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的初中作文

2024-07-10

谈读书的初中作文(精选17篇)

1.谈读书的初中作文 篇一

浅谈初中历史课的读书教学

曲周县实验中学 王九珍

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依据。学习历史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历史教科书中的基本史实和重要结论,是中学历史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此,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克服一讲到底的陈旧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历史教科书的兴趣与习惯。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如小组合作学习、“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和谐教学理念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所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我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也对以上新的模式进行了积极尝试。在我看来,不管哪一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课堂改革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点,避免教师的“一言堂”和“强硬灌输”的落伍现象,在融合以上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什么我们学生理解问题不全面、不深入?为什么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差?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书读得少,读得浅,对于课文知识不能系统地把握和深入地理解。试想想,如果我们仅仅要求学生死记几个名词,生背几个问题,没有感悟,没有共鸣,这样的学习有什么意义?我们也听到有的学生这样抱怨:历史课不就是死记硬背吗?太枯燥了,没有什么意思。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不经意的读书过程中,学生理解知识、把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教学成绩也明显提高。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养成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培养学习历史知识的多方面能力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做法。

第一步:略读。略读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就是提纲挈领地把握课文基本内容、主要思路和线索。一般情况下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要向学生出示 1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基本问题,这就为学生的略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基本要求。然后我们可提示学生带着这些基本问题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略读课文。

实际上教材的每一课内容就像一课树,教师应该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出发,首先让学生把握树的主干,然后再去研究、补充它的枝叶部分,进而掌握所有知识内容。这也是第一步一定要略读的原因。

如在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内容时,我给学生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

2、能说出红军长征所经过的路线,并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的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3、知道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4、了解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这些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既是阅读要求又是学习的思路,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略读课文,有针对性,有目的,基本问题解决了,课本的基本知识线索也就明晰了。

当然学生在略读的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默读,就是无声地读。只用眼睛看、用大脑想,速度比出声读快得多。其次是在读时要手、脑并用,要做出相应的读书标注,以巩固阅读效果。另外是要扩大“视野”,即增大眼睛的扫视范围,由原来的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最后,略读时抓住关键问题善于上下文联系、联想。历史事件的发生总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等,学生在第一步的阅读过程中就应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去把握。

第二步:精读。第一步略读完毕后,一般情况下教师需要做的应该是检查学生阅读结果,师生共同解决课文的基本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外,必要的针对性的精讲点拨至关重要。精讲点拨的目的应该是释疑、挖掘、拓宽,帮助学生透过课文的表象深入接触问题的实质,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在这一环节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布置学生有针对性的对课文内容进行精读。精读的特点是“纤屑不遗”。也就是说,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精读的对象应该是课文的重要段落和内涵较深经得起推敲的部分,一般指的是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在精读以前教师一定要做好阅读前的指导工作,要求学生带着质疑的问题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课文内容,边读边思考,认真推敲,解决课文疑难。如《红军 2 不怕远征难》的重点问题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14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好几任,先后出现了“左”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14年,在议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教师就要提醒学生注意遵义会议召开之前14年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道路,与遵义会议召开之后14年所取得的成就的比较,利用充分的阅读、分析,突破教学的重点,更好地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第三步:品读。近日随着《易中天品三国》一书的热销,品读历史也成为一种受人们推崇的学习方法。品读这一环节应该是在学生对于基本知识、重点难点全面把握的基础上,以启发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态度为目的的。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打开历史课本,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人物、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的场景告诉给现在的我们要懂得庄严、荣光、忏悔……更多的是留给今天的人们更多的关于现在和将来的思考。所以初中历史课特别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使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比如在《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节的教学目标中这样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红军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需要学生对于课文内容要学会品读。

当前,改革浪潮席卷全国,也同样波及教育体制及传统教育模式,笔者只是想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上做些尝试,逐渐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形式,增加学生的活动量,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他们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适应当前教育水平的发展,为将来的社会培养出高能力的建设者。

2.谈读书的初中作文 篇二

基于上述认识, 我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应从“走进生活, 抒写真情”的角度切入, 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的能力, 为今后作文、做人奠定初步的基础。如何使学生“走进生活, 书写真情”, 我谈点自己的想法。

一.引导学生写作时诉真情说真话

古人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看看我们学过的文章, 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 写人叙事也好, 绘景也罢, 无不蕴含着感人肺腑, 引人共鸣的真情。如《出师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报先帝知遇之恩的深情和对后主的殷切期望;《背影》抒发了父爱子, 子爱父的人间真情……由此, 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之前, 不妨先让学生想一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是对某个事物的喜爱还是厌恶?是对某个人的热爱、感激、思念还是憎恨?事实告诉我们, 写作文有了发自内心的“从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实感, 就能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 写海能意溢于海, 甚至让文章富于永久的生命力。

作文贵在写真话抒真情, 但切不可为文造情, 现实中许多学生作文所发出的那些虚情常常让人哭笑不得, 大多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其实生活处处有真情, 根本不用去造。如看到母亲给自己做了可口的饭菜, 而母亲却吃咸菜会心头发热, 这就是真情;又如因为做错了事, 伤害了别人而懊悔不已, 痛心疾首, 这也是真情……就看你如何去发现, 去捕捉人间真情。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 作文要说真话, 说实在话, 说自己话, 不要说假话, 说空话, 说套话。”叶老多年前的话对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 我们在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加大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的力度, 其次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朴实无华的生活, 学会阅读生活, 实话实说。

二.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真情可抒, 就必须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 细致的观察生活, 充分深入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学生要学会做生活的主人, 积极主动地去关心社会、关心人生, 留心身边的人和事, 满腔热情地去拥抱生活, 用细腻的心去寻觅真善美的价值, 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只有当某事从内心深处触动了你, 成为你的灵魂和意识, 你才能敏锐地感受和概括这方面的人和事。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 积极的思考生活, 抓住人物的特点和事物的特征;善于发现平常小事中隐含的意义, 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对生活的真善美要热情歌颂, 对生活的假恶丑要无情地鞭挞。总之, 学生只要学会了真心实意地去关注生活, 那么, 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街谈巷议、都市风光、田园野趣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源泉, 只要对生活的观察由被动、消极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 就能写出情感真挚、思想真实、个性真切而颇有悟性的文章来。

总之,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也是一个全方位的兼容并蓄的过程, 更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 老师培养学生学会写真话, 抒真情比教会学生运用技巧更重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个性化的写作灵感, 撰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 学会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体悟人生, 才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因为写真话, 抒真情的作文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如果我们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并从实际中去改进, 那么, 我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摘要:在初中作文的教学中, 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作文, 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 然后以真实的情感作文, 于是本文提出了初中作文教学要从“走进生活, 书写真情”的角度切入的观点。

3.浅谈农村初中生读书兴趣的培养 篇三

在社会经济、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闲暇之余,越来越喜欢到酒吧、K厅里狂欢,却很少有人愿意窝在家里或阅览室里读书。特别是农村初中生一有空就泡网吧玩游戏,或者一群人疯玩,在他们的身上,几乎找不到读书人的文雅之气。因此,培养农村初中生的读书兴趣成了我们今天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通过宣传,培养农村初中生读书兴趣

当代人做事总是宣传为先,事实证明宣传与不宣传的效果相距甚远。培养农村初中生的读书兴趣也不例外,同样也应宣传为先。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广告进行宣传,下载一些有关读书的影视片以及网络资料给学生看;利用黑板报、图片展、专题讲座、竞赛等方式进行读书宣传;还可以利用榜样的感染力来宣传。

二、通过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氛围,培养农村初中生读书的兴趣

1.首先在学校营造一种书香环境

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要经常向学生开放,图书室里所收藏的丰富文献,是知识的精华。一本好书,不但能给予我们知识的营养,还如同良师益友,给我们注入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在班教室的图书柜上,张贴温馨的阅读暗示:“与书为友,走向优秀!”“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在教室前面挂上彩色警示牌:“今天,你读书了吗?”又在教室里张贴名言警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学生进入教室,就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书香气息。

2.营造和谐的村风以及有文化气息的家庭环境

向政府提出建议,支持并投资或鼓励村民集资在各村办图书馆,办文化活动场所,在文化场所里利用网络,电影等媒介给村民放内容积极向上的电影。影视作品本身就是能动书籍。在村里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农村形成一种崇尚积极文化的思想觉悟。教师与家长联系,建议每个家庭都要建立一个小书柜,平时家长带个好头,有空陪孩子在家看书,家长没多少文化的,可以向孩子请教,让孩子有一种为人师的成就感,促使孩子更爱读书。从农村到家庭形成一种崇尚知识的良好风尚,对激发农村学生读书兴趣将非常有效,这样也有利于促进村民以及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三、在学校举办各种读书竞赛活动,培养农村初中生读书的兴趣

建议学校在一学期中开展“名人读书故事会”、“我与读书”演讲比赛、办板报、手抄报、演话剧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多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产生读书的兴趣,达到热爱读书的目的。时常组织学生及时交流、评比读书结果,如评比读书笔记、读书卡、读书心得等,以评促读,引导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增强学生的读书信心。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四、通过“活图书”,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广大传媒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生活中的事,书里的知识等都可以通过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形式展现出来,这就是典型的“活图书”。影视作品能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在屏幕上展示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将书中以及生活中的知识展现在读者观众眼前,能激发我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现在这些传媒形式几乎可以普及农村家庭。闲暇之余,人们更愿意通过这些形式来获得知识,因为通过这些形式来获得知识更便捷,印象更深。因此国家应大力发展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事业,鼓励投资企业或个人多拍一些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在网上,在电视里播放。小说拍成电影或电视剧,历史、生活中的故事以及科教内容拍成纪实性的纪录片。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由于时间较于城里孩子的读书时间少,心也比较“野”,而影像作品的新奇感,立体感,快速便捷功能更能有效地帮助他们了解知识,起到读书的效果。所以看“活图书”是激发农村学生读书兴趣的有效方式。

兴趣的培养方法是灵活的,它可以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农村初中生读书兴趣的培养是一个较为艰难且复杂的过程,它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培养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甚至财力物力。但是为了实现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每一个农村初中学生都应该积极投身到培养读书兴趣上来,让文化之光照耀农村。

4.读书的故事初中作文 篇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最喜欢这一句关于书的格言,还记得这句话是高尔基说过的。

我从识字开始,就很喜欢看书、读书。因为我觉得书是可以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本以喜爱的书就像你的一位朋友,家人。可是我妈妈不支持我看书,还对我说:“读过万卷书书,心中无适主。”我记得这是郑板桥说的,意思是说书读得太多,心中失去了主见,反而有害。他的用意并非是要我们不去读书,而是告诫我们,书要读,但是读过的书要思考。所以妈妈很少给我买课外书。家里的小书架只是有几本书。虽然妈妈不买书给我看,但我经常津津有味的在偷看书。怎么偷看呢?我就翻学马上回家,在家里偷偷的看,一听到妈妈的下班回来的声音,我就依依不舍地把书藏在椅子下,桌上摆着都是正课。我慢慢地长大了字认识的多了,妈妈慢慢认同我的想法——要多看课外书。现在呀!我的小书架上放满了薄薄厚厚的书。我最喜欢看杨红樱和伍美珍写的小说,如:《非常老师》《非常男女生》《做好学生有点累》《巧克力味的暑假》等等,这些书我都有。“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营养品。”人不吃东西固然会饿死,人要是不读书,特别是不读宝贵的世界名著、想带精品,精神是会空虚的呀!一本好书就是一座宝藏,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盏明灯,书给我知识,教我做人,使我能够健康成长。

读书给人洽谈、宁静、心安理得的快乐,是名利、金钱不可比必拟的。让我们别留下遗憾,拿起书吧!相信你一定能从中获得不少乐趣。

5.读书的乐趣初中作文 篇五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众所周知。确实,书像是片浩瀚的海洋,人就如一叶扁舟在海上畅游;书像是棵茂密的大树,人就如一片树叶吸取着丰富的营养。读书的人在这么一个广阔的空间里,张开自己内心的翅膀,越飞越高,自由翱翔。这就是读书的乐趣。

宋代文学家程颐曾说过:“外物之味,愈久愈厌;读书之味,愈陈愈香。”的确,读书给人的快乐,绝非其他事物可以比拟。读书的快乐,不像打球,只是一时开心;也不像看电视,只图聊博一笑。读书的快乐,是淡淡的,不可言传的,一种隽永的感觉。

读书在于积累,读的越多,积累得越多。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在我们还不怎么成熟的心灵上建立起了一个思想的城堡,使我们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

6.目送的初中读书笔记作文 篇六

谁说女作家的笔下一定是优柔寡断,柔情似水?龙应台女士是个特别好的反例,虽然她也有柔情的地方,可她批判起来却毫不留情。比如我最喜欢的其中一篇——《狼来了》。这里面数落了鸽子。其实它们是长了翅膀的老鼠,给人们带来了各种疾病,却只因为《圣经》中的一段话,使本应令人讨厌的“老鼠”成了天神般的幸运儿。它的肥胖被视为可爱,它的呆笨被视为和平,而它的粗俗,恶心,却有许多人视而不见。甚至当有人说要消灭鸽子时,那些“爱好和平”的人还会驱逐他。这一篇中,龙应台对鸽子的讨厌,对那些盲目相信童话而大量杀灭狼群,还自称爱好和平的人的批评也绝对是毫不留情的。

我不仅欣赏龙应台批判时的果断和勇敢,还佩服她对自己父母的在意,照顾和尽力的孝心。

在这本书中,有八篇文章写了母亲,十一篇文章关于父亲,都十分感人。作者的母亲在年轻的时候特别爱美,有一大堆的首饰,她一直很珍惜。当她老了,自己化不了妆了,没事儿,女儿帮她化,还帮她染指甲,母女之间的亲情令人动容。作者的父亲一直为改善家庭条件而忙碌。为了给家里省钱,一个小货车他一开几十年。直到出了车祸,才把钥匙交给女儿。他后来生病了,很重,很重的病,变得不能走路,不能说话,唯一一次发出声音还是因为女儿要离开去上班。这使作者感到很伤心,整个家也因此变得沉默。

作者龙应台一生的后半段,父亲逝世,母亲老年痴呆,儿子不再亲近,整个世界好似离她远去。作为孩子的责任,作为母亲的责任,作为一个作家的责任,她肩上的担子一定很重吧,正因为这样,她才能写出一篇篇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对家人朋友的留恋与心疼,对儿子亲近的渴望的散文吧。

7.浅谈初中话题作文的写作训练 篇七

话题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具体事物为话题, 另一类是以抽象事物为话题。两者都给了学生最广阔的空间, 真正能体现内容开放、形式开放、体裁开放。而要真正写好话题作文, 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题准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话题作文大都没有设置审题的障碍, 写作时比较容易切入。但这种“无障碍”又使得一些学生容易忽略审题, 有的把话题当做文章题目, 没有新意;有的随心写, 根本不考虑话题的范围以至于背离了主题……凡此种种, 要写好话题作文, 不仅要对话题的内涵和外延细心推敲, 还要对所给材料或提示语进行斟酌, 因为这些材料和提示语不仅是对写作思路的引导和启发, 也往往是对话题的一些暗示、要求或限制。所以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 教师应精心指导学生审题。

二、拟题新

常言道:“秧好一半谷,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若有一双漂亮的“眼睛”, 读者就会被深深地吸引。因此, 拟题应着眼于一个“新”字, 力求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新体验, 让人有一看为之震撼的感觉, 切忌普通化, 落入俗套。从立意上来讲, 要“宽窄适度”“量体裁衣”, 要使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那话题作文又如何使标题吸引人呢?

1.巧用修辞来增强感染力, 用比喻义把意思生动鲜明地表达出来。如《我渴望妈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 简洁含蓄, 富有深意。

2.善用引用。 (1) 引用古典诗词来做题目有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用它们做题目一是不落俗套, 二是富有亲切感, 能引起读者的情趣。 (2) 现在的流行音乐中, 一些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 引用歌名或歌词做文章的标题, 既活泼风趣, 又能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去。

让作文标题新颖、能吸引读者, 当然不止这两种方法。但是, 我们要注意不管用哪种方法, 都要讲究“新”, 若能考虑到这些方面, 必能得到意外的收获。

三、选题准

话题作文一般不限文体, 目的在于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裁, 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 选择便于自己抒写的文体, 能够展现才情, 张扬个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章就没有文体。一些学生误解了这个“文体不限”的含义, 写出来的话题作文“四不像”, 记叙文不像记叙文, 议论文不像议论文, 散文不像散文。因此在写这类文章时, 指导学生下笔前先确定好文体, 然后再依着该文体的基本要素往下写。

四、选材准

文体确立后, 还要注意准确恰当地选材。一些学生写作文时不精心选材, 要么选材宽泛, 只是一些表面感觉, 写得笼统, 不具体、不深刻、不真实, 没有精彩的场面、感人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 整篇文章内容空泛、干瘪, 没有感人的力量。中学生作文的选材, 要善于以小见大, 化虚为实, 写我们周围的小人物、小事情、小场景, 曲径通幽, 以此达到反映时代变化的目的。

五、立意准

要立意准确, 一要做到文章表达的主旨是积极健康的, 不能总是“苦啊愁的”, 给人一种心情沉重的感觉。二要有创新, 对于同一事物, 要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如以“0”为话题, 对“0”的理解可以宽泛一些, 既可以把它看做是数字, 也可把它看做是圆形, 还可以表示一家人团圆或事情圆满结束等, 并由此展开联想和想象。同一个话题, 可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 这些形式新颖别致之作, 可得到他人的好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事事知晓, 善于表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独特眼力, 以此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

六、表意准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 是作者抒发情感, 抒写心意的重要手段。要做到文笔流畅、生动感人, 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指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篇目, 积累一些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语言, 不仅要用准, 而且要用出新意。

8.浅谈初中作文的形象教学 篇八

关键词:形象观察力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作文教学却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作文难,难作文,是广大中学生的共同感慨。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1、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思想还未得到根本转变。

教师教学生作文,较多考虑的是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于是往往采取似乎能够迅速奏效的方法,从写什么到怎么写都给学生作了限定,学生作文往往千篇一律。

2、形式单一,作文训练未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写作兴趣。

多年来,教师上作文课总是先教师作前指导,再学生照框作文,最后是教师精批细改。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作文就像完成一项任务,写够字数,写对格式了事,毫无兴趣可言。

3、失去自由,学生很难有写作中的创新。

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而多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是给学生自由,相反,却是强行命题、框死文体、限定字数、规定写法、粗暴批改。这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规律。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状况。一方面,学校和教师都非常重视被称为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作文的教学安排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作文教学陷入高耗低效的困境。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从教学观念上予以根本的变革。

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组合“实物”和“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的方法,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实现作文教学目标。

那么怎样运用“实物”和“媒体”来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

一、以“文”绘“物”,据“文”现“物”,培养学生的静态观察力

学生要学会观察。朱自清在《春》中从多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让学生模仿这种写法,在观察时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学校的花圃,通过视觉,了解花、草的形状、颜色和姿态;通过嗅觉,闻到花的香;通过触觉,感受小草的柔软、花的娇嫩;通过味觉,尝到花的滋味……学生观察后迅速成文,这就是以“文”绘“物”。

在学生作文完成后,根据学生的描述,请有绘画能力的学生用簡笔画出作文中描绘的实物图象,这就是据“文”现“物”。再把习作和实物相对照,纠正作文中的不合理之处,这就是学生再次观察的过程,这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生动、细致、有序地描摹实物的能力。

以“文”绘“物”,据“文”现“物”,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熟悉事物,只有熟悉事物,才能写好作文。

二、以“媒”激趣,用“媒”引导,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写作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可视性强的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观察、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并使之相互作用”,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把写作变作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和真情实感。

在一节作文课上,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喜羊羊与灰太狼》,学生很快进入了情境,兴趣被调动了出来。刚结束,我就让学生把刚才观察到的内容写出来,学生很乐意。可刚写一半,就开始左顾右盼,交头接耳。因为他们没有进行仔细地观察。我再次播放动画内容,在回放时,同学们观察得都特别仔细……

“情境作文教学创设的情境是优化了的客观世界的情境,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使万千物象以其丰富多彩的形象进入学生的认知领域。既革除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枯燥、形式主义,同时也解除了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种种弊端。

三、减“形”去“声”,去“头”藏“尾”,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知识的源泉。”所以,我们必须启迪、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文思泉涌、浮想联翩呢?

第一步,选准材料,选择学生熟悉、理解的材料,这样学生才有体验、有话可说。第二步,设计写作目标及采取的方法手段,根据作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对形象或多媒体资料作适当的取舍。对多媒体材料采取去“声”处理,即保留“形象”、去除“媒体声音”,学生观看媒体时,形象鲜明,但缺少声音,然后让学生进行配音,配音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对话描写能力的培养过程;采取减“形”处理,即去除“形象”、保留“媒体声音”,让学生从听到的人物对话或其他声音中想象人物的动作,这是对学生进行动作描写能力的培养;再如采取去“头”藏“尾”的方法,即藏掉媒体的前半部或后半部,然后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这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长期以来侧重于传授作文知识,讲作文技巧,而对体验不多的中学生来说,这反倒使他们无所适从,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做法,要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作文教学的主线。而利用“形象”进行作文教学,则可以摆脱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作文,能多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颜丙田,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15)

9.我读书的故事初中作文 篇九

我记得我第一次听故事是在一岁或两岁时,妈妈每天晚上都要给我讲一个童话故事。每次我都听得津津有味,听完故事后,妈妈都会问我:听懂了没有,这个故事好不好听?那时我总会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我还清楚的记得以前非常喜欢故事中的美人鱼。虽然我那时对书籍还没有感情,但我知道书中的美人鱼非常善良。

我第一次看书是在三、四岁时,看见书上的图画非常漂亮,看见书上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此,我爱上了读书。那时,书就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上学后,我就开始自己独立看注音版的图书。到三年级就开始看不注音的童话书。到了高年级,我就很少看童话书了,转而看《西游记》等古典名著。看课外书成了我的兴趣,也充实了我的业余生活。

有一天上午,我没事,就在家看书。该吃午饭了,妈妈叫我吃饭,我“嗯”了一声,因为我看得太入迷了,所以把妈妈的话当成了耳旁风,让妈妈足足在餐厅等了十多分钟。直到妈妈亲自到我屋里大喊一声:“吃饭了!”我才明白确实该吃午饭了。吃饭时,我还拿着书看,我拿着勺子舀大米往嘴里喂时,一半喂到鼻子里,一半掉到了地上。妈妈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我也摸摸自己鼻子上的大米,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赶紧把饭吃完,妈妈说:“我们不反对你读书,并且绝对支持你读书,但吃饭的时候不能看书。你要看书就别吃饭了。”晚上,我回到屋里睡觉的时候,躺倒床上想:毛泽东都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哼,伟人都说了饭和书比起来,书更重要。想完,我拿起书,又接着看起来,妈妈一来,我就把书藏到枕头底下,装睡,她一走,再接着看,和妈妈玩捉迷藏。

10.读书的故事初中作文550字 篇十

读书的故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高尔基说的。书是一把钥匙,它帮我们打开了智慧的大门;书是浩瀚的宇宙,隐藏着无数的奥秘;书是一个老师,随时引领着你人生的道路。在我的读书世界里,有很多令人禁不住大笑的故事。

那天,我在房间里看书,一本《冒险小虎队》把我给迷住了,我陶醉在书的海洋里。这时,妈妈进来了,“林悦,下楼去帮我买包盐。”我随便应了一声,“哦。”我把妈妈的话左耳进右耳出,继续看我的书。过了十几分钟后,妈妈又走进我的房间里,“苏林悦!你怎么没去买盐啊!”妈妈的的叫喊声震耳欲聋,可我还是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书。妈妈越来越生气,她纠起我的耳朵,这才让我放下手中的书,没办法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房间。我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楼下的美宜家,“老板,我要一包味精。”买完味精后,我急匆匆地跑回了家,把味精放在桌子上,便气踹吁吁的回到房间,拿起手中的书又看了起来。可好景不长,妈妈又来到了我的房间说:“苏林悦!把手中的书给我放下!我刚刚叫你买什么东西?”我回答说:“味精啊!你不是叫我买味精吗?”妈妈笑了笑说:“你这书呆子,我哪里叫你买味精啦,我叫你买的是盐,不是味精!”我只好又跑到楼下,买了一包盐跑回了家。回到家后我把盐交给妈妈。“这回没买错,看书去吧!”我笑嘻嘻地回到房间捧起手中的书又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这就是我的读书故事。书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它是精神食粮。同学们让我们热爱读书吧!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相信,书会让你走进另一个世界,书会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

11.浅谈初中作文题记的写法 篇十一

一、引用法

名人名言、诗词佳句,内涵丰富、言简意赅,脍炙人口。若能在作文中恰当引用、借用,可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

例如,一学生在作文《告别狭隘之心》中的题记为“一个脚跟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普·马修斯。”题记引用了有关宽容的名言,与话题及题目丝丝相扣,富有哲理,寓意深刻,让人过目难忘。再如,一学生在作文《不向荆棘称臣》中引用汪国真的《热爱生命》中的诗句作为题记:“不去想能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以此作题记,表达出了作者对成功的热望与执着,寄寓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让读者在未欣赏正文之前就品味到了作者情感的张力。

二、修辞法

丰富的修辞,精美的语言,在为文章增添文采的同时,也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

示例一: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生活是一首歌,奏着高低不一的音符。——《笑看生活》

全句构成排比,每个分句又是一个精美的比喻,它形象地指出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生活的波澜起伏,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一颗乐观的心,面对生活大声笑,哪怕经历再多的风风雨雨。

示例二:没有太阳炫目的光芒,也没有月亮迷人的浪漫,但夜空中的那点光亮,是你生命价值的闪现。——《愿做一颗星》

为了突出主旨,该生用对比的方式,谈星星不与太阳争辉,也不与月亮争华,但笔锋一转,平凡的星星也有一段闪耀的时光!它只悄悄地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燃烧着自身的热量,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我愿做那一颗最平凡的星星!后两句将考生的意旨一目了然地推到了读者的面前,便于读者宏观把握。

三、悬念法

文似观山不喜平。如果题记创设一个悬念,定会迅速吸纳读者的眼球,激发其阅读兴趣。例如一学生写的《一生的思索》,其题记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作者在此故意设置悬念:究竟是什么,让作者面对这样严肃性的话题,他到底该怎样选择,另人一瞥题记,就会产生必欲读之而后快的心理。再如《心灵的选择》,其题记是:北大才子为什么回到山沟里?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打击,能把他击倒吗?如果他重新选择,他的生活轨迹会是什么样子呢?作者在题记中连续设置三个悬念,立刻吊足了人们阅读的胃口,读者急迫想知道篇章的内容。

四、阐释法

用题记的方式,对文题背景加以简明扼要的阐释。一考生在《山一样的父爱》中写的题记为:“谨以此文献给我那逝去的挚爱的父亲,献给普天之下所有伟大的父亲。”从此题记中可窥见作者的情感基调,流露出对父亲的爱恋与怀念,令读者为之动容,同时也呼应了标题。

五、点题法

用题记点题,既统领全文,又让读者适时地对文章的思想情感有充分的体悟,从而对文章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一学生在《春来草自青》一文中有这样的题记: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作者以此为题记点出了文章的主题:生活要顺其自然,反对明知做不到而刻意去追求。这句富含哲理的话,明白亮出自己淡定从容的生活态度,使读者迅速准确地把握了文章内涵。

六、移情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能打动并感染读者的篇什,往往也是作者内心的真情流淌。将心比心,以意逆志,如果把这种真情实感用文字记在题记中,方能拨人心弦,引人共鸣。这就是“移情法”。如一篇“母爱”为题目的作文,其题记为:“也许有一天,天空会塌陷,河流会干涸,但唯有母亲不离不弃。母亲的爱、血与泪,把我卑微的生命浇灌得如此绚丽!”真情且发自肺腑的话语牵出读者诸多回忆,如同追忆自己的母亲,极易感染读者。

七、反弹琵琶法

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它能摆脱思维定势的干扰,让人生疑质疑,独立思考,“反弹琵琶”,是作文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运用它,可以使文章产生出奇制胜的艺术魅力,收到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如以“小议‘杞人忧天’”为题作文的题记:“嘿嘿!‘杞人忧天’有什么不好,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杞人’。”又如以“开卷未必有益”为题作文的题记:“开卷难道就百分之百有益吗?我看未必。如果不加选择地开卷,总会事倍功半。请大家睁开你们的慧眼,远离糟粕,汲取精华。”这两篇作文均反弹琵琶,从相反的角度重新审视传统命题,给读者以别有洞天之感。

八、景物烘托法

景物烘托,就是要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营造意境,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如作文《忧与爱》的题记:“雪花飘爱,漫天藏忧。我积攒了满满的记忆,埋入冬日深深的雪中。放下你,放下爱。而雪花依旧片片飞舞,依旧可以忘记悲伤。”

12.西游记的读书感悟初中作文 篇十二

这本《西游记》是我暑假前刚买的,我刚看完第一页就想看下一页,看了一遍又忍不住看第二遍,不用几天,就全看完了。这本书主要讲了十分强大的孙悟空因大闹天宫,犯下许多罪行,被更加厉害的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之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起,并与唐僧一同去西天取经,一路又和猪八戒和沙僧成为伙伴,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成为了神仙。我十分的佩服这本书的作者吴承恩,他笔下那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心地善良的唐僧,憨厚贪吃的猪八戒等等角色,无论是人物性格,还是对他们动作的描写,都刻画得天衣无缝,惟妙惟肖,令我们身临其境,来到了那个奇幻的世界。更令我惊叹的还是吴承恩他的丰富的想象力,里面许多的地方,都能体现出浓浓的幻想,使人时不时十分得惊讶,比如说《车迟国斗法》中,孙悟空被砍下了头,但只说了一句“长”,头又长了出来,后来他还被剖腹挖心,跳下热烫无比的油锅,可依然安然无恙,毫发未损,这让人们对孙悟空的敬佩又上了一个阶层。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经典的《三打白骨精》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白骨精想吃唐僧肉,就三次变成人的样子去骗唐僧,可每次都被孙悟空用火眼金睛给识破,一棒子打跑了,狡猾的白骨精用解尸法让唐僧以为孙悟空杀了人,十分生气,又经猪八戒一挑拨,最后把孙悟空赶走了。看完这个故事后我特别愤愤不平,白骨精真是卑鄙,用诡计让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猪八戒也是,有事没事干嘛挑拨孙悟空唐僧的感情,好在下一个章节孙悟空救了唐僧,师徒二人又相会了。

13.感受读书的快乐初中800字作文 篇十三

第一次与书籍打交道时,感觉书籍就好像可口的糖果,甜甜的,淡淡的。捧着一本书,却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糖果香味从书中散发出来,难道这就是“书香”?5岁时,我偶然遇到了一位朋友——书。那时我还小,不识字,奶奶就给我买一些故事书,每天晚上,给我讲书中的故事。把书中的人物讲的活灵活现,所谓“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奶奶的夜夜讲解,是我对书更加的迷恋,我,交定了这位好朋友,让它伴我快乐成长。

慢慢地,我长大了。开始识一些较简单的字了,老师还叫我拼音呢!爸爸决定给我买一些较短篇的童话书,而且是那种注拼音的,还带画的童话书。让我尝试着自己去读,自己去看。我读得津津有味,被那里面帅气的王子,漂亮的公主等等鲜活的人物给吸引了。

终于,我上了高年级。认识的字可多了,也不需要总依靠着拼音了。于是,我开始读一些人人口中常提起的名著。“四大名著”当然少不了啦!从《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开始读起。名著中的故事是那么的精彩,名著中的内容是那么的深奥。因为它们里面的内容很长,我每天带上它们,有空就拿出来看。这才更加可以表现我对书籍的热爱。

14.浅谈初中话题作文的写作训练 篇十四

话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具体事物为话题,另一类是以抽象事物为话题。两者都给了学生最广阔的空间,真正能体现内容开放、形式开放、体裁开放。而要真正写好话题作文,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题准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话题作文大都没有设置审题的障碍,写作时比较容易切入。但这种“无障碍”又使得一些学生容易忽略审题,有的把话题当做文章题目,没有新意;有的随心写,根本不考虑话题的范围以至于背离了主题……凡此种种,要写好话题作文,不仅要对话题的内涵和外延细心推敲,还要对所给材料或提示语进行斟酌,因为这些材料和提示语不仅是对写作思路的引导和启发,也往往是对话题的一些暗示、要求或限制。所以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应精心指导学生审题。

二、拟题新

常言道:“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若有一双漂亮的“眼睛”,读者就会被深深地吸引。因此,拟题应着眼于一个“新”字,力求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新体验,让人有一看为之震撼的感觉,切忌普通化,落入俗套。从立意上来讲,要“宽窄适度”“量体裁衣”,要使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那话题作文又如何使标题吸引人呢?

1.巧用修辞来增强感染力,用比喻义把意思生动鲜明地表达出来。如《我渴望妈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富有深意。

2.善用引用。(1)引用古典诗词来做题目有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用它们做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富有亲切感,能引起读者的情趣。(2)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一些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引用歌名或歌词做文章的标题,既活泼风趣,又能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去。

让作文标题新颖、能吸引读者,当然不止这两种方法。但是,我们要注意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讲究“新”,若能考虑到这些方面,必能得到意外的收获。

三、选题准

话题作文一般不限文体,目的在于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裁,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便于自己抒写的文体,能够展现才情,张扬个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章就没有文体。一些学生误解了这个“文体不限”的含义,写出来的话题作文“四不像”,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散文不像散文。因此在写这类文章时,指导学生下笔前先确定好文体,然后再依着该文体的基本要素往下写。

四、选材准

文体确立后,还要注意准确恰当地选材。一些学生写作文时不精心选材,要么选材宽泛,只是一些表面感觉,写得笼统,不具体、不深刻、不真实,没有精彩的场面、感人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整篇文章内容空泛、干瘪,没有感人的力量。中学生作文的选材,要善于以小见大,化虚为实,写我们周围的小人物、小事情、小场景,曲径通幽,以此达到反映时代变化的目的。

五、立意准

要立意准确,一要做到文章表达的主旨是积极健康的,不能总是“苦啊愁的”,给人一种心情沉重的感觉。二要有创新,对于同一事物,要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如以“0”为话题,对“0”的理解可以宽泛一些,既可以把它看做是数字,也可把它看做是圆形,还可以表示一家人团圆或事情圆满结束等,并由此展开联想和想象。同一个话题,可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这些形式新颖别致之作,可得到他人的好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事事知晓,善于表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独特眼力,以此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

六、表意准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是作者抒发情感,抒写心意的重要手段。要做到文笔流畅、生动感人,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指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篇目,积累一些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语言,不仅要用准,而且要用出新意。

总之,作文是学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知识积累的总体现,也是学生生活经历、体验实践的总检测。而学生的丰富阅历来源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来源于语文学习的长期积累,来源于教师的潜移默化和有理有据、准确及时的指点。因此,教师之功,妙在开发,贵在指导,难在提高。语文教师必须精心指导学生深入生活,让他们积累厚重的阅历,同时应从审题、结构、语言、篇章方面严格训练学生,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写作,只有在反复训练中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15.描写我的读书心得的初中作文 篇十五

是呀,正处于小学阶段的我们,应该多读一些作文书,把其中好词好句抄下来,背会,当我们写作文时,这些词句可能就会帮助我们,使我们的作文更生动,也可以读一些名人传记,在书中细细体味那些名人的做法,随着书中人物的智慧而变化,使我们的思想更丰富。

书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知识,让我们了解到祖国的山河是多么的壮丽,世界的科技是多么的发达。也许你会发现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人比不爱读书的人有头脑、有智慧,这就是书的奇妙之处。它可以让我们更有修养,变得更聪明、更文明。我们也可以读一些课外书籍,例如童话书。

从小到大,我一直喜欢看童话书,我看到了丑小鸭变天鹅的坚苦,使我领悟到尽管生活中有许多烦恼,但只有坚持,终会过去的;我看到了小彼得的腿摔断了,却还坚持在床上学习,使我领悟到了坚持不懈的含义;我还看到了白雪公主被她恶毒的继母一次次的.陷害,使她陷入困境,可白雪公主善良纯朴的心灵使自己走出了困境,最终和英俊的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使我领悟到美不光是外表,而更在于心灵……这些童话故事都使我明白了道理,我随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的变化而变化,使我的情感更丰富,还使我更加热爱生活。

16.目送的初中读书笔记作文 篇十六

一直以来,最牵动人心的就是母爱了。

渐渐地,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想法也会有所改观,会迸发出许多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看法。我们开始变得有思想了。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妈妈懂得东西太少,可能会看见什么稀奇的东西之后大惊小怪。

但是,在咱们小的时候,妈妈对我而言就是天啊。

她会在睡前给我讲故事,也会在无聊的时候教我唱歌。那时候,我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博学的人。

然而,我慢慢地长大,我渐渐改变了对妈妈的看法,但妈妈呢,她的看法还像当时一样么?

在《目送》中,我开始学着处在妈妈的位置上来看我现在的行为。龙应台的一字一句使我明白,不论是处在那个年龄的我,变的都只是外在的表达方式,不变的,是妈妈对我的爱。

所以,从那时起,我开始注意起妈妈的感受。我不再抱怨她讲话啰啰嗦嗦,不再怪她懂得太少。因为这么多年来她都在包容你,爱护你。

有些话啊,要快些讲出来,因为也许某天,你已经没有讲的机会了;有些爱啊,要快些表达,因为这爱太深厚,要用一辈子回报;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因为路途中的各种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也许,你只能在某个瞬间强烈的感受到父母的爱,让你觉得这爱不过是沙上印、风中音、光中影。

殊不知,这感情,早已深入骨髓。

或许有一天,我们就会与她身在不同的世界,做着痛苦的永别。或许有一天,满上遍野的茶树盛开着花,满上遍野的一片白,在这个场景下,我们做着最后的诀别。

17.浅谈初中作文模仿训练的途径 篇十七

模仿训练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0096-01

“模仿训练”与初中语文写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模仿”不仅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需要,并且为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所喜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将模仿训练引入作文教学实践中,非常有助于学生写作。

一、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文学语言的积累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文学素养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外在表现。高超的语言技巧绝非生而有之,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与模仿中获得的,在这一过程中,模仿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十分注重引导学生模仿课本中优美的语言,使学生具备较好的语言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中,笔者从宏观角度将《春》《夏感》《秋魂》《济南的冬天》整合为文学语言模仿学习专题,引导学生模仿其中的优美文字。以描写春的句子为例:

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其教学过程为:首先,笔者向学生讲解这一小段文字的精彩之处,对于其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内容展开细致的分析,借助视频资料,引领学生深刻认知、理解和掌握语言表达技巧。而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语句模仿,学生写出了这样的语句:“春天睁开了惺忪的睡眼,缓缓舒展了身体……”最后,笔者设置强化练习,为学生展示了一段优美的春之情境,鼓励他们进行小段文字模仿练习,并且当堂点评和指导。

二、借鉴标题拟写方式

文章的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眉目,“文好题一半”,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可以体现全文的思路,可以揭示全文的主旨,可以表明全文的特色,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教材中的课文往往有一个精彩的标题,非常值得学生模仿。

标题模仿训练教学过程为: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优秀文章的题目,使他们认识到好的题目会使文章增色不少。例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该文题目拟写得很含蓄,委婉地点出了作者父亲的病逝,有一种“哀而不伤,含而不露”的韵味。其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学生对于名言警句、优美文字段落等资源的储备,并且引导学生不断地揣摩、模仿,创作出具有新意、吸人眼球的作文题目。最后,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标题模仿训练之后,教师要开始引导学生进行作文题目创新训练。例如,在文章题目的模仿练习过程中,有一位学生叙述了与另一名学生之间友谊发展的过程,这篇文章虽然行文流畅且情真意切,标题“突然发现”却有些平淡。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引导这名学生关注和思考题目存在的问题,让她重新拟题,后来这名学生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获得灵感,将题目改写成了“迟来的灯火阑珊”。

三、借鉴文章结构方式

文章的结构是其“骨骼”所在,日本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曾说:“‘结构两个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不管你的材料有多么优良,不管你的目的又是多么高尚,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的。”他的话充分说明了文章结构的重要意义。笔者将作文结构模仿训练引入到作文教学模块中,以优秀的课文作为学习对象,引导学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章架构手法的揣摩、模仿和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后,笔者设置了“从《背影》学习细节刻画”的作文教学专题,并设置了模仿认知、初步模仿、模仿写作等几个环节。首先,笔者对于《背影》中朱自清先生四次写背影、四次写“我的眼泪”的写作手法进行了剖析,而后引导学生进行细细体会和把握。笔者对课文起、承、转、合整体结构的科学设置进行细化讲解,使学生懂得了基本的结构知识。其次,笔者在完成了教学素材的讲解后,引导学生进行最为简单的写作模仿,让学生借鉴《背影》中的结构方式,写作内容则换成在学生身上发生的事情。经过模仿训练,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结构技巧。学生王泽鑫受《背影》的影响,在叙述自己生病住院期间的经历的时候,描绘了母亲“三次落泪”的场景;学生李嘉欣则在《我的奶奶》一文中,深刻描述了自己离开的老家时候,奶奶“三次远送”的情形……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模仿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过程,在语文知识的积累、结构模仿与创新以及写作技巧的训练等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当然,模仿训练并非是一味地模仿,更需要学生进行足够的知识积累、独立思考和思维创新,只有如此,模仿训练方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制度管理指导书下一篇:黑板报设计小图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