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发言稿

2024-10-13

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发言稿(精选20篇)

1.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发言稿 篇一

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的说明

一、理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纬度的具体检测点》的内容;

二、在班会课时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评表》,向学生解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纬度的具体检测点》的各项具体指标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评表》的填写方法。

三、学生根据《检测点》(自评表反面)的具体说明进行自我总结,并根据自己的小结,对评定的6个纬度分别打出A、P、E等;

四、同学间进行相互评价,相互评价尽量做到客观事实;(学生自评和组评只是教师评价小组进行评价的参考依据)

五、收齐《自评表》,按照《自评表》的先后顺序在《丁桥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评价小组评)》表上写好学生的姓名。

六、班主任把本班的《丁桥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表》;《自评表》;学生本学期学习成果、才能特长的作品、证书等材料;扣分情况;值周值日情况统计等材料,交给本班的评定小组成员,各成员根据评定的要求和条件对每位评定学生进行6个纬度的评定,分别打出A、P、E等;

七、各班主任根据各组员的评定结果进行汇总,具体汇总标准为:

1、对学生的其中一个纬度认定为“E”,严格按照评价标准,确定材料,可评定为“E”;

2、如果没有出现“E”,则五个组员中须有三个组员对该学生该纬度评定在“A”,才能确定该学生该纬度评定在“A”,不达到三个“A”则定为“P”;

八、统计六个纬度的评定,确定操行评定等第。操行评定标准为:

综合素质评价中六个纬度都为“A”则为优秀;

三个及以上“A”无“E”则为良好;

四个及以上“P”为合格;

三个及以上“E”为不合格(待评);

2.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发言稿 篇二

在现代教育的今天, 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主要有:思想政治素质、法制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心理平衡素质、技能创新素质、劳动文体素质、审美修养素质、卫生环保素质、社交能力素质等。由此, 可以建立教师“综合素质”的因素模糊集M为:

M= (思想政治素质, 法制道德素质, 文化业务素质, 身体健康素质, 心理平衡素质, 技能创新素质, 劳动文体素质, 审美修养素质, 卫生环保素质, 社交能力素质)

根据专家经验, 确定教师“综合素质”因素的权重模糊集U为:

另外, 设教师“综合素质”因素的评语模糊集V为:V=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差)

一、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判

现调查统计教师C的“综合素质”情况如下:

从上述调查统计情况得到教师C的“综合素质”的评判模糊矩阵R为:

由教师C的“综合素质”因素的权重模糊集U和评判模糊矩阵R, 可以得到教师C的“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判V为:

由上述模糊综合评判V可以知道, 有34.35﹪的人认为该教师C的综合素质为“好”, 有37.15﹪的人认为该教师C的综合素质为“较好”, 有23.8﹪的人认为该教师C的综合素质为“一般”, 有3.55﹪的人认为该教师C的综合素质为“较差”, 有1.15﹪的人认为该教师C的综合素质为“差”。

二、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

根据经验, 我们认为“好”为100分, “较好”为85分, “一般”为65分, “较差为45分, “差”为30分。于是, 可以得到教师“综合素质”的评语等级分值模糊集E为:

E= (7) 10085654530 (8) T

因此, 由教师C的“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判V和评语等级分值模糊集E, 可以得到教师C的“综合素质”的评价D为:

即该教师C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分值为81.4825分。

参考文献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反思 篇三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反思;素质教育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以来,大家已经认识到成绩分数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素质发展的综合评价,既成为素质教育的研究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素质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任何评价都是以一定的目标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实质在于改革以分数为唯一价值尺度去评价学生的弊端,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真正作到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和“进步”为基本指向,培养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过硬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完善的个性与人格,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努力实践,在达到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为此,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应坚持多样化、多元化和发展性的评价原则。

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评价过程机械化、概念化;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结果缺乏真实性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给我们以新的启示:是否理想的评价模式就会带来理想的评价效果?如果不是,又是什么造成的呢?我想原因很简单,因为只要有人类参与的活动就会受到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下面谈谈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证据不足

学生三年来的各种获奖,有一部分没有证书,有的遗失了;学生三年來参加的各项活动,特别是集体项目没有个人证书的……针对这些问题,我校是这样作的: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小组内讨论并认定其结果的真实性,班主任审核,最后教务处、政教处审批。其结果就可以作为证据运用了。

二、班级之间评价结果相差较大的问题

在实际评价中,出现了三个突出问题:(1)班级之间的评价标准把握有差异;(2)班级评价与小组评价结果相差较大;(3)班级评价时,大部分学生只是一个记录者,自评是A他也评A(大约占80%)。

解决的办法: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加强学习,统一思想,统一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来考评每个学生,作到证据充分,让学生心服口服,评B等的是比A等的差一些,还要在某方面努力。第二、三个问题是自评较高,班级评价也跟着高了,这时班级评价就要找出有力的证据来说服学生。我想如果在开始学习方案时,认真解读方案,让学生明白每个等级的硬指标和软指标,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三、分组评价应注意的原则与方法

(1)分组原则:按照公平原则和机会均等原则、分组时兼顾男女生比例、学生表现、学习成绩、爱好特长均等。

(2)评价步骤:①评价准备阶段,班主任主持将本学年内的各种与评价相关的成绩、奖励及不良记录予以确认,适度公布。②学生事先按评价表书写个人行为描述评语,在评价小组会上发言。③小组评价会议上,组内同学根据学生发言所讲内容及实际表现填写互评表。④小组会后,专人负责整理、汇总计算得出学生评价结果。⑤责任教师填写评价表。⑥师生评价结果整合。

四、关于构建系列活动评价模式的探讨和设想

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存在较多的主观成分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客观性不易把握。综合素质评价三年只进行一次,间隔较长,不能体现评价的即时性和过程性,降低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另外,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成长记录相脱离,没有明确学生成长记录在素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使成长记录形成虚设。

4.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发言稿 篇四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督促指导我市中小学认真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遵循教育规律,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办学水平,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参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临沂市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人们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和谐发展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学校评价标准,扭转学校单纯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唯一标准评价、奖惩学校的现象。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健康良性发展。

(二)评价原则

规范与创新相结合,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基础上,鼓励学校积极创新。

导向性与激励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学校的发展。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依据评价内容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校的评价既注重对学校办学绩效的评价,又注重对学校教育工作过程的评价,促进学校发展与工作的改进。

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评价既遵循教育规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依据学校实际,突出评价重点,关注指标的可操作性。

二、评价指标

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分为基础性评价指标和发展性评价指标,基础性评价指标内容主要包括:办学条件(15%)、学校管理(16%)师资队伍(10%)、课程实施(25%)、教育教学效果(30%)、办学特色(4%)6项A级指标,总分1000分。发展性评价指标分年度指标和发展潜力两部分,总分50分,作为附加分计入总分(具体评价标准见附件1)。

(一)基础性评价指标

1、办学条件评价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校准(试行)》进行,分为优秀、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4个等次。

2、学校管理评价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基本规范(试行)》进行,分规范办学、德育管理、学生管理、行政后勤管理4项B级指标。

3、师资队伍评价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指导意见》进行,分领导班子、职业道德、专业发展、队伍建设、管理评价5项B级指标。

4、课程实施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进行,分课程理念、课程开设、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5项B级指标。

5、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意见》等文件,分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办学满意度3项B级指标。

6、办学特色评价分为特色项目、特色成果2项B级指标。

(二)发展性评价指标评

1、年度发展评价主要依据年度内获得的教育教学成果、表彰奖励、荣誉称号等进行打分,与基础性评价目标内要求的内容不重复计分;

2、发展潜力主要依据学校的发展规划、科研水平及成果等内容进行打分,与前面的内容不重复计分。

三、评价实施

(一)评价方法

各县区教育局负责对所有学校办学水平进行评价,评价分为日常评价和年终评价。日常评价的内容由县区教育局参照《临沂市中小学日常管理检查标准》(附件2)制定,每年对所属学校的检查不少于2次,每次总分记100分,检查结果按20%折算计入总分;年终评价由县区教育局组织实施,每年一次,具体实施办法由县区制定,可与年终综合检查合并实施,一般应在学校自评基础上进行,其结果按80%折算计入总分。各学校日常评价得分与年终评价得分之和,就是 该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得分。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按等级公布,评价结果分为A(900分以上)、B(899—750分)、C(749—600分)、D(599分以下)四个等级。评价应当在当年年底或下一年初进行,5月份以前应当公布评价结果。

(二)评价程序

1、学校自评。各学校要建立由校长牵头的自评小组,开展自评工作。学校自评要充分体现全员性原则,动员师生广泛参与,要与学校对教职工和部门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与学校阶段做总结结合起来。通过自评,对学校各部门做进行综合分析,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

2、县区复评。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县区评价小组对所属学校组织复评,复平面为100%。评出每所学校的得分后,向所有学校和社会公示5天以上,接受监督和质询。公示结束后,将评估结果上报市教育局。

3、市教育局认定。市教育局对学校进行抽查,每个县区根据学校数量分别抽查小学、初中、高中1—2处。抽查的全部学校等级高于或等于县区评价结果的,认定县区教育局评价结果,有一所学校低于县区评价结果的,所有学校评价结果发回县区重新进行评价。

4、公布评价结果。经市教育局认定后,县区可将评价结果向学校和社会公布。

四、限制标准

1、学校未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的,原则上不能被评为A级。

2、年度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能被评为B级及以上等级:

违反《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被处以全市通报批评及以上处罚的;

学校对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监管不力的;

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办学条件达不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规定标准的。

3、年度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能被评为C级及以上等级:

违反《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被处以全省通报批评及以上处罚的;

学校课程实施水平评估不合格的;

因学校工作不力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因学校教育和管理不力发生教职工或学生严重违法行为且被司法机关认定为犯罪的。

五、评价结果运用

1、学校办学水平的年度评价结果分别由市、县区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公布,并作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进行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和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进行资金、资源调配的重要依据。

2、初中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招生指标生分配的重要依据。

3、评价结果为D级的学校要限期整改;连续2年评价 结果为D级的,要对学校主要负责人做出调整。

附:

1、临沂市普通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标准

2、临沂市中小学日常管理检查标准 附件2:

临沂市中小学日常管理检查标准

一、行政管理

1、学校办公秩序良好,校园环境和办公环境干净整洁。

2、工作日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不迟到、不早退。学校领导外出要向办公室说明,教职员工有事外出要请假。

3、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办公时间不得玩电脑游戏或上网聊天。

4、工作日中午,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职工不喝酒,教师酒后不上课。

5、学校档案管理规范,内容齐全。

二、办学规范

6、落实课程标准,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学生自习时间不分配到学科。

7、学生作息时间符合规定,按照规定安排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8、学校不利用周末和假期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集体补课,不收费上课和有偿补课。

9、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符合上级规定。

10、严格考试管理,学校、班级不以任何方式公开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等。

三、教学管理

11、学校制定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进行教学总结。

12、建立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结果进行反馈。

13、制定校本教研计划,经常组织开展多样、有效的常规教研教改活动。

14、坚持集体备课,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并做好教研教改活动记录,确保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5、建立领导听课、评课制度。听课有记录,有分析,有和任课教师的对话与交流,有评议和反馈意见。

四、教师管理

16、教师仪表端庄,说普通话,不穿奇装异服,不留怪异发型。

17、教师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或侮辱学生人格。

18、教师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有教案,不接打手机,不无故离开教室。

19、教师布置作业有检查、有批改,无错批、累批、隔批、漏批现象。

20、教师不从事有偿家教活动,不组织或介绍学生参加有偿家教,不违规举办辅导班。

五、学生管理 2l、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遵守课堂纪律。

22、学生着装整洁、得体,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染发,不留长指甲。

23、爱护公共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杂物。

24、课间不追逐嬉闹,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有序行进;行为举止得体,遇到老师问候,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25、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保健操和课间操规范有序,学生动作到位,整齐划一。

六、安全管理

26、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7、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有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28、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情况有记录,安全隐患排查记录清楚,整改及时,对暂时没法整改的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

29、学校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门卫责任心强,管理严格。

5.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发言稿 篇五

“高考新政”出台,综合素质评价”又被提上了桌面。这本是一件好事,为何总让人感到无从下手?

“综合素质评价”不是今天才提出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综合素质评价就被提及。进入到21世纪以后,综合素质评价又在学校刮过一阵子风。又是10年过去,伴随高考新政出台,综合素质评价又被提了出来。

如何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横更在许多学校面前的难题。长期面对应试的要求已经导致众多学校失去了对“综合素质”的基本理解。不仅如此,整个社会都缺乏对“综合素质”的基本理解和共识。

学校回避综合素质评价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在于: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却对学校进行单一评价。这样导致学校根本不敢大胆探索。因为:“不管怎么做,最后还是成绩说话”。

在“不管怎么做,最后还是成绩说话”的逻辑里,学校不愿意探索和研究。探索有可能犯错,但成绩是不允许犯错的。这样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让很多学校选择观望、等待。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更养成了学校的拿来主义:等他人做好了,领导推动了再说。虽然改革不一定会成绩下滑,但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学校做实验。

要让学校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首先需要教育行政对学校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教育行政对学校评价进行“松绑”,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应该从单一的教学成绩评价走向多元的办学成绩评价。多元办学成绩评价至少应该同时包含以下10项内容:

1.学生培养 2.教师团队培养 3.家校合作 4.教研成果 5.学校课程建设

6.学校常规管理 7.学校文化建设 8.学校品牌建设 9.管理团队培养 10.学校的成长性

“用评价督促学校发展”应该成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的基本原则。评价不是一刀切评出好的学校,或者曝光不好的学校,而是要通过评价标准的设立,让更多学校变得更好,只有拥有更多更好的学校,教育民生才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进行学校评价时,将学校作为独立个体,以学校个体现状进行评价是相对客观、公正的。

一、评价学校的学生培养状况,首先应根据学校现有生源状况对学校进行评估,过程性和终结性的评估应指向“学校是否让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目的,如果评估仅仅指向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会导致各个学校之间进入生源抢夺大战,恶化教育生态。这是典型的“制度使人变坏”。

一所学校的意义不是把好生源、好师资聚集在一起取得好成绩。学校作为组织存在的意义是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最好的成长。

因此,评价学校的学生培养状况,要遵循“增幅”和“过程性”的原则,根据学校为学生培养所做的努力对学校进行评价,量化标准多元。

二、教师团队是教育事业的财富,学校让教师团队成长为教育的生力军是学校作为国家事业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教师团队的成长不应只重视学历提升、获奖多寡,更应重视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提升,理念的转变,教师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评价,应重点关注学校针对教师团队现状做了哪些培养工作,有何成效,对学生成长有何帮助等方面。

三、鼓励学校进行家校合作。每一所学校的家长群体构成都不同,学校的家校合作模式不能进行简单复制和移植。“家校合作共同育人”是探索的前提也是探索的方向和目标。教育行政部门应鼓励学校根据自身学校的情况进行多种模式的 2 探索,通过家校育人结果的呈现进行学校评估,而非简单使用是否有家长委员会,是否有家长课堂等单一量化标准。

四、鼓励学校开展自主教研。学校的教研就是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每所学校都能主动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就变成一个高效能的组织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自主教研的评价应该从“文山会海”走向“实效评价”,从看文件、听汇报走向开学看规划、期末看效果。学校自主教研的开展某,是学校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五、课程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立德树人的落实必须依靠学校课程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估应从“开齐课程”的要求逐渐向“课程建设”过渡。鼓励学校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的探索。教育行政部门若无法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指导,只重视数量,就会使学校陷入疯狂开社团活动的误区中,延误学校课程建设的时机,导致学校课程看起来繁花似锦却无实效。另外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都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进行课程建设绝不仅仅是搞活动,而是要通过课程实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这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评价的重要意义。

六、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常规管理的评价应从人、财、物的高效使用、资源的合理搭配等方面进行考察。早年进行的ISO9000认证将企业的管理方式引入学校无非也是想要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但企业标准未必适合学校环境,随后这项工作不了了之。其实学校管理并不复杂,所有管理的目的都是为师生服务,学校常规管理的流程和秩序是保证学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七、学校文化对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都会产生强烈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绝不仅仅停留在学校外显、硬件文化的建设上,这种“装修式”的文化建设见效快,易量化,可以说深受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喜爱。但是,这种“面子工程”的评价方式,本身对学校文化就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导致学校行为和文化走向一种敷衍和功利。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价应从学校的定位、立意、品位、育人功能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促使学校拥有健康的文化场。

八、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品牌建设的评价有助于学校对办学行为的规范和自 3 查自省。学校品牌建设是学校组织化特征的体现,也是学校走向良性发展的体现之一。学校品牌建设的评价指标是多元的,学校品牌的建设是学校文化逐渐固化、传承的过程,有助于学校保留良好传统,进行文化传承,同时也有助于督促学校与时俱进,加快自身调整的步伐。

九、学校管理团队的培养是学校持续发展实力的体现。梯队型管理团队的培养要破除“教而优则仕”的传统路子,大量挖掘有管理潜能、熟悉业务的新型管理者。管理团队的培养会提升学校办学和管理品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团队培养的评价应着重在梯队建设、技能提升、理念前沿,实效呈现等方面。将学校落后的管理局面通过管理队伍的打造进行改变。同时为本区域储存学校管理干部。

十、每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根基不同。学校评价如果放在同一起跑线难免有失公允,甚至会无形中增大校长、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同时,同一起跑线的评价方式会促使家长选择现有的优质学校而无视成长性高的学校,这是由不恰当人为评价带来的教育不均衡。许多现有优质学校的绝对教学质量并非优秀,仅仅因为其生源优于其他学校,在以成绩论成败的评价体系里,这些学校脱颖而出。但这就带来家长在学校选择时的误区,也给区域教育管理和发展带来难度。要改变此种现状、促使每所学校都能良性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就要针对学校的“成长性”进行评价和评估,针对“成长性”进行的学校评价能为学校带去公平竞争机会,激发学校寻求发展动力。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出将教育改革推向了更深,评价学生的目的由“甄选符合单一标准的人”提升为“培养更优秀的人”,这是一种本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更接近于“评价”的本质,但是在短时间内恐怕很难达成广泛的共识。

“评价”的变化会随之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深刻理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改革带来的变化并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如果仅仅将评价的变化压给学校当作任务完成,这就与教育改革的初衷南辕北辙了。

6.高中毕业综合的素质评价 篇六

2.工作认真负责,能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

3.劳动中任劳任怨,肯吃苦。

4.你对同学的关心和出色的组织活动能力,使整个班级都受益匪浅。

5.你更以勤奋、踏实在同学中树立了榜样。

6.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勇于为班级争光,品行较好,

7.你热心助人,集体观念较强,心直口快,不隐瞒自己的想法,做事风风火火。

8.你是同学拥护、老师信任的班长,你是班级同学学习的榜样。

9.热心班集体工作,协助老师完成班务工作。

10.身为班干部能够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自觉自律,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11.虽然平日里默默无闻,但班级活动总有你的身影。

12.为人朴实,性格沉静,虽然言语不多,但能感觉出你对班级的关心和参与。

13.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不忘给同学以无私帮助,十分难能可贵,

14.组织观念和工作责任心都很强,各方面表现都是优秀的。

15.班干工作,你不够主动大胆,所以尽管付出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较差。 不过,你有时只是埋头在自已的小天地里,对集体活动欠热心。

16.不能主动大胆地开展工作。

17.对班级活动并不是很关心,希望能在以后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

18.平时要多带动班级中其他的同学,共同进步。

7.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量化研究 篇七

关键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量化

1 综合素质量化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天津市大学生操行指导与评价手册》等文件精神要求,对高职生在校期间的品德与修养、知识与技能、特长与实践等通过分析、评分和综合等几个环节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统计,从而弥补以前单纯性定性评价的不足。综合素质量化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标准所列的各项活动,促使其了解自己在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不足。方便了教育者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综合比较,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情况,为今后开展辅导工作提供一手参考资料。

2 综合素质量化的形式

量化的形式可以分为一次量化、二次量化、类别量化等多种形式,其量化性质、量化作用、量化特点也不尽相同。

一次量化是对测评对象的直接量化,测评对象通常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如“献血”次数、参加“公益劳动”次数等,这些量化数据直接反映测评对象的实际特征,具有实际意义;二次量化是对测评对象进行间接的定量考核,测评对象通常没有明显的数量关系,但存在质量或程度上的差异,如学生操作“优”、“良”、“中”、“差”,可以用5、3、1、0来量化。

类别量化就是把素质测评对象划分到事先确定的几个类别中去,然后给每个类别赋予不同的数字。

3 综合素质量化的原则

一是规范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制定量化方案和构建量化指标体系时,方法和程序应要尽可能规范,量化的结果要体现较高的度。量化工作要能起到良好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综合成为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二是可行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素质量化方案及指标体系,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正确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被测评对象共同属性的可比性。三是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将综合素质的内容分层次地细化为可量化测定的若干方面,在对各方面进行量化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定性分析,将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使素质量化更符合实际,具备可操作性。

4 综合素质量化的功能表现

一是激励导向功能。素质量化方案及指标体系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顺利成长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量化的结果能进一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充分利用高校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逐渐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二是反馈指导功能。素质量化是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评形式,量化过程包含了大量信息。班主任或班级管理者通过及时地收集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地指导和调节相关的量化工作,结合考评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自我,充实自我,发挥自身优点,尽力克服不足从而真正提高量化工作的有效性。三是客观分析功能。以前的综合素质测评方式主要采取了定性描述的方法,如写评语或凭借主观印象、师生关系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概括性强,难以在学生个体之间看到差异和综合比较,因此评价的效果不佳。通过综合素质量化,学生素质各方面的表现可以用数字的形式进行表达,我们也能够借助计算机等手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实现量化的可操作性与可比较性。

5 综合素质量化的效果分析

量化主要是解决了测评结果的可比性,当两个测评对象的综合素质量化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其综合素质表现绝非完全相同,因此,量化的分数不能表明这一事实,评语却能较好地描述这种差异。然后,在对全院学生综合素质评比时,我们通常侧重客观与总括性的大致了解,并不需要作具体详细的情况了解,量化分数基本上满足了这种要求。相反从评语中却难以比出高低,因此,综合素质量化对测评对象以分数形式进行评判,具有可比性,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管理的有效手段。

6 结束语

在制定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标准时,高度重视高职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分量化管理,将考核标准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划分,并纳入学生学分考评体系,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使学生能从学业、德育、操行和社团活动等方面获得相应分数,也进一步引导并促进了日常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转化机制的关键就在于寻找并确立质与量之间相互转换的度,并以此制定量化管理的指标体系。度确立得越客观、越准确,素质量化的效果就越好。构建科学而规范的综合素质量化指标体系是开展量化工作的首要任务。

结合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从教育理论和实践角度对综合素质的内涵和量化的概念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综合素质的标准和量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总结并制定出《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认证规定》。规定已经在学生综合素质量化测评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在全面提升。但在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素质量化的内容是否全面,能否客观地代表综合素质的具体内容;综合素质是否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是否都能用数字量化出来;一些具有描述性质的综合素质是否能够量化,怎样量化出来;量化过程中的评分定级环节是否合理,能否将综合素质在质这个指标上进行合理区分等具体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也可以作为日后进一步推进量化工作的工作思路与发展方向。

素质量化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核心与主要目标,做好素质量化工作对于提高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加强思想政治意识,规范思想道德认知和行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和各种活动的积极性,锻炼完善自我,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力开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祖国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过硬、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丽萍.认真贯彻【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德育规程】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5).

[2]杨绪峰.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11(4)

[3]虞丽娟,孟宪明.大学生才质模糊评价系统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7)

[4]刘金阳,宁睿英.科学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J]农家科技,2011(S2).

8.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 篇八

不论在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些单位组织有关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各种关系成效的好坏。不同人士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这一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别。笔者所指的财务管理人员,主要是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中不仅能反映过去、会算“死账”,而且更能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与评价财务活动、会算“活账”的中高级管理型人才。

通过对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客观、合理评价,可以帮助有关领导开展人才招聘、选拔、培训和绩效考评,进行其他有关的考核和工作安排、岗位调整。而任何单一的指标评价都只是片面的和零星的,必须采用适当的标准和方法,对其进行相互关联的综合性分析。

一、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

笔者以为,对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分析评价,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一是指标要素齐全适当;二是主辅指标功能匹配;三是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具体来说,可将其评判指标分解为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

(一)在“德”方面

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遵纪守法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财务制度;而职业道德方面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和廉洁自律等。具体到工作上,就是要掌握《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和《经济合同法》等一系列财政、金融、税收的法律制度,对国际惯例有所了解。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办事公道、坚持准则、强化服务、态度严谨、提高技能、服从领导。

(二)在“能”方面

包括任职资格、业务水平、心理素质等内容。而任职资格又可细分为学历、职称、技能证书;业务水平方面可细分为政策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组织协调能力、工作效率及质量、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要求通过对财会专业理论的研究,制定好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则和会计岗位职责等;综合运用财务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为管理决策层提供预测、意见和建议;具备各种会计核算的工作经验及与财会相关的银行、财政、税务、审计、工商、物价等部门沟通与协调的能力。

(三)在“勤”方面

主要指工作态度、勤奋敬业精神、劳动纪律的情况。应热爱本职工作,工作态度好,遵守有关工作纪律。

(四)在“绩”方面

主要指工作实绩,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奖惩情况等。能圆满地、创造性地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在会计核算、会计监督、预算管理以及参加继续教育和其他有关财会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善于协调好单位内部及与外单位各方面的关系。

在这四者中,“绩”是成果、效率、效益的统一体,是财务管理人员对社会的贡献,是“德、能、勤、绩”的集中体现和综合结果,是评价、衡量的最佳角度;“德”是“绩”的保证;“能”是“绩”的基础;“勤”是“绩”的条件。

二、评判的依据与原理

(一)评判的特点

根据上述评价指标的建立(详见下页表1)可知,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评判指标分解为“德、能、勤、绩”等一级指标,而“德”又可分解为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等二级指标,“能”可分解为任职资格、业务水平等二级指标……其中“遵纪守法”又可进一步分解为国家法律法规、单位财务制度等三级指标……同理,“勤”与“绩”的二级指标下亦可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三级指标(因篇幅所限,本文略)。

在该评价体系中,对单一独立指标的评价而言,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以及同一单位不同时期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不同人士的评价标准也不相同。换言之,各因素及其单一评价、综合评价都是相对而言的,其本身没有精确定义的判别准则,它们具有“亦此亦彼”的模糊性。而综合评判法正是研究这种模糊现象的较为恰当的定量方法,尤其当决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直接、真实地反映处于不同层次的诸多因素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有一定的难度时,所以,笔者提出应采用多级模型的模糊评价法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予以评判。

(二)评判的原理、方法

首先,请上级部门、本部门、服务部门的领导或其他有关人士分别对各层面上的各因素赋予相应的权重,对最次一级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在此基础上作第一级评判;然后,再由远到近,逐级进行评判,得出最终评判结果。

假设因素集为u={u1,u2,…,un},评判集为v={v1,v2,…,vm}。对单个因素ui进行评判,即可得到v上的模糊集{ri1,ri2,…,rim},并由此组成评判矩阵

式中:i=1,2,…,n;rij∈[0,1]; ∑rij=1(j=1,2,…,m)

又设各因素的权重为A=(a1,a2,…,an),式中:ai≥0;∑ai=1

则评判结果为B=A·R=(b1,b2,…,bm),式中:bj=∨(airij

根据有关定理,在实际计算中,可采用实数的加乘运算来代替上式中的“∨、∧(取大、取小)”运算,其结果仍是模糊集,且运算结果更为精细。即采用以下公式计算:bj=∑ai·rij(i=1,2,…,n)

将此结果看成是对其上一层次(图中左边层次)中各因素(指标)的单因素评判,同时,给这些因素也赋予相应的权重,则可进行第二级综合评判。即

C=A′·R′=A′·[B1,B2,… ,Bk]-1,式中:k表示其上一层次中因素(指标)的个数。

同理,可继续进行第三级或更多级的综合评判,最终得出对某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评判结果。

三、评判法的实例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方法的应用,现举例如下:

(一)评判准备

设评判集为V={优,良,中,差},邀请适当比例的上级部门、本部门、服务部门的领导、同事或其他有关人士对某一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进行评判。首先,由评估人士对一、二、三级指标分别赋予了相应的带有普遍性的权重A;然后,由这些人士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最次一级指标分别进行评判,得出各评判等级下对应的模糊集R(比重)。经过整理,各级指标的权重以及单因素的评判结果如表1。

(二)评判计算

1.第一级评判

根据表1的数据,对二级指标中的“遵纪守法”进行评判,得

同理,可得“职业道德”等指标的评判结果。归纳如表2:

2.第二级评判

根据表2结果,将B1、B2看成是对“遵纪守法”、“职业道德”两个指标的单因素评判,则可对“德”进行综合评判。结果为:

(三)评判结论

该结果表明,这类评估人员对该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评判结论为:“优”占31.16%,“良”占47.78%,“中”占19.56%,“差”占1.5%。根据最大隶属原则,最后的结论为:“好”。

四、评判法的有关说明

在实际评估中,有关指标下也可包含更丰富的指标,或进一步细分为第三级、第四级或更多级指标。应该说,指

标越细,级数越多,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评判就越客观、越准确。

9.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的职责 篇九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职责

1、全面安排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宣传培训工作。

2、制定及实施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方案。

3、指导、监督各班对学生进行评价工作。

4、审核班级评价结果,并向学校领导小组报告评价过程。

5、接受学生、家长的咨询与投诉,及时化解评价工作中的矛盾,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及时上报评价领导小组进行解决。

6、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对评价出现的分歧予以化解和上报。

7、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完善评价方案。

8、及时解决评价工作中的其他问题。

10.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篇十

回想三年里有过多少酸甜苦辣,以往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但也得到了相应的汇报。在教师的启发教导下,我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我努力学习各门功课,顺利获得了毕业证书,没有任何挂科现象,并且曾获得全国高中生奥林匹克英语大赛三等奖。在高中期间我全面地掌握了科学基础理论,同时注意结合自身兴趣特点,结合动手实践,在高二暑假到广州某杂志社担任打字员,增加社会阅历。

经过三年学习,我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提高,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之处,由于晚上学习较迟睡,早晨上课有时迟到。我将不断总经验教训,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把自我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我的热血与青春!

1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中高考;学业水平测试

一、综合素质评价基本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关注学生教育问题,意识到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开始对学生综合素质问题予以关注。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

综合素质是学生的道德品质、个性素养、身心健康、情感态度等重要核心素养的集合。综合素质评价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呈现学生状态,以不同阶段学生成长所设定的综合素质的各项指标为评价依据,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本质是个性发展评价,同时又是真实性、过程性评价、内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关注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发挥学习潜能,学会学习,终身发展。

第四,综合素质评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发展。

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都要目标、导向和鼓励,评价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二)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

20世纪以来,西方教育评价为现代教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发展迅速,在我国却由于种种原因未得到发展,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后,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才逐步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我国,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和规模,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2014 年 9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 “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中明确提出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出“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首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式纳入考试招生制度框架内。2014年12 月 16 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评价程序分为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五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它与学业考试、中考、高考等外部评价互动、结合,共同构成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和中高考的关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和重要内容,同时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

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合格毕业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教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考核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1.综合素质评价涵盖学业水平考试

通过列表对比发现,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涵盖了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八大学习领域。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习能力维度包括了对学生学习成绩测评,更侧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2.综合素质评价无法取代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采用质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无法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所以统一组织的标准参照性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能更客观采集学生学习信息,监测学校教学的质量。

3.学业水平考试难以覆盖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素养维度很难在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下描述恰当,把学生道德素养归入学生的学业水平则的确不合时宜。

4.学业水平纸笔考试无法替代综合素质评价

纸笔考试不可能全面地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教育目标,不能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测量准确,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中高考的关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系到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一项制度化的学生评价实践活动。关于综合素质评价争议焦点是否应该将综合素质评价纳人以中高考为核心的选拔系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背后观念的变革,综合素质评价提出的初衷在于倡导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特征特性描述,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高考的结果是数字分数为高等学校选拔合适的新生,是以甄别和选拔为根本目的。

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缘于先天察赋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后天教育环境的不足,会限制甚至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空间转化成现实的發展水平。专业化和公平是将综合素质评价与中高考挂钩的前提。中高考的选拔性体制则要求所有学生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遵循共同的框架和标准,综合素质评价指向的是个性化的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林珑..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考试2009(4):14.

[2]黄志红.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与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6.

12.浅析中小学素质综合评价的现状 篇十二

一、存在的问题

首先, 从观念上来说, 无论家长还是教师仍然分数至上, 把学生分数看作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学校按照学生分数为教师排名的举措也为教师增加了许多压力;在社会上, 家长压力也并不小, 受当前环境的影响, 他们表现出了对分数的高度渴望, 家长的需求是假期各种辅导班难以禁止的最大障碍。

其次, 在素质综合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上, 学校制定的奖励办法和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存在脱离现象。从理论上来讲, 学校对教师的奖励办法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奖励办法应该为新课改服务, 鼓励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的综合评价。但大多数学校没有与此相关的奖励办法, 或者奖励办法过于单一, 仍然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实施奖罚。这直接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奖罚。

于是, 出现了三种现象:第一, 奖状多而物质奖励少。尽管奖状上写的明白“以资鼓励”, 但一般情况下是没有“资”的。有“资”鼓励的时候仍然是在考试成绩下发的时候。我并不是强调一定要在物质上对学生进行鼓励, 而是说, 我们的奖励重点仍然放在了成绩这一标准上;第二, 班内各种奖励均由成绩换来, 以考试成绩换取评价的等级, 以考试成绩换取各种其他的奖励。这体现的仍然是成绩决定一切的思维;第三, 除了成绩外, 对学生其他各种闪光点奖励的少。在这方面, 宁晋中学做出了更为积极的探索。他们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 对那些有闪光点的同学给予奖励。劳动好的评为劳动之星, 勤俭的被评为勤俭之星, 歌唱的好的评为文艺之星等, 有多少优点就有多少“星”的种类, 可谓“群星闪耀”。学校改变了先设荣誉称号再根据标准评定的传统模式, 而是采用根据学生的闪光点拟定称号的方式, 以此来肯定学生的优点。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再次, 将评价仅仅作为评价, 没有体现其反馈作用。素质综合评价不是目的。虽然综合评价和分数有本质的区别, 但其反馈意义则是相同的。我们应该根据阶段性的评价做出工作上的适当调整, 找到问题所在, 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但事实上, 我们只是将那些评价装进学生的档案袋。

二、思考与建议

素质教育难以推行的内在原因与当前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紧密相关。家长们需要他们的孩子在考场上考得赢。这无疑成为各级学校面临的尴尬境地。一旦不能拿出令人满意的考试成绩, 他们将面临无数家长的指责与非议。

所以, 要真正实施学生素质综合评价, 教师和家长必须改变教育观念, 否则这些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只能流于形式。切实一点讲, 教师和学生家长都要有三点认识:第一, 要立足长远, 为学生整个的学习人生负责;要放眼未来, 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格外珍惜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这一点应该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突出出来。人是活到老学到老的, 所以, 很多时候,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能够使一个人学习之路走的更远的内在驱动力就是个人在少年时期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家长必须明白,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而不是百米赛, 要看到学生的后劲, 为他们更远的学习负责。

第二, 不能涸泽而渔, 小学生智力不宜过早过度开发。很多家长都上了辅导班的当, 受了他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的欺骗。辅导班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效益, 他们抓住了家长的心理, 迎合家长需求, 扇风鼓浪, 让家长把孩子送进各种辅导机构去。起跑快, 那是百米赛, 但我们的孩子要跑完整个人生。在起跑时就竭尽全力, 甚至智力和体力过度透支, 那是跑不赢的。事实已经证明, 对智力的过早过度开发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第三, 学生成才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建国之初, 广大农村的孩子要想脱离土中刨食的命运就只有读书考大学这一条路。考上了大学, 分配了工作就捧到了铁饭碗, 就可以一生无忧。时至今日, 已经演化为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能有好工作的思想。但是, 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 当前社会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行业衍生繁多, 已非三百六十行可概括的。而且, 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来看, 技术类人才成为紧缺人才, 远比名牌大学毕业生更抢手;其次, “铁饭碗”这一名词正渐渐地淡出中国的历史舞台;再次, 从教育理念上来说, 找到好工作赚钱并不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培养健康心智, 形成稳定健全的人格, 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才是教育更普遍的意义。一个人成功与否, 和他的毕业学校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些成功的人往往是具有坚强毅力、执著追求、心智健全的人,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才是他成功的前提。

13.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 篇十三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提出了几点大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状况; 评价研究策略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分析

1、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严重的偏离。在大学,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与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打交道,另外人与人之间的个性相差比较大。在处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大学生一般都比较注重的是自己的想法在计提利益面前,更加看中的是个人的利益。特别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学生沉迷与网络的世界,认为在网络里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被网络上的攀比、、暴力、等行为严重的抹杀了,有些学生利用网络欺骗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做损害他人的利益的事儿,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缺少真诚,具有不正确的动机,使大学的学风受到严重的损坏。

2、学生的健康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处于大学中的学生,年龄一般都是在二十岁左右,应该充满朝气,积极乐观,勇敢坚强,能够坦然的接受各种挑战以及失败的打击,但是很多大学生的思想往往比较的纠结比较的矛盾,面临着新旧思想的不断冲击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矛盾,使他们的心理严重的不平衡,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这些心理上的变化会对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有负面的作用。

3、重视知识的输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里,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一途径就是大学课堂,但是很多大学里,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呆板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占据着非常被动的地位,会大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很好的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的教育,没有及时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另外没有很好的与学生交流,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讲完课就走了,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没有办法及时的请教。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效率非常的低,甚至很多学生逃课。在课后学生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能也不够好。

4、没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择业观。大学的管理一般比较宽松,大学生一般有很多自由的时间,但是很多大学生利用自由的时间打游戏、看泡沫电视剧。另外大学生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有很多学生严重的熬夜,身体素质很差,平时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很少的体育课,学生们普遍没有引起重视,很少去上,或者敷衍了事。在择业方面,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认为只要考取的证书越多对工作越有帮助,却不知道什么工作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没有明确的目标,盲目随众对于自己在学校学习的道路和以后的职业道路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1、优化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大学里的学生一般已经具有了独立判断的能力,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定的认识。政治思想素质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态度和道德水准,是一个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应该抓住这一点,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培养严谨踏实的优良学风和文明进取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踏实做人。广大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2、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每个学校和家长的责任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学生也有责任努力的树立正确的观念。大学生处于社会和学校的分界点,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开展心理咨询课,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思想比较另类,或者是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教师要主动的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世界,及时的纠正他们消极的观念,解开他们心理上的矛盾,使他们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不断的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3、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和能力素质以及文化素养。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能力素质和文化素养,能够熟练的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使用的技巧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去,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不断的创新,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积累经验,发现做事和学习的规律。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

总结:

大学学校发展的要求就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都高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不断的锻炼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时的发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且因材施教,积极的帮助学生改善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有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参考文献:

1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篇十四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和山东省、滨州市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素质教育推进的实际,特制定程坞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一、评价内容

1.检测性学科评价(50%)。

按照教学计划规定所开设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美术、音乐、体育、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根据学生各类作业的检查、各项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性检测、学期末的考试,以及学生的其他表现,实行等级制进行评价。

2.考查性学科(项目)评价(50%)。

(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内容以我们中国传统的艺术项目为主,有花样跳绳、转手绢、剪纸、球类、竹竿舞、丝网花、折纸、串珠等项目。学生们选修活动项目,学校效果评分为入门(D)、合格(C)、优秀(B)、特长(A)四级,学期末学生自主申报验收,成绩计入学生素质评价手册。

(2)地方课程:各门地方课程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意见制定的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价。

(3)综合实践活动:依据每次活动效果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A)、良好(B)、及格(C)、不及格(D)。

(4)读书工程:依据各年级等级考评细则确定学生等级,特级、五级=A,四级=B,三级=C,二级、一级=D。

(5)成长记录袋评价:按成长记录册中设计的栏目,让学生定期认真填写,教师要写好综合性的鼓励性评语。评价结果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优秀(A)、良好(B)、一般(C)。

(6)参与各类竞赛活动:依据活动结果等次转化为A、B、C、D四级计入学生素质评价手册。

二、评价形式

1.检测性学科评价。

学生检测性学科评价按时间关系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终结性评价指学生在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结束时开展的集中性评价。评价方式分为书面测试和非书面测试两种,书面测试和非书面测试都贯穿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中。

2.考查性学科(项目)评价。

学生考查性学科(项目)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评价、综合评价的形式。

(1)学生自评。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反思品质,自评正是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通过自评,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步和努力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自我提醒、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促进成长。

(2)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即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作为评价的主体,也是被评价的对象,通过互评,全面、真实地形成对被评价者的认识,看到他人眼中的自我,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对自身也进行反思。

(3)班级评价。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班主任任组长。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在学习、活动、生活等过程中的了解和观察对全体同学进行等级评价。

三、评价结果的运用

在评价过程中,单项科目直接进行等级评定,综合评价时采取“等级——分数——等级”方式转换。其转换方法一般为:单项科目A、B、C、D等级分别转化成4、3、2、1分(重要科目提高分值);检测性学科和考查性学科评价结果最终分别按50分转化。综合评价时,把以上两项得分相加后再转化成等级:低年级90分以上为优秀(A),75分——89分为良好(B),60分——74分为及格(C),60分以下为不及格(D);高年级85分以上为优秀(A),75分——84分为良好(B),60分——74分为及格(C),60分以下为不及格(D)。

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填写《学生素质报告手册》。《学生素质报告手册》放假时交给学生拿回家向家长或监护人报告,并由家长或监护人写上“家长的话”和签名,开学后学生把《手册》拿回学校交给班主任保管。

15.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发言稿 篇十五

一、当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

1. 沿用分数评价的思路

当前,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通常做法是,把学生综合素质理解为不同方面素质的总和,如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包含“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大维度。各省市制定的各学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在评价内容上虽略有修订,却大体相同。浙江省《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将学生的“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四大维度。国家、省、市县各种版本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虽不尽相同,但思路都是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分解为不同方面的素质,对每一方面的素质继续分解为二级和三级指标维度。

为使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体现出区分度,每一个具体的指标都赋予一定的分值,依据得分或等级来评价选拔学生。这其实是分数评价的典型思路,把综合素质视同我们常说的“总分”,其分解的维度好比“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内容,将类似“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综合素质维度的评价结果汇总起来,就得出了类似“总分”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评价,本意是要扭转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发挥考试评价在学生评价中不具有的评价功能,但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所采取的却是考试分数评价的路径。机械地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视同知识一样,分解成一个个可观测的“知识点”,再拿这样一个框框去套用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以得分来评定学生个体的等级和差异。把学生综合素质简单等同于部分相加,其实是对综合素质及其评价的误解。

2. 赋值综合的实践评价方式不科学

指标分解———赋值综合———等级评定,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流程,无论从评价过程还是评价结果来看,这种方式既不科学也不真实。

(1)指标分解不科学

构建一套科学公认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是一个可能性问题。就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而言,首先遇到的是指标维度的全面性和指标之间的相异性问题。就以浙江省为例,省里出台的《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提出:将学生的“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四大维度。具体到市级层面,有的是直接搬用省指导意见的四大维度,有的则不一样,如杭州采用“道德与素养、劳动与技能、实践与探究、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艺术”六大维度;宁波采用“审美与艺术、实践与服务、运动与健康、探索与研究”四大维度;温州则套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基础性发展目标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大维度。如果放眼全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维度的版本更多,涵盖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指标维度,很难得到公认。

以创新素质为例,浙江省的指导意见中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维度,而在其他市的指标中没有明显体现。其次,各指标之间应有明显的区别度,否则很难界定其内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就很难区分,更像是一种包含的关系;“实践与服务”和“探索与研究”也一样,存在交叉重叠的理解;“交流与合作”一定是具体体现在学生生活或学习活动中的,无法单纯来评价其素质的高低。这些问题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二级和三级指标中也同样存在。

(2)赋值综合难度大

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必须对每个维度指标赋值,再将不同指标维度的结果综合成上一级指标维度的评价结果,最后形成一个最终的评价等第或分数。分数和等第是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赋值的两种形式,但对某些指标而言,都存在赋值的困难。如常见的“品德”指标,往往分解为“品德认知”“品德情感”“品德行为”等二级指标,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涉及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的指标无法测量,即使用行为来衡量,也无法找出标准的答案。在学生没有重大品格缺陷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判定一个学生为A等而另一个学生为B等。

指标综合就更难,具体包括不同维度、不同阶段、不同主体的综合。等级赋值的办法虽然避免了分数赋值的刻板僵硬,但带来综合难的问题,以“创新实践”为例,如果一个学生“研究性学习”为A、“科学实验”为B、“信息技术”为C、“劳动技术”为A、“社会实践”为E(即需努力),那么合并成“创新实践”该是什么等级?不同主体和不同阶段评价的综合也是如此,如某市规定“学生自评占10%,教师评议占40%,学生互评占50%”,“七年级上下学期各15%,八年级上下学期各20%,九年级上下学期各15%”,假如学生自评为A、教师评议为B、学生互评为C;七年级为A、八年级为B、九年级为B,那学生最终的综合评价该是什么等级呢?因此,如何对等级赋值的比例进行综合,是一个实践性操作难题。(3)等级评定不真实

综合素质评价相比分数评价,主观性更强,对操作人员的道德要求更高,这还是其次。笔者讲的等级评定不真实,是指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固有的诸多问题,无法评价出学生的真实素质。原因在于综合性评价结果会掩盖学生个体的真实性差异,特别是有些省市规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各等级的比例,甚至还明确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折算成中考分数,计入录取总分,这无疑加大了评价的道德风险,其做法本身也是非常荒谬的。该多少学生优秀就得多少学生优秀,综合素质评价是绝对性评价,采用相对性的等级比例规定是不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本意是要去考查出分数评价无法发现的、学生内在的某些素质,可是从评价思路、实施过程、结果评定都无不采用分数评价的套路,正应了那句“穿新鞋走老路”的流行语。正如有人批评的“变相应试教育观”[1],应引起我们的警惕。正所谓“缺什么补什么”,综合素质评价有了等级和分数,反而会加大学生的负担和相关参与主体失信行为的可能,这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矫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入综合素质评价是适应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改革要求,改变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达到发掘学生个体的个性特点和潜能优势的目的。正视实践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种种问题,并非否认推行综合素质评价,而是要为更好地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思考。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止于问题的批判,应站在实践的立场,去探索改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途径。

1. 对综合素质及综合素质评价内涵的重新思考

说到改进,人们习惯性的思考是如何去提升综合素质测量的技术,然而,正如有人所说的:“如果从技术层面来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基本上是解决不了的。”[2]我们要从重新理解综合素质的内涵开始。从广义上说,综合素质应指一个人各方面的所有素质,而现阶段,我们主要从考试和综合素质两方面来评价学生,考试侧重于知识技能(依据所规定的学科和标准)的掌握情况,因此,实践中的综合素质,理解为除考试成绩所能反映的学科知识技能之外的所有素质。不同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出来的差异,往往不是如考试评价那种“量”的差异,即知识技能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而是一种“质”的差异,即反映学生个体的个性特征,是一种无所谓“高低”的差异。

假设一个学生综合素质总评是优秀水平,而另一个学生是正常水平(虽然不是每个方面都突出,但存在某个优势潜能),我们就不能用考试评价的思路断定“后者比前者综合素质差”,因为这仅仅是一种性质上的差异。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不是分出个三六九等,而是评价出学生的个性和优势潜能。那种等级或打分式评价,面面俱到地要求学生“优秀”,反而是一种趋同性的价值引导,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2. 重新设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思路

要实现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发现学生个性和潜能优势的真正目的,就有必要重新设计当前的评价操作思路。“要求学生在综合素质的每一个维度都是优秀,这是平均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要求学生在音乐、美术、体育都优秀是理论上的完人,在实践中是做不到的。从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来说,既需要人们有共同价值观和规范,更呼唤有个性特长能创新的人才,综合素质评价应承担这样的重任。”[3]因此,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中,没有必要纠缠于分解成什么样的指标,或者多少指标维度,更不需要综合计分,但可以把指标维度视为一个参照,先看看有无明显缺陷,再重点去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优势潜能。因为“面面俱到的指标评价不仅会冲淡评价的重点,而且还会加重评价者的工作负担,导致敷衍了事的评价行为”[4]。从常识看,学生之间综合素质的差异往往是一两个方面,只要发掘出来,就说明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达到了,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去评价差异不明显的素质。

3. 正确记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证据

学生个性及优势潜能的发展水平依赖于相应的证据,确保证据的客观公正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学校或教师在记录时,应遵循“多写实、少评判”、“多记录优点和进步、少记录过失和不足”的原则。写实是一种基于事实的客观记录,评判则是一种主观的论定。以“道德品质”为例,可以记录“某某同学从初一到初三献爱心捐款几次、帮助困难学生的某种行为”或者引用被帮助者的评语“在某某同学的帮助下,我得到很大的支持和进步”等等,而尽量少用“某某同学助人为乐、品德高尚”之类的主观评判。再比如“学习创新能力”,类似“某某同学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这种评判性记录,其实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而应记录“某某同学在什么时间运用什么样的知识或活动,从事什么样的学习研究,以及达到何种水平的结果”等事实性材料。此外,学生综合性评价更多是一种欣赏式评价,应重点记录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过程,对其缺点或过失(除非重大缺陷)等,不必记录,因为初中学生本身处在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两次过失不能说明其某方面素质的缺陷。

4. 引入公示、问责和分权机制,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阳光下有效运行

除了涉及个人隐私的方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证据(事实或数据等),应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失信行为进行问责,从制度层面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同时,为了减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失真”甚至是“作弊”现象,可以尝试采取“分权制”,即初中只负责“记录权”,而“评判权”归高中。现在的做法是,记录、等级考核和打分都归初中,这会导致为了追求重点高中“升学率”而违规作假:把高等级或得分给予那些最有可能升入重点高中的成绩好的学生。在公示和问责制下,初中学校只负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如实记录,确保真实准确;而高中学校依据自己的标准和价值取向,来决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判,或者加分等,其结果也要进行公示和问责。记录权与评判权的分开,一方面减少了综合素质评价与初中学校“升学率”的利害关系磨擦,最大可能得出真实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增加了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有效发挥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实用效益。

总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应该而且可以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在于引导我们对基础教育学生素质的全面关注与培养。只有正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诸多问题,并从实践可行的角度加以矫正,才能避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沦为“另一场分数的比拼”。

摘要:当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采取“指标分解——赋值综合——等级评定”的评价方式,本质上还是一种“考试分数”的评价思路,在实践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应该而且可以评价,要进一步明晰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价值,即发掘学生的个性和优势潜能;重新设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思路;准确收集和记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证据;引入公示、问责和分权制,以避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沦为“另一场分数的比拼”。

关键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反思,实践矫正

参考文献

[1]李雁冰.论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11(24).

[2]柯政.综合素质评价的难与易[J].基础教育课程,2013(4).

[3]江西省中考改革课题组.将综合素质评价引入中招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10).

16.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发言稿 篇十六

[关键字] 中小学综合素质 评价方法 改进

一、中小学实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教育这一决定国民素质的领域也不可避免的要进行改革。在大众观念的转变下,改革考试制度以及人才选拔方式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而在中小学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正顺应了这一需要,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有如下几个意义:

1、推动素质教育的进行,使学生全面发展

以往的教育往往只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其他能力的培养很欠缺,在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后,可以推动素质教育的进行,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其他能力如德智体美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

在未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时,学校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故走向了应试教育的道路。彼时,学习教育的重点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上,只注重最后的考试成绩,以成绩论英雄造成了学生发展的不全面。而在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后,教师对进行评价的方式变多,于是学校不再只注重学生的成绩,不再以成绩作为评断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在评价的多元化下必然要进行教学改革。

3、变更原有考试制度,完善人才培养制度

以往的考试制度以理论为主,应用为次。在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后,相应的考试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注重理论以书本为主转变为应用、理论不分主次。并且由于评价制度的转变,原有以成绩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成绩虽然重要但已经不是最主要的评价条件,而是综合学生的其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4、培养诚信意识,优化社会风气

应试制度下,人们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所以导致了测试时不诚信事件的时有发生。而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提升,并且使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在一定程度减少了不诚信事件的发生,间接的优化了社会风气。

二、综合评价方法

虽然当期国内学者对于怎样进行综合评价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综合素质是针对之前教育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以及片面的追求学生成绩而提出的。由于传统的笔试测试不能很好的测试学生的发展部分,如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是否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而综合素质评价则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过程评价。所以综合素质评价比笔试测试的成绩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

当前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档案袋评价以及表现性评价。其中,档案袋评价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方法,用以评定其的成长、努力、进步。档案袋按不同的功能分为課堂型、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理想型五种。

第二种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这种方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但是在国内该方法不如档案袋评价普遍。简单来说就是“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价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地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当然,在不同的标准下,表现性评价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将其普遍的分为限制性表现性评价方式和扩展性表现性评价方式。

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以上两种方法最为普遍。所以,以此分析具有代表性。

三、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无论任何方法都有不足之处。对于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也不例外,其主要不足有以下几点。(1)线性化操作造成了执行的僵化,造成了新的形式主义。由于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我国自二十一世纪初才引入,教师的观念跟不上这一新体制的实行,并且操作繁琐,以上原因造成了线性化的操作最终形成新的形式主义。(2)西学中用,水土不服。由于这些理论基本上是由国外向国内进行普及,所以这些理论不可避免的会不适应中国实际情况,而由于不加以改进生搬硬套最后导致了这些理论的应用与实际是脱节的。(3)可信度不高。由于教师时间、精力的问题,大部分评价并不全面,有的甚至是片面的。由于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评价方法越多则结果越全面越可信,所以,这些不全面的评价的可信度是不高的。

对此有以下改进方式。首先,针对执行僵硬的情况,可以适当降低其理论性,或者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以使其了解该如何去执行评价机制,并且加强监管机制避免因为教师的懈怠和应付心理使该评价体系变成新的“形式主义”。其次,对这些方法进行改造以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降低其“水土不服”的情况。最后,增强教师意识、转变教师观念,并且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最后使教师明白只有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才是可信的,才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四、总结

在中小学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地发展,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行,有助于进行教学改革,有助于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但是,由于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基本由国外首先实行,引入中国的时间较晚。因此在执行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再加上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适合我国社会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一定会得到建立和完善。

五、参考文献

[1]靳玉乐,孟宪云.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及其改进[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142-147.

[2]孟宪云,秦淼. 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的建构[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23-128.

17.综合素质评价总结 篇十七

初一二班

许华彤

综合素质评价已经紧锣密鼓的运行了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里我们系统的接触到了有关综合素质评价的很多内容,而且感悟颇多:

一、指导思想

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过程性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结合起来,把纸笔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从而使评价成为一种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努力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互动性原则。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该学生平时在学校的言行举止、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事。这也是高等院校招生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可忽视。所以”综合素质评价“关系到升学的问题,重要性有时不次于考试成绩。

三、考查方向:

(一)、公民道德素养

1、遵纪守法 ①学法、守法、用法、在社会生活中用各种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②按时到校,不早退、不旷课;遵守课堂纪律。③遵守通行规则,通过楼梯等过道时靠右行、不争抢。

2、明礼诚信①与他人平等、友好相处、懂礼貌,不欺侮同学。②待人诚恳守信、不说谎、不作弊。

3、自尊乐群 ①能够采取恰当措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②能够自我反省,有错即改。③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事自己做。④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⑤善于与他人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遵守公德 ①爱护文物古迹,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庄稼。②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主动按顺序排队。③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

5、爱护环境 ①爱护环境卫生。②爱惜粮食,节约水电。不攀比消费,不乱花钱。③积极参加环境教育和环保活动。

思想道德卡: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家乡、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等)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主动维护民族团结,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行为习惯。

(二)、学习态度与能力

1、学习兴趣 ①学习主动,对知识有好奇心,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②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问题。③认真预习、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2、学习方法 ①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学习计划。②使用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③善于总结与反思。

3、学业表现 ①课堂表现优秀、板演、回答问题等质量高。②作业质量高。③阶段性考试成绩良好。

科学文化卡:是对学生的自我评价 无论过去是失败还是成功。忘记以前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只需要把经验和教训铭刻于心。要有进步的决心,千万不要骄傲,应该再接再励,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应该振奋精神,争取迎头赶上。

(三)、实践与创新

1、实践能力 ①绘图、实验操作等学习环节表现良好。②积极参加各类实践、创新活动,且成效显著。③自己设计并实施创造与发现活动。

2、创新表现 ①在作文、模型制作等方面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②善于收集、整理、运用信息。③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等探究活动。④见解独到,能够创造性解决问题。

实践操作卡: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和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主动参与教学环境,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具有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学会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运动与健康

1、身体健康 ①良好的身体素质。②精力充沛。

2、心理健康 ①活泼开朗,能够自我调控情绪。②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生活健康①坚持锻炼身体与参加体育活动。②讲卫生、生活习惯良好,生活有秩序,作息有规律。③无不良嗜好,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

运动与健康卡: 对于体育有很强的热情,能够坚持每天都锻炼身体,而且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五)、审美与表现

1、审美情趣 ①发现并欣赏自然、文学、艺术作品等的美。②在语言、衣着等方面具有正确的爱美观念,不说脏话,不取绰号,穿戴整洁得体、朴素大方;仪表庄重,和谐文雅。③情趣健康,不看黄色、暴力书刊音像制品。

2、审美表现

①积极参加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学习。②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

审美与表现卡: 有健康和审美情趣,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对艺术学习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

四、困惑:

1、教师和学生评价与学生实际表现不一致。评价分数时,必须控制好19~38分之间的学生数量,否则无法保存。有时实际优秀的学生因这项规定的限制不能评定真实分数,教师和学生往往为了达到系统规定的分数段人数,而故意去控制分数,这与学生实际表现常常不符。

2、学生互评分数与学生实际有偏差。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往往顾及到同学情谊而把分打高,或者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同学故意把分数打低。学生评价时往往是依据个人喜好做出的评价,评价本身不够准确。人为感情因素干扰过大。

五、改进优化:

1、针对上学期卡片丢失现象较严重的问题,这学期我实行了科代表日统计方法,即科代表每天统计本科目得卡名单,得卡同学要在第二天将卡交还科代表,这样既保证卡不丢失,也让得卡学生能回家向家长展示自己的成绩。

2、针对每周五卡片统计时候工作量太大,负责统计的学生常常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统计的问题,我给每个科代表发放了一张学生花名,科代表每天只需为得卡同学划勾即可,到周五按卡类按学生统计,这样既不会出错,又提高了效率。

3、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平时表现也不太好,所以他们很难得卡,也对得卡没有了热情,相反还经常因为不良表现被扣分,针对这种情况,我将扣分和加分结合起来,而且增加了奖励项目,让这些学困生可以通过其他良好表现得卡加分,月末统计时加分扣分抵销,这样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一段时间后有了明显进步。

4、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得卡热情的下降,而且综合素质评价的分数对于学生的进步所起作用不大。由于学业繁忙、物质条件不足等因素,学生对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平台基本属于不了解状态,阶段性综合评价的分数以及得卡数量在发布到网上之后,基本上没有学生去看、去了解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评价,无法起到对学生进步的激励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学生安好中差四人一组分组考核,由组长负责管理本组成员,每个学生的得分不仅代表个人,也代表小组,周末进行总结评比,差组接受优秀小组的惩罚,如做值日、俯卧撑等,这样使每一个同学都有了集体观念,整个班级面貌有了明显改善。

18.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 篇十八

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班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最佳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

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篇二:

一、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本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香港回归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我最难忘,最让我激动的日子,我和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那一时刻的到来而欢呼雀跃。

二、学习态度与能力

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各科成绩还算可以,没有偏科现象,喜欢和同学讨论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强。上课能够认真听课并积极参与讨论,能够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自觉,独立地完成各科作业。课余时间参加《计算机编程》特长班的学习,并获奖。能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在家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后能够主动下线,不上不良网站上浏览,从没上过网吧,没有网瘾。能够节制自己看电视,自己整理房间和衣物,外出补课不用父母接送,自我管理和自立能力强。

三、合作交流与探索

我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我能表达个人观点,当别人的观点不受赞同时,我都会尊重他的观点,即使不对,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会尊重和鼓励他。我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每当我有快乐的事,我都会与朋友一起分享。我的人际关系也很融洽。我热爱生活,我喜欢观察生活,为了发展我的实践能力,我会参加一些活动,不但可以认识一些朋友,还可以开拓视野。做事认真负责,在各项工作中,能把同学们团结到一起,善于与他人协同“作战”,社会实践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快,乐观向上,爱好广泛,并能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能够积极上进并主动挑战一些困难。

四、运动与健康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喜欢打篮球,乒乓球,游泳等,会骑自行车,有时早上会和爸爸骑赛车在环路绕一圈。在班级任体委,经常组织同学和其它班级同学打比赛。活动中同学之间产生矛盾能够帮忙调节,遇事冷静,不冲动。

五、审美与表现

学习之余喜欢听交响乐,爵士乐,喜欢吹萨克斯,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学习萨克斯,已经坚持一年每天放学回家吹半个小时萨克斯,现在已经达到7级水平,中考结束后准备考最高级9级,学习乐器不禁没有一影响学习,而且还使一天紧张的学习得到了放松。初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学习能力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各种活动中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但是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有一些不足,在学习中还是容易马虎。我一定会克服自己的缺点,每一件事情都会做的更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贡献大的人。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篇三:

有法律意识,公德意识,本人诚实守信,环境意识,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有爱心、乐于帮助他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和公共卫生的情况。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努力。品德优良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品德优秀,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目的明确,有理想,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努力尝试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学习态度端正,能主动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有目的的收集与整理使用信息,有独立学习与研究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虚心请教。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完成作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有理想,与同学能够完美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恰当,会从失败中找经验。

正确认识同伴的优缺点,了解同伴的客观评价,能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有科学的保健意识方法,能够尊重同伴观点,理解同伴处境,多交一些知心朋友,融合关系。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自尊,自信,自己做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挑战自我,对错误要虚心请教。有团队精神,善于与人交流的能力。仪表大方,举止文明,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聪明伶俐用在我身上一点也不夸张,清纯活泼是我可爱的内在因素。我热爱学习,尊敬师长,劳动积极,对一切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强烈的求知欲为我打开了广阔的知识世界,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相信我会用理想为舵辛勤做桨,划向成功的彼岸。

19.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发言稿 篇十九

《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办法》

规定本市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包括专业技能学习成果记录和公共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两个方面。其中:专业技能学习成果记录主要反映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引入社会评价, 重点记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与专业技能学习相关的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等。公共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信息技术基础四门课程, 语文、数学和英语3门科目分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其中合格性考试为学生必考, 等级性考试为学生选考, 考试形式采取分卷合场、一次完成。信息技术基础科目只设合格性考试, 且为学生选考, 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操作员 (五级) 》的学生, 可直接认定为成绩“合格”。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突出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明确把4个方面纳入评价范围:一是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 重点记录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参与志愿服务 (公益劳动) 、军事训练、国防民防活动、党团活动、社会文化活动、日常行为规范等情况。二是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 重点记录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公共基础课程学习成绩、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情况。三是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重点记录学生校内实训情况、顶岗实习情况、专业课程考证情况、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表现、创造发明、专利等。四是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 重点记录性格特点与人际合作、日常锻炼习惯、体质监测评分、运动经历与水平、艺术实践经历与水平等。2018年起, 本市在推动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学校推荐就业与用人单位录用等环节开始使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为保障评价的客观性, 本市将启用全市统一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明确中职学校作为信息录入主体, 采用客观数据导入、中职学校和社会机构统一录入, 学生提交实证材料相结合的方式, 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

20.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发言稿 篇二十

摘要: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对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发展、人才选拔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由于缺乏综合素质发展的条件,乡村教育必然会受到冲击,陷入改革阵痛之中。但是,从积极意义来说,这一举措也将转变乡村教育旧有的、落后的教育理念,创造发展的机遇。对此,国家必须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尽快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定符合乡村实际的评价标准,为发展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创造条件;乡村教育也必须改变自身的应试教育理念,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在困境中求发展。

关键词:高考改革 综合素质评价 乡村教育 困境 机遇

继教育部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之后,被称之为新高考改革配套措施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相继出台。这项政策的出台,意味着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已经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然而,基于我国乡村教育的现实情况,综合素质纳入高考体系缺乏适宜的环境,必然会对乡村教育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

一、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特长个性、扭转应试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对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大局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还存在着诸如评价体系不健全、传统教育文化制约、校园环境缺失等问题[1],但是这些问题是能够在实践中加以解决的。

1.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自从1999年我国提出素质教育以来,上层就改革高校招生制度、采取科学评价方法考察学生素质和能力、确保高校选拔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提出了多项指导意见和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较为宏观,在全国范围内往往缺乏现实可行的具体范式。所以,《意见》对高中生的素质从五个维度进行评价,对评价内容、评价程序、组织管理方面都进行了规定,能够发挥其在素质教育领域的导向作用,是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

2.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新课程改革旨在对基础教育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改革[2]。然而,受我国教育基本情况的制约,新课程改革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与困境:首先,应试教育传统根深蒂固,是新课改面临的根本性阻力,任何脱离考试的教育理念与方式都缺乏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的支持;其次,国人在教育领域的功利心较强,追求功名与成绩的心理是新课改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的。所以,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意味着综合素质发展能够在升学考试之中发挥作用,适应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诉求,新课改具有了生命力。

3.是提高人才素质,变革高校招生制度的必然要求

从学生层面而言,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能够借助于高考自身对于基础教育的指挥棒职能,提高学生发展自身素质的动机。在单纯以考试为主的高考体系之下,发展综合素质往往“无利可图”,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不会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无论是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是高校选拔优质的人才都受到限制。所以,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我国人才素质提高、变革高校招生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乡村教育在此趋势下的困境分析

由于缺乏综合素质发展的条件,乡村教育必然会受到冲击,陷入困境之中。

1.缺乏综合素质发展的现实环境

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以及实现了义务教育免费,乡村教育得以加快发展。但是长期的差异化发展,使得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弥补。况且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又是以城市学校为导向的,这就意味着乡村学校缺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环境。

(1)学校环境

由于我国长期奉行城市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乡村学校在基础设施方面发展滞后,城乡学校在校舍、教学设备、活动场所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乡村学校落后的基础设施必然会限制学生在综合素质领域的全面发展。

(2)教师结构

《意见》规定,对学生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维度进行评价,意味着需要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促进学生这些方面素质发展的师资条件。学校的师资结构必须包含品德教师、学业教师、心理和体育教师、艺术类教师、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五个方面。但乡村学校师资不充裕,结构性短缺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艺术类教师和社会实践教师十分缺乏,导致乡村孩子的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方面与城市孩子相比存在较大差距[3]。

(3)校外资源

乡村学生由于生存的社会环境限制,校外时间的安排往往十分单一。以艺术素养为例,乡村学校之中缺乏此方面的师资资源,校外也没有相应的艺术教育机构可供选择。所以,乡村教育在校外资源方面的短缺也成了乡村学生综合素质领域发展环境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2.缺乏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理念

从一定程度上,乡村教育受高考的影响更为严重,应试教育风气更为盛行。过去,高考的竞争是单纯的学业水平的竞争,能否考上大学以及名校都以高考分数为准绳。在这种体制之下,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并不会产生较大的作用,乡村学生能够通过刻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育现实之间的差距。一旦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之中,单一的评价方式必然向多元进行转化,意味着以分数为基础的高考录取机制的部分解体。这种新形势对于乡村教育,将产生革命性的冲击,新形势与旧理念之间的冲突必将长期存在。应试教育理念的盛行及其必要性导致乡村教育很难接受综合素质发展的理念,而学生综合素质均衡发展又要求学校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这种新旧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在一定时间之内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1)城乡教育公平受到冲击

在高校录取制度从一元走向多元之后,城市学生通过高考走向大学的道路变得更宽,特别是通过保送生制度、大学自主招生制度进入大学的学子中很难见到农村学生的身影。近几年的报道显示,我国著名高校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明显下降。这也说明了一个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高校录取多元化的今天,乡村学生在“不以分数论英雄”的高考改革形势下将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虽然像北大、清华之类的名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通过制定一些政策向农村地区考生倾斜,但这也反映了农村学生已经在竞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中处于劣势。所以,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使得脆弱的城乡教育公平变得更加岌岌可危,乡村学生考入大学之路变得更加狭窄。

(2)乡村教育在此形势下的机遇分析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我国教育改变自身存在弊病的一剂猛药,也是乡村教育实现自身转变的一次机遇。虽然这种趋势给乡村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特别是对脆弱的城乡教育公平十分不利,但是乡村教育要实现发展必须正视这种改革带来的阵痛,抓住改革带来的机遇。

首先,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必将促使乡村教育转变应试教育理念,走向素质教育,为乡村教育发展的注入内部动力。综合素质成了高考评价的一个项目,意味着其成为高考指挥棒指向的一个方向,也就成了基础教育培养的方向。乡村教育在这种形势下也就有了自发变革的内部动力,必然会谋求创造环境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建构综合素质发展的学校内部机制。

其次,农村教育获得了发展素质教育的外部推力。高考录取制度的转变必然会促使农村学生家长、社会其他力量推动农村教育的变革。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必然会促使农村家长想方设法提高子女的综合素质:一方面给现有的农村教育体系施加压力,迫使其做出转变以应对高考形势的转变;一方面,农村家长会加大对孩子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投入,吸引社会力量在乡镇开办一些培训班。

总体而言,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被视为一种促进乡村教育转型的“倒逼机制”[4],即通过强调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来促成乡村教育进行一种革命性的转变。

三、基于乡村教育现实的应对策略

改革必然面临局部利益的调整,农村教育在改革的形势之下受到冲击也是无法避免的利益调整,是教育发展的大局使然。教育部门必须发挥导向作用,制定适宜的政策,帮助乡村教育走出困境,抓住教育改革的机遇,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实现我国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乡村教育也必须在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的大势之下化冲击为动力,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创造综合素质发展环境,追赶城市教育水平。

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尽快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乡村教育之所以在新高考改革下受到较大的冲击,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城乡教育二元体制的存在。教育改革往往以城市为导向,制定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更适合城市学生的发展。但是,这种适合城市学生的评价标准又是符合社会主流的,是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所以,尽快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是解决乡村教育困局的根本道路。

具体而言,需要实现城乡教育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教育经费领域的一体化。其中基础设施一体化是硬件一体化,提高乡村学校的现代化水平。各省市应该根据城市一般公立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建立统一的标准,为乡村学校建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设施,为农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打下硬件基础。教师队伍一体化是软件一体化,重点是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艺术类教师)。经费投入一体化是保证,无论是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教师队伍建设,都必须以强有力的财政制度作保证。

国情的变化,特别是经济上的发展决定了我国不再需要在教育领域集中资源、区别发展,意味着城乡教育一体化是现实的、可行的。乡村教育只有在设施、师资、财政上的劣势得以解决,为农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学生素质、实现教育公平。

2.立足乡村教育实际,形成适宜的综合素质发展策略

城乡教育一体化只是给乡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环境,并且这种一体化也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实现的,还需要立足乡村教育实际,形成适宜的综合素质发展策略来应对城乡学生素质发展的差距。所以,在设计农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策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立足乡村实际制定评价标准,任何脱离农村实际的标准对于农村学生而言都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是他们能够有条件实现的。其次,这种标准必须是符合社会主流的,符合社会、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乡村学生未来发展是有利的。最后,这种策略必须有利于缩小城乡学生在综合素质领域的差距。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参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习中设置对学生有难度但是通过引导可以解决的学习任务,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同样,在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中,如何根据农村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制定对农村学生有一定难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会更有利于农村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综合素质纳入高考体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必然会涉及到局部利益之间的调整。乡村教育在此改革之下,无论是旧有的教育体制受到冲击,还是城乡教育不公的扩大都是无法避免的改革阵痛。只有勇于面对改革带来的冲击,抓住改革的机遇,乡村教育才能破而后立,转变发展理念,实现自身的完美转型。

参考文献

[1] 赵利萍,周先进.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招生的困境及其超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

[2] 郝德永.新课程改革:症结与超越[J].教育研究,2006(5).

[3] 张旺.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公平的时代诉求[J].教育研究,2012(8).

[4] 罗祖兵.关于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12).

[作者:漆家庆(1990—),男,河南信阳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研究生;唐智松(1966-),男,四川达县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

上一篇:飞花令-含夜字的诗词下一篇:勿忘国耻牢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