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站在新的起点励志说说

2024-11-12

2018站在新的起点励志说说(精选9篇)

1.2018站在新的起点励志说说 篇一

2005年5月, 伴随着河南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河南教育》 (高校版) 诞生了。杂志的创办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时任主管教育的副省长贾连朝为杂志创刊作出重要批示, 称“《河南教育》 (高校版) 的创刊, 为宣传、服务我省高等教育事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舆论阵地, 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希望《河南教育》 (高校版) 植根于高等教育事业沃土, 把握时代脉搏, 贴近高校师生, 做好宣传、服务和舆论引导工作, 为我省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杂志的创办也得到了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 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 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訾新建在百忙之中积极为杂志创刊号撰写文章。在创刊号筹备的过程中, 訾新建副厅长还多次到河南教育报刊社听取汇报, 并亲自会同社领导和编辑部的同志, 就杂志的定位及今后的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对办好刊物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杂志的创刊也得到了全省高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不少高校的领导在百忙之中为杂志的创刊发来贺信、贺电, 宣传部门的同志为我们的采访活动提供了热情周到的帮助, 并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优质稿件。值得一提的是, 5年来, 省教育厅各相关处室也从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可以说, 没有大家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值此杂志创刊5周年之际, 我们对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杂志发展的各级领导、高等教育专家、高校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办刊5年来, 我们紧紧围绕河南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围绕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做好宣传、服务和舆论引导工作, 为河南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5年来, 杂志质量不断提高, 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不仅受到了广大高校师生的好评, 也受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领导的批示和表彰, 还摘取了“河南省社会科学一级期刊”“河南省第四届二十佳期刊”的桂冠。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河南省委原副书记陈全国、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菊梅、河南省原副省长贾连朝等省领导均为杂志撰写过文章,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的专家和教授也纷纷为杂志撰稿。

2009年3月, 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对我刊策划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的特别报道作出重要批示:“《河南教育》杂志开展引导、服务、推动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 做得很好。”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副厅长訾新建等也分别作出批示。2009年4月8日, 《中国新闻出版报》“要闻版”以《徐光春肯定〈河南教育〉关注大学生就业报道》为题对我刊进行报道。2009年4月28日, 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河南报刊审读》第4期发表阅评员文章, 以《徐光春书记就〈河南教育〉关于“大学生就业”报道作出批示》为题, 对我刊长期以来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道和关注给予高度评价。

“关注高等教育、关爱高校师生”是我们创刊之初就确立的办刊宗旨, “搭好平台、搞好服务、尽心尽力为高校改革发展鼓与呼”是我们永远坚守的使命和责任。创刊5年来, 我们一直在努力。如今, 在杂志将要度过5周岁生日之际, 盘点、回顾她走过的5年发展之路, 我们欣喜地看到, 我们努力过、付出过, 也成长着、收获着。5年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们将以创刊5周年为契机, 总结经验, 再接再厉, 继续创新办刊形式、提高杂志质量, 坚持高质量、高品位, 进一步扩大杂志影响力, 努力将杂志办成高校师生喜闻乐见的期刊品牌。

当前, 河南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和提高质量的关键时期, 改革发展方向、质量提高程度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而且影响到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把“坚持科教兴豫, 实施人才强省”作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6项战略举措之一。要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 就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将高等教育的发展切实转移到内涵建设的轨道上来, 促进教育质量的大提升, 实现高等教育的新跨越。在这一过程中, 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意义重大。而作为河南省唯一的高等教育领域的新闻期刊,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有能力挑起这份重担。

站在新的起点, 我们意气风发, 我们豪情满怀。

站在新的起点, 我们肩负历史使命, 我们勇担时代重任。

站在新的起点, 我们将以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总要求为目标, 把坚持“四个重在”贯穿到高等教育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方面, 准确把握, 全面贯彻, 抓好落实, 见到实效。

2.站在新的起点上 篇二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在27年前开始了告别短缺经济的历程。这个历程延续至今正在走向更深的领域,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日益与全球经济接轨的阶段。

中国将这个深刻改变自己命运的历史进程称为“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和选择,至今仍处于“攻坚阶段”,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告別短缺的努力取得了令世人惊异的巨大成功。从1978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的GDP从不到1500亿美元增长到16000多亿美元,年均增长9.4%。成为世界上持续增长最快的经济实体。商务部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国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有428种,占71.3%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72种,占28.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就此,中国可以向世人宣告,短缺经济在中国已经成为历史。

目前,相当数量的中国人正从温饱型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汽车、住房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消费热点。与27年前相比,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已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然而,利弊相随。告别短缺的努力也使中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就自然代价而言,最突出的就是资源的巨大耗费和环境的严重恶化就社会代价而言,则是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一定程度的受损。

先看自然代价。数据表明,我们这些年的工业产值增长了10倍,而我们的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倍。我们的环境破坏系数是我们经济发展系数的1.7倍。目前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消耗量却占到世界消耗总量的31%,钢材占到30%,水泥占到40%。中国的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已分别达到40%和60%以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超出环境容量。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及其造成的窘况,成为2005年人们难以忘却的一幕。

在社会代价方面,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都出了问题,其中,尤以分配公平更加引人关注。表明人们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按公布的数字在2004年接近0.5,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此外,劳动者的下岗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失地问题等等,都是在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过程中形成的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显而易见的逻辑是,失去社会公平将失去社会稳定,失去社会稳定将失去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失去最好的战略机遇。

概括地说,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我们在这些年里造成了资源的生产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长期背离;造成了对环境容量的无偿占有与对环境质量的自觉保育之间的严重失衡;造成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的加剧。而扭转这一切,则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然而,怎样解决这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呢?

从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刚刚闭幕不久的五中全会为止,中国最高决策层最终完成了解决这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思想纲领和行动路线的制定。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如果我们把事情还原到本来的意义上,或许更有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面对着两大基本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切问题都脱不开这两大基本关系。它是人类一切问题的本源。中国目前遇到的资源和环境、公平与稳定的问题同样如此。

以高度的科学认知把握好自然规律,以修补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资源和环境问题,这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意义之所在;以宽广的人文情怀把握好人文规律,以修补人与人的关系,解决好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问题,这是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意义之所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一规划的建议有十个部分,其中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五个部分是直接涉及这两大基本关系的。其他五部分也是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

因此,在发展的前提下修补和调整两大基本关系必将成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调和主题。单一地追求和强调发展,已经变得不合时宜。谁如果到今天还不能清晰准确地意识到这一点,谁必将品尝苦果。

一种整体的、走向性的调整,势必涉及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行业、企业乃至每一个个人。这种调整还会带来利益格局甚至生存格局的大变化,演绎出众多得与失、存与亡的故事。但是,无论人们对它抱着什么态度,欢迎还是不欢迎,它都会如期而至的。它的到来已不可逆转。

3.2018站在新的起点励志说说 篇三

——重庆直辖市十五周年纪实

直辖市成立1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3300万勤劳智慧的重庆人民书写出新的历史画卷——地区生产总值迈入‚万亿元俱乐部‛,年均增长12.2%;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老工业基地改造难题逐步破解;牵人心弦的三峡百万移民‚舍小家、为国家‛,顺利迁出;绝对贫困人口由366万下降至20万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人民正在描绘开拓开放的新蓝图——努力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产业转型城市蝶变

1997年6月18日,中国内陆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挂牌,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彼时的重庆,‚小马拉大车‛:300平方公里的主城,要带动8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1000多亿元的经济总量,肩负着老工业基地改造、三峡百万移民迁建、366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历史重任。

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身的年轻直辖市,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岁月流转,时光变迁。如今的重庆,城市变大了、产业变‚新‛了。

初夏时节,位于沙坪坝的西永微电子园,一派繁忙景象。这个昔日偏僻的郊区,如今每天生产笔记本电脑10多万台,聚集着‚惠普‛‚宏碁‛‚华硕‛等世界级品牌,正在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直辖之初,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支柱产业‚黑、粗、重‛,国有企业亏损面达70%。在改造、兼并、搞活国企的同时,重庆不断调整工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开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转型成功的背后,是抢抓历史机遇的结果。重庆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说:‚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的趋势明显,重庆只有抓住世界范围内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才能实现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主导产业的全面转型。‛

重庆西永微电子园建成后,吸引全球知名IT企业惠普、宏碁、华硕等知名企业落户,形成了‚4个品牌商+6个代工商+500家零部件企业‛,及部分研发中心、软件开发企业集聚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11年,重庆生产笔记本电脑2547万台,占全球产量的7%。今年重庆笔电产量有望翻一番,占到全球14%,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

引入跨国企业在两江新区建设‚国际云计算基地‛,开建总计4000万台的成像打印设备、交换设备、服务器、显示器项目;南岸区‚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以应用为突破口,率先突破了物联网产业化瓶颈;直辖之初年产汽车仅10万辆的长安集团,已掌握新能源整车控制、电机控制、动力电池管理三大核心技术,成为中国新

能源汽车自主创新的领跑者……

‚重庆工业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和传统优势工业三大板块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说。

今年6月,重庆市召开发展民营经济大会,出台了45条促进民营经济新发展的政策举措,旨在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创造力,最终形成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的协调发展格局。不仅仅是产业转型,作为规划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重庆也正在完成城市转型的蝶变——初步建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告别‚蜀道难‛;加快形成辐射西南的商贸物流中心;建成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打造开放平台“领跑”内陆开放

5月山城,百花竞放。第十五届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上,商机涌动,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跨国公司参会。

这是重庆直辖市成立15年来,不断开放的一个见证。

中央大力支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重庆打造内陆地区的开放平台。2009年,国务院3号文件提出,支持重庆‚积极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并给予12条含金量极高的政策。随后,又相继批准设立我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全国规划面积最大的内陆综合保税区——西永综合保税区。这对水陆空保税的‚双子星座‛,助推重庆加工贸易迅猛发展。

2010年6月,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中央批准设立了我国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的重点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并赋予其‚改革开放先行区‛‚内陆开放重要门户‛等重大功能定位,及一系列开拓开放的先行、先试权。

‚目前已吸引了10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谈及‚两江速度‛,归功于‚开放‛。

全程11179公里的‚渝新欧‛国际铁路,平均每趟运行时间16天左右,比从东部海运欧洲节约20天以上,比航空运输成本更便宜。

在铁道部、海关总署积极支持下,重庆与沿线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等国的海关部门、铁路公司和物流企业,展开数十轮艰苦谈判。通过签署‚便捷通关协议‛,实现了沿线多国海关‚一卡通‛。重庆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自去年3月全线运行以来,‚渝新欧‛国际铁路成功运行17趟,与此同时,渝沪江海联运、渝深铁海联运相继开通,国际货物航空运输线路已达到15条。

今年前4个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继续位列全国前列;去年重庆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是直辖当年的20多倍;世界500强到重庆投资的企业超过200家。重庆市外经委主任王毅说:‚重庆已经由开放的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内陆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统筹城乡改革重塑发展格局

直辖15年来,从走出故土、重建家园到奔向新生活,‚舍小家为国家‛的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由‚搬得出‛逐步走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去年重庆三峡库区GDP比直辖初增长了9倍。

百万移民、2800多万常住人口中的2000多万农民;8.2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但城镇体量太小。直辖初期的重庆,被人调侃为‚村中城‛‚农民直辖市‛。

大城市与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城乡间、地区间差异极大的特殊市情,对年轻直辖市的发展,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必须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子‛,中央为重庆的发展指明方向。2007年,国家批准重庆设立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重庆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国改革发挥示范作用。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重庆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靠改革。但从哪里改,怎么改?抓住主要矛盾,才能破解改革难题。

‚土地、资本等经济要素,在城乡间流动不畅,配臵不合理,是造成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的主要矛盾。‛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徐强说,重庆的统筹城乡改革,就从这里破题。

重庆区域发展极不协调,尤其是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民族地区,基础条件十分落后,20多个贫困县连片分布。

直辖以来,从‚三大经济区‛,到‚三大经济区、四大工作板块‛,再到实施‚一圈(主城一小时经济圈)带两翼(渝东北、渝东南)‛战略,重庆统筹区域发展的格局逐渐清晰。统计显示,重庆‚两翼‛地区经济增速连续5年快于全市。

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说:‚重庆发展已经从

‘小马’拉‘大车’,演变为‘一马当先,数马奔腾’的良性格局。‛发展,永无止境。6月18日,重庆市召开第四次党代会,与会代表清醒地认识到:尽管直辖以来有很大发展,但重庆市情非常特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总体上看,重庆仍然处在欠发达阶段,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

改革,不能停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代表重庆市委庄严承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为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力争2017年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4.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 篇四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肩负着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和殷殷重托,承载着推动黄石转型跨越发展的光荣与梦想,黄石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协黄石市十二届五次会议顺利完成各项议程闭幕了。

今年的“两会”是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黄石转型发展,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发展战略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大会。全体代表和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围绕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特别是黄石未来发展战略,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审议和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各项报告和决议,顺利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

大会期间,代表委员以寻求人民意愿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为己任,认真履职,积极建言,厉行节约,清新务实会风赢得赞许。会场外,广大市民积极发声,通过多渠道充分表达诉求。这是一次集思广益商大计、聚精会神谋发展的大会,是一次增强信心和决心、增进共识和团结的大会。我们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新起点再绘新蓝图。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黄石正步入政策叠加期,发展机遇前所未有,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时不我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按照大会要求,紧盯蓝图目标,抢抓足金五年战略机遇,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目标、更高的要求,谋划发展,开拓创新,真正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贯彻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新蓝图要求新作为。市域一体化成型,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百姓安居乐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时不刻激励着广大干群迎难而上、敢于担当,抢抓新机遇、谋求新作为,把心思放在谋改革上,把劲头放在抓项目上,把精力放在促发展上,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实干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把黄石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新高度。

我们务必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耐心、树立雄心,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三维纲要”,认真落实好本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引领新常态、争取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始终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向着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行!伟大的事业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蓝图的实现需要我们百倍的努力。我们坚信,在全市干部群众的同心戮力下,“十三五”规划纲要一定会从蓝图变为现实,一座现代化特大城市一定会拔地而起,黄石的明天一定更好!

承载着全市人民的重托,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次会议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履行宪法和

法律赋予的职责,在破解制约唐山发展难题,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认真总结市人大常委会2014年的工作,确定2015年全市工作目标任务,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市人大各项工作取得全新进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市人大会同政府部门对我市现行37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行政规章进行专项清理,对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做好我市人大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在这一年里,常委会积极推动宪法法律的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法制宣传活动层出不穷,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需要让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这一年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以立法引领、推动、保障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夯实依法行政基础,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立法进程与发展进程相协调、与群众关切相呼应,在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增强地方性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始终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呼应社会关切,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实效,力促市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深化代表工作,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常委会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法治唐山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就能为国家富强文明、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幸福安康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全面推进法治唐山建设,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责无旁贷、大有可为。全体与会代表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全面推进法治唐山建设的高度,谋划和定位人大工作,重视发挥人大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着力提高立法质量,改进和加强立法工作,特别是积极对接全市重大发展

战略和重点改革措施,在全市工作大局和改革总体布局中把握立法的重点和着力点;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紧紧围绕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全市工作大局和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重点领域监督,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影响力;要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找准人大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结合点与契合点,不断提高履职能力,通过法治手段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法治唐山建设的开局之年。过去的一年,我们迈出了稳健、扎实的步伐,付出了卓有价值的努力,成绩来之不易,全市人民要深刻认识到唐山的发展已发生趋势性变化,牢牢把握转型发展这条主线,明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共同营造转型发展的浓厚氛围,把这次会议开成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开成加油鼓劲的大会,进一步统一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进一步凝聚转型发展的智慧、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进一步加快法治唐山建设进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唱响“实干兴唐”主旋律,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发挥新优势、再创新辉煌,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设靓丽、繁华、宜居、和谐的沿海强市而努力奋斗!

肩负着全市人民的重托,满怀对“十三五”发展的期待,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今天开幕了。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市人大代表肩负庄严使命,齐聚芗城,依法履职,共谋发展大计。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承载全市人民热切期望的各位代表致以崇高敬意!

“十二五”的五年,是漳州积极作为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富美漳州的奋斗目标,加快实施“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全力打造四大经济增长极,启动实施“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工业化提速、城镇化提升、现代农业提效,经济社会发展有新成效。五年来,漳州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

森林城市、中国温泉之城称号,社会风气明显向好,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漳州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比一看”“三个年”“大干六个月”活动,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统筹推进,民生事业保障有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领导下,准确把握人大的政治定位、法律定位和工作定位,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依法履职,主动作为,切实提高监督实效,服务全市工作大局;切实加大督促力度,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切实改进代表工作,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工作水平,为富美漳州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突出新理念,加强监督检查促发展;履行新职责,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落实新要求,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努力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推进富美漳州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承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站在“十二五”与“十三五”的交接点,我们坚信,全体人大代表一定会不负人民的重托,切切实实履行职责,认认真真审议报告,把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开成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漳州未来的发展精心绘就出一幅宏伟壮观的蓝图。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把握五大理念 谋划新的蓝图

——热烈祝贺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开幕

肩负使命与责任,凝聚智慧与信心。今天,在全市人民的期盼中,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开幕了。开好这次大会,对于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奋力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现“四个强市”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奋发有为,务实进取,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全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650亿元,财政收入258.8亿元。全市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

2015年也是市人大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和全新进展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推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为安庆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我市首获地方立法权,人大工作迈进立法时代。同时,通过开展学习培训,建立代表履职档案,提高议事决策实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履职水平不断提升。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要牢牢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扣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战略部署,发挥人大密切联系群众、汇聚民意民智的工作优势,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社会合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此次会议将围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集思广益,共同描绘新的蓝图,建设经济强市、创新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全体代表重任在肩。我们相信,会议期间各位与会代表一定会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风貌、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改革发展大局,求真务实,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尽监督之责,谋创新之举,把这次会议开成一个民主求实的大会,凝心聚力的大会,团结鼓劲的大会,为安庆今后五年的科学发展确立新的目标,鼓舞和激励全市人民向着更加宏伟的目标奋进。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天津网讯 天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这次会议,是在“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三五”大幕开启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会议将确定天津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重点任务、重要举措,对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不断开创美丽天津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回首“十二五”,天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五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尤为重要的是,全市上下形成了团结干事的浓厚氛围,凝聚了可贵的民心民气,探索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天津特点的发展路子,为“十三五”时期和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未来五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动美丽天津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时期。中央的期望,人民的期盼,时代的期许,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挥棒,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后劲、补短板,促均衡、上水平,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扎实笃定的韧劲、驰而不息的作风、活力、竞争力强的创新创业之都,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绿色宜居之都,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的魅力人文之都,共有共享、安全安定的和谐幸福之都,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展望“十三五”,站在新起点,谱写新篇章。这个新起点,既有既往发展成果的厚重积淀,也有五大战略叠加的现实机遇。这个新篇章,既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内在要求,也是打赢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决胜之战的使命担当。实现目标,夺取胜利,不会一马平川,也不会一帆风顺,但坐标清晰、路径鲜明,那就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创新发展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在协调发展中开拓发展新空间,在绿色发展中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在开放发展中构建改革开放新优势,在共享发展中创造富裕安定文明的幸福生活,让“十三五”的美好蓝图在我们手中变成现实。五年看头年,开局是关键。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着力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推动今年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收获先声夺人的精彩开局,为“十三五”发展夯实根基。

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相信,全体代表一定能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严实作风,依法履行职权,积极建言献策,把这次会议开成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通过这次大会,把中央和市委的重大决策转变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凝聚全市各

5.站在新起点开始新征程创造新业绩 篇五

开始新征程

创造新业绩

——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邱阳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分十三个大点,若干个小点,高屋建瓴,全面系统,言简意赅,鞭辟入里,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述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指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方向,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绘制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蓝图,这是我们党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吹响迈向新征程的号角。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干部,在聆听了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后,我深受启发,倍受鼓舞,衷心拥护。报告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每一点,每一个方面都是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思考探索总结的精华凝聚,需要我们长期、不断、认真地学习、思索和领会。在这里,我就学习总书记关于我国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论述,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第二个“百年目标”为我国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之后,我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

我们的光荣使命。

二、第二个“百年目标”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决断 总书记在报告中将第二个“百年目标”表述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十八大报告中的表述相比较,虽然只作了细微的调整,增加了“美丽”二字和将“国家”改为“强国”,寓意却很深刻。

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基于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所做出的正确判断和科学决策。

我党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过多次总结,从而确立我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总目标、总任务,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时代坐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三四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许多国家一百多年甚至二百年才达到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完成了由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的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人民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不再满足于物质财富和文化生活单方面的数量增长或物质与精神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求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均有质的飞跃,要求生活环境和生存空间均有质的提升。随着主要矛盾的改变与转化,解决矛盾的路径和方法势必也

项伟大事业尽心竭力,添砖加瓦。

总书记在报告中多次提到“创新”这个词,要求全党上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只有冲破旧思维的樊笼,解放旧观念的束缚,变革旧方式的桎梏,才可能避免中等国家发展“陷阱”,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应对新困难、新挑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

我们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我国较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近年来,全市上下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各项建设统筹发展,综合实力逐渐增强,城乡一体化深度融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法治嘉兴平安嘉兴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日渐好转,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很高,已经提前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可以说,嘉兴有条件,也有责任率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制定嘉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在一些领域进行探索尝试,创新创造,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四、档案史志工作应在“百年目标”实现中有所作为 我们档案史志工作者,既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亲历者、参与者,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记录者、传播者,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守卫者。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对照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任务要求,找准定位,胸怀全局,立足岗位,实干创新,在这伟大创造的壮丽篇章添上属于自己的一笔。

总书记讲到,从2018年起会出现几个重要的时间节

已有的工作思路继续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们的拳头产品。比如从馆藏清末、民国时期的地契、地籍资料出发,重点征集解放后土地改革、合作化、土地联产承包、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两分两换、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档案史料,使之成为能完整反映土地制度变化过程的一个系列档案资料。再比如,现在开展的知青档案征集已有初步成果,可以利用嘉兴知青联谊会这个平台,在此基础上扩大征集面、征集量。与此思路相同,我们还可以利用嘉兴海外联谊会、同乡会、校友会等平台,征集嘉兴在外人士的资料,最后使档案馆也能成为沟通感情,建立联络,抒发乡愁的一个窗口和桥梁。

6.2018站在新的起点励志说说 篇六

中水镇党建办:田付华

自今年以来,中水镇在县委、政委的领导下,市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突出重点,以“多办实事、争创一流”为目标,推动了我镇统战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我镇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中水镇经过24年的艰辛探索,已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镇以发展工业、优化环境和改善民生三项为重点,同时大力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抢抓发展机遇,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成为毕节试验区、威宁试点的新增长极,为全镇同步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基本情况

中水镇位于威宁县西北部,是威宁西大门,距县城威宁102公里,与云南省昭通市接壤,距昭通市昭阳区城区中心18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6′——103°48′,北纬27°03′——27°17′,东西长16.5公里,南北长13.8公里,总面积103.07平方公里,辖4个党工委,19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总人口48240人,居住着汉、回、彝、苗、布依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51.4%,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

中水镇平均海拔1853米,呈立体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2.9℃,大于10℃的活动积温3376℃。年降雨量在886.4毫米。全年无霜期194天,年日照总时数1436小时。土壤保湿力差,不耐干旱。中水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大镇,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农业,有土地资源31300亩。其中,耕地28608亩,田2300亩;森林覆盖面积为12668亩,森林覆盖率仅为8.19%,生态较为恶化。

中水镇交通便利,内昆铁路穿境而过,102省道横贯全镇东西,途经龙塘、银厂、瓦厂、花桥、建山、友光6个村。是贵州进滇入川的交通枢纽。

中水镇因地处温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独特特征,小区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不仅品种多,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名的“蔬菜水果之乡”。特色产业主要有玉米、马铃薯、蔬菜、大蒜、黄梨、苹果、烤烟等,是典型的农业大镇。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六中全会,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毕节试验区”、“威宁试点”和“两年提速”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自治县县委“四五六七”的工作思路为指针,以我镇“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的发展思路为导向,团结和依靠全镇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战略定位准确,工作举措有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紧紧依靠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真抓实干,扎实工作,乘势而上,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任务,开启了“十二五”发展的新征程。使全镇上下呈现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农村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身以及周边发展形势瞬息万变,中水镇在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凸显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二、二十四年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统战工作概括

统战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做好统战工作,关系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2012年2月21日在中水镇人民政府五楼会议室召开民族宗教暨民间人士工作座谈会,镇长马建云同志在会上要求,镇统战、民族宗教干事和全镇宗教人士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加强民族团结,坚守爱国主义统一战线;要充分认识到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镇民族宗教人士要发挥在本民族群众中具有独特的影响力这一先天优势,动员引导广大信教群众亮明思想、表明态度,提高警惕、强化责任,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

⑴、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

① 指导思想:我镇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法律法规、信访条例为先导,以关注民生、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主线,以夯实基层信访网络为基础,以深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政务、村务公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干部教育管理为手段,以深入推行视频接访视频听证、超前排查预防、定时接访消化积案为抓手,全方位多措并举开展“统战促维稳”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基层预防、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② 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原则;坚持分级负责、有访必处原则;坚持事要解决、注重预防原则;坚持提高效率、注重效果原则;坚持因事施策、调处与查处结合原则。

⑵、明确领导责任,实现重心下移 ① 畅通诉求渠道,确保群众诉求从速处理

加强对镇综治维稳工作站的监管、投入,让群众的诉求有地方可讲;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片联系各村制度,落实各领导的工作责任;根据责任属地原则,进一步落实各党工委、各村村干部责任。

② 各项工作共同推进,各部门齐抓共管,确保问题在一线处理

为务求接访工作取得实效,除镇维稳工作站安排专人接访外,镇党委、政府领导组织不定时的走村入户,慰问群众,在群众中排查不稳定隐患,积极推行“领导在一线直访、信息在一线直传、问题在一线直解、矛盾在一线直控、情绪在一线直导、民

怨在一线直述”的“六个一线”接访工作机制,案件处置中做到不回避矛盾、不遮羞、不怕失面子、不怕担责任。

③落实责任,强化指导,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为抓好全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我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张立俊同志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和成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全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的工作开展。工作小组要重心下移,加大力度,把重点放在突出实践特色上,深入基层一线,及时了解情况。各党工委及各村支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不出偏差,真正取得实效。

⑶、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集中处置了一批涉诉求,使得民间矛盾纠纷得到到有效抑制。

二是通过“统战促维稳”创建活动工作的开展,干部作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干部职工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使命,明确职责,深入群众,用道理说服、用心灵交流、用行动感化、用精神鼓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增强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营造起全镇安定团结、经济良性发展、家庭和谐美满的良好局面,做好了我镇进一步构建“和谐中水”、“确保大稳定、培植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思想保证。

(二)、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整个肌体中最基本的细胞,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我党的执政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新的执政环境和发展需要,成为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中水镇党委下辖27个党支部,现有党员701名,总体来说全镇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整体发展能力偏低,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村级公益组织、人民调解等群众机构建设不健全,或者是有机构无人员,或者是人员由村组干部兼任。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不够强,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较弱。

2、基层党务干部思想观念陈旧,知识结构不够全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缺乏紧迫感、危机感,谋划和落实能力比较弱,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比较缺乏。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滞后,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发展。

3、受农村传统、地域环境影响,一些村干部思想保守,开拓创新精神不强,工作方法陈旧,发展能力较低,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清、路子不明、办法不多、步子不快,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很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农村工作的开展。

最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发展问题突出,直接限制了

本村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因为活动经费无法保障,党员活动得不到有效保证,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

(三)、经济社会发展困境

中水镇作为西南山镇的代表型民族乡镇,农业是我镇经济发展的主流,第二、三产业发展薄弱。我镇民族经济发展瓶颈突出,发展后劲不足。

一方面农村耕地条件、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限制,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中水镇地处滇黔川交界,全镇国土面积仅为101.7平方公里,且山地、荒坡面积大,可耕种土地奇缺,人口总数48618人,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全镇80%以上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家中的几乎都是劳动力较低的“老、弱、妇、幼”,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传统农业,对效益农业接受程度低,项目实施难度较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较困难,农业产业化步伐缓慢,农产品加工贴标跟不上,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另一方面,产业“低、小、散”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是:“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倚靠我镇接滇入黔的地理优势,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大蔬菜、烤烟、苹果等基地的规模化培植,虽在规模化有了一定提高,但是要实现市场化、规模化种植还有较大 的差距。目前全镇农民生产经营都是零碎、分散,不易形成规模化。这对产业开发、科技推广等都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也会因为“低、小、散”而提高了成本,同时管理较为粗放,组织化程度偏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村民的收入。

最后,农业基础设施欠账依然较大,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村“五乱”现象突出,“四在农家”建设任重道远;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人口和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各种利益碰撞明显,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工作难度大;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多样,各种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维护稳定的压力增大;民众的各种利益诉求增多,信访维稳工作面临新困难;资源相对缺乏,工业化起步困难。

(四)、人口与计生工作

(1)人口出生情况。2008年10月1日至2012年1月30日止,全镇共出生1578人(其中流出外地生育31人),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为12.1‰,自然增长率9.29‰,计划内出生人口813人,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51.52%,一孩出生773人,其中政策内一孩541人,政策外一孩率为14.7%;二孩出生369人,其中政策内二孩268人,二孩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72.62%;多孩出生436人,其中政策内多孩4人,政策外多孩率为9.12%,死亡366人,死亡率2.81‰。

(2)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情况。全镇共落实“四术”1137

例,其中结扎391例,上环445例,人流引产15例,皮埋1例。目前库存总数为323例,其中一孩25例,二孩204例(其中二女户123例),多孩94例。

(3)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全镇共出生人口1578人,其中男性798人,女性780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3。

(4)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全镇累计征收社会抚养费133.7万余元。

(5)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情况。全镇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7户(其中农村独生子女户共24户),放弃符合政策二孩生育17户,保健费1760元,已全部兑现给独生子女户,并且政府为计生两户交纳新农合3550元。

(6)兑现奖励扶助政策情况。全镇共有36户对象符合威宁县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救助条件,奖扶资金达3.024万元,已全部发放到群众手中。

(7)二女户结扎完成情况。本镇自2008年10月至今已完成10例二女户结扎,兑现帮扶资金9.5万元。

(8)依法管理计划生育情况。近年来,中水镇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彻底改变了过去的管理摸式,严格按照五条禁令、七不准的要求开展工作,群众的生育意愿大大改变,过去生多孩,现在只生一至二孩,党员干部,职工没有政策外的生育,没有恶性案件的发生。

(9)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情况。中水镇成立了出生

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关爱女孩行动为契机,切实开展打击“两非”活动,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加强对胎儿性别技术的管理,加强终止妊娠药品和终止妊娠手术的管理,建立对B超等设备的登记备案制度,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

(10)信息化建设情况。中水镇计生办对人口计生信息PIS系统能正常熟练运行,对今年将要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村进行业务培训,村级操作人员能掌握人口计生信息的收集、录入、上传。

(11)宣传教育情况。中水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广大干部及村两委学习有关计生文件精神,通过学习,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对实现人口“一升双降”目标的认识。近年来通过广大干部、职工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育龄群众的生育政策知晓率已达95%以上,优生优育知晓率达80%以上,育龄群众的避孕方法知晓率达90%以上,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85%以上。

(五)、集镇建设情况

我镇集镇建设经过十多年不断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大小街道11条,农贸市场建设基本骨干架初步形成。但是,我镇小城镇建设功能不够齐全,规划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和完善。

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我镇积极整合本级财政资金并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快建设步伐,集镇规划建设、通道路交通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电、路等建设项目、一事一议等民生工程项目的争取和实施都得以重大突破。

1、项目建设目标

抓住“威宁试点”“两年提速”和我县把中水作为次中心城市建设的良好机遇,依托毗邻昭通市区优势,穿境而过的进滇入川内昆铁路、威昭高速、102省道等地理和交通优势。充分发挥建设项目在加快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对已实施的项目,如水利设施建设、公路建设、环卫设施建设、校安等工程,加快实施进度,加大项目建设督促检查力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抓好威昭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普及通组公路建设。落实村级公路养护责任,优化路网结构,进一步加快镇村油路建设,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镇功能,做好街道的绿化、亮化、美化,加大“整脏治乱”工作力度,全面提升中水集镇形象。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镇村一体化的商贸流通体系。

2、建设规划

(1)集镇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改建标准化的镇敬老院1200平方米;规划建设垃圾处理站1个;规划建设公共厕所3个;安装路灯100盏;购置微型垃圾车2辆;增设垃圾箱150个,街道改造以及绿化、美化5万平方米。

(2)道路交通建设

中水镇通村公路建设17公里;通村油路建设38公里;通组公路建设176公里。

(3)水利设施建设

水土保持工程40平方公里;建小型蓄水池2个;主管道76公里;分水管道190公里;规划实施4000口小水窖建设(每口容积30立方米,保证6亩粮食作物“三湿”播种用水需要)。

(4)电力保障与电网改造

为保证我镇人民的用电需求,我镇还需添加30KVA变压器32台;5000米绝缘线路改造、通讯改造,以此达到每家每户用电通畅的目的。

(5)文明新村建设

完成全镇19个行政村庄治理整顿,一个体育活动场所、一个生态小公园和一个村级文化活动室;村寨绿化;庭院、主干道路、河岸绿化美化;村内主干道建成柏油路或水泥路,连户水泥便道;

(6)管理配套建设

集镇三分建、七分管。创新集镇管理手段,加大环卫、城管大队建设,为使我镇集镇建设取得持续、快速发展的实效,内容包括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电力保障与电网改造、文明新村建设和管理配套建设。

3、项目建设效益

完善集镇功能,改善集镇环境,解决群众生活实际困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带动二、三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三、发展思路

根据威宁县委、县政府将中水定位为威宁西部次中心城市的

发展定位目标,以及中水镇特殊的气候、土壤和地理环境,中水镇党委、政府的发展定位目标是: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全力打造云贵高原特色果蔬之乡,把中水建设成为云贵边境商贸物流大镇,实现中水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

为保障全镇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结合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需求,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我镇将从以下方面着重加强工作力度: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首先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加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把有文化、懂技术、工作热情高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村级班子中,优化班子结构,提高工作质量。

其次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改变培训方式,加大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镇村基层干部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先进性。

最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切实发挥农村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抓好政治理论素质提高的同时,创新发挥作为载体,按照因人制宜、发挥专长的原则,推行党员承诺制度,为每名党员设岗定责。

(二)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经济发展

“扶贫开发”是贵州省毕节试验镇建设三大主题之一,是促进地镇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全局性战略。各级部门在加大对毕节试验镇的资金、技术帮扶的同时,更应该在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下功夫,彻底摈弃不利于改革开放的思维方式。我镇党委、政府将特别的加大对民族村寨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民族村给予重点扶持和帮助,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极力改善农村交通、教育、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切实改善我镇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为发展农村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三)解放思想,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我镇地处西南山镇,思想还不够解放,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是制约少数民族地镇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要想摆脱贫困,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因此更应该在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下功夫,彻底摈弃不利于改革开放的思维方式,改变面对落后心安理得,面对差距怨天尤人,面对竞争不思进取,面对困难畏惧退却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激活群众要求致富的强烈愿望,把群众的“被动致富”的观念向“主动致富”的观念转变。

(四)推动土地流转,加强农业产业化

一是通过市场的配置,将仅有的土地资源向种田能手,向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的农民,向具有一定农机化水平的农民,向具有一定市场意识的农民转移。使他们实现规模经营,使土地的产出

效益大幅度增加。

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以前河村合作社为典型,立足现有,充分发挥我镇优越气候条件,整合多方资源,积极引进项目和资金;按照资源优势和镇位优势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确立适合本村本地发展、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优势项目,联村发展,不断做强做大,促进农民稳步增收。

(五)强化培训吸收,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要在民族村中把年轻的、责任心强的、思想追求进步的那部分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吸纳进党的队伍中来,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为村级班子建设培养后备力量。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公务员以及事业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培养,加强对民族乡制定少数民族后备干部近、中、远期培养规划,确保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得到重点任用,加强外出锻炼和学习考察,使之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的服务于民族地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通过落实各项规划任务,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把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全力打造云贵高原特色果蔬之乡,把中水建设成为云贵边境商贸物流大镇,实现中水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

四、主要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各行各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工作要求,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农业、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工程性缺水已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是基础水平差,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面广量大。二是城镇供水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三是防洪减灾基础薄弱。五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六是缺乏必要的前期工作经费。

七是地方匹配经费到位率低,导致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八是工程建后管护机制亟待建立健全。

九是全镇水利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特别是各县水利部门尤显突出,多年来基本上进不了急需专业的人才和学生,这种现状无法适应日趋繁重的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

五、下一步工作主要打算

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以水、电、路、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威宁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县委“四五六七”的工作思路为指针,抢抓机遇,立足开发开放,紧紧围绕“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确保大稳定”的发展目标,将集镇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龙头来抓,创造性地开展,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格审批,严谨管理,形成建设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的新型集镇,现将我镇集镇建设工作

规划项目如下:

(一)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

一是加强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搭建农业科技、市场信息配套服务平台,推进农业扶贫开发进程,加大对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的投资,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强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二是加强耕地保护,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推进耕作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升级,集中发展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的优势产业。三是着力打造优质烟生产基地建设,完善烟水配套工程管护制度,确保烟水配套工程的正常使用和效益发挥。积极引导合作社建设,扩大规模化种植,扩大烤烟服务设施集约化程度。强力推进马铃薯产业,继续巩固马铃薯种种植面积,建立良种马铃薯生产基地,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四是强力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环境等优势,着力打造毕节地区生态优质果蔬基地建设,建设优质烤烟、大蒜、苹果、蔬菜四大基地。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以前河、新光、新街、中河、出水、友光、建山、银水等村为重点,建设优质生态万亩蔬菜基地。争取落实大棚蔬菜1500亩。建设冷藏保鲜库2个,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按照“适地适树、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以精品苹果、优质黄梨和核桃板栗为主的优质干鲜

经果产业,切实抓好中水优质经果基地建设。建设28000亩优质烤烟基地,建设5000多亩精品苹果基地、10000亩核桃和板栗干过基地、30000亩早洋芋、大蒜、莴笋、辣椒等蔬菜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在花园村和银厂村建设以羊和养牛为主的养殖基地,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争取引进苹果包装、果蔬冷藏保鲜、核桃和其它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升级,增加农业产值,实现“三化”带“三农”的目标。以各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引领群众致富。

1、我镇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大基地,培植大产业、促进大流通

我镇紧紧抓住威宁“两年提速,三年交卷”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明确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依托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在优质化和特色化上做文章。依托区位、水源、土肥条件等优势,以建设蔬菜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无公害蔬菜栽培和绿色食品为突破口、发展中水紫皮大蒜、香葱、黄瓜、生姜、辣椒、莴笋等蔬菜。重点打造中水果蔬之乡品牌。把我镇建设成为威宁县最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大镇。

2、重点项目建设

(一)现代烟草业

规划基本烟田2.8万亩,上中等烟叶比例达到85%以上,烟叶等级合格率80%以上;每亩产值2200元以上,亩用工20个以

内。烟叶质量特色满足卷烟工业企业需求,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二)特色农作物

1、大棚蔬菜。建设大棚蔬菜2000亩。提高我镇淡季蔬菜周年供应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2、反季节蔬菜。建设夏秋反季节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其中喷(滴)灌设施基地建设1万亩。建设日处理量100吨的蔬菜产品预冷库以及配套分级包装车间1个。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2个。

3、精品苹果。新建精品苹果生产基地7000亩,苹果老果园改造3000亩。

4、优质核桃板栗干果基地。建立优质核桃干果基地10000亩,板栗2000亩。

(三)马铃薯产业

(1)中水镇脱毒马铃薯原种基地建设,脱毒马铃薯原种基地建设200亩。

(2)中水镇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优质商品薯生产基地2万亩,预计年产优质商品薯1.5万吨;配套建设商品薯暂存库1500平方米。

(四)生态畜牧业

(1)牛、羊品种改良点建设项目。牛冻精补贴,羊品种改良点基础设施建设及种羊补贴。

(2)生猪奖励项目。在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同时,稳

定全镇的生猪生产,借国家农业部进一步加大对威宁喀斯特地区支持的机遇,2010年起对生猪调出大县进行补贴,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主要对生猪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生猪良种、动物防疫等进行补贴。

(3)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项目。2011年建设人工草地5000亩,2012年5000亩,2013年5000亩,2014年5000亩。按每亩草地配套养羊1只的标准,配套羊2100只。配套圈舍建设1.2万平方米。

(五)、项目建设所产生的效益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解除城乡二元结构和顺利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障和有效途径,随着我镇农村经济的发展,我镇要在反季蔬菜上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上项目、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填补我镇反季节蔬菜周年供应的空白。重点打造中水果蔬之乡品牌。力争在三到五年把我镇建设成为云贵高原最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六)、生态环境建设

中水镇人多地少,人均耕地0.5亩,山坡大多已经被开垦种植,导致生态恶化。为此,要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一要加大石漠化治理,二要退耕还林。在条件比较适宜、土地面积相对较多的地方,做到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范化种植,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核桃、板栗、花椒种植基地,建立一个或几个集中连片、种植规范、管理科学、效果明显的示范样板基地,带动周边群众种

植。

(七)、以水利和通村油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二期安全饮水、威西灌区、石板河水库建设和赖苗冲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好前河河堤治理项目,争取实施中河、后河、银水小河河堤治理项目、实施好现代烟草农业项目。加大通村油路建设,争取在前实现村村通油路。

7.2018站在新的起点励志说说 篇七

______县委宣讲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会

职业中专专场

2017年12月1日县委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走进惠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十九大报告、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大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解读。学校广大老师聚精会神听宣讲,认认真真做笔记。会后大家纷纷表示报告会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理论、讲出了要点,紧扣了实际,令人振奋,要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各个岗位上、体现到具体行动中。

报告会上,主讲人职业中专校长王大雷从十九大的主题和主要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去5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惠民的具体情况等8个方面进行了宣讲。他紧扣十九大报告原文,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围绕“工匠精神”“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中央精神进行阐释,赢得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

学校老师表示这是一次很及时也很有必要,同时又是很有深度很全面很接地气的宣讲。这次宣讲全面深入、解读联系实际,充满了正能量。听完宣讲,深受教育和鼓舞。这场宣讲会既是一次高质量的专题辅导会,也是对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发令枪”和“指挥棒”。全体老师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不但要把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还要拿出求实的行动,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以创建省规范化学校为抓手,推动学校工作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8.2018站在新的起点励志说说 篇八

践行新使命训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消防救援新局面

历史的天空浩瀚无垠,时代的江河惊涛拍岸。2018年的11月9日,对于全国20万消防指战员来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向身着新式制服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标志着一支全新的人民队伍举旗定向、踏上征程。面对新旗帜、肩负新使命,XX消防中队全体指战员倍感振奋、斗志昂扬,必将牢记领袖嘱托,忠实践行训词要求,把旗帜举过头顶、让训词融入血脉,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消防救援事业新局面。

一、深刻领悟***亲自授旗并致训词的重大意义,把训词作为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总方略高高树立起来。

总书记亲自授旗并致训词,这既是特殊荣誉,更是千钧重托,饱含着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考量和忧国忧民的领袖情怀,对全体消防救援人员产生巨大鼓舞和极大鞭策,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开创了先河。此次授旗是习总书记第六次为机构单位授旗,也是习总书记首次为非军队单位机构授旗,其开创性、缔造性非同一般。而对于拥有53年历史的消防队伍来说,首次拥有专属的队旗、队徽、队训和制式服装以及衔级制度,并且这一荣誉体系由全党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亲自过问、亲自参与、亲自建设,则更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确立了方位。总书记在训词中强调,你们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故的重大职责。“主力军和国家队”是对新组建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精准定位,“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故”则是对这支队伍承担职责的清晰界定。

描绘了蓝图。总书记在训词中,对新组建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提出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总要求,其中对党忠诚是灵魂,纪律严明是保证,赴汤蹈火是使命,竭诚为民是宗旨,这四句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共同描绘了中国特色消防救援事业的宏伟蓝图。

总书记775字的训词,字字含情,句句有爱,语重心长,微言大义,不仅开宗明义地阐述了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初衷和原由,也饱含深情地回顾了消防队伍发展的光辉历史,更掷地有声的指出了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可以说为我们这支队伍将来的发展埋下了根、注入了魂,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必将迎来全新的机遇和历史的考验。

二、学习总书记授旗训词,深感消防救援发展迎来新机遇、新挑战

通过原原本本地学习习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作为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见证者、参与者,我们深感消防救援队伍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必将开启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一)职业荣誉更崇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亲自领导、运筹和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框架方案顺利出台。总书记还亲自审定了队旗、队徽、队服和誓词。此次是习总书记首次为非军事单位授旗并致训词,我们成为除军队以外唯一享受这一特殊荣誉的集体,这在共和国消防53年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授旗仪式上,3位政治局常委、7位政治局委员的出席,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这支队伍给予的特殊关怀和特别厚爱。短短775字的训词,总书记强调消防队伍同人民群众贴得最近、联系最紧,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指出党和人民对你们寄予厚望,“最近、最紧、最需要”充分肯定了消防队伍历史功绩,而“寄予厚望”更是对我们寄托了殷切期望和千钧重托。消防救援队伍的地位和荣誉从未有像今天那样,受到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如此高度重视。身为其中的我们,有幸赶上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领受总书记的千钧重托,倍感骄傲和自豪!

(二)职业特点更突显。去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公安系统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而今,总书记专门为消防救援队伍提出“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总要求,使得我们这支队伍的基本属性和职业特点更加突显,是新时代下推进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的总方针、总纲领。“对党忠诚”是“魂”,是我们最首要、最基本的政治品格,消防救援队伍脱胎于人民解放军,成长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必须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纪律严明”是“纲”,是我们干好一切工作的标准要求,消防队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要用纪律部队的标准严格要求,才能保证各项任务顺利完成。“赴汤蹈火”是“要”,是我们干好一切工作的职业操守,就是要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本领和勇气,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竭诚为民”是“向”,是我们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不计得失、不顾一切地给人民以力量、保人民以安全。我们不妨窥见,“纪律严明”从原来第四位调整至第二位,更加强调了消防救援队伍纪律规矩必须更严,由“服务人民”变成“竭诚为民”,更加突显了尽一切力量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不惜牺牲一切,而“执法公正”变成“赴汤蹈火”,更加贴近了消防救援队伍的本职,突显了这支队伍的职业特点。

(三)职业发展更契合。总书记强调,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党中央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立足我国国情和灾害事故特点、构建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举措。我们由衷地感到,党中央将消防救援工作摆在国家战略决策的高度来建设,使大消防、大应急、大救援更加契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适应当前我国应急管理发展现实需要,更加突显了新时代消防救援工作的重要性。总书记又指出,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应的备战状态,练就科学高效、专业精准的过硬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走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较好地解决了现役体制下消防队员2年服役期的限制,使更多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骨干人才得意保留,更好地适应了消防职业发展。

(四)职业需求更迫切。总书记强调,改革转制后,你们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而2009年5月1日起实行的《消防法》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两者相较之下,我们清醒地看到,改革转制后我们的职责使命更大、任务范围更广,职业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本领不足的危机感,加快推动队伍转型升级,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装备保障、救援机制等方面来一次大提升,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全面提高应对复杂灾情的实战能力。

9.站在新起点,我该怎么办(海运) 篇九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站在新起点,我该怎么办?中海油运站在新的起点,新在哪里?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国家又提出了石油战略储备计划,20xx年原油进口量要超过1亿吨。

二、在公司领导和职工们的不懈努力下,去年赢利了7.58亿,今年目标定到9亿,比成立时足足增加了3倍,成绩令人瞩目!

三、中海集团领导审时度势,李克麟总裁于今年7月提出建设世界级油轮船队的宏伟目标,预计到20xx年中海油运的船舶总载重吨位将达450万吨,到20xx年,更将达到850万吨,进入世界前6位。公司即将建造的2条VLCC,和将要购进的二条VLCC,为我们展现了光辉的发展远景和蓝图,我们信心倍增。我们相信:中海油运必将在市场中发展壮大,中海油轮的五星红旗必将在五洲四洋高高飘扬。

中海油运将要实现跨跃式的发展,作为一名青年员工,我该怎么办?我认为,首先应从身边做起,把本职工作做好,把领导交给的.任务完成好。

记得李绍德书记为我们推荐过一本书,名叫〈把信送给加西亚〉。讲的是美西战争时,美国总统要联合古巴游击队的首领加西亚。他叫来一名军官,请他给加西亚捎一封信。军官什么都没问,带着信,通过层层封锁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美国战胜西班牙赢得契机。

从书中,让我明白了忠于职守,用于创新,勤于思索的道理。我们虽然不是军人,但商场如战场,企业的生死存亡与我们息息相关。世界级油轮船队的宏伟目标,就在我们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中萌动,成长!其次,在竞争中努力学习,从实践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并形成一个富有战斗力的知识型团队。

上一篇:教师党员创先争优承诺书下一篇:创建平安校园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