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教案

2024-09-03

地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教案(11篇)

1.地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教案 篇一

1、设问形式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考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非选择题的常见设问类型。命题形式上,本模块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2、答题模板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3、部分常考地理要素的相关因子分析

要正确回答原因类试题,同学们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下面是部分常考地理要素的相关因子分析。

(1)气候的成因

①气温的高低

②降水的多少

考法:

①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

②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2)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以“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例: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

成因

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③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应锁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注意进行逆向推理:①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进行分析,用“热(高温)低(压)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冷(低温)高(压)沉(气流下沉)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②海上什么时候出行多与风浪有关。其逻辑关系为“温差大(如冬季)―→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浪大,出行不便”;“温差小(如夏季) ―→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 回答时倒推。如:美英在二战中没有在11月而是选择在6月实施“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原因:6月中高纬间的温差小,气压梯度差异小,风力小,风浪小,可减少渡海作战的非战斗伤亡。③河水的补给。对于教材的知识点应知各个典型地区的主要补给类型,特别是我国各个大区的补给类型。先定地区——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纬度带、海陆位置。根据材料定补给类型。我国东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水补给。江南是春雨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给。 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2.地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教案 篇二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解题方法,分析,研究

按照知识结构的角度来分,高中物理教材知识不仅包括热、电、光,还包括力、原,总共5大块.经过教学实践和调查表明,高中物理5大块中,力学部分是学生普遍觉得最难学的知识体系,但每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力学的相关题目所占分值却往往比重很大.高考理综命题组,一直对出力学综合题来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进行考察很热衷,力学综合题解题成为学生最头疼的部分.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对此也感到很无奈,自己也讲解了很多力学综合题,但学生的分析能力却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其实不是教师没努力,也不是学生没努力,只是解题的方法没有找对而已.理科类的东西,其实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找到了规律来进行解题,一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解题思路来解决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

一、审题要认真,题意要弄清

高中物理力学题,尤其是综合题,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题目仔细分析.在对题目信息进行收集的过程中,通过审题,才能知道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才能弄清题目中的物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一幅比较清晰的关于所求问题的物理图景,对解题思维框架进行初步的构成.但在对力学综合题进行审题的过程中,必须对以下两点加以注意.

首先,要对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进行挖掘.在对物理力学综合题审题的过程中,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一定要用文字、符号或者图标、数据等简单的形式对其进行有序的记录,并对已经记录的信息做出一定的分析和推理,找出对题目有用的信息.一般来说,在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中,题目中会有一些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已知条件,但还会隐藏一些间接的条件,往往这些隐含的间接条件才是解题的最关键因素.这些隐含的条件一般可以从关键的语句中去分析,也可以重点分析题目的相关附图以及所设的物理模型,题目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以及题目所求中往往也是最长隐含题目信息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对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以及题目的附图等提高重视度,对每一个细节之处也都要注意,对题目中的信息要进行多角度地分析,通过联想和理论分析,对隐含的条件进行转化.其次,要注意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现象或事实发生前因后果,以及中间状态等完整的经历,就是所谓的物理过程.在对力学综合题进行审题的过程中,必须清楚题目中的物理过程,以及这种物理过程能够进行的条件,对运动的性质进行明确,对过程中的不变量和变量或者关联量中的一些等量关系进行把握.只有明确和把握了这些,才能有更清晰的解题思路.

二、对研究对象进行确定,正确运用解题途径与规律

在对力学综合题的研究对象进行选择时,需要对两个基本原则加以注意.一是要选择涉及所求结果的已知量作为研究的对象,二是要对能够满足力学规律的物体或者物体系进行选择,作为研究对象.但在某些力学综合题中如果直接把研究的物体当成研究对象来解题的话会有一些难度,这个时候,学生在解题中可以对研究目标进行转移,转移到与它具有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之后可以对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行运用,回过头来再对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确定了研究对象以后,就需要对其受力与运动进行分析.对受力进行分析时,可以按照场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对物体所受的全部外力进行依次分析.在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时,也需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是要对运动的连续性进行分析,当物体从一种运动变成另一种运动时,要对两种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的关系这些物理量进行确定.其次,是要对运动的可能性加以注意,这是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运动却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在解题的过程中,对这些可能的运动情况都要作出全面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最准确的判断.在对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对物体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进行明确之后,就要找出与之相关的物理规律,并结合题目中已经给出的一些等量关系,列出相对应的方程或者方程组对题目进行求解.

3.如何提升地理综合题解题能力 篇三

首先,将审题放在第一位,讲究“慢审题,快答题”。审题包括审材料、审问题、审图。高考考纲要求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审题其实就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013年四川高考文综地理题: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图1和图2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分)

(2)据图1和图2,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10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

首先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时间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即冬春季节;地点为东北部分地区;地理事物为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继续审图:看图名、看图例、看地理事物分布规律。此图属于等值线图,看清递变规律是解题关键。两幅图共同点是都绘有东北轮廓、经纬线(暗含纬度高、冬春气温低)、等高线(可看出哪高哪低),不同点是一幅为气温距平图,另一幅为降水距平百分率图,递变规律不同。问题1关键词为“描述”、“或”、“差异”。看清“或”, 只答一种情况,既符合题意,又节约时间。问题2关键词为“指出地区”、“说明理由”。问题3关键词为“分析不利影响”。

审题已做到比较清晰,第二步是如何应答。应答时既要用到刚才提取的地理信息,又要调动大脑的知识储备,完成知识的顺利迁移应用,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符合考纲所说的“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

例题中第一问要求描述气温或降水差异情况。所谓描述,就是用简洁的文字阐释地理特征、原理、规律。描述地理事物分布情况,教师总结出答题模板,指导学生如何应答。地理事物的描述角度要从位置、形状、面积大小、延伸方向、极值去描述。针对本题要说清位置、延伸趋势、极值。第二问涉及涝灾成因,迅速调动知识储备,分析出一是降水多,二是地势低,排水不畅,结合刚才的读图信息,就有了答题思路。要想回答得有条理,答案沾边,平时要注重知识积累,必要的答题模板要清楚。

最后一步,组织语言,连贯成句。在高考中,生活语言是不规范的,评卷老师可以不给分或者少给分。因此,在日常考试练习中教师要求学生答案要点化、规范化,用地理术语答题,做到准确到位。书面表达要求尽量做到“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同时要体现专业性、逻辑性、层次性。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最好先在草稿纸上罗列答案要点,认真推敲,再整齐地抄在答案纸上。

综合题解题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通过教师不断地讲,学生不断地练,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有所提高。

【答案】

(1)(6分)图1:图示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2分);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2分)。图2: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分);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分)。

(2)(10分)西部平原地区(2分);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2分);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2分);积雪量大(2分);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2分)。

(3)(10分)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2分);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2分);不利于作物生长。

4.综合题一般的解题步骤 篇四

分析:这种题,一般难度较大,首先我们一定要区分内资和外资,外资企业是不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等,只缴纳资源税、印花税,契税,关税一定要注意,在作题步骤上一般分坏节来解题:

(1)进口环节税金

关税(货价*(1+运输费用率)*(1+3%%)*关税税率)

消费税=(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增值税

(2)内销环节税金

消费税:低污染排放值的小汽车减征30%,不要忘了当期抵扣,在计算酒的消费税时,特别要注意斤和公斤的区别,有些题有陷进,有些用斤标有些用公斤还用用t,注意转换,烟-0.015万元。

销售x的消费税

生产领用应扣除消费税

应缴纳消费税

增值税—注意事项,销售已使用过的属于征消费税的固定资产,售价超过原值(原帐面价值)的计算,特别不要忘记了上期留抵税额,购进货物要注意是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没说就是没有取得。要注意单价或累计售价,不要搞混了。

进项税额—注意,外购已税产品改变用途,(运费*7%+购进)*(购进数量-变量)/购进数量计算可抵扣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

应纳税额

(3)应纳城建税

(4)应纳教育费附加

(5)境内应纳企业所得额计算

a.计税收入:

(a)特别要注意,除主营业务收入外,其它收入将其换算为净收入,如出租房屋收入,先将(收入-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成本)换算为净收入并入计税收入,具体可参考教材292页,《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收入总额:属于销售收入,应减去销售退加和折扣与折让,以收入净额作为计税收入。加上特许权使用费收益.

(b)投资收益(内资企业要换算,如果分得的是实物以公允价值换算、如果分得的是股票以票面价值换算)外资企业如果是从联营企业分回的收益是免税,而从分支机构取提的收入适用分支机构的所得税率),

(c)投资转让净收益,租赁净收益,汇兑净收益,资产盘盈净收益,补贴收入,其它收入。在计算收入时,要特别注意,技术转让净收入30万元以下暂征收所得税,还要注意逾期未缴纳的包装物应确认为当期收入,应计入应税所得。

(e)债务重组所得应并入当期应税所得,扣失调减当期应纳税所得。

5.材料探究题解题方法 篇五

1.了解探究题的特点。

2.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时光飞逝,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语文学习总是紧紧把握着时代的脉搏。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的深入人心,我们的语文考试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真可谓“年年总有新题出,各领风骚好多年”。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复习研讨的材料探究题就是其中的一种。

【题型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提出要考查学生“探究内容”的能力。近年各地的中考中出现了大量的适应这一考查目标的试题,这些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考核,不仅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解题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变成了研读资料、处理资料的过程。此外,发展学生思维多极性,从语文的视角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解决,在探究中展示自己的睿智与条理。明白了出题者的这个出发点,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意图,切准题目的脉搏,找到正确的思维路径是大有裨益的。

【例析指津】

做探究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而发现、探究网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材料之间大致存在两种情形:

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请看例题1:

阅读文章《藏羚羊跪拜》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1)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中学生知识画报》)

(2)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中国国防报》2002.5.28)

附原文:《藏羚羊跪拜》

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的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圣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权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住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话:“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⑤那天,老猎(来源:好范文 http:///)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也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

⑦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⑨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选自2000年9月25日《新民晚报》王宗仁/文)

分析:仔细阅读提供的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提供的材料中有一段“藏羚羊性怯懦……”,而另有一段“(向人)挥蹄致意……”。这两段文字之间前后存在矛盾。为什么藏羚羊的习性会有变化?,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这道题是要我们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找到藏羚羊发生这巨大变化的原因。这原因也肯定在材料中。材料中哪些词句给我们启发呢,很显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归纳提升一下,答案就应该是政府加大的保护力度,群众提高了觉悟,使藏羚羊的数量增加了,藏羚羊的生活习性也有了改变。这一题共3分,第一点是很重要的。

二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就要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或个性。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2)在某一上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长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阅读这两则材料,我们发现命题者是要考生首先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研读原材料,材料1中的老船长让船负重后船反而行的更稳了,材料2中的导游也是让旅客负重后,旅客反而安全了。这就是它们的相似点。在发现了相似点之后,我们还要将它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一般说来,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阅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应该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材料探究题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那就是图表题,解这类题目关键是:扣题旨、找规律、善表达,这是解答图表题三步曲。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可是同学们由于缺乏解题技巧,常常理不出头绪。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高效地答题呢?

一、明确要求扣题旨。题干不仅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还常常显示答题区域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暗示性。所以读懂题干,明确答题要求,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获得解题要领,是解答图表题的基本条件和准则。

例3.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下面是有关这方面情况的统计。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统计结果。

年代

土地沙漠化面积

(单位:平方公里)

沙尘暴

发生次数

典型受灾情况

(单位:次)

70年代

1560

3降尘25600吨/平方公里

80年代

2100

420万亩农作物受害,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

90年代

2460

46.1万亩农作物受害,11.09万头(只)牲畜死亡,156万人受害,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

此题要求具体明了,题干的要旨比较容易把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统计结果”,不仅要把图表的内容叙述清楚,还隐含另一层意思:从时间、土地沙漠化面积、沙尘暴发生次数和典型受灾情况四方面概括,如果只是逐一说明表格内容,就不合要求。明白了这一道理,答案就不难得到:7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越来越大,沙尘暴发生次数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二、仔细读图找规律。如果说紧扣题干明确要求,是解题的基本准则;那么认真读图,把握规律,实行图文转换,则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图表题是通过图画和表格来“说话”的,它在简明直观地把现象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同时,也会把问题的本质隐藏起来。这样,我们就必须按图索骥,从材料中发现图表蕴涵的规律。具体地说,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

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

例4.请根据右边图表中的有关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年来的变化情况和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不得超过40字。

依据有关的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两点情况(一是20年来的变化情况,二是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是本题的具体要求。在明确答题要求后,我们就要上下观照,前后比较,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留心图表的符号、文字、数字和附注,然后逐步地把重点转移到图表下方的数据(1979年7.2+2000年20.4—2005年22),就会茅塞顿开: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断增加(或“逐年增加”等)。

既然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有较大增加,那么,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在世界上又处于什么位置?就只要再看一看图表上方的5组文字和数据,并与下方的两组数字(2000年20.4+2005年22)比较,答案就是:目前已达到(或略超过)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或标准)。

三、准确归纳善表达。规律的发现,还不过是把图表转化为文字的胚胎和雏形。要想真正“长大成材”,还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因此,我们在解答图表题时,还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包括字数),把捕捉到的规律(即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做到没有错别字,语言准确、简洁、连贯,符合客观实际。

例5.根据提供的图表和文字回答问题:

扬州农村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1993年国家正式批准建设扬州高科技农业示范区。

①根据右面图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扬州农业发展的情况。(不超过16个字)

1992年到1998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根据上面的文字和图表,试写一则—句话新闻(不超过2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渗透着数学知识的图表题:从命题意图看,题干简洁,要求明确;再从这幅柱形图看,图表所要说明的内容也很清晰:从1990年到1992年,扬州市的农业总产值呈稳定态势;而从1992年到1998年,扬州市的农业总产值连年迅猛提高,特别1993年建成国家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后,总产值连续5年有了大幅度提高。现在关键的是如何把获得的信息用简明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

事实上,由于第①题只需要概括1992年到1998年的扬州农业发展的情况,因此在这以前的情况就不必考虑,这样正确的答案为:扬州农业总值连年迅猛提高。

第②题是要求我们把文字和图表揭示的内容写成一则新闻,而对新闻的概括必须把握记叙的要素,所以我们在表达时,既要涵盖新闻要素,又要做到简明扼要。这样就对准确归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题能用最经济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在把握要素的前提下,进行多次的“删、合、换”,直到完全符合题意:扬州建成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后,农业总产值连续5年大幅度提高。

【巩固反馈】

《中考总复习范式教学案》:

6.高二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 篇六

一、材料是解题关键,需要读懂

1.题干选项均材料。当题干和选项都是材料的时候,很显然,材料不读无法做题,材料不读懂无法做对题。然而,整个题目都是材料的时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的时候,一般我们都会因为看不懂很烦躁而很长时间不能进入正题。所以当遇到这类情况,我们要镇定自如,要坚信麻烦不代表难,难也不是针对我一个,我不会别人也未必会。这样自我宽心可以让我们耐心读题,从而理清题目,快速准确解答。

2.仅是题干有材料。一般来说,“题眼”来自题干。如果题干主体就是材料,那么不言而喻,“题眼”就在材料中,所以读懂题干材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非常必要。显性信息自然一读便可得,至于隐性信息,顾名思义则需要我们的“火眼金睛”去深挖发掘。如何练就我们的“火眼金睛”?除了认真审题和具有扎实基础,还需要的就是抓住细节、反复揣摩。

3.仅是选项有材料。四个选项之一就是题目的正确答案,所以当选项是材料的时候,我们必须把四个选项认真读懂,然后联系题干要求再作答。这类题目不可偷懒只去读部分选项进行排除,非材料类的选择题之所以可以运用简单排除法,是由于其文字理解难度小,有的叙述错误明显。而材料类选项本身材料就难懂,孰对孰错就更难分辨,模棱两可下是不可以使用排除法的。

二、材料是解题辅助,无需太懂

高考是多种能力的考查,为了体现出区分度,命题者也可谓“煞费苦心”。增加一些文言材料到选择题一方面增加了试题难度,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试题内容给考生设了一个“障眼法”。换句话说,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式上看是在考查学生文言理解能力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实际上考的就是简单的书本知识。即使文言内容看不懂,只要基础知识牢固,题目照样可以轻松解决。不过,这些材料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可以起到解题辅助作用,让考生更顺利的解题。

三、材料是混淆视听,无需读懂

现在似乎是一个“包装时代”,试题也越来越注重包装追赶时代潮流。诚然,试题进行一定的包装改造,可以将考过的试题翻来覆去,也可以使整份试卷视觉感受不错。然而,有时也会成为考生答题的负担和干扰。所以我们考生不要畏惧纸老虎,再烦的题目、再难的题目都是由简单容易的题目组合改造而来。题目考的方式在变,但是知识点是不变的。

拓展:历史“死记硬背”也有技巧

注意中外史结合

中国近代史是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把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如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或“亚洲革命风暴”,就可以联系“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战争产生的影响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地位有进一步的了解;学习“欧洲的启蒙运动”,可以联系“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认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学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可以联系中国的“洋务运动”和“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对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工业化的历程及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

7.高考政治综合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篇七

2006年江苏高考政治卷的综合探究题:

39.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专题学习中,某中学5名同学围绕“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组成探究小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对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同学们发现,第一,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1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会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污染;1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1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第二,中国每年消耗电池70多亿只.中学生使用随身听、复读机、电子词典等,是电池消耗大户,人均年消耗电池50节以上。

同学们了解到,第一,目前废旧电池回收率不到2%。有近八成的人认为废旧电池回收活动“与自己无关”或“没时间参加”,有87%的人将废旧电池与生活垃圾一起丢弃。第二,目前收集来的废旧电池主要由环保部门集中填埋,但填埋并不能彻底控制废旧电池的污染。

同学们还了解到,提取废旧电池中的有用材料加以再利用,不仅符合我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而且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估算,处理10万只废旧电池,可获利2万元左右。但企业对处理废旧电池没有积极性。因为,进口处理废旧电池的机器价格昂贵。并且,一台机器每日可处理几吨废旧电池,本地的废旧电池不够它“吃”几天,导致生产能力闲置,亏本运营。

假如你现在加入该探究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运用经济常识,就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2)针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为中学生设计一个行动方案,并简要说明实施行动方案的意义。

(3)参与该项活动对你今后进行探究性学习有何启示。

此题有两大亮点。第一,题目背景仍然围绕当前社会关注热点展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要内容,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所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但题目情境的设置一改以往通过图表和材料来显示市场相关主体信息的惯用作法,而是将热点问题具体化、生活化和微观化,通过有关“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等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入来设置探究情境,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支撑,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理念。第二,其设问还原了“学以致用”这一教学原则的真实内涵。我们都知道学习知识并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我们政治教师在哲学教学中都要求学生一定要区分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但是以往的政治题目在设置问题时其出发点就是单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相关现象,仅仅停留在学习结果的提取和书本知识的运用,但本题还原了“学以致用”真实内涵。题目共设置了三问,第1问依然是考察学以致用中的“学”的结果的理论运用,即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而第2问则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的设计来促进学以致用中的“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和提升,第3问关注的是学以致用的“学”的过程价值,综合这三问,我们就会发现本题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所强调的三维课程目标的统一,综合探究题就是新课程文化的浓缩。

2007年江苏高考政治卷的综合探究题:

39.某中学门口因小摊贩设摊,引起交通堵塞。在城管执法过程中,摊贩与城管时常发生冲突。针对这一现象,该校部分学生成立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

一些同学进行实地采访:

城管人员认为:小摊贩无证经营,到处乱摆摊,造成交通堵塞,严重影响市容。

小贩大吐苦水:办证谁不想啊?可我们是小本经营,赚的钱刚够糊口,摊位租金又贵,只得在马路上跑(采访中,学生发现小摊贩大多是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顾客认为:小摊贩设点灵活方便且价格便宜。

另一些同学通过资料查阅,收集到以下资料:

某城市有无证摊贩近5万,以前一味采取简单的取缔办法,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后认识到与其死堵不如疏导,改进了管理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韩国对路边小摊的管理总体上采取了区域管理的办法,分别设立“绝对禁止区城”、“相对禁止区域”和“诱导区城”。巴黎对跳蚤市场实行依法管理与服务,对各类摊贩的营业时间、营业地点和营业方式都有明确规定。

针对上述现象,请你与同学们一起探讨: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小摊贩经营活动存在的原因。

(2)运用哲学常识说明城管人员、小摊贩和顾客三者的观点为什么不一致?

(3)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别国经验谈谈如何化解城管人员与小摊贩之间的矛盾?

(4)反思并概括本次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007高考政治综合探究题在禀承了2006年综合探究题的命题脉络的基础上,又深入了一步。题目以当前焦点问题和谐社会的建构为背景,从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出发,针对其思想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设置了价值冲突,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从而将新课程文化的精髓和思想政治课本身的课程特征鲜明地体现出来,更加彰显了综合探究题在思想政治新课程评价中的独特地位。综合江苏近两年的政治高考综合探究题的分析,我们就会清晰地发现其命题脉络:以热点问题为背景,从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出发,以启发、开展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行为表现等环节的活动设计,来考察学生学习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达成状况,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综合探究题的应对策略

(一)高度关注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获取关于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为基点,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直接目的,以达到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为根本目标。研究性学习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承担着重大使命,它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即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的平台和载体,在整个新课程改革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在两个“三”。

第一个“三”是指三种学习方式,这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所进行的价值追求。新课程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学生是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学生”一词可以从“人”是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三个层面来解读: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生存的常识与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合作学习——遵从生活的规则与规范,以便与人和谐相处;学生探究学习——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研究性学习正是为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而设置的新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真正懂得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的丰富内涵,并通过具体问题解决来加深对此的理解。客观地讲,江苏省2006、2007高考政治综合探究题重点考察了学生的探究学习,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特别是后者的考察却关注不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与自身、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8.主观题与客观题的政治解题方法 篇八

一、组合拳——各类题类解题方法汇总:

(一)解所有的题(客观与主观题)都应遵循的方法。

1、 规范的审题思路:

(1)原则:细心、耐心、认真、审慎。

(2)过程:五部曲

一看。看哪里?设问,怎么样看?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二抓。抓什么?怎样抓?有哪四个常用方法是什么?抓关键词;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号法。如: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同时也看到,我国还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其重要原因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具体到社会主义公有制上讲,就是要坚持 首尾法排除B和D,在尾抓“突破体制性障碍”得出C。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平等地位、平等发展

C.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都可以利用

D.股份合作制作为公有制主要的实现形式

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正式执行。财政部、民政部等部门发出通知,明确要求救助管理站所在地财政部门必须把救助管理站机构经费和专项救助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对于一些地方救助任务重、同级财政部门安排经费有困难的,由省级财政部门给予适当补助。材料说明词语频率法A。

A.国家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使国家的职能得以实现

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C.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

D.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

204月8日,长虹公司宣告:长虹“精显王”背投彩电全线降价,平均降幅25%,最高降幅40%。霎时间,中国高端彩电市场硝烟四起。前,索尼、东芝等合资名牌垄断了中国背投市场,由于图像模糊、屏幕闪烁,总销量仅几万台。,长虹推出图像清晰、稳定的“精显王”,使背投市场迅速启动,年销量50万台。这一变化说明A(引号法)。

①生产决定消费 ②生产为消费提供⑽汛丛?SPAN> 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④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三领。领什么?领悟出题者的意图——考什么原理。

四想。想什么?(哪二个术语?想到后能自觉运用解题吗?)想政治术语即:书本术语和时政术语

(1)怎么样想?准确、完整地想--五扣。扣什么?扣题目的材料想。

怎样扣?引用材料后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一原理。

你平时有严格遵循这些规范的审题思路解题吗?你最欠缺的是什么?你准备怎样改进?

2、科学的解题步骤——五子登科法(本人最欣赏的解法总结,由厦门松柏中学孙鲁越老师归纳)。有哪五子?

戴帽子——点题啊;观点明确啊;

标号子——能分段就分段,能分点就分点啊;

采点子——术语到位啊;(热点术语也别忘掉!语言可以简明,但不能只是骨头)

扣料子——扣住题眼啊;引用材料啊(分数就在材料中)

挖坑子——多角度思考啊!(空间有限,应详略得当)

你平时有严格遵循这些科学的步骤解题吗?你最欠缺的是什么?你准备怎样改进?

3、 塑造完美的答卷——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塑造答卷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怎样塑造答卷的“外在美”?表述清晰整洁,段落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

怎样塑造答卷的“内在美”?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

(二)解具体题型应注意的问题:

1、 单项选择题

(1)组合式选择题:选齐对的,排除错的和无关的(这是一般单项选择题也运用的方法;注意要认真圈划材料才能找准是否有关)。

(2)在做选择题中的“表明”题时应选择本质的普遍性的选项,不能选现象化的特殊的选项。

(3)做因果型选择题时,记住套用“因为…………….(选项内容),所以……………(题目材料内容)”方式后,看是否同时具有先行后续和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如:

我国农村改革20多年来,在农村集体经济中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这种经营体制 C,D是结果非原因。

A、改变了农村经济的所有制性质,同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B.使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使集体经济改变为家庭经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4)凡是考核二者或三者关系的选择题,千万要注意:只能选二者或三者关系表述正确且齐全的选项。如:回顾改革的历程,每一次的开放都为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月,中国正式加入WTO,从争取加入WTO到加入之后遵守其规则;从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部门,到打破垄断、鼓励民间投资,其中的每一个理念,每一项措施都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迈进的步伐。这说明了:B(首尾法+只能选二者关系的内容)

A、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B、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

C、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D、改革必须采取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办法

(5)注意保持题干与题肢之间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6)辩证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它们各自观点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辩证法:主张用矛盾、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如:

教育部决定从年起起时间提前一个月,定在每年的6月7——9日,这一决定体现的唯物论的原理是A。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 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7)哲学原理不等于方法论,原理探讨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探讨的是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的问题。

(8)哲学道理、寓意包括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哲学启示则主要指方法论(对以后的行动有什么指导作用。

(9)在碰到“只要……就……”和“只有……才……”这类题时,其主体如果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时就要小心了,其表述一般是错的。如:只要加入WTO,就能解决我国国企的深层次矛盾。

(10)注意共同与分别的区别。

(11)在做“作用”与“反作用”;“决定”时,认真看清题肢有没有“于”这个词,有与没有意义可是完全相反的哦。

2、 不定项选择题:

(1)看选项——排错

(2)圈划题眼——排异,排重,排倒,对口(主体或外延相一致)。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意味着C。

A.政府不能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B.要充分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C.政府的主要工作是维护市场秩序 D.市场调节存在自身的弱点和缺陷

美国安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以来,华尔街似乎就一直没有太平过,6月25日,世通公司又爆出38亿财务欺诈案,世通公司向纽约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创下了美国破产案的历史新纪录。曾几何时,美国经济被称为信用经济,但一个接一个的财务丑闻,让“诚信”二字在华尔街蒙受耻辱。上述材料体现的经济学原理是D。

A.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交易的重要内容

B.如果缺乏诚实信用,市场交易秩序就得不到维护

C.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D.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3、 辨析题。高考中一般辨析题有哪二种类型?分别应该怎么样处理?

第一类型是正误混杂型,处理方法是分点分段分别说明后在总结时立正确观点。

第二类型是条件欠缺型,处理方法是补充各种条件分点分段分析,最后指出其错误的根源。

4、 图表题。审题做到“七个相结合”,解题做到“三从三到”。

(1)“六个相结合”是指:①是把图表和试题的其他设问相结合;②是将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内容相结合;③是将图表和图表外的注释相结合;④是把纵读和横读相结合;⑤是把图表和试题的其他材料相结合;⑥是把图表和试题的其他教材相结合。

(2)“三从三到”是指:①从数字到术语;②从现象到本质;③从理论到实践;

“本质”和“术语”是同学们最容易忽略,又是我们通过努力最容易拿到的分数。不同事物比什么?比出异、同,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同一事物比什么?比出变化与趋势。通过以上比较所得的结论都是“现象”答案不能到此为止,必须上升到事物的本质——得出书本术语或者是时政术语!!!

在解图表题时不需要对年份进行再现,但对一些特殊的年份要指出其特别的内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唱着《东方红》”,在政治上站起来了。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唱着《春天的故事》”,在经济上逐步富起来了。

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形成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中国人民在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唱着《走进新时代》”,在国际地位上强起来了。

1992年——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召开,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作为指导思想。

19——提出国企改革三年脱困。

——十六大召开,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作为指导思想。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修改宪法。

——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进入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同志为核心(胡锦涛同志开始集党、国、军大权于一身)的执政时代。

:我国进入总体小康。

:我国进入全面小康。

5、 解意义题时坚持做到哪“三从三到”:① 从直接到间接;② 从经济到政治。即一般答什么?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③从国内到国际。即一般答什么?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6、 在做“A就是B”类题时,先将A和B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本质特征表述出来,然后将A和B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和“同”,从中作出判断。如:

瑙鲁的泥土能成为商品,根本上讲是因为C。

A.瑙鲁缺少泥土,进口的泥土满足了该国农业生产的需要

B.存在着矿产品与泥土的物质交换过程

C.这种特定用途的泥土经过了人的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

D.没有泥土,就没有瑙鲁的农业生产

7、 在做没有说明用哪个年级或哪一部分知识解题的题时,必须坚持:“各人自扫门前雪”原则。

8、 做现实题时注意得出对国家的或自己的启示。

9、 做漫画题时要特别理解好点题的文字及画面的反差。

10、做二位人士的题时注意:一般是二人各有二个观点,对错各半,将二人的观点扬长避短就可以了;做三位人士的题时注意:最有可能是前二人的观点对错各半,第三人做正确的总结;做四位人士的题时注意: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1、注意基本业务与基本职能的区分,凡是此外之前的是基本,此外之后的是非基本。如,政策、人民币、国库是人行的基本职能,但外汇和黄金不是央行的基本职能。

12、在解选择题时注意选项中的如果表述有“和”注意其前后内容是否都表述正确且的题目有关。如:目前,国家出台了《2003-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这有利于C。

①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②保障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③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与消费质量 ④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①②④

在做到一些没有学过的知识,但又和书本知识相类似的题时,可以使用迁移法——将书本中已知的知识推断出题目中类似的知识,如:

对国际价值理解正确的是:本题可以参考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知识来解题BC。

A、在世界市场上,不同国家的商品具有不同的国际价值

B、在国内市场上,人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在世界市场上,价值由世界劳动平均时间决定

C、在世界市场上相对国际价值来说,各国互不相同的国别价值是以“个别价值”的身分出现的,因而不能作为计量国际价值的尺度

D、世界平均劳动的单位是各个国别价值的平均值

相类似的题还有,世界各国在发展市场经济时都会出现腐败,因而我国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反腐败是当今世界的潮流,我国也如此;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我国也不能置身其外。

在做题时注意“手段”、“途径”和“目的”的区别

散手拳——应联想的相关知识和易混知识的零散精髓心得:

经济常识部分

供求与商品的价格是相互影响的!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影响供求。²

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大小之别,只有优劣之别。

见到价格只能从价值和供求方面寻求答案,不能从使用价值处想。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发行的数量、面值、但无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面值的纸币代表多大价值由纸币的发行量决定)。

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一般地说,² 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②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③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④政策性调整,国家的保护价、指导价等理顺价格关系的措施会引起价格上涨;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

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货币的二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它们的区别方法有二:是否需要真实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真实的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真实的货币;关键词不同。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的关键词有买或卖等相关字眼,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的关键词有与价格相关的关键词如价格、定价、贵、贱、便宜。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但其本质不是商品。

纸币只能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贮藏手段职能,因为必须要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执行这两个职能。

对待货币态度要辩证,即既要反对拜金主义;又要反对鄙视金钱,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既反对拜金主义,又反对鄙视金钱²。

见到经济活动(如怎么样增加农民收入;怎么样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怎么样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等)一般从三个方面来想:国家、企业与个人。

见到市场经济应想到面向市场、价值规律、缺陷、国家宏观调控等知识。

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① 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要求,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经营的十六字方针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② 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科技;③ 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④ 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⑤ 效益:努力降低成本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⑥ 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⑦ 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公有制。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主体、主导与被支配的关系;但它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平等地进入法律、法规没有禁入的行业与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如: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将有利于:B

①非公有制经济能更多的参与到国有经济的改革中 ②强化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③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发展 ④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A.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股份制(不是股分合作制)要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但不是所有国有企业都要实现股份制注意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²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地位区别。

按劳分配属于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适用范围是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以外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形式不属于按劳分配。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如: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其“统一性”在于:D

①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它们都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③它们都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它们都是与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相联系的B。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成功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即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商品。应该在此基础上再来谈经济效益的地位,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通过科技、管理与素质等手段减少投入,增大产出。在选择题中判断经济效益是否提高既要看利润是否提高,又要考虑投入有否降低——定义和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公式是判断标准。

适当的公民储蓄利国利民,但公民储蓄太多和太少于国于民都不好。

走城镇化之路是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之策,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农业的根本之策,科教兴农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

商业保险是建立在商业原则,不是自愿原则基础之上。

公平等自愿的原则是劳动合同订立的核心原则,但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遵守法律和法规。

计算个人所得税时要注意减去免征额并分段计算。或用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1 不超过500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正确的消费观是既要反对超前消费;又要反对抑制消费,做到适度消费。

在市场交易的四原则中,注意四原则的地位勿张冠李戴。公平原则着重强调的是“斤两足”,诚实信用原则强调是“真实”。

WTO的最重要原则是非岐视原则(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不是非关税壁垒原则。

在涉及经济全球化时,不要用经济一体化这一词。

引进外国的资金不是越多越好,引进外国的技术不是越先进越好,应该怎么办?注意“适用性” 的经济条件技术水平的实际出发,以能够消化、吸收、提高、创新为好。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及“平等互利”原则。

在经济常识中见到动力要想到科技,在哲学常识中见到动力要想到矛盾。

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各国都在探讨这中,都尚未建立、形成。

参加社会保障的人员与保障的对象是全社会成员,不是社会保障线以下的人或是残疾人,但它只是保障被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如: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指:

A.政府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

B.政府为社会成员举办的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及为各类残疾人、生活无保障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的事业

C.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

D.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情况下,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

我国实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并没有改变其集体经济的性质。市场机制就是指商品价格由市场形成。即商品价格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关系。如:

在实行全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同时,还运用了价格杠杆,国家调整黄河下游引黄渠道水价,农业用水价格提高了一倍,工业用水价格提高了11倍多。这一手段促进了人们节水意识的提高。这充分显示出A。

A.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B.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体的价格机制

C.中央定价是我国价格形成的主要方式 D.我国政府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

国家的统一定价体现了计划手段。如:从年3月,我国开始对黄河实行全河水量统一调度,黄河流域各个省区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分配水量,再由各省区负责分配用水。这一措施属于A。

A、计划手段调节 B.市场手段调节

C.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D.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提供短期贷款,后者提供长期贷款。

市场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优化合理,但并非都是优化合理,也可以使社会各部门的生产忽大忽小,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

哲学常识部分

运用哲学常识解题时应注意世界观原理与方法论的统一。在做选择题不能确定某一世界观原理或方法论要不要选时,可以反过来考虑其对应的方法论或世界观原理可不可以选,可以的话,选,反之则否。

符合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的材料也符合实事求是(一般二者是同时表述的),也符合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原理与方法论。如:考虑到欧元国的现状,各国规定欧元现钞流通后,欧元国旧币仍要继续使用一段时间,欧元区各国中央银行在回收旧纸币的期限是十年,上述做法符合的哲理有A 。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事物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想问题、办事情只能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从意识(主义、思想、理论)出发,不能从人民的愿望、利益出发!但要以人民的利益为目的、归宿。区分好出发点与落足点。

意识的产生必须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二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且二者在意识产生时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前者是根源、关键,后者只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绝对不能说:意识的产生依赖于人脑,只能说意识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

凡是三者或者以上的都可以用联系的观点来解题。

凡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都体现了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为人类造福。但并不是改变联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起作用又是需要条件的,所以人们不能改变联系本身,但可以改变联系起作用的条件,让联系起作用或不起作用。

任何事物必定与他事物有联系,但并非任何二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见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时,应用联系的观点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观来解题。

规律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虽然人类不能改造规律,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

有因必有果,即使是毫无结果,这里结果就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毫无结果”

所有的转化都需要条件。如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根本动力是内因

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一定是内因:如:为适应新形势的挑战,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中央确立了“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鼓励有优势、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厂,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是A。

①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②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③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水平的要求 ④因为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 ⑤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由之路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再如:对外开放是振兴中华的基本立足点;实施“走出去”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根本性措施,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我国经济发展中依赖外国的资金与技术;我国、外国货币的升贬值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广告比商品的质量、服务更重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解题方法:

(1)前提法;(有什么区别?主次矛盾前提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前提是只有一个矛盾)。

(2)方法论法(有什么区别?主次矛盾是讲做,解决问题,矛盾主次方面是讲想,分析问题)。

(3)关键词法(主次矛盾有哪些关键词?弹钢琴,以……为纲。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画龙点晴。牵牛要牵牛鼻子。抓关键。抓中心。抓根本。抓重点。抓症结。抓要害。抓中心。抓核心。抓大放小。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家有千件事,先办紧要的。打蛇打七寸。矛盾主次方面有哪些关键词?本质。性质。主流。主体。抓支流。抓根据。大多数。极少数。瑕不掩瑜。赵人留猫。

凡是结构调整都符合事物在构成方式上的变化引起事物的质变(发展)。

发展是质变,但质变未必都是发展。

新事物对旧事物是“扬弃”不是抛弃。

在做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题时,应两者同时具有。如:考虑到欧元国的现状,各国规定欧元现钞流通后,欧元国旧币仍要继续使用一段时间,欧元区各国中央银行在回收旧纸币的期限是十年,上述做法符合的哲理有A。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事物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事物发展是螺旋式、波浪式上升的,不是直线上升也不是循环往复的。

在用实践与认识解题时应注意将二者结合起来,辩证地思考二者的关系。如: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区分好认识的根本任务与认识的根本目的。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是因为认识才能回到实践得到检验;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但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

世界是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理性认识未必比感性认识正确。

哲学都是有哲理的但未必都是正确的。

哲学、理论未必对实践都有指导作用,指导作用是指正确的促进作用。

任何人的活动都有意识的指导,那怕是盲目的活动也是有错误认识的指导。

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即是实践),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二个:(直接经验)参加实践和(间接经验)读书,这二个途径各有什么优缺点?前者记得牢记得久,但费时费力费费;后者省时省力省费,但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能将他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我们学习中要将两者相结合,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实践。

政治常识部分

在运用外交政策知识解题时应和国家性质、国家的对外职能、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结合起来。如: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不单体现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坚持对外开放这一长期的基本国策,也体现我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这一对外职能;我国坚持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其他国家无权干涉应和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知识相结合;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职能具有维和职能,所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力量。资本主义国家则有扩张侵略职能,所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会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构成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我国解决台湾问题不适用我国的外交政策。但对外国干涉台湾问题则要运用我国的外交政策相关知识(基本目标、基本准则)来谴责驳斥他们。

我国有五级政权,最基层的国家机构是乡镇,村委会(村民自治委员会)、社区都是公民的自治组织,都不是国家机构,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公民依法对其行使的监督,都不是行使政治学所讲的监督权,但属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象征,而是一个国家机构。

国家职能只能由国家机构履行,其他机构、团体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如党派(中共、各民主党派)、政协、社会团体。

我国国家主席不是个人权力的象征,而是最高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单独行使权力,必须和全国人大共同行使。

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这也是依法治国应有之义(国务院是广义的立法机关)。

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相互监督的关系,但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中共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只是政治上的领导,不是组织上、业务上的领导。

国家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有特定的含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特指选举和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不包含其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如选举和被选举为国家领导人的权利;监督权是指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所以对公、检、法、政府的监督是监督权的应有之义,但对村委会和社区的监督,对非国家机关的检举、举报(如某个好公民检举、举报其他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不属于这里所言的监督权。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答出各自的地位)。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但人民不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而是通过人大代表来行使管理国家事物的权利。

人大代表只能而且必须代表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不能代表他个人和他所在的民主党派(假如他是民主党派人士)的意愿和要求。

制度建设是党建的治本之策,加大打击力度是治标之举。

原则不等于事实。原则是指国家制定政策必须符合的要求。所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平等原则,是指国家制定所有的民族政策都必须符合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要求,但并非指各民族已在各方面实现了平等(如经济文化方面尚未实现平等),但我国各民族在政治上已实现了平等,表现在哪三方面?第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第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第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我国加入条约不等于与他国结盟。结盟是指加入会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军事性的对抗性的排他性的组织;我国目前加入的条约都是符合联合国的宪章与原则,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非军事性的)合作的(非对抗性的)组织。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守法、执法上一律平等,但在立法是不平等的,国家的立法(还有路线方针政策)只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意志。

阶级斗争在我国仍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凡是违法犯罪活动都属于阶级斗争的敌我矛盾。

除非暴发大规模的外敌入侵,我国的中心工作都是经济建设,主要矛盾都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千万不要被一些突发事件所迷惑,如认为防“非典”、防禽流感、抗击当时的天灾人祸(洪涝、旱灾、风灾、地震……)是当时的中心工作,必须首先解决的主要矛盾的观点都是错误。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C。

①表明我国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扩大就业来展开 ②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劳动者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凡是见到有“政府”、“部”、“委”的机构判断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公安部)属于国家机关中的行政机关。五级政权的简称+“委”判断为中共组织。

凡是国家的知识应联想到: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执政为民等知识。执政为民。

凡是涉及中共的材料,应联想到: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宗旨,为什么、怎么样加强与改善党的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个代表”。

国家、省、市、区领导是指其中的党领导和国家机关(主要是政府领导)人。

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是唯一方式,因为我国决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使用武力条件有三:台湾当局宣布独立或“公投”时;台湾当局对统一久拖不决时;外国反华势力介入时。

民族、宗教与国家政权是紧密联系的,因而国家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执行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国家政权稳定。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各个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而绝无优劣之分。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国家修缮宗教庙宇是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文物,并非鼓励宗教发展与鼓励公民信教。

宗教组织的状况发生了变化——由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转变为爱国守法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组织,但其本质仍是是对人民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没有发生变化。

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三自一爱”方针是“自传、自治、自养,爱国”。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要求宗教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活动准则上要求宗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行为准则上要以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不是要求他们思想上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

国家之间有共同的利益,不等于所有的利益都相同,也不等于根本利益(统治阶级长远的利益)相同。

“本质”一词内涵:“质”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征。“本”事物重要的特征。因而“本质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最重要的特征。在有关见到“本质特征”的高三知识时,一般要将该知识与资本主义国家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最重要的特征。

只有中共时,使用中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在有中共与民主党派是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协商不等于共同制定、共同决定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人大代表的产生是选举,政协委员产生的办法是推选。

民主党派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中共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

恐怖活动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但不是主要障碍。

高三中运用得最多,最有高三特色的解题方法是“阶级分析法”;凡是见到高三知识中的“性质”、“阶级性”、“阶级性质”等字眼时都要运用“阶级分析法”解题。这样运用“阶级分析法”:指出其为哪一阶级服务,除了政党以外,是为统治阶级服务。

论证过程:除政党外,都是从经济基础性质决定国家性质,再从国家性质决定所到高三所学过的其它政治制度、法律政策等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政党阶级性的论证过程:指出任何政党都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进而说明判断政党阶级性的依据是看它在实践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再从其在实践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判断其阶级性质即可。

请同学们将高三内容填写在右边的图中,形成知识树。

注意:有哪一知识是例外,为什么?(政党,因为政党可能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也可能是代表被统治阶级利益的)本知识树对我们做我国的国家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制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本质区别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高效阅读政治课本最有效的8种方法

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例如,对于高一政治第一课第一框中的重点名词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运用句子成分划分的办法,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

(1)主干成分:商品是劳动产品。简单地说,商品就是劳动产品。这种化繁为简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商品这个经济学名词概念的要义。(2)第一修饰词:交换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也就是说,商品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只有那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这样,我们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商品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内涵。

2.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

例如,随着我国信用卡使用的快速增加,信用卡领域的违法犯罪也随之增多。我国信用卡使用快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江苏学业水平考试考题)

A.使用信用卡能够节省交易费用 B、信用卡的功能全面,收款手续简便

C、个人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加强 D、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

这是一道十分简单的单项选择题,正确答案是D。但是,据当时的统计,仍然有32%的学生做错。其做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分清楚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之间的关系。

比如我们书上还有诸如: 决定与影响、根据与条件、主要与全部、原则与政策等,他们都属于易混词。课本在知识叙述上,常使用这些词把知识点准确地加以界定。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时常注意课本上的这些易混词,区分易混词、准确地把握知识点。

3.抓住近义词──培养信息转换能力

9.四级考试阅读主旨题解题方法 篇九

25 In its country of Germany, the hot dog was called the frankfurter. It was named after Frankfurt, a German city. Frankfurters were first sol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860s. Americans called frankfurters dachshund sausages . A dachshund is a dog from Germany with a very long body and short legs. Dachshund sausages first became popular in New York, especially at baseball games. At games they were sold by men who kept them warm in hot-water tanks. As the men walked up and down the rows of people, they yelled, Get your dachshund sausages! Get your hot dachshund sausages! People got the sausages on buns, a special bread.

One day in 1906, a newspaper cartoonist named Tad Dargan went to a baseball game. When he saw the man with the dachshund sausages, he got an idea for a cartoon. The next say at the newspaper office he drew a bun with a dachshund inside ---not a dachshund sausage, but a dachshund. Dorgan didn t know to spell dachshund. Under the cartoon, he wrote Get you hot dogs!

The cartoon caused deep interest and excitement, and so was the new name. If you go to a baseball games today, you can still see sellers walking around with hot-water tanks. As they walked up and down the rows they yell, Get your hot dogs here! Get your hot dog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to show_____.

A the home country of the hot dog

10.2014地理综合题材料分析 篇十

从历年的高考答卷看,考生综合题失分是因为在解题过程中存在诸多失误,其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较差,所以认真分析失分的原因,努力探索减少失误的办法,不断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必须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从文字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不仅是指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所以,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的基础材料,还包含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实质上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此类地理信息应关注二个方面:(1)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选的,对解题无效的信息或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一般没有,而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相对比较完整,所以要充分地利用信息。

(2)信息往往提示答题的范围、方向、解题的思路,因此解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仔细阅读,把握有效的地理信息,抓住所有的关键字词,仔细推敲。【典例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湖泊

河流

瀑布

时令河

维多利亚湖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4)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信息获取和解读】“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说明维多利亚湖面积大,湖面广阔;“湖面海拔1134米”说明维多利亚湖湖面海拔高,不利于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丰富”说明维多利亚湖中供尼罗河鲈鱼食用的饵料丰富(或)充足;“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说明尼罗河鲈鱼食量大,且以其他鱼类为食,可能导致维多利亚湖中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说明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中没有天敌;“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可说明尼罗河鲈鱼捕捞将促进鲈鱼捕捞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传统鱼类捕捞业的衰落,尼罗河鲈鱼加工将促进鱼类加工工业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就业;“尼罗河鲈鱼多销往欧洲”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外销将促进交通运输业、物流业、保鲜冷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就业;综合“尼罗河鲈鱼多销往欧洲”和“昂贵的美食”可说明尼罗河鲈鱼的价格高,尼罗河鲈鱼的出口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

二、从地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综合题逐渐形成了“无图不地理”的试题命制风格,因此具备从地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了考生的不二选择。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一张简单的地图所含有的信息量是惊人的,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从地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时要注意两个方面:

(1)由于地图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因此判读时要注意分清主次,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确定应该从地图上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如经纬度、大陆轮廓、国界线和省界线、等值线、特殊地名、特殊地理景观等。(2)然后再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与设问无关的图形要素就可以暂时忽略,排除干扰,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当然随着高考命题的日趋成熟和稳定,就完整的一道题而言,出现在地图上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有效的、有用的,因此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如果发现地图中的某些信息没有使用到,可说明答案存在一定的疏漏。

【典例2】(2012·浙江卷)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10°韩国11%西欧2%①②20°北部地区日本25%中国台湾3%第36题图2中国59%西澳大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30°35500400降300水(3528气温21(℃14)500400降300水(3528气温21(℃14)500400300水20010014710月份③0()降③120°铁矿130°沙28气温21(℃14)mm)20010014710月份①020010014710月份②第36图30mmmm城市漠7070)70铁矿石出口航线长流河间歇河第36图1自流井盆地铁矿石输出港口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3)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信息获取和解读】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图示地区为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处南半球,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距离其铁矿石主要出口地——东亚近。图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有铁矿石、沙漠、自流井盆地、长流河和间歇河;铁矿石集中(7个铁矿石注记分布密集)分布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或西部、西北部);沙漠的分布面积广,说明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水缺乏,水资源总量少;自流井盆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地下水的矿化度一般比较高,不适合人类直接饮用,但适宜牲畜饮用;长流河流经地区的年降水量比较多,2 而间歇河地区的年降水量比较少,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图中的人文地理要素有城市、铁矿石输出港口、铁矿石输出航线、行政区划;城市①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的沿海地区,城市②、③位于澳大利亚西部地区,两城市均位于自流井盆地中,但城市②位于沙漠地区,且距海较远、纬度较低;铁矿石输出港口距铁矿石产地非常近,有利于铁矿石的出口;两条铁矿石输出航线,向北的一条输往东亚(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向南的一条输往西欧;行政区划包括南澳大利亚州、西澳大利亚州、北部地区。

三、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设间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设问中的逻辑性和条件限定,对问题回答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指向,成了考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设问,从设问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因为理解偏差导致解题出现较大的偏差。行为动词是设问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对行为动词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对考生的得分有着明显的影响。现将高考地理常见行为动词的具体要求总结如下:

1.说明、分析、推测、比较是高考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主要体现在结论要具有比较、综合、区域思维三大能力要求,答题语言必须具有因果关系,既要全面分析,又要通过具体的区域来例证因果关系中的果;

2.简述、概述、综述等是考查地理思维能力的较高体现。体现在结论一般只要求具有比较和综合思维,不要求通过具体的区域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来论证结果,答题语言简单扼要即可,也不要求一定具有因果关系,但须把握要点;

3.指出(说出、写出)、列举、归纳(概括)是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最低要求。指出(说出、写出)要求考生能材料中呈现的主要信息简明扼要的进行罗列,归纳(概括)则要求考生在获取材料信息的基础之上,结合所学知识使用学科术语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的提炼;

4.描述要求对地图中呈现的某地理事物(或要素)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考查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要求用词精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5.评价一般要求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典例3】(2012·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参考答案】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典例4】(2012·福建卷)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便堆积作用增强,在R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信息获取和解读】典例3中的行为动词是“简述”,典例4中的行为动词是“分析”,两题虽然都是考查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但是由于行为动词的不同,导致两题在组织答案的时候要求不同。“简述”要求答案的书写要尽量简洁,将要点叙述清楚即可,不要求一定具有因果关系;而“分析”则要求答案的书写必须要系统完整,而且要求答题语言必须具有因果关系。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3年8月28日公告称,截至8月26日,西气东输管道今年已向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三省市供气110.76亿立方米,不仅逐步驱散了长三角的工业烟尘,而且加快了当地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对保护环境、改善民生起到巨大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施工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2)试比较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和三线工程的主要差异。

(3)我国陆续修建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工程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1)生态环境脆弱、地质条件复杂,跨越大江大河。(2)供气源地不同、目标市场不同、经过省区不同。

(3)①推动目标市场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②促进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④有效提高中国天然气供应调配灵活性、保障供气安全。

解析 第(1)题,结合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经过地区分析,中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生态环境脆弱,地质条件复杂;东部地区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要跨越大江大河。第(2)题,差异可以从气源地、目标市场和经过省区进行比较。第(3)题,该工程进一步完善了中国能源战略通道和天然气骨干管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效缓解中国中南和东南沿海各省天然气供需紧张的矛盾;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障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减排,有效提高了中国天然气供应调配灵活性、保障供气安全。新题预测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2010年上半年我国主要能源进口统计数据。

材料二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13年2月27日发布的《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对于普通用户自建的发电设施所产生的清洁能源,公司将按国家规定电价予以全额收购。分布式电源是指位于用户建筑附近,单个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以自发自用为主的发电设备,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所有清洁能源。(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能源利用方面的特征。

(2)在我国不同地区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可利用的能源不合适的是

()A.西北地区——风能资源 B.南方低山丘陵区——水能资源 C.黄土高原——煤炭资源 D.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

(3)分析我国推广分布式电源的重要意义。

(4)评价分布式电源在新疆大规模建设可利用的主要资源类型及发展的条件。答案(1)我国能源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进口增长速度快。(2)C(3)可增加我国的能源供应,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光伏产业等的发展。

(4)太阳能。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发电量大;新疆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消费需求小,市场较小;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分布式电源设备的建设和电能的输送。

解析 第(1)题,材料一反映的主要是我国能源的进口总量和增长速度,可从这两方面进行描述。第(2)题,分布式能源系统使用的能源是清洁能源,煤炭属于常规能源,在黄土高原不适宜发展该系统。第(3)题,分布式电源利用的主要是清洁能源,大力推广可增加我国的能源供应,同时又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第(4)题,新疆气候干旱,太阳能资源丰富,资源利用条件好,但同时,新疆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分布式电源设备的建设和电能的输送。

2013年5月12日是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纪念日,五年前的地震给当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近年来,地震及其衍生灾害对我国造成的影响不断加重。2010年8月13日四川映秀等多地发生了汶川地震后最大的泥石流;2011年7月5日四川映秀因泥石流一天内两次组织居民紧急疏散;2013年7月10日四川映秀连续发生两次泥石流,映秀通往汶川、成都的道路全部出现不同程度阻断,映秀镇暂时成为了“孤岛”。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测“5·12”汶川地震发生时映秀、北川两地的灾情程度,并说明判读依据。(2)运用灾害的关联性原理,简述“5·12”地震对“8·13”泥石流爆发的影响。

答案(1)两地灾情严重。两地皆位于板块移动造成的地表破裂带附近,烈度在X级以上(烈度大)。

(2)灾害的发生具有关联性,一种或一次灾害的发生会引发其他灾害的发生。汶川地震使得山体大范围断裂松动,岩石破碎;并触发崩塌、滑坡,造成大量的碎屑物堆积于沟谷和坡麓,为本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解析(1)灾情程度主要看图中的地表破裂程度和烈度的大小。(2)主要分析地震对泥石流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新题预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新浪网2013年8月12日消息:记者从中国地震局官网发布的《2013年中国及周边地区五级以上地震分布跟踪》统计表中发现,截至今天中午,我国大陆地区今年已经发生5级及以上地震26次,远超过往年年平均20次的水平。

在我国大陆地区今年已经发生的26次5级及以上地震中,发生次数排在前2位的是四川和西藏,其中四川发生6次,包括造成严重人员财产损失的雅安芦山7.0级地震。此外,西藏也有5次。

(1)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我国四川和西藏多地震?列举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2)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答案(1)我国西南地区地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地震可能会引发火山喷发、海啸、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加强地震的监测预报;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完善应对地质灾害的预案;加强宣传,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等。

解析(1)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往往地震、火山多发,地震可能会引发火山喷发、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主要措施有:加强地震的监测预报、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完善应对地质灾害的预案、加强宣传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等。

(2013·海南地理)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臵见下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1~2题。

1. 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 ②海拔较高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年温差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 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

B.人力成本上升 C.土质退化

D.种植面积扩大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根据题目中的叙述:花椒的生长特征为:喜光,耐寒,耐旱。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云量多,太阳辐射弱。而武都根据图示: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所以气温较低,光照较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第2题,根据题目叙述:花椒的果实需人工采摘,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的成本上升,花椒的生产成本上升。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新题预测

黄金玉米带即最适合玉米种植的黄金地带。吉林玉米带(40°N~42°N,125°E~128°E),与大致同纬度的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结合“吉林省玉米种植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吉林省的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地势由____向____倾斜。(2)分析吉林省东部地区未形成黄金玉米带的原因。

(3)近年来,辽宁省北部、黑龙江省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也在推广种植吉林玉米,并形成吉林黄金玉米带的延长带。你认为在这些地区大规模种植玉米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答案(1)平原 山地 东 西

(2)多山地地形;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量偏多;年日照时数偏少;受地形、气候及成土母质等因素的影响,未形成黑土。

(3)合理: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实现农业专业化;上述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展粮食生产的市场潜力大。不合理:上述地区湿地分布较为广泛,大规模种植玉米,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少,从而造成环境恶化。

解析 第(1)题,吉林省的地形特征可通过图中等高线的分布来确定。第(2)题,分析其他地区未形成黄金玉米带的原因,实质上就是对比该地与黄金玉米带自然条件的差异。第(3)题,黄金玉米带的周边地区是否可成为黄金玉米带的延长带,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012年7月24日10时40分,海南省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三沙市永兴岛隆重举行。结合“三沙市、黄岩岛地理位臵示意图”,回答1~3题。

1. 当三沙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时,世界时为

()A.24日18时40分

B.24日2时40分 C.23日18时40分

D.23日2时40分 2. 南沙群岛位于中国南疆的最南端。关于南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拥有丰富的水产、油气等矿产资源

B.地处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国际航道要冲 C.是我国海上石油和贸易的生命线

D.主权历代以来都属于中国,并一直为中国渔民所使用

3. 关于三沙市及其设立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 ②是中国目前地理纬度位置最南端的市 ③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无冬,气候暖热,湿润多雨 ④意味着中国在对南海各大群岛、岛礁有关领海的控制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1.B 2.B 3.D 解析 第1题,世界时即伦敦时间,比北京时间慢8个小时,所以此时世界时为24日2时40分。第2题,南沙群岛及周边海域主权属于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贸易航道。第3题,三沙市位于我国南海,是我国地理纬度位臵最南端的城市,其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也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城市。三沙市的设立,意味着中国在对南海各大群岛、岛礁有关领海的控制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新题预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其正式名称应该叫钓鱼岛列岛,面积4.383 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位于123°E~124°E、25°N~26°N,距我国台湾基隆约102海里,距日本那霸约230海里,其海域为沉积盆地,富藏石油。材料二 我国东海部分地区海底地形图

(1)根据材料二图中等深线判断,甲地的海底地形为______,图中乙岛屿是我国的钓鱼岛,从海底地形说明其是我国的领土。(2)下列关于钓鱼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球位于近日点时,钓鱼岛高温多雨 C.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处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

(3)钓鱼岛附近海域除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外,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主要原因是

()①大陆架宽广,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大规模的人工鱼苗投放 ③附近有寒暖流交汇,使海水发生搅动 ④位于河流入海口,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近年来,我国加强对钓鱼岛的执法力度,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阐述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大意义。

答案(1)海沟 乙岛屿位于我国大陆架上;是我国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2)C(3)A(4)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11.初中化学除杂题的解题方法 篇十一

一、物理方法

1.过滤法例1.如何除去食盐中的泥沙。NaCl(CaCO3)

2.结晶法例2.如何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

3、用磁铁吸引:如Cu(Fe)

二、化学除杂方法

1.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练习用沉淀法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

A.KN03 [Ba(N03)2]B.NaCl [BaCl2]C.NaN03 [NaCl]D.NaOH [Ca(OH)2]

2.气体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如: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

练习2.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适宜用气体法除去的是:()

A.NaN03 [Ba(N03)2] B.NaCl [Mg(OH)2]C.KN03 [K2C03]D.Na2S04 [MgS04]

3.置换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

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入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锌固体。

(1)酸与金属:如Cu(Fe)

(2)金属与盐:如Hg(Cu)Mg(Zn)

(3)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如Cu(CuO)

4.吸收法: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

5.加热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

6、溶解法:如C(CuO)

练习:出去括号中的杂质,能写出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上一篇:中国铁建审计报告下一篇:学生欺凌事件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