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与微博营销的不同

2024-08-29

微信与微博营销的不同(共2篇)

1.微信与微博营销的不同 篇一

微信与微博

微信和微博最大的区别在于精准两个字。微博是有微博主发一条微博,然后粉丝就可以通过看自己的微博主页就能看到微博主发的内容了,但是现在一般人关注的人太多,所以能看到微博主发的微博就是随机的。而微信就不同了,微信公众平台帐号发一条群发消息,所有关注的人都会收到这条消息。想象一下吧,如果你走在路上,正在寻找吃饭的地方,微信突然弹出消息说,附近某某馆子有优惠券、可以打折,你是会高兴还是会反感?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关注某个服装品牌,微信突然弹出消息说,哥们,你附近的某专卖店3折大甩卖,你会不会觉得很实用?

微信上,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构成了对等关系。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并非对等,而是多向度错落、一对多。

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私密,一个公开;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

很多人会问,微信用户会超过新浪微博用户吗?现在只能说,微信的前景十分客观。因为你可以没有微博,但你肯定有QQ号。根据双方的数据,截止6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达到3.68亿,而目前,腾讯QQ账户数7.84亿,同时,截止到2012年3月,微信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1亿,根据推测,到2012年底,微信将达到2亿的用户数,最终将超过QQ的用户数。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这种说法有点夸大,但仍然有一定代表性。在新浪微博中,僵尸粉丝和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微信与淘宝

1、淘宝是一个商城,微信则是一个生态圈

淘宝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无店铺经营的理念,但同样今天面临着一个平台内数十万商家互相竞争的局面。微信在拥有了3亿个人用户后,做出关键性跨越,率先革掉自己QQ的命,推出企业公共账号,瞄准数以百万计的企事业单位用户。一举洗刷腾讯只会做用户交互平台的帽子。如今的微信,个人用户交互更强的同时,出现了众多银行服务、机票服务、话费服务、甚至以后的购物、逛街,微信将变成一个手机端的生活应用平台,营造出一个地道的生活服务生态圈。

2、两者的发展步伐有着超越两极的差别

淘宝一边喊着商家、铺着SKU的同时,一边拼命吆喝着用户光顾,还要费尽气力培养教育互联网用户,这一干就是六年。如今的微信,是在所有通讯商、互联网巨头打盹的时候,偷偷摸摸一年半时间把自己养成一个庞然大物。现在拥有6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开始企图完成自己生态圈的闭环,搜索、支付、交互全做了,你们爱咋咋滴吧。

3、淘宝是线上购物平台,微信是线上用户管理平台

淘宝是让商家把店铺搬到网上,无店铺经营,节省经营成本,满足网络用户的购物需求。微信则是通过更多开放的应用让商家建立一个网上的云端营销平台、用户管理平台,便捷化用户管理、针对性用户互动、高质量口碑传播,帮助本地商家让线下店铺生意做的更好。

4、微信能够帮助商家解决的需求,淘宝做不到。

目前的合作客户中,有两个层面的微信平台解决方案,好像淘宝都做不到。

解决广告投放成交率的问题;

广告投放打上二维码,首先就锁定了多少用户看的问题。只要潜在意向用户关注了商家的微网站平台,商家就有了跟用户二次、三次、四次,甚至更多次互动营销的机会。用户还可以传播分享,关注用户储备多了,就不用长年累月的打广告,花钱买流量。

解决用户多频次重复消费的问题;

已经来店消费的用户,关注了商家微网站,商家就可以通过亲情营销、生日关怀、节日促销、有奖参与、在线预约等多种方式与用户进行高质量互动。微网站同时是一个窗口,可以让用户随时知道商家店铺里边发生了什么?甚至分享传播,引起用户围观。

5、淘宝更多是实物交易,微信改变的是本地服务。

十年的实物电商发展挺吓人的,但接触的商家对十多年的互联网发展知之甚少。只接收到一个信息,立马把店铺关掉别开了,线上店铺会取代线下店铺,实体店会消失。对于本地生活商家来说,他们缺少的是一个适合自己的营销平台或应用工具,今天,开放的微信应用来了。

2.微信与微博营销的不同 篇二

微信在2011年作为互联网产品登场的初期, 定位是移动端的即时通讯软件。允许用户实时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甚至地理位置等信息给好友, 还可组建私密的多人交流群。其后, 微信朋友圈功能开通, 用户可以分享照片、视频、文字和连接, 在朋友圈中只有好友才可以看到彼此发布的信息, 并对该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评论。[1]后来添加的微信公众号是在基础人际沟通平台上新增的功能模块, 是向相关用户提供内容信息、实现沟通互动以及服务定制的工具。

通过对微信传播功能的解读, 可以看出微信主要以封闭式的人际传播为主, 同时具备一定的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功能, 主要体现于公众号服务。企业或者个人都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公众号, 将文字、视频、语音等信息定时推送给受关注的用户, 并通过用户节点进行传播辐散。这使得微信中信息的传播既具有个人私密性, 同时又有着群体的精确性。

现有的微信营销方式主要是基于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 用户注册微信后, 可以通过公众号订阅自己所想要获悉的信息, 而商家通过在公众号发布各类信息, 进行点对点的互动营销, 将普通关系逐步发展为强关系, 产生更大的价值。因此公众号可通各种人格化营销手段, 让企业与消费者形成朋友般的强关系。再加上微信的人际传播功能本就使产品本身的使用粘性极强, 也极利于商家与用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强关系。

微信传播中的用户不再以单纯的产品消费者或产权拥有者静态存在, 而更多地以品牌的关注者、聆听者、建议者、共同创造者存在;微信中的互动传播让用户更加拥有归属感、趣味感和成就感;互动的双边关系, 使得消费者的需求和想法同企业的营销策略紧密结合。并且在微信公众号发起活动、消费者参与活动后, 还可以将活动推送到个人朋友圈, 让信息在人际网络的传播中扩散增殖, 这种网状交互式的交流方式使得商家的营销策略更具有精确性和针对性。

在2015年1月, 腾讯朋友圈新推出了广告推送的营销服务, 一方面达成了在大数据时代定位推送广告的新模式, 另一方面这种新颖的营销模式在受众中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 从而将这种模式推向了舆论的高台。让消费者产生“下一次会得到什么样的广告推送”的好奇心, 多人可评论的方式也制造了新的话题热点, 广告的推送仿佛成了用户身份的象征和肯定, 给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互动谈资, 具有较高的营销价值。

2 解析微博平台的开放化传播模式

微博于2009年在新浪诞生, 其最重要属性是社会化的媒体传播平台, 也是唯一一个覆盖了PC端和移动端的社会化媒体软件。微博这个技术含量并不复杂的平台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便捷性。140字的限制让普通民众和专业人士站到了同一水平线上, 使得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每个人都可在微博客上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二是即时性。微博的出现使信息的书写、传播更加方便即时, 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表达自己和获取信息。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所掌握的信息, 打破了以往媒体更新的时间、地域限制。三是自媒体性质非常突出, 微信首先解决的是点对点的传播问题, 而微博解决的是一个点对一个巨大面的传播问题。[2]

新浪的定位一直都是网络新媒体, 所以无论是早期的博客还是现在的微博, 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大众传播特色, 与微信的封闭式人际传播相比, 微博呈现出鲜明的开放性, 任何人发表的一切内容和评论对所有用户都是可见的。所以微博账号的粉丝关注数成为了营销成败的关键性指标。

微博产生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是内容的吸引力, 每个用户都可以生产个性化的内容, 通过转发和评论, 可形成几何倍数的病毒式传播。发布者的影响力更是举足轻重, KOL (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 KOL”) 的意见相比普通用户而言更具有影响力。而多个KOL发出的热点内容便可在微博的弱关系中形成了公众话题, 传播范围以及传播影响都大大增强。

所以企业主纷纷选择通过微博来宣扬企业文化、推广产品、宣传品牌、处理危机公关。微博所具有的裂变式传播使话题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爆炸性的宣传, 这意味着在“内容为王”的新浪微博中, 只要制造出足够的话题热点, 配合KOL的转发, 形成病毒式传播, 信息就能够为更多人所知。所以微博可以策划出“热门话题”、“电影热评榜”、“明星势力榜”等基于传播量级而产生的产品。依靠着大量的信息来源、快速的信息交互, 微博自然也成为了当今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主战场。

3 微博微信营销模式的问题分析

新浪微博上的大部分信息枢纽节点被传统媒体的官方账号或明星名人等KOL所把持, 普通人的声音如果不经大KOL转发, 很难传播开来, 这就造成了对普通用户内容生产积极性的打压。在传播的速度和覆盖面上, 传统大众传媒无法与微博比肩, 但从运行机制上而言, 微博与传统的大众传媒仿佛又殊途同归。传统媒体中的传播权力不对等的现象又在微博中重新出现。

在这模式下用户生产的内容得不到有效反馈, 缺少认同和激励。大部分用户会被逐渐调整为“倾听者”, 而不是“内容创制者”, 结果就造成了大量的非僵尸沉睡用户, 这些用户很少发言, 也很少参与转发评论, 但对一些掌握信息出口的大V保持关注, 以随时收听新的资讯, 微博对他们来说成为了一个新的内容接受渠道, 因此这样的微博有可能被其他新闻媒体所代替。

在大量的新兴社交媒体和新闻资讯类APP的围攻下, 微博已不再是当初那个风靡一时的社交平台, 现已回归成一个常规的信息媒介渠道。但即便如此, 微博仍旧不失为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传播工具, 建立一个官方微博并获得众多粉丝已经变成了企业和品牌常有的营销态势。

微信属于基友较强私密性的强关系移动平台, 点对点传播无疑是它的优势, 但相对微博而言, 缺少了用户之间信息可见和互相沟通的功能, 用户的回复只有企业账户才能看到, 无法与更多的用户和自己的朋友去分享观点, 而大多数企业账号只是为了做推广, 没有设立专门的客户服务机制, 且企业账号的运营受到人力和成本的限制, 不可能展开大规模的互动营销, 导致企业公众号与用户的互动效率与质量都相对低下, 所以微信的粉丝活跃程度和互动的积极性会明显低于微博。

微信平台推送信息打开率低已经是饱受诟病的问题, 众多的微信公众平台持续不断地推送各式各样的营销信息到用户的手机中, 就像电子邮箱中的垃圾广告邮件, 即使信息是有价值的, 读者也无心阅读, 从而导致推送消息打开率越来越低。

即便如此, 大量的订阅号依然从短期的营销目的来入手, 简单粗暴地推送广告或相对委婉温柔地推送软文。许多企业以产品或者品牌直接建立订阅号, 通过硬广、促销、活动、抽奖等信息来换取用户的关注, 完全将公众号当作广告发布的传播媒介, 彻底忽略微信封闭的人际传播本质和精确的群体划分, 导致用户忽略企业的信息甚至直接取消关注。

由此可见, 封闭环境的营销活动不应完全依赖于生硬的信息推送模式来展开, 而应该是以“最符合用户体验”的方式进行。社会化媒体上的客户关系需要定期维护, 除了各种优惠活动等吸引方式, 更多的是长期大量的有针对性和使用价值的内容, 让用户产生固定的阅读习惯, 辅以互动体验式的营销, 才能建立良性循环的长期客户关系。

摘要:微博与微信都是新兴的社会化媒体, 随着近年来在各行各业的大幅度普及应用, 已成为了企业营销传播的全新渠道, 但其营销价值的实现机制迥然不同, 本文通过对微博和微信传播逻辑的比对分析来揭示二者在营销传播上合理的用途和功能。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营销传播

参考文献

[1]卢晓云.微博与微信营销价值比较研究[J].现代视听, 2013 (6) :13-17.

上一篇:关于调整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的通知下一篇:安全常识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