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做人作文(精选15篇)
1.读书与做人作文 篇一
人生在世,做人是极其重要的,既有先天的潜质因素,家庭教育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等,也有后天的个人自我提升,坚持不懈的努力勤奋学习,不断的为自己“充电”“加油”,扬长避短不断的完善自我,一步步的学会怎么为人处世学会真正做人。
自从我们来到这个美丽而又复杂的世界,不是每个人的先天潜质因素都那么好,说白了,每个人就像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随着我们的一天天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们就送我们上学校去读书去学习知识。此时,老师就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人生领路人,老师不仅传授我们知识,而且老师也是我们做人的导师。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我们爱上了学习,爱上了读书。
读书,其实是人生中一道最美最动人的风景,读书,不仅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与学问,最重要的是潜移默化的教会我们怎样做人。那么,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书中怎么教育我们做人呢,做人要有积极向上和自强不息的奋发进取精神,古老的《易经》说得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通过宇宙万物的永远不停的变化,由此得到启发与感悟,做人需要像天空星辰那样自强不息永不停歇,这也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做人,要沉稳坦荡,不可咄咄逼人盛气凌人,诚如孔子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做人,需宽容忍让,《菜根谭》有一妙语,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基础。做人,更应该爱国爱家爱天下,国是最大的家,家是心灵的驿站,没有国就没有家,国泰则民安,国富民就强。所以,我们要爱国爱家爱天下芸芸众生。
因此,读了书,书就会告诉你怎么做人,读了书,书就会让你懂得许多做人的秘诀和道理,读了书,书会让你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2.读书与做人作文 篇二
做人要严谨, 作文也要严谨。即“文品如人品”。小作者介绍“八义集臭豆腐”的制作, 就不可草率, 这属于说明性质的文章。不能随便地介绍给他人, 万一出现“如法炮制”者可能会出现不小的麻烦。对于此.小作者就实地考察、访问并了解臭豆腐的制作过程, 这就是行文的严谨。它可以不讲究结构章法, 但总要有一定的中心意图;它可以不追求文风的泼辣与豪放, 洋洋洒洒千余字也行, 就是短小精悍的百余字甚至几十字也可, 但必须文从字顺, 通便晓畅, 绝不可天马行空、恣意发挥, "滑到哪算哪", 要做到收放自如、"疏""密"有致。这样的文章读来才能给人以美感、以厚重感。
做人要积极向上, 作文亦是如此。一个人整日迷迷糊糊, 没有生活的激情、没有远大的理想与追求, 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着高尚情操的人"。同样作文就是要抒写这方面积极向上的情感。你可以没有华丽的词藻, 但字里行间要能看出你的热情、你的激情, 你可以没有大气磅礴的气势, 但玲珑小巧也不失你的至纯、你的至善, 读你的文字就像和一个伟大的灵魂对话, 时刻给人以鼓舞, 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文如其人”说得一点不错!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应给学生一个积极, 向上的生活环境外, 还要求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文, 而去到处找作文选, 东拼西凑, 毫无章法, 应付老师。这些, 对于有高尚品德的学生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要求严谨的人, 在写作文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文风积极向上, 有些学生作品几乎是雷同、妈妈是医院医生、护士, 救治病人多日不归;爸爸是警察侦破要案“抛妻弃子”等等, 一看就是抄袭文章, 于是就开一个“辩论会”----作文抄袭到底好不好!会后一些学生改变了抄袭毛病!
翻开我们的文学史, 屈原、李白、苏轼、关汉卿、鲁迅、巴金、老舍, 一个个我们所熟知的文学大家莫不用事实证明, 所有能够打动人的心灵的作品无不给人以浩然正气, 令人怦然心动, 同时他们高尚的人品与文品一起为人们所敬重。反之, 那些人品不正、文品不高的作家, 所写出来的文章虽有可观之处, 但其人其文终究会被人们所唾弃、所遗忘。因此, 爱好写作的同学们, 在平时的习作中, 在提高自身写作水平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的提高, 做到得才兼备, 和谐发展。
3.幸福读书,美丽做人 篇三
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茶几桌案,摆上几本自己心爱的书,随手可取。当你工作累了,坐下来,泡上一杯茶,捧上一本书,一边品茶,一边读书,有滋有味,心旷神怡!床头枕边,放上些许心仪的书,临睡前,随意翻上那么几页,而后枕着脉脉书香酣然入睡,恬淡温馨!
读书是一项美丽的工程。女为悦己者容,我们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的容颜。面容不够光洁了,我们知道去做美容,头发不够秀丽了,我们知道去做营养,可是你想过没有,我们的心田也会饥渴,也需要关爱,需要滋养。书是最佳的营养品。如果说人生是一棵树,那么阅读就是根,是叶。根深叶茂,人生之树才会蔚然成荫,摇曳多姿。
读书是在给自己的心灵做美容,能唤醒我们进取的渴望,点燃我们求知的心烛;能带给我们睿智的情思,灵动的趣味。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了,你的底蕴会因此而丰厚,你的气质会因此而不凡,你的人生会因此而美丽!
为人父母的我们,要做幸福的读书人,耳濡目染,身教言传。当读书成了父母的习惯和素养,潜移默化中,孩子也会爱上读书。“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强人”李振霞教授,四个儿女都是世界名牌大学的博士。孩子的成材,家教起了关键作用。李振霞夫妇求知若渴,整天看书,做儿女的能不努力读书?李振霞教授呼吁天下父母:多读书,做孩子一生的教师!
习惯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春风化雨,你读书的精华会滋养孩子;光阴荏苒,你会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偶像;碧血丹心,孩子的成材会带给你莫大的幸福!
读书,要学会积累,厚积薄发。读书的时候,笔不离手,对那些哲理深刻、优美流丽的语句要咂摸,要铭刻在心;读过的内容摘记好;读过的书目珍藏好!日积月累,那将是人生一笔无与伦比的财富。
读书,要学会思考。写读书心得就是最好的思考方式,或多或少,可长可短,至情至真即可。我女儿的读书心得就写得很精彩,看下面一段:读冰心的《繁星·春水》,让我领略了童真的珍贵,自然的可爱,母爱的伟大;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知道做人要不屈不挠,只有勇敢地从逆境中走出,从绝望中爬起,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最终才会放飞自己;读《简·爱》,让我明白人活着就要活得坚强,活出自己的人格!
读书,我们要用心去读,要读得有滋有味,要读得如痴如醉,要读得乐此不疲。我们要有自己的藏书,为我们的家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拥有了充满书香的家,即使你赚钱不多,也会感觉自己活得富足,活得洒脱,活得惬意!
4.初中优秀作文:读书与做人 篇四
我爱读各种各样的书:科技类的书、艺术类的书、动物类的书、童话书、历史书……这些书让我喜,让我忧,让我笑,让我怒。从书中我知道了真善美、假恶丑;更重要的是,书使我懂得了不少的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
我爱看历史书。在书中我了解到:岳飞是一个南宋著名将领。在南宋初年,金军大举南犯,岳飞以多胜少,屡败金军。人民积极支援岳家军。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郾城大败金军,取得大捷。在抗金形势对南宋极为有利时,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向金国求和。宋高宗命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悲愤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这时,我越看越生气,心想宋高宗这个昏君,秦桧这个奸臣,居然把岳飞十年辛辛苦苦打败金军的业绩毁于一旦。突然,我仿佛觉得自己置身于宋高宗的大殿之上。无能的宋高宗正在治岳飞的罪,秦桧在一边火上加油。我注意到自己已经身穿官服是宋朝的一个大臣。此时此刻,我站出来说:“皇上,请您三思。岳飞将军的功绩如此出众,连金军一听到岳飞的名字就被吓得魂飞魄散。难道皇上您想向金国称臣?想让您的百姓受苦?而且岳飞如此受百姓的拥戴,如果您杀了岳飞,那么百姓会多么不满。皇上,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啊!皇上。”经过皇上的再三考虑,同意岳飞继续与金国对抗。而秦桧被停职。我正在想入非非。突然,我回到了现代,知道改变历史是不可能的,昏君就是昏君,奸臣就是奸臣。最后岳飞被害了,我还伤心得掉泪呢!而岳飞这个英雄的形象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目中。
我十分喜欢打篮球,当我每次抢篮板球时,都会想到樱木花道高超的篮板球。学着他的动作,也能抢到篮板球了,我会高兴地哼起小曲。这便是我看了《灌篮高手》这部漫画书的缘故。《灌篮高手》出自日本著名漫画家井上雄彦之手。《灌篮高手》主要以一个篮球初学者樱木花道加入湘北高中篮球队为中心,描述了樱木花道听到了队长赤木刚宪说:“谁能称霸篮板,谁就能称霸全潮。他听到这句话后,用三个月苦练抢篮板球,最后终于把自己训练成一个“篮板王”。
我爱看《恐龙》这本书,恐龙时代离我们十分遥远。恐龙虽然早已灭绝了,但是我幻想着克隆几个种类的恐龙,让现代人也能看到真正的恐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有可能实现克隆出真的恐龙。
5.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书笔记 篇五
打开季羡林老先生的《读书与做人》一书,首先就被季老独特的自序吸引了。“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怀着对大师的敬仰,我一个月内读完了此书,颇有感触。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读书,第二部分,做人。季老文笔朴实,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如与读者面对面娓娓道来,介绍了季老一生的读书求学经历,在国外十年寂寞的留学苦读生涯,对学问的苦苦追求过程,及为一部分别人的著作作的序。因为这是个读书交流会,我就把自己得到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先生在书中这样写道,朴实中透露着一位学术大家的睿智。本书从“读书”与“做人”两个基本层面,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学术严谨、为人纯良的大家风范。这里面有他的读书心得,有他对师友的缅怀追忆,有他对学术问题的深思,更有他对于后辈的谆谆教诲。季老谈读书,举重若轻,深入浅出,以大学者而写作小文章,其中可见一代学问家对学术的诚挚与崇敬。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对于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季先生在书中有着这样的解答:“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读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
季老论人生,信笔拈来,娓娓道出,以近于期颐之历练与心态,请保留此标记和面对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深于情而不矫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实朴素的笔调述之,给人以精神的启迪和心灵的慰藉。如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时,季老在书中写道:“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等钻进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季老认为: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经夜,床边,怀着崇敬之情,翻开季羡林老先生收官力作《读书与做人》的扉页,感触颇多。季老毕生德行之高尚,学识之渊博,经历之丰富,无愧于一代巨匠宗师。本书字里行间虽无华美辞藻,但却彰显其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犹如季老与读者面对面娓娓道来。近代中国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先生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被季老先生信手拈来作为《读书与做人》一书自序的点睛之笔。正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读书,第二部分是做人。
初读全书后,我在第一部分“读书”的浅薄体会是: 一要养成多读书的良好习惯。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季老之所以成为大师,正是他拥有对书籍孜孜不倦的追求,养成了终生读书、常年学习的良好习惯。当今,随着高新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依赖网络、手机、iPad等电子媒介,却越来越远离了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为此,像季老那样养成多读书的良好习惯,无疑是我们摒弃“人浮于事”的当务之急。
二要合理分配好读书时间。时间对任何人是一个固定的常量,绝不会厚此薄彼。我们经常抱怨公务繁忙或家庭琐碎等事务缠身,没时间看书,其实只是我们回避问题的托辞和惰性在作怪,关键在于看我们要如何合理分配好读书时间,尽一切可能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日积月累必将有所收获,仰望守住属于自己头顶的一片晴朗星空。
三要培养治学的严谨细致作风。季老做学问严谨、细致的作风,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学习借鉴的。季老书中提及,在其一生六十余年的学术研究中,德国10年的留学生活经历,是其至关重要的10年。德国人向来以严谨、细致著称于世,他们的学风也是如此,学术论文更是往往要耗费大量时间从事资料的搜集、整理等基础性准备,然后再写出条理化、系统化的提纲,直至立论成稿,最后还要反复校对,不让它出现任何差错。读到这,我不经意联想到了如何提升公务员调研工作能力方面,要促成一篇好的调研文章出炉,自然离不开搜集、整理、筛选、类比、校对,最后才能形成自己的文字。同样,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应如同治学,不断修炼好“严、细、实”的作风。
四是如何学习外语的经验之谈。季老一生能熟练运用英语、德语,通晓阿拉伯文、斯拉夫语、俄语、法语等外语,更在我们称为“天书”的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多种古代语种上拥有很深的造诣。至于有何捷径,天赋可能只占一小部分,关键还是勤奋。书中,季老借用鲁迅先生一篇文章中的一则笑话:一个江湖郎中在集市叫卖治臭虫的妙方,有人出钱买下妙方纸卷,剥开多层外包装后打开一看,妙方只有两个字“勤捉”。一笑之余,颇为耐人寻味,任何事情都是相通的,那就是“业精于勤”。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做人,相对第一部分的读书,我认为更加对读者有现实指导意义。书中,季老结合自身人生观、处世观、享乐观、长寿观及道德观等方面的见解与读者共享,让人从阅读中受到启迪和感染。
我仅以书中一篇“有为有不为”谈点自己的感悟: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传承千年的警世名言。作为一名政府公务人员,小善、小恶不应忽视其小,更应明白由小见大的道理。尤其是,在面对金钱、名利、美色等诱惑,要懂得一个“怕”字、看到一个“法”字、衡量一个“德”字,懂得“怕”可以斩断贪欲邪念,看到“法”可以避免身败名裂,衡量“德”可以成就一颗清正廉洁的为民之心。一旦“为”错了,就要毅然然回头,及时“不为”。还是陈毅老帅那句通俗易懂、振聋发聩的至理名言:“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多读书是厚积薄发的根基,读好书更是修身进步的捷径。季羡林老先生的《读书与做人》,无疑是一本好书,更是一册让我受益匪浅、伴随终生的“床头佳卷”。
读书与做人。虽然,作者在书中分为第一部分读书,第二部分做人。其实,读书与做人是完全统一的。从古代的孔子就提出了礼,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讲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季老的文章中,处处可见一位长者、智者如同与家人在聊家常,让人润物细无声。
大师的朴实。当我们在担心现代难出大师的时代时,却见大师多得是。有自封的、有学生捧的、也有名副其实的。季老却不喜欢人家称他为什么大师。其实,在我们的心中他就是难得的大师。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章,却深藏着深刻的道理。在他的文章中,我们读懂了他的人生,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也让我们明白了大师成长的足迹,成功离不开勤奋与机遇。
勤奋与成功。季老在成功一文中谈到,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勤奋是读书人必不可少的。古代就有很多关于勤奋的故事,如悬梁刺股之类。这种精神是需要代代相传。据相关报导,现在的青少年对网络越来越迷恋,对传统意义上的读书有很大的冲击。有人还担心下一代会不会对读书缺失。其实这样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对读书还是需要引导与兴趣的培养。我们要学习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刻苦地读书,才会有所建树。
爱书如命。季老在丢书之痛一文中讲到:书,数年之间,已塞满了七间房子。在这么多书中居然能发现朱光潜全集丢了三本,宗白华全集丢了两本。并用丢书惨重来形容。那种丢书之痛我们常人可以理解吗?对于他来说,真是爱书如命。
我最喜欢的书。书多得读不光,几辈子也读不完。所以,我们只能有选择地读。季先生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呢?《史记》、《世说新语》、李白的诗、杜甫的诗、苏轼的诗文词等。回想自己读过多少书呢?首先我们要广泛地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精读自己本专业的书。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要有所深入,而不是浅尝辄止。
6.《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篇六
打开季羡林老先生的《读书与做人》一书,首先就被季老独特的自序吸引了。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怀着对大师的敬仰,我一个月内读完了此书,颇有感触。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读书,第二部分,做人。季老文笔朴实,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如与读者面对面娓娓道来,介绍了季老一生的读书求学经历,在国外十年寂寞的留学苦读生涯,对学问的苦苦追求过程,及为一部分别人的著作作的序。因为这是个读书交流会,我就把自己得到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关于第一部分读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多读书。现代社会的人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而离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却越来越远。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季老之所以能成为大师,就是在于他对书籍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总是抱怨工作忙或是琐碎的家庭事务缠身,没时间看书,这就是我们的时间利用有问题了。时间就是生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而且时间是一个常数,对谁都一样,谁每天也不会多出一秒半秒。这就看我们如何利用时间的边角废料了。第二,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的作风。我们虽然不会都成为学术专家,但是季老做学术严谨、细致的作风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应当学习借鉴的。这一点和他在德国留学十年有关系。德国人一向以严谨、细致著称,一篇好的学术论文要用几年的时间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写出提纲,成文,最后还要将论文从头到尾认真核对,把论文中引用的大量出处重新核对一遍,不让它发生任何一点错误。读到这,我想到了我们的礼宾接待工作,也是要求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还有我们的调研工作,一篇好的调研文章的出炉,离不开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筛选、类比,最后形成自己的文字。第三,外语的学习。这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季老一生熟练使用英语、德语,并掌握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多种在我们看来是天书的古代语言,兴趣是第一位。至于有何捷径,还是勤奋。同时,要尽快接触原文,勤查字典,并且要随时注意语言的变化。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我们要广泛地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精读自己本专业的书。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要有所深入,而不是浅尝辄止。让我们在读书中找到乐趣,为自己的教学需要而读书,为提高自己的素养而读书。做一位学生喜爱的老师。
7.读书与做人作文 篇七
(一)“求实”的含义
“求实”中的“实”有两层含义:一是客观实际、实情;二是客观规律,它是藏在客观存在的实事之中的。中国哲学中有一句话:“理在事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求实”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求实”实质上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从实际出发、从客观规律出发来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我们制定的方案、政策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现在中国社会发展最大的一个实际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我们干事创业必须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二)求实的重要性
1.求实是谋事创业的起点、前提和基础。只有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之后,我们才能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这是我们进行一切科学决策所必须的,也是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谋划事业和工作不从实际出发、不实事求是,想出的点子、制定的政策、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不符合客观规律、不符合科学精神,好高骛远,脱离实际,那么,何谈干事?何谈创业?何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求实是领导干部的必备品格。能否做到求实,这是检验领导干部的政治态度、政治责任和政治胆略的一个重要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和道德品质。首先,要愿意求实。求实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最关键在于能够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实际工作中,搞清楚“实事”一般比较容易,但是,要达到“求是”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规律是隐藏在客观事物之中的,要想找到规律往往是需要下很大功夫。所以,当前有些领导干部在制定政策、制定方案时,不愿意下真功夫、苦功夫去调查、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规律。其次,要敢于求实。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不仅愿意求实,更要敢于求实。在这方面,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周恩来总理曾把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中的哲学思想阐发为: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四条方法论原则。1962 年刘少奇同志在曾提出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要有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老婆离婚、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等“五不怕”精神。刘少奇同志这种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的大无畏精神和政治勇气,至今仍令人肃然起敬。
(三)如何求实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哲学是基础。它不仅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而且,更重要的它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透过活动把握规律的学问。我们只有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抓住事物的根本,进而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学哲学、用哲学,是党的一个好传统。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如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不好,那就掌握不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就容易陷于盲目性、片面性、被动性,也就很难做到实事求是。
2.调查研究。我们要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把握规律就必须要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这也是谋事创业的一项基本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党员干部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时,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求得实事、掌握规律。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
3.处理好“不唯上”与“不违上”的关系。“不违上”就是对上级组织的决策部署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令行禁止,决不能阳奉阴违。但是“不违上”并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照本宣科。我们知道上级的决策部署是针对全局、总体而言的,具有原则性、普遍性。而各地的实际情况却千差万别,所以,我们也要做到“不唯上”。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把上级精神吃透、搞准,不出偏差,又要加强调研,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家底”摸透,搞清楚优势、“短板”以及潜力在哪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同时,还要在结合上下功夫,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主观与客观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使上级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实现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务实———谋事创业的根本途径
我们掌握了实际情况、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之后,就是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的决策、政策,决策、政策制定出来以后,该怎么办呢?我们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去解决问题即要务实,这是谋事创业的根本途径。
(一)内涵
务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需要出发,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说一千,道一万,务实可用一个字即“两横一竖”一个“干”字总结,我们要苦干、实干、敢干、会干、干成。只有干成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事,才能切切实实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务实的重要性
1.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自实践,但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而务实即真抓实干具有实践性的特征,人们把决策变为行动,从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真抓实干,才能把“知”变为“行”,把理论变为实践,使客观世界发生符合人们意愿的变化,达到科学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目的。真抓实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第一的基本观点,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要求。“当代雷锋”郭明义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一个行动抵过万句口号。工作和事业是干出来的,想法再好,本事再大,不干等于白搭。”
2. 务实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始终强调要把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作为一项基本的工作要求、作为一种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只有实干、苦干、敢干、会干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实现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有些干部身上还存在“不想干、不会干、不敢干、胡乱干”的问题,这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三)如何务实
1.要实干事。“干事”是干部的天职,所以,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不仅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种历史责任。正是有了几代人的埋头苦干求真务实,改革开放事业才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2015 年“为官不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史无前例的。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
2.要敢干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当口,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必须要有担当意识,敢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必须坚持的原则。所以,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应具备一种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锐气,一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豪气,敢于打破常规,善于开拓创新,不断提出符合客观规律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不断探索破解发展瓶颈制约的办法和措施。敢于担当要讲责任,敢于担当要讲能力。敢于担当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要有着眼大局的视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水平跟不上,只会好心办坏事。提升能力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同时我们更为重要的是要为敢干事的干部建立一种激励、容错、纠错机制,给予敢于担当者一定的“试错权”。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
3.要会干事。干工作,搞事业,光有实干、敢干精神是不够的,还得会干事即在做事情时,要用心干事、用脑干事、用神干事。会干事,就是要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要统筹兼顾,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要多动脑、勤思考,善于学习,提高办事能力。会干事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基于对某项工作、某件事情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干的升华,更是苦干、实干的必然归宿。
4.要干成事。检验干部想不想干事、会不会干事,最终的标准是能不能干成事。因此,干成事才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如果空有一番热情,或者虽然付出的很多努力,但是结果不如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则必定是某种失败的教训。那么,什么叫干成事呢?那就是能够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真真正正的实绩,而不是伪政绩。只有干成事,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才能惠及百姓,体现执政为民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三、忠实———做人为政、干事创业的根本保障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干成事、怎么才能做到务实、怎么才能做到求实呢?而这一切都源于做人要忠实,它是做人为政、干事创业的根本保障。
(一)涵义
“忠实”就是忠诚老实、公道正派。这也就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做人要实”,即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领导干部做人要实,必须做到:一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对党忠诚包括很多,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忠于党的信仰、忠于党的宗旨、忠于党的组织。对人民忠诚,最主要的是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对组织忠诚老实最主要的是要遵守组织纪律、组织准则。二是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共产党人的时代要求。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求领导干部做老实人,而不是老好人。老实人与老好人是有根本区别的。老实人讲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积极进取、坚持在原则基础上加强团结、敢说真话、敢说实话;而老好人则是讲面子、信奉实用主义、盲从“专家”“权威”、庸庸无能、碌碌无为、搞没有原则的一团和气,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好先生。说老实话就是说真话。干老实事就是干实事、不好大喜功。
(二)如何做到忠实
1. 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严格要求自己。首先,要符合共产党党性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是指导共产党人行动的思想指南。它对于共产党人如何做人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普遍性即人性的要求,二是特殊性即党性的要求。所以,对于共产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做人就是要做一个按照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求的人,也就是说,要做一个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人、要做一个为民、务实、清廉的人。其次,要修身律己。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一直在强调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这是因为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如不拘小节、行为放纵、作风霸道等等,人就有可能“任性”即顺从人的本能、欲望,精神就会空虚,行动就会迷失方向,就会抵挡不住各种诱惑,腐败堕落就成了必然结局。再次,党员领导干部修身律己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生命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只要过程不结束,做人就不会停止。从这种意义上说,修身律己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最后,修身律己就要做到慎独和慎微。慎独也可以说成独慎,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言行,不做有违道德的事情。古人为什么强调“独”呢?这是因为“独”容易产生不良念头、容易放松自己,做出不道德的事情,“独”容易被当事者产生“他人不知”、不会暴露的侥幸心理。慎独就是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强化自我监督,加强自我约束。所谓慎微,就是应在细微之处能够保持警惕、警觉、警醒。“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很多贪官都是从谋小私、贪小利开始,变成谋大私、贪大利,最终成为贪污腐败分子。
2.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事要忠诚老实。今天,虽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对党忠诚有不同特点,但有同样高的要求。比如现在敌对势力故意制造各种错误舆论,诋毁我们的制度、污蔑我们的领导人,想让我们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强化党的意识,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时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勇于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始终不渝地捍卫党的尊严、党的领导、党的制度,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
(1)要保持思想纯洁,这是做到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事要忠诚老实的首要条件。第一,思想纯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党员干部只有保持思想纯洁,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经受住考验,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第二,坚定理想信念,这是保持思想纯洁的基础。我们要的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我们党员干部才能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如果一个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丧失了,那就意味着他蜕化变质了。第三,要有奉献精神,这是保持思想纯洁的内在要求。共产党人讲忠诚,就要坚决摈弃私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终生。越是面对物质世界的种种诱惑,越是要把奉献精神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自我要求,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四,要严以修身,这是保持思想纯洁的源泉动力。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纯洁,一刻也离不开严以修身。习近平总书记将严以修身置于“三严三实”之首,正是因为严以修身对于纯洁思想极其重要,是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必要条件。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自觉将严以修身作为加强党性锤炼、道德养成的核心要求,作为找准生活定位、工作方向、精神坐标的根本途径,作为健康成长、持续发展、促进工作的动力源泉,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2)具有坚强党性,这是做到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事要忠诚老实的内在要求。衡量一名党员是否合格就看他是不是具有坚强的党性。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这是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事要忠诚老实的基石。要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对中央决策部署的有力贯彻等。其次,要守纪律讲规矩。这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只有坚守党的信仰,恪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才能做到对党忠诚不动摇。最后,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履行政治责任,这是培养铸就党员干部忠诚政治品格的有效途径。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是建立在思想共识和理论认同基础上的。如果对党的理论不学习、不理解,甚至产生怀疑和动摇,对党忠诚就失去了根基。强化对党忠诚意识,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原原本本地学、联系实际地学:要学党章用党章牢记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党员干部的条件、义务、权利,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党章真正成为终身践行的政治准则和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辛世俊(郑州大学教授)做人:领导干部终身必答的考卷.河南日报,2015.6.3
8.浅谈作文与做人 篇八
当前,在作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往往把作文的训练看成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提出了“套路作文”、“技巧作文”等主张,还发表了有关论文,忽视了作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在这一观念影响下,学生则往往为作文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忽视了思想认识的训练和自身素质的砥砺,作文胡编乱造,抄袭套题,认识肤浅的现象颇为严重。如不端正作文教学的思想观念,把写作的训练和做人的训练统一起来,不仅不能提高作文水平,而且会贻害一代人的思想养成和人格发展,失去深化认识,提高思想,发展审美观的最佳时期,造成幼稚、肤浅、造假的心理痼疾,其罪莫大焉。
一、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历来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
写作文反复强调,作文是一个从物——意——文的过程,也就是客观之物与主观之识相互渗透、融合,最后统一于书面语言的过程。其中“物”即生活,它是作文的基础,“意”即作者的感受、认识,这是作文过程的关键,最后才形之于文字。
由此可见,要写好作文,核心是一个“意”,“意”是关涉到人的情感体验、思想认识的综合体。只有努力把“炼意”和“做人”紧密结合起来,把写作的过程作为锤炼思想,陶冶情操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如果把作文的重点放在书面形式的转化上,那不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了吗?
古人一向强调“意”的重要地位,一向反对轻道重文,雕绘辞采,主张“文以时道”“文以载道”。汉代大学者王充在《论衡·佚文》中秉笔直呼各种文章“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明确指出文章不是为了追求繁文丽辞。柳宗元还以他的学文章的教训告诉我们,写文章要重道。他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故炳炳、务采色、套声音而以为能也。”柳宗元初学文章追求形式,后来也知道这是不对的,以后每每写文,都追求“近道”,关乎民众疾苦,发乎情之率性,写出了不朽文章。宋代学者范开在《稼轩词序》中说:“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明确指出,学习写作应该从修身养性入手,而不能徒劳憔悴于章句之间。我国现代教育家也一再强调作文要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叶圣陶多次指出,作文的根本点在“立诚”,并阐述道:要写出优秀的作品,“唯一的方法乃在自己修养,磨炼到一个‘诚’字”,要求把写作教学与育人紧密联系起来,决不能忽视写作中思想道德的培养。1982年,88岁高龄的叶老还专门撰写了《作文与做人》的文章,强调作文“要紧紧在乎做人”他反复强调“作文与做人的统一”。
不难明确,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真正确立写作的训练也是“做人的训练”的观点,只有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作文水平才能有真正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健康而丰富的感受能力
感受是生活的信号敲打在作者心灵上引起的颤动,即心灵的颤音。它以感觉器官为基础,把注意力向主观情感进发,其核心是一个“情”字。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于客观事物来表达人人皆无、唯我独有的感触。一个人的感受愈丰富、愈敏锐、愈独特,他的文章也必然愈有个性。朱自清的《背影》为什么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就是因为朱自清对父亲有深深的情感,对父亲的举动有独到的感受,因而写出了感人至深的佳作。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必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不是贫乏的、迟钝的、敏锐的,不是病态的、消沉地,而是健康的、积极的。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呢?
首先,必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热情地投入到生活中去。热爱生活的学生,他一定热爱学校,热爱班级,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热心各项集体活动,积极投身到集体中去。语文实践的经验证明,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的成功的教育者,也唯有此,学生才能写好作文。
其次,要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多为他人着想,多关心别人的疾苦,激起关爱他人,同情他人的健康情感,乐他人之所乐,忧他人之所忧,急他人之所急。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去关爱别人,与别人同甘共苦,才能激起感情的波涛。
三、培养学生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能力
作文直接反映出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一个认识能力低下的人是绝对写不出好文章的。作为语文老师无疑肩负着培养学生对生活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能力的任务。
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引导学生从表象中悟出深刻的哲理。
作文的任务不是原封不动地把生活的原生状推给读者,不是一般地描摹生活,而是对生活表象的挖掘、提炼。如从“回声的启示”中可以挖掘出意蕴深刻的哲理: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你怎样付出,就能得到怎样的回报。面对机遇,你付出的是积极、进取,那么,你将得到幸运女神的垂青。如果你怠惰消极,那么机遇总与你擦肩而过。这些文字,只有具有成熟思想的人才写得出。
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人和事中透视社会的风云。
一个关心社会的人应当从身边现象中看到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许多优秀的作家都具有关心社会、关心民众的优良品质的。我们身边的一些事情,看似简单,却与人们命运息息相关。“一枝肄业总关情,疑是民间疾苦声。”正是具有关心社会关心人们的有思想的人,才能写出有思想品位的佳作来。
四、培养学会对社会积极而负责的参与能力
现在作文教学中,一般只是把作文当作反映个人情感、个人生活的训练。而很少考虑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参与生活的有益活动,从而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忽视了作文对引导学生积极而负责的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作为“做人的训练”的作文,应当承担起这一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寻找一切机会,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投身到社会大潮流中,积极感受和体验时代的脉搏,尽快地使学生真正成熟起来。这样,他们的笔下也就会出现浸润着关乎社会、关乎民生的充实内容。
9.读书与做人(教师中心稿) 篇九
读书与做人
----学生养成心理的培养
湖南省常德市七中杨万元
内容提要学生的养成教育在中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中学生的心理却又是千变万化的,对他们的心理进行有意的探索,引导他们如何理顺做人与读书的关系,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人生观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读书做人养成心理
导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朝东林党人顾宪成写在书院门口的对联。的确书中可谓包罗万象,有爱恨情愁,恩宠荣辱,沉沦与希冀,光荣与梦想都通过如泉水般淙淙流淌的文字表达出来,让我们变得高尚,变得纯明,也给我们留下了做人的思考。
主持人:
书是光明的使者,是航标,是灯塔,是满载希望的风帆,是我们的引路人。人生的道路上有了它的相伴,我们更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绚丽多姿。下面请欣赏小品《牢骚》。
某生到家,鞋子书包满屋子乱飞,嘴里直嚷嚷:“唉,累死了累死了,这书是没法读了,妈,你得想想办法,让我休息休息吧?不然,我明天就不上学了,看你怎么办?”妈妈叹了口气:“我也没法子呀”
学生A:现在有些人只以自己为中心,只讲自己的感受,倾诉自己的痛苦、表现自己的欢乐,而不太注意别人的感受,这是一种很自私的行为。
学生B:其实我们的父母也是很辛苦的:激烈的工作竞争,巨大的生活压力,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将来而辛勤工作。他们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怀,而不是一味的索取。
学生C:讲“孝道”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李密在他著名的〈〈陈情表〉〉中陈述了他与祖母不可割舍的骨肉深情,这种至孝之情,尤为打动人心。我们是否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主持人:
读书能使人明智,能让人的心灵得到一种慰籍,但是若将读书视为一种负担,一种压力,消极对待,而不把他当作一种责任,当作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真正吸取书中所富含的营养,那么读书又有何用?那么究竟是为什么而读书?
学生D:读书是一种消遣。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飞自己的心灵,不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吗?
学生E:读书是为了明事理。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
学生F:读书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读书,而且要读好书。
学生G:读书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挣大钱,过上舒服一点的日子。好让别人来羡慕你。
主持人:同学们争论得很热烈,都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其实有些说法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但有些观点我却不敢苟同:譬如,有同学说读书仅仅是为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的反思一下,这对我们的成长是大有帮助的。好了,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小品〈〈拥挤的公共汽车〉〉
某男士在拥挤不堪的车上津津有味地读书。忽然,他的脚被踩了一下,生疼生疼的。他缓缓抬起头,满眼的愤怒和鄙视,正准备找人理论理论,忽然,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一打扮入时的女士的钱包。男士的愤怒和鄙视渐渐被犹豫和恐惧替代,进而一种幸灾乐祸占据了他的眼神。他欲言又止,终于徐徐将眼光收回,轻轻合上了书本,闭目养神。嘴里还不忘哼起了小调:“生活需要七色阳光……”
学生H: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人情冷寞如此,让人寒心,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学生I:人应当有颗正义之心,不能只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学生J:如果读书读成这样一个冷漠无情的.人,读书又还有什么意义?真是“人生识字糊涂始”。
主持人:读书若只将眼光盯到伸手可以触摸到的现实利益,如位子、票子、房子等,却失去了作为人最起码的同情心、正义感、责任心,这岂不是对书的亵渎和玷污吗?正因为有了书,才让我们明白了世界原来充满了崇高和伟大,也有光明和黑暗、清流和污浊。书是联结人类正义、良知的纽带。正因为书,他引领我们走向高尚人性的彼岸,那里有正直、诚信、友爱和关怀;真正懂得书是我们的启蒙者,引路人。自我封闭,不愿从书中学得做人的道理,而肆意妄为,这是一种慢性的自我毁灭,不是躯体的,而是精神的毁灭。而这种毁灭却又是以一个人的精神遭流放为代价。书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各个时代都有它鲜明的烙印,请听:
学生K:古人读书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生L:也是为了光宗耀祖,博取功名。
学生M:周恩来青少时代就立下“为中华只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学生N:现在我们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读书就是为了领取一张走向富裕生活的通行证。是证明自身价值的“有价证券”。
主持人:在当代,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的伟大时代,只有多读书才能实现个人的生存价值,也才能实现我们的强国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如果我们失去了书的沐浴和浸染,灵魂上的退化与堕落是承载不了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强国之梦的。所以我们必定已认识到,读书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的现代人,做一名既聪明又文明的七中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这次主题班会目的所在!热爱书吧,因为这也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10.高中语文 读书做人作文素材 篇十
牛津乞丐也读书
在牛津市内,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戴帽子的乞丐,坐在地上,不顾初冬的寒冷,专心致志地捧读一本书。这个景象令到牛津旅游的中国人很惊讶,他们施舍了先令和从中国带来的一枚银戒指,那乞丐点头称谢。人们问他看的是什么书,原来是凡尔纳的小说。温饱都还不能保证,却照样需要幻想中的“环游地球”。
英国每550人印书一种,德国每1050人印书一种,法国每1600人印书一种,美国每4000人印书一种,中国每12000人印书一种。也就是说,每年读者需要的印书种类,英国读者比德国读者多一倍,比法国读者多两倍,比美国读者几乎多七倍,比中国读者多二十倍。在伦敦,阅读的需要,几乎就像需要呼吸和吃喝一样,成为近乎本能的文化习惯了。
分析:人均图书量和阅读率是一个国家文化素质的体现。牛津街头的乞丐在衣食无保的情况下都不忘读书,都还有着“环游地球”的梦想,这令我们这些衣食无忧的人汗颜。
适用话题:梦想、读书
不妨简单一点
一个朋友说,现在的大学生不懂算术。见我不明就里,便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一天,他代表单位去招聘一些大学毕业生。面试时,他出了一道算术题:十减一等于几?有的应试者神神秘秘地说:“你想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还有的人自作聪明地说:“10减1等于9,就是消费;10减1等于12,那是经营;10减1等于15,那是贸易;10减1 1 等于20,那是金融;10减1等于10,那是贿赂。”只有一个应试者说等于9,但还有点犹犹豫豫。问他为什么,这个应试者说:“我怕照实说,会显得自己很愚蠢,智商低。”然后,他又小声补充了一句:“对获得一份好工作来说,诚实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用的武器。”
结果,这个老实人被录用了。
听了朋友的故事,问他为什么出这样的问题。
朋友说,我们公司的宗旨就是“不要把复杂的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也不要把简单的问题看得过于复杂”。
11.读书与做人作文 篇十一
关键词: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新体系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厌作文、怕作文的心理。作文缺乏新鲜活泼的个性,假大空,作文水平总是原地踏步,少有长进。要想使作文充满活力,立意高远,只有更新观念,大胆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新机制,与时俱进,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因此,必须重新确立“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重新构建“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新体系。
一、重新确立起“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确实有不少教师延续为作文而作文的老
路,艰难地教学,忽略了“做人是作文的基础“这一道理,一唯地在技法训练上大做文章,要求学生的作文要立意高远,并津津乐道于立意高远的方法,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立意高远的根本----做人的高远境界,从而钻入了“为作文而作文”的死胡同中。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严重束缚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束缚着学生思想的解放和完善人格的形成。现代教育是以育人为根本的素质教育,新教育体系要求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一句话,就是要从为学生学会做人打下扎实的基础。既然“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也理应以此为重要任务,我们知道:为文的根本在于育人,教文的过程就是在于育人,教做人才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作文与做人其实从来都是相通的,做人无疑影响作文,作文同样也会影响到做人。所以说,教作文不能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能的训练,更注重教做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从而实现做人素质与作文水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唯有确立这种新型的作文教学理念,才能为作文教学打开一个新局面。
二、重新定位“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确立了“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新理念之后,必须重新定位
“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这个问题是”作文与做人“结合好与坏的重要环节,切不可忽视。
作文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合理,是否切实可行,是否为“做人“服
好务,归根结底是看能否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年龄、性别、思想、爱好及写作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对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实事求是,因人而易,切不可“一刀切”。若定位过高,就会出现教与学脱节,背离教学目标;定位过低,则易出现回环重复,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同样会背离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定位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来定位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可按年龄的不同、写作水平的不同、文体的不同、情趣爱好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总之,就是因人因事因文的不同来定位好教学目标。
在重新定位作文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必然坚持“教学育人“的原则,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恪尽職守,不厌其烦,真正把定位作文教学目标的过程变成定位学生学会 “做人”的过程。诚然,教师要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的教学目标定位恰当,就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在定位作文教学目标前,必须详细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的爱好,学生的水平,学生的周边环境等,有的放矢,才能把“作文与做人”的教学目标定位好,切实可行,收到较好效果。
三、重新构建“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是在作文中育人,在育人中作文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作文教学、作文批改、作文评价三个主要环节。作文教学是指作文目标确定后的具体实施过程——即学生作文的实践过程。为了指导好学生的作文,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一是课堂内可以利用范文引路法,优秀的范文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给学生典型示范作用,有些问题也可以请有经验的作家进课堂讲座,使学生在他人的成功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二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把学生带进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学习作文与做人,教师可利用节假日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采访先进单位、先进人物,使其受到教育熏陶,树立做人的新目标,从而指导作好文章。还可以拟定写作提纲,让学生分组到实地调查写作。在作文选题上,可采取师生结合,以学生为主,教师可以选一部分作文题目,但主要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以真正表达其心声;在作文内容选择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选材,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文写作上,可采取冷、热结合的方法。冷即待冷静思考成熟后再下笔,教师可不必十分拘谨时间限制。热即当学生思考成熟后,可一气呵成完成作文写作。
当作文教学第一环节完成之后,就要进行作文批改与作文评价。
作文批改是对学生的作文实践进行加工与提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写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主要可采取教师面批与学生面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师面批就是对学生的作文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进行当面批改,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及修改意见,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再加工。学生面批可采取分组面批与全堂面批两种方法。分组面批是将学生按作文水平不同划分小组,一人读,他人提意见、提看法,然后由学生本人根据小组意见进行修改。全堂面批是指教师选出上、中、下不同水平的文章在课堂上宣读,师生共同提意见,然后本人修改,使全班同学在面批中受益。学生通过作文批改过程,每个人都得到正、反信息的反馈,明确了此次作文的优缺点,提高了思想水平和写作水平,使自己更加成熟起来。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对此次作文实践的总体估
价和个体评估,当学生把修改完的作文重新集中起来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评出优、良等不同等级。这个评价是否公正、实事求是,可由生提出意见,必要时教师还可以请有关学者、专家到校查看、评价。这种评价过程实际上一是评价了学生,二是评价了教师自身。在作文与做人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真正达到了“教学育人”的目的。
“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新机制的建立,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教师必须要以崭新的姿态,勇敢地去面对,勇敢地去实践,必定能以取得的丰硕成果而自慰、自乐。
12.读书与做人作文 篇十二
羡林老先生的《读书与做人》,首先通过他与书的不解之缘,告诉我们书籍是如何影响他一生的,体现了读书对人的一生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回到做人层面上告诉我们实实在在的做人之道,读后感觉受益匪浅。
首先,我想谈谈个人对读书的看法。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声像资料使我们更加方便快捷形象地获取信息,但书籍的魅力相对而言一点也不逊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刚上高中时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作品,真该用如痴如醉来形容,里边的场境描绘、人物心态描写是那么的传神,再加上曲折的故事情节,使我完全忘掉了现实世界。然而,前些天上网发现有这些小说的视频资料,就迫不及待地下载来看。本以为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一定能把作品的内容表现得更完整,但我一打开这些视频资料就失望了,影像节奏太快,把我当时花几天才看完的东西在几小时就表达完了,看后竟没任何感觉。回头想想,阅读的优点在于能够给读者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而这是声象资料所达不到的。所以我一直觉得阅读对人的影响是长久的、长时间不容易消失的,而声像资料对人的影响是短暂的、极易消失的。阅读对人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是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过程。看到现在市场上到处摆放着包装华丽的非常热销的功利性极强的书籍我都感到可悲,成功人士是靠看几本书看出来的吗?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多读书,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进而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使自己的思想丰富和完善,最终成为成功人士。
再谈谈我对做人的看法。其实我们要谈的不是做人,而是如何轻松自在地做人,如何做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季老先生从多个方面讲述了做人之道,其中透露着一个理念:和谐。季老先生认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近年来,我们到处能看到“和谐”的字眼,到处呼吁建立和谐社会。我们要轻松自在地做人,就应该把当前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把自己和周边的人看成一个整体,这样我们就能避免做出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事情,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实现轻轻松松地做人
13.做人、读书、做事 篇十三
一、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经常告诉学生:这个社会是由很多人组成的,学校里有很多和你们一样受到自己父母、长辈疼爱的孩子。在家庭中你受到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是他们掌上明珠,可是在学校、在社会上你只是非常普通的一员。要学会和别人相处,首先要学会宽容别人,不要因为点滴小事而跟同学斤斤计较,更不能以自己为中心去苛求别人。记得王超刚转到我班时,性格孤僻、冷漠,自私任性,提笔忘字,写出的几乎是错字,背诵短短几句“八荣八耻”竞花上一周的时间。这样品学双差学生,免不了受老师的责备,同学的歧视。他经常与同学闹矛盾,身上也经常挂彩(抓痕),奶奶经常吵着要求我给她孙子换位子。我想这不是调位能解决的问题,要从他自身找找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简直像个小刺猬。看,后面同学陈明移动桌子时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立刻扭过头,横眉冷对,扯拽起来;同学做作业时写着写着不知不觉过界了,他会冷不丁地扛人一下,同桌岂是省油的灯,要他赔作业,既而又吵起来。有一次我从他日记中了解到:他竞然为了一块被堂弟切去四分之一的橡皮而耿耿于怀,一天到晚都不快乐。这篇日记语句通顺,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我还是第一次欣赏他的佳作,欣喜地批了个大大的“优”字,并附上了评语:“文如其人!男孩要大气,为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怄气不值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学会宽容!”面对这样自私任性的孩子,我只得把他叫到办公室,回顾他打架的经过,分析错误的原因,为了让他学会与人相处,融入班集体,还进行现身说教:星期六早晨我去菜场买菜,被一个慌慌张张骑自行车的高中生撞倒了,那位中学生边说对不起边骑车扬
长而去,我没有与他计较,旁边的一位熟人打抱不平地说:“现在的小青年真狂,我真想上去揣他几脚!”我赶紧劝阻道:“算了吧,跟一个学生过不去有什么意思,我又没受伤,何况他已经道歉了。”王超啊,遇事要替自己想也要替别人想,人们在生活中谁都可能出现因无心过失而伤害别人,要依据情况处理,如果事事斤斤计较,只会扩大矛盾,对人对己都不好,遇到这样的事就应当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不就是一点橡皮,被碰了一下,占用你一点位置吗?能宽恕他人是一种美德,学习上要锱铢必较,做人切不可睚眦必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想想,如果我们做错事,无意中伤害了别人,难道不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吗?经过我耐心说服教育后,我发现告王超状的同学少了,当同桌忘带了书本了,他能主动地与别人共用;当同桌过界了,他不再抓了,主动挪挪,真不方便时,很有礼貌地提醒对方让一让;上次为地震灾区捐款时,他主动地捐出l0元零花钱。
二、读思结合,教育学生学会读书。
第一,扎实学好课本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教育比以往时期学科多,内容深、难度大,要使留守学生完成现阶段的学才任务,有一定的难度。除课前要认真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外,及时复习所学的内容至关重要。为达到规定要求,我督促监护人要天天检查,可以问孩子:“今天老师都上些什么课?能讲给我们听听吗?”并要求孩子脱离书本讲。渐渐的,留守学生将会养成专心、动脑、守时的好习惯。
第二,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在生活、学习中孩子们会有许多个为什么?如白天为什么有太阳,晚上为什么有月亮,桃树为什么先开花后长叶呀等等。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贵有疑,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探究欲望,不要急于告之答案,请拜读《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大全》吧!大人要经常带孩子逛逛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好的课外读本,交流读书体会。
第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孩子回家做完作业,要求孩子自查,大人复查,如有一处错误(真的不会做的除外)当天不准看喜爱的动画片或不给零食吃,在大人
适当处罚后,孩子会意识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做完作业自觉检查的习惯会慢慢养成。本学期初由于我校开展了“成立班级读书会,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很浓,有的上课还在偷看《课外生活》、《小学生导读》等,但后来是走马观花,不动脑筋,上次期中考试作文题是《读××书有感》,看得认真的同学不仅能概括出书的主要内容,而且写出读后深刻体会;不认真的同学就傻眼了,如寄读在大姨家的留守学生陈明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只写了几句话,我问他为什么不多写点,他说无话可写。要使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如有“神”助。但是仅仅靠多读还是不够的,有人说,我读过许多书,就是写不出好文章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读书不能光图快,囫囵吞枣,要讲究学习效果,看时要动脑思考,要学会联想,不懂的要问,看过一遍后要回想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我有什么收获,及时记下读书心得,这样读思结合,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三、赏识、鼓励,教会学生学会做事。
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家长过份的溺爱和约束,使他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抑制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孩子拿杯倒水喝怕烫着,孩子拿刀削铅笔怕伤着,孩子上学过马路怕轧着„„这些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会说不会干,眼高手低。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着重从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入手,明确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适,更重要的是在照料中,教会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生活自理,懂得一般的生活常识,还能够为他人、为集体服务,处理班级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我班程玲玲同学是个名副其实的留守学生,我教她五年了,未曾见过她母亲一面,有事总是与她父亲联系,她父亲是给人开大货车的,早出晚归,有时长途运输几天几夜都不得回家,很是辛苦,可能也无暇照顾女儿。当我问及她母亲时,她总是说在新疆打工,再继续追问时,小小的她总是满眼泪水,那是对母亲一份沉甸甸的思念啊!在校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她尊师守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成绩优秀,连续五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家她是个好孩子,没娘的孩子早当家,小小的年纪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买菜、做饭、洗衣、拖地、刷碗,整理房间等从不叫一声苦,不说一声累,总是乐呵呵的,一脸阳光灿烂的样子。有一次放学我在校门口遇见她,便邀请她去我家吃中饭,还风趣地说:“我可是你临时妈妈哟。”没想到她婉言谢绝:“谢谢!我会做鸡蛋炒饭!”她是个乐观、坚强、能干的孩子,我常常拿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来激励她:“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爹靠娘靠祖上,算不上英雄好汉。”由于她做事有板有眼,管理能力强,这学期一开学,我让她当劳动委员,她有些不乐意,我笑着开导她:劳动是光荣的,当劳动委员更光荣了。人类要是不会劳动,现在还住在原始森林里,吃生食,浑身长着长长的毛,多可怕呀!你这只小猿人成天不穿衣服在树林中蹿来蹿去。是劳动创造人类,你说劳动伟大不?听了我的话,她释怀一笑,此后,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是班主任老师最得力的助手!
14.名人读书做人的名言 篇十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人闲居时,不可一刻无古人;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袁牧
善读者日攻,日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郑板桥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朱煮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郑板桥
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明]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轲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周 老去愈知学不足。---董必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况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宋]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王阳明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丘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王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轲
从名利入手,如无基之房,垒砌纵及丈余,一倒莫救。---颜元 努力向学,尉为国用。---孙中山
15.《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篇十五
季老在自己写的序中,首先就亮出了观点:“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由此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看第一部分谈到季老的读书经历的时候,我都惊呆了,果然是学霸中的学霸!季老果然不愧是语言学家,精通多国语言,包括有文言文、英文、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德语等等,然而作为学渣的我连英语和文言文都不一定能够看懂,更何况是其他呢。第一部分读书篇是季老的学霸炼成记,出现最多的字就是“书”。我印象最深的是季老描写他在德国求学的时候,刚好是第二次世界战争,当本来敖他的德国老师去上战场,另一位年老已经退休的德国教授出来敖季老,这位德国教授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教给了季老,这让季老感动的同时刻苦学习。同时,季先是真正的学者,他有那份精益求精的劲儿。
大概读完全书后,我对第一部分“读书”的体会是:一是要养成多读书的良好习惯。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季老之所以成为大师,正是他拥有对书籍孜孜不倦的追求,养成了终生读书、常年学习的良好习惯。当今,随着高新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依赖网络、手机等电子媒介,却越来越远离了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为此,像季老那样养成多读书的良好习惯,无疑是我们拼弃“人浮于事”的当务之急。二是要合理分配好读书时间。时间对任何人是一个固定的常量,绝不会厚此薄彼。我们经常抱怨公务繁忙或家庭琐碎等事务缠身,没时间看书,其实只是我们回避问题的托辞和性情在作怪,关键在于看我们要如何合理分配好读书时间,尽一切可能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日积月累必将有所收获,仰望守住属于自己头顶的一片晴朗星空。三要培养治学的严谨细致作风。季老做学问严谨、细致的作风,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学习借鉴的。
【读书与做人作文】推荐阅读:
读书与做人06-30
诚实与做人的作文600字09-10
做人话题作文07-20
学会做人作文10-31
公正-做人的天平作文06-28
做人应该有梦想作文07-25
做人,先于做学问作文09-20
做人的小学生作文09-01
诚信做人之本作文1200字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