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精选10篇)
1.《陋室铭》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一
1、解释加线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
2、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表。
(3)谈笑有鸿儒。
(4)无丝竹之乱耳。
答案
1、(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
(2)鸿:大。
(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
(4)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2、(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
3、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的品德高尚。)
4、示例:(1)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2)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2.《陋室铭》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二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①②③【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日:“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节选自《王欢守志》)
【注释】①耽:极爱好。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12.解释加点的词。(每空1分,共4分)
①有仙则名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不营产业
④时闻者多哂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句2分,共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14.【甲】文作者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4分)
15.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像刘禹锡、王欢这样安贫乐道的人,请你再举出—例并概述其事迹。(3分)
答案:
12.(1)出名,闻名
(2)使„„劳累
(3)经营,谋求
(4)讥笑 13.①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②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1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15.陶渊明因时局动荡,看到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因此辞官归田,躬耕田园,以此为乐,以求保持高尚的节操。
【参考译文】
3.《陋室铭》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三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①,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铭③,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④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劳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喝③铭:茶的通 称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⑤仄:同“侧”,旁边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谈笑有鸿儒(2)无丝竹之乱耳()
(3)忽得十日五日之暇()(4)良朋辄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4分)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3.“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这句话无论从句式上看还是从表意上看都很像《陋室铭》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举例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2分)
答案
1. (2分)(1)博学的人;(2)使……感到混乱;(3)空闲,闲暇;(4)总是,就
2.(4分)
(1)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3.(2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四
[甲]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镉《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运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玢)
(1)淡笑有鸿儒 (2)花之隐逸者也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 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2分)
5.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篇五
一、古诗文积累。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2、树树皆秋色,()。
3、(),孤帆天际看。(),()。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的壮观景象的句子是:八月湖水平,()。(),()。
5、《黄鹤楼》中表达作者思想之情的句子是(),()。
6、浮云游子意,()。(),()。
7、《秋词》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的句子是:(),()。
8、霜落熊升树,()。
9、()?门前流水尚能西!()。10夜阑卧听风吹雨,()。
11、《陋室铭》作者(),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1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
13、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3)、表明陋室主人生活之雅的句子是:()()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7)、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
二、《陋室铭》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的节操和()的情怀。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本文的韵脚是:(),韵母是:()
三、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惟吾德馨()苔()痕 鸿儒()案牍()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6.《陋室铭》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六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何陋之有:(5)谈笑有鸿儒 鸿:
儒:
(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8)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
2、解释下列各句中相同的字。
(1)①无丝竹之乱耳 之: ②何陋之有
之:。
③辍耕之垄上
之: ④操蛇之神闻之 之:。(2)①无丝竹之乱耳 乱: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乱:。
3、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
4、(1)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代的 家、家
(填人名),他的字是。文题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2)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3)指出“龙”、“仙”比喻什么?。(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情趣。
5、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7、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
8、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9、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10、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给我们以启迪。在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还有类似的精神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参考答案
《马说》
1、略
2、①有时 ②虽然 ③显现 ④尚且
3、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杂文 唐朝 韩愈 托物寓意
5、①喂养 吃 ②表转折 表承接 ③鞭打 记
6、A
7、食
马
者 ∕ 不
知
其能
千
里 ∕ 而
食
也
8、(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食马者 千里马 圣明的君主 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
10、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10、B
11、学生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陋室铭》
1、(1)出名(2)这(3)品德高尚(4)什么(5)大 指读书人
(6)平民(7)调弄(8)使----劳累 形体
2、(1)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2)宾语前置的标志
(3)到,往(4)助词,的 代词,这件事
(5)扰乱(6)战乱
3、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要在意物外条件的好坏。
4、(1)全唐文 唐 文学 哲学 刘禹锡 梦得 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2)用原文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4)保持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b
6、(1)类比,引出中心、(2)类比陋室(3)暗喻惟吾德馨
7、(1)作者以山水引出陋室,而后以仙、龙喻德馨,这就自然而然引出本文主旨。(2)陋室之所以不陋,都是因为在陋室之中居住的人是一位志趣高尚的人,这就更好地体现出那种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8、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交往人物三个方面。
9、远离官场,是因为作者长期遭受贬谪,更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更见他高洁傲岸的节操,并不是消极避世。
1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7.《陋室铭》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七
1.曹刿论战
2.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扁鹊见蔡桓公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陈涉世家 7.出师表 8.桃花源记 9.三峡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活板
13.岳阳楼记 14.醉翁亭记 15.祖逖
16.记承天寺夜游 17.核舟记
10.陋室铭 陋 室 铭
刘禹锡(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名 成为有名的(名词作动词).(2)有龙则灵 成为灵异的(形容词作动词).(3)斯是陋室 这。.(4)惟/吾德馨 只;我;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5)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大;旧指读书人。..(6)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调/素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8)金经 指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烦乱。
(10)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二、文言现象归纳 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3.惟吾德馨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此指居室主人品德美好高尚。
4.无丝竹之乱耳
乱:形容词做使动用法,使„„感到混乱。
5.无案牍之劳形
劳:动词做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何陋之有?
四、文学常识
1.《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刘禹锡,唐朝著名诗人,字梦得,“陋室”的意思是简陋的屋子。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一般都要用韵。
五、研读课文(一)整体感知 1.主旨
这篇短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志趣的。文章通过对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描写,表明了自己要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2.层次
全文一共9句。
①②③ / ④⑤⑥⑦ / ⑧⑨
(二)阅读理解
1.陋室的特点是什么?陋室不陋 2.陋室“不陋”的原因: “惟吾德馨”
3.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 4.写主人生活环境清雅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景的顺序?下——上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现自己“德馨”
6.表现陋室中生活文雅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7.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名利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9.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10.孔子说的“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句话?作者引用这句话有何作用?
惟吾德馨。表明作者观点、志向,点明文章主题。11.这篇短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情趣?
表明了自己要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2.这篇短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篇短文在写法上借物喻理,托物抒情,具体而言,是“陋室”扬“德馨”,表现了作者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愿望。这样写的好处是:把要阐述的比较抽象的道理或抒发的比较含蓄的感情形象化,含义深刻并很有趣味,在人们有了共识的前提下,论理自然,易于实现读者与作者的感情的沟通。
8.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 篇八
一、翻译句子(11分)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
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
不妖()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陆草木之花
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渔人甚异之。
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3.《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6.《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六、阅读训练(36分)㈠课内巩固
(一)(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1)名:
(2)灵:
(3)德馨:
(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2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
(2)
(3)
4.请你试着对对联。(2分)
(1)上联:吉羊辞旧岁
(2)上联:银羊摇尾去
下联:
下联:
(二)(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加点的字词。(5分)
①妖:
②益:
③植:
④鲜:
⑤宜:
2.:“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
。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3分)
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3分)答:
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答:
㈡课外拓展
齐人攫金(9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选自《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清旦()
2、衣冠()而之市
3、适鬻金者之所()
4、徒见金()
2、选出下列加点 “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1分)A、清旦衣冠而之市
B、适鬻金者之所
C、子攫人之金何
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翻译下列句子(2分)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译:
4、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启示:
六、写作训练
请以“我爱
花”为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练笔。
参考答案
一、xīn tái rú
dú
二、蕃
淤
濯
涟
逸
鲜
亵
三、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我只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4、(莲梗)中间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四、1、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有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
2、之:宾语提前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五、1、《全唐文》
唐代
刘禹锡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周元公集》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谥号
7、爱莲
草木之花
菊花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一)
1、(1)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2)灵异
(3)品德高尚
(4)博学的人
2、(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1)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3)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5、(1)金猴迎新春
(2)金猴驾云来
(二)1、(1)多
(2)洗涤
(3)沾染(污秽)
(4)美丽而不端庄(5)更加
(6)立
(7)很少
(8)应当
2、(1)的(2)它,指明桃花林的奇景
(3)这件事
(4)到,动词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2)对于莲花的喜爱,跟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说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9.陋室铭注释及翻译 篇九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A正面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反面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的写法:第一处实写:谈笑有鸿儒。 虚写:往来无白丁。 第二处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陋室铭和爱莲说翻译
2.《陋室铭》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
3.《陋室铭》经典诗句及写作技法
4.《陋室铭》写作技法探究
5.初中《陋室铭》教学课件
6.行草书法陋室铭原文
7.《陋室铭》教案范本
8.读《陋室铭》读后有感而发所作
9.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10.陋室铭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篇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不少于两个)
小题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小题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小题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小题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小题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小题7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小题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答案
小题1捕蛇者说西游记五柳先生传“友邦惊诧”论
小题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3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辉。
小题4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小题5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小题6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小题7用它们作类比,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
小题8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解析
小题1文体标志有“铭、记、传、表、说、论”等。
小题2此题为筛选信息题,读后不难找到。
小题3结合文题及中心来答。
小题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的是自然环境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的是交往人物不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的是生活情趣高雅。
小题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都是为表达中心服务,从这点来答即可。
小题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说,是实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是虚写。
小题7从类比角度来答,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暗示陋室不陋。
【《陋室铭》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推荐阅读:
《陋室铭》与《孔子家语》比较阅读及答案02-09
陋室铭与孔子家语的对比阅读答案11-17
《陋室铭》中的文言现象06-23
苏教版八年级(下)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08-31
文言文《陋室铭》复习练习题01-06
陋室铭原文及注音10-27
陋室铭文言文阅读12-22
陋室铭备课记录07-12
《陋室铭》朗读与鉴赏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