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英雄刘文学电影

2024-07-30

少年英雄刘文学电影(精选10篇)

1.少年英雄刘文学电影 篇一

《少年英雄》电影观后感

看了《少年英雄》这部电影后,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因为王二小的精神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王二小,生活在特困家庭里,天天都去牧牛,一天,王二小和个哥哥一起有说有笑地在牧牛。王二小给哥哥他的弹弓技能,没想到,打到了敌人埋伏的地雷,“轰”“轰”霎时,周围一片火海,王二小站在原地呆若木鸡,他哥哥早已逃之夭夭,可还是逃不出日本鬼子的"魔掌",许多老百姓被日本鬼子给抓去了.我看到这里,恨得咬牙切齿,小拳头捏得咯咯直响,恨不得把日本鬼子给五马分尸。王二小,被捕中的佼佼者,经过一段耳濡目染之后,王二小已经忍无可忍,无奈之下,垂头丧气的走在山路上“呼”鬼子的军队来了,王二小闪电般的躲进山洞,而然被一个落队的日本鬼子给逮住,幸亏八路军来的早,鬼子被打得人仰马翻。

血淋淋的战争开始了!王二小为了人民,把敌人引向八路军的埋伏圈,当敌人发现自己受骗了,残酷地杀了王二小。“杀!为王二小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我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泪珠,一颗颗地落下,紧接着,一股无名的怒火和悲伤一拥而进,占据我整个心房。

原来美丽富饶的祖国背后,竟藏着这么多英雄再了壮烈牺牲事迹,可想而之我们现在和平是多么的难得。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里,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我们学习是我们最大的目标,我只相信一句话:乱世出英雄。

2.十大少年英雄 篇二

霍去病17岁跟随卫青讨伐匈奴率800骑深入敌竟数百里,斩获2000余敌,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公元前121,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花木兰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

岳云

16岁的岳云随父出征,去收复被金国占领的随州、邓州等地。在这次战斗中,岳云手持铁锥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第一个登上久攻不克的随州城。后又随军北征,收复邓州。从此军中皆称他为“赢官人”(官人为宋代对男子的尊称,“赢”此指常胜不败的意思)。[

刘胡兰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闪闪的红星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

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

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抗日英雄

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发现上当后,非常生气和惊恐,又看见王二小正准备逃走,就在王二小快要安全的一刹那,鬼子用枪打中了他,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扑向流着鲜血的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大家把他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

草原英雄小姐妹 1964年2月9日,正是春节的前夕,塞北草原冰雪严寒的季节,那时龙梅11岁,玉荣只有9岁。龙梅和玉荣为保护集体的羊群与暴风雪拼死搏斗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她们的名字和英雄事迹,从内蒙古草原传遍大江南北,她们的故事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谱成歌曲、写进课本„„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歌曲也很动听。

中国少年魂赖宁

1988年3月13日下午3点左右,因八级大风,把石棉县海子山附近一家工厂的电线杆吹倒,造成电线短路,引起了大火。风助火威,火越来越大、烧得越来越远。此时,森林、电视卫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库存都不得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四川石棉县一中学生赖宁看见后立刻赶到火灾现场。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奋力扑火。虽然,消防队员曾劝阻大家别往火中硬闯,但赖宁不忍心看到国家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又去扑火。最后大火终于扑灭了,但赖宁却牺牲了。

少年英雄雷素

1999年7月2日,河南省巩义市站街中学初一五班13岁的女孩雷素,为救一位正过火车轨道的86岁老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

抗震小英雄林浩

3.少年英雄的作文 篇三

我急冲冲地往教室跑,看到陈老师正站在楼梯上指挥同学们往下撤。不断掉落的碎石块打在他身上,他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只顾用身体护着同学,大声喊着:“危险!快跑!”这时我的心一紧,不行,我得再快点。三步并作两步,刚刚冲上二楼走廊,身后一块讲台大小的楼板砸了下来,将楼梯斩断。陈老师和楼梯上的同学,突然一下都不见了。看到这一情景,我们班正准备下楼的5名女生吓得缩到教室门边抱头尖叫。我也害怕起来,但不甘心就这样死去,我得活着,大家一定要活着出去。我猛然想起影视剧里的逃生画面,急中生智,想出两种逃生的办法:等到震动小一点,从教学楼另一头还未垮的楼道下去;如果头上的楼板开始裂了,楼可能很快就会垮,那就直接跳上走廊外一米开外那棵碗口粗的树,抱着滑下去。这时,震动似乎小了一些,我向那几个女生吼道:“别怕,听我指挥,向那边楼梯跑。”她们慢慢安静下来,扶住墙壁,试着站起来。我冲到她们身边,又向教室里看了看。发现张庚和欧静还蹲在教室的角落里。我拽起张庚的手就往外拖,同时喊道:“欧静!跟上!”就这样,我带着大家,战战兢兢地往楼下走。

大家都下楼后,我忽然发现,欧静怎么没跟上?我马上掉头回去找欧静,她居然还全身发抖地躲在教室门背后。我心里一急,抱起她就跑。当跑到楼梯口时,欧静终于回过神来,让我放下她,快步跑下楼。我跟在后面正想下楼,但大地又剧烈晃动起来,眼前的楼道瞬间被一块塌下来的楼板砸断了。情况危急,只能执行第二套方案了。我立即翻过走廊的栏杆,纵身一跃,张开双臂扑到树上,顺着滑下来,没命地跑向操场中间。这时,身后传来一声巨响,教学楼坍塌下来,扬起漫天尘土,几乎让我窒息。

几分钟后,老师们都已经在废墟上搜救被埋的人。我看见一名受伤的男同学被挖了出来,急忙抱起他往卫生院跑。就在从卫生院回学校的路上,我经过磁峰汽车站,一群村民正在议论:“跃进煤矿垮完了!死了好多人!”跃进煤矿!那可是爸妈上班的地方啊!我的身体一下子僵硬了,心悬到了嗓子眼儿。我发疯似地跑回学校,到处借电话,但怎么打也不通,心里不禁更加慌乱起来,对爸爸妈妈的牵挂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我抓住来到学校的每个人,焦急地打听爸妈的消息。直到遇见刚从矿上下来接儿子的蔡阿姨,她告诉我爸爸妈妈没事,正在矿上救灾。我长舒一口气,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5月13日中午,疲惫的我回到家,坐在沙发上就睡着了。但才过了几小时,余震就把我从沙发上震到了地上。我想,看来家里也不安全了,还不如出去做点事。我来到彭州市行政中心临时救灾点,各地赶来的志愿者正在整理救灾物资。我也想加入进去,哪知报名点的阿姨说我还不满16岁,不够条件。怎么办呢?我正在发愁,忽然发现安排工作的.人员中有爸爸以前的同事吴阿姨,急忙跑过去缠住她。吴阿姨问:“从成都过来的救援队伍要去龙门山,你知道路吗?”我高兴地使劲点头:“路我都很熟,我来当向导!”吴阿姨将一条红丝带绑在我的左臂上。就这样,我成了志愿者。

我带着一支由民兵组成的救援队出发了。通往龙门山的小渔洞大桥震断了,我们只能蹚水过河。河水又冷又急,我一开始很害怕,但看到民兵叔叔们为争取救援时间,二话不说就下了河,他们的勇气感染了我,恐惧一时间没有了。我学着他们的样子,卷起裤管,换上雨靴,在他们的搀扶下,深一脚浅一脚蹚过了河。更大的艰险还在后面。前方的道路已被山体滑坡落下的巨石砸断。民兵叔叔们仍不肯放弃,于是我带着他们绕到早已废弃的老路上,冒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继续前行。这条路年久失修,满地碎石,崎岖难行,到龙门山镇平时只需要半个小时的路程,这次竟然走了4个小时。就这样,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我分别带着两支救援队先后把救灾物资送到了蒙阳、跃进煤矿、磁峰等几个地方。

5月14日凌晨5点半,当我把救援队伍带到跃进煤矿后,见到了正在分发救灾物资的妈妈。妈一见我就哭了出来:“你跑哪儿去了,怎么不和家里联系?”其实我这时心里也很难受,但为了不让她担心,便笑嘻嘻地安慰她:“您不是总是教育我要做个有责任心的男子汉吗?我这几天可没到处玩,我去做志愿者了!”没想到,当天下午,妈妈回家换衣服时,塞给我一个新手机,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说:“以前不给你买,是怕影响你学习。现在你懂事了,又当上了志愿者,我们支持你!只是千万要注意安全,保持联系,让我们放心。”我双手接过手机,重重地点了点头,说:“妈,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有了手机,我一直跟老师和同学们保持着联系,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不久前,远在宁波疗伤的陈老师打来电话说,咱们初三(3)班还差几张奖状就能把教室后面的板报墙贴满了。现在,虽然地震把墙震塌了,但你们用团结和勇敢赢得了更珍贵的奖状。听了老师的话,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那几天的情景。那些天,我经历了从未有过的磨练。对友情的力量、亲情的宝贵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责任感,我都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我发现,我长大了。

4.演讲稿:少年英雄 篇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她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她们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她们胜利后的笑容;七十年前,先辈用她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王二小家住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讲述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故事中的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七十年前的战争,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英雄故事,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书写我们新的故事。

小兵张嘎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1940年河北唐县儿童团员在执行“安检”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海娃的故事

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 “消息”树上的小哨兵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雨来的故事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儿童剧团

5.《少年英雄》观后感 篇五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爹娘和许多乡亲们都被日本鬼子杀害了,王二小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王二小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了很多知识,他小小年纪就懂得了:日本鬼子欠下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血债,他知道了:等打走了鬼子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

鬼子的大扫荡又开始了,疼爱二小的柳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课,突然,敌人的子弹穿透了柳老师的胸膛,刘老师倒在了长城脚下。二小悲痛万分,这时他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地方追去,乡亲们的生命危在旦夕,他心里非常着急,不能让鬼子追上乡亲们!他急中生智,唱着放牛歌赶着牛从山坡上走了过来,他要把敌人引到另一条道上。敌人正好迷路了,看到二小就抓住了他,让他带路。二小临危不惧,他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设好的埋伏圈里,大叫着要吴连长快开枪,敌人这才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的鬼子用刺刀残忍地刺向了小英雄王二小,并把他甩在了石头上,二小就像一片枫叶一样落了下来,影片这时响起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我忍不住哭了起来,在歌声里我看到八路军把鬼子消灭在了山沟里,可是我们的二小却再也回不来了……

“牛儿还在上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听着这首旋律悠扬的歌曲,看着那动人的故事,我思绪万千。我们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她是多少中华儿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啊。这些英雄们为了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用鲜血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要不怕困难,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富饶,更加强大!

6.自古英雄出少年作文 篇六

我知道,他们不能与那些解放军官兵们相提并论,但他们,在面对那突如其来的地震时,显得那么镇定,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少年”。

梁启超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5月12日,整个四川高中生的大学梦,都被这地震打破了,但是,他们并没有被吓倒。在救援部队没有到来的情况下,北川中学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救出了220多名学生;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不管自己的腿断了,对废墟下的同学说:“解放军叔叔一定会来救我们的”!局势这样一句话让同学们镇定下来,静静的等待救援。

7.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 篇七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

*13岁女生救出10多名同学自己被困50小时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四川省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13岁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当她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进宿舍,将十多名还在午休的同学从床铺上摇醒逃生,自己却失去最佳逃生时间,被压在废墟下。50个小时后,她凭着巨大的求生欲望和惊人毅力,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获救。何翠青是木鱼中学最后一个被救学生,由于重物长时间挤压肌肉组织坏死而永远失去了右腿。记者问这位坚强的女孩“你后悔吗?”她摇着头哽咽地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学”。

*15岁少年救出七名同学

雷楚年,15岁,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三班的学生。地震时不是往外逃生,而是冲进教室救同学。跑到自己的教室,发现还有7个同学全部蹲在教室的墙角边,马上带着他们往楼下冲。跑到一半,小雷突然发现,跟着他下楼的只有6名同学,还少一个!他又赶紧又往楼上跑。留在教室的女孩叫欧静,由于惊吓过度,女孩蹲在门口一个劲地哭,可能是吓傻了,怎么拉她都拉不动,就干脆抱起她往楼下冲。最后几秒,楼塌了,他和七名同学幸存下来。

*9岁小林浩背出两名同学

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在生死关头,顾不上自己的伤痛,多次冒险解救同学;被压在废墟下,为安抚吓哭的女同学,带头领唱《大中国》……和那个危难时刻撇下学生夺命而逃的范跑跑老师相比,眼前的这个小英雄,其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大放异彩。

*18岁男孩救出三名幼儿

5月19日,四川平武县阔达乡仙坪村,一个名叫任冬的18岁男孩,他的右手臂有一个长约15厘米,深约1厘米的伤口。因为没有处理过,伤口化脓了,感染很厉害。地震发生时,他跑进幼儿园,先后抱出了3个孩子。他的右臂就是在那时受伤的。

*10岁女生救出两名同学

10岁的董玉培在映秀镇小学读四年级。地震那天,董玉培她们班正在二楼的教室上科学课,楼房坍塌了,董玉培随着走廊重重摔到地上。清醒后,董玉培发现自己肚子边趴着一个同校二年级的女同学,该同学头部的鲜血染红了一大片废墟;同时,自己的左手边也躺着一个女同学。董玉培活动了一下四肢,发现右肩膀剧烈疼痛(后来医生检查是肩膀脱臼),其他的感觉很正常。董玉培连忙使劲推开自己身边的一些小水泥块,连滚带爬从废墟里钻了出来,然后使劲扒开水泥块救出两个女生(其中一个已遇难)

8.少年壮志定英雄性格项羽 篇八

序言:

他以匹夫之躯在乱世中揭竿而起,勇往直前,破敌百万,一举灭秦。他襟怀坦荡,铮铮铁骨,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是人们千年传诵的艺术典型。他斩秦皇,封天下,武功盖世,成就一代霸王。然而,他四面楚歌,乌江自刎,巨大的失败更令人扼腕叹息。

背景:

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战国末年楚国的大将,秦灭楚国时,他被秦国大将王翦带领的大军团团包围,最后自杀身亡。他的父母史书没有记载,项羽从小是跟着他的叔叔项梁长大的。项羽身高力大,史书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在整个《史记》记载中,能够扛鼎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项羽,另一个是刘邦八子中的第八子淮南王刘长

项羽出生于战国末期,青少年时代是秦朝时期,二十四岁就遇上了秦末大起义。在这个充满血与火的时代,人们非常崇尚武力。因此,项羽的力量巨大,刚好符合当时人们对一个男人的评价标准。他与他的叔叔项梁避难会稽的时候,当地的年轻人都很害怕项羽。项羽作为一个外乡人,客居他乡,亡命他乡,尚能为人敬畏,主要靠的就是他的这种蛮力。

项羽志向:

为学只学万人敌

项羽小时候不愿读书识字,也不愿学击剑,而且说:读书只要能用来记姓名就足够了。他的叔叔项梁见他不愿读书,就让他学击剑,但是,项羽对剑术同样不感兴趣,项梁非常恼火。项羽非要学习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兵法。

少年壮志盼灭秦

项羽青年时期,家中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事:他的叔叔项梁因为触犯秦法被捕入狱。这对项氏家族来说是一场大祸。幸亏托蕲县监狱的司马欣写了一封信,这事才算摆平。

不久,项梁又出了一件大事:杀人。秦朝法律极为苛刻,项梁杀人,必有重罚,而且,仇家也不会放过项梁。于是,项梁携带项羽逃亡到了吴中避难。

项梁到吴中是为了逃避秦法制裁,但是,亡命江湖的项梁很快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当地的贤士论其才干,都在项梁之下。

因此,项梁很快成为当地的大能人,每当遇到大徭役和大型丧事,人们都请项梁来主持。项梁和项羽一样,有着极为强烈的仇秦和复仇之心。因此,借着承办当地大徭役和大型丧事的机会,每每按照兵法安排他手下的宾客和当地的青年,通过这类活动项梁熟知了手下宾客和当地青年人的才能,为今后使用这些人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游会稽郡时,项羽和他的叔叔项梁有机会亲眼目睹了秦始皇的威风。这对极端仇视秦王朝的项羽来说更增添了一份动力,因此,他不顾秦法的残酷和亡命江湖的身份,脱口说出:这个人是可以取而代之的!站在项羽身边的项梁吓得赶紧捂住项羽的嘴说:不许胡说!这可是要灭族的!话虽这么讲,项梁从此对他这个胆大的侄儿反倒更器重了。

个人分析:

一个贵族的项羽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意志加上其力大如牛一样的优势,才在历史的舞台中崭露头角。

王立群说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所以,这便是项羽的悲哀!

王立群也说项羽并非不能打仗,而是极善布阵作战。他的“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只是不愿死背兵法而已。

证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兵法书中有《项王》一篇,虽然这一篇兵法今天已经失传了,但是,至少说明项羽不但懂得兵法,而且有兵书流传于后世。

同时:我们也举一个例子(来自于王立群的百家讲坛)

高祖十一年(前196),刘邦平定黥布叛乱时,看见黥军阵酷似当年项羽的军阵,刘邦马上感到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刘邦在项羽死了六年之后,看见酷似项羽军阵的黥布军阵还心有余悸。

从以上所引的正史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项羽出生在一个世代将门的贵族家庭,对少年项羽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叔叔项梁。项羽不愿读书,也不愿只学剑术,他最钟情的是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兵法。因为只有指挥千军万马的兵法可以使他成为统帅,完成他灭秦的夙愿。

王文平

9.《英雄少年时》读后感 篇九

谁不想成为英雄?谁不想探索英雄成长的奥秘?这是我们每个要求上进的青少年都向往的事情。前不久,我看了一本书,名叫《英雄少年时》。看完之后,我越想越有趣,于是又重新看了第二遍,三遍……。

这本书选编了古今中久30多名英雄的故事。其中,有唐朝诗仙李白的故事,有发现“镭”的居里夫人的`故事,有无私奉献的雷锋的故事……,但最吸引我的还要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周总理少年时讲的,周总理是我们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为振兴中华献出了毕生的精力。记得斯大林说过一句名言,往往伟大的毅力产生于伟大的目的。是啊!周总理创立了丰功伟绩是和他小时候树立为祖国争光,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的志向是分不开的,自古以来,人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票。”但是,抱着这种信念读书的人很多吗?不!因为他们一旦读书做不了官,捞不了钱,或无私利可图了,那么书对这种人就毫无用处了。然而,少年时的周恩来并不这么想。有一天,校长问他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读书?”有人说:“为做官读书”有些人说“为家父读书”还有的人说“为明理读书!”校长听了,很不满意,这时,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有力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大为满意,夸周恩来是个志者,后来用实事证明,周恩来的回答并非灵机一动,也绝不是为讨校长夸奖,而是他长期以来树立的目标,之后,周转来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中,他与朱德等人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记下了光辉的一页。

写到这里,我不禁对敬爱的周总理产生了无限敬仰之情,而且对自己以前的表现感到十分羞愧,过去,我只要评上了“三好”,就要伸手向妈妈要钱,现在读了这个故事,我完全懂了,懂了,读书不是为钱而读。

10.少年英雄读后感 篇十

前些日子,我读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这本书。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念念不忘,那就是《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这个故事。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四川汶川的那场地震中,年龄仅有9岁的林浩在自救后,又重返废墟,救出两名同学。13岁的小女孩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当她意识发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进宿舍将十多名还在午休的同学从床上摇醒逃生,自己却被压在了废墟下。50个小时后,他凭着自己巨大的求生欲望和惊人的毅力在救助人员的帮助下获救……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在地震来临时,他们表现出的是沉着冷静、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品质。他们骨子里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血液,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龙的传人”。我们现在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旗帜高高地举起来。

我要向这些英雄少年学习,在关键时刻不做“缩头乌龟”,而是要知难而进。

上一篇:大学新生座谈会发言稿下一篇:关于杜绝有偿家教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