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法制教育活动记录

2024-06-15

教师法制教育活动记录(共13篇)

1.教师法制教育活动记录 篇一

教师业务培训活动记录

第一次:教师角色新思考

时间:2014年9月6日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认识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时间:2014年9月13日

第二次:新课程理念

一、“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二、改革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

1、摒弃学科本位主义,重视课程的创新价值

2、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基础

3、强调教学与课程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三、改变教师中心观,树立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观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2、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四、改变单一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1、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2、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五、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

1、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

2、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只有在学生自主的活动中才能进行。

3、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4、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

六、树立终身学习观一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1、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终身学习要求:学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终身学习力的摇篮。

3、变革学习方式,切实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1、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批好学生。

2、自古行行出状元,相信人人能成材。

八、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应该有健康的心理,敢于批判的精神

1、心理健康教育观一一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2、教师应当具备批判精神。

2.教师法制教育活动记录 篇二

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 是教育劳动的必要条件。沟通的方式很多, 但是, 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莫过于教师态势语的使用了。一个微笑, 一道目光, 一个手势, 往往比言语更能起到表达情感、融合心灵、扫除疑虑的作用, 更能唤起学生对成长的向往, 对学习的勇气, 对发展的信心。因此, 教师要特别注意用态势语来实现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的班主任, 即使再忙, 也要做到每一天都同每一位小朋友进行至少一次的拉拉手、摸摸头、 拍拍肩之类的态势语交流。对于渴望受到老师重视和关爱的学生来说, 这无疑是最好的待遇了。

二、在教育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若能正确运用态势语言,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的传播渠道、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美丑善恶, 从而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与人生观。态势语中运用最多的是表情语和手势语。

手势是体态语的要件, 手势最多, 也最细腻生动, 运用起来也方便自如。通常情况下, 人们通过手的接触或手的动作可以解读出对方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 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意图传达给对方, 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交际方式。课堂教学中, 手势是教师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它是教师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方式, 有助于描摹事物复杂的状貌, 表达潜在情感, 有助于有声语言的陈述、说明和强调, 有助于组织课堂秩序, 调节课堂气氛, 有助于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得体的手势构成教师多彩的主体形象, 有经验的教师, 总是以文明大方、运用自如的手势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绪, 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形成有个人固定的手势。教师的手势通常都是伴随相关的内容进行的, 比如讲到精彩片段时, 提问时等。

三、教师态势语应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课堂上, 教师的态势语对学生的心理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态势语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表达工具, 有一个恰不恰当、受不受看的问题。因此,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要随意使用没有明确含义和逻辑基础的动作、表情, 或者机械重复某种动作、表情。 应该将那些能够较好表现人的精神面貌和服饰美、动作美、表情美的语言行为方式培养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使教师态势语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

教师态势语的类型很多, 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 教师都应把态势语表现得恰当得体、准确简练、自然生动并富有个性。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 是“万善之源”, 是启蒙大众、兴旺国家的崇高事业。教育活动是一个成就人、发展人的大系统,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其中, 学校教育处于中心位置。教师则是在学校里专门从事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导工作的人。

关键词:态势语,教育教学,习惯

参考文献

3.教育教学活动与教师态势语 篇三

关键词:态势语;教育教学;习惯

一、态势语在教育教学中的沟通作用和鼓励作用

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是教育劳动的必要条件。沟通的方式很多,但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教师态势语的使用了。一个微笑,一道目光,一个手势,往往比言语更能起到表达情感、融合心灵、扫除疑虑的作用,更能唤起学生对成长的向往,对学习的勇气,对发展的信心。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用态势语来实现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的班主任,即使再忙,也要做到每一天都同每一位小朋友进行至少一次的拉拉手、摸摸头、拍拍肩之类的态势语交流。对于渴望受到老师重视和关爱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待遇了。

二、在教育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正确运用态势语言,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的传播渠道、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美丑善恶,从而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与人生观。态势语中运用最多的是表情语和手势语。

手势是体态语的要件,手势最多,也最细腻生动,运用起来也方便自如。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手的接触或手的动作可以解读出对方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意图传达给对方,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交际方式。课堂教学中,手势是教师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是教师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助于描摹事物复杂的状貌,表达潜在情感,有助于有声语言的陈述、说明和强调,有助于组织课堂秩序,调节课堂气氛,有助于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得体的手势构成教师多彩的主体形象,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以文明大方、运用自如的手势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形成有个人固定的手势。教师的手势通常都是伴随相关的内容进行的,比如讲到精彩片段时,提问时等。

三、教师态势语应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势语对学生的心理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态势语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表达工具,有一个恰不恰当、受不受看的问题。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要随意使用没有明确含义和逻辑基础的动作、表情,或者机械重复某种动作、表情。应该将那些能够较好表现人的精神面貌和服饰美、动作美、表情美的语言行为方式培养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使教师态势语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

教师态势语的类型很多,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教师都应把态势语表现得恰当得体、准确简练、自然生动并富有个性。

参考文献:

杜秀花.概论教学行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作者单位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三江小学)

4.指导青年教师活动记录 篇四

指导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被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主要资料: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技巧

1、要让全体参与原则。

课堂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教师思考的力量。课堂教学学生提出各种各样问题是学生的动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要不拍学生提问题,要随时做好回答学生问题的准备。

2、课堂教师能够让学生接话插嘴

传统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洗耳恭听,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先举手,允许后才能够发言,不经允许视为“接话”和“插嘴”。这样学生的心里没有一点自由,教师应当解放思想,允许“接话插嘴”。

3、课堂课堂要实行民主化

5.教师节班会活动记录 篇五

韩晓雪

九年级二班

岳家庄初级中学

2012.9.10

活动时间:2012.9.10

活动地点:九年级二班教室

参加人员:九年级二班全体学生;各科老师

活动目的: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学生内心对老师的爱,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初三紧张的学习中去.活动内容:

1.班长致欢迎词,欢迎各位老师的莅临.2.学生为老师们表演节目,给予老师们教师节的祝福.3.老师代表表达谢意,对学生即将面临的紧张的初三生活提

出祝福和要求.4.班主任再次代表九年级二班全体同学向各位任课老师的辛苦工作表达谢意,并对班内同学提出要求.5.班长总结,陈词结束.活动效果:

通过这次班队会,同学们和老师的感情得到了更好的沟通,有利于以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学生在会上更深刻的体会到老师们的良苦用心,给自己的学习增加了压力和动力!另附: 班长主持稿1份

教师代表讲话稿1份

班长主持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已经是九年级的学生了.回首以前,我们背着书包第一次迈进初级中学大门的情景还仿佛在昨日.而今,我们已经在这所熟悉的校园里度过了三个春秋了.在六年级到九年级的这些日子里,陪伴我们最多的无疑就是我们亲爱的老师了.今天是我们和老师们一齐度过的第三个教师节,或许也是最后一个教师节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请容许我代表九年级二班66名学生向我们亲爱的老师们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精彩的节目.结束语: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最后让我们一起大声的对老师说一声: 老师,我们爱您!

教师代表讲话稿

6.小学教师党员学习活动记录表 篇六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积累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共18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地把握中国社会在新时期发展脉搏,以实现“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来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决心和毅志,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治国方略。纵观我党我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其取胜的法宝。站在世界舞台和历史经纬来看,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又将是中华民族一次新的长征。生活在这一伟大时代的教师既感到无尚光荣,也感到责任重大,我们要把教师追求“桃李满天下”的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之中,要把“教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念落实在日常本职工作之中,以实事求是、精业求精、爱心奉献的精神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越来越高的要求,争做新时期人民满意的教师。这既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觉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一、教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实事求是”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实事求是”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法宝。“实事求是”不仅是指导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也是指导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教师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坚持 “实事求是”思想,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标准来“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找出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在学习中改进,在工作中提高。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搞花架子,追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钻研新教材新课标,实事求是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分层辅导,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以孩子学懂,会用,身心能健康发展为主。三是教师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和配合。我校是个农民工子女集中求学的地方,家长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文明程度、生活习惯以及对子女教育要求等差异较大。教师要有的放矢地与家长沟通,了解每个家庭的困难和特点,带着平民意识走进家长中间,引导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当教师家长发去带有向他们问候、反映孩子特点、指导家教方法、作业告知和孩子生活注意事项等信息时,家长就会感受到教师的温情和真诚。当家长在家中接待了下班后来访的教师时,表达的是感动和谢意。

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一旦树立“实事求是”思想,心理状态就能“静”。“精下心来”分析;“静下心来”学习;“静下心来”研究;“静下心来”追求。“静下心来”给自己定位。“静”能使人心无旁骛。所以,教师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以“实事求是”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就会摒弃假、大、空的念想和方式,脚踏实地进步,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许多人生经验证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也是提高个人修养的一条途径。

二、教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追求“精业求精”

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表现在教育上。诸如,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提升;教育方式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人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不断深入等等,这些快速变化的社会因素对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提出了新问题。

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就是教育领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教师的要求。我想,教师要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提升自己“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就必须立足课堂教学,立足学生,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加强继续教育,培养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也就是在工作上追求“精益求精”。所以,教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追求“精业求精”。要“精”于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精于把握现代教育理念的精髓;要“精”于了解社会对教育的高要求和高期盼;要“精”于对儿童身心发展和个性差异规律的尊重等。教师唯有如此,才能跟上教育的发展步伐,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越来越高的要求。就是从教师个体发展上讲,教师对工作要求“精益求精”不仅是一种工作状态,也是教师个人修养高低的体现。

三、教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讲究“爱心奉献”

教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就是一切从孩子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孩子要有“爱心奉献”的精神。教师每天面对几十双学生的眼睛,而孩子的眼睛就像雷达时刻关注着教师的言行。不仅教师的工作状态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且教师的道德形象更是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保持一份忠于职守的谈定,一份教育者的从容,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奉献”思想,为学生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学生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理想,这或许就是把教师比作“蜡烛”、比作“园丁”的原因所在。“奉献”是一种情操,一种境界。有奉献精神的人一定是有“爱心”的人。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更要用公平、公正、帮困、助学的行动影响学生。当一位教师为生病呕吐的学生搞好卫生,当这位教师用自己的舌尖应急地为学生清除眼中的灰尘,当这位教师看到一位一年级学生的因为妈妈没有按时到校搞卫生而哭泣,就安慰说“你妈妈可能有事耽搁了,老师今天代替你妈妈搞卫生吧。”时,这位教师感觉的不是学生呕吐物的酸腥味,不是学生眼泪的苦涩味,不是被帮助孩子感激的眼光,而是教师职业的道德的彰显,也是教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这样的“爱心”小事,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润物细无声”吗!教师平等地看待每位学生,不因家庭背景和孩子的差异对孩子有不同的态度,更不应该在教育活动中出现功利行为,所以教师的“爱”要体现普世性。教师的“爱”不可能凭空产生,总会渗透在教育活动之中,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宠爱”,而是“严”中有“爱”,严师出高徒吗!有诗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所以,教师的“爱心奉献”既是教师的职业操守,也是教师“君子之交淡如水”形象的写照。

7.教师法制教育活动记录 篇七

培训工作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小学在职教师求知欲有多么的强烈!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远远胜过那些在校的大学生,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学教育与继续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我国目前的大学生课程设置是根据学生所报考的专业来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们只要达到学分即可毕业。我们知道继续教育的定义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是根据音乐学科教师任职后的工作需求来进行的,其教育的目的性更强,专业的需求性更高。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参与这次培训工作的体会。

一、本次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

1.涉及面广——参与培训的人员,几乎全都是战斗在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

2.实用性强——知识结构立足十音乐学科教材主体,适当拓宽知识面;

3.灵活多样——授课形式灵活多样,大课、小课、综合课等多种授课形式相结合进行;

4.直观生动——授课方式为讲授、板书及多媒体课件运用相结合;

5.专业性强——集合江汉大学的教授及武汉职业院校的高级教师等优秀的师资力量进行面授教学;

培训的整体过程就是在这样的一种非固定的模式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员们受益匪浅。

二、时间安排上追求短小精致

在时间安排上短而集中,培训过程历时5天(2016年7月10日-14日上、下午全天)。后期跟踪听课、评课5天(10月24日-28日每天跟踪10位教师听课、评课)。学员反映不累赘,不拖拉,精致受用。

三、课程设置专业、实用

培训课程细分为小学班:音乐学科的最新动态与趋势:《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深析;校园合唱团的组织与训练;合唱的指挥训练;“感受”课程教学的深析;“歌唱”课程教学的深析;音乐教学与其它艺术;校园音乐活动的组织;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音乐校本研究等十门课程。中学班:音乐学科的最新动态与趋势;《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深析;校园合唱团的组织与训练;合唱的指挥训练;“感受”课程教学的深析;“歌唱”课程教学的深析;音乐教学的文化意蕴;校园音乐活动的组织;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音乐校本研究等十门课程。以上培训的课程几乎涵盖了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所有内容,其专业性、实用性显而易见。学员们可通过短短的培训过程实现知识的更新与解惑,充电后的知识介入足以让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从容淡定的面对新形势下的常规教学。

四、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存在的至关重要的几个问题

1.对教材研究的不够透彻——教师们在教学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备课,所谓备课就是让教师们首先对所要传授的知识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就声乐作品而言,就是要熟悉作品的旋律、节奏及歌词大意等,在为学生范唱时,既要唱准音高也要准确的表达情感。比如,在本次的授课中出现了一个尤为突出的共性问题。中学教师在演唱《送别》这首“学堂乐歌”时,集体将“一觚浊酒”的“觚”(音读gu,意为古时候盛酒的容器)读成“瓢”,更可笑的是好多个印刷的版本也干脆把“觚”印成了“瓢”。

2.对教材的认知缺乏严谨性——在培训中发现很多教师嗓音好、乐感也棒,可演唱作品时却总觉得不够满意,究其原因就会发现他们的演唱过于强调自我的陶醉,从而忽略了作为专业音乐教师应有的规范。如在演唱《康定情歌》时,每个乐句都加上了不应出现的装饰音。在培训中我稍加提醒他们就能够基本把握准确了,这充分说明这些老师具备了演唱该作品的能力,但忽略了教学中的严谨。

3.部分教师不具备音乐教学能力——教学中发现,在各高等音乐院校毕业生面临着择业困难,分配都成问题的当今,中小学师资队伍中却仍然存在着滥竽充数的现象。有些学校因教师队伍超编无法引进专业师资力量入校,只能启用非音乐专业的教师来承担音乐教学任务。他们可能是数学、语文、政治等学科的专业教师,却被牵强的安排到音乐教学队伍里承担音乐教学工作。这类非专业的音乐教师充斥着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专业能力都极为欠缺,根本无法正常的为学生传递中小学教本中所规定的音乐专业知识,致使我们的中小学学生无法正常的接受相关音乐知识,许多有着音乐天赋的学生都无法被发现,给予正确的引到和培养,遗憾的失去了最佳的培养阶段。

4.部分音乐教师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来源大多是具有从小具有音乐天赋、爱好音乐,长大后定向培养毕业于音乐院校的学生,但也有一些并无音乐天赋、为求得一纸文凭被动转入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他们的毕业成绩基本达标,也能顺利毕业,但毕竟学习起点低,不具备应有的音乐天赋,音准和节奏等相关的基本音乐知识也把握得不很牢靠,教学中唱走音、节奏乱等专业性的问题成为一种常态,极大地制约了音乐教学朝着正常轨道运行的常规。

五、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之现状,个人所持之态度和观点

严格说来,一个人的成就并非取决于大学的学习成绩,也不在于婴幼儿时期的智商,而与其成长过程的性格形成有更大的关系。完全凭借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并不能保证一个人一生的成功。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一种超乎书本之外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体会才能获得的处世智慧”。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现已拥有了小学、中学、大学这样的教育机构来全面的、系统的、规范的对适龄者进行义务或非义务的教育。大学阶段的教育,的确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但这种知识常常是理论性的,并且其获得常常是以牺牲人的活力和个人意志为代价的。之所以主张全面系统的教育,在于这种教育能使人变得更富有方向感,以至于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境都能应付自如。将大学教育仅仅当成获得工作的一种途径,这是一种低级、浅薄的职业观和教育观,它没有考虑到教育对人性格发展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学习经历对一个人成长过程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教育意味着一种投资,一种个人力量的投资。年轻人从这种投资中获得一种人生力量,一种知识创造的力量。这种力量包含两方面:思考的能力和意志的力量。

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高校录取学生的方式包括院系专业方向的选定多半都不是依据上述主张来完成的,这不是个性问题,而是共性问题,且短时间内也无法改变,由此引发的诸多弊病只能有待于学生进入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后逐步的适应和完善。其适应和完善的渠道是多方面的,而继续教育则可确定为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继续教育是我国当今社会帮助从业者更快适应和完善任职需求搭建的一个知识平台,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均可根据各自的需求进入到不同的继续教育知识平台,进行从业后的再教育,这种教育对从业者来说显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更加直观和适用。

就中小学音乐教师而言,大多数教师都是称职的,符合国家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标准的,针对少部分尚不具备专业素质的音乐教师,我以为首先应该引起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坚决抵制和杜绝非音乐专业人员渗入音乐教师队伍。纯净教师队伍,培养一批真正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人才是大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教育局以及中、小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的责任和义务。教师的任用首先从源头抓起,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是可行的,杜绝走后门、讲情面的歪风邪气,领导们在任用和聘请教师时要有一切以专业需求为重的主导思想,选准人才、用对人才,尽可能避免跨专业使用人才。

已被任用的专业教师一定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巩固、完善及更新,尤其是那些曾无意学习音乐却由于一些特殊的机缘巧合误入音乐殿堂学习并有幸涉足音乐教学行业的教师就更要加倍巩固和完善个人的专业知识,提高音乐素养了。教师们授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本,熟练掌握教本以及教本外宽泛的音乐理论知识。熟悉教本中的音乐欣赏部分的作品以及歌曲中的相关音准、节奏等知识点。尤其不要忽略了有些中、小学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高度的音乐素质的特点,他们往往从小练习钢琴或其它乐种,其音乐知识含量不可小觑。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求知欲望也会比其他同龄学生来的具体而旺盛。教学中也许你认为出现的是一个极小的知识缺陷或错误,一旦为学生所知,教师的颜面就会随之丧失,魅力也会削减,在学生中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会在学生心理上留下阴影,他们会对教师今后的教学也会持怀疑态度,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对专业教师后期教学严谨性的误判,失去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就国家大环境而言,教育是国家富强的基础,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提。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现在我国正处在发展阶段,整个国际、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中国历来重视教育,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

习近平主席在教育方面的讲话中曾提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而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好老师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群好老师能提升一所学校的质量,一批批的好老师则是我们民族发展和壮大的希望,是国家强盛的希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用习近平主席的好老师标准对照自己,用专业的知识武器武装自己。我们一定要积极倡导习近平主席对少年儿童提出的“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美好愿望,立足专业的规范,让孩子们的天赋都能朝着自然、健康的方向发展运行。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中、小学暑期继续教育培训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点评,并就教学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阐明个人观点,以供相关人员分享,并期待教师们能牢记习近平主席在教育工作中讲话的内容,努力实现民族发展和壮大的希望,国家强盛的希望。

关键词:音乐教学,继续教育,能力提高,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任顺元.师德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蒋成瑀.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特级教师教学论文荟萃[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李文军.中小幼音乐教师嗓音保健不容忽视——由继续教育培训班引发的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2(2).

8.试论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篇八

怎样教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的问题。在很多评价教师作用的文章中和讨论会上,经常听到这样的提法,教师的“主导作用、诱导作用、指导作用、引导作用”。这四个词都含有引导的意思。他们是同义词,但又是有细微的区别的。教师如果发挥这四种“导”的作用呢?

一、有目的、有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时学习活动的主人。但是教师和幼儿仍然存在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教师的职能是向被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之前,在研究了解本班幼儿发展水平之后,有目的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在有目的制定教育活动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环境,选择内容、方法。这时教师起到的是主导作用。

如教师在科学角中准备小铁块、木头块、磁块、空瓶、塑料玩具、石子、橡皮泥、海绵头、水盆等,幼儿见到这些物品,自然要动手去玩,去摆动,去试验,幼儿发现一些现象就会去问、去想,然后再试一试。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就会对自然科学小实验发生兴趣。这种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为满足幼儿兴趣、需要创设的环境,促使幼儿主动活动,就能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

可见教育环境的创设,制定教育要求、内容,选择途径、方法以及过程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能从幼儿发展水平出发,而不能以教师为中心。

二、教育活动过程中,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教师发挥诱导作用

幼儿的发展是在自身内部进行的,幼儿动员自身的力量,主动地发展着、活动着。而外部的因素时必须通过内部的接纳消化起作用的。内部因素是幼儿发展的依据,只有在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才能实现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就要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千方百计想办法激发、诱导幼儿主动性逐步地发挥实现。

如:幼儿有爱玩、爱活动、爱小动物的天性。为了达到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帮助幼儿会学、乐学的目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用游戏的口吻,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和小白兔玩,喂小白兔。在满足幼儿情感的需要后,诱导幼儿了解兔子的习性,观察兔子的特征。以后在接触到别的小动物时,幼儿也会和小动物玩一玩,喂一喂后观察他长得什么样?爱吃什么?他和小兔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区探索,与此同时也很愿意接受教师讲的有关动物的其它知识,从而产生持久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起到的是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诱导幼儿学习的作用。促使幼儿学习能力从模仿----迁移-----探索,沿着会学-----乐学-----主动学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幼儿的学习态度、兴趣、主动性是教师培养诱导的结果。

三、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教师其指导作用

《规程》在对教育活动的要求中非常重视“幼儿的主动活动”。如:“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机会”、“注重活动过程”等,体现了幼儿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发展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凡是要幼儿动手操作的、亲身接触获得知识的应该让他去操作、去经历和体验。在幼儿操作、接触、经历、体验的过程中国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机,作恰当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指导。指導幼儿如何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文化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并使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获得发展。

如:在幼儿练习讲话和交往中;在幼儿摆弄物品学习数学时;在唱歌、跳舞使用乐器活动时;在绘画、手工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参与、观察、指导、幼儿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方法,但与活动的能力和操作技能都是在教室精心指导、恰当点拨下得到培养和发展的。

四、教育活动培养幼儿主动的发展,教师要起引导作用

《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前面我们虽然强调教师需在充分了解儿童发展情况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定课程计划和在教育活动中起指导、诱导作用,但同时我们还以为教师的作用不只限于被动地围着幼儿转,仅仅给他们当顾问,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还应通过多种方法主动地引起幼儿心理发展商的矛盾,刺激和引导儿童主动地向可能达到的更高水平发展。

如:美术教育活动中,怎样让幼儿学会团泥的技能呢?教师可以用这样的提问:“你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一团橡皮泥变成圆圆的小元宵呢?”听到教师的问题后,每个幼儿都动手试一试。在全班幼儿动手试的过程中,教师在总结幼儿操作中把泥团成圆的要点,同时用这些要点指导不会团的幼儿学会团圆。通过发文起到了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动手能力也获得了发展。

9.学校法制教育活动记录 篇九

活动时间;第一周升国旗时间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参加人员:全体老师及全校少先队员 组织部门:少先队大队部 内容纪要:

一、整理全校各班队形、纪律;简单讲解学法、护法、用法的意义,进入主题。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年1月1日起施行。本法共七章五十六条。

三、组织学生详细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各章。

第一章总则(1—7条); 第二章家庭保护(8—12条); 第三章学校保护(13—19条); 第四章社会保护(20—37条); 第五章司法保护(38—45条); 第六章法律责任(46—54条); 第七章附则(55、56条)。

四、小结:同学们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时间;第三周 活动地点:校门口

参加人员:全体老师及全校少先队员 主持人:于天迎 内容纪要:

1、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踩挤、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3、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

活动时间;第五周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参加人员:全体老师及全校少先队员 组织部门:少先队大队部 内容纪要:

一、法在我们身边:

法在我们身边

(一):请各班依次派一名代表列举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法制事例

二、以抢答形式进行,每对一题给班组加分。1.下课了,不能干什么:①打球。②追赶打闹。③跳绳。

2.哪些东西不准带进校门:①皮球。②三角尺。③利器、易燃物品。3.哪种行为不对:①跳高、跳远。②攀越围墙、滑楼梯。③翻单杠、荡秋千。

活动时间;第七周早上升国旗时间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参加人员:全体老师及全校少先队员 主持人:姚存泉 内容纪要:

1、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法制教育,重新学习《中小学学校安全规定》,要求严格遵守,遵照执行;

2、加强校容校工作,开展“校园是我家,环保靠大家”活动; 3、进行《小学生守则》教育,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师生 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5、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努力做好“尊老敬老”工作。活动时间;第九周 活动地点:教室 主持人:各班主任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活动主题:

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同时,立足于教育和保护,对学生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学校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实施法制教育,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研究预防犯罪对策。对未成年人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进行此次教育的同时,通过此次学习增强了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了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活动时间;第11周早上升国旗时间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参加人员:全体老师及全校少先队员 组织部门:少先大队部 内容纪要:

1、加强法制观念,治理学校周边环境;

2、制订并修订学校安全制度,规范行为;

3、制定学校教师值班制度,加强值班检查;

4、协调街道办成立综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领导小组;

5、定期检查学校周围边环境状况;

6、聘请法制校长上好法制课,做好防范;

7、积极创建文明校园;

8、定期检查校园的安全,及时报告。活动时间;第13周早上升国旗时间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参加人员:全体老师及全校少先队员 主持人:姚校长 内容纪要: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的一项大事,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研究预防犯罪对策。对未成年人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在进行此次教育的同时,培养了一批“小小解说员”充当法制教育的宣传大使。

3、通过此次学习增强了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了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活动时间;15周早上升国旗时间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主持人: 内容纪要:

1、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法制教育,重新学习《中小学学校安全规定》,要求严格遵守,遵照执行;

2、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踩挤、跳窗、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

10.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记录 篇十

区域活动中积木区的木头积木(我命名的)幼儿非常的喜欢,因为这些积木上都有各种房子的图形,有的是三角形的屋顶,有的是罗马柱,有的是椭圆形的门洞。在昨天的区域活动中,有五个孩子趴在地方聚精会神的各自搭各自的,虽然都搭的很好,但到最后都缺乏材料了。因此我就说:“你们可以把自己搭的围到一起来,那就是一个很漂亮很大的城堡了,你们看我的!”于是我就把一个孩子的和另一个孩子的围到一起,孩子们一看效果真的不一样了,都开心的拍起手来了。今天中午的区域活动中,我又发现昨天玩积木的几个孩子在一起玩了,我还听见有个孩子说:“哎,我们喝起来一起搭吧,这样搭出来好看!”他们一起搭好后,还叫我去看他们的伟大工程。从这件事中,我感悟到,孩子的游戏,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一句话,一个暗示,一个示范,对孩子来说是游戏过程中的一个新发现、新改革

今天早上,我来到班内,看到桌子上有一盒金嗓子,王老师说是晨宇拿来的,说老师嗓子疼,给老师拿来了药。我感觉心底腾起一股柔情。上周五我嗓子疼的都说不出话来了,想不到晨宇竟记在心里,拿来了药。这时,晨宇跑过来温柔的说:“李老师,我给你拿来的治嗓子的药,记住,不能咽下去,要含化啊。一定记住啊!”看到晨宇像对孩子似的嘱咐我,我感动地说:“嗯,我记住了,谢谢你,宝贝!”这就是孩子对老师的柔情,真得让我感动无比,我们给与孩子一点爱,孩子总是加倍的回报我们,真得谢谢我的宝贝!

11.科学活动记录例谈 篇十一

一、猜想: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为了了解幼儿关于“什么纸适合做风车”的原始想法,我们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什么纸适合做风车?”幼儿不仅选择了自认为最适宜做风车的纸,还说出了很多理由,如“我们每天喝的牛奶袋是锡纸做的,很滑,很结实,做风车一定很好。”“我们家的挂历纸不厚不薄又光滑,用它做风车一定转得快。”“报纸做的风车应该转得好吧,我家有很多报纸。”“绉纸又轻又软,风轻轻一吹它就会动,所以,绉纸应该最适合制作风车。”“我觉得手工纸结实,一定适合制作风车。”

幼儿的猜想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他们记录猜想的内容,以便他们根据猜想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活动。那么,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呢?虽然绘画是常用的科学记录形式,但在本次活动中,如果要幼儿将猜想的绉纸、宣纸、手工纸、报纸等画下来却很难,即使画出来,其他人也很难分辨。于是,我们选择了实物记录的方法,即将猜想的纸张贴在个人试验记录的猜想栏中(如图)。用实际的纸作记录,不仅具体形象地表达了猜想的内容,还减轻了幼儿记录的压力。

在将个人猜想记录汇总到集体猜想记录时,我们也同样运用了实物记录的方法(如图),统计选择各种纸的人数。结果,有人选择宣纸,有人选择手工纸,有人选择挂历纸……那么,到底哪种纸最适合做风车呢?

二、幼儿个体探究和记录:我猜想的纸最适合做风车吗

每个幼儿都根据自己选择的纸采用同样方法制作了风车,风车摆得琳琅满目。教师将幼儿带到户外问:“你用什么方法证明你选择的纸最适合做风车呢?”幼儿说:“我们从操场的这头起跑,一起停下来后,如果哪个风车转的时间最长,哪种纸就最适合做风车。”于是,幼儿站在起跑线上,教师一声令下,他们一起跑起来。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的绉纸风车怎么一点都不转啊?绉纸太软了,风叶都折到后面去了。”“奇怪,我的瓦楞纸风车怎么不转啊?”“我的也不转,是不是瓦楞纸太硬了?”“牛奶袋锡纸风车也有些硬,跑快了才转,跑慢了就不转了。”“宣纸风车太软,纸太薄,有时转,有时不转。”等孩子们一起跑到终点时,只有手工纸和挂历纸制作的风车在继续转,其他纸制作的风车都已经停止了,有些风车如瓦楞纸风车、报纸风车甚至都掉在地上了。

孩子们重新试验了一遍,结果还是手工纸和挂历纸做的风车转的时间最长。探究结束后,我请幼儿将自己的试验结果记录在个人记录表中。那么选择什么方法来让孩子记录呢?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们想,如果采用绘画记录让幼儿画一个能转动和不能转动的风车,一是所需时间比较长,而且幼儿停下来绘画会打断探究过程;二是风车转动的状态也不好表现,受幼儿绘画水平的局限,可能有的幼儿画不出转动的风车,或者画出来的风车只有幼儿自己明白,其他人就看不懂了。这样的科学记录不仅不能帮助幼儿客观真实地记录探索过程中所得到的信息,不能交流分享同伴的经验,还会成为幼儿的负担。于是,在该环节中,我们引导幼儿运用符号记录的方法,即用打“√”表示试验成功,选择的纸张适合做风车,用打“×”表示试验没有成功,选择的纸张不适合制作风车。

活动结果证明,这种符号记录的方法既形象直观,又便于幼儿观察和记忆,还减少了记录的时间,保证了探究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

三、小组记录:什么纸最适合做风车

虽然在个人探究环节中,幼儿已获得了手工纸和挂历纸做的风车转的时间最长的经验,但这个环节主要还是验证和记录幼儿个人的猜想,孩子们的经验并没有得到分享和提升,大家对于什么纸最适合做风车也还比较模糊。为了对比各种纸制作风车的效果,从中发现规律,我们在每个幼儿试验后进行了小组探究、记录及经验共享活动。

我们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人当组长。孩子们先以小組为单位分散探索,然后进行小组记录。组长负责将幼儿的试验结果汇总在小组记录表上,在最适合做风车的纸的试验栏中打“√”,在不适合做风车的纸的试验栏中打“×”,结果第一组幼儿的汇总表表明手工纸和挂历纸最适合做风车,而其他的纸都不适合。而第二组的探究结果则是手工纸、挂历纸和报纸三种纸最适宜制作风车。

四、集体记录:发现问题,反复试验,解决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情况?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为了共享经验,我们将两组不同的结果合在一起进行集体分享。如我们所料,幼儿在分享中果然出现了新问题。第一组幼儿认为报纸不是制作风车最适宜的材料,因为它太软。而第二组幼儿则认为报纸也是做风车最适宜的材料之一,因为它能转很长时间。那么到底哪一组的结论正确呢?于是我们请两组选派代表重新试验。试验的方法是用报纸、挂历纸、手工纸制作风车,然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跑向终点,看报纸风车是不是和其他风车一样转的时间很长。试验结果证明报纸风车转的时间很短。

那么第二组幼儿的结论又是怎么来的呢?经过了解我们得知,因为第二组的小组长从一开始就猜测报纸是最适宜做风车的,而在他制作和试验报纸风车时,报纸风车也确实转得较好,所以他就记录报纸最适宜做风车。这样的记录结果带有幼儿的主观意愿,但教师并未直接点破,而是引导该幼儿与其他幼儿一起再次试验,以事实来说明问题。

在两组幼儿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幼儿进行全班集体记录。集体记录仍然运用实物记录和符号记录相结合的方法,在每种纸张下面用“√”“×”表明它们是否最适宜制作风车。我们还引导幼儿在“最适宜做风车的纸“一栏中贴上手工纸和挂历纸这两种材料。

12.教师法制教育活动记录 篇十二

一、目前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多所幼儿园的调研和资料查阅我们发现,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 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一) 漫无目的。

有的教师提问设计目的性不强, 缺乏内在联系性或逻辑严密性;有的教师存在着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 简单地认为只要向幼儿抛出问题, 就是“对话教育”、“启发式教育”, 而没有思考问题是否存在意义。比如“你做的是什么?”“你看了吗?”这样的问题通常是教师随意说出的, 只会得到幼儿简单机械的回答, 达不到应有的引导启发作用。

(二) 提问过度。

提问过度包括提问的深度和频度两个方面。深度过度表现在教师提出的问题水平显著高于或低于大多数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幼儿理解起来过难或过易;频度过度表现在教师提问次数偏多, 有时甚至出现同一问题多次重复的现象, 往往会打断幼儿的思路, 影响幼儿思考或操作进程。

(三) 表达不妥。

教师对问题的表述含糊不清, 往往引起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发生忮义。另外, 教师在问题陈述时流露出来不适宜的语调和表情, 比方说一个抬高的声调或是一个皱眉的神情, 也会成为某种主观暗示, 干扰幼儿正确思考、认识和理解问题。

(四) 缺乏启发性。

当前科学教育过程中, 有的教师的提问多为记忆性、判断性问题, 诸如:“是什么”, “怎么样”, “是不是”一类的封闭问题, 而真正能启发幼儿思考、发现关系、深入探究和创造性的问题却很少。

(五) 忽视理答。

理答是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反应和处理, 是提问的重要环节。我们往往看到教师对幼儿的回答多作出简单粗略的评价——“你们真棒!”“真聪明!”;或是只注意结果的“对”与“不对”, 而忽视了对幼儿思考过程的评价;或是加以斥责、转移话题、不予理睬, 都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甚至催生了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由以上现象可以看到, 科学活动提问中的诸多问题

(一) 转变提问观念, 以问促思。

首先我们要重新审视提问的出发点。提问的目的不是追求简单的形式化, 也不是出于一时的热闹, 更不是恪守扼杀差异的标准化。提问的价值更多地在于或引起注意、强调巩固, 或激发探究欲望, 或引发思考, 是以一定教育目的为依据的。因此教师应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渗透有层次、有目的、有生成的提问, 培养幼儿持续的兴趣、专注力和投入情绪, 营造自主、好问、善思、巧为的科学探究氛围。同时使幼儿认同并接受“尊重事实”等科学精神和价值观。

为提高提问的质量, 教师要不断反思、交流与探讨, 增强有效提问意识。比如教师经常考虑“这样的提问好在哪里”, “提问中是否存在一定的问题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有没有其他更多更好的提问方式”, “幼儿的反应是否达到了提问的目的”, “该怎样来改善自己的提问”等问题, 来敏锐地发现提问中的问题, 深刻挖掘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 及时调整提问策略。经过长期的强化和锻炼, 教师的提问目的性会得到较大提高。

(二) 改善提问技巧, 善问巧问。

首要的就是问题设计的适切性, 要善问巧问。一是问题选择应切合幼儿, 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阶段、知识经验背景、个别差异情形等。因材施“问”, 难度适当, 问题的中心应是幼儿认知冲突的焦点;二是问题的表述要具体、简洁、明了, 尽量用幼儿易懂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那些深奥的问题;三是保持问题类型多样化的同时, 尽量避免琐碎繁杂、简单浅显的问题, 多设计一些具有明确思维指向的开放性问题;四是预设的问题应留给幼儿更多思维的空间, 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侧向思维、逻辑思维、联想思维等多种思维, 如通过引导幼儿从问题的正面、反面、侧面等多角度进行探索, “抛砖引玉”, 启迪幼儿思考。

其次, 善于创设、捕捉和把握最佳发问时机。如“摩擦起电”科学实验中, 教师预设了一个用摩擦后带电的小棒去吸小纸片的小游戏, 当幼儿首次观察到带电的小棒吸起小纸片时, 产生了“怎么回事啊”的疑问。在此“心求通而未果”的状态下, 教师施问:“刚才有的小朋友问我这是怎么回事, 谁能帮助他找找答案?”由此引发幼儿积极地猜测、探究。

另外, 实施渐进式启发提问。问题由易到难, 由远及近, 逐渐靠近预设或生成的目标。比如在《磁铁》活动中教师就是通过巧妙地提出一系列渐进的问题, 引发幼儿的思考, 从做中学。如:“磁铁能吸起什么东西?”“条形磁铁红色的这头, 白色这头和黑线中间这里, 哪个地方吸的东西多?”“你怎么证明那个地方吸得多呢?”“你想怎么吸呢?”

(三) 有效理答, 善答巧答。

教师能否接住“幼儿抛来的球”, 能否对其做出及时、合适的处理, 会影响到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情感与态度如何。教师要做到平等、轻松、机智地理答, 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 有效的候答。在活动中,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 应给予幼儿适当的时间去思考、猜想、反思, 对于一些推理性的或发现关系的、创造性的或开放性的问题尤为如此。

第二, 有效的倾听。教师首先平等对待幼儿, 通过诸如关注的目光、支持的点头等体态语言, 鼓励幼儿, 使幼儿在一种被尊重和信任的轻松氛围中畅所欲言。另一方面, 耐心地倾听幼儿回答, 有利于掌握幼儿回答的思路, 发现幼儿回答中的闪光点, 寻找幼儿回答中的不足。

第三, 恰当公正的反馈。教师应尊重全体幼儿的答案,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给予不同回答以具体的反馈。正确的可以肯定赞赏, 不成熟的可以引导鼓励, 与众不同的应究其所以然。灵活恰当地将称赞、追问、转问、探问、反问、讨论等多种方式融入到理答当中, 充分发挥幼儿运用分类、排序、比较、测量、空间关系的能力。例如, 在《动物朋友》中, 面对教师出示“老鹰”一图中是什么时, 幼儿多回答“乌鸦”、“老鹰”, 教师追问“为什么”, 有的幼儿尝试说出理由:“它是黑色的, 黑色的是乌鸦。”教师反问:“黑板是黑色的, 那它是乌鸦吗?”当回答湖中天鹅有几只时, 幼儿有了争议:“两只!”“一只!”对此教师并没有直接评价, 而是让幼儿继续讨论。最终有幼儿试图说服对方, 点数道:“一、二一共两只。”而有幼儿则提出:“是一只, 下面的是影子!”多数幼儿也表示认可。此案例中教师通过应用追问、反问和讨论等理答方法, 在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 间接地引导幼儿去比较分析, 进而深化对动物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的理解等方面收到了理想效果。

(四) 引导和鼓励幼儿提问。

教师还需关注提问过程中的幼儿的主体能动作用。自主探究始于幼儿的独立提问。幼儿天生好奇好动, 思维活跃, 教师可通过巧妙地引导、积极地鼓励, 给幼儿创造更多的空间去主动观察、大胆质疑、自由想象。比如在“动物怎样过冬”活动实施之前, 教师启发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与感知:小动物在秋去冬来时, 在形体、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引起儿童对现象的思考, 并主动提出问题。再如“各种各样的车”活动中, 教师用抢答方式进行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思维的兴趣, 巩固幼儿对不同车辆的认识。可就在这时, 一个幼儿提议:“老师, 老师, 我也想发一个五角星给你, 可以吗?”教师及时回应道:“好啊!那我也来参加比赛, 谁给我出题?”整个活动由原先的教师考幼儿转变成了幼儿考教师, 教师恰当地鼓励, 既尊重了幼儿, 同时也激发了对幼儿自我挑战的热情。

如何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有效地提问是一门技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有待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去体会和探究, 来不断增强幼儿的科学素养, 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汪京丽.摩擦起电[J].幼儿教育, 2005, (4) :32.

[2]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5, 第二版:101.

13.感恩教育活动记录 篇十三

四年级 安晓利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听着这首传遍千家万户的歌谣,我的心里便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恩„„

我们学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我静下心来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的时候,母爱总会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令我感动无比。让我们用行动去感恩吧!

感恩的方式有很多,省下两分钟打一个电话,告诉母亲在一次争吵中的错误;自己亲手制作一张贺卡,祝她们永远年轻美丽„„

今天是星期六,平时都是母亲动手做饭给我吃,今天我要给妈妈做一道菜。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系起了围裙,把油倒进锅里,“啪啪” “啪啪”,油开始在锅中顽皮起来了。“哎呀”!油溅到我的手上了,好疼,顿时我好想哭,我赶紧把手伸到水管下,打开水,用水冰一会儿。这时,妈妈进来了,问我怎么了,刚才叫了一声。我赶紧把眼泪吞了下来,笑着说:“没事,没事。刚才锅铲掉地下了”。说完,便把妈妈推了出来。我想:不管怎样,今天都要把菜做出来。最后,终于大功告成,把菜端到了桌子上。

我先给妈妈夹了一块肉,她尝了一口表扬了我:“我今天吃到了女儿做的菜,今后我可以享福了”。我赶快尝了一口,虽然味道没有妈妈做的好吃,但还是可以。这时妈妈一直给我夹菜,而自己的碗却是空空的,看到这一幕,我哭了,我想到了以前对父母的不礼貌,与他们的争吵„„妈妈的脸上绽放出了比鲜花还要灿烂的笑容,可眼里却涌出白花花的泪水。我扑了上去,对妈妈说:“感谢您,感谢您对我关怀和爱护”。

在人生的旅途上,若眼前浮现出母亲对自己关怀的情景,自己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挫折不能面对呢?那种爱的无私与伟大已在人们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成为人生道路上一座永远的感恩丰碑!

妈妈无私的奉献,给我的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无怨无悔的为我一生操劳,借今天这个机会,给妈妈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康健一切都美好”!我一定努力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对我的爱。母亲感言: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给学生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使雷淇同学懂得尊敬父母和老师,团结同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这次感恩母爱的活动,我作为母亲感到非常高兴,看到她亲自做的饭菜,觉得孩子比以前更懂事了,通过这种方式方法,让孩子得到了锻炼,懂得珍惜美好的时光,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同时也感谢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帮助。

母亲 王祥格 2011年10月9日

大河道小学“感恩教育”活动纪实

“寸草”情谊重,回报“母爱”浓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诗句说的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如果把“寸草”比做孩子,将母爱比做“阳光”的话,我们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如何让“小草”的感恩之心更浓,使每一个母亲都能够感受到儿女带来的温暖。今年以来,临沭县蛟龙镇学校感恩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教育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形式使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整合资源,分层实施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在感恩教育活动中,《感恩的心》成为该镇三株希望小学课前一支歌首选。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形成“三位一体”共育机制。镇教委首先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广大教师深刻领会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在校园内大力营造感恩文化氛围,通过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弘扬母爱精神、宣传感恩美德、讲述孝敬故事。积极开展诵读《二十四孝》、《弟子规》、《孝经》等内容的中华经典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唱感恩歌曲、讲感恩故事、颂感恩诗句、写感恩文章等活动,使感恩教育形成氛围、深入人心。另外还在学生中开展“孝敬父母好孩子”和“孝敬父母小标兵”评选,树立懂得孝敬、明白感恩、能替父母分忧的榜样和典型,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积极帮助学校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有效沟通,让学生在父母恩和亲情恩的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中,不断学会感恩、乐于感恩。同时,积极发动“校外辅导员”、村居热心人士参与学校的活动,进行专题讲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育网络,进一步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

小事做起,体验感恩

“好烦的雨,我无奈地望着窗外。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雨幕中,那不是王大爷吗?他一定又要去学校门口那个‘免费修车铺’了。他的腿有关节炎,现在又没带伞,能受得了吗.....” 摘自该镇初级中学一.六斑学生化金秀写的感恩日记。

今年以来,学校开展了“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为主题系列感恩活动,通过家长监督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校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促进学生完成各项活动任务,使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得到发展。

积极开展“五小”活动。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实践五小活动,养成良好习惯”活动评价表,要求每个同学坚持做到“五个一”:每天为父母做一次家务、捶一次背、说一句问候语,过年时为父母制作一张贺卡、洗一次脚。将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活动的各项要求进行细化,通过日常小事入手,培养孩子关心父母、懂得感恩的良好行为。

抓好情感体验。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孝心体验活动,通过特定的情境、特定的气氛,让学生融入进去,在积极的体验中学会感动、学会孝敬。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以“母子(女)心灵对话”、“父子(女)心灵之声”的形式写给父母,并找合适的机会与父母进行一次真挚的交流;通过“感悟生日”活动,学生怀里系着三千克的沙袋进行活动,体验母亲孕育孩子、抚养自己长大的辛苦。

积极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学校在充分利用好劳动课,积极开展相关竞赛的基础上,给孩子布置“校外劳动作业”,要求孩子周末回家后要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完成“劳动作业”,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使孩子关心父母、懂得感恩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抓好节日活动。开展三八节“送妈妈一个微笑”,“母亲节”写“给××的一封信”、自己生日“和妈妈一起成长”等活动,使感恩教育活动开展进一步深入。

抓好激励,接受监督

“我孩子在家原先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经过你们老师教育,如今大变样了,衣服要自己洗.....”该小学三年级一个学生家长这样对老师说。

今年以来,在每次评优活动中都对感恩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和表彰,在评选一批“孝敬父母好孩子”和“孝敬父母小标兵”的基础上,还进行了“优秀家长”的评选,大力表彰那些教子有方的好父母,给广大家长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学校还虚心接受家长、社会对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的监督。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学校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从而也提高了家长对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认可度,促进了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

感动、心动、行动 知恩、报恩、施恩

——黄岩区东城街道中心小学“感恩教育”侧记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他们倍受父母亲的关爱,父母什么事都依着他们,迁就他们。渐渐地他们形成了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认为所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不懂得知恩图报,感恩意识严重缺失。这些现象不仅反映出社会的弊端,而且也反映出我们教育上的漏洞,同时间接地反映出我们的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

为此,黄岩教育局在2007年下半年开学初同时出台并下发了《黄岩区教育局“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方案》、《黄岩区教育局“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和《黄岩区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局里还特别成立了“感恩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全区各校也相继成立了校级“感恩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根据本校特色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感恩教育三年规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区的窗口学校,我们东城街道中心小学在局出台方案前的2006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就把开展“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新的切入点,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从“感恩师长”、“感谢大自然”、“感谢父母”和“感恩社会”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养育之恩,知遇之恩,帮扶之恩„„”,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之情生根、开花、结果。

一、在“引导宣传”中启动感恩教育

2006年9月初,学校首先成立“感恩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德育处、少先队为主要实施成员。少先队全面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接着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校红领巾电视台、橱窗、学校网站、班队课、学科渗透等为阵地,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向全体师生宣传“感恩教育”。1、10米长卷书下“感恩短语”

2006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初,全校师生集中操场举行了一次“感恩活动”启动仪式,学生在10米长卷上纷纷写下了“感恩短语”: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感恩墙报”全面启动“感恩教育”

2006年9月中旬,各个班级采用刊出一期“感恩教育”黑板报的形式,向学生宣传学校的“感恩教育”。黑板报刊出好后,各班主任还利用晨间活动组织同学学习了黑板报上刊出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对“感恩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

3、“宣传横幅”全面渗透“感恩教育”

2006年9月到2007年1月近5个月的“感恩教育”每个系列活动伊始,都在校园的主楼道悬挂感恩主题条幅,如:奏响心灵的乐章,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用心感恩,用情回报,用爱奏响明天的乐章等。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发动,让“感恩教育”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二、在“实践活动”中落实(开展)感恩教育

(一)节日巧安排,实践学感恩

每一年,学校都要结合“三·八”节、植树节、清明节、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护士节、端午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各节日特点,由大队部出面,进行巧妙安排,设计富有创意的“节日庆祝活动”,进行“感谢爸爸妈妈、感谢自然、感恩社会、感谢祖国、感恩老师、感恩长辈”等感恩教育活动。1、2006年第22个教师节期间,大队部组织同学开展了“片片枫叶情”教师节贺卡设计制作比赛。小小的方寸之间,流淌着同学们浓浓的“感恩之心”。

2007年第23个教师节,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感谢师恩”庆祝活动: 教师节当天早上,全校同学集中在操场上,全体3到6年级同学为全校的老师们进行了集体诗歌朗诵表演《向老师致敬》。同时这一天,在校大队部的组织下,“师生问好”时所有同学都要对来上课的老师敬礼,同时把师生问候改成“老师,节日快乐!”。三(3)中队还在操场上为老师送上了由全部同学组成的“爱心”人体贺卡;五(5)中队还邀请课任老师参与“踩气球”游戏。活动中,老师们个个笑逐颜开!还有些中队,为老师送上了桃子和李子,祝老师“桃李满天下”。2、2007年10月18、19日,全校同学在“老人节”期间开展了实实在在的“知恩报恩”活动,每个同学都在重阳节期间都为家里的老人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在老人节的晚上为爷爷奶奶洗脚、捶背;有的陪老人聊天、看电视;有的为老人倒茶、送水果; 3、2007年“三·八”节期间,学校开展了“和妈妈谈一次话”活动。此活动通过学生和妈妈的一次“促膝长谈”,让学生真正的走进“妈妈们”的心里,了解妈妈的想法,倾听妈妈的烦恼。4、2008年3月7日早上,学校大队部的小干部们为女老师们送上了鲜花。因为之前此事是保密的,因此当女老师们收到鲜花时,都说“今天太意外了!太高兴了!”。5、2007年国庆节前,我们学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了“感怀赤子心、誓报祖国情”活动。先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搜寻大量“歌颂祖国,感恩祖国”的诗歌、散文、歌曲等,然后在此基础上,举行“感怀赤子心、誓报祖国情”主题队会。活动中学生的爱国热情,感怀祖国之情被充分激发。

(二)教育系列化,感恩收实效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要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又要前后连贯,形成整体效应。因此我们学校的“感恩教育”从以下的四个系列活动来展开实施:

第一系列(2006年9月15日——2006年10月13日):“感恩师长、感谢同学”活动。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感谢同学的爱心相助,促进互助互爱。

第二系列(2006年10月23日——2006年11月23日):“感恩大自然”活动。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第三系列(2006年12月4日——2007年1月4日):“感恩父母”活动。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感谢父母、长辈的教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第四系列(2007年1月5日——2007年2月1日):“感恩社会”活动。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感谢社会馈赠和祖国的关爱,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报效祖国思想。

在每个系列活动中,我们以班级为单位设计“感恩语录”,“语录”包括四方面内容:学生风采、活动写真、心灵之旅,真情告白。学生风采:记录学生在“感恩活动”中的突出表现;活动写真:真实记录在感恩活动中班级、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心灵之旅:记录进步学生的表现;真情告白:记录在感恩活动中学生的真情体验。“感恩心语录”每班人手一册,记录学生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每个系列活动结束后,学校都参考活动方案中的评比条件,出台一份量化考核细则。在学生自评,家长参与评比的基础上,再结合综合实践,组织学生民主评比,同学互评,最后教师参考感恩心语录,组织打分,评出班级感恩之星。表现突出的同学推荐为学校感恩之星,并将学生的照片在教室宣传橱窗“感恩林”上展出。在历时一个学期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中,全校共评出了540位校级感恩之星。在2007年元旦后,学校又举行了感恩活动的汇报演出。三年级同学朗诵的《感恩三部曲》、一年级同学朗诵的《敬礼!祖国妈妈》和《“感恩的心”手语表演》等节目,活泼生动、情真意切,把学校的“感恩教育”再一次推向高潮。活动中还表彰了校级感恩之星。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学生在家庭、学校共同营造的、充满爱心的大环境中,从“受爱”到“施爱”,从知恩到报恩,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知恩图报、心存博爱的人。

三、在“寻美创美”中深化感恩教育

虽然我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感恩意识”也已有了明显加强。但我们认为“感恩教育”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在活动中继续深化“感恩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为此我校把2007学年定为“感恩教育”的深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以“美丽嘉年华”活动为主题,以“寻找美丽、被美丽感动”为切入点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我们都知道,要让学生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学生感动。其实,只要我们不是心死如槁灰,感动便会无处不在。在平凡、忙碌的生活里,在我们的周围,有着许许多多令我们感动的小事情,虽然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却真真实实地在我们的周围发生着、演泽着:那可能是父母的精心呵护、同学的无私帮助、老师的辛勤教育,可能是长辈的一句问候、同学的一块橡皮„„当同学们把这些平凡而又细小的事集中记录起来时,并通过品味、感悟,他们定能发现平凡后面的“伟大”、习以为常后面地“震惊”、理所当然后面的“感动”。下面我对学校的“美丽嘉年华”活动作简要回顾:

1、寻他人之美,学他人风采——活动以寻找他人的“无私奉献”、感悟他人的“美丽行为”、学会真心地“感恩他人”、践行快乐地“传递美丽”为主线开展。此项活动,是想用关爱来润泽同学们的情感世界,感受到恩情的温暖,让同学们感受到自己的身边充满了爱心,充满了温馨和快乐,培养同学的感恩意识。

(1)、聆听“母爱”故事,感悟“伟大”母亲。

11月9日下午第三节课,在大队部的统一安排下,各中队辅导员都为同学们讲了1-3个有关“母爱”的故事。故事中那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同学。活动结束时,辅导员布置同学们每人准备一本“美丽记录本”,用来记录“美丽亲人”、“美丽老师”、“美丽伙伴”和“美丽陌生人”的很普通、很平凡、很细小的“美丽行为”。

(2)、回忆他人“美丽行为”,记录他人“美丽故事”。

11月16日下午第三节课,全校各中队开展了以“记录他人美丽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忆美丽、书真情”主题中队会。在辅导员老师的细心引导下,不到一节课,一个个慈爱而又伟大的母亲已跃然好多同学的纸上,一件件平凡而又感人的事例,流淌在同学的笔尖。发现他人的美丽,不能只限在一节课。要让同学时刻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那些“制作美丽”的人,继续用笔记录他们的点滴“美丽”,用心感悟他人的“美丽真情”。经过近一个月的搜寻、查访、观察、记录、感悟,同学们的“美丽记录本”越来越厚,“感恩之情”越来越深。从一本本感人的“美丽记录本”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感悟是真切的,学生的“感恩行动”是发自内心的。结合学生在“寻他人之美,学他人风采”活动中的表现,全校共评出了班级“美丽之星”370名、校级“美丽之星”185名。在此基础上,选出了5名表现突出的同学参加浙江省“学礼仪争奖章,快乐和谐共成长”活动“礼仪奖章”的评选。

2、品自然之美,为心灵留香——感恩大自然活动续集

“品自然之美,为心灵留香”活动以寻找、品悟自然风光之美、人文景观之美等为主要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关注人文景观、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感恩社会大众。

(1)感谢社会,服务社区——护绿小队进社区活动

3月11日下午,我校“护绿小队”到九峰社区开展了“护绿”活动。当看到原来那脏兮兮的小区花坛瞬间变得那么整洁、干净时,队员们都露出了快乐而幸福的笑容。小区居民看到后连夸队员能干。活动中,“护绿小队”的队员们还向小区居民发放了环保宣传单。有些队员还把资料送居民家中,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

(2)感谢自然,植绿护绿——我为小树过个节

在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我们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组织学校的一二年级队员开展了富有童趣的“我给小树过个节”活动。

队员们在小队长的带领下,先给自己的小队认养一课小树。然后在中队辅导员的帮助下,制作了“树名片”(包括“树名”、“认养小队”、“树的生活习性”、“队员轮流看护表”、“看护内容”和“给全校队员的话”等内容。)。接着他们通过给小树送上一句“知心话”、给小树唱一支歌、诵一首诗、跳一段舞、浇一桶水、拔一次草等形式给小树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植树节。活动中,好多队员还解下了自己的红领巾,系在小树“身上”。他们说,小树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也应该加入少先队,也应该和我们少先队员一样,快乐、健康的茁壮成长。敬礼、拥抱、抚摸,好多同学都和自己的小树来了次“亲密接触”。活动中,同学们充满了快乐。

本今年的3月份是我们学校的“品自然之美,为心灵留香”活动季,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我们还将组织开展“赏家乡美丽风光,绘美丽桔乡黄岩”绘画比赛活动、“品自然之美,为心灵留香”征文比赛、小记者校园摄影比赛等“品自然之美,为心灵留香”活动。让队员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充分感受自然的美丽,感恩大自然的恩赐,努力践行环保护绿行动。

四、“感恩教育”活动效果和思索 我校的“感恩教育”现在已经进入到深化教育阶段。随着活动的层层开展,所有同学的思想灵魂受到了全新冲击和洗礼,学生在学校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有了很大变化。现在,你如果漫步校园,你会发现校园里的纸屑少了,文明多了。有时向你问好的同学成群而来,会让你应接不暇。“感恩教育”在我校已初见成效,“滴水之恩当报涌泉”之情已在我校生根、开花、结果。

五、“感恩教育”典型案例

案例一:生命因爱而延续

在我校“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到第2个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十分感人的“感恩实践活动”:在我校三(4)班,有个名叫应沁彧的年仅9岁的小姑娘,五年前就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经过医生的治疗,病情已渐趋稳定。可在2006年暑假,她的病又复发了,不得不回到医院,接受化疗。在医院里,她凭着对老师的无限深情,凭着对学校的无限向往,凭着顽强的毅力,忍着化疗带来的常人无法想像的疼痛、恶心……硬是左右手交替使用,用了好几天的时间,设计了一张精美的教师节贺卡,并一定让她妈妈在教师节那天送到班主任陈老师那儿(这张贺卡一直被她的班主任老师珍藏着),祝贺所有教过她和没教过她的老师节日快乐。她在贺卡上写道:陈老师,我一定会回到你们身边的,我还要读书。

但是,应沁彧的病情却日益严重,每天只能靠输液和输血来维持生命,而面对长期昂贵的医疗费,她的家庭已承受不起。面对如此可爱的生命,面对如此可怕的现实,班主任老师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含泪告诉了全班同学应沁彧缺课的真相。同学们一下子被这噩耗震住了,一双双清澈透亮的眼睛早已被泪水迷糊。第二天(也就是10月12日)一大早,一只鲜红的爱心捐款箱摆放在教室的讲台桌上,里面已经塞满了同学们自发带来的零用钱,50多个孩子,半天就捐了6000多元钱。三年级段的其他班级听说后,也纷纷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零用钱捐进大红爱心箱。

10月13日清晨,三(4)班的小干部们又早早行动起来,在学校的大厅,在新教学楼的过道边,设起了“爱心捐助箱”,他们希望有意帮助应沁彧同学度过难关的所有同学都能伸出援助之手,让生命因爱而延续!同时,学校红领巾小广播也播出了为应沁彧同学捐款的倡议书。很快,全校有800多名师生和学生家长参与到了这一爱心大援助行动。为表达对捐献人的感激之情,三(4)班的同学们都要送上一张“蝴蝶形”的彩纸:“感谢你!感谢你真诚的付出!阳光因你更灿烂,生命因你更精彩,世界因你更美丽!”为了让更多的人关心应沁彧同学,大家还在校园网上发布了这个消息息。不久,滨江小学的师生和中国银行黄岩支行的员工得知了消息,都纷纷慷慨解囊。随后,内蒙古一家制药公司也为她寄来了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寄来了治愈此病的事例。为了让应沁彧同学忘记病痛,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同学们又行动起来,给她写信,为她做一些小卡片,每周都托班主任老师捎去,捎去他们的浓浓思念、深深牵挂。小调皮沈启航、叶潘鹏在信里说:应沁彧,你回来吧,你回来后,我再也不会拿掉你的帽子了(应沁彧5年来,每隔半年,都要进行一次化疗,因此,她失去了一头秀发,因此,长年累月地戴帽子。年幼的孩子们不明事理,好奇心促使几个调皮的男生要揪她的帽子想一看究竟)。小姑娘吴昱含、王铭之说:应沁彧,你好起来吧,好起来,我们还有许多游戏要玩,我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要告诉你……在应沁彧同学病情稍微好转的时候,(应沁彧病重的时候是住在无菌的隔离病房里的),同学们又带上鲜花水果和自制的小礼物去看望她,给她讲学校里的新鲜事,给她讲课堂里的新知识,和他一起唱歌,一起朗读,一起写作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应沁彧同学以顽强的毅力,以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打破了医生的预言(白血病复发,最多只能活三个月),创造了一个医学上的奇迹:她的生命延长了十个月!2007年1月,期末考的时候,她还由爸爸背着来参加考试,语文居然还考了92分!

现在,应沁彧同学已远离爱她的人而去,(2007年5月7日上午10时20分,应沁彧在父母亲人和班主任老师的声声呼唤中,在大家的目光注视下,不舍地离开了人世,永远地走了……)但她留给了大家更多的对生命的思考,对生活的执著。她和所有关心她的人一起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抒写了一曲爱的乐章!

案例二:“寻他人之美,学他人风采”学生“美丽记录本”摘录

(一)六(5)班的戴梦姿同学在“美丽亲人”的“美丽事件”里这样写道:是寂寞的晚上,是无人在的晚上,阿姨来我家陪伴我,给我做饭,给我洗衣。因为妈妈不在家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的我一下子充实起来了。阿姨坐在床头,亲切地告诉我,等我睡着了她再走,使我舒心、安心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一觉睡到大天亮。在“我的感悟”里,她写道:阿姨对我的爱,使我深受感动。我爱她,不仅仅是因为她是我的亲人。她在自己的“我的美丽行动”里记录着:第二天,我动电话给阿姨,送她漂亮饿手机挂链。

戴梦姿还在“美丽伙伴”的“美丽事件”里这样写道:有一个人,总是默默无闻,成绩不出众,长相不出众,甚至可以说普通过头了,她便是朱婷婷。说她任劳任怨或者不好,但如果说她乐于助人,那她一定当之无愧。我发本子来不及时,我便会想起朱婷婷,那个热心肠的人,我把本子放在她手中,她总是冲我笑笑,开始帮我发本子。望着她忙碌的身影,我却有一种复杂的情绪,不知道是什么,却有些难过。她在“我的感悟与行动”里写道:向她道谢。或许她根本不懂拒绝,又或许她不愿拒绝,不忍心拒绝。但无论如何,在我心中,她是个至少品质优秀的同学。案例三:“寻他人之美,学他人风采”学生“美丽记录本”摘录

(二)二(2)班的郑家康同学在“美丽亲人”的“美丽事件”里这样记录着:医院公园里的小石凳不知被谁推倒在草坪上,妈妈看见了,就不管自己能不能推动,便很吃力的把小石凳推回到了原地,休息的人又可以坐了。他在“我的感悟”中写道:“妈妈的举手之劳,既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我一定要向妈妈学习,帮助别人要从身边做起。”

案例四:“寻他人之美,学他人风采”学生“美丽记录本”摘录

(三)四(5)班的郑梦瑶同学在“美丽老师”的“美丽事件”里这样写道: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一个消防小警队,队员都是四年级的,我就是其中一个。这下,大队辅导员王老师比以前更忙了。前几个星期,王老师刚刚训练完学校的鼓号队,每天早晨要比队员们早许多起床到校,下午放学后又要继续训练,回家都很晚了。现在又要教我们步伐,学校里,他总是最后回家,多么辛苦!

她在“我的感悟”里写道:老师都是为了让我们快乐成长,为学校增光添彩,做个好学生。我一定要认真训练,不让王老师操心。

案例五:“寻他人之美,学他人风采”学生“美丽记录本”摘录

(四)三(5)班的卢雨欣在“美丽亲人”里这样记录着:有个平静的夜晚,我觉得十分难受,转来转去,沙沙作响。妈妈被我吵醒了,问:“孩子,你怎么了?”我没吭声。妈妈十分焦急,就起床摸我的头,原来我发烧了,妈妈顾不上外面下大雨,抱起我就去医院。汗水在那一刻显得十分渺小。

她在“我的感悟”里写道:原来母爱是那样的无私,为了孩子,他们可以连生命都不顾。我要经常帮妈妈做事。

案例六:“寻他人之美,学他人风采”学生“美丽记录本”摘录

(五)二(6)班的解啸洋在“美丽亲人”里这样记录着:过年前,当爸爸听说儿时的伙伴得了白血病,白血病又要很多钱医治时,爸爸就主动的拿出了五千元,捐献给了那位叔叔。

他在“感悟”里写道:爸爸是一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以后,我也要像爸爸一样,当别人有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份爱心。不能自私小气。

案例七:“寻他人之美,学他人风采”学生“美丽记录本”摘录

(六)六(1)班的颜嘉同学在“美丽伙伴”里写道:下午,我匆匆忙忙地在扫地,王婷见了,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晚上要去饭店吃饭,现在来不及了。王婷听了,让我快点去,她帮我扫地。于是,我谢了王婷,就背着书包走了。

她在“我的感悟”里写道:王婷真不愧是我的好伙伴,要不是她,今晚我就赶不上去饭店吃饭了。我一定要好好报答她,决对不让她帮我白扫地。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今天在我们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感到我们的校园是那么美丽动人,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快乐。

用心感受教育感悟心灵

大河道小学感恩教育活动

2011年10月11日肖庄小学为学校40多名学生、家长和老师上了一堂生动、感人的感恩教育课,在场人员无不感动落泪,空气中弥漫着爱的味道。

老师引用鲜活的事例,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深入显出地教育孩子只有懂得感恩、知恩,才能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让现场的学生及家长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和洗礼,使在场的每一个人对“感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

演讲会现场,老师让几十名学生上台站好,随着音乐和刘老师的引导,在场学生默默回忆起父母为自己所做的点滴事,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许多都流下了眼泪。用他们的呐喊“我爱你妈妈,我爱你爸爸”,家长们纷纷走上台拥抱自己的孩子。

接着老师讲述在汶川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们的感受,“他们再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了,再也不会像你们一样享受父母的关爱了。不要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懂得珍贵。”为唤起孩子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学生们在刘老师的带领下一遍遍高喊“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学校三年级一学生在众人面前满眼含泪,泣不成声地向自己的母亲表示感谢,感谢其养育之恩。母女俩深情相拥的那一刻,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感动。

老师又从老师平日里批改作业一事向学生说明做老师的辛苦,“老师们常常为了教好学生而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和老人,以至于忽略了对自己孩子和老人的关心,老师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为感谢老师们的教诲之恩,在刘老师的要求下,学生们一一上前与自己的老师拥抱,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五年级学生说:“听了这次感恩教育演讲会,给我的感触很深,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应更加爱自己的老师和父母。懂得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做老师的左右手,成为一个好孩子和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上一篇:图书编写研讨会总结下一篇:销售的最关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