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风建设调研材料(12篇)
1.行风建设调研材料 篇一
根据县局的安排,结合工作实际,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如何践行“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努力锻造新时代基层公安铁军,切实加强改迚基层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为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派出所队伍现状
近年来,派出所根据上级的安排、部署,先后开展了多次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派出所民警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敁。主要表现在:一是队伍建设作风有了明显改变,很少发现投诉民警违法、违纪和服务态度的事情;
二是在“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树立,公正文明执法执法理念进一步提高;
三是服务经济建设的意识增强,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有了明显进步。但是,当前也有少数民警的思想状况不容忽规,对当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突出方面:
一是部分民警敬业精神不强,缺乏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思想意识,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是少数民警学习不自觉,素质提高缓慢。有的民警学习的目的是混文凭,混学历,而不是学知识,学能力。少数民警队政治理论学习较少,法律业务钻研得不深,结合实际运用得更少,满足一知半解,满足现有经验;
三是部分民警宗旨观念不牢,为人处亊、执法办案以管人者自居,在接到群众报警、求助和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时,态度不端正、办亊推诿,疏远了警民关系;
四是少数部门民警法制观念淡薄,办理案件程序有时不按规定办理的时有发生。
二、原因分析
公安思想政治队伍工作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少数民警的价值观发生扭曲。目前,我国正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正发生着多方面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反映在公安队伍上,必定会给一些民警带来不良影响,民警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向。可以说,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民警的思想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客观上增加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缺乏工作办法。针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目前是说得多,做得少,新的方法不多,以工作会议替代了政治教育,行政命令替代了思想工作,新办法、新招数不多,缺乏渗透性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但由二者缺乏统一的工作规范,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很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感到无所不适,如何有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机关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三)激励竞争机制仍需丌断完善。近年来,我们虽然先后实行了重点工作和相关业务考核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有效地激发了队伍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效,但在目标设定、奖惩兑现、落实力度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未能充分激发民警的工作热情。宣传典型、弘扬正气力度不够,对先进典型只注重了发现、培养,在宣传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性和激励作用方面做得还不够。
(四)存在认识偏颃由于各项公安业务工作是硬指标,上级要求紧、考核多,容易立功受奖,因此,大多数民警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业务工作上,这样就导致队伍中普遍存在着重业务工作、轻思想工作的倾向。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怃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是人民民主与政的重要工具,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始织把政治建警放在首位,确保这支队伍政治上永远合格。坚持政治建警,首要的就是要加强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民警的头脑,用大道理引导小道理,使广大民警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葆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坚持政治建警要把增强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最基本的、经常性的教育来抓,夯实执法为民的根基。
(二)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努力建设过硬班子。要按照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洁勤政的要求,努力力建设过硬班子,以领导班子的表率作用,带动公安伍建设。一是要讲政治、讲大局,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班子建设的首位。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是要开拓创新,做亊业发展的带头人。班子成员要有强烈的亊业心和责仸感,用挑战自我,敢于面对困难和阻力,以与时俱迚、开拓创新的精神,认真进行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要襟怀坦荡,精诚团结。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班子成员的工作迚行细化分工,既明确具体,又相于协作,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形成顾大局、讲团结、比奉献、谋发展的工作氛围;
四是要树立良好警风,做到廉洁勤政。班子成员要经常按照廉洁自律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工作圈内,坚持建功立业为人民;
生活圈内,坚持一身正气拒腐蚀;
(三)严格公安教育训练,不断提高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经绉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公安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民警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公安队伍建设呾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预”。民警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和违规违法问题,大多数是由于素质不高造成的。这些年,公安机关由于培训的实战性和针对性丌强,培训与民警自身的发展进迚步没有挂钩,导致培训的敁果欠佳,今后,教育训练应积极贯彻落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与民警的晋职晋衔结合起来,与基层实战单位的备战备勤结合起来。要积极探索时间短、见效快、质量高的培训途径。
(四)统一公安队伍的纪律要求,建立配套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公安队伍之所以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既与公安工作的性质、特点密切相关,同时也于教育、管理、监督不力密切相关。要解决公安队伍存在的问题,必须严格管理、严格教育。要加强对民警的宗旨观念敃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律文化知识教育,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实战本颂,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的违法违纪问题;
其次要严格监督,严肃法纪。领导班子要经常深入基层检查督促工作,直接下去听取对民警的意见,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及时解决;
最后要在从严治警的同时,坚持依法治警。要以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人民警察法和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公安民警能力素质标准和录用、奖惩、纪律标准,以及任职、晋升标准等。要严格执行人民警察录用制度,切实严把“进口”关,从源头上保证公安队伍的基本素质。
2.行风建设调研材料 篇二
一、起草前的准备工作
如果是领导指定的调研课题, 则要围绕该特定课题进行调研角度的选择, 力争选择一个最佳角度, 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使调研材料以较为合理的角度进入主题。如果调研题材广泛, 由笔者自选, 则要把握好领导关切和群众当中的热点问题, 既要贴近领导, 又要贴近群众。贴近领导是从领导决策的需要出发, 为领导工作和领导决策服务。贴近群众则是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搞调研。由于领导者也最需要了解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这样的成果比较易于被领导采纳和关注并重视和解决, 这样的调研成果才能实现其应有价值。
确定好调研角度和具体方向后, 则要选定调研范围、选择好访谈对象并且确定好调研方法。选定调研范围时, 一是要选好内容范围, 即本次调研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二是要了解地域范围, 对本次调研所有走到、看到、听到的地域大致有一个了解。三是要掌握时间范围, 该次调研内容所涉及的起止时间, 以便调研者和被调研者双方掌握具体时间。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 要求我们不仅要贴近领导, 摸清领导思路, 更要多多深入一线, 进入基层听听职工的声音。在调研方法的选择上, 要多方选择确定好文献调查法、统计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会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的穿插运用, 掌握大量的真实可靠材料, 便于写作时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出有力、精确的观点和情况。
二、起草时应注意的问题
从材料的选择上来说。真实准确是调查研究的生命, 只有用事实说话, 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 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 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调研时提醒自己随时注意做好调研信息中数据、人名、时间、地名的记录, 以便过后核对信息的真实性, 再去动笔。坚持典型性原则, 在从大量材料中提炼普遍性观点的同时, 也要对调研过程中典型人物、典型事件进行剖析和研究, 以便使调研材料更加具有完整性。
从调研文章的语言上来说。一是调研材料应当尽量平实、简洁、生动、通俗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 做到深入浅出, 语言具有表现力。既不可高谈阔论, 华而不实, 也不可含糊其辞, 不知所云。调研报告语言尽量不使用华丽的辞藻和文字性的形容、描写和修辞手法, 做到不拖泥带水、不堆砌辞藻。二是在议论和叙述的文字篇幅分配上, 夹叙夹议是较好的写作方式。议论过多、空谈理论, 不运用大量、真实、全面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 则文章缺乏真实的材料支持;大篇幅地摆事实, 没有对本质问题升华和概括, 无法把调查获得的材料形成观点, 调研也就失去了本质意义。
从观点的提炼、结论的生成上来说。在调研报告的写作中, 调查是基础、研究则是关键。在掌握大量、真实、全面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 对基本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后, 把调查获得的材料所形成的观点, 通过布局安排、语言调遣组织成文章观点才是文章精髓所在。一是文章提出每一个观点, 都必须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才会有较强的说服力。二是需要既有浅层次的问题, 又要揭示深层次、规律性的矛盾, 使得文章能反映出深刻的思想, 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三是现象分析要与本质分析相结合。
三、撰写调研报告的误区
(一) 以偏代全、以点带面。有的调研员在撰写调研报告时没有端正调研态度, 常常为图省事省力, 在挑选访谈对象的时候找一些自己身边的同志, 做几个访谈敷衍了事, 不但没有划分好访谈对象的层次, 也没有大量的调研背景材料做支撑, 殊不知这样的调研结果只能害人害己、混淆领导的视听。
(二) 调研题目开口过大。调研题目开口过大很容易造成像耕田一样“划地皮”, 说大话、讲大道理、面面俱到、铺天盖地的理论, 而没有形成深入实际的探索和研究。只有角度开得够小, 够深, 才能像掘井一样把调研的问题挖到位。
(三) 报喜不报忧。调研时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进行了深入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 调研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负面的。也许这种结果领导在听到、看到之后会皱眉头或是大发雷霆。如实动笔则领导不满意, 虚报调研结果则违背了调研以真实为原则的核心思想。调研员们遇到问题绕着走, 在关键性问题上转圈圈, 正面多调研、负面不调研。
3.“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1-059-02
0
一、罗家坪村基本情况
罗家坪村位于株洲市攸县网岭镇东北部,由原罗家坪村、杨家洲、慈头岭村合并而来,全村共有44个村民小组,1111户人家,总人口4368人,土地总面积4422亩。近几年来,罗家坪村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先后获得“县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全国绿化小康村”、“省级卫生村”、“市五个好村党支部”、“基础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是湖南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该村以水稻制种、规模养殖为支柱产业,并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2015年,全村实现总收入500多万元,村民年创收超200万元,村民们过上了较为富裕的生活。
二、罗家坪“美丽乡村”建设举措及主要成效
网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本镇实际,正在努力建设一批“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罗家坪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本次调查中,35.80%的村民对本村“美丽乡村”建设举措及成效是基本满意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各占被调查村民的19.75%、16.67%。由此可见,罗家坪村大部分村民对本村“美丽乡村”建设持肯定态度。村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举措建设“美丽乡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因地制宜,注重科学规划
罗家坪村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广东等省开的士)。乡村经济发展以劳务输出和农业为主,基础设施较落后,乡村经济发展受制约。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网岭镇抓住了攸县煤炭资源豐富这一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完善交通网络,提高煤炭产量和运输能力,发展了经济,罗家坪村主动融入网岭镇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第三阶段:二十一世纪初至今,罗家坪村又抓住了酒埠江风景名胜区这一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优势经济基础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特色农家乐旅游业,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经济迈上新台阶。
2.发挥党组织带头作用,提高村民发展意识
罗家坪村各党员干部紧密联系群众,狠抓工作落实,指导村民活动,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建设有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青少年爱国训练基地等项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群众每家每户都形成一个接待点,提供吃住游一条龙服务,发展农家乐经济活动。帮助村民组织腰鼓队、舞蹈队,丰富农闲生活。资扩建敬老院、卫生院,完善医疗体系,涵盖了养老、医疗等各方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3.创新发展思路、变资源为财路
在农业方面,不忘以农为本,改良农田,推广种植良种水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收创收;在工业方面,网岭镇利用资源优势和政府打造攸县副中心的政策支持发展第二产业,兴办工厂,建设了网岭镇循环经济园,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罗家坪村在网岭镇工业发展中首当其冲,获得了发展契机。同时,充分利用酒埠江风景名胜区资源,罗家坪村形成了包含住宿接待、美食游玩、农村娱乐等独具特色的农家乐。
4.着力开展宣传、树立良好形象
在村内,积极向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情况,团结一心向前发展。投举办评选活动,评选出“五好家庭”、“道德模范”代表,扩大典型影响,提高榜样效应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向优秀学习的良好氛围。在村外,利用网络、报纸宣传罗家坪村美丽风景及建设成就,吸引大众前来旅游观光。
三、罗家坪“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株洲市从2014年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罗家坪村在短短的2年建设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当然,建设时间短,问题也不少。根据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罗家坪村50%的村民认为本村的经济发展存在不足,63.03%的村民认为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不到位,61.15%的村民认为饮用水不达标。总的来说,罗家坪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基础设施等建设资金供给不足
村内的基础设施和其它项目继续建设和完善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到底由政府来埋单还是由建设村自己来承担?如果由建设村自己来承担,资金又从哪里来?等等的问题还很多。“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在除了市、区政府给予部分引导资金外,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网岭镇、罗家坪村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
2.村民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尤其在文化活动方面,多集中在节日,不具有普遍性,次数少,且村民参与热情低。农民是村庄的主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村庄建设理所当然的主体。但从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少数村干部还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
3.村内政务公开和规划发展有待完善
部分村民对村内村务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同,褒贬不一。不少村民对村内事物有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与村官们互相监督。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由于承接如陶瓷、能源公司等大型工业企业,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且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利润低,污染重。旅游业,村办特色太少,没有形成对游客的吸引,只是周边游客在周末的闲暇度假,周一到周五景区基本上属于关闭状态,宣传力度弱。
4.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由于发展中期煤矿开采过度,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和部分庄稼已不可食用),罗家坪村承接第二产业转移也将加剧这一系列问题。村内垃圾露天焚烧,大气也遭到污染,主公路附近居民受灰尘影响严重。
四、罗家坪“美丽乡村”建设建议
1.因地制宜、完善规划
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节约。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村庄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就罗家坪村来说,合理利用该地的煤矿和风景资源,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并完善基础设施,发掘村内各项资源,形成了带有罗家坪特色的农家乐旅游。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如罗家坪村的农家乐),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三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改善和村庄道路等环境资源改善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稳步落实发展阶段计划。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尽快出台相关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吸引企业和个人集资融资。二是激发全村活力。可通过村民大会,全体村民参政议政,全力为联系村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三是发挥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资金,鼓励在外经商、工作或親属捐赠,支援家乡建设。
3.建章立制、长效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必须尽快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村民自主管理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三是长效实施好道德模范学习评选,树立模范形象,鼓励像榜样学习,提高道德素养。
4.深入宣传、营造氛围
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等途径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同时,还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对外形象。
5.重视生态,保护环境
其中43.79%的村民认为对“美丽乡村”的理解是改造村庄环境,可见一个村庄发展的首要就是当地的环境,村民对于环境也很看重。罗家坪村因为当地矿业工厂过多,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污染严重。应该要引起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重视,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企业污染排放,关停整改重污染企业。大力净化水资源,改良土壤,兴建沼气池,使用绿色能源。要建立长效的生态文明体系,不仅仅只是改善当地的外表环境,而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4.政法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材料 篇四
xx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推行“五项措施”,教育引导干警做公道人、办公正案、树公信法院,力推作风转变,进一步提升了审判机关的良好形象。
一是突出党组主体责任。xxxxx,全市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回顾了上一年度全市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制定了2014年全市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明确了5大目标任务和17项具体工作措施,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状xx份,为全市法院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落实党组会、党组扩大会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机制,通报分析最新情况,制定应对改进措施,积极稳妥地推动全市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向上级法院党组和地方纪委请示。
内容开展专项督查,主要采取明察暗访、听取汇报、与基层法院领导交换意见、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询问当事人等方式进行。就作息时间考勤、庭审作风等内容开展日常督察,主要采取现场观摩、随即抽查、观看监控录像、随机抽查相关视频资料、随即询问案件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现场督察等方式进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纠正,限期改正。通过开展司法巡查和审务督查工作,审判作风、庭审纪律、窗口形象、干警行为规范等方面均得到较大转变与提升,实现了全域、全程、全员监督。截至目前,中院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审管办、立案二庭、法警队等相关部门对全市xx个基法院层xx个法庭开展了x次以加强队伍管理、安全保卫、改进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审务督察工作,下发通报x次、审务督察告知书x次,约谈检查中违反有关规定或不作为的干警xx人次。对院内执行规章制度情况督察xx次,通报干警参加学习、会议情况xx次。对xx名干警及招聘人员进行了约谈。
四是强化手段措施。落实电子邮箱接受信访举报做法,及时转交信访接待部门;积极办理中国法院网“大法官留言”案件,办公室牵头督促有关法院、相关庭室、直接承办人妥善处理、及时反馈。按照最高院要求和在自治区高院指导下,完成了中院、基层法院举报受理网站建设,实现四级法院举报网站的联网对接;在完成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建设后,全市法院将利用该渠道实现远程督查下级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功能。
五是扎实组织学习。上半年,开展党组书记讲党课活动2次,全面阐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出台背景、具体规定、重点亮点;专题讲解构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有效治理腐败。利用每周五集中学习制度,组织干警重点学习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纪律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导干警深刻认识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展知识加餐活动,精选x种书籍xxxx册供干警学习使用,组织理论骨干专题讲解,帮助干警更多获取知识、更好汲取营养、更快提高素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5.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调研汇报材料 篇五
中共某某乡委员会书记—何平湘
为加强换届后的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市委组织部的有关要求,现将某某乡领导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有效做法、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过2011年乡镇党委、政府、人大换届后,某某乡领导班子按照上级要求,已经配备到位。全乡现有科级干部8名,党委班子成员9人,政府班子成员3人,其中:党委书记、乡长各1人,副书记1人,党委委员6人。副乡长2人(其中1名兼任人武部长);人大主席1人;主任科员1人,副主任科员4人。
二、有效做法
近年来,某某乡坚持把党委自身建设作为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首要任务来抓,全体班子成员紧紧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这个中心,加强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在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扎实,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一)加强学习,增强素质。党委及班子成员坚持把学习作为改造世界观、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提高适应农村工作的首要措施常抓不懈,采取中心组集中学、专题培训学、领导带头学、分散自己学等多种方式方法学理论、学法律、学科技,培养出了一批适应乡村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
(二)发扬民主,增强活力。在工作中,我们在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增强领导班子活力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了党委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等一系列制度,决定大事先开展意向性调查研究,多听副职领导、人民群众的意见。重大决定由班子成员联席会议集体决定。在工作中,相互补台,坦诚布公,在内部有一个民主、公开的氛围,在群众中有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外部形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党委每年召开两次以上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会,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实行群众评议干部,每年年底结合工作总结和干部考核对领导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廉洁自律,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在工作中,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的传统,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贯彻上级党委的指示、决议,特别是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方面,能善于结合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乡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把求真务实作为一条基本工作准则,有喜报喜,有忧报忧,防止和纠正了作风不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简单粗暴等不良作风。
(三)转变作风,力求实效。党委及班子成员自觉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实践服务宗旨的标尺,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围绕改善乡容乡貌,围绕社会保障,做了一系列的大量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理论功底不够深,缺乏经常性学习。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有的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思想政治建设
自然也就抓好了,用经济建设代替政治建设;有的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容易出政绩,政治建设是软任务,抓不抓问题不大;许多干部平时陷入繁杂的日常事务,忙于开会应酬,难以静下心来学习。
二是纷繁的事务工作相对弱化了乡党委建设职能。经济建设是全党的中心,党建工作是党委的本职和基础性工作。然而,“部门千条线、乡镇一根针”。上级部门条条线线的工作任务都非常重要,但其最终的落实者都在于乡镇,乡镇工作任务繁重。如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工作都是乡镇党委、政府的日常性中心工作,也是硬任务,乡镇疲于应付,且多数实行“一票否决”,责任重大,致使乡镇党委、政府不得不腾出更多时间、人力、精力抓好落实,从而相对弱化了乡镇党委抓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力度。
四、对策建议
一是首先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主抓手,密切结合正在开展的“三敢三拼,推动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切实转变学风,进一步加强学习。以端正思想认识、创新工作制度、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为重点,在班子成员中开展““三敢三拼,推动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主题活动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大局发展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各班子成员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办事效率有一个明显的改进和提高。同时,建议市委及组织人事部门有针对性加强外出挂职、脱产学习、上挂锻炼等方法措施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轮训,从而达到提高素质、增强本领的能力。
二是建立完善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密切党群干群关
系。要拓宽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渠道,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制度,巩固为民服务代理制,信访接待日等制度,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坚持和完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工作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维护好、发展好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减少矛盾隐患,维护社会安定。切实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三是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一是拓宽干部能上的通
道,二是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充分调研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
6.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材料 篇六
(镇情概况)。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强村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在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我镇村级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一、基本现状
(一)教育事业
2011年末,我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57人,专任教师2人;小学11所,在校生1328人,专任教师9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1所,在校生913人,专任教师61人,初中入学率91.6%,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87.5%。
???的教育,近年来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一是镇财政困难,教育事业发展与条件保障实力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在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民族特色教育等方面所需经费紧张,教育事业发展条件保障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教育均衡发展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化。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任重道远;
三是我镇人口居住分散,集中办学较为困难,教育资源相对紧缺。
(二)文化阵地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全镇农村文化建设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局面,为城乡一体化的顺利推进和“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全镇有???等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5个,农民兼职演职人员约80人;有建筑面积75平方米的老年学校活动室1个;农家书屋8个,藏书共8800余册;有健身俱乐部1个;有两个斗牛场;有157个调频广播;数字电视覆盖????等5个村。
???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短缺、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
文化工作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
(三)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
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个,有卫生院1个,病床20张,专业卫生人员21人;村级卫生室11个;????计划生育生殖保健中心有专业技术人员8人。
2011年第四季度全镇有低保户818户,1588人,每季度向农村低保户发放低保金275114元;????共有125户202人享受城市低保。每季度向城市低保户发放低保金43736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6户,89人,支出8.97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人。有21250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78.8%。2011年末,????共发放救济粮32975公斤,棉衣110件,绒衣168套,棉被125床,鞋120双,衣服4袋;????共有义务兵15名,发放优待金44176元;现役军人家属全部领到优待金;老复员军人23人每月242元;烈属1人每月351元;退伍军人7人每月136元;企业复员军人1人每月140元;伤残军人5人每年6680元;参战参试人员47人定期定量人员补助金每月130元。
(四)村级办公场所
截至2010年年底,全镇??个村的办公场所新建工作全部完成。截至2011年年底,已有部分新的办公楼内设有农家书屋。然而“农家书屋”行同虚设,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无从发挥。????虽然建有8个“农家书屋”,藏书共8800余册。但是书刊、报纸仅限于上级发放,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加上“农家书屋”设在村级办公室,村干部常规工作繁忙,忽视了“农家书屋”的管理,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关闭状态,导致想看书的群众无从看书,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无从发挥。
(五)道路交通
镇区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乡(镇)级公路1条,境内长约30千米。每日有客车通往???。日均发送26辆客车,日客运量450人次;自2010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5个,涉及12个村,已硬化通组道路18390米,人行步道29560米,申报财政奖补资金406.54万元,已实现70%村
级道路硬化。2011年末全镇通村公路通达率达85%;镇区道路 2011年末镇区道路总长度52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1.89米;村级道路硬化面积98640平方米,人均拥有硬化道路面积3.7平方米;??。文化路、正大街、文化站、汽车站、畜牧站等项目都已改建完成;???小区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80户,受益2000余人。
(六)水利电力设施建设
2011年末镇区自来水厂1座,引???水库至???,年总供水量36万吨,年生活用水22.1万吨,工业用水3.2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70%,年人均生活用水8.1吨;排水管道2千米。???供电所是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确定的网点之一,担负部分所辖,共计30个行政村的供电任务,供电面积334平方公里,供电辖区人口4.2万人。???供电所负责4条10千伏及设备的运行管理,10千伏线路全长161.272公里,0.4千伏及以下线路369.31公里;供电可靠率99.5%。镇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居民主要靠燃煤取暖供热。
(七)电信通讯
2011年末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10千米,投递点5个,乡村通邮率6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20460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744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5232件,征订报纸285504份、杂志42876册,业务收入100万元。
电信服务网点1家,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门,固定电话用户8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75%。光缆线路总长达200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270个。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陈旧落后。由于资金的紧缺,部分基本的办公设施尽量使用上级政府用过的陈旧设施。
(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地区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城乡的地区差异上。
首先,由于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供给主要由城市政府提供,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因此,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低廉的基础教育,发达的交通,优越的文化、体育等设施以及整洁的环境。但农村居民与此无缘。
其次,农村各地区间的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市场经济发达、乡镇
企业多、财源丰裕的东部沿海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充足,政府能够提供较多的公共服务。而其他资源条件落后,交通不便,乡镇企业少的中西部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公共服务供给自然就呈现短缺的状况。
(三)农村公共资金管理混乱
在农村公共资金管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大多数村子没有建立完整的会计账簿。二是会计记账程序不规范,白条入账比较普遍。三是公共资金的使用上缺乏科学管理,滥用、挪用现象严重。四是公共资金管理透明度不高,暗箱操作严重,村级政务公开不够透明,农村居民很难知道本村财务状况,导致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短缺和成本上升,加重了农村居民负担。
三、关于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明显存在着公共文化服务有限,设施使用率低下的特点。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有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使用率低下。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完善的硬件设施为村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创造必要的条件和基础,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设施能够最大程度的被利用。
(二)以农民公共需求为导向,打造村级公共服务体系。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投入的重点会越来越向文化、卫生、体育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倾斜。农村公共服务的根本目标是满足农民的公共需求,在农民公共需求日益呈现出广泛性、多样性、地域性、主体性等特点的情况下,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多数农民的真实需求,通过以农民公共需求为导向,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公共需求出发,集中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保证农民能直接受益。
7.行风建设调研材料 篇七
张铁锁希望,通过调研把《条例》修改的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能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并有针对性地听取富有实践经验的公共交通管理者的意见,促使公共交通有法可依,进而推动公交事业的发展。
总公司领导在座谈中围绕营运生产中的公交站点移位、公交专用道占城市道路规划的比率、营运服务民事纠纷等《公共客运条例》草案中所涉及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董事长刘红伟汇报了当前面临的发展困扰,结合行业实际中肯建言。
桂正平希望公交系统要以此为契机,及时将营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反馈,为《条例》的完善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促进城市公共客运事业健康发展。
8.雅河乡水利站建设调研报告 篇八
【关键词】乡镇水利站;水利事业;水利职工;基层水利;发展
为了解基层乡镇水利站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发展情况,探索如何强化乡镇水利站的公益性职能,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提高基层水利服务与发展能力。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发展方向,根据辽宁省水利厅的安排,我通过调查、座谈实际查看等方式,对桓仁县雅河乡的农村水利工作进行了调研,详细了解基层干部和群众对保留或设立乡镇水利站的要求以及加强这一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乡镇水利站现状
雅河朝鲜族乡位于县城南部8公里处,乡域总面积212平方公里,呈“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其中耕地面积3.4万亩,水田1.36万亩,水域面积9401亩。全乡下辖8个自然村,总人口19375人。浑江、大雅河从境内流过,水利电力十分发达。共有水电站5个,其中一个为移民局所有,其余为个人投资建设。水库一座,库容90万立方米。建有拦河坝5座,防渗渠道4万余米。农村饮水工程已完成42处,现有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869人。
乡水利站核定编制2人,实际在编2人。现水利站实际有站长、站员各一人,均为初级职称,一名具有中专学历、一名具有本科学历,均为继续教育学历,一名水利专业,平均年龄36岁。
水利站目前主要职能包括:(1)贯彻执行国家、省和市有关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2)统一管理当地水资源,搞好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工作,负责全乡河道防洪工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管理与维护。(3)承担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乡防汛抗旱工作,对河、库和重要水利工程实施防汛抗旱制度。(4)指导农村水利工作;组织协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人畜饮水、节水灌溉和城镇供水工作。(5)承办本级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任务。
目前乡水利站与乡政府实行合署办公,并由乡政府领导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为全额拨款。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由乡财政负责,人员工资能够按时发放,工作经费没有单独列支,实际发生费用实施请示制度,乡长同意后方可支出。乡水利站目前没有承担经营性项目,乡政府对水利站比较重视,积极向上争取水利建设项目和资金,主要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河道治理工程、农田小型水利工程等。
2.乡镇水利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层水利设施老化失修, 配套不全
乡镇基层水利设施修建战线过长,设施老化失修, 配套不全。例如我乡最早的农村自来水工程完工于20年前,直到现在每年仍有在建的饮水安全工程,而最早修建的自来水管线大多都已经老化,经常出现破损、爆裂等情况。早期受当时社会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致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 工程存在缺陷。同时, 由于基层水利没有经营性资产收入, 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存在维修养护经费短缺, 导致工程老化, 年久失修, 配套不全。
2.2基层水利站人才队伍建设不理想,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乡镇水利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待遇不高,不仅缺乏培养和引进中高级人才的物质后盾, 也易导致技术力量流失, 人员结构逐步老化, 文化与专业知识结构出现断层, 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雅河乡水利站核定编制2人,实有人员2名,均为初级职称,且学历都为继续教育学历,虽然有一人为水利专业,但也是今年县里人员调整时才调转到乡水利站的,人员流动性很大。如果不能够解决乡镇水利人才的引进来和留得住的问题,乡镇一级水利服务体系很难完成其公益性职能。
2.3基层水利经费难以到位
长期以来, 各级政府大多注重农村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很少有部门关心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资金。对于各村组的水利设施维护,主要采取乡村经济组织、农民自筹为主的途径解决。随着农村税费改革, 取消“两工”后, 农村水利维护更为困难。而乡水利站的情况是,人员工资执行的是事业单位岗位工资标准,由乡财政负责,没有单独工作经费和专项资金,无法为农村水利设施维护提供经费上的支持。只有财政状况比较好的乡镇,才能对农村水利设施维护和管理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3.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落实经费,以奖代补,保障水利站公益性运行模式。
根据水利站的服务职能,应将其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机构人员、运行费用及专项经费要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由于各地的财政情况不同,目前可采用差额补助的方式,即县级财政可安排一定比例的人头费和运行费以及专项经费,这是主渠道;不足的部分可以把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列入到各级水利工程建设评比中来,对于设计规范、建设质量好、管理到位的,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补充其运行经费,也可以调动基层水利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深化内部改革,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
应加强基层水利职工的后勤支持保障, 提高职工福利待遇, 为吸引高端人才做好平台。应通过改革用人制度,并合理设置岗位,引进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 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全员聘用制, 做好职工培训, 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促进基层水利站的队伍建设。但对所聘人员聘用期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一定要按省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缴纳。要研究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加强财务监督,促进水利站走向良性运行的轨道,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三,加强农村水利执法队伍法建设,保障水利设施的安全有效利用。
进一步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机制。为保护好江河流域和基层水利设施,成立相关执法队伍,执法力度要加大,执法队伍人员要充足,可以深入村组,对破坏基层水利设施,在小微型河流水塘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杂物,影响水质安全,危害行洪安全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四,统筹兼顾,整合资金,加强监督监管。
应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农林水专项资金等财政涉农资金,统筹使用; 应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群众积极参与的小型水利工程和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明晰所有权, 核发产权证, 落实管理责任,实行群众参与式管理; 严格推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完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制, 设立水利建设公示板制度,让村民可以了解身边的水利工程建设目标和要求,时时刻刻监督施工方的建设行为,调动农民积极性以推动小农水建设工作。
第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设区域水利站与流域水利站。
9.xx镇纪检组织建设调研材料 篇九
1、乡镇纪检组织干部是如何配备的,专职和兼职纪检干部各有多少?从事纪检工作的时间、年龄和学历情况?
xx镇纪委设纪检书记1名,纪检副书记1名,纪委委员3名,专职纪检干部2人,兼职3人。纪委书记从事纪检工作7年,纪委副书记从事纪检工作2年,一名纪检干部从事纪检工作10年,另外两名纪检干部从事纪检工作2年,年龄都在36-45岁之间,都是大专学历。
2、乡镇纪委书记是如何提名、任免的?
纪委书记是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通过测评、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等程序从纪委副书记选拔为纪委书记的。
3、乡镇纪检组织领导干部的职级配备及在班子中的排序情况?
xx镇纪委书记享受副科级待遇,纪委书记是党委委员兼的,排序是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副书记、计生专职副书记、纪委书记。
4、乡镇纪委书记是否参与乡镇党委工作决策、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决定前的酝酿协商?xx镇纪委书记参与了镇党委工作决策、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决定前的酝酿协商。镇党委成立了财经领导小组、项目的招投标或议标、镇党委工作决策、干部任免
等工作纪委书记都全程参与。
5、乡镇纪委书记任职交流情况?
xx镇纪委书记是2011年镇党委换届时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从纪委副书记选拔上来的。
6、乡镇纪检组织主要领导履职情况?是否参与纪检工作以外的其他分工?
xx镇纪委主要领导是严格按照上级纪委的安排和镇党委分工进行履职的,参与了包村工作。
7、乡镇纪检组织的主要工作任务?纪检组织的作用发挥情况?近三年来查办案件情况?
乡镇纪检组织的主要工作任务: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制度,检查本镇党组织和党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
(2)协助镇党委研究本单位党风廉政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制定措施,认真执行,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3)经常对党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全面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
(4)受理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检举、控告;受理党员的检举、控告、申诉;调查处理党组织、党员的违纪违法行为,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5)检查指导支部(总支)的纪检工作,抓好纪检队伍自身的思想、组织和业务建设。
(6)承办镇党委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交办的有关事项等。纪检组织的作用发挥情况:
(1)着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凝聚反腐倡廉合力。
(2)着力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3)着力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促进和谐稳定。
(4)着力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5)着力加强制约监督,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6)着力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遏制腐败现象发生。
近三年来,xx镇纪委查办案件21件,其中上级纪检部门批转10件,自办案件11件。
8、行政村纪检组织建设情况?
2011年镇党委换届前各村都设立了纪检员,换届后各村都设立了纪检监察联络员。
9、乡镇主要领导是否重视、关心和支持纪检工作,具体现在哪些方面?
镇党委书记xx、镇长xx对纪检工作非常重视,非常关心和支持纪检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亲自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年至少召开会议四次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二是亲自研究部署党风廉政任务分解,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到每个责任人头上;三是一年至少举办两次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学习;四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认真开展了述职述廉报告,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五是配齐了纪检队伍,镇纪委足额配齐了5名纪检干部,各村都设立了纪检监察信息联络员;六是有足够的办公经费,使办案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办案;三是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办公设施齐全等。
10、乡镇纪检组织开展工作所必须的办公设施、设备、工作经费等保障情况?纪检办案人员补贴是否兑现到位?
xx镇纪委有专门的办公场所、设施齐全,工作经费充足。纪委办案人员没有补贴。
11、基层干部群众是否了解、支持纪检工作?是否信任乡镇纪检组织和纪检干部?
基层干部群众了解和支持纪检工作。通过案件的查办,一些违法违纪干部受到了相应的组织处理,还了遵纪守法的干部清白,干群关系得到了改善,纪检组织和纪检干部的形象在基层干部群众的心目中得到了改变,纪检干部查办案件得到了全镇干群的信任。
12、乡镇纪检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
镇纪检干部都参加过界首市和镇纪委组织的培训。
13、对加强乡镇纪检组织有何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大对纪检干部的培训力度;二是上级纪委协助乡镇纪委加大办案力度;三是及时兑现办案人员补贴。
中共xx镇委员会
10.行风建设调研材料 篇十
镇江市句容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00八年五月
2007年,我局的法治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依法行政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市”活动的要求,切实加强人员法制培训,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法制教育宣传,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质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法治镇江合格单位”的建设。
一、落实责任考核,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我局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切实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法治建设责任制,制定、下发了《2007年法治建设工作意见》,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实事来抓,与质监事业的发展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二是层层落实责任。为规范法治建设工作,我局将其列入全局目标管理,将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科、室、直属单位,并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统一研究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统一评比检查、统一考核奖惩。三是加强考核监督。我局制定了《2007年法治建设工作考评奖惩办法》,把法治建设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核内容从组织保障、制度建设、依法行政、法制宣传和发挥职能等五个方面进行量化和细分,实行严格的奖惩,从而确保人人有压力、有责任。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员素质
一是加强作风建设。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全体干部职工公开承诺坚持“五做到”、自觉“八不为”的基础上,实行“一次投诉查实待岗、两次投诉查实下岗”。二是加强业务培训。
1开展“更新法律知识,增强执法水平”主题活动,利用6至9月每周六休息时间进行“集中学法”。同时加强了行政执法业务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加强思想教育。不仅开展了“廉政文化先进单位”争创活动,组织参与“弘扬新风正气,书写勤廉人生”演讲比赛,还邀请市检察院检察官为全体干部职工就预防职务犯罪进行专题警示教育。四是加强监督考核。结合片区监管模式的调整,对片区监管、技术服务的绩效采取 “双向监督”和“双重考核”,并通过采取公开举报电话、强化政务公开、严格纪检监察、聘请行风监督员等措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规范执法办案,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办案坚持合法。我局在狠抓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公示制、错案责任追究制贯彻执行的基础上,针对案件办理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案件办理程序,明确了立案备案、调查取证、行政强制措施、案件预审、强制执行等重点环节的具体要求,从而使案件质量、办案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二是处罚确保合理。着手探索自由裁量权的“量化控制”,在我市率先制定并出台了《行政处罚裁量规则》,作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公开运用的依据,有效避免和杜绝了执法随意性,维护了部门执法权威。三是查处力求合情。进一步明确“首查整改、预警告知”范围,并真正落实措施帮助企业查找根源、进行整改;坚持实施重大案件“审前听述”,确保案件审理的客观公正;从更新执法理念、修正执法文书、提升人员素质入手,进一步推动说理执法的实施,赢得当事人的信服与配合,增进了社会的理解和认可。
四、开展专项整治,保障两大安全
一是落实打假责任制。紧紧围绕社会和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热点领域,先后开展了农资产品、建材市场、服装行业、低压电器等专项整治,共立案查处各类行政违法案件126起,涉案金额达180余万元。二是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围绕质监系统3个100%目标,全面
推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共出动执法人员420人次,检查企业210家次,查获案件34起,严厉打击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抓食品质量安全。在建立质量管理档案、实行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推行ABCD分类全程动态监管的基础上,免费实施食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并开展了小作坊专项整治,确保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安全。四是抓特种设备安全。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设备的现场安全监察,督促使用单位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五、狠抓宣传造势,营造法治环境
一是强化宣传培训。面向生产企业、农户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生产标准的宣传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参训人员达520余人,印发资料2860余份。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刊物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增加宣传频次,有效地增强了消费者、生产者和经销者的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三是拓展宣传平台。编印《质量技术监督简报》17期,并在有关媒体上开辟了《质量方圆》和《打造质监仪器,优化发展环境》专栏,推出了《关注质量,关爱生活》系列报道,增进社会各界对质监工作的了解。四是丰富活动形式。抓住“3.15”、“5.20”、9月“质量月”的契机,开展了“质监维权进社区”活动、“质量、标准、精品”三下乡和“专家顾问进示范区”等活动,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了法制宣传,增强了市民的维权意识。
尽管我们在依法行政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年,我们认真落实《法治句容建设纲要》,全面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质量技术监督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依法行政工作,努力为促进法治句容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不断提高法制观念,着力增强法制意识
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坚持局党组中心组每季度一次集中学法;继续抓好全局干部职工法律知识学习,坚持每月一次的集中学习制度,并与自学相结合,保证全年学习时间不少于45学时,其中法律知识集中学习辅导不少于8学时,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法氛围;针对全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现实和典型事例的剖析,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法制观念,把法制工作贯彻到行政工作的全过程。
二、加强行政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做到行政审批合法、准确规范;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具体行政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文书规范、手续完备、档案齐全;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安全监察和行政审批人员的资格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个体素质和队伍的整体执法水平;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做到内容具体细化、程序合法规范、效率明显提高。
三、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普法活动
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结合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实际,认真开展专业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在企业单位联系生产经营,宣传质量责任的权利和义务;在社区、农村联系广大百姓的日常生活,宣传质量技术监督职能、维权、消费指南;以“3〃15”消费者权益日、“质量月”、“世界标准化日”、“世界计量日”等为契机,组织各种质监法律讲座,发放质量宣传资料,接受产品质量投诉,全面提高社会质量法制意识,营造社会质量法制氛围。
四、确立创新推动意识,营造创新工作氛围
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效果;研究行政执法的手段和有效性;拓展执法办案的领域;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贯
彻和落实;思考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的举措;探索健全宣传、教育、预防、制度、监督、奖惩并重的法治建设工作机制。总之,要确立创新推动意识,营造创新工作氛围,把创新工作和部门各项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寻求新的突破,获得新的进展,取得新的成效,作出新的贡献。
围绕2008年我市法治句容建设的主要任务——“实施五大工程,办好十件实事”,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建立健全各项监督检查制度,加强行政许可项目“八公开”情况的检查,加强行政处罚案卷和行政许可案卷的检查;建立健全以“定岗定责、评议考核、责任追究”为主要内容的执法责任制,既要抓好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又要严格责任追究,提高执法监督有效性;建立健全案件审理制度,保证案审工作按法定程序进行,努力提高案件办理质量。
二、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销售市场
建立健全从源头抓食品安全监管的“食品市场准入、食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质量安全执法”的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加大获证企业的监督抽查和证后巡查力度。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自律意识,逐步构建失信惩戒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监管数据库建设,及时更新食品企业监管信息,确保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三、进一步健全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
对重大、复杂、社会影响面广的行政案件,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就本单位职责、工作程序或具体案件事实应诉、答辩,既满足了当事人“告管要见官”和加强沟通的愿望,有利于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树立行政机关的形象,也可以通过诉讼过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取信于民,服务于民。
四、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强力推进企业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构建责任落实、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探索健全安全协管工作管理、工作职责等制度,督促落实特种设备使用企业管理措施,力争做到“四个一”:监管企业一个不漏、监管设备一个不缺、监管工作一环不脱、检验指标一项不少,确保不发生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五、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突出重点内容。把法律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内容作为宣传重点;三是丰富形式载体。选择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取百姓易于接受的宣传手段,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宣传格局;四是完善工作机制。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长效。
11.行风建设调研材料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共享;政法信息共享平台;政法信息协同共享机制
目前,公检法司各政法部门都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垂直专属网络,在部门内部实现了信息化系统办公。而垂直信息化不断深入,横向信息孤岛的现象却越来越凸显。在确保诉讼公正的前提下,如何充分整合司法资源,实现办案效率最大化,以此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已经成为政法部门工作发展的必然之路。近年来,S县在政法委的牵头下,联合公检法司四部门研究建成浙江省首个专网政法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实现了部门信息共享及刑事案件网上办理。本文结合该平台的运行实际,探索政法部门信息协同共享机制相关问题,以期为健全政法信息协同共享机制提供借鉴。
一、实践考察
近几年,S县刑事案件数及涉案人数持续增长。从2010年至2013年,每年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数量和人数分别为:2010年339件694人;2011年413件753人;2012年478件898人;2013年524件1105人,4年来数量和人数均翻了一番,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将持续大幅增长,但辦案人数总体上并无变化。譬如,S法院刑事审判庭自2010年至2013年里办案法官人数一直保持2名,S检察院公诉科自2010年至2013年里检察官人数也一直保持5名,按照司法改革的导向及员额限制,“案多人少”将成为影响案件办理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民商事案件数及执行案件难度也在持续加大,一线政法干警压力倍增,加上区域拓展政法机关办公场所距离拉大,有限的司法资源与无限的司法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加剧。如何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显然仅靠增加人力编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且增加编制面临的难度很大。最优途径便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改变以往办案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政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在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为准则的信息管理制度基础上,通过整合公检法司各单位的信息资源,建立数据共享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数据综合分析系统。其基本内容为:一是建立数据交换平台。以公、检、法、司部门原有的业务系统为基础,初步建立中心信息库,通过建立影印系统对刑事案件有关信息采取自动采集和导入各家原有的业务系统,对原有纸质信息进行电子化管理,通过建立对应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平台与公检法司各家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二是建立信息交流系统。建立公文传输系统,对案件办理过程中的法律文书、提请逮捕意见书、逮捕决定书、移送起诉意见书、起诉书、刑事判决书等实现电子印章及格式打印。建立案件信息交流系统,如对证据不足、存疑的案件可直接通过平台交流。三是建立案件预警、监督、分析系统。系统以数据交换平台为基础数据来源,对案件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并在特殊节点发送提醒指令。建立案件查询功能,以便诉讼结束后供相关人员查询借鉴。同时比较提取分析相关数据,生成司法信息总结报告,以便提供数据参考。
通过平台的建设基本实现了以下目标。首先,案件转递更加顺畅,办案效率得到提升。如平台可以实现多人同时查看的电子宗卷,改变以往案件案卷流转方式。经办人员可直接网上查阅案情,下载打印公文,减少移送接收环节。其次,办案协同更加紧密,案件质量得到提升。所有法律程序都在平台上流转处理,结果直接记入日志,有利于政法各部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由此倒逼办案人员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再次,信息流转更加透明,执法规范、监督效能得到提升。公安立案、侦查、案件后期处理以及监管活动办理等信息,检察的批捕与起诉审查,法院的审判结果和交付执行、刑罚执行活动,司法局的社区矫正情况,均可通过平台即时传送。平台也避免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多头受理,实时跟踪办理进程和结果。最后,信息统计分析更加便捷完善,服务决策能力得到提升。系统能随时对各类案件进行分析统计,及时了解动态,使政法机关能快速准确地收集到公检法司各家的相关情况,为领导决策部署、超前应对提供了快速通道。
二、当下困境
当前国内有很多地方如重庆、江苏昆山、上海浦东、深圳龙岗等已经建成或者正在筹建政法信息共享平台,但结果均不尽人意。S县政法信息共享平台虽然试运行成功,但平台主系统也运行受阻。笔者对受阻的障碍进行了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技术障碍
政法信息共享协同系统与政法各部门内部业务系统无法实现对接。公检法司各家拥有各自独立的局域网,也建立相应的不同级别的保密机制。从调研的情况反映,各单位都有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禁止外来网络接入本单位局域网。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势必要打破相关规定,而这必须获得上级机关的批准方能实施。目前公检法司各部门的数据库都在市级以上政法部门,各部门对开放接口心存疑虑,政法共享平台与之无法对接,实现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平台的关键在于数据库的共享,这是影响平台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真正通过平台的应用减少干警工作量的关键。从各地来看,数据共享与数据库互联上受阻是政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瓶颈。
2.人力障碍
办案人员运用平台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政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出发点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由于不能解决数据库的有效对接,政法各部门都要面临同一案件分走二套系统的问题,办案人员对案件的数据需要二次录入,大大加重了工作量,从而影响他们使用平台的积极性。同时,受上级部门业务考核制约以及共享平台运用考核的空白,办案人员对本部门的业务系统较重视,却不太重视共享平台业务系统的运用。一项新事物的出现至被接受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受传统工作习惯的影响,不少办案人员有排斥心态,使用平台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纠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享受不到平台运行的惠利,反而无形增加了工作量。
nlc202309020029
3.动力障碍
平台建设缺乏权力机关的有力推动。当前部分平台建设合作单位对平台建设的意义作用认识不清,出现多种误区:有些单位认为建立横向合作平台上级业务主管机关并没有明确工作要求,本单位也无迫切需求;有单位认为信息共享之后容易暴露自身问题,影响单位形象,而且多了一双监督的眼睛自找麻烦,也不利于对办案人员的个人保护;有的甚至怀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对信息共享高度戒备,认为其容易泄密。由于认识不统一,造成思想上不重视以及工作中不配合,从而使得平台建设工作阻力重重,无法实现新突破。在此情况下,实际工作中又没有层级较高、对各单位均有较强制约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指导,而更为关键的是缺乏权力机关的具体推动。
4.机制障碍
平台建设缺乏工作机制的有力保障。由于缺乏必要工作机制的有效保障,政法信息共享平台的操作性不强,其功能作用发挥得也不够理想,各家单位参与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影响了平台建设进程。首先是技术资金保障不到位,平台建设与维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与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当前该项目没有政府财政的专门预算,经费由各家合作单位按比例分摊,经费保障不到位,科技化水平尚低。其次是监督制约机制缺乏,目前尚未建立相应的督促检查与考核评价机制,而信息共享项目一般需要长期坚持而且基础性工作量巨大,各协作单位又分属各个不同系统,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手段,一旦在运行过程中某个部门或环节出现了问题,将影响到整个平台的有效运行。再次是缺乏信息管理使用的保密机制,平台信息共享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量十分巨大,有些信息属于本单位、本系统的秘密资料,使用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失密泄密的情况,这也使得部分协作单位在提供时存在较大顾虑。最后是人员培训和业务咨询机制缺乏,根据以往新软件、新系统投入应用情况预测,在整体信息化共享平台投入运行之初,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专门的软件应用操作培训。而政法系统的工作内容都有明确的法定时间限制,如何尽快使相关工作人员熟练共享平台操作,减少运行之初的误操作,组建专门的业务咨询队伍,发挥平台最大效能,将是平台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三、应对之策
1.统一认识,形成共享协作共识
要正确认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为推进平台建设奠定思想基础。一是对信息共享平台本身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站在整合司法资源、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效能的高度,正确认识信息共享平台所具有的积极功能,使各部门在思想上真正接受。二是对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意义要有正确的认识。各协作单位应认识到自己是平台建设的主体,也是直接的受益者,应当跳出部门利益的束缚,以积极的态度、务实的工作,齐心协力、真诚合作把平台建设好。三是对未来司法的发展趋势有正确的认识。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司法环境的转变将对司法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信息共享作为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能的有效途径,必然会进一步得到加强,也势必会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各协作部门应当把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从与己无关的分外事转变为本部门的职责所在和工作所需的分内事,从不闻不问到自觉接受、主动关心,从一开始对平台建设的戒备、抵触转变为开放坦诚,从被动应付、敷衍推脱转变为主动要求、积极配合。要加强对部门内工作人员的思想引导,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
2.争取支持,加大平台推进力度
要积极争取党委、人大和政府的支持。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对共享平台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政治领导,通过党委协调各协作部门之间的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分工职责,提出工作要求,在政治上、组织上给予保证。其次,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与推动作用,由其出面协调地方各部门来推进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共享机制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問题;最后,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目前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所涉及的人员、经费及其他物质保障都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司法改革后将会实现司法机关人财物省级统管,而政法信息共享平台推进需要不断投入人力财力物力,法检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单位对共享平台建设的支持,如江苏苏州市就是由苏州市中院、市检与各区县的政法委由上而下联合推动,保证刑事案件办理流转在平台上的正常运行。
3.完善机制,科学制定相关制度
要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规范性指导意见,并由人大印发,以确保机制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权威性。规范性指导意见要立足长远、注重宏观,就建立共享机制的目的、意义、原则、协作部门范围、共享信息范围、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程序,共享机制的运行保障、建设过程等基本问题作出原则性、指导性的规定,勾勒出共享平台的实施步骤。要制定平台运行的具体操作规程,作出专门性的规定。一是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如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定期情况通报制度,增强协作单位的工作互动性。二是建立业务咨询机制,加强协作各方的业务咨询与交流,对平台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和探讨。三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参与信息共享机制的各部门进行定期考核,纳入部门工作考核,同时加强日常检查督促。四是建立信息管理使用的保密机制。协作各部门落实管理责任人,严格信息使用审批制,制定严格的保密规则和措施,明确有权经手信息的人员,对于泄密者追究其相关责任,谨防信息外泄和滥用。
4.加强保障,确保平台有效运转
要有充分经费保障,建议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在财政部门编列专项经费,提供全额保障。要建立交流平台和技术维护组织,实时提供业务咨询,进行日常技术性维护及就运行具体事项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还要对各部门操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制定监督有力的制约机制,由党委、政府、人大部门人员成立督促检查组,对各部门参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不积极配合的部门,结合考评机制,追究其相关责任,以此确保制度的执行。
12.行风建设调研材料 篇十二
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经过10年的努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爬坡阶段,还存在一些十分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化”上,即物化、空心化、空壳化。所谓“物化”,是指新农村建设着力实施面子工程,道路硬化、粉墙饰壁、改造翻新,是否符合各村各镇特色,几乎不加思量;所谓“空心化”,就是有硬件少软件,新建房屋多了,地方文化少了,形成“千村一面”之势;所谓“空壳化”,就是国家“政策、投资、建设进村”,而“村民出村”,年轻人、能人大量涌进城里,致使村里人口凋零且严重老年化。这种状况显然与“新农村”目标背离。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建设“物的新农村”,更是建设“人的新农村”。[1]二是农村空壳化、空心化已成事实,户均3.1的人口,且都是老人和小孩,小孩长大了能不进城?中国的新农村,有村有房少人,有人且是老人。试问,没有人气的新农村还是我们致力于建设的吗?
(2)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此板块共4个问题。
问题一:您知道新农村建设吗(知道612人,占73.00%)?
经过10多年的建设,“新农村”建设工程已深入人心,73%的人都知道,并能说出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内容;27%不知道的人中,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妇女。
问题二:这些年上面在新农村建设都做了哪些事?
按选项比例大小依次为:修路、种植养殖、整饰环境、招商引资、文化宣传等。
问题三:您认为新农村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多项选择)?
按问题选项人次的多少依次为:能干的人都进城了(98.09%)、村官留不长久(72.55%)、领导还是个人说了算(71.36%)、一刀切(67.30%)、村里好的传统没人传承(61.22%)、爱搞一阵风式的面子工程(56.56%)。
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即村里人气和上级领导。能干的人都进城了,他们的示范效应不断扩善,村子越来越空,人气没了;领导讲政绩、好面子,新农村建设工程重表不重里,脱离村情,村民的认同度低。这诸多问题中其实有个关键因素,就是“能人”(或乡贤)的缺少,能人都进城了,村里缺了主心骨,村里发展各自为政,上级领导来村后无人可协商,脱离村情、一刀切、个人说了算等现象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问题四:您对今后新农村建设有什么期望(多项选择)?
村民首选项是“劝说能干的人留下来(占94.87%)”。一个村有稳定的“能干人群体”的存在,村俗得以传承,经济发展符合村情,他们的影响力会使年轻村民返乡创业,人心趋于稳定,表里如一的新农村必能展现。在对“其他”项做出选择的人中,多数都希望有“稳定的带头人”,充分说明“能干之人(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乡贤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此板块共7个问题。
在要求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素质四个方面“列举您心目中的乡贤”时,选择结果是:选男性(占78.0%);年龄偏长,≥46岁的占64.0%;接受教育的高低不被特别看重,接受初中、高中、大学教育的乡贤者几乎各占三分之一。就“素质”而言,居首为德行和本事,学问次之。
在问及“您觉得什么样的人能称得上乡贤”时(多项选择),村民们看重的前三类为:能带来大家致富的人(87.0%)、德高望重的人(58.0%)和经验丰富的人(44.63%)。
当问及“您认为乡贤对新农村建设重要吗”,在“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四个选项中,认为“很重要、重要”的占81.0%。很多人认为乡贤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他们在就有了“主心骨”。
在新农村建设作用方面(多项选择),认为乡贤的作用表现依次为:经济作用(47.49%)、文化作用(38.30%)、政治作用(21.60%)与其他(14.08%)。目前,农村很多纠纷、冲突,首选的解决途径仍是由宗族长老、村里德高望重之人来裁定,而不是首先考虑走政府或司法途径来解决。为什么乡贤的政治作用不被太看重就可以理解了。
在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村民对乡贤也有具体的期盼和要求。
在问及“乡贤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应体现为”时(多项选择),依次为:在村里办实业(86.63%)、带头种植养殖(83.65%)、传承挖掘当地特色工艺与产品(76.97%)和请人来投资(65.51%),村民选项排序所表现出的诉求与新农村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目标相一致。
在问及“乡贤对新农村政治建设的作用应体现为”时,回答集中体现在“主动并公正地调节村民矛盾纠纷”和“参与村民自治工作,监督政府工作”两方面,这与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相呼应。
在问及“乡贤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应体现为”时,村民的选项十分广泛,分布也比较均衡,主要诉求体现为:创建和谐、稳定秩序、传承文化。这也与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要求殊途同归。
4. 结论
通过对调查统计结果的分析,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农村要小康,新农村建设工程是重要的抓手,新农村建设将继续深入地推进。
结论二:相对于物质资源,新农村建设更离不开的是村民,其中以乡贤最为重要。
结论三:农村少了乡贤以及乡贤的影响,新农村建设的空壳化、空心化现象将继续存在,为此,乡贤及乡贤群体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结论四:挖掘乡贤,培育乡贤群体,发挥乡贤作用是新农村建设重要工作。
三、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价值分析
通过对CNKI及相关网站检索,专论乡贤对新农村建设的价值与作用的文章一篇都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本文从理论和新农村建设实践两维度对乡贤的价值进行分析。理论是基础,实践是目的,从理论角度探讨乡贤价值是为新农村建设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是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
1. 乡贤的理论价值分析
就经济学理论而言,讲究“投入—产出比”,讲究要素生产率,乡贤与等量的个体或群体比较,产出比和生产率都要高,其产生的边际效益也十分明显。
就人力资源理论而言,讲究的是人力配置、激励、培训与队伍建设,其目的是追求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乡贤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贵人力资源,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培训、配置、激励和使用,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产生人力资本的放大效应。
就名人效应理论而言,讲究的是扩散效应。所谓名人效应是指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4]乡贤是乡里人之翘楚,有相当的影响力,在当地是实至名归的名人,他们会被作为一种人格符号、偶像、标杆被村民们崇拜、模仿和追随。
2. 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价值分析
乡贤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群体,在国家、政府、社会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的今天,他们的作用不可小觑,不仅理论上的作用可见,根据前面的统计分析看,其实际价值与作用也是独特的、重要的。以下本文对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进行较具体的价值分析。
(1)熟悉本乡本土,利于新农村建设规划更符合乡情村情。前面统计分析显示,“一刀切”、“上面说了算”现象依然存在,导致新农村建设重表不重里,脱离实际。乡贤久居乡土,对当地的地形地貌烂熟于心,对气候特点、土壤结构,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等了如指掌。当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时,他们的意见和观点至关重要,通常乡贤会从系统和特色来思考发展问题,把本乡本村有利的不利的因素综合考虑;并在此基础上,突出本乡本村之特色,一般都不会因上级权力影响而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观点。介于乡贤对本村的情况的熟悉程度和在村民中的影响力,会一定程度克服当下新农村建设出现的“面子工程”、“盆景工程”,使新农村建设规划更贴近乡情村情,真正实现“一村一品”。乡贤群体的这些优势条件不是政府或社会所具备的。
(2)精心治理小环境,产生示范效应。我们应该关注到一种现象———那就是在乡村,凡是当地能人、又本事和威望的人,他们自己家的院子、农耕地等都治理得不错,一切都与大自然相协调,也许这与经济状况有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人都会自觉不自觉以乡贤为榜样,树立经济效益意识,尊重自然,重视小环境的治理和建设。可以想象,受乡贤“名人效应”的影响,如果家家都如此,我们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多好的一幅景象。这种景象在当今由村民自己打造的连片“农家乐”村都可以看到。
(3)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产生导向作用和凝聚效应。乡贤长于地方,心系天下。他们非官非僚,或退官闲赋在家,却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意识,不计个人得失,为发展乡里倾其所有。这种情况在地方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中,特别是西部生态环境治理中屡见不鲜,并产生了或正产生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和凝聚效应。
如:有23年来在毛乌素沙海边缘植树、种草,自垫资金800万的平凡女人,全国治沙模范的牛玉琴;还有原中共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2]
(4)聚小成大,聚点成线,变他律行为为自觉行为。新农村建设,国家和政府应当首责。由于诸多因素,国家和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管完理尽。村民们的家长里短、分角斤两之事要靠村民自行解决,如风俗文明、管理民主与协商等。乡贤生于乡土,精于本土事务,是地方的领袖和标杆,在乡贤自律行为影响下和贴心的说服中,村民会逐步重视与学会主动规划生产、规范言行、整洁环境,个体间效仿践行,形成群体力量;聚点成线,形成新农村建设接力赛。假以时日,村民将逐步把新农村建设的他律行为变为自发行为。
(5)作为政府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的桥梁。某种程度上讲,新农村建设也是一场变革,涉及到一些冲突:文明与不文明、政府规划与个人安排、家庭利益与村集体利益、投资分配、产业布局等,极易产生纠纷和矛盾。此时,乡贤利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站在国家和社会的高度,以公正的立场,务实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说服力,说服当事人依法维护个人利益,服从大局,服从国家利益。与政府出面解决问题相比,问题强度会降低,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也会减少,且一般不反复,这对于顺利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极有裨益的。
四、乡贤群体的培育与开发
随着我国城镇化推进速度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继续深化,各地乡村涌现的乡贤或各类“能人”,外出打工淘金或举家迁移到城市趋势仍将存在。加之多年城乡二元体制运行的结果,更加剧了许多乡村面临“空心化”的困境,[3]即使有个别乡贤留下来,也是垂垂老矣。至此,呼唤乡贤,发现乡贤,积极进行乡贤培育与开发刻不容缓。
1. 搭建凝聚乡贤的平台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商品经济大潮、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导致乡贤影响力、凝聚力的弱化,乡贤与村民为了各自的生计忙碌着,就是乡贤与乡贤之间也鲜有联络,这大大埋没了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有必要采取措施将分散的乡贤凝聚起来。参考我国东南一些地区的做法,建立乡贤理事会是可行的。通过乡贤理事会平台,将乡贤聚集在一起,一是能放大乡贤的影响力,感染、凝聚更多乡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二是原本无处寻觅的乡贤们,通过乡贤理事会随时与村民保持联系,使村民有了“主心骨”;三是利用乡贤理事会具有的公益性、熟人社会的特点,能低成本的、更务实的化解乡邻纠纷。所以,搭建凝聚乡贤的平台是培育乡贤和开发乡贤价值的基础。
2. 召唤乡贤回乡
改革开放导致许多乡村精英进城发展,或仕途,或求学,或经商,中国新农村建设正呈现空壳化、空心化。截至2014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4.77%,农村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4]乡贤进城了,“主心骨”没有了,新农村如何建设。根据调查,村民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期许,首选“劝说能干的人留下来占94.87%”、认为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很重要、重要占81.0%”。
召唤乡贤回乡,让他们用自己在外积累和具有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反哺桑梓、泽被乡里,对凝聚人心、扭转目前农村“三化”现象大有裨益。召唤乡贤回乡,要做到回得来、留得住,积极营造吸引乡贤回乡生活、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3. 树立新乡贤
新农村建设的“新”,在于要有新的标杆性人物,这些人物能带来新气息、形成新风尚,促进乡村经济新发展,推动社会新的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重新定义乡贤内涵,树立新乡贤就显得十分必要。
所谓树立“新乡贤”,是指突破地域性,品德高尚、自愿到乡村做贡献的贤者,称之为“新乡贤”。目前人口加速流动,地域界限被打破,很多人离乡发展,少回或难返故土;而另一些人离开城市主动去乡村创业发展。为此,为了确保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必要对乡贤持发展认知观,即凡愿意运用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等,为一乡一村发展作贡献,且行为保持相对稳定性的人,谓之“新乡贤”。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吸引各种能人返乡、来乡兴业发展与生活,逐步形成新的、较稳定的“乡贤群体”。
4. 处理好乡贤管理与村“两委”关系
在当前体制中,村“两委”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乡贤则是乡村中有声望、有威信、有能力的群体。村“两委”与乡贤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对村“两委”与乡贤的关系处理可以考虑两种途径:一是主辅关系,重大的问题是要坚持村“两委”的主体地位,把乡贤作为一种重要的有益补充,献计献策,带头执行村“两委”的决策;二是融合关系,即考虑依据一定的标准,让乡贤或进入村党支部,或进入村民自治委员会,特别是后者。这样就可以让乡贤始终处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凸显位置,而不是游离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边沿,同时能更好地使乡贤的行为与国家、政府保持一致,产生协同效应。
5. 加强对乡贤的培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时代也赋予了“乡贤”更多新内涵。为使乡贤对新农村建设有更大贡献,对他们进行培训很有必要。根据调查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培训应:一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率先垂范;二是帮助资深乡贤接受新观念,新乡贤要尊重传统乡贤,相互学习,以促进乡风文明;三是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种植养殖技术,促进生产发展;四是懂得基本的市场知识和经济知识,树立效率效益意识,以期生活宽裕;五是修身塑行,懂得建章立制,促使村容整洁;六是学会包容、广纳谏言,推动管理民主。通过对乡贤进行以上各方面的培训,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泉根.中国乡贤文化研究的当代形态与上虞经验[J].中国文化研究,2011,(04).
[2]张彦军.广告中“名人效应”的心理学分析[N].兰州学刊,2003,(05).
[3]葛凡等.牛玉琴:每棵树都像我儿女[J].西部大开发,2009,(02).
【行风建设调研材料】推荐阅读:
教育行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7-15
公安队伍建设调研材料12-21
学校行风建设07-12
行风建设方案09-14
行风建设先进经验07-19
行风建设培训总结10-06
行风效能建设工作汇报10-06
政风行风建设情况汇报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