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之整体规划

2024-07-08

文言文教学之整体规划(精选5篇)

1.文言文教学之整体规划 篇一

2012年考研专业课整体规划之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院校专业确定

环境科学与工程下设两个二级学科,分别是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中提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按照一级学科,进入排名的院校共191所,因此考生计划报考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就要面临着院校专业的确定。不同的院校、不同专业考试科目可能不同,所制定的参考书目也就会存在差异。因此,专业课考研(微博)辅导专家们建议2012年的考研考生最适宜在确定院校专业之后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课学习。

二、参考资料

1.指定参考书目

院校在公布新的招生目录时,一般也会提供相关的专业课参考书目,按照院校指定的参考书目进行复习即可。

2.未指定参考书目

院校公布招生目录时,未指定参考书目的,可以通过目标院校的学长推荐书目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对诸多院校参考书目的分析,选择经典参考书目进行学习。

3.期刊资料

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本学科的前沿热点以及相关动态。近年来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方向的专业热点,可以依靠核心期刊以及中英文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期刊以及论文的学习有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了解及其应用,分析不同教师的研究方向,进而对命题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在此列出环境科学相关的核心期刊以供学习:

《环境科学》主要报道我国环境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以及反映控制污染,清洁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理论和实用技术等。

《分析测试学报》是刊登电子显微学、质谱学、光谱学、色谱学、波谱学及电化学等方面的分析测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供从事分析测试和分析化学研究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管理人员阅读。刊物设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仪器装置及实验技术等栏目。

《环境保护》定位于综合性环保科技刊物。重点宣传和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污染防治技术、监测和评价、环境标准与标志、环境经济、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生态与自然保护、环境与健康,并介绍国内外环保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及新信息,交流各地环保工作先进经验。

《化工环保》、《环境工程》、《环境化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工程学报》(原名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科技通报》、《科学通报》、《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原名为: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水处理技术》、《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环境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自然灾害学报》、《自然资源学报》、《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科学(B辑)》《工业水处理》以及其它一些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

4.其他参考资料:

历年真题:分析考试侧重点,分析命题规律、题型、分值及难易程度。

专业课讲义:建立整本参考书的知识框架及知识点分布。

专业课笔记:将各章节各分支知识点具体化。但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本科生上课所用的教材则是第三版,因此当用听课笔记辅助参考书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区分开。

三、学习方法解读

1.参考书目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3.真题的使用方法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辅导专家们建议2012年的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四、学习时间安排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课中,专业课(数学也属于专业课)占了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分最能拉开层次。例如,专业课考试中,分值最低的一道名词解释一般也有4分或者更多,而其他专业课大题更是动辄十几分,甚至几十分,所以在时间分配上自然也应该适当地向专业课倾斜。根据以往的经验,专业课的复习应该以四轮复习为最佳,所以提醒2012年的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有必要结合下面的内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1.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

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熟悉专业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多看看教材和历年试题。只有自己有了阅读体验,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有那种很踏实的感觉。暑假期间,在准备公共课或者上辅导班的同时,继续学习专业课教材,扩大知识量。

2.第二轮复习:每年的9月---12月中旬

这个时段属于专业课的加固阶段。第一轮复习后总会有许多问题沉淀下来,这时最好能够一一解决,以防后患。对于2012年的考生来说,这4个月是专业知识急剧累积的阶段,也是最为繁忙劳累的时候。

在专业课复习上,这段时间应该主要看近年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专著,边看书边做读书笔记,并整理以前的听课笔记。一项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复习的重点会往公共课上倾斜,专业课复习所占的时间也会缩短。此时需要注意本涉及所考专业的热点问题。

在复习的尺度上,应该逐渐抛开书本,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整理成精练的笔记。然后看自己的笔记并形成自己的东西,因为考试是需要用笔来表达的。所以,把第一次精读过后的那些重点问题用答卷的方式写一遍,效果是十分突出的。再根据本专业的情况,翻查其他的参考用书,将新的知识点补上。一般来说,专业课不可能只涉及一两本书,不排除出现一些超越范围的考题。因此,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考过的同学的建议去精读其他的参考书,把重要的内容补充上去。

3.第三轮复习:12月中旬---考前一周这个时候的专业课复习主要是认真看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时积累下来的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不断加深印象,试着自己给自己出题并且结合本的热点问题试图去猜一下专业考题,并想想该怎么答,训练一下解题思路和技巧。

复习的尺度方面,则是查阅本该专业最新的热点问题以及报考导师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等,把这些补充上去,整个的复习笔记就比较完整了。在补充和扩展的过程中,查询网站、期刊等都是很好的手段。

另外,因为考试临近,考生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专业兴奋程度,积极地和考研盟友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辩论,汲取对方的复习心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和深化理解。

4.第四轮复习:考前一周这里突出强调的就是要学会调整心态,把心态和作息时间调整到最佳,准备应考,保证考场中的理想发挥。

2.文言文教学之整体规划 篇二

我曾为此编写了两句话:“祝贺大家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进入初中阶段学习, 我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初中新教材第一册。”这两句话的第一句, 肯定了同学的才能、智力、竞争能力, 学生会欣然地接受这种祝贺, 也可能会暗暗下决心, 一定要在初中阶段好好学习, 在初考时取得更大的胜利。第二句话包含了老师跟大家相处将会很愉快的意思, 使学生有了一种和谐相处的愉快感受, 包含了老师谦虚的态度, 而不是一副一本正经讨人厌的样子, 包含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师生互相取长补短的意思。这样的简短的祝贺辞, 不光会使学生有一次愉快的心理体验, 更重要的是会使学生暗暗下决心, 来学好这门课。

二.老师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介绍中添加一点幽默色彩, 活跃气氛, 不至于使你的介绍枯燥死板, 使学生对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句话说得好“了解是师生关系的第一步”。另外, 在这样的介绍中也展示了老师的一些教学教研成果, 会对学生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再者, 相对比较幽默。这种幽默能调节一下课堂气氛。在老师的介绍完毕之后可点名辨认同学。叫学生觉得老师不光叫咱了解他, 他也同时想了解咱们。同时, 可以叫几个同学上台, 稍做准备, 也向老师和其他同学作一个简要的自我介绍。这种介绍会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色彩设置能力等。同时也能体现师生互动, 而不是老师一个人在动。

三.使学生对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有一个整体把握,

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要告诉同学自己对初中三年语文教学的全局性设想。其一, 师生共同讨论初中、初中语文学习的异同, 使大家能够有准备、很顺利地把初中阶段的学习和小学阶段的学习衔接起来。其二, 努力创设一种浓郁的语文学习环境。其三, 初中三年的整体设想, 初一重视材料积累, 同时也做相应的练习。初二积累与练习并重。初三突出创作型学习, 同时注重练习但不忽视积累。其四, 注意学习目标的确立和培养良好的自我规划能力并注意使大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目标:阶段考试要达到什么程度, 初考要达到什么程度, 想不想初一些创作并拿出去发表。自我规划。并在学习中要注意用脑, 在收集比较中有所创造。其五,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 注意让大家了解文学史、文学批评、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有哪些典范作品, 外国有哪些名著、中外有哪些星湖名文学评论家等 (为体现师生互动, 学生可以谈一谈自己了解的这方面的知识, 可以是零星的, 不系统的) 。其六, 语文活动的安排, 教师应结合课文的特点, 有计划地设计、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语文活动, 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能力。这些活动老师可以先做一做样板,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组织, 自己去创设更好的语文活动, 这样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锻炼他们的各种语文能力。搞这样的活动, 学生自然就会去查找资料, 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使大家在语文学习中能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为了能使大家在语文学习中能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特讲一个故事:学生中有人问苏格拉底, 怎样才能向您那样学识渊博。苏氏没有正面回答, 他却叫同学做一个简单的动作, 说大家尽量吧胳膊往前后甩, 每天三百下。问大家能做到吗?大家异口同声的喊“能”。一个月以后, 苏氏问甩臂哪些同学坚持了?九成的同学骄傲的举起了手。一年之后再问, 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 那个人就是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所以告诉同学们, 只要对自己有安排, 安排得合理, 坚持下去, 你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成功。

通过以上的整体规划设想,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最大程度地激活, 师生会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相得益彰, 共同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取得语文教与学的丰硕成果。

摘要:语文教学要想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 而不显得肢离破碎, 就必须对语文教学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作者在此提出了四条建议。

3.文言文教学之整体规划 篇三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但强调“以学生发展中心”,并不意味着忽视和否定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依然重要和必要。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新体育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重要理念。

在水平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的设计中要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理念,体育教师需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关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效果。

一、水平教学计划的设计

水平教学计划是根据各水平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是学生达成各项目标的统筹计划。水平教学计划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把各水平的具体目标所呈现的内容标准

加以具体化,并分配到每个学期中,以便从总体上把握学习内容和要求,全面达成和落实课程目标。

制定水平教学计划

首先,根据水平四五个学习领域的水平目标,以及相应的内容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各学年的教学目标。

第二,要认真研究内容标准,根据水平目标以学生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为中心并结合本校情况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第三,以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为主线,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第四,根据水平四教学总时间合理预计各项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对于各项教学内容的时数预计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以及难易程度来分配,更重要的是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而定。

二、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

若干节体育课之所以能形成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这是因为这几节课具有内在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教学内容的整体,其教学内容也集合成一个统一的板块。因此,单元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从教学计划的结构体系看,水平计划是单元计划的上位概念,多个单元教学计划构成了水平教学计划,从目标体系来看,单元目标是将水平目标分解为一系列比较具体的学习子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逐个达到单元目标,才能最终达成水平目标。在水平计划、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之间,单元计划是中间环节,在课程改革中应成为我们研究的核心内容。

单元计划的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此环节的质量高低对教学质量产生很大影响。以你此必须格外重视此环节。

根据毛振明教授的划分方法,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的体育教学单元类型。

①“精教类”教学内容(充实螺旋式):就像吃饭中的多吃多餐是在很多年级出现的,用大单元进行教学的一类项目。这种项目是所谓重中之重、精中之精的项目,不能很多。是让学生必须掌握好的1~2项体育项目,也是针对体育教学“蜻蜓点水”、学生学不会东西的现状而设计的教学内容。这类教学应是社会上时兴的、在中国是普及的、学生喜欢的,学校条件允许的,体育教师可以教的。例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武术、排球等就属于这类项目。每个学校都应有自己的特色项目,从每个人来说,每个学生都应有自己的特长,人人都应有锻炼身体从事娱乐的手段。

②简教类教学内容(充实直线式)型:就像吃饭的“一次吃饱”,是只在某个年级出现,用大单元进行教学的一类项目,这种项目也可以有一定的比例。是需要学一学,由“师傅引进门”,以便将来能“修行在个人”的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奢望学生能把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学好,但我们可以让学生初步地学好一些项目,打个好一点的基础。这样的项目有网球、保龄球、跳绳、轮滑、游泳、野营、攀岩、台球等。试想,我们用6~7节课重点地介绍一下有趣味、有前景的运动项目,让学生练习、体验一下,那么将来他们工作以后,遇到有参加这些运动的机会时,他们就不会束手无策,就可能很快地参与进去。如果有参加在每个学年中教这样的项

目2~3项(大约15~20学时),12学年我们就能让学生“入门”了30项左右的运动项目,这样就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实践打下更深厚的基础。

③介绍类教学内容(单薄直线式):就像吃饭的“一次品尝”,是只在某个年级出现,用单元进行教学的一类项目。这种项目也不能太多,是介绍性、体验性的,如推铅球将被取消,但推铅球还是要教的,只不过教的方法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铅球是田径运动的大项,是奥运会的项目,学生见了铅球不知道是什么说不过去。老师们找个合适的时间,最好是在奥运会或者亚运会的前期,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向学生介绍一下铅球、铁饼、链球、标枪的起源和现状等,让学生体验一下,推推铅球。等奥运会一开,学生就可以在电视前评头论足了,这就是运动文化的传授。如此,我们每学期作为运动文化、运动知识来介绍10个左右的项目(大约2~3节课),12年就能介绍二百多项。

④锻炼类教学内容(单薄螺旋式):就像吃饭中的少吃多餐,是在很多年级出现的一类项目,这种项目可以有一定的比例,是“不需要深教,但需要常练”的一些运动项目。过去体育教学中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那些不需要深教的项目反而教得细,教得繁、使教学效率差,学生也很厌烦。其实,天天要练的东西有,就是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但不必用很多专门的时间入跑、跳、投和其他的一些身体素质练习是完全可以糅在篮、足、排等项目学习过程里练的,那样的效果还更好。

查到这些资料之后,确实感觉自己对单元教学计划研究甚少,上面只是对单元教学计划的一个简单的分类。至于如何制定一个具体的单元计划还是有待于研究一下。以后再继续更新我对于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的学习和反思。

三、课时计划的设计

设计课时计划时应力求从发展学生的身体和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意志及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竞争能力、创新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着力,尽可能的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与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及学习评价结合起来。当然,在课中要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课时计划时要考虑到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锻炼,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合理运用分层次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学习评价中运用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此外,中小学生在7—18岁十二年的过程中,是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变化是非常大的,于此同时,学生在此阶段的心理变化也是非常巨大的,传统的课时计划的设计是以教材为中心完成的,并不关注在教材完成中学生的心理感受。新课改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此,针对这种心理上的变化。在体育新课程中,教师的备课,课时计划的设计与制订,教案的撰写与实施,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4.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观 篇四

何利

文言文,以一种特有的语言形式,把中国古老的文化加以记载和传承,具有巨大的文化张力与文化渗透力,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绝大多数老师都有一个大体相同的模式,即: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一堂课下来,老师讲个不停,学生记个不停,课后老师再加一句,回家把这些内容都背下来,明天检查。不用担心学生掌握不了。

这种文言文的教授方法忽视了古文的原有风采,其结果必然是肢解课文,使其支离破碎,即便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此时也只是一组组按刻板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实词和虚词而已,再也激不起丝毫情感的微澜。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从而使得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畏惧、排斥的心理。

文言文反映的时代距今久远,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的语言环境,并非为了现在“教”与“学”而写。要通过文言文去感受文本作者的特定语境,唤醒学生的潜在情感,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并非易事,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怎样才能在文言文教学中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情境,能使学生容易受到情感的震动,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巧导入,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 “ 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

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诸凡需要、兴趣、思想、情感等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比如,可以故事传说引出课文,以成语名句引出课文,以精美语段引出课文。

这样,教师在课堂中做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架桥铺路的工作,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必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诵读情境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面到深层含义,到潜在的情味的全面感知。在反复诵读中,使人潜心涵泳,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化古人的神气为自己的神气。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

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本。但读不是一遍遍的傻读,可采用多种形式有目的、有效果的读,在读中充分感知语言材料,促进知识内化,陶冶情操。如我在《幼时记趣》一课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设置了多个读的情景:课文录音、多媒体画面、轻音乐、画面和文字的合成体,同时设置了读的层次:跟读、点名读、自由读、齐读;学生在情境中诵读、在诵读中感悟,在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中,真正地积累了语言,积累了情感!

三、创设问题情境

文言文“问题情境设置”的教学模式是施教者在钻研课文的前提下,将课文每一层内容的情境起伏点,按一定的认知思路,设置出若干前后相连、环环相扣的问题,将“阅读教学中的串讲法、问题法和讨论法”综合起来,加以情境控制,以达到学生思维活动和基础认知的有机统一与同步完成。打破了常规串讲序列,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变死记为活用,并且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效应。教师“一字一句”枯燥讲解,往往使学生丧失了能动性。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特点,在一个个问题的情境设置障碍中,进行不断的思维交锋,激活学生潜在的认知能力。在兼顾字词基础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将学生的思维完全激活,变教师单纯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学生始终为课堂思维活动的“主体”。

四、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5.文言文教学之整体规划 篇五

恩平市第一中学 叶晓霞

教学目标: 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过程: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一、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替换。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③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④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如:

[例1]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

[例2]战于长久,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之,句末语气助词)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⑤补――补充。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满的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这句中省略的主语分别是“蛇”、“草木”、“蛇”、“人”。

②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不若”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

⑥调――调整。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①大王来何操?

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这句中的“验之以事”,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为“以事验之”。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2: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找准文言文句子中的主要踩分点, 学会怎么样才能使句子的翻译更准确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请看看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A组:

B组:

行李之往来

左右欲引相如去

可怜体无比

复夜引兵出门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相如引车避匿

形容枯槁,颜色憔悴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小结:文言文词汇的重要特点就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中大多数是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这是古今汉语的很大不同的地方。在古代汉语中,连用两个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某个双音词一样,或者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或者词的意义、色彩发生了变化,都是我们在古文翻译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这样,才能使句子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实词是古文翻译时的一个重要踩分点,我们必须过好这一关。

三、文言中意义变化的词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同一个词,因为时代不同,词义也有不同的含义。它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语色彩的变化、一词多义等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又如下列词语:走

亲戚

牺牲

烈士` 爪牙

卑鄙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②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小结:词语的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

练习: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项伯杀人,臣活之

君为我呼之,吾得兄事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一词多义

这类实词的含义丰富,义项众多,是学习的重点。怎么掌握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如: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

莫名其妙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结:要注意词的本义、牢记重点、上下文辨析、逐步积累。

4、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5、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①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3:复习巩固文言的常见句式, 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如何做到“达”的标准 教学过程:

一、知识复习

在现代汉语里面,句子的成分相对来说有一定的规律,什么词一般作什么成分,什么成分一般放在什么位置,我们要心中有数。那么把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才符合现在的说法。一般来说,关于句子成分及对应的词性如下:

成分:〔定〕

﹙状﹚

〈补〉

〔定〕

词类:形容词

名词

副词

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

名词

数量词

代词

形容词

数量词

代词

二、文言中常见的变式句

1、请学生先看下句子,指出它各属于哪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结构后置)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

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⑤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

2、小结常见的文言句式

A、被动句:

有些有语言标志的,如“于、被、见、为、受”等词或其搭配的句式可以看出,翻译时可译成“被„„怎么样”。有些是不含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

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B、倒装句:

即改变了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其中的有些句子成分被调动了位置,不在原来的位置上,翻译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些变换了位置的成分放回到它原来所在的地方去。

(1)宾语前置句:包括

a、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有“不、未、莫”等否定词,代词放在否定词后动词之前。如:“三岁

汝,莫我肯顾”

b、疑问代词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中“谁、何、奚、安”等疑问代词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如“大王来何操?”

c、介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用来修饰谓语动词时,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现象。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d、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突出强调宾语。如“何陋之有?”

状语后置:修饰限定谓语动词的介宾短语,通过介词放在了动词后面。如:“覆之以掌”

(2)定语后置:一些修饰性的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如:“蚓无爪牙之利”。

(3)主谓倒置:为了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疑问句中,为了突出谓语,或者谓语具有祈求或命令的意义,会把谓语调到主语的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谁与,哭者?”(“与”通“欤”)、“勖哉,夫子!”。

另外,文言中也常碰到判断句、省略句。判断句以“„„者„„也”形式为重点,还有一些变式,可译成“„„是„„”,对事物的关系、性质等作出判断,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刘备,枭雄也”。省略句则要结合句子的上下文,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如:“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等。

三、强化训练

判断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这些句子。

1、吾属今为之虏矣。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7、沛公安在?

8、时人莫之许也

9、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宜乎,百姓之谓我所爱也!

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13、邻之厚,君之薄也。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4: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积累一些常用的固定句式,能够准确地翻译一些固定句式.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掌握一些固定句式,并掌握句式的含义,能够准确地翻译。

二、阅读下面的的练习,并给予恰当的点评和修改。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5、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6、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7、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9、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10、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

11、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5:解题步骤及方法技巧归纳总结:

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2、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实词

3、复习巩固文言的常见句式,判断文言句式的类型掌握翻译的要求

上一篇:三新演讲稿下一篇:10月30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