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诗歌(共10篇)(共10篇)
1.纯粹诗歌 篇一
纯粹拼音
【注音】: chun cui
纯粹解释
【意思】:(1)不搀杂别的成分的:陶器是用比较~的粘土制成的。(2)单纯地;单单:这种想法~是为目前打算。
纯粹造句
1、纯粹是假造事实。
2、我们把那种传闻视为纯粹的谣言。
3、由于我纯粹因惊慌而做的事,他们认为我很有勇气。
4、我加入这研讨会纯粹出于好奇心的作祟。
5、也可能超越那些,用纯粹的“单一性”或缺乏特殊个性的自觉意识来识别你自己。
6、不,这种感觉更像是对那些以如此巨大勇气走向死亡的男人和男孩纯粹的尊敬。
7、你的激情是纯粹和真实的;它来自于你的核心本质,来自于你的灵魂。
8、在这一阶段,我们谈论的是纯粹的内容和结构。
9、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性,因为他们在生理上被特定的人所吸引,因为纯粹的快乐,因为他们处于恋爱中,或简单的因为欲望和冲动。
10、因此,关于在跑步中如何着地的问题,应以最纯粹的形式再次被提出。
11、只是纯粹的语言,和开发者的创新。
12、他们的动机是纯粹的:他们掌握了技术在家里,看看如何使用他们的工作。
13、今天我仍不敢说自己明白了艺术是怎么一回事,但我的确知道自己早年那些想法与艺术的本质毫无关系,而仅仅和纯粹的视觉刺激有关。
14、或者你可以考虑这样的例子,有些人已经可以选择退休了,但是由于从工作中获取的纯粹的快乐使他们宁愿继续工作。
15、它们有更纯粹的口感和极好的粘性。
16、“这是纯粹的又简单的犯罪行为;我们必须正视它,并打败它”,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他的官邸外告诉记者。
17、他脸上绽放出最愉快的笑容——纯粹无比的快乐——你只有在小孩的脸上才能看到这种笑容。
18、但他承认,这并非基于纯粹的利他主义。
19、无论你要租下整个小岛还是仅仅待在塞舌尔以此著称的奢华别墅中的一所,这次旅行的都能带给你纯粹的放松。
20、这些被暂停发货的有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和纯粹的稀土金属——所有这一切都是海关人员为符合政府出口配额而精心策划的。
21、那不是用光构成的正处于极其痛苦之中,将会浮出表面被清理掉,并重新获权返回到“纯粹之光与神圣之爱”中。
22、但是这一次,因为纯粹的复杂性,已使此图变得如此之受欢迎而在互联网上传播。
23、所以,对于我以及与我类似的人来说,它并不是“区区一只狗”,而是未来所有希望和梦想的化身,过去的美好记忆的化身,以及此刻最纯粹快乐的化身。
24、作为纯粹的技术人员,我觉得这些是我曾经使用过的最有效和最令人惊异的产品。
25、如果成本是因人而异、转瞬即逝、纯粹主观的;那么结论是,不能据其作出任何政治决策,包括法律裁决;甚至连使用这样的概念都不可以。
2.纯粹的作文 篇二
――前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记忆越来越模糊了。默默地有些记不清哪些人,哪些事。
在没有搬家之前,我生活在一个小房子里,房子不大,但能住的下我们这一家子人。那时候也没有管平穷富贵,只觉得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就好了。周围也还有几户人家,那个时候啊,我也才只有五六岁吧。
领居家有一只狗,嗯名字很奇怪“桩桩”,当时我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外公说是因为它的尾巴很短。我茫茫然的,也没有多在意。两户人家都有一位比我大的姐姐,那个时候我就很小吧,融入不到她们都世界里,不过我曾记得,自己的画画是她们教的,嗯,多久离开的呢?大概是三年级的时候吧。
曾记得,有一户人家突然间搬家了,唯独那只名叫“桩桩”的狗没有带走。那个时候我们家就“领养”起了它。说起来那段时间挺好的,家长们去上班了,留下一个我。一人一狗一世界,甚好。可惜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一天夜晚,狗狗没有回来。我们家很是焦急,跟它相处了很久很久,也有了感情。第二天夜晚它……还是没有回来。第三天……没有。
我当时虽小,却明白了什么但又不明白什么,我深知觉得自己的世界又变得空空落落了……
第二户邻居家的姐姐,那个时候不知道是几年级了。不过我却知道她的画技很好,现在也有保持她的那张竹画。每当看着这张画,眼前便是小时候的影子。和前面说的一样,我的画,她教的。说来也是,“师父”画技那么好,徒弟也不能跟“师父”丢脸啊。我很喜欢这个姐姐,温柔,体贴,细心。与她的点点滴滴虽有些模糊,但心里却忘记不了。但我确实没有再练绘画了,事情啊,来自于一件事情吧,但却不想记起。
小时候,纯粹的幼稚却让人难以忘怀;
小时候,茫然的不知却是长大后最珍贵的回忆;
小时候,还是那个小朋友不过是长大了点,样子还是那个模样。
3.纯粹的作文 篇三
运动会的开幕,让人心提了一个八度,或是赛前的紧张,或是失误的困窘,或是联结的众心。一切都开始动了起来,不只是运动员的四肢、身躯,还有每一个人的心吧。
体育也许是最具戏剧性的,一个弯道,一次失之交臂,就让结果截然不同,观众的心,像是受惊的鸟儿,勾勒出了一座座山脉,主席台上播报的一些讯息,他人的欢呼或可惜,也时刻影响我们的心情。
但,体育是最能让人团结起来,奋斗起来的。
运动员的心与观众相连相通,似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力量、勇气、感情神秘地传递了过去不管是否相识,或互不往来,亦或平日里反目的人,也会戏谑地说:这小子有点意思。或是看到别的班级表现出色,也会情不自禁喊出加油!
一个正在看书的学生,看到了一页的最末,但他仍会放弃寥寥数字,在听到枪声的刹那,把书放下,回首抬头这不可惜吗?不,他们只是不想错过在运动场上每一秒的精彩啊!
人真是一种神奇的生物,他们会学习,会立志,会努力,还会和别人一起奔跑,一起歌颂。
每次的接力赛,往往又是最迫人心的,在运动员递棒接棒时,他们的微表情是多么丰富啊!那其中有惊讶、喜悦、焦急、胆怯,但相似的是,总是存在那么一瞬间的坚定、果敢与决心。
交接棒的那一霎,照亮万千张面庞,投下的阴影仿佛永恒的雕塑,镌刻出了无穷的凝聚力!
他们奔跑的每一瞬,都在浩瀚宇宙空间里烙印下了不变的痕迹,是那么渺小,又是如此永恒,只因他们的纯粹,而变得伟大。
心随跳高横杆的掉落与运动员的飞跃而起伏,意随终点线的乘风飞舞而飘扬。
我看不见他们奔跑时肌肉线条的震荡,他们进入了一个异次元,他们纯粹的灵魂,发出耀眼的白光,随心脏收缩舒张而一步、一步没有身旁所有的人和事,他们只是为了奔跑而奔跑,纯粹的奔跑。
4.做一个纯粹的人 篇四
孙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燃尽了自己的生命,每一天都在奔跑;他是一个忘我工作的实干家,把生命中的分分秒秒都献给了石油事业;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他的人生平凡而伟大。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成为了道德的楷模。他的一生,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可以做一个纯粹的中石油人。
不管处在什么岗位,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一个普通的石油工人,我们都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可能我们无法像孙波做得那么好、那么多,可能限于我们的能力,我们只能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只要我们做了,我们就又向一个“纯粹的人”迈进了一步。也许我们不必燃尽自己的生命,也许我们不必连一丝休息的时间都不给自己,但我们应该做到始终把自己的工作放在前面,把中石油的荣誉放在前面,把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放在前面。我们只是无数中石油人的一份子,我们只是千千万万石油人的一份子,在石油事业建设发展的洪流中,我们很渺小。但是,哪怕是洪流,也是由一个个渺小的水滴组成。“位卑未敢忘国忧”,只要我们做了,不管我们做的怎么样,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我们努力过了。
孙波的先进事迹经媒体传播之后,在苏里格第三天然气处理厂引起强烈反响,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其爱岗敬业、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奋斗的力量和前进的坐标。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以孙波为榜样,努力去做一个纯粹的人。我们会发现,倒下了一个孙波,中石油又站起了千千万万个孙波。这种精神将不断激励我们,为集团公司的科学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苏里格第三天然气处理厂
5.那些纯粹的夏天散文 篇五
气温一直在38度与39度间徘徊,我整天待在空调房里坐到疲软。一遍又一遍地在网上点击新浪或者腾讯,直到双眼发涩,头晕脑胀。在空调房里待久了的心脏,似乎变得没有了温度,空荡荡地挂在胸前,象机械的钟摆,只负责制造乏味的沉闷的声响。
我不禁忆起1994年之前那些生命中纯粹的夏天,那些流光溢彩的日子,那片纯净的天,还有那个荧火闪闪的梦……
那时候的夏,天似乎格外的蓝,树格外的绿,一切生命的色彩都纯粹清亮得眩目。我常常躺在村里的小树林里看天,天空蓝得纯净而深远,摇曳的树叶以天空为背景,在上面灵动地作画。我总是轻易沉醉,闭上眼睛听风划过树叶的声音,象音乐般动听。
夏日的午后,小树林到处是阴凉的圣地。树林里不停嘶叫的知了,还有一种可以用线绑起脚来把玩的不知名的小虫,像是童话里的精灵,吸引着我的追逐。为了逮住它们,我和妹妹像跟屁虫一样跟着那些比我稍大的小毛孩们,学着制作各种逮捕工具,那个过程是那样艰辛却又其乐无穷。
在那个零食缺失的岁月,我和妹妹们常常在小树林里到处找寻一种可以食用的味道酸酸的叶子,以及一种色泽鲜红酸甜可口的野草莓,野草莓肉汁饱满鲜嫩欲滴,咬一口艳红的汁从嘴角溢出,瞬间让我的味蕾欢欣雀跃。野草莓散落在各种杂草与坟茔间,象一颗颗闪耀的红宝石,让我们的眼睛发光。
有时候,我和妹妹们也会带上几条小板凳,带着我们心爱的书籍,去小树林里度过一个个安静美好的下午。我在那样一个个安静而美好的下午,反反复复地阅读着露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或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不知疲惫地酝酿着一种忧伤与迷茫的情绪。
当太阳光由刺眼的白到温润的黄,地底下的热气不再灼烈,我便和二妹、三妹一起去村庄的河边游泳,拿着可以当游泳圈的黑色轮胎和白色的包装泡沫等救生工具,一路兴奋不已。我们总是选择到村庄上游一个较远的渡口,因为那里有一艘运载车辆的大轮船。在那个车辆稀少的年代,大轮船歇息的时间总比工作时间长许多。每个傍晚,它安静地停在那儿,成为我们天然的游泳基地。闸板的那一头水清而深,时而墨绿时而蔚蓝,像一张柔软的网。我们姐妹几个在那里比赛跳水,展示各种泳姿,不亦乐乎。我最喜欢游到河的中心,慵懒惬意地仰躺在救生圈里。河水温柔地托举着头,天空以最壮观绚丽的容颜在眼前肆意呈现。水面上的天空是多么宽广而柔软啊,还有那醉红的夕阳,绚烂的晚霞,美得让人叹息。我常那样久久痴痴地看天,仿佛时间静止。
夏天的.晚餐是在室外吃的。太阳稍一温和,父亲便把门前的水泥地用一桶桶井水浇透,然后开始往外搬竹床,搬饭桌,搬出家里所有的椅凳。母亲把一大锅绿豆粥端到屋外晾凉,然后端出一盘盘用豆豉蒜蓉炒出的喷香发亮的茄子、青椒或空心菜梗。最常吃的小菜是母亲做的五香豆子。豆子的做法极其繁琐,先煮,再晒,还要卤水,里面搁茴香、八角等大料,口感咸香,口味浓郁。那是我们佐粥的小菜,也是我们最爱吃的零食。母亲常常在做好了五香豆子后,用容器把豆子平均分成几份,给我们姐妹几个自行保管。说来也怪,自母亲用了这个办法后,我们的豆子总是比以前吃得更慢,仿佛吃不完。
夏日午后,仿佛所有的人都在午睡,整个世界纯净得只剩下阳光的颜色,屋后的柚子树下是我隐密而美妙的小天地。我常常独自搬个小凳子,在悠悠的的风里,嚼着母亲做的五香豆子,捧一本琼瑶小说,那份时光的美好,我到现在还回味不尽,留恋不已。
在太阳刚刚下山,暮色即将开启之时,我最爱一个人躺在竹床上,看天上飞来飞去的小鸟,看变幻的云彩,看周遭的景物,那一切的影像在我的眼里像一幅画一着诗,我总是看得入痴入迷。有时候闭上眼睛安静地想象,思绪飞到好远好远。
那时候的月亮总是很圆很大,夜亮如昼。夜未深,我们通常是不归家的。家附近有一大块空地,一入夜,仿佛有人召集,附近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全往那里跑,各人邀伴,自行组合,一块玩各种好玩的游戏。欢笑声在那样的月夜特别纯粹,特别响亮,仿佛能传到天边。
有时,我们也会跑到附近的田埂上,带上玻璃瓶子,去那里捉荧火虫。一直觉得萤火虫是一种别具诗意的小生物,象梦一般美。夏夜的田间小坝上,荧火点点,蛙鸣阵阵,凉风习习,空气里满是泥土与植物的清香。我们在那里尽情地笑着,跳着,在萤火虫间穿梭,把一只只萤火虫小心冀冀地装进玻璃瓶里,然后捧着满满一只闪闪发光的宝瓶,手牵手快乐满足地回家。
回到家后悄悄将荧火虫放飞到蚊帐里,蚊帐里便象个发光的舞台。那些飞舞的小精灵,悄悄地飞进了一个少女的梦里,满天,满世界,全是美丽的荧火,我穿着白纱裙,在闪闪荧光中翩翩起舞,象童话里的公主……
那个梦,那片天,那些夏,真美。
6.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篇六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古典哲学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相应,康德问道:这种一致如何才成为可能?事物是具体的和物化的,而语言是抽象的,这两种东西怎么会一致?实际上人的感知提供的只是物体的某些特性,如质量、体积、形状、数量、重量、运动速度等,没有这些特性,我们就无法对物体展开想象。这是物体的主要特性。物体还有其它从属特性,如颜色、声音、味道和温度感觉等,这些从属特性虽然是物体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例如我们可以把一辆蓝色的桌子想象成绿色的桌子。这种主要特性和从属特性的区别让人进一步问:外部世界真实状况究竟是什么?因为如果我对物体的某些特性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也就是说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样才能肯定世界只不过是存在于我的头脑当中?因此,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只有在人的头脑中才成为可能。
这当然是令人绝望的极端怀疑主义。如果人们不甘于接受这一观点该怎么办?也许一种我们无法认知的外部世界确实存在,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康德以前,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把这一问题推给上帝:我们的思想与外部世界一致,因为这是上帝愿意这样安排的。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上帝让我们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着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类感知的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里的物质被人类的理解力加工为经验,而康德把人类理解力的形式称为“(绝对)范畴”,这些人类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们对灵魂、世界和上帝的设想,康德把它们理解为某种制约原则,人们的经验世界就是通过这些原则得以构造。
“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的人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而康德1788年发表的“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简单化地说,康德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尽我们的义务。但什么叫“尽义务”?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着名的“(绝对)范畴律令(KategorischerImperativ)”:“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制订法律的原则。”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篇二: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的哲学是“现代哲学的源泉”,同时也是“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历史上的转折点”,也就是说,从康德开始,人们对理性进行批判所遵循的“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这个“哥白尼式变革”。从这一点来看,康德可以说是现代哲学的鼻祖。我们肯定知道康德的三大批判,而且这三大批判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地去看去理解,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就我本人来说,看了《纯粹理性批判》以后就其思路作以下说明,这样会更有利于去理解这本书,这里当然有一部分还是其前言部分的文字。
这本书有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这一点非常重要,注意这一点也就把这本书的脉络给把握住了。
当然,这本书的思路非常清晰。它分成两大部分即“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先验要素论”也就是人类认识能力中的先天要素,“先验方法论”也就是在这些先天要素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条件。这里应该分别加以说明:首先,因为人类的认识要经过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有从感性到理性的条件与形式。因此,在“先验要素论”里面要分别论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在“先验感性论”中,康德认为人们要认识事物必须要通过先天直观形式,也就是空间与时间,这种先天直观形式可以去整理由物自体刺激感官而引起的感觉材料,这样才能获得感性的知识,其实康德就是认为人类的认识就是建立在感官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先验逻辑”则包括了两个方面即“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在“先验分析论”中,康德在对知性的探究中发现了知性的十二对先天的纯粹概念即范畴,而知性从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出发,运用范畴去综合感性提供的经验材料,这样范畴在经验中是有有效性的,这也就是康德所说的“概念分析论“。但是知性如何去指导判断力把范畴运用到现象上去呢?康德在“原理分析论”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他认为知性指导判断力把范畴运用到现象上去要有一定的法规,也就是说它要依照范畴表把知性先天原理的体系用“直观的公理”、“直觉的预测”、“经验的类化”和“一般经验思维的公设”去构成。值得注意的是,知性先天原理只对现象有效,而对超越现象的物自体或本体则没有有效性。在“先验辩证论”中,康德认为理性要超越现象去认识超验的本体是不可能的,它最多也只不过是一些先验的幻相,而并不是真正的科学。它是从有条件者出发通过推论去认识无条件者,所以这样就容易使推论因主观的需要而产生有关无条件者的概念,从而把它看作了有客观实在对象与之相对应的主体概念了。这样人们对无条件者(如灵魂、世界整体和上帝等等)都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些都属于假知识,如关于灵魂作了含有“四名词”错误的“谬误推理”,关于世界整体则陷入了“二律背反”,关于上帝则推出了一些无客观实在性的“先验理想”等等。
其次,在对感性、知性及理性作了分析和规定之后,作者就对在此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的形式条件作了说明,这也就是“先验方法论”。他认为纯粹理性的理论使用没有法则可言,因而必须对其先验使用的方法加以训练,从而确立一些消极的规则,这样就不会让纯粹理性的使用扩展到经验之外,这种做法就为建立一种有关经验或现象的“内在的”自然形而上学准备了方法论的原则。另外,它又说明了纯粹理性在实践方面的应用,这就说明要建立一种超验的道德形而上学是可能的,从而为《实践理性批判》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有,康德又从纯粹理性的建筑术出发,来说明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的总体构成。
篇三: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纯粹理性批判》出自大哲学家康德。该书是一部篇幅巨大艰深难懂而又具创造性的哲学名着。所谓“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而所谓“批判”,则是指对这种纯粹思辨的理性进行一种考察,以便弄清楚人类知识的来源、范围与界限,这样才可以既避免独断论,又避免怀疑论,从而为建立一个科学的形而上学奠定基础。书中围绕着“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对先天直观形式和先验知性范畴的考察,说明了数学是如何可能的,接着通过对理性的纯粹推论的考察提出了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提出了将知性范畴运用于理性推论必然导致的二律背反,由此确立了现象与本体的二元论。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学史上一本划时代的着作。它推翻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被称作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
伊曼纽尔·康德的生平听上去是对他这位象牙塔里的知识分子一生的戏称。他1742年出生在普鲁士的柯尼希斯伯格,16岁的时候进入大学,在这里教书直到73岁,除了在这个城市40英里的范围内走动外,一生从未出过远门。他不到五英尺高,胸部凹陷,过着单身汉的生活,一生不变,据说这是为了保存他那脆弱的健康状况。每天早晨5点由男仆将他唤醒,花两个小时进行学习,还有两个小时讲课,写作到下午一点,然后再去一家餐馆进餐。下午三点半,他准时散步一个小时,不管天气如何。()他在菩提树下的一条小路上散步,他非常守时,邻居们都根据他每天散步的情况对表。一天余下的时间里,他会花在读书上面,并准备第二天的讲课。约在晚上十点间睡觉。
康德的写作和讲课涉及广泛的范围:伦理学、神学、宇宙哲学、美学、逻辑学和知识理论。他在政治和神学上都属于自由主义者,他同情法国革命,直到恐怖统治为止,他相信民主,热爱自由。
康德思想的发展,以1770年他提出教授就职论文为界,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在“前批判时期”,他埋头于自然科学研究,提出了“关于潮汐延缓地球自转的假说”和“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这两大假说从物质自身的运动和发展来解释自然现象,摒弃了神学创世说和自然界永恒不变的观点,因此恩格斯说:“康德在这个完全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而且用的是很科学的方法。”
7.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篇七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篇幅巨大、艰深难懂而又具创造性的哲学名著。所谓“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而所谓“批判”,则是指这种纯粹思辨的理性进行一种思考与观察,以便弄清楚人类知识的来源、范围与界限,这样才能够既避免独断论,又避免怀疑论,从而为建立一个科学的形而上学奠定基础。
书中围绕着“先天综合确定如何可能”的问题,经过对先天直观形式和先验知性范畴的考察,说明了数学和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之后经过对理论的纯粹推论进行考察,提出了将知性范畴运用于理性推论,必然导致的二律背反,由此确定了现象与本体的二元论,以物自体的不可知,为信仰留下了地盘。
阅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确实费心费力,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那康德式的语句十分拗口,其涵义要连贯性的去理解才能懂得康德的原意与思路。由于是作为一本在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作为爱好哲学的研学人,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阅读、去理解,反复又反复的思考,花去的时间比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多至三倍。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贯彻始终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者一条思维主线,就是经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本事的批判考察,确定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通性和必然性的要求,以及这些要求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
由此可见,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思想性质,虽然属于一般形而上学,可是,本身并不就是形而上学,而是形而上学的入门式导论。
康德所谓形而上学的道德哲学,是指一种纯粹的道德哲学,他排除了一切可能的经验,而将此种纯粹认为是先天已阐明的一种道德原则。在此基础上,康德提出了绝对命令的道德原则,所提出的道德法则具有了绝对必然性。绝对命令是无条件的,并且把这种行为本身看作是客观必然的,与其他目的没有关系。如果随着这种道德法则的普遍性,那么,这种法则就具有客观实效性了。
可是,康德又认为:“绝对命令仅有一项,即是仅依据你能同时医院它成为一项普遍法则的那项准则而行动。”故此,那里又提出了一个自由的概念,这也是绝对命令可能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仅有当个人成为理智世界的成员时,超脱了感性的束缚,用自由的概念来指导行为,即服从自已的原则,那么这种道德规律就具有必须的普遍性。
8.纯粹而快乐的灵魂随笔 篇八
最近看到一些事例,为了追求梦想而放弃生活乃至生命的鲜活而明艳的例子。
我一直相信灵魂是寄托于生命乃至身体的,就如寄生虫。如果说精神灵魂是寄生虫的话,那么人的身体、生命无疑就是寄主了。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了,又何谈去享受灵魂的美好、高贵呢?
我不知道灵魂脱离了生命之后是以怎样的一种形式存在,或许是我不够高尚、不够勇敢,没有办法以身试法地去尝试那些哲学先驱提出的“脱离论”(既灵魂脱离了生命之后仍可继续它的旅程)。甚至私以为,在身体安然、生命无忧的前提下,享受到的灵魂体验更为直观与现实。当一个人身体遭受饥寒交迫时获得的灵魂享受,我不知道会不会就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出现的梦境一样、亦或者就如人之将死的回光返照。兴许是我肤浅了,但让我放弃身体、生活甚至生命去寻求灵魂的享受,却也是极不乐意的。在我的意识里,当身体得不到安适的时候,在大脑中进行的活动多半会与现实相反,既也就是那通俗的空想、梦幻而已。如果这样的一场空想、梦幻可以算是种精神、灵魂之旅,那么我不得不说这些风景太过贫乏了点,也有点虚无缥缈。
我不否认灵魂享受对“真、善、美”的追求,更加不会否定灵魂对人的重要及必要性。但这必要性必是有所依存的,那依存就是你首先得作为“人”的形式而存活于世,不然就算你有了灵魂,你又要如何去感知,如何去享受?我时常想一些遥远的事情,比如在自己的这一世之前,自己是不存在呢,还是存在,如果存在又是以怎样的一种形式存在呢?为何自己的这一世对之前的一切会丝毫没有感觉呢?由此我也只能说,我更爱惜“人”这个存在的概念了。珍惜自己的身体、生活、生命,才又资格去畅谈理想、追求灵魂,否则一切都只不过是空谈而已。
如果为了某些梦想放弃现实的生活,那也只能说明你确实很伟大,但在我眼里也是极其愚笨的,甚至于相当于一个懦夫,躲避了现实,缩在自己的理想王国一般的龟壳里,自以为高尚了,却不知人又岂是可以离群索居的动物?只为了虚无缥缈而扼杀自我,然后永远的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当中,孤独而又绝望……
说到此,其实也没明确灵魂存不存在,是有点泛泛而谈之嫌。首先,我承认灵魂确而有之,但这是种精神,一种精神的高度集中状态,一种依存于人的精神,有人的存在,才有精神感知的结果。当然,关于人不复存在之后,有没有精神、甚至灵魂实在不在我考虑的范围之内,这种几千几万年都没破解的谜题,请恕我胆小,不愿冒险,也不愿浪费本就不太多的精神力;就等着自身路的尽头顺其自然的迎接着它的验证,如此这般就好。至于在有生之年,我只想好好享受生活、享受生命,进而享受精神、享受灵魂。朋友,如果你抱持和我同样的观点和态度,那么就请爱惜身体、爱惜生活、珍惜生命!
9.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名言 篇九
2-- 买了就买了,不要去比价;吃了就吃了,不要去后悔;爱了就爱了,不要去猜疑;散了就散了,不要去诋毁。
3-- 唯有繁华落尽,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辨。
4-- 飞蛾扑火时不见得不明白前面是火,其实后果如何都知道。人作死起来,都是无解的,非得死一次才行。很多事情你以为是为了他做的,其实你是为了自己。哪怕是死路,也要走。撞的鼻青脸肿才好,不然总觉得不甘心;看到是死路才愿意转弯,不然总觉得前头有希望。
5-- 累,有时候也是种享受,因为它让生活变得充实。
6-- 你能多快搞定自己的情绪,就能多快的得到成长。脾气会赶走运气。所以,那些貌似心大的人,不过就是能忍。在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之前,做好两件事:活着。忍着。
7-- 不要轻言你是在为谁付出和牺牲,其实所有的付出和牺牲最终的受益人都是自己。人生是一场与任何人无关的独自的修行,这是一条悲欣交集的道路,路的尽头一定有礼物,就看你配不配得到。
8-- 生活的主题就是,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9-- 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相匹配的烦恼。无一例外。每个年龄的烦恼,都会在那个年龄的地方,安静地等着你,从不缺席。
10-- 爱就是:我会把我能伸手拿到的,举手捞到的,踮脚够到的,跳起来抓到的,踩着高跷摘到的都给你。而且不用你开口,亲手奉上。
11-- 荷尔蒙只是负责一见钟情,柏拉图则负责白头偕老。
12-- 时间,会沉淀最真的情感;风雨,会考验最暖的陪伴。
13-- 有两种人本应该最值得珍惜,一种是能控制好情绪的女人,一种是有耐心哄你的男人。然而现实中,这两种人最容易被辜负。
14-- 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嘴伤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15-- 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我们的痛苦都是由自己造成。我们都认为是这个世界亏欠了我们,使我们没有能得到幸福;在我们得不到幸福时,我们就把责任怪在最靠近我们的那个人身上。
16-- 据说,女人之间的友谊,忽冷忽热是常态;男人之间的友谊,忽冷忽热是敷衍;男女之间的感情,一个对另一个忽冷忽热,是因为把对方只是当成了打发空虚时间的备胎。
17-- 幸福,从没捷径,也没有完美无瑕,只有经营,只靠真心。
18-- 给自己多一点疼爱,对生活多一点信心。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是前行路上最大的幸运。
10.男女不存在纯粹友谊 篇十
Can heterosexual men and women ever be “just friends”? Daily experience suggests that non-romantic friendship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are not only possible, but common. However, a new study suggests that men, relative to women, have a particularly hard time being “just friends。”
为了研究异性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纯粹的友谊,研究人员挑选了88对大学生异性朋友参加了一项科学实验。为了确保大家给出诚实的回答,研究人员不仅遵从了匿名、保密等标准试验协议,而且要求异性朋友双方避免讨论这项研究,甚至是在试验结束后。这些异性朋友被分开,研究人员会单独询问每个人是否对参加试验的另一位朋友有好感等一系列问题。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viability of truly platonic opposite-sex friendships, researchers brought 88 pairs of undergraduate opposite-sex friends into...a science lab. In order to ensure honest responses, the researchers not only followed standard protocols regarding anonymity and confidentiality, but also required both friends to agree to refrain from discussing the study, even after they had left the testing facility. These friendship pairs were then separated, and each member of each pair was asked a series of questions related to his or her romantic feelings toward the friend with whom they were taking the study。
研究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对待异性友谊的态度有很大差别。与女性对男性的态度相比,男性更容易喜欢上女性朋友。男性也更容易觉得女性朋友喜欢他们,这当然是一种错觉。
The results suggest large gender differences in how men and women experience opposite-sex friendships. Men were much more attracted to their female friends than vice versa. Men were also more likely than women to think that their opposite-sex friends were attracted to them―a clearly misguided belief。
事实上,男性对异性有多喜欢自己的估计几乎和异性朋友的真实感受毫无关系,而仅与男性的自身感受有关。基本上,男性会假设自己体会到的所有浪漫吸引之情都是相互的,完全不知道异性朋友对自己到底有多大好感。女性也对男性的这种心态一无所知,因为女性通常对自己的异性朋友没有好感,她们也会假定对方也不喜欢自己。结果就是,男性一直会高估异性对自己的好感,而女性则恰恰相反。
In fact, men’s estimates of how attractive they were to their female friends had virtually nothing to do with how these women actually felt, and almost everything to do with how the men themselves felt―basically, males assumed that any romantic attraction they experienced was mutual, and were blind to the actual level of romantic interest felt by their female friends. Women, too, were blind to the mindset of their opposite-sex friends; because females generally were not attracted to their male friends, they assumed that this lack of attraction was mutual. As a result, men consistently overestimated the level of attraction felt by their female friends and women consistently underestimated the level of attraction felt by their male friends。
男性也更愿意为这种误判的互相吸引付诸行动。男性与女性被异性朋友吸引时,都与对方是否单身无关,在这一点上男女并无差异。帅哥靓妹更受欢迎,而长相平平的则无人倾心,与对方的感情状况无关。
Men were also more willing to act on this mistakenly perceived mutual attraction. Both men and women were equally attracted to romantically involved opposite-sex friends and those who were single; “hot” friends were hot and “not” friends were not, regardless of their relationship status。
但在将“名花有主”的异性朋友视为潜在的浪漫对象的程度上,男女之间存在差别。尽管男性不管女性朋友是否单身,都期待和她的“浪漫约会”,但女性对男性朋友的感情状况非常敏感,对追求已经不再单身的男性没有兴趣。
However, men and women differed i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saw attached friends as potential romantic partners. Although men were equally as likely to desire “romantic dates” with “taken” friends as with single ones, women were sensitive to their male friends’ relationship status and uninterested in pursuing those who were already involved with someone else。
在一次追踪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249名成年受访者(其中很多人已婚)列出与某位异性保持友谊的优缺点。与浪漫感情有关的变数(比如,我们的友谊可能会发展为恋爱)被列为缺点的几率比列为优点大五倍。
In a follow-up study, 249 adults (many of whom were married) were asked to list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being friends with a specific member of the opposite sex. Variables related to romantic attraction (e.g., “our relationship could lead to romantic feelings”) were five times more likely to be listed as negative aspects of the friendship than as positive ones。
事实上,这项调查也是男女有别。男性更可能把感情上的互相吸引列为异性友谊带来的好处,而且随着男性年龄的增大,这种差别也在增大。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ppeared here as well. Male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han females to list romantic attraction as a benefit of opposite-sex friendships, and this discrepancy increased as men aged。
因此,男女之间存在纯粹的友谊吗?如果我们都像女人那样想,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如果我们都像男人那样去想,那地球上就要人口大爆炸了。
【纯粹诗歌】推荐阅读:
纯粹的入党动机10-04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06-15
诗歌春思,细雨如丝诗歌06-12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诗歌鉴赏技巧)07-12
关于感恩的诗歌:感恩父母的诗歌09-09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教案范文09-11
高中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发展及鉴赏06-10
国庆节诗歌朗诵_国庆节优秀诗歌08-18
诗歌的民族性是诗歌的世界性的重要基石10-14
廉洁诗歌朗诵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