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选材

2024-06-17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选材(精选7篇)

1.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选材 篇一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半命题作文的概念: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我们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半命题作文的形式:

(一)“半命题+要求”

“那微笑,给了我”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二)“导语+半命题+要求”式

旅居德国的摄影家王晓慧说:“能够创造性的工作是我最大的享受。”女足明星温利荣说:“每天睡一个懒觉,几乎是我最大的享受。”有人以仕途得意为享受,有人以寄情山水为享受。什么是享受,真是见仁见智,耐人寻味。

请以“享受____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半命题作文的特点

(一)灵活性

立意、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我们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更有利于我们发挥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长处,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

(二)限制性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也美丽》

开放部分限制部分

材料作文命题作文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补题。而拟一个恰当的标题首先要审清题意。

如何确立题意:

确定主语谓语中心词美丽 可以是景、人、事。也美丽,是美丽,最美丽 对于“也”的理解:

“也”可以表示多种关系:

1.他去跑步了,我也去跑步了。并列关系

2.拉丁舞不仅我不会,连号称“舞王”的他也不会。递进关系

3.他虽然不及格,也被录取了。转折关系

“也”如何体现?要有参照物

小草 鲜花溪流 大海平凡 伟大 白发青丝挫折顺利失败 成功

“也”,意味着矛盾:

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自己独特的感悟、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新的感受。“也”,要求文中有自己认识的转变,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

审题仅仅为了补题吗?

确定文章的立意——歌颂美丽确定文章题材 ——真实

确定写作重点——美丽的原因

明确文章体裁 ——记叙文明确其他要求(字数等)

判断下列补题及开头、结尾是否准确把握题意了?

开头:

学生作文1——《冬雪也美丽》

在我的心中,最美的季节是冬天,最美的景物便是唯有在冬天才会有的——雪。每当下雪的时候,我都会跑到门外,欣赏那洁白的雪花,心情也会好起来。

写的不是“也”美丽,而是“最”美丽。

学生作文2——《失败也美丽》

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有的人讨厌它,一味躲避,这样只能离它更近;而有的人在失败之后,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慢慢走向了成功。对于这些人,失败是美丽的。写的不是“也”美丽的,而是“是”美丽的。

学生作文3 ——《配角也美丽》

有人说,主角永远是舞台上最耀眼、最美丽的那轮明月,而配角只是旁边点缀的小星,黯然无光。可在我看来,其实,配角和主角一样,也很美丽。

如何体现“也美丽”?

比较三个结尾。

《皱纹也美丽》

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皱纹上,此时我突然感觉到父亲眼角的皱纹是如此美丽,它里面包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我很庆幸我拥有这样的父亲。“也”

《旧毛手套也美丽》

这双手套我一直珍藏到现在,它虽然不好看,但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最美丽 《失败也美丽》

成功固然美丽,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一次次的失败,怎能得到一个个通向成功的阶梯呢?当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不断努力而最终成功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失败也是美丽的。

结尾揭示美丽的“内涵”,并且对比“成功”而言,扣题。

审题练习1、2、3

题目:《 我尝到了的滋味》偏正短语,修饰中心词“滋味”的,应是酸、甜、苦、辣、咸之类的表示滋味感受的词语。

再考虑,所补充的内容应该是表现思想感受的词,如痛苦、幸福、喜悦、沮丧等。注意:尝到的滋味对你有什么启示和影响一定要写出来。

《从此,我不再》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填的词语如:任性、自卑、孤独、偷懒、害怕困难、迷恋网络、受人关注、拥有笑容„„

填写谓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填写)

从此——重点内容不再——有铺垫,有对比

“我,因为我”

提示

“我”限制了描写的对象。

填入的前后两部分是因果关系。

写作重点是产生某种感受的原因。

因为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表现了一定的灵活性,便于考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受到命题人的青睐,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我们可以通过看结构、辩词义、析提示来恰当补题,确定主题、题材、重点,明确体裁、字数等要求。

布置作业:

比较两个作文题的异同,根据导语和要求补全题目,并分别写出两篇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困难,但只要你愿意去做,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不简单。相信你也有类似的体验。在横线处填入合适的词语(如:拥有幸福、拒绝诱惑、关爱他人„„),然后作文。

题目:

(一)很简单;

(二)不简单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4、不能抄袭。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教案

杜钦国

2013.12.03

2.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选材 篇二

以上要求表明,根据题意完成作文即合题,是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从阅卷来看,是否合题也是高考作文评分入类的依据,不合题的文章,内容再好、立意再高,也难以在考场上取得高分。所以对于高考作文来说,审题是第一重要的环节,审准题、明辨写作方向是考场作文得分的起点。

[课前准备——完成命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有生物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生命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教学过程——讲评与修改]

一、审准题目要求:立意选材要切题(写什么)

1.审好题目类型:比喻类命题作文

作文的审题首先是要审好题目类型。从形式上看,是命题文还是材料文;从修辞上看,是比喻类还是实际概念类;从性质上看,是偏于抽象概括的还是感性描述的。只有对题目特点观照全面,才能

有针对性地把握好题目,根据题意写作。“生命的养分”属于比喻类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是一个偏正短语,核心概念是“养分”,“生命”是修饰限制语。

2.审准中心词,明了比喻义内涵

以下几组词语作为生命的养分是否合题?

第一组:挫折、失败、苦难

第二组:自信、信念、理想、梦想

第三组:学习、思考、旅游

第四组:雨、大海、水、瀑布、茶

学生辨析发言与教师点拨归纳:既然中心词是“养分”,审题的关键就是要准确理解“养分”的内涵,把握“养分”的特点。“养分”的字典义是指物质中所含的能供给机体营养的成分。根据这一理解,“养分”首先是指对机体有益的好的物质,那么挫折、失败、苦难等应该是不适合作为养分的。其次,“养分”是供给机体营养的,所以它应该来自机体外部,那么来自自身内在的自信、信念、梦想、理想、感动等应该是不适合作为养分的。再有“养分”是一个名词,那么学习、思考、旅游等只能是获取养分的途径,也是不能直接作为养分的。

3.审清修饰限制语

核心词“养分”之前的修饰语“生命”有何意义?它的限定性体现在哪里?

学生辨析发言与教师点拨归纳:根据题目前的提示,这个“生命”当是指作为社会的人的生命,并非物质的生命,这就使得“养分”有了比喻的意义,它应该是指能促进人精神生命成长的某种精神产品,比如书籍、诗歌、艺术、音乐、书法、绘画、电影等,这些都是符合本命题所说的养分内涵的。至于“雨、大海、水、瀑布、茶”等能否作为生命的养分,要看作者能否提炼挖掘出其能作用于人的精神生命成长的精神特质与内涵。一个学生这样写道:“雨,是情感得以增色的调味品。记得黛玉在风雨袭来之时,责怪宝玉不知灯与人孰轻孰重的温存,几点秋窗风雨,使故事增加了温情的颜色,如指间泛起的流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妙处。又如戴望舒的《雨巷》,若没有雨,也少了些许温婉悠长,而那紫色的丁香的幽香,也难以寻觅了。雨,可以使黯淡的情感生出明丽的色彩来。点点滴滴的雨,敲打着窗,使生命更加生色,更加丰富。雨是生命的养分,它丰富着情感,滋润着生命。”在这里,雨是情感增色的调味品。更为重要与难得的是作者还举出了具体的文学作品,巧妙地将自然的雨与人的情感勾连,使雨成为丰富情感、滋润生命的养分,在雨和人的精神生命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赋予了雨人文内涵,使得立意合情合理。

二、审明写作重心:行文论证要扣题(怎么写)

审准了题目、要求,下一步就是怎么写的问题了。行文怎样扣题?举例要扣合哪个方面议论呢?

这些还是取决于对题目重心的把握。考场作文有时也像是一道大答题,根据题意,这篇文章首先要确定所写的养分是什么,然后要回答它为什么是生命的养分,即它是怎样具体滋养生命,如何促进生命成长的。所以,我们举例论证也应扣住这养分对人精神生命成长的具体作用来写,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它就能成为生命的养分?它是怎样发挥营养作用的?请看下面作文片段:

音乐表达的情感多种多样,认真体会与领悟,便能达到作者的内心,这既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也使生命更加厚重。聆听着钢琴曲《月光》,静静品味着,仿佛一切在此刻静止,唯有那一抹银色光华洒落心头,让心变得宁静而恬淡。当你再仔细聆听时,似乎听懂了贝多芬的心,懂得了他虽经命运的打击,仍能沉静如常,似乎听懂了他内心的坚韧与平和。因此欣赏音乐也是与作者对话,是从中汲取养分,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注入甘泉。

师生讨论后明确:这段文字以音乐中的一首曲

子为例,并结合这首曲子的具体内容谈它对“我”心灵的影响与滋养,举例恰当,议论分析紧扣养分对人生命(心灵)成长的作用,论证是扣题的。

再看下面作文片段有没有问题:

①书籍是人生命的养分。但是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人的读书状况呈现整体下滑的趋势。最近来自一本权威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阅读率6年来持续走低,人们几乎“没时间”读书和不习惯读书。而课业负担非常重的我们,更是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时间也被教学辅导书占得满满的。

②往昔的各色人物,其传奇的经历,或悲或喜的命运,流芳百世的丰功伟绩,每每打动着我。烛之武那样一个七旬老者,能够在国家危难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挽救了郑国。邹忌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讽谏齐王,使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这些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经过讨论,学生认为第①段文字立意虽然没有问题,书籍的确可以作为生命的养分,但内容主要是在强调当前国人读书的现状,已经将题目“生命的养分”完全丢掉了,属于严重跑题。第②段文字叙述重点在人物的事迹,未能很好地提炼出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即养分具体是什么未明示。此外,更没有强调其对生命具体的滋养作用。所以举例分析未能扣合题目来论证。

修改意见:第①段应该举出所读具体书目以及书中的哪些养分对生命成长产生了具体的作用。第②段应提炼出人物的精神内涵,并分析其对我们生命成长的具体作用。

三、修改作文:将作文讲评落到实处

根据作文讲评中师生共同发现的问题和在审题与论证方面达成的共识,重点修改两类文章:一是立意选材不合题的要重写;二是论证未能紧扣住题意,即不强调某种养分如何滋养生命、供生命成长的要改写。

上面有问题的作文片段修改后:

①书籍是人类生命的养分。书籍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灵,滋润着情感的种子在幼小的年纪悄然发芽。还记得自己深夜里顶着被子打手电筒看书的艰难一幕,瞒过父母,牺牲睡眠,只为探求

《傲慢与偏见》中的一对冤家是否真的尽释前嫌,从此幸福快乐。最终读到伊丽莎白与达西夕阳下的牵手,自己竟情不自禁地在被子里痴笑。小小的年纪哪里懂得爱情的真谛,只不过白纸黑字的细流浇灌了心中深埋的情感种子,让爱与希望在那时悄然生根发芽。就像后来追捧了6年的《哈利·波特》,简单的善与恶的较量,却因爱的魔法而熠熠生辉。书籍给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情感养分,让我对人世间的爱笃信不疑,塑造了我对真善美的渴望与追求。

②世代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我们生命的养分。烛之武,一个七旬老者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冒死谏秦师的大义凛然;邹忌,一个忠正之臣机敏果敢,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讽谏;屈原,一个心系国家安危的忠臣,高吟着“伏清白以死直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投身汨罗。他们都有着一颗坚守正义、热爱国家的心灵,这使得他们在危难面前大义凛然、毫不畏惧。这爱国的精神绵绵不断,让整个中华民族在其哺育下挺起了身板,使我们在面对黑暗、面对外来的侵略时永不会曲下双膝。

动手修改的过程,是进一步领会题意的过程,也是将讲评成果最终化为写作能力的过程。在动笔修改前,鼓励学生与老师沟通,在沟通交流中明辨自己的修改方向,力争一改成功。

四、迁移训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作文题: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题目辨析]首先明辨喻体“翅膀”的特点:是帮助飞鸟前行的,因此确定本体时也应该选择帮助“我”前行的、促使我精神上进步的事物。这点同于“生命的养分”。其次“翅膀”为“我”所有,它可以是外来的助推力,比如来自外部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更可以选择自身所具有的事物,如:理想、信念、坚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这点不同于“生命的养分”。最后,明确论证方向,应该要写出“翅膀”与“我”的关系,即对我的助推作用,这一点与“生命的养分”相似。但需注意区分它们的不同作用,一是助推,一是滋养。

五、课堂小结与反思

这节作文评讲课归纳起来成功之处有三点:一是首先确定了一次作文课突破一个主题的指导思想,不求每次讲评面面俱到。本次作文突出深思细察的审题意识,培养分析论证的扣题能力。二是讲评课立足于问题从学生中来、再由学生自己辨析评判,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讲评针对性强;由学生自我辨析,而不是老师讲解灌输,使学生易于接受,认识也容易统一。三是动手修改的环节使写作能力提升落到实处。修改前给出学生的反面示例,共同探讨,使学生能迅速明辨问题所在,明确修改方向。

作文能力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在高三这一特殊时期,作文也需要快速提升。所以科学设计作文环节,精心设计讲评课,加强讲评的针对性,提高讲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作文进步的速度,是作文备考的必由之路。

3.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选材 篇三

作为语文水平的一大重要考查对象,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不管是应试还是实用,写作能力都不容忽视,尤其是初中阶段,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熟悉多种表达方式,对于解决各种作文命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半命题作文,是中考作文的一种常见命题形式。即命题人仅仅给写作者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目,也就是去掉完整题目的一部分,让考生来填补所缺的部分。这种作文命题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无论是在选材上,还是在立意上,都会有更多的选择性自由,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较少。

二、半命题作文常见的审题误区

(一)雷同

在半命题作文中,出现填题雷同的概率非常之高。比如半命题作文“ 的味道”,大部分学生都会填补成“爱的味道”“父爱的味道”“母爱的味道”这就出现了填题方面的雷同。再比如半命题作文“一路与 同行”,该题目大部分学生都会补题目为:一路与父爱同行,一路与老师同行,一路与月亮同行。再看2014年江苏省的中考作文半命题题目“不错过 ”,这个题目很多学生会想到用类似于“机会”这样的词语去补充,也是容易发生雷同的。而黄石市的作文题是二选一,其中就有一个半命题形式的作文题目,即“又到一年 时”,学生可以填的题目非常之多,“又到一年花开时,又到一年毕业时,又到一年中考时,又到一年端午时……”雷同题目也不少。

(二)过大

半命题作文不像命题作文,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于是很多学生就开始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泛泛而谈,首先表现在补题上是填题过大。以上面所举的例子为例,半命题作文“一路与 同行”,如果学生填题为:一路与大自然同行,一路与爱同行,一路与青春同行……那么题目就显得非常之大,导致泛泛而谈,缺乏真情实感。这种填题方式没有新意,范围大,很容易导致内容空洞无物,不能打动人。就以今年黄石市的选题之一的半命题作文来看,如果填题为“又到一年花开时”,则显得大了一些,当然这只是从题目来看,如果学生的写作功底深厚,还是可以化大为小的。但是作为中学生,普遍涉世尚浅,无论是对于生活感悟还是对于情感把握都还不够深刻独到,并且作为中考考场作文,既受到时间的限制,还受到字数版面的限制,是很难写出深刻、透彻的文章的。

三、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探讨

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以上两种审题误区而导致的填题雷同或是过大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审题以及填题方法。

(一)填题的虚实探析

有的学生面对一个较为抽象的题目无从下笔,而有的学生却能利用这种抽象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来。因此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学生掌握这样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化虚为实,一种是化实为虚。通常情况下,要采取化虚为实的方法来审题、填题。而第二种化实为虚则需要写作功底较厚的学生来充分发挥其作用。所谓化虚为实,就是要求学生擅长细节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这种写法可以更好地表达出真情感,能够以情取胜。比如2014年湖北省黄石市的中考题,若填题为“又到一年花开时”,这个题目本身是大而虚的,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化虚为实的审题方法,就可以将“花开时”进行实化,细节化,比如花开时节发生的某件感人之事,让人难忘的事等等,这样就能成功转化到自己的擅长上来。所以擅长散文化语言的学生不妨使用这种审题法,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半命题作为“不错过 ”,如果要化实为虚,就可以填成“不错过那一米阳光”“不错过那美好春光”等等,学生就可以肆意挥洒自己的诗化语言,写出动人的文章。

(二)以小见大填题法

点滴之水折射七彩阳光。笔者认为以小见大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审题方法。在审题过程中做到内容要熟悉、立意要新颖。在审题过程中,可以寻找一个小的切入点,以不断缩小定作范围。比如某地中考半命题作文“我与 的亲密接触”,如果填题为“我与真善美的亲密接触”,是个这么宽泛的题目。不过即便是拟了一个这样的题目,在写作过程中,也还可以将其缩小为一件可以体现出真善美的事。另外拟题时,一定要避生就熟,无论是哪一个题目,都必须能和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物联系起来,否则难以下笔。比如某地的中考半命题作文“ 在其中”,就可以从自己熟悉的题材来定题目,紧紧扣住“爱、真情”之类的关键词来填题,学生就可以避生就熟,做到胸有成竹。

四、小结

总之,在半命题的作文审题中,拟题填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想提高学生半命题作文审题能力,就需要在平时多多训练审题拟题方法,在不断的训练中,让学生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在考场中。

参考文献:

[1]吴平安.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J].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2009,(04).

[2]周雪桂.半命题作文审题拟题技巧训练之“变形记”[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7).

4.半命题作文怎样审题 篇四

第一,对提供的半个作文题目加以分析理解,了解题目中有哪些规定,需要补充填写的是哪方面内容。

例如:《我最喜欢上____课》这道作文题,要求写“我”的事,写作的对象是“课”,而且是“喜欢”的课中之“最”。但是什么课呢?由作者自己通过分析比较来决定。像这类题目要你填写的是写作对象,那么当然要选自己最熟悉、最可能写得好的内容填写。

《发生在____的一件事》,要求填写表示地点的词语。

《____春节真快活》,要求填写表示时间的词语。

《这件事真让我____》,要求填写表示中心的词语。

第二,在分析题目、明确要填写的内容之后,还有比较、选材的过程。就拿《难忘的____节》为例来说吧,你有生以来度过的节日也不少了,难忘的节日也许不止一个,你就得把这几个都比较难忘的节日作些比较,回忆过节时的一些细节,然后从中选择印象最深刻、最能写得具体的那个节日作为写作对象,填人作文题中。

第三,题目填写好以后,要把整个作文题连起来读一遍,看看是否通顺连贯,不妥当的地方还要加以修改,这样才算完成了半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求。例如《升学考试之前》:

放学时,我班已取得报考外语附中资格的骄子――陈一炜在教室里挨“w”了,而且是“四炮”齐轰:

数学老师指着他的作业本,生气地说道:“你看你,8道数学题,竟然错4道,错误率达50%。”英语老师抖了抖手中的考卷,用恨铁不成钢的口气责问:“陈一炜呀,陈一炜,你连这么简单的英语练习题都不会做吗?哼,真太不认真了。就凭这点,你还想进外语附中?”语文老师扶了扶眼镜,用她那天生的女高音,严厉地说:“你难道忘了挑山工的精神吗?只有不断努力向上攀登才能成功啊,可你在这关键时刻却退步了,我真担心你会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啊!”陈一炜那个望子成龙的爸爸更是一脸的怒不可遏,本来就挺长的脸,现在拉得更长了,他气吼吼地说:“哼,看来你是蜡烛,不点不亮,今天,我得给你点颜色看看。”这时,陈一炜脸涨得通红,一双惊恐的大眼睛,看着面前的四位师长,两手不安地搓着衣角,像一只受惊的小鸟似的,他这副可怜样,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三天前的陈一炜……

5.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选材 篇五

2012中考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审题技巧!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特别是话题作文题,文题之前多有一段导语,这些导语,或激发想象,或启迪思维,或优美精粹,或含蓄深刻,能撩拨学生的写作激情。可别小觑这些导语,它们也是作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考生理应对此引起重视。

有些半命题作文没有提供备选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补题。如“我渴望”这个文题,在补题时要考虑的是“渴望”什么。一个中学生会有许多渴望,渴望能看上一场明星的演唱会,渴望考试考出好成绩,渴望能和朋友敞开心扉好好地聊聊,渴望能美美地睡上一觉,等等。因而在填充题目时,我们可能会想起好几个题目,这时就需要我们把可选的内容都迅速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哪个有利于展开,哪个有利于真情实感的抒发,哪个有利于写出自己的生活体验,就选哪个。

有些半命题作文虽然没有提供备选内容,却限制了我们补题的范围。如: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涵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为题,写一篇文章。

看了以上文题,如果我们补题时填“追梦的艰辛”或“成功的喜悦”或“挫折的苦痛”等,那么就偏题了。仔细阅读以上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文题提供的“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只是生活的处境而非补题的备选内容,文题的重心是“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我们补题的内容应从这方面去考虑。

文题补充完整后,我们对这一个完整的题目还得审视一下。把它读读,看文题是否通顺,语意是否明确,语法是否正确,在通顺准确的基础上力争做到简明、生动。最后我们再按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进行写作。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特别是话题作文题,文题之前多有一段导语,这些导语,或激发想象,或启迪思维,或优美精粹,或含蓄深刻,能撩拨学生的写作激情。可别小觑这些导语,它们也是作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考生理应对此引起重视。

1.看“导语”是否暗示了选材范围。如“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它其实为“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一话题指明了选材范围。

2.看“导语”是否点示了立意角度。如“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导语实则点明了“精彩”的内涵——美丽、奋发、健康等,为考生指明了立意的方向。

3.看“导语”是否透露了构思方法。

6.命题作文的选材 篇六

命题作文题目对选材的限制与应对措施

一、限定选材的种类以及在这个种类中的最大选择范围。写记叙文,作者可选择材料的种类包括人、事、物、景,有的标题直接限定了可选择材料的种类。例如《我的爸爸》、《邻居》、《同桌》,直接限定了选材的类别只能是“人”这一类别,同时,也限定了选材的最大范围。第一个标题选材的最大范围是“爸爸”并且必须是“我的爸爸”,写“爸爸”以外的人不行,写“别人的”爸爸也不行。第二个标题同样限定了必须写人,写的人物必须是“邻居”,写谁的邻居都行。第三个标题限定的选材种类也是人,最大范围是“同桌”,写哪个人的同桌都行。有的题目限定选材种类是事、物、景等,同样也限定了在每一类中选材的最大范围,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应对措施:高度重视审题环节,一审选材的允许种类,二审选材允许的最大范围。选材时,要确保所选材料符合题目限定的种类要求,其次要确保所选材料都在题目限定的最大选材范围之内,否则就会“跑题”。

二、限定选材表现的思想感情(主题)种类以及主题的范围。命题作文,有的题目直接限定了文章主题种类,并限定了主题的范围。例如《故乡情》、《我爱万泉河》、《天空从来不掉馅饼》、《经历,是一种财富》、《奉献》、《豁达》、《渔趣》、《做山间的一片闲云》等,前两个题目限定了选材表达的主题必须是情感类主题,限定所选材料必须表达对故乡的感情,具体表达哪种感情都可以。第二个标题限定所选材料必须是我对万泉河的感情,并且这种感情又被限定在具体的“爱”上,写其他的感情不行。第三、四个题目限定选材表现的主题是哲理类主题,前一篇选择的材料必须表现“天空从来不掉馅饼——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这个哲理,后一篇所选材料必须表现“经历的价值无限”这个哲理。第五、六个标题,限定所选素材必须是精神、品质类主题,《奉献》所选的素材必须表现人物的奉献精神、赞美人物的奉献精神;《豁达》所选素材必须表现、弘扬人物的豁达胸襟。最后两个题目,主题属于情趣类,前者所选的材料必须表现人物对捕鱼或钓鱼的情趣爱好;后者必须表达作者对远离红尘,回归自然的追求。

应对措施:审题时,看命题是否限定了文章的主题,如果是,就需要确定标题限定主题的种类是情、理、义(精神品质类)、趣中的哪一种,明确具体限定的是什么情、什么理、什么精神品质、什么情趣追求,然后根据这种主题表现要求,确定具体的主题后,围绕主题选材。

三、限定所选材料的共同特点。例如《难忘的往事》、《怪人张三丰》,这两个题目,前者除了限定了选材的种类——事,限定了选材的范围——“往”即“过去发生的”以外,“难忘”二字还限定了所有选材的共同点——让人难以忘记,如果所选素材只是“往事”,不具备“难忘”的特点,就背离了题目的要求,属于跑题。《怪人张三丰》,标题除了限定选材必须写人,除了限定选材的范围 1

——必须写张三丰以外,还要求所选的材料必须都能体现一个共同点——“怪”,不能体现这一个“怪”字,就不应该划在选材的范围之内。

应对措施:要抓住命题中能够体现选材共同点的修饰词,确保所选素材都具备这个特点。

四、限定材料的数量。例如《任弼时二三事》、《家乡巨变》,这两个题目限定了选材的数量,前者必须写两件或三件事,选材少了,或多了都不行。后者从字面上虽为限制具体的数量,实际上,要想表现这种巨大的变化,必须写出以前的家乡是什么样的、现在的家乡有是什么样的,选材数量不能少于两个。应对措施:抓住命题中字面限制数量的词语,认真分析命题中隐含的限量词语,确保选材数量符合命题的要求。

五、限定选材的重心。2010年,大连的中考命题作文是《寸草心》,题目出自诗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很多学生出现选材重心偏离的问题。题目的核心要表达的是报恩之心,选材的重心要集中体现在“如何报答”上,很多同学的选材,集中在“报答的原因”上,有的写爸爸如何呵护自己,有的写老师如何关爱自己,有的写同座如何帮助自己,只在材料的最后,蜻蜓点水,表白自己如何报答爸爸、老师或同学,这样的选材,就偏离了选材的重心,舍本逐末,自然也不会得到一个较高的分数。

应对措施:根据命题的含义,确定命题表意的重心,然后根据这个核心,选择素材。

六、限定了所选素材的整体形象。有的命题,为了增强标题的新颖性,常常在标题中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例如《人类的保护伞》、《心海深处的一朵浪花》。这样的标题,限定了所选素材的整体形象必须与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第一篇文章选择臭氧层来写就非常形象,因为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防止人们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并且覆盖整个地球,对所有的人都有保护作用,如果写水、写阳光,就不合适,它们都不具备保护功能。《而心海深处的一朵浪花》所选的人、事、物、景必须具备“小而美”的特点,否则所选的材料和题目限定的“浪花”就没有任何联系,也会出现“跑题”现象。

应对措施:选完材料后,将选出的人、事、物、景作为本体,然后把题目的喻体取出来,看二者之间是否相像,确保二者像得不牵强,比喻生动贴切。

要综合考虑标题限定选材的各种因素

在命题作文中,不同的命题,限定的因素多少不同。有的标题较短,用词较少;有的标题较长,用词较多。一般情况下,标题越短,限制的因素越少,选材的范围越大;标题越长,限制的因素越多,选材的范围越小。在选材时,要充分考虑命题限定的因素,上面讲述的六个方面,要综合考虑,有的限制一个方面,有的限制两三个方面,有的限制更多,要充分考虑,全面审度,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例如《心海深处的一朵浪花》,限定的选材数量为“一”,“心海深处”限定选材的特点必须是“过去发生的且令人难忘的”,“浪花”运用比喻,限定所选的材料或人、或物、或事、或景必须具备“小而美”的特点,否则,二者就会因为不具备相似性,而远离了命题。这一个标题,就需要考虑多个影响要素。命题作文的选材还需考虑题目下面的具体要求

有的文章,题目给的很宽泛,限制条件很少,仅根据标题来选材空间很大,但在后面,设题者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要求中进一步限制了选材的范围,使选材的空间在标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

例如:2012年,大连的中考试题《心灵的憩所》,仅仅看标题,写人、记事、写景、状物都可以,只要这个被选定的人、事、物、景,能够给作者疲惫的心灵以慰藉既可。如果在后面的具体要求中加上这样的限定——

真情,是人类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生命的成长历程,都要经历无数的坎坷、矛盾、痛苦、失败。在人生陷入困顿之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份真情,慰藉我们的心灵,为我们疲惫的身心提供一个休憩的港湾,请打开您的记忆,寻找这样一份真情,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加上这段限定文字,我们的选材就被限制在“真情”的范围内,选材的范围立刻缩小了,如果我们还把标题限定的选材范围作为写作选材范围,就超出了命题要求,很可能陷入“跑题”的怪圈。

选材最大范围的突破

有的作者,在选材过程中,突出了命题限定的选材范围,并没有被判跑题,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在写作过程中,很多作者善于将一个狭义的感念,通过文章开头或结尾的议论,拓展为广义的感念,有了这样的段落,我们的选材范围也可以扩大,而且可以规避“跑题”的判罚。例如《母亲》这个题目,从狭义上讲,母亲就是妈妈,我们选材的种类就限定在人上,写作的最大范围是你的、我的、他的妈妈,最多可以把继母纳入选材范围,是绝不可以写其他人的。但是如果作者增加下面这样一段或两段议论,将母亲的内涵拓展为广义的内涵,结果就不同了:

生养我们的人,是我们的母亲,但母亲的含义,绝不仅仅是那个生我养我的人!

.........................................................。他没有生过我,他是一个纯粹的北方汉子,然而他给了真实意义上的生命,给了我母性的关怀和理解,付出了阳关般的温暖和真爱,让我获得了生命的新生,让我明白了幸福的内涵,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他不是我的母亲,胜似我的母亲!

显然,正文的选材写了一个大男人,本不在选材范围内,但作者通过两段的议论,将“母亲”一词的狭义内涵,扩展为广义的内涵,选材范围自然就扩大了,同时还为文章的写作增添了新意。

7.初中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篇七

一命题作文的分类

第一, 全命题题型。 (1) 直接式命题。这类文题直接点明叙说的人和事, 或明确提示议论的中心, 或清晰地显现说明的对象。如《老师的眼神》《校园一角》。 (2) 含蓄式命题。此类文题一般有比喻义, 如《路》《冬日阳光》。 (3) 设想式命题。这类文题是让学生想象写作, 如《二十年后的我》《火星之旅》。 (4) 副标题式命题。即一个是正标题, 一个是副标题。正标题往往着眼于文章的表达意义, 副标题往往着眼于文章的内容, 如《微笑——毕业班老师素描》。

第二, 半命题题型。半命题作文是将一个完整的命题省去一部分, 变为一个不完整的命题, 省去的部分由作者补充。这种题目从本质上讲, 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 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作者, 如《我美丽, 因为我》。

二命题作文的出现形式

第一, 直接出现题目及要求。如请你以“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1) 不少于600字; (2) 感情真挚, 不得抄袭; (3) 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第二, 通过一段引语引出题目, 然后提出写作要求。如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不一定鲜花满地, 也许会有学业上的困惑, 生活中的失意, 情感上的烦恼……它们就像横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坎, 需要我们去跨越。请以“迈过那道坎”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要求: (1)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2) 书写规范、美观; (3) 600字以上。

三命题作文的审题内容

1. 审附加要求

出题者在命题后, 往往有些明确要求, 如体裁选择、表达方式、字数下限、人称选用、选材范围等。这些要求一般是写作的最基本要求, 违背这些要求, 可能不会影响到文章的立意, 但写作成绩肯定会受到影响。

2. 审写作内容

即弄清文题要求的写作的主要内容, 也就是弄清文章是侧重于叙事还是记人, 侧重于写景还是状物, 侧重于说理还是抒情的问题。如有位学生写《一次不寻常的经历》作文, 内容是写在暑假里与父母亲去上海水族馆看海洋动物的事情。文章的主体部分是一段描写一个海洋动物, 表现这些海洋动物的可爱有趣。显然, 这位学生在审题上出现了错误, 将本该叙事的文章写成了状物的文章。

3. 审写作重点

有些文题是有“题眼”的, “题眼”即文题中能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 抓住了题眼, 也就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如同是叙事文章《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事》的写作重点是明显不同的:前者“题眼”是“有意义”, 写作重点是要突出事情的“意义”所在, 而后者的“题眼”是“难忘”, 写作重点则是要突出内心的感受。找准了文题的重点, 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 选材也就有了范围, 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4. 审文题限制

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 规定范围, 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

弄清文题的时间限制。有的作文题目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 审题时要把握住时间上的限制。如《元旦纪事》, 文题限定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元旦, 而元旦当天是可以发生很多事的, 如读书、做饭等, 问题是读书、做饭这些事情平时也会发生, 并非元旦才有。文章如果仅写读书、做饭这类事, 那就是作者没弄清文题中“元旦”这个时间限制语, 不清楚所写之事应与“元旦”这个特殊节日所具有的特定意义有某种联系。

弄清文题的处所限制。有的作文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 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处所的限制。如《放学路上》这个题目, 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只能是在“放学”之后的“路上”呈现出来的, 而不是可以在任何时候得到呈现;事情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也必须与“放学”所具有的特定氛围、意义有所关联。只有把握准题意, 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

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如《一件小事》和《生活点滴》, 前者只要求写一件事, 而后者却不止一件, 可以两三件, 甚至更多。应该写一件事却写成了两三件事, 应该写两三件事却写成了一件事, 这些都属于文不对题。

5. 审文题含义

有的题目有比喻义或象征义或引申义, 如《花儿朵朵开》《船》之类的文题。遇到这类题目, 就不能就题论题, 而要透过字面义,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去揭示题目包含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或引申义, 这样立意才会有高度、主题才会有深度。

上一篇:未成人保护周总结下一篇:优美的爱情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