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反思总结

2024-06-29

磨课反思总结(共11篇)

1.磨课反思总结 篇一

磨课总结反思

研修磨课阶段已接近尾声,回首磨课历程,我的收获颇多。

我们组在耿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数学组成员积极学习有关磨课的相关资料,制定计划、确定课题、制定观课观察点。全体成员群策群力,积极准备。

研修磨课让我经历了与同组老师合作学习、共同研讨的过程,让我明白了团队的力量的伟大。在研讨中,我们老师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使我们对教育教学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经过研修磨课,使我真正的认识到要磨出一节好课,只有通过无数次的试教,不断的修改,反思才能成为一堂高效的优质课。而正是一次次地试教,一次次的与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交流,真切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本质,才一次次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1. 导课形式要简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充分利用直观课件,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3. 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更要注重课堂的生成与学生间的交流。4. 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5. 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次磨课,老师们虽然辛苦,但非常快乐,因为大家有了颇多收获!

2.磨课反思总结 篇二

一、选课——方向已定, 思路过关

作文教学虽说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但因在职教教育教学中, 语文本是公共课, 课时少, 加上学生基础差, 教学时间长, 见效慢等特点, 写作教学地位尴尬, 始终处于被弱化的边缘。所以这次市级公开课鼓励作文教学展示, 也是呼吁全市老师重视作文教学, 寻求突破创新。

申报课题时, 我在想, 要叫学生写什么?翻开中专教材第三册, 即将开幕的第三单元《生命的芦笛》, 《记念刘和珍君》、《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亡人逸事》、《把栏杆拍遍》和《北大三老》, 这些都是记事写人的散文, 如果教教学生如何写人, 不也是针对第三单元的提前预习, 为日后课文的教学打下基础嘛?由此课题定位于人物描写。

二、第一稿——全盘皆否, 脱离学生

方向一定, 翻课文, 找资料, 洋洋洒洒, 原始稿两天搞定。第一稿, 各类花招, 无所不用。教学目标定为掌握人物描写七种方法, 且每种方法都能在《亡人逸事》中勾画相对应的段落语句。具体教学流程为, 亡人逸事课文导入, 通过猜关羽、猜鲁迅和猜同学的游戏环节介绍肖像描写并课文勾画, 介绍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理论知识并课文勾画, 通过模拟二单元口语交际新生接待的小型情景剧活跃课堂氛围, 并以此为练笔素材, 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方法描写演员。最后再次介绍侧面、细节描写的理论知识并勾画课文, 以自编的人物描写方法小口诀为结语。当初想着, 又有游戏又有表演还与课文挂钩, 不是亮点嘛?拿到孙主任那里一看, 全盘否定。她的一句话点醒了我, 公开课并不是个人表演秀, 如果你的学生一无所获, 你上的就是烂课。于是我拷问自己, 短短四十分钟, 怎么可能让学生掌握那么多方法呢?不如只选取一个方法, 讲深讲透, 因而有了第二稿。

三、第二、三稿——取其一招, 浓墨重彩

第二稿以让学生回忆三单元目录课文为导入, 引出何谓人物描写。猜关羽猜鲁迅后, 展示学生肖像描写的片段作文, 后在罗贯中描写关羽外貌的文字与阿累描写鲁迅外貌的文字比对中总结出肖像描写四大招。最后修改作文片段, 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一稿请教了吴路平老师, 她指出, 思路过关了, 但是课堂太平没有出彩点, 所以提出一人也可写出千面的亮点, 特地向我推荐了唐弢的《琐忆》和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中鲁迅的肖像描写。还指出其中一招注意顺序过于抽象, 不如让学生排个序, 得以直观理解。

修改过后的第三稿成了我的第一次试讲课, 教学内容得到了认可, 但是教学设计还得修改。作文课肯定还是要以写作评讲为主, 只是修改作文无法体现作文课的特点, 所以前面的理论讲解必须压制为二十五分钟, 最后留有十五分钟给予写与评。当时组长秦老师和吴老师除了给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后还讲了重要的八个字:删繁就简, 理清线索。

四、第四、五稿——精心布局, 环环相扣

第二次试讲第四稿却失败了, 除却PPT不规范这个因素外, 现在想来最大的原因还是我并未真正理解“删繁就简, 理清线索”这八个字的真谛。教学环节应该是编织的过程, 不仅要求一环套一环, 环环相扣, 更要求具体教学目标为经度, 教学环节为纬度, 有隐有现, 有深有浅。而我的第四稿只是教学环节做了减法, 根本没有排列布局, 我只是做了形式上的调整, 本质上线索依然混乱。还是孙主任给我开了小灶, 她说, 你设计的每个教学流程是不是和你的大目标相关, 很有用的就留下, 又点用的或根本没用的全部都不要, 你的教学语言亦是如此。我们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只有学生最需要的才是我们要讲的。临下班前, 同办公室的汪园园老师给我出了个好点子, 不如你把学生无特征肖像描写的片段作文作为导入吧, 既可省一个教学环节又能引出如何写人。灵光大现, 我着手于教学环节的重新整合, 去粗取精, 果然使得整个理论知识的介绍大放异彩, 第五稿和第三次试讲差强人意。

五、课成——设计提问, 水到渠成

这次试讲借用了我师父张琳老师的班, 课后她指导我, 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该顺其自然, 讲究水到渠成, 如果在注意顺序这个环节上先加上错位的原文呈现, 再接上排序的环节就不会那么突兀了。当然这次试讲的不足之处还是在于最后的评讲阶段, 点评不到位, 和学生互动少。第六稿又再次做了教学环节的微调, 为增加互动, 不仅特添了让学生起立坐下以区分特征与典型特征的环节, 还增加了学生自评环节, 把前半段的理论介绍更是精压为二十分钟, 留有充足的时间写评。这一稿大体可定, 但还有一难关尚未攻克, 即不太简洁的教学语言。感谢张老师帮我一句句推敲、指正, 她让我认识到我之所以语言啰嗦, 归根结底还是提问不到位。学生不能一下子说出你想要的答案, 又需要你再用话去解释去引导, 凭借着张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她能预判出学生会怎样回答, 所以每个提问都是精心设计, 如果是学生实在无法回答的问题, 就需要老师自己承上启下地解说。

由此看来, 不仅仅教学环节需要编织, 教学语言也需要编织, 可以织成一张网, 最后一拉, 大功告成。

摘要:编织, 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 把细长之物纵横交错, 钩链而成。这种技法亦可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这也是我磨课过程最大的体悟。本文主要介绍了课堂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 运用合理的教学语言来编织一堂有质量的公开课。

3.磨课总结反思 篇三

时间飞逝,转眼间本次研修就要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沿着专家的引领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学习,最后进入并完成了磨课环节。整个磨课过程,我们研修组全体成员精诚团结,人人参与,积极行动。整个磨课过程老师们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每个人的认真、敬业、独到的见解无时无刻不在让我们感动着。

本次磨课我们组在组长带领下共同确定了本次磨课的目标和任务:

1、增强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搭建语言支架的意识。通过本次课例研究,引导教师在全面分析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优势分析,搭建相应的语言支架,帮助学生实现从新知识学习向新知识运用的过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提升教师在中高年级对话教学中,适时、适量地搭建语言学习支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搭建适当的语言支架,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运用的能力。

本次磨课大教研,在这个目标任务的引领下,先锋小学宋老师精心准备,为我们提供了一节精彩的课堂。通过听她的英语课,我们组老师群策群力,在磨课的每个环节都积极进行讨论分析,再讨论再分析,通过这个漫长而艰辛的磨课过程,我们组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这节课主要学习以Amy将要举行生日派对为题的对话,具体内容是:Amy邀请大家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并向大家介绍了届时将会有什么活动。学习任务是:语言结构be going to, 学习内容是复习What are you going to do?Are you going to „?以及回答Yes, I am.No, I’m not.以巩固其运用能力。通过宋老师对课文的精细处理,我体会到她上课的独到之处。

一、宋老师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的一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支架的搭建合理有效,很好的体现了我们磨课的目标和任务。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首先对教材和学生的学情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在教授新语言点时,她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生活,创造生活化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语境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加强生生合作与互动,通过任务驱动,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语言,让学生在大胆实践和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其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刚上课和孩子一起唱一首英文歌曲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保证了孩子的听讲效率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随之拿出一张真实的请柬把孩子的好奇心

极大地调动起来。孩子们会产生关于这张请柬的种种猜想,然后自然而然的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很合理的为接下来的课文内容学习搭建了有效的情感支架和学习支架。

其次,在练习环节让孩子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生日聚会的相关事宜并完成自己的生日聚会邀请函。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生生互动,通过这个语言活动支架的搭建,使孩子在快乐的气氛中积极参与课堂,积极发言,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宋老师整堂课重在文本,然而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开发和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有效的扩展开去。学生有效的从“学英语”水到渠成的转变成“用英语”。宋老师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切实让学生“活”用英语,用“活”英语。如:在设计句型教学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宋老师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小组合作比赛的形式,并且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设计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的活动。使学生在小团体的活动中有的说,愿意说并且说的好,这样很容易很轻松就懂得了将来时的用法。在巩固句型时,宋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同学们在班上展示表演,使他们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自如地运用知识,而不是机械地操练句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起来。

三、年轻的宋老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很好的情感支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以及她自身具有的亲和力,给了学生学习的安全感和开口表达的欲望,达到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和同学之间默契配合的效果。

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磨课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成果。通过磨课,教师对新纲要的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剖析更深刻。通过磨课,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都得以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地运用在此次课例教研活动中学到的好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英语教学工作

磨 课 总 结 反 思

4.磨课总结反思 篇四

本课教学总体来看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具体、容易操作,教学流程较为顺畅,教学过程中读写训练点设计合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基本实现了从“教教材”到“教课程”的转身。不足之处也很明显,重点训练点普遍没有深入细致的教学,使得教学效果不够好。例如在第二环节“走搭石”的教学中,学生抓住重点词“协调有序”,理解了什么是“协调有序”,感受了文字及所描写景物的`美;我顺势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能做到“协调有序”,从中体会到乡亲们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同时通过一串看似多余的“你过过桥吗、坐过车吗、走过路吗”的问,让学生明白“美”就在平常生活中,就如走搭石是很平常的事,作者却能发现其中的美,并用细致生动的描写打动了我们,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教学。但是没有和学生一起细细品味作者细致生动描写的地方,致使重点训练没有落到实处。

和其他执教老师相比,本堂课也许实在不敢与其相提并论;但对于我个人来说,磨课确确实实让我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以前课堂上设计时总是局限于教材内容,没有意识到要“教课程”,课堂教学中对文本的解析过于细致,而没有注意拓展运用,致使学生的思维狭窄;至于教学目标,我更是从无细致地考虑过,课堂随着感觉走,漫无目的,课堂效率可想而知。从本次磨课活动开始,我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结合本次远程研修的所学,从阅读文本开始做起,细细品读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详细、切适、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了教学流程,对教学流程的设计的修改可谓是三番五次,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打破了“教教材”的局限,把教材内容作为课例,学生能得到读写的拓展训练,做到了“教课程”。

而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意外”:重点训练都有涉及,但没有深入;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强,学生出现“意外”回答后,我没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引导;有些课堂提问让学生摸不着头绪看来个人的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5.磨课总结反思 李艳伟 篇五

一、领导、研修组高度重视,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从这次研修开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特别是磨课环节,学校领导积极参与研修组的磨课活动,组织召开准备会,研修组制定了周密、详细的磨课计划,从磨课内容、磨课目标、研究重点、磨课时间、磨课形式等方面考虑,根据实际需要各项任务分工到人,确保了计划的扎实稳步进行。

二、同心协力,共同打造精品教学设计。

本次我们组磨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在确定了教学内容后,先有执教老师基于个人经验提交备课,全组成员对首次教案各抒己见,直言不讳,本着精益求精的目的,辩论了对这一节课的看法和有效设计想法,并及时提交了修改稿。足见大家对这个教学内容都作了详细的解读和精心的构思。在此基础上执教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情愫,精心创设活动情境,有效地开展教学。大家真诚的相携,为后面的磨课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关注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实现“由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的转变。二次备课中,执教教师接纳小组成员的建议,找准知识建构点,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等做了深入的了解,确定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运用动手操作的形式,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并运用的恰到好处。

四、不断反思,找准今后继续打磨的研究方向。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单就课堂展示而言,教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探索知识,结构清晰,层层深入,使教学过程紧凑而且环环相扣,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不足也是存在的,“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造成的“学生自主能力欠缺,依赖心理严重,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的影响依然存在,“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依然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要研究和打磨的问题。所以,让上课与自主反思交互发展,螺旋上升,长期坚持下去,相信每位老师都能成为一流教师,教出让社会、家长满意的学生。

6.2011年远程研修磨课反思总结 篇六

远程研修进行了将近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了,在前几个专题的学习过程中,看见了专家及优秀教师针对一节课反复琢磨修改等磨课过程,心想一定时间能极大促进教师进步的过程。紧接着我们小组紧扣各环节切实进行了磨课,从而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磨课意义的重大。

磨课的过程是一位教师围绕一篇课文或一个信息窗进行试教、反思、再试教、再反思、再上课的过程。这种磨课,对教材的钻研和驾驭应该是最深入、最透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自信心,培养了教师的成熟度,进而焕发了积极性。磨课能指导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教师在与同组教师讨论教材时,大家就有不同的理解,由此可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相互研讨,最终就能作出合理判断

7.磨课反思 篇七

磨课反思

教研组组织集体这次磨课,让我们在学习研讨后有了充分实际学习研讨的机会,老师们坐在一起对这节课进行了一遍遍的打磨,充分感知整个教学计划,备课过程及变化,还有教学过程及课后点评,另外,本次研修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参与讨论,提出问题,通过这次研修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相信这将进一步推动我的专业成长。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等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做家务”这个主题的语言项目,并学会调查对方能干什么以及回答,本节课主要运用了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手段、进行任务性的活动教学、游戏教学,演译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设计了多种活动,如:做调查,分组设计菜谱等。活动以“趣味”为中心并服务于本节课的知识运用;通过任务、活动的形式,并充分利用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善于启发和诱导等教学艺术来给学生搭起一个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探究精神;整节课主要以pair-work, group-work等活动形式进行教学操练。这次磨课活动,使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我们将继续努力,将学到的先进理念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8.磨课教学反思 篇八

一节好课是需要不断打磨的,正如一篇好文章需要反复修改一样。每一次磨砺的过程,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进步,新的收获。比如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学情特点、找准重难点,制订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还要合理分配师生活动时间,教给方法,把握课件和板书呈现时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保证课堂练习时间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实现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因此,课前教师的预设一定要充分合理,各方面都考虑比较细致周全,课堂上才会真正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磨课让我更加懂得了观课议课的重要性。

以前,我听公开课或教研课,总是很随意,而且喜欢面面俱到,无论什么都关注,结果什么都不精,什么都不强。一节课下来,试问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明显感觉不知所以然。通过磨课活动,我知道教师可以带着课堂观课量表进入课堂,根据自己的观察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参与观课评课活动。教师观课评课都可以更专业一点,不致于“眉毛胡子一把抓”而顾此失彼,同时也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怪现象。

三、磨课让我学会了团结协作。

磨课是群组性的备课、上课、观课、评课、反思、总结研讨活动,需要万众一心的团队精神和九九归一的小组凝聚力。拿我们小组来说吧,我们组内所有成员,为了保证整个磨课计划任务有序进行和有效传达,我们有正式的观课备会、观课分工会、课后评议会。每天,我都像小蜜蜂一样勤勤恳恳、忙忙碌碌,但累有所值,累有所乐,每天总是过得很充实。

四、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磨课使我的课堂更精彩。

磨课其实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虽然我这次没有承担具体的上课任务,但每天的课堂教学,我从不敢马虎大意、得过且过,总是力求在教学目标上大胆变革,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在教学环节上有所创新,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问题设计上讲究层次,在小组活动上,力求有效关注全体,在练习设计上有所预设等。磨课,让我关注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确实做到了以人为本,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我们的大班额教学又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9.英语磨课活动反思 篇九

本次磨课活动,我们组从学课到备课,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大家都认真学习了磨课的基本操作,认真地选好课题、查资料、准备器材等,从而在讲课中都体现出了“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听课中,我们彼此认真地做好记录。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信息、心得、体会。经过磨课,促进了师师互动,从而达到了师师之间的共识、共享、共进。开展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仅增进了同事彼此间的情感与交往,而且能够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平以及自身的专业素养。

一、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共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精神,研究教材,每位教师先挖掘自己的潜力,独立构思教案;第二阶段,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确定一位重点备课和执教教师;第三阶段,我们围绕此课开展说课、开课、评课活动。第四阶段,集中大家的智慧,对作课教师的课进行了“五磨“:即磨目标、磨教材、磨环、磨学生、磨细节;第五阶段,对本轮磨课中教学及教研的优点与缺点,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将该轮磨课的材料收集起来,反复修改,将其中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认识写出总结。

二、收获感悟

这次磨课活动对于我们组的成员来讲,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组全体成员共同研究上课的全过程,与上课老师一起体验每一次的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参与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尝试磨课的过程中,我们感受着集体合作的快乐,感受着每一堂课大家在不断思维碰撞中所实现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每节课我们都是反复的磨课、试教中改动了多次,大到环节,小到细节,其中无不体现着集体的智慧。不管结果如何,我们的这个过程、这种做法首先是成功的。此次活动虽然开展的时间不长,但老师们觉得如此“磨课”,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这样“磨”下去,必将“磨”出一堂又一堂好课。

三、问题反思

作为“拓荒者“,脚下的路并非是平坦的。在活动过程当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听课教师过于追求所谓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出彩,而脱离了学生的学情,忽视了任教者个人的素质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而执教者为了一味体现“磨课”参与者的设计意图,忘记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忘记了课堂教学是一种生成而不是一种预设,因而执教者在一定意义上失去了自我。

四、今后设想

10.国培研课磨课反思3 篇十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到上课中的不足。细细反思取得以下感悟: 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通过研课磨课我对课堂上如何突出重点的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

在“磨”课的时候,我先自主设计一种教法,第一次试教后,我要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讨论。我们组要求听课者找出本轮磨课中的教学重点、教学“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让其他教师抱着“找刺”的心理,满腔热忱地帮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药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以促使执讲者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然后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丰富教学手段是上好课条件,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教学评价不应以是否运用多媒体一票否决,这是毫无意义的。教学的中心应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

11.远程研修磨课总结与反思 篇十一

我们磨课的主题是Book5 Module2 Unit1 How many do you want?通过本次磨课活动,老师们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中受到了启迪和教育,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取长补短,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通过本次磨课活动,我想结合苏老师的这节课与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进行总结与反思,与各位老师互相交流。

(一)各种支架搭建合理

各种支架的搭建一是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符合学生实际;二是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这节课,苏老师的语言支架,情感支架和情境支架的搭建做到了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

(二)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学生乐学,老师乐教。找课堂中苏老师设计的各种活动还是比赛都是学生喜欢的,乐于参于的,如一些表演和情境模拟,这很值得我学习。

反思自己的教学,收获很多,如对于热身启动环节,一定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课堂伊始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整节课做好铺垫。操练运用时各活动一定要针对本课重点内容,指令明确,并促使学生全员参与。活动要丰富多样,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采用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同桌活动等形式,形式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设计具体的语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恰当的语境中使用本课的单词与句型,起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上一篇:描写孩子的散文下一篇:数学课“六步”教学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