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学习心得

2024-12-06

教研学习心得(12篇)

1.教研学习心得 篇一

教研学习心得

初中物理教研活动举行,整个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各位物理老师冒着今年冬天第一个最冷的天积极参加活动,并且坚持到最后,体现了物理教师们优良的品质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通过对研讨课的进一步分析和研讨,对课堂的调控、题目的设定、教学思路、学生主体体现等方面进行了研讨,达成了共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何能够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必须建立良好的有序的激励机制,制定一个学生可以看到的有望实现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个愉悦的心情,自然就能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目标明确,重拳出击,重点突破是实现有效课堂的保证。在课时减少,学科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必须要精选题目,确认好本节课可以达到的目标,在课堂上通过大量有效时间进行突破,一题理解则一类题会,对待重点就要重点突破,避免课堂上一节课有很多题目,每个题目都是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这样贪多嚼不烂,对于学生来说,做和不做基本一样,原来会的现在还会,不会的依然不会。注重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类。

综合课中,问题解决要注意进行解题思路的分析,注重引导学生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对题目的要求进行深刻的剖析,并不断的让学生去完善,去合理的进行讲解,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的的区别。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干的能力培养。

以学生为主体,不应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更要付诸于实际的行动中,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应该怎么办?到黑板上讲解的学生进行完讲解后应该如何做?提出问题后,为了让学生积极回答,用“这个题不难?这个题很简单?”来启发合适么?对于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不断的去锤炼,不断的去思考。

整个研修活动中,参会老师提出了很多的好的建议,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一定的共识,有了一定的收获。当然,作为自己,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有许多地方还需要考虑的进一步周全一些,这些也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不断实践的。

2.教研学习心得 篇二

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 教学与研究相得益彰。研究落实于教师的日常教学, 走向日常教学, 实现两者完美结合, 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如何有效上好理论课, 我和同事通过远程培训, 从拓展材料的“欢乐课堂”部门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 上理论课不一定非在教室, 也可以到机房上。1) 游戏激发兴趣法。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小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游戏引入教学, 然后再适当的给以学生动手的时间。例如:上学期给同学们上的一堂课, 首先由一个小游戏“猜数字”引入教学, 理论没讲之前让所有学生打开电脑, 猜数字 (这当然教师要事先准备好材料下发到每台电脑) , 学生一下兴趣来了, 个个都积极参入, 再慢慢的一步一步给同学们分析程序设计的初步知识。其中我穿插了QQ空间小游戏, 这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 怎么进入, 又怎么退出空间, 学生带着好奇我讲解了这趟课的核心。一趟看似非常枯草乏味的理论课在老师精心安排的小游戏中完成了, 而且效果非常好。2) 建立学习小组法。采用学生组内竞赛的方式建立学习小组, 比如必修教材2.2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可以采用组内竞赛的方式使用搜索引擎, 还有必修教材第一章信息的基本特征, 可以采取分组活动集中探讨信息技术的各个特征。课前对学生进行一些问题的调查, 作为建立学习小组的参考依据, 以发挥学生之间的交流、辐射作用。3) 研究性学习法。由学生与外界环境交互中建构而成的, 因而, 亲自整合信息, 选用信息, 可以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利用教材和资源网中的案例, 引导学生找出主要问题。此类方法是信息技术理论课值得深刻研究的方法, 我和我的同事正在研究和探讨中。

二、反思:研究型教学必备的教学手段

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加工、深化, 这是反思的典型表现, 也是教师进行研究的一个核心特征。同时, 也正是这种反思, 让教师的行为有了不断修正和改进的可能。一个研究型教师, 首先要学会反思。

1) 教师平和、赞扬的语言可以化解很多的不和谐。教师在上每节课时, 都会有自己的感受, 在这不同的情绪中, 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上周, 我在给高二某个班上完信息课后, 感觉非常惬意和喜悦, 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 爱打游戏的几个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 没有打游戏, 也没讲话, 而是积极动手做练习。后来, 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 不禁豁然开朗:记得上上周在这个班上课的时候, 这几个同学打游戏, 我没有采取命令式的口吻叫他们别打游戏, 而是采用幽默的激将法化解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尴尬和不和谐。课上这几个同学打游戏被我发现后我没有马上批评他们, 叫他们别打, 我采取温和的语气、赏识的心情说:你们知道我们班上最聪明的是那几位同学吗?会打游戏的同学一定非常聪明, 否则他们怎会利用这么好的时间打游戏呢, 他们的任务一定是完成了, 他们是会学会玩的学生, 然后我叫其中一个站起来演示操作给全班同学看, 没想他真的很好地完成了整个操作。同学们在我的带动下全鼓起了掌。课后我特意留下这几个学生, 然后又用关心的语气和他们谈谈心:我们这课虽然不参加高考, 但一定要通过不然会影响高考填志愿等等, 你们既然到我们学校来一定都不错, 很聪明的, 但有一点一定要在学会玩的同时学会学, 上机操作这种时间课下没办法完成, 打游戏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 你们觉得是不是要充分利用好上机时间, 这几个同学都点点头, 最后我说你们几个在高三毕业时一定会考一个好的大学, 老师敢保证。没想上节课这几个同学表现还真好, 在这基础上我适当的走到这几个学生面前指导指导, 并培培他们的肩膀说:不错。效果还真好。

2) 教师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我们老师上课特别是这些非高考科目, 上课时总会有一两个“调皮捣蛋”的学生, 记得有次上课几个同学在下面搞小动作吃东西, 并把板凳弄倒了, 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发火, 而是走到同学中说:刚才的这位吃东西的同学肯定是知道老师上第四节课有点饿了, 不好意思直接给我吃而采取这种方式提醒我, 给我东西吃, 同学们觉得是不是, 没想所有的学生都鼓起了掌。从哪以后这位吃东西的同学再也没在课堂上吃过东西了。记得还有一次, 我说同学们下面我来演示操作给你们看, 没想下面一个“调皮”的男生说, 老师别演示了, 我还没做完呢, 而且声音特大, 忽然引起全班同学大笑。其实, 说实话, 这男生并没注意他的大声已经感染了其他同学, 说问题也没什么问题, 但如何让老师来化解这种尴尬呢:我忽然记得自己给自己的要求 (不要在课堂上发火, 因为发火往往不能很好地解决任何问题) , 站到这个同学旁边说, 同学们你们看这位同学确实没做完, 他平时是非常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 不管哪节课他都非常认真地学, 你们要向他学习, 我们等等他, 稍后我再演示, 好吗?就这样即化解了这位学生的尴尬, 也分散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从那节课后我感觉这位同学比原先乖多了, 上课操作不但认真, 而且还非常尊重老师。

三、课下要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 这也是不容忽视的教育教研的需要

3.强化校本教研 促进有效学习 篇三

召开动员大会,讲形势,摆事实,彰显教學改革的必然性

确定改革的方案以后,笔者先后三次在大会上做报告,阐述高效课堂的理论和实践、阐述我校的二级自学辅导法教学改革的内涵。通过谈外地学校的改革成果、谈个人的从教体会、管理经验,让全体教师感受学校在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校本教研方面的诚意和决心,彻底消除部分教师认为改革会“一阵风”“走过场”的想法。

我们要求一线教学人员在校长的整体策划下、教学副校长的主抓下,在教导处、年级组、备课组等各层次负责人的引领带动下,结合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研讨学校总体方案、制定各层次改革方案。备课组层面上,要求各位一线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对学校方案开展讨论,首先是质疑,进而研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改革之初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实际查找问题、思考出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改革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在大范围内营造改革的氛围,促进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杜绝教师“朝三暮四”搞教改,今天课改,明天传统;尤其要坚决反对以课改为名,在课堂上“耍花枪”,搞“虚假繁荣”,形式花哨却没有实际效果。

下大力气强化教师教改理论的培训

详细讲解已被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一线教师接受理论的同时,产生在实践中应用的强烈渴望。我们安排前往先进地区学习过的教学人员讲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要求他们在讲解中结合具体的实施困难、实施细节谈问题、讲思路,展示成功案例。这些有理论指导、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培训工作,激发了教师的改革愿望,推动了学校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开展活动、促进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形成常规性教学领导听、评课制度,由校长率先垂范讲教改“示范课”,其他学科骨干教师跟进。课后要评课,提出整改意见,然后进入课堂再实践。成型后由骨干教师承担教改“展示课”。并且定期召开课程改革推进会,由教学领导和教师谈课改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学生谈自己在新课型学习中的心得体会,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使新课型日臻完善。每学期,我校都举办学科教学论坛。要求以学科为单位展示学科成果、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学生作品、教师讲座,也可以是学科建设成就,我们强调参与教师的普遍性、展示成果的全面性。每个学期,我们还定期组织各学科在教改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老师讲教改“展示课”,邀请市教研室教研员莅临指导,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查找探索中的不足。这种形式本身就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动力。从实际效果看,这种活动提高了大家的成就感和对教师职业的心理认同。

十三中全体教师将坚定不移地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执著探索,稳中求进,努力打造更为高效的课堂模式,实实在在地办教育。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第十三中学)

4.教研活动学习心得 篇四

张 兰

费县实验小学

2012.6

教研活动学习心得

费县实验小学 张兰

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几个月所走过的足迹,我们实验小学在校领导的正确组织下,在各位老师的大力合作下,我们进行了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我从内心体会到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和合作的必要性。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应抓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它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我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课程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扎实的教研活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下面我谈谈一些体会。

一、抓常规工作的落实,每位教师心中有教研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学期我们根据进修学校的教研主题,认真学习其精神,制定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研计划,并通过教研日历的形式将计划细分到每周,通知到每个老师。做到人人了解工作计划,个个知道自己常规工作。

课堂是老师的立身之地,是教学的主战场,是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途径。踏实有效地做好“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常规工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份内之事,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扎实做好“教学五环节”,尤其注重备课、上课、反思三环节。

1、以本为本,深入钻研教材。每一节课要精心备课,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疑点,精心地构思教学的五个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选择有效情境导入新课,让孩子上课伊始就走进数学,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2、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充实调动学生积极性,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提倡老师在教学中运用绿色语言,让学生在温和、宁静的情感中学习,使学生喜欢上数学。

3、课后反思,受益无穷

每一节课后或者每一次听课之后,要有一个交流反思的时间。这有时比上一堂课带给教师的感受更多,我们三年组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每一次活动之后,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各位教师各抒己见,有争执,有交流并能及时反思,写好听课反思,我们更为关注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否恰到好处,是否抓住学生的心,这样可以更好提高自己。

4、共同合作,集思广益

新课标的备课量很大,所以集体的力量更重要,我们组以备课组为单位定时定期进行集体备课,重点研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策略。我们组6个人讨论教学中的一些导入问题,统一教学进度、教育目标、讨论最佳教学设计方案,反思教学得失。尽可能多地从网络上、书本上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各课资料,力争向每一个四十分钟的前五分要更高的质量。集体备课常规化,做到有中心议题,中心发言人,并记录汇总。

二、认真落实教研活动,确保教研圆满成功

1、理论学习是推动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 这一学期,我们进行《数学新课标》理论的再学习,重新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髓;我们还一起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等,我们进行专题辅导,专题研讨,通过做读书笔记、心得的方式,让老师明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策略,提升老师的理论水平;平时,我们还将《小学数学教师》等杂志上优秀文章摘录下来,装订,发给大家自学。理论的提升,促进大家理念的更新,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专题教研活动走理论联系实践的道路,为老师提供解决问题的钥匙

这一学期我们进行专题教研活动:对老师在教学中导入环节出现的集中问题进行研讨,集思广益,高效解决,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3、扎实开展公开课教学,为教研提供了最好的范本

这一学期我们针对本教研主题开展了电教课和常态课教学,在公开课活动中,我们采用专题评课方法,大家以诚相待,就公开课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力图通过研讨、示范,解决大家工作中的困惑,让课教的踏实、朴实,让学生学的扎实,真正学有所获,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老师的业务素养的作用。

我们各位老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先各自阐述自己对整册教材进行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实施的方案;然后,每人

5.小学校本教研学习心得 篇五

在没有学习之前,我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校本教研,不明白教研活动要做些什么,更不知道一个教研组长应该做什么。通过黄艺老师和李雪梅老师的指点,我明白了,校本教研实践性、整合性、自主性、差异性、全员性的特点及其含义。正如李老师说的,我们的教研工作只停留于日常事务,教研活动开展也只是留于形势,教师没有真正得到提炼,活动效益不高。

通过听两位教师的课和听各位教研组长的评课,让我明白,原来数学课里,需要研究、探索的东西是很多很多的,只要我们专心去研究,就会有所收获。从听课来说,让我学到上数学课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数学知识的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上数学课,会遇到很多意不到的事,需要老师机智地作出反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素养。从评课来说,我明白,评课一是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要观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此之前,我对老师的评课从来不知道从这两点入手,只是轻描淡写的,如蜻蜓点水般的一闪而过。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想,我的理论知识太浅溥,甚至于说是空白,从现在起,我应该加强自己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自己校本知识的钻研,在学习中不断的提升自己。

6.网络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通过参加网络教研活动,使我大开眼界,动力大增。网络教研是我们教师实现自我专业成长、精神滋养最好、最便捷的平台,在这个空间中,我们可以抛却现实工作中被动的、被管制的拘束,在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中自由地展示自我,让思想飞翔、使精神充实。在这里可以自由地结交心灵的伙伴,进行自由的交流,实现平等的对话,留下自己的心声。经过一学期的网络教研学习,加深了我对网络信息的进一步认识和提高,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感觉网络教研学习是有必要的,学习体会有以下几点:

1、通过网络教研,大家把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观点、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凝聚更多人的智慧,从而使每一个参与教研的人员都从中获益。

2、网络教研,充分利用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发布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服务。通过网络博客,还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利用博客论坛、发贴等方式还能够解决。

3、网络教研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改变了教师的学习状态、工作状态,极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通过教育博客、论坛等,教师可发表自己的教学感想、教案、案例等与同行交流,也可拿出疑难问题让同行一起讨论,大家群策群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另外,在发贴、回贴的过程中好的贴子会吸引更多人读贴跟进,教师有了“受重

视”感,便会自觉地产生发表的欲望,积极发表话题。而要发表话题,便会更加关注教学现象,对教学现象进行分析,进而使教师养成了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催人上进。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质疑和批评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促进了教研行为的变革,更是一种创新的思维。

7.教研学习心得 篇七

一、学习型教研组织的构建

1. 构建美术学科教研网络, 走组织化道路, 提高成效。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教师焕发出极大的热情, 教师自发性的“沙龙式”教研蓬勃兴起。然而, 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与规划, 出现了好多不足。构建美术学科教研网络, 走组织化道路已水到渠成, 我区也已付之行动。从实际情况看, 我区美术教研组织走三级化管理。第一级, 区教研室美术学科中心教研组;第二级, 学区美术教研组, 共设五个教研组;第三级, 学校、片区教研组, 根据学校专职美术教师配备情况和地域就近原则, 分学校教研组 (三人以上) 和片区教研组 (几校合拼, 共同教研) 。实践证明:构建教研网络, 及时收集第一线出现的问题及总结出的经验, 定期就共同面临的问题有效地组织系统研讨, 拓展教师之间互动的空间, 使势单力薄的教师走出封闭的圈子, 在多途径的互动中, 发挥集体智慧, 共谋解决问题的策略, 共享教学过程所获得的经验, 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2. 建立教科研、艺术机构与美术教研组合作制度, 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小学美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需要教科研、艺术机构的参与, 需要走进学术前沿, 寻觅创造、发展的新支点。对我们小学美术教师而言, 在资深教育专家和艺术家的指导下, 进行教学和研修, 为自身专业的成长提供了可能。他们带来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 使教师们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美术专业知识, 并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和学习新理论和新方法, 从而获得更多美术教学发展的机会。该制度概括起来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类以教科研和艺术机构共同关注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看点为媒介, 构建在同一研讨主题下的教研合作制度;另一类以美术教学和美术教研组工作需要为前提, 把教科研、艺术类的专家请进来, 聘为顾问, 并围绕一个主攻内容, 定时、定点、有计划地展开活动。这两类制度的建立, 有利于教师真正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成为研究者;有利于教师从根本上形成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有利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充分获得专业化的支撑。可以说, 建立教科研、艺术机构与美术教研组合作制度能使小学美术教师在不脱岗的情况下整体提高能力, 成为研究型、艺术型的教师。

二、学习型教研的方式

1. 教学自我监控。

教学监控主要是对课前的计划、备课与准备、课堂的调控与调节、课后的反省与评价和创造方法进行观察与分析。对于刚刚接触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教师来说, 他们经过“通识培训”可能理解了新的教育思想, 但却不知道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应用方式, 也不知道如何把它们联系起来。在此情况下, 学校、片区美术教研组和学区美术教研组就起了作用。他们组织教师根据授课年级的不同, 分小组进行集体备课, 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 以“沙龙”的形式, 各抒己见, 形成“集体式”的教学计划与教案, 再分散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提倡并允许教师个人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 对“集体式”的教学计划与教案进行个人观点的增减。接着, 区教研室美术学科中心教研组, 组织各学区美术教研组的授课教师, 并邀请专家参与, 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师总结出的经验进行评析, 即借助专家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师教育行为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 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并提供适合于当时场景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式。当教师在倾听过程中意识到该场景所蕴含的理论在实际场景中的联系与应用方式时, 就会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这一评析过程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智慧”, 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在这一模式中, 教师的收获是双重的, 一方面知道了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 经验的积累, 教师就可独立完成专业的自我发展, 实现由外控到内控的发展转变。

2. 教学研究课题化。

“学习型”教研方式的鲜明特征就是教学研究课题化。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 立足教学第一线, 组织教师开展以应用性为主的课题研究, 以课题指导教学。三级教研组织, 发挥组织的优势, 有计划、系统地自主选择研究的课题, 灵活展开课题研究, 适时进行交流探讨, 把课题研讨融入教学活动中, 促进教师在教研中成长。如“小学美术教学与弱势生的成长”课题的确立, 为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探索“学生差异的客观性和多样性, 利用学生的不同优势, 促使其均衡发展, 达到以美术教育完善、完成全部教育的目的”的主题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教师们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起来, 以该课题为依托, 整合问题, 并在教研课题组的组织下活动, 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交流教学心得、改进教学行为、积累教学成效。从这一课题的实践证实:课题指导教学, 促进教师由分散的个体性研究向有组织的课题化研究转变。这一有实际意义的课题研究, 在指导教学的同时, 对教师群体的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和专业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 促进了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3. 艺术专业研修。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要进行独立的开拓性工作, 必须要有一定的特色, 显现自己的教育个性。美术学科教育因其自身的特点, 一方面, 决定了它能提供给教师具有学科特色的多角色的展示空间。另一方面, 美术学科的种类包容了一切视觉造型艺术, 当三五年专业院校学习毕业后, 教师们仍然出现专业不“专”的现象, “万金油”式的美术教师满目皆是。如何扬长避短, 把艺术专家请进来, 实现教师艺术专业的再研修, 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 也成了美术教研的一大特色任务。根据学校、学生、教师自然情况, 有选择地请艺术专家对教师们进行专业再教育和艺术教育研究的进一步指导, 构建艺术教育专业的平台, 从而保证并促进不同美术种类的特色美术教育得于持续发展, 这种从教师和教学需要出发, 教师自觉投入的艺术专业研修无疑也是我们美术教研的另一特色, 同时也是教师成长的又一途径。

8.谈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 篇八

一、系统思考,找准发展的起点

教研组是学校内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它诞生五十多年来,对促进和提升我国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有利于建立和优化教育教学秩序,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管理,全国各地学校陆续成立年级组。就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办学体制来说,真正支撑学校运行的是年级组和教研组。作为系统思考的主体,学校领导在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时,应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统筹兼顾,明确教研组与年级组的组织功能、职责范围,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做到分工合作,协调发展。作为教研组长,应该明确自己及教研组在整个学校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定位,紧紧抓住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工作重心,既不在管理中越权,与年级组发生冲突,又不至于使教研组地位过于降低,功能趋于弱化,致使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还可以加强教研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实施分科课程,教学研究也按照学科门类独立进行,不同学科组之间少有交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综合类课程、拓展性课程与探究性课程的开设,对教师的综合知识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研组将自己置于整个教研系统中来思考,在教研活动中增加跨学科的学术研究与交流,使教师引起对相关学科知识的重视和学习,提高自己综合学科教学的能力。要求教师要以相互依存的思维方式,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思考问题,把自己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作为重新认识的对象,把自己个人的专业成长与学校整体发展统一起来,激发起自我学习的意识,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为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愿景吸引,激发学习的动力

共同愿景最简单的说法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至关重要,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能极大的鼓舞人心,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激发人的使命感。

纵观乌当中学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得不承认近几年学校发展最快、变化最大。2003年,学校领导提出建立学习型学校的口号,绘制了“创省级示范性高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宏伟蓝图,并通过广泛的宣传、交流,将这一目标深植于每个教师心中,成为全体乌中人的共同愿景。在这一共同愿景的激励之下,全校上下团结一心,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铸就了自强不息的乌中精神。在创建示范性高中的艰难历程中,教研组作为学校的教学基层业务组织、教学研究的主阵地,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每次迎接专家评估检查的过程,都是教研组学习新课程理论,打造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在磨课、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们品尝过失败的痛苦,也分享过成功的幸福。“创示”

使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使教研组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增强。

然而随着“创示”的成功,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学校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一些教师感到付出与预期的回报不相称,滋生了消极情绪;一些教师失去了奋斗的目标,缺少了学习的动力;另外,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学校引进了不少教师,使教研组在不断壮大。这些教师年龄层次不同,思想秉性各异,给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如何根据新的形势,建立新的共同愿景,激发教师学习的动力,成为目前学校教研组最为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们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尽可能让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让教师不断对话、交流、互动,聆听、分享教师的个人愿景,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通过深度汇谈,引导教师充分的把学习和个人社会价值联系起来,和学校的兴旺发达联系起来,和人的幸福联系起来,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成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层次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教研组内倡导这样一种风气:让学习成为一种生存状态,让学习成为一种工作状态,让学习成为一种职业习惯,让学习成为一种创新行为。事实上,我们发现,每个教师都有寻求建立共同愿景的渴望,也即他们的内心都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只要教研组长善于组织、策划,就能激发起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将教师的个人愿景逐渐转化、整合、融为群体的共同愿景,被大家广泛认同和分享,最后形成教研组的共同目标。

如我校语文教研组在近期的团队建设中,通过广泛的对话、交流,经过系统思考,依托“贵州省新学校计划项目”提供的平台,我们确定将“建設一个和谐、民主,富有凝聚力、竞争力的学习型团队,让教研组成为教师的青春乐园和精神家园”作为我们的共同愿景,从而激发全组教师从“适应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转变,为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凝聚精神文化,注入学习的生命源泉

教研组精神文化是教研组全体成员所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道德风尚,是教研组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识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是集中体现教研组水平、品位、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标识。培育教研组精神文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研组要注重创建与时代特征相适应、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具有教研组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用它激活教研组的每一个细胞,将精神文化优势转化为教研组的竞争和发展优势。

我校语文教研组有着优秀的精神文化传统。以吕基业、雷英等为代表的老教师,几十年扎根于乌当这片热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们淡薄名利,任劳任怨,爱生敬业,不断

求知,堪为学习的表率。他们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对他们给予热情的帮扶、指导,对教研组形成和谐、友爱、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起到重要作用。

9.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1

20xx年4月27日和28日,我和学校的几位教师有幸参加了云南省科教院培训中心组织的《校本教研策略培训》的学习,不但使我加强了对校本教研的认识,而且让我有机会学习校本教研的新理念和校本教研的具体实施。

在昆明理工大学新迎校区大礼堂两天的学习中,我们分别听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教育中心王洁主任的《高效教研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有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问题与解决》两个讲座,云南省教科院中学研究室方贵荣主任的讲座《聚焦问题,提高质量》,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袁玥副主任的《教师微型课题的生成和研究方案的制定》、《教师微型课题的研究方法》两个讲座,还听了昆明市盘龙小学李红校长作盘龙小学校本教研的实验经验交流。

听了王洁主任《高效教研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有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问题与解决》两个讲座后,是我认识到:有意义的校本教研必须做到心中有规则,手上有技术,脑中有智慧。还让我充分意识到校本教研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教师去传递课堂或者完成书本,而且确保为具有不同需要的学生而学习。

在方贵荣主任的讲座《聚焦问题,提高质量》中,方主任冷静分析了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因:学校没有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教学研究的思路有问题;教学研究的方法不得其门而入。还了解了深化校本教研的基本路线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从中总结出: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

听了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袁玥副主任的《教师微型课题的生成和研究方案的制定》、《教师微型课题的研究方法》两个讲座后,使我知道了什么叫微型课题,微型课题是一种应用性研究,即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实践中具体问题的研究。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成一项工作,科学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育科研来说,针对研究课题的不同类型,采用恰当的方法,同样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便捷、有效的完成科研课题,而且使我们的研究显得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一般来说,中小学教育科研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当然,这并不是教育科研方法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分类,而是因为这些方法跟日常科研工作联系紧密而被经常采用。同一研究课题,往往会交叉采用几种不同方法,这在研究过程中要是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听了昆明市盘龙小学李红校长作盘龙小学校本教研的实验经验交流后,是我深有感触。联系我校校本教研的开展,发现我校校本教研的开展存在诸多不足。李校长从四方面介绍了他们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情况:

首先,创建一个生机勃勃的校本教研保障体制,让校本教研滋生活力。1、领导班子理念创新,步子坚实;2、校本教研网络清晰,职责明确;3、活动经费舍得投入,合理使用。

第二,完善一套全面规范的校本教研管理体制,为校本教研注入活力。1、制定校本教研远景规划,明确学校实施校本教研的目的性;2、建立校本教研管理奖励体制,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第三,建立一个富有成效的校本教研工作模式,使校本教研富有活力。1、加强研究,不断反思,促进教师不断成长;2、利用优势,积极承办教研活动,成为校本教研的起点;3、全面参与,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成为校本教研的焦点。

第四,走出一条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特色之路,使校本教研充满活力。1、在课堂教学上,坚持“一个理念,积极发展”的课堂态势;2、在教学研究上,坚持“课题研究,全员参与”的教研机制;3、在师资培训上,坚持“重点切入,全面提高”的培养方法。

从几位专家、老师的汇报交流,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上。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语言本质。

课堂教学要有梯度,照顾好各层次的学生,是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关键。从备课开始,就应该考虑到学生差异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施展身手,各显神通,让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提高,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强自信。记得读书时代的我,非常内向,害怕回答问题,因为我没有自信啊。其实,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一般是能主动参与课堂的,但基础薄弱的学生就不同,他觉得自己不会,怕错,怕被笑话,等等。这些心理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所以,我想,在课堂教学中,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要特别照顾基础薄弱的同学,给他们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加入活动,增加他们的自信。

还要抓好课后作业、课外辅导,是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保证。基础薄弱的学生课堂效率一般都不高,这会影响到他作业的完成率和准确率。因此,需要老师关注课后的他们,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课后作业跟踪和课外的辅导。这些工作可以是老师亲自去做,但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较多的话,不妨调动学生力量。让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一起完成课后作业,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巩固的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解决了问题,对课堂知识可以基本掌握,一举两得,共同进步。我曾经在班级开展过一帮一活动,但由于自己跟踪不足,致使效果不够明显。仅仅做好课后作业跟踪是不够的,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还应该做好纠错讲解、定期单独复习的工作。

面向全体学生中的培优工作这一步不可丢。在科组讨论过程中,有老师就反映了,培优补差工作中,大部

分老师都慢慢将重点放在补差这方面,而忽略培优工作的开展。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是做的严重不够,课堂上给基础好的学生准备的挑战问题不够新颖、不够尖端,有时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已。课外呢,只是给基础好的学生推荐了一些资料,在他们买回资料后没有做跟踪和具体的辅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高分不高,高分不多”的情况。

总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这是一件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只有抓早、抓细加坚持,才能真正将这项工作抓好。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自己做得不足,我会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使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有所收获。我相信,付出过,努力过,一定会有收获。抓好校本教研工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搞好校本教研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2

教研组是教师群体进行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单元,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正在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在一些老师的观念中,始终有个错误的想法,教学是教学,教研是教研,出现了教而不研,研而不教的学科教学与学科研究相分离的现象。如何使校本教研活动能够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教研过程中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校本教研的一些做法。校本教研围绕着活动的实效性展开,形式上一改以往集体备课中面面俱到为各个击破。具体做法为:各个备课组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活动的重点,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在深度上有所突破。主要是在抓常规的情况下,着重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以集体备课体系为主要载体的校本研训活动。

二、有效校本教研的建议。

1.教研活动不在乎形式多样,主要在于是否有效。传统的听课和评课,如果组长多动点脑筋,调动组员的积极参与性,那一定会很有成效的。集体备课也一样,要翻新,不落俗套。

2.应从调动老师的积极性着手,让老师在活动中畅所欲言,而不是几个老师发言,完成任务。同伴交流,团结互助很重要,这就要求教研组长能根据自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校本教研内容,引发老师的思考,解决本校的实际问题。

3.校本教研的主题选择不能依靠教研组长一个人,而要充分发挥草根的力量,根据实际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来确定比较合适的研究小课题,并且讨论制订比较完善的研究方案,在实施中不断小结、跟进、再尝试,再研究,让真实的小课题不断地滚动,逐渐接近要研究的比较大的疑难问题。

4.作为校本教研我们确实应该着眼小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发现小问题、解决小问题的途径来提升教研活动的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三、总结校本教研开展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从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校本教研开展得好的教研组其教学能力整体很强,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差异不大,即使是刚毕业的新老师也能显示出较好的综合实力。而且,活动中教师们能畅所欲言,不同的观点在这里不断碰撞产生出智慧的火花。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3

教研组是教师群体进行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单元,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正在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共识。

但是,在一些老师的观念中,始终有个错误的想法,教学是教学,教研是教研,出现了教而不研,研而不教的学科教学与学科研究相分离的现象。

如何使校本教研活动能够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教研过程中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校本教研的一些做法。

校本教研围绕着活动的实效性展开,形式上一改以往集体备课中面面俱到为各个击破。

具体做法为:各个备课组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活动的重点,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在深度上有所突破。

主要是在抓常规的情况下,着重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以集体备课体系为主要载体的校本研训活动。

二、有效校本教研的建议。

1。教研活动不在乎形式多样,主要在于是否有效。

传统的听课和评课,如果组长多动点脑筋,调动组员的积极参与性,那一定会很有成效的。

集体备课也一样,要翻新,不落俗套。

2。应从调动老师的积极性着手,让老师在活动中畅所欲言,而不是几个老师发言,完成任务。

同伴交流,团结互助很重要,这就要求教研组长能根据自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校本教研内容,引发老师的思考,解决本校的实际问题。

3。校本教研的主题选择不能依靠教研组长一个人,而要充分发挥草根的力量,根据实际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来确定比较合适的研究小课题,并且讨论制订比较完善的研究方案,在实施中不断小结、跟进、再尝试,再研究,让真实的小课题不断地滚动,逐渐接近要研究的比较大的疑难问题。

3。作为校本教研我们确实应该着眼小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发现小问题、解决小问题的途径来提升教研活动的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三、总结校本教研开展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

从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校本教研开展得好的教研组其教学能力整体很强,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差异不大,即使是刚毕业的新老师也能显示出较好的综合实力。

而且,活动中教师们能畅所欲言,不同的观点在这里不断碰撞产生出智慧的火花。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校本教研是推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内在动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是促进教师提升自身素质,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听了蒋曙光老师的课后,感受颇深,有一下几点心得: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

校本教研是一个新事物,其内在规律与发展特点还有待探讨,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校本教研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着眼于学校的整规划和发展,以学校实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部门的直接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而开展的教学研究。它着重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试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应该突出“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本”的原则。

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取得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化,主要包括理论素养专业化、学科知识专业化、教学实践专业化等方面;后者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系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教育界面临的`一大课题。目前,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由于受条件限制,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受到制约;同时,教师教育制度、教育科学的改进与发展等都是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尚处于中、低水平,这必将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教师的发展只能在学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对自己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加强校本教研正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增强了校本教研实施的可能性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一方面,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不断成长,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型的教师;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具体问题,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同时使课程研发的能力得到提高,使教师无序的、散乱的教学经验上升到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更好地实施校本教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使教师的专业化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走“科研兴校,科研强师”之路,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培养出一批批专家型的、研究型的教师,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以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5

3月14日,我和学校全体教师参加我校组织的教研会学习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有三位老师向学校和全体老师做了相关的汇报,全体老师认真聆听并学习。其后,校领导做了总结。

近年来,我校一直立足于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为育人、立人之源,把校本教研作为塑师、兴师之举,把校本教研作为立校、强校之纲,在校本教研的大道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校各项校本教研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周全计划,突出重点,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而本人在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收获颇多,我逐步认识到:不开展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没有研究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没有研究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在校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作为英语组教研组长的我,本人具体的做法是:

1、定期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案例研讨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教育教学案例研讨活动,每位教师应注重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案例的搜集与整理,并在案例研讨活动开展时将自己搜集的典型案例提交,大家辩析讨论。

2、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教学诊断活动,每位教师应树立强列的问题意识,及时搜集和整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本组教师围绕重点问题,实施共同研究和集体诊断,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开展集中型教学切磋,坚持集体备课然后个人上课,每次上完公开课后,组织教师认真讨论、评课,深入研究,分析比较教学观念对实际教学的指导意义,再尝试实践。

4、开展读书、认真反思。本人自己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定期按时按质写好读书笔记及案例和有关论文及自我反思的撰写情况,确保理论水平的提高。

5、外出学习,开拓眼界,为了吸纳外校的经验,我校多次派本人参加州级县级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多次参加县级赛课以及县级、州级听课活动。

通过以上活动,我真正认识到:教学是一种理性的实践活动,教学需要研究,教师需要参与研究,我们应该潜心教育研究,矢志教学改革,努力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6

这次有幸参加市中区教研组长的培训学习,获得了与有经验的教研组长交流、探讨的机会,并听取了徐小李雪梅老师“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座,李老师以个人成长的经历结合徐小发展的历程,为我们展现了她们那个教师群体长期以来坚持探究校本教研的画面,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和启发,使我对校本教研有了新的认识,明确了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能锻炼我们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培养我们利用身边资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使我们的办学行为更符合教育科学规律,办学方向更明确,教师们在“真实的科研任务”驱动下,不断学习,不断实现专业成长,最终使我们的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教育。

我是城北小学所属村小的数学教师,我们学校共有6个班级,仅有5名数学教师,学校的教研活动是按照城北小学的统一计划和安排来进行的,通过集体备课、上公开课、听评课等活动,使本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但相比而言本校的校本教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切实地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提高自我的素质和修养,调动其他教师的积极性,带动全员参与,组成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探究的团队。

虽然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有很多,但仍然需要通过我们团队的反复摸索,找出一条适合我们校本教研的路。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教育科研已经走出科研院所,走向中小学校,不再是专家教授的专利。中小学教师开始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成为许多中小学的教育理念和实际行动。更进一步加深了对什么是校本教研、开展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的理解:开展校本教育科研是广大教师借助相关教育理论,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校本教育科研工作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科研和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一样,已经成为当前教师的工作职责。教师通过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掌握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创新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是一件值得广大教师思考和探索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教育科研的现状,加强教育科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的教研方式,强调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为学校发展服务。同时,校本教研还要注重以人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科研的主人、成为反思的实践者。通过教育科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教育科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要结合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学校具体实际,营造一种新的既有科学性更具操作性的学校教研文化。

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行动研究,从学校实际及学生实际出发,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校本教研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对教育教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何使这种推动作用得到尽可能发挥,需要对教育本身进行研究与创新。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是中小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立足于学校的发展、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为主体,结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所进行的课程规划、组织、实施与评价的活动过程。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所遵循的就是校本课程的校本理念。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对教育问题进行反思、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最大贡献!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8

通过《校本教研的实践与创新》的学习以及我对相关资料的查找与研究,我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以开设教学讲座论坛形式的专题性教学研究

在校本教研中,以“教学问题”为研究内容,开设各种讲座、论坛,是行之有效的形式。在我校开设的讲座、论坛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员”,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因此,讲座、论坛学习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我们认为,每个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或多或少的经验,教师完全可以承担培训者的角色,以自己的现身说法与其他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这种全新的讲座,构建了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为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使广大教师得到空前的锻炼和提高,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在论坛活动中,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认真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新课程问题”,积极撰写论文投稿参与论坛活动。

二、以“传帮带”为补充形式的个性化教学研究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改革意识强,作风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这些教师有的已步入中老年,但老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丝毫不减,当年在教育改革的战场上冲锋陷阵的雄风犹在。在开展校本教研中,我们把他们作为依靠力量,签订“师徒合同”,一帮一带领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老教师除了毫无保留地向青年教师传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外,还甘为人梯,不辞辛苦地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不厌其烦地听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试讲课,为青年教师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乃至细节,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共同学习新课标,领悟课改的精神实质,默默无闻地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

三、以案例分析为载体的灵活性教学研究

通过分析某一个校本教研的案例,某一个教师从事研究的案例,可以真实地使教师认识在研究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对策。案例可以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反思的方式。在校本教研中,提倡案例研究,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结合。我们及时交流老师们在教学中的案例反思,使教师彼此之间逐渐体会和领悟在一个个具体的教学课例中,所蕴含的课程发展理念,重组、修正各自的认知结构及专业理论,进而获得建构理论和专业成长的机会。

四、以增强了解相互学习的教学观摩研究

作为研究主体和实践主体一身而两任的教师,较之于纯粹的理论工作者而言,具有一笔独特而有待深入开发的研究资源——这就是教师长期参与教育教学实际活动而获得的丰富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特殊情境中所累积起来的感性经验,往往包蕴着值得回味的教研价值,需要教研主体梳理、分析、感悟、升华。这中间,教师自身多层面、多向度的“反思”,是开掘研究资源的主要和重要方式。因此,教学观摩便成为了校本教研的常用形式。

五、校外学习培训的教学研究

学校提倡校本研究,积极支持教师外出学习研究。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校外的各种学术活动和相关的学习培训仍是一种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外出学习,可以得到一些文字材料上不能表达的信息,特别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以及观念领域的东西。教师广泛参与外出学习,接触新事物,开阔眼界,提升认识高度,形成一些新观念、新方法、新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总之,立足于学校,立足于教师,立足于教学,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教师之间进行专业切磋、协商、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从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9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研,对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是什么校本教研?要如何开展教研工作?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长期以来却一直对校本教研的概念模糊不清,存在着很多困惑。

我参加了州校本教研的活动,让我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通过学习,使我对“校本教研”有不同的理解,从中也使我意识到以上的理解都是一些片面的、错误的观点。我认为“校本”即学校生存之本,即学校的人文环境,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此基础上用创新的理念去开发学校资源,研究学校发展方向,总结成功经验,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去挖掘老师工作潜能,去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学校好比一个工厂,它的产品是学生,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成为有用之才,这才是校本教研的主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用先进教育方法,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教师通过教学去发现自己长处和不足,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教育方法才是教研的主旋律,“校本教研”去研究什么,研究学校的优势和劣势,研究学生综合素质如何提高,研究如何用创新的手段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去研究如何利用所存在的一切资财源为教育教学服务,而研究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去镀金,抄袭几篇文章,获得这称号哪称号,去自我标榜,如果教师脱离了学校之本,就成为了无源之水不可能有新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校本教研”,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喊空洞的口号,邯郸学步,盲目追捧别人,没有自己创新,如果是这样,只会是作茧自缚,最后也将被社会所抛弃。

金主任的关于小课题研究方面的报告,使我明白了“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树立“我的问题我面对”的意识,立足教学实践,选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小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重要辅助措施,从而逐步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用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已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其实,我们的校本教研直接来源于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即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研究起点,解决这些问题是课题的归宿。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懂得了什么样的课是新课程的课,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懂得了如何评价新课程的课。在实践中不断转变教师的角色,直接地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新理念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同伴协作能力。使教师能在实践中反思,在尊重中交流,在领悟中调整,在合作中成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了教师成长的“沃土”。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10

教学研讨的学习,不但使我加强了对学校常规教学管理的认识,而且让我有机会学习教学的新理念和课程的标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语言本质。在此,我想谈谈自己对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培优补差的一点看法。

首先,课堂教学有梯度,照顾好各层次的学生,是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关键。从备课开始,就应该考虑到学生差异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施展身手,各显神通,让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提高,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强自信。记得读书时代的我,非常内向,害怕回答问题,因为我没有自信啊。其实,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一般是能主动参与课堂的,但基础薄弱的学生就不同,他觉得自己不会,怕错,怕被笑话,等等。这些心理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所以,我想,在课堂教学中,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要特别照顾基础薄弱的同学,给他们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加入活动,增加他们的自信。

其次,抓好课后作业、课外辅导,是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保证。基础薄弱的学生课堂效率一般都不高,这会影响到他作业的完成率和准确率。因此,需要老师关注课后的他们,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课后作业跟踪和课外的辅导。这些工作可以是老师亲自去做,但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较多的话,不妨调动学生力量。让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一起完成课后作业,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巩固的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解决了问题,对课堂知识可以基本掌握,一举两得,共同进步。我曾经在班级开展过一帮一活动,但由于自己跟踪不足,致使效果不够明显。仅仅做好课后作业跟踪是不够的,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还应该做好纠错讲解、定期单独复习的工作。

再则,面向全体学生中的培优工作这一步不可丢。在科组讨论过程中,有老师就反映了,培优补差工作中,大部分老师都慢慢将重点放在补差这方面,而忽略培优工作的开展。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是做的严重不够,课堂上给基础好的学生准备的挑战问题不够新颖、不够尖端,有时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已。课外呢,只是给基础好的学生推荐了一些资料,在他们买回资料后没有做跟踪和具体的辅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高分不高,高分不多的情况。

10.网络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在教研活动中,我从没有间断过学习,从教研小学语文在线开播以来,我每个周四必到机房学习,并记录学习内容,及时发表自己的想法,与众老师交流经验,共同提高。为我校举办这次网络教研活动尽了自己的一点力量。

1、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2、体现了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4、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生皆能学有所得。

在教研活动中,我积极参与在论坛中把我个人的想法清楚地推广出去,让中卫五小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上再展雄姿。

如今,现代化已逐渐走向我们,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研活动。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我们的许多教师及学生在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上都还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这种变化,对教师而言如何收集资料、设计教学环节、制作课件、写教案、讲课、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等许多方面存在着茫然,对学生而言如何学习等方面也同样存在着茫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教研,但传统的面对面的教研活动很难满足我们的需要,网络教研成为我与同行们交流最重要的途径。有问题随时可以上网请教。随着博克堂的`发展,我们教师的队伍日趋壮大,信息资源库的信息积累日趋丰富,交流功能和方式的日趋完善,网络教研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

11.教研学习心得 篇十一

一、 英语教研组学习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教研组工作面临着极大地挑战。研究现状将有力促进学习型英语教研组的形成和建设。分析英语教研组的学习状况,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 学习中缺乏研究精神

在教研组正常的学习和活动时间里,组长带领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政治学习,完成集体备课、公开课的备课及评课等,仅仅完成形式而已。对于课题研究更是只有计划而无实际行动,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意识、教改探讨意识等不强,教研组学习中缺乏研究精神。

2. 学习中缺乏合作精神

由于我校教师大多是来自一些名校的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养成了独立工作、独立学习的习惯,故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同轨教师之间还面临考试的竞争,升学的压力,不正确的竞争观无形地存在着,因而,组内成员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学习讨论中不能全放开,还存在着留一手的现象。

3. 学习中缺乏创造精神

由于组内成员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学习、活动流于形式,故集体学习、集体备课探讨少、交流少,更谈不上思维碰撞,结果就没有创造性的火花的产生,组内学习耗时多,但效率低,教改课题半途而费,教研活动质量不高,教师个体也得不到发展。可见,目前的传统的英语教研组学习有待于改革和创新。

根据“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我们应该努力建设学习型教研组,让教师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相互协作,相互师其所长,提高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绩效和教学水平。

二、学习型英语教研组建设的策略

1. 努力构建学习型教研组—转化外部压力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亦称学习共同体(Community of Learners),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组成的组织,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有清晰的奋斗目标,可以面对面地沟通与互动。(Barker.1999)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是促进集体知识的增长,并通过各种途径来增长学习个体的知识。

英语教研组是英语学科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和学科竞赛的一种基本组织。组内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是为完成真实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而与其他人相互交流和协作,在融洽的学习关系中形成教师之间的精神共同体,通过强化和共享价值观念达到情感的沟通和分享,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教研组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该学习共同体,学习促进知识的理解,促进情感的分享。在该学习共同体中,没有领导和被领导之分,教师之间是平等的交流,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指引、互为专家,在学习中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2. 积极创造教研活动氛围—加大外部推力

我校英语教研组采用“教育行动研究”的方式,不断促进教研组向“学习型”转变。教研组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加强学科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以“改进实践,合作参与,公开讨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即“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教师即专家,发展即成果。”

① 实施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让教师在交流中拓展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互相取长补短,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具体的做法是::每学期初由组长分配好任务,原则上每人承担一个单元,也就是说每个单元由组内一位成员承担主备的任务,然后组内利用固定的时间开展教研活动,教师轮流主讲自己所负责的内容,将对教材的理解、教案的设计等进行交流,其他成员认真倾听,并提出各自的看法和见解,力求在争论中完善教案,同时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在拿到统一教案后,根据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第二次备课,采用最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在每个教案教完后,组内各成员必须结合自己上课的情况进行反思,并以文字形式写成教后反思,对教案进行重新修改,即进行三次备课。

② 创办教研沙龙

定期创办教研沙龙,让老师学会开放心灵,容纳别人的意见,让教研组争论起来。我们组每两周进行一次论文交流活动,组内成员隔次交一篇文章,由另外一半的成员进行修改,在定期的集体活动时,用实物投影分别由一名成员对某一篇文章进行主评,然后所有成员各抒己见,最后修改成可发表的文章。力求让每位成员在写、评、论、改的过程中,专业水平都得到提高。

③ 举办教育论坛

教育论坛让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同事、教学研究人员和领导的平等对话中一展风采。举办教育论坛除了在本学科内进行外,还采用跨学科得方式进行,邀请其他学科的专家、教师一同参加,进行教育理念、教改经验交流和思维碰撞,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④ 进行成果展示

我们组定期将老师撰写的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等汇编成册。在组内办公室展出,并在学校张榜公布教师取得的科研成果,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学校还给予一定的奖励,让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 密切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升华内(部)驱力

① 青年教师在学习型教研组中尽快成长

青年教师的成长既有组织培养又有自我发展。集体的有计划分步骤讲落实并配以考量的培训将有助于大面积提升教师群体的素质。但由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教师个人主体的自主性对其专业发展就更为重要,主要表现在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的目的,选择活动的方式和进程,自我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活动等几个方面。在学习型教研组内,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引领下,不断进行理论学习、技能训练、科学的自我反思、自觉的科学研究,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起来。

② 中年教师在学习型教研组中更上一层楼

中年教师在经过努力,教学上日渐成熟的同时,慢慢地弱化了自己的理论学习,他们的理论知识主要来自于在师范院校期间的学习,但其间所学的知识因为远离教学实践,只能成为一种资历而不是一种教学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教学信念和行为知识变得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因此中年教师要通过学习型教研组的集体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当然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的学习更具有选择性、针对性,会直接指向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这也就使这样的学习更具有吸引力,从而也使各种理论学习有了现实意义。

③ 年长教师在学习型教研组中永葆青春

年长教师教学经验已经很丰富,在学习型教研组中,这些教师在教学上起着引领作用,在理论学习中起着带头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年长教师要带领其他教师共同写教育反思。教师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因此反思性教学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一种习惯。教师的反思有五种不同的层次:快速反思——即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修正——有思想地在行动过程中进行反思;回顾——及时在某一点上对行动进行非正式的反思;研究——過了一段时间后对行动进行系统的反思;理论重构与研究——由学术界对行动进行长期的反思。遗憾的是,一般教师总是满足于反思的快速和修正层次而鲜有深入,其实所有这五种反思维度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年长教师也要保持一种主体意识,要意识到教育反思在自己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开放发展的反思心态,以至于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永葆青春。

当我们把各方面有利于教研组建设的因素和影响形成一种合力时,我们才能把英语教研组真正建设成学习型的教研组。

12.教研学习心得 篇十二

1.忽视教研主体的层次性差异

教师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专业成长需求会各有不同。 但自上而下,采用行政手段推行的教研活动,往往没有考虑到教师参与的层次性差异,通常是组织全体教师围绕一个宽泛而笼统的主题开展研究,这就势必造成教师主体性难以发挥。 如围绕校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教研活动,有部分教师就会认为:“ 特色课程的建设应该是领导和骨干考虑的事,我们照做就好,让我们做课程规划实在是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又如围绕观察记录表的设计,老师们认为这应该是由教研组长设计,作为一线教师,只需要按部就班操作即可。

2.忽视教研主体的个体差异

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各个班级的不同特性、教师个人的经验水平使每一位教师所面对的问题都是那么富有个性化,这也就形成了个人成长需求各有差异,忽视教师个体差异进行的教研如同是“ 大锅饭”,难以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如围绕幼儿律动教学开展的体验式教研,这方面有特长的老师兴致盎然, 不擅长的老师却是无精打采,甚至哈欠连天; 又如关于提高备课实效的教研活动,有的教师对主题式备课感兴趣,有的教师对备课的重点难点处理把握不准, 还有的对目标的制定感觉困难……大一统的教研活动难以顾及教师个性化的成长需求,教师的积极性也就难以发挥。

教研的价值不在于研究成果的前沿性, 而是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教师的成长过程, 给教师自我诊断和自我调整的时间。 以上现象既没有发挥教研现场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 也不利于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专业发展, 缺乏主体参与性和积极性的教研活动就只能似蜻蜒点水未及实质, 陷入一种形式化的走过场。

二、走向教师现场学习力提升的教研方式

1.查摆问题,教研恳谈寻方向

“ 我要快乐“” 我要友情”“ 我要健康”“ 我要……”“ 你是否后悔自己刚才争取的东西太少? ”、“ 有没有除了比上面所说的这些更值得追寻的东西呢?”教研工作恳谈会在《 价值拍卖》 的游戏中拉开了序幕,老师们在游戏的分享中体悟到了个人成长与发展需要主动把握机会,在恳谈中围绕“ 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现行教研存在问题是什么?您对教研活动的希望及建议? 您是如何看待成长与研究的关系的? ”提出了一些建议,如“: 希望幼儿园能够根据老师的教龄差异开展主题式教研, 让不同层次教师分别开展适宜的主题教研,分阶段解决问题,提高专业素质。 ”;“ 单一主题的教研活动内容过于集中,没有什么选择而言,最好能够有多种教研主题,就像是兴趣小组一样, 让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出发涉及两到三个组为适宜。 ”;“ 教研要能够围绕一个问题深究下去,这样才有可能走出‘ 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的低效重复……”等等。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开展的教研恳谈会,其民主化、全员性不仅体现了对教师的充分尊重与信任,还对教师主体性的彰显意义重大,在一个个问题交流中, 呈现的是教师对自我成长和教研实效的热切期待。 于是, 创造自下而上的自主教研氛围,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体,开展个体需要的研究与实践成了我们变革的方向。

2.聚合需求,组建教研组

为科学规划,实施好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幼儿园组织教师开展“ 教师专业成长研训需求调研”,从“ 您的教研期待、您想参加的教研方向、您最需要解决或最有兴趣研究的1~2 项问题或内容、您希望得到的协助”引导教师遵循“ 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的原则,把事业发展需要和自我成长需要结合起来, 思考提交感兴趣的自主研究问题,教科室在对每位教师填写的“ 专业成长研训需求”信息分析与汇总的基础上,重点综合教师成长目标、最需要解决或最有兴趣研究的问题等信息,将教师所呈现的一个个问题提炼、 聚合为若干个研究方向,将有着“ 共同需求和愿望”的同伴以“ 手拉手”的方式组成了小教研团队,希望彼此“ 志趣相同”的教师能以“ 问题” 为线索构建一个自主研究的合作平台。 如将“ 如何使歌曲新授环节不那么枯燥、单调? ”“ 如何体现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性?“” 如何调动幼儿音乐技能( 吐字、音准、节奏、速度、力度、表现力) 的学习兴趣“” 怎样引导幼儿用丰富的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聚合为“ 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有效策略研究”,等等。 聚合问题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将有着“ 共同需求和愿望”的教师以“ 手拉手”的方式组成了一个个教研组, 组建过程既把握了教师需求,也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帮助教师认识自己,找准合作伙伴,共同实现人生价值。

3.信任扶持,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

教研活动能否有效进行, 组长对教研内容的策划与引领是关键。我们邀请园内有较高专业能力、愿意带动大家一起成长的骨干教师担任组长,并以“ 适度放权“” 适时扶持” 激励教研组长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一是适度放权,授予教研组长自主决策权,在保证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 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灵活调度,包括教研目标的确立、教研计划的制定、教研活动的形式和资源调配、一定范围内的经费开支、教研组成员的组织管理;二是适时扶持,运用《 教研活动互助表》《 教研活动互动反馈表》 帮助组长把握研究主题,厘清概念、理论,推广教研成果,不断优化教研过程设计与组织; 同时对教研组长的设计组织予以关怀,给予合理建议,帮助解决棘手困难,联系推荐专家资源等等,以扶持各个组开展各具特色的研究。

4.行动研究,实践课题式教研

并非任何问题都可以构成研究课题, 小组成员在“ 问题背后的故事” 阐述中寻求彼此同质的兴趣点,并在研讨中论证某个( 或这类)“ 关键问题”确有值得深人研究的必要性时,这个( 类) 问题方能转化为研究的“ 课题”。如:家园沟通研究组在形成课题前的第一次收集问题时,组内教师提供的问题事件有:家长要求给孩子换床位或家长挑床位怎么办? 家访时,家长表现得很冷淡怎么办?孩子在幼儿园与同伴发生纠纷,家长不问原因,一味指责老师怎么办? 家长指责幼儿园教的东西太少怎么办? 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幼儿园不合,家长对孩子认识不客观怎么办?对于某些家长提出的过分要求,该如何拒绝?家长不理解我们的工作该怎么办? 等等,共十余个问题事件。经过组员的讨论和筛选, 从家长工作的角度将课题确立为“ 家长沟通有效策略的研究”,具体围绕家访时、发生事件时、家长有特殊要求时、幼儿来园或离园时等几个必须和家长进行直接交流的共性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事件开展行动研究。

我们积极倡导行动研究、案例积累、实践反思,引导教师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从实际需要和可能性出发分析问题, 从不同的实践层面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路径, 从而使行动研究能够深入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具有推广价值。 虽然各教研组的内容主题都不相同,但其研究路径都高度统一在“ 解决问题“” 改进实践”这两点目标上。各组教师共同论证某个问题, 提炼本组研究课题, 合力完善课题行动方案,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从实际需要和可能性出发分析问题, 从不同的实践层面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路径,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 思路和方法”,用自己的语言“ 发表”自己的研究体验,根据在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出现的新现象及时调整、校正、纠偏方案, 在同伴间的分享和互助中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并改进实践, 从而使行动研究能够深入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具有推广价值。

5.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放大教师的成功体验

幼儿园通过每月一次的“ 智慧树论坛”,搭建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平台,倡导教师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用事实本身来呈现研究成果,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个性化的语言来叙述自己的实践, 让教师在展示中充分体验到自主研究的成就感。如:音乐教学研究组以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课例为载体,就《 音乐教育活动中师幼有效互动策略的研究》 这一课题进行的成果展示既有课题实施情况的介绍, 也有生动活泼的课例观摩,还有专家和老师的互动对话、点评指导,提供了多角度的交流形式, 让每位与会者都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正如中央教科所驻下城专家组XXX博士所说:“ 教研组以有效课堂为重点,研究真实而又富有生命力的, 两个生动的课例真实呈现了主题背景下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从‘ 创设学习情境、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学方法、营造民主氛围、实施评价激励’ 五个方面努力实现角色转变和幼儿学习方式转变的思路,传递了幼托园务实的研究态度。 ”展示让老师收获了“ 一篮”来自专家的“ 智慧果”,对促进教师的研究热情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 智慧树论坛”中,教研成果展示的形式不受限制,它可以用一节课来呈现,也可以是一组课( 数节课) 的积累;它可以是幼儿作品的展现,也可以是一种经验总结的推广, 评价的导向更多的是围绕相关难题进行群策群力,讨论解决,以此方式促使教师保持专业发展的信心和热情, 不断把研究当作自己的工作行为和思维方式, 从而营造一种发展性的研究环境。

三、提升教师现场学习力的思考

1.彰显学习主体性增强学习动机

心理研究表明: 感兴趣的职业能发挥个人才能的80%~90%,否则就只能发挥20%~30%,而且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甚至出现职业冷漠直到职业枯竭。教师作为成人,其元认知的发展较为成熟,有较强的意志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具备了策略性学习的条件, 现场学习效果的优劣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研究源于教师内在需要而非外在强加,当教师成为学习的“ 投资者”和获益者, 当每个人的学习和研究都能够在团队中得到尽情展现、 充分交流, 现场学习力自然会得以提升。

2.以研究带动深化教研现场学习

受传统教研模式的影响, 教师解决问题的知识建构, 或是停留在个体日常经验和习惯方法的浅层次交流,或是理所当然地将问题上交,寄希望于“ 上报教科室研究”或“ 听专家报告”,长此以往停留在“ 接受者”“ 倾听者”角色的学习,其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老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要使教师真正成为实践反思的主体、行动跟进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就需要在教研中引导教师将工作与研究、教研与科研融为一体,在教研现场以“ 当事者”的身份,与现场各要素进行积极的对话和反思、批判和重构,形成课题式教研文化,不断提高现场学习力,从而收获专业成长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2]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李政涛.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J].人民教育,2012,21.

[4]顾泠沅.校本研修应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7,(4B).

[5]张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寒假中难忘的一幕叙事作文下一篇:人生如歌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