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岗位职责

2024-09-20

动物实验岗位职责(精选7篇)

1.动物实验岗位职责 篇一

动物园动物饲养员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基本饲养技术,不断地提高饲养技能。遵守各项管理制度。

2、每天认真打扫动物圈舍,保证器具、水槽、食槽的清洁卫生。

3按计划和配方备足饲料、草料,不得造成饲料短缺,影响饲喂标准和效果。

4投料标准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减少浪费。

5、经常仔细观察,巡舍发现动物生病及其他异常应及时处理并向上汇报。

6、协助防疫技术员作好驱虫、防疫、消毒等工作。

7、及时维修或报修栏舍、饮水器、食槽等设施。

2.动物实验岗位职责 篇二

1 实验动物中心概况

贵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是获得国家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建筑面积为7 000 m2, 是我省最大的实验动物基地, 每年生产供应各种动物5万余只, 有SPF级wistar大鼠、SD大鼠、KM小鼠, 清洁级wistar大鼠、SD大鼠、KM小鼠, 普通级豚鼠、家兔等, 生产许可证号:SCXK (黔) 2012—0001。拥有普通动物实验室2 000 m2, SPF级动物实验室4 000 m2, 其中包括IVC实验室1 000 m2, 使用许可证号:SYXK (黔) 2012—0001;2015年新建了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实验室, 大动物解剖实验室, 斑马鱼饲育室等, 为我校教学、科研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平台, 同时还为贵州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药业生产公司提供服务。

SPF级动物实验室运行参数[1]:温度:22~28℃;日温差:≤4℃;相对湿度:50%~70%;气流速度:≤0.2 m/s;换气次数:15~20次/h;压强梯度:20~60 Pa;菌落数:≤3个/皿;氨浓度:≤14 mg m3;空气洁净度:7级;噪声:≤50 d B;明暗交替时间:12/12 h。

2 SPF动物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人员普遍认识不够[2,3]

我校从升级为医科大学以来, 科研项目越来越多, 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逐年递增, 造成动物需求量扩大, 特别是SPF等级实验动物需求增加;进入动物实验室的人员也逐年增加, 主要有学校及附属医院的教师、导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研究生等, 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占绝大多数。学校对研究生没有全面开设《实验动物学》这门课程, 而对本科生开设的《趣味实验动物学》和《实验动物伦理与法规》只是作为选修课, 课时数也不多, 学生无法全面系统地了解实验动物及其相关知识, 因而不能严格执行实验动物操作规程和动物实验操作规程的要求, 导致动物实验结果不精确甚至实验不准确。

2.2 实验人员的流动性以及实验时间不确定

实验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通常是这一组实验结束, 下一组人员马上进来, 甚至有的课题组人员较多, 同一实验今天是导师 (或带队老师) 做实验, 明天是另外的人员轮流做实验。此外, 教师白天有教学任务或临床工作, 学生有理论学习或临床实习, 导致实验时间不确定, 经常是晚上或周末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 使得监督和管理无法彻底到位。

2.3 宣传不足

近年来, 实验动物中心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 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SPF等级实验室建设得到扩大, 实验动物质量也得到保证。但由于宣传不足, 外单位很多研究人员不了解本地动物中心的实验动物情况及动物实验室条件等, 还是舍近求远, 宁愿多花经费从外地购买实验动物, 或者直接将动物实验寄托外单位完成。

3 SPF实验室管理对策

3.1 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4,5]

根据国家《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等法规, 结合我校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了《SPF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人员管理制度》、《人员进出屏障系统操作规程》、《物品进出屏障系统操作规程》、《动物进出屏障系统操作规程》、《SPF级大、小鼠实验室饲养管理操作规程》等。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明确该做什么, 该怎么做, 使工作人员和实验人员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3.2 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

明确岗位职责, 规范动物实验室的管理, 落实到位, 责任到人。必须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要求, 熟练掌握本岗位工作的操作技能, 还要了解实验动物基本知识。积极参加实验动物相关的培训班, 参加国内外的实验动物学术交流会, 选派人员到相关单位学习培训, 邀请业内专家到本单位指导工作, 加强合作和经验交流。

3.3 加强对动物实验室使用者的管理

3.3.1持证进入, 严格培训。由于大部分实验人员对屏障系统认识不足, 对于进入屏障系统的人员必须持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格证》, 并且在实验前由本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严格培训, 了解屏障设施的特点和要求, 屏障环境内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方法, 熟悉人员、物品、动物进出屏障系统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3.3.2签订协议, 明确责任。实验人员需提交《实验动物伦理审查表》, 签订《实验室使用协议》, 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并由课题负责人 (或导师) 签字, 使课题负责人 (或导师) 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3.3.3远程监控, 隐性约束。为了有效规范实验人员操作, 在屏障系统内每个实验室都安装了监控系统, 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看到实验人员的操作情况, 对实验人员可起到实时监督和约束作用。

3.3.4持卡进入, 进出登记。为了有效控制人员进入屏障系统, 我们在屏障外和屏障系统之间安装了电子磁卡门, 只有持卡人员才能进入做实验。每次进、出屏障系统必须进行有效登记, 以备核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 14925-2010/XG1.2011[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1.

[2]王志昇, 陈健茂, 李红兵, 等.中国西部实验动物管理与学术研讨会:我校屏障环境开放性动物实验室管理初探[R].2013:266-269.

[3]徐绍业, 邵晓么.高校屏障系统动物实验室的开放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4) :156-158.

[4]李红宇, 侯春莲, 陈穗君, 等.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8) :373-375.

3.浅析动物实验学及动物模型研究 篇三

【关键词】动物科学 实验 模型

一、 动物实验学

(一)开放实验室的重要性

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条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开放实验室是指在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以外,实验室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等条件,利用一切可以开放的时间和资源面对学生开放使用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更多地强调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培养。因此,开放实验室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提供了实践活动的良好条件,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开拓能力,从而实现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二)开放性实验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开放实验旨在增强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实验中心今后要积极完善实验仪器配备,并在使用实验室的时间上适当延长,向更多的本科生开放。

(2)增加开放项目,如增加科学研究型、创新型、以及与学生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等相结合的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3)参与开放性实验项目的老师积极努力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的实验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总之,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且独立完成,实验完成后撰写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将学生的兴趣和精力引导到实验、学习和科研中来;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终身受益。

(三)强化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

拟对所开设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进行了重大改进,去掉了原来的几个陈旧或过于简单的实验,进一步增加先进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为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和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动物模型的制作与研究

(一) 造模用动物的选择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所用的造模动物既要满足对造模药物敏感、模型特征出现迅速、持续和稳定的要求,又要满足易于造成所要研究的疾病和相应证候特征的要求。

不同品系、不同性别的实验动物对造模因素的耐受程度和敏感度不同,所以同等强度的造模因素作用于不同种系、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上所表现出来的造模效果也是不相同的。另外,人和实验动物宏观和微观的疾病变化规律也不完全一致。要找与人体组织器官相似的动物来复制模型,或者是某个系统,甚至是某个器官相似的动物用作造模动物。最好是找宏观、微观变化规律都相似的动物。例如弗氏完全佐剂和II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根据动物易感程度的不同,前者造模常用Wistar大鼠,后者用DBA —/1、N FR/N、B 10.G近交系小鼠。又如许文玉等制作冠心病血瘀证动物模型,选用中华小型豬作为模型动物,因实验小型猪的心脏解剖结构及侧枝循环与人类相似;被毛稀少,皮肤组织结构和人最相似,便于观察皮肤变化;还可按中医辨证施治要求作舌诊观察,用相机记录病程中舌象的变化;多次反复大量采取血液和其他体液,便于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和其他生化指标。

(二) 建立规范的病证结合模型评价体系

缺乏中医特色的评价体系,一直是借用西医病模型于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和中药药理研究时所遇到的棘手问题。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要求模型符合中医理论,而建立在中医证模型基础之上的病证结合模型也毫无疑问的需要符合中医理论。一般定义一个成功的动物模型有两个要求:①病因应是所造证候的主要形成病因;②采用的病因所致的病理变化应当是所造的证候。这些条件都仿佛是默认了人和动物生理病理的一致性,但人和动物毕竟是有区别的,人体的证候规律在动物机体上只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模拟,不可能完全对等,完全遵循临床标准对于实验动物可能缺乏可行性。目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法是严格遵循中医证候诊断的全国统一标准,将其定性的问诊内容代以定量的同等意义的指标测试,对动物模型进行中医证候的评价。

(三)展望——加强疾病的本质和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的研究

要制作出比较理想的病证结合模型并形成比较合理的评价标准,我们应该关注于疾病和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研究。随着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以及中医证候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信息,这对我们进一步改进病证模型造模方法是很有帮助的。例如,研究表明血清Sa 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为95.8 %,其有可能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一个特异性指标用于模型评价。又如,通过对中医证候本质的深入研究,观察到肝阳上亢证与植物神经功能及前列腺素代谢间的联系;血瘀证与血小板结构、功能、代谢间的联系;肝气郁结证与神经内分泌紊乱的联系。沈自尹从脏腑辨证思路着手,对“证”的研究通过“形见于外”探求“藏居于内”的本质,设立统一辨证标准,选择符合“形见于外”肾阳虚证而无其它证夹杂的典型患者,结果发现肾阳虚患者普遍有尿羟皮质类固醇含量低下的现象。王立新等人发现,肾阳虚模型动物的代谢网络明显偏离正常,而用温阳中药干预后,模型动物的代谢谱回归至正常范围,呈现网络修复的结果。这都为病证结合模型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依据和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悦,袁丽杰.提高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质量的做法与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21(2):190-191.

[2] 屈会化,赵谈,曲荣波,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早期中医证候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8,49(5):446448.

[3] 谢毅强,牛乾.代谢组学与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4):533535.

4.实验动物与伦理 篇四

学号:11300226 班级:师范2班 姓名:毛碧辉

摘要:动物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和生物教学中必须采用的手段,今一两百年来,动物实验为挽救病人生命,推动我国医疗技术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动物实验依然在许多生物医学研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随着动物保护运动的兴起,我国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以及应对面对动物权利论的伦理挑战,本文对我国动物实验中的存在的,伦理学问题,立法状态和管理模式,实施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实验动物的生命,如何科学,合理而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关键词:生物实验

伦理学

动物的保护

前言: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科研的实验动物约为2000万只,全球每年约有数十亿只动物为科学而献生,其中大部份用于医学研究,因此实验动物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具大的牺牲。然而,作为一种生命形式,实验动物与人类一样,具有感觉和情感,能感知疼痛,也恐惧死亡,而医学实验不可避免对动物造成伤害和痛苦。随着国内外动物保护呼声的渐增和人们对生命理解的深入,对于在医学实验中如何减少动物痛苦? 如何维护动物的权利? 如何使医学研究符合伦理学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就这此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一 国内外实验动物福利现状。

动物福利是指人类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防止虐待动物,使动物在健康舒适的状态下生存。动物福利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大自由,即不受饥渴的自由(生理福利)、生活舒适的自由(环境福利)、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折磨的自由(卫生福利)、表达天性的自由(行为福利)、无恐惧和悲伤的自由(心理福利)。欧盟、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不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动物福利法律体系,而且执法严格。澳大利亚有一个类似于美国国立研究院机构颁布的动物实验实行法,要求任何动物实验都必须获得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委员会中必须有关怀动物福利人员,还要有一个从不涉及实验的公众人士。另外,在英国,必须有国务大臣发给批准证书才能进行动物实验。现在凡涉及动物实验的科研论文若要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就必须出示由“动物伦理委员会”提供的证明,证明该实验研究符合动物福利准则。我国实行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都不同程度地提倡动物福利与伦理。二 动物实验时的基本要求。

为了解决生命伦理学与动物实验的冲突,动物实验替代方法被提出。1959年,英国的动物学家W.M.S.Russell和微生物学家R.L.Burch出版了《人道主义实验技术原理》一书,在书中他们最早系统地提出了以实验动物的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与优化(Refinement)作为目标的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理论,即“3R”理论。根据各国动物福利法的基本原则,结合国内动物福利的现状,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遵守以下要求:(1)实验在设计时要遵循“3R”原则,优化实验方案,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2)不进行没有必要的动物实验,任何动物实验都要有正当的理由和有价值的目的。(3)善待实验动物,不随意使动物痛苦,尽量减少刺激强度和缩短实验时间。(4)实验过程中应给予动物镇静、麻醉剂以减轻和消除动物的痛苦,发现不能缓解时,要迅速采用人道主义可接受的“安乐死”。(5)对于可能引起动物痛苦和危害的实验操作,应小心进行,不得粗暴。(6)凡需对动物进行禁食和禁水试验的研究,只能在短时间内进行,不得危害动物的健康。(7)对清醒的动物应进行一定的安抚,以减轻它们的恐惧和不良反应。(8)实验外科手术中应积极落实实验动物的急救措施,对术后或需淘汰的实验动物实施“安乐死”。医学院校应该做的工作,人员培训。实验室的基层员工和实验教员都必须进行动物福利的相关培训,因为他们是实验动物运输、饲养、管理及动物实验后照料处理的主要承担者。三 动物保护运动

人类中心主义来由己久,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并随着宗教的统治一度占据主流思想的位置,直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观点才有所变化,虽然还是以人类为中心,但是也开始审视其它动物的地位问题。对于人类中心主义而言,人是世界的主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为人类服务都是合理的,只是不应该虐待动物,因为对待动物的残忍行为将使人变得粗俗。事实上,关键的一点是,几乎所有被饲养的动物都被看作是人的财产,这一点在世界范围内从到今都在法律上得到了确认,作为财产的主人,对自已的财产进行任意处置显然是一种合理行为。对于人类中心主义者来说利用动物进行试验以帮助人类解决一些问题就是完全合理的。动物实验本身对于人类中心主义者来说最多是施舍一点怜悯之心,在道义上是不用承当任何责任的。由十六世纪初开始,动物实验成为医学研究者进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运用动物进行实验也慢慢成为其它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十九世纪中期,世界上动物保护主义开始出现,马丁(Richard Martin)是动物保护主义的创立者和倡导者。1824年由他发起成立了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学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防止虐待动物的组织,是人类动物保护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后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纷纷成立自己的动物保护组织。1822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禁止虐待动物的马丁法案(Martin Act)。美国在1966年正式由参众两院通过了动物福利发,该法文对各种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运输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为动物福利立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各国不仅对动物保护、动物福利等原则性理念立了大法,还通过了各种细化的专项法律,如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园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保护法等。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大概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动物福利法规,WTO的国际贸易规则中也写入了有关动物福利的条款。

当代最有名的两位动物权利者汤姆·雷根(TomRegan1938-)和彼得·辛格(PeterSinger,1946-)则成为了动物权利者的旗手,尽管他们的观点有所不同。雷根的观点更为激进,他认为将动物视为平等的道德主体,仅仅考虑动物感觉痛苦快乐的能力是不够的,和许多弱势人群一样,我们必须给予某些动物某些基本权利方可从根本上保障它们不受到无谓的伤害。而界定哪些动物拥有权利的判据是要看它们是不是“生命主体”

(Subject of life),也就是说它们是不是“拥有期望和愿望,记忆和未来,拥有伴随著快乐与痛苦的内心世界,拥有一个完整的心理”。雷根教授认为,凡是一岁以上的哺乳动物和鸟类都应该算作“生命主体”。因为动物行为与我们行为相似:它们的生理学与解剖学特征也与我们相似它们拥有心灵,也拥有心理;以鸟类和哺乳动物为例,它们除了具有感觉能力以外,还具有与我们类似的认知、态度、情感和判断能力。辛格继承了边沁的观点,认为意识和感觉是获得道德关怀的基本条件,也是道德分界线的基本标准,“如果一个存在物能够感受苦乐,那么拒绝关心它的苦乐就没有道德上的合理性。不管一个存在物的本性如何,平等原则都要求我们把它的苦乐看得和其它存在物的苦乐同样重要”。1973年4月5日,辛格在《纽约书评》上撰文,首次提出“动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一词,辛格在这篇文章基础上写成的《动物解放》一书出版,该书、将人类使动物痛苦的行为称之为暴行,将纳粹集中营里,所谓的“医生”在他们认为是“下等人”的身上进行实验等同于今天在美、英等国的实验室里,对非人类动物所做的实验。由此“动物解放”一词深入人心,并成为30年来风起云涌的动物权利运动最为响亮的口号,而《动物解放》一书也几乎成了动物权利运动者的圣经。中国应该建立专门的实验动物伦理审查机制,实验动物伦理问题不是动物自身的问题,他关系到伦理、道德、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等很多人性问题,善待动物是文明社会的标志。无论是间接义务论又或是痛苦论都让我们明白,残酷对待动物只能让我们变的更加残忍。随着社会的文明发展,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类已经认识到,应该把动物作为一个主体,平等地考虑它们的感受和利益,人道地对待它们;不虐待动物和为它们提供福利既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也是人类伦理或道德的诉求。善待动物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爱护动物、关注动物福利这一途径,培养我们尊重生命、爱护自然、关怀弱势群体的爱心和宽容心!人道的法律将会使得人们懂得,怎样对待动物是善意的、适宜的,怎样对待动物是不公平不人道的,能够帮助人们确立这些观念和准则,培育人的德行,并对违法者加以惩处。人如何对待动物,不仅反映了人对世界的认识,也表明了人对生命的态度。

总有一天,人们会认识到。腿的数量、皮肤绒毛的形式、骸骨终端的形状都不足以作为让一个有感知能力的生命遭受类似厄运的理由。问题不在于‘它们能推理吗,也不在于它们能说话吗,而在于它们会感受到痛苦吗?”。举例说相比一个刚生下来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的婴儿比起来,一只成年的马或者狗都是远是远远更为理性、更可以沟通的动物,显然生物的不同种类不是有没有权利的理由,一个合适的理由是生物是否有感受痛苦的能力,边沁以他的功利主义原则来为动物权利辩护,他认为,只要制造出痛苦,便是不道德的。而人类施加于动物身上的暴行,并无正当性。

参考文献:

5.各国动物实验法规概况 篇五

作者: 发表日期:2012-03-15 动物实验法规

动物实验法规有两个关注对象:动物实验过程及实验动物关爱。动物实验过程即实验动物的选育、饲养及实验执照的获取、对实验过程的监督等;实验动物关爱是对实验动物福利的保护及其权益的维护。对于非业内人士而言,实验动物关爱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前者。动物福利与动物伦理成为对实验动物关注的焦点。为了避免人类以科学实验为借口,视实验动物于无生命的实验室工具,无视其感知痛苦的能力对其进行戏耍甚至虐待等诸多不道德行为,许多国家都订立了相关实验动物保护法规。

各国订立的实验动物法规各有不同,但于非技术层面的动物福利其基本立场是相似的。归根结底,动物实验法规规定了对待实验动物的三个准则,即:

一、某动物个体被应用到某个实验项目中的次数;

二、某实验项目中应用实验动物的总数;

三、实验中对未施用麻醉剂的动物所施加的疼痛程度。

欧洲

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动物试验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由于动物试验无可避免地将牺牲为数颇多的各类动物,因此,一直受到动物保护人士的诟病。在欧盟国家,以脊椎动物为对象的实验需遵从《实验性或研究用动物保护指令》(Directive 86/609/EEC),该指令于1986 年被当时的欧共体采纳,致力于对实验及为其他科学目的而使用的动物的保护。在政策层面上提出控制实验动物的使用、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对实验过程的监督。鼓励各欧盟国家寻求对动物实验的替代方式,即在可以使用替代实验方法的时候尽量减少涉及动物的实验。该指导条文依照国际惯例措词,没有强制力,且具有很大的解释空间,各成员国可以依据该指导来制定符合本国的法律法规。一些条文所具有的政治味道更甚于具体的法规。随着基因改造、克隆等技术的出现,该指导条文也有待修订。其后,欧盟理事会在1998 年又决议采纳《欧洲实验用及其它科学研究用脊椎动物之保护公约》(European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vertebrate animals used for experimental and other scientific purposes)成为欧盟法律的一部份,以使脊椎动物在试验过程中可以受到更为人道的对待。

瑞典

下面以瑞典为例介绍欧盟框架内对实验室用动物的相关立法。瑞典的实验动物法律体系来自两部涉及动物福利的通用法律:《动物保护法案》(Animal Protection Act)及《动物保护条例》(Animal Protection Ordinance)。这两部法律都于1988 年通过。瑞典农业部下设有与动物实验相关的理事会:国家实验动物监管理事会。该理事会负责根据立法制定具体的条款以约束相关从业者。其下设有七个地区性的伦理委员会,成员一半是科学家或医生,另一半来自非专业领域。委员会由一位高级律师(通常为法官)领导,受理动物实验项目申报,权衡实验目标与动物所可能遭受到的痛苦,给出不可申诉的判决。而且被批准的项目只能得到最多3 年时间的动物实验执照。这些动物实验包括饲育研究,末梢麻醉状况下的动物实验,以及为了进行生物医学研究而必须杀死动物并取得其机体组织的实验。为了对其批准的动物实验项目进行监管,委员会聘任权威机构的兽医检验员对项目进行核查,并对违规者提出整改意见甚至罚款。不过项目负责人可以不服兽医检验员的决定并申诉到更高级机构。法案于1990年进行了修订,规定伦理委员会定决定高于兽医检验员,只要是经委员会核准的动物实验项目并履行协议委员会签署的协议,兽医检验员无权令其停业。国家实验动物监管理事会(The National Board for Laboratory Animals)同样负责汇总实验的个数与种类,对参与动物实验的研究员及技术员进行动物实验法规的培训,资助改进动物实验方法的研究。该理事会还规定了一些动物实验的程序,比如免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以及急性毒性测试等。国家农业理事会(National Board for Agriculture)任何动物实验所用之工具的制造以及实验室的重大改造都要报经国家农业委员会兽医事务部批准。温度、湿度的控制,笼舍大小等都在验证范围。这些实验用具必须指定一位管理员,且该管理员必须得到国家农业委员会认可的资格。该委员会还负责登记与批准实验动物的饲养者以及提供者。所有动物实验从业者:科学家、技师、饲养员等必须接受为期两年的培训,且考试合格后才能在监督下执业。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虽然没有制定明确的培训课程表,但对于培训主要内容有所规定。[4]

法国

依照法国的相关立法,如果一个组织可以提供详细的实验工具及实验目的报告,获得批准后可以得到5 年的许可执照。个人不需获得执照就可以在有关部门监督下于授权的项目里执业。相关立法对无脊椎动物实验没有约束力。

英国

英国人最先提出现在被欧盟国家广泛认同的进行动物试验时应该遵守的三大金科玉律(一般称为The Three R’s)。1959年,动物学家 William Russell 和 微生物学家 Rex Burch 联合发表了《人道实验技术原理》(The Principles of Humane Experimental Technique),提出动物实验至少应该服从3Rs 原则,分别是:

替代(Replacement)——以无意识的被试动物替代有意识的脊椎动物,并尽量使用科学统计方法。

缩减(Reduction)——减少并控制被试动物数量至足够得到事先确定的试验量与实验精度。

精炼(Refinement)——对实验过程进行精炼,以使被试动物受到最少的伤害。[5]

英国被认为拥有世界上最严苛的实验动物保护法案,而且是唯一的在提出执照申请时需要做成本效益分析的国家。《动物法案1986》——Animals(Scientific Procedures)Act 1986,规定了在英国进行动物实验需要获得三种执照,分别是:

项目执照(project licence)——核查动物种类、数量,实验方法、目的。

实验室认证(a certificate for the institution)——确认拥有足够的实验工具与人员。

个人执照(personal licence)——确认每一位参与项目的科学家和技师执业资格。

法案规定实验项目“必须使用最少量的实验动物、且应为生理敏感度最低的动物品种,造成疼痛及忧虑最少,避免长期的伤害,选用能够得到最好实验结果的动物品种(Section 5(5)(b))。

美国

对脊椎动物的实验受限于1966 年通过的《动物权益法案》(Animal Welfare Act),该法案由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下属动植物健康服务处(Animal and Plant Health Inspection Service)的动物照料部门(Animal Care Division)进行监督与维护。《动物权益法案》规定所有该法案限定的动物个体,在实验中应给予明确符合标准的照料,但前提是制定的照料标准不能对“实验过程或实验方法的设计、流程概要与指导方针”相抵触。到目前为止,《动物权益法案》只对哺乳类动物给予保护。2002 年,作为对《动物权益法案》第五次修正案的《农场安全法案》(Farm Security Act),将为实验目的而培育的鸟类、家鼠、田鼠等排除在受保护动物范围之外。这样的话,只有很少种类的实验动物在美国得到立法保护。《动物权益法案》还要求所有使用法案涵盖物种的实验院所,成立实验动物使用与关爱委员会(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 IACUC),负责法案在本地的实行。但是,这些委员会由于自身的许多无所作为而被许多学者诟病。[6]

日本

动物实验法规在日本完全是一种自律系统。于2000年制定并于2006年修订的《人道处置与管理动物法》(Law for the Human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Animals)仅包括一项与实验动物有关的条款。该条款说明相关的实验参与者应遵从3Rs 原则,尽量少使用实验动物,且尽量减少实验动物所承受的痛苦。该法案并没有规定政府要对动物实验进行监管,实验方也不必将其应用的动物数量上报。

中国

中国以及许多亚洲国家(如新加坡、日本等)在保护实验动物立法以及公众对此问题的观点上与欧洲国家有很大不同。政府没有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动物实验从业人员也没有必要提供与欧洲类似的审核文件。一些在欧洲不能通过的实验项目被带到亚洲国家进行,造成实验动物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近些年,虽然新加坡已经提高了对违禁动物实验的惩罚力度,如被判有罪者最高获刑一年,但是目前还没有人受到这一刑法的指控。事实上,动物实验机构可能受到的最高罚金仅为购买一只灵长类动物的价格。

中国国家级动物实验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于1988 年10 月31 日经国务院批准施行。该条例对于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实验动物的检疫和传染病控制、实验动物的应用、从事实验动物的进口与出口管理、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等方面有宏观的规定,并说明各地方与军队系统需根据本条例制定详细的实施办法。可以看出该条例对“实验动物的质量”以及如何保证动物实验按预期完成着墨甚多,而如何进行实验动物的保护则着墨甚少。通观条文仅可看到在第六章(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的第二十九条有规定:“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对实验动物必须爱护,不得戏弄或虐待。

6.常用实验动物随机分组方法 篇六

1 配对比较法随机分组

在将实验动物分成两组时适用。是指在分配动物之前, 先将动物按性别、年龄、体重、胎别或其它有关因素加以配对, 以基本相同的两个动物为一对配成若干对, 然后, 再将每一对动物随机分配于两组中, 这样两组动物数必然相同, 而且它们的胎别、性别、年龄以及体重等根本情况也基本相同, 从而尽可能减少两组动物的生物差异性。

如, 20只动物分成A、B两组, 将动物按如上所述方法分成十对, 每对编号1、2, 从随机数字表连续抄录十个数, 奇数则该对第一只动物入A组, 第2只入B组;如为偶数, 则该对第一只动物入B组, 第2只入A组。

2 随机区组法随机分组

是配对设计的扩大, 将动物分成3组以上时适用。先将动物配成若干个区组 (或窝) 后, 再把每区组动物随机分配各试验组去。

如20只动物, 按随机区组法分成A、B、C、D四组。先按动物的胎别、性别、年龄、体重等分成5个区组, 每个区组都有4只相同的动物, 第一窝四只动物编为1、2、3、4号, 第二窝编为5、6、7、8号, 类推, 后在随机数字表任一起点抄录三个数字 (如为31、16、93) 为分配第一窝动物之用, 将这三个数字分别以4、3、2除之, 第一个数字31除去4余3, 将第一号动物分配于C组 (第三组) ;第二个数字16除以3余1, 将第二号动物分配于 (剩下的) A、B、D三个组的第一组 (即A组) 去;第三个数字93除以2余数1, 将第3号动物分配到的B、D两个组中的第一组 (即B组) 中去;把第4号动物分入的D组。第一窝分配完后, 再继续抄录随机数字, 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余各窝动物分配到各组去。假如这个实验的四种处理方法为甲、乙、丙、丁, 那一种方法用A组动物?那种方法用B组动物, 还可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配 (抄录三个随机数字, 分别以4、3、2除之, 按余数进行分配) 。

3 完全随机分组

完全随机分组是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每个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在各组。此方法在实验例数较少时往往不能保证组间的一致性。

3.1 将A、B、C、D、E、F 6只动物每

只分为一组, 可从随机数字表中抄录六个数字, 然后分别以6、5、4、3、2、1除之。凡除不尽的, 将余数写下。除尽的, 写余数时即将其除数写下。如下:

上列一个随机数字余数为5, 意即将六个字母中列在第五位的字母E写在该数下, 第二个数为1, 即在下的五个字母列在第一位的A写在该数字下面, 余此类推。最后结果见上表最后一行。

3.2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两组

如设有12只大鼠, 利用完全随机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先将小鼠依次编为1、2、3、……12号, 然后任意从随机数字表的某一行某一数字开始抄录12个数, 编排如下: (见上页表)

现令奇数代表A组, 偶数代表B组, 结果列入B组的动物有7只, 列入A组的动物有5只。如要使两组相等, 须将B组减少一只, 调入A组。应把哪一只鼠调入B组, 仍然用随机数字表, 在上述抄录的12个数后面再抄录一个数字, 假设新数字为57, 将57以7除之 (因为归入B组的鼠有7只, 故以7除) , 余数是3。则把第3个B (即编写为第4号的小鼠) 调入A组。调整后, 两组动物分配如下。

3.3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三组 (以上)

设有动物15只, 随机等分成A、B、C三组。将动物编号后, 按上述方法, 从随机数字表抄录15个数字, 将各数一律以3除之。并以余数1、2、3、代表A、B、C, 结果归入A组的动物6只, 归入B组的动物4只, 归入C组的动物5只, 即:

要使三组的动物数相等, 须把原归A组的6只动物中的1只改配到B组去。可以随机数字表继续抄录一个数字, 得60, 以6除之, 除尽 (相当余数为60, 就可以把第六个A (即12号) 动物改为B组。调整后各组的动物编号如下

7.动物实验是必需的吗?等 篇七

医科大学要进行一定的动物实验教学,只有这样医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一些理论与实际技能。如果医学生在学校里不进行一些动物手术(如施行狗的胃部分切除或其他类似手术),他就无法掌握这些普通手术的操作步骤,也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实际上,动物实验并不仅仅存在于医学院校,许多生物实验室和制药公司都需要进行动物实验。保守地估计,在未来的10年里,将有数以百万计的动物会因为各种动物试验而被宰杀。对于这个数字,有的人觉得太血腥了,但有的人则认为,如果不做动物试验,我们又通过什么方法来观察新药的疗效或者判断新的治疗手段是否有效呢宁

对于动物试验这个敏感的话题,各种各样的争论已经存在了几十年。

现在已经有迹象表明: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用其他方法来进行药物试验。科学家正在进行用细胞培养进行药物试验的研究,如果成功的话,每年将从实验室里拯救数以百万计的动物,尤其是家兔。这一研究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一致好评。有人甚至认为,这将开创动物试验的一个新纪元。

不过就目前而言,用细胞培养进行药物试验的方法还不能完全替代用活动物进行研究。因为有很多动物试验已经非常成熟和有效,而新的方法则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取而代之。

举例来说,要研究一种药物是否有毒性,就要做毒性试验,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用25只活动物,按从小到大的剂量给予药物,直到有一半(13只)的动物因为中毒而死亡,这个剂量就被称为50%致死量,是药物研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为了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用活动物做药物毒性试验是一种经典方法。由此看来,有些动物试验是必不可少的。

问: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它对人体有害吗?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人为地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些生物中去,通过改造后者的遗传物质,使其在营养品质、产量和抗病虫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粮食单位产量,减少农作物中潜在的病菌,并为人们提供更有营养价值的食品,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新技术。

现在市场上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担心,那些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生产出来的食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针对目前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种种看法,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布了题为《现代食品生物技术、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报告指出,多项针对转基因食品上市前的评估都显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会有任何不利的影响,相反的结论是可能有益于人类健康和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还指出,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就不必扩大耕地面积来提高粮食的总产量,退耕还林就变得切实可行,环境会因此变得更好。因此,转基因技术能够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出警告说,已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并不等于今后所有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用于生产转基因食品的某些基因以前未曾在食物链中出现过,因此这些新的基因会与作物中已经存在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监控,以便及早发现任何对人类不利的影响。此外,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危险,建议在此类转基因作物培植和进入市场之前,应该经常评估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问:看了《学习和记忆》一文后,知道有一些方法可以加强人的记忆力。我还想知道,有没有其他“长记性”的方法。

专家认为,除用联想或形象记忆等方法来增加记忆力外,尽量动用感官器官参与记忆活动也是非常有用的,如果动用感官器官越多,记忆也就越深刻,比如学英语时大声朗读的效果就大大优于默读,再比如在令你感到非常温馨的气氛中学习也可以增强你的记忆力。

最近我国科研人员在昆虫身上进行的一项试验证实,当果蝇同时调动嗅觉和视觉时,它就会“长记性”,也更善于学习。

试验中,科研人员设计了精巧的T型迷宫,并安装了气味调控系统。研究人员以图形和气体为“教具”设计了课程,然后将成百上千只果蝇分为三组:一组果蝇只看图形,第二组果蝇只闻气味,第三组果蝇既看图形又闻气味。接下来,研究人员对三组果蝇进行迷宫训练,如不好好学习便给予一定的惩罚。试验结果是。边看边闻的果蝇,比光闻不看或光看不闻的果蝇其记忆要牢固得多。

这是为什么?科学家认为,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或昆虫的视、听、嗅、味、触觉等感觉通道,它们常常是相互合作的,大脑对不同感官器官接收来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然后进行记忆储存。运用多个不同感官器官参与记忆肯定比只用一个感官器官要强。这也是大声朗读英语要比默读记得更牢的缘故。

问:有人说,“午后打个盹儿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有道理。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证据。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打盹可以使我们本已疲惫的大脑从信息超负荷状态中解脱出来,增强其运作的动力和效率,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没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受试者被要求坐在显示有许多彩色箭头的电脑屏幕前,屏幕上的箭头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受试者惟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逐一读出每个箭头的方向。测评标准很简单:方向正确,得分;方向错误,扣分。刚开始时受试者们做得又快又准。但随着测试的继续,他们的判断力越来越差,得分也越来越低。可是如果此时允许受试者小睡半小时的话,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们的成绩又会和刚开始一样棒。是什么原因让本已滑入低谷的状态又回升到高峰?

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当你重复干某一单调的工作时,大脑中神经细胞所组成的特定路线会慢慢疲倦,导致你的工作效率降低;当这些神经细胞倦怠到一定程度后。大脑将拒绝接受任何新的信息,转而要求将这些已接受信息作一个整理、取舍和归类——这一过程只能在睡眠的状态下进行。半小时的打盹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睡眠,为大脑进一步接受新的信息做好了准备。

科学家还进行了一项“演奏”音符的实验。受试者们(未受过乐器训练)被要求“演奏”一系列音符,如“135677……”。他们在钢琴前不停地练习着,然而经过1 2个小时,其敲击键盘的速度和准确度并没有显著的提高。但是经过一个晚上充足的睡眠后,他们的“演奏”水平上升了20%!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学习动力的功臣便是睡眠。科学家认为,睡眠对脑力劳动者很重要,如果人们习惯早起的话,睡眠就会被缩减,工作效率自然有所下降。

科学家还解释了“为什么婴儿整天除了吃就是睡”的原因。那是因为他们总在学习新技能,吸收新信息(如语言),从而使大脑需要更多的睡眠。他们往往为了第二天的学习而呼呼大睡,直到大脑处于接受新知识的最佳状态。

上一篇:描写春分的唯美说说下一篇:除四害药品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