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的报告

2024-08-20

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的报告(精选10篇)

1.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的报告 篇一

新建德阳市旌阳区新中学校 灾后恢复重建整改情况报告 旌阳区教育局: 我校收到教育局“徳市旌教纪【2010】3号文件后,根据文件要求,通知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学校现场管理人员及分管行政人员,对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进行全面的复查、整改,情况分述如下:

一、教学综合楼维修加固工程 教学综合楼维修加固工程2009年01月05日开工,2009年8月1日完工。通过学校与施工单位协商,原渗水部分已经得到修复。施工单位在进行维修加固中,主要工作人员能够基本到位。维修加固工程中,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中所产生资料不够重视,经学校多次发文催促,施工单位也是在2010年8月28日才交来部分资料,而且不完善。目前,学校正在向施工单位抓紧索要。而监理单位在整个建筑过程中,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也不规范。目前尚未有任何资料向学校提供。建设单位每天到场进行查看,对存在的问题都能及时指出。施工日志比较完善。

二、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学生住宿楼建设 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于2009年11月23日开始动工新建,在新建工程中,施工单位基本能按照施工承诺要求进行施工。对校方监理提出的整改意见能接受并得到一定的整改。对屋面(厕所)有少许渗水、水塔

两处渗水已经进行过整治,尚待时日,观察是否渗水。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中所产生的资料正在收集和整理之中。监理单位能积极向校方提供日志和其他相关的资料。但也需进一步进行清理和整理。校方监理设有三人,并随时进入工地进行查看。并向校方主要负责人汇报每天施工进展情况和施工中进度和可能的出现隐患。并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负责人,监理都能到场,对工程察看。目前验收工程正在进行中,有望资料得到归档。2010年8月29日

2.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的报告 篇二

今年年初,我镇多次遭受雨雪冰冻袭击,引发了严重的冻害、房屋倒塌损毁等自然灾害,全镇5个村(场)普遍受灾,人民生命财产受到较大损失,尤其是大桥村安义组在这次“冰雪”灾害中受害最为严重,有13户村民的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和倒塌。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和县民政局关于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精神要求,我镇迅速行动起来,全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和灾民新村建设。现就我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和灾民新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力量到位及时

冰雪灾害发生后,我镇党政领导亲临灾害发生现场,坐阵指挥干群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及时成立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镇长等三位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抽调8名能力强、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干部为成员。为了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开展,专门组建恢复重建规划组、现场施工组、资金筹措组等三个组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实行了工作落实责任制,把重建工作做深了、做细了、做实了。在土地平整时,抽调的工作组干部每天从早五点开工,晚上12点收工,吃饭都在工地上,5000平方米建房用地仅用两天的时间平整好了,从规则设计到开工建设仅用了三天的时间。

二、迅速行动,做到了“三个确保“

3.全县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报告 篇三

灾情发生以来,全县上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开展抗灾救工作,对全县6645户倒房户全部进行了临时性安置,做到受灾群众有房住、有衣穿、有书读、有洁净水喝、有基本医疗保障;大部分水毁基础设施得到应急性恢复,农业、工矿企业抗灾补损不断推进,已募集救灾资金500万元,争取到位上级资金约600万元,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生产自救情况

洪灾发生后,全县开展全力组织生产自救。一是抓好农业抗灾补损。我县坚持把生产自救与调整农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由县领导带队组织1500余名机关干部帮助农民抢收熟早稻170多亩,紧急调入4.4万斤秋玉米种子、1000亩蔬菜种子、5000公斤葱籽和蒜籽、540吨化肥、1800包农药,及时免费发放到25个乡镇,并在碧塘乡创办了100亩秋玉米改种示范基地,在城关镇铜角湾创办了500亩秋玉米改种示范基地、500亩蔬菜改种示范基地,在湘阴渡镇油塘村创办1000亩晚稻补种示范基地,在油市镇创办2000亩冬肥基地,在湘阴渡镇创办2000亩冬油示范基地,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完成晚稻补种7万亩,秋玉米改种6万亩,蔬菜改种5万亩,指导受灾群众修建栏舍700平方米,生猪补拦1000多头,家禽补栏5万羽,补放鱼苗300万尾;农业局、畜牧局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深入灾区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服务,帮助受灾群众抓紧做好农作物抢种和养殖业的服务力度,力争最大限度地挽回农业损失。二是积极帮助企业恢复生产。〖HT〗〖CX〗县经济局、县煤炭局、县金银局等部门组织专门工作组深入工矿企业指导进行紧急抢修。目前,永昌兴冶炼厂、鑫泰银业公司等32家因灾停产冶炼企业已有31家恢复生产;12家国有企业逐步恢复生产;95家受灾煤矿,已有46个已排干井下积水,现正在进行巷道和设备抢修,预计9月底之前可基本恢复生产。

二、灾后重建工作情况

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位后,对灾后重建工作非常重视,及时调整充实了县赈灾救灾领导小组成员,迅速成立了灾民生活安置和住房重建、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水毁交通修复、救灾保学四个专项工作小组,并对灾后住房重建实行“一票否决”。从县直各责任单位抽调了88名干部职工,组成25个驻乡镇灾后重建工作组,协助乡镇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确保灾后重建取得实效。一是灾民生活安置和住房重建情况。按照《永兴县灾民生活安置和住房重建工作方案》中对灾民生活安置和住房重建的补助标准,发放衣物38638件、棉被4490床、大米449.5吨、面条2.31万斤、饼干5000公斤、食用油1944桶,其他用品若干,总价值180万元,第一批住房重建补助资金480万元。截止8月23日,全县已拨付救助和灾后重建资金1350万元。目前,各乡镇、各部门正在抓紧组织灾民住房重建修缮工作,现城关镇“彦林新村”、湘阴渡油塘村、太和乡仁忠村和樟树乡界江村等地已完成新村选址、土地调整、规划设计和推土等工作,其余各乡镇也确定了灾后住房重建示范点。二是水毁基础设施修复情况。水利水电工程抢修,完成渠道修复2514处,塘坝65个,全县三大渠区五大主干渠通过简易的清淤疏通和抢修已基本恢复通水;45座受损电站除大布江电站、夹口电站等5个受损严重的小水电站正在抢修外,其余都恢复正常发电,98%的受损供电台区恢复供电。水毁交通设施抢修,简易修复桥梁13座,S212和永塘、金香、鲤

七、鲤大等6条受损严重的通乡公路已基本恢复通车,大部分通村公路已逐步恢复通车。目前,正在抢修永塘公路和金香路、青鲤路段的2座桥梁。广电、通讯设施抢修,全县受损广电通讯线路基本得到恢复,全县所有广电用户已经恢复收看,省市县三级联网干线网络正在加紧抢修;移动通讯恢复正常,固定电话除塘门口等乡4个村外全部恢复,学校水毁设施抢修,已基本完成香梅中学、金龟小学、铜角湾小学等受灾严重学校的清淤工作,现正在抓紧维修水毁围墙、供水供电设施及课桌凳椅,预计所有学校维修及设备添置已基本完成,保证9月1日所有学校按时开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段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灾民依赖的思想和等待观望现象比较严重,自力更生、自主救灾的积极性不高,总希望当地政府为自己代包代揽;二是随着住房重建的全面动工,建房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三是由于受市场需求影响,建房材料价格有上涨趋势。目前,县政府组织物价、工商等部门正在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市场监管。四是水毁水利工程和交通设施的修复资金缺口非常大,乡镇负责的修复水毁水利设施和交通设施资金筹集困难。

四、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住房重建支持力度。我县需要重建和修缮住房6645户,按照上级规定,只对全倒重建户每户补助5000元,对严重危房重建户和损坏户没有补助,我县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两种类型户重建或维修每户分别补助3000元和1000元,预计需县财政要多拿出700多万元补助资金,而我县目前只筹集300万元用于全倒户补助,还有700多万元没有着落。请求上级给予支持。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前灾后补损生产自救需要大量资金、物资支持,更需上级在税收、规费征收、贷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目前情况看,此次洪灾给我县今年造成税收减少8400万元,加之抗灾新增支出达3000万元以,财政支出缺口达1.2亿元以上。需上级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4.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 篇四

受高空稳定的西南气流和北方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的共同影响,今年1月中下旬以来,我县高海拔山区遭遇了罕见的持续低温冻雨或雨夹雪天气,等乡镇林木及毛竹因受冰雪重压,不同程度出现断梢、倒伏等现象,林业基层单位基础设施破坏严重。为尽快恢复生产,结合本县实际,特提出如下重建规划方案:

一、林业受灾情况

经调查核实,截止 月 日,全县林业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其中:全县受损林木面积 万亩,林木及竹林直接经济损失达 亿元(人工商品林受灾 万亩,损失 万元;天然林受灾 万亩,损失 万元;毛竹林受灾 2万亩,损失 万元;受灾苗木 亩,损失 万元)。竹山便道、林区公路及林业基层单位基础设施受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二、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目标

灾后恢复林业生产的总体目标是:落实措施,强化责任,积极自救,尽快恢复,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到2008年 月底前完成受损毛竹的清理,2008年 月底前完成受损林木的规划采伐,2009年 月底前完成受灾林分的营造林及补植工作,2008年月底前完成水、电、路等林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2009年 月底前完成林业基层单位的房屋重建。

三、灾后恢复重建的建设任务和内容

1、。

裂毛竹,由竹农申请,林业部门及时、直接办理采伐许可证;对清理出山的受灾毛竹销售给本县加工企业外,林业部门积极协助竹农联系外销渠道;对毛竹林中的受损散生木优先给予安排采伐。

受灾人工商品林恢复生产技术措施。对受灾程度(即主干断裂植株占总株数的比重)在60%以上的林分,经受灾林木处置鉴定工作组确认后,允许由林权单位申请进行皆伐,并在2009年6月底前进行人工造林;对受灾程度(即主干断裂植株占总株数的比重)50%以下的林分只安排对被折木和压倒木进行采伐,局部采取补植措施。

受灾天然林恢复生产技术措施。对以针叶树种占优势的天然商品林,参照受灾人工商品林标准执行;对以阔叶树种占优势的天然商品林,原则上不安排采伐,确因受灾特别严重的,经核实后可安排只对被折木和压倒木进行采伐清理,伐后要及时组织人工造林更新;对采伐后不易恢复成林的高海拔地区、岩石裸露或立地条件恶劣的地区严禁采伐,采取自然生长、自然恢复。

受灾生态公益林恢复生产技术措施。对局部受灾面积较大且受灾严重的,由林权单位组织人工造林更新;各乡(镇)、受灾村、林业基层单位要认真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机制,加大巡山护林力度,严禁群众进入生态公益林区清理受损林木,决不允许出现哄抢林木的行为。

(二)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这次雨雪冰冻灾害极大地降低了林分自身抵御林业有害生物灾的能力,灾后引发严重林业有害生物的灾害的几率极高,因此要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点加强对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毛虫、天牛、竹蝗、毛竹枯梢病等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一是对受灾严重的林区投入人力物力加强监测。二是积极组织力量及时清理松枯死木和枯死毛竹。三是在4月初前完成马尾松毛虫的春防工作,5月初起做好毛竹竹蝗虫情调查,及时喷杀竹蝗跳蝻和熏杀竹蝗成虫。四是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提早做好防治资金和药剂、药械等应急防控物资储备。

(三)森林防火措施

此次的冰雪灾害,造成林区枯枝杂草等易燃物比以往任何年份都多,再加上气温回升很快,森林防火工作已进入了一种紧急临战状态。为确保森林防火安全,要着重做好:一是做好护林防火宣传和火源管理。禁止林区及林区边缘100米范围内的一切野外用火,要特别加强老人、小孩和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的监护管理工作,严防烧香祭祖和生产、生活用火引发山火。二是因受灾需重新造林的,尽可能在短期内进行毁损木竹清理后重新整地造林,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三是对因灾受损的森林防火设施如了望台、防火林带、通讯设备等及时进行恢复重建。四是做好护林防火检查。对野外用火和巡山护林人员的到岗到位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督促。

七、灾后恢复重建的优惠政策

1、根据受灾情况,对受灾林木优先安排采伐指标,由林业部门向上级争取灾害林木采伐专项指标,实行指标单列。

2、对因受灾需要补植的生态公益林,由林权单位组织实施,经林业部门验收合格的,给予每亩180元补助(零星补植的按每100株折1亩计算)。

3、对因受灾较重需皆伐的商品林山场进行人工更新造林的,新植针叶林的每亩给予补助60元;新植针阔混交林的(新植阔叶树种≥30%),给予每亩补助100元;新植阔叶林的(新植阔叶树种≥60%),给予每亩补助140元。中度受灾只进行部分补植的,给予每亩补助30元(按每100株折1亩计算)。对实施杉木人工促进更新的,且业主采取锄草、培土、除萌措施的,给予每亩补助15元。

4、对已实施集约经营措施的竹业发展重点村竹林遭受重度灾害的,由竹农在2008年3月份前清理毛竹并培土、施肥后,给予每亩补助40元;对未实施集约经营措施的竹业发展重点村或不属于竹业发展重点村的竹林受灾的,根据竹农申请,经林业部门查验后,优先列入竹业发展重点村,享受竹业发展重点村相同的优惠政策。

5、对需要采伐的受损毛竹,免收林业“两金”和规划设计费。对需要采伐的受损商品林木,免收规划设计费,并取消源头收费,林业“两金”按实际出材口径征收,枝桠材在销售时按原计征价格减半征收,木材检尺费在检尺时逐车查验收取。

5.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的报告 篇五

四川德阳灾后恢复重建环境影响浅析

摘要:5月12日,我国发生了里氏8级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省德阳市在震灾中受损极为严蕈,是极度重灾区.笔者根据德阳市灾后重建的实际需要,全面分析灾后德阳市环境资源基础条件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承载能力;作 者:曾春潮    苑迪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期 刊:中国减灾   Journal: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 年,卷(期):, “”(5) 分类号:X3 

 

6.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的报告 篇六

广元市卫生局

(二O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市医疗卫生人员死亡11人,受损医疗机构1239个,受损房屋面积894784m²,经济损失92670万元;受损医疗设备11041台(件),价值12164万元;药品器械损失2567万元;其他基础设施及财产损失4038万元。直接经济损失共111439万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卫生厅的指导下,在兄弟省区市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中央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全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一、重建规划

全市卫生灾后重建规划以极重灾区青川县、剑阁县为重点,市直属、四县三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期规划调整后项目850个,其中:乡及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303个(拉动内需2个),村卫生室547个(拉动内需35个)。规划总投资22.63亿元,建筑总面积884670平方米。

二、项目进展

截止目前,全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开工850

-1-

个,开工率100%,竣工849个,竣工率99.9%。其中:乡及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竣工303个,竣工率100%;村卫生室已竣工547个,竣工率100%;拉动内需项目竣工37个,竣工率100%。全市已落实各类卫生灾后恢复重建资金208600万元,占总规划的92.1%,其中乡及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203500万元,占规划的92%;村卫生室4763.2万元,占规划的100%;拉动内需374万元,占规划的100%。

其中市直属医疗卫生单位12个项目,规划建设面积220834平方米,总投资64976万元,现已竣工6个(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职工医学院、市中心血站、水电五局医院);正在建设中的6个(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二期、市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执法支队、市紧急救援中心)

市中心医院新建业务用房47323平方米,购置设备21台件,总投资20500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8154万元,捐赠资金7000万元,到位率74%,土建部分中标11397万元,目前主体已完工,进入装修阶段和设备采购。

市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业务用房63636平方米,购置设备5台件,总投资11080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900万元,中海油资金8758万元,到位率88%,维修部分中标275万元,中海油项目全额,目前中海油项目已竣工,维修加固部分已竣工决算。

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建业务用房16125平方米,总投资5500

-2-

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1500万元,土建部分中标2530万元,目前进入竣工决算。

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建业务用房23856平方米,购设备26台件,总投资394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1800万元,土建部分中标1558万元,目前进入竣工决算。

市中医院拉动内需新建外科大楼10000平方米,购置设备40台件,总投资3148万元,资金来源:拉动内需资金1250万元,地方债券1485万元,土建部分中标1448万元,目前项目已进入竣工决算;第二期新建住院制剂综合楼15000平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3000万元,到位率67%,土建部分中标3428万元,目前主体已完工,进入装修阶段。

市妇幼保健院购置设备60台件,维修设备10台件,新建业务用房14475.3平方米,总投资5633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1633万元,捐赠资金4000万元,到位率100%,土建部分中标3428万元,目前主体已完工,进入装修后期、手术室装修、设备采购及环境绿化、污水处理等。

市疾控中心购置设备91台件,维修设备60台件,新建业务用房8709.84平方米,总投资4725万元;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购置设备55台件,维修设备10台件,新建业务用房3000平方米,总投资1409万元;市紧急救援中心购置设备41台件,新建业务用房1252平方米,总投资689万元。上述四个单位统一建设,-3-

资金来源:中央资金7013万元,红十字会捐赠资金4000万元。土建部分中标2477万元,目前主体已完工,进入装修后期、实验室装修、设备采购、信息平台建设等。

市中心血站购置设备15台件,改建业务用房3296平方米,总投资498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290万元,到位率59%,土建部分中标124万元,目前已竣工决算。

广元职工医学院新建业务用房10858平方米,总投资3169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3169万元,到位率100%,土建部分中标2338万元,目前已进入竣工决算。

水电五局中心医院购置设备15台件,改建业务用房3303平方米,总投资180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80万元,到位率40%,目前已完成维修加固和设备采购。

三、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重建中坚持以农村为重点,注重当前与长远,标准与实际,重点与一般。农村卫生与城市卫生、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国家医改与区域卫生规划,标准建设与能力提升,地方人文特色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统筹建设。在总的项目中,农村占96%,市级占4%,估算投资中,农村占71%,市级占29%;建设规模,农村占75%,市本级占25%;规划床位数中,农村占70%,市级占30%。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等项

-4-

目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适用,得到上级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

(二)、抢抓机遇,争取资金。规划调整后,重建需资金226300万元,而中央只安排了75400万元,占规划的33.4%,缺口达150000万元。卫生系统发挥抗震救灾精神争取资金,以真心、真情、实绩感动援建者,争取到援捐建资金115400万元,加上单位自筹部分,使到位资金达到92%以上。

(三)、突出重点,力求突破。一是突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为重点,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上求突破;二是突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重点,在能力建设上求突破;三是突出医疗、卫生流程合理、科学、便民为重点,在标准化建设上求突破;四是突出夯实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在提升上求突破;五是突出建筑结构设防为重点,在建筑风格上求突破;六是突出统筹规划布局为重点,在可持续发展上求突破。

(四)、落实措施,强化监督。一是将重建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二是实行领导包片,办事人员包项目跟踪督导,三是定期通报项目进展,以通报促进展,四是现场办公解决难点问题,五是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六是严格程序,加强监督,严把八个关:即项目选址关;工程设计关;工程招标关;施工质量关;用材用料关;资金使用关;竣工验收关;廉政纪律关。

四、存在的问题

-5-

(一)、存在资金缺口:全市规划资金226300万元,已落实资金208600万元,有约17700万元的缺口。

(二)、个别项目存在低价中标、清单漏项、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加、价格调整及材料的变化,给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一些难度,要求项目单位按照合法程序进行申报和变更。

五、下一步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督导,在保证灾后重建项目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全面完成重建任务。

二是加强已竣工项目的财务决算、结算及审计工作。三是根据国家、省的安排,做好项目单位的设备采购,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的培训。保证房屋、设备的充分利用,达到房屋、技术、人才、设备、管理五配套。

四是加强项目单位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业务及管理水平,使项目建成后能充分发挥作用,服务于人民。

7.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的报告 篇七

国土资发〔2008〕119号

四川、陕西、甘肃省国土资源厅,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以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抗震救灾的指示,运用遥感等高科技手段监测,调集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专业队伍,深入灾区应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为抗震救灾抢险、防范和避让次生地质灾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近,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明确,地震灾区的恢复和重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抗震救灾的主要任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发挥部门优势和专业优势,在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同时,全力做好灾区恢复和重建的支持保障工作。为此,特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加强地质灾害排查与监测,为编制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依据

(一)尽快完成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灾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部统筹安排和有关省份支持下利用已有地质灾害普查成果,结合最新遥感资料,加快对灾区新发生和存在隐患的滑坡、崩塌、巨大滚石和泥石流进行应急排查,特别是查明城镇、乡村,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救援人员驻地,交通干线、主要河流、基础设施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危险性评估,及 时报告同级政府组织防灾避险。应急排查评估工作要在6月15日前完成,以县为单位形成排查评估图、报告和表格,及时提交准确可靠的专业评估意见,为相关部委和省市人民政府按期完成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任务提供依据。

(二)恢复和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依据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结果,在灾区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尽快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立即恢复和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加强监测点建设,提高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对城镇、乡村,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救援人员驻地,交通干线、主要河流、基础设施周边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要提出防灾避险初步建议,安排专人昼夜监测,落实责任,实时提供预警和避险信息,最大限度减少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三)加快编制防灾减灾规划。灾区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立即组织力量,充分运用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成果,补充灾区已有的地质灾害分区、区域活动断裂带、工程地质条件等资料,在保证最大安全的前提下,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易发区。同时,开展分区适宜性评价,对临时安置点、重建选址进行危险性评估,与有关部门共同编制本地的《灾后重建防灾减灾规划》。为受灾群众安置、灾后重建选址、规划编制等提供决策依据。

灾后重建的城镇村选址,必须切实避让地质灾害危险区,确实无法完全避让的,必须安排防治工程排危除险。对存在地质灾 害隐患,未开展工程治理的,不得实施重建。灾后重建规划必须具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防治规划的内容,各类重建工程选址要通过地质灾害评估,未经评估的选址不得纳入各类规划,有关项目不得批准用地和使用土地。

二、加快编制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灾后重建用地规模和布局

(四)优先核定重建用地规模。国土资源部支持灾区省、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尽快编制《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送审稿)确定的初步规模,考虑灾后重建的实际需求,本着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优先核定灾区建设用地总规模,统筹对城镇、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各项用地规模作出安排,妥善解决原地重建、易地重建等不同类型的用地需求,为各类重建规划用地安排提供依据。《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务必于6月30日前完成,并充分考虑与本辖区即将修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五)统筹和优化用地布局。《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优先安排过渡安置住房、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民生产与生活必需的建设用地,适当调整基本农田布局,根据城乡人口合理安排用地规模和城乡用地比例,形成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设布局。规划要相对集中工矿用地,适度撤并自然村落,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村庄和农村居民点重建用地的选择,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综合考虑地下水赋存、耕地分布、土 地有害元素富集等条件,避开有害元素高浓度区,接近适宜耕作区、安全水源区,不占或少占耕地,保证农民有地种,有水喝。

三、多途径保障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满足灾后重建用地需求

(六)保证灾后重建用地计划指标。今年,灾后重建需要的新增建设用地,由灾区各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国家下达的土地利用计划中优先安排,指标不足的,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可预支安排,并经分类统计后上报。国土资源部在国家计划指标中给予追加认定。明年起按灾后重建用地需求结合耕地复垦情况,对灾区的灾后重建用地指标优先安排。

(七)扩大挂钩试点支持灾后重建。今后三年内,对规划易地重建的村庄和集镇,凡废弃村庄和集镇具备复垦条件的,可以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确定建新地块,先行安排重建。在建设过程中再将建新地块与拟复垦地块组成周转项目区,纳入建新拆旧规划。项目区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定后,报国土资源部确认周转指标。

(八)鼓励恢复农业生产的各项用地。今后三年内,对非硬化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晒谷场、畜禽养殖等农业建设用地,可不列入土地利用计划指标规模控制。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核准补充耕地方案后,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用地,并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四、调整审批程序,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启动用地审批快速通道

(九)建立用地审批的快速通道。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灾区各类用地的特殊要求,减少审批环节,简化报批材料,调整审批程序,依法依规,保证高效、及时用地。对于增强灾区防灾抗灾能力的新建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需国土资源部进行用地预审的,委托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理,预审意见由部转办。对于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可以先行用地,其中需国务院批准用地的,报部备案。

(十)及时提供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用地。对于灾区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抢险救灾设施和应急安置、医疗、卫生防疫等急需使用的土地,可根据需要先行使用;使用结束后恢复原状,交还原土地使用者,不再补办用地手续。

过渡性安置房及配套设施的用地,可根据需要先行使用,及时补办临时用地手续;使用期满不需转为永久性建设用地的,由当地政府组织复垦,需要转为永久性建设用地的,及时依法依规完善用地手续。凡被占地单位和群众的权益遭受损失的,应给予补偿。

对于纳入灾后重建规划的城镇村和配套基础设施用地,以及受灾企事业单位搬迁用地,由市县人民政府先行安排供地。不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手续;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可以边建设边报批,按用地审批权限办理用地手续。

五、实施特殊供地政策,降低成本、加快速度支持灾区恢复和重建

(十一)采用行政划拨和协议出让供地政策。凡利用政府投资、社会捐助以及自行集资为受灾群众建设非商品住宅的用地,可以比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划拨供应用地。对采取BOT、TOT等方式建设的经营性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用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对按规划需要整体搬迁的工业企业,市县人民政府在收回其原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规划易地重建的村庄需要使用本集体之外的集体所有土地的,可进行土地所有权互换调整;需要使用国有土地的,可划拨供地。在原址重建的工业或其他经营性项目,无论投资性质,土地不再重新出让,可按原方式使用土地。易地重建的工业或其他经营性项目用地,同一宗地只有一个用地意向者的,可采用协议出让方式供地,并挂牌公示。

(十二)调整地价标准降低出让地价。市县人民政府应对灾后地价标准及时调整。在未对因灾降低的地价标准进行调整之前,对投资规模大,促进经济发展作用明显的新建工业或大型商业设施等项目的用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地价标准出让。凡工业项目用地低于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商业等项目用地低于原评估地价的,报省级人民政府备案。

六、加大耕地保护和土地整理复垦的支持力度,为灾区恢复生产生活创造条件

(十三)统筹安排耕地保护和土地整理复垦。灾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切实保护好耕地。在保障灾后恢复和重建各项用地的同时,少占或不占耕地,临时用地、过渡安置房用地涉及占用耕地的,在平整和清理场地时要注意剥离耕作层,过渡安置房的地面尽量采用铺砖或铺砖后覆盖薄层水泥的硬化地面,为将来土地整理复垦、增加耕地创造有利条件。

灾区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中,要针对灾区人多耕地少,临时、安置占耕地多的特点,对重建过程中阶段性超规模的用地、临时用地、救灾抢险用地、废弃的城镇村和工矿旧址、灾毁耕地以及保障农民长远生计的耕地,统筹做出整理复垦安排,编制实施方案,拟定土地整理复垦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积极为灾区恢复生产生活创造条件。土地整理复垦工程可调整项目实施方式,组织农民广泛参与,确保农民在重建家园中直接受益。

(十四)加大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灾区土地和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的支持政策,促进灾区的恢复和重建。

中央分配给地方的新增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地方留成的新增费和其他可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资金,向灾区和灾后重建土地整理复垦重大工程倾斜。对需要实施整体恢复重建的,可由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申报灾后重建土地整理复垦重大工程项目;对当前轻度受损的耕地、农田水利和农村道 路等基础设施,以村为单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尽快复垦和恢复利用。

七、切实保护灾区群众的土地权益,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十五)及时恢复土地确权登记资料。灾区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尽快恢复灾区的土地确权登记资料,充分利用原有地籍资料,对土地权利的灭失和其它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为灾后重建提供确权依据,防止因灾产生土地纠纷。结合重建适时开展受灾严重需大规模重建地区的土地总登记,最大程度保护各类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十六)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权益。灾后重建用地和征地,要依法履行法律程序,避免群众的土地权益受损。今年为保障紧急用地,要迅速启动土地快速调查和确权程序,凡灾后重建需要紧急征收集体土地的,要以适当方式告知和征询农民意见,现场完成被征土地的产权调查、拍照和确认后,方可动工用地。快速调查和权属确认结果要记录存档备查,对现状有争议的,据实记录一并存档。要采取多种途径按规定做好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协调相关权益,及时化解和裁决产权争议,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十七)维护社会各方的土地权益。灾区各项规划和重建涉及原有建设用地和其它土地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条件不变时,不对原土地使用方式和使用权人进行调整。如需改变原用地性质和规划条件的,应征求原土地使用权人特别是其中的中央企业的意 见。涉及土地调整、置换或改变原用地性质和规划条件的,应坚持等价交换原则,确保原土地使用权人的权益。对因灾损毁的城镇居民住宅用地,也应在拆除和重建前,现场完成对原居民土地权属的调查和确认,并记录存档备查。

八、加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为灾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十八)加大对灾区国土资源基础工作的支持。国土资源部加大对灾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支持力度,及时调整国土资源大调查等专项和中央地勘基金的部署安排,加强对灾区人才、技术和数据等资源的支持和整合,进行灾区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的调查与更新,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灾后重建的支撑服务作用。

(十九)围绕灾后重建开展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抓紧开展灾区中大比例尺区域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有害元素分布、地下水污染等基础数据的调查与更新,部署典型地区地质条件调查。有针对性的开展龙门山断裂系、活动断裂和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专题调查研究和监测,对地震活动带的活动趋势进行综合评估。

集成航测和卫星遥感等数据,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县级土地利用本底数据库,补充调查灾区各类用地特别是耕地的损毁情况,评价灾毁程度。选择严重受灾的城镇村作为典型地区,对灾毁土地的恢复、整理与再利用技术、规划设计方法及相关标准进行研 究。组织力量支持灾区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保证灾区土地调查工作的进度。

灾区恢复和重建是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首要任务,灾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组织得力班子,采取有力措施,逐项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国土资源管理特殊支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要随时掌握工作中的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以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精神,因地制宜提出解决办法,保障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顺利进行。

8.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的报告 篇八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监督检查和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督检查的要求,有效预防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发生,确保阳光重建、廉洁重建。项目建设工作将作为党风廉政建设一项重点内容,与年终评优、评先、提拔使用“三挂钩”。中共芦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与项目主管部门签订灾后恢复重建党风廉政责任书如下:

一、项目的责任主体是项目的主管部门,主管部门领导班子对灾后重建项目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一把手负总责。

二、领导班子要把项目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的统筹安排,一同部署落实、检查、考核和奖惩,并建立健全项目工作领导机制,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三、领导班子要坚持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和民主决策制度,项目建设日常工作,原则上应每周向班子成员作情况通报,遇重大事项则随时向班子成员通报并集体研究决策,不得个人或少数人决定。

四、领导班子要加强干部职工在项目建设工作中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教育和引导,严禁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

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等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廉洁自律意识。

五、领导班子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省政府令第197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8‟21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补充通知》(川府办发电„2008‟163号)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确保项目工程招投标活动依法、公开、公正、公平。

六、领导班子要督促相关项目业主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的请示报告、情况通报、内部监督、自查自纠、公开公示等工作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钱,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七、领导班子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做到公开透明,严禁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以及虚报冒领、铺张浪费等行为的发生。

八、领导班子要按照“程序不减,周期缩短”的要求,梳理、明确有关政策,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能。

九、班子成员要严格执行招投标工作纪律,不得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干预和插手招投标活动,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招标投标活动,不得利用职权为子女、亲友谋

取利益,不得接受招投标当事人的礼品、礼金、宴请或参与其它可能影响公正招标的活动。

十、班子成员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相互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不得各自为政,影响灾后重建项目工程推进。

十一、领导班子要督促相关项目业主建立健全项目建设从前期准备工作到项目全部竣工的相关制度,并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选择多种方式让干部职工了解,接受干部职工的监督,防止违法违纪和不廉洁问题的发生。

十二、领导班子要积极配合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项目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

十三、领导班子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负责,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阳光重建、廉洁重建。

中共芦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签章):

项目主管部门(签章):

9.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的报告 篇九

坏恢复重建的情况报告

罗平县人民政府:

2011年9月5日凌晨3点左右,旧屋基乡政府一幢办公楼和一幢住宿楼背后发生地质灾害,经测量,已滑坡土石方约为2420m,导致2310,房屋损坏,墙体开裂,已成为危房,不能办公和居住。其中办公楼一楼三间办公室损失严重,后墙被打通,土石堆满办公室,损坏电脑5台,桌椅板凳5套,沙发2套,档案柜2个,机关供水管道一条,造成经济损失450余万元。由于组织得力,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其它损失还在进一步统计中。未滑坡但存在严重滑坡现象的裂缝宽为10—30厘米,长80米左右,大约方量为10000 m,险情严重。现已组织机关25名工作人员疏散,并在灾害点拉起警界线,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办公场所临时设臵,把未损坏的办公物品搬至安全地带,积极抢救受损物资,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线。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于当天召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恢复重建事宜,并形成初步方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清理滑坡土石方12420 m,单价30元/ m,共需资金37.26万元。

二是修筑防护坝80米,高4米,厚1米(C20钢混)320 m,单价900元/ m,共需资金28.8万元。333333

三是房屋原址规划重建3080 m,单价1200元/ m, 共需资金369.6万元。

四是其它附属工程:新建厕所10万元,兴建100 m水窖2个7.5万元,场地平整10万元。

以上工程共需投入资金448.5万元。

特此报告

旧屋基彝族乡人民政府

10.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和做法 篇十

一、灾前基本情况和地震受灾情况

(一)灾前基本情况

映秀镇位于汶川县东南部,平均海拔900米,幅员面积115平方公里,距离汶川县城威州镇55公里,距离都江堰市45公里,都汶高速仅为13公里。同时映秀镇地处国道213线和省道303线交汇处,是通往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黄龙九寨沟和卧龙四姑娘山的交通枢纽,也是阿坝州门户重镇。

全镇辖8个行政村(社区)30个村(居)民小组,2007年末全镇总人口16000余人,其中常住人口8100余人。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和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通过多种措施确保农民增收,2007年,全镇农村人均纯收入3008.7元。

(二)受灾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映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重灾难,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全镇因灾死亡6566人,房屋受损、倒塌1066户63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45亿元。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州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在广东省的无私援助下,映秀人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夺取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生产恢复发展的重大胜利。

三、灾后重建情况

重建的映秀辖7村1社区,集镇规划面积1.04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其中:20万平方米为城镇住房,8万平方米为公共基础设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统一安排,东莞市对口援建映秀镇资金111519万元,其中广东省统筹资金21519万元,市财政统筹资金90000万元。援建项目55个,分为“资金补助”和“交钥匙”两种援建方式。其中“资金补助”项目19个,包括四村一社区安臵房、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及农村供水、道路等,投资45709.79万元,由映秀镇政府组织建设;“交钥匙”项目36个,包括安居房、卫生院、市政道路、桥梁、自来水厂、河堤、市场、震中纪念地、公园、广场等,投资65809.21万元,由东莞市援建工作小组工程管理处组织建设。2010年9月底,对口援建映秀镇任务基本完成;国家切块资金项目共55个,安排国家切块资金共10942.51万元;省管遗址保护项目资金12040万元;捐助资金及捐建项目4个,涉及资金10044万元。

(一)民房建设。在东莞对口援建工作组的大力帮助下,2009年9月,集镇规划区之黄家院、黄家村、老街村408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该三村群众于2009年春节前全部搬进了新房。集镇规划区内四村一社区城乡居民已于2011年春节前全部搬入新居入住,镇区内安臵房和安居房总套数1946套。

(二)公共建筑。综合市场和卫生院已于2010年底投入使用,七一映秀中学、映秀小学、幼儿园也在2011年3月 开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地震纪念地也全部建设完成。

(三)市政基础设施。自来水厂临时供水在2011年初已实现全面供水,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集镇在春节前已完成地下管网铺设并实现通强弱电;国道213线映秀段已全部完成;农村桥梁和道路建设已基本完成。

四、灾后重建的经验和做法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映秀镇来讲,既是挑战和磨难,也是考验和升华,更是生动的课堂、鲜活的教材。我们坚持把恢复重建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恢复重建与优化经济布局结合起来,把恢复重建与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把恢复重建与充分开放合作结合起来,通过两年努力,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任务,使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为跨越发展、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组织人员上。1.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统筹指挥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对工作中方向性、重大性、原则性问题进行决策;2.充分利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重建工作。一是充分利用下派的专业技术人员,让其承担重要的技术负责人;二是充分利用建设主管部门的作用,推荐专业人员参与重建工作;三是充分利用社会渠道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专业技术队伍;3.成立各村(社区)重建业主委员会,代表村民履行权力和义务,积极参与和协助灾后重建各项工作;4.施工单位20余人组成,主要负责集镇灾后恢复重建维稳工作,并协助做好镇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应急突发事 件处理及其它有关工作,确保重建阶段良好社会环境。同时注重民生优先,狠抓民房与基础设施建设;以质量为重,强化质量监督与管理;阳光重建,重视重建过程的公开与廉洁。

(二)在规划设计上。1.镇区整体选址充分考虑安全性因素,因地制宜安排城镇居民用地,合理组织避险分区。城镇居民的住房选址均退让到地震断裂带200米以外,学校、医院等重要公共设施则退让到地震断裂带300米以外;2.镇区布局上采用了“3264”防灾体系,根据地形地质的条件、距离断裂带的远近以及在防灾体系中的作用,划分不同的开发强度分区,分别进行高度控制和开放空间布局;3.建筑安全上广泛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实现抗震功能性空间的生活化。建筑结构方面,采取了钢架结构、轻钢结构、木质结构、框架结构等多种建筑结构;建筑技术方面,大量采用阻尼器、隔振垫、耗能支撑等先进的防震技术于公共建筑上,对于道路、桥梁等市政工程,则全面采用了柔性连接技术,确保生命线的畅通。

取得的经验有:

(一)各级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亲临第一线视察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斗志、增强了信心。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组织指挥抗震救灾,极大地凝聚了力量、稳定了人心。州、县、乡各级领导干部迅速奔赴灾区、坚守一线,分片区组织 4 指挥抢险救援,在第一地点组织自救互救,极大地振奋了精神、安抚了民心。

(二)统一指挥、属地管理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

灾情发生后,我镇迅速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组建州抗震救灾指挥部,建立了人员调配、统筹联动、督促协调和联席会议机制,明确了“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第一现场”的工作要求,形成了“统一指挥、运转高效”的指挥体系。同时,强化分片负责、属地管理,注重综合分析、科学研判,广泛吸纳各方建议意见,确保了抢险救援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强大支撑。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上下一齐行动,专业救援队伍、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从四面八方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救灾行动;各级各部门顾全大局、服从指挥,克服困难、主动作为,同心同德、相互支持;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致,顽强拼搏,汇成了齐心协力抗击灾害的磅礴力量,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四)遵循规律、科学规划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坚持把一切经济社会活动臵于自然生态系统可承载的范围之内,坚持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和步骤去研究分析、准确论证灾后重建的若干重大问题。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科学规划选址、科学设立建筑物抗震标准,优先规划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把恢复重建与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与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巨大动力。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党和政府始终把受灾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每一项举措、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人而展开,无不表现出对人的关爱。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原则,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和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充分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形成了共创美好未来的强大力量。

(六)趋利避害、确保安全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关键环节。

坚持“安全、环保”原则,在城乡住房、公共设施等规划建设中,坚决避开活动性地震断裂带、避开次生灾害易发地段、避开行洪通道,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控制建筑物高度,降低建筑物密度,增辟城镇内外的应急避难场所、物资储藏地和直升机起降场,着力构建完善的应急体系、逃生体系和指挥体系,切实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

(七)严格管理、强化监督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大力推行精细化、制度化管理,既追求重建速度,更保证工程质量,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灾后重建的各项任务。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日常监管、专项检查相结合,健全各类资金监督机制,加强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保障了资金使用安全、合规、有效。注重工作机制创新,严格招投标管理,保证了规范运作。严格工程监管,特别是在城乡住房、学校、医院及公共设施建设中,强化工程建设管理,执行新规范并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切实提高建构筑物的抗震能力,建设了一批被全社会广泛认同的优质项目。

上一篇: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防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