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健康教育流程(精选8篇)
1.骨科健康教育流程 篇一
骨科手术用高值耗材申请采购使用流程细则
一、为强化医院基础管理,规范骨科手术用高值耗材申请采购使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订相关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
二、骨科必须明确现开展手术以及拟开展手术所需的高值耗材目录,经科室讨论后报医院设备科,经设备科审核同意报分管院长批准,由医院设备科统一招标,明确中标供货商和中标产品价格后,制作产品价格目录,交由骨科医师使用。
三、各流程环节要求
1、患者入院后,管床医师应尽快做好术前准备,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所需手术材料及相关信息,提供医院中标产品目录供患者选择;
2、患者及家属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尽快明确所选材料的品牌及型号,并在医患谈话记录中签字认可;
3、管床医师填写骨科耗材申请单,患者及其家属签字认可后,经科主任审核签字后立即将申请单送至设备科;
4、设备科接到采购申请后立即与相应供货商联系,并明确要求供货商在手术前一天上午10:00之前将所需材料送达供应室,若供货商不能确保准时到位,由设备科与申请医师联系,确认是否推迟手术或者在中标范围内更换供货商及耗材;
5、供货商在准备手术材料时,要与申请医师联系,确认手术器械、材料的型号、规格、种类,确认有无变更配置,如有变更的,供货商必须将变更后的配置清单报送设备科;
6、供货商应准时将备好的材料送至供应室,并与供应室和手术室护士当面清点、交接确认签字;
7、供货商在供应室护士确认签字后,由供应室告知设备科,材料已到位;
8、供应室当班护士清洗所购材料,打包后于当日上午下班前消毒。因未及时消毒的,责任由供应室当班护士承担;
9、供应室应按要求将打包的材料进行消毒、生物学监测,完成后及时送交手术室;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保证供应时间;
10、手术室当班护士在接到生物学监测合格的手术材料后,通知麻醉医师到病区接病人进行手术;
11、手术医师当天手术前明确术前准备全部到位后,方可进行手术;
12、术后当天由手术医师、器械师、手术护士三人当面清点手术使用耗材并签字,清单一式两份,器械师、手术护士各一份。
13、手术医师根据清单开具耗材处方交护士长立即记账,将记账清单签字后交给器械师。手术护士根据清单填写黄陂区人民医院植入器械登记表及登记卡,登记卡一式两份(一份交设备科、一份手术室留存备档)。
15、手术医师、器械师、手术护士 当场清点产品合格证并粘贴于手术病历、器械登记卡(两份),便于产品溯源。
16、手术室护士长、各器械商于每月25日将当月手术所用器械记账清单、医生处方、贴有产品合格证的植入器械登记卡交设备科审核,审核合格签字后将记账清单交给器械商。器械商于3日内根据记账清单逐一开具送货单及税票交设备科办理入库手续,同时通知手术室护士长立即办理出库手续。18 急诊骨科手术可由科主任直接通知器械商送货,术后补填骨科耗材申请单并标注急诊手术交设备科存档。
2.骨科健康教育流程 篇二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基层医院在手术中应用可移动式C型臂较为普遍, 尤其是在骨科手术中。在对术中应用可移动式C型臂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考核和评估时需要一个标准, 既要使考核更加公平、合理化, 又要能提高操作者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水平。所以制定可移动式C型臂操作流程考核标准时, 要考虑以下几点。
1 人员要求
可移动式C型臂的操作人员主要为骨科医师和手术室护士, 目前也有医院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但是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技师, 这些人员都需由当地省级卫生监督部门进行专门培训和考核, 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放射工作;同时还要进行骨科专业知识培训, 尤其要掌握骨骼的解剖和各种手术体位等专业知识, 这样在骨科手术中才能配合默契, 进而减少放射次数和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质量。
2 考核标准
2.1 术前准备质量标准
(1) 环境:手术间是否能够容纳可移动式C型臂仪器和配套的工作站, 是否有利于操作可移动式C型臂, 其他仪器 (如监护仪器、麻醉仪器、电刀和吸引器、手术器械台等) 的摆放是否合理, 是否阻碍可移动式C型臂在术中的操作; (2) 操作者:着装整洁, 戴口罩和帽子, 修剪指甲, 操作前洗手; (3) 仪器:检查可移动式C型臂和配套工作站、遥控器运行情况, 是否具备铅衣和铅屏障等防辐射措施, 手术床是否具有可透视性, 术中需要标记物的准备情况; (4) 患者:患者体位摆放是否既有利于手术又有利于透视, 身上是否有阻碍透视的物品, 以及是否做好术中需要保护的重要部位的防辐射措施。
2.2 术中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术中操作时, (1) 将可移动式C型臂推至手术床 (可透视) 旁, 工作站放于易观看的位置, 将工作站电缆对准连接器上的标志 (红点) 插入位于可移动式C型臂机右侧盖子上的连接器, 锁定到位; (2) 将脚踏开关和 (或) 手动开关连接到可移动式C型臂机接口面板上, 确定每个连接器锁定到位; (3) 将工作站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座, 顺时针转动可移动式C型臂机接口面板上的钥匙开关, 启动X线机, 按下工作站的电源开关, 开关内的指示灯亮, 提示工作站及可移动式C型臂可开始工作; (4) 术中要求无菌操作, 避免对手术区域造成污染, 必要时以可移动式C型臂无菌套和手术切口部位无菌单覆盖保护, 避免体液、血制品污染可移动式C型臂, 如有污染及时清除, 防止交叉感染; (5) 操作结束后依序关闭电源, 从插座上拔出工作站电源插头。如需打印图片, 先在工作台显示屏幕上选出需要打印的图片, 进行打印。每次使用后需将可移动式C型臂支持杆降到最低位, 使用完毕后推回原位并锁定轮脚。
2.3 术后终末质量标准
对操作的准确性、熟练度、可移动式C型臂的归位情况, 以及消毒和相关理论进行考核 (见表1) 。
3 评分比例和操作熟练程度评估
注:优秀>90分, 良好81~90分, 一般71~80分, 差≤70分。
我们从对可移动式C型臂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理3方面进行考核, 分值分别为:10分、70分、20分, 其中术中操作主要针对可移动式C型臂的安装、操作, 术中无菌观念进行考核, 因可移动式C型臂主要在术中应用, 操作者既要对仪器熟练操作, 又要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无菌操作, 还要减少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另外, 骨科手术中, 有的患者需要在牵引床牵引下进行复位手术, 有的患者需要在俯卧位头架下进行手术, 还有的患者要处于沙滩位等特殊手术体位进行手术, 平时一般的放射投照需要患者的配合, 手术患者由于处于全麻或半麻状态, 体位不能随时改变, 也不能影响手术者手术。因此, 操作者需对特殊体位的解剖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我们要求由3位副高或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 (其中至少两名骨科和一名影像专业) , 对操作过程进行评定。但是具体考核应当根据投照后所显示的图片质量、术中投照部位操作的难易度、是否符合术中医师要求和影像诊断要求等来进行。在骨科微创术、经皮椎体成形、经皮脊柱内固定等手术中[1,2], 需要操作者具有较高的可移动式C型臂操作水平。
4 体会
骨科手术中可移动式C型臂应用较为广泛, 故需要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以提高操作者的学习兴趣和业务能力。国内对可移动式C型臂相关培训和考核的报道较少, 赵岭等[3]对X线摄影技术操作考核进行相关评分, 以提高影像专业人员技能。所以通过考核能够提高操作者移动式C型臂的操作水平, 有利于其判断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医护人员协调配合能力的提高, 减少对患者和整个空间的辐射, 减少患者的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对骨折或骨骼病变部位进行有效透视, 使骨科医师得到及时的影像图像, 并在脊柱和长骨需要完整图像时, 对图像进行拼接处理得到完整的图像[4], 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由于可移动式C型臂设备较昂贵, 通过培训和考核操作者, 使其达到一定的要求再进行操作, 可减少对仪器的损害, 从而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谢加兵, 丁国正, 徐祝军, 等.C型臂图像拼接技术在下肢复杂骨折微创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 6 (1) :11-15.
[2]谢加兵, 聂虎, 李全辉, 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附127例报告) [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2, 9 (2) :50-52.
[3]赵岭, 于国清, 冯雪飞.X线摄影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21 (12) :51.
3.骨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的体会 篇三
随着社会医学的发展,人们已从过去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开始注重健康保养,而健康保养又离不开健康教育。在医院,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以病人为中心,把护士还给病人,让护士回到病人中间,多与病人交谈,在不断接触中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从感情上接纳我们,我们所做的健康教育才能有形有实,起到对病员康复的促进和指导作用。下面是我院开展整体护理以来,我在骨科病人健康教育的临床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健康教育的基础
1.1 骨折多因意外发生,由于突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骨折的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缺乏了解被迫卧床,加之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很多病员在入院之时会产生紧张、烦躁、焦虑不安的情绪。此时,护士与病人的首次接触就显得尤为重要。护士端庄的仪表、和蔼的态度、娴熟的操作、关注的眼神、得体的语言,都会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给病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护患的溝通及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将骨折病因、表现和具体治疗、预后,以及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向病员作详细介绍,嘱其保持情绪稳定,以利手术顺利和骨折愈合。
1.3 认真倾听并耐心解释病员提出的各种问题,了解其思想状况,尊重病员人格,不拿病员隐私大肆宣扬,让病员被尊重,感觉与我们处于平等地位,从而从感情上接纳我们。取得了他们的信赖,才更利于护患的沟通,因人而异进行心理疏导,帮助病员缓解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尽快适应病人角色和医院环境,促其疾病早日康复。
2 加强饮食调护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
2.1 骨科病人的饮食营养与骨折的修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伤症初期,病员多因伤痛或感染发热而食欲不振,此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之品,如藕粉、鲫鱼汤、稀粥,忌食生冷荤腥发物,还可以吃一些有利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食物,如荠菜、螃蟹、韭菜等;
2.2 中期病人病情平稳,骨折处于复位状态,开始有骨痂生长,在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有利新的骨痂生长及周围组织生长的食物,还需多食补充富含维生素C、D和钙质及锌类食物,如:骨头汤、动物肝、肾,还可用大枣泡水当茶饮。
2.3 后期病人多因伤痛日久,气血亏损,折断之骨虽然已连接但未坚固,应用补益肝肾之法使筋骨强劲,故宜食营养丰富的补益气血和肝肾之品。如:瘦肉、羊肉、鸡汤、蛋和虾。
总之,骨科病人必须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高的食物,以 利组织生长和伤口愈合,多食粗纤维食品及新鲜瓜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含钙食物,以利骨折愈合,但应饮食有节,不能过饥过饱,且应注意卫生。
3 正确指导和协助病员做好功能锻炼是健康教育的关键
3.1 复位或术后骨折病人坚持早期功能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肢体肿胀,肌肉萎缩,增进关节活动度,同时对改善患者全身机体的功能状态和心理状态均有明显效果,且能促使患肢功能及早恢复。
3.2 向病员及家属讲明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忽视功能锻炼所造成的骨折断端由于血循环差,压力不足及骨质疏松、致使骨折延迟愈合或拖长关节功能恢复的严重后果,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如:单纯性腰椎骨折病人一般于复位一至二天后,在保持脊柱过伸状态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嘱病员在床上先作俯卧姿势下的各种锻炼,每日1至2次,每次尽力完成一定次数,逐日增加;中期改为仰卧姿势床上锻炼,根据患者情况及X光片检查,基本复位后,患者才能下床活动,但要求其保持挺胸、直腰姿势,避免弯腰动作,床上腰背肌锻炼的各种运动仍需坚持。
4 正确指导和协助患者患肢保持功能位,是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复位或术后骨折病人嘱其患肢应保持功能位,并提供相应设施。如;股骨头置换术后的病人,在翻身与搬动时,协助其保持患肢外展功能位;休息时,在其两下肢间放置软枕,膝及足尖向上,以防患肢内收。嘱其避免盘腿坐位,因为此姿势使下肢外旋,是造成人工股骨头脱出的最危险姿势,最终导致手术失败,对复位后的病员需用夹板外固定,这样既可预防复位后的肢体再度移位,又可协助维持功能位。因此,除嘱病人勿随意松解夹板和改变体位外,还应密观患肢夹板松紧度,以及末梢血运情况。如夹板过松,则达不到固定的目的;夹板过紧,则导致末梢血运差,出现患肢肿胀,麻木等现象。
5 加强基础护理是健康教育应做特殊交待的环节
病人卧床期间,多翻身,按摩骨突处,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防褥疮发生;多饮水,保持会阴清洁,防尿路感染;病室保持良好通风条件,指导病员作深呼吸,轻拍背部,从而增加肺活量,防呼吸道感染。
6 做好出院指导是健康教育需重点告之的环节
4.骨科j健康教育计划 篇四
1、入院指导应在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内容:
1)介绍环境和住院须知,如:卫生间、开水间的位置,微波炉和陪护床的正确使用,贵重物品的保管,病房内禁用电器,应急情况下呼叫方法及陪客探视制度等。
2)责任医生、护士的姓名。
指导者:责任护士/组长评价者:组长/护士长
2、术前指导应在术前1—3天内完成,内容:
1)指导患者训练床上训练大小便,正确使用便器。
2)介绍手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必要性。
3)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
4)心理护理。
5)注意保暖,戒烟,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指导者:责任护士/组长评价者:组长/护士长
3、康复指导应在术后6小时内进行,内容:
1)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医护人员协助搬运至病床。
2)告知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术后注意事项及各种导管的用途。
3)告知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必要性。
4)告知术后用药的作用及目的。
指导者:责任护士/组长评价者:组长/护士长
4、每天下午由护理班护士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指导、注意事项的介绍,护士长不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5、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做好患者的入院宣教、在院指导及出院指导。由责任护士完成,责任组长督促检查。
6、出院健康指导,应在出院前1—3天内完成,内容:
1)卧床休息时间及重要性。
2)正确的功能锻炼。
3)出院用药的指导。
4)伤口的自我防护。
5)复查就诊指导。
5.探讨骨科病房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五
1 健康教育的方式
1.1 直观形象教育
即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理论联系实际, 使老人直观、形象的掌握和接受关于自己疾病的知识。如可以介绍相似的病例或着找病房中相似的患者现场说教。
1.2 重复记忆教育
即通过反复教育, 不断强化, 使老人牢记有关疾病的知识。可以通过教育、反馈、再教育的循环教育方法。
1.3 少而精的教育
为了避免给老人加重负担, 教育的内容要尽量浓缩到最少的程度, 且教育应分层次有侧重点地进行, 循序渐进。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伤后考虑问题较多, 不只担心预后不好或治疗时间较长, 还担心连累晚辈, 从而产生忧郁。所以更应多的和他们进行沟通, 了解家庭背景及生活习惯后对症处理, 使之心情舒畅, 从而愉快地接受并配合治疗。
2.2 饮食指导
老年骨折患者不仅应鼓励其进食高热量, 高蛋白, 高维生素, 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还应多吃一些补钙的食物, 多饮水。同时还要因人而异, 如合并高血压患者, 应提倡低钠低脂饮食, 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选用优质蛋白饮食等。
2.3 手术患者的健康指导
2.3.1 术前指导
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 介绍麻醉方式, 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使其心中有数, 增强治疗信心。同时详细通俗地讲解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及每项操作的理论根据,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对于精神过度紧张、夜间难以入睡者, 可根据医嘱给安眠镇静药物, 保证术前充分休息, 使其以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2.3.2 术后指导
手术后的患者注意力转移到关注手术效果、术后治疗和因手术创伤造成的不适以及并发症等方面, 我们应详细讲解手术过程并继续强化术前知识, 指导患者的饮食, 提高患者术后配合能力。
2.4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应按主动加被动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老年患者由于骨折引起疼痛往往对功能锻炼产生抵触心理, 为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护士应向家属及患者说明功能锻炼在疾病恢复中的重要性, 使老人明白只有通过正确的功能锻炼才能恢复良好的功能。并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时间等。
2.5 预防并发症
2.5.1 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入院后应仔细询问病史, 严密观察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心电图的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5.2 预防压疮
老年骨折患者因身体抵抗力差, 长期制动、卧硬板床、牵引等更容易发生压疮。可根据骨折的部位给予气垫床, 不能自行翻身的隔1~2h翻身一次, 定时按摩皮肤受压处及骨隆突处, 促进血液循环, 并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避免物理性刺激。
2.5.3 预防肺部感染
入院后要求患者不吸烟, 并讲清吸烟对术后健康的危害性。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定时翻身拍背, 教会其深呼吸及有效地咳嗽、排痰, 以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5.4 预防泌尿系感染
骨折卧床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应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日1500~200mL, 从而增加尿量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 同时保持会阴部清洁。指导患者有尿及时排出, 以防尿储留。需行导尿的患者, 按留置尿管的护理常规护理。
2.5.5 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
骨折的老年患者警惕应激性消化道出血, 密切观察患者的饮食状况及大便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 健康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健康教育时应控制语速、语调及讲解的进度, 必要时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及视听教材来辅助讲解, 因为老年患者的听力和视力都有所下降, 对新事物的反应和接受能力较年轻患者慢。
3.2 健康教育时间的选择最好安排在休息之后, 并且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以1~2 h为宜, 以免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3.3 健康教育应因人而异, 结合老人过去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生活习惯, 选择老人适合的学习方法, 同时鼓励老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 小结
6.骨科健康教育流程 篇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7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理念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而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正逐步成为临床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接受健康教育的对象是被诊断为骨折或骨病的患者,往往存在恐惧、焦虑、悲观、痛苦的心理,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应针对患者的心理,详细讲解骨科疾病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以及功能锻炼、病情预后情况等,协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疾病尽快得到康复,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这样对护理模式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
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病种进行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功能锻炼,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教育的措施
入院时的健康教育:①入院宣教:患者入院后,由于其周围环境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这个时间的患者最渴望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和精心诊治,所以,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接待每位患者,详细做好入院宣教。介绍病区环境、医院及病房的管理制度、病床单元及日常生活用品的放置、及本科的主任、护士长、患者本人的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教会患者使用床头呼叫器,同时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稳定患者的情绪,以加深护患之间的信任度,让患者感觉到安全感和信任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②心理疏导:骨科患者常因损伤严重、生理缺陷、手术风险、医疗费用等而精神紧张、忧虑,很多患者及家属不能接受现实,对疾病易产生焦虑、悲观等不良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配合治疗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详细介绍手术方案、手术风险、预期效果、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手术前后的配合,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邀请患者现身说法,以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和急躁情绪,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保持稳定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住院阶段的健康教育:①术前相关知识的告知:由于骨科患者大多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在治疗过程中,护士要体会患者的心理,理解他们的急躁情绪。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前各项检查的意义、目的和方法,采血检验血型及交叉配血的必要性,介绍术前禁食水的时间、目的,术前留置尿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还要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及术前需要做的药物过敏试验,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另外还应特别嘱咐患者戒烟、戒酒,练习床上大小便,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冒,以免延迟手术时间。根据病情的需要还应该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如患肢要抬高、制动,保持有效的牵引位置。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优越性、安全性、预期效果,成功病例的介绍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达到理想的康复目的[3]。②术后饮食方面的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全身麻醉及硬外麻醉术后保持去枕平卧位、禁食禁水的时间和重要性,要根据病情和麻醉方式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一般术后6小时后即可饮用少量的温开水,如无呛咳便可进食一些清淡的流质或软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告知患者家属平时易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胶原、铁、钙及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皮、肝、蛋、奶、豆制品、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及机体的恢复。但应特别注意的是,由于长时间卧床,为防止便秘,应给予患者高维生素粗纤维食物,多喝水,要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③药物知识方面的指导: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详细讲解用药剂量、用药时间、服药方法以及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简单的处理措施等,让患者及家属适当了解一些正确的用药常识。④有效预防并发症:由于骨科患者大多长期卧床,易产生并发症,比较常见的有压疮、便秘、泌尿系统感染、坠积性肺炎、关节强直及肢体畸形等。因此,我们应告知患者及家属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和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及家属必须掌握的技能,使其能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从而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老年患者,受伤后病痛的刺激、肢体的制动、手术所带给的创伤等极易诱发或加重原发病,如深静脉栓塞、脑血管意外、应急性溃疡等意外情况,所以,护理人员要按时巡视病房,严格床头交接班,并告知患者家属如果患者出现头痛、呕吐、胸痛、呼吸困难、腹部不适、呕血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紧急处理。指导患者每天作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至少4~5次,饮水2000ml以上,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或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被服清洁干燥。如果患者术后带有引流装置,护士应向家属解释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确保引流的通畅。根据病情和骨折的部位,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以及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方法。例如,脊柱骨折、脊柱疾病患者和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8~12周,翻身或搬运时要注意保持脊柱在同一直线上,防止脊柱扭曲及旋转。⑤患肢功能锻炼方面的指导: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应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注意事项,锻炼活动应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切不可急于求成,适得其反。例如,行股骨头或全髋关节成形置换术后的患者要做到:双腿不交叉,不盘腿,侧卧时两腿之间垫枕,避免弯腰及屈髋>90°,避免在手术初期作长期旅行及长时间站或坐,每天至少在床上平躺1~2小时,按医生预约时间定时复诊。
出院阶段的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的健康教育也是整个住院期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应给予正确的指导,告知家属办理出院的手续和方法,以及出院所带药品的服用方法和时间、返院复查的时间、应对疾病变化的简单措施等,还要留下与病区及主管医生的联系方式。嘱咐患者出院后还要根据自身情况每天坚持适宜的功能锻炼,注意劳逸结合,戒烟限酒,加强饮食营养,保持乐观情绪,如有意外情况及时与医院联系。
讨论
健康教育在疾病康复和功能恢复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在患者康复的程度和速度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是一个从始至终的过程,它贯穿于患者入院、术前、术后及回归家庭的整个过程。它能让患者和家属尽可能多的掌握有关疾病和康复知识,能使患者获得肢体康复的最佳功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这样不仅密切了护患关系,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任连英.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创新,2009,6(21):110-111.
2田君叶,刘均娥,穆红.骨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77-379.
3王丽姿.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1-12.
4肖红云,吕守凤.健康教育在骨科病房实施效果观察.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6):22.
7.骨科健康教育流程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入院的下肢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的患者90 例, 其中男54 例, 女36 例;年龄17~72 岁, 病程10~76 d, 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把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 每组45 例患者, 对两组患者性别比例、疾病名称、学历层次、年龄进行均衡性检验, 差异无显著性 (P>0.01) 。两组患者入院前均未接受过有关骨折知识方面的系统健康教育。
1.2 方法
1.2.1 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制定
在参照焦晚珍等[2]对骨科患者健康教育 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查阅资料和专家指导, 依据艾宾洛斯理论, 同时结合马燕等[3]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体会, 全科护士共同制定了本区的骨折健康教育路径表, 内容见表1。
1.2.2 健康教育人员的选择
选择本区内健康教育专职护士4名, 均为主管护师职称, 大专以上学历, 并经过系统培训。
1.2.3 入院后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
实验组患者在入院的当天, 健康教育专职护士即予以常规教育, 如住院的规章制度、病区的环境等, 在入院后的第2天, 专职护士即根据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由在班护士根据常规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五教育活动 (即入院时、检查前、手术前、手术后、出院时) 。
1.2.4 评价方法
共发放调查表90份, 分别在首次健教前和出院前对患者进行评价, 调查表是根据王兆美同志对骨折病人健康教育的总结[4], 以选择题的方式让患者主要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回答:a) 对疾病的认识;b) 用药知识;c) 饮食指导;d) 预防压疮;e) 预防肺部感染;f) 预防泌尿系感染;g) 正确卧位;h) 功能锻炼。共收回90份, 将收回的调查表中患者对每问的回答进行整理, 计算出每问中患者的知晓率, 并对两组患者各问的知晓率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骨折病人健教前对骨折知识知晓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1, 见表2) 。两组骨折病人出院前对骨折知识知晓率除“饮食保健”外,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见表3。
3 讨论
艾宾洛斯理论告诉我们, 记忆是经历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分为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而遗忘就是记忆过的事物不能回忆。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1 d后的记忆剩33.7%, 6 d后剩25.4%, 1个月后剩21.1%[5]。故我们根据艾宾洛斯理论, 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在患者入院后前几天健教频次加快, 并在每次告知新知识前将前次内容强化, 使其遗忘速度减慢, 同时在住院过程中不断再认, 将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 从而使其健教知识得到巩固。
由于目前大多数医院护士缺编, 而治疗护理任务重, 护士工作繁忙, 大多数护士只能利用为患者治疗护理时的短暂空间凭经验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出现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 缺少计划性, 更缺少强化, 所以健康教育效果不好。本文通过采用艾宾洛斯理论此种强化健康教育将内容、时间格式化、规范化, 更有利于工作的计划性, 同时亦能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据报道, 护患之间开始进行健康教育最适宜的时间是入院后2~3 d[6], 原因是患者入院当天疾病缠身, 心情烦乱, 又要适应新的环境, 所以无暇领会健康教育。
为了最大限度地让患者受益, 引领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维持最佳健康心态, 实施健康教育时除依据常规的健康教育路径外, 同时依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 不同疾病时期及其不同健康需求来具体开展健康教育[7], 特别是不同学历患者对教育内容的需求各不相同[8], 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及老年患者, 应每天适当延长宣教时间, 采取讲解、示范与图解资料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中青年患者及文化程度高的患者, 则以启发式和问答式为主,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1988:46-47.
[2]焦晚珍, 李俊英.骨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3, 13 (4) :43-44.
[3]马燕, 李欣.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中应用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2) :43-44.
[4]王兆美.注重骨折病人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2) :66.
[5]梁时英, 于欣.艾宾洛斯遗忘曲线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6 (6) :50-51.
[6]辛少芳.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6) :375.
[7]路兰, 肖志娟, 龚伊莉.骨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及施教对策[J].实用骨科杂志, 2003, 9 (1) :92-94.
8.骨科健康教育流程 篇八
关键词:骨科,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一般骨科患者卧床时间较长, 生活自理能力不方便, 长期卧床, 肢体活动障碍, 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 健康教育是一种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 激发患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骨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患者的整个治疗、护理、康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现将我科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的270例骨科住院患者, 其中, 男性207例, 女性63例, 年龄5~84岁, 5~14岁19例, 60~84岁57例, 其中, 交通事故198例, 意外摔伤54例, 骨病18例。
2 方法
2.1 入院宣教
患者入院时, 护士应主动、热情地迎接, 把患者及家属领至床旁, 向其介绍病区环境, 通知医生, 介绍病房环境、生活用品的放置、责任医师、责任护士、安全注意事项、教会患者使用床头呼叫器等, 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护士应要热情接待每位患者, 详细宣教, 讲究方法, 不要患者症状不好, 非常痛苦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背述病区的规章制度、入院须知、作息时间及病房的管理制度, 有时患者及家属正在心烦、焦虑容易造成误解, 我科有一名新毕业的护士, 工作非常认真, 患者来时处置、护理都动作麻利, 但在安排患者时将医院的管理制度、入院须知等制度背诵一遍, 遭到家属质疑和不解, 患者投诉说“我们患者在这疼的要命, 你们护士在哪背书, 不让我们干这干那, 什么护士啊。”这名护士也非常委屈说“又不是我规定的, 我只是向你传达一下, 我也没背错啊”。
这件事我们受到的启发是入院时我们一定要先安排好患者, 通知主治医师及时诊断和治疗处置, 稳定患者的情绪, 及时了解患者的生理状态, 先让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稳定后在一步步告知患者, 加深护患之间的信任,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健康教育
2.2.1 术前健康教育
术前向患者介绍各项检查的意义、目的和方法, 护士在治疗过程中,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向患者讲解禁食水的时间、目的, 清洁灌肠及导尿的目的, 注意事项, 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解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及急躁情绪,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做好各项手术前抽血及交叉配血的检查, 做药物过敏试验, 保持皮肤清洁, 以及术区备皮等手术前准备工作, 告知患者骨科卧床时间较长, 要练习床上大小便, 给予高蛋白, 高热量饮食, 戒烟、戒酒, 增加抵抗力预防感冒, 有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
2.2.2 术后健康教育
患者手术结束后, 护士主动迎接, 一般患者采取的是全麻及硬膜外麻醉, 给患者安置术后体位, 指导患者及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 与手术医师做好术后交接, 手术后1~3d患者使用镇痛泵的, 要经常巡视, 教会家属使用镇痛泵的方法, 观察患肢末梢血运、皮温、动脉搏动情况, 根据病情的需要, 指导患者的体位, 如:患肢外展、抬高患肢、牵引术的患者保持正确体位等, 讲明目的及注意事项, 保持有效地牵引位置。
骨科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在康复护理中是十分重要的,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意义,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地功能锻炼, 应循序渐进, 先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护士先应向患者示范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肌肉的等长收缩, 踝关节的运动、股四头肌运动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耐心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 对老年和接受能力较慢的患者详细指导, 经常性巡视, 提高患者对术后康复训练的必要性认识。
预防并发症是骨科手术后的重点护理。 (1) 预防肺部感染, 鼓励患者多饮水, 尤其是老年骨科患者, 教会患者深呼吸, 有效咯痰, 并给患者作扩胸运动示范, 鼓励患者每天做扩胸动作, 协助患者叩背, 患者痰液黏稠不易咯出时做雾化吸入。 (2) 预防泌尿系感染和便秘的发生, 保持外阴清洁, 每天用清水洗外阴, 鼓励患者多饮水, 提高患者自洁功能, 讲解喝水少的危害性, 减少预防泌尿系感染发生。鼓励患者吃蔬菜、瓜果、粗粮类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预防便秘, 每天让患者揉腹部、喝蜂蜜水, 促进排便, 必要时服用芦荟胶囊、麻仁丸等。 (3) 预防压疮, 护士在宣教时一定要告知患者定时翻身按摩, 避免身体长期受压, 出现局部组织的坏死, 翻身时要注意保护患肢, 脊柱手术的患者协助患者轴位翻身, 以防止脊柱扭曲。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士要给患者讲解下肢被动按摩和主动活动的重要性, 告知患者长期卧床血流缓慢, 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脱落容易发生肺栓塞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被动按摩和主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3 心理护理
骨科患者大多是由于突发的创伤, 易产生焦虑、悲观、恐惧等不良心理。一时还不能接受现实, 患者又面临着需要手术治疗, 多半处于高度紧张、恐惧状态, 临床护理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指导, 因人而异, 制定全面可行的计划, 检查反馈, 及时纠正。倾听患者的叙述, 耐心向患者介绍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 帮助患者及家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士应具有丰富的专业及其他相关知识, 如心理学和人文科学等, 提高沟通交流的技巧, 不断充实自己,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使患者身心获得最大利益, 对宣教成功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3]。
3 结果
本组270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出院, 不同类型的患者均了解自身疾病和配合方法, 患者逐步自我保健护理意识增强, 消除了患者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状态。通过努力我科服务态度满意率在95%以上, 1~2年随访状态良好, 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
4 结论
健康教育在疾病康复和功能恢复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骨科的健康教育决定患者康复程度和速度, 决定着患者以后的生存质量[4], 护士通过采取多层次健康教育和个性化心理护理, 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主动加强功能锻炼。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了肢体康复的最佳功能, 个性化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恐惧、脆弱等情绪上的波动, 促进骨科住院骨折患者的早日康复, 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患者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 我们从始至终的健康教育密切了护患关系, 减少护理纠纷和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了患者康复, 缩短了住院时间, 为手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许迎晨, 高志娴, 刘玉风.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职业与健康, 2005, 21 (11) :1862.
[2]金永红, 李美锋.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8) :2655.
[3]湛永毅, 方立珍.护患沟通技巧[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6.
【骨科健康教育流程】推荐阅读:
骨科健康教育09-23
骨科常见病的健康教育10-03
2023骨科护理安全警示教育11-06
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06-13
骨科医师培养09-18
骨科课件09-26
骨科护理安全10-22
骨科检查评估11-18
骨科病房护理01-28
骨科护士个人总结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