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共10篇)
1.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过程:
一、定向示标(1分钟)
(一)导入板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讲述:大家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①熟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的时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②会表述开国大典、和平解放西藏的主要经过。
二、自主学习(9分钟)
讲述:学习目标如何实现呢?下面,请大家按照要求自学。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本第2页至第5页的内容,大字部分要精读。然后独立思考以下问题,并划出答题的要点。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哪一年、地点在哪?内容是什么?
2、说一说开国大典的时间和主要经过。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西藏和平解放是哪一年?有什么历史意义? 9分钟以后,比一比谁能正确、全面的回答。学生看书,教师巡视。
三、分组展示(10分钟)
讲述:看完书能够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进行组内合作交流,比一比谁的答案正确。准备展示。组织展示
讲述:今年是建国60周年。60年前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板书: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要牢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第1题:
讲述:为筹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板书:1949年9月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要点:通过《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定国旗、代国歌、国都、纪年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第2题
讲述: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这是怎样的一次盛况呢?(板书:1949年10月1日 天安门广场)要点:毛泽东向世界宣告;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毛泽东宣读政府公告;阅兵、游行。第3题
讲述:新中国成立了,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呢?(板书:历史意义)要点:国内意义;世界意义。
第4题
讲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西藏是如何解放的?(板书: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要点:向西藏进军;1951年北京谈判,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四、探究总结(5分钟)
1、质疑解惑
根据分组展示的情况,了解学情,主要针对学生做题思路、方法、结果和规范性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之后,向学生提出,分组探究讨论。
2、根据板书,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小结。
五、当堂训练(10分钟)
(一)讲述:对自学指导中思考题的答案已经明确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大家对照思考题进行记忆,看谁记得快、记得牢。时间8分钟。
(二)学生自背、互背。
六、达标检测(10分钟)合上课本,做《助学》检测题
2.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篇二
同学们,当看到本课题目时,你们会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天天都在唱或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你知道它的由来吗?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我国国庆节是哪一天?在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哪些纪念活动?你能谈谈1949年10月1日这天发生的事情吗?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众所周知,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那么,西藏是如何获得解放的呢?
“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邮票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小光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每次升旗仪式,他都为国歌雄壮的旋律所吸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你能为小光解答以下问题吗?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名称是什么?
(2)国歌的曲作者是谁?
(3)这首歌为什么会被定为国歌?
2.小光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这句话正确吗?请把你的理由给小光说说。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c.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开国大典的举行 b.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c.解放军进驻北京 d.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
二、读图题
这张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请把当时的情形描述一下。
【资料:】
为了使开国盛典热烈隆重,大会指挥部决定鸣放礼炮。礼炮队由华北军区的优秀炮手组成。礼炮共有108尊,分为两组,习惯上说是54门礼炮,代表参加政协的54个单位。礼炮到底要放多少响?大会指挥部的同志请示中央。毛泽东脱口斩钉截铁地说:“开国大典的礼炮要放28响。”毛泽东讲鸣放28响是有深刻含义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建国正好28周年。
1949年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毛泽东和全体政协委员一起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典礼。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心,1952年8月1日开始动工兴建,1958年5月1日落成揭幕。人民英雄纪念碑全高37.94米,碑基由花岗岩做成,碑心是一块重约110吨的巨石,正面刻有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是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碑文。碑身两侧是由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花环浮雕装饰。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坐上,镶嵌着8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按历史顺序依次排列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和渡江战役。在最后一块浮雕的两旁,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为主题的装饰浮雕。这些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了我国百余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记录了人民英雄们千古不朽的光辉业绩。
【思维拓展】
1.请联系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这句话的理解。
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篇三
同学们好,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01年,带着《辛丑条约》的耻辱,中国走进了二十世纪。一百年之后,在二十一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世纪,哪三位“历史伟人”使中国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呢?(学生自由作答)
江泽民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你能说说他们做的贡献吗?(学生作答)(连续点击展示文本)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成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新中国建立的过程。
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自主学习,完成幻灯片中提出的要求。(学生分小组学习)请各小组派代表来回答。(点击展示文本)新中国成立的准备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我们可以用“八个一”来提炼它的内容。新中国成立的具体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这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的情景。这次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我们提炼为“八个一”:一个文件、一个政府、一个主席、一面国旗、一首国歌、一个首都、一座纪念碑、一种纪年法。
你认识图片上的这些人吗?(学生作答)他们是我国的第一代领导人。上面一排自左往右依次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下面一排自左往右是李济深、宋庆龄、张澜。在一届政协会议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其他几位为副主席。
大家对国歌了解多少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幻灯片上提出的问题。(学生作答)(点击展示答案)国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关头。(第三小题为开放性思考题,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点评即可)
一届政协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大会还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红色代表革命,黄色代表光明,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指向大五角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一心向党。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年号纪年法,以皇帝的年号纪年;干支纪年法,以天干地支按顺序组合起来纪年;还有年号、干支兼用法等等。(点击展示文本)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为了更好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与联系,我们决定使用国际上通用的公元纪年法。
一届政协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行列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如果你走到纪念碑前,一定会被碑文吸引。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学生朗读)(点击展示问题)“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期以来?对,1946年到1949年,指的是解放战争以来。“三十年以来”呢?“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呢?分别指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学生作答)“三十年以来”指1919年到1949年,指的是五四运动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鸦片战争。
一届政协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它起临时宪法的作用。请各小组合作探究一下,《共同纲领》为什么能成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大家先要认真阅读幻灯片上的材料。然后再讨论。(点击展示问题)大家在阅读材料后有什么发现呢?能不能回答幻灯片上的几个问题?(学生作答)(点击展示答案)它规定,新中国的政权权力属于人民。说明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义的国家。它还对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外交政策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责,同时,《共同纲领》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做了规定,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第一届政协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开国大典宣告新中国成立。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一边看一边想,开国大典活动经过了哪些流程?礼炮齐鸣28响有什么含义?
(点击播放视频)(点击播放视频)
我们来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吧。(点击展示文字和图片)根据视频模拟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请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完成。一定要声音洪亮、语言庄重有气势、情绪激昂。(点击展示文字和图片)再请几位同学来讲一讲开国大典的盛况。
大家在完成这项任务的时候要注意庆典的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语话、庆典活动等相一致。你可以按照幻灯片中提示的顺序讲述。新中国的成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我们来探究一下,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请大家认真阅读材料,想一想,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意义。(学生作答)1840年以来中国一直被列强所奴役,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政权属于人民,(点击展示文本)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同学们再看这一则材料。想一想,新中国的成立还有什么意义?(学生作答)(点击展示文本)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刚才我们通过四则材料从两个方面探究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一个是国内意义,一个是国际意义。(点击展示图示)从国内来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国际意义上说,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与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一系列国际国内问题的挑战,巩固政权是新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巩固政权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和平解放西藏。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方式、意义,西藏地方政府派往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的代表是谁?(学生作答)(连续点击展示答案)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终于在许多人的共同努力下,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西藏地方政府派往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的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请大家看图片。(点击展示图片)上面一幅图是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下面一幅是庆祝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毛泽东宴请西藏客人时的照片。站在毛泽东左边的是十世**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右边的是阿沛∙阿旺晋美。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和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西藏的和平解放反映了藏族人民希望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说明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点击展示资料)2008年3.14**分裂分子组织部分教徒在西藏拉萨进行打、砸、烧、抢活动,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完全违背了西藏人民的愿望。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有关西藏历史和西藏解放后的变化等方面的资料,用史实批驳**组织的错误行为。
鲜艳的国旗、庄严的国徽、嘹亮的国歌,无不向世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点击播放国歌)同学们,请起立,让我们一起高唱国歌,庆祝新中国的诞生!现在我们来完成一组练习。1.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点击展示答案A)
2.新中国第一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点击展示答案D)3.西藏和平解放是(点击展示答案C)
4.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为本教材第一课时的内容
该内容在小学五、六年级已分散在各教学内容过程之中 同时该内容在高中美术教材中又再一次呈现
所不同的仅仅是知识的浅显度和美术鉴赏的跨度问题 初中的学习既要不同于小学浅显初步的认知内容 又要不同于高中较有深度的鉴赏 因此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上不能对作品进行纯理论解说或就单一的知识性理解 也不能对作品就事论事的表面欣赏 基于以上因素
根据教材编写的思路和要求
将该课设定为以器皿装饰文化为主线 以造型工艺手段为次线 以材料为辅线
紧紧抓住生活中的日常用品
真正认识古代工艺美术的特征是从生活实用需要到精神审美需要 在教学方法上
以走进博物馆为途径
对古代彩陶、青铜、漆器、瓷器开展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生活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 最终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 在培养欣赏能力上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器物进行深入地探索 初步学会对工艺美术欣赏的方法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 为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特别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的极高成就
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意义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培养他们的历史感和文化自觉是非常必要的
让学生通过从生活到艺术、物质到精神的人类发展过程去理解工艺美术与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的关系
以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路径
欣赏--走进博物馆
从古代工艺美术的不同种类入手 对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
体会每件作品的工艺性、实用性、艺术性 感受民族工艺的辉煌成就
学习--面对作品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古代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生活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
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 在培养欣赏能力上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器物进行深入的探索 初步学会对工艺美术欣赏的方法
探寻--在分析和交流中探寻古代工艺美术代表作的特点 充分体会它的工艺和审美情趣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 为世界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特别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
体会--通过学习
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意义
通过生活到艺术、物质到精神的人类发展过程去理解工艺美术与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的关系
课时建议
建议为两课时
这样可以较深入地进行分析体会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有所了解
领会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美术作品独特的审美意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对世界人类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提高审美趣味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的原因 了解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理解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2.方法与过程:围绕问题触发学生去思考 对器物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 不求答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 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 了解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品的功能、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的讨论
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相关资料
预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课件、课后的课堂知识检测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问题一:你们去过博物馆吗?这些是哪里的博物馆?
无锡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师:博物馆里的内容很多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各地的博物馆去了解一下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设计意图:以博物馆为主体线索 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
对古代彩陶、青铜、漆器、瓷器开展问题讨论 进行互动教学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文化
最终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 同时
让学生懂得博物馆是一个承载世界文明的地方 也是每个中学生经常要去的地方 她对于记录人类的历史
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揭题(板书:“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主要可以分成陶器、漆器、青铜器、瓷器、玉器和丝绸等等 这些工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欣赏陶器、漆器、青铜器和瓷器
3.新授知识 第一部分:彩陶(板书)
彩陶的意义: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彩陶 彩陶的发明是人类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彩陶的定义: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 以天然矿物为彩料描绘图案 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 烧成的器皿胎质坚硬 图案清晰美丽
呈红色图案的是用赤铁矿颜料 黑色的是用锰颜料
赏析作品《双耳瓶》
在甘肃博物馆收藏着的彩陶器皿《双耳瓶》(课件)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瓶底做成尖底?为什么瓶口做的那么小?两侧的耳环又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讨论)
这是打水器皿 底尖便于入水
瓶口小不易让水泼出 两侧的双耳便于提携
师:古人根据生活的需要创造了许多造型不同的陶器
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展示:钵、瓮、盆、鬹、瓶、杯)
A.器形特点:
这些器型各有各的特点
腹大便于储物;口小不易外溢;口大便于盛物;三足便于烧煮 等等
原始制陶的外形基本特征是圆形器 轮廓曲线连贯流畅 匀称优美 富有韵律
具有一种大气稳重、和谐宁静之美
B.纹饰特点:
中国彩陶最具有特色的地方体现在它的纹饰上
师生共讨论:为什么陶器上的纹饰都在腹部以上?
这与他们的生活有关 远古的人类席地而坐 视线成俯视状 自上而下 所以大口器皿的纹样大多装饰在内侧 小口器皿的纹样装饰在外面的上半部 这样不影响观赏
体现了古人尽善尽美的追求
赏析作品《涡纹彩陶罐》
赏析作品《舞蹈盆》:从陶盆的纹饰中反映了早期人类的精神追求
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古人喜欢将鱼纹和蛙纹画在许多陶罐上?
这是一种生殖崇拜 人们模仿它 崇拜它
希望获得与它一样的能力 把一种美好的愿望赋予其中 这种似蛙非蛙、似人非人的怪物 被称为“蛙神” 很多考古学者认为
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就是由“蛙”演变过来的赏析作品《黑陶高脚杯》
师: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黑陶高脚杯》你们发现颜色有何变化?
生:由红转黑
黑陶的工艺介绍:这是古代的一种独特的陶器烧制工艺 采用了“封窑的技术” 当窑内达到一定温度 就灭火浇水封口 窑内会产生烟
这些烟中的碳分子渗透到陶体中 使杯身变成了黑色 出窑以后再打磨、抛光
就是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非常漂亮 在这之前
我们看到的陶器都是泥条盘筑而成 这个高脚杯却使用了拉胚工艺技术 这是古代陶器工艺的一大进步 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延用这种方法 现代人对此杯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黑如漆 薄如纸 明如镜 声如磬
此杯器型左右对称 高贵典雅
散发着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
总结:同学们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标志 造型与装饰非常丰富
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
远古彩陶不仅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和特定的艺术内涵成为后世人类文明的开端 同时也对后来华夏民族的思维形成、审美意识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青铜(板书)
随着彩陶的发展
人们又发明了新材料和新工艺--青铜工艺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
夏商周的青铜艺术水平是最高的 流传下来的数量也最多
青铜文化艺术以其雄伟的造型 古朴的纹饰
丰富的铭文著称于世
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又一颗灿烂的明珠
师:让我们走进湖北博物馆 听一段由青铜器演奏的音乐
(课件展示)刚才我们听到的那段大气磅礴的音乐是用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乐器“编钟”演奏的《国殇》
对它的了解我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已经通过文字进行了解读
青铜的种类和产生的意义:青铜器的造型非常丰富 除了乐器以外
还有兵器、食器、酒器、车马器等生活用具 青铜的出现
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赏析作品《爵》
师:你们看 这是在河南偃师博物馆里馆藏的中国现存最早的青铜器《爵》 它是一个盛酒器 造型很特别
整个外型像个麻雀的形状 前面是雀嘴 后面是雀尾 收腹 细腰
三足的设计使器型非常稳定 底部可以点火 加热温酒 设计非常合理
欣赏比较《司母戊方鼎》《毛公鼎》
师:这两件青铜器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 《司母戊方鼎》是目前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另一件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里的《毛公鼎》 它们都是当时国家的重器 标志着使用者的等级和身份
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用来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先
中国的古代有严格的“列鼎制度”象征着国家统治的秩序
不同之处:
器形:一方一圆、一刚一柔
纹饰:一繁一简、一狰狞一素雅 纹饰非常精美
饕餮纹、夔纹、人兽结合的纹饰是当时人们所崇拜的神灵 富有想象力
铭文:一长一短
在中国的青铜器上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铸刻文字 也就是金文
这是与其他国家青铜器不同的地方(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800年西亚的两河流域)《毛公鼎》是现在发现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鼎里面铸有497个字 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艺术很宝贵的历史资料 《毛公鼎》文字书写的完美布局 章法纵横宽松疏朗
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而无做作 呈现出一派天真烂漫的艺术意趣 说明西周晚期的文字书写已具有纯熟书写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形式和规律
赏析作品《牛形灯》
师:在古代
青铜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这是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牛形灯》 此灯分三个部分 均可拆卸 灯座是牛身 上面分灯盏 烟管
点火以后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溶解 从而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 制作上巧用铜银纹饰 设计得非常合理、精美
体现了当时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最高水平
第三部分:漆器(板书)
与我们早期人类息息相关的另一种工艺美术器物 那就是漆器
漆器大多是用木胎和竹胎制作而成 也有用脱胎工艺制作的
代表作品《漆器碗》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漆器碗》是在浙江余姚发现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漆碗 它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 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该碗是中国现知最早的一件漆器 是追溯中国漆器最重要的实物资料 战国时期
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 到了秦汉时期到达顶峰
课件展示“各种漆器图片”
师:从战国时期到汉代
人们在漆器上主要用了什么颜色?
生:红和黑
红色和黑色对比强烈
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同时也显得沉稳大气古朴 这样的颜色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红”一直是我们最常用的民族象征的色彩 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的颜色就是用了这样的红(课件展示)
师:能工巧匠们在漆器的过程中还创造了彩绘、磨光、镶嵌等工艺表现手法 提高了审美趣味
赏析作品《金银平脱工艺古琴》
师:这是一件什么乐器?你在上面看到了用什么制作的花纹(课件展示)
古琴上的花纹使用的是一种金银平脱工艺 也是唐代最华丽、最盛行的一种漆器 从图片上看
充分反映了中国漆器工艺和乐器制造工艺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
师:古琴是用梧桐木和杉木制造的 这种材质不容易变形 音色也非常好听
师:古琴为什么要上漆?
生:防水 防蛀 防虫 抗酸碱
师:琴漆的工艺非常讲究 先涂上漆
把贝壳或金银片裁成各种形状 贴在琴的表面 再涂上生漆
使漆的高度和图案一样平再经过打磨
直到纹样和琴面一致 这就是金银平脱工艺
我们现在听到的背景音乐就是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知道这个典故吗?
生:......第四部分:瓷器(板书)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最具有文化艺术特质的是瓷器
定义: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 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智慧结晶 我国是瓷器的发明国 中国的瓷器很早就流传到国外 因此也被称为“瓷国”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
欣赏作品《羊形烛台》
这是一件六朝时期的《羊形烛台》羊的表情温顺可爱 造型十分完整
它的顶部是用来插蜡烛的 既实用又美观
赏析作品《邢窑白瓷穿带壶》
在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邢窑白瓷穿带壶》 是在青瓷的基础上产生的白瓷 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
白瓷的烧造成功为以后的彩绘打下了基础 在白瓷的基础上可以彩绘
青花、斗彩、粉彩、五彩的出现 大大丰富了瓷器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使瓷器更加美观
宋代的五大名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每个窑都各有特色......赏析作品《孩儿枕》
师: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孩儿枕》 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用的?
此枕以儿童俯卧形成的弯曲下凹的背部为枕面 构思巧妙 既可作实用品
又是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 儿童形象刻画细腻传神 脸部饱满 宽额大耳 眉毛高挑 双目圆睁 鼻子小巧挺直 小嘴鼓凸
把稚气未脱的童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惹人爱怜
此枕通体施釉 质地乳白 釉面均匀
益发显示出造型的清纯可爱
这件富有情趣的艺术珍品神形兼备
不但反映出宋代定窑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能 而且也体现宋代社会对儿童非常重视 人们认为儿童象征着吉祥幸福 能降福驱灾
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也是件吉祥之物
在瓷器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青花瓷了 青花瓷的出现
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 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 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风格 洁白的胎质 青色的图像
具有素洁高贵而又绚丽的艺术效果 其绘画性非常强
赏析作品《元代青花梅瓶》
基本造型:小口 短颈、丰肩 圆腹
敛腰、平底 线条流畅 非常柔美
各部分比例恰当好处 因为瓶口特别小 与梅之瘦骨相称 因此被称为“梅瓶” 目前元青花梅瓶世界上仅存三个 两个还在国外
这个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为镇馆之宝
装饰特点:从瓶口至底部共分六层
有五层都是运用了杂宝纹、缠枝牡丹纹、莲花纹进行了二方连续图案的装饰 主体部分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师:你们了解这个故事吗?请解读三个人物表情
生:韩信--落寞 艄公--悠闲 萧何--匆忙
总结:这么多的内容在这个小小的瓶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非常精彩
整个花瓶装饰饱满 繁而不乱 白釉洁净润泽 青花用料浓淡相宜 富有层次感
是元代最珍贵的器物
瓶子来历:它是在南京将军山沐英墓中挖掘到的 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 他因为战功赫赫 被调往云南驻守
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
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在沐英死后 连夜把他的尸体运往南京 埋葬在将军山下 作为随葬品
梅瓶具有镇墓辟邪的作用
这样的梅瓶只有当时身份最高等级的人才能享用 所以非常珍贵
赏析瓷罐《鬼谷子下山》
与它同时期的瓷罐《鬼谷子下山》(孙膑)此罐的拍卖创下了瓷器拍卖的最高价2.6个亿 相比较而言梅瓶的文物价值是更不可估量
总结:每件文物都是一个故事 也是一段历史
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保护
结束语:同学们
今天用了短短的一节课时间经历了新石器时期、夏商周时代、战国、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上下五千年的历程 参观了各地的博物馆
了解了古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美术辉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精湛的技艺、迷人的魅力
显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精神 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和技术的水平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它是世界美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出现体现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普通性和独特性 直到今天它们都没有退出人类日常生活的舞台 还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中
最后老师想请同学们从三个角度来谈一下学习本课以后的感受
可以从博物馆的角度、从文物的角度、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设计意图:初中生对古代工艺美术的了解很欠缺 可以说是一张白纸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对每件作品的赏析都设置了有趣的问题 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做到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学生和老师始终在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着课堂教学 课件的制作尽量做到直观明了
很多很难理解的知识在课件中省时省力地解决了 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五、课后拓展
师:我给同学们设计了一张检测表 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上课以后的 理解填一下
增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知识课堂检测表 彩陶艺术
1.彩陶文化的意义:()美术遗存的代表 从()时代向()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2.“黑陶高脚杯”与其它的彩陶相比
最大的区别在哪里?()青铜艺术
1.“青铜爵”是发现最()的青铜器
2.“司母戊方鼎”是最()的青铜器
3.“曾侯乙墓编钟”是最()的青铜器
4.“毛公鼎”是()最长的青铜器
5.“青铜牛形灯”是()最精巧的青铜器
6.青铜铸造是国家大事 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象征()
也是等级尊贵的()是一种礼器
瓷器艺术
1.()代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高峰时期 有()()()()()五大名窑
2.《萧何月下追韩信》属于()瓶
3.《鬼谷下山图》瓷罐是目前拍得的中国瓷器中最贵的 价值()亿元
4.我国是()的发明国
中国的()很早就流传到国外 因此也被称为()
漆器艺术
1.()是最早发现和利用漆液的国家
2.漆器的作用:()()()不怕()
是生活中一种实用的器物 它采用()()()等多种工艺手法
3.唐代最有名的漆器工艺是()其中漆器工艺和古琴被评为()遗产
我的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一节欣赏课 时间有限
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 能够把知识和要点牢牢记住 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光靠一节课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 给学生设计这张检测表
对学生来说既是一次对知识的复习回顾 又是一次对课堂知识的自我检测 可以加深对古代工艺美术成就的理解
六、课堂板书设计
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彩陶
生活实用
工艺精湛
精神寄托
历史价值
青铜
理想追求
文物价值
漆器
象征意义
艺术价值
瓷器
愿望实现
科学价值
5.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篇五
教学设想:
本文为八(下)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一首散文诗,它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作者高尔基通过对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本单元的主题为“咏物抒怀”,初一学《童年的朋友》时,学生对高尔基及其自传体小说《童年》已有了解,学习本课时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理清散文诗的结构,品味散文诗语言强烈的抒情色彩,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描写的方法,体会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手法; 2.了解咏物抒怀文章的大体写法。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揣摩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清散文诗的结构,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和烘托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海燕把寄托的呼唤革命风暴的热情; 2.从海燕身上吸取对革命乐观顽强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
对象征意义的理解,对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
对散文诗结构的把握,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教学方法:
配乐朗诵法 对比分析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翅膀()飞窜()号叫()胆怯()蜿蜒()翡翠()呻吟()一晃()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震,情绪过分激动。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二、情境导入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你能介绍一下作者高尔基及其散文诗《海燕》吗?
三、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及其《海燕》。学法指导:
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旧知识回顾等预习工作,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掌握这些基本的文学常识。
[明确]:
(1)作者高尔基(1868—1936),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2)写作背景:19世纪末叶,西欧经济危机蔓延到俄国,大批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劳动人民生活贫苦。那时,正是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夕,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工人中传播,工人运动此起彼伏,阶级矛盾空前激化。高尔基亲自参加了反对沙皇的火热的革命斗争。他目睹反动军警殴打、屠杀学生的罪行,于是满腔义愤地写下“幻想曲”《春天的旋律》。这篇小说描写了一群鸟儿的谈话和争论,用鸟儿的形象来表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由于革命观点鲜明,沙皇书报审查机关不准出版,只有结尾部分才得以发表,这就是《海燕》。(3)《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海燕》,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2、理清课文结构,找出文中所描绘的几幅画面。学法指导:
可以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朗读全文,也可以听现成的配乐朗诵,通过对朗读的节奏和停顿的把握,帮助划分课文结构;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明确]:结构
第一部分(第1-6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第二部分(第7-11段):重点描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风击浪,积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部分(第12-15段):描绘暴风雨将临时的奇观,反复抒写海燕呼唤暴风雨的战斗豪情。
[明确]:画面
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四、交流互动
1、你觉得课文这样划分层次的具体理由是什么? 学法指导:
可运用多种朗读方法,通过学生自学、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形式,抓住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课文结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老师在引导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有所侧重地提示,而不宜面面俱到。[明确]: 第一部分:
指名朗读,学生思考两个层次怎样划分?
第一层次(1~3节),写“风卷云集,海燕高翔”。开头一句,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苍茫”描写大海磅礴的气势;“卷集”描写乌云翻滚聚拢的情景。然后正面描写海燕:“黑色的闪电”描写形与色;用比喻表现海燕矫健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行动,“翅膀碰着波浪”“箭—般地直冲向乌云”作具体描绘。
提问:“碰”字与“冲”字,写出怎样的情态?回答,明确:“碰”写出勇敢低飞,触及海浪;“冲”写出迅猛高翔,锐不可挡。用拟人的手法,写海燕斗志昂扬,渴望暴风雨的到来。然后着重写“声音”。正面描写“叫喊”的勇敢,再从乌云听出了“叫喊”的愤怒的力量和胜利的信心,侧面烘托这“叫喊”具有震慑敌胆的威力,运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于斗争的精神。
第二层次(4~6节)写其他海鸟吓得惊慌失措。这三节通过声音、行动、情态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呻吟”“飞窜”“恐惧”“胆怯”等种种丑态,与高傲的海燕,自由自在地飞翔,形成鲜明对照。第二部分:
指名朗读第二部分。提问:思考两个层次怎样划分?
第一层次(7~8节),先用“越……越……”紧缩句,描写暴风雨逼近情景。乌云凶暴,加上雷声轰响,狂风吼啸的声音描写,渲染了黑暗社会环境的气氛。在这种情景下,波浪“歌唱”“冲向高空”“迎接雷声”“呼叫”“争鸣”,写出了波浪乐观地与狂风搏斗,显示了大海的力量。而“狂风”“不甘心”“恶狠狠”“甩”和“摔”,这些词语,写出了它的猖狂反扑。
第二层(9~11节),绘形绘声地描写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拼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壮;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敏捷、勇猛。它像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听出了困乏”,比喻它有高度的洞察力,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用肯定的语气,反复的手法,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第三部分:
思考两个层次怎样划分?
第一层次(12~13节),写大海与闪电激战:先写风“吼叫”雷“轰鸣”,用声音渲染气氛,再把乌云比喻为“青色的火焰”在“燃烧”,气氛比前更为紧张。“闪电”像“一条条的火蛇”,这是新出现的形象,大海抓住它的箭光。“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再次显示大海的力量。这场激战象征阶级斗争的激化,大海的胜利象征了革命必胜。沙皇反动势力虽气焰嚣张,最终还是葬身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二层次(14~15节),写海燕的呼喊,写它两次大声疾呼,用祈使句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小结:这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它结构精巧,语言精美,是美的典范之作。
2、赏析海燕的形象: 学法指导:
理解海燕形象是把握本文主旨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列表等形式,列出文中所描绘的海鸥、海鸭、企鹅等其他形象,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联系写作背景等方法,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明确]:
(1)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是什么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读、勾画、体会和品味其形象给人带来的美感。师生共同评析。
示例一:“黑色的闪电”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给人一种足以体现海燕的矫健、勇猛之美,“闪电”使人眼前闪出亮光,看到光明。
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掷地有声,这是海燕的战斗宣言,体现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是全诗豪壮之美的最高点。
示例三:海鸥的“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的“呻吟、吓坏”、企鹅的“胆怯、躲藏”与文中海燕的“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之美;写大海,写风、云、雷、电,是渲染一种激烈的斗争环境,烘托出海燕形象的高大之美。(2)文中除海燕以外的形象又分别象征什么呢?
关键词句的使用,使大自然人格化了,各种景物具有不同人的动作、感情,也就是说,拟人化使象征体具备了被象征体的特点。总的来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反革命者。
(3)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师生不给互动,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因此“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含有 “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旨在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登高一呼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唱赞歌。
小结海燕形象:这篇散文诗描写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的形象,谱写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3、合作讨论文章的写作技巧。学法指导:
本文要引导学生学习的写作技巧主要有:象征手法及富有表现力的散文诗语言。象征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创作手法,当我们发现作者借助自然界的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情寄托时,往往用的就是象征手法。象征手法要联系全文整体把握,而不能孤立地看一句话或一个语段。可采用个人表情朗读、小组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象征手法,体会作品感情及抒情性色彩。
[明确]:
1、象征手法。
(1)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如本文,大海的波涛象征什么?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风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2)象征与比喻的比较:两者都是“借此言彼”,有几分相似,但适用的程度和表达的范围上明显不同。比喻只是借助喻体形象化地表现本体;而象征不同,用作象征的事物,既是自身,又不仅仅局限于自身,还蕴含着别的意义。而诗的意图,象征的对象,恰如隐身在那别的意念之中。所以象征技巧擅长于用单纯的揭示复杂的,用形象的暗示抽象的,是一种托具体形象、寄深远意蕴的艺术手段。比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只针对一种现象,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个比喻突出海燕的敏捷、矫健。象征是一种创作手法,往往体现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如果孤立的从一句话来看,不容易看出它的象征意义。如《海燕》作者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把一切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让它们分别象征斗争的形势、环境和各种力量,表现了在1905年俄国革命前夜的社会现象,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2、有力的对比和烘托。
这篇作品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还通过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等来作对比。第一部分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拼搏的激战场面,正是以壮阔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以此背景来烘托海燕那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3、具有强烈抒情性的语言。
作为散文诗,《海燕》的语句不分行,但它精练、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
示例一:“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全文之高潮所在,全诗的最强音,应蓄积力量以最豪壮的语气,最强烈的感情,一字一顿读完这个感情十分强烈的祈使句,并戛然而止。)
五、质疑交流
结合课文内容,以“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充分肯定“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乐观精神和生活态度,鼓励学生积极追求勇者风范。
六、自主小结
我们在美的享受中解读了作品,感受到作者惩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作品运用多种手法,使全诗集诗情、画意、理趣为一体,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的明珠,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的暴风雨中也做那勇敢飞翔、搏击长空的海燕吧!
七、反馈练习
请从海燕、风、云、雷电、波涛、暴风雨、太阳、海鸥、海鸭、企鹅等事物中选择两三种说一说它们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八、布置作业
1、继续诵读课文,为参加本单元散文诗朗诵表演比赛做准备。
6.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能力目标: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把握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树立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内容。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探究园:听《春天的故事》 思考:
1.《春天的故事》说明我国实行的是什么决策?
2.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对此,应如何理解?
二、自学探究与完成
1.社会主义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5.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三、国情导读
引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道出了社会 1 主义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1.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3、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兴国之要):(1)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2)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3)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4)引用江泽民的话: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依靠自己的发展。2.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1)主要内容包括: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3.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引用习近平的话: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 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六幅图画,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小结: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4.百年奋斗目标
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六)实践与评价 实践活动P8~9。1.历史的启示:
2.《祖孙三代生活的变化》。
四、小结与练习活动:
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何才能实现?
师评:一方面靠我们自身努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五、板书设计
1.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引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1.总依据 2.总布局 3.总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内容;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百年奋斗目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作业 简答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十八大报告向党内外、国内外简明鲜明的庄严宣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
7.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二课教案 篇七
1、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生产者
销售者
消费者
结合材料一,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参加经济活动的人们有三类: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
2、经济活动参与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它是本课的重点,我采用以下方法突破。 在分析“生产者”、“销售者”时我首先出示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生产者、销售者的违规之处及其危害,然后我根据上述材料,让学生说说生产者、销售者在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循哪些要求?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简要说明,然后请学生根据教材上列出的其他要求,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违法经营者,并谈谈体会。对“消费者”,我结合《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说明消费者的权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可请学生适当举例说明消费者受保护的一些例子。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教师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
再以幻灯出示时政:我们国家的强化产品质量管理,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上又有重大举措,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而作为我们每一个公民,既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同时也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各种经济犯罪现象作斗争。下一课我们将专门介绍如何依法打击各种经济犯罪。
附:板书设计
一、规范我国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名称
民法通则
合同法
产品质量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二、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
平等
公平
诚实信用等
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生产者
销售者
8.八年级上教案(第1课) 篇八
八年级上教案(第1课)
1笑 教学目标: 1. 品味三幅“笑”的画面,理解“笑”的内涵,进而理解冰心“爱的哲学”。 2.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巧妙构思,感受典雅,凝练的“冰心体”的散文语言特点。 说明: 《笑》发表于19,是冰心的成名之作,在文中,她以自己记忆里的几个生活片断“笑”串联全文,辅以清丽秀美的自然风光,不但体现出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的追求,更以清新流利,典雅凝练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在教学中应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三幅画面的比较,感受作者通过精心构思选材让读者领略到三种笑容所传递的友爱与善意,初步认识到冰心所宣扬的“爱”是她开出的对社会种种问题的“药方”,虽然这种“爱的哲学”的产生有一定时代的背景,但仍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同时,《笑》这篇现代散史上“最初的美文”,在语言的锤炼上充分地体现了清新流利,典雅凝练的 “冰心体”语言特点,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各种朗读手段,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作品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通过朗读,圈画等方法理解作者描绘三幅画面所传递的`内涵,进而理解冰心“爱的哲学”。 2. 难点:朗读品味“冰心体”的散文语言特点。 说明:本文优美精致,作者精心构思了三个片断来体现她“爱的哲学”,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句子,反复品读,感悟“笑”的内涵。对刚上初二的同学来说要鉴赏文章的语言可能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用得生动的词语,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冰心散文语言的独特之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繁星》《春水》的内容提要,大家还记得文章中提到的冰心的《繁星》《春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 那篇课文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繁星》与《春水》中表现‘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不仅构筑了冰心思想的内核――‘爱的哲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冰心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污浊社会的愤恨,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以及对爱心、崇高、纯真等美好人生境界的追求。”其实不仅是诗歌,冰心的散文也体现了“爱的哲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笑》就是冰心散文代表作。 自由发言,回忆课文中提到的冰心作品表现“母爱”、“童真”和“自然”的主题 从已学过的课文入手,让学生回忆冰心作品的主要内容,既让学生的学习有延续性,又为下面教学中文章内涵的揭示做铺垫。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文章描绘了怎样的三幅画面?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所选取的三个片断:⑴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⑵道边的孩子,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⑶茅屋里的老妇人,倚着门儿,向我微微地笑。 整体感知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梳理文章的内容。 研读课文,把握内涵 1. 指名读2,4,6三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样三幅画面?这三幅画有什么关联? 2. 小结:沈从文对冰心作品有着这样的评论:“对人生小小的事情,一例俨然怀着母性似的温爱,从笔下流出时,作品中无不对于‘人间’有个柔和的笑影。”你能理解这句话吗? 朗读课文,思考三幅画面的联系。 学生可能思考的几个角度:如,A.三幅画面都是抱着花儿对陌生人微笑。 引导学生体会三幅画面带给人们的感受:安琪儿,纯洁美丽(可以说说安琪儿的来历并出示安琪儿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孩子纯真朴实;老人和善慈祥。都传递着友爱与和善,让“我”感受到了世间的美好。 (让学生理解关键句子如: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理解作者在“苦雨孤灯”后看到想到的这三幅画面让她豁然开朗,心情舒畅,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进而理解这种“爱”是面对人生困境,不尽如人意时给人的温暖与鼓舞,它可以给人以精神力量,战胜一切。) B从孩子的笑到老人的笑,涵盖了整个人生的历程;从天界的笑,返回人间,到现实中的笑;从眼前的笑到十年前的笑,作者要告诉我们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爱,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柔和的笑影”,是冰心对世间万物博大的爱,这种爱是她对崇高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是她面对社会种种问题开出的一剂“药方”。 通过三幅画面有何关联的思考,是为了揭示“笑”的内涵,把握文章的主旨,感受冰心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信念,同时通过同一主旨的三个片断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选材的独具匠心。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 三幅“笑”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因为传递出的“爱”温暖人心,冰心所营造的氛围更是把我们带入了诗般的意境。圈画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散读两遍,说说这些描写有何特点? 2. 以第一段为例,圈出用得生动的词,你觉得这些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吗? 3. 以此为例,继续默读4,6节,圈画有关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1.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鼓励有自己的见地。能说到情景交融,用词简洁,生动等都可以。 2. 分析交流,如:“住”,“清光”,“凉云”,“残滴”,“荧光千点”,“孤灯苦雨”这些词意境很美,而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六年级时的冰心的《忆读书》冰心自幼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加上西方文学的熏陶,所以她散文的语言有清新流利,典雅凝练的特点。人们把这种有着鲜明个性特色的语言成为“冰心体”。 3. 圈画,分析如:⑴“滑滑”“潺潺”等叠词的运用,有节奏感 ⑵“笼”“濯”联想古诗文“烟笼寒水月笼沙”“濯清涟而不妖”,“笼”写出了烟雾迷蒙,有意境⑶“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地乱转。”生动地语言写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整体的朗读和个别的圈画相结合,让学生对冰心散文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布置作业 拓展深化 摘录文中自己欣赏的语句,朗读背诵,选择其中的一两句做简要的赏析。 摘录语句,熟读成诵,并做有关的分析。 理解冰心语言的特点,做有关的积累。
9.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篇九
【自学指导】
1.反复朗读,了解正话反说营造意境的作用,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本诗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来表达主题的方法,学习通过描写多种感受抒发情感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怀念和依恋,感受母爱的温馨,进一步培养感恩思想。【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这首诗,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怀念和依恋。全诗三节,每节都以“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起笔,然后分别选取三个生活场景,从歌调、气息、形象三个方面,表达了母亲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诗歌的第1节,作者写道:“在游戏中间”、“歌谣在玩具上回旋”、“晃动摇篮时”等。这些内容告诉我们,这一节是回忆“我”幼年时感受的母爱。
第2节,诗人选取了特殊的意象:初秋早晨的合欢花香,暗喻母子和欢的温馨、甜美。再者,诗人由花香联想到庙里晨祷的馨香,既自然,更见精妙:人人都知道,到庙里烧香祈祷,心情该是何等的虔诚,而作者此时此刻竟那么真切地仿佛感受到了母亲的气息,足见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切、之烈。
第3节,诗人选取的环境是卧室,而且是“我”一个人在“外望悠远的蓝天”。起初,诗人也许感到孤独,或许原本就是因为孤独而“外望”——渐渐地思念母亲、渴盼母爱的心荡漾开来,强烈起来。于是,正如母亲的眼光“凝注在我脸上”一般,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具体起来、真切起来。因此,孤寂的内心顿时开阔起来,温暖起来,仿佛觉得母亲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这告诉读者:虽然“我”过早地失去了母亲,但“我”并不孤单,因为随时随地,母爱都相伴相随,甚至弥漫在“我”的整个生活中,将“我”包裹,“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厚重而丰富的母爱。【思维训练】
1.为什么每节都以“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起笔?
引出下面的内容,表达母亲始终在“我”的生活中,一直在“我”的心中。2.诗歌的第1节,是回忆“我”幼年时感受的母爱,其理由是什么? 理由是:“在游戏中间”、“歌谣在玩具上回旋”、“晃动摇篮时”等。3.为什么诗人从“庙殿里晨祷的馨香”感觉到母亲的气息?
因为母亲在孩子的心中,就像花一样美好温馨;而母亲对孩子的心,就像晨祷的人们那样虔诚。
4.“母亲凝住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是什么含义?
母亲始终在“我”的整个生活中,母亲一直在“我”心中,“我”一直想念她。5.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母亲为我哼的歌谣、母亲的气息、母亲的眼光。6.模仿本诗的格式和主题,再写一节诗。7.学习了这首诗,写一百字左右欣赏性文字。【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10.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篇十
【内容标准】
(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2)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我国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通过对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主要的史实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有关军事国防建设的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讲述与讨论相结合法。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感。
【教学要点】
重点: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的建立。科技强军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难点:简明扼要地讲请一些军事术语、武器性能。【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在哪一年建立人民军队的?(1927 年 8 月 1 日)
这支革命军队的名称在战争时期有过哪几次重大变化?(红军→八路军与新四军→解放军)由此导入人民军队在捍卫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方面所肩负的新的伟大使命
【新课探究】
一、海、空军的建立
1.背景: 引导学生从历史教训和现实需要两个方面说明建立海军、空军的背景。历史教训: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都是从海上侵入中国的。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闭关锁国,中国没有强大的海军,“有海无妨”,这是导致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
现实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海、空力量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已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对中国来说,保卫领海,保卫领空,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安全环境,需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和空军。
国内,国民党军队仍负隅顽抗;国际,美国对华实行军事包围政策。
2.海军建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成立。1950年,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海军正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3.空军建立:1949年8月,组建空军第一个飞行大队。同年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人民空军正式诞生。
党中央非常关心海军、空军的建立。在 1949 年,我军建立了陆、海、空三军完备的立体军事力量体系。指导学生认识、理解课本上毛泽东主席关于建立人民空军和海军的两幅题词:“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保卫祖国,准备战胜侵略者”,“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4.历史意义:⑴实现了人民军队由单一的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⑵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⑶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安全保障。
二、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时间:1966 年7月1日。
2.目的:为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需要。3.职责:是人民解放军中担任核战略反击任务的军种。
4.发展水平: 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导弹部队的发展水平。一是发射方式的先进(都是机动发射);二是导弹种类齐全,我国已基本建成有近、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在内的战略防御体系。
5.自卫原则 : 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我国发展导弹完全是为了自卫。
三、军队建设的现代化
1.背景:世界发达国家的军事技术突飞猛进。
2.目的:打赢现代技术,尤其是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3.方向:⑴加大对部队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的力度。⑵两条途径:坚持质量建军,科技强军。⑶三个目标:全面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4.结合课本图片、文字,介绍我军军队建设现代化面的重大举措:
①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实行军衔制(1955年)。②军队装备现代化,走科技强军之路。
5.意义:⑴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能力。⑵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铸起坚固的钢铁长城。⑶为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 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总结巩固】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的建立为我国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人民解放军的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说明了我国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真题训练】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在军事上对华实行(D)
A、进攻政策
B、武装政策
C、反攻政策
D、包围政策
2、主要担负我国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D)
A、海军陆战队
B、空降兵部队
C、武警部队
D、导弹部队
3、我国空军第一个飞行中队的组建是在(B)
A、1947年7月
B、1949年8月
C、1949年9月
D、1949年11月
4、人民海军正式诞生的标志是(B)
A、东海舰队的成立 B、海军领导机关的成立 C、南海舰队的成立 D、北海舰队的成立
5、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开始于(B)
A、1949年
B、1955年
C、1956年
D、1965年
6、下列属于我国政府向世界就核武器问题的承诺是(C)
①绝不使用核武器②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③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④不向外出售核武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7、我国导弹事业发展的背景包括(A)
①打破西方的核威胁和核讹诈②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需要③与美国抗衡④当时得到苏联帮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下列属于为我国空军建设奠定基础的是①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后期缴获的一批飞机
②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和飞机
③苏联援助我军的飞机和航空器材
④东北解放区的航校培养一批航空人员A、①②③
B、①
C、①④
D、①③
(C)
9、中国发展数量有限战略核武器的目的是(A)
A、为了自卫 B、提高部队战斗力
C、实现军队现代化
D、与美苏抗衡
10、我国有一支著名的“二炮”部队,指的是(B)
A、海军陆战部队
B、战略导弹部队 C、海军核潜艇部队D、空中战略轰炸机部队
11、空军正式诞生的标志是(A)
A、空军司令部的成立B、东北航校成立C、组建空军第一个飞行中队D、航天部队成立
12、初步实现了人民军队由单一的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转变的是(C)
A、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B、“二炮”的建立 C、海空军的建立D、海军潜艇部队的建立
13、分析讨论: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核武器?
(提示:研制原子弹不是为了使用原子弹,而是为了打破核垄断核讹诈,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推荐阅读: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 华东师大版06-17
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海燕教案07-02
第2课艺术与科学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06-25
初中俄语八年级下册第3课说课教案06-29
四年级下册第1课写作背景及赏析06-19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06-25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08-11
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