不是乐评家,只是一个业余古典音乐迷,却写出了许多音乐家或乐评家们根本写不出的音乐随笔。文章里充满对音乐的真爱,也充满古典音乐方面的知识,喜欢西洋古典音乐的人不容错过。

8、《古文观止注译》,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大多是千古传诵之作。是300年来影响最大的古代散文选本,至今无法超越。这本书里有注释,有译文,可以带你轻松地进入传统文化之门。对于里面喜欢的名篇,是需要背诵的。

9、传世经典文白对照《聊斋志异》,中华书局。《聊斋志异》应该是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口味的,有鬼狐神怪之类的魔幻元素,有各式各样的爱情故事,还有对当时(其实也是现在)社会丑恶的批判。当然这些短小的故事都是典雅精炼的文言文,你觉得吃力的话,可以看这个文白对照本。

10、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论语》绝对是中国排名第一的经典著作,是中国人的圣经。书中孔夫子的许多名言,饱含人生的智慧,是可以让人终生受益的。南怀瑾对《论语》的讲解,好在没有学究气,切合实际、通俗易懂。

11、梭罗《瓦尔登湖》,徐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生态和环保的概念源自美国,美国生态和环保的概念源自梭罗。《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月的生活及思考,是对美国人影响最大的几本书之一。内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让我在读了至少十遍之后,依然有“读不出来”的感觉。

12、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出版社。“二十年发行上百万册、感动中国几代读者,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这个书评一点都不过分,确实是当代不可多得的优秀长篇小说,值得一读再度。爱情小说方面比较好的,还有《未央歌》、《山楂树之恋》和《挪威的森林》,那是不同时代的浪漫。

13、陈忠实《白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我总觉得,要了解、感知真实的中国现代史,与其抱一本历史书看,不如读一本像《白鹿原》这样的小说。书中白姓鹿姓两家三代的家族史,折射出的那种历史沧桑感,让我至今长留脑海,挥之不去。长篇小说中《平凡的世界》也很好,就是有点长,毕竟上高二了。

14、张爱玲《流言》、《传奇》、《半生缘》,北京出版社。看了张爱玲的书,你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才女。不要被电影《色戒》影响了,那只是改编自她短短万余字的并不怎么好的一部小说,在大陆,她是一个过去被严重忽视的作家,现在已经持续“热”了三十年了吧,而且我相信,她还会继续“热”下去的。

15、汪曾祺《岁朝清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学图书馆文库。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文章那种自然的抒情性很美,像清淡而隽永的一切东西,让人流连不已。他的文章都不长,被视为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你和余秋雨的文章一比较,就应该能分出高下的。我现在很盼望的一件事,就是新版汪曾祺全集能早日出版。

16、孙犁《故事和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学图书馆文库。文如其人,就是说的孙犁。人是真实、自然、不随波逐流的,文是含蓄蕴藉,朴素洁净,像在水中淘洗过,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大美”。年轻时都喜欢华丽的事物,可能不一定能接受这样的文章。但你一定要读一点孙犁,这样你能知道华丽的不足,以及华丽反面的东西什么样。男人最忌讳的就是肤浅和浮夸,读了孙犁之后,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

17、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八十年代风行一时、影响巨大的学者,当属李泽厚,他的美学史、思想史著作,有深度而又不枯燥。《美的历程》将中国数千年艺术精神熔铸在一本小薄册中,引导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步入美的殿堂。能在短时间内让人全面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得到美的熏陶,还没有第二本好的书。

另外周国平的《思想的星空》这个杂文集不错。

11.高中语文名著必读书目 篇十一

小说以1805-18的欧洲大陆为背景,在战争与和平的交错中描述了博尔孔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等四个贵族家庭的爱恨情仇。几个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人生起伏之后,最终安德烈•博尔孔斯基在战场上牺牲,皮埃尔•别祖霍夫和娜塔莎•罗斯托娃终成眷属,而尼古拉•罗斯托夫和玛利亚•博尔孔斯卡娅也组成了美满的家庭,小说的叙事部分以两个家庭的幸福家常收尾,令人倍感温馨。

主人公们生活在动荡期的欧洲,拿破仑治下的法国与亚历山大一世治下的俄国是19世纪初决定欧洲命运的主要力量。托尔斯泰不仅以恢弘的场景描述真实的历史事件,而且在行文中穿插了大量的评述。可以说,对历史的探讨是小说的一大基干,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几位主人公的命运沉浮。历史如何被描述?推动历史的决定性因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贯穿着小说的始终。

托尔斯泰以非常写实的手段还原了众多历史场景,18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和1820拿破仑攻占莫斯科是其中的核心事件。尽管托尔斯泰站在俄国人的立场上描述历史,但如果你想从这部小说里挖掘俄国的“爱国主义”,那恐怕就要略感失望了。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智慧”的俄国军队,也看不到“英勇”的俄国人民。尽管后人认为拿破仑进军莫斯科是俄国军民故意“诱敌深入”的结果,但托尔斯泰却认为法军得以长驱直入只不过是俄军的内部矛盾和指挥紊乱造成的,而所谓“诱敌深入”之战术只是后人的歌功颂德而已。恰恰是俄军的作战失败在客观上导致了拿破仑孤军深入,并最终使他走向灭亡。历史就是这样,后人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偏好删减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捏造了很多并不存在的“辉煌”和“丑恶”。

在感情色彩上,我们看不到作为侵略者的法国人有多么“可恶”,也看不出抗击侵略的俄国人有多么“崇高”。托尔斯泰的对整个战争过程的描述是中立的,也是真实的。“侵略”和“反侵略”,“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不能说完全不存在,但这种区分更多时候只是“政治产物”,是人类为自己的可怕行为寻找正当理由的遮羞布罢了。当这些事件的政治意义被剥离,当一个个平凡的人走上战场去残杀同类的时候,不管你是进攻的一方还是防守的一方,都是罪恶的、也是值得怜悯的。

尼古拉在追击一个法国军官的时候,因为他的“狼狈相”而心生怜悯。皮埃尔本来打算留在莫斯科刺杀拿破仑,却阴差阳错地救了一个法国军官的命,他还怀着“负罪感”和那位法国军官彻夜畅谈。俄国人是他们的同胞,这没有错,但种族和国别的区分毕竟是人为的、相对的。一个天然且绝对的事实是,同样作为人类的一员,法国人更是他们的同胞。尽管人类总是给战争冠以“正义”、“反侵略”等名号,但这些政治意义难道能改变同类相残的悲剧本质吗?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纪念某一场战争或战争中的某个事件。但是,我们要纪念战争里的什么呢?在中国,“9.18”、“7.7”、“南京大屠杀”每年都要被纪念,可是大家除了“日本鬼子侵略过中国”之外又记住了什么呢?战争对普通士兵意味着什么,对一个个普通民众又意味着什么(包括日本人),这些基本上被我们忽略了,大家不去从人性的角度去反思每一个珍贵的人类个体在战争中的遭遇,而是都去关注政治意义了。于是,人们一边高呼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却除了“30万”这个注了水的统计数字之外一无所知。

在史书和历史教材中,平凡的个人只不过是政治巨浪中的一滴水,或者是一大串统计数字中的分子或分母,人性近乎被泯灭了。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正是在这一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还原了那些被所谓的政治意义泯灭了的最朴实的个体生活,而恰恰是那些个体生活才能反映人类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在评价拿破仑是否伟大时说到:“哪儿没有纯朴、善良和真实,那儿就没有伟大。”是的,脱离了善恶标准的“伟大”不过是另一种“渺小”罢了。我们的史书和教材可能是为了“普及常识”,有意无意地夸大了那些渺小的“伟大”,却恰恰忽略了“伟大”的立足之本——人性与善恶。

最后,有必要谈一谈托尔斯泰历史观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回想一下托尔斯泰那个年代的史学,“神的意志”决定历史的观点已被抛弃,伟人意志决定论还在大行其道,客观规律决定论(阶级斗争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什么的)刚开始被大众接受。托尔斯泰把主要的笔墨用在反驳当时还比较强势的伟人决定论上,否认历史的车轮掌握在拿破仑、亚历山大一世或库图佐夫手中。

一个社会就像一艘巨轮,而作为统治者的行政长官们就像飘在巨轮前面的小木舟。长官们误以为是他们在小木舟上划桨才使巨轮前进,但事实上,真正让巨轮运动起来的是波浪。在惊涛骇浪来临之时,巨轮的抖动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小木舟掀翻。在一个羊群里,总会有一两只羊被养得膘肥体壮,其他羊不明真相,于是把那一两只肥羊视作“天才”,它们就是拿破仑和库图佐夫们。但事实上,特意把它们养肥的是牧羊人,目的无非是最先屠宰。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事,但都在无意中充当历史的工具。19世纪初的欧洲貌似由拿破仑、亚历山大一世和库图佐夫主宰,但他们又何曾使历史的进程和自己的意志相吻合呢?人之外的要素构成了“必然性”,它和人的自由意志一起干预历史进程,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亦无绝对的必然。托尔斯泰将两者间的互动称之为“法则”,至于这个法则如何理解,恐怕要见仁见智了。是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是唯物史观中所说的客观规律?还是“上帝的计划”与人的意志之间擦出火花?这是一个有待思考的问题。

如果说《战争与和平》的时代背景和故事背景主要唤起历史观方面的思考,那么小说的情节则更多地体现出信仰因素。关于这一点,将在这篇读后感的信仰篇中有所探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2.高中必读书目《边城》读书笔记 篇十二

我也忘不了爷爷那一双饱含沧桑,深邃有神的眼眸;忘不了爷爷那一张皱褶慢慢,历经风霜的面孔;忘不了爷爷那颗疼爱孙女,关怀朋友的真心;忘不了爷爷那一种豁达开朗,海阔天空的释然。

翠翠是那么的天真,那么的善良,那么的温柔,那么的单纯,那么的清纯;她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动人,那么的热情,那么的勤俭,那么的质朴;她是那么的坚强,那么的勇敢,那么的倔强,那么的真挚,那么的纯情,那么的真情。失去了双亲的她令人怜惜,没有亲人疼爱的她叫人同情,和外公相依为命的她使人疼惜,和渡船为伴的她让人伤心,爱上傩送的她叫人揪心,矢志不渝等待爱人的她叫人痛心。

翠翠的爷爷是那般的善良,那般的朴实,那般的勤劳那般的勤恳,那般的忠实,那般的憨厚。他独自承担起了照顾翠翠的责任,一直在为翠翠的将来着想,为翠翠的未来铺路,他一直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他一直乐善好施,不求回报。可是老天爷对他实在太不公平了,他失去了儿子儿媳,只留下一个苦命的孩子要照顾;他一心为自己的孙女着想,却让翠翠留在了等待的苦海中;他一直乐观讨生活,却不幸患病,死于非命;他一直爽朗豁达,但却带着不舍,带着遗憾,带着无奈,带着辛酸离开了人世,这样的结局,实在叫人心痛,实在叫人难受。

上一篇:三公经费自查自纠报告下一篇:关于食堂残食台垃圾分类的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