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意义(12篇)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意义 篇一
论转型期加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及对策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处于社会道德体系核心地位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正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明确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对优化和发展全社会的精神道德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转型期加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为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公务员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会对社会产生激励、感染、教育和导向作用,能够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和道德文明的形成。同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公务员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模范地遵守道德规范,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形象和强大的道德魅力吸引人民,凝聚人心,才能够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的创造精神,促进社会的协调和科学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
第二,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能。公务员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科学高效地执行公务活动,不仅取决于其能力大小,也取决于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公务员如果没有明确的为公共利益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没有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的道德品质,就不能正确地制定和执行政策;如果没有忠于职守、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的道德素养,就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也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工作集体,因而也就不能高效能地开展工作。因此,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根据行政职能和对不同层次公务人员的要求,制定出的有针对性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能够保障公务员履行公务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激发国家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和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成行政效能的提高。第三,有利于廉政建设。社会转型期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必须加强以权力道德为核心的廉政建设。因为廉政目标最终要通过公务员廉政行为,即强化公务员的内在自觉才能实现。所以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把清正廉洁的要求内化为公务员的道德自觉,既有助于增强公务员自身抗腐能力,又有助于有效地发挥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效能。因此,培养与塑造公务员职业道德人格,必然也是廉政建设的基础和手段,并对廉政建设起重要的促成作用。
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策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但其主题是永恒不变的,即公务员始终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面对转型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创新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体系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就是要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养成、职业道德的纪律约束,把外部的行为规范逐渐转化为公务员自觉的职业道德要求。要体现时代精神,积极探索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形式上的变革,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加强行政道德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新颖和生动。在培训目标上,公务员培训的目标应界定为通过公务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双提升,可以在学校学习、公务员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一系列教育过程中,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渗透进去,把本领域的职业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扩展到整个社会,使公务员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认知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意识和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在培训内容上,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表现在把价值体系、行为与观念的准则灌输到公务员的个人意识当中,同时还体现在积极调动其精神能动性,自觉发挥自我调节和监督的作用上。在培训方式上要多样化,用行政道德工作室、伦理讲座、专题讨论、楷模示范、发放行政伦理手册等多种方式,促进合理职业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化,要多进行中长期培训、脱产
培训、体制外培训、网络培训,切实注重案例教学和交流培训。
2.建立切实有效的道德激励机制
在社会转型期,在物欲和权欲的冲击面前,使得许一些公务人员开始铤而走险,把公共权力参与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把行政活动当作获取收入和权力的手段,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导致了行政道德约束机制的失效。因此,建立有效的公务员道德激励机制、利益保障机制、道德评价机制,提高公务员待遇,完善公务员生活保障制度,也是解决腐败和职业道德失范的有效途径。一是必须把公务员的选拔、任免和职务升降与道德考核结果挂钩,由组织对公 务员职业道德进行评价,连续考核优秀的要提前晋升,连续考核不称职的要调整工作岗位,或给予降职使用,降职使用后仍然连续考核不称职的要根据情况辞职、免职或辞退。二 是必须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在满足公务员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对向社会付出优质的劳动并创造巨大社会价值的道德高尚的公务员,可以在工资、福利、年终奖金等方 面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施加额外补贴,进行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并且使这种道德回报以普遍有效的制度化形式明确地固定下来,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激励公务员进一步 提高道德素质。
3.健全与强化职业道德监督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都要自觉接受党员和人民群众监督。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 因此,健全监督领导体制,整合各种监督机构,建立各种监督制度,加强监督立法,完善现有的多种监督形式,建立起一个严密、高效、有力的监督网络,使权力受到应有的监督制约,从而提高其道德水准。一是完善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二是加强各种监督模式的整合,确保监督权的独立施行。加强对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领导,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全面实行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专门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支持和保证政协依照章程开展民主监督;加强群众监督以及舆论监督,营造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以形成强大舆论压力,限制和约束政府的道德失范行为,督促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以德行政。
4.完善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目前行政职业道德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已成为一种趋势,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通过制定公务员行政道德法律体系,来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管理。职业道德离不开法律制度的约束,法律制度约束是规范公务员的道德的最终保障。一方面,它使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更加具体化、条理化、明确化,便于公务员遵行;另一方面,它为有关机构和社会各界监督公务员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和可参照标准,也为惩处和制裁违纪失德公务员提供了明确的尺度。因此,我国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道德规范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法规与制度,在修改和完善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国家公务员道德法》、《国家政务活动公开法》等相关法律,运用法律的力量强化公务员道德约束的力度,以保障行政道德规范的落实。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意义 篇二
一、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 制度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 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和办事制度组成的有机整体
邓小平高度重视制度问题。据统计, 在《邓小平文选》3卷中, 论述制度的地方达400多处, 其中340多处是他第二次复出之后的论述, 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对制度的论述有290处, 十二大之后的论述就有135处。制度的涵义有时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政治制度, 如“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等;有时是指具体的领导体制、组织制度, 如“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有时把制度归结为各部门所依据的基本规则、章程, 如“价格制度”、“工资制度”、“教育制度”等;有时甚至认为制度就是具体的工作程序, 如“具体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可见, 制度是有层次的, 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和办事制度组成的有机整体。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监督制度等是我国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确定性和长期性, 制度保障是根本性的保障
在邓小平看来, 不论是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还是政治领域中的问题, 要真正得到解决, 必须从制度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因此, 他主张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都要当作制度问题、体制问题提出来, 作进一步的研究。在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面前, 他总是考虑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主张从制度建设的角度解决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铲除腐败现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他认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 坚持国家的正确政策不动摇, 根本的是依靠制度, 而不是个人。正如他指出的, 让“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 是很不健康的, 是很危险的。不出事没问题, 一出事就不可收拾。”
(三) 解决共同富裕问题也应当依靠制度建设和制度保障
其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 这既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本质, 也是实现“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制度的根本前提与可靠保证。其二, 由于经济上的“两极分化”不完全是由基本经济制度造成的, 还和自然与人的状况、历史与现实的生产力状况造成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 因此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必须有一个战略性、步骤性的经济制度安排, 必须实行先富共富战略。其三, 对先富起来的个人、地区也要通过制度安排促使其发挥作用, 帮助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其四, 先富共富政策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者中存在着非法致富、不合理致富的现象, 先富帮后富的机制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 一部分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以及弱势群体问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等, 这些问题也需要靠制度建设加以解决。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说要靠制度建设、制度保障
用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 我们认为, 从根本上说要靠制度建设、制度保障。
(一) 根本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 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体制, 在体制、制度安排上努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 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物质财富相对宽裕的基础之上, 因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抓住经济发展, 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 但这是经济发展中的差距, 必须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逐步解决。只有生产力发展了, 只有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才能够保证城乡居民收入整体水平的提高, 才有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的充分力量, 才能为减轻和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牢固的物质基础。
(二) 制定和执行体现最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 把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同时作为“大政策”加以实施, 把切实促进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
制定和执行体现最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 是我们党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 追求社会和谐、公平正义是我们的目标。改革开放初期,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并对我国现实国情深刻分析的基础上, 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提出并论述“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 并把它作为一个“大政策”来实行, 实践证明了这一思想的正确性。但邓小平同时指出共同富裕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为我们实行政策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我国社会居民收人分配差距明显扩大, 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妨碍效率的提高, 也会造成公众心理失衡、价值取向扭曲和社会行为失范, 滋生不满情绪, 危及社会稳定, 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影响社会不同阶层的和谐相处, 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解决的基础来看, 改革开放已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 为促进公平, 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这说明, 在宏观上对我国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作适当调整的时机已成熟, 应把共同富裕也作为一个“大政策”来实行, 突出地提出和解决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它有利于控制地区差距和个人收人贫富分化趋势, 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要对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行调整;有利于发挥按劳分配主渠道的作用, 使公有制范围内的大多数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成为我国中等收入的主体, 并通过税收调节让先富起来的地区、个人多交点税, 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把部分先富和共同富裕都作为“大政策”来实行, 不仅有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的普遍富裕, 而且会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三) 切实加强有关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贯彻执行, 促使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保证
一是确保辛勤劳动守法经营的人富裕起来。贫富分化、社会分配不公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 我国居民在贫富差距方面的抱怨和不满, 主要针对的是一些人致富的手段不当以及自身收入与贡献的严重失衡, 尤其是对以权谋私、官商勾结等腐败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的不满, 是对机会不均、对公有财富占有不公的抱怨, 而不是对合理差距的不满。为此国家要依法重拳出击, 严厉打击违法乱纪, 权钱交易, 暴富不仁者, 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保护合法收入, 整顿不合理收入, 抓好政策的完善。重点强调机会均等。
二是完善税收制度, 严格税法, 使先富起来的个人和地区多缴点税。多缴点税, 不仅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缴点税, 而且是先富起来的个人也应该多缴点税。这样, 才能适当抑制他们的过高收入, 从上限限制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完善税制, 就是要建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 财产税、遗产税、消费税为辅的税收体系, 要适当提高某些税种的税率, 加强税收征管, 严禁偷税漏税现象发生。严格税法, 特别是依法完善“个人所得税法”是制止暴富者阶层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是作为制度安排建立发达地区通过“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先富帮后富”的保障机制, 引导、激发、支持和鼓励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先富人群关怀、帮助“穷人”, 为他们搭建更多的平台, 为善举开拓更畅的渠道, 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共同携扶、各得其所、相得益彰的和谐机制与和谐气氛。应在认真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国家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建立健全以政策、法规约束为主体的扶贫帮困保障机制。同时, 利用典型示范、舆论监督、宣传报道等多种手段, 动员和鼓励先富起来的人帮助未富起来的人。
四是给西部地区以政策上的倾斜, 加快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现今所形成的贫富差距, 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区差异所引起的。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影响, 我国东西部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正逐步扩大。西部的城市化水平低、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机会少、收入低。因此解决地区差距问题至关重要。政府在西部开发和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 应制定优惠政策, 在铁路、机场、电站等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及科技教育事业方面, 加大投资力度, 加快西部中心城市的建设。通过这些城市的超常规发展, 形成西部地区的发展极, 以带动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差距。
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对低收入人员、弱势群体给与特殊关照。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宏观经济影响加大的背景下, 要扩大内需, 首先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要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 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 研究和推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 积极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 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离退休职工、在校贫困大学生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意义 篇三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党组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精神
1.国有企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A.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而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国有企业的党组织是党的政治领导在企业内部的体现,只有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提高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思想政治觉悟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力、接受力,才能发挥职工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经济发展方针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加强党在企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在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加强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否则就必然削弱党的政治领导,动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B.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是国企改革发展的目标,由于历史原因和国企的体制、机制的问题,国有企业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也会大量涌现,许多思想问题也会突出地反映出来。如拖欠职工工资问题、下岗失业问题、企业破产兼并后岗位变动问题、效益下滑收入降低问题、新企业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不适应问题,都影响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不解决这些问题,企业改革就不可能成功,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启发引导,向职工讲清深化改革的方针、政策、措施,释疑解难,清除职工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更新观念,正确对待改革中利益的调整,从思想上及时化解改革中的矛盾,理顺职工情绪,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其聪明才智和潜能,支持企业的改革发展,并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企业改革工作中去。
C.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国企发展壮大、谋求长远发展的保证和基础
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一个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尤其是企业的主体—人的因素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能力和潜力。企业的计划靠人去编制,企业的生产靠人去组织,企业的产品靠人去制造,企业的产品质量靠人去保证。总之,企业职工的素质越高,工作主动性越积极,凝聚力向心力越强,战斗力和创造性越强,对促进企业的发展的作用就越大。因此,促进企业的发展,职工的素质是关键,只有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造就一支思想觉悟高、技术过硬、纪律严明的职工队伍,为企业的壮大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A.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深入进行,企业的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不是削弱,而是要加强,这在新党章中有规定,在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通知》中也有具体要求,这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主要体现,是实现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的体现,是确保国有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物质财富的体现,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向前发展的体现,所以说,国有企业要把抓生产经营和抓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一样重要的平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B.加强制度建设,大力开展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活动,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
企业党组织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机制、目标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生产经营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形成特色,形成合力,发挥威力,产生效力。要通过签订集体合同、厂务公开、行政工作向职代会报告、职工参与考核评议干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调动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和当家作主的意识,维护企业发展大局的意识,以良好的状态,认真的工作态度,积极投身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C.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操守规范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具有时代性和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是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总结、分析、提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职工群众认同,大家共同遵守,能展示企业特色的文明规范、行为准则,包括企业宗旨、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内容,逐步建立培育企业文化,并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展现,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职工形象,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感染和带动职工的情绪,自觉遵守企业的操守规范。
D.建设一支廉洁勤政、团结心齐、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各种暖民心工程和文化娱乐活动,营造文明和谐发展氛围,企业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工会、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工会和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加大对群团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经费支持力度,指导他们开展扶贫慰问、金秋助学等暖民心活动,以及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各项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决策,员工的典型模范事迹,送去党组织的关爱关心,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引导员工、武装员工、鼓舞员工,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E.深入职工实际,以平等态度尊重人,以一言一行带动人,以解决问题帮助人
4.浅议加强班组建设的意义 篇四
一、班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二、如何加强班组建设和管理
三、通过创新加强班组建设和管理
一、班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班组是企业直接组织员工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单位,是企业开展业绩评估,实施固本战略以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健康发展的基础。班组既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又是“三个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只有把班组工作抓好,才能强化劳动纪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推进技术和管理现代化,企业才能稳步发展。
搞好班组建设是促进公司发展的首要条件,如何搞好班组建设是我们每位班组长的首要任务。只有搞好班组建设,才能有效的执行生产指令,提高工作效率,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以促进公司的不断向前发展。班组建设,是企业综合性的基础建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行政部门又涉及党群组织。
要建设和谐企业必须建设和谐班组。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只有各个细胞健康,才能保障整个机体的健康。班组不仅承担着完成生产、服务任务的职能,而且是员工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实现价值的重要场所。根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理,如果班组管理混乱、歪风盛行、人心涣散不仅生产不出合格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而且难免出现安全和质量事故,制造人际矛盾,使企业不得安宁,企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实践证明,要建设和谐企业及和谐班组必须重视班组建
设,通过加强班组建设形成健康的班组文化,建立严明的规章制度,建设学习型团队,培育和谐的人际氛围。
企业的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好了,班组就会充满生机,企业活力和后劲就会增强,企业的质量体系就会得到执行,质量方针和目标就会实现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就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如何加强班组建设和管理
抓好班组综合考核工作。在不断完善班组综合考核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正确处理好班组的责、权、利关系;在班组实行综合考核工作,以改变在分配问题上的企业内部班组和个人之间平均主义的问题,增强职工的责任感,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如质量管理、目标管理、考勤制度等,明确班组内的工作职责,任务、作业程序等,形成制度,颁布执行?同时要做到月有考核,年有总结,考核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班组的依据。整套制度建立健全后,就会逐步做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
提高班组长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是搞好班组建设工作的关键。班组长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组织者,是生产
经营现场的直接管理者,是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前线指挥员。班组长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责任,客观上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业务素质。实践证明,班组工作好坏,主要取决于班组长素质的高低。为了提高班组长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首先应归口管理集中参加劳动部门轮训班组长的培训活动,取得班组长资格的上岗证后回到班组任职,让班组长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增长才干。在复杂的实际工作中,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班组长在班组建设中的作用。
三、通过创新加强班组建设和管理
检测中心主要承担着矿业公司三个石灰车间原燃料入厂质量数据的检测任务负责石灰产品质量的自检工作,并向生产车间提供科学的分析数据,为提升产品质量进行优质的服务。是技术性很强的单位。检测中心的各班组人员少,检测的种类和项目多,要求班组员工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水平。检测中心针对本单位班组的特点,结合“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把班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把加强班组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创建“学习型班组”作为班组建设的核心。面对一些员工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的局面,检测中心狠抓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让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检测中心专门组织人员去水泥厂参观学习,为提高员工
学习意识,鼓励和引导员工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激励了员工的学习热情。
5.论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意义 篇五
摘要:国防就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而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顾名思义,就是指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的行为,通常包括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交通战备动员等。国防动员涉及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外交等一切领域,从而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安危,更与个人密切相关,因为有国就有防,有国才有家。
关键词:韬光养晦,信息化,一体化,在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代的主题。而长期以来,我国都奉行着“韬光养晦”,积极防御的政策。在全心全意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断相应地巩固发展我们的国防建设。但是众所周知,近几年来,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如日本,菲律宾,越南.......的关系不尽人意,特别与日本的关系更是跌到了冰点。而这一切都在于日本安倍政府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安慰妇等历史的存在,还美化战争,霸占我国的钓鱼岛。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放在我国的最南端,南海。如今,岛屿的再次争端打破这里昔日的平静,菲律宾,越南依仗着美国,打着美国“支持”的旗号,在国际社会上表现成受害者,背后却不断地加强军备和巩固侵占的岛屿建设,以此想“一劳永逸”,霸占我国岛屿。尽管我国多次重复“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本着和平共处的原则,表现出极大的忍让和诚意,但也未能从根本上阻止了越南,菲律宾等几个国家赤裸裸的侵占和该区域的石油偷窃。同时,还有以美国为首的,欧盟等国家和组织在科技上,对我国进行高新技术的封锁;在经济上,我国设置高门槛和进行所谓的反倾销反垄断;在军事上,对我国进行“珍珠链”式围堵;而且不断干涉我国内政:美国对台售武,与“藏独”分子接触;英国也会见**,插手香港“占中”事件.......所以在错综复杂的当今国际形势里,我国药自立自强离不开背后强大的国防支撑,离不开国防动员的进一步加强建设。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庞大的国土注定让我国也成为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如地震: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青海玉树大地震,2013年四川雅安大地震,还有今年的云南省昭通市鲁甸6.5级地震......地震我们难以探测,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我国的国防动员建设,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周密做好准备,积极开展演练,一旦有事能够迅速拉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损失。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差异较大,所以,还要加强边防斗争、反恐维稳的主动权,维护边疆安全和民族团结,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配合公安和有关部门,对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进行严厉打击,维护社会稳定。
6.论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及举措 篇六
[摘要]当今社会,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拥有良好的文化建设在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文化建设,对于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文化建设;意义;举措
一、对过去的文化历程的思考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历史的洗礼和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直处在世界的领先位置。然而转展到近代,受制于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的文化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处于“落后挨打”的地步。然而文化落后不仅仅是挨打,而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尊严、和谐,甚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繁荣程度上限。由此可见加强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永久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当今全球化形势下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当今社会,世界全球化高速加快,我们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我们自身各地区文化发展的差异性,更是受到了来自于其他国家文化的冲击,我们要时刻警惕来自西方国家的文化和平演变,避免出现前苏联一样的危机,从而使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有利于汇聚民族精神,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文化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文化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文化对人的价值取向具有导向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团结离不开良好的文化,文化的整体性赋
予了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伟大的民族精神,从而达到永不磨灭的特性。此外,文化固有的系统性,使其具有内在的结构和层次性,每个文化都是共时态和历时态的统一,不同文化系统之间具有可交流性和变革相关联性,在这一有利条件下,有利于使意识形态始终在文化制度中占据有利位置,从而更好地创建和谐社会。
(二)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从而提高竞争性,增强综合国力。
精神文明既是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又“是现
[1]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能够在人们认
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转化成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此外,文化对国家有很大影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增强文化建设,能够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其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建设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解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建设成为推动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武器。
四、加强文化建设的举措
(一)坚持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
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若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侧重于经济的建设而忽视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文
化政策,切切实实的打好文化发展关,坚持文化的重要战略地位。
(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年的历史,各民族的共同努力,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在当今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弘扬我们的优秀历史文化,如长征精神、雷锋精神......不抛弃、不放弃,拥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
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优秀的文化土壤之中,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材料”
[2],创造出有“社会主义的内容”,“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 “中国自己的”思想文化。[3] ”
(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所以,要实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就不能无视这些宝贵财富的存在,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服务于当代社会需要。因此,不能原封不动的承袭文化,而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扬弃,发展文化。
2、在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传承。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的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的文化思想有其糟粕和消极指出,也由其精华和合理之处。对此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全盘否定,也不能全面回归。
3、要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才能实现文化繁荣,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意义 篇七
1. 水利水电企业青年职工的思想特点
当前水利水电企业面临着人才新老交替的现状, 部分年轻职工开始步入工作岗位, 并在工作中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年轻职工的思想特点和老一辈的工作人员有很大的差别, 具体的表现如下: (1) 青年职工的素质较高, 但是对于社会的了解不足, 这一代的青年人都是思维活跃的一代, 并较早的接触了网络的影响, 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周围的影响较大。 (2) 政治学习的热情不高, 这一代的青年职工没有认识到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政治学习不感兴趣, 甚至有抵触的心理, 缺乏参加政治活动的主动性。 (3) 独立性较强, 集体意识较差, 青年职工个性突出, 喜欢挑战, 在工作中喜欢自由轻松的工作氛围。但缺乏集体主义, 他们往往看重的集体为我做了什么, 却很少考虑我为集体做了什么, 对集体的事情经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4) 人际交往意识强烈, 随着生活的多元化, 青年一代的生活节奏也不断的加快, 对于精神消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同时也善于和敢于结交朋友, 由于其善于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交往。但是部分青年职工受到到网络的影响较大, 产生了不积极的生活态度, 甚至容易受到网络不良思想的干扰, 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2. 做好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2.1 有助于使青年职工获得自我意识的解放
青年职工还处于思想不成熟的阶段, 其性格意识还需要定型, 同时还有强力的表现欲望, 因此通过开展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青年职工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状态, 帮助其实现自我意识的解放。
2.2 有助于使企业不被社会所淘汰
在水利水电企业中, 青年职工是企业的新鲜血液, 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依仗力量, 对于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青年职工认识到自己承担的责任, 并在工作中积极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可以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企业遇到困难时, 能主动的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因此, 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 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不断提升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水平。
2.3 有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
青年职工的素质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水电事业蓬勃发展, 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加强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有助于其改变好逸恶劳、唯利是图的不良习惯, 并激励其不断的创新, 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持续的动力。
3. 青年职工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奉献精神, 理想信念意识不足
当前水电企业部分青年职工缺乏奉献精神, 同时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不能深入的了解我国的国情, 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不深刻, 这就其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甚至有部分职工对于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 把西方的发展状况和我国进行片面的比较, 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
3.2 缺乏遵纪守法意识, 淡薄组织纪律性
缺乏遵纪守法意识, 淡薄组织纪律性。现在有很多人对社会上的一些违法乱纪现象听之任之, 孰视无睹。有的人认为当老实人吃亏, 守规矩无价值, 盲目的追求自由。有的人觉得讲纪律守纪律只会招来别人的讥笑侧目。总而言之, 这些人都没有正确看待社会的丑恶现象, 都是不学法、不懂法的表现。
3.3 文化生活和业余生活贫乏
文化生活和业余生活贫乏。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 什么都讲求一个字“快”。但是这样的快节奏也让很多人忘了思考自己的价值, 失去了信仰。有的人踏上了消极的道路, 出入低俗文娱场所, 好赌成性, 参加一些愚昧反动的宗派邪教。这些都不利于我们心灵的健康成长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4. 水力发电企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4.1 创新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 教育过程中, 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不仅要提升其政治思想, 同时还有帮助其解决一些问题。水利水电企业开展教育时, 要充分的尊重年轻职工的态度和行为, 选择其感兴趣的方式和方法, 不能采用灌输的方式, 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 帮助其树立思想政治意识。
4.2 鼓励青年职工积极参与管理活动
企业要尊重青年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为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同时要鼓励其参加管理活动, 让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尽心尽力, 感受企业发展的喜悦, 这比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此外, 要完善选举和决策制度, 要有能力的青年职工得到提升, 激发其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4.3 丰富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活动载体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 如文体活动、科技比武、技术创新等活动, 为青年职工提供展示自我魅力和能力的平台, 培养起团队合作能力和政治参与性, 同时对于工作态度不积极、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进行批评, 对好人好事、对技术能手等进行表扬和鼓励, 让思想政治工作真实可信, 感染力强。
总结
综上所述, 水电是我国电力行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系着我国的能源供应。当前发电行业面临着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同时由于人才的新老交替, 青年职工的思想特点和老一辈职工的思想大有不同, 因此, 加强青年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殷玲.电力企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企业政工, 2012年6月.
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意义 篇八
教师职业道德是我国社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职业道德不仅规约教师个人的职业行为,同时也是对青少年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生活都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从而教师职业道德成为每一个社会时期都倍受重视的工作。高尚的师德蕴含着无尽的价值:卢梭说过一个人敢于担当培养别人任务之前,自己就得首先成为一个道德卓越的人。教师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准在教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效。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境界、理想信念都会对学生起着直接的、重要的示范作用。是学生最关注的人物,也是他们最爱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从道德品质到每一个生活细节,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思想,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能帮助学生辨别善恶美丑,提高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
但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几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出现了整体性的滑坡,其中的个案甚至对教师的公信力和道德示范性产生了极大的动摇。比较普遍的几种现象表现在:
(一)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
当前,由于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重,而社会期望又高,教师职业倦怠成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有的教师降低职业价值,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上混日子,得过且过,没有动力,缺乏创新意识,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甚至有的盼望早日退休。
(二)从教不廉,过于功利化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受利益驱使,一些教师开始追求直接的、更大的经济利益。上课不认真讲,把重点内容放在课下的有偿辅导中,从而谋取私利。有的与书商或学习用品推销商联手,在学校搞推销活动获取利润;有些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家长的贿赂,铤而走险,知法犯法。
(三)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
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是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只有教师之间团结合作,学校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才能保证教育质量得以提高,然而,在我国教育实践中,教师之间合作与交流十分缺乏。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工作精力都集中到他们所负责的那一部分,而很少花时间与同事一起来分享观点,观念和新知。
(四)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
近年来,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最起码的爱心,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动辄训斥和漫骂,甚至滥施体罚。例如:教师对学生身体、精神造成伤害的事件在媒体中频频曝光。教师的形象一次次遭到人们的置疑。事实上,一个道德败坏的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他对学生的伤害远远超过知识能力低下对学生的影响,他只能源源不断的创造出一批批社会败类。除此以外,还有些教师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公民道德修养。他们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纪律松散,随意停课、旷课,经常迟到、早退、打牌、赌博、酗酒;不讲究个人形象,衣冠不整;不讲究公共卫生,不爱护公共财产……
二、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基于上述教师职业道德上存在的问题,尽管只是在少数教师的身上出现,但是其带来的影响都不容低估。它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和教师个人,而且可能会动摇学生和社会对整个教师队伍的信任,从而造成教育赖以开展的基础崩溃,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社会的进步。这还能谈教育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吗?因此,在新时期的今天,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是由教育活动鲜明的道德性所决定的,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育人成才是教育的基本伦理特征。自古以来,教育就赋予了道德的功用,教育一直都被看作是教人弃恶扬善的活动。在新时期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是改革当今社会的有生力量,也是实现未来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正是教育活动的这种本质特性赋予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而且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只有通过教师合乎教育道德的思想与行为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加强师德素质和师德规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国家、社会和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国家社会发展、学校整体建设规划中加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教育活动相对于其他职业活动来说,具有其特殊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创造有形的物质产品或者无形的精神产品,而是在知识、技能与品德、情感等方面培育青少年,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并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需担负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责任。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向青少年传授人类世代创造并积累下来的的文明成果,促进青少年不断地社会化,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教育是一种是合乎目的,导人向善的活动。教师的工作是按照当时社会的政治、伦理、文化要求培养一代新人,其中伦理目标是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因此,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教师还要肩负起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坚持对学生情感、意志、性格、价值观等方面引导与培养,关注学生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教师本身是一个全面发展并不断完善的人,尤其在道德方向,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因而教育的育人的目的同样也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另外,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活动的道德性也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学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负责。每一个学生都是家长的希望与社会的未来,教师的职业活动与家庭和社会的利益息息相关。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一)师德纯化社会风气
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教师道德不仅直接作用于每一名在校的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基地,学生一批又一批地由学校输送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学生的道德面貌如何,对社会有直接的影响。而教师道德面貌对学生的道德面貌有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每个人都要经过学校教师的培养教育,教师道德也就必然影响更多的人,影响更广大的青少年,影响更多的成年人以致老年人,影响社会的各个阶层。再加上世界性的教育改革、开放,教师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联系面越来越广,他们的道德也将越来越多的直接作用于社会。这就是人们称颂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道理所在。因此,清末思想家盛宣怀认为,教师道德状况关系整个社会风气,教师道德搞好了,有利于正本清源,有利于纯化社会风气。
马卡连柯说:最初他对直接所处环境的公正失去信心,然后他就对总的社会宗旨的公正失去信心。这正是个人反社会立场的萌芽。由此可见,教师道德素质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是重大的。
(二)师德影响、塑造人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教师道德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正是由于教育劳动的这种根本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入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道德对一个人文明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个性、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着教师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教师职业道德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灵深处,关系学生性格和品质的塑造。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性正处在形成阶段的青少年一代,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着一种特殊的影响力。学生认识人生和社会,首先是从认识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人际关系、周围关系中开始的。而教师在学生所处的人际关系、周围环境中是一个最引人瞩目,最受学生重视的因素。学生在与教师的相处中能享受到师爱的温暖,师生友谊的快乐,同时能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从教师身上看到许多美好的品质。如此一来,他们就会相信,人间有真诚美好的东西存在。如果学生在与教师的相处中看到的尽是自私、势力、冷漠、圆滑、虚伪,那么他们就会认为世界是冷酷无情的,人性是自私的,人世间不可能有真诚的关系。
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他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在影响、在默化、润泽着他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的。
(三)师德影响人的终身
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具有深远性,因为教师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事实上,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其在教育劳动中表现出来的一切言论、行为、品性都会在学生心灵上留下痕迹,都会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甚至感召的作用。正如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她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期望、一种召唤、一道无声的命令、更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这正是所谓的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应当特别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影响他的一生,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这种影响已经凝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从而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再从整个教育事业、整个社会方面来看,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同样是长远的。教育是一项代表未来的事业,它是为以后十几年、几十年培养人才的,是百年大计。而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教育劳动的成败,关系教育事业的兴衰,关系未来社会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千秋万代。
9.谈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篇九
中小学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表现一个学校的校容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因此,着眼于中学生健康、茁壮成长,必须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但对于中小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参加积极健康向上的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小学作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学校辐射社会,带动家庭,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落脚点在于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校园文化渗透着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在于自觉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对学生的侵袭,弘扬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在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社会,进一步认识人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勤劳善良的美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人与环境达到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3、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举办各种有意的文化活动,这对培养中小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教育不单纯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重要的是施加学生以文化气质,行为习惯和道德风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夯实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提高师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师生的道德素养;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加强校园文化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全面发展人的过程。
4、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中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
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中小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不断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为中小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奠定基础。
10.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意义 篇十
加紧培养大批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化企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公司党支部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创新型技术人才、管理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加大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统筹兼顾,狠抓落实,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一、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指出,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384页)。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努力造就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高层次专业化复合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这对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培养好一个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或复合化的通才,就可以带动一个人才群体。
目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众多的人才队伍是构建
现代化企业的当务之急。总的来说,公司在培养人才方面还刚刚起步,从公司现有的人才队伍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能力素质与现实需要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必须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切实把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摆上日程,大力培养使用人才,切实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企业发展上来。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应坚持高起点、树立新观念和构建大格局
始终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起点。在人才队伍建设谋划规划、宏观指导上,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企业实际,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整体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要把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因素统筹起来,通盘考虑,注意抓住重点和急需人才工作,带动和促进整个队伍的壮大与发展。要长远规划、综合安排,根据长远需要与眼前需要、总体目标与阶段要求,对人才队伍怎么建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有什么要求,都应考虑得很周密、计划得很具体,确保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牢固树立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观念。要树立人才队伍是和谐企业建设主力军的观念,把人才队伍的培养作为一项战略
任务来抓,以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要树立超前培养的观念,制定人才培养选拔的目标、任务,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舍得在培养人才上出思路,下力气。要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切实把培养人、关心人、尊重人、理解统一起来,想方设法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搭梯子、铺路子,使人才在公司里能才尽其用。要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和谐企业、学习型、现代化企业建设的总体规划,找准定位,明确思路,努力形成重点推进、协调发展、整体提高的局面,不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各施所长,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形成整体合力。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完善教育体系,拓宽育才渠道,努力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机构学科专业齐全、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和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要根据选送院校培训的具体专业、目标和单位的实际需要,切实选送那些综合素质好、有发展后劲和培养前途的人才入读继续深造。要积极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譬如坚持开放式育才,建立专业化人才培养协助区,把教育资源用足、用活、用好,逐步使育才模式向基地化、正规化、现代化发展,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
2、立足本职工作,加强岗位锻炼,充分发挥实践对人才队伍培养的基础作用。实践证明,本职岗位是人才成长最实际、最有效的舞台。一要强化在职学习,引导大家深入学习政治、历史、社会、哲学、管理、科技方面的知识,提高理性、辩证和创新思维能力。二要大力开展岗前培训活动,着力提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素质。三要注重实践提高,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各类人才,要适时进行交叉任职和换岗锻炼,使其在工作实践中实现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
3、坚持正确导向,凝聚吸引人才,不断强化人才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一要坚持德才兼备、用人唯贤原则。什么是德才兼备的标准?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所说的德,既包括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上的表现,也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上的状况;我们所说的才,既是指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也是指胜任岗位职责的才能。因此,用人必须选拔品行好和学问见识高的人,也就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二要注重工作实绩。必须坚决破除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观念,打破“身份框框”、“文凭框框”、“资历框框”,树立“从实绩看德才”的用人导向;三要注重群众言论。要充分征求征求群众的意见,善于借助群众的慧眼,破除唯心、唯贿、唯吹、唯上的“四唯”不正之风,真正把那些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三要注重发现、培养、宣传在本职岗位上奋发成才的典型,切实让优秀人才成长进步的步伐快起来。反之,对那种工作马虎、能力素质提高不快的,该调整的调整,该诫勉的诫勉。
4、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必要条件,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要优化政策环境。注意增强政策法律的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的法规制度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证。要优化人文环境。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教育活动,大力加强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使人才具有科学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素养。要优化成长环境。主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交流、培训、服务等措施,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意识,努力营造重才爱才舆论氛围,积极为人的成长创造条件。
5、创新机制体制,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规范岗位分类和职责标准,建立多元化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手段;二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和福利制度,积极探索劳动、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与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和方法,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三要不断建立健全全方位培养机制,如
1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意义 篇十一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先进;建设
一、 从理论角度看,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的文化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回首我国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程,优秀的中华儿女创造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文化是具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思想道德的高尚文化文化。“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1]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越发的明显。中国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冷静处理,在举办国际性活动中的优良表现,以及在世界经济复苏中起到很多优良作用,都体现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正逐步加强。这也印证了社会主的正确性以及时代需要性。由此可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从哲学角度看,先进文化作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论。它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自发地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影响着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众多,其中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便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前我们正在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作为一种先进的,优秀的社会意识,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指导并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的实践继续向前。当前,我国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目的就在于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营造一种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最终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从现实生活中看,发展先进文化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强化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因此,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立足于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情,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并将其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提升我国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使我国在世界文化殿堂中占据一席之地。
毛泽东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可见正确的政治观点等于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2]可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建设是引导舆论走向的重要策略,是对青年正确教育的根本保证,是稳定民心,增加人民凝聚力的重要方法。
当前的国际竞争不仅仅是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角逐,更有深层次上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作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发展对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进行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我们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警钟长鸣、警惕长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
所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仅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强化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措施,更是提高国家软实力,应对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保卫国家安全重要战略举措,对保卫国家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四、 从部队实际来看,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深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保证军人拥有正确道德观的基础。从本质上讲,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是人民的政权。[3]因此作为一名军人就更要有坚定的思想基础,部队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尤为重要。
先进军事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尚的社会主义信仰是部队高战斗力的保证。它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是我军的政治优势和显著标志。当前全军及武警部队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核心就是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军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在当前社会文化复杂多样的今天,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主要是大力培育当代
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它有利于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作风,有利于筑牢全部队的精神支柱和思想防线,确保部队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前进。永葆我军政治本色,成为国家利益最坚定的捍卫者,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武警边防部队主要担负着边境检查、边境治安管理和部分地段的边界巡逻、打击偷渡以及海上缉私等重大任务,其任务目的在于维护边防辖区治安秩序,维护国家边防安全。在武警边防部队内部,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部队科学发展,有利于部队在当前复杂的条件下,保持本色不动摇,严格执法,秉公办案,为提高武警边防部队战斗力,维护边境稳定与保障国家安全,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138(社会11).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第201页.
[3]治国之道:第123页.
12.加强执法力度对水利建设的意义 篇十二
(一) 传统观念影响
我国的水利项目在建设问题上均由当地的水利管理部门进行管辖, 并且工作都是直属性质的, 水利局在长久以来,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都是由当地水利局所直接管辖的, 在项目的建设初始由水利局进行安排, 其同时负责水利项目建设的监督工作以及管理工作, 如此一来仅仅通过行政管理进行水利工程的管理, 而不会涉及到监督以及执法问题, 工程的质量保障完全依靠工程施工者的自觉性。由于当初的水利项目监督制度的管理并没有以法制化作为前提, 因此在法律条文的制定上存在相当大的漏洞。虽然随着水利的发展我国开始逐步的重视水利项目管理中的执法监督管理, 并逐步的完善司法制度, 但是, 目前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二) 没有明确的监督执法主体
法制管理的不完善导致了目前我国的树立工程管理到目前还没有确定的执法监督主体, 虽然相关的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中针对监督部门的职责给予了一定的确认, 但是仅仅只是程序上的监督管理, 并没有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规定, 这种权利规定的缺失使得针对违法违规处罚没有确定的主体去执行实施, 因此在水工建设的执法力度上也无法完全保障。
(三) 没有完善的法制体系
当前国家的法律法规虽然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并且近年来我国对于水利工程的规定做出了一些完善。不过同目前水工建设管理执法需求还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并且由于制定周期问题, 使得一部分法律无法得到适用, 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式, 甚至会同实际的需要存在相当大的冲突, 这在水工建设的执法上极为不利。另外, 很多法律的制定都是在全国基础上制定的, 所以一些具有地域特征的区域往往不能够适用, 所以实际的执法掌控较为困难。
(四) 人员素质低
目前我国的水工建设的执法才刚步入轨道, 一些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无法适应工作需要, 尤其一些重要的监督岗位, 由于专业素养的缺乏使得很多工作的开展遇到了瓶颈。
二、执法力度的加强措施
在目前的水工建设执法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并且亟须得到解决, 而执法力度的加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 法治观念的树立
执法观念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保障, 因此水工建设的法制提高需要首先将执法法制化, 真正将水工建设的执法编入法律范畴, 规范当前的水工建设执法工作。水工建设的管理中必然需要执法管理作为基础保障。若是管理体系不科学不合理, 那么水工建设的施工管理必然会大打折扣, 无论是建设工作的开展还是工程进度、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二) 立法质量的提高
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 我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许多法律法规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法规之间的冲突、一些概念方面规定的不够准确等。当然, 在一些相关的国家法律还没有修改的情况下, 地方的立法机制可以在不违背国家法律规定的前提下, 对相关的地方法规进行修订, 细致化, 明确相关的执法权以及执法主体, 并针对地方水利建设的特点制定来制定出适用的法律法规, 从而使水利工程建设执法有法可依, 提升水利建设执法力度。
(三) 执法机构的明确
水利建设执法管理的主体不明确一直以来也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在水利建设中主要涉及三个机构:水利建设管理机构、质量监督机构以及水政监察队伍。要想提高水利建设执法力度, 科学的对三个机构的职责进行划分便是不了忽视的。
(四) 执法机制的创新
仅仅对上面几点问题进行解决还是不能够完全对水工建设的执法力度予以加强, 除了上述问题外执法机制的创新也是关键。首先针对当前水工建设所遇到的问题而言, 最应当予以解决的便是如何及时有效的发现案源, 即发现水工中的违法违规问题。传统的案源发现都是靠群众在水工建设中发现问题并进行举报, 或者在常规的检查管理中予以确认。但是我们都知道一般的工程违法违规都是暗箱操作, 因此隐蔽性较高, 仅仅依赖于举报的方式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所以, 执法力度的加强最主要的是通过日常检查管理的加强, 推进检查制度的建设, 加大工程日常检查的力度。
(五) 法责任制的规定
水工建设的法制管理虽然难度较大, 但是不能因为工作上遇到苦难而放弃制度的建立。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水工建设的执法管理, 需要以水工建设的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安全作为出发点, 为了提高工程资金的利用率, 执法建设工作应当迎难而上。在执法队伍的建设中应当以水政检查管理作为参照, 建立起完善的执法责任制度。由于执法责任制度较为广泛, 所以水利建设执法内容的确定具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应当在执法建立中多多的确定激励制度, 并将执法可和制度予以完善, 确定执法程序, 保证执法监督具有法律规范的予以保障。若是能够将水工建设的执法队伍作为水政监察的一个分支执法机构或者直接成立综合性的执法队伍, 那么在进行执法工作的开展中会直接适用于执法力度的加强。
结语
水工建设法制管理需要的是不仅是制度, 由于其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 只有在法制力度的加强下, 水工建设的工程质量才具有更加坚实的保障基础, 在不断的发展中, 将水工建设工程规范、法制化, 使得我国水工建设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得法律法规制度能够同工程建设中各个项目的开展相适应。虽然执法工作是项目管理的重点, 但是同时日常的管理监督工作同样重要, 只有在这样的状态喜下, 我国的水利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摘要:水利工程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 而随着我国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 水利的建设项目种类也变的繁多而复杂。而在建设管理中执法力度问题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执法力度对树立建设的影响。文章主要针对我国目前已经建成的水利项目以及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的执法状态进行了论述, 并着重对执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阐释, 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执法力度,水利建设,监督执法
参考文献
[1]陈晓龙.政府主导下的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 2007.
[2]张礼建, 张迎燕.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生态责任[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3)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意义】推荐阅读: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10-20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10-14
如何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07-28
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谐职工队伍06-08
加强法治建设的意义08-17
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09-01
加强全镇宣传思想工作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