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际前沿教学法心得体会(共12篇)
1.学习国际前沿教学法心得体会 篇一
学科前沿讲座学习心得
1201100416 王海珊
一、学有所感
大学里开设的课程总是异彩纷呈,可以无限地满足我们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似乎无论我们对哪一方面感兴趣,总可以在琳琅满目的课程条目中找到自己的归宿。然而,本学期我院开设的学科前沿讲座,却在众多的课程中独领风骚,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其专业性、尖端性,在学术领域给我们打开了新的窗户,使我们眼前一亮。
学科前沿是指某一学科中最能代表该学科发展趋势制约该学科当前发展的关键性科学问题、难题及相应的学说。在短短八周的时间里,我们有幸参加学习了外国语学院英语方面8位最优秀的老师的讲座。一周一位老师,一百三十五分钟,一个领域;三节课,一项前沿研究„„无疑全是精华中的萃取,而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则更是一场知识盛宴,带给我们完全优于课本,来自时代尖端的知识风暴。下面我将就自己这八周的所学,谈谈自己我简单的想法。
二、学有所得
在这八次精彩纷呈的讲座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顾琦一老师关于语言习得的讲座了,其中关于婴儿语言能力的知识,更是让我耳目一新,记忆深刻。
婴儿有能力分辨人类能够发出的一切声音。换言之,他们是有能力说任何语言的。加拿大的研究者发现:小至四个月大的小孩就已经可以通过注视说话者的视觉线索来区分两种不同的语言,但这种能力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弱。婴儿甚至拥有比成人更强的声音语言识别能力,他们可以区分电话中任意两种世界语言的声音。在不用听到一个单词的情况下,一个四个月大的小孩就可以通过注视说话者面部动作的改变,轻而易举地意识到说话者使用了另外一种语言,例如嘴形、特殊的习惯,像因说话方式而异的头摆动的频率。
婴幼儿出生时具有天生的通过视觉来辨识语言的能力,但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加,如果他们仅仅处于某一种语言环境中,这种能力将减弱。如果他们反复听到的只是当地语言,那么,他们很快就学会辨认这种语言的声音。小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将调整并适应对常用语言的理解,同时丧失理解和区别其他语言的能力。他们停止识别他们所不需要的,并且加强识别他们所需要的。婴幼儿辨别非母语的细微声音的能力也存在同样的减弱现象。在这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婴儿能从各种声音中分出说话的声音,甚至还能识别自己的母语和其他语言。但到了10个月大,这种奇异的能力就会消失不见。这与我们大脑内部的神经网络连接是有很大关系的。
儿童的学习不仅是大脑机能的发育,它还与大脑内部的神经网络连接关系的转变息息相关。一个新生儿拥有和成人同样多的神经细胞,但是这些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却并不紧密。经过学习和实践经历,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会变得逐步复杂。儿童在三岁的时候,大脑中所拥有的神经细胞可以达到成年人的两倍,这种水平一直维持到9到10岁,之后人体将会对它们进行一次“修剪”。虽然这些“修剪”对我们智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科学家推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丢失某些东西。这些丢失的东西,可能是人在童年时期拥有千奇百怪的浪漫幻想的原因。如果我们现在拥有两倍的脑神经细胞连接,那么我们的感知将变得十分敏感:我们可能发现沙子中的一个世界,抑或是一朵花中的一个天堂?但是儿童的浪漫幻想与科学推理并非水火不容,科学家和诗人所拥有的好奇心、感知世界的热情,都是儿童大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学有所思
由于时间短暂,介绍大量的专业的知识是不太现实的。老师们讲座的过程中都考虑到了时间限制以及我们有限的知识水平,从大处着眼,为我们大概介绍他们研究方向和内容,同时还会简单向我们介绍这些研究将来的实际意义,以及和英语专业的联系。总的来说,也许我们无法学到很多理论上、逻辑上的很专业的知识,但老师们利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就基本上将一个新的领域在我们的脑海中勾勒了出来,使我们这些死啃书本的孩子也有机会现实了一把,真正了解到与百姓的生活有直接联系的科学研究。各位老师不仅在学术领域给我们打开了新的窗户,使我们眼前一亮,也为我们介绍他们在工作学习中切身的体会及经验,提前向我们预警就业道路及工作生涯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们如何才能靠近前沿呢?显然,这光靠一场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是远远不够的,前沿学科是一个动态的学科,它是不断地随着时代的脚步发展的,了解本专业的学术动态,方法很多,也很多元化,比如,向本专业老师或专家了解,其实这基本上也就是我们这门课的目的;或者查阅国内专业学报。专业学报发表的论文,一般反映了当时的国内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也介绍一些国外的学术信息和动态,平时应该广泛地涉猎。此外,我们还应突破自己的学科领域,通过广泛涉猎,对自己的狭窄研究范围之外的各学科的新成果、新动向、新问题,至少是重大的发展有所了解,并尽可能地应用到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研究工作中去。
2.学习国际前沿教学法心得体会 篇二
我国开展工资统计已经有60余年历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已经建立较正规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并由国家统计局负责实施。近十余年来,中国的经济从持续高速增长到稳步发展,已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劳动领域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变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统计信息,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工资统计的改革进程。在此契机下,了解与把握世界范围内劳动工资领域的研究前沿与实践经验,为我国的工资统计提供借鉴与参考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一、国际劳工组织对工资统计指标体系的丰富与创新
国际劳工组织工资统计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指标体系的构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新的用工模式、薪酬制度不断涌现,薪酬类别的增多使得工资指标划分了多个层次。统计上的“工资”是一个多口径指标,需分不同口径层次进行测算才能够全面反映其内含的信息。当前,工资指标体系由5个核心指标构成,它们分别是:工资率、劳动所得、劳动者报酬、与雇佣有关的收入以及劳动力成本,其中劳动者报酬来自SNA中的定义。
工资率是最基本、口径最小的指标。工资率只核算工作时间的“基本”工资状况,非工作时间的报酬、常规工资与定期补贴以外的报酬不计入在内。国际劳工统计学家会议(简称ICLS)决议中具体给出了“劳动所得”的定义:“劳动所得”是指“在工作时间或非工作时间内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支付给雇员的报酬”。其包含的内容有直接工资和薪水、非工作时间的报酬、奖金和津贴、雇主直接支付给雇员的住房和家庭定期补贴,可见“劳动所得”的口径比“工资率”大。另外,“劳动所得”指标具有定期性与规律性的特征。“与雇佣有关的收入”是指“在指定期间内,雇员或其家庭成员以货币、实物或服务形式获得的,与该付薪工作有关的收入,其支付者可为雇主、社会保障计划或国家”。其具体包含的项目有:货币性收入、实物或服务性收入、利润分成奖金或与利润相关的收入、与雇佣有关的社会保障福利。该指标没有“定期性”特征,在支付形式上除货币与实物外,还附加了“服务”。最后,“劳动力成本”包括直接工资和薪水;非工作时间的报酬;奖金和津贴;餐饮、燃油及其他实物形式的支出;雇主为员工支付的住房成本;雇主的社会保险支出;职业培训成本;服务形式的支出;其他劳动力成本;被归为劳动力成本的税费。
以上4个指标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工资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工资率”、“劳动所得”、“与雇佣有关的收入”3个刻画的是工资双重性中“雇员工作获得报酬”,而“劳动力成本”指标描述的是雇主为雇佣劳动力付出的成本。
国际劳工组织对工资统计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收集汇总全球范围内的工资统计数据,致力于建立并维护两个重要数据库:全球工资数融库与ILOSTAT数据库。全球工资数据库中给出了工资与劳动力成本两个指标的相关数据,而ILOSTAT数据库中的指标更加全面,覆盖了基本工资、劳动所得、与雇佣有关收入以及劳动力成本4个方面。
二、美国劳工局编制的ECI指数与ECEC指标系列
美国劳工局编制并发布的就业成本指数(Employment Cost Index,简称ECI)是描述雇员获得的工资与薪金、雇员福利以及总报酬(工资与薪金及雇员福利之和)变化情况的季度性经济序列。ECI由工资与薪金指数、福利指数以及总报酬指数3个指数构成,且三者都是“拉式指数”。
在构建ECI指数时还考虑消除了“结构效应”的影响,使之可以测度纯报酬变动情况。“结构效应”是行业或职业就业人数分布的变化或男女相对比例的变化引起的该行业或职业工资数据的变动。澳大利亚统计局在公布周平均工资收入时也解释说:“工资平均值的变化可能不仅会受到雇员个人收入水平变化的影响,还会受到本国劳动力中工资劳动者的比例变化的影响”②。“结构效应”可能导致“反周期偏差”的系统性偏误。典型的“反周期偏差”是对经济衰退月工资下行趋势的低估和对复苏期间工资上升趋势的高估,经济衰退期间,大多数低收入者失去了工作,使得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上升,而经济复苏时这些低收入工人重新开始工作,使得就业人员的工资平均下降。为了消除“结构效应”带来的影响,在编制ECI指数时采用了“固定权重”与“配对样本”③(Match Sample Quotes)的方法,在阐述指数编制过程时会对这两项方法做详细说明。
ECI指数使用了两个权重:抽样权重与固定权重。抽样权重是在选择企业以及在企业内部选择职业时的抽样概率,在计算加权平均工资与薪金时使用。而固定权重是指基期的就业人数,目前美国劳工局使用的基期就业人数是2002年数据。也正是由于使用固定权重使得ECI成为拉式指数。
以下以工资与薪金指数为例,具体说明指数的编制过程,从而促进与推广ECI指数的理解与应用。
(1)基本单元的划分与加权平均工资与薪金的计算
在编制工资与薪金指数时,首先需将全部调查样本划分私营、中央及地方政府两类机构单位。美国当前私营单位划分了72个行业类别,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有19个行业类别,各行业还需区分10个职业类型。因此,样本被划分为72×10+19×10=910个基本单元,每个基本单元中有若干企业样本。在此分组基础上可计算各行业、职业类别的工资与薪金指数。
各基本单元都有其抽样权重,抽样权重由抽取企业的概率与企业内部选择职业的概率乘积得到。加权平均小时工资与薪金等于所计算行业或职业(可能涉及多个基本单元)的平均小时工资除以相应的抽样权重。
(2)计算平均工资与薪金从基期到参考期的变动
计算平均工资与薪金从基期到参考期的变动采用的是“累计连环变动法”。工资与薪金指数度量的是在行业与职业构成不变的情况下雇员的工资与薪金的变动情况。由于样本轮换,直接计算基本单元基期到参考期的工资与薪金变化会导致数据在各时期不可比,同样可能出现前文所述的“结构效应”。因此,ECI指数编制时需采取“累计连环变动”法,即首先计算某一单元第0期与第1期的加权平均工资与薪金比值作为连续两期的平均工资与薪金变化,且用于计算的样本在两期内都有观测值,这样的样本也就是前文提到的“配对样本”。以此类推计算第1期与第2期、第2期与第3期等的比值。最后,从基期到参考期的平均工资与薪金变化即为这些期间变化的乘积。
(3)构建工资与薪金指数的最终形式
工资与薪金指数的最终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t是在期间t时的指数值;W0,i是估计的第i个单元基期的雇员的总工资,它是加权平均小时工资与雇员人数的乘积,再次注意在指数计算时基本单元的雇员人数是固定的;Mt,i是第i个单元从基期到第t期的累积平均工资变化,Mt,i代表的是平均小时工资从基期到参考期的变动,可以用公式具体表达如下:Mt,i=Mt-1,i×Rt,i,Rt,i是使用“配对样本”计算的当前季度加权平均小时工资与前一季度加权平均小时工资的比值,该公式表达就是前文提到的“累计连环变动”。
从最近公布的数据看,以2005年12月的指数值作为基期(=100),2015年一季度与二季度,美国全部劳动者的工资与薪金分别为122.1与122.4,3个月内上升了0.2%。两个季度生产货物行业的劳动者的工资与薪金指数分别为120.9和121.7,低于全部劳动者的工资与薪金水平,但在3个月内上升了0.7%;而生产服务行业的该项指数分别为122.4和122.6,高出全部劳动者水平,3个月内上升0.2%。针对私营部门的劳动者公布了按职业分组的工资与薪金指数情况,具体包括管理人员、专业人员、销售人员、办公室与行政人员、维修人员、生产人员、交通人员等几大类。2015年6月份专业人员工资与薪金指数最高,销售人员最低,且销售人员第一季度工资与薪金指数下降3.2个百分点,是唯一一个处于下降状态的职业。
ECI指数是对工资与薪金、雇员福利以及劳动力成本变化的最佳度量,它使用“配对样本”方法消除了“结构效应”的影响,能够测度出纯工资变化。但在经济分析除了要了解“变动”外,掌握水平也非常重要。因此,劳工局还定期公布“雇主为雇员报酬支付的成本”(Employer Cost for Employee’s Compensation,简称ECEC)数据,与ECI类似,ECEC数据也包括工资与薪金、雇员福利以及总报酬三大部分。ECEC数据与ECI指标的结合分析能够获得更丰富的信息,例如,如果工资与薪金水平的增长速度比工资与薪金指数的增长速度慢,表明就业者有向相对低工资的产业或职业流动的趋势。
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6月,美国NCS调查中从业人员的平均小时劳动力成本为33.19美元,其中,私营部门雇员的小时总报酬为31.39美元,包括平均工资与薪金21.82美元,占总成本的69.5%,平均福利为9.56美元,占总成本的30.5%;中央与地方政府部门雇员的小时总报酬为44.22美元。可见,中央或地方政府从业人员的报酬比私营部门高,且工资与薪金仍是总报酬的主要部分。
三、劳动工资统计的制度创新
(一)劳动工资统计与雇员福利统计的统一
美国的劳动统计制度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与多次改革。1996年之前,“职业薪酬调查”项目用于收集全国及各区域的工资数据;“雇员福利调查”项目则对雇员福利情况进行统计,二者独立进行。1996年之后,美国对这一分散的劳动工资统计状况进行改革,建立了广义薪酬调查制度,用“全国性报酬调查”(National Compensation Survey)将工资与薪金、雇员福利数据统一起来,在该项调查中一并收集。
将雇员福利纳入劳动工资统计是一项有意义的创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雇员福利对从业人员短期或长期收入水平以及雇主支付的劳动力成本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我国,雇员福利中的社会保险是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开展的,在劳动工资统计中并不涉及。
(二)职业工资统计与工资分布统计
职业分类不同于产业分类,它是按照不同职业性质和活动方式、技术要求及管理范围对劳动者进行的划分预归类。职业工资信息能够提供与行业工资不同的,更加反映劳动者工作性质以及技能要求的信息。国际上已建立了完善的职业分类标准,并且持续开展着职业工资统计工作。当前,美国劳工局的劳动工资统计连续收集并公布800多个职业的工资信息。但我国从2013年起才开始公布与职业工资相关的岗位工资数据,且仅将岗位划分为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五类。
另一方面,美国劳工局公布的工资统计数据不仅包括平均数,还有10%、25%、75%以及90%分位数。这些分位数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资的分布情况。而我国的劳动工资统计中仅公布工资总额、平均工资数据,缺乏对工资分布的描述。
四、世界企业联合会的“国际劳动比较项目”
考察世界各国劳动工资统计实务发现,各国对许多重要指标的设置及口径的规定多有差异,这就为各国间的比较造成了障碍。例如,劳动力成本是被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指标之一,它在评价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时不可或缺,但有的国家劳动工资统计中并未设置该项指标(如中国),设置了该指标的国家口径上也并不完全一致。针对这一情况,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在美国劳工局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国际劳动比较项目”(简称ILC),其收集了部分国家(包括中国和印度)的劳工统计数据,尽可能同一概念与口径下将这些数据进行比较,且定期发布比较结果。“国际劳动比较项目”主要包括“劳动力、就业与失业”,“制造业小时总报酬”,“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力成本”以及“消费者价格指数”四个方面的内容。以下针对“制造业小时总报酬”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力成本”两项研究进行展开讨论。
ILC在对各国制造业小时报酬水平进行比较前首先厘定了各指标的口径。“报酬”从两大方面定义,包括直接支付、雇主的社会保险支出以及与劳动力相关的税费,其中直接支付包括工资与各项补贴、津贴与其他福利。需注意的是,“报酬”的口径比国际劳工组织定义的“劳动力成本”指标口径窄,不包含劳动力成本中的职业培训费等。另外,“报酬”统计的对象是雇员,雇员是指一定期间企业雇佣的所有全职或兼职员工,包括临时工,但不包括自雇者、无薪家务劳动者。ILC依据以上定义的指标及其口径对各国数据进行调整,并利用IMF发布的汇率转换为美元。由于中国与印度的劳动工资官方统计中指标设置、统计对象与国际规定相差较大,需对两国数据进行特别处理与估计,但难以保证数据的鲁棒性,因此将两国数据单独列示,不参与同其他国家的比较。表1、表2分别列出了制造业小时总报酬较高的国家与中国、印度两国的测算结果。
单位:美元
注:ILC共收集37个国家的数据进行比较,上表按2013年总报酬排序,选取了前15位。
单位:美元
注:“一”代表数据未公布
表2的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小时总报酬在2008—2012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且增速加快,2008—2010年平均增长率为6.67%,2010—2012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4.5%。
ILC还关注各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力成本是评估一国劳动力市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是每单位投入的产出量,而单位劳动力成本是总产出增加值的单位劳动补偿。ILC项目采用制造业的实际增加值度量产出,用劳动力的工作小时数度量劳动投入,用工资、福利以及雇员获得的各项货币或实物度量劳动力成本。需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国家制造业产出均以各自货币单位计量,且在制造业这一单一部门不可应用购买力平价进行调整,因此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力成本水平之间并没有可比性,我们仅能观察与比较它们各自的变化趋势。
遗憾的是,ILC并未对中国的数据进行测算。但近几年来的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外资撤离中国的现象已经被广泛关注并纳入管理议题,因此,我国相关部门需加强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力成本的研究。
五、我国工资统计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工资统计制度,尝试构建相对科学的工资统计指标体系
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险与住房公积金等福利作为最终由雇员享受的福利已成为衡量劳动报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我国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工资统计中设置的工资指标有“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二者有两点局限,一是统计对象并非全部工资收入者,而是“单位从业人员”,二是“工资总额”中不包括用人单位为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包括住房公积金)部分。在未来,应当考虑将社会保险等福利统计纳入工资统计,相应设置能够反映这些内容的统计指标,在多个层次上扩展工资统计指标口径,借鉴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指标框架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工资统计指标体系。
(二)扩展工资数据分析,使之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抓手
前文已经提到工资是劳动力市场的核心指标之一,与经济社会的许多方面有密切联系,因此工资统计数据应当能够成为分析监测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工具。我国对工资统计数据的开发较少,使之没有更好地发挥其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作用,今后应当考虑通过编制指数等方法充分利用工资数据信息。
(三)关注劳工统计国际标准,积极进行国际比较研究
劳工统计涉及概念多、口径杂,各国的统计基础与实际情况不同,处理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国际组织致力于制定在更大范围内具有可行性的劳工统计标准,推进国际比较研究。我国的工资统计也应当关注这些通行标准,通过积极的国际比较,找准提高整体竞争力的方向,不断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国际劳工组织.http://www.ilo.org/global/lang-en/index.htm.
[2]Costo,Stephanie L.Introducing 2002 weight for the Employment Cost Index.Monthly Labor Review,2006,4:28-32.http://www.bls.gov/opub/mlr/2006/04/art5full.pdf.
3.学习国际前沿教学法心得体会 篇三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那年九月,我拿着燕山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到了燕山大学,来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做为一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一学生,我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对于未来所接触到的工作方向更是没有头绪,我想不光是我自己,大部分大一新生都对自己的专业不是很了解,包括未来要学的,将来的工作方向都不是太了解。因此,在大一开设“学科前沿课”是很有必要的,给不知方向的我们指引了方向,从中我也了解和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对自己的专业有个大致的了解。下面说一说自己通过此课程和查阅相关资料所了解到的东西和感想。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它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这个专业的学生(包括我自己)能够从事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工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的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则为其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也包含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以及系统管理与决策等研究领域,该专业还有一些特点,就是强弱电的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宽口径”专业。
在介绍一下主要课程。包括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电气工程基础、电机学、电器学、电力系统分析、电机设计、高低压电器、电机控制、智能化电器原理与应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建筑供配电等。
通过上面自己专业的介绍,我对我的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错,我自己的专业是个“宽口径”专业,它综合了很多学科很多技术相结合,正如自己之前所说,我喜欢我所选择的这个专业,但是仅仅是喜欢是远远不够的,我还要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较强的外语综合能力,为今后能够掌握并且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做准备。该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虽然大,但可供选择的人也很多,如果没有非常强的综合素质,很难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取得突出成绩。
对于自己的这个专业,谈到我未来计划的工作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性强。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就业,可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也可从事其他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电气工程研究开发公司和研究院以及具有电气相关专业的院校。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1、电业局
最好的是电业局。福利好,待遇高。
2、设计院
然后是设计院,工作相对比较轻松。
3、工程局 最艰苦的是工程局。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到处跑。但是工资也不低。总的来说是很不错的。而且还可以向自动化、电子等方向转行。
4、工业部门
“自动化”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三是本专业对于个人发展非常有利。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所学的东西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多。这也与本专业的来历有关,自动化专业大部分源于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尤其是广东地区,自动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自动化产品不断普及,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应用,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个专业,强电,弱电都有的。因为,主要学习系统的东西。专业科目,主要是,电路、数学电子、模拟电子、控制系统、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微机控制理论、还有电机拖动、PLC、电厂供电、单片机等。
4.国际私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国际私法》学习心得体会
在这学期中,我们集中学习了《国际私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学,我对这门学科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国际私法产生之初,是产生于各国的民法典,例如,1756年的巴伐利亚民法典、1794年的普鲁士民法典、1804年法国民法典都是在民法典中对国际私法的内容做了规
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私法的立法已突破了原有的模式而被广泛的规定于各种民商法典中,并向法典化方向推进。
学科的重点在于它的理论部分,体现在教材上也就是前四章的内容。具体而言,国际私法的学说史、冲突规范的结构与类型、准据法的确定、反致、公共秩序保留等内容又是这四章的重点。从第五章开始,属于国际私法的分论部分,[文章-http:///找范文,到]主要解决各种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所以每一章关于法律适用的部分也很重要。
国际私法在世界范围内是公认的一个独立的法律学科,它主要解决涉外民事关系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各国在国际私法的立法方式上有很大差别,主要有三种方式:法典式、专章专编式以及分散式。瑞士、日本等国是通过法典的形式来规定国际私法的,即法典式;我国将国际私法的内容分别规定在不同的法典之中,是典型的分散式立法,在民法典、海商法、票据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中都有国际私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来讲,说国际私法只是规定在民法通则中,是不全面的。各国的民商法典中都有分散规定国际私法的情况。
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关系为调整对象,以确定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为前提,以解决法律冲突为核心,由外国人民事地位规范、冲突规范、统一实体规范和国际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规范所组成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简言之,国际私法就是解决法律冲突问题的法律部门。无论以冲突规范调整也好,统一实体规范调整也好,都是为了解决法律冲突问题。
国际私法的客体主要是法律事实,包括位于外国的物、发生在外国的事等等。国际私法调整的对象是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关系,这种民事关系指涉外的财产关系以及与涉外财产关系有关的人身关系。这种涉外民事关系具有下列特征:一是涉外性,包括三个方面:主体涉外,指民事关系主体一方是外国人;客体涉外,指涉外民事关系的客体位于外国;内容涉外,指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事实或称作涉外民事关系的权利与内容发生在国外。二是广泛性,指涉外民事关系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民事关系,例如涉外婚姻关系,涉外继承关系等,还包括涉外的货物买卖,货物运输,货物保险,货款支付,国际投资等经济关系。三是国际性,涉外民事关系是通过不同国家自然人、法人之间的经济、民事关系体现出来的,这种关系表面上现表为自然人法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这种民事关系是由国家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国家的对外政策,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直接影响不同国家之间自然人法人之间的民事关系。
国际私法“禁止反言原则”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当事人之间在签订合同时所做的承诺,以后不能反悔。“禁止反言原则”出自于英国的“判例法”,后为美国所接受并予以发展,现在英美法系国家都以“判例法”、“成文法”的形式对这一原则做了规定。大陆法系国家虽然在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这一原则,但大陆法系国家在立法中所确定的诚实信用原则中也包含了“禁止反言原则”的合理因素,有的国家把“禁止反言原则”作为国际惯例来适用。
单边冲突规范是指冲突规范的系属直接指明涉外民事关系只适用内国法或者只适用某一特定的外国法。而双边冲突规范指的是指冲突规范的系属并不指明涉外民事关系适用内国法,或者适用外国法,而是指出一个客观标志或提出一个法律使用原则,根据这一客观标志或法律适用原则,结合涉外民事关系的事实情况,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应该适用内国法,还是适用外国法。举一个双边冲突规范的例子: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这里面的系属:侵权行为地法律,可以是内国法,也可以是一个特定的外国法。所以,可以分解为两个系属分别为内国法和一个特定外国法的单边冲突规范。
法律是以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任何法律都有可操作性。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可以适用于涉外婚姻关系、涉外继承关系、涉外侵权关系、涉外合同关系、涉外买卖关系、运输关系、保险关系、支付关系、投资关系等等。
我国入世之后,涉外民事关系将会在我国各个领域普遍展开,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像我们现在走路要遵守交通法规、上学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一样,所以说,跟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
5.国际档案日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篇五
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的重要工作。但也许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档案工作却是一个不太起眼儿,甚至容易被人忽视的行业。也许它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平淡无奇、甚至有些枯燥的行业。但在我们——__地铁档案建设者的心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精品工程,创一流档案”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目标看似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直到充溢心间,我才发现,对兰台的爱无缘无故,对兰台的爱有始无终。
夜以继日,编规制章,当好档案工作排头兵
地铁建设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投资大、建设期长、参建单位多、施工工艺复杂,同时作为惠民工程这样与百姓出行密切相关的行业,工程质量则重于泰山。组建初期如何系统地开展地铁档案建设,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难题。在没有任何可直接利用的资源的情况下,领导带着我们查阅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借鉴其他城市地铁档案管理经验,请教市档案局有关专家,深入施工现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__市轨道交通工程竣工文件材料编制和移交实施细则》等56个规章制度。在新线管理中实行“前期策划、过程控制、及时归档”的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地铁工程BOT合同谈判对接工作,真正做到施工文件与工程进度同步,从根本上杜绝施工文件“回忆录”,从源头上确保项目档案齐全、完整、准确。
春夏秋冬是看不够的四季轮回,繁星点点是数不尽的斗转星移,就这样披星戴月,不辞寒暑,脚步匆匆往返于施工现场和办公室间,检查指导、编制目录、文件扫描、电脑著录、档案整理、编排上架……我们加班加点做好每一步看似机械化的工作,尤记得那次试运营评审时,七天七宿连续加班,下班累到不想回家,趴在办公桌上睡着,同事把衣服给我披上,披上衣服才知它的温暖,拥有关怀更知道幸福,我们就是一个团结的集体,用所有人的努力去演绎精彩。也许数字是最好的证明,六年来我们共接收档案资料20万余件,库藏各门类档案数字化达到90%以上。
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档案工作已见成效
做一个档案工作者,我们要“对过去负责,为现在服务,替未来着想”。经苦心钻研,我们制订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方案,举办各种档案培训,建立下午1点钟课堂,贯彻学习档案法律法规,培养档案管理意识,切实提高专兼职档案员及参建单位资料员的工作热情、职业素质、业务水平。目前,累计培训人数达上千人次。
我们是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忘却时间、挑灯夜战、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梦想在彼岸,我们就全力奔跑,只因兰台是我们无悔的选择、永恒的追求。在路上,不曾有闪耀的光环围绕身旁,有的只是不为人知的辛劳,但我们深信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经过几年辛勤努力,公司档案工作先后被授予“哈市档案工作AA级单位”、“哈市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示范基地”、“黑龙江省档案规范化管理省二级”、和“档案服务新战略新跨越、服务民生”三星级单位光荣称号,当我们手捧证书的那一刻,我仰起头,发现看不清周围的一切,真实感受到眼泪滑过脸庞的温度……
9月26日,我市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试运营,圆了全市人民的地铁梦。在9月,为向地铁1号线安全试运营一周年献礼,我们通过总结多年来档案工作经验,完成了《奇迹印证—档案管理篇》、《历史回眸—图文展示篇》、《于无声处—个人成果篇》的编研,为__地铁建设成为安全地铁、科学地铁、人文地铁的工作目标而不懈努力。
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档案工作任重道远
6.学习国际前沿教学法心得体会 篇六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全部来源于美国科学情报所 (ISI) 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SCI) 数据库。在SSCI数据库中以“HRM”和“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作为标题的主题词进行检索, 下载过程中选择“article”类型, 从1998年-2008年, 共检索到463条记录, 每条记录包括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发表年份、期 (卷) 及参考文献等。本文采用目前在国际上较有影响的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进行图谱绘制和数据分析。2004年, 美国著名信息可视化专家、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 (Chaomei Chen) 基于引文分析理论并应用Java语言开发了Cite 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 成为近几年来在全美信息分析中最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可视化信息软件。[1]Cite Space软件是一种可视化的共引网络分析软件, 它提供一种寻径网络图谱, 通过合理设置引文 (C) 、共被引 (CC) 、共被引系数 (CCV) 的阈值, 可绘制出较直观的、容易理解的可视化知识图谱。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通过使用网络版Cite Space V.2.1知识图谱分析软件, 对软件中引文 (C) 、共被引 (CC) 、共被引系数 (CCV) 三个参数适当调整, 对从SSCI数据库下载的463条记录进行了主题词共现频次和突现词探测分析。对主题词进行图谱分析, 可以找到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并且有可能发现研究热点的转移趋势;对突现词进行探测分析, 可以找到该领域中因出现频次发生迅速变化的研究前沿术语。本文通过运用Cite 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 绘制出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主题词共现和突现词探测的知识图谱, 从而对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进行分析研究。
2 数据结果分析
2.1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热点分析———主题词共现频次的数据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统计分析了1998年-2008年之间该领域中文献资料内主题词出现的频次, 形成主题词共现图谱 (如图1所示) , 并制成主题词中介中心性及共现列表 (如表1所示) , 反映出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研究热点情况。
根据陈超美博士的定义及解释, 主题词出现的次数越多, 则该主题词在图谱中共现频次越高, 共现频次高的主题词则反映了该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情况。[2]结合共词词频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从图1和列表1中可以发现:
首先,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和“human-resource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 的出现频次最多, 总计为233次, 同时中心性最大, 分别为0.29和0.15。“人力资源管理”的共现频次最高表明与其相关的研究仍然是近十一年来该领域中最显著的研究热点;其中介中心性较高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在与其相关理论研究中的“桥梁中介”作用十分明显, 即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 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相关领域研究和探索。通过进一步的细致分析发现, 近年来各国研究人员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国际上部分地区及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如Brewster C、Wright M、Demina Natalia (2008) 等对英国和芬兰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了研究, 其中Brewster C (2007) 对欧洲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及前景进行了分析;Vakola M、Galanaki E (2007) 对希腊的人力资源角色进行了分析;Namazie P、Frame P (2007) 对伊朗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Leat M、El-Kot G (2006) 对埃及的人力资源实践进行了分析;Chew IKH、Sharma B (2006) 对新加坡的人力资源实践进行了研究;Franks、Rowley C等 (2002) 对南韩的人力资源国际化及流动进行了分析;Fields D (2000) 对香港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 (2) 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及作用评估等进行了探索分析。罗格斯大学教授Huselid于1995年提出了具有“通用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 该方法假定存在最佳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这种“理想模式”有助于组织绩效最大化。这个观点的提出以后, 引起了后来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人员的注意,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加入“理想模式”的构建及管理实践研究[3], 如Morris J、Farrell C (2007) 对最佳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进行了研究;Jones DC、Kalmi P (2006) 对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生产率进行了分析;Taskin L、Devos V (2005) , Lucas R、Marinova M (2004) 对人力资源实践进行了分析;Wooten LP (2001) 对人力资源的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Ferguson E、Rolls S、Henderson F (1999)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自我评估进行了分析。
其次, 通过对图谱中的数据研究发现, “performance” (绩效) 的共现频次为94, 排在第二位, 中心性为0.23;同时也发现“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组织绩效) 、“firm performance” (公司绩效) 和“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 (生产绩效) 也成为共现频次较高的主题词, 从而共同成为研究热点。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人物如Gooderham P、Parry E;Ringdal K (2008) , Ghebregiorgis F、Karsten L (2007) , Green KW (2006) , Sharma B (2005) , Bartel AP、Ventura J (2003) , Jacques R (1999) 等从对单项或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另外, Barnard ME、Fey CF、Bjorkman I (2001) 对俄罗斯的相关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了研究;Rodgers RA (2000) 对新加坡的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进行了研究等。“Impact” (影响) 的出现频次为92, 排在第三位。这11年间关于“impact”的研究主要如下: (1) 开展了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如Gooderham P、Parry E、Ringdal K (2008) 研究了欧洲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Kaya N (2006) 研究了土耳其国家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等; (2) 探讨了各国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如Miah MK、Bird A (2007) 探讨了日本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影响;Nyambegera SM、Sparrow P等 (2000) 探讨了发展中国家中文化导向对个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Aycan Z、Kanungo RN、Mendonca M等 (2000) 通过对10个国家的对比分析, 研究了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 (3) 探讨了单项或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的影响。如Xirogiannis G、Chytas P等 (2008)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进行了评估;Hansson B (2007) 通过对国际人力资源的调查, 阐述了人力资源培训对组织绩效的影响;Elke G、Zimolong B (2005) 对人力资源管理中职业健康和安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Chan LLM、Shaffer MA、Snape, E (2004) 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的影响;Lengnick-Hall ML、Moritz S (2003) 探讨了e-HR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责的影响;Nybo G、Gronhaug K (2002) 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Barrette J、Ouellette R (2000) 探讨了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再次, “Systems” (体系) 的共现频次排在第四位, 国际上的学者们主要从事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其相关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下: (1) 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影响及其高效模式进行了探索。如Ehrhart KH、Chung-Herrera BG (2008) 对开发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Vandenabeele W、Hondeghem A (2008) 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测量体系进行了研究;Kaarsemaker ECA、Poutsma E (2006) 对高绩效的人力资源工作体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Rodriguez JM、Ventura J (2003) 对西班牙制造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组织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Barrette J、Ouellette R (2000) 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绩效的影响。 (2) 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及建设进行了研究。Hussain Z、Wallace J (2007) 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影响;Tansley C、Newell S等 (2001) 对综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Eddy ER、Stone DL (1999) 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进行了分析等。“productivity” (生产率) 的出现频次排在第五位。Jones DC、Kalmi P、Kauhanen A (2006) 通实证案例研究了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生产效率的关系;Neal A、West MA、Patterson MG (2005) 分析了组织氛围和竞争战略可以调节人力资源管理与生产效率的关系;Grip A、Sieben I (2005) 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对小企业生产效率和员工薪金的影响;Liaw SY、Lee TZ (2003) 通过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方法来考察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等。“strategy” (战略) 成为图谱中的关键节点, 也是一个研究热点。主要研究有: (1) 国外很多学者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内容包括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构建及对组织绩效的重要影响等。如Burchielli R (2008) , Neal A、West MA, Patterson MG (2005) , Chan LLM、Shaffer MA (2004) , Mc Court W、Ramgutty-Wong A (2003) , Weinstein M、Obloj K (2002) , Blyton P、Lucio MM (2001) , Garavan T、Morley M (1998) 等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 (2) 研究人员对不同地区及国家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了研究。Rodwell JJ、Teo STT (2008) , Lepak DP、Shaw JD (2008) 对北美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前景进行了研究和展望;Teo S (2000) 对澳大利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等, 这些研究使其成为该领域中一直以来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最后, “model” (模型) 也成为该领域中研究热点。近些年来, 研究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model) 进行了充分深入的研究分析, 探讨了不同区域适用的“哈佛模型”和“欧洲模型”;同时也指出承诺型、内部发展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组织绩效, 能够降低职工流动率 (turnover) 。主要研究如下:Brewster C、Sparrow P、Harris H (2005) 对全球化的人力资源新模型进行了探讨;Sheehan C (2005) 对人力资源战略整合模型进行了分析;Meyer JP、Smith CA (2000) 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承诺间的协调模型。此外, 在“determinants”的研究方面, 国外研究人员探讨了员工高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过程中影响组织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以及影响员工能力和动机方面的决定因素等。如Hansson B (2007) 、Weinstein M、Obloj K (2002) 等。另外, “Industrial relations” (劳资关系) 、“perspective” (前景) 和“competitive advantage” (竞争优势) 等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2.2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前沿分析———突现词探测分析
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中, 选择Noun Phrases选项, 调整该软件适当的阈值, 根据词频出现频次的迅速明显变化, 软件可以自动显示出该领域中的研究前沿术语。通过此项操作, 可以发现近些年来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前沿情况, 具体如图2所示。
通过对上述图谱中的前沿术语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发现“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 、“hrm practices”“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actices”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组织绩效) 、“firm performance” (公司绩效) 、“human resource” (人力资源) 等词的出现频次在短时间内出现迅速变化, 依据科学计量学和图书情报学的相关原理, 并结合近些年来的国际研究人员的实际研究情况, 可以判断这些词语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术语。首先, 关于“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 的研究, 各国多数学者始终对单项人力资源管理环节或整体的管理活动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 并一直占据了该领域研究中的主导前沿地位。研究人员积极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如何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模式、细致分析了各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等, 如Brewster C、Wright M (2008、2007) 等;其次, 学者们对“hrm practices”“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actices”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和理论探索, 积极探求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及如何建立所谓的“最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或“高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等, 如Morris J、Farrell C (2007) 等;再次,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自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之后, 学者们一直积极探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理论基础和效能, 不断评述和探索新的战略人力资源作用机制及管理模型等, 如Burchielli R (2008) 、Green KW、Whitten D、Medlin B (2006) 等;从而使其也成为近些年来的该领域中研究前沿术语;最后,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组织绩效) 、“firm performance” (公司绩效) 也是学者们积极进行研究分析的前沿术语, 如Gooderham P、Parry E、Ringdal K (2008) 主要研究最佳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Ghebregiorgis F、Karsten L (2007) 研究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组织绩效存在有正向的关联性等。此外, “human resource” (人力资源) 、practical implications (实践内容) 等也成为近些年来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中的前沿术语。
参考文献
[1]侯剑华, 陈悦.战略管理学前沿演进可视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07, 6:16-17.
[2]CHEN C.The Centrality of Pivotal Points in the Evolution of Scientif-ic Networks[C].In Proceedings of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User Interfaces (IUI2005) .San Diego.CA., 2005.
7.国际商法学习心得 篇七
本学期我通过对国际商法的学习,很是受益匪浅。虽然我是一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但是经济与法本就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再加之,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商业经济的繁荣,国际之间的密切合作,经济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不仅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差异与矛盾。如何解决经济之间,国家之间,跨国公司之间,国家与组织之间以及不同的法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使用正确的手段和措施消除分歧,化解冲突,已经不仅仅单靠外交途径,商事往来所能化解的了。而国际法,尤其是国际商法的出现与不断发展完善正越来越重要的在国际贸易以及商事往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际商法的渊源有三:一是国际条约;二是国际贸易惯例;三是有关国家的国内法中关于国际商事活动的法律规定。国际商法的渊源决定了我们研究国际商法必须了解资本主义国家两个主要法律体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结构、渊源及主要特点。同时也要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性质、特点,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加强经济贸易立法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大陆法系:一般是指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的总称。它的首要特点就是强调成文法的作用,它在结构上强调法律的系统化、归类化、法典化和逻辑性。其次,大陆法系各国把全国法律区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部分。再次,大陆法系各国都进行大规模的法典编纂工作。此外,在大陆法系,司法判决不是主要的法律渊源,而仅仅是对法律的注释,大陆法系国家法律的效力渊源主要是制定法,又称为成文法。大陆法系受罗马法的影响较大。
英美法系:是指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指以普通法为基础的、与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民法法系相比较而存在的一种法律制度。它的特点是强调判例法的作用,遵循先例约束力原则;将法律结构分成普通法和衡平法;以判例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英美法受罗马法的影响较小。
国际商法是随着国际商事关系的出现而产生并发展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近代以来,随着国际商事关系发展的国际性、协调性、安全性和便利性趋势,国际商法的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不久的将来,国际商法将更加“全球化”,国际商事规范将更加统一化,国际商法的领域将更加广泛化。国际商法作为调整国际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有自己特有的调整对象的,即国际商事关系。所谓国际商事关系,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国际商事主体参与的商品流转关系,其主体不论是个人、法人、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只要这种商事关系的当事人分属于两个以上不同的国家或国际组织,或其所涉及的商事问题超越一国国界的范围,这种关系就可称之为国际商事关系。国际商法的调整对象不仅在空间上超越了一个国家的国界,而且在内容上也以“商事”为本质的规定性,从而决定了国际商法既不同于以主权国家地域内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国内法体系,也与以国家之间非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国际法不同。
讨论国际商法的地位和体系,必须把国际商事法律规范与国际商法的渊源区分开。国际商法的渊源,指国际商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其与国际商事法律规范之间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我们说国际商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基于国际商事法律规范的内容、性质进行的分类,而非就其表现形式进行的分类。近代以来国际商法的渊源出现了新的变化,但并不影响国际商法的独立性。相反,法律渊源的丰富反映了国际商法体系在随着国际商事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在不同的法律渊源间的相互作用下,国际商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国际商法在20世纪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国际商法立法机构相继设立,拟定了众多的国际公约、示范法和国际商事惯例;国际商事仲裁备受欢迎,成为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主要途径;各国法院在审理国际商事案件时也越来越多地适用国际商法,并日益尊重国际商事仲裁。国际商事立法机构相继成立,民族国家和国际商业组织积极参与国际商事立法活动。国际商事实体法已蔚为大观,初步形成体系。上述立法活动有以下特色: 1.国际商事立法机构总是首先在国际商法中选择那些发展成熟的特定领域作为其立法议题。2.从国际商会、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和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所运用的立法方法来看,如前所述国际商会方法单一,只从事惯例的编纂。3.国际商事立法强调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律重述的优先适用。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富有成效 国际商法的自治性要求争端解决的自治性,因此商人们更愿意选择自治性争端解决途径——国际商事仲裁,当他们不得不运用国际诉讼时,他们又希望各国法院能够尊重和适用国际商事规则,而不是适用国内法。进入21世纪,国际商法教学和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才重视国际商法的研究。大国际私法将直接和间接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置于一体,可以获得对调整国际商事关系法律的整体认识,但目前还很难逾越各国学者长期以来将国际私法主要视为冲突法这一约定俗成的做法所导致的障碍。广义国际经济法将公法和私法融于一体,可以较为全面地把握企业从事国际商业所面临的各种跨国法律问题,但无法成立一个和谐贯通的学科体系。
但是,随着国际之间的日渐密切合作以及经济的进步,国际商法一定会更加完善和全面。本学期,我对国际商法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我也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继续关注法学关注国际商法,以期能更好的为我的学习铺设平坦宽阔的道路!!
8.国际物流学习心得 篇八
主办方分别邀请了来自德国、上海、台湾以及香港等地的物流专家齐聚南宁,与南宁本地企业共同交流探讨南宁本土物流建设方案,并进行了《德国物流业城市配送》、《互联网思维与自贸区背景下的创新》、《农产品冷链运输与配送》以及《物流O2O模式的实践》等讲座报告。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意识到现代物流已从传统的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环节相互割裂到现在的物流资源优化、整合,成为一种体系化的服务。
互联思维下的电商物流快速发展,京东商城、淘宝、微信商城等大型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大面积的全网覆盖。伴随而来的O2O物流营销模式,企业线上线下形成了互动和配合,对企业物流配送的能力要求相应提高。
此时物流技术软件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实现供应链条中的各功能环节的优化,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绿色物流。
德国专家提及的城市物流配送,我觉得对南宁来说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目前南宁物流配送主要是通过各大快递企业和一些零散的零担物流企业实现,企业之间合作较少,这必将造成资源的浪费。只有实现物流企业之间形成合作与间成竞争的竞争模式,才能更好的优化物流过程。
在活动中,专家们给我们带来了最前沿的物流资讯。这些信息可以融入到我的工作中,比如示范校项目开发中,在编写《配送作业实务》时可以适当增加城市物流配送的相关内容。
9.国际商务谈判学习心得 篇九
方永远留有余地。充分表现的机会,对他人表现出你最大的热情,给对方永远留有余地。2平等适度的原则 在社交场上,礼仪行为总是表现为双方的 你给对方施礼,为总是表现为双方的,在社交场上,礼仪行为总是表现为双方的,你给对方施礼,自然对方也会相应 的还礼于你,这种礼仪施行必须讲究平等的原则,的还礼于你,这种礼仪施行必须讲究平等的原则,平等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情 感的基础,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诀窍。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感的基础,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诀窍。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空无人,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空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 唯有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人,唯有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适度原则即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适度原则即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
浮谄谀;要自尊却不能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能轻信; 浮谄谀;要自尊却不能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能轻信;要活泼 不能自负 但不能轻浮;要谦虚但不能拘谨;要老练持重,但又不能圆滑世故。但不能轻浮;要谦虚但不能拘谨;要老练持重,但又不能圆滑世故。3 自信自律原则 自信的原则是社交场合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原则,唯有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的原则是社交场合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原则,唯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如 鱼得水,得心应手。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鱼得水,得心应手。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有充分自 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强者不自惭,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强者不自惭,遇到艰难不 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一个缺乏自信的人,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就会处处碰壁,甚至落花流水。就会处处碰壁,甚至落花流水。自信但不能自负,自以为了不起、一贯自信的人,往往就会走向自负的极端,自信但不能自负,自以为了不起、一贯自信的人,往往就会走向自负的极端,事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甚至强人所难。凡事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甚至强人所难。那么如何剔除人际交往中自负的 劣根性呢?自律原则正是正确处理好自信与自负的又一原则。劣根性呢?自律原则正是正确处理好自信与自负的又一原则。自律乃自我约束 的原则。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原则。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在心中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 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严以律己,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则,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严以律己,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摆正自信 的天平,既不必前怕虎后怕狼的缺少信心,又不能凡事自以为是而自负高傲。的天平,既不必前怕虎后怕狼的缺少信心,又不能凡事自以为是而自负高傲。4 信用宽容的原则 信用即就讲究信誉的原则。孔子曾有言: 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信用即就讲究信誉的原则。孔子曾有言:“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 有信。强调的正是守信用的原则。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社交场合,有信。”强调的正是守信用的原则。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社交场合,尤其讲究一是要守时 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究一是要守时,尤其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 延迟到。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延迟到。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说 到做到,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场合,到做到,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 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宽容的原则即与人为
善的原则。在社交场合,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大 宽容的原则即与人为善的原则。在社交场合,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大 《 英百科全书》 宽容”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英百科全书》对“宽容”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宽容即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 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宽容是人类一种伟大思想,在人际交往中,宽容的思想是创造和谐人际关系 宽容是人类一种伟大思想,在人际交往中,宽容的思想是创造和谐人际关系 的法宝。宽容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的法宝。宽容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甚 至咄咄逼人。总而言之,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一切,至咄咄逼人。总而言之,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一切,是你争取朋友的最好方 法。二 商务往来中的礼仪 在现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中,商务往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在现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中,商务往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我们 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和学习一些商务往来中的礼仪知识。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和学习一些商务往来中的礼仪知识。但是,商务活动的内 容极其丰富,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宽广,商务活动中的礼仪知识是非常多的,容极其丰富,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宽广,商务活动中的礼仪知识是非常多的,并 且各个国家也还有各自的特殊礼仪要求。因此,且各个国家也还有各自的特殊礼仪要求。因此,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一 一讲到,这里只就一般性的、最常用的、国际通行的一些礼仪知识做些简要的 一讲到,这里只就一般性的、最常用的、国际通行的一些礼仪知识做些简要的 介绍。介绍。第一,在初次商务活动中,必须深入了解对方。这里所说的商务往来,第一,在初次商务活动中,必须深入了解对方。这里所说的商务往来,不是 指一般的商业零售活动,而是指商务活动中的批发商与销售商、商场、指一般的商业零售活动,而是指商务活动中的批发商与销售商、商场、商店和 商业公司与生产企业或公司间的买卖活动。了解对方的方式很多,如交谈、商业公司与生产企业或公司间的买卖活动。了解对方的方式很多,如交谈、询 调查、查找有关资料、实地考察、通过有关部门查询等。通过这些方式,问、调查、查找有关资料、实地考察、通过有关部门查询等。通过这些方式,掌握对方目前的经营状况、信誉程度、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发展潜力、掌握对方目前的经营状况、信誉程度、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发展潜力、发展 规则等。对商家来说,还要特别注意了解厂家的产品质量、花色品种、规则等。对商家来说,还要特别注意了解厂家的产品质量、花色品种、成本情 况以及数量等。有人认为,商务活动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况以及数量等。有人认为,商务活动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什么礼仪可 这种认识是浮浅的,是因为对礼仪缺乏认识。事实上,大宗的商务活动,讲。这种认识是浮浅的,是因为对礼仪缺乏认识。事实上,大宗的商务活动,钱与货的易位不是同时进行的,中间还有一个很大的时间差,钱与货的易位不是同时进行的,中间还有一个很大的时间差,即使是钱与货的易位同时进行,商品买卖实质上是人们行为的交换,是当事人的行为交换,易位同时进行,商品买卖实质上是人们行为的交换,是当事人的行为交换,是 劳动的交换,所以必须体现出人们相互间的各种关系来,劳动的交换,所以必须体现出人们相互间的各种关系来,这样就必须做到相互 了解,相互尊重,平等、互惠互利,这本质上就是礼仪的要求。了解,相互尊重,平等、互惠互利,这本质上就是礼仪的要求。第二,商务洽谈中,必须按章办事,千万不可感情用事。第二,商务洽谈中,必须按章办事,千万不可感情用事。有些人认为是认 识的人、了解的人、或是老同事、老部下、老上级、老朋友、老相识,邻居、识的人、了解的人、或是老同事、老部下、老上级、老朋友、老相识,邻居、乡亲或者是经过熟悉人介绍、引荐来的,就有求必应,满口承诺,乡亲或者是经过熟悉人介绍、引荐来的,就有求必应,满口承诺,不好意思拒 也不好意思提出一些条件,更不好意思提出签订合约之类的事情。绝,也不好意思提出一些条件,更不好意思提出签订合约之类的事情。
这些都 是感情用事的表现。商务洽谈中所涉及到的一切实质内容,是感情用事的表现。商务洽谈中所涉及到的一切实质内容,必须从商业活动的 实际出发,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能迁就,不能简单从事,实际出发,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能迁就,不能简单从事,更不能图省事而 简化手续。洽谈之前要做好准备,有关的资料要预备齐全,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简化手续。洽谈之前要做好准备,有关的资料要预备齐全,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必须反复思考成熟,细节问题也不能忽略。在商务活动中,不要崇洋媚外,必须反复思考成熟,细节问题也不能忽略。在商务活动中,不要崇洋媚外,也 不能轻信漂亮的言词,一切以事实为根据按规律进行。不能轻信漂亮的言词,一切以事实为根据按规律进行。第三,商务进行过程中 必须按约办事,信守承诺。如果遇到重大突发事件,行过程中,第三,商务进行过程中,必须按约办事,信守承诺。如果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必须更改合约时,要事前与对方协商,取得对方的同意,必须更改合约时,要事前与对方协商,取得对方的同意,最好要有书面材料或 文字为据。信誉是商务活动的核心,也是商务往来中礼仪修养的关键点。文字为据。信誉是商务活动的核心,也是商务往来中礼仪修养的关键点。无信 誉的商务活动只能是一槌子买卖,而且仅这一槌子很可能就是致命的失败。誉的商务活动只能是一槌子买卖,而且仅这一槌子很可能就是致命的失败。要 树立信誉高于一切的观念,宁可赔本,也要坚守信誉,只要信誉在,树立信誉高于一切的观念,宁可赔本,也要坚守信誉,只要信誉在,这次亏了 下次就有可能赚回来,或许还会赚得更多。如果失去了信誉,本,下次就有可能赚回来,或许还会赚得更多。如果失去了信誉,在短时间里 是无法再重新树立起来的。所以,商务活动中的信誉比赚钱更重要。是无法再重新树立起来的。所以,商务活动中的信誉比赚钱更重要。第四,商务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时间。进行商务谈判时 第四,商务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时间。进行商务谈判时,按照事前约定的时 必须准时到达洽谈地点。这可是分秒必争的事,千万不能马虎。间,必须准时到达洽谈地点。这可是分秒必争的事,千万不能马虎。在现实经 济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就是由于耽误了几分钟时间,济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就是由于耽误了几分钟时间,一大笔生意就被 别人抢走了。在商务进行过程中,时间观念必须恪守不移,什么时间发货,别人抢走了。在商务进行过程中,时间观念必须恪守不移,什么时间发货,什 么时间付款,必须按照合同规定严格遵守,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么时间付款,必须按照合同规定严格遵守,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万一出现特 殊情况,货或款要拖延几天,就要主动要求按照合同规定接受罚款处理或赔偿。殊情况,货或款要拖延几天,就要主动要求按照合同规定接受罚款处理或赔偿。第五,文明经商是商务活动中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当然,第五,文明经商是商务活动中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当然,文明经商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包括的内容很宽,这里主要指狭义而言,即举止文雅,狭义之分,广义包括的内容很宽,这里主要指狭义而言,即举止文雅,行为文 言得体。前几年报端曾经披露过这样一条消息,明,语言得体。前几年报端曾经披露过这样一条消息,说某一家乡镇企业的厂 长与外商洽谈一笔生意,本来生意已经基本上谈妥了,但是,长与外商洽谈一笔生意,本来生意已经基本上谈妥了,但是,由于这位厂长在 不经意的情况下,当着外商的面随便吐了一口痰,外商立即要求终止谈判,不经意的情况下,当着外商的面随便吐了一口痰,外商立即要求终止谈判,好 端端的一笔生意最终因为一口痰而告吹。我们中国人的随地吐痰,端端的一笔生意最终因为一口痰而告吹。我们中国人的随地吐痰,随地丢弃废 物的习惯很不好,有损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形象,物的习惯很不好,有损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形象,应该在商务活动中和日常生活 中注意克服和改正。中注意克服和改正。三 女士的礼仪修养 因为我本身也是一名女生,所以在女士礼仪这方面也特别的注意了以下。因为我本身也是一名女生,所以在女士礼仪这方面也特别的注意了以下。通过这学期刘老师的教导,我学会也总结了以下几点。通过这学期刘老师的教导,我学会也总结了以下几点。第一,女士要庄重、沉稳,切不可轻浮、随便。这
是有教养、第一,女士要庄重、沉稳,切不可轻浮、随便。这是有教养、有知识的女 性共有的特点,也是礼仪修养的要求。不管与什么样的男士交往,性共有的特点,也是礼仪修养的要求。不管与什么样的男士交往,这一点是绝 对需要的。有些女性见到男士后,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手舞足蹈,对需要的。有些女性见到男士后,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的 样子,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都是不可取的。样子,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都是不可取的。第二,女士与男士交往分寸感要强。第二,女士与男士交往分寸感要强。这里所说的分寸感就是指要掌握一定 的度,以合适为好,不要太热情,也不要太冷淡。即使是熟悉的人,的度,以合适为好,不要太热情,也不要太冷淡。即使是熟悉的人,或者关系 亲密的人,但在公共场合交往时,也不要表现出亲密无间的样子,亲密的人,但在公共场合交往时,也不要表现出亲密无间的样子,更不要给别 人以亲昵的感觉,以免给别人造成错觉,留下难以挽回的不良印象。人以亲昵的感觉,以免给别人造成错觉,留下难以挽回的不良印象。
10.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心得 篇十
在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前,我对这门课程认识只是肤浅的,不彻底的,认为就是教我们进行交易就可以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与我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涉及学科很广,知识面覆盖很多(包括 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细节很多的交叉学科。课堂上老师除了给我们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外,还会结合一些典型的贸易案例分析,这样更加增强了我对这门学科的深入了解,让我深深领略到了国际市场不只是一个聚宝盒。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要求业务员除了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细心谨慎,有责任感。
做国际贸易除细心谨慎外,业务员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如买卖过程中,如何选择贸易术语如:FOB、CFR、FCR,如何购买保险,战争险、破碎险、玷污险,如何选择收付款方式如:信用证、汇票、电汇,如何选择运输路线,面对贸易争端时,该如何选择处理如:双方协商、法院上诉等等。还需要熟悉每个国家的政治局面是否稳定,汇率是否经常波动以及那里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港口的环境分布情况等。
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贸易专业知识外,还教会我们如何记这些贸易专业术语。如:国际贸易术语分为:E组(到达组)、F组(主要运费未付组)、C组(主要运费已付组)、D组(到达组)。F组和C组为象征性交货,E组和D组为实际交货。CFR是在FOB的基础上加运费,而CIF则在CFR的基础上加保险费。通过老师的指导学习,使我对国际贸易实务有了解细致深入认识。
学习这么课程不但能了解国际贸易界的信息,同时也是我对国际贸易这一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加强知识经济正在兴起大浪潮中,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竞争、贸易竞争已越演越烈。从根本上说,这是一场争夺21世纪经济制高点和控制国际市场的斗争,即竞争的实质,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最近的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国际贸易。这不仅说明,国际贸易除了调整性外,还具有很大的诱惑力。通过对外贸易,扩大出口为我国创汇,同时也快速推动了我国企业过大再生产规模,从而扩大聊我国人民就业与再就业的机会。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对我们人生规划以及今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11.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学习心得 篇十一
郭俊岐 42019199 经贸二班
还记得第一节课邓敏老师曾说过:“国际经济与贸易这门学科培养的是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并能将其运用于实际研究,解决国家在对外贸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学者。”我深以为然,相对于其他经济学相关专业同学们,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上多了国家经济政策,国际关系类的相关课程,也相应的减。少了一些数学类的课程。因此,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课中,我们学习的内容大都是国家政策与国际经贸的关系,以及国际贸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新发展,而不是像学习其他带有“经济”的科目一样,学习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概念。我觉得,不同风格的三个老师对于这门课程的讲授不仅让我对当今国际贸易格局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还激发了我学好国际经济与贸易这门专业的兴趣。
首先是邓敏老师的第一节课,我愿称其为“总导论课”,因为整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概念导入与内涵界定。老师列举了几个案例让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案例分别是韩国的“光头运动”和中国的进博会。
“光头运动”和“死守运动”让我知道了像电影一样的文化产品也可以称作世界贸易中的商品,电影配额也可以用来当做政治或经济筹码进行交易。也让我认识到了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下,完全的自由贸易仍可能一定程度上损害本国的利益,而国家间经济与贸易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关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祖国的繁荣和强盛。恰巧,学习进博会知识的前几天,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当我在公众号上看到有关进博会的新闻时,我都是直接划过,因为我不觉得在遥远的上海开这样一场会和身在大学的我有什么关系。但听完邓敏老师的讲解,又查阅了些资料,我明白了,进博会不仅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窗口,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开放包容;更是推动中国走向国际的桥梁,为全球提供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进博会体现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体现了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智慧,中国勇气,中国担当。进博会是我们对全球发展的重大贡献,而全球发展,终将惠及我们这一星球上的每一个个体。总而言之,身为经贸专业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对国际政治经济大事的关注和了解,不是因为这样做能为我们带来多高的分数,而是因为我们知道的越多,见识的越广,在遇到新问题时,我们能做的就越多。
此外,邓敏老师还给我们解释了一些经济学常用的词汇,带我们区分了国际经经济与贸易和国际商务的研究方向。邓敏老师的“第一课”为我们学习接下来的课程打好了基础,也让我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吴钢老师的三节课的题目分别为《经济全球化与贸易网路专题》《“一带一路”倡议与经济治理专题》和《全球价值链与新贸易核算》。在第一节课上,他向我们讲授了网络研究方法,用贸易网络的形式来研究经济全球化,但这里,我主要想探讨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的内容。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我之前也曾在财经英语这门课上学过,但吴钢老师讲授的内容完全不同,为我们开拓了经济研究的新思路。他植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我们一起探讨了基于经贸网络视角“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提出的必要性。中国在国际经济地位整体接近美国,但在国际贸易中的嵌入不足,与世界各国的练习不够,所以此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很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利用贸易竞争优势关系网络构建模型,我们也得出了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更加具有组织治理优势的结论。最后,老师通过一系列图表让我们了解了“一带一路”对于中国外贸经济发展的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地发展,它对中国外贸经济“稳增长”和“调结构”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最后一堂课,也就是《全球价值链与新贸易核算》,吴钢老师向我们讲解了三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全球价值链,新贸易核算和新发展格局。前两个板块主要是理论化的一些内容,对我也许过于高深,所以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我理解的新发展格局。在这节课的开始,老师曾说过经济与贸易类研究应注重研究不断发展的新业态,不应古板守旧,泥古不化。而我国当前最新的经贸政策,莫过于在2020年4月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了。新发展格局,是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我国为什么要提出新发展格局?我想问题的答案可以在我下一段要写到的蒋为老师的一节课上找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我认为,现阶段的我国,只有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过度依靠外需的出口型经济转化为内外需平衡的“新常态”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才能更好适应当今的国际局势,更好应对风险,迎接挑战。
最后,是蒋为老师的两节课:《数字贸易驱动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蒋为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准备的ppt也十分精美,尤其是在第二次课上他用中国出口结构,各国出口依存度等图表向我们详细解释了中国面临的对外贸易转型的新挑战。下面,我将就蒋为老师的两节课,粗略的谈谈我的理解。
首先是关于数字贸易和第三次全球化的问题。众所周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进步,贸易方式有了日新月异的进步,贸易对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已进入了数字贸易的新时代。尽管逆全球化愈演愈烈,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已然终结,但由于信息技术催生的第三次数字化浪潮正以勃然生机改变着整个世界。数字贸易的发展改变了全球价值创造的模式,也为发展中国家超越式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机遇与挑战。因此,我国更应该沉着把握机遇,从容应对挑战。这也与第二节课的内容紧密相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相对封闭的经济体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原因不仅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还有经贸体制的不断完善,然而,中国的外贸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的是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而随着“人口红利”被消耗殆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想要继续维持以低廉劳动成本为优势的出口导向性经济是不可能的。为了应对这种状况,我们不仅应该调整出口结构,提高中高端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更应该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从出口拉动型经济转变为内需驱动型经济,也就是我上文提到过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的构建。以此来应对世界政治经济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还记得在最后一节课上,吴钢老师曾说过,大学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开拓眼界,增加知识。我想,这几节导论课的学习也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学习完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这门课程后,我增加了对于经贸知识的了解,知道了即使是的企业间的国际贸易,也涉及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也明白了一些国家经贸政策出台的原因,知道每一条看似简单的政策背后,都充满了像三位老师一样的经济学研究者的心血。最重要的一点,我学到了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知道了经济学研究的结果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每一条结论的背后都有详实的数据和图表进行支撑。
当然,学习完这门课后,我也有不少的困惑。我觉得其中最有讨论价值的一条是关于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之间关系的。我明白国际经贸专业的基础就在于相信自由贸易比保护贸易更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我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或者,这条件是否无差别的生效于所有类型的国家。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解开我的疑惑。
12.国际档案日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篇十二
加强某一时期某一专项工作的档案工作,主要包括归档和利用两个方面。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击疫情的各项部署,统筹做好相关工作,是近期档案部门的工作重点。为此,广大档案工作者要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档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即,面对当下尚未结束的疫情,首先要大力提供档案利用,助力疫情早日结束。同时,也要从长远考虑,做好抗击疫情期间形成的文件材料的归档、移交和档案保管等工作。也就是要统筹做好“管”和“用”两方面工作,并随着疫情发展进行实时调整。
立足当前,用好重大疫情档案
利用与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目的与宗旨。经过长期实践,我国形成了一套提供档案利用的理论和方法。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的发生时间、发生地点都具有不确定性,档案利用需求和特点与我们日常服务的对象有很大差别,这给档案利用带来了较大难度,尤其在抗击重大疫情工作要求的快速响应、跨地区跨单位调用档案、精准提供档案利用等方面尚缺乏经验。如,此次疫情对“非典”时期档案利用需求最大最迫切的应该是武汉市,但“非典”档案主要保存在北京,武汉在调用“非典”档案时存在很大难度。但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向武汉市城乡建设局提供小汤山医院图纸的事例又恰恰说明了抗击重大疫情工作中跨地区、跨部门调用档案的迫切性及重要性。从小汤山医院图纸利用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所体现出来的高速、精准、跨地区跨部门的高效档案利用需求,档案部门应从3个方面着手抓好重大疫情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一是用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成果。重大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将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应对。此时,对档案调阅利用的时间要求是分秒必争的。因此,快速的档案检索速度,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档案信息提供,所提供档案信息的精准程度就体现了档案工作服务重大疫情抗击工作的效果。在这些方面,数字档案馆(室)是可以发挥优势的。首先,数字档案馆(室)检索档案的速度快,手工检索无法比拟。利用数字档案馆(室)可使档案部门快速响应重大疫情抗击工作对档案利用的需求。其次,数字档案馆(室)可远程检索并远程提供档案信息利用,能够满足重大疫情发生时人员活动受限和跨地区跨部门异地查档调档的需求。再次是数字档案馆(室)可大幅提高检索档案的准确性,可满足重大疫情抗击工作对高效率档案利用的需求。一些中央企业建成的数字档案馆(室)在服务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体现出了其重要作用。如交通银行通过数字档案馆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公司有关部门对“非典”档案的需求。国家电网公司通过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成果实现了公司全员移动办公,并推出了移动数字档案应用,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这次抗击疫情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也间接启示我们,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力度仍需加大。
二是加强对重大疫情档案利用需求的研究和档案编研工作。重大疫情一旦发生,情况紧急,如何在第一时间精准地将有关档案提供给有需求的部门和人员,是抗击疫情中发挥档案作用、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又一关键。首先,疫情发生后,档案部门也不能囿于提供档案原件服务,而是在进行深加工的基础上,再提供利用档案信息。如湖南省岳阳市档案馆在疫情发生后迅速行动,市档案馆馆长余友安撰写了7000多字的调研报告《前岳阳抗击“非典”回顾与启示——对我市当前疫情防控的一点思考》,并报送市委、市政府,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参谋服务,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其次,档案部门要在平时做足功课,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档案利用需求研究,梳理出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在不同阶段对不同档案的利用需求,将各阶段有关人员的档案利用内容拉条挂账,形成应急方案。其次,要加大重大疫情档案编研力度,在平时就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重大疫情档案编研成果。因为编研成果可以缩短利用者获取有用档案信息的时间,提高档案利用的精准度。
三是建立档案服务抗击重大疫情协调机制。重大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档案利用人员、利用内容的不确定性,加之我国是一个突发事件频发的国家,这种跨地区、跨部门档案利用将成为一种常态。要应对这种非常规档案利用需求,应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大型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建立抗击重大疫情档案调用工作的协调指挥机制,一旦突发重大疫情,协调指挥机制可以精准对接抗击疫情协调指挥部门,快速实现跨地区、跨单位调用档案,为疫情防控部门提供更多参考借鉴。档案部门还应争取将档案工作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协调机制,使档案部门及时、全面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进展,精准识别档案利用需求,提高档案利用的精准度。
放眼长远,管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档案
高效的档案利用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但是,在提供档案服务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我们也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针对此次疫情期间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高度,大胆创新,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健全重大疫情档案管理体系。
一是创新重大疫情档案保管机制,建设重大疫情档案馆(中心)、档案数据中心或档案专题数据库。跨地区、跨部门调用档案是抗击重大疫情期间档案利用工作的显著特点。要满足这种需求,实现档案信息集中从而实现共享是有一条有效途径。尽管我国的档案进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部分档案资源信息的集中,但在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中,重大疫情档案与其他档案一样,按全宗归档,按地区进馆,这使得同一次重大疫情抗击中形成的档案仍是分散在不同地区或单位保管,难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调用或共享利用。为此,要研究建立重大疫情档案馆(中心),收集保管历次重大疫情管理中形成的分散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档案,使重大疫情档案信息实现集中,方便共享利用,以应对重大疫情发生时档案的快速调用,减少档案的跨地区、跨单位调用。当然,建立重大疫情档案馆(中心)的方式需要改革当前我国档案管理机制。如要保持现有档案实体保管机制不变并实现档案信息集中共享,也可以采用建立重大疫情档案数据中心或档案专题数据库方式,对重大疫情档案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地方重大疫情专题档案数据可以按“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逐级建设的模式,企业可按“三级以下企业—二级企业—总部—国家级”的模式,先分级建设后集中建设,以加快建设速度,最终建成一套包括全国所有重大疫情档案的国家级档案专题数据库。
二是创新档案进馆要求,优化重大疫情档案进馆(集中)时间。我国的档案进馆制度中建立了档案资源定期集中制,集中时间分别是归档满和。但此次疫情期间对“非典”档案利用的需求表明,现有档案进馆制度中的档案资源集中时间不能满足发生时间不确定的重大疫情防控的需求。如各地在20抗击“非典”时形成的档案,有的到今年只有17年,大多未进馆,使得各地综合档案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抗击中可利用的只有当时作为临时机构的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撤销时进馆的档案。企业也只能利用本级或本企业形成的档案,而无法利用下级企业或其他企业的档案。为此,需要创新档案进馆制度,对于常设机构形成的重大疫情档案实现即归档即进馆制度,无须等到在形成单位保管满20年(或10年)。同时,要创新重大疫情档案鉴定制度,将抗击重大疫情形成的档案尽可能确定为较长的保管期限,必要时可全部划为永久。因为,档案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决定档案信息参考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
三是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历史告诉我们,重大疫情的发生往往意味着人员活动空间的限制。电子文件电子化单套制归档使归档工作可以远程完成,使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的档案,不会因为人员活动受限和无法面对面交接而不能及时归档。国家电网公司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就充分利用企业数字档案馆(室)试点形成的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技术,顺利推进抗击疫情档案远程在线实时归档,并同时推出抗击疫情文件材料的手机应用软件归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档案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几年探索,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技术日臻成熟,认可电子档案凭证效力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档案管理中全面应用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技术完全可行。
健全和完善突发事件档案管理体系
【学习国际前沿教学法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国际经济法学习心得09-04
国际贸易理论学习心得08-27
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实务学习心得07-03
国际投资学习题06-27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学习总结08-26
国际联络部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发言稿08-20
英语国际音标教学07-17
国际物流教学大纲08-20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11-06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06-09