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16篇)
1.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篇一
1.1 对象与方法
以郧阳医学院级麻醉学专业和影像学专业1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麻醉班72人为多媒体教学班,影像班68人进行传统讲授法教学为对照班。课前教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力求以简单的方法用powerpoint软件配合mathtype、excel、mathematica等软件来制作在教学中适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上,教师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并加以讲解,同时对于重要理论的推导和重点内容的强调要在黑板上加以板书和注解。
1.2 考核
两班学生用同一教材,同一试卷,由同一老师授课。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试题从医用高等数学题库中随机抽取,题型分别为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题目。考试后试卷密封,由本教研室教师集体阅卷。对学生发放《教学效果评价表》,在授课结束时填好并统一上交。
1.3 统计分析
学生考试的平均分用(x±s) 表示,两班学生分数的比较使用t 检验,《教学效果评价表》中获得提高的比例分析采用2检验。
1.4 结果
两班学生的高考数学平均成绩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586,p=0.86),其它条件均相同(同一教材,同一试题,同一教师),说明两班具有可比性。多媒体教学班医用高等数学的考试成绩 明显高于传统讲授法班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p=0.06),见表1。两班学生教学效果评价的统计分析发现,多媒体教学班学生在对教学内容掌握、思维能力、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讲授法班,见表2。表1 两班学生的成绩比较 表2 教学效果评价的统计分析
2.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篇二
数学美可以促进数学的学习.“一切事物倘能与美相接, 便立即会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引得审美主体跃跃欲试, 用心灵去交融, 萌发出爱、兴趣和愉悦, 并因此提高活动水平.”挪威卑尔根大学的数学家和心理学家证明, 美是发现真理的源泉.数学美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维效率、认识数学的本质有重要的作用, 因而我们要重视数学美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 数学美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源泉
高等数学中充满美的因素, 不论是优美的几何图形, 还是间接美丽的计算公式, 都可以给学习它的人一种享受.而作为一名高等数学老师, 对高等数学蕴含的美应有着深刻的感受, 要让同学们欣赏着由几何变换构筑的绝妙天地, 领略由同解变形展示的绮丽风光, 到处感受到数学中和谐和比例、整齐和匀称、形象与抽象、秩序和逻辑、精确和简洁的美丽.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创新、探究、发现的机会, 使学生体验发现真理的快乐.
2. 揭示数学简单美, 提高学生钻研数学的主动性
数学学习虽然在创造性欲望的满足上无法与数学发现相比, 但同样可以享受到“再发现”和“再创造”的喜悦.例如讲解三个微分中值定理, 罗尔 (Rolle) 定理:如果函数y=f (x) 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 在闭区间[a, b]上连续; (2) 在开区间 (a, b) 内可导; (3) f (a) =f (b) , 则至少存在一点ξ∈ (a, b) 使f' (ξ) =0.而去掉 (3) f (a) =f (b) 则是拉格朗日 (Lagrange) 中值定理, 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函数关系变为参数方程加以探索就引出柯西 (Cauchy) 中值定理.反过来也能推出, 它们是推广和特例的关系.一个概念的透彻理解, 一个定理的巧妙证明, 一个公式的正确使用, 一个方法恰到好处地运用, 特别是一道难题经过冥思苦想后的突然悟出, 真似“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 启迪思维活动,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实践意识,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也正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且要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 只有掌握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在新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参与下, 才会有数学创新, 才会有数学再创造.许多事例说明, 追求数学美, 是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一个人要想进行开创性的工作, 必须破除思维定式, 而数学中的模拟、归纳等都是一种发散思维, 只有充分发掘数学美的因素, 才能不被逻辑思维所定式, 从而达到思维发散、创新能力增强的目的.数学美是解题的途径, 数学美中蕴含着解题的方法与途径,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 老师使学生享受美的同时, 还要发掘数学美的解题功能, 这样相信同学们对解题方法的理解是深刻的.在数学学习中, 一个数学题的解法是否合理, 除了有实践标准和逻辑标准之外, 还有美学标准.
4. 发现深化理解知识
奇异是对平常或平凡而言的, 是对传统的突破.奇异性表现在结论的新颖奇巧出乎意料, 往往引起思想上的震动.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十这个数目是一个完美的数目”, 这时所认识的数是自然数、有理数, 认为有了这些数就足以表达一切量, 除此以外再无别的数, 无理数的发现无疑是一个奇异的结果, 导致了有理数域的扩张;微积分奠基工作中的奇异现象, 导致了严格的实数理论的建立;极限概念的出现和17, 18世纪人们对于无穷级数求和所出现的困惑, 导致级数理论的发展;虚数单位i的引进, 曾被人们认为是虚幻的, 至今还保留着虚数的名称, 但是, 正是从这里才导致复变函数论的建立;如求曲边梯形面积, 一时不知如何下手, 而通过分割, 把区间[a, b]分成几个小区间, 即把曲边梯形近似地表示该曲边梯形的面积, 当每个小区间的长度都趋于零时, 所有小矩形面积之和的极限便为曲边梯形面积, 由此引出定积分.教师如善于抓住这些奇异现象, 发现新知识, 深化理解旧知识, 使学生从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体验.
5. 陶冶情操
爱美是人的天性, 人之爱美, 在年少时尤为突出, 我们要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开启心灵, 引起精神的升华.充分利用生动的材料, 以数学美的魅力拨动学生的心弦, 使他们在享受数学美的愉悦中增长知识, 受到教育, 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才能收到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 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 (轴对称、中心对称) , 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 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 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 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 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 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们教师可以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 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 集体的形象和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 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 游离于集体之外, 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同时, 圆也隐含完满、团结的力量, 圆的终点也是起点, 让我们深深明白“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道理, 它激励学生们不懈地奋发向上, 追求完美的自我.每个几何图形都有它的教育意义, 三角形让我们学会沉稳, 四边形让我们学会灵活应变, 矩形帮我们塑造个性, 圆帮我们打磨棱角, 一次函数为我们指明方向, 二次函数带我们冲击人生的高峰.
3.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篇三
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率
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授课内容以大纲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有助于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有助于在教学中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例如我们在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无菌操作以及接种实验中,使用了视频媒体,通过学生集体认真、反复地观看视频材料,既完全掌握了这些基本操作技术,又节省了时间。在理论课教学中,能够大大地节省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以便有更多时间进行讲解、与学生交流,增大了教师对教学的控制权,无形中会增加教师授课的信息量和授课深度。同时多媒体课件教学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课程标准化和学习资源的不断开发,使学习不再是学生、媒体和教师的简单相加,因而有效地推动着高校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
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发展,形成了远程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扩大了教学规模,降低了教育资本,为终身化教育提供了可能,而学习者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地点进行学习,因此,多媒体网络课件已成为各国在职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的支撑力量。
3.能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多媒体课件为个别教育的进行,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了最好的途径。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独立地学习。
4.将复杂、抽象的图片变得简单明了
植物病理学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图片多,比如各种形态和解剖结构的病原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等,以及病原物侵染后引起植物病害的症状,以及病害侵染循环流程图等内容太过于微观、抽象,利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很难、甚至无法讲述清楚,但利用多媒体课件技术,会使这些内容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
尽管多媒体课件自身具有上述优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原因,多媒体课件并未起到如此理想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最大优化多媒体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
1.掌握好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度”
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老师的课件太单调,太死板,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要投其所好,通过兴趣的调动来表现所期待的学习行为,比如充分利用Flash动画、视频材料等课件。但必须把握好这个“度”,注意课件演示界面不要过于花哨、张扬,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反面作用。建议制作布局合理、简单明了不张扬的演示界面。
2.注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多媒体课件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抽象内容的展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只是教师优化教学的一个手段,在教的过程中,课件起到辅助的作用,但不应该替代教师的作用。目前,许多教师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以为有了多媒体课件,只要照本宣读、演示文稿就可以达到教学效果,试图用演示完全代替教师对内容的讲解,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课件本身的演示功能决定了它的主要工作方式在于“告诉你这是什么”,而忽略了“为什么是这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绝不能以“演”代“讲”。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则违背了教学的双边性原则。为了避免这一点,建议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不要将所要讲授的内容都做成多媒体课件,而是将主要提纲、抽象的图片等做成课件,在具体讲解过程中结合板书,这样做的好处是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以及做笔记的时间,避免在听课时觉得很有趣,课后一团雾水的情况出现。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课讲得更生动、形象,并注意加强与学生间的默契配合。
3.共享多媒体网络课件
作为高等学校受教育对象的学生,同时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生理发育已全面接近或达到了成人的水平,他们有从事复杂的思维活动,能够独立学习比较复杂而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生理基础。因此,可将所授课程制作成多媒体网络课件,提交到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学生个体之间对知识的接受力、兴趣等有差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广泛的学习,网络课件一方面给这些学生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对于一些在课堂上不能正确理解的问题有了更好的解决途径,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4.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
利用媒体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因此无论是现代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只要能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就是最好的媒体。比如说对于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虽然多媒体图片比较直观明了,但总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相对与田间观察,缺乏真实性,所以最好的教学手段是组织学生直接到大田观察症状。
另外,教学是一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就是说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但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关,而且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用功程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诸多因素有关。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等,从而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普及,多媒体课件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随之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发人深省。怎样才能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它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成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这就需要教师正确认识与多媒体课件之间的关系,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使多媒体真正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
4.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四
内容摘要: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变“抽象”数学为“形象”数学,形象的展示教学过程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反馈、客观评价,增强学生成就感
四、合理安排复习和联系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数学、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现代社会正经历着由信息革命引起的深刻的技术革命和社会变化。多媒体教育技术作为信息革命在学校的具体体现,其功能与作用愈来愈受到大家的普遍重视。从学科的角度,充分认识对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摸索数学教学现代化的路径,已经刻不容缓。传统的视听技术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等相继进入课堂之后,曾经给数学教学打开了声像俱佳的时空。其优点主要体现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鲜明生动的视听形象,丰富了视听感受,加大了可感性的信息量。但同时,我们又不无遗憾地发现,这些先进的传媒技术革新在教学法中的应用,一开始就受到局限。例如,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事项实验工具,由于配套音像资料少,既未能与教材构成系统,又难以同整个教学法过程相得益彰;它现代化程度低,功能单一,操作不便,效益不高;它只是把教师的“讲解”变成了“演示”,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中学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积极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变“抽象”数学为“形象”数学,形象的展示教学过程
在传统的数学中,数学是一种抽象、严谨的思维逻辑,因多媒体计算机集动画、声音于一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演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数学过程,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高中数学的立体几何,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讲解,以及把几何体单一的表示出来,有时既要讲解又要画图,甚至是一堂课只讲了一道题,而学生又往往无法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宏观的概念,导致教学效果不大。然而通过演示,对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再如:如在讲授函数这部分内容时,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以及图像变换是重点内容,关于函数图像的传统画法,是通过师生列表,描点,连线而得,这些工作烦,静止孤立,间断的点和线。教师要自制每一节的课件难度大,时间又有限,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减轻教师的体力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新研究,同时让学生在交互的动态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同步变化以及对应运动的轨迹,从而得到完整精确的函数图像,通过交互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同一函数不同参数与图像特征之间的联系,充分掌握函数的性质和抓住图像的平移、反射、压缩、拉伸和对称变换特征。若有疑问或好的见解,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 交流互动。通过多媒体,交互反馈,使学生深刻理解,不易遗忘。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不仅掌握基本知识与理论,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即基础能力,发展能力,甚至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借助现代技术设计这样的教学环境: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似乎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之中,学生可以观察并尝试错误与成功,可以进行发现并作出猜想,也可以作实验,进行测量、分类;或是设计算法,通过运算检验,或是提出假说,借助逻辑推理加以证明,或提出反例予以否定等等。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现成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用抽象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学生很难理解。而运用计算机大规模的快速准确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绘图功能,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验数学的环境。学生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仅仅通过“听”教师“讲”来学习数学,而是在学习活动中扮演主动角色,通过输入数据、绘制图象,对数学公式、定理等进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形成对数学结论的感觉和体验,接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像“研究者”一样,在学习中去发现和探索,不是被动、机械地记忆和简单的模仿,而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次升华。
如: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含有参数的问题,学生更加难以理解。下面看看这样的一道例题: 例如:求二次函数y=x2-2x+3在区间[t,t+1]上的最值.要解决此问题,需要画几个图象。
即使在黑板上画了图,有些学生还是不理解为什么仅只画这几个图象?为什么 必须分成几个小区间进行讨论呢?
如图利用计算机在屏幕上设计出两条平行于y轴的直线:x=t,x=t+1,让这两条直线可在鼠标的拖动下等距离平行移动,连续变化,并使夹在这两条平行直线内的二次函数图象变色,这样学生能较直观地了解当t这个参数变化时,在区间[t,t+1]内这段曲线函数值的变化范围。在老师的指导下,轻松地解决问题。
又如在讲授“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这节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能够判断图形是否“中心对称”但却找不到准确的对称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将两个中心对称图形设计成不同的颜色,使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 °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以及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 °后与本身重合。这个现象老师不必大讲特讲,只要对课件反复播放几次就行。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原来不动的东西,更使学生真切的领会到中心对称的含义和要领,而且还接受到了数学美的陶冶,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自己看书学习,就能掌握中心对称这一节的知识和内容。
利用多媒体教学经常为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思考内容,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做的欲望,长期的、有目的的坚持下去,能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及时反馈、客观评价,增强学生成就感
“反馈”是指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人”,影响信息再输出所起的调节控制作用。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生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可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像判断、选择体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你献上一束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及时的反馈使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结果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通过反馈他们既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又知道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部驱动力。
四、合理安排复习和联系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身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尽管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还不完善,还有很多不足须进一步改进。但它给我们数学教育的启示是十分清晰的:我们必须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改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认知过程,改变只重视结论忽视过程的通病。在课堂上要给直觉思维以一定的重视,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猜想、发现,由直观具体到抽象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强调知识结构的建立、推广、发展的过程,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推出的过程,解题思路探索的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发展的过程,在改变教法的同时,还要进行学法指导,在实践中培养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
5.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大踏步走进我们的课堂,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今天,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现实,我们可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种是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设计课件时盲目使用动画,而忽视了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好知识服务的宗旨。结果给学生学习新知造成干扰,产生负面影响。另一种是把整节课的所有内容都搬上屏幕,以计算机完全代替教师。这种缺少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观摩他人的课例谈谈使用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的优势。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美国教育专家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指出:“好的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在应用上把握不定。我们利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自定义动画中任意选择),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无限延长,及把线段两端延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 1
特征的掌握。我们也可以通过网上搜索更好的课件资源,选择符合本校学生实际,并加以修改,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使他们自愿的去学习数学。
二、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的兴奋,从而增强他的直观印象。例如在观摩“中心对称”的概念教学时,教师是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若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让两个图形旋转180,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旋转过程中还可以配○
以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完成了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很容易地建立起了“中心对称”的概念,这是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
三、拓展思维的深度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要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就要突出其优势。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曾经观摩过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借助多媒体生动地展示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的动态过程,通过割开→平移→补好,使学生形象地掌握割补的操作程序。同时,设计了图形的平移、重叠、还原等程序进行演示。使学生正确认识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可见多媒体在几何形体知识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教学。
四、增加教学的密度
借助多媒体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我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构造、特别是演示量各种不同方向的角,量角器如何摆放是教学的难点。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学生面前形象逼真地展示度量的全过程,所反馈的教学效果是常规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尽管整节课的容量很大,但学生学而不感其难,教学效果还是蛮不错的。
6.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篇六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美术院校的学生专业素质呈现出下降趋势。因为现在的学生入学前大多只经过美术补习班、考前强化班等短、平、快的专业培训。不过,我们现在不必用传统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从整体情况看,学生的素质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发挥基础教学在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美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基础教学在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任务 1.培养造型能力,打好专业基础
培养造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打好专业基础是美术院校的基本功能,也是美术院校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
近几年美术院校生源质量下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原因源于多方面。其中一个是入学动机因素。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报考美术院校并不是发自内心真正喜欢美术,而是由于文化课欠佳或是迫于家长的选择,这也影响到他们入学后的学习心态。另一个因素是学生在入学前的基础训练是一种应试的训练,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因此在教学上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当前美术院校的教师对基础教学的认识有两种大的倾向:一种是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无论什么专业,只有素描、色彩等基础训练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练好了基本功才能搞好创作;另一种是新的教学主张,认为基础教学应与国际接轨,应强调个性化教学,有些专业甚至可以取消素描课。
笔者认为,前一种看法是对基本功的片面理解,认为学生在低年级的主要任务只是素描、色彩等基础的训练,只有到高年级才有必要去进行创作、研究,去寻找自己的个性。于是在基础教学中按相同的模式和套路进行单一的基础训练,忽视专业的特点与区别,造成基础教学与各专业的创作相互脱节,违背了基础为专业服务的目的;后一种看法则不结合中国教育的现状,盲目模仿国外的教学模式,过早地强调结合专业,过分地强调艺术个性在基础阶段的张扬,忽视了基础教学的功能,从而削弱了必需的基本功的训练。
在当今高等美术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美术院校本科阶段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模式。要真正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必须从本科基础教学质量抓起。现在的基础教学既不应该是只强调素描、色彩等单
一、狭隘的基础训练,而忽视基础与专业的衔接,也不应该因过分强调艺术个性的张扬而削弱必需的基本功的训练。不同学科、专业对基础有不同的要求,但造型艺术有它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这就要求基础教学应从整体上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各学科基础课程之间的互相协调和渗透,扩大知识的覆盖面,增加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即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拓展,找出基础教学中不同专业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使学生拥有的专业基础知识适应不同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样,学生在掌握造型基本技能的同时,又具备了宽泛的专业基础。
2.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基础教学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注重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艺术审美能力是指对艺术美的感受、想象和鉴赏能力。这里的“美”是指广义的“美”。诸如静物的有机组合、人物动态的生动自然、色彩关系的合理表达、造型语言的个性化表现等等都是“美”的内容。艺术造型是一个感受生命、感受形式、感受画面和感受意境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既要注重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又要注重对艺术审美意识的培养。对艺术审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艺术表现规律的理解。
“人们不可能仅凭掌握一点技法就能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除了掌握技法外,还必须熟悉艺术发展历史,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1]低年级学生除了学习造型技法,还应该全面了解艺术史。基础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有技能、艺术思维方面的,还有人文素质方面的。如果在基础教学中将艺术史与专业基础课紧密结合,让艺术史生动起来,让艺术史成为活的参照,就会帮助学生艺术地感觉、科学地思考。3.培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7.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七
一、适时利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
在几何知识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辅助 教学可以 化静为动 ,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图形的变化过程,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 从而迅速地推导出公式。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先用不同的颜色动态显示出平 行四边形 的底和高 ,并不断闪烁, 再用动画演示把平行四边形转 化成长方 形的过程 ,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 从而由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印象深刻,对新概念建立达到了教师用语言描述或让学生动手操作而达不到的效果。
二、适时利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 某种活动 的心理倾 向 ,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 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 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而适时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教学内容通过录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学生, 进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增强了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这节课时, 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小白兔和小乌龟围着一 个圆形的 跑道进行 比赛, 跑道上均匀分布着12棵树。它们两个同时起跑,同时结束。当小白兔从起点跑到终点时 (跑了一圈),小乌龟刚好跑到第一棵树下(跑了一大格)。在教师的引导下,又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把12棵树依次 变成1-12这12个数字,小白兔变成了分针,小乌龟变成了时针。这样通过新颖、有趣的动画演示, 把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结合起来, 以此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适时利用多媒体,可以深刻揭示事物本质的特征
在教学几何形体的数学概念时,一般情况下,教师都先出示一些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再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从而引出几何形体的有关概念。如,在揭示“角的概念”时,教师准备好剪刀、扇子、红领巾、三角板等,让学生小组合作,试着指一指角。这样教学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多次听课都发现许多学生把角的顶点当成角。如果教师 运用多媒 体进行辅 助教学,效果就非常好。一开始屏幕出示实物图形 ,如剪刀、扇 子等 ,让学生观察思考: 这些实物图形中的角在什么地方呢?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猜想,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组成角的两条边在实物图上连续闪烁,并伴以悦耳的声响。接着将实物剪刀、扇子等图形移走,留下刚才 闪动的角 的几何线 条 ,这样将角 的本质定 义抽了出 来 ,学生的猜测得以验证, 而且加深了对角的概念的深刻理解。
四、适时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大信息量
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给学生的多重感官以刺激, 加快了学生理解的进程, 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从而缩短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时间, 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书速度的影响, 尤其是当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 要作的图 比较多的 时候, 粉笔书写和作图对课堂教学的速度起到了较大的制约。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在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宽了师生交流的渠道,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8.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篇八
关键词:多媒体 高等数学 课堂教学 课题 板书 教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把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快速地传送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数学对科學、技术、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技术是电子时代得到广泛应用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之一,它以现代电子科学技术为依托,将各种绚丽多彩的形象、令人陶醉声音展示给人们,可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区别化的需求,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新的平台。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和许多可喜的成果。而大学的高等数学以高度抽象为其特点,离开了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就学不好数学。基于这一特点,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及实践中有以下几方面
的考虑。
一、课题的选择
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利用直观性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抽象,随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就应随之逐步减少直观性描述的方式。因此,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完全没有必要每堂课都去追求用直观性、艺术性很强,但是留给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活动较少的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工作。所以,必须认真选择多媒体课件的课题。如在新概念引入、学生难以进行其抽象思维的教学内容,应该选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并掌握新知识;如数列极限的概念、导数的概念、定积分的概念等内容的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而在旧知识应用、纯数值计算等内容教学中,可以少用或不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如求极限、求导数、求不定积分等内容的教学不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更便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多媒体教学的内容要以教材为基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为目的,但又不能完全被课本所束缚。 可用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很多,如PowerPoint, Authorware, Director, Flash, Mathematics, Matlab, Mathcad, 几何画板,课件大师,方正奥思,洪图多媒体编著系统,……,等等。可根据自己对各种软件掌握的熟练程度及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的需要而选用相应的软件。由于各种软件各有其长短,为表现某些特殊演示技巧,也可以两种或多种软件搭配使用。
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加深印象,促进其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画、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个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一个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显然是有着很大差别的。
课件制作过程中应注意:文字内容要简洁、突出重点;对于一屏资料,应该随着讲课内容的过程而逐步显示;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的搭配要合理;文字和背景颜色搭配要醒目、易读,即使长时间注视也不易产生视觉疲劳。背景色宜用淡雅色(或直接就用白色),不宜用深色,深色背景下教室后排不易看清其文字内容。
数学多媒体课件中,图像、画面的布局要恰当,图像、画面设计应尽可能大一些,图的主要内容最好处在屏幕的视觉中心,以便于学生观察。较复杂的图形要逐步显示,这样既便于教师逐步讲解,又不至于使学生分散注意力抓不住重点。 动画手段的运用要有美感。动画最好设计重放按钮,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重复播放。 在数学多媒体课件中音乐和音响效果不能用得过多,音乐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可选择舒缓、节奏较慢的音乐,以增加感染力,过渡性内容可选择较轻快的音乐,不要选择节奏强烈、过分激昂的音乐。 课件的设计不能为了表演多媒体制作技巧而过于花俏,以至于喧宾夺主,使学生只去欣赏其艺术性而忽略了其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复制板书”的合理运用
“复制板书”是指把本来在黑扳上面书写的内容写到幻灯片上,然后在多媒体演示屏幕上放出来的一种最简单的多媒体应用手段。目前,大家对这一简单方法的应用贬多褒少。我们觉得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还是有它的用武之地,如在学生人数比较多的大教室上课时;在进行旧知识复习、习题课教学时;在课时内容量比较丰富,且没有太多的较难接受的抽象概念,为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以增加单位课时教学信息量时,这种方法还是可取的。如果条件具备,每堂课都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板书搬家”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将会经常出现。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少吸入许多粉笔灰,对大家的身体健康也大有益处。当然,由于屏幕显示速度比教师板书速度快得多,以至于抢占了学生当堂进行思维活动的时间,必要时,可以采用模拟板书逐字显示等方式来增加显示时间,以降低屏幕显示速度,给学生留点思考问题的时间。
四、师生关系的整合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提供了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能够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用录像、影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呈现数学问题,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素材,可以帮助教师大胆创设一些教学环境,设计更加开放互动的学习活动,参与式、活动式、主体性教学得到实现,师生关系得以改变,成为真正的合作者。
当然,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推广的同时更有待不断提高。如:怎样增加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怎样使相应的课件具有智能性,能根据不同的课堂、不同基础的学生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沿伸到课堂内外,使它不仅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也能成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得力助手等等问题,有待我们继续研究与探讨。
9.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篇九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手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现实,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正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典型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日益显示出强大功能。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教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
利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创设生动形象、活跃有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找规律》这课时,可创设如下有趣的童话场景:在小兔子乐园里,穿者各色衣服的小兔子手拉手在欢快的跳舞,可爱的手帕,随风摆动,神气的蘑菇在小兔子脚边跳跃…..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有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二、提供事实,化难为易
传统的教学手段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不能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而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利用强大的图形图像处理功能通过动画方式生动形象地把数学事实具体地、多方位地显示出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学六年级教材中的“圆的面积”时,学生对课本中描述的“如果分的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难以接受。因为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一个圆等分为16份、32份,拼成新的图形后,学生看到的事实只是越来越接近于平行四边形。难以想象如果再等分下去拼成的形状会接近于长方形。教学中利用计算机Flash软件演示:将一具圆等分为64份、128份,拼成的形状就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从动态的演示(8份—16份—32份—64份)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质的飞跃,即确信一个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圆形就会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又如,教学“射线无限延长”时,运用计算机显示画面;无边无际的宇宙夜空,一束光线射向遥远的一方。类似的例子还有“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利用计算机来演示的交果是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确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重视示范,指导操作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示范不到位而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的问题。如教学“观察物体”这一知识,上课时老师往往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不易掌握,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利用多个正方体的位置变换,变动为静,这样学生看得清晰,便于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在教学《平行和相交》中如何画平行线这一过程,我就制作了课件,形象直观的显示画平行线的过程,充分演示了“一合,二靠,三移,四画”这几个步骤,全班学生看了一遍就个个都会画平行线了,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生们个个都掌握了画的方法。多媒体的示范作用已得到充分体现。
四、展示过程,深化理解
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实际上就是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十分强调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在视听领域展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中“时针和分针所成角度的问题”时,我利用计算机在屏幕显示时针和分针走动的情况(时针和分针用不同颜色标出,配上嘀嗒嘀嗒的声音)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得出: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动,时针慢,分针快,都是从某一点向同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360°),时针刚好走一大格(30°),所以,1小时10分钟,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为30°。这样生动直观的表现,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深刻。又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直接利用教具割、拼,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圆柱进行切割、分解,合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图形,将圆柱体最大限度地多次划分,逐步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变通,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
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时代动感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同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恰当处理,提高反思。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多媒体在一节课中切入时机,切入量,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宜用则用,不宜用则不必勉强,一般要用在教材的关键处,教材的疑难处,教材的精华处,教材的深奥处。我们还要注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记得有一次,到外校听课,听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其中的“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在多课件的投影中大大地超出了其实际大小,让学生形成错误的大小概念。因此,善用多媒体,如何使用多媒体,在数学中哪些内容可以使用多媒体,这节课中使用媒体,但如何克服多媒体显示与实际不符的结局呢,就值得老师们深思了。
10.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篇十
襄阳八中刘芳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
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讲解《极限的概念》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极限有关的实际问题,在通过我的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了极限的概念,同时揭示了极限的概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的过程
中,深深的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视眼开阔,多彩多资,浩瀚无穷。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
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
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11.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一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化组合,能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进行“圆的认识”教学时,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境:一幅平静的水面,从上面丢下一颗小石子(播放出动态的水纹,并配以石子入水的声音)。学生即时大喊:“水纹、水纹……圆、圆……”接着,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多媒体继续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实物: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世界著名的圆形拱桥、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老师再问:从这些现象中,你找到圆了吗?学生兴趣高涨,滔滔不绝,充分体会到了圆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产生了进一步认识圆的强烈愿望。
借助电教媒体,浓缩时空,超越时空,声像结合,犹如身临其境,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增加感性认识,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感性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媒体演示,可以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通过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动与静、整体与部分、外表与内观等多方面的相互转化,使数学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规律的揭示均能清晰而形象地显示出来,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形成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与掌握。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圆的面积公式是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而来的,可利用动画先将圆等分成许多小块,然后又将这些小块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从而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再如教学“角的意义”时,学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的物体后,计算机将张开的剪刀、三角板的一个角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其外框,教师指着外框让学生发现角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这样抽象出角的概念。随后计算机屏幕上两条红色射线边、一个蓝色顶点依然闪动并发出声音,使学生对“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定义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新概念建立起到了教师用语言描述而难以达到的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小学生遇到知识重点、难点往往难于理解,不易解决。这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综合调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先设置这样一道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后两人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这样用计算机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的特点,创设动态情境,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等关键词的分析和领悟,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扫清障碍。第二步,观察、质疑,得出结论。利用计算机演示两人每分钟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质疑:①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②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这样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适时启发、点拨,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从而为后面的例题提供丰富的信息与经验。
四、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
例如教学“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时,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创设了按题意配制的活动物景。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并寻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已知数量与单位“1”的几分之几的对应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五、利用多媒体。节省教学时间,益于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由于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上,以至于教学时间过多,留给学生练习和思考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几分钟内要消化一节课讲述的知识,其难度可想而知。课堂上掌握不了,无疑就要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使用多媒体教学,我们若把复习题或上节课的重要内容用Power—Point等工具制作成动画幻灯片,用多媒体播放出来,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加深学生的印象。这就比口述或板书要更加直观、形象。特别是教学一些以自学为主的课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同时把问题以设问、选择、填空等题型投影出来,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自学自然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虽然课前把问题写在黑板上也一样可以节省时间,但不能长期保留。而用计算机制作的幻灯片软件不但能长期保存,还易于修改,并可反复使用。
12.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 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 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 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应用多媒体课件,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 较好地实现上述要求。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多方位地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5%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1.5%来自嗅觉, 1.5%来自触觉, 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 如果既能看得见, 又能听得见, 还能用手操作, 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 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使课堂信息量加大, 学生易于接受, 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效果相当明显。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理念中,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式网络等方式, 可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知识面更广。学生们在这些动感学习环境中, 对教学内容更容易领会和掌握, 可以大大加快学习进度, 提高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 由于教学进度的加快, 使学生无形中增加了额外的自主学习时间。
三、清醒认识多媒体与教学的主次关系
教学中是否使用计算机, 应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 应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 以最大功效发挥多媒体作用, 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为宗旨来选择使用。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媒体, 它的角色应是辅助教学, 不可喧宾夺主。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不可能取代传统教学模式的地位和作用, 因而课件也就不可能取代常规知识的阐述。
13.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篇十三
一、多媒体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日益拓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强化学生的记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第一、多媒体教育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得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于历史教学中,正以其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功能被越来越多历史教学工作者所采用。我们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多媒体手段可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输送包括有正文、录像、动画、声乐、高质量的图表等综合内容。这就能帮助教师开拓思维,改变他在课堂上传统的角色和方法,适当的时候可以强调自己是学习的推动者而不是资料输送中心。教师可利用新科技,设计鼓励学生学习探索的学习任务,自己旁观聆听,争取深入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
第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如讲“三国鼎立的形成”内容时,对于赤壁之战交战双方进退路线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并配以声音讲解,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从而突破学生难以树立空间概念这一难点。
第三,运用多面体教学,使历史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也出现新取向。
我们初中历史是“副科”、是“豆芽科”,在人们的心目中好象可有可无,但是,对于我们历史教师来讲,就不能用这种观念来指导教学。要还历史学科在教育中的本来面目,就得靠我们广大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去拼,去奋斗。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灌输:①介绍历史方法,鼓励他们问“我们怎样知道?”以及教他们评价史料。②让学生接触多种体例——社会史、政治史、地方史,专题学习及发展史等。③应该开拓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以及对第二层次概念如史料、解释、变迁与连贯等的理解。目前,好些国家历史教师都朝这个方向发展,这就是历史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出现的新取向。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主动地把初高中历史教学连接起来,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也深深地懂得这一点,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那么,怎样让学生对我们教的历史感兴趣呢?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就告诉我们,你要学生对自己讲述的历史感兴趣,就得想办法刺激学生的感官乃至心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就能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授“建立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内容时,先播放“国庆阅兵”场景,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现代化人民军队的壮观场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看完后,教师提问学生:旧中国有这样强大的人民军队吗?现在,还有那一个国家赶随便侵略我们吗?以此引入教学。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为下面讲为什么要建立强大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的作用以及强大的人民军队的建立打下了伏笔。能把以前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五、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记忆效果。
第六、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历史科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而学生在认识历史的学习活动中,虽说其全部心理过程都起作用,但感知是认识历史现象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心理学认为,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所以,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多媒体手段在这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它通过剪辑了的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电脑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它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了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
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形象、新颖,在充分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时,掌握了有关知识和空白概念。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在我们的记忆中,凭直觉得来的印象是特别巩固的,甚至对于抽象概念,也可轻易地巩固地揉在已往嵌入我们脑中的图册上”,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第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更好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第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要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和粉笔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开国大典“内容时,可播放电影《开国大典》中的几个镜头:中央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毛泽东用浓厚的湖南乡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人民无法形容的喜悦之情,而且增强了学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认识,了解了开国大典的意义,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爱国注意和革命传统的教育。这样更好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二、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教育再好,它也只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美国学者克拉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多媒体不能帮助学习,正如用汽车运食物不比马车运食物营养更为丰富。”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否则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那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呢?
第一、内容的点拨与多媒体有机结合,避免由“人灌”到“机灌”。
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如果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忽视教师点拨的作用,就不会有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三国鼎立》一节时,计算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演示,清楚地展示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这些历史事件,如果教师只是作为操作者,不加任何分析和讲解,到最后学生将会连“曹超刘备谁是英雄?”这样简单的问题都茫然不知,更不说“曹超为什么在官渡之战能打败强大的袁绍而在赤壁之战中却大败于弱小的孙刘联军?”这类问题了;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无法体现,课堂气氛拘谨而不灵活,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最终导致由原来的“人灌”到现在的“机灌”。教学效果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语言、教态、情感对学生起着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生动直观不乏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蔼可亲的教态,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不是老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而教师应该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分析,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是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失去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那样将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
第二、正确掌握多媒体的需求时机,避免由“接受者”到“观赏者”。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要做到这一点既要看老师的教,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学,如果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学生只会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久了就自觉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在讲授《长征》一节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应该说出发点很好,但色彩艳丽的画面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再加上没有适当的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结果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把一堂历史课变成观赏课,则背离了教学宗旨,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把学生看作是有目的、有能力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的人”。我们不要把“上历史课”变成了“看电影”。
事实证明,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应从历史课的授课类型和历史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同时还要从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出发,科学地运用多媒体使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另外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设计一些人机对话类型的讨论题、思考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多媒体展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会感到有张有弛,精神也会非常饱满,就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了。
所以,“教就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第三、讲究多媒体的使用效果,避免“盲目使用效率低下”。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如果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对于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不会有明显增强。如果教师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甚至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再比如,老师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不讲究多媒体的使用效果,再加上技术因素的影响,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受到限制,与其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仪、录像机或挂图来得方便。
特别是从网上下载的课件,使用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进行恰当的修改,否则,对别人来说是一个好课件,对你及你所教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好课件了。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存在“为了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用课件”的思想。
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要认真研究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意图,还要科学地使用多媒体;并将其和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红军长征》小节时,教师通过电子地图,配上活动箭头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加以演示,每到重要的地点(如遵义等)附应影视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请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补充一些红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也可讨论分析红军为什么开始失败?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等问题,既能直观形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毋庸置疑,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实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正确掌握多媒体运用的需求时机,做到内容的点拨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使多媒体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恰到好处,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有效作用,才能达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目的。
总之,多媒体并不是独媒体,能把多媒体跟其他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得很好的课,才是真正得多媒体教学课。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恰到好处”呢?
三、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在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方面,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弊端:要么多媒体制作简单、生硬嵌入课堂教学;要么它的动画效果、声音效果没有目的地而随处使用;要么字体小,看不清或变化过多。例如:有一个课件,光是短短的一行课题文字的出现,就在屏幕上持续翻滚跳跃1分钟之久,而一节课就只有5张写有板书的片子。这些处理方式带给教学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效应,难怪一些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兴趣不大、信心不足。要想真正发挥出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我们在课件制作方面就应该重视以下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我们要突破课件制作中常规思维的束缚。
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种固定模式。常规教学的时间很长,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思维往往受约束,从而忽略了多媒体自身特色的发挥,影响了课件制作的质量。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我们熟知多媒体自身的各种特点。比如:各模块之间的灵活跳转、各种交互方式„„只有不拘一格地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灵活的教学,才能设置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第二、我们要重视教学情景营造。
我们制作的课件一般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多为演示型为主的课件。制作这类课件首先要注意到这课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要达到这项要求,教学情景的营造非常关键。因而我们可以使用影音资料,可以设计简单的动画,使之更贴近现实,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第三、我们要重视选题与创意。
历史学科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很好的结合点,许多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制作CAI课件,如音像资料、图片和地图等,这与计算机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功能相吻合。但在制作的过程中,特别在选题方面,扬长避短,例如文化史部分的世界建筑、绘画、音乐这些内容正是多媒体大显身手的地方。第四、我们要让学生参与。
我们在制作课件时,不要忘记学生是主体,在设计时就要给学生留下活动的位置,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信心和能力都有好处。无疑能使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第五、我们要杜绝多媒体课件的负面影响。
多媒体课件制作不当存在很多的短处,最突出的就是它本身的干扰因素很多。例如:背景颜色更换十分频繁、不恰当地使用声音与动画效果、将大量的图片堆彻起来、字体变化多„„这不但没有减少多媒体本身干扰因素,反而增添了一些人为干扰因素。
我们观看两个课件,在来讨论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该怎么做。(演示课件《秦的统一》、《长征》。)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就应该做到“一明确,二清楚,三不要”,“一明确”就是明确主题,任何时候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二清楚”一是清楚每一个细节的目的,二是文字要清楚;“三不要”即不要花俏,不要烦琐,不要扰乱学生思维。
14.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篇十四
渠县定远乡中心学校 熊良刚
内容提要:主要谈谈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从“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巧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发展创新思维; 运用电教媒体,开阔视野,增强互动”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电教、小学数学教学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十余年来,我深入钻研教材,充分运用电教媒体,从原来的幻灯片、收音机、电视机到现在的“模式三”辅助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成绩。本文就如何发挥电教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谈一下个人观点。
一、 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巧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我想,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将要学习和所学知识的产生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电教媒体的运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
例如在教学《比多少》时,可以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看段动画片吧?(故事导入)老师引导说:我是丁丁,今天要和园园去果园摘果子,小朋友们,你们也想去吗?那就赶快准备好吧!
动画演示:果园里,丁丁很专心地摘果子。
(1)摘下一个苹果,一个梨,老师旁白:“苹果和梨的个数怎么样?”
(2)又摘下一个苹果,一个梨,老师旁白:“苹果和梨的个数怎么样?”
(3)出现一堆苹果和一堆梨,老师旁白:摘下的果子越来越多,现在苹果和梨的个数同样多吗?
利用多媒体,结合故事导入,并配有轻快、活泼的背景音乐,创设“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模式三教室),自制或下载一段关于轴对称图形的flash动画,比如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对折过程中还可以配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集中,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又如教学除法的含义时,对区分除法的两种含义学生理解十分困难。我抓住其本质特征,透过易混之处,用电教手段区分比较,使学生亲自感知,概念掌握是十分清楚的。
讲课时首先设计了两个问题:
①把12朵红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朵?
②有12朵红花,每个小朋友可分3朵,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学生列式都是12÷3,怎样理解这个算式的意思呢?只靠讲,学生很难理解。只有通过分摆演示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在投影仪上师生分别分摆比在讲桌上分摆清晰,可以放大又可看分摆的全过程。
演示中突出本质区别:
①题分时先从12朵红花中取3朵分给每人1朵,再取3朵每人1朵直到分完。突出按份数分一次拿3朵,每人分一朵,保证每人分得一样多。
②题分时,先拿3朵分给一个人,再拿3朵给一个人,直到分完。突出看12朵里有几个3朵,(按一份数分)。
以上方法学生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分的过程。突出了同一算式的两种意义。因此,演示教学能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处也会迎刃而解。
三、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发展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我可以先出示火柴盒、牙膏盒、文具盒、木箱等长方体实物,然后用电脑中的“画图”来将它们一一画出来,再用画图软件中的橡皮擦等工具隐去它们的材质、图案、色彩剩下要研究的线性几何图形。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同样用“画图”来着色、闪烁等方式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棱的个数;用三组颜色表示相对面、相对棱,用动画平移的方法将相对的面、相对的棱平移后完全重合,使学生认识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降低了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坡度,通过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反复思索,学生会深刻掌握和发现事物规律,在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开阔视野,增强互动。
学校建成校园网和联入国际互联网,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学生通过访问网络上相关的网站获取知识。一方面,学生可以学到丰富和扩展了的书本知识,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另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其次,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由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主角”,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最后,增强师生交互性。网上交流,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使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了启迪,获得了灵感。
15.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篇十五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对学生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 那么, 他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在教学中,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声像兼备、动静结合的优势,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知识时,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车轮的形状, 再提出一个问题:车轴为什么一定要在轮子的最中央, 能用椭圆形的车轮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 可以将教材中重要的、难懂的知识制成图文并茂的课件来帮助教学
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以逼真、生动的画面, 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 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使其重视实践操作, 科学地记忆知识, 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使其积极思考。
如分割等腰三角形问题: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 过△ABC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m, 把△ABC分成两个小三角形, 如果这两个小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问△ABC的各内角度数可能是多少度?
我曾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先由学生联想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 排除等边三角形, 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为切入口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先出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即m, 接着此等腰直角三角形变形为等腰钝角三角形, 学生探讨m的位置时电脑同步配合, 使m运动到学生所述的位置, 这一运动过程直观呈现, 使学生在观察、猜想、讨论、计算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了知识, 体会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 并且印象深刻。 (等腰锐角三角形的探讨类似)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 还可以提高练习课、复习课的容量
把一些知识点设计成选择、判断、填空等形式利用计算机制作成幻灯片, 投影出来, 并有效地进行反馈、交流, 这不仅能增大学生的联系量, 而且使课堂教学更紧凑。幻灯片还可以方便地进行修改, 反复使用。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 先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入手, 在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时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和 (计算机图形演示: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 然后提问五边形内角和的求法。在这儿提出问题, 可以激发学生对四边形内角和的求法的回顾与进一步思考, 可知用同样的方法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 那么, 六边形、七边形呢?适当地提问,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就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证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篇十六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课堂教学 提高效率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教育者则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为学生创新学习活动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激励、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把教学时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知识学习掌握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教师就要"会用"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 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 数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 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教师必须会熟练的使用多媒体设备,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软件 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迎接 2 1 世纪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一、创精彩導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现代教育的观点也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期待中去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做到以“兴”引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源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宽容和谐的课堂气氛,有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
生动有趣的情景或故事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为有效的手段。我们在教学中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景或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辅助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认识钟表》的教学,我创设了帮助维尼熊的故事情境。围绕这个情境,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小维尼熊遇到了麻烦,需要同学们的帮助,看到这孩子们不禁激动的叫起来。心想着一定要帮助它孩子们毫不犹豫的充满了迎接挑战的激情。。孩子们是乐于助人的,他们以维尼熊的好朋友的身份,积极的解决数学问题。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这节课利用一个生动活泼的童话形象,使学生在故事中积极展示他们的智慧,解决故事中的问题。
二、发挥同伴互助,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师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的优劣,绝对不仅仅是看教师教得如何,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得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有的交互功能,可以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机交流的多种交流形式,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合作小组成员一起共同探索,在交流合作中完善知识结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依靠小组成员的集体力量去完成任务,这种学习方式远远胜过个人的努力,从而深深地体会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在数学课堂上多向交流与合作,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或考虑问题不全面的地方,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进行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实践中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在交流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碰撞,激活思维,促进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动态模拟显示,增强学生空间观念。
在数学课堂中由于受时空限制,难以展现生活真实面目,使学生难以体验空间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如:为了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电脑上出示一条线段和一个长方形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并想象出它们的区别;为了区分面积与体积单位,出示一张纸和一叠纸,让学生观察,并想象它们的区别;为了区分周长和面积,线段闪烁显示周长,色块闪烁显示面积。再如,在教材第二册《观察物体》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但用教具演示时,因为观察的角度和教具本身的固定性等原因造成学生看不清楚、想不明白。为此可以通过电脑软件的设计,使用三维动画演示长方体不同方位的形状,使原来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上的难度,突出了观察的重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的空间意识得到增强,空间观念得到发展。。学生从容易入手,每做一题都可以立刻得到评分,并及时的得到鼓励。在完成了基础题后就可以向四.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层练习教学
利用多媒利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每一位学生的自心。多媒体技术在分层教学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根据学生学信习的不同程度,制作了分层练习。例如在《分数的加减》这一章节的练习课的课件中,把习题总共分成了容易、较难、难这三个层次较难、难这两个层次挑战,这样不仅能使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完成容易的题目,得到鼓励,从而恢复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增强探索钻研的精神,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成,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提供广阔空间,发展学生创新素质。
教育的成功,不仅是要求学生能解决问题,更高的要求是要学生能发现问题,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之以“渔”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特点是:知识的一致性与操作的多样性并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按照老师教的步骤依次完成任务,而是启发学生通过探索掌握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应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尤其要加强发现学习。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实际问题情境,通过多种渠道,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课外活动、社会调查、模拟情景等等,让学生大胆地灵活地展开想象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看法。以不寻常的方式去思考,弄出点奇思妙想,经过自己精细操作、实践、试误、归纳、类推去发现数学规律,解决一些数学应用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学,在尝试中学,并从中体会创造的快乐,增强创新意识。
【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8-19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2-21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11-08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08-01
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09-25
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09-24
多媒体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06-21
浅谈多媒体在美术课堂教学示范中的作用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