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去括号学案(共9篇)
1.35去括号学案 篇一
去括号与添括号
(一)教案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去括号法则”并能灵活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能有条理、清晰的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让学生领会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充满自信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 学 重 点:
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教 学 难 点:
括号前是“-“号时的去括号法则。教 具 准 备:多媒体
教 学 方 法:活动、问题、探索、交流。教 学 过 程:
一 创 设 情 景:
通过一组连环画面,第一个画面:两个学生在思考问题“图书阅览室里有a人正在看书,b人看完后出去了,又有c人回教室上课了,此时阅览室中还有多少人?”第二个画面:小刚得出的答案是a-(b+c),小芳得到的答案是a-b-c,两人觉得这两个答案都有道理,可为什么形式不一样呢?”第三个画面:“聪明的小刚灵机一动,把我的答案中的括号扔去不要,两个答案就一样了。可细心的小芳马上发现还是不一样。”第四个画面:“究竟该怎么办呢?两个学生免露难色。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俩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 活 动 实 践 1 发 现 探 究:
填空:7+(+3)=7_____;8a+(+a)=8a_____; 7+(-3)=——;8a+(-a)=8a__; 7-(+3)=7——;8a-(+a)=8a____;7-(-3)=7———;8a-(-a)=8a____.2 研 讨 探 究:
根据上面填空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问 题 1:
上面各小题的左边与右边有何不同?
(左边有括号,右边没有)问 题 2:
括号前是“+”号或是“-”号时,对去掉括号有无影响?
(有影响。因为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而加号可以省略)问 题 3 你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一下你发现的去括号的规律吗?
(括号前是“+”号时,把“+”号和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数与字母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时,把“-”号和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数与字母都要变号。)问 题 4 如果括号里不是单项式,而是多项式,你所发现的规律还适用吗?请用下列狮子进行验证:
13+(7-5)13-(7-5)9a+(12a-3a)9a-(12a-3a)问 题 5 你能用语言叙述去括号的规律吗?
(括号前是“+”号时,把“+”号和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时,把“-”号和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三 自 由 展 示 1 说 一 说:
下面的去括号,有没有错误?若有错,请你改正。
⑴a2aa + bb)= c + 2a – b 2 做 一 做 :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⑴a +(b-c); ⑵ a(3y-2x)。3 议 一 议 2
222如果一个三角形第一条边长为(2a-b)厘米,第二条边比第一条边长(a+b)厘米,第三条边比第一条边的2倍少b厘米,哪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9a-4b)厘米
四 迁 移 创 新 填空:(填“+”或“-”号)
① x __(z2)= x2 – y2 + z2
③3a__(bc)=-a – b + c 五 精 彩 回 顾
学生之间交流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提出得与失,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可以帮助忙解答。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运用从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把有理数减法法则和相反数的意义进行了推广,利用分析、类比、归纳等方法,总结出了去括号法则,并学会了在实际中灵活应用。)
六 课 外 拓展 教材 P114习题3.4 7,8,12题。2已知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a︱+︱b︱-︱a+b ︱
a o b
去括号与添括号(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添括号法则;
2.会运用添括号法则进行多项式变形;
3.继续学习“类比”的方法;理解“去括号”与“添括号”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添括号法则;法则的应用.
难点:添上“-”号和括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全变号.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1.提问去括号法则. 2.练习去括号:
(1)a+(b-c);(2)a-(-b+c);
(3)(a+b)+(c+d);(4)-(a+b)-(-c-d);(5)(a-b)-(-c+d);(6)-(a-b)+(-c-d).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去括号,在计算中,有时候是需要去括号,有时候又需添括号,比如下面两题:
(1)102+199-99;(2)5040-297-1503. 怎样算更简便?
找学生回答,教师将过程写出来. 解:(1)102+199-99 =102+(199-99)=102+100 =202;
(2)5040-297-1503 =5040-(297+1503)=5040-1800 =3240.
仿照数的添括号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a+b-c=a+(); a+b-c=a-().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数的加括号方法,填出括号里的各项,进而总结添括号法则.
二、新知识的学习添括号法则:
添上“+”号和括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 添上“-”号和括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此法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进行修改、补充.
三、新知识的应用
例1 按要求,将多项式3a-2b+c添上括号:(1)把它放在前面带有“+”号的括号里;(2)把它放在前面带有“-”号的括号里.
此题是添括号法则的直接应用,为了更加明确起见,在解题时,先写出3a-2b+c=+()=-()的形式,再让学生往里填空,特别注意,添“-”号和括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全变号.
解:3a-2b+c=+(3a-2b+c)=-(-3a+2b-c).
紧接着提问学生:如何检查添括号对不对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直至说出可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利用添括号法则检查,一是从结果出发,利用去括号法则检查.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指出所谓用去括号法则检查添括号,正如同用加法检验减法,用乘法检验除法一样. 例2 在下列()里填上适当的项:(1)a+b+c-d=a+();(2)a-b+c-d=a-();(3)x+2y-3z=2y-();
(4)(a+b-c)(a-b+c)=[a+()][a-()];(5)-(a3-a2)+(a-1)=-a3-(). 本题找学生回答.
解:(1)原式=a+(b+c-d);(2)原式=a-(b-c+d);(3)原式=2y-(3z-x);
(4)原式=[a+(b-c)][a-(b-c)];(5)原式=-a3-(-a2-a+1).
例3 按下列要求,将多项式x3-5x2-4x+9的后两项用()括起来:(1)括号前面带有“+”号;(2)括号前面带有“-”号. 解:(1)x3-5x2-4x+9 =x3-5x2+(-4x+9);(2)x3-5x2-4x+9 =x3-5x2-(4x-9). 说明:1.解此题时,首先要让学生确认x3-5x2-4x+9的后两项是什么——是-4x、+9,要特别注意每一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
2.再次强调添的是什么——是()及它前面的“+”或“-”. 例4 按要求将2x2+3x-6(1)写成一个单项式与一个二项式的和;(2)写成一个单项式与一个二项式的差. 此题(1)、(2)小题的答案都不止一种形式,因此要让学生先讨论1分钟再举手发言.通过此题可渗透一题多解的立意. 解:(1)2x2+3x-6 =2x2+(3x-6)=3x+(2x2-6)=-6+(2x2+3x);(2)2x2+3x-6 =2x2-(-3x+6)=3x-(-2x2+6)=-6-(-2x2-3x).
四、小结
1.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去括号法则和添括号法则,这两个法则在整式变形中经常用到,而利用它们进行整式变形的前提是原来整式的值不变.
2.去、添括号时,一定要注意括号前的符号,这是括号里各项变不变号的依据.
五、作业
1.用括号把mx+nx-my-ny分成两组,使其中含m的项结合,含n的项结合(两个括号用“+”号连接).
2.在多项式m4-2m2n2-2m2+2n2+n4中添括号:
(1)把四次项结合,放在前面带有“+”号的括号里;(2)把二次项结合,放在前面带有“-”号的括号里. 3.把多项式10x3-7x2y+4xy2+2y3-5写成两个多项式的和,使其中一个不含字母y.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去括号和添括号是本章的难点,而添括号难于去括号,添“负号和括号”又难于添“正号和括号”,因此,本章的最难点在本节.为了让学生学起来更觉自然,降低难度,在引入部分,仍然采用了“以旧引新”的办法,即通过复习小学学过的简便运算,引起学生对添括号的注意,而后,进一步抽象,将数换成字母,让学生在刚才运算的基础上,解决字母的添括号问题.最后,仿照去括号法则,归纳、概括出添括号法则.
2.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添的不仅仅是括号,还包括前面的正号或负号,因此,在总结法则时,措词与课本略有不同(见教学设计)以更利于学生将括号及括号前的符号看成一个整体. 3.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添括号和去括号是两个相反的过程,因此可以用来互相检验,就如同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一样.这样可使知识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2.《去括号》教案 篇二
字母表示数
5.去括号
吴 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2.总结去括号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3.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去括号法则,正确去括号,能利用去括号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当括号前是“-”时的去括号问题。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可以结合在一起。我们就把这样的项叫做同类项。)
2.叙述合并同类项法则。
(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3.指出代数式a+(3c+2b-a)-(2a-c)的同类项。(出现问题,引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例:图书馆有a名学生,后来有分别来了两批学生,第一批来了b名学生,第二批来了c名学生,这馆内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来回答这一问题?
解法一:开始有a名学生,后来一共来了(b+c)名学生,共有[a+(b+c)]名学生。解法二:开始有a名学生,第一批来了b名学生,第二批来了c名学生,共有(a+b+c)名学生。
所以:+a+(+b+c)= +a+b+c
2.两个表达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方法不同,结果相同。
区别:一个有括号,一个没有括号。3.从左边式子到右边式子的过程叫什么?
去括号
4.总结括号前面是“+”的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例:图书馆有a名学生,后来有分别走了两批学生,第一批走了b名学生,第二批走了c名学生,这馆内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来回答这一问题?
解法一:开始有a名学生,后来一共走了(b+c)名学生,共有[a-(b+c)]名学生。解法二:开始有a名学生,第一批走了b名学生,第二批走了c名学生,共有(a-b-c)名学生。
所以:+a-(+b+c)= +a-b-c 2.总结括号前面是“-”的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3.这两个规律也适用于其他的式子吗,我们如何来验证?
回忆火柴棍搭正方形。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计算搭建正方形所用火柴棒的根数的同时,屏幕上辅助显示其形成过程,这样做巧妙地滲透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学生在思考、观察的时候,很自然的想到尽管观察的角度不同,但计算搭建正方形所用火柴棒的根数应该是相等的,但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呢?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它们作进一步的比较。”
对比观察,验证法则。(乘法分配律)
4+3(x-1)=4+3x-3=3x+1
4x-(x-1)=4x+(-1)x+(-1)(-1)=4x-x+1=3x+1
2x+(x+1)=2x+x+1=3x+1
去括号法则
口诀:去括号,看符号
是“+”号,不变号 是“-”号,全变号
三、练习
第一组:
1.a+(-b+c-d)解:原式=a-b+c-d 2.a-(-b+c-d)解:原式=a+b-c+d 3.(x+y)+(x-y+1)解:原式=x+y+x-y+1=2x+1 4.3a2 2.3b-2c4a+(c+3b)]+c
解:原式=3b-2c-[-4a+c+3b]+c
=3b-2c+4a-c-3b+c
=-2c+4a 注意:
1.“都”:括号前是“-”时,各项符号都要变,不要只改变第一项或某几项。2.去括号时,应把“括号”和“括号前的符号”一起去掉。
3.当括号前有数字因式时,一般用乘法分配律把数与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去括号。4.代数式去括号后,都必须经过合并同类项,其结果才能简洁。5.去括号顺序:由里到外。
四、课后作业
3.《去括号》教学反思 篇三
在七(1)班上课的时候,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导入部分的内容,并理解去括号的法则。我再进行强调:“+→不变”、“—→全变号”。然后进行例题的示范讲解:依照法则,去掉括号和前面的符号,对括号里面的每一项进行变号。三个例题讲完了,感觉学生不知道我再讲什么,我还是让学生做练习,想看看情况再说。我抽了四个同学(基础偏差)做在黑板上,有两个同学的符号出了问题。
我再进行强调:“+→不变”、“—→全变号”。然后补充去括号:+(2a-b);-(2a-b)。让学生先体会去括号的法则,再讲例题。下课以后,好些同学却不知道怎么去括号。
作业情况:一半的同学基本掌握。
主要问题有:(1)分不清什么时候改变号;
(2)一个括号部分变号;
(3)括号前的常数只乘第一项或乘到其它括号。
前几年讲这部分内容时,也有这些问题,但出现的学生并不多,可我觉得比以前讲的要细一些,情况却比以前差。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
4.去括号解方程教学反思 篇四
练玉娟
这一节课的教学,是继续讨论如何解方程的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重点讨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②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这节课首先由复习上节课的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导入,并利用上节课学习的移项法解一道一元一次方程,以达到复习和巩固前面学过解方程的三个步骤,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解方程的步骤是逐渐发展的,后面的步骤是在前面步骤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步骤数量在逐渐增加,那么今天是否又要学习新的步骤呢?一个悬念,使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接下来从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解方程中遇到了有括号的新形式,从而引发思考,当方程中有括号时,如何变形使方程最终简化为x=a的形式,从而得出本节课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共4步,在上节移项法解方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步。这节课的重点在于用去括号等步骤化简方程使最终转化为x=a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弄清题目的已知量、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难点是学生能自己看问题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能正确解出方程。
最后是出现几道有括号的方程,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猜想各种方法,去尝试各种解题的途径,启发学生在化归思想影响下想到要去括号。那么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呢?去括号时特别要注意的又能什 么呢?当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后,去括号解方程的一些问题(错误)出现了,主要的有两点,① 括号外面的系数漏乘括号里面的项,②去括号时该变号的没变号。在做题中学生只会背法则不会用法则,有的根据乘法分配律,数字不同括号内各项相乘,有的符号出错,再有移项不变号,合并计算比较差,教师针对这一问题,虽然作强调,但落实还不够。
5.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案 篇五
二十五中学王臣
一、复习回顾:
我们来解这个方程:5X-9=3X-5 解:移项,得:5X-3X=-5+9 合并同类项,得:2X=4 系数化为1,得:X=2 【提问】我们移项应注意什么?(移项后要变号)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去年我校加强节能措施,请大家看这个问题:
我校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我校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你们综合用方程解这个问题吗?谁上来解?只要列方程不解方程。分析: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到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2000)度;上半年共用电6X度,下半年共用电6(X-2000)度。根据全年用电15万度,列方程:6X+6(X-2000)=150000 让学生自己列方程,列好后
【提问】你根据什么列这个方程?
大家观察这个方程与我们前面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方程含有括号)今天我们学习解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根据课本.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
三、探究新知识
我们该如何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需要去括号才能解决,那么我们先回顾一下两个知识点:
1、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你能用字表示来吗? a(b+c+d)=ab+ac+ad
2、去括号法则
(1)如果括号外的周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符号。
(2)如果括号外的周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符号。
3、现在我们已经熟悉去括号的方法了,那么我们来解刚才的方程 6X+6(X-2000)=150000 解:去括号,得:6X+6X-12000=150000 移项,得:6X+6X=15000+12000 合并同类项,得:12X=162000 系数化为1,得:X=13500 答:我校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3500度。
4、【提问】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
设上半年用电X度 X-(15-X)=0.2*6 应用题的扩展最好放在前面,我们又回顾列方程,解方程来前尾呼应。
5、通过解这类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发现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时,一般要去括号,在去括号应注意什么?(注意括号前的符号,如果是“+”,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的符号都不变号,如果是“-”,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符号,同时注意要把括号前的周数与括号内的各项都要乘,不能漏乘)。
6、大家通过解决学校用电问题,我们认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性,平时不能浪费用电,我们从小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节约用电。
7、例
1、解方程3X-7(X-1)=3-2(X+3)解:去括号,得:3X-7X+7=3-2X-6 移项,得:3X-7X+2X=3-6-7 合并同类项,得:-2X=-10 系数化为1,得:X=5
8、我们来小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在哪些?(1)去括号、(2)移项、(3)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
1、【提问】是不是解每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要按以上步骤进行?(不是)应根据每个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而定。
四、课堂练习
(1):4X+3(2X-3)=12-(X+4)=11/17(2):6(2/1X-4)+2X=7-(3/1X-1)=6(3):-3X+2(X-1)=3-(5X-6)=4/11(4):4X-3(20-X)=6X-7(9+X)=-8/3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6.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六
3.3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第1课时 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去括号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
2、准确而熟练的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难点、重点)教学过程:
重点:能正确运用去括号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能够较为灵活、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解方程:2x+140-4x=94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我们学了哪几步?
2、利用去括号化简下面各式:
(1)3 a+2b+(6 a-4b)
(2)-5 a +4b-(-3 a+b)
(3)(-3a+2b)+3(a – b)
(4)-3(x-y)注意: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二、情景导入
例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讨论:你有哪些方法解决这道有趣的数学题?
1、找等量关系
鸡的脚数+兔的脚数=总脚数
2、设未知数
设鸡有x只,兔有(35-x)只。
3、列出方程:
2x+4(35-x)=94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比一比:2x+4(35-x)=94 2x+140-4x=94 问题:这个方程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怎样使这个方程向x= a转化? 解这个方程:2x+4(35-x)=94 问题:解这道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与之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何不同? 练习:解方程
(1)2x-(x+8)=5x+2(x-1)(2)3x-7(x-1)=3-2(x+3)讨论:解带有括号的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1、去括号
2、移项
3、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1 探究点二: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例2:一艘船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而行,用了 2 h;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而行,了 2.5 h.已知水流的速度是 3 km/h,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1、找等量关系:这艘船往返的路程相等
路程=速度 x 时间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即顺流速度_x_顺流时间_=_逆流速度_x_逆流时间
2、设未知数:
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 x km/h,则顺流速度为(x+3)km/h,逆流速度为(x-3)km/h.3、列出方程:2(x+ 3)= 2.5(x-3)
4、解方程: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课堂小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2.去括号时需注意:若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时,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要改变; 括号前有因数时,去括号后不要漏乘。
四、自我检测
1、对于方程 2(2x-1)-(x-3)=1 去括号正确的是
()
A.4x-1-x-3=1
B.4x-1-x +3=1
C.4x-2-x-3=1
D.4x-2-x +3=1 2.若关于x的方程 3x +(2a+1)= x-(3a+2)的解为x = 0,则a的值等于
()
1313A.B.5
C.5
D.5
3、爷爷现在的年龄是孙子的5倍,12年后,爷爷的年龄是孙子的3倍,现在孙子的年龄是___岁.4、解下列方程
(1)2(x+3)=5x
(2)4x+3(2x-3)=12-(x+4)
选作题:
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 000kw.h(千瓦时),全年用电15万kw.h,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
7.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一些实际问题讨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去括号”法则。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感悟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间,学生和老师的合作探讨让学生逐步学会思维。
观念确认与引导:会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将含有括号的方程化归成已经熟悉的方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数学教科书的人文色彩。教学重点:根据实际列方程、如何解方程
教学难点:正确利用“去括号”变形来解方程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动手,动脑
1.去括号:2(x+2y-2),-3(3x-y+1),-(4a+3b-5c)
2.解方程:(1)x+15=2x-10
(2)4x+7=2x-1(3)1-7x+1=21
学生动手在练习本上完成,并说出去括号要注意的地方,强调每一步要注意的问题。(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团队意识。)
活动1:多媒体展示问题: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提出,你会用方程解这道题吗?小组讨论交流一下,此题怎样解,老师巡视之后,若发现学生中有会解的,请同学板演并指出每个式子的意义,若没有,则作如下提示: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那么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_________度,上半年共用电 ______度,下半年共用电________度。根据全年用电15万度,列得方程为:6x+6(x-2000)=150000。列出方程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怎样解这个方程,求出x值?
师生共同完成第一步,并强调去括号要注意的问题
6x+6(x-2000)=150000 ↓去括号 6x+6x-12000=150000
↓移项
6x+6x=150000+12000 ↓合并 12x=162000
↓系数化为1 x=13500 由上可知,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3500度。(此环节让学生边看边思索,然后小组讨论统一意见派代表到前边讲解。其他小组可补充。)
活动2
火眼金睛:找出以下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假设上一步都是正确的)多媒体出示:
解: 3-2(x+1)=3 x
去括号,得3-2 x+1=3 x
移项,得-2 x-3 x=3+1 合并同类项,得-5 x=4
系数化为1,得x=-4/5(此环节的设计在于:把新知识转化成已会的知识,使学生具有成就感使学生有意识的注意每一步要注意的问题。)
活动3
乘胜追击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完成 第一组:
(1)2(x+15)=x-10(2)4(x+7)=2(x-1)(3)1-7(x+1)=21(3)1-7(x+1)=21(4)6(x-0.5)-x=12 第二组 :(5)11x-5(2x+1)=1(6)3(20-x)=18(7)4-4(x-3)=12(8)7-(x+5)=20 回顾小结
: 师结合学生归纳得出:
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给学生一个规范的解方程的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巩固了知识。
板书设计: 课题
8.35去括号学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整式去括号规律并会去括号。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
3.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去括号法则,正确地去括号.
2.教学难点:当括号前是“-”号时的去括号.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a(b+c)=ab+bc去进行说明下列等式.
这时,我们可得到等式:
观察这两个等式从左边到右边变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左边有括号,右边没有括号)
也就是说:这两个等式从左边到右边变化的共同特点是去掉了括号,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去括号
(二)、讲授新课
在代数式的运算中,如果遇到括号,应该如何去括号呢?我们回头来看刚才两个式子的变形过程.
请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到去括号法则.
教师总结:(电脑演示)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改变.
教师总结学生做的练习,作小结.
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下面我们来看一例题来熟悉去括号法则:
例: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1)
(2)
(3)
;
;
分析:按去括号法则先把括号去掉,然后再合并同类项,要注意括号前面是“-”号的情况,大家能运算吗际试一试.
(三)课文例题
例5: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的速度都是50千米/小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小时.(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甲船顺航 港口
乙船逆航 顺水航速=船速 + 水速=50+a(千米/小时)逆水航速=船速-水速=50-a(千米/小时)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电脑演示)
去括号时应注意:
(l)去括号时应先判断括号前面是“+”号还是“-”号.
(2)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要么全变号,要么全不变号,切不可一部分变号,一部分不变号.
(3)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括号后仍有几项,不能丢项.
(4)去括号时应将括号前的符号连同括号一起去掉.
(5)要注意括号前的符号,它是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是否变号的依据.
(6)要注意括号前面是“-”号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不能只改变括号内第一项或前几项的符号,而忘记改变其余的符号.
(7)若括号前是数字因数时,应利用乘法分配律先将该数与括号内的各项分别相乘再去括号,以免发生符号错误.
9.去括号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篇九
发布时间: 12/8/2011 PM 4:21:10
《去括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
2.探索去括号的法则,概括并应用法则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感知、探索、发现、概括、应用、合作的能力。4.在去括号法则的探索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去括号的法则的探索及理解,会去括号。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及括号前带数的去括号的处理。教学方法: 1.利用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2.利用循序渐进引导、分组交流、比赛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① a(b+c)=
② 3+4X+5X-1= 2.情境导入,感知去括号的必要性。
如图所示,摆一个正方形需4根火柴棍,照这样形式,摆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
引导学生探索:
结果1:4+3(X-1)
结果2:4X-(X-1)
提问:4+3(X-1)与4X-(X-1)是否相同?如何进行判断?
导入: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去括号的内容。
二.新知探究:去括号的法则及应用
1.去括号的法则:
①.找出下列各式答案 +(-7)=-(-7)= 3+(7-2)= 3+7-2= 8-(5-1)= 8-5+1=
你发现了什
么?
②.试着将每组题中的括号去掉与不带括号的试题比较结果,看是否相等?(学生随意去括号,会发现有人结果相等,有人不相等。)A.X+(3X-1)与X+3X-1 B.2Y-(4-Y)与3Y-4+Y
C.a+(2a-b)与a+2a-b
D.m-(n-2m)与m-n+2m
提问:怎样去括号才会出现结果相等?
③.用你们发现的方法算下列各题:(比谁算得准)
A.2X+(3X-5)B.2Y-(Z-Y)+z ④.用运算规律算下列各题: A.X+2(x-1)B.4+3(X-1)C.4X-(X-1)比较B.C的结果。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符号都不变,反之,则原括号的各项符号都要改变。
己归纳并口述)
2.若括号前带数,则连同符号一起与括号内各项相乘。三.巩固练习:(比赛学习)
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做完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1.去括号:不合并同类项 a+(b-c)a-(b-c)a+(-b+c)a-(-b-c)X-2(1-X)2(X-3)-3(-X+1)(基础差的不做)2.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4a-(a-3b)a+(5a-3b)-(a-2b)
3(2XY-Y)-2XY 3Y(x-1)-2X(Y+1)
(教师活动:了解学生情况,评价学生结果,纠错。)四.小结: 1.去括号时必须注意括号前的符号,去括号时应连同符号同时去掉,再决定是否改变括号内的符号。
2.若遇括号前有数时,必须连用数和符号同时去乘括号内的各项。
五.作业布置:
1.习题
2.去括号合并同类项:-(-X2+2XY-Y2)+4XY
1/2a2b-5ab2-(3ab2-1/2a2b)-3(X-2Y)+3(Y-2X)
六.板书设计:(略)
【35去括号学案】推荐阅读:
四年级下册 《有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反思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