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2024-08-22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精选13篇)

1.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篇一

Unit 3 Body Parts and Feelings

重点短语:

play with 和??一起玩 make?? for?? 为??做??

do one’s homework 做作业 listen to 听?? on foot 步行

wave one’s hand 挥手 see red 火冒三丈 be angry 生气

a bit 有点儿,稍微 stand against?? 靠着??站stand upon站在??上面

one donut a day 一天一个面包圈 see a doctor 看医生

have a cold 感冒 stay at home 呆在家里 have a rest 休息一下

look cool/cute/funny/different 看起来很酷/很可爱/很滑稽/不同

short black hair 黑色短发use??for??用??表示??(We use many colors for our feelings.)

make sb.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want sb. to do sth. 想要某人做某事

take medicine 吃药stay home=stay athome 呆在家里

重点句型:

1 ——Howtall is he/she ? 他/她多高?——He/Sheis ??meters tall. 他/她身高??米。

2 How do you feel ?你感觉怎么样? I’m/feel ?? 我感觉??

3 What’s wrong?= what’s the matter? 怎么了?

4 I have a headache/stomacheache. 我头疼/肚子疼。

5 You’d(you had) better do?? 你最好做??

6 Are you OK? 你还好吗? 7 Let’s go and see a doctor. 咱们去看医生吧。

8 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他/她长什么样?结构为:whatdo/does + 主语+look like?某人长什么样?

9. like常见固定搭配:

Like to do sth. (表示具体的某一次动作) I like to visit Tom today. 今天我想拜访Tom. Likedoing sth. (表示习惯性、一般性动作)I like reading. 我喜欢读书。

Would like to do sth. (表示想要做某事) I would like to go out for a walk. 我想出去散步。

10. I wear glasses. 我戴着眼镜。a pair of glasses 一副眼镜

2.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篇二

审美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因此,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作品《茉莉花》教学设计的主导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学生感受不同风格与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进一步感受音乐作品的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使民歌《茉莉花》中表现的场景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教材简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阶段苏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茉莉花》是江苏民歌, 曲子精美绝伦, 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质朴的情感。从歌词的内容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纯洁的少女对洁白无瑕的茉莉花的爱慕与眷恋之情, 这样的题材本身就是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 是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的好素材。

三、教学策略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 播放《茉莉花》视频与音频, 让学生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独特的风貌,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在课堂上有表情地教演歌曲《茉莉花》, 师生共同鉴赏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演唱风格与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乐曲, 让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随着心理发展水平的发展, 初中学生的内心体验能力与感受能力在逐渐地增强。像《茉莉花》这样的优秀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 利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开展教学更能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了解民歌的特点, 通过《茉莉花》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江苏民歌具有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演唱形式的《茉莉花》作品的欣赏与学唱活动, 感受民歌特点, 然后通过演奏、演唱、朗诵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茉莉花》这首乐曲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演唱、欣赏民歌《茉莉花》, 引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深厚情感。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演唱、欣赏《茉莉花》, 感受《茉莉花》具有的风格。

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地域风格的《茉莉花》音乐的风格特点的理解, 以及如何感受民歌所具有的生命力。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情境一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到江南水乡, 感受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悠闲生活。 (多媒体播放茉莉花的画面, 学生认真地观看。)

师:大家能说说大屏幕中美丽的花叫什么名字吗?

你们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学生讨论交流)

情境二师:你对这个画面有什么印象?这个背景音乐你听过吗?你能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吗? (茉莉花) 今天, 老师与你们一起学唱我们江苏人的民歌———《茉莉花》。

(设计理念: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了解这首曲子, 通过情境导入, 唤醒学生曾经的记忆,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学唱歌曲

1.听视频范唱

师:通过刚才的聆听, 下面思考两个问题:1这首歌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明确:柔美、抒情、欢畅、明快

2.学唱歌曲

(1) 学生试唱 (教师钢琴伴奏) 。

(2) 找出难唱的地方, 师生共同解决。

(3) 跟着钢琴伴奏一起唱曲谱。

3.学唱歌曲

(1) 教师伴奏学生自学跟唱。

(2) 跟琴唱全曲。

教师点拨:要把这首歌曲唱好, 就必须把握好速度、力度。

(教师钢琴伴奏, 学生跟着学唱)

4.体验唱法 (教师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这首歌曲)

(1) 教师领唱, 师生齐唱。

(2) 师:大家感觉哪种演唱形式比较难?你喜欢哪一种演唱形式?敢不敢挑战最难的演唱形式?

(尝试最难演唱的形式, 全体学生跟着伴奏学唱)

(设计理念:在学唱实践中尝试不同形式与风格的演唱, 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形式,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拓展练习

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风光, 把民歌与地方文化结合到一起 (学生观赏)

1.教师质疑:通过对江南风光与风土人情的欣赏, 你能说说江南的风土人情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讨论交流)

2.师:江南是我国茶文化的发祥之地, 在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孕育了无数富有灵性的生命。江南女子最明显的特征是阴柔与细腻。《茉莉花》这首乐曲就发源于清代的江南, 把江南女子的纯情融合在江南小调中。所以, 民歌《茉莉花》明显的具有细腻、清秀、委婉等特点。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不同风格的《茉莉花》乐曲, 有同感乐器演奏的, 也有人演唱的。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

接着, 播放不同民族风格的《茉莉花》旋律

(1) 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图兰朵》。

(2) 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的中国女孩演唱的《茉莉花》。

(3) 女子十二乐坊组合演奏的《茉莉花》。

(4) 运用萨克斯独奏的《茉莉花》。

(设计理念:通过不同民族、不同乐器演奏同样旋律的《茉莉花》, 让学生感受江南民歌的韵味。尤其是西方音乐运用了我国民歌改编的乐曲, 更体现出西方音乐对中国民歌的融合, 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我国民歌艺术的博大精深。)

八、总结与反思

3.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篇三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中,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1在情境中感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抽象中形成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教材从生活中选取大量的平行或垂直的现象作为认知的现实背景和有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经历概念“抽象”的过程。以此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例如,第39页的例题分3步呈现,首先呈现一组照片,在这些照片中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勾画出两条边,这些勾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根据3张照片中的彩色线分别画出3组直线,从现实情境和具体物体上提取需要研究的对象。最后,让学生讨论这3组直线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展开数学思考。第42页例题的呈现也作了相似的安排。另外,教材在建立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在现实的素材中寻找平行线和垂线。在这样的“实物和图形”的反复转换中,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2强化操作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让学生画平行线和垂线不单是操作方法的教学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还是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在应用中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例如,第40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第43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这两道例题都是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或垂线之后安排的。都不是教材指导他们怎样做,而是让学生想办法画,在画的活动中继续体会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的内涵。

3注重知识的应用与解释,体会知识的价值。教材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知识对相关现象做出简单的解释。如穿过马路的最短路线、怎样从大街边上把自来水管接到小明家等问题,让学生带着初步形成的数学概念去观察生活,进行解释与应用,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实际来组织教学活动,以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以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有关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感受了“平行”与“垂线”等现象的存在,只是这种感受是肤浅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会”而不可“言谈”的。因此,我们应该将“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作为教学重点。此外,本单元安排了大量较为复杂的操作活动(需借助多个工具才能完成),如作图活动有画平行线和垂线等,测量活动有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等。而在此之前,学生的作图和测量的机会不多,经验很少。所以,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应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训练。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2-44页“认识垂直”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生活场景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通过组织看一看、量一量、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在现实中找到物体表面上互相垂直的现象实例,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2复习。请同学们看屏幕,你能从每幅图中找到互相平行的线吗?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何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一组平行线呢?请大家指一指、说一说。

3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也掌握了画平行线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评析借助教材例题提供的素材,让学生找出平行线,一方面对上一节课进行了复习,同时引出本节课的新知。另一方面为下面发现“垂直”、抽象“垂直”提供物质基础。

二、观察发现,认识垂直

1初步感知垂直现象。

师:同学们认识了平行线,也掌握了画平行线的方法。你能从图中找到相交的线吗?指一指、说一说。

师:从两幅图片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组相交的直线,从中我们各抽出一组。(课件出示两组相交直线)观察这两组相交的直线,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我们发现,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而且这里的这4个角都是直角。

2深入研究,形成概念。

(1)根据讨论提纲,课件出示讨论题,让学生自学课本例1。

★什么叫互相垂直?你是怎样理解“互相”这个词语的意思的?

★什么叫垂线?什么叫垂足?

(2)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直线分别记作直线a和直线b,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怎么描述呢?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3,回归生活,理解概念。

(1)(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观察这几幅图片,找找看,哪些线段所在直线是互相垂直的,指一指、说一说。

(2)变换、沟通。

课件动态出示镜框位置变化的过程:我们再来看这个镜框,如果老师这样放(倾斜),长边和短边还互相垂直吗?如果我们把镜框拉成这种形状,长边和短边还互相垂直吗?请谈谈你的想法。(稍停)

(3)拉成这种形状,长边和短边不是互相垂直的,我们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依据是它们相交的角是否成直角。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出一些互相垂直的例子吗?

评析这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照片中的两组相交的直线的特点,抽象出“垂线”,形成对垂线的感性认识;经过自学讨论,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目光再转向生活,通过指一指、说一说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特别是相框的两次变式(先是长方形的位置变式,接着是图形形状的变式),使学生在变换的情境中深刻感知“垂直”的本质。

三、动手操作,学画垂线

1认识垂直线段。

刚才从生活中找出了大量互相垂直的例子。那

么,在我们认识的图形中有没有互相垂直的线段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组织学生在图上指一指、说一说,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2教学垂线的画法。

(1)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垂线,想不想自己画一组垂线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画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并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2)小组交流后课件动态演示画垂线的方法。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先将直尺的一条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再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已知直线平移,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然后沿着这条直角边,过这已知点画一条直线。

3教学“试一试”。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在课本“试一试”中画一画。

评析能借助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里,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已认识图形中的垂直线段,为动手作图明晰概念;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尝试画出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在此基础上教师示范尺规作图的步骤,最后再让学生进行方法迁移——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个环节,有学生的自主探索、有教师的示范指导、有学生的动手实践,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突破教学难点,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四、课堂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用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指定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这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请谈谈你的想法。

利用其他形状的纸,能折出直角吗?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试。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请同学们在“想想做做”第3题上,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垂直,谁来说说,关于垂直,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典型习题分析

1用足操作活动,在操作中巩固概念,探究规律。

教材安排了许多有效的操作活动。如教学完平行线的概念后,教材在41页安排了“想想做做”第2题,这道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折痕的长度,再结合图形独立思考能发现什么,知道这些折痕的长度是相等的,了解长方形对边之间平行的线段都是相等的。在教学完平行线的概念后和教学平行线画法之前可以安排这个练习。为了使这个操作活动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按下面的教学步骤加以实施。

(1)折纸: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观察对边平行。尝试用它折出一组平行线。

(2)验证:折痕是否平行?怎样验证?

(3)讨论:折痕的长度相等,说明了什么?

(4)引新:你能利用这个发现尝试画一组平行线吗?

这里,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操作、讨论的空间和时间,展现其发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平行线”的直接感受和体会。

教材第44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第45页的“想想做做”第2题和练习六的第6题都应让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巩固知识、探究发现。

2注重数学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指导,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数学操作技能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画平行线和垂线是小学数学学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操作技能。

教材中多次安排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的练习,而且已知直线的位置经常变化。

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已知直线位置的多变,既能促进学生灵活地使用工具,更能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水平”“竖直”对数学中的“平行”“垂直”的制约和局限。多次练习画平行线和垂线,形成相应的技能,为以后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练习六第4题。本题的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第1小题,明确要求,学生独立作图,教师个别辅导。

(2)学生交流画法,教师强调作图要点。

(3)出示第2小题。两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议议,该怎样完成。学生动手作图,教师巡视指导。

(4)变式练习。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先过A点作底边BC的平行线。再画出底边上的垂直线段。

3加强知识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平行线、垂线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在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教材也提供了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练习六的第7题。

这一题意在通过寻找最佳“接水管”的方法来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4.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篇四

1. mastery words: station, child, room, taxi

2. a dialogue about what they see at the Beijing Station

3.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Teaching goals:

1.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2. remember the mastery words

3. find and use the list of mastery vocabulary in lesson 16

Key points: 1. some expressions: take care of; be scared

2.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Difficult points: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Teaching aids: pictures, audiotape, flashcards, slide projector

Type: dialogue

Teaching procedure

1. Opening class

1) greetings in everyday English

2) duty report: they can talk about whatever they like to say.

3) mainly revision about last lesson

2. New lesson

Step 1 Lead in

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THINK ABOUT I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very crowded place? Where?

How much does it cost to stay in a hotel in your city?

Help them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you can give them some words to guide them to answer.

Step 2 Listen to the tape of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How does Danny feel at the train station?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at the station?

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 at the station?

Why is the child crying?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discuss the whole text to make sure the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Deal with any question they have and explain the language points at the same time.

Step 3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let them read after it.

Step 4 Have them read the text for a few minutes. Then let them act out the dialogue in roles.

Step 5 Deal with the “LRT’S DO IT”

Work with a partner. Write a dialogue. One of you is arriving in a city. You need a hotel room. The other person is selling hotel rooms. Practice your dialogue and present it to your classmates.

Step 6 A test

用适当的单词填空,首字母已给出

1) There are so many p_______ on the street.

2) Be quiet! The baby is s_________.

3) We can buy train tickets at the train s________.

4) I’m t__________. I’d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5) Father likes reading n_________ after washing the dishes.

Keys: 1) people 2) sleeping 3) station 4) thirsty 5) newspaper

Step 7 Summary

Today we learn a text about Li Ming and his friends. They arrives in Beijing at last. They see many people at the station. They are doing different things. It’s crowded there. They want to find a hotel. After class you must remember the mastery words of this lesson and you should practice using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3. Homework

1)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2) remember the mastery words

3) finish the activity book in lesson 15

5.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篇五

Lesson 56, Learning English Student Book 1

GUANGXI BEIHAI --ANNY

Teaching contents: Lesson 56 What do you know?

Teaching time: November 18

Teaching place: Classroom

Type of the lesson: Revision

Teaching objectives:

1. Revise and have a good grasp of 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cloudy, rainy… day, today… January, February… first, second…

2. Revise and try to use the drills freely: What day is today? What’s the date today? When is your birthday?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When is …? It is… What do you like to do? I like to …

3. Learn to talk about their favourite months

4. Language notes: People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like to talk about the weather to begin their talking

Teaching focus: Point 3 & Point 4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this lesson using the showing method, the talking

method, the method of elicitation and the task-based approach.

Teaching resources: pictures, tape record.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Class opening (4 mins)

1. Greeting

2. Sing “ If You Are Happy”

Step 2 Ordinal numbers Months of the year (5 mins)

1. Show some numbers and let the Ss tell their ordinal numbers quickly.

2. Guess what the months are. Ask the questions like these “Which is the … month of the year?” Teachers’ Day is in this month . … Let the Ss guess the months.

Step3: How is the weather? (5 mins)

1.Show some weather icons and let the Ss tell what they are

2.Show some pictures and let the Ss tell how the weather is

Step 4: A task. Learn to talk about the weather, their birthdays, the day and the date (15 mins)

1) The teacher tells the students that they are going to work in pairs and make dialogues. Then the teacher asks Student A in each pair to face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and Student B the back of the classroom.

2) The teacher asks all the Students As to read the information on the screen: Now you meet your friend on your way home. You greet each other and you talk about the day, the date and the weather today. You ask when your friend’s birthday is. And then your friend invites(邀请) you to come to his/her birthday party. Then you say goodbye to each other. Then ask Student B to face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and Student A the back of the classroom and to read the information on the screen: Tomorrow is your birthday. Now You meet you friend on your way home. You greet each other and talk about the day, the date and the weather. Then you tell your friend tomorrow is your birthday and you will have a birthday party. You invite(邀请) your friend to come to your birthday party. Then you say goodbye to each other.

3) When students on both sides are ready, the teacher removes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screen and asks students to face each.

4) The teacher asks each pair to start their dialogue. Student B have to start first.

5) When the students have finished the pair work, the teacher asks them to present their dialogues.

6) Language focus: Drills: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What day is today? What’s the date today?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Language notes: People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like to talk about the weather to begin their talking

Step 5: A Task Learn to talk about their favourite months (15 mins)

1. Ask some questions and fill a form

Questions:

1) Which is the … month of the year?

2) What colour is it?

3) How do you feel in …?

4) What can you see in …?

5) What do you like to do?

Orders Months Colours Feelings Things you can see

first January white cold the white snow

third March green warm the green trees

seventh July red hot the hot sun

tenth October yellow cool the yellow leaves

2. Let the Ss choose their favourite months and talk about them. First write and then learn to speak.

My favourite month is …

It is the … month of the year.

It’s …

I feel …in this month.

I can see the …

I like to …in this month.

3. Pair work. Report their partners’ favourtie months.

His/Her favourite month is …

It is the … month of the year.

It’s …

He/She feels …in this month.

He/ She can see the …

He/She likes to …in this month.

3.Exercises:

A. Correct the mistakes:

1. In Sunday morning, I read books.

2. He like to play with his friend.

3. We like work on the computer.

4.Do you like to go to the zoo watch the animals?

5. January is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6. On 5:30 in the afternoon, I go home.

7. --When is it? – It’s 7:00.

8. He likes to goes to the zoo to watch the animal

B. 对划线部分提问

1.It’s sunny today.

________ is the _________ today?

2. January 1 is New Year’s Day.

________ is New Year’s Day?

3. It’s December 17 today._______ the _______ today?

4. It’s Friday today. ______ ______ is today?

5. It’s 7:30. ______ ______ is it?

6. The supper is at 6:30 in the evening.

_______ is supper?

Step6: Class closing (1 mins)

Homework: A paper. Finish Lesson 52.

6.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1、认知目标:通过动手做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2、能力目标:会用三角板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树立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对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其认知水平还处于形式水平阶段,所以我把重点定为: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时,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我认为教学难点是:会用三角板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好的教、学法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融观摩、操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体验对平形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探究,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地让本节课所授的知识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尺子等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为4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万能阿曼接到求助电话的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活动一:做桌面

我出示活动要求,问学生你们愿不愿意和阿曼一起帮忙解决这个困难?好,让我们来动手做一做。板书课题:动手做。接着我请学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画出需要锯开的线路,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然后我请学生分别展示他们的不同的设计,提出问题: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案,想一想,这些设计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来引导学生找出两个共同点:

1、每条分割线都是垂直的;

2、它们的对边都是平行的,并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最后让学生动手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看是否能拼成长方形。在整个活动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高的特征,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

活动二:表述梯形的高

我出示梯形纸片,并对学生说: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梯形的高呢?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高说出梯形的高。活动中通过教师示范说,学生自已说,生生互说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新的学习,再一次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活动三:分三角形

我首先让学生拿出手中的三角形纸片: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画一条线段,把这张三角形纸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由操作。通过这种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同时又具有操作性的活动,从而把抽象的高的概念形象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对高的认识。然后我再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了三角形的高的画法,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里,我设计了三道不

同形式的练习题。

1、试一试,标出图形的底和高,加深对图形的底和高的认识。

2、练一练,画出图形的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高的画法

3、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

(由浅入深的题型设计,针对各层次的学生,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习都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通过总结评价、课外延伸这个环节既能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7.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篇七

本单元重点谈论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尤其关注了世界上年轻人对环保的态度和做法。它以“拯救我们的世界”为主题,重点剖析了垃圾种类及来源,并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减少污染的方法。本节是单元第二课,综合技能部分的阅读重点介绍了北美学生如何爱护环境,减少污染。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点,更要求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重要意义,并学会勤俭节约,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丽。由于本篇课文阅读难度较低,故在教学中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炼和整理以及号召学生们行动起来减少身边的污染。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Brian, Jenny and Danny决定发动全班同学清扫校园里的垃圾)学生已初步了解“污染”这一概念。课前,先要求学生去关注环境问题,搜集拍摄生活地相关污染图片,和家长或同伴讨论环境的变化。这些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激活相关知识网络。将要授课的初二3班,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水平不错。对于需要掌握的词汇和接触词汇,以及文中出现的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前期学习中均有所接触涉及,不会对阅读形成障碍。

8.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篇八

共5分)1.(1分)一台磨粉机磨面粉2.4吨需要0.6小时。磨1吨面粉需要多少()小时。

A.2.4÷60×0.6    B.60×0.6÷2.4    C.0.6÷2.4    D.2.4÷0.6    2.(1分)下面各式的结果大于1的算式是()。

A.1÷0.88    B.0.88÷1    C.0.88×1    3.(1分)1.5÷0.03=()A.2    B.C.22    D.50    4.(1分)能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的是()A.1.2×9.1+1.2×0.9    B.25×(1.1×4)C.65×0.125×0.8    5.(1分)王名的位置是(x,3),()A.王名一定在第3列    B.王名可能在第3行    C.王名可能在第3列第3行    二、判断题。(共5分)(共5题;

共6分)6.(1分)a2可以写成2a.  7.(1分)判断对错.1.499保留两位小数约是1.5。

8.(1分)向左移动,列坐标会增加 9.(1分)判断对错.循环小数1.29090…,7.275275…,用简便方法表示如下:

(1)1.29090…写作(2)7.275275…写作 10.(2分)判断对错.1.26÷18=0.7 三、填空题。(共22分)(共10题;

共22分)11.(4分)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1600×3)÷(8÷2)=_______(2)(1600÷2)÷(8×2)=_______ 12.(3分)计算 1.08÷3.3=_______ 13.(2分)2.5÷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是_______。

14.(3分)袋子里有4个白球、3个黄球和1个红球(球的大小和形状一样),从中任意摸出1个,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_______,摸了4次,_______摸到红球一次,_______没有摸到红球。

15.(1分)计算 (1)5.26÷1.6=_______(2)1.089÷72.6=_______ 16.(2分)看图回答问题.(1)第6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个□.(2)第n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个□.17.(2分)56÷0.35=_______÷_______你是怎样想的_______。

18.(2分)在横线上填上>、<或=(1)138×0.7_______138(2)138÷0.7_______138 19.(2分)小红、小青和小兰三个小朋友同时各买了同样长的一支铅笔,三天后小红用去2.03厘米,小青用去2.45厘米,小兰用去1.9厘米,他们三人中_______剩下的铅笔最长。

20.(1分)数一数,下面各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① _______个 ② _______个 ③ _______个 ④ _______个 四、计算题。(共38分)(共3题;

共38分)21.(12分)列式计算。(1)34.8与2.7的和乘4.02,积是多少?(2)3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3)3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22.(8分)用竖式计算。(画△的题要验算)(1)△4.692÷2.3=(2)197.6÷0.52=(3)35÷74=(商用循环小数表示)(4)5.26÷1.6≈(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3.(18分)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25×32×2.1×0.25 五、操作题。(共5分)(共2题;

共5分)24.(3分)图①怎样平移能与图②拼成一个长方形?怎样平移能与图②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回答后在图中画一画)25.(2分)小强和小丽玩转盘游戏,指针停在阴影区域算小强赢,指针停在白色区域算小丽赢,小强想让自己赢的可能性大些。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样设计转盘?要想游戏公平,又怎样涂?马上涂一涂吧!六、解决问题。(共25分)(共5题;

共25分)26.(4分)有两块麦地第一块2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麦16.5吨,第二块3.5公顷,共收小麦23.1吨,两块地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 27.(4分)商场运进845辆玩具汽车,卖出537辆。

(1)已经卖出的玩具汽车单价是35元,一共收入多少元?(2)剩下的玩具汽车按单价30元卖出,还能收入多少元? 28.(4分)有48人去照相馆合影留念,每人要1张照片,平均每人付费多少元? 29.(5分)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为26厘米,宽为16厘米的长方形还多2厘米,将它围成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还多多少厘米? 30.(8分)根据下面三道算式写出一道综合算式。

3.2×0.2=0.64 7×0.8=5.6 5.6-0.64=4.96 七、挑战题。(共5分)(共2题;

共5分)31.(2分)看图填空。A=(_______)B=(_______)32.(3分)购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分)(共5题;

共5分)1-1、2-1、3-1、4-1、5-1、二、判断题。(共5分)(共5题;

共6分)6-1、7-1、8-1、9-1、9-2、10-1、三、填空题。(共22分)(共10题;

共22分)11-1、11-2、12-1、13-1、14-1、15-1、15-2、16-1、16-2、17-1、18-1、18-2、19-1、20-1、四、计算题。(共38分)(共3题;

共38分)21-1、21-2、21-3、22-1、22-2、22-3、22-4、23-1、五、操作题。(共5分)(共2题;

共5分)24-1、25-1、六、解决问题。(共25分)(共5题;

共25分)26-1、27-1、27-2、28-1、29-1、30-1、七、挑战题。(共5分)(共2题;

9.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篇九

1. 在下列图形中,是平面上曲线图形的是( )

A 三角形

B 正方形

C 长方形

D 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圆的直径都相等

B 一个圆的两条直径的交点是这个圆的圆心

C 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

D半径等于直径的1/2

3.在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中剑侠一个最大的圆,则该圆的周长是( )厘米

A 32

B 30

C 25.12

D 50.24

4.钟面上时针长6厘米,时针尖端一昼夜所走的路程是( )厘米

A 37.68

B 18.84

C 75.36

D 452.16

5.一辆汽车轮胎的外直径是1.2米,如果车轮平均每秒转5周,它要通过942米的大桥大约需要( )秒。

A 20

B 30

C 40

D 50

6.大圆的半径和小圆的直径相等,小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

A 1/2

B 1/3

C 1/4

D 1/5

7、一块圆形木板,它的直径是8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A 64∏

B 8∏

C 4∏

D 16∏

8.大圆的半径是5厘米,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面积与小圆面积的比是( )

A 5:3

B 3:5

C 25:9

D 9:25

二、填空题

1.要画一个半径是5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应叉开( )厘米,要画一个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应张开( )厘米。

2.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3.用一根长62.8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 )分米。

4.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的半径是30厘米,车轮转一周前进的距离是( )米。

5.一个圆环形的铁片,外圆直径6分米,内圆半径是2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6.一个圆的半径扩大4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它的面积扩大( )倍。

7.一个挂钟的分针长50厘米,时针长40厘米,分针的尖端转一圈的长度是( )。时针转一圈扫过的面积是( )。

8.一个圆的周长是6.28分米,这个圆的直径是( )分米,半径是( )分米。

三、求下列阴影部分的面积

四、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与一个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是4.85厘米,比宽长1.85厘米,求圆的半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甬路长47.1米,小明在甬路上滚铁环,铁环直径为30厘米,从甬路的一端滚到另一端,铁环要转多少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条长20米的绳子围绕一棵树干绕了6圈,还余下1.16米,这棵树干的直径大约是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养鱼池外沿是周长为100.48米的圆形,中间有一个圆形小岛,半径为6米,这个养鱼池的水域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块长方形麦田的长是100米,宽60米,如果用喷程是10米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灌溉,大约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喷灌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台压路机前轮半径是0.4米,如果前轮每分钟转动6周,十分钟可以从路的一端转到另一端,这条路约长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圆,剩下的木板是多少平方分米?

10.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十

一、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通过复习,加深对除法的含义的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进一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准确辨认锐角、钝角;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理解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 1千克 = 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复习内容:

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找规律。

三、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计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及基础都比较弱,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读不懂题意或不明白文字所表达的意思,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复习阶段也应作相应的复习调整,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四、复习重点、难点:

本次复习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表内除法”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克和千克”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11.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十一

一、教学思想: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旨在使小学数学教育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在不改变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和题例的前提下,尽量体现近年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些新理念、新措施,以便使修订后的教科书能更好地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尽快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二、教学内容安排:

本册教科书共安排八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4个单元)第二单元—小数乘法

小数点位置变化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计算和两步计算的小数混合运算,求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相遇问题和简单三步计算的应用问题,整数、小数三步混合运算,认识中括号。

第八单元—方程

什么是方程?怎么运用方程去解决问题?体会方程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一单元—方向与路线

方向和路线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灵活掌握后能够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第七单元—土地的面积

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和单位换算,解决关于土地面积和种植方面的问题,借助计算器研究人均面积问题。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第三单元----可能性

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设计游戏规则,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综合应用(4个活动内容)

旅游方案----结合“小数乘法”单元设计。用旅游方案的几组镜头,呈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丰富学生数学应用的经验,提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铺甬路----结合“多边形的面积”单元设计。通过如何“铺甬路”这一活动素材,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

估算玉米收入----结合“土地面积”单元设计。选择秋天农民估算玉米收入的问题,给学生创造综合运用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等方面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素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探索乐园----结合“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单元设计。通过鸡兔同笼,密铺图形等问题,给学生提供从周围环境中发现数学问题,综合运用数的运算、图形面积等知识解决问题的素材。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方向与路线

方向和路线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灵活掌握后能够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方位,能够具体的描绘出方向与路线。2.通过观察实例,认识方向与路线,能够在纸上画出来 3.在探索方向与路线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对周围环境中与方向和路线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数学的美妙;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二单元、小数乘法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运用规律进行小数乘(或除以)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2、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3、会进行小数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4、在探索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5、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6、体验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会笔算简单的小数除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2、会进行小数两步混合运算,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在探索小数除法有关计算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果的正确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和循环小数中的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能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借助计算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第四单元、可能性

1.经历猜测、实验、数据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用语言描述;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2.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能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3.在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4.能通过实验、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

5.通过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二)1.结合现实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两、三步的四则混合运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对问题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能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能表达解 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利用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图形面积。

2.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组合图形面积以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图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能探索解决面积问题的有效方法,感受有些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

5.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体验公式推导过程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第七单元、土地面积

1、结合实例,体会并认识测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能解决有关土地面积的简单问题。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土地面积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在解决面积单位换算和有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4、对周围环境中与土地面积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体会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客观性,培养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环境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第八单元、方程

1、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出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景列出方程。

3、怎样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

4、怎样准确的找到等量关系,利用等量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方程应用题?

5、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绪,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九单元、探索乐园

1、掌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

2、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提醒可以密铺,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12.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篇十二

教学内容:P18~~P19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能力教学点: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教学点: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加法验算方法。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生:去过。师:(挂图1),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从图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生2:从图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

师:要想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怎么算? 全班动手计算。

板书:135+48=183(元)1 3 5 + 4 8 1 8 3 师: 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生2: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生3: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 2.议一议:结合上面的问题,说一说验算的意义。3.数学门诊部

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7 5 3 2 9 2 5 9 + 6 2 + 4 6 4 + 1 4 8 1 3 7 8 4 3 3 0 7

三、练一练 P19 1、2、3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五、课外调查

13.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十三

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初商过大,初商过小时的调商方法。

2.能熟练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填一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填几?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据试商情况,在括号里写出准确商。

二、提高练习。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约是( ),计算后可知准确结果是( )。

(2)1,把16看作20来试商,商大约是( ),余数是( ),说明商( ),应试商( )。

2.计算下面各题。

3.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为一位数,□可填( ),余数是( )。

(2)一个数除以17,商是14,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3)7832可以这样想,把32看作( )试商,78里面有 ( ) 个30,所以商是( ),余数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7里最多有( )个20 78里最多有( )个30。

142里最多有( )个60 610里面最多有( )个80。

2.笔算下面各题。

18221=

28836=

29242=

3.解决问题。

上一篇:沪东中学2007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企业执行力的关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