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学系统组成(共15篇)(共15篇)
1.远程教学系统组成 篇一
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而本节内容就是为学生理解神经系统如何调节生命活动做准备的。由于本节内容以结构组成和功能为主,课堂上易出现繁琐和沉闷的情况,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成为本节授课的难点。
案例以活动引线,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也需要各器官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各器官协调一致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配合教材中的资料分析,以会诊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出神经系统的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挂图结合录像,使学生形象地认识了各组成在人体所处的部位及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讲解,易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关于神经元,通过几种人类细胞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神经元的结构特征,进而归纳出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关系,可谓水到渠成。
2.远程教学系统组成 篇二
关键词:MPS,模块化,实验平台,过程控制,机电一体化
0 引言
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 (Modular Production System, MPS) 是装置模型化[1]的一种, 它融合气动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等, 能真实地模拟出流水作业型自动加工设备的工作状况, 可对在校学生和工厂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达到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的。
MPS教学设备包含了多个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单元, 能够很好地实现模块化操作。模块化是一种思想方法, 同时也是一种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技术。模块化制造是一种并行的制造哲理, 是一个新型的柔性制造概念。通过借助先进的制造生产技术, 可以对产品进行高效的批量化制造, 用来提高模块制造质量、降低成本以及优化模块管理等[2]。
对学校实验室的MPS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 使每个模块进行各自的PLC编程控制, 组合协调工作。研究关键在于使每个工作站都可以独立工作, 同时又满足多个模块之间的通讯来达到协调工作, 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且阐述了各个模块的软件编程思路和工艺流程, 以及各个模块间的通信方式。
1 MPS教学设备概述
MPS教学设备是一套包含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不同程度复杂控制过程的教学培训装置, 其具有综合性、模块性以及易扩充性等特点[3]。其中模块性就是在劳动分工和知识分工的基础上, 通过模块分解和模块集中的过程, 把复杂系统分解为相互独立的组成部分, 再通过即插即用的接口把各独立的部分联结为一个完整的系统[4]。鉴于这些特点, 如果通过扩张硬件和修改软件, 这套教学系统也完全可以适用于实际工业生产的控制领域。我们这套MPS教具是采购FESTO公司的产品, 包涵了整个MPS系统中第 (1) , (2) , (3) , (7) 这4个独立的模块, 组装成的独具特色的一套完整的物料分拣流水线, 本套设备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如图1所示) :
(1) 供料模块提供工件, 并通过摆动气缸将工件传送到检测单元;
(2) 检测模块确定待测工件特征和高度, 剔除废品, 并将合格工件传送到加工单元;
(3) 加工模块模拟给工件加工, 并传送到分捡单元;
(4) 最后由分拣模块根据颜色和材质对各个工件进行分类, 并传送到各个单独区域。
其中, 物料的分拣主要在分拣模块中实现, 他主要用到了1个漫射式传感器和一个电感传感器来区分物料, 漫射式传感器能区分黑色工件, 电感式传感器能区分金属工件, 这样就能区分3种工件的类别了[5], 如图2所示。
每个独立模块的PLC控制核心都是西门子公司的S7-300系列。西门子S7-300系列的PLC都使用STEP 7软件为其编程, 其中用于S7-300的编程语言包括梯形逻辑图 (LAD) 、语句表 (STL) 、功能块图 (FBD) 和流程图 (GRAPH) 。在STEP7用户程序中有不同类型的块可以使用 (如表1所示) 。在系统中用户模块中程序的调用关系 (如图3所示) 。
STEP 7软件功能强大, 界面友好, 容易操作, 在编程的同时也能进行在线的仿真与调试。
2 PLC程序设计
对于4个单独的模块, 我们需要对其单独的编程, 以实现每个模块能够独立的动作。同时, 也要使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执行连续的动作。根据各个单元的工艺流程图 (如图4~7所示) , 能够实现各个模块的独立工作。
有了以上每个模块的流程图, 然后对PLC进行功能模块的编程就很容易了, 程序主要实现功能的用户程序都在FB功能块中。简要介绍下供料模块的PLC思路, 大部分程序是出厂程序, 有一小部分因为实验室功能调整而进行了新的程序编写, 其余单元与此类似, 都是按照工艺流程图的控制过程进行编程。对于STEP7软件而言, 主要使用的编程语言为梯形图LAD和GRAPH编程语言, GRAPH用于对功能模块的编程, 它对顺序控制的编程非常方便, 而梯形图适用于所有PLC编程软件, 是PLC主要编程工具。使用PLC编程前, 首先要考虑对一些主要I/O口进行配置 (如表2所示) 。PLC控制器一般控制的都是开关量, 所以采集到的数据都是布尔量。
根据图4的流程图和表2的I/O口配置表, 就能很容易的实现对整个供料单元的程序编程, 这里就不在给出了, 设备购进的时候有配套原程序可以参考。
以上所有给出的工艺流程图都只能实现单个模块的工作, 如果要使所有模块能够组成一个连续完整的系统, 则需要在各个模块中加入相应通信的功能, 才能实现整套系统完整的运行。
3 MPS系统中PLC之间的通信
模块化生产制造过程是一系列生产模块前后循序渐进的过程, 每1模块相当于1个单元, 单元之间相互联系完成整个生产制造过程, 在工件由前站向后站传送的过程中, 前站向后站传送工件之前应得到后站“准备好”的信号, 后站在工作开始时亦应得到前站工作完成的信号, 这2种信号合称为握手信号[6], 握手信号的生成是前后站持续协调工作的前提。MPS模块与模块之间均要建立通信渠道, 因为每个单元的控制中心都是独立的PLC控制器。实现模块间的通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有传统的I/O口通信、运用总线通信, 如Profibus-DP通信、运用工业以太网通信等。
我们这套实验设备使用了传统的I/O口来进行数据的传输, 运用红外对射发生器与接收器来发送和接收数据, 接收的数据也只是布尔量1或者0。这样PLC只需要一个I口和一个O口就可以实现通信了, 对于小型系统, 这样传统的I/O通信就非常的方便与节省资源, 只需后一站向前一站发送“本站已经准备好”的信号, 比如供料模块当I 0.7端口接受到数据, 则表示检测模块已经准备好接受下一个工件。这样做的可靠性非常高, 不会出现下一站还没有准备好前一站就又送工件上去的情况。
但是, 这种相邻模块I/O口通信只能对相邻2个模块起作用, 即第一个模块与第二个模块, 第二个模块与第三个模块, 但是第一个模块与第三个模块之间没有通信, 只有通过第二个模块作为桥梁。所以我们要实现系统的可靠, 必须通过后一站发信号通知前一站工作的方式。举个例子:假设第一、二、四模块正常工作, 第三个模块出现损坏, 如果信号是从前往后传的话, 第一站和第二站将会一直工作, 不管后面的情况。但是如果信号从后往前传的话, 第三个模块能够接受到第四个模块的信号, 但他不会向第二个模块发送信号, 第二个模块便会停止工作, 第一个模块也会相继停止工作, 实现了系统的可靠性。
4 结束语
论文采用的教具是4个工作站的模块化生产系统模型, 4个工作站既是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此系统器件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气动装置[7], 气动装置具有很好的环保, 高效, 低能耗, 可持续等特点;控制部分使用PLC控制器, 采用PLC对4个工作站分别编程, 可以实现较好的柔性制造[8], 形成模块化操作;模块化之间的通讯, 使用传统的I/O传输, 适用于小型设备中, 也可以使用Profibus总线连接, 总线连接可以在各个模块离开较远的情况下使用, 适用于大型生产工厂中。
PLC的应用在制造业已经广泛使用了, 所以对于这些技术性人才很需要一个笼统的培训和指引教育。鉴于这篇文章及其他文献资料的内容, 根据电气动技术和模块化技术的特点, 根据实际培训要求和工业人才需求, 自行操作并且设计基于PLC的电气动实训装置, 实施项目教学, 满足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现实要求, 符合现代自动化技术人才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新建, 祁国宁, 马军, 等. 模块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和趋势[J].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12, 29 (1) :1-4.
[2]劳俊, 伍世虔, 杨叔子. 模块化与现代制造技术[J]. 制造技术与机床, 1994, 44 (9) :40-42.
[3]Mikhailov, M. ;Lavrov, V. Automated control system of FESTO modular production stations. Annals of DAAAM&Proceedings[K], 2008:859-860.
[4]孙晓峰. 模块化技术与模块化生产方式:以计算机产业为例[J],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23 (6) :60-66.
[5]高海华. Festo Modular Production System硬件培训手册[K/CD], 2008.
[6]李利珍. MPS教学设备智能化控制过程的实现[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5) :191-194.
[7]李湘伟, 黄伟明. 基于PLC控制的教学型工件进料分拣电气动装置的设计[J]. 液压与气动, 2011, 35 (3) :10-13.
3.武广客运专线通信系统组成 篇三
关键词:客运专线;通信系统;武广;系统组成
中图分类号:U2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6-0007-03
中国铁路客运专线由很多控制系统构成。通信系统是客运专线重要组成系统之一,武广客运专线正线全长968.52 km双线,共设18个车站,通信系统建设通过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系统设备,构建高可靠、数字化的综合通信网络平台,为客运专线行车指挥和运营管理提供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通信手段。
1武广客运专线通信系统构成
通信系统是客运专线重要系统组成之一,系统由通信承载系统、通信业务系统以及通信支撑系统组成,共14个通信子系统。
通信承载系统由传输系统、数据网、通信线路以及车站、段所综合布线系统组成,为通信系统以及其他各类应用系统提供语音、数据、图像业务的传送服务。
通信业务系统由电话交换及接人系统、调度通信系统、专业移动通信系统、会议电视系统、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组成,提供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公务通信、调度通信等基本通信业务。
通信支撑系统由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同步和时钟系统、电源系统、电源及通信信号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组成,作为上述通信承载网、通信业务网相关子系统的运营支撑,提供电源、时钟同步、网络管理等功能。
2通信各子系统功能
2.1传输网
提供对车站间物理层业务、数据链路层业务的支持,实现TD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
满足信号系统、牵引供电系统、客运服务等涉及安全生产、资金往来的应用系统的通信传送需求,并为通信业务网提供传送通道。
采用STM-64 10 Gb/s系统组建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骨干汇聚层;采用STM-4 622 Mb/s接入网系统组建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接人层;采用STM-64 10 Gb/s设备组成链型网络,MSP链型复用段保护方式;采用STM-4 622 Mb/s设备,根据业务节点的类型组成多个通道保护环。
2.2数据网
为不涉及安全生产、资金往来的各种应用系统提供网络层的广域网互联服务,包括综合视频监控、会议电视、各类信息系统等。采用MPLS VPN技术提供各个业务系统业务数据的隔离和QoS保证,利用本线MSTP传输系统作为承载平台。采用核心、汇聚、接入3层结构。
核心层在客专调度所设置骨干路由器,对全线的数据业务进行转发;汇聚层在沿线大站设置汇聚路由器,负责区域内数据业务的转发;接入层在沿线客运站、段所、客专公司设置接人路由交换设备,负责站内数据业务的接人。节点之间通过MSTP系统提供的155 Mb/s通道互连,构成环形、星型双归。
利用MSTP多业务光接入网提供未设置数据网没备节点的数据业务的汇聚和接人。
2.3通信线路
在铁路两侧电缆槽道内各敷设1条主干32芯光缆,形成不同物理路径的光缆线路,纤芯容量及分配满足各专业的需求;沿线另敷设8芯短段光缆解决GSM-R光纤直放站的纤芯需求。
2.4车站、段所综合布线
在客运公司、动车段、综合维修段及各车站设置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组成。
2.5电话交换及接入系统
利用铁通既有程控交换设备,按照综合维修段管界分段纳人既有铁路电话交换网统一编号组网。
新没接入网系统,沿线车站新设ONU设备,分段接入新设OLT设备,OLT设备通过V5.2接人铁通程控交换设备。
2.6调度通信系统
提供各种具有调度通信特征的语音通信业务,实现固定用户与移动用户的统一呼叫。提供铁路专用通信、站场通信、站间通信。
采用固定用户接人交换系统WAS组织调度通信系统。通过与CSM-R系统互连,实现有线无线调度一体化。在客专调度所、通信站新设调度所FAS设备,互为备用,实现调度所FAS设备的同城异地备用。
沿线各车站、动车段、动车运用所新设站段FAS,通过传输系统提供的E1接入调度所FAS设备。新设FAS设备通过30B+D接口、DSS1信令与既有部干调、路局数调系统互联,解决调度台间联络业务。
2.7专用移动通信系统
采用GSM-R系统提供无线列调、ETCS-2列控、车次号跟踪、调度命令传输、区间公务移动通信等业务应用。系统采用GSM-R技术实现,由交换子系统、基站子系统、运行与维护子系统、移动智能网子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子系统以及GSM-R终端组成。
交换子系统、移动智能网子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子系统由 GSM-R核心网工程建设。
为避免基站子系统部分设备的单点故障提高GSM-R系统的可靠性,基站子系统可采用单网冗余覆盖建设方案,当某一个基站出现故障时,相邻两个小区的覆盖电平仍然能够达到系统规定的性能要求。
根据行车密度、车站股道数和定员数,结合话务模型进行测算,基站容量按枢纽站四载频、一般车站三载频、区间基站两载频设计。
2.8会议电视系统
会议电视系统为全线的运营管理提供高质量的视频会议功能。系统采用H.323架构,H.264压缩编码格式,利用数据网进行承载。
2.9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
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由应急中心设备以及沿线现场设备组成,紧急情况下为应急中心提供事故现场的实时动态图像,并建立双向的语音、数据传输。
长大水底隧道(武广浏阳河隧道)另设紧急电话系统、隧道视频监控系统和广播系统,为隧道的紧急救援提供更多的通信保障。
2.10综合视频监控系统
由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监控终端以及前端设备构成。监控中心设于客专调度所,负责全线视频监控设备及网络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可以对全线的视频监控图像进行调用。监控分中心设于沿线客运站,负责本站及相邻区间的图像存储、后期分析处理以及图像的分发管理。
监控终端设于调度所、综合维修段、路局相关部门。可以对管内的视频监控图像进行调用。前端由摄像机设备、光端机、视频服务器(编码器)设备组成,设置于沿线车站、区间现场,实现对监控对象图像的采集和前期分析处理。
2.11通信综合网管系统
在客专调度所设置综合网管系统中心设备,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采集服务器、磁盘阵列、交换机、第三方软件、应用软件、管理终端等,实现对客专调度所管辖范围内通信网络的管理。
前端通过与各通信子系统网元级管理系统互连,实现对通信子系统网管信息的采用。在综合维修段、路局没置远程管理工作终端,满足相关运营维护人员对其管内通信系统的管理。
2.12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
为通信系统以及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时钟同步、时间同步功能。时钟同步采用主、从同步方式,沿线设置多个二级节点时钟BFF$,时钟同步源取自铁通既有LPR时钟信号。
在客专调度所设置中央主时钟(包括GPS)以及NTP分配单元,通过数据网、传输系统提供标准时间信号。
2.13电源系统
系统采用直流通信设备提供高可靠性的48 v直流电源、交流通信设备提供高可靠性的220 V交流电源。
采用组合开关电源设备和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电源整流模块采用N+I方式备份,配置2组蓄电池组,后备时间1h。采用UPS系统和后备电池组,配置1组蓄电池组,后备时间1h。
2.14通信电源及通信信号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对通信、信号机房的机房运行环境和安全等进行实时监控,可监测的环境量包括温湿度、烟雾、水浸、门禁、非法入侵、空调的控制;对通信系统所采用的交、直流电源设备进行监测。
由一级监控中心、二级监控中心、前端监测单元SU设备构成。一级监控中心设于客专调度所,负责对全线动力设备和环境的集中监控和管理;二级监控中心没于沿线通信站、综合维修段,负责对其管内的动力设备和环境进行监控和管理。
前端监测单元由设置在各个机房的智能一体化采集器及环境传感器(温湿度、烟雾、水浸、门禁、空调控制等)等构成,实现对各种信息量的采集。
4结束语
4.语文教学的本质与系统组成论文 篇四
语文和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关系,但二者不是一回事。语文的本质确定的是“语文本身是什么”,其外延界定了它是母语教学课程这一学科特性,其内涵则由语文的人文性和民族性二者共同锁定。语文教学确定的是这一学科课程师生双方教(学)什么、怎么教(学)的问题。语文和语文教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语文是体,语文教学是用;体用结合,才能使这一学科课程走向完善,因为人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人文素质,而语文教学在形成、提高和完善人文素质方面不可或缺。
语文教学是指针对语文这一母语学科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师生双边活动。它是由教学时间的连续性、内容的人文性与科学性、方法的有效性和教学结果评价的多元性等特点所组成的系统,是这些特点的有机统一。
其一,时间的连续性
这里我们提到的时间的连续性有别于语文教育界提出的语文教育“终身性”原则,因为这里的语文教学我们专指狭义的学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的连续性。
从学前班开始,学生就已经开始了本民族语的规范化学习,甚至时间可能更早,而这种学习从学前班开始,到高中毕业结束。除了继续学习中文和中文相关专业的学生有可能继续进行这种规范化的学习之外,大多数人均走向非正规化的学习。
而每一年级的学习都是上一年级学习的继续和下一年级学习的前提,中间有些环节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不能跨越和提前的。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学校教育均强调教育时间的连续性,因为它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正是这种学习时间的连续性保证了语文教学持续有效、循序渐进地进行。离开了时间的连续性,就无所谓学校教育,当然也无所谓学校的语文教学。
其二,内容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对语文教学的内容历来争论颇多,至今也仍未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已从最初吕叔湘的“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字”转到“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言语的形式还是言语内容”。
仔细分析这两种情况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前者和后者提出的其实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内容和形式何者为先的问题。
“工具论”者认为语文既然是工具学科,那么学生只要具备了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意味着学生掌握了这一工具。因为:“国文科是语言文字的学科,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并无固定的内容。只要是白纸上写有黑字的东西,当作文字来阅读来玩味的时候,什么都是国文科的材料。国文科的学习工作,不在从内容上去深究探讨,倒在从文字的形式上去获得理解和发展的能力。凡是文字,都是作者的表现。不管所表现的是一桩事情,一种道理,一件东西或一片情感,总之逃不了是表现。我们学习国文所当注重的,并不是事情、道理、东西或感情的本身,应该是各种表现方式和法则。”(夏 尊)所以形式是最重要的。因而强调语文学科体系的科学建构,这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科学化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
而“人文论”者则认为语文不仅是工具,它是母语教学,应当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强调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的提高,重视语文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影响,重视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整合,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个性的养成。通过语文学习,将着眼点放在“立人”方面。因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注定了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而不是语文学习的形式。因此,学生学习的内容必须与其理解能力成正比,即学生能理解的放入教材,不理解的则不能放入语文学习内容之中。因而强调语文学科教学要从人出发,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和归宿,这对于学生学习体系的合理建立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
其实,“工具论”与“人文论”都各自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工具论”试图突破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现象,强调解决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更多地强调训练的作用:“人文论”则针对语文“工具论”忽视人的人文素养的倾向,强调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而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体系才能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和掌握;同样,一个学科只有具备其相对完善和科学的体系,才有可能建立起合理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体系。因此,只有兼顾二者,才能有效地解决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教学问题。而且,从来就没有离开形式的内容,也没有离开内容的形式,内容是由一定形式所规范的内容,形式是承载一定内容的形式;二者无法分割,缺一不可。
其三,方法的有效性
现代语文教育的最显着特点就是它的高效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方法的继承与革新。
张志公曾提议“把语文训练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加以研究”,1980年他提出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问题,就是要求“搞清楚语文教学规律,按规律办事”。他认为“前人在语文教学方面长期使用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无不是就当时水平而论符合了汉语汉文以及教学汉语汉文的某些规律的,只是人们没有把它作为规律来对待,没有作为规律来表述而已。我们的任务应该是把前人这些做法进行分析,找出它的规律性的因素,而不是用那些说不出规律的办法来否定规律的存在”,他反对两种倾向:一是不承认语文教学有方法,二是把语文教学方法模式化,他认为只要研究语言的规律、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就一定能找到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现在我们在强调传统的语文学习手段的同时,探讨和尝试使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语文课程信息技术化(即多媒体教学)等学习方式,以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由于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无不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但其耗时长且低效率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尤其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合作意识的培养更显示出其紧迫性与必要性,也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但合作学习对个体个性发展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自身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自主学习是我们最终要培养学生掌握并终生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最终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但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校教育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而且学生在校期间的自主学习的随意性大、难以调控的问题亦不易解决。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语文教学已是当代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其高速、快捷、立体、综合、交互、大容量等快餐文化的特点不但吸引教师,更吸引着学生,但对内容选择、对师生双方自制能力、对学习成绩的测评等方面的要求都是高标准的,而这种素质要求是现在我们许多师生所难以达到的。
“教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能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妨以一种方法为主,多种方法为辅,而教学的高效率是我们选择方法的前提。
其四,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不只是为了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要以课程标准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充分发挥其激励的功能,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语文教学的评价是一种综合评价,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照顾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使这种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以往我们多以学业成绩作为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促使我们的评价结构日益走向多元化,将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许多非智力因素纳入评价体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理念也成为评价指标。以往的评价,学生往往被排除在外,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现在,我们则更多地强调学生参与评价,并注重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并将评价中的多元化主体评价以权重的形式进行科学化的处理,使这种评价更为科学、真实、合理、有效。在提高被评价者地位的同时,将评价变成学习主体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从而使评价变成理解、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形成友好、平等和积极的评价关系。
也就是说,语文评价不是、也不可能再是单一的定量评价,而是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方法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5.远程教学系统组成 篇五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之一。主要阐述了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本节内容中出现了许多生物学名词,如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等都是很重要的。正确认识这些名词术语的含义和相互联系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关键。新的课程标准,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支撑。新课标遵循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生物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了改变学生传统的依赖性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主动、合作”理念,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讲练结合不足:本课是在全部授课结束后,进行的练习。整体上总感觉 哪里有些欠缺和不足。在同科组老师的指点下,才明白,原来练习可以是随时随地的,没有必要拘泥于以往授课的形式。比如说,讲完生态系统的组成,就可以直接设计一个填表的练习,让学生马上学以致用。在讲完食物链的时候,也可以设计一个练习小卷,强化食物链的相关知识。而食物网的连接也可以作为食物链学习的一项考察。这样,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学生也不会感觉枯燥无味,反而激发了学生争强好胜的求知心理,从而以更高的学习热情来对待后边学习的内容。通过本课学习充分证明学生有很强的创造能力,表演的惟妙惟肖,今后应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发挥。
6.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 篇六
引导、启发、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
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春暖花开,许多人都想乘此机会到大自然中去,拥抱大自然,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从而放飞自己的心灵,舒展一下疲惫的身心。(点击,学生观看大屏幕)同学们,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时,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又会想到什么呢?
生:(略)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溪水淙淙,虫鸣鸟唱。
师:这时候,你会想到过这些环境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吗?有没想过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呢?其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象一张无形的大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起来畅游这奇妙的“生命之网”(点击,生态系统的组成)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86页。
2、新课讲授: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板书)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探讨生态系统的成分。那么什么叫生态系统呢?我们知道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就象我们校园内的池塘一样。其实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广阔的沙漠,海洋,甚至整个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什么叫生态系统吗?(板书)
1、生态系统
生:(预设回答)所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师: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下面让我们来观看大屏幕(点击),并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这是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它有哪些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看哪个小组讨论的最热烈,讨论的结果最准确。(板书)
2、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观察、讨论、分析
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成果。这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有哪些非生物成分呢?
生: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师:(点击)很好,那又有哪些生物成分呢?
生:有一些藻类、浮萍、莲、芦苇等植物,有虾、小鱼、大鱼等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师:回答很好。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呢?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看看生态系统里植物、动物、微生物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生: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长、生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来源,所以把他们叫生产者。
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的生存必须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所以把它们叫消费者。以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和人也是消费者。
细菌、真菌是分解者它们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所含的有机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重新利用。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师:同学们刚才了解了它们的作用。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点击)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可以用这一图解来表示它们的关系: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传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而这些无机物又被生产者利用,这充分说明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停顿)请学生回答。
生:预设答案: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条练习,来巩固一下刚才所学的内容。
1、请你用直线将下列有所属关系的名词连起来:
水草
鱼生产者
藻类
细菌消费者
狮子
人分解者
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群羊B、一只猫C、一片森林D、一窝小鸡
3、在生态系统中阳光、水分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成分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水草B、鲤鱼C、螺蛳D、浮游生物
师:同学们回答很正确,说明对刚才的内容掌握得很好!你们的父母每天上班劳动,创造价值;农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收获着果实,那么他们是生产者吗?
生:不是(或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植物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才是生产者。
师:可以这样理解,其实人是社会意义上的生产者,而植物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产者。
师:大家一定知道“螳螂补蝉,黄雀在后”的成语了,它揭示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生:捕食关系
师:好,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影片,体会一下生物捕食的精彩和刺激。
生:欣赏并不时的发出阵阵惊叹。
师:从刚才这段影片中我们知道草,兔,鹰之间的联系吗?
生:鹰吃兔,兔吃草的关系
师:很好这就是食物链(点击)大屏幕上出现:
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板书)
那么谁可以告诉大家什么叫食物链呢?
生: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就叫做食物链
师:(点击)例如:草――兔――狐――狼。让学生之间交流并举例
生:讨论并回答
师:好,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图25―1,这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请你们用箭头把消费者和生产者连接起来。注意:每一条食物链的起点必须从生产者(植物)开始,箭头要指向捕食者。我先做一个示范(点击)好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连接其他生物,看哪些同学连得又快又好。
生:看书连图,讨论
师:在黑板上写下几种生物的名称
师:好,你们连接了几条食物链?
生:……
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板演一下。
生:连图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位同学连得怎样?分析(点击)其实连出几条食物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两个注意点。大家看这幅图象什么?
生:象一张网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生态系统中各条食物链并不是彼此分离的。例如:小鸟不仅吃昆虫,也吃野果。野兔不仅被狐狸捕食,也其他肉食动物捕食。因此,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一张无形的网络,这就是食物网。(点击)
师: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也发生变化。在这张网中,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老鼠的数量可能会增加,鸟的数量也可能会增加,昆虫的数量可能会减少等。
师:我们在研究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请同学们课后探究一下我们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好不好?
师:当人类的生产活动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情况会怎样呢?(点击)请看大屏幕(图25―2)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大家讨论,分析这两个问题。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有毒物质是通过什么途径达到鹰体内的?(老师在黑板板书)
教学反思:
7.浅析室内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 篇七
1.1 根据加热设备设置方式分类
热水系统可分为集中加热分区供热水系统和分散加热分区供热水系统。
1.1.1 集中加热分区热水供应系统
此种系统是将加热设备及循环水泵集中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设备层或周边附属建筑物中,一般设置专用的锅炉房或热交换间。加热设备的冷水由各个分区的高位水箱、变频调速水泵或气压给谁设备供给,经由设备加热的热水供各个分区用水点使用。该系统的优点在于加热设备集中设置统一安装在地下室或底层,方便检修、维护及管理,并且对隔音防震有利;热媒管道相对较短,管道使用寿命长也可减小管道噪音。但是高区加热水泵因其供水高度需要承受较大的静水压力,对水泵承压的要求较高,此外,高区供回水主立管管道较长,其所受的净水压力同样很大且热损失大。因此,该供水方式受建筑高度限制,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
这种供水方式使用于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及建筑高度不大于100 m的高层建筑,目前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
1.1.2 分散加热分区热水供应系统
此种系统是将加热设备及循环水泵分散设置在各个分区的设备层中或在用水点附近设置小型加热设备。加热设备的冷水也是由分区内高位水箱、变频调速水泵或气压给谁设备供给。该系统的优点在于各分区的加热设备承压较小,不易受到建筑高度的影响;热水管路短,热损失小且适用性强。但是由于其加热设备分散在各个分区,对设备的管理不利。另外,热媒管道长使得对系统噪音及防震的要求提高。
1.2 根据管网供热水方式分类
热水系统可分为下行上给供热水系统和上行下给供热水系统。
1.2.1 下行上给热水供应系统
下行上给的热水供应系统一般在加热设备置于本分区下部时使用。该系统的优点在于可设为单立管或双立管,系统较为简单,运行安全可靠,水头损失小。
1.2.2 上行下给热水供应系统
上行下给的热水供应系统一般在加热设备置于本分区上部时使用,热水横干管设在管网的上部,即热水经管网向下各个分区用水点输送。该系统的优点在于加热设备所受静水压力小,但由于一般需采用双立管,故而造价较高,且系统水头损失大。
2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
a) 热媒部分包括热源、输热管道、换热器、其他装置与附件等,又称第一循环系统,起加热、输热、换热作用;
b) 热水供应部分热水供应部分包括换热器、供热水管道、循环管道、冷水供应管道等,又称第二循环系统。
3 室内热水供应的加热设备
加热设备作为热水供应系统的核心部分,对热水供应系统是否满足用户需求、建筑功能要求及系统能否长期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热设备的选择合适与否极其重要。
3.1 直接加热方式的加热设备
直接加热的加热设备主要有热水锅炉、直接加热式燃油或燃气中央热水机组、小型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等。
3.1.1 热水锅炉
该设备优点是土建投资小;设备及管道系统简单、维护方便;热效率高;设备价格较低。但它对水质要求较高,容易产生水垢造成设备的损坏及维修费用。另外,若为燃煤蒸汽锅炉会对污染环境,而采用燃油作为燃料,且热水用量大时,则需要相应配备储油设备、输油管道及消防设备,增加了投资成本。
3.1.2 直接加热式燃油燃气中央热水机
由于直接加热式燃油燃气中央热水机的结构以及工作压力为常压,故而该机组没有压力锅炉的安全隐患和爆炸等危险,可不必进行专业部门检测。设备运行简单,投资成本低,运行安全可靠,操作和管理都相对简便。但是由于热水未能达到循环使用,需要不断向设备中供给冷水,使得机组本体水垢越结越厚。另外,热水使用量大时,水温波动较大,需要另设水罐或按分区设置多台机组联动。
3.1.3 燃气热水器
该设备安装较上述两种设备都方便很多,其优势不仅局限于此,还在于其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水温也相对稳定。随着技术的成熟,燃气热水器的安全系数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有害气体,该设备仍对安装区域有很高的要求,即设备必须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因此,燃气热水器主要适用于对热水用水量较小的场所。
3.1.4 电热水器
该设备具有无污染无噪音、安装方便、高效节能、调温方便等优点[1]。但由于加热较快,功率过大,普通住宅家用电表很难承受。
3.1.5 太阳能热水器
众所周知,太阳热水器节能、绿色、环保,符合建筑功能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工作原理,该设备的季节性和时段性强,对天气的要求也较高。仅适用于太阳辐射量强以及日照时间长的地区,亦可作为多数地区夏天的水加热设备使用。
3.2 间接加热方式的加热设备
间接加热的加热设备主要有容积式水加热器、半容积式水加热器、快速式水加热器、半即热式水加热器。
3.2.1 容积式水加热器
该设备的优点在于可储层大量热能,适应耗热量的变化需求,能保证水温及其稳定;热媒供给需求小,节约热媒供给系统的投资;加热后热水通过罐体的阻力损失较小;噪音小。其缺点有由于传热效果差、加热时间长等原因,设备的耗能大;设备体积大,不仅占用较大空间,还会使热量损失增大,容易形成水垢,进而影响传热效果造成更大的能源浪费;蒸汽回水带走一部分热量,热量不能充分利用等。所以,容积式水加热器主要应用于耗热量大、对热水供给要求稳定、噪音低的场所[2]。
3.2.2 半容积式水加热器
该设备占地面积相对于前者较小;换热效率高,换热量大,节约能源。但是由于其不能贮存热水,使得水头损失变大,出水温度变化也随之增大;系统管道布置密集,不便于清理水沟及日常维护。
3.2.3 快速式水加热器
该设备较半容积式水加热器占地面积更小,亦具有热效率高、体积小、安装搬运方便等优点。快速式水加热器主要应用于用水量大、需要提供稳定均匀热水供给的系统或建筑物热水采暖系统。
3.2.4 半即热式水加热器
该设备具有传热系数大、速度快;体积小;维护费用低等优点,但由于其容积较小,储水量小,使用时须安装温度控制阀;较小的储水量无法保证水温,故而要求热源供应充足。半即热式水加热器主要应用于有不同负荷要求的公用建筑(如宾馆、洗衣房等)热水工程。
4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的管材选取
生活用热水系统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管材的选用会影响用户感官。目前多数建筑的热水供给系统都使用镀锌钢管,经过热水反复流经,一段时间后就被锈蚀,出现水锈。既影响使用又对造成管道内壁光洁度减低,容易结垢存在隐患。而选用铜管又会因为原材价格偏高,增加投资成本。建议采用三型聚丙烯(PPR)管、铝塑复合管、聚丁烯管等内壁光滑、不易锈蚀的塑料类或复合材料类管材。即使目前暂时使用镀锌钢管也应采用热浸式镀锌钢管。
5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的管道保温
在热水供应系统中,热水配水干管、回水管、水加热器、热水箱等均应做保温层,以减少系统的热损失,以提高系统对热能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常用保温材料有超细玻璃棉、玻璃棉、膨胀珍珠岩、石棉、岩棉、矿渣棉等制品,根据计算确定保温层厚度,常见保温结构的形式有涂抹式、充填式、包扎式和预制式。
6 其它
室内热水供给系统布置时还应充分考虑系统内空气、蒸气的释放以及热膨胀的影响,管道布置时应避免水阻和气阻;热水管道的热补偿宜采用金属波纹管或管道转弯的自然补偿方式[3];管道的支架应在设计中注明固定支架和滑动支架,补偿装置应位于两固定支架的中部;管道及设备的保温绝热选用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等优点的高发泡聚乙烯 (PEF) 、发泡聚氨脂等材料;冷热水压力平衡等都是必须注意的。
7 结语
综上所述,室内热水供应系统要满足建筑功能性、用户使用热水的需求,并达到尽量节约能源和环保目标,就要从系统的组成着手,通过选择合适的供应方式、符合设计要求的管网布置形式、适合所需场合的加热设备、节约成本且耐用的管材、高效的保温材料等,对热水供应系统进行优化。另一方面,应从工程初始抓起,在方案选择、设计计算、技术交底、施工验收系统运行调试等严格要求、认真按照施工技术特点进行,严格把关,这才是最好的预防和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现代住宅建筑功能性的发展及工业水平的提高, 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地方要求提供热水供给。另一方面, 热水系统工程质量被作为衡量建筑档次的重要指标。高质量的热水系统应该满足设计和用户对热水供应的需求, 还应满足水温、水压、水质、水量等要求。室内热水系统包括加热设备、水温控制、热水分配、热水水质等内容, 其管道极其复杂且影响因素较多, 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 对室内热水系统的探讨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侧重分析室内热水供应系统组成, 以预防、解决现实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室内热水,供应方式,加热设备
参考文献
[1]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2]王继明.建筑热水系统的回顾和展望[J].给水排水, 1995 (8) :39-40.
8.浅析煤矿供电系统组成及运行方式 篇八
关键词:电力;产品质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10-01
一、电力系统和电力网
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机、电力网和电力用户组成的统一整体。电力网是由输电线路和升(降)压变电站(所)组成,担负电力输送、分配和变换任务的网络。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较低(3.15~20kV),为能够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必须将发电机生产的电能经升压变压器升压后输送到负荷中心。在负荷中心附近需设置降压变电站(所),将电压降低后再输送至用户。电力系统中各发电厂之间以输电线路相连,称为并网发电。并网发电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发电厂和电力网的经济效益。
二、额定电压等级
为了便于电网的运行管理和电气设备生产的标准化,国家标准规定了全国统一的额定电压等级,电气设备都是按照额定电压设计和制造的,在额定电压下电气设备可以安全、高效的运行。电力系统额定电压等级见表1。
三、煤矿对供电的基本要求
(一)可靠供电。
可靠供电就是要求不间断供电。在煤矿中,各种电力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是不同的,为了能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满足不同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把电力负荷分为三类。
在供电系统的结线设计、设备选择和运行中,要不惜代价确保一级负荷的供电不间断;而对三级负荷则更多地考虑供电的经济性。当电力系统因故障必须拉闸限电时,首先停三级负荷,必要时再停二级负荷,但必须保证一级负荷的用电。
(二)安全供电。
安全供电就是在供电过程中,不发生人身触电、电气火灾和由电气设备引发的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煤矿安全供电的三大任务是:电气防爆、电气防火、防触电。一般工业企业也应特别注意防火和防触电。
(三)高质量供电。
电压和频率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我国电网的额定频率为50Hz,其频率偏差不允许超过±0.2Hz。电网频率由发电厂控制,用电企业无法改变,但用电企业有义务根据电网调度的指令调整本企业的负荷,配合电力系统调节频率。
(四)經济供电。
供电的经济性一般考虑三个方面: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企业变电所与电网的基本建设投资;尽可能降低设备、材料及有色金属的消耗量;尽量降低供电系统的电能损耗及维护费用。
四、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
在三相供电系统中,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N)与大地(E)的连接关系称为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中性点运行方式决定着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状况与后果,与供电的可靠性、线路的保护方法及人身安全等密切相关。常见的中性点运行方式有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两种。
(一)中性点不接地电网。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出现单相接地时,接地点的接地电流通常在几安以下,不会立即损坏设备,系统的线电压仍保持对称,用电设备的运行不受影响。地面3kV~63kV高压电网是直接给用户输电的电网,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可以减少用户因单相接地造成的停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时,非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到电网的线电压,易使绝缘薄弱处击穿,造成严重的两相接地短路。因此,在地面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装有绝缘监视装置或接地保护装置,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值班人员尽快查找并排除故障,如有备用线路,应尽快将负荷转移到备用线路上去。规定单相接地后运行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经2小时仍未消除故障时,应切除故障线路。
(二)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
我国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采用三相三线制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煤矿地面380/220V低压动力与照明电网采用三相四线制或三相五线制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它两相对地电压并不升高,因此电网中电气设备的对地绝缘水平只需按相电压设计。这对110kV及以上的超高压电网具有很高的技术经济价值。地面380/220V低压动力与照明电网,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其目的是当高、低压电网间绝缘损坏,高电压窜入低压电网时,降低电网对地电压,是防止触电和保护低压设备的一项安全措施。当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相由接地点通过大地与中性点形成单相接地短路故障,将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故称为大接地电流电网。短路电流会在短时间内损坏电气设备,引发火灾,必须立即切断电源。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供电系统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发动机,然而提高煤矿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则是一项持久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这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做好煤矿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率和提高煤矿经济效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9.《神经系统的组成》 说课稿 篇九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分为“神经系统组成”和“神经元”两个部分内容;本课教材用四则案例以“资料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教材的编排大体上遵循了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在本节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片可以促进所学知识的形象化,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习。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之后,对学习生物的方法已经有所掌握,有一定的生物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并对生物有一定兴趣。我相信通过努力学生能够学好本节课内容。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情况,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明确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自学题的预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神经系统的疾病做出分析。
3、情感目标:让学生建立保护神经系统的意识和明确保护神经系统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认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解决重难点的途径
1.对于神经系统的组成,要利用挂图和模型或者幻灯片,区分脊髓和脊柱、脑与脑神经、脊髓与脊神经。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身体上的任何一个点都与脊髓和脑是沟通的。
2.对于认识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充分利用课本 88 页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五、教学方法:
本课我想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顾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回答视觉和听觉是如何产生的?它们跟神经系统有关吗?
2.让学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四个病例,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引出本课。用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情境导入提高学生兴趣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
10.远程教学系统组成 篇十
一、楼宇可视对讲系统一般主要有以下设备组成: A、单元主机:也叫门口主机、门口机、梯口机,或简称主机等。作用是供访客、用户输入 欲访问的房号、密码;是楼宇对讲系统中的前端公用设备,可以供访客、用户、管理员等与该单 元内用户通话对讲;也可供用户、管理员输入密码,实现密码开锁;单元主机可以增配内置、外置 ID/IC 卡门禁模块,从而供用户刷卡开 锁
一般分为:非可视、黑白可视、彩色可视,也可以分为 LED 显示、LCD 显示等;B、楼层平台:也叫楼层保护器、楼层解码器、楼层分线器、配线盒等。但是楼层保护器与 楼层解码器是有差别的,楼层解码器在具有楼层保护器的所有功能外,还能为系统的用户终端(室 内分机)设备解码,这样系统的用户终端设备的成本就有所降低,大部份的生产企业采用此法降 低生产成本!楼层解码器是系统中不可省略的设备!楼宇保护器一般不具有解码功能。部份生产企业、经销商、工程商在部份工程中省略了楼层保护器,以降低工程成本。不用楼 层保护器的优点是:降低了工程成本,加快了安装速度;不用楼层保护器的缺点是:用户终端设 备没有楼层保护器的隔离保护功能,常常是一户问题,全系统瘫痪,故障率高,也增加了售后维 护、检修的难度,缩短了可视楼宇对讲系统的使用寿命!根据本人的经验认为,使用楼层平台(保 护器或楼层解码器)的工程综合成本与不使用楼层平台的综合成本差不多!不使用楼平台是短期 见利,长期亏损,使用楼层平台为长期见益,短期存在成本大的困难!使用楼层平台是有益用户 的!建议客户们全部使用楼层平台隔离保护楼宇对讲入户设端设备!一般分为:楼层解码器、楼层保护器、视频分配放大器三种。但第三代楼宇对讲系统一般没 有了视频分配放大器!C、室内分机:简称分机、室内机,或叫用户终端设备。这是可视楼宇对讲系统不可省略的 终疫设备之一,主要供用户行使楼宇对讲系统的功能。该产品是楼宇对讲系统中最具有亲和力和 影响力的,以外观精美,操作简单为优先。室内分机一般的功能是:联网呼叫、遥控开锁、双向 对讲,其次还可以增加户户通功能(任意两用户互相通话对讲称户户通)、可以增加与家防报警器 探头联动的功能(如外接红外、门磁、烟感、煤气等)、可以增加免打扰功能(当设置为免打扰时,该用户的访客呼叫将被转移到管理中心处,但是: 管理中心处可以随时呼通设置免打扰的用户)、可以增加信息接受功能(主要是接受管理处发布的管理信息)、可以集成电话机功能(将电话与对 讲系统的室内分机集成在一台机上)等功能;一般分为:非可视室内分机、黑白可视室内分机、彩色可视室内分机,其次就是多功能室内 分机。
D、系统电源:简称电源、电源箱,主要的功能是给楼宇对讲系统提供电源,一般的楼宇对 讲系统采用集中供电模式,多台室内分机公用一台电源提供的能源;电源以带过载、过流、过压、充放电保护功能为优。一般分为: 12V、18V,也可以按电源的功率来分,一般的楼宇对讲厂家出厂电源为不带电池。以上四种设备就是最基本的楼宇对讲设备了,严格一点来说,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可以说 只有三种设备:单元主机、室内分机、电源。如果联网的话,还有以下设备: E、围墙机:也称小区入口机、围墙机、大门口机等,主要功能跟单元主机差不多,但容量 比单元主机大,可以呼叫该联网系统内任一用户,并与被访问呼叫的用户通话对讲,实现遥控开 锁等功能,主要体现在围墙机的容量大上面;用在小区的入口处,多单元栋楼口等,也可以用来 替代单元主机;一般分为:非可视、黑白可视、彩色可视,也可以分为 LED 显示、LCD 显示等;F、管理中心机:简称管理机、管理主机。主要的功能是供管理人员综合管理,接受单元主 机、室内分机的呼叫;接受各联动报警探测器的报警求助;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管理机呼叫与之相连 的单元主机、室内分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管理机监视与之相连接的单元主机门前图像;自 2005 年后,部份企业省略了管理中心机,设计了管理软件,直接将管理功能集成到电脑上面去了;一般分为:LED 显示管理中心机、LCD 显示管理中心机、电脑集中管理;
二、以下几种形式的系统将逐步得到发展,成为未来不同时期市场的主流:(一)半数字可视对讲系统(二)纯数字可视对讲系统(三)无线数字智能家居系统(四)基于电信业务平台的智能家居系统 下面我们就以上四种系统的基本架构和优缺点及技术开发方向进行逐一的分析:(一)半数字化可视对讲系统
11.远程教学系统组成 篇十一
【关键词】继电保护;故障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406—01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组成及要求
1.1 继电保护的作用
在电力系统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装置能自动、有选择性地将发生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掉来保证无故障部分恢复正常运行状态,使故障元件避免继续遭到损害,以减少停电的范围;如果被保护元件出现异常运行状态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及时反应,根据维护条件,发出信号、减少负荷或跳闸动作指令。此时,一般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避免不必要的动作。同时,继电保护装置也是电力系统的监控装置,可以及时测量系统电流电压,从而反映系统设备运行状态。
1.2 继电保护的组成及要求
继电保护一般由输入部分、测量部分、逻辑判断部分和输出执行部分组成。现场信号输入部分一般是要进行必要的前置处理,如隔离、电平转换、低通滤波等,使继电器能有效地检查各现场物理量。测量信号要转换为逻辑信号,根据测量部分各输出量的大小、性质、逻辑状态、输出顺序等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运算最后确定执行动作,由输出执行部分完成最终任务。
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应当满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选择性指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器件从电力系统中当独切除,使停电的范围尽量地缩小,保证系统中无故障的部分正常运行;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切除短路故障,它的目的就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受故障所影响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灵敏性是指对于保护的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可靠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在保护范围内发生动作时的可靠程度。
2.继电保护常见的故障分析
1)电流互感饱和故障。电流互感器的饱和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是非常之大。随着配电系统设备终端负荷的不断增容,如果发生短路,则短路电流会很大。如果是系统在靠近终端设备区的位置发生短路时,电流可能会达到或者接近电流互感器单次额定电流的100倍以上。在常态短路情况下,越大电流互感器误差是随着一次短路电流倍数增大而增大,当电流速断保护使灵敏度降低时就可能阻止动作。在线路短路时,由于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出现了饱和,而再次感应的二次电流小或者接近于零,也会导致定时限过流保护装置无法展开动作。当在配电系统的出口线过流保护拒绝动作时而导致配电所进口线保护动作了,则会使整个配电系统出现断电的状况。
2)开关保护设备的选择不当。开关保护设备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现在的多数配电都在高负荷密集的地区建立起开关站,也就是采用变电所一开关站一配电变压器的供电输电的模式。在未实现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开关站内,我们应当更多地采用负荷开关或与其组合的继电器设备系统作为开关保护的设备。
3.继电保护故障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3.1 常见的继电保护故障的处理方法
(1)直观法
处理一些无法用仪器逐点测试,或某一插件故障一时无备品更换,而又想将故障排除的情况。比如10kv开关柜分或拒合故障处理。在操作命令下发后,观察到合闸接触器或跳闸线圈能动作,说明电气回路正常,故障存在机构内部。到现场如直接观察到继电器内部明显发黄,或哪个元器件发出浓烈的焦味等便可快速确认故障所在,更换损坏的元件即可。
(2)掉换法
用好的或认为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怀疑的或认为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的好坏,可快速地缩小查找故障范围。这是处理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最常用方法。当一些微机保护故障,或一些内部回路复杂的单元继电器,可用附近备用或暂时处于检修的插件、继電器取代它。
(3)逐项拆除(排除)法
将并联在一起的二次回路顺序脱开,然后再依次放回,一旦故障出现,就表明故障存在哪路。再在这一路内用同样方法查找更小的分支路,直至找到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直流接地,交流电源熔丝放不上等故障。如直流接地故障。先通过拉路法,根据负荷的重要性,分别短时拉开直流屏所供直流负荷各回路,切断时间不得超过3秒,当切除某一回路故障消失,则说明故障就在该回路之内,再进一步运用拉路法,确定故障所在支路。再将接地支路的电源端端子分别拆开,直至查到故障点。如电压互感器二次熔丝熔断,回路存在短路故障,或二次交流电压互串等,可从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相的总引出处将端子分离,此时故障消除。然后逐个恢复,直至故障出现,再分支路依次排查。如整套装置的保护熔丝熔断或电源空气开关合不上,则可通过各块插件的拔插排查,并结合观察熔丝熔断情况变化来缩小故障范围。又例如保护装置发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可以在保护屏用万用表测量到开关柜电缆的合、分闸回路的电位,初步就可以判断故障点在开关柜还是在保护装置上,然后进一步进行故障排除。
3.2 确保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正常运行的措施
合理的人员配置,使人员调度和协助能顺利进行,明确人员工作目标,保证电力正常运行;完善规章制度,根据继电保护的特点,健全和完善保护装置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继电保护设备台账、运行维护、事故分析、定期校验、缺陷处理等档案应逐步采用计算机管理跟踪检查、严格考核、实行奖惩;对二次设备实行状态监测方法,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而言,容易实现继电保护状态监测。
4.结语
12.直流系统的组成及部件的作用 篇十二
(1)充电模块:完成AC/DC变换,实现系统最为基本的功能(配有过电流、过电压、欠电压、过热等保护)。
(2)交流配电:将交流电源引入并分配给各个充电模块,扩展功能为实现2路交流输入的自动切换(正常工作时,交流电压切换小开关打在“自动”位,第一路交流作为主工作电源,第二路做辅助。当第一路因故停电时,第二路自动投入,当第一路恢复时,自动切换回第一路供电;当交流电压切换小开关打到“I”或“II”时,则第一路或第二路交流作为唯一的交流输入电源)。
1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篇十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说教材)
《》出自于的内容。主要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三个
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
(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其作用;
(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
(4)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四、说教法:
本节课是一节介绍计算机基本知识的理论课,为了避免枯燥的讲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师生问答法、讲授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五、说学法:
接下来我来说说本节课的学法安排,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强,而且是发展中的学科,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一些操作,某几种软件的使用,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本课在学法上通过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方式,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给学生提出一些关于计算机的用途的问题,例如:同学们通常使用计算机做什么呢?
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样高性能的机器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一个计算机系统究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自有何作用?相互之间有何关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入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教师讲授新知识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有整体的认识。
(三)教师现场展示
教师通过现场对计算机硬件的展示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课的实用性,创设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四)教师通过网络资源,演示实用软件
教师通示演示,使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软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五)学生尝试总结,教师对其修改补充
学生通过自己本堂课的学习,自己先进行本堂课知识的总结,再由老师加以修改和补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增强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多多指教。谢谢!
14.第二册 4、1神经系统的组成 篇十四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神经系统由 、 和它们所发出的 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 和 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 和 构成。
(2)在动物的进化历史中,神经系统经历了从 到
,从 到 的演化过程。
(3)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
(A)神经中枢或神经节 (B)灰质或白质
(C)灰质或神经 (D)白质或神经
(4)下列关于植物性神经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脑神经和脊神经也叫植物性神经
(B)脊神经中分布到内脏器官的神经纤维
(C)植物性神经是指分布在内脏器官中的神经末梢
(D)分布在心肌、腺体和内脏器官平滑肌等处的部分脑神经和脊神经
2.课后作业
(5)具有网状神经系统的动物是( )
(A)水螅 (B)涡虫 (C)蚯蚓 (D)蛙
(6)多数分布在人头部的神经是( )
(A)脑神经 (B)植物性神经
(C)链状神经 (D)脊神经
(7)人体脊神经共有( )
(A)12对 (B)31对 (C)24对 (D)13对
(8)植物性神经属于( )
(A)中枢神经系统 (B)周围神经系统
(C)脑神经 (D)脊神经
3.参考答案
(1)脑,脊髓,神经,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2)简单,复杂,分散,集中(3)A(4)D(5)A(6)A(7)B(8)B
4.简要分析
(3)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集中在一起形成神经中枢,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细胞集中在一起叫做神经节,如脊神经节。(4)植物性神经是指脑神经和脊神经中的一部分神经纤维,它们主要分布到心肌、腺体和内脏器官的平滑肌等处,支配各种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胃肠运动等。(5)略(6)略(7)略(8)略。
15.浅析医院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应用 篇十五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医院信息系统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 信息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 谁占有信息的制高点, 谁就占有发展的制高点;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早走一步, 谁就赢得发展的先机。信息技术在卫生行业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通过信息化建设, 可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率、快捷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当前, 现代医学发展模式要求强化健康管理, 按深化医改要求建立信息综合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多样化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高涨, 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提高卫生系统科学决策水平, 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医院信息系统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在国际学术界已公认为新兴的医学信息学 (medical informatics) 的重要分支, 其含义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 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 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医院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系统组成。
1.PACS系统。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全称为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贮、传送和管理的综合系统。PACS在医院影像科室中迅速普及开来。如同计算机与互联网日益深入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PACS也在改变着影像科室的运作方式, 一种高效率、无胶片化影像系统正在悄然兴起。在这些变化中, PACS的主要作用有:联接不同的影像设备 (CT、MR、XRAY、超声、核医学等) ;存储与管理图像;图像的调用与后处理。
2.电子病历 (EMR) 。电子病历 (EMR,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也叫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或称基于计算机的病人记录 (CPR, 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 。它是用电子设备 (计算机、健康卡等) 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数字化的病人的医疗记录, 取代手写纸张病历。它的内容包括纸张病历的所有信息。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将定义为:EMR是基于一个特定系统的电子化病人记录, 该系统提供用户访问完整准确的数据、警示、提示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能力。
3.移动护理系统。移动护理 (Mobile Nursing) 系统以无线网络为依托, 使用手持数据终端 (EDA) , 将医院各种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无线网络与EDA连接, 实现护理人员在病床边实时输入、查询、修改病人的基本信息、医嘱信息、生命体征等功能。可快速检索病人的护理、营养、检查、化验等临床检查报告信息。
移动护理系统还可以将二维条码标识技术应用于病人腕带, 通过EDA附加的条码识别设备扫描腕带信息, 准确地完成出入院、临床治疗、检查、手术、急救等不同情况下的病人识别。
4.临床路径系统。临床路径 (Clinical Pathway) 的概念源自美国工业管理概念, 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医学界后, 并逐渐成为既能贯彻医院质量管理标准, 又能节约资源的医疗标准化模式。临床路径管理是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的现代医疗管理重要手段, 为保证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卫生部于2010年1月8日召开全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会议, 并由卫生部医政司已下发的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 由路径知识库、临床路径执行平台、质控管理平台、绩效平台以医疗软件为基础建立的临床路径系统, 将以电子病历系统为依托, 与其他医疗信息系统相互融合, 转变常规诊疗模式, 规范医生诊疗活动, 不断持续的改进医疗质量。
5.供应室追溯系统。供应室追溯管理系统通过RFID射频 (或条码) 技术结合院内无线网络以及PDA终端实时监控包盘状态, 使包盘每个环节可控, 并将目前市场主流的物流管理思想加入到系统中, 能够实时跟踪包盘状态, 方便查询问题包盘及相关责任人。
同时, 系统能够对管理人员实时提供所关心的预警信息, 如包盘数量预警、包盘过期预警、包盘灭菌异常预警等。更重要的是, 系统引入了工作流的理念, 将供应室的管理工作通过工作流模式进行流程再造, 从而形成了我们的系统特色。
6.体检软件系统。体检管理系统对医院体检中心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大大提高体检中心的综合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我们的系统从业务数据的采集、输入、处理、加工和输出全由计算机来引领整个体检过程。为体检中心进一步实施客户健康管理服务和体检中心业务及行政管理的优化, 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持。
体检管理系统为了能够适应不同体检中心的不同需求, 系统的许多功能都可以灵活设置, 包括体检科室、体检项目、体检套餐、各种模板、体检常见结果、体检总检建议、常见疾病、报告格式等等。
7.Lis系统。LIS系统配合医生工作站, 完成检验过程管理功能, 包括检验申请、标本采集管理、标本核收、标本重做、无主标本处理、结果填写及报告审核等功能, 以及各类检验数据的分析统计, 同时还能完成对病人费用的查询和补充等。
与HIS一体化设计, 为医院提供了完整的、低成本的检验系统解决方案。还可提供病人历次检验结果对比;标本自动拆分/合并功能;标本的单个和批量审核功能;自动接收并解析仪器数据功能。
【远程教学系统组成】推荐阅读:
远程提审系统解决方案01-20
澳大利亚远程教育系统12-14
建立现代远程教师教育支撑系统08-29
远程教育系统分类分析报告10-07
89的组成教学反思10-02
物质的组成教学设计06-11
数的组成教学设计107-19
《数数 数的组成》教学设计09-04
计算机组成教学大纲11-1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信息)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