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2024-09-11

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共17篇)

1.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篇一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

打牢忠诚履行职责使命的思想基础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

打牢忠诚履行职责使命的思想基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的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打牢官兵们忠诚履行职责使命的思想基础。

【授课内容】:

一、大力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

二、弘扬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打牢忠诚履行职责使命的思想根基。

【授课时间】:50分钟

第一节 大力培养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

在去年底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胡主席强调指出,要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求全军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抓紧抓好。一、二、三、一、充分认清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价值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总的观点、总的看法。

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最根本、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

对于政党、国家、民族、军队来说,核心价值观就是精神气质,是最高的思想认同,是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不竭源泉。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军队都非常重视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我国古代军队倡导的忠、勇、仁、智、信、严等传统武德,实质上就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美国西点军校强调“责任、荣誉、国家”

法军强调“自由、平等、顽强、坚韧”

德军强调“忠诚、服从、勇敢、奋发”

(一)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一我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一我军是体现党和国家政治优势的重要力量,历来是出英雄、出模范的地方。

(二)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发展军事文化最根本是要发展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首先是由军人核心价值观在军事文化中的地位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发展我军先进军事文化面临的挑战决定的。

(三)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我在《南方周末》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原木在移动》,讲的是一位美国老兵在朝鲜战场上的亲身经历。

二、准确把握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包括 :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一是忠诚于党,忠诚 是军人最可贵的品格。忠诚于谁和如何实践这种忠诚,在不同的军队差异很大。胡主席把忠诚于党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条提出来,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充分认清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准确把握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自觉培养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宗旨,反映了我军官兵的政治本色。

我军是党缔造、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历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

忠诚于党,对于革命军人的成长进步具有决定性意义。

忠诚于党,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

二是热爱人民,热爱人民是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革命军人最本源的价值追求。把热爱人民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鲜明地体现了党的宗旨和军队宗旨的统一,体现了革命军人政治信念和价值取向的统一,体现了我军优良传统和时代要求的统一。

—我军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是人民的子弟兵,与人民血脉相连,靠人民的哺育和支持发展壮大。—热爱人民,也是革命军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集中反映。

—胡主席指出,热爱人民,就是要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永葆人民子弟兵政治本色,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无私奉献。三是报效国家,报效国家是军人的天职,更是革命军人的最高行为准则。正是在报效国家的不懈奋斗中,当代革命军人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展示着壮丽的人生。

而光荣。

从“精忠报国”,到“位卑未敢忘忧国”

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从“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到“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爱国是报国的前提。大力培育报效国家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官兵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报国不仅是一种激情和愿望,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四是献身使命,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军人因履行使命而展现价值。献身使命是履行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军人的天职,理应成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献身使命,就是要履行革命军人神圣职责,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献身使命,首先要忠诚使命。

—献身使命,关键要不辱使命。

五是崇尚荣誉,军人有了对荣誉的向往和珍重,就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会“为国捐躯,虽死犹荣”,就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我军是一支具有强烈荣誉感的军队,崇尚荣誉是革命军人高尚境界的鲜明标志。

—崇尚荣誉,就是要自觉珍惜和维护国家、军队、军人的荣誉,视荣誉重于生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争创一流、建功立业,贞守革命气节,严守军队纪律。

—崇尚荣誉,对于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崇尚荣誉,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崇尚荣誉,最重要的是创造荣誉。

三、自觉培养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一是坚持真学真信。

二是坚持点滴养成。

三是坚持岗位实践。

四是坚持提高能力。

第二节弘扬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打牢忠诚履行职责使命思想根基

一、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的内涵?

二、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是怎么铸就的?

三、作为基层消防官兵,该如何践行?

临危受命: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汶川地震后,公安消防部队快速反应,4900余名四川消防部队官兵火速投入战斗,8800余名消防特勤“尖兵”携带抢险救援器材从祖国各地紧急驰援四川,13000余人的专业抢险救援大军第一时间在灾区展开救援行动。

一、什么是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

 “忠诚可靠”表现为忠于党、忠于祖国和忠于人民,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人民需要我,随时准备着;

 “赴汤蹈火”表现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不畏艰险;

 “服务人民”表现为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帮人民群众之所需,解人民群众之所难。

二、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是怎么铸就的?

1、忠诚可靠的卫士精神铸就了消防铁军的警魂。

2、赴汤蹈火的勇士精神铸就了消防铁军的战斗力。

3、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铸就了消防铁军的立身之本。

1、忠诚可靠的卫士精神铸就了消防铁军的警魂。

2、赴汤蹈火的勇士精神铸就了消防铁军的战斗力

3、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铸就了消防铁军的立身之本。

从“有第一要争、有红旗要扛”的“模范消防中队”上海车站中队,到雪域高原的“守护神”“布达拉宫模范消防大队”,从红色老区的“井冈山模范消防大队”、“基层建设标兵大队”瑞金消防大队,到巴蜀大地“执法为民模范”成都金牛区消防大队,神州大地无处不有消防官兵为民服务的身影,从辽宁的“雷锋式消防战士”金春明,到四川的“抢险救援尖兵”刘汇海,从广东“抢险救援英雄” 李盛元,到福建“舍身为民卫士”黄钦华,处处传颂消防卫士的英名,为什么我们每名官兵都能做到心系百姓?

三、作为基层消防官兵,该如何践行公安消防精神?

1、扎根基层、牢记警魂是忠诚可靠的具体体现。

2、苦练精兵、科学施救是赴汤蹈火的必要前提。

3、“有警必接、有灾必救”是服务人民的庄严承诺。

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是我们消防官兵的一个“战斗号角”,是我们消防部队跨越发展不可忽视的“软实力”,他能够推动我们突破消防事业发展“瓶颈”。比如:在奥运安保过程中,消防部队在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的鼓舞下,“小力量”办“大事情”,为全世界奉献了一道精美的消防安保大餐。同样“三争优”活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既是新一轮的解放思想活动,也是践行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的一次大胆尝试。实践证明,这些活动的开展,为践行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的长效机制,提供了一些大胆尝试。倡导和弘扬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重在实践,贵在行动。

思考讨论题:

1、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深刻内涵是什么?

2、谈谈如何将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执勤战备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去?

3、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4、作为基层官兵,我们应该如何实践中落实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

2.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篇二

一、高校电视台现状分析

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很多高校都开始筹建、运行自己的电视台。校园电视台可以说是当下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 其机制体制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运作中一些传统校园电视节目的氛围较为严肃、节目形式单一, 节目题材的选择也主要围绕校园及周边的事件与活动。诸多因素造成新闻信息量小, 深度浅等问题, 由此而影响了校园电视节目的可观赏性、教育意义和文化传播, 大学文化建设的助力作用在很多高校电视台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高校电视台作为大学文化建设主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如今, 当代青年以电脑、手机作为主要信息接收工具,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让他们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形式多样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社会思潮都很容易被年轻人接触与认知, 也逐渐构建起他们自身多元化的价值观。以高校电视台作为载体, 极力打造大学文化建设主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可以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 向在校大学生传播具有正能量的电视节目, 对青年一代的思想道德教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电视台作为大学文化建设主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

1. 高校电视媒介的传播优势

电视传媒的特点让高校校园电视台可以充分体现出其直接、生动、通俗与趣味性。基于高校电视台可以使大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有了便捷的平台, 这与社会媒体相比首先就增添了很多亲切感。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电视台为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言献策, 反映学生及校园生活, 增添了一个表达自我想法的舞台。

2. 校园电视台更加贴近校园生活

高校电视台立足于校园内部, 新闻资讯的采编播大多由在校学生独立完成。播出的节目内容也基本是反映师生们的校园生活。可以说是用学生的视角去记录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这些身边的人和事, 对校园中的受众而言更加具有收看性。与此同时有电视媒介充当宣传校园文化的把关人, 就能更好的发挥高校电视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四、如何把高校电视台建设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国家政策的支持

把高校电视台真正建设成大学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电视台相比, 高校电视台受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政策的制约, 要有大的突破, 就必须从学校层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灵活的政策。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适当放宽高校电视台的创收限制将对高校电视台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2. 学校在人、财、物上的支持

校园电视台在体制上是学校的行政单位, 针对硬件设备购置、场地改造、重点节目制作、课程建设等事项, 主要依靠学校拨付的专项经费。从当前各高校电视台的摄像和编辑设备来看, 大多具有专业级水平并不断更新向标准化的社会电视台看齐。为了实现更大的突破, 就必须从学校层面给予高校电视台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必要支持。

3. 打造精品栏目拓宽传播载体

电视节目能不能被广大师生认可与喜爱, 是校园电视的生命力之所在。电视台应依托学校优势打造精品栏目, 如邀请学校相关专业权威教授开设《法律讲坛》、《道德大家谈》《学术讲座》等精品栏目, 提高电视节目在学生中的实用性;让每位师生都便利的接触到校园电视传输的新闻资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依托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卫星频道进行直播。

摘要:高校电视台是校园文化传播与教育的重要载体。起到舆论导向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作用。高校电视台依托校园文化而存在, 校园文化的发展必须满足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发展的要求。校园电视台作为高校中重要的媒介之一, 应积极承担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电视台,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马建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G].教书育人.2011

3.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篇三

关键词:盘山供电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阵地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22-2

0 引言

发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作用。围绕国网公司五统一企业文化宗旨,结合“中国梦,国网情”活动及“五进一讲”企业文化宣传志愿者服务队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县级供电公司培训、管理等各个环节当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班组、进现场、进用户等。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道德讲堂、实施主题教育等方式,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造“五统一”的企业文化新阵地。

1 融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创新、丰富和完善企业精神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文化只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才能更加具有引领和凝聚作用。国网盘山县供电公司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同时,注重将“五统一”企业文化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阵地,引领广大员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我们只有依靠根植于内心的道德、信仰,才能引领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同时,经历农电上化、“三集五大”体系的深化与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与组建之初相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处于提质增效的攻坚时期、爬坡阶段,诸多影响发展和效益的问题渐次涌现,这些问题需要在企业文化层面上通过新的价值提倡、作风养成和思想引领来解决。因此,创新、丰富和完善企业精神,为盘山电力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已经成为必然之举。

强化理论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员工思潮、凝聚员工共识。把“三个倡导”基本内容讲清楚,引导员工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自觉遵守“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结合“中国梦国网情”道德讲堂建设,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

强化舆论引导,发挥新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传播正能量。

强化网络引导,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中,用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做到重点工程网上发布,主动有效进行网上引导。强化文化引导,发挥企业文化重要作用。

2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融会贯通,落地生根。盘山公司通过一系列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电网企业文化“五统一”相融合,为广大职工重新修建了活动室、并设立乒乓、台球室、健身房,建立“书香工程”,为职工提供2000多册书籍的职工阅览室,订阅50余种报刊杂志供职工阅读,开展健康养生讲座5期,举办三八节书画摄影大赛系列活动,为职工营造了企业如家的和谐氛围,有效提升了员工爱企敬业的主动性;建设企业文化“微景观”,为窗口员工配置微笑穿衣镜18个,提示员工笑迎每一位客户,以实际行动传承企业文化。在职工食堂摆放了倡导节约和各类养生小常识的提示牌35块,在倡导节约的同时也提醒员工要注重身体健康,让职工感受到公司大家庭的浓浓亲情,增添了他们的幸福感;为配电抢修班的巡线自行车上安置了带有“低碳环保”字样的彩旗,借巡线之机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呼吁低碳环保从点滴之处做起,增强巡线员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开展“中国梦,国网情”道德讲堂建设。以“系统推进、先行先试、重点突破、边建边改”的总体思路。以提升广大员工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核心,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用身边的故事讲理念”为基本形式,推动先进道德理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着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文化环境,为推进公司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

深化党员服务队活动,全面开展“萤火虫”公益项目,努力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把学雷锋和党员服务队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将微公益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相结合,通过开展“微爱心”、“微心愿”、“微才艺”、“微资助”、“微笑脸”、“微书屋”、“微感言”、“微关爱”等活动,全面提升国家电网品牌形象,提高广大职工的文明素质。

开展“最美班组”评选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广大员工参与、聚焦平凡、自我教育、改进创新、特色实践,配合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最美班组”选树活动,把生动鲜活的事迹汇集起来、记录下来、传播开去。

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核心价值观和国家电网企业文化“五统一”的结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蓄积了坚实的精神动力。随着文化宣贯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盘山县供电公司将企业文化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成为指导全体员工行为的准则,成为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企业打造“五统一”企业文化建设标杆。

以“五统一”企业文化为根本,强化企业文化内涵宣贯,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制作“家”文化展板11幅,是盘山供电落实企业文化传播重点项目“文化满天星”的重要举措,以基层班组、供电所为单位,体现和谐共进供电大家庭的人文关怀,意在引导员工爱企如家、和谐建家的文化平台,努力打造“定力强劲、诚信守规、尽责担当、激情奉献”的文化航标。将和谐“家”文化与“五统一企业文化”融汇其中,提出十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务实起家、品德立家、人文理家、勤俭持家、诚信传家、和谐兴家、法度治家、人才强家、敬业富家、报效国家。力求把企业文化建设“软文化”融入“硬指标”,融入电网建设、生产经营、优质服务、队伍建设和承担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使企业文化建设植根群众,接地气、有人气,共建共享,落地生根。盤山公司将以“家”文化建设为起点,将家文化建设与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创建文明行业相结合、与党建工作相结合,不断丰富党建的形式和内涵,通过召开座谈研讨会、“书记项目”等载体,开展“围绕中心、贯穿全年”的主题活动,将企业文化建设重心放在基层班组和一线员工身上,让“家”文化的理念沁入职工心田,建立浓厚企业文化氛围,帮助员工建立强烈的归属感和央企责任感。曾荣获2011-2013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2011年度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先进单位、2013年度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网先锋党支部标兵”、2013年度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全管理流动红旗单位”2014年度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十佳共产党员服务队”。

2015年,我们将全面推进和宣传企业文化建设,巩固和发展文化建设成果,将静态的文化认知转化为动态的职业行为,从而使文化管理真正入心、入脑,入行为,达到内增活动,外树魅力,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效果和目的。要努力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一是积极改善硬件环境,规范后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优化员工工作环境。二是关心关注员工诉求。各党支部和工会组织要工作前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和了解员工所思所想。建立员工诉求中心,畅通员工诉求表达渠道。三是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心员工生活,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促进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

4 结语

4.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篇四

——2014年2月17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今天,从现在做起,坚持党员干部带好头、面向全民抓落实,在叫响做实上下功夫,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重点突出“中国道路”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倡导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平等观、公正观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倡导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孝敬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倡导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要从家庭、学校、企业、农村和机关抓起,找好切入点,大力培育传承优良家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切实抓好党员干部“三严三实”教育,打造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工作载体。要大力宣传推广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2014年9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辽宁调研讲话

继续深入挖掘和宣传好我省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荆楚大地,为建设文明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5.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五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砥砺人心,是亿万中国人的精神坐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发表了一系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知识形成、传播和创新的场所,也是构筑思想文化建设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我们要自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心骨,依托实际,夯实理念,真知笃行,提振精气神,弘扬价值力量。

1.夯实价值理念确保落地生根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是前提、是基础。只有认同价值观,才能在行动上生根开花。面对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现实,我们要站在价值观理念先行的高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三个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基本内涵,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以“立标杆,树榜样”为出发点,结合本单位的发展定位、人文环境、树新风、讲正气等综合因素,加强组织领导,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拟定学习计划方案,确保学习策略、学习时间、学习效果落到实处,充分利用职工理论学习、领导的讲话等平台,把本单位的理论学习做实、如何做人、如何管理人等有机融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全体职工明确根和魂,知晓理和义。全体职工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载体,紧密联系实践,以领学为主阵地,把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有机结合,精细安排,精准施教、精准发力,抓住思想道德情感的交集,用可亲可学、可感可知的“最美宣威人”、道德模范和凡人善举来直观激发大家来认同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价值,最大化发挥价值观和主题教育的效应,汇聚时代潮流新风尚,点亮真善美价值星空。

2.强化文化引领彰显时代价值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到底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地方,重在发挥文化熏陶的作用,引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总书记指出,5000年中华文明是人类文化河流中唯一没有干涸、没有断流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转化,以读一本好书、唱一首红歌、写一手好字等为载体,细读《颜氏家训》、《三国演义》、《傅雷家书》、《平凡的世界》等名家经典著作,感受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的时代价值,读诵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邓小平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等诗篇,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学校可注重从家乡的革命烈士入手,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推波助澜之效。比如今年是纪念卓琳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单位职工可以搜集卓琳同志革命故事,感受卓琳同志默默奉献、忠贞不渝、平凡至伟的精神。我们也要注重广大人民的大众文化引领,浸润“爱岗敬业、凡人善举、诚实守信”的文化滋养,用丰厚的文化价值底蕴引领我们坚守理想信念、前进方向。

3.凝聚实践导向弘扬价值感召

6.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六

A.“中国威胁论”

B.“中国崩溃论”

C.“中国责任论”

D.“中国边缘论”

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有些时候是我们有理讲不出,有理传不出去”。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关键在于()

A.提升经济实力

B.提升文化软实力

C.提升军事实力

D.提升政治实

【单选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在于:内聚人心;外树形象。

A.正确 B.错误

【单选题】下面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的是()

A.自由 B.平等

C.民主

D.博爱

【多选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要达到的目标是()

A.经济富强 B.政治民主

C.文化文明

D.社会和谐

【多选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具体要求或目标是()

A.自由 B.平等

C.公正

D.法治

【单选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A.正确 B.错误

【单选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基础。

A.正确 B.错误

【单选题】总书记讲,“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立足于(),才有深厚的民族根基,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A.儒释道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西方外来文明

D.法家

【单选题】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主要体现的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中()

A.艰苦奋斗的精神 C.廉洁奉公的精神

B.追求真理的精神 D.团结互助的精神

【单选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

A.正确 B.错误

【单选题】2014年2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次集体学习,集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10 B.11

C.12

D.13 【多选题】改革开放之后,西方一些错误思潮不断的传入我国,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有()

拜金主义 B.利己主义 C.爱国主义 D.享乐主义

【多选题】儒家讲三纲五常,五常是指()

A.仁 B.义

C.礼

D.智

E.忠

F.信

【单选题】“软实力”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

A.正确 B.错误

【单选题】按照约瑟夫·奈的说法,只有把软实力和巧实力结合起来,形成硬实力,这个国家才是一个最具有竞争力的国家。()

A.正确 B.错误

【单选题】平等首要的价值诉求是平均。()

A.正确 B.错误

【单选题】“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是法国思想家()的名言?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雨果

【多选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要求是()

A.爱国 B.敬业

C.诚信

D.友善

【多选题】2014年9月,总书记出席纪念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充分体现出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A.2565周年 B.2566周年

C.2564周年

D.2567周年

【单选题】()导致了一场红十字会信誉危机?

A.“郭美美炫富”事件 C.“范跑跑”事件

B.“马诺炫富”事件

D.“香港占中”事件

【单选题】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与弟子的这段对话突出说明()的重要性。

A.粮食 B.军队

C.诚信

D.武器

【单选题】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现阶段我们需要创造性改造和转化。()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应()

A.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B.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C.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多选题】爱国是爱国动机与利国效果的统一,仅有爱国的动机,做出错误的行为也不是爱国。下面属于爱国行为的是()

A.建设祖国,繁荣祖国 C.抵制日货,烧日本车

B.反对民族分裂,保卫祖国 D.维护民族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多选题】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好和平思想的是

A.“协和万邦” B.“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C.“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D.“亲望亲好,邻望邻好”

7.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篇七

1 船政文化精神的内涵

船政文化博大精深,它开辟了近代中国科技教育、装备制造、海军训练的先河。兴办西学,传授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专业设置涉及造船、练兵、开矿、治水、制造枪炮等。学习西方创办现代化教育模式,培养出大批的各类优秀人才,如海军骨干、造船精英、外交名家、翻译天才以及思想家。就其精神内容而言,船政文化表现得尤为丰富而出色,这就是船政精英们向近代中国社会奉献的珍贵精神产品,如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西方社会科学先进理论、社会改革思想、中西方文化交流成果、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抗敌御侮与海防建设的方略、外交策略思想等。这些连同他们的爱国情怀、报国志向、首创精神、创新意识、勤勉态度和严谨作风,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应当继承的优良传统。

1.1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当时,船政人表现得尤为突出。它奏响了中国人觉醒图强的进行曲,是民族自尊、爱国自强的典范。特别是甲申马江海战、甲午黄海海战,船政的学生正气凛然,奋勇杀敌,视死如归,涌现了大批的中华优秀儿女,如邓世昌、詹天佑、林祥谦等,或御敌捐躯,或科技强国,或为民族解放献身。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贯穿于船政的方方面面。船政之所以在今天仍备受社会关注,在于其爱国精神和壮举依然令人热血澎湃。

1.2 重视科教,以人为本的精神

在兴建船政之前,左宗棠就考虑如何培养人才,适应需要,建议设立“艺局”。沈葆桢高瞻远瞩地认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船政前途的兴衰在于人才的培养。建厂之初就创办“求是堂艺局”,不久改称船政学堂,分前学堂、后学堂,后又增设绘事院、艺圃。船政学堂为中国近代的造船、航海、文化、天文、航空、铁路、机械等培养大批科技人才。

1.3 对外开放,崇尚科学的精神

船政开了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先河。雇请法国人到福州马尾共商建厂造船大计,以洋为师,发展中国造船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他们建立学堂,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科学知识,同时对外派遣留学生,从而造就出中国近代史上众多杰出英才。严复、邓世昌等先贤的名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4 锐意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

船政创业者坚持改革创新,义无反顾,坚定自信,催人奋进。以新知识来教育学生,更派出大批优秀毕业生到西方留学。注重实践,背离传统科举制度之道,使学生学以致用,成为有用之才,使船政取得令世人瞩目的绩效。船政吹响了中国从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军的号角。福建船政虽然只存在40多年,却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中国第一个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的近代工业基地;中国第一个引进西方教学和管理模式,培养现代科技人才。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时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体系归纳和顶层设计的形式,将国家的精神追求、社会的评判标准、个人的言行守则融为一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因素与支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具体化,才能有效地转化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弘扬船政文化的爱国改革、民族富强、锐意创新的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现。

2 船政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具有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蕴含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优秀价值,又借鉴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具有人民性、崇高性、时代性和普遍性等特点。其本质反映了人们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导向。

船政文化隐含的爱国自强科学的精神就是致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家国情怀,追求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理想,涵养着建设国家、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人生操守;重视教育,以人为本就是完善自我、造福社会的途径与手段;是修身报国、服务社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能力与本领;而“创新”就是在追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境界。船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一致的。

3 弘扬船政文化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思路

首先,弘扬船政自强不息开放自主和勇于献身的爱国精神,力求塑造有着自强奋发的进取性、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无私奉献性的精神。回首当年,船政人在国难当头,深刻认识到只有开放地引进外国先进技术,通过自身坚韧不拔的努力,才能达到国家的强大而免予危难。弘扬船政爱国精神,践行爱国爱乡、富强民主的核心价值观。让人们在生动真实的历史面前受到洗礼和教育,增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牢固树立爱国、民主、富强,勇于奉献、敢于拼搏的价值信念。“弱国无外交”,积贫积弱,国家必受外敌的欺凌,只有国家的富强才有人民的尊严,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次,弘扬船政务实的创新精神,培育国民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当时,船政主张扎实地进行革新创业的精神闻名于世,既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的许多突破,还出现了如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等革新先驱者,推动着近代化的进程。今天,我们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喜人成就,对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的巨大作用感同身受。制度是核心价值观的承载体和外在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靠制度来保障。要以强大的魄力、改革创新的精神突破制度的藩篱,完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方面的各项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高尚美好、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使核心价值观通过制度的实践的途径转化为民众内在的道德品性和外在的行动自觉。

最后,弘扬船政以人才为本的精神,抓教育重人才的培养。历史上的船政学堂之所以有着持久的影响力,与它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是直接相关,新时期人们最关注的就是人才,要大力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践行平等公正的核心价值观。文化权利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文化民生是实现平等公正的重要途径,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归宿之一。推动文化教育民生必须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教育工作者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按照“三贴近”的原则,创作生产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神食粮。要加快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构建发达的文明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弘扬船政文化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从认知认同到内化为灵魂,再到外化为行为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积极引导,民众主体力量的广泛参与,平台载体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才能有效地提升民众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增强民众对于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向外界展示一个特色鲜明、文明和谐的文明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篇八

一、坚持理想信念为核心。

提升德才兼备的教师素养

1.强化党建工作,弘扬发展正能量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工作中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坚持“强党建、引团建、促队建”的工作思路,以“党员先锋·魅力教师”创评活动为载体,实施基层党组织、学校行政、工会三维统筹、“局党委、总支(支部)、党员及教师、学生、家长”五级联动工作策略,创建“走进学校、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贴近学生,走进家庭、贴近家长,走进社区、贴近群众”的“四走进、四贴近”、“教师志愿服务岗”和“爱生如子大家访”等党员及教师培养活动体系,引导干部教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建立“尊师爱师——雏鹰在行动五个一”、“我的精彩您的辛劳”等学生青年团员和少先队员培养活动体系,构建覆盖全员、影响深刻的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

其中,蒲江职业中学以“加强校团组织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实施“班级文化企业化、思想意识员工化、日常行为职业化、专业训练标准化、身体素质适应化”的“五化”管理,突出“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四职”特色,培养学生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和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积极探索促进中职学生人文素养、专业技术、职业品质、创业能力等充分发展的新时期团建工作新机制。2014年,学校被团中央列为“共青团创新工作试点单位”。

2.刨新制度建设,激活发展内动力

成立“教师管理中心”,率先在全市实施优秀党员教师、名优骨干教师和艺体教师无校籍管理、走校走班制度。推进校长与中层干部、中层干部与班主任、班主任与教师之间双选双聘,激发教师队伍活动。与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签约共建“农村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蒲江基地”,设立“种子教师提升班”和“师资培养基地校”,开发专业发展、能力提升、品格塑造等课程,提升班40%的学员快速成长为骨干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和特色教师社团,开展“校长大练兵”、“教师大比武”、“亲其生成其才”、“爱生如子”教师论坛等活动,促进全县教师职称职级和职业声望水平提升,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徐淑燕等先进典范。与教师签订《教师职业道德承诺书》,建立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代表为主体的师德建设、考评工作体系,引导教师依法执教、秉德执教。

在“爱生如子,争创讲党性、作表率、创一流典范”主题活动中,开展总支(支部)、党建联盟、局党委三级演讲,家长、社区居民、党员、教师、学生等广泛参与,通过各级各类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优秀师德典范,展现新时期“有大爱、有智慧、有方法”的教师新形象,引领广大教师用知识的乳汁哺育学生、用高尚的情操感召学生、用良好的方法培养学生,做“爱生如子”的优秀典范。

二、坚持课程课堂为关键,

提升全面发展的人才品质

1.创新课程建设

实施《校长课程领导力3年提升行动计划》,制定特色课程建设指南及评估标准,开展中小学生品格教育实践研究,开发地方教材《图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民歌民谣、漫画、名言警句和师生美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编写《保护森林,爱我家园》、《雅诵》、《种梦园》、《茶乡情韵》、《文明礼仪手册》、《抗日名将李家钰》、《养正教育》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职业中学创设“淑韵女子学堂”、“雅韵君子学堂”,编写《敬业颂》等校本教材,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修身立信,近年来学生就业率达100%,社会满意率达95%以上。

2.创新课堂建设

通过分层分类分岗培训开展德育教学研讨培训活动,开展“做有实效的品德教学”、“以孩子生活实际为基础设计课堂活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的校本化实施”等专题研讨。注重品德教育生活化、活动化,紧密联系学生社会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通过辩论、表演、演讲等促进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开展以“爸爸妈妈教会我”、“法在身边”、“放飞梦想”等为主题的班会课,和以“与法同行·护航生命”为主题的法治课赛课和模拟法庭竞赛活动。建立学生志愿服务队25支,开展文明交通劝导、防艾禁毒宣传、助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保护母亲河等社会实践活动。

3.创新评价体系

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工作,建立和完善学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形成《蒲江县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册》——为1-9年级的学生建立综合发展报告评价册,以3年为一个阶段,追踪学生成长。这份评价册一共有6个维度,分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和谐发展为主旨,以“记录和评价学生成长”为载体,形成学生本人以及老师、同学、家长的多主体互动评价的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深化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标准、义务教育均衡监测体系、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体系、教育国际化监测体系和特殊教育专项督导制度等,完善教育督导体系,不断提升学校整体教育品质。

三、坚持文化环境为保障。

优化健康和谐的教育生态

1.不断深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深化《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验工作,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价值,以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为主线,开展学校章程建设,建立健全组织、管理、评价、文化等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充分反映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意愿、凝炼共同理念与价值认同、明确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的现代学校章程;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代会、校委会、工会等建设,建立健全组织制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文化制度等现代学校管理系统,保障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履行公共职责。其中,寿安中学以“信任教育”特色创建为核心,建立“扁平化”行政管理制度、教师民主管理制度、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等,构建“民主、和谐、高效”的学校管理文化。目前,全县30%的学校建成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64%的学校建成县级“依法治校示范校”。

2.不断深化特色校园文化创建

制定《关于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以“自然、绿色、开放、融合”的现代田园教育理念为引领,按照“优势项目一学校特色一特色学校一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实行错位竞争,力求差异取胜,从教育理念、内部管理、办学模式、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整体化构建,探索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和谐统一、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相得益彰、质量提升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的特色办学路径,建立以“精神文化导向、办学行为创新、特色活动开展、特色环境建设”4个项目为一级指标,涵盖18个二级指标和74个评分量化要点的特色学校文化建设评估体系,促进文化育人,形成“一校一景、一校一品”的办学格局。其中,位于中国绿茶之乡的成佳学校,以“茶人同道,自然成佳”为办学理念,建设“茶·人”特色学校文化,促进学生知茶情、传茶道、懂茶礼,激发热爱茶乡、建设茶乡的感情,受到中央电视台《专家走基层》栏目组高度评价;寿安中学被评为“成都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全国啦啦操推广示范学校”。

3.不断深化家校社平等共育

将家校共育、校社共建作为探索现代学校办学制度重要内容和载体。围绕家校共育工作中学校、家庭、社会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我县将家校共育作为探索现代学校办学制度重要内容,以“德育和社区教育”两条线为主体,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队伍、丰富课程等为重点,成立家长总校,实施“一场讲座、一本教材、一篇体会、一点建议、一次参与”的“五个一”工程,举办家长课堂,开展特色主题家校共育活动、全员大家访活动、“见证成长”系列活动、“小手拉大手,共同受教育”活动、“家校共育周”主题活动等,积极培养具有较高教育素养的合格家长。建立健全“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建立遴选综合素养高、参政意识强、教育经验丰富的家长、教育专家、“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居民等组成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第三方教育评价团等组织;建立家长议课、专家巡诊、居民督学等工作制度,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2012年,蒲江县单独设立“蒲江县社区教育学院”,建立以县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乡(镇)社区教育学校和社区(村)教育工作站(教学点)为骨干的“县一乡(镇)一社区(村)”三级社区教育服务网络。以“全面同学习、文明润蒲江”为目标,深化“学校+家庭+社区+企业”教育模式,创新推进社区教育工作。遴选行业精英、社会贤能等建立社会优秀教育人才资源库,通过公益服务、合同聘请等,为终身教育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和特色产业资源,开发了“成佳茶乡体验”、“光明樱桃山赏花、品果、健身体验”、“西来古镇禅茶文化”、“现代农业观光体验”等多个游学项目,开展城乡统筹背景下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课题研究,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整体素养,逐步构建“人人都是教者、处处都是课堂、时时都能学习”,公民自主性较强、整体水平较高的现代社会教育文化环境。

9.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篇九

2014年03月27日08:31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宣传要带温度,接地气

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中央重视、百姓关心的大题目。因为这关系到社会风尚,关系到中国人的精气神,更关系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央主流媒体的天职和使命。

在这件事情上,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责无旁贷。核心价值观宣传不能变成冷冰冰的说教,只有贴近百姓,带着温度,生动活泼,才能真正接地气、见效果。

首先,选好话题,才能入情入理。

在如今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在如此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下,家风报道赢得一边倒的赞扬实属不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话题选得好、选得准、选得巧。“家风”既是一个价值层面、伦理层面的问题,又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举止息息相关。每家有每家的规矩,每家有每家的传统,家风各不相同,但彼此间却能形成交集。这个交集,就是中华优秀道德观念,就是社会的最大共识、最大需求,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采访过程中,被访者又将“家”的内涵进一步延展放大,由“家”谈到了“国”,由“家风”谈及“民风”“政风”,由家规家教谈到社会风气,由家庭传承谈到传统文化的回归。通过家风这个小切口,就把宏大凝练的核心价值观阐释得具象了、丰满了、生动了。

其次,讲好故事,自然事半功倍。

在采访中,我们摒弃了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叙述,而是努力挖掘家风背后的小故事,突出个性化表达。为做好“家风”海采,我们专门对参与报道的记者编辑进行培训,制定了“海采手册”,要求做到四个好:把问题问好,把聊天聊好,把场景选好,把镜头拍好。记者的采访任务变成跟老百姓“聊天”,生硬的提问变成了“唠嗑儿”“拉刮儿”“摆龙门阵”,报道中自然带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乡音乡情。同时,通过广泛深入的采访,将各地区、各领域、各行各业人们的家风融汇一体,构成了“中国家风”的鲜明底色。

最后,互动传播,带动同频共振。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以头条提要方式,连续挂标播出八集家风报道,并配发编后、评论,在《朝闻天下》《共同关注》等黄金时段播出加长版。新浪、搜狐、腾讯等众多门户网站上载和链接相关节目视频,网民转发和点击量数以亿计。光明日报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发起征文活动后,很快就征集到有关家风家教的文章、评论、短语、短评等投稿4000余篇,投稿作者涵盖作家、新闻从业者、公务员、教师、学生、企业职工、农民等,上有八九十岁的老人,下有小学生。同时,光明日报在《评论观点》版推出《家风家教大家谈》栏目,刊发稿件20余篇,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客户端和光明网都分别开设了专题,发起家风家规的征集活动,与网友亲密互动。通过这种全方位、立体式、互动性的宣传,“家风”成了社会上的流行词。

家风报道的成功表明,只有坚守主流媒体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不移地创新宣传载体与形式,才能牢牢把住舆论主动权、话语权,赢得社会共鸣,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中央电视台台长 胡占凡)

对家风与家教应持续关注

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家风家教具有独特作用。多少年来,我们惯于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对社会实施道德教化,向百姓传播宏大的原则。家风和家教,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通道找到了对应点。

“家”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关键点,是一座桥。理学家朱熹有一个比方:家亦是“大政”,一国有公家之政、私家之政,家教就是私家之政。按儒家伦理,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家庭教养,使人获得进入公共社会的基本品质。

现代社会公共化程度越来越高,“家庭”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核心家庭”,即两代人的家庭,取代了世代型大家庭。随之产生了一些问题,传统家族的规范力量减弱使家教的影响减弱,道德和伦理资源不足甚至严重缺乏。现在核心家庭的年轻父母,很难做到重视道德与修身,有时甚至不能成为合格的施教者,而应该成为施教对象。

家教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和信息传播,更多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像老舍先生所说的,自己的母亲出身农家,但是他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教育中的“情”“理”“义”诸方面都非常关键。我希望我们能重温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家风家教资源。

10.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篇十

三(1)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介绍雷锋的生平简介以及他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弘扬“雷锋精神”

学习和参加有关的助人为乐活动,构建“优良班风、和谐校园”。

3、让同学们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的雷锋图片和他亲身经历的有先进代表性的真实故事

2、准备和《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的录音带。

三、活动安排程序:

欣赏图片------生平简介------雷锋日记------雷锋故事 学会唱歌 体会-------精神大讨论

-------代表发言-------

------表演小品------

要求行动------总结归

四、具体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欣赏一些与雷锋相关的图片。

(陶冶学生情操------勤俭朴素、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先请个别同学畅谈自己对雷锋叔叔的了解,然后由班主任老师向同学们补充简介。

《雷锋的生平》

雷锋叔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7岁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解府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平时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他多次立功。1962年8月15日,一个普雷锋叔叔因公牺牲时,年仅 22 岁。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留下了一个永雷锋,也留下了一种伟大而高贵的精神--雷锋精神。他的精神将会永远地闪耀闪耀在校园的 每一个角,雷锋精神将会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

3、请一位同学来读几篇有先进代表性的《雷锋日记》。雷锋叔叔在数百篇日记长的足迹,总结出许多人生的格言,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 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这就是雷 锋精神的实质。这种伟大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神财富。

4、请若干位同学来讲一讲有关雷锋的真实故事,同学集中精神,认真听后简单乐的雷锋》故事

一天,雷锋因公出差,踏上了从抚顺开在沈阳的列车。上了车,他看到旅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又动手帮着扫 地板,擦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不住地招呼他: “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 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不知道累的。

5、思考:同学们,听了雷锋叔叔的故事,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提示:自强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

6、请几位积极活跃的同学登场表演自创自编的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小品。

7、播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要求学生学会唱这首歌。样》歌词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学苦朴素永不忘 愿做革命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学习雷锋好榜样毛主席的全意为人民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学习雷锋好榜样毛泽东思想来武装 保卫祖国天天向上

8、全班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激烈的“雷锋精神”大讨论,并且由代表发言。

义勇为、志存高远,胸怀宽广,牢固树立远大理想。B、紧跟时代步伐,永不发奋学习,大力弘扬文明新风。C、团结友爱、诚实守信、保持谦虚谨慎、不骄的作风。D、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

9、要求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为爷爷、奶奶、父母、老师、同学或其他人做些好事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五、活动总结:

1、由老师总结归纳这次学雷锋活动。

11.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中创新武术文化 篇十一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创新;武术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公民三个维度价值取向的综合表现,为民族振兴指引方向、为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石、为公民自我素质的养成提供标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表述,不仅阐述了国家、社会、公民三方的价值目标与方向,更彰显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宗旨。〔1〕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指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武术文化伴随着中华文明应运而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因而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中创新武术文化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出发,还是社会层面出发,抑或个人角度出发都将对筑牢核心价值观发扬武术文化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创新武术文化的动因分析

武术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内涵深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创新是文化得以传承的有力保证,武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璀璨的一颗明珠,其创新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形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占鳌头,因此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中创新武术文化不仅可以引领全民健身,将武术文化发扬光大,迸发文化强国力量,而且能够引导社会进步的思想潮流,强化国民的社会主义信念。同时还能够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牢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高地,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抵御外来思想的冲击。

1.1 从物质层面分析:引领全民健身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高速运转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从理论上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国民的体质得到较好的改善。然而事与愿违,据有关数据显明,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大学生视力的不合格率竟高达83%,孕妇剖宫产率超过60%,而对于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中年男子来说,其体质优秀率在幼儿、小学生、中学生、成年人、老年人五类人群当中,以7.9%排在最后。〔2〕可见我国目前的国民体质着实令人担忧,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势在必行。武术作为中国最传统的健身项目,其广泛的认知度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健身的行列之中。

12 从精神层面分析:传承民族文化

武术伴随着民族文化孕育而生,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不仅展示着几千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风貌,而且在其形成完善过程中倾注着广泛的民族文化精髓。今天的武术,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理论基础上,都深深地留下民族文化的烙印。武术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族文化,它的弘扬与传承也直接关乎我国以民族文化作为软实力在国际中的竞争表现。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创新武术文化,不仅能将我国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名扬四海,能为民族文化的振兴扬帆,更能为中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铸魂,为振兴整个中华民族奉献精神力量。

1.3 从制度层面分析: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经济、政治、文化互通互联逐步全球化的今天,协同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的世界图景中,武术文化的发展亦不可故步自封、管中窥豹。要想将其更好地传承创新,就必须包容、开放,以平等的视角和姿态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积极地吸收进步的文化思潮,诸如韩国的跆拳道,印度的肚皮舞、瑜伽,泰国的泰拳,巴西的柔术等。要在吸取中不断地总结,为何外来文化能够在中国的沃土中不断地萌芽发展?要追其缘由,从自身出发,明确强大自我才是抵御他人的根本方法。在此过程中,既要提防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现象,也要处理好武术文化以何种姿态、何种方式走向世界的现实问题,唯有师夷长技以制夷,才能使中国文化创新传承之路在国际的舞台上璀璨耀眼,经久不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指导下创新武术文化,是对社会进步的文化思潮的吸收,同时又让武术文化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之上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毕竟经济政治的全球化必然衍生文化的全球化,在这个趋势中,我们要有原则、有坚守、有底线,肯包容、肯接受、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外来文化成为手中的一把利剑,真正“为我所用”。

1.4 从行为层面分析:拒绝低俗,倡导高雅文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不断满足,为低俗文化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饱暖思淫欲,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人们往往迫切地寻求更多的方式方法去释放自身的压力。而当高尚文化没能快速引领思潮时,低俗文化便乘虚而入。从娱乐圈的艳照门事件,到各类相亲节目的言语露骨,再到今天赵本山的“二人转文化”及毕福剑在饭桌上的不雅言论,低俗文化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低俗文化的泛滥是审美价值观迷失的表现,从根本上反映了社会文明意识的缺失。要对此进行整改,唯有依靠传统道德的重建。武术文化倡导公勇诚毅,对高雅文化的弘扬起着引领和促进作用。

2 创新之路从何出发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在国家层面上对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创新武术文化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与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相融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在社会层面上对核心价值观的阐述,要求武术文化在创新的过程中落实以人为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个人层面上对核心价值观的阐述,意味着武术文化的创新要从武德出发,着力培养新时代人民的素养,提升国民的全面素质。

nlc202309011227

2.1 以爱国主义为宏观指导创新武术文化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站在国家的高度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其核心就是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亦是武术文化得以传承的根本。在几千年的社会演进中,武术文化之所以能伴随着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并能以中国名片的头衔走向世界,就是基于其本质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延续与发扬。然而在国门全面开放的今天,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正面临着被外来体育项目的冲击。特别是韩流的不断来袭,与武术同属格斗类项目的跆拳道也备受国民的青睐。究其根本我们不难发现,跆拳道不仅在招式上更容易让人接受,更重要的是它将道义文化贯穿在每次训练的始终,让学员在练习的同时感受韩国的文化。笔者认为武术文化的创新必须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出发点,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摒弃以往只注重成绩忽略文化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亦可效仿跆拳道弘扬其文化的方式,在课程结束后集体面向红旗默唱国歌,潜移默化中将武术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使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儿童少年中萌芽成长。

2.2 以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创新武术文化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在社会层面上对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其核心是在宣扬以人为本。清代政治学家、文学家魏源曾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主张的就是人是万物的根本,要顺应人的个性发展,才能最大地激发人的潜能。要想在创新武术文化的道路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首先要让武术的各个流派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相互探讨学习,只有在融合的基础之上才能将武术的精髓更准确地传承下去。其次要为武术的交流搭建更多的平台。近年来散打文化作为武术文化的子文化,其被公众的认可度及关注度正随着武林风的热播而高涨,倘若多增加些诸如此类的平台,那武术文化在市场的冲击下必须进行改革,以便能被更广泛的群众接受。

2.3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纲领创新武术文化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个人层面上对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中创新武术文化,让每个公民都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待人友善。首先要明确榜样的带头作用是无穷的,积极树立武术英雄形象。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在军队还是民间都涌现出不少武林豪杰。〔3〕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英勇献身的民族责任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可见榜样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群众的素质养成。其次要与时俱进,在创新武术文化中要不断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比如有学者专门做过调查,为什么城市里学习跆拳道的人要比学武术的多?而结果表明,竟然有30%的人仅仅是因为跆拳道的服装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而选择学习跆拳道。由此可见外来文化之所以能入侵中国,正是因为他们常常能够居安思危、与时俱进,而我国在这点上就显得滞后很多。

2.4 以实现中国梦为根本创新武术文化

中国梦最根本是中华民族的梦,是生活在中国领土之上的每一位人民的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中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4〕文化的繁荣往往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建立在文化的继承发展,弘扬与繁荣之上。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的典型,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以实现中国梦为根本创新武术文化,其本质就是让每一个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学习武术的机会,共同享有感受武术文化的机会,共同享有与武术文化一同成长进步的机会。这就要求各类传播媒介,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使武术文化得以普及。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信武术文化的创新会为民族文化的创新注入新的血液,指引新的航向,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献上一分力量。

3 小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逐步形成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价值理念,是社会发展与国家振兴的灵魂,是在实现中国梦背景下的主流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宣扬及普及是我国当前文化领域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5〕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本身更应该承担起弘扬中国特色文化的重任。然而在各国文化相互争鸣的时代之下,对武术文化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改革之路亦是势在必行。武术文化的创新唯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坚持有原则、有底线,肯包容、肯接受才是创新武术文化的根本之路,才能让武术文化在国际的舞台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梁龙?郾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D〕?郾浙江:浙江理工大学,2014?郾

〔2〕马思远?郾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及其社会成因研究〔D〕?郾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郾

〔3〕孙传晨?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武德教育研究〔J〕?郾搏击.武术科学,2014(08):24-25?郾

〔4〕亓永顺?郾中国梦视域下武术文化强国优势与价值研究〔J〕?郾中国学校体育,2014(05):67-68?郾

〔5〕郭玉成,范铜钢?郾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的战略对策〔J〕?郾中国体育科技,2013(05):49?郾

(责任编辑:阎 彬)

12.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篇十二

一、民办高校章程建设现状

大学章程由来已久, 自晚清的京师大学堂, 即以章程来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法》颁布后, 1995年8月, 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若干意见》指出, “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原则上应实行‘一校一章程’”。

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责任, 但是在学校性质、办学条件、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上,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在培养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责任更艰巨。民办高校要达到与公办高校同等的办学水平, 培养出同样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就要从民办高校自身做起, 即建立完善的高校章程。大部分民办高校虽都已经具备了章程, 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 由于经费不足、学校条件不够等原因, 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很多, 但主要问题是民办高校章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来。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和章程已成为我国发展的战略性课题, 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与思考。

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推进民办高校章程建设

针对当下民办高校章程制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各高校应紧跟时代脉搏, 顺应国际潮流, 抓好高校长效机制建设, 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 推进民办高校章程建设。下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

(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大学办学与管理的最高信仰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是从国家制度层面来谈价值目标与信仰追求, 是价值观的旗帜引领。

严复曾说, “民智者, 富强之源也”。在民族振兴的伟大进程中, 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战略, 建设民办高校章程是中国大学实现飞跃式发展、与世界接轨的必由之路;民主制度的制定既包括教职工代表大会, 又有学生代表大会, 这是民办高校章程创造性的实践;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充分证明, 中国比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具有文化自信。挖掘传统文化精髓, 学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应是制定民办大学章程的时代要求;和谐校园更是高校章程的实施和大学育人、科学研究的理想状态。

(二)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大学育人与科研的终极追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就社会层面而言的重要价值取向, 是社会价值取向与文明形象的表征, 是价值观的标杆旗帜。

大学的基本特征就是自由。师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学术自由应是民办高校章程的灵魂所在;教育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健全教职工权益保护机制、保障学生行使合法权利是制定民办高校章程的切实追求;自古就有“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理念, 在制定高校章程时, 秉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制定招生方案、标准、准则, 健全育人机制, 吸引更多优秀学子;依法治校, 按章办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保证, 是学校行使自主权, 制定学校一切规章制度的依据和保障。

(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大学师生言行举止的行动指南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立足于个人层面, 它是公民的价值准则与行为规范, 是价值观的基础基石。

爱国主义应是民办高校章程的核心。大学章程应将“以天下为己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要义, 要求教师“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要求学生“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勤奋工作”应作为大学章程制定中规范教师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同时也应该教育学生学以致用,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诚信应成为大学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学术诚信是立德树人的前提条件, 学生诚信是步入社会的重要道德保障;互相支持、帮助, 关爱他人是大学师生不可或缺的美德。现代大学制度中不仅要学生“尊师敬友”, 而且提出教师应履行“关心和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 最终在大学中实现“敬爱师友”的和谐校园氛围。

三、建立和完善民办高校章程的当代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章程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 前者为后者提供价值导向, 后者也为前者的培育与践行提供载体和平台。

民办高校章程的制定可以进一步平衡内部治理结构的关系, 界定党委、行政、学术的权力边界, 确定院系层级管理体制的权责关系, 创建共享、制衡、监督的内部治理模式, 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建立和完善民办高校章程, 使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力, 培养其道德责任感, 使其逐渐学会对自己负责、对民族、对祖国、对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光明日报, 2013-12-24.

[2]马陆亭.大学章程地位与要素的国际比较教育研究[J].2009 (2) .

13.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篇十三

家风家教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联度极高。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家风家教是家庭特有的属性。良好的家风家教,既是培育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手段。

家风家教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良好的家风家教是中国人最切身的文化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强调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有机统一。恭谦礼让、与人为善、精忠报国等家风世代传承。家风家教大多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和具体展示。

良好的家风家教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为了以培育优秀家风家教为抓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教有正确的认知。源远流长而又独具特色的家风家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为何历经千年的发展之后,在近现代被人们否弃、淡忘,国人对家风家教缺乏正确的认知或是最为重要的原因。在现代化浪潮迅猛推进的时代境况 中,人们更多地关注的是“效率”“时尚”等象征“现代”与“进步”的新事物,而家风家教则被当作“传统”“封建”或者“落后”的代名词,还没来得及仔细反思就被时代抛弃了。然而,流逝的时间和生活的实践证明,我们在抛弃、遗忘家风家教的同时,也毁掉了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延传的根基,丢掉了安身立命的财富。因此,我们要“找回”被遗忘、被忽视的家风家教。在此过程中,教育所要发挥的首要作用就是唤醒国人,让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教有正确的认知,既要看到其时代局限性,也要看到其价值和作用。这里的关键是要把关于家风家教的认知贯穿并融合到国民教育的各个层次,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深谙家风家教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关于家风家教的悠久历史。

二、通过教育,矫正当前家教重智识教育而轻德行涵育的偏差。家风是家庭教育中最传统、最传承、最基础、最难忘的行为规范,家教是对人生影响最贴切、最直接、最深刻、最长久的育人方式。如今,面临功利主义思想在社会的蔓延和渗透,面临传统文化教育的逐渐缺失,面临独生子女抗压能力的弱化,面临电子产品对家庭日常交流时间的挤压等挑战,当下中国的家教几乎完全蜕变成了智识教育,德育已成为了家教的辅助。不可否认,知识的教授理应成为家教的重要内容,但德行教育乃家教之本,没有良好的德行,即便懂得再多的科学知识也难以“成己成物”。集孔孟等圣贤道德 教育之大成的《弟子规》里讲的“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强调了德行教育的重要。

14.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篇十四

发表时间: 2012-02-23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1版 作者:张联

◆张联

作为环保部门的党务工作者,我们要把弘扬中国环保精神作为学习贯彻环保“两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举措,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中国环保精神是血与火、生与死淬炼出的新时期环保人的核心价值取向

中国环保精神是历代环保人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是培养高素质环保队伍、构建当代环保人精神家园的核心要求。“忠于职守、造福人民”要求环保人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视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为民造福。“科学严谨、求实创新”要求环保人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知难而进,刻苦钻研,严细慎实,勇于创新,一往无前,敢于胜利。“不畏艰难、无私奉献”要求环保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舍小家顾大家,以奉献为本、大局为重,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团结协作、众志成城”要求环保人不计个人得失、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团结一心、多方协作、共创佳绩。

二、坚持新时期环保人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迫切需要

弘扬中国环保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要求。当前,我们把中国环保精神升华为环保人核心价值取向,正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环保领域的体现和深化,是环保人为我国民族精神增添的宝贵财富,凝聚着环保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价值观念,是建设环境保护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弘扬中国环保精神是履行新时期环保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在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不仅需要宏观的战略思维、有利的政策环境、完备的监管体系和强大的科技支撑,还需要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力量,鼓舞和激励广大环保工作者经受新的考验,应对新的挑战,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作风和更加优秀的业绩,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

弘扬中国环保精神是锻造高素质环保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多年来,环保系统不断涌现出各类先进典型,尤其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集中涌现了田洪光、王德义、孟祥民、张昆林、龚宇等一批先进典型。我们迫切需要更多这样优秀的、高素质的先进典型,用中国环保精神升华思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建设一支站得住、顶得住、靠得住的队伍,为环保事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三、牢固树立新时期环保人的核心价值取向,深入贯彻落实环保“两会”精神

加强理论武装,搭建宣讲平台。通过举办“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和“强素质、当先锋”等系列讲座,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围绕“十二五”环境保护“四件大事、三项主要工作”,深度解读环保“两会”精神,为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智力支持。

秉承环保为民,深化创先争优。组织直属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在已经制定《“围绕‘十二五’、破解发展难题”创先争优活动措施》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围绕贯彻落实环保“两会”各项任务要求,进一步完善明确岗位责任、制定目标承诺,并通过加强公示承诺、践行承诺、评议承诺,确保承诺内容落到实处。以“贯彻环保‘两会’精神、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为主题,深入开展2012年部直属机关创先争优系列实践活动。认真总结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七一”前后开展“2010~2012年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专项表彰工作,并通过深入学习《环保卫士风采》,编印《环境保护部创先争优简报》、中国环境报创先争优专栏和制作机关展板等形式,大力宣传环保先进典型,用田洪光等先进事迹体现出的新时期环保人的核心价值取向,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

突出三支队伍,推动行风建设。环境监测队伍紧扣“三个说清”(说清污染源状况、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通过坚持召开环境监测行风座谈会、深入总结挖掘宣传监测队伍先进典型等形式,巩固和扩大监测技术大比武、环境应急监测大演练的成果,塑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秀环境监测队伍。环境监察队伍继续发扬“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优良作风,严格执法,在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上践行中国环保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12369”环保热线系统通过创先争优推进会、达标对岗和群众评议等活动,将中国环保精神落实到为民服务当中。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队伍秉承“慎之又慎、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作风,为圆满完成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持与保障工作任务提供坚强支撑。

强化系统联动,坚持党团互动。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的工作格局,开展“送温暖、送健康、送服务”活动。坚持以“发扬环保精神,从我做起”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积极投身创先争优,争创青年先锋岗思想大讨论”和“服务青年月”等活动,充分调动青年干部的积极性,促进团员青年自觉弘扬中国环保精神,努力成为推动新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的生力军。

15.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篇十五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包含着人与人之间以仁爱相处的哲学,包含着对个人“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的道德与行为要求,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孕育着和谐社会价值体系,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积极意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与道德和人格培养紧密结合,引导青少年学生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将时代精神、现代气息融入其中,形成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的价值观念,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为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必须根植于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才能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中国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心灵等关系的观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血脉相传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历经劫难却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

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第七条强调:“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因此,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之下,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达到全面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

二、商丘工学院传统文化教育

商丘工学院作为工科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和实践活动之中,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阅读经典---探索智慧之路

商丘工学院大力开展七项能力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七项能力包括创新创业能力、阅读赏析能力、沟通交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艺术赏析能力、汽车驾驶能力。其中阅读赏析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读经典名著,规定学生要阅读(四部八篇)。要求每学年读一部名著,并写一篇应用文、读后感或读书心得交辅导员验收,最后技能办审阅,合格后发放结业证。阅读经典著作可以对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一个人的健康长成和道德品质提高都有帮助。

(二)艺术欣赏----丰富审美体验

我校学生进行艺术欣赏能力培养,主要集中于书法绘画能力,在培养方式上对不同专业有不同要求。培养方案要求指定选修艺术类课程达到及格以上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视为合格。

1.汉字书写规范工整,书法作业优良者。

2.在校级以上书画大赛中获奖者。

3.在校级以上音乐、舞蹈、艺术表演等项大赛中获奖者。

书法、绘画是中国的传统艺术瑰宝,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学校在每年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展书法、绘画大赛、书画展览,各学院也定期举办书画展览。大赛和展览的举办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七项能力培养方案规定大一学生每天要在指定的书法练习字帖上写一张,每周五张,辅导员老师两周批改一次。这些举措保证了参与的广泛性,使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五种习惯、五种意识---加强人格修养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养成文明健康、严谨自律、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行,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我校在每年的十月份开展以“志存高远、明德正行、修身至善、成长成才”为主题的“明德修身月”主题教育活动。主要针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和不文明行为进行教育和引导。

(四)学以致用,公德品格与实践能力相济---培养家国情怀

我校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了专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能力,又培养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护理学院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商丘社区义务给群众测量血压和血型,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组织学生义务给社区群众维修家用电器,传媒与现代艺术学院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定期到商丘市平台镇敬老院、虞城县王泽林孤儿院、商丘市聋哑学校等地方进行慰问。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塑造了学生良好的人格,培养了家国情怀。

(五)发掘典型,树立榜样---板凳精神传遍四方

对于在实践中出现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我校进行重点发掘,树立学习的榜样。我校2011级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2011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一班的张贵同学,他来自商丘市宁陵县,是一名普通的大一新生,但他有着不平凡的经历。5岁时的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双腿,但他不甘心整日坐在轮椅上,无数摸爬滚打之后,这个自强自立的少年学会了用两只板凳代步“走”路。从小学走到了大学的校园。他所在的班级59名同学自发组成19个帮扶小组全天轮流照顾着张贵的生活起居。从2011年12月6日开始,张贵同学用板凳“走”出一条求学路、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感人事迹,吸引省内外上百家媒体前来采访报道。

三、结语

高校要担负起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必须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并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肖季文,欧凯.《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透视》,2012年第5期.

16.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篇十六

黄楚平

《 人民日报 》(2014年06月19日07 版)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湖北省宜昌市坚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推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注重宣传教育,增强认知认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人们的认知认同是重要前提。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宜昌市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广泛开展宣讲普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内容,同时利用市直机关“局长论坛”等阵地举办专题讲座,对市直机关党员干部集中进行强化辅导;依托各级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道德讲堂”,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普及,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走进各级“道德讲堂”现身说法。二是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市属各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和时段开设“践行核心价值观”“小人物,大能量”等专栏专题,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充分利用公共场所的广告媒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重示范引领,彰显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宜昌市在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争创人民满意公务员”“争创群众满意机关”等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 1

心价值观。特别是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决反“四风”、树新风,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同时,广泛开展各级“道德模范”“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选树先进典型、学习先进典型活动,总结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彰显榜样作用。

注重继承创新,加强以文化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对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宜昌市着力加强以文化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大力弘扬屈原爱国精神。作为伟大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故里和中国端午节文化的发祥地,宜昌市围绕“屈子心·爱国情”主题,坚持每年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大力弘扬屈原的爱国精神。二是大力实施经典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注重从娃娃抓起,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坚持举办中小学“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阅读经典,感悟人生”等主题教育。三是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利用三峡文化讲坛、社区读书节、农民读书节等载体,引导城乡群众多读书、读好书。

注重行业治理,建立诚信规范。坚持以加强行业诚信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良性互动,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一是结合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坚持“诚信不诚信,群众说了算”,对与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窗口行业进行诚信评选,促使其对照社会服务承诺和存在的问题自觉进行整改。二是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市中级

人民法院、市工商局、市公安局等部门就限制失信被执行人高消费行为和其他信用惩戒措施采取联合行动。同时,依托宜昌政府门户网站、宜昌文明网和相关职能部门专业网站,启动了社会征信体系网络查询平台建设。

注重制度保障,实现常态长效。只有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才能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逐步实现常态长效。宜昌市一是加强考核考评。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制定下发考评细则,建立健全督促、检查、考评机制。二是加强帮扶激励。建立各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道德模范制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当年市级以上道德模范进行集中慰问,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实施重点帮扶,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加强规约建设。要求全市各级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和企业,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结合实际修订和完善行业规范、市民文明公约、社区居民邻里守望互助公约、乡规民约和岗位职业操守等具体行为规范。

17.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篇十七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周泽民就法院文化建设答记者问

(原载《中国审判》2010年第八期)

来源:人民法院报

网址: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0-08/20/content_14288.htm 问:法院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关于法院文化的内涵,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在今年7月初召开的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王胜俊院长在讲话中对此作了明确界定:法院文化是人民法院在长期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制度规范以及相关物质表现的总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我认为,王院长关于法院文化的界定是科学的、全面的,是对法院文化内涵的精辟概括。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司法机关,同样担负着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认识法院文化与整个社会主义文化共生共融的内在特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将法院文化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整体中,进行部署谋划和实践,坚持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法院思想阵地,团结和引领广大干警沿着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开拓前进。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公平正义观念,营造崇尚法治、遵从法律的浓厚氛围,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做出应有贡献。

其次,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是新的历史时期政法机关的三项重点工作,是人民法院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必然要求。文化影响意识,意识支配行为。法院文化是理念培育、行为引导的重要载体。人民法院只有高度重视、不断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积极体现人民司法的时代精神,才能更加有效地将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转化为广大干警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改进作风的内在觉悟和自觉行动;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严峻考验,更加充分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扎实有效地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第三,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队伍素质、实现人民法院科学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院队伍,是做好人民法院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在人民法院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下,法院队伍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更加艰巨。人民法院既要坚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毛主席讲,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战胜不了敌人的。按照毛主席讲的思路,我们可以说,没有文化的法院,是难以完成日益繁重的审判执行任务的。实践证明,法院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功能,通过文化的力量影响干警的思想和行为,更容易被广大干警所接受,更具有渗透力和感召力。法院文化的这种独特功能和巨大效用,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统一广大干警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广大干警的智慧和力量,为提高人民法院队伍整体素质、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问:当前,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的初衷和目标是什么?

答: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的初衷,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实践经验来看,凡是文化建设搞得好的法院,在思想政治建设、廉政作风建设、素质能力建设以及审判执行工作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发展,加强法院文化建设,能够实实在在地促进法院队伍建设上层次,有利于推动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上水平;另一方面,从目前法院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发展不平衡、重点不突出、与审判执行工作联系不紧密、未能形成长效机制等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强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法院文化建设工作的水平。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最高人民法院在去年全国法院队建会上,明确将法院文化建设作为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六项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并将今年确定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推进年”。今年7月初,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了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法院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

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充分运用先进的文化力量强化价值观念、打牢思想基础、激发队伍活力、宣传法院工作、树立法院形象,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一心为民、公正廉洁的法院队伍,使法院文化建设成为传承司法文明的载体、展示司法形象的平台、促进司法工作的动力。

问: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人民法院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保持健康、有序、科学发展。

一方面,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法院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法院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特别是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元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必须站稳立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干警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牢牢把握司法领域意识形态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始终保持法院正确前进方向。要在增强说服力和感召力上下功夫,真正解决法官为谁掌权、为谁司法、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引导广大法院干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始终保持法院队伍的先进性,激发法院文化的创造力。

另一方面,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导法院文化建设。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它全面系统、深刻科学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规律性,反映和规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宗旨使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根本保证等重大问题,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必须指引着法院文化建设的方向,决定着法院文化建设的内容。人民法院开展文化建设,必须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广大干警的头脑,确保为广大干警所认同,使之成为思想准则和行为指南,引导广大干警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司法观念的影响,切实端正司法理念、提高司法水平、维护司法形象、提升司法公信,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尊重干警的主体地位,确保用科学理论引导人、先进文化熏陶人、高尚精神鼓舞人,着力促进干警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全员参与,强化干警的主人翁意识,动员和组织广大干警积极发挥才智为法院文化建设做贡献;三是坚持联系实际,遵循贴近审判、贴近法官、贴近基层的要求,把文化建设渗透到法院工作各个领域,务求取得实效;四是坚持继承创新,注重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其他行业先进文化,吸收国外法治文化的有益成果,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消极影响,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探索文化建设的新内容和新载体。

问: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哪些?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

答: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物质文化建设等。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大力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着力培育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着力规范法官司法行为,全面提升司法职业修养和职业形象;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法院各项制度,切实增强法院管理的文化色彩;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不断提高法院物质建设的文化含量,积极创建关爱干警的文化环境。

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加强法院精神文化建设。法院精神文化体现着法院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人民法院文化的核心内容。王胜俊院长指出,法院文化建设不是简单地搞一些文体娱乐活动或者写写画画,重要的是加强法院干警的思想精神塑造,核心在于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王院长的这段话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我深表赞同。实际上,相对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而言,精神文化是管全面的、管长远的,是核心,也是关键。因此,精神文化建设是法院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旦抓好了将会产生深远影响。各级人民法院对此要有充分认识,必须始终将精神文化建设放在法院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法院精神文化建设,最关键的就是要大力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是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根据人民法院的性质宗旨,总结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遵循法院工作的规律特点提出来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司法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法院文化的精髓。各级人民法院要把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要加强对司法核心价值观的研究,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探求和阐释司法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和实践要求;要加强对司法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紧密结合开展学习型法院建设,认真开展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和演讲、征文等活动,引导法官明辨价值追求上的是非荣辱界限,树立应有的司法良知和职业道德;要加强对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将司法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干警言行之中,落实到审判执行工作之中,确保广大干警真正做到学与用、知与行相统一,让广大人民群众能真正感受到人民法院公正司法、廉洁司法、为民司法的作风和形象。

问:最高人民法院将采用哪些具体措施加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

答: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长期性工作,需要加强领导、长远规划、统筹考虑、科学安排,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规划和指导。为切实加强对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自去年就开始在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就法院文化建设专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内容涉及法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内容以及组织领导等。目前,该文件已经几易其稿,多次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即将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审定后下发全国法院(前不久,已经正式印发。编者注)。

二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法院文化建设必须要有特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负责。为此,我们已经明确各级法院政治部门在文化建设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并要求各级人民法院成立法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及时研究解决文化建设的工作规划、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

三是加强典型示范。为树立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的榜样和标杆,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评选活动,推选出40家示范单位。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影响很大、效果很好。今后,最高人民法院将会继续坚持开展此项评选活动,陆续推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以点带面,共同推进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全面发展。

四是加强经验交流。为促使各地法院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高人民法院今后将适时组织召开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或者工作座谈会,为全国各地法院交流文化建设经验提供有效平台。

五是加强检查与考核。任何工作都需要检查和考核,法院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最高人民法院今后将在法院文化建设的检查和考核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首先是研究如何将文化建设纳入法院管理体系,作为评价法院整体工作的重要指标;其次是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各项制度建设,保证法院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上一篇:男鞋方案下一篇:网站设计的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