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2024-10-30

就业创业工作总结(9篇)

1.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篇一

xxxx年,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强化指导和服务工作,做到就业工作全员化、就业指导专业化、就业服务精细化、就业管理信息化,促进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外国语学院xx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学生考研、就业率、毕业生文明教育、毕业生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圆满完成学校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各项内容,现将xxxx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外国语学院xx届毕业生共计xx人,含英语、商务英语、泰语三个专业,其中英语专业xx人,商务英语专业xx人,泰语专业xx人。英语专业就业xx人,初次就业率xx、xx%。商务英语就业xx人,初次就业率xx、xx%;泰语专业就业xx人,初次就业率xx、xx%。学院初次平均就业率xx、xx%。

二、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举措及特点

(一)落实就业政策,拓展就业渠道,提升服务水平

在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院继续实行分管领导主管、各毕业班班主任、各班班级负责人层层落实”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创新就业思路,落实就业政策,夯实就业平台,确保资金、人员、场地“三到位”,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规范化水平,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全面融合,全程助力学生就业。多渠道拓展就业市场。学院积极加强与用人单位、人才交流中心的合作,逐步构建“校园宣讲会、专场招聘会、综合招聘会”相结合的多层次就业市场体系,为毕业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xxxx年xx月中旬,组织毕业生参加在云南师范大学举办的专场招聘会。xxxx年4月、6月参加学校春季人才大型招聘会2场,自主承办小型招聘会4场。根据学生需求,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吸引5家用人单位到学院进行招聘。

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办公渠道,广覆盖构建网上就业市场,加强网络就业市场的开发。进一步完善学院就业信息,及时更新就业信息资讯,努力形成学院、用人单位和学生的网络对接。构建学院微信平台、就业工作QQ群组成的信息发布网络体系为毕业生推送大量求职指导、就业信息、招聘公告等,为毕业生提供较好的帮助,受到毕业生的欢迎。

(二)优化就业管理,规范就业流程,加强体系建设

优化对就业工作的日常管理,做好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报到证等就业材料的管理,对毕业生递交的信息内容认真把关审核,按要求上报毕业生就业方案,使就业工作日常管理规范化。及时了解、随时掌握毕业生就业进展状况,定时将就业率、签约率统计结果报告学院相关负责领导,并及时上报招生就业处。

(三)完善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能力,培养就业竞争力

学院重视大学生社会活动实践能力的提高,注重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建立就业创业日常咨询体系,进一步发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作用,开展毕业生就业咨询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解惑,端正毕业生就业动机,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调整就业心态和情绪,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举办各类就业创业培训班和讲座,积极在QQ群、微信群、曲师外语公众平台,学院网页及时发布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使毕业生尽快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进一步掌握相关就业技能、技巧,扎实做好求职前准备工作,注重学生毕业前就业实战体验,通过简历制作、面试技巧、仪表仪态、表达沟通等方面的指导和举办模拟招聘,提前让学生体验求职过程中的相关环节,提高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应对能力,积累应聘经验。

(四)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业热情,加强创业扶持

学院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合理利用大学生创业资助基金,加大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导师资源,为有创业意愿和需求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和帮带服务。鼓励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参加SYB创业培训、阿里巴巴跨境电商创业培训,学院“优米创客”空间培育项目落地三项,指导学生参加云南省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作品xx件,获校级金奖1件,银奖4件、铜奖4件。

(五)开展就业帮扶,促进困难学生充分就业

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特殊就业群体,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深入开展就业关怀计划,完善帮扶制度,积极开展就业服务的分类引导,联合招生就业处于xxxx年6月xx日在教学楼xx召开就业困难学生座谈会。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就业资助,对特别困难、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发放就业补贴,共补贴xx人,共计xx元。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安排帮扶教师,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针对因就业存在心理压力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减轻压力,实现就业。组织贫困生、师范生参加招聘会。切实关心每一个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求职,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身体残疾学生顺利就业。学院建档立卡户的七名同学王昌锦、李莹、訾成豪、赵江美、龚成娇、朱天春、卢定巧、李金玉均已就业。

(六)开拓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

为应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为了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学校相关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提前谋划,采取多项措施努力开拓就业领域,扩大就业市场,建立健全学院、教师、学生三级就业市场开拓工作体系。

一是学院领导班子、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体教师多方联系用人单位到学院招聘。

二是鼓励教师参与就业市场开拓,参与国培计划,参与就业指导讲座,参与就业指导。

三是通过往届毕业校友联系需要学生的单位和学校,搭建往届毕业生信息网络,拓展用人单位对学校、对学院的了解和联系,拓展就业信息渠道。

四是利用学生到各地教学实习和国培顶岗实习的机会,及时了解各地人才需求状况,积极联系就业单位。

五是积极鼓励学生考研、出国就业、外地就业和自主创业,多种渠道拓展学生的就业面。

六是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工作单位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实地调研,了解各地州、县区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

三、努力方向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让毕业生充分了解熟悉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激励政策和优惠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就业。

二是要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办公渠道,充分利用学院就业网站、全国大学生一站式服务平台、“曲师外语”微信公众平台、xx群等多种渠道宣传就业政策,发布就业信息,打造广覆盖的网上就业市场,全面提升学院就业创业的服务能力。

三是要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将就业工作分解到院系,责任到人,通过多种方式征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利用网络、电话、微信等有效方式向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推送用人信息。

四是要做好家庭困难学生重点帮扶工作,组织未就业毕业生有针对性的参加网上网下招聘活动,努力帮助未就业学生尽快落实就业岗位,积极提供合适的岗位和求职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2.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篇二

近年来,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密切配合,以统筹城乡就业为目标,以解决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着眼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并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化、企业化的要求,从机构组织、教育培训、就业信息、权益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积极改进工作作风,为农民工外出打工架桥铺路,较好地发挥了政府促进就业和市场调节就业的职能作用,农民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至2010年年底,全市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76.3万人,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专业技能培训47.9万人。

一、建立和完善管理科学、考评公正、奖惩分明的目标责任体系

抓好目标责任的制定和落实是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工作开展、确保任务完成的有效手段。郑州市人社局党委每年对就业目标任务执行考核奖惩制度,建立科学的目标分解制度,层层进行细化分解。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考评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能量化的一律量化,不能量化的主要工作用定性任务考评,力求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简明扼要、便于操作。要求将目标落实到人,每周有计划、有报告,每月有月报,每季度有总结,保证考核的真实与准确。建立严格的责任奖惩制度,对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予以表彰,作为年度评先的重要内容,对目标责任制完成不好的进行批评,并取消部门参加评先的资格。

二、创新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农民工工作落实

做好农民工工作是统筹社会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建立农民工工作政策体系。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明确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了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等工作的具体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先后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为落实农民工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为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本着统筹城乡就业基本方针,全面向农民工开放,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实行免费服务。把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公共就业服务的重要内容,多渠道、多形式免费为准备外出就业的农民发放相关材料,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收集适合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岗位信息,开发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并落实农民工职业介绍补贴政策,把经费列入预算,保证必须的工作经费。三是研究制定推动劳务输出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快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流程,营造有利于劳务输出工作的环境;积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引导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建立劳务输出与返乡创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围绕培训、服务、管理和维权等方面工作,与输入地政府、职能部门、服务实体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和工作配合,建立双向对接机制;发展劳务协作,开发劳务市场,获取劳务订单,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输出,提高农民外出务工组织程度;鼓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各类劳务公司、职业中介机构、职业培训机构与输入地劳务公司、培训机构等市场经济组织开展劳务协作;结合当地人文和经济发展特点,制定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加强对培训品牌、服务品牌的扶持和劳务品牌的推介,努力打造劳务品牌。

2010年,郑州市人社局相关部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进度,确保农民工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召开全市农民工工作座谈会。2010年4月份召开了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分管农民工工作的领导及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会上下发了《郑州市2010年农民工工作要点》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对2010年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二是坚持农民工联席会议制度。2010年5月份召开了郑州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对全年工作进行安排。为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协调职能,主动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结合本地实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农民工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联席会议当好“参谋”。三是将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多年来一直被列为政府向市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为把实事办实、办好,郑州市人社局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和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的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实现责任到人、责任到乡镇、到社区,层层抓落实。依托市、县、乡、村四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平台实现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动态监管。

三、创新培训模式,着力提高农民工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结合农民工的特点,逐步推广以“面向市场、定向培训、突出技能、长短结合”的培训模式,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技能培训。开展订单式培训,积极开展跨区域培训协作;开展就近定向培训,结合现有的培训资源,积极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活动,使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系统培训;指导培训机构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结合企业紧缺工种开设专业,实行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

2010年,郑州市人社局提出对返乡农民工“抓培训、保就业、促创业”的三步走思路,努力做好返乡农民工培训和就地转移就业工作。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民工回流已成为事实,该局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鼓励农民和外出务工有成就者返乡创业,这些人外出打工学到了一定的技能,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是家乡建设的有用之人。通过鼓励和支持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向发展蔬菜规模种植与加工、畜牧养殖、兴办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等方面创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同时,该局对就业困难的农民实施小额贷款,利息按政策规定给予优惠,改善创业环境,从贷款、培训、简化申请手续等诸多方面给予倾斜扶持,支持他们在家乡继续创业。一年来,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进度,农民工工作扎实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成绩显著。1个县被人社部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3名农民工被评为“豫籍优秀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全市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2428人,占年度目标任务10万人的112.4%,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72030人,占年度补贴培训任务5万人的144.1%。

四、狠抓就业维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加强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严格要求用人单位认真执行劳动合同订立和履行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规定,加强对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防止侵害农民工权益的现象发生。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作。积极开展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宣传,在宣传中,坚持把政策宣传与典型案例、上街宣传与深入企业宣传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有关工资政策。针对灵活就业人员中以小时工为主要形式的非全日制用工日益增多的实际情况,坚决按照《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者的小时最低工资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制止部分企业压低职工的工资,使低收入者能够共享社会进步成果,充分体现社会公平性。

3.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篇三

3月31日,我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召开。会上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2015年国家“两会”精神,全面总结了2014年我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经验和成绩,深度研判了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并对2015年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部署。陈云贤副省长和省教育厅罗伟其厅长出席会议,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林积主持。

陈云贤指出,经济新常态给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带来新挑战,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各高校、各部门必须认清形势,切实加强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他强调,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机制体制,多措并举,开创高校毕业生新的就业岗位,完善服务,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强建设,健全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水平;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实效,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各单位各部门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合力,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帮扶工作,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罗伟其强调,要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大学生创业工作升级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大创新创业培养力度,继续推进国家、省和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设,认真实施好“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扶持力度;要着力促使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落地,继续实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战略。加强政策宣传和观念引导,引导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粤东西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微企业和新兴产业就业,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基层就业配套政策;要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就业创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深入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的数据,开发移动终端上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系统,完善毕业生网上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要着力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努力使就业创业“指导”变为“指道”。建立健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和援助工作并继续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的作用,预计教育厅将组织65场面向应届毕业生的系列供需见面活动(其中现场供需见面会45场,网络招聘会20场);要着力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每年9月份所有高校发布本校毕业生就业状况,12月份所有高校面向社会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校的代表结合本校实际,分别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就业信息反馈机制等方面作了经验交流。会上还进行了广东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授牌仪式。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团省委等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导出席了会议,全省140多所普通高校的党委书记或校长、学校就业工作分管校领导参加了会议,全省高校就业工作部门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4.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篇四

一、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全县城镇新增就业7672人,完成目标任务5400人的142.1%,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13人,完成目标任务1800人的139.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54人,完成目标任务400人的138.5%。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9%。

2.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39人,完成目标任务30人的130.0%;累计建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5个,完成目标任务12个的125%。

3.组织劳务品牌培训245人,完成目标任务200人的122.5%;组织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2346人,完成目标任务1700人的138%。

4.扶持城乡劳动者入驻园区(孵化基地、商街)实现成功创业4416人,完成目标任务3200人的138%。

(二)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2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20xx万的121.0%,其中,妇女贷款105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700万的150.7%。

2.组织创业培训880人,完成目标任务700人的125.7%,培训合格率、创业成功率分别达97%、63%。

3.建成创业园区(孵化基地)1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4.征集创业项目61个,完成目标任务50个的122%。

5.新增民营微企业384户,完成目标任务170户的226%。

6.新增规模(限额)以上企业7户,完成目标任务7户的100%。

7.创业带动就业8896人,完成目标任务6400人的139%。

8.扶持城乡劳动者入驻园区(孵化基地、商街)实现成功创业4416人,完成目标任务3200人的138%。

(三)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失业保险参保15158人,完成目标任务12600人的120.3%,征缴失业保险费176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630万元的280.3%。

2.重点项目人力资源招募工作扎实推进,累计向达芙妮厂区输送1142人,稳岗332人,完成目标任务233人的142.5%。

二、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园影响凸显

20xx年,我县以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为契机,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创业园顺利通过“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检查验收。成功迎接省、市、县各级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受到一致认可和充分肯定。园区运行以来,43家创业团队200余人入园创业,涉及农业、服务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多个行业,激发了全县创新创业活力,有力助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县创新创业孵化园影响凸显。

1.领导高度重视,强化建设保障。县委、县政府对“双创”和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将石牛嘴广场二楼7000平方米的楼层划拨给孵化园建设使用。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省县创业孵化园恢复性建设方案>;的批复》(通府函〔20xx〕96号)要求,县就业局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分工,按照既定完成目标,倒排工期,采取“5+2”、“白+黑”、三班作业的方式,不断加快建设进程,并选派了专门人员全程“跟班”督促,分析研究工程推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同时,聘请了具有监理资质的监理公司全程监管,保证工程质量。11月,孵化园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园区有效使用面积近7000平方米,划分为管理服务、综合宣传、项目孵化、企业展示、试验生产、文化娱乐、生活休闲和多功能服务八大功能区,可同时容纳50个以上创业团队200余人入园创业。

2.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园区管理。我县加强园区服务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园区管理。一是成立了县创新创业孵化园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设主任1名、工作人员5名,专职负责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内设公共服务、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开发、法律服务、财会核算、投融资服务七大职能服务部门,从地税、市场监管、司法、农村信用社等部门选派业务骨干入驻园区,明确了工作职责和服务内容,确保园区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制订了《创业园管理办法》《入驻协议》、《入园制度》、《退园制度》等规章制度,形成了项目筛选、团队入驻、创业指导、创业培训、期满退出等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促进了园区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3.强化宣传引导,掀起入驻热潮。一是通过《日报》、创业网、创业微信订阅号、门户网站、园区LED显示屏等媒介及时发布创业资讯,宣传创业典型,弘扬创业精神。二是印制了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入驻孵化园等宣传资料8万余份,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新一轮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三是制定出台了县创新创业孵化园租金减免政策,对于入驻的创业实体,三年孵化期内分别按100%、80%、50%减免场地租金,并优先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等扶持政策,吸引广大创业者入园创新创业。园区运行以来,已有92家创业团队或企业申请入驻,56家提交了相关资料,成功入驻43家。其中,大学生14家,占入驻企业的32%;返乡创业人员18家,占入驻企业的41%;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等11家,占入驻企业的25%。创业项目涉及农业、服务业、电子商务、动漫设计、文化创意、广告传媒、手工业等多个行业,初步形成了创业孵化平台的集聚效益。

(二)健全机制,强化扶持,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1.健全服务网络,优化办事环境。我县将就业训练中心与职业介绍中心整合,成立了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并及时充实工作人员,完善了相关工作机制,调整了服务职能职责。全县49个乡镇、8个社区和9个县级部门设置了创业服务窗口,制作了标示标牌,落实了专职人员,明确了服务内容,将创业服务职能延伸到乡(镇)、村、社,构建了覆盖全县的服务网络,为创业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2.组建专家团队,加强创业指导。充分发挥全县各行业、各类专业人士在服务创业过程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公开招募、相关单位推荐、邀请知名企业管理者加入等方式,我县组建了一支由30多名(含市级)有关职能部门领导、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业技术人员、律师等构成的专家指导团队,通过专家“会诊”、电话咨询、网上咨询、上门指导等形式,为创业团队提供咨询服务、专题诊断服务。

3.强化创业培训,铸就创业本领。依托各定点培训机构,坚持针对学员培训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教学计划,有效使用直播教具,用好用活互动式培训方法,通过专业教师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企业问题诊断和答疑解难等教学方法,让学员全面掌握经营管理、市场分析、财务核算以及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法律专业知识和国家优惠政策,确保学员真正学有所获。同时,积极落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关于调整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巴财社〔20xx〕37号)文件要求,采取代为申请补贴的方式支付培训补贴,保证了补贴资金的有效运用,发挥了政策激励效应。20xx年,我县累计完成创业培训880人,兑现培训补贴69.76万元。

4.落实创业贷款,助推创新创业。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2年财政全额贴息政策,创新贷款发放方式,以创业培训为切入点,将创业培训与创业担保贷款有机结合,做到先培训再发放贷款,实现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到贷款扶持一条龙服务,有力助推创新创业。20xx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2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1%。

(三)优化服务,注重实效,公共就业服务扎实开展

1.积极落实优惠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我县将316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实名制登记管理,利用电话、QQ、微信等逐一登记基本信息,及时录入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如实记录和追踪就业状况,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通过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引导他们面向基层就业,鼓励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向高校毕业生的倾斜力度,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今年以来,实名制登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316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服务472人次;完成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81人;为95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50万元;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39人;为39名高校毕业生兑现创业补贴39万元;累计建成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15个;引导59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为20xx年参加就业见习的29名高校毕业生兑现就业见习补贴27万元。

2.严格公益性岗位管理,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托底安置作用,加大开发力度,严格岗位管理。全面清理不符合援助条件的人员,稳妥做好政策到期人员退出公益性岗位工作,严格筛选待岗对象,定期或不定期对上岗人员的在岗及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促进公益性岗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长效就业平台。20xx年,开发公益性岗位877个,安置就业困难对象877人,兑现公益性岗位补贴587.4万元,兑现社保补贴263.7万元。

3.扎实开展专项活动,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服务对象,联合相关部门扎实开展了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了更加充分、更加优质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登记、招聘用人、推荐就业等“一条龙”服务,今年以来,印发活动宣传资料10万余份,组织专场招聘活动5场,提供岗位1141个,求职登记506人,达成就业意向262人。县镇北街社区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选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四)规范录入,精细管理,就业信息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

1.做实就业失业登记工作。认真落实市人社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加强就业失业统计监测的通知》(巴人社办〔20xx〕155号)文件要求,调整了失业登记范围,扩大了就业登记覆盖面。积极同社保、医保、机保沟通衔接,提取劳动者社会保险登记基础信息,拓宽了就业登记信息采集渠道。依托各乡镇、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准确掌握了辖区内劳动者的就业失业状态,提高了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登记率。今年以来,完成就业登记47144人,完成失业登记2335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2335本,就业困难人员认定465人。

2.做细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数据清理工作。按照全市就业服务数据清理培训会要求,我县先后两次对系统中不完整数据、错误数据、重复数据、不规范数据进行了集中清理和完善。为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我局成立了数据清理小组,对系统内所需清理数据进行了梳理汇总,按照“谁经办、谁清理”的原则,将工作内容细化到每一名工作人员,采取批量数据处理、数据修改、数据补录等多种方法清理完善数据,并对已清理的数据定期抽样检查,确保数据清查彻底、完善准确。今年我县累计清理65万余条数据,全面完成了数据清理任务,保证了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3.做好农村劳动力登记入库信息动态管理工作。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完成后,我县着力数据比对、数据完善、数据更新工作,积极构建登记入库信息的动态管理长效机制。一是抓好未登记人员的登记入库工作,真正实现全员覆盖、全员登记,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二是及时将新成长农村劳动力新增入库,将年满60周岁、死亡、农转非等人员剔除数据库,对转移就业人员的就业时间、就业去向等变动信息按月动态更新,确保入库数据的时效性。三是加大维护力度,按时筛选校对新入库数据,及时将重、错、漏等个人信息反馈给所在乡镇和村社,确保入库数据的准确性。县被省就业服务管理局、省农劳办评为“农村劳动力实名制工作先进县”;县就业局被省就业服务管理局评为“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实名制动态管理先进单位”。

4.管好用好公共招聘网。一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门户网站和专项活动广泛宣传,动员用工单位和求职者积极注册登录公共招聘网,不断扩大知晓面。二是强化功能应用。突出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主题,广泛收集用工和求职信息,及时审核发布。今年,累计发布招聘信息46条,提供招聘岗位860个,个人求职信息288条。

(五)多措并举,力促落实,失业保险工作取得新成效

1.坚持量质并重,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双增长。面对失业保险费率降低而征缴任务没有减少的压力,我县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企事业单位法人的参保意识和员工的维权意识,推进失业保险扩面工作。采取书面稽核与实地稽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稽核力度,确保足额征收。加强同人社劳动监察部门协调配合,形成部门合力,狠抓欠费清收,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20xx年,失业保险参保15158人,完成目标任务12600人的120.3%;征缴失业保险费176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630万的280.3%,其中清欠329万元;稽核参保单位73户,涉及参保人员5618人,占参保人数的37%,查出少报缴费基数1606.7万元,涉及金额48.20万元,到账率100%。

2.坚持服务于民,失业保险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一是全面落实调整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从3月1日起,将失业保险费率由3%降至2%,全年为388家参保单位15158名参保人员减负509万元。二是全力落实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补贴政策。强化政策宣传力度,扩大政策知晓面,受理了15家符合条件企业共计129.11的万元稳岗补贴申请,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缴费积极性。三是扎实做好失业保险金发放工作。严格按照《社会保险法》、《省失业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不断规范工作流程,加强监督管理,扎实做好失业保险金发放工作,全年共有1121人次享受了失业保险待遇,累计发放失业保险139.83万元,其中失业保险金支出103.37万元,失业人员医疗保险费支出36.46万元。四是积极优化监测样本结构,及时、准确掌握监测企业岗位增减情况,每月定期汇总数据报送上级部门。强化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和失业动态监测工作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扩大了监测范围,截止20xx年12月,我县监测企业样本已达17家,覆盖1700余人,涉及纺织、农产品加工、零售业、电力等14类行业,监测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3.坚持制度先行,失业保险基金运行安全平稳。我县把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作为保障基金安全的重要手段,将内控制度贯彻到整个失业保险工作之中,进一步完善了《内控管理制度》、《失业保险日常业务流程》、《失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从失业保险申报、内审稽核、财务管理、待遇享受等各项业务的办理,进一步明确了各股室和经办人员的职能职责,简化和完善了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建立了岗位之间、业务环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到了失业保险各项业务和管理设置合理、有章可循,确保失业保险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六)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农劳工作再上新台阶

1.域外劳务服务工作有效开展。一是加强对劳务基地联络处和农民工服务站的指导,对劳务基地联络处、农民工服务站负责人进行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提高其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积极做好业务指导、政策咨询、沟通协调等支撑保障工作。三是争取领导重视,协调财政支持,及时兑现落实劳务服务工作经费补助,今年,我们对8个联络处按每个3万元的标准给予了经费补助,促进了劳务服务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更好地满足在外务工人员的服务需求。20xx年,域外劳务基地联络处组织带动、接纳安置籍务工人员5000余人次,协助处理劳务纠纷19件,帮助追回拖欠工资、社保和其他补偿630多万元。

2.返乡创业工作扎实有效。借助过节有利时机,通过标语、横幅、新闻媒体、印发宣传资料等宣传途径,深入车站、中心场镇等地,积极向返乡务工人员宣传我县返乡创业、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利用乡情、亲情、友情鼓励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增强外出务工和创业人员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今年,完成农民工返乡创业998人,完成目标任务500人的199.6%;完成籍企业家返乡创业107人,完成目标任务50人的214%,创办经济实体286个,完成目标任务的286%。

(七)强化责任,综合施策,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

1.摸清贫困根源,理清发展思路。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就业局负责对口帮扶镇村。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驻村工作队,由分管领导担任队长。选派了工作能力强、作风务实的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实行脱产帮扶,驻村开展工作。按照“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全局党员干部对村118户贫困户逐一走访调查,进一步完善了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摸清致贫根源,分析致贫原因,为每一户贫困户制定了《贫困户精准扶贫规划表》,确保做到因户施策。通过召开群众代表会、入户调查、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指导编制了《村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基本生活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等帮扶任务内容,明确了帮扶任务时间表,确保如期实现稳定脱贫。

2.夯实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突破口,整合各部门资源,采取政府补助、部门帮扶、企业赞助的方式,推进小农水、村道路建设、危旧房改造、农网改造等项目工程。今年以来,村新建4社到8社道路5公里;维修整治道路8公里;整治病险塘库3口;新建水渠500米;安装智能电表468户;筹集资金45万元修建办公楼、文化室、卫生室等办公阵地250O。

3.突出产业带动,加快扶贫攻坚。根据《村产业发展规划》,采取“大户带散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用好用足扶贫政策,推进产业发展,加快扶贫攻坚,带领全村脱贫致富。今年以来,协调农户与四社葡萄园主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葡萄园从原来40亩扩大到100亩,辐射三、四、八3个村民组。以村民委员会为中心,种植600亩核桃树,建成生态观光农业园,覆盖一、二、三、六、八5个村民组,目前已完成土地的去杂去灌、开挖平整、理沟排水工作,12月底可全面完成种植。

(八)迎难而上,积极作为,重点项目用工需求保障有力

20xx年,我县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努力为重点项目招募员工,极力保障其人力资源需求。我局抓住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节的有利时机,成立专门宣传小组,利用多种媒介,深入各个乡镇、社区,大力开展宣传活动,确保达芙妮项目家喻户晓。加大对各乡镇的督促力度,有效传导压力,做到精准招募,推动常态招募,在保障达芙妮用工需求的同时,促进城乡劳动者就近就业、稳定就业。今年我县共计发放招募宣传资料60000余份,提供现场咨询60000余人次,累计为达芙妮输送1142人,稳岗335人,完成目标任务285人的117.5%,特别是8月份以来,我县连续20周超额完成全年稳岗任务,有力保障了重点项目的用工需求。

(九)加压奋进,勇于担当,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1.着力内部建设,打造优质机关。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以推动工作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打造新时期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机关。通过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强化业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做好业务工作和群众工作的能力。完成对《县就业服务管理局管理制度与业务规范》第六次修订,将《服务承诺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进一步端正行业作风,努力提升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能,不断满足城乡劳动者日益增长的就业创业服务需求。县就业局被共青团市委评选为“省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

2.加强对外宣传,塑造良好形象。我局充分利用门户网站、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介,解读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典型创业事迹,展示日常工作动态。今年以来,由我局上报的信息简报被省人社厅门户网站采纳3篇,省就业局门户网站采纳1篇,市就业局门户网站采纳13篇,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采纳2篇,县人社局门户网站采纳11篇。其中,《县突出“四抓”促进创业培训扎实开展》被日报采纳,并做了后续跟踪报道;电视台对我县SYB创业培训进行了深度报道;拍摄了《县创新创业工作汇报专题片》,全方位、多层次展现了我县创新创业工作,展示了我县就业创业服务系统服务民生的良好形象。

5.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总结 篇五

2010年闲散青少年就业创业

培训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闲散青少年就业创业的要求,引导部分闲散青少年转变就业观念,参与创业培训、拓展就业渠道,提高闲散青少年自身素质,帮助闲散青少年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全力支持我县的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根据统一安排,我校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就业培训和创业项目培训。现将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我校对闲散青少年农民的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组织2期闲散青少年就业创业技术培训活动,为闲散青少年农民送知识、送温暖、送工作、送岗位,关心待业闲散青少年、服务待业闲散青少年,就近就地大力开展闲散青少年就业、再就业与创业培训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再就业本领。

二、加大调查了解力度,切实掌握就业技能情况

为了将此项工作做深、做细,我校组织志愿者在我县17个乡镇开展了就业创业情况大调查,针对闲散青少年农民的基本情况、目前状态、就业、创业意向、求职渠道、希掌握的就业技能等方面,走村窜户,深入调查,了解和掌握闲散青少年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困难,立足将闲散青少年就业创业工作推广下去,切实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的政策扶持。

三、认清形势,开拓创新,开展市场大调查

由于受到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各沿海城市的进出口加工企业受到重创,通过国家各项拉动内需政策,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是仍然造成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压力增大。为了适应形势,我校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灾后重建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群团整合资源的优势,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县委、政府分忧解难。一是网络调查和宣传。认真学习了解国家各部委对市场刺激政策,市场未来发展前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大力推进的各项目和产业。建立北川闲散青少年就业创业工作QQ群,调动各大中企业的积极性,培养其为灾区做实事,帮助灾区群众重拾信心、重建美好家园的思想。二是市场调查。组织发动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各自所处的城市做好市场调查,针对市场上最需要的技能进行调查,并由我校进行汇总分析,寻找适合XX县灾区群众能力和素质的岗位。

四、全面落实政策,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针对金融危机下,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并且结合XX县灾后重建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闲散青少年农民技能培训,主要开设了羌绣工艺刺绣班,园林园艺裁培,电焊工,建筑施工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保安等工种,并介绍到省内、山东各大企业,签定用工合同就业上岗。经过开班培训,三月份,使200名失地农民工拥有一种或多种技能,大大增加了社会竞争能力,同时缓解了社会稳定压力,推进了加快建设新县城的步伐。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XX镇失地闲散青少年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

继续积极认真的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任务,我校将在4月内完成培训500名闲散青少年农民工的指标,并介绍就业。

(二)加大闲散青少年创业项目的宣传和推动工作

6.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篇六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一个优先,五个重点”的重大举措,让xx镇青年农民能谋得一计之长,引导部分青年转变就业观念,参与创业培训、拓展就业渠道,提高青年自身素质,帮助青年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全力支持新县城的建设,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根据统一安排,团县委结合工作实际,在xx镇行政区划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就业培训和创业项目培训。现将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xx镇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直接关系到新县城的建设进度,关系到xx县整

个社会政治稳定大局,关系到xx县的公共社会形象,随着新县城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开展,团县委在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对青年农民的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xx镇失地青年农民就业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为青年农民送知识、送温暖、送工作、送岗位,关心失地农民、服务失地农民,抓住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就近就地大力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与创业培训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路,提高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本领。

二、加大调查了解力度,切实掌握就业技能情况

为了将此项工作做深、做细,团县委组织志愿者在xx镇、xx镇开展了就业创业情况大调查,共计发送就业创业情况调查表3000余份,针对青年农民的基本情况、目前状态、就业、创业意向、求职渠道、希掌握的就业技能等方面,走村窜户,深入调查,了解和掌握青年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困难,立足将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推广下去,切实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的政策扶持。

三、认清形势,开拓创新,开展市场大调查

由于受到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各沿海城市的进出口加工企业受到重创,通过国家各项拉动内需政策,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是仍然造成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压力增大。为了适应形势,团县委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灾后重建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群团整合资源的优势,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县委、政府分忧解难。一是网络调查和宣传。认真学习了解国家各部委对市场刺激政策,市场未来发展前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大力推进的各项目和产业。建立北川青年就业创业工作qq群,调动各大中企业的积极性,培养其为灾区做实事,帮助灾区群众重拾信心、重建美好家园的思想。二是市场调

查。组织发动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各自所处的城市做好市场调查,针对市场上最需要的技能进行调查,并由团县委进行汇总分析,寻找适合xx县灾区群众能力和素质的岗位。

四、全面落实政策,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针对金融危机下,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并且结合xx县灾后重建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青年农民技能培训,主要开设了羌绣工艺刺绣班,园林园艺裁培,电焊工,建筑施工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保安等工种,并介绍到省内、山东各大企业,签定用工合同就业上岗。经过开班培训,三月份,使200名失地农民工拥有一种或多种技能,大大增加了社会竞争能力,同时缓解了社会稳定压力,推进了加快建设新县城的步伐。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xx镇失地青年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

继续积极认真的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任务,团县委将在4月内完成培训500名青年农民工的指标,并介绍就业。

(二)加大青年创业项目的宣传和推动工作

7.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篇七

一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自1947年, 哈佛商学院的Myles Mace教授率先开设了新创企业管理的创业课程, 到1968年百森商学院第—次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方向,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国外大学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在美国, 形成了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的百森商学院、以培养实际管理经验为主的哈佛大学和以培养系统的创业知识为主的斯坦福大学三种创业教育模式。我国的创业教育自上世纪末至今也有十多年的历程。1998年, 清华大学在国内管理学院中率先为MBA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 并在同年举办了第一届清华大学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紧随其后, 一些国内著名的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2002年, 为响应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创业教育”和会议报告提出的学习的“第三本护照”, 即创业能力问题, 并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 我国高校开始试行创业教育。我国的创业教育经历了自下而上的层层传递、级级上升的日渐重视, 然后转向自上而下全面开展的过程。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随着高校、政府对创业教育的日渐重视, 我国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度在不断增长, 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在不断增强, 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渴望程度不断提高而创业的实践度却仍然很低。[1]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进行创业就业教育的优势

(一) 职责优势

共青团中央号召高校共青团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培养人、塑造人为目标, 用“素质拓展”统揽高校共青团的工作, 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中, 既要在教育、引导、鼓励、带动学生提高自己的素质上下工夫, 又要根据团组织的特点, 发挥职责优势, 增强服务意识, 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 组织优势

纵向上, 从学校团委到各个班级团支部, 层层推进;横向上, 各个系部和班级的团组织, 相互联系, 环环相扣。严密的组织性就是实现共青团功能的组织保障, 使得共青团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活动中, 不会出现漏洞或真空。[2]广泛联络, 发挥组织资源优势, 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搭建更好的服务平台。高校共青团应借助自身组织资源优势, 发挥其架构完善、覆盖面广、信息传递途径通畅, 宣传阵地多样等优势, 为大学生提供及时全面的创业就业信息。

(三) 年龄优势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工作对象主要是35周岁以下的青年。而年轻意味着什么?年轻意味着活力与创新, 年轻意味着思维活跃, 年轻意味着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强, 年轻意味着敢于担当和能够担当, 年轻意味着可以经受失败重新再来, 这些品质又正是创业所需要的。

(四) 情感优势

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最了解青年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共青团一直坚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团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更好地吸引和凝聚青年。也正是因为共青团是青年自己的组织, 共青团组织在“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方面天然地拥有优势和便利, 广大青年自然地对共青团有一种情感的依附。一句话,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 共青团已经在青年中形成了很强的号召力和引导力。这种情感优势当然可以成为共青团组织推进青年创业就业的优势资源。[3]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有效途径

高校共青团构建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创新机制,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反映了高校共青团对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整体战略部署和具体实施效果的切实保障。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其在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中的辅助性、长期性和间接性。因此, 高校共青团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 切入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关键点, 以组织网络为依托, 以课外活动为载体, 以社会实践为基地,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 培养其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优秀的品质, 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顺利步入社会创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加强思想层面的创业就业理念引领

1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各种理念教育, 促进大学生顺利创业就业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强大的理论指导功能, 通过进行政策宣讲、典型宣传、就业形势分析等多种形式, 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自觉到基层、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推出投身西部大开发、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市社区建设、自主创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长成材的先进典型, 与青年学生面对面, 通过演讲、报告、座谈等多种方式, 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正确认识就业形势, 转变陈旧就业观念, 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先就业后择业”的成材观, 合理确定就业目标, 促使择业观从依赖型向自主型转变。同时, 共青团组织应该帮助学生尽早掌握政策、了解社会发展现状、掌握本专业就业前景, 学会自我分析和定位, 合理设定未来的就业方向。另外, 要注重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倡大学生创业的理念和意识, 倡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价值, 鼓励他们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提升他们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参与功能。

2注重校园创业文化建设, 对高校学生进行创业思想教育

开展“创业论坛”、创业素质讲座等活动, 邀请一些比较著名的经济学家、企业家等来校讲学, 为大学生普及创业知识, 与大学生分享创业经历, 给学生传授他们从创业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和体会, 从而引导广大在校学生树立创业理想, 做好创业的思想准备。同时还应充分挖掘校友资源, 评选优秀校友中的创业典型, 通过开展“创业校友面对面”等活动, 促进在校学生向创业成功校友近距离学习, 同时鼓励校友出资设立创业基金, 帮助大学生在心理上树立创业自信的同时, 在能力上助其一臂之力, 增强在校大学生们的创业现实感。

(二)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学生社团是在高校管理部门的许可下, 以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追求、目标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组织, 是大学校园第二课堂中引人注目的活跃因素, 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是学校育人功能的延伸。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有其明显的优势:

1自发性

社团成员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同道合, 内部环境宽松、和谐, 社团成员间的交流、接触, 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群众性

社团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使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经历的学生都可以参与社团活动, 取长补短, 互助学习。

3自主性

学生社团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组织, 他们自主管理、自主设计、自主参与活动, 自主总结。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2 35

4实践性

学生社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广阔舞台。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增长可实践经验, 为将来就业与创业积累经验。

高校共青团应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 充分利用学生社团, 把学生社团作为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技能教育的载体, 让学生根据爱好选择社团作为依托, 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要让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充分彰显个性和才华, 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独立办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民主意识、创新能力和完美人格等, 为大学生今后创业就业打下良好的综合能力基础[4]。要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会、大学生创业者联盟等创业类社团的扶持力度,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舞台。

(三) 建立稳定的创业就业实践基地

共青团组织服务广大创业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实践。共青团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 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部分明确提出:“推进创业教育。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高校团组织应以此为突破口, 发挥自身具有的社会动员能力与资源整合功能, 主动探索与深化校地联动、校企合作的服务模式, 在加强见习基地建设和就业信息供给方面做好“乘法”, 通过搭建创业就业教育平台, 提升就业素质, 转变就业观念, 构建和创新工作机制。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项目是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发挥组织优势和职能优势的重要平台。它为包括大学应届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毕业生在内的青年提供2~6个月的、具有一定技术技能含量的见习岗位, 帮助青年积累工作经验, 提高创业就业能力, 同时也为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搭建平台。高校团委要抓住契机切实推进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 除了要明确专人负责基地建设, 按照团中央文件规定的条件标准、任务分工和时序进度有条不紊地开展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 还应广泛动员社会资源, 积极挖掘校友和学生创业资源, 积极争取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支持, 进一步加强校地联动和校企合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和企业成长发展的规律, 把社会责任、企业荣誉和企业利益结合起来, 把依靠企业力量支持大学生创业与企业产业链的延伸、企业新投资领域的选择结合起来, 选择并推出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和企业发展的见习岗位。比如有些见习基地是由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产学研基地简单“转化”而来, 应该对这些见习基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让它们能切实发挥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作用。信息整合是创业就业“乘法”的核心, 团组织的工作要立足整合和拓展的长期性、普遍性和时效性在诸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项目中, 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和有见习意向大学生档案, 动态掌握基地与大学生的对接情况、大学生参与见习的情况、大学生对基地的评价情况等。同时, 团组织还应加强对已毕业学生, 特别是学生骨干毕业生的回访工作, 加强与这些学生的联系, 做好其所在单位相关招聘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积极利用社会实践、学生干部培训等活动发动学生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网站等途径, 拓宽信息收集渠道, 切实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创业就业信息。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活动机会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促进作用。共青团组织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导入创业教育的内容, 注重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是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教授为大学生举办“创业教育概论”、“创业成败事例剖析”等讲座,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二是把创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文学、史学、哲学、音乐、美术等人文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和与人合作的精神。三是以校园文化活动月和科技文化艺术节为契机, 通过让学生参加各项活动,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集体精神和协作精神。四是以创业类活动为抓手, 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高校团组织应发挥活动组织优势, 以创业竞赛、创业交流, 创业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实施创业教育。可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现身创业讲座, 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为学生提供借鉴, 也可专门举办创业培训班,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学校要主动增加投入和改善软硬环境, 把这一工作当成学生成才的大事来抓, 要主动与企业联姻, 牵线搭桥, 让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的创业成果尽快产业化。加强同各级职能部门及地方资源的联系, 多渠道、多方位开展创业教育工作, 浓厚全社会创业氛围[5]。要重视开展创业类竞赛活动, 因为学生在创业作品的设计过程中, 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查阅大量的资料, 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锻炼。而且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检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更能考验他们对市场的了解度和设计、分析、预测市场的生存能力。因此, 高校团组织要把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项目策划大赛、ERP模拟沙盘大赛等创业类竞赛活动整合起来, 帮助学生全面地接受创业实践锻炼。

参考文献

[1]许朗, 熊素兰.“项目参与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J].江苏高教, 2011 (2) :104-105.

[2]张洁.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如何服务于大学生创业的探究与思考[J].出国与就业, 2011 (2) :49-50.

[3]罗明忠.共青团组织推进青年创业与就业的策略思考[J].青年探索, 2009 (6) :3-7.

[4]姚军.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7 (6) :44-46.

8.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篇八

201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将其作为全省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进行安排。省领导多次深入高校调研,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征兵工作汇报,并提出工作要求;多次出席有关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活动,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各地党委、政府也始终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结合我省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批企业入驻各省辖市产业园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大批就业岗位。郑州市政府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在郑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政策措施,通过实施基层就业项目等方式,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军区、团省委等也结合实际,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全省各高校深入实施“一把手”工程,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当作关系学校生存的大事来抓,不断健全和完善“书记、校长负总责,主管领导亲自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全省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力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格局。

完善政策体系,切实发挥就业创业政策普惠作用

近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对长期困扰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如《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我省结合地方特色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教育部门还专门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实施意见》,对简化工商登记注册手续、税费减免、更换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休学创业、创业学生学分核算、小额担保贷款金额、开展创业培训、发放求职补贴、就业帮扶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和细化配套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政策扶持就业、鼓励创业的效能和作用,助推了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

坚持问题导向,周密部署全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省教育厅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列为年度工作重点。按照教育部部署,省教育厅于2014年12月4日召开会议,全面启动了2015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根据全省经济发展、就业形势需要,针对2015年3~4月份毕-业生签约率偏低的现象,省教育厅强化分类指导,先后召开4次分层次、分类别的座谈会,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对就业进展缓慢的10所高校进行集中约谈,印发专门文件对毕业生离校前就业创业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各高校也专门召开全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将就业工作任务分解到全体教职工,郑州大学等高校还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院系班子考核的重要指标,推进了各项任务的末端落实。

立足省内实际,持续提升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水平

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建设,在全国最早建立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轮训制度,率先开展就业指导专业职称评审。2015年以来,在原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内涵上的提高。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依托郑州大学设置“职业发展教育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点,含“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职业心理健康”三个方向,目前,正在推动相关博士点的创建工作。同时,努力推动省内其他高校设立相应的硕士点(专业方向)。

二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2015年,我省共组织高校就业指导人员230人次参加就业创业师资培训班,各高校也结合实际开展灵活多样的校内基础性培训。同时,全省获批就业指导高级职称人员共46名。

三是进一步强化就业创业科研。全省承担教育部有关就业创业科研项目2项,设立2015年度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373项,评审出2014年度就业创业结项获奖课题204项、优秀就业创业论文143篇。通过加强就业创业科研平台建设,凝聚了一大批“理论+实践”型就业创业指导专家。

四是进一步强化分类就业指导。围绕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开展了专项督查活动,组织编印《全省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手册》,免费发放给毕业生;组织专家开发分类别、分层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系列教材,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在全国性的表彰评比中,郑州轻工业学院、新乡医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

突出四位一体,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省教育厅积极推动构建地方、高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研讨会上,我省作为典型进行了经验交流。

一是细化和完善政策保障。制定了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实施意见,配合郑州市政府等单位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在郑州创业的若干措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持续3年实施资金扶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2013年、2014年以来引导资金扶持的114个项目进行了跟踪问效。在此基础上,2015年又投入600万元,扶持了40所高校的95个创业项目。

三是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省教育厅2015年新评选出2所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和6个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在高校积极推进创业基础课程建设,深入普及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endprint

四是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协调省财政支持,免费为1.2万名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省直有关单位、地方政府和高校携手举办“云台山杯”2015中国河南一美国区域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中美大学生搭建创业交流平台举办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河南选拔赛,共有2469个项目报名,17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9个,省教育厅荣获优秀组织奖,展示了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和水平,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

注重资源整合,加强岗位信息服务和困难群体帮扶

一是加强统筹指导和资源整合。省教育厅加强引导,充分发挥14个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市场搭建供需交流平台的作用,于2014年12月,整合有关方面双选会资源,统筹安排部署,提前向社会及广大用人单位公布;大力推进河南高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基地建设。

二是搭建双选平台,强化信息服务。省教育厅联合省人社厅等部门开展了“新梦想”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公益帮扶行动、郑州航空港区企业与毕业生岗位对接和“豫苏两省毕业生寒假网络双选月”等18个省级专项活动;主动融入“互联网+”新态势,积极推进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开通了微博、微信等服务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全天候、立体化的信息服务。全省高校充分发挥校园双选活动的主渠道作用,举办大型校园双选活动120多场、小型专场招聘会4000多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信息71万条,部分高校还开辟了出国出境就业项目,有效满足了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三是充分发挥新媒体促进就业的作用。开设了毕业生就业微信平台,开设学历认证进度查询、就业报到证办理、就业创业政策发布、岗位信息提供等栏目,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综合服务。

四是实施有效援助,帮扶困难群体。建立了“一人一策”的帮扶机制,为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等就业困难和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专门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等“一对一”的就业服务。配合省人社厅、财政厅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为身体残疾毕业生、低保家庭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1087万元。联合省扶贫办、省残联、省军区有关部门,举办了家庭贫困毕业生专场、女生专场、退伍大学生士兵专场等特殊群体专场双选会,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主动作为,通过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增加困难补助等方式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与就业的经济负担。

以项目为引导,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为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省教育厅牵头继续实施了“特岗教师”计划,2015年共招募高校毕业生1.24万人。此外,省教育厅还配合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部门实施了“选调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通过项目引导广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按照省政府的有关部署,省教育厅把大学生征兵工作当作教育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会同省征兵办共同下发文件,先后召开2次专题会议,举办大学生入伍“网上咨询周”活动,对全省高校武装部负责人进行专门培训。截至2015年年底,我省大学生参军人数达1.3万人,再次居全国前列。

完善反馈机制,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状况倒逼作用

一是发布质量年报,回应社会关切。省教育厅于2015年1月面向社会发布了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引导高校主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在高校领导班子考核、行风评议、高等教育教学评估、院校设置等工作中,始终将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促使各高校更加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全员抓就业的工作格局。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全省各普通高校全部于2015年1月10日前通过学校网站、社会媒体等途径发布了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二是做好顶层设计,挂钩经费划拨。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出台了《省属本科高校、职业院校财政经费核拨机制改革方案(试行)》,从2016年起,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作为重要指标,核算学校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经费,实现了就业状况与经费拨款的机制性挂钩,使就业的导向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是密切对接市场,科学增设专业。根据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2015年全省增设本、专科专业359个。河南大学等高校依据毕业生就业状况,主动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深度实施“订单培养”的合作模式。通过毕业生就业状况倒逼作用,使高校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

加强教育宣传,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全省上下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毕业生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主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一是教育部简报、省政府门户网站、省教育厅简报先后10次对我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开辟宣传新渠道,创刊《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动态》,编发3期,集中、有效地推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做法。二是通过开展网络政策宣传、免费发放《就业服务手册》等措施,广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三是吸引媒体广泛关注。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以及中央驻豫有关新闻单位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国家和我省出台的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2015年,各级媒体报道就业创业相关稿件78次,向教育部推荐我省奋斗青春典型人物(征兵、创业、基层就业)17人,并全部被收录为典型人物,通过典型带动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同时,全省各高校也非常注重开展就业观念教育,举办丰富多样的就业指导讲座、创业辅导报告会,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准确定位,积极择业。

(作者系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调研员)

9.创业促就业工作总结 篇九

(一)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四级贯通”。加强各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确保推进创业促进就业战略有支撑、有依托。XX年,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和居委会劳动保障平台全部实现“六到位”;XX年起,我市坚持将服务网络延伸到村,所有行政村全部聘请了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XX年起,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开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海陵等市(区)村级劳动保障“六到位”平台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依托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分别增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农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站)”牌子,明确或增设专人从事创业服务工作,建立公共创业服务队伍,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并普遍推行创业指导、信息服务、项目推介、技术培训、创业实习、资金扶持、创业孵化、开业指导、政策落实和跟踪服务“十位一体”的服务制度。

(二)公共创业服务场所实现“一站服务”。引入“超市化”的选购模式和快速反应机制,在全市建立7家创业服务超市,建立“一站式”公共创业服务场所,并拓展“创业服务超市”服务功能,逐步向重点中心乡镇延伸。“创业服务超市”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定期的服务时间和丰富的服务内容,开辟有培训报名服务、创业项目推介、创业专家指导、政策扶持服务、法律法规援助、创业典型展示、创业互助服务、招聘求职服务等功能区域,并细分为多个服务项目。劳动保障、财政、工商、地税、金融、物价等职能部门派出专人进驻“超市”,为创业者提供各种咨询、指导、办理服务。对能够在“超市”办理和办结的事项,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办结制,努力实现“相关部门集中服务、各项优惠集中办理”的服务目标。

(三)相关创业服务载体实现“有益补充”。成立以劳动保障、物价、工商、地税、金融、财政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创业成功人士为成员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对免费推介的创业项目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指导创业者制定、修改、完善创业计划,协调解决其在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创业成功率。成立泰州市创业者协会,下辖四个市成立泰州市创业者协会分会,组织开展会员培训和经验交流;引导会员自愿联合申请注册成立经济实体,并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强有力支持;组织会员到浙江、上海、苏南等个体私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参观考察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信息,学习先进经验,增强创业信心,调优创业方向,将创业者协会做成为培训、交流、发展的大平台。

二、丰富内涵,切实提高创业服务实效

(一)在培训服务上抓跟踪。全面实施创业培训进社区、进乡镇、进校园“三进计划”,采取集中培训与送教下乡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省、市创业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将培训学员集中到基地,形成“基层送苗子,政府搭台子,专家出点子,财政拿票子”的创业培训格局;对偏远地区的培训人员,选派省、市级创业培训基地教师送教下乡,就近就地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辅导;将创业培训开进高校,在全市各高等院校开设创业培训选修课,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创办微小企业的有效步骤和科学方法,切实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建立创业培训学员跟踪联系卡,建立完善创业培训全程服务制度,对培训学员做到“每月一走访、每季一回访”,在联系卡上认真做好相关记载,集中推广创业培训学员成功经验,组织开展疑难问题集中会诊,切实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在项目服务上抓对接。不断完善创业项目资源库,重点做好创业项目的开发征集、调研论证、宣传推介和跟踪扶持工作,突出创业项目的本土化、好培训、易启动、快见效的特点,树立“创业项目不在多少、创业项目落实多少”的思想,充分发挥创业者协会、专家志愿指导团和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项目指导作用,实行“一对一”、“一盯一”的跟踪服务,实现“开发一个、成熟一个、成功一个”的目标。依托创业服务超市平台,每月集中开展一次创业项目推介会,组织项目策划人参加现场推介,与有意创业的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商洽合作方式;对被创业人员选中能平稳实施二个月以上、效益较好的创业项目,给予项目策划人物质奖励。目前创业项目库共征集入选项目220个,今年已有涉及商贸经营、铸造、建材、小提琴制作、物流等32个创业项目落地生根,新增创业520人,带动就业5600人。

(三)在孵化服务上抓配套。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泰州市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场地支持、政策扶持和综合配套服务。进一步明确了孵化基地是指经确认的可为创业者提供管理经营所需场地以及免费提供创业指导、融资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技术创新、事务代理、法律援助等各项服务的实体。采取政府出资、民间资本投资、社会资本入股等多种形式,建设了一批再就业一条街、返乡创业园、科技创业园、生态农业园和特色专业市场等创业孵化基地,今年共新增创业孵化基地20家,并积极落实租金补贴、税费减免、贴息贷款、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建立完善项目引导、对接培训、创业孵化等综合服务机制,吸引创业者“入孵”,提高“孵出”成功率。去年以来,全市先后有1365人进入基地孵化成长,其中90%的创业者孵化成功。

三、落实举措,大力开展创业服务活动

(一)组织开展宣传服务系列活动。每年集中开展一次 “创业宣传月”活动,送政策到创业者身边,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1000名创业人员,重点联系,重点走访,重点帮扶;将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典型事迹覆盖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分别设立创业政策宣传栏,在宣传栏内张贴创业扶持政策,让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愿望的劳动者了解政策,熟悉政策;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传媒,广泛开展政策解析、专题访谈等宣传活动;邀请“江苏省十大杰出创业明星”、“泰州市十佳自主创业、返乡创业先进个人”,组成阵容强大的创业明星事迹演讲团,在全市范围巡回演讲,激发创业热情,鼓舞创业士气。

(二)组织开展创业主题系列活动。近年来,我市结合工作实际和创业促进就业形势发展需要,组织实施了创业主题系列活动。XX年实施了“创业培训年主题活动”,大力实施能力促进创业计划。XX年年实施了“创业路上系列助推创业活动”,努力提高创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1年实施了城乡“11115”创业行动计划,实行创业服务的目标管理和集中扶持。2011-2011年组织实施“363”创业提升计划,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提供活动载体。一个个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创业促就业工作的目标实现、任务落实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载体,为我市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优化服务方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开展创业交流系列活动。大力开展“创业广场”、“创业论坛”、“创业观摩”等系列活动,定期开展创业培训成果展示、创业项目推介、创业咨询、创业成功人士传经送宝等交流活动。引导创业人员正确认识创业、正确面对创业、走稳创业之路,大力弘扬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励志创业的时代精神,为创业者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建立小额担保贷款信息交流机制,密切劳动保障、担保机构、各经办银行和社区的协调合作,做好政策宣传、贷款受理、贷后跟踪等工作,及时组织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人员参加创业培训,以培促贷,以贷促培,主动上门了解创业项目运作情况,及时为创业者排忧解难,不断强化贷后扶持,提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效应。

上一篇:演员XX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公司答谢晚宴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