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如何幽默教学

2025-01-12

初中数学如何幽默教学(精选16篇)

1.初中数学如何幽默教学 篇一

文秘助手()之初中生作文写作技巧:如何让文章语言幽默活泼[1]

我们常常为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表演捧腹大笑,只因为他俩幽默搞笑的表演让人忍俊不禁。不仅精彩的小品有如此奇效,幽默搞笑的文章同样具有吸引力。所以,要想提高考场作文的分数和人气,幽默搞笑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幽默来源于生活,家庭、校园、社区,到处都有幽默之花在悄然开放,把它们用活泼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下来,不矫情,不造作,幽默之花也就由生活之野移栽到了你的作文之田了。

当然,即使幽默搞笑,也不能低级趣味。无聊的冷笑话不是幽默,时兴的恶搞不是幽默,代表邪恶的狡猾不是幽默,挖苦讽刺不是幽默,嘲笑缺陷不是幽 默,油腔滑调不是幽默,插科打诨不是幽默。幽默既要使人忍俊不禁,又要使人支颐沉思。幽默应以善意为内质,以高雅为外衣,以搞笑为手段,以激起读者阅读的 兴趣、给人以教益和熏陶为目的。

幽默搞笑的中考作文因其特殊的魅力而让阅卷老师青睐有加,毫不吝惜地把高分甚至满分送给这种开遍语言智慧之花的作文。

[中考兵法]

幽默搞笑的语言耐人咀嚼,耐人回味。如何让作文的语言幽默起来呢?以下技法可供借鉴。

1。妙用成语

作文中的成语用得太多或死板会使文章呆滞、枯涩,失去美丽的光泽,而在特殊的语境里,巧妙引用或改用,幽它一默,却能让文章增添亮色。如:“拉 严了所有的窗帘,开亮了所有的灯,准备了钢丝——要扎坏蛋的眼睛,羽毛球拍——用来砸坏蛋的头……一切准备完毕,‘万事俱备:只欠坏蛋’,足足等了一晚 上,却没有见到坏蛋的影儿……”这里将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加以巧妙改动:情趣顿生。

2。大词小用

违背一个词的传统用法,以突出其新的意义,把大词活用为小词,以增强语言的幽默感和表现力。如:“她昨晚没来参加聚会,我们都怪她背叛了老朋 友,原来她是突然病了,真是差点制造了一桩冤假错案。”“冤假错案”本指因未弄清事实而定性错误的案件或是故意制造的陷害他人的案件,这里用于朋友间小事 上的误会,大词活用为小词,颇能引人发笑。再如:“老师走出教室的一刹间,一场激烈的 ‘大战’便开始了。肖强、余抗两君是死对头,也是班主任的‘心头大患’,以致大家感叹,既生强何生抗?这不,两君又不知为啥鸡毛蒜皮的小事‘开火’了。只 要他俩发生‘战争’,谁也阻止不了,谁也不想自讨没趣。于是乎,我们的书便在这场‘战斗’中化作‘枪林弹雨’。飞来飞去,遭了大殃,嗨,自认倒霉吧。”文 段中大词小用的词语俯拾皆是,让人目不暇接—;“大战”“心头大患”“开火”“战争”“战斗”“枪林弹雨”,增添了文章的幽默色彩。

3。巧用新词

随着社会特别是网络 的迅速发展,也随着外来 文化的逐渐渗透,在我们的语言中,诞生了许多新词妙语,如果能将这些新词妙语恰当地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就会让文章幽默诙谐起来。如:“他的动作简直帅 呆了!”如果将“帅呆”改为同义词语“很帅”,表达的俏皮之感会荡然无存。再如:“一切即将过去,神马都是浮云。”如果将网络语“神马都是浮云”换成庄重 语“什么都是过眼云烟”,意思相同,却失去了几分活泼和诙谐之气。

4。巧用修辞

①仿拟:模仿已有的词句,加以改造,临时造出一个新的词句的修辞手法,分仿词、仿句、仿文三种。仿词就是仿照现有的词语,临时创造出新词语,如:“过去不识字的叫文盲;现在不懂科学技 术的叫科盲。”“科盲”仿“文盲”,语言新鲜有趣。仿句就是仿照已有的句式、语气、修辞等,临时创造新的句子,如:“调皮的小东说:‘是昨亦考,今亦考,明日亦复考,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考试自得其乐也。’”仿拟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风趣诙谐。仿文就是仿照原作的语言形式,改变原作的内容,创 作出体式相同、风格迥异的新诗文,如有人仿拟刘禹锡的《陋室铭》写出了《教室铭》《学生铭》《官位铭》等内容、立意迥异的饶有趣味的短文,让入一笑之后陷 入沉思。

②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一位顾客说:‘老板,你卖的豆浆为什么这么稀,价格又这么高?’老板回答:‘人们不都说物以稀为贵 吗?’”老板所说的“物以稀为贵”采用双关手法,为其投机取巧辩护,利用这种幽默形式来化解矛盾。

此外,如果恰当运用反语、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也能产生幽默效果。

5。巧塑人物,令其幽默

描写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时,根据人物形每本身的特点,尽量让他(她)的语言、动作、神态幽默好笑。《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为什么令人难忘?除了他 悲惨的遭遇外,我想他极富个性而又好笑的话语、神态、动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你听他说——“不多,不多,不多也!多乎哉?不多也!”多么有趣的一个人 啊!你再看他的动作——“排 出九文大钱”,多么干脆利落,又多么令人忍不

2.初中数学如何幽默教学 篇二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最佳时期,也是接受大量知识的重要时期,抓住初中学生的多种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机制,就会使初中数学从兴趣出发,以生活体验为过程,开发创造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散思维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学会面对困难,解决难题,促进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高度融合.

一、数学能力的内涵

数学能力培养的本质就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去发现和创造新的东西.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能力包含:第一,把数学形式从内容里分离出来,通过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抽象分析,数学的运算能力就是数学结构的关系.第二,对数学材料进行概括,根据外表不同的状态,找出关系之间的共同点,这是数学能力中的发现能力.第三,数学从表面上看是由符号和公式组合而成的运算过程,数学能力也包括用数字和符号运算的能力.第四,数学推理是数学能力中重要的能力培养,这是数学能力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第五,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就是通过逆转的心理过程,把顺向的思维转到逆向的思维,通过逆向思维发现和确定数学规律之间的关系.

二、当前初中数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弊端及原因

1.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定位不准确

初中数学教学定位依然沿用多年的传统,而不是跟随教育改革和教育主体的变化而进行不断更新.初中数学教学难度和教学实践,需要在不断的改革中进行经验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分解,掌握其中存在问题的部位,进而实现准确的补充,而所有的改革前提就是要实现教学的定位准确,将教学的定位进行精准的划分,是数学教学改革必要的实践方式.

2. 过度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份额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较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充分掌握好优质的教学方法.高效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把基础性教育与升级性教育进行细致的划分,实施阶段性的教学重点操作.但是,实际教学中,大量给予基础知识的训练,例如符号的认知,公式的应用,公理的使用,都是通过反复做练习题达到学习目的,对基础知识反复练习,没有对延伸性的常识进行辅导.

3. 初中数学教学缺乏对心理需求的掌握

在原有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把握不准确,教学活动过多重视教师层面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偏好.初中教师对待数学学科一定要进行启发式的教学,通过选择教学引入机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明确目标.

三、加强初中数学教学能力培养的对策与方法

1. 从多角度切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的纯粹性理论较多,初中数学涉及的类型也很多,这就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从多角度切入,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和实践能力培养上,都要掌握好适宜的方法.例如在黄金分割法的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次的教学,通过每个人对黄金分割的理解力,确定教学方向,让学生自己去在几何图形上动脑观察,体验理论知识的微妙关系.再如数学运算方面,采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自主设计,看看结论与过程是否统一,哪种算式更加简捷、精确.又如平行线的关系,让学生看看平行线之间的共同特点,通过多种渠道的内容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分散运动,形成多种思维并行的局面.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论的归纳与总结

课前预习或者课后总结,都是对学习成果的巩固,归纳与总结能够让学生掌握好更多的知识,能够在数学能力培养上,实现基础性的扎实推进.在具体的实践中,在教学设计中,划分好阶段性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内容上实施数学元素的整体渗透.例如在教授函数原理中,函数的理论相对抽象,函数是代数里最为重要的概念,函数教学要教会学生对应法则,让学生明确变量这个概念.如果只通过单纯的讲解,是不会让学生全面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论教育的同时,加上具体的操作,与学生一起进行定义的理解,例如函数的由来,早期函数的形态,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学生明确了函数的本质,才能够在应用中更好地使用.

3. 设问与探究并行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和疑问式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生对外界好奇,对数学科目中的特殊元素感到新奇,教育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好奇的元素,运用疑问式和探究式教学方式,不断开展数学学习.疑问式可以由教师发出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创造性地提出,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主动去探究.例如在坐标系知识点的教学上,设问与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座位分布划分为坐标系的形态,学生能够把自己置身于坐标系的范围内,就会明确坐标系的主要作用和学习坐标系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会增长数学的应用能力.

结语

教育教学的关键性进步就是实际能力的明显进步,这种能力性提升,需要长期坚持改革与发展的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面对大量的基础知识,学生在接触的时候,难以找到适合的切入点.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知识结构和个性特点,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学习与能力增长之间的连锁反应.数学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初中阶段开始进行培养,是数学教育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是数学教育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

摘要:在数学教学改革中,数学能力培养在新时期被放在了教学目标的首位,这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数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学要取得实际效果,要实现教学的应用性,就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在教学中不断进行信息反馈与评价,以实现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增长,促进数学教学贴近实际.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能力培养,重点,对策

参考文献

[1]杨莹.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

[2]林晓华.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0).

3.初中数学如何幽默教学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教学 幽默艺术

据调查表明,未来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富有幽默感的老师。幽默是教师不可缺少或必备的素质之一。教学幽默也是教师的教学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示,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而数学课以理性见长,由此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一本正经”的严肃与紧张,较之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更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不妨适时地幽默一下,让学生乐一乐,对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润滑知识教学均有好处。

一、课前幽默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智能的重要动力。所以,课前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次上课前,我发现班上学生不知什么原因,个个没精打采,课堂气氛沉闷,这时我并没有急于上课。我问学生:“猩猩最不喜欢吃什么?”同学们纷纷讨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此时,我的目的已达到。只听见一个学生说:“我只知道猩猩喜欢吃香蕉,至于不喜欢吃什么,还真不知道。”我笑了笑说:“不是香蕉(相交)会是什么?平行啊!”通过上面这一番幽默的互动,调节了学生的心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间有了了解,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

二、课始幽默

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还不能从课间活动中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幽默的方法,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例如我在教学“合并同类项”时,在课的开始,我对学生说:“今天,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一听说要讲故事,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要听的故事上来了。“小猫和妈妈去市场买菜,回家的途中遇到了小猴和小兔。小猴问他:“小猫,你们买了什么菜啊?”小猫不假思索的地说:“买了三只鱼鸡!”小猴和小兔哈哈大笑。小猫赶紧改口说:“不,不,是三只鸡鱼!”小猴和小兔笑得在地上打滚。小猫见了,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这时学生马上回答鸡和鱼是不一样的东西,不能合在一起说。于是,我马上进行小结:俗语说:“物以类聚”。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相同的东西才可以放在一起,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合并同类项。通过这个生动的引例使学生马上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学习效果良好。再者就是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中幽默

一节课四十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持久,课中充分发挥幽默的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涌起和保持下去。我在讲矩形,菱形,正方形三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联系时,发现矩形没有的性质菱形却有,菱形没有的性质矩形却有,也可以说他们的性质互补。这时,可以引入拟人的说法:“假如我要做媒,我一定把菱形介绍给矩形,他们的结合,会产生出一个非常优秀的正方形来。”学生听后都会心地笑了,笑声中对菱形、矩形、正方形三者的性质和关系加深了理解,增强了记忆,甚至会在脑海中留下终生难忘的影响。又如讲到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易于理解,我想到了把这部分内容加入适量的生活实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概念就是费尽力气,左重复右强调还是不懂“Y随X的变化而变化则X叫自变量,Y为因变量”话音未落“老师,怎么看是谁随谁而变呢?”我当时一愣,忽然想到让他们先轻松一下,便说:“那我问你们,咱们要想买长裤,是裤长随腿长变化而变化,还是腿长随裤长的变化而变化呢?我若给你们一条2米长的裤子,你们每个人都能马上长出两条2米长的腿吗?”大家哄堂而笑。这只是开句玩笑话,随后师生共同举出总价钱与物品个数(单价一定)的关系,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等等。渐渐地看到了同学们紧锁的眉头展开了,看到了他们的笑容,这些微笑告诉我他们会了。枯燥的数学需要幽默,学习数学也应该联系生活,这不又轻松又可以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甚至难点吗?

四、课尾幽默

一堂课临近“尾声”时,学生注意力较分散,心神不够宁静。此时,教师的课堂练习要有趣味性,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合并同类项”这节内容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课的结尾安排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式练习:请每一位同学都写出一个单项式,并找到自己的朋友,再试着与他交上好朋友。以游戏的形式作为这节课的结尾,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本节课又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还有一次,我用一一块小黑板在讲习题,突然,一阵风吹来,黑板掉在了地上,这时恰好响起了下课铃,我不失时机,幽默地说:“看来黑板也想休息了,下课!”师生在开心一笑中完成了课堂教学。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正如药丸外面裹上了一层糖衣而不苦口一样,幽默给枯燥的数学知识也裹上了一层“糖衣”,使学生乐于接受。幽默是一种“强化剂”,可以亢奋思维;幽默是一种“催化剂”,可以化解矛盾。幽默为数学课带来了春的暖流,让数学课充满了笑的活力。激趣、启悟、固知、纠错,一切尽在笑声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伊红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初中数学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篇四

在中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先引导学生研究已有的知识,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的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

例3、在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首先,复习提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内容及图形(如图1),此时,则有AB∶BC=1∶1=DE∶EF;接着,将直线CF向下平移,得到若AB∶BC=1∶2时,其余条件不变,则DE∶EF=?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结论;然后继续平移BE和CF,使AB∶BC=m∶n时(m,n为实数),其余条件不变,则DE∶EF=?启发学生采用合作、讨论的形式,归纳结论。

利用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故事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例4、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一只苍蝇粘在在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络来确定事物的位置。”于是,我引入本节正题。

5.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篇五

贾村中学

曹海峰

郭主任、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贾村中学的曹海峰,当前,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县教育事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在这种形势下,郭主任让我谈谈这方面的经验,实在有点高抬,我只就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谈谈个人的一些感受和做法,以作抛抛砖引玉之用。

1、提高课堂45分钟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老师提的最多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结合大家的建议,我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1)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重要的还是看师生关系是不是融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所任教的学科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而幻想在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所以希望我们数学老师跟学生尽量接近,不要高高在上,主动拉近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有亲近感,让学生喜欢你,同时爱屋及乌的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但是在关系融洽的同时,数学老师要有一定的权威性。这个权威性不是靠打骂而来的,靠来自学生内心的尊重。

(2)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第一点也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学生的课堂纪律;一个是课堂上遵守纪律、学习认真严谨、课堂学习气氛浓烈的班级,一个是吵吵闹闹的、学生爱说话、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的班级,哪个班级的学习效率好?可想而知了;所以数学老师,特别是刚开学刚接班的老师,首先要把班级纪律、常规抓好,学习上可以先放一放,要有一个轻重缓急,不要急于教新课。学生纪律抓不上来,没多少人在认真听,你教的再认真、再努力也是做无用功。

抓课堂常规的第二点就是抓学生的学习习惯。比方学生听说读写的习惯;(听: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对同学的回答也要认真倾听,等同学回答完了再表示自己的看法,不能中途打岔;课堂上回答问题要响亮完整、解答问题要完整,比方证明各步骤都要有因果关系)等等,特别是有关数学这门学科一些专门的常规,比如:

1、课前的准备工作有没有:数学书、文具盒、包括课堂草稿本,必须随数学书在一起的,节节课要用到的,不是今天一张纸,明天又随手那里拿来当草稿的;

2、有没有课课事先预习的习惯;

3、做题目时是不是有随手列竖式的习惯;

4、是不是有用铅笔、尺子规范画图的习惯;

5、检查的习惯;

6、订正的习惯等等。(一个老师上课规范、要求严谨的态度影响着整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学习严谨的态度)

所以,一个有着良好常规习惯的班级,课堂教学效率也肯定要高一些。

(3)精心备课,优化教学过程。首先拿到一本教材,或者一个教学内容,我们应该事先在自己头脑里要有一个大概的流程设计,然后再去多翻阅一些教案集,或者网络上的一些教案,取其精华,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上课前必须在教案边上写上自己的大致思路。如果是刚接触这个年级的老师,最好每一单元新课的知识应该和同年级组老师坐下来确定一下,探讨一下重难点,理清知识点,才能在讲解时准确无误,使学生一听就清楚明白。

二认真收集各种资料。一个是收集对创设情境、例题教学或新知识展示时起到补充作用的课件、磁带、图片、教学用具等等,越充分越好,当然也要恰当有效;再则是在巩固练习环节里对练习题目的收集和筛选,我们不一定要让学生买很多练习本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但起码老师自己手里要有多套资料,每节课前我们筛选一些适合这个内容适合这个班级学生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一练,以便巩固知识点以及更好的查漏补缺;在复习的时候更是要自己对练习资料进行分类重组,杜绝盲目印刷整张整张的卷子让学生不停的练习,通过自己的拼凑才能形成更好的精品;学生不需要总是重复机械的练习。

三学会归纳总结。数学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总结和归纳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教材里没有多少现成的、语言文字概括的概念方法,但是作为老师,自己首先要对这个教学内容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有一个完整的、有条理的、用数学专用术语的总结,做到心中有数。这个工夫也是要在课前做足的。

第四要珍惜课堂每一分种。

1、培养学生的自我预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预习新授内容。比如,数学学科的预习我们可以要求:

一、自学例题;二是概括有关提纲、方法或公式、规律;三用铅笔完成课中或课后练习;四质疑问难,写一写自己有什么还不太理解的;不过,学生是看老师的检查而定的,虽然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四点,但真正做到这四点的相当少,因为我第二天只检查练习做了没有,对于概括内容和不懂的问题很少提及或检查,所以学生都不怎么当回事情。但是我还是希望我们的老师不要单把预习当成简单的练习,我觉得我们老师要根据学段的不同,教给学生不同的预习方法。而且是把预习工作当作一项常规的、长期的任务,坚持出成效。

2、分配好教学时间点。课堂教学时间是固定的,而教学效果是不定的。我们要珍惜课堂每一分钟,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也要把握时间分配。我刚参加工作时在上课前制定一个时间表,在教案里标明每一个教学环节大约所需时间,努力控制好节奏,做到课堂尽量无废话。现在虽然我不用刻意在教案上标明所需时间,但是通常我自己心里还是有一个生物钟,哪个环节不超过多少时间,创设情境大概几分钟,探究新知所需时间,练习巩固必须留出的时间,自己心里还是有一个把握的,我们要杜绝的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特别是平常上课时。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从方法学习和掌握的角度来看,我们过去采用“题海战术”,无非是想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并让他们自己去“悟”出相关的方法。这当中,教师的作用是教解题,而非指导方法,所以我们评价它是“事倍功半”的,不可取的方法。判断学生学得怎样,不要简单地看学生做了多少道题,对了多少道题;而是要看他们学到了什么方法,会解决什么问题,多少问题。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的指导。

(5)建立评价机制,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课堂上,最好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让学习能力最弱的学生来回答简单的问题,背诵简单的公式,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和肯定,激起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求比一比、赛一赛,鼓励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我们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激励方式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于抓“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我还想对在座的每位老师提一句:无论你上什么课,无论你今天上的内容有多少,请您至少留出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下课休息一下,整理一下东西,希望每位老师下课前再加一句:“下一节什么课,请大家把下一课的东西准备好!”我觉得这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任务,应该是我们每位老师都要做到的!当你走进清清爽爽的教室时,看到一些都准备好、等待迎接着您的学生,我想会带给每位老师一个好心情,上课自然更能全身心的投入。否则,可想而知了。

2、关于学生作业布置、练习设计、考试测评等方面情况。

(1)不提倡提海战术,但也不代表不练习,题目还是要多做、多练,但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盲目地机械重复,要定时定量、形式多样,评价及时,多表扬、多鼓励。

(2)把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在新课时要针对性的讲解分析,事后不要就过了,这些题目收集起来,累计成“错题库”。到总复习时又可以有针对性的走一遍,争取少走弯路。

(3)数学老师自己要有几套辅助资料,可以是自己去书店精心挑选的,也可以是自己积累的试卷资料,这些资料不是为了印试卷方便,而是为了练习的全面,然后根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选择和拼凑、优化。少偏题怪题,难易结合,把握好重难点,要根据学生情况有的放矢。一般难易程度适中。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看这段时间学生和家长比较松懈,你也可以加深难度,让学生和家长有所警惕,让他们放松的心紧一紧,这段时间学得比较辛苦,比较劳累,也可以把练习程度加深,考试的试卷放宽,出简单一点的,让孩子有成功的喜悦。

(4)作业也好,练习卷也好,教师自己最好先做一遍,再给学生做,老师要心中有数。

(5)作业批改、讲评、订正要及时。这是对一个数学老师最基本的要求。

(6)复习时,教师要好好对本册知识点、包括以前学的相关知识点再进行加工整理和归类,针对难点、重点进行练习,练习后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分析,强化训练。

3、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力度,有针对性的对暂差生课外辅导。

(1)数学老师要锁定几个长期的目标,瞄准几个可能起伏不定的学生,长期的、不松懈的进行辅导转差,经常把这几个学生要拉过来开开小灶。

(2)建立师徒结对互助小组,形式可以一对一的辅导,也可以一对多或多对一等;

(3)在学生上、生活上多关心、多鼓励后进生,为他们每一次进步喝彩。对不想学的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使他们每天能进步一点点。

4、多主动。

(1)主动协调,主动和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协调好时间。

(2)主动沟通,数学老师多主动跟班主任沟通、分析学生临时出现的状况;主动跟家长多交流,及时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3)主动请教,特别是年轻老师,多向老教师、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除了学校安排的活动,自己也要主动听课,虚心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4)主动和学生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一道学习,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让学生学得自信、学得轻松、学得有乐趣。

(5)主动跟同年级的数学老师交流,相互切磋,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包括其他学校的教师之间,资料互换,了解情况等等。

5、学会反思,提升自我诊断的能力。

(1)增强学习与实践。除理论的学习,比方看教育专业书,提升自己,比方孙维刚老师的《55%的学生怎样考上清华北大》、《中学数学教育》《教师博览》、《班主任之友》《给老师的建议》等等,还要认真学习、研究名师的案例也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例如,好的教案,好的课堂实录,实地听课、研讨,通过案例的学习进行对比,“同课异构”与自己的课对比,与别人的课对比,案例间相互对比,从中丰富自己的教法和经验,并积极实践。

(2)加强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才可以有所改进。

6.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如何开展 篇六

诱发、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在设计上更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更使一部分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就必须在教学中有创新、有新意,对于一堂实践活动课来说更是如此。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会让学生眼前一亮,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来,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愉快和谐气氛中进行的教学,不但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让学生的好胜心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表现。

发挥学生主体性。

主体性是初中数学活动课程的核心。初中数学活动课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活动的主体始终是 学生。可以说,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初中数学活动课程 目标,这是衡量初中数学活动课程效果的重要标志。

7.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篇七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 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 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解题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3. 逆向思维的训练

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8.初中数学如何进行创新教学 篇八

一、首先是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解放出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从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以及“学会合作”入手,真正做到改革落后教学方法,改变陈旧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1、正确认识创新思维。

思想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因此创造性思维就是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有创新活动才会有创新思维。这就要求老师做到“五新”,即学习新思想、掌握新知识、认清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教材和教学的研究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创造更好、更新的课型,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真正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型教师。

2、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创建民主、平等、友好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才能使师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温室,是使学生智慧闪光、想像翱翔的基石,是学生开展交流、集思广益的保障。在拥有真诚充满温馨的课堂里,学生能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中,并随时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突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性。

新的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也一改往日繁、难、偏、旧的现状,加强了与生活及科技发展的联系,鉴此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亲身体验,更多的借助计划、测量、操作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猜想,自己发现结论揭示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自主探索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其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也是创新的源泉。

1、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尽可能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例如:引导学生观察并联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几何图形,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牢固地掌握新概念。或制作一些简单的学具,设计一些能提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图表,举行一些小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问题-解决-创新”的良性循环。从而使课堂教学起始于兴趣、发展于思维、高潮于创新。

2、鼓励学生参与,表扬学生创新。

教师随时的鼓励和赞赏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对培养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比如:鼓励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认识进行小组讨论,在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发挥各自的特长,在欢快与激情四射的交流中暴露思维过程。揭示事物本质,从而体会数学带来的喜悦和成功。表扬学生独立探索的优秀品质、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赞赏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期待学生每一次进步和每一个超越,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身心得以发展。

3、感受数学的内在美,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它蕴含着独特的魅力。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图形衍变而来,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尽量把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中,再把数学中的图形运用到创作和设计中,使知识得以运用,理论得以实践,使学生内心涌起创造美的激情,迸溅出创新的灵感,产生长久浓厚的创新兴趣。

三、不断培养创新思维,逐渐形成创新意识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活动,哲学家哥德曾风趣的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背面的话。”“纸背面的话”就是指思维,指要多思多想。而思和想,需要载体,我们可以利用数学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题”,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1、“一题多变”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一题多变”即是将经典题型或删除部分已知或结论,采用引申启发转化组合的形式,调动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创新能力。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一题多解”是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切入问题,并能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得到最佳的解题方法,从中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性得到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一法多题”深化学生思维

“一法多题”是指用一种方法去解决形式不一但实质相同的一类题目,它能提示思维规律,突出通性通法以达到融汇贯通深化思维的目的。

9.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 篇九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发挥基础性功能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应用和拓展等过程,培养学生深度思维的习惯,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从中可以看出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然而,部分教师往往忽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一味强调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这样做势必将学生培养成模仿和解题的机器。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并抓好概念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注重概念的形成

布鲁纳指出:“当基本概念以正规形式出现在儿童面前时,如果没有事先从直觉上加以理解,对这些概念将无能为力。”教师不能直接给出定义,而要加强概念的引入和形成过程,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的问题情境出发,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形成概念。例如,单项式概念的建立,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1)让学生列代数式。(2)让学生指出所列代数式其中含义。(3)观察所列代数式中含有哪些运算方式及其特征。(4)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单项式的概念,强调“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上例是从一些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实例通过观察,从中提取共性,再给概念下定义。这样,学生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既加深了对新概念的理解,又掌握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二、注重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首先要理清数学概念,这样在解题的时候才能够顺手应心。如若不然,那么处理问题就会思路不清,从而产生种种错误。针对此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本所列知识点,从多方面入手,深入挖掘概念内涵,并全方位展开。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概念,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是教师授课的首要任务。举两个例子:1.关于互余概念,在教学时,应启发学生归纳其本质属性:(1)必须具备两个角之和为90°,一个角为90°或三个角之和为90°都不能称为互为余角,互余角只就两个角而言。(2)互余的角只是数量上的关系,与两角所处位置无关。2.同类二次根式概念的教学,其基本点是:(1)首先是最简二次根式,未化简的应先化简。(2)被开方式相同,与根号外面的有理式是否相同无关。

三、加强对概念的应用

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概念,还必须对概念进行巩固和应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两个方面:1.及时复习学过的概念。在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中完成对概念的巩固,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复习。复习方式多样,可以是对个别概念的复述,也可以利用解决问题的过程复习概念,在章节末复习、期末复习和毕业总复习时,重视对所学概念的系统化整理,形成概念体系。2.在实际应用中巩固概念。学生是否牢固掌握了某个概念,不仅在于能否说出这个概念的名称和背诵概念的定义,更重要的是在于能否正确灵活地应用,通过应用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强化应用意识。

四、把握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有些数学概念,学生容易混淆。要正确区分这些概念,就必须比较这些概念,从中找出它们的本质要素,确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弄清造成混淆的具体原因,真正识别概念。例如,点到直线的距离概念应与两点间的距离概念比较,找出其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指这两个距离都指相应的两点间线段长,不同点指相应的两点的取法不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两点是指直线外一点与表示垂足的点。再如,对于“整式乘法”和“分解因式”,很多学生分不清,解题时容易搞混,这是没有掌握概念造成的,整式乘法是单项式和单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或多项式和多项式进行乘法运算,运算的结果是一个整式;分解因式是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因式乘积的形式,运算的结果是乘积的形式。在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教学时,教师应举例从式子的左右两边进行比较,挖掘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提高学习效率。

五、注重对概念的归纳

数学概念往往不是孤立的,许多概念之间有紧密的联系。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既能促进新概念的自然引入,又能揭示已学过的概念的数学本质。因此,教师应注意概念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建立概念体系,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实数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对实数进行系统归类。事先不要约束学生的思维,而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独立思考,发展求异思维,制作较合理的概念系统归类表。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及各类数之间的从属关系,而且提高了综合能力。

六、注重与概念相关的背景、历史与文化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的背景、历史与文化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好载体。许多数学概念都有其历史背景,都蕴含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修养和素质。

10.如何抓好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篇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68 更新时间:04-29

我校是一间镇级的初级中学,学生来源于八条村,“普九”后,多数人的数学成绩比较差。对于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如何从初中一年级起打好数学基础呢?我认为只有正视学生的基础,扎实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是可以使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具体做法是:

一、重视概念教学,从正反两方面,讲清数学概念。

我认识到数学概念是数学定理,公式的依据,学生如果对数学概念弄不清,那么数学运算、推理就会无法进行下去。所以教学数学概念是教好数学课的重要一环。而要弄清数学概念,不但要从正面去讲,还要从反面,侧面去弄清它。例如:初二平面几何讲“平行线”概念时,教师以黑板相对两边为例,它们都是在同一平面内,若把它们看作是线段,则无论怎样延长也不会相交,这样就把平行线定义归纳为:“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为了讲清“同一平面内”,教师再以反面问学生:教室中挂吊扇的铁管(垂直于地面的)与黑板的边线也不会相交,但是不是平行线呢?学生回答:不是平行线,因为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内。从而突出了,必须是同一平面内,而且要不相交。我认为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讲清概念,学生印象较深刻。

二、查漏补缺,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

我意识到学生起点较低,知识缺陷大,如不及时给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将会失去学习信心,学不下去。我的做法是:

1、初中一年级,对新生进行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在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哪些掌握较差。

2、结合新课,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例如,学习有理数运算时,结合与学生补分数通分,分数四测运算的知识。学习习近平面几何的相似形时,与学生补有关比例的知识。

3、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之补课。

4、在作业中或测验中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不轻易放过,要及时给学生指出,并要求学生重做。

三、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自学数学的能力。

在教学课中,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还是注入式教学法是大不相同。采用启发式,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怎么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呢?我认为,要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寻求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回答,也可以教师自问自答。但要防止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只回答“是”或“不是”,这是达不到启发思维目的的。例如:初二平面几何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启发学生过三角形的某个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提出:要证明三个内角和等于180o,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学过什么角等于180o的?(学生回答:平角)。因此就要想办法把这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学生自然就会想起作平行线了。

我还注意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学教学书的能力,指导学生在课前或堂上阅读课文。同时编印适量的课外练习题,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多做一些练习题,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四、精讲多练,加强课堂练习,提高运算能力。

我在讲课中,尽量做到抓住关键问题精讲,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课堂练习;有时则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对于例题,我也不是全部讲,有些例题可以在堂上通过学生练习后再讲。这样,学生动手练习后,教师再归纳小结,指出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印象较深刻,也及时纯正了学生易犯的错误。

五、交代解题规律,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在讲例题时,一定要交代解题规律,交给学生解题的锁匙。

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反复告诉学生:要抓住量与量的相等关系来列等式。对于行程问题,主要是利用距离、速度、时间三者关系。根据题意,利用距离的相等关系或时间的相等关系来列出等式。

又如,讲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时,告诉学生:主要是消元或降次。可想办法运用加、减法消去一个未知数(消元)或想办法消去二次项,或分解成一次因式的乘积(降次),如果是缺一次项的,可以想法消去常数项,变为二次齐次式来分解因式。

其他教学内容,也各有各的规律,教师必须告诉学生,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

六、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评讲,纠正作业中普遍性错误。

11.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刘兰芝;个性化语言;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12-01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初中数学教师总是习惯采用题海战术,想要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数学习题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不予以重视,致使学生在大量数学习题练习过程中因未彻底掌握数学基本概念、数学基础薄弱而无法从数学基本概念入手,对解题思路加以分析,对解决方法加以探索。这样就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解题的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做好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下面笔者从几方面谈一谈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一、有效引入概念,为搞好好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调动学生猜想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实现数学概念的有效引入。在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也就是要鼓励学生在掌握已有的材料和知识的基础上,做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经历发现概念的最初阶段,让学生联系概念的现实原形,引导学生分析属性,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

2、借助学生熟悉的图形,引导学生抽象出概念,实现数学概念的有效引入。在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熟悉的、看得见的实际物体或模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抽象出一些概念。例如:在讲“角”时,先让学生观察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以及圆规的两条腿等,通过实例再抽象出概念。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恰当地引入数学概念,使学生可以对数学概念加以深刻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

二、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促使概念的形成,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1、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促使有关概念的形成。自主探索,形成有关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或原型的本质与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这将比老师讲解更有影响力。

2、想方设法为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情景,促进概念的形成。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自主探索,教师还应当创设好情景。例如:在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节时,学生对“围城”一词有困难,我特别让学生准备了长10厘米、6厘米、8厘米、1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的三根摆成三角形,在摆平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用10厘米、1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棒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10厘米、16厘米、6厘米长的三根小棒时,首尾不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这样借助图形,学生就从直观上感知了“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因此,学生对三角形的这个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故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三、准确表述数学概念,体现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1、准确表述数学概念的基本属性。对于一个重要的概念,要求学生要理解概念的意义,掌握基本属性,并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概念的基本属性,同时能够找出具体的例子,证明自己对概念的理解,杜绝死记硬背。比如:讲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的概念时,数学课本是通过“三线八角”引入的,当我们从中分析出三种有特殊位置的角后,就不再拘泥于三条线的原始图形,而要突出其位置特征。

2、表述数学概念时强调重点词语。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表述数学概念时,往往使用一些自然语言。比如:概括“直线公理”时,会讲“过两点可以做一条直线”。对此,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上述说法加以及时的纠正,指导学生准确复述这一概念,告诉学生应该这样表述: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有”和“只有”的含义加以正确的辨别,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四、指导学生灵活牢固记忆数学概念,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1、指导学生对临近概念加以区分,使学生获得更加精准的数学概念。在感知几何图形时,学生往往会受到图形的一些非本质属性的影响,误把画在黑板或书上的标准图形看做本质属性,如:将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画在左方,底边画在右方时,有的学生认为它的两腰不在视线两旁,从而错误的认为,它不是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辨认有利于克服感知图形时的消极影响,帮助学生从错误的反省中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2、指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加以对比分析,增加学生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例如,对于乘方与幂、解方程与方程的解、平方和与和的平方等数学概念,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而导致错误。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如:“乘方”和“幂”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求若干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后者是运算的结果。an表示乘方运算的式子时,读作“a的n次方”,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加学生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五、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更好地在数学问题解决中运用数学概念

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概念的运用过程是有所区别的,前者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后者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它们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问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更好地在数学问题解决中运用数学概念。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给予数学概念教学高度的重视,重视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概念,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使学生数学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2.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篇十二

一、优化教学过程, 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 “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 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 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 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 课外不做作业, 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 不会做”, 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整个教学过程中, 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本人的体会是, 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 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 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 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 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 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 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 “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 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 在全班进行讲解, 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 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 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 做得来”的状态.

二、引导学生自学, 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从阅读开始, 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 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 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 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 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 并指出记忆的方法, 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 让学生读题, 引导学生审题意, 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 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 设置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 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 组织交流, 相互启发, 促使学生再次阅读, 寻找答案, 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 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 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 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引导学生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 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 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 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 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 除利用课堂教学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 剖析各种题解法的特点, 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 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 或多题一解.

3.逆向思维的训练

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 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 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 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 从而开拓思路, 找出解题途径, 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13.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自主合作探究 篇十三

每学年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特长爱好、家庭背景等不同层次、不同特征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成合作小组,尽可能使各小组都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公平竞争,这样,才能体现“组内合作、组外竞争、促进发展”的理念,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目标,分组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明确的学习分工及合作意识,既要使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又要让他们知道作为小组的一员,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自己小组的其他成员负责,懂得学习中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道理。

二、把握好合作探究时机

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的,当学生遇到了个人自主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处于跃跃欲试的“愤悱”状态时,合作探究才有意义。在这样的时机加强合作探究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合作探究,有助于帮助学生澄清概念,加深理解。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分歧时,教师不马上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可以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

三、教师要及时调控

14.简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十四

魏忠坤回顾教学过程,深感教学反思的重要,就此简述,与大家共勉。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及重要性

教学反思,顾名思义,是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实践加上及时反思才能成长,在经验之中有规律可循。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如此,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所以也要反思;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反省,不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概括,课堂教学实践后不反思,那么他们就很难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明确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这是进行数学教学反思的前提。理论上,任何与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都可能成为反思的对象和内容。但一般而言,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比较、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教学机智与灵感、课堂互动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是反思的主要对象。通常,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确定反思的内容。例如,根据教学活动的顺序,分阶段确定反思的内容;根据教学活动涉及的各种要素,确定反思的内容。当然,不同的角度之间一定会有交叉。另外,在反思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若干自己感受深刻的内容,有侧重地进行思考。

(一)根据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勾勒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取向。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学目的,重点与难点,如何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的逻辑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学生在理解概念和思想方法时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情况,设计哪些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已经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设。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对这些思考和预设是否与教学的实际进程具有适切性进行比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及其原因,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掌握数学双基、发展数学能力的认识活动,也是学生在掌握数学的双基、发展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的“教”,又包含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统一的过程.从“学”的角度看,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发展智力、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也是理性精神和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其中,教师、学生和教学中介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学中介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反馈和教学环境等子要素,其中的主体是教学内容.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反思。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特别要反思是否把时间用在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上);

(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情况;

(3)是否启发了学生提问,;

(4)问题是否恰时恰点,学生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机会;

(5)核心概念的“解构”、思想方法的“析出”是否准确、到位;

(6)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活动是否高质高效,有没有“奇思妙想”、创新火花,有没有抓住这种机会;

(7)是否渗透和强调了数学能力的培养;

(8)教师语言、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有什么反应;

(9)各种练习是否适当;等。

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对数学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双基的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数学的科学、人文价值的认识,以及理性精神的养成等诸方面;后者主要考察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的变化,个人教学经验的变化,实施有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其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如有不足,该如何弥补,是教学效果反思的重点。

4.对个人经验的反思

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持续不断的反思过程,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备。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反思自己日常教学经历,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归纳和概括,提炼出其中的规律,使之成为有一定普适性的理论。没有经过教学反思的经验,其意义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只对个人经验作描述性的记录而不进行解释,那么这些经验就无法得到深层次解读,从而也就无法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只有对经验作出解释后,对经验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形成经验的过程既是对经验的解释过程也是对经验的理解过程。在教学反思实践中,可加以记录,内容包括:一是忠实记录并分析所发生的种种情况;二是经验本身不断加工和再创造,使经验得到升华,改善教师的理念与操作体系,甚至可以自下而上地形成新的教学理

论。

(二)根据教学活动涉及的要素确定反思内容

从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要素角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确定反思内容。

1.教的方面

主要是反思教师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其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包括教学目标的定位,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阶段的划分与教学处理,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情境的设置(与数学、生活或其它学科联系的背景),提问质量,师生互动,板书的设计,计算机等教学技术的运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课题的引进,课堂作业的布置,因材施教,小组活动的设计等。其中特别要注意反思是否围绕数学概念、思想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及落实情况。

2.学的方面

主要是反思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其成因,并据此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反馈到教学设计的改进中。具体包括对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分析和估计是否符合学生现状,学生对概念的本质、思想方法的理解状况及其原因,学生对课堂中某些关键性问题的反映(包括行为表现、语言表达等)及其原因分析,对课堂中学生思维活动特征的分析,对学生使用的问题解决策略的分析,对学生作业情况及其原因的分析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包括用与学生心理发展相适应的方式呈现内容的价值观内涵,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与态度,学习动机与自信心,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等。

三、数学教学反思的步骤

具体进行教学反思时,要注意“不求全面,但求深刻”。通常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截取课堂教学片断及其相关的教学设计

截取的片断应该是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紧密相关的,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事件。因此,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需要我们事先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听课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课堂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包括活动的形式、内容和结果等,做出“全息纪录”,并要通过观看录像进行仔细核对。有必要时,应当通过“追问”的方式,如“当时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说?”等,向学生进一步搜集相关信息。

2.提炼反思的问题(案例问题)

案例问题是案例的灵魂,是反思活动的主要线索。这些问题不仅要围绕反思的主题,揭示案例中的各种困惑,更重要的是要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其他人的反思和讨论。因此,提炼反思问题时应注意:第一,围绕当前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二,是被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第三,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第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疑难问题;第五,不同层次的教师能够参与讨论的;第六,可以与一定的理论相衔接的。好的反思问题是那些能够引发大家思考和讨论的问

题,是大家都“有话可说”的问题,而不是“最后能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

3.个人撰写反思材料

撰写反思材料时,应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反思问题。可以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课堂反映,即教师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说—想的,考察其中的利弊、得失,并进行原因分析,分析时应当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最后应当给出改进的方案。

以上就是数学教学反思的一些内容和方法,结合了自己工作的实际经验,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更多经验,还期待大家的指导。

15.初中数学课堂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篇十五

若要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分层教学,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前提。新生的合理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 其他年级学生主要以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作为参考, 同时, 分层时特别要重视对学生作全面的调查分析, 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每个班的学生可以分为若干层, 一般分为三层比较适中。第一层是优生, 第二层是中等生, 第三层是学困生。各个学生的学生数视情况而定, 不宜按一个比较固定的数目来安排。

二、科学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师把学生合理分层以后, 在备课时, 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 其要求是:教学目标层次明确, 并且与学生的层次性相一致;学困生层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 即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重在形成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中层学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 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知识, 培养其创造能力;优生层学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深刻理解知识点, 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的学习, 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学校求根公式时, 学困生层的教学目标是使其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会应用求根公式。优等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则是使其能正确的推倒求根公式, 能熟练应用求根公式。

三、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渠道, 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又要照顾不同层次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掌握所学知识, 由浅到深, 由简到繁, 以中层学生为主线, 层层推进教学。在课堂教学中, 要使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 中层学生略有提高, 优生层学生充分发展。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比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 找准切入点。教师统一授课时, 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去学习。

四、分层次设计课堂练习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 要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学困生做课本上的基础题, 侧重于简单模仿型的练习, 旨在促进学生重视基础知识, 打好学习基础, 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中间层学生完成书上基础题外, 在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型的习题, 侧重于新颖易做的练习旨在基于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优生层学生除完成书上基础题外, 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讨论型的习题, 即做创造性的练习, 注意一题多解, 侧重于应用实践型练习, 旨在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分层课堂练习意在克服整齐划一的做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逐渐感到练习不是负担。

16.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篇十六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提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作为一种积极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同样是努力学习,有兴趣会产生身心的愉悦与放松,其大脑与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并不断地产生兴奋点,这样的学习更加富有成效。相反,没有兴趣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学生也在积极参与,但是在大脑处于低落状态,只是在被动接受、机械记忆,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要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就是设计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导入。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颖巧妙自然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数学教学的导入不仅要具有浓郁的数学味,还要富有趣味性、形象性与艺术性,这样才能在导入阶段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如故事导入。故事具有很强的幽默性与趣味性,而数学具有相对的枯燥性与抽象性,将故事与数学结合起来,可以大大增强数学教学本身的趣味性,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数学发展史,从中收集那些富有趣味性与知识性的数学趣味故事,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热情。

二、主体参与,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探究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探究,经历形成过程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作用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的主体环节中,我们要确立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获取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实现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一)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讲台走下来,要摆脱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角色,要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主体,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一是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在时间上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保证,要让学生有时间来参与教学。二是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空间。真正的主体地位并不只是在时间上的参与,而是一个真正思考与思维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提供时间保证,还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个人意见,展现学生思维全过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教师要改变传授现成的结论型知识,而是巧设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构建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我们可以设计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具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来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殿堂,让学生拥有打开数学知识宝库的钥匙。

三、延伸课外,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数学学科教学而言,有效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整体发展。高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是数学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在搞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将教学延伸到课外,开辟宽广的课外实践平台,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强化学生的理解,利于学生的掌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总之,有效教学是新课改下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思想,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创新,为学生构建开放化的教学环境,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以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上一篇:公司揭牌典礼主持词下一篇:《从此登陆未来》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